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第1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通过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改善,特别是安全操作技能和自主保安意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基本概况

截止2018年十一月底,全矿在册人数2591人,井下人数1627人(三长人员111人),地面964人(三长人员38人)。

一采区井下人数856人,二采区井下人数583人,地面单位井下人数34人,机关部室井下人数154。

通过各类培训,1-11月份共培训人员27216人次。其中:区队全员培训人员19139人次;矿集中培训52期,培训人员6541人次;一般从业人员安全资格证培训1080人次;三项岗位人员456人次。

一、区队“全员培训”自主培训情况

区队“全员培训”自主培训共培训19139人次。

其中:一采区共培训人员人8469次;二采区共培训人员5841人次;直属厂队共培训人员4829人次。

二、矿集中培训及外培人员

矿组织各类培训52期,培训人员6541人次。

1)干部上讲台“一月一讲”培训班9期,参加人员599人次。

2)“一月一专业”组织通灭、机电、钻探、皮带、运输、掘进、采煤专业队全员技能提升培训班共7期,参加 1379人。

3)组织班组长、跟班队长、“三大员”培训班3期,参加人员1094人次。

4)组织安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训班12期,参加人员571人次。

5)组织涉爆单位、涉爆人员事故应急救援相关知识培训班2期,参加人员198人次。

6)组织新招(聘)从业人员培训班3期,参加人员167人。

7)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安全风险辨识知识培训班1期,参加人员100人。

8)组织机房硐室岗位人员(风和绞车司机)压的现场实训1期,16人。

9)组织煤电公司自编培训教材培训班1期,培训1460人。

10)组织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避险知识培训班1期,参加人员92人次 。

11)组织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培训班1期,参加人员92人。

12)组织参加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培训班1期,参加人员67人。

13)组织采掘开班组长“顶板管理、矿压防范”专业知识培训班1期,参加人员230人。

14)大师室特殊工种专业技能提升培训5期,培训人员145人。

15)人人都是班组长培训班1期,参加人员110人。

16)“四新”培训班3期,参加人员 73 人。

17)离岗人员重新上岗岗前培训 59 人。

18)转岗人员培训189人。

三、外培:

一般技术工种共计培训1048人。其中:初训培训班4期,参加人员373人;复训培训班5期,参加人员675人。

班组长培训班4期,参加人员32人。

特殊工种初复训人员309人。

安管人员培训班11期90人。

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4期57人。

四、安全教育培训完成情况说明

根据年初的计划安排,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了培训计划。

采区从事井下生产正常出勤人员1439,除三长人员111人,正常出勤1328人。根据区队培训人数,区队每月完成培训97.96%。

从业人员每年再培训率95.83%。

五、工作存在的不足及2019年工作打算

1、职工教育培训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各职能部门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由于矿井生产条件差,工作量大等各种原因,工学矛盾突出。

第2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职工消防安全知识:

1、火灾基础知识: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通俗的说,着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灾难性事件,被称为火灾。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起火、自燃起火、使用明火不慎以及使用燃气或电器不当等。而发生火灾和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不必须是氧气)、点火源这三要素并存才能生火。三者缺任何一者就不能生火。

1)什么是可燃物

一般说来,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否则称不燃物。可燃物既能够是单质,如碳、硫、磷、氢、钠、铁等,也能够是化合物或混合物,如乙醇、甲烷、木材、煤炭、棉花、纸、汽油等。

2)什么是助燃物

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助燃物的种类很多。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助燃物,它存在于空气中,故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均能燃烧。

3)什么是点火源

点火源是指具有必须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或火源。点火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明火有生产用火,如用于气焊的乙炔火焰,电焊火花、加热炉,锅炉中油、煤的燃烧火焰等;

2、有非生产性火如烟头火、油灯火、炉灶火等;

3、电火花如电器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短路火花、静电放电火花等;

4、冲击与摩擦火花如砂轮、铁器摩擦产生的火花等;

5、聚集的日光;

6、已经燃烧的物质,可能成为它附近可燃物的点火源。

总之,一切防火与灭火措施的基本原理就是防止燃烧三要素同

时存在、互相结合、互相作用。

2、防火基础知识

失去控制的燃烧和爆炸会引起火灾与爆炸事故,威胁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取预防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

