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工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研究报告

第1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趋势的形势下,工业经济面临着战略转型,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要把握发展大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始终把保工业发展放在首位,强化五项举措,努力助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抓运行保增长,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影响依然存在,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的新变化,认真组织落实好全年经济运行调控方案,准确捕捉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进一步强化对四大主导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市场环境、发展走势、原料供应、产销动态、经济效益的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指导重点行业、企业规避和降低运行风险。强化生产要素(煤、电、油等)的调度,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科学组织调度,确保生产要素供应的通畅有序,保证企业的正常文秘杂烩网经营。确保全年各项工业调控目标的顺利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

抓项目保增长,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目前,全球性经济放缓,引发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领导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加大产业对接和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能使××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的引进助推产业结构战略升级。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招商,重视四大支柱产业配套项目的引进,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聚集效应。同时,继续抓好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协调力度,建立项目建设进度管理体系,完善推进机制,排出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将责任落实到人,进度细化到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引导本地民营企业为外商企业配套服务,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促进本地草根经济的快速发展。

抓企业保增长,督促企业练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苦练内功、挖掘内部潜力,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学优、比强,争勇攀高,积极抢占竞争、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壮大一批优势企业。二是全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50亿元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为契机,积极争取重点企业技改资金,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改造,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网络营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重组,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迅速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江联造船公司被瑞联集团收购后迅速做大做强,产值年年翻番,就是兼并重组的成功先例。因此,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走联合、重组之路,抓住参与市场竞争的机遇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今年重点要做好三钻公司项目的包装,通过靠大联强、重组嫁接,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者收购或兼并,实现企业的重组新生。

第2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05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06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05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06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06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06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06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7、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通过院学生会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完美简历比赛、就业征文、模拟招聘大赛、职业证书展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启蒙,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2006年3月28日

园林园艺学院、人文学院2006年毕业生就业讲座安排表(表一)

时间 主讲人 题目 地点 备注

3月22日 曹忠民 职业的选择 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已讲

3月29日 谢国文 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分析 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已讲

4月4日 马茜 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观 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人文学院2002级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统计表

(表二)

2002级社会工作专业

总人数 40人 调查表回收数 37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 已找到工作人数(1人)

空白 四项以上 男生 女生

2份 23份 1人 0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自主创业 考研

70% 77.5% 52.5% 25% 27.5% 32.5% 7.5%

特殊情况 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 5人 写作 10人 体育 15人

文艺 6人 英语 2人 茶艺 2人

演讲 2人 社交 6人 摄影 1人

书法 1人 驾驶执照 2人

(表三)

2002级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

总人数 56人 调查表回收数 55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 已找到工作人数(9人)

空白 四项以上 男生 女生

33份 7份 2人 7人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自主创业 考研

75% 75% 69.6% 41% 36% 15.4% 5.4%

特殊情况 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 8人 写作 5人 体育 17人

文艺 12人 英语 1人 茶艺 1人

第3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就业;学生;趋向;工作岗位;分析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专业,对人类的“衣食住行”影响非常大。建筑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由此,对该专业的动态实际调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一方面更多学子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一个人只有从事某项工作、某种职业,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够享受劳动的喜悦,体验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个人自主就业”的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国家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对社会的就业观念产生了直接影响。计划经济时期“统招统配”的就业政策决定了毕业生自己不需要找工作,便成为“铁饭碗”的工作。而在双轨制初期,多数人还是国家分配工作,只有少数人自主择业,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期望和要求,主要是考虑自己要找一份怎样的工作,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工资高、收入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可是,这一期望并不是那么简单,找一份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工作着实很难。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就业期望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自己将要从事工作的工资、福利、职业声望、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目标,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就业期望是个包含多维度、多要素的有机系统,对学生就业期望的测量也越来越详细、越来越全面。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就业期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学生就业期望的内容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发展类就业期望,包括单位与个人的发展前景、工作岗位能否发挥个人才干、是否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工作条件如何、用人机制是否灵活等;二是待遇类就业期望,包括工资水平、福利标准、工作的自由与舒适度等;三是声誉类就业期望,包括工作的地点、单位的规模、工作的稳定性、单位的性质等。这三类中,是最关注的是发展类就业期望,其次是待遇类就业期望,最后是声誉类就业期望。总的来看,就业期望就是指对自己就业的预期,是个人对能否就业以及工作状况的期待,是对就业的地区、获得的岗位以及薪水标准等各方面期望的综合体现。