1)职工基本防火常识

企业的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应按照下头要求,做好防火工作:

1、自觉遵守消防法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明白本单位、本工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事故应急措施。

3、理解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消防技能,如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

4、发现火灾事故隐患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进取纠正和制止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

5、掌握自防自救的基本技能,会报火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

6、明确自我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的义务和职责,进取参加消防演练。

7、不得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器材,不得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8、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场所,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消防法》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2)常见的火灾隐患

可能造成火灾危险的不安全因素叫做火灾隐患。一般来说,属于下列情景之一的,都能够认为是火灾隐患:

1、建筑布局不合理的,发生火灾后易蔓延或影响其他建筑物安全的,比如,很多的车间、仓库连成一片,无防火间距和防火分隔;

2、建筑物的结构和耐火等级与其使用性质不相符的,不贴合防火规范要求的;

3、建筑物的通风采暖系统、电气设备、内部装饰装修不贴合要求的;

4、火源、热源、电源距可燃物较近的;

5、禁火区内有火源的,例如在油库区内吸烟、动火;

6、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场所的电气设置不贴合防火防爆要求的;

7、易燃、易爆场所没有按规定设置避雷设施的,或避雷设备失效的;

8、应设置消除静电装置而未安装的,或静电装置不贴合要求及失效的;

9、电焊工、电工、油漆工等从事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操作工种人员不具备消防常识,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上岗的;

10、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人员未经消防培训,不具备安全常识上岗的;

11、消防水源不足的;

12、未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或消防器材缺乏及损坏的;

13、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器材、设施的;

14、占用防火间距,如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

15、工作车间、仓库内设置员工宿舍的;

16、易燃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包装不贴合规定的,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的;

17、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固定消防设施不贴合要求的;

18、缺少防火制度和相应措施,工作人员不懂防火和灭火知识的;

19、电气设备的类型与使用场所不相适应,电气设备接触不良、缺乏安全装置的。

20、安全疏散出口少,消防通道不贴合规定或堵塞消防通道的,无疏散指示标志,无事故照明的或失火后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车辆通行、影响水源使用的。

3、火灾报警

报警早、损失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场所,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报警时,应根据火势情景,选择恰当的方式。首先要向附近人员发出火警信号,同时应以最快捷的方式报告消防队,然后再通知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这是报警的基本程序。

1)向附近人员报警

1、在办公楼、工厂车间、仓库、居民区、影剧院、歌舞厅、宾馆、饭店、商场等场所,都能够采用大声呼喊、敲锣、广播或按火灾警铃等方法报警。

2、报警时,最好多种方法并用,凡是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发出声响的东西都能够做为报警的器具,促使人们了解紧急情景,迅速采取必要的行动。

2)向消防队报警

一旦发现火灾,除向附近人员发出警报外,应尽一切可能打电话向消防队报告火警。我国的火警专线电话号码为:119。“119”火警电话拨通后,千万不要惊慌,应讲清楚如下资料:

1、起火地点的详细地址和单位名称,如所在的区、县、街道门牌号或乡镇、村庄和起火单位名称。

例如,火灾发生地在:某某县,某某镇,某某街、路(村)某某号、某化工公司某车间。

2、起火的部位,着火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景。

例如,某针织厂成品仓库发生火灾,很多棉制内衣着火,火势已蔓延到整个仓库,有两名仓库管理员被困当中。

3、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要注意听消防队值班人员的询问,要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值班人员说明消防队车已去火场时,才能挂断电话。报警后,尽可能到单位门口或路口迎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赶赴火场。

消防队救火不收取任何费用。

3)报警注意事项

1、一旦发现起火,要冷静地观察,了解火势情景,选择恰当方式报警,不要惊慌失措、贻误时间。

2、向附近人群报警时,要尽量使周围人群明白什么地点和什么东西着火,是通知人们前来灭火,还是让他们紧急疏散。异常是在人员密集的影剧院、歌舞厅、宾馆、饭店、商场等场所,如果火势在初起阶段,短时间内还不能造成较大危害时,应注意通报火警方法和范围,避免人们因情景不明而引起惊慌混乱,争相逃生,局势失去控制,造成很多人员伤亡。

3、发生火灾后要及时报警,不要因某些因素,晚报、不报,延误了灭火最佳时机,导致小火酿成重灾。

4、火灾扑救

1)火灾分类

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火灾划分为如下几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动植物油脂、甲醇、乙醇、甲醛、乙醛等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乙烯、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及镁铝合金等火灾。目前国内还没有扑救D类火灾的定型灭火器。

电气火灾:指电子计算机、通讯机、变压器、配电盘等电子电器设备和电线、电缆等燃烧时仍带电的火灾。如果电气设备在灭火前或起火后已切断电源,则不看作是电气火灾。

2)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未燃烧物质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能蔓延,限制燃烧范围。主要方法有:

(1)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2)关掉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

(3)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

(4)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物,构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5)其他。

2、窒息法。减少燃烧区的氧气量,也就是隔绝空气,使可燃物无法获得氧化剂助燃而停止燃烧。主要方法有:

(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

(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3)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

(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6)其他。

3、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降到燃点以下停止燃烧。如用水、二氧化碳、泡沫直接喷射到燃烧物;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质上淋水或喷射灭火剂,防止构成新的着火点。

4、抑制法。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中断燃烧的连锁化学反应。常用的抑制灭火措施就是往燃烧物上喷射1211灭火剂。

5、其他。除采用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等方法外,还有下列方法:

(1)断电。若发生电气火灾或火灾威胁到电气设备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使用水、泡沫灭火剂灭火前,必须切断电源。

(2)阻止火势蔓延。对密闭条件较好的且面积较小的室内火灾,在没有做好灭火准备前,能够先关掉门窗,阻止新鲜空气进入;关掉与着火房门相毗连的房间的门,再关上相邻房门,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应向门上浇水。

在灭火时,必须要对着火物质进行简单确定,选取适宜的灭火方式和灭火设施,比如,对扑救油类物质着火,因为油比水轻,能够漂在水面上,所以用水是无法起到灭火作用的,应当使用砂土、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3)常用消防设施的使用

1、灭火器

灭火器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器材,具有轻便灵活、灭火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用于扑救各种物质的初起火灾。由于初起火灾范围小、火势弱,是火灾扑救的最有利时机,所以,如果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灭火器,扑救及时,可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可能的人员伤亡。

目前,常用的灭火器有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用之前先倒置一下,以免干粉结块喷不出),然后拔掉手柄处的保险销(一般拉断铅封,就可抽出保险销);(2)在距离起火点约5米处,放下灭火器;(3)一手抓好手柄,另一只手握喷管前端对准火源根部,按下压柄,灭火剂即可顺喷管口喷出。(口诀:一拔(保险销);二握(喷管);三压(压柄))。

2、消防栓

消防栓是一种固定消防工具。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消防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器系统,有的还会有自动喷淋系统,水炮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探系统,水雾系统等。

消防栓的正确使用方法:(1)2人配合,迅速打开消火栓门;(2)一人接好枪头和水带,立即手持枪头奔向起火点;(3)另一人应迅速接好水带和阀门口;(4)逆时针打开消防阀门水喷出即可;(5)持枪头向火源根部喷射。

3、应急照明和应急指示标志

在火灾发生时,一旦电力照明中断,应急照明和应急指示标志能够在必须时间内坚持照明和指示作用,对应急逃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疏散时,由于烟雾会影响人们对逃生通道和逃生出口方向的确定,此时能够依靠应急照明灯和应急指示标志亮光的指示方向疏散逃生,逃生时,人们本能反应是弯腰或匍匐前进,因而应急照明和应急指示标志提倡低位安装,即在靠近地面或在地面高度上供给疏散应急照明。

5、火场逃生:

火场逃生的基本原则

1、首先应坚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心态,才能有利于逃生和自救。

2、时间就是生命,火灾袭来要迅速撤离危险区,不要贪恋财物。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或减少烟气的侵害。用水将毛巾等浸湿,扎住口鼻,防止吸人高温烟气。用水浸湿地毯等,包裹好身体,就地滚出火焰区逃生。

4、穿过烟火区时,要爬行或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千万不要站立行走。

5、发生火灾后,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6、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焰。