2.研究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是浅析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范围及前景。通过调研分析,数据处理,对建筑行业各种就业趋势全面认识。调查对象为建筑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动态的就业趋势的情况下,采取动态跟踪调研来掌握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及发展的情况。表格如下:

建筑专业人才就业调研情况表

三、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就业期望状况

1.就业是学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

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就业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考研究生、出国、创业,但多数毕业生还是选择毕业后先就业。经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毕业之后有更多的期望,其中,50.5%的被调查者表示毕业后参加工作,37.6%的人要继续学习,11.9%的人还有其他打算。但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就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调查中90.9%的学生表示要参加工作。从建筑类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目标来看,“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主导思想,66.2%的学毕业生表示就业的目标是先就业后择业,24.4%的人希望是一次性就业,还有3.6%和5.7%的人不想就业和可就业可不就业。

2.学生就业趋向分析

针对毕业生的调查采用电话、邮寄、电子邮件以及毕业生回校四方面同时展开。问卷共发出300份,实际收回282份,统计完有效问卷270份。通过对收回问卷总结分析,为建筑类专业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一手材料,成为各项教学改革的重要借鉴。从调查结果分析,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施工单位,其次为监理单位,其他分别为造价咨询单位、房地产单位等。具体分布见图1。

图1毕业生行业性质分析

毕业生主要工作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方向,其次为道桥工程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建筑装饰方向、建筑安装方向等。

各类建筑行业企业对高职高专技术人才有一定需求,但要求改善人才知识与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与发展;其中企业的37%的技术人才最初学历为高职高专学历。具体需求如图2。各类企业反映大部分学生具备初步上岗就业的能力,但仍有33%的企业反映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能力跟岗位需求差距较大。主要差别见图3。

图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分析图 图3人才不满足需要的因素分析图

在中国建筑市场不断完善、建筑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目前我国建筑类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状况严峻的条件下,建筑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要乐观的眼光去自主择业,消除“等、靠、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业人员全国有500万,有大学文凭只有10%。随着政府出台的多项就业优惠措施,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由“毛坯型”向“成品型”转化,社会职业的多样化。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去追寻,未来的路也需要自己去探索,需要自己去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为那幅心中的美景而坚持不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第4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目前企业缺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制造业企业和出口型企业的缺工情况更为严重;超过八成的企业2010年出现过缺工情况,多数企业缺工数量在100人以内、缺工程度在20%以内,缺工岗位主要集中在生产岗位,缺工持续时间平均为5.3个月;企业经营者认为,2010年的缺工现象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扩大再生产”和“不能按时交货,影响公司信誉”,造成缺工的原因主要是“求职农民工人数少了,选择余地小”、“符合工作要求农民工的不多”和“收入偏低”。

调查发现,近九成的企业2011年一季度有招收新员工的计划,其中近八成的企业计划招工100人以下;企业招工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老员工介绍”、“从本地劳务市场招聘”、“招工广告”、“与对口学校联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最迫切需要中专及技校毕业生,其次是农民工。调查同时发现,目前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东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及出口型企业的招工难度相对较大;企业经营者认为出现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并期待政府通过“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和“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等措施对企业给予支持。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企业用工情况、招工计划以及企业在用工和招工方面遇到的困难及有关建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司的委托,组织实施了“企业用工情况专项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12月10日发放问卷2,000份,截止12月31日共回收问卷823份,其中有效问卷819份,有效回收率为40.95%(样本情况详见附件)。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年~2010年年度调查的有关数据。

一、企业用工状况

1、企业用工人数逐渐回升

中国企业据调查系统2007年~2010年年度调查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企业的用工人数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调查发现,2010年企业用工人数比上一年“增加”的占37.3%,“持平”的占44%,“减少”的占18.7%;企业用工净增加18.6个百分点,而2009年、2008年和2007年这一数据分别为7.4、8.5和25.9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2010年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净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相对较高;从不同规模看,2010年大型企业用工净增加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中小企业(见表1、图1)。

表1相对于去年,企业目前的用工人数情况(%)

 

 