7、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防止新鲜空气很多涌人,火势迅速发展。

第3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1.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在各种生产环境中,安全始终有三个必备的要素:人、机和环境,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对安全工作影响最大就是人,人可以促进单位的发展,对安全生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如何让人在生产过程始终保持安全行为,就成为一个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中安全教育培训无可争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地勘单位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生产领域不断多元化,国家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管理由原来的统一管理到现在专门出台《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也由原来的只针对地质勘查生产安全发展到针对多个领域多个岗位的生产安全,正在向着不断完善的好方向发展,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2.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虽然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仍然有部分单位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导致安全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职工安全意识得不到提高,进而不能确保安全生产。

2.1部分地勘单位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地勘单位大部分职工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对于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对于自己工作领域的学习培训能够自觉学习,但是对于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却缺乏必要的重视,认为安全教育培训是浪费时间,参与的安全教育培训仅限于参与,没有真正记在心里,导致培训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2.2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影响力。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一般是组织召开培训会,集中培训,或者在工作现场,部分现场培训,或者外送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总体来说还是以传统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2.3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多而杂,效果不佳。地勘单位随着不断发展,涉及的生产领域不断增多,覆盖地质勘查、地质钻探、工程勘察、物化探、测量、试验测试、多种经营等多种生产领域。每个生产领域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各有不同,因此部分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虽多,但是杂乱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差。

2.4部分地勘单位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效益和安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部分地勘单位仍然处理不好这种关系,重效益,轻安全,一味追求发展,追求利润,对于安全工作缺乏重视,虽然建立有相关安全制度,但仅仅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导致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使单位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基本的安全教育,安全素质无法提高。

二、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相关分析

1.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指出,安全培训的目的是: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对于地勘单位来说,安全教育培训就是要让广大干部职工熟悉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防范知识,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素质。从根本来说,安全教育培训是为了保护职工自身,与职工的切实利益紧密相连。

2.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安全教育培训有很多种方式: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培训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现场会等等,方法有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宣传展示法、影像观摩法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不断多元化,人与人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微博、微信、安全电子化系统的兴起为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地勘单位应与时俱进,不局限于以前单一的讲授法,不断丰富教育培训方式,争取达到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

3.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针对本单位岗位特点,涵盖思想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国家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典型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促使职工不断认识和掌握本岗位的不安全因素和伤亡事故规律,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4.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地勘单位应当按照地址勘察项目或者工程总费用的2%提取或安排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其使用范围包括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支出。地勘单位领导干部应转变自身观念,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

三、对策与建议

1.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引导,提升地勘单位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其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地勘单位应借着依法治国的东风,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促使领导干部和职工承担起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和义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扩大影响力。地勘单位应不局限于集中讲授或者单独培训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比如电脑、手机、电子宣传栏等,采用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宣传展示法、影像观摩法交叉使用的原则,让广大干部职工能够接受到动态的安全教育,不断扩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影响力,使之深入人心。

3.针对地勘单位各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培训效果。地勘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根据对象不同、岗位不同,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深度有所不同,要有实用性、针对性、重点性,不仅仅是培训岗位安全知识,还要涵盖职工的思想认识、情绪变化控制等内容,要能切合职工自身实际,引起职工的重视和关注。地勘单位应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模式,使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要注重实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

第4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安全教育培训是为安全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能力支持的基础性工程,是安全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抓手。要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客观效果,就要注重从针对性上入手,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和培训管理的规范性,做到因需施教,因人施教,不断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在内容设置上要坚持“三个贴近”,增强实用性。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少什么补充什么”的原则。在进行安全理论和安全知识普遍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职工队伍建设和职工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分类培训,因人施教。一是贴近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求设置教育培训内容,通过普遍性教育培训,从而使全体职工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技能,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履行安全职责的总体能力,满足企业安全发展的整体需要;二是贴近职工队伍建设的需求设置教育培训内容。根据职工队伍岗位、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技能素质等特点,分类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每一类职工的安全适应能力;三是贴近职工个体发展的需求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培训方式,开展适应型、储备型、提高型培训,使企业的安全技能人才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使不同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高。