增加

持平

减少

增加-减少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总体

37.3

44.0

18.7

18.6

7.4

8.5

25.9

东部地区企业

37.5

42.7

19.8

17.7

5.2

4.0

26.0

中部地区企业

38.0

44.5

17.5

20.5

10.0

15.4

27.7

西部地区企业

38.5

44.7

16.8

21.7

11.6

15.9

22.3

东北地区企业

30.5

52.4

17.1

13.4

10.1

13.2

28.6

大型企业

47.5

41.0

11.5

36.0

24.2

23.0

32.8

中型企业

39.4

41.8

18.8

20.6

9.4

11.6

29.6

小型企业

33.9

46.4

19.7

14.2

2.2

第5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施工企业财务报告的概论

财务报表指的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方法来确定指标,内容主要是综合反映企业在某个特定时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而施工企业的财务报告则是指公司专门的财务人员制作能够展现企业一段时间内工程施工方面的具体财务情况,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较为明晰的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情况。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之下,通过分析施工企业的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来提高财务报表在实际使用中的效率,使之能真正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而效力。

施工企业制作财务报告,主要就是为了分析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资金流向等具体财务状况,以及通过这些报表数据来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得使用报表的人能够清楚明白地了解整个发展和走向。

为了制作好科学规范的财务报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比较法以及因素分解法来分析比较财务状况,制作财务报告。

二、施工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施工企业的财务报告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经营而言,财务报告是对于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段时间的财务分析报告,能够具有针对性地对近期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观测资金在工程中的使用和流失,加强对于财务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把握在建设过程中成本的控制制和风险的规避。无论是工程建设前期的财政管理和成本把控,还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后期对工程的成果建设和稳定过渡,以及对工程完成后的投资评判,这些环节和财务管理紧密相关。而当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时,会对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财务报告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财务状况的掌握,以及发现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错误,并加以及时的纠正。此外,实施工程施工的财务报告分析还可以加强企业对财务的分析能力,了解资本市场的需求,加强对资本的反映速度,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因此,做好施工企业的财务报告十分有必要。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工程施工财务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去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三、施工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设资金的持续投入,势必得加强对建设各个阶段的财务管理,做好相应的财务报告。然而在目前,施工企业财务报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可能一方面是我国工程施工这一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的限制,工业往往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对财务报告分析指标的整体系统的把握和认知。并且,施工过程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具有复杂性,现实就是工程施工行业使用了其他行业的指标体系并没有形成其自身的标准体系,这也是施工企业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施工企业财务报告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财务报告分析过程其实是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一旦出现分析错误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也会导致工程风险的增加。而事实上,现在很多工程施工公司没有对财务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从业的财务人员的技术性不够强,只能完成简单的报表和财务核算活动。并且,企业对财务报告的认知错误,认为数量很重要而忽视质量也是影响财务报告优质性的原因之一。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工程中财务报告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思考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现阶段,总体而言,我国施工企业最常采用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有因素分析法和比较法。由于每个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背景,财务报告又是基于不同的工程,可以有公路建设,也有水坝建设等等,因此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因素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取舍,一方面是便于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也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前景。所以说,重点不在于哪种方法更具有优势性,而是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来做更好的选择和措施。

针对施工企业报告分析缺乏专门的分析体系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施工企业整体行业的特征出发,不局限于对数据的分析,而是从各个方面出发,综合其中各项财务指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施工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

此外,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财务报告分析制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且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要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而不是单纯只注重数据分析,更应该从财务报告的整体性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跟上新兴技术的发展,使财务报告的分析制作更简单易行也更便于理解。同时,不能只注重财务报告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更要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让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能力。同时,还要切实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审计水平,更新管理观念,权责分明,制定出相对于的审计办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财务报告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报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需要的系统性指标体系,对财务报告内容的认识不够深刻,对质量的忽视以及专业从事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不足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真正做到高质量和专业性的施工企业财务报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影.浅谈工程建筑的财务报告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108-109.

第6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本课题被管理局批准立项,合同签订后,随即组建了课题组,按照课题设计和合同要求,编制了课题实施方案,提交科研科审查后,按照实施方案总体安排,及时组织开展了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了任务,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将课题实施情况做一总结报告:

 

一、组织管理项目实施中,按照《羽叶丁香保护与驯化技术研究合同书》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组建了课题组,组织编制了《课题实施方案》,提交主管部门科研科审查通过后,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安排,对项目组成人员进行了详细分工,并明确了责任。

课题实施之前,在科研科的指导下,在石砭峪保护站召开了课题启动会。

启动会上,课题主持人兼课题组组长杨振同志负责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学习,对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技术路线、阶段安排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与分工进行了重申。

科研科科长、课题技术负责人麻应太同志负责对课题组成员就研究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培训,就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就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

 

二、人员组成 

三、工作开展情况课题研究工作从2014年7月批准立项,至2016年12月底结束,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

2014年7~8月,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了研究合同签订、课题组组建、实施方案制定、人员培训等工作。

2014年9月~2016年9月,为课题研究阶段。主要完成了野外调查、定期监测、人工繁育试验等工作。

2016年9~12月,为总结验收阶段。主要完成了数据整理、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工作。

在课题调查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尽其责,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圆满的完成了本次课题研究工作任务。调查人员通过资料查询和野外踏查收集了大量的关于羽叶丁香的详细资料和有关信息,填补了我局羽叶丁香基础资料的空白。

在羽叶丁香人工繁育试验与驯化技术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不辞辛劳,认真观察记录各项试验数据,为羽叶丁香的人工繁育积累了资料和经验,为羽叶丁香的保护管理和更进一步的研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四、经费使用情况 

五、研究成果通过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调查摸清了我保护区辖区羽叶丁香的分布现状、基本掌握了羽叶丁香的资源数量,对羽叶丁香的生长状况、关键生境因子与物候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对羽叶丁香人工繁育驯化技术初步进行了试验。同时,就羽叶丁香人工繁育与驯化结果,以及繁育驯化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的形成呈现。 

六、对今后工作的建议课题研究工作中,在对羽叶丁香人工繁育与驯化结果,以及繁育驯化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划的研究目标和发现:不仅要积极开展羽叶丁香关键生境因子的系统研究,还应对羽叶丁香的物候期进行持续观察,在反复进行种子繁育、扦插繁育,以及引种驯化试验研究的同时,努力尝试分株繁育与压条繁育的方法,以优选出一种成功率高、易于操作、成本较低的人工繁育方法,努力促进羽叶丁香种群的不断壮大。

 

 

第7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年度工作总结

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公章)

编制日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二一八年制

编写说明

1、《年度工作总结》是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验收和考核评估的重要材料;

2、凡批复立项建设的以及验收挂牌运行的机械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应于每年三月底之前提交《年度工作总结》;

3、填报单位应按《年度工作总结》中各栏目要求填写,一般不应留有空缺栏目。无此项内容时填“/”。在必要情况下可加附页说明或另附文字资料;

4、各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项目依托单位务必指定专人填写,并保证所填内容真实、客观、准确;

5、《年度工作总结》经依托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扫描成PDF版,连同WORD版一并发送至cmif3019@163.com邮箱。

一、基本情况

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名称

单位类别

工程研究中心地址

传真

邮政编码

工程研究中心

负责人

手机电话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负责人

手机电话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具体联系人

手机电话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投资建设预算

(万元)

年度实际完成投资

(万元)

购置仪器设备

(万元)

新增仪器设备

(台套)

原有场地面积

(m2)

新增场地面积

(m2)

本年度取得的成果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

发表科技论文

篇,其中向国外发表

篇;

出版科技著作

部,

万字。

申请国内专利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项;

获得国内专利授权

项,其中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项;

申请国外专利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项;

获得国外授权专利

项,其中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

项。

研制技术标准:国际标准

项,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完成技术标准:国际标准

项,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成果应用数

项;成果转让数

项,成果转让收入

万元。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项。

二、总结报告

(一)工程研究中心基本情况

1、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国家、地方、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场地、基础设施的改建,新建或改建场地,试验验证、工程化能力建设情况)

2、仪器设备的建设和运行使用状况

3、新增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及作用

(二)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情况

1、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

2、科研项目研究和开况

3、关键技术难点突破及创新性

4、工程化和系统集成研究及能力建设情况

5、技术交流与合作情况(包括:国内外技术交流、行业创新活动的参与、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或项目合作情况)

(三)取得的成果及工程化应用情况

1、取得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等情况

2、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论文等情况

3、相关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情况

4、技术成果鉴定及获奖情况

5、成果转化、工程化和推广情况(包括:成果转化、技术转让、对外开放服务等情况)

6、成果应用与扩散对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及影响

(四)重大成果简介

1、技术关键点、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和获奖情况

2、取得的成果及创新性(重点阐述)