在方式安排上要坚持“三个强化”,增强实效性。一是要强化调查研究。在进行教育培训前。要深入了解培训对象最缺的是什么。最想学的是什么。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以需定培。找准“供”与“需”的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避免学用脱节。二是要强化实践锻炼。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是做不好安全工作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把提高操作技能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坚持深入现场、深入岗位开门搞培训,通过现场攻关、技术比武、导师带徒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坚决避免关起门来搞培训。足不出户,远离实际,从理论到理论的本本行为。三要强化检查考核。任何一项工作如果缺少了检查考核,就难以深入推进,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安全教育培训也是如此。既要对施教者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也要对教育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过检查考核进行评先评优,对先进者进行表彰奖励,对落后者进行批评教育,对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加以强化,把检查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进行挂钩,不断增强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持续增强。

第5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决定了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及水平偏低。由于是高危行业,各类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1至6月,全国共发生建筑安全事故487起,死亡588人,其中80%以上事故都是因违章行为造成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使广大职工都能按规定,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举办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获得安全岗位资格。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大大减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有效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人和发展,伴随着企业改制,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和专业(劳务)承包队伍,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薄,放松了安全管理,特别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经济上和时间上不舍得投人,导致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低下。一些建筑业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仅限于在开会时讲“要注意安全”,而怎样注意安全就讲不出所以然。一些安全员不明白自己在施工现场的地位和作用,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连常用安全技术规范标准都不了解,特别是新进场的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懂本工种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这些人完全没有安全防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农民工上班没几天就死于工伤事故。由于以上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2加强教育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说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预防为主,是指在一切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掌握运用安全生产科学的管理手段,需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建筑法》第4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为了加强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部一九九七年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对建筑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才是安全生产的唯一保障。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筑施工企业更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实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培训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应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3.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内部单位、项目经理部要分别设置安全教育培训部门,配备专、兼职的安全培训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2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分不同的层次,因人而异,分灶吃饭。(1)对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及重大伤亡事故分析;(2)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点还要反复学习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掌握应用检查、评定、分析和提出整改措施的方法。(3)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除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外,重点要学习安全常识和本工种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应急救援措施等。

3.3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培训的“全员性”。培训要覆盖所有与现场施工安全相关的各方人员,对内要涵盖全体员工,对外要包括可能进人现场的相关人员。避免职工因不懂职业安全常识与技能而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管理人员因忽视职业安全而违章指挥,削减甚至取消安全防护投人,简化安全管理制度,淡化安全检查与整改;外来人员因缺乏安全意识而误人危险区域,误动设备操作系统或电器装置的开关或按钮等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要注意培训的“全面性”。施工现场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范围,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制约,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既要使职工懂得安全常识“会安全”、能够识别危险“懂安全”,又要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要安全”。

三是要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建筑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具体施工现场的特定性,安全教育培训也必须适应这个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培训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现场、现实生产特性来选择,让职工通过培训能够“及时、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意识到在工作中忽视安全的后果和重视安全生产所带来的效益。

四是要注意培训的“连续性”。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是没有固定规律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忽视安全,就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施工现场的所有状态时时处在变化之中的特点,要求安全教育在时间上要保持连续性。

五是注意培训的“经常性”。要达到使职工时时处于“警钟常鸣”、具有“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应有的与作业性质相适应的操作技能。

六是要注意培训的“规范性”。安全生产是国家和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必须以国家安全生产政策和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进行,同时安全生产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保障措施,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有现场安全培训必须以国家法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场施工实际进行,不得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达到使员工知晓工作程序、明白操作要点、掌握作业标准,用技术促进安全、用标准、规范保障安全的目的。

七是注意培训的“综合性”,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又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既有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也有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的社会因素,既有单位、个人的内因,更有外来多方面的诱因等等,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和手段,综合教育、综合分析评价。

第6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1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有4个方面:①煤矿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关注不够,对“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安全意识提高就是经济效益”认识深度不够;②煤矿企业相关管理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1],存在管理松懈、要求不严、督导考核不到位、工作开展不扎实现象;③基层单位领导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配合不够密切;④部分职工自身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从内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2]。(2)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制度涉及的具体条款、要求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严格或未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如:做不到文件规定的脱产培训;不能按要求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或即使召开也多是流于形式;按照安全培训要求需教考分离的,实际流于形式等。(3)实操基地不完善。缺少实操基地,很多工种不能进行实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影响培训效果。(4)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教师教案更新不及时,敷衍应付[3],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论什么工种,培训内容都是统一内容[4]。