3、成果应用推广、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

(注:按单项成果写,每项成果800字以内,图文并茂。)

第8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聊城市行政机关编外用工主要集中在交警,岗位较单一 (一般是协警岗位),实行人事,工资由财政部门专项拨款,待遇低于正式职工。

(二)聊城市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主要分布在财政补贴和经费自理的单位(教育、卫生系统最多),分布岗位广泛(如行政管理、工勤、专业技术等岗位),基本参照人事进行管理,工资由用人单位负责(卫生系统一般与正式在编同工同酬,教育系统一般略低于在编人员)。目前,人事和聘任制人员已成为部门主力。

二、编外用工大量存在的原因

(一)编制管理的滞后是导致编外用工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系统亟需大量人才,而目前聊城市卫生系统使用的仍是1991年核定的编制,已不能满足目前医院的发展要求,卫生部门只能招聘使用大量编外人员,其中市人民医院的编外用工人数已达医院编制数的2.3倍。近年来聊城市驻地城区道路交通流量激增,繁重的交通安全管理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而公检法的政法专项编制数由上级核定,市一级没有调整权限,只能通过招收交通协管员来协助交警上路执勤执法,造成编外用工的大量存在。

(二)人员结构管理的缺失是导致编外用工的深层次原因。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而人员结构的管理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一直没有提上日程。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很大一部分存在“天花板现象”,即:老干部干到一定年纪或者一定职位后,很难再有发展空间,基本和退居二线无异,造成编制内“没有能干活儿的”;同时,为了避免超编现象或者消化超编人员,不能新进带编人员,造成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在教育系统,年纪大的老师知识更新不及时,不能及时掌握教学岗位的新技能,而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因为编制的限制,无法进入体制内工作,出现在编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从而必须聘用大量的年轻教师来保障教育的良好衔接。

(三)进人渠道和招考条件的限制导致人员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目前实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制度,选拔方式单一,同时,为了保证选拔机会的公平,招考条件设置较为宽泛,不能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出发,选拔出的人才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如,聊城市中医院提出,医疗人才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要更专更精,对实用性要求强,但是目前的招考制度不允许招考条件限制那么细,导致医院难得空出编制,但招进来的人并不是急需的对口人才。相对于这种情况,编外用人的自主性更能满足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及时性和直观性需求。

三、编外用工存在问题和特点

虽然目前编外用工能够暂时解决单位的燃眉之急,用人单位也有比较规范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编外用工管理存在潜在隐患。一是由于目前是因编定岗,对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事业单位,因为编制少,无岗位,造成年轻力量评聘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工作开展。为了避免人才的浪费和流失,有的单位不得不对在编人员隐瞒实情,实行编外人员占用在编岗位名额评职称、晋升职务。二是由于从2012年底开始人事人员都统一按照企业养老保险标准上交,与之前参照事业单位标准上交保险的人事人员形成了两种管理制度。这部分人退休后,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二)用工管理的双轨制造成编制作用弱化。经过这些年用编审批制度的管理和自我消化,不少单位逐渐出现空编情况,但对于存在大量编外用工的单位来说,即使单位空编,也不再进一步补充编内人员,一是因为空出的编制远远解决不了编外用工数额,二是因为编内编外管理严重脱节,补充编内人员必须通过公开招考而不是从单位现有编外人员中递补合适人员,造成目前的一线力量入不了编,而由于考录工作的局限,新考录人员未必是单位所需人员。

(三)相关部门管理衔接不顺造成编外用工管理诸多不便。用人单位都是按照人事来管理编外用工的,而编外人员中,有一部分是已经办理了人事,另一部分是待办人事的。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社部门办理手续需要分批分类办理,在这个等待期间就造成了两类人的存在。如果在这期间待办人事的人员调出,其工龄接续等手续就成了问题。同时,由于人事的人员档案都托管在人社部门,但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是由用人单位负责,等待人社部门审批的时间导致用人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停滞,造成不便。

(四)编外人员参与执法损害了法律尊严和政府公信力。在一些执法部门,由于人员紧张,不得不聘用临时工协助执法,聘用人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尽管规定是协助执法,但在执法过程中很难做到区分明显,导致执法效果下降。同时,编外人员执法一方面弥补了在编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又直面细小矛盾的交织点,极易引发冲突。通过各地上演的执法冲突可以看出,编外人员承担着“减少麻烦、逃避责任”的职责,替正式在编人员分担些苦活、累活、脏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的管理建议

对于编外用工的管理,首先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明确允许继续存在编外用工的领域,并对该部分编外用工进行规范管理。而其他领域,可以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实行购买服务等方式,使政府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者、购买者和监督者,从而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目标。

一是必须以编制的规范管理为前提。规范编外用工管理,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单位、岗位允许编外用工,这就要求首先要规范编制的核定与在编人员的管理。一方面要及时制定各系统或领域的编制标准,对现有的行政、事业编制进行总量内调整、优化,并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政府管理层级,简政放权,把握好未来事业单位发展方向,明确编制分配的侧重领域,激发在编人员活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编制效益最大化,减少单位对编外用工的依赖和需求。二是加强人员结构管理。在每年的用编审批时,不仅要考虑单位空编情况,同时要统筹考虑在编人员的年龄、学历、职务等多方面的结构层次,实现科学、规范、衔接合理的人员进出制度。在编制分配和人员管理相对合理和完善的基础上,明确需要编外用工管理的单位和岗位,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编外用工管理的联动机制。目前编外用工的管理仅限于人社部门、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办法。为了避免编内人员的严控导致编外用工的膨胀,编外用工管理必须实行员额控制和财政监管相结合的机制,需要建立编制、人社、财政、监察、审计、主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协同负责、各司其职的联动机制。要制定编外用工编制配备比例,严格编外人员员额管理,实行编外用工计划审批制度,建立健全编外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库,为编内、外人员统筹管理打好基础。同时进一步规范编外用工管理办法,明确使用编外用工的审批程序、待遇保障、管理方式、监督检查等,真正做到依法用工、规范管理,保障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是摸清编外用工底数,全面评估编外用工状况。对各单位编外用工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登记,切实摸清现有编外工作人员的数量、年龄、工作岗位、工作年限、进入途径、经费来源、合同签订、工资及保险待遇等情况,并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对存在编外用工情况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结构、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工作量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逐一分解,分析该单位、该岗位有无必要配备编外用工从事辅助工作,避免出现以编外用工替代编内人员,造成编内人员工作空闲、人浮于事的现象。分析和确定哪些单位编外用工是合理的,哪些单位编外用工是不合理的,并对用工不合理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同时禁止编内空编、编外聘用的做法,不再允许空编单位另行编外聘用人员,维护编制管理的权威性。

四是健全完善入编渠道,统筹编内编外管理。编外使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已经顶岗工作,有些甚至成为了单位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鉴于现状,建议尝试新型的人员配备方式,完善编内人员招录体制。对机关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后出现空编的,一方面,通过现有的公开招录方式,引进新生力量;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性的选拔,对已在岗工作的编外用工进行编内和编外统筹管理,按照相应的比例,优先录用单位聘用的编外人员,激活现有人才储备。用完善的制度吸引、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增强编外人员的稳定。

第9篇:工业研究报告范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生产业,创造了大量新就业机会,改善了就业条件,拓展了就业空间。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长鲁昕表示,人工智能发展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不是悖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替代了人类重复性劳动,同时还细化生产过程分工,创造大量新兴就业,教育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适应未来,培养多层次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以补数字化人才短板。

阿里研究院作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合作方,承担了(以下简称《报告》)撰写。《报告》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提高了电商从业人员的收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正向促进超过了负向冲击,在少数技术替代人工的商家中,绝大部分被替代人员都获得了转岗或调岗的机会。

近95%的岗位从智能化工具获益

第一,在商家业务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对约180万个岗位(包括客服岗位、店面设计、数据分析岗位3类岗位)产生影响,其中有170万岗位从智能工具使用获得工作效益提升,有9.6万的岗位存在替代可能。

“提高工作效率”是使用智能化工具的主要原因

第二,超八成商家已经采用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前三的智能工具是智能客服、智能化店面设计和生意参谋,其他智能化工具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仍有发展潜力。超过80%的受访商家认为,“提高工作效率”是采用智能化工具的主要原因,而只有一半的商家认为“降低人工成本”是使用智能化技术的原因。