2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提升的对策

(1)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之路。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证,也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为此,在每期安全教育培训开班之初,做好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确立合理的专业课程、培训流程、年度计划内需培训人员和教师队伍安排是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各项培训政策得以落实的组织基础。(2)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基础保证。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5],目前各矿井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方面已基本健全,体系也基本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的诸如制度仅以文件下发后,未组织有效学习、考核或未采取较为透明的如悬挂牌板、组织宣传、明确各项流程等方式贯彻落实或制度、体系更新不及时,与当前形势不适应等问题。因此,不断梳理、完善现行制度,明确职责,及时更新体系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3)创新授课、加强实操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必然举措。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照本宣科”等的授课方式[6],已不能满足当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而“PPT+投影”的授课方式,易存在课件内容缺乏新意、动态体现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实操方面:缺乏长期性场地、实践和可操作性的设备及组织人员、政策性鼓励等因素,致使部分实操练习难以实现也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创新采用“案例+动画演示+制度解读+趣味讲解”和充分的代入或引入互动式的授课方式[7],配合合理的实操练习、实操比赛等组织活动,是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必备举措。(4)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有力保障。措施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督促、考核,为确保教学质量,引进工程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概念是很有必要的[8],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督查考核单项,明确各项教学管理细则,与职工收入相结合,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强化思想理念与职业操守责任制,明确管理过程侧重点、及时兑现各项奖惩,将是保证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力保障。

3建议

(1)坚定领导、强化协调、积极引导。管理者重视是安全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9],因此,矿井的培训工作要首先有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例会,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不支持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现好的单位或学员表扬奖励,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基层单位管理者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负责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管理者的沟通交流,争取基层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另外,培训教师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1011],让学员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严把教案审核,积极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由于每期培训的对象、工种都不一样,负责培训单位要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提前了解当期参培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并要求当期培训教案提前报送负责培训单位审核,确保教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新颖、切合实际。(3)认真开展教学评比,加强后期跟踪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当期培训结束组织参培员工对授课老师进行评比打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评定为优秀的授课老师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对当期培训学员,通过每周基层单位学习会结合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检验培训效果。(4)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素质。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上,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12]。同时,在做好一般工种、特殊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分系统、分专业组织对班组长、质量验收员、安检员等与安全质量密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第7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一、我国煤炭生产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生产矿井大多由于资金困难,对安全投入不足,未能实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致使矿井安全存在缺陷,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同时,煤矿企业的用工形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有较高操作技能的从业人员已基本退休,高技能的生产工人出现了断层现象。现招收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在初中以下,对接受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有一定的难度,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一)加强安全培训是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能够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使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由于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导致的矿难时有发生。例如,2002 年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鼎盛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培训差,未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工人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入井人员均未佩戴自救器,致使大量人员因窒息和中毒致死。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只有端正态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辨识危害的能力,做到防隐患于未然。

(二)加强安全培训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保障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点。首先,煤矿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发生事故后,恢复正常生产和处理事故善后事宜的成本极大增加,使煤矿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社会舆论的跟踪监督、煤矿监察的深入查处、司法机关的依法介入等,都会给发生事故的煤矿企业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企业的商业伙伴的合作意向变离、责任人依法定罪、企业的社会认同度下降等。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更深层次、更长远的不利影响。所以,加强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三、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许多煤矿企业的领导对安全培训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走过程、履行手续。出勤多少、考试如何无所谓,培训结束拿到一个证书就行了。这种思想在许多煤矿企业里从上到下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让人瞠目。因此,培训工作的第一位就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从内心深处改变他们多年来积累的麻痹大意、刚愎武断、投机侥幸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在培训中,可以用大量的事实数字向他们说明:目前我国煤矿平均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不少于10万元,这一支出远远高于因工人培训所带来的误工费、培训费等;还可以围绕企业经营效益等课题展开讲授、研讨、座谈,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财富。同时,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也至关重要。可以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用鲜活的素材教育职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

(二)有效组织教学工作

在培训教学组织中,我们要根据人员素质的差别,从办班、讲课、听课、考试等教学环节上加以分别对待。对文化素质较低的操作人员,讲课可采用电教、讨论等形式,考试采用以判断为主或口试的形式;对文化水平较高的操作人员,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细节的形象再现,加深对同类事故的认识。安全培训除了脱产式集中培训外,还可以采用现场学习观摩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传授,使培训更加直观、更容易让广大学员理解和接受。例如,在培训中讲瓦斯的危害时,可以把学员带到实验室做一次瓦斯爆炸实验,这样瓦斯的危害既直观又能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无论煤矿生产的设备如何先进,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进行操作,就不能发挥出巨大的生产力,更谈不上实现安全生产。只有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操作技能和生产安全相关知识,才能为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陈鑫.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J].煤矿安全,2004(6).

[2]董轩龙.搞好煤矿安全培训[J].中国培训,2011(10).

[3]魏俊卿.如何在煤矿安全培训中提高安全意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第8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1 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生产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

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可以规范工作流程,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和危险。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安全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一线员工召开座谈会,了解职工在培训方面的需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比较好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培训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安全培训工作。

2 多角度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提高职工安全素养和安全技能、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意义,对安全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质量不高,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一是培训方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职工的参与度不高;二是安全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安全教育计划很难落到实处;三是培训考核大搞“形式主义”,并未起到真正的安全教育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时必须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必须根据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层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方案,突出方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还要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完善培训模式,实现培训方法多元化。

3 提高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丰富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对企业的安全培训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员工安全培训的实现情况。因此,企业必须改变培训方案,寻求最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在持续做好集中培训、常规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上门式”、“订单式”、“现场会式”等多种创新培训形式。如对规模较大,职工时间难协调、行业危险性较大及交通相对不发达的企业,由属地安监部门牵头,为企业专门举办专门的上门培训;对事故多发、安全形势严峻的企业,则采取安全专家“一对一”指导服务的方式进行相关培训,保障了企业安全有序发展。围绕着这种需求,也催生出了很多新型的培训方式。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的培训老师能够了解并熟练地运用到企业的培训工作中,从而促成培训效果的最大化。丰富的培训内容,是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保障,企业培训应该通过灵活的培训方式,将丰富的培训内容灌输给企业员工。

目前,企业开展安全培训,主要是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安全实践演练的重要性,没有达到企业安全培训的预期目标。而且受培训方式的限制,多数情况下,企业职工对培训计划的普遍认同度不高,缺乏培训热情,大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企业在进行职工安全培训时,要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如通过比赛、游戏、答题的形式,将安全培训贯穿其中,引导职工树立安全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加强安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安全培训机制

企业要加强安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如通过教师提前对参训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以参训企业为素材设置授课内容的形式就得到了参训企业的热烈反响,这有效加强了企业参训人员对课程的理解与重视。同时,还针对参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最贴切与最具参考性的事故案例与安全管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与指导。

第9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

班组安全教育培训是班组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班组生产任务重、时间紧、教育培训师资和条件有限,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对此,必须紧贴班组实际,因地制宜,在创新教育培训的形式上做文章,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持续增强。

一是建立“超市型”教育培训形式。根据超市开放购物和自由进入的特点,从满足班组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培训内容,让班组职工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下,自主思考、自由选择所需要的教育培训内容,以满足所求、所需、所愿。这种教育培训的形式,着重是要在灵活性上用力,让班组职工有选择的余地。可以尝试采用设立流动教育培训书箱让大家自由选择材料进行个人自学;变电站可以开展每班一题练习活动,由上一班人员出题,下一班人员作答,再下一班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做到每一班人员都有出题、答题和综合评价的机会,循环往复,持续不断;也可以把需要培训的内容印制在学习卡片上发放给职工,让大家随身携带,随时学习。

二是建立“环境型”教育培训形式。就是依照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根据班组劳动工作的条件,在生产和生活场所营造便于大家学习提高的环境,创造条件进行直观感受教育,提高大家的感性认识,让班组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教育培训的目的。这种方式既可以立足于班组内部开展,如设立教育培训橱窗、布置宣传画廊、制作事故案例展板、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和播放教育培训录像等。也可以走出班组,依托本企业其他班组的教育资源或走上社会,到兄弟企业参观等形式,通过现场观摩,借鉴先进理念,学习新鲜经验,吸收实用知识,提高事故防范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风险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