智能工具使用使得商家销售额显著提升

第三,使用了智能工具的电商,其销售额总量、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以及人均销售额均显著大于未使用智能工具的电商。使用了智能数据分析工具的商家,年销售额增长了75.8%;使用了智能店面设计工具的商家,年销售额增长了31.4%;使用了智能客服工具的商家,年销售额增长了10.8%。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店面设计工具的使用也使得相应部门的人均销售额分别提升了51.3%和11.2%。

人工智能技术就业正向促进远超负向冲击

第四,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正向促进超过了负向冲击。目前,未发现三大智能工具对就业岗位的显著替代作用。在少数技术替代人工的商家中,绝大部分被替代人员都获得了转岗或调岗的机会,因智能工具使用直接带来人员消减的情况很少。

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显著提高电商从业人员收入

第五,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提高了电商从业人员的收入。其中,数据分析人员的月收入提高了9.7%,设计人员的月收入提高了7.7%,客服人员月收入提高了5.6%。技术水平较高的岗位收入增幅更大。

近年来,商家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客观上要求商家向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等)要红利。智能工具的使用可能会替代少量就业人员,但其通过大幅提升电商业绩,创造了更多新兴岗位就业,同时提高了岗位人员收入。总体来看,电商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商家的使用,对商家和个人的绩效是正面、积极的。

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新兴职业、就业新物种

人工智能增加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催生出新的就业模式和业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直接带来了对专业数字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增长。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超过900万人。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兴创新市场活力,催生出很多就业的新模式、新业态。这些新业态短期内创造了许多新的岗位并带来大量的就业,例如快递配送、外卖配送、电商客服、专车司机、网络主播、数据标注员等等。

人工智能对我们而言,未知远大于已知。相信,在未来有更多创意、奇特的岗位会衍生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表示,人工智能发展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不是悖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替代了人类重复性劳动,同时还细化生产过程分工,创造大量新兴就业,教育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适应未来,培养多层次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以补数字化人才短板。

阿里研究院作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合作方,承担了(以下简称《报告》)撰写。《报告》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提高了电商从业人员的收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正向促进超过了负向冲击,在少数技术替代人工的商家中,绝大部分被替代人员都获得了转岗或调岗的机会。

近95%的岗位从智能化工具获益

第一,在商家业务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对约180万个岗位(包括客服岗位、店面设计、数据分析岗位3类岗位)产生影响,其中有170万岗位从智能工具使用获得工作效益提升,有9.6万的岗位存在替代可能。

“提高工作效率”是使用智能化工具的主要原因

第二,超八成商家已经采用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前三的智能工具是智能客服、智能化店面设计和生意参谋,其他智能化工具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仍有发展潜力。超过80%的受访商家认为,“提高工作效率”是采用智能化工具的主要原因,而只有一半的商家认为“降低人工成本”是使用智能化技术的原因。

智能工具使用使得商家销售额显著提升

第三,使用了智能工具的电商,其销售额总量、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以及人均销售额均显著大于未使用智能工具的电商。使用了智能数据分析工具的商家,年销售额增长了75.8%;使用了智能店面设计工具的商家,年销售额增长了31.4%;使用了智能客服工具的商家,年销售额增长了10.8%。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店面设计工具的使用也使得相应部门的人均销售额分别提升了51.3%和11.2%。

人工智能技术就业正向促进远超负向冲击

第四,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正向促进超过了负向冲击。目前,未发现三大智能工具对就业岗位的显著替代作用。在少数技术替代人工的商家中,绝大部分被替代人员都获得了转岗或调岗的机会,因智能工具使用直接带来人员消减的情况很少。

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显著提高电商从业人员收入

第五,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提高了电商从业人员的收入。其中,数据分析人员的月收入提高了9.7%,设计人员的月收入提高了7.7%,客服人员月收入提高了5.6%。技术水平较高的岗位收入增幅更大。

近年来,商家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客观上要求商家向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等)要红利。智能工具的使用可能会替代少量就业人员,但其通过大幅提升电商业绩,创造了更多新兴岗位就业,同时提高了岗位人员收入。总体来看,电商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商家的使用,对商家和个人的绩效是正面、积极的。

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新兴职业、就业新物种

人工智能增加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催生出新的就业模式和业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直接带来了对专业数字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增长。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超过900万人。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兴创新市场活力,催生出很多就业的新模式、新业态。这些新业态短期内创造了许多新的岗位并带来大量的就业,例如快递配送、外卖配送、电商客服、专车司机、网络主播、数据标注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