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

第1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人格 健全人格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1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的转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多种原因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但人格培育是其中我们忽略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单纯依靠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将难以解决,必须强调素质培养和人格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应对这种挑战。

一、人格、健全人格的内涵

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格下了定义,概述而言,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社会环境影响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在其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完美统一、平衡、协调。具体包括以下标准:

“知”即认知、观念。正确的认知是健全人格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行为的形成进而到一个健康人格的确立最开始都必须有一个自我认知。对一个事物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道德判断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情”即情感、情绪。是在认知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内心体验,如喜爱,厌恶等。对一个事物的喜爱会促发一个人去积极的研究、探索,形成良好、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即意志、品质。在对一个事物拥有热烈的情感和情绪之后,健全积极的人格会引导人们去付诸实际行动。然而,在此过程中,必定会有很多挫折,则意志和品质则发挥了支撑的作用,是人们经过“情”的内心体验后所拥有的自觉意识。

“行”即行动、行为。当知、情、意三个条件都达到时,健全的人格形成还必须要“行”。这种“行”不是简单的付诸行动,而是要形成一系列的行为习惯。一次或几次的某种行为或活动不能被认为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长期稳定的行为或活动才能被认为是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经历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和阶段之后,便形成了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判断和行为状态,这一系列的过程和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成健全的人格。

二、人格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具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统一与和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最终达到身心的平衡。所以说,健全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本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以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学生为首要目标。

学生的人格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德育引人注目的教改潮流和内容。高校学生工作与专业化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模式的紧密结合,为我们构建学生人格培育体系以及对这一体系的划分并实施工作方案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使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促进基层学生工作的发展,从而实现我们对学生的育人目标,切实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成年早期,其特点是希望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和发展自己,完成“自我角色认同”,即力图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内在连续性,认识自己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同一性。从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的转折时期,怎样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人格教育的具体内容

根据心理学对人格组成要素的分解,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内容,可以将高校人格教育的具体内容分为以下部分。

1.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性工作,始终把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核心。

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形势政策教育、党课团课、党团主题活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

2.以学生的发展指导为根本性工作,始终把学涯和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学生的方向。

包括大学生学涯与生涯规划、学业与就业指导、专业素质拓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创新创业活动指导、社会实践指导、校园文化活动指导等。

3.以学生的事务管理为前提性工作,始终把日常管理作为服务学生的基础。

包括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奖贷助勤补工作、安全稳定工作等日常事务管理。

四、人格教育的基本形式

人格养成过程是通过认知、体验和养成而形成。因此培育形式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以及党课与团课课堂教学,讲授人格教育课程;利用学生社团活动进行人格素质训练,体验健康人格给学习、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记录与考评,强化人格素质。

五、人格教育的培养方式

高校的人格教育作为发展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实施起来十分复杂和艰巨。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可以把人格培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重视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形势政策课、选修课,举办“人生大讲堂”一系列专家讲座等,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日常行为习惯,能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

依托专业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例如,思政类红色知识竞赛,专业类演讲比赛、专业技能大比拼、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既能够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也能够训练各种素质能力,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

(三)加强对不同年级的分类指导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实施的“新生训练营”;针对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实施的“人际关系训练营”;针对有自卑心理及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实施的“自信心训练营”;对低年级学生实施的“职业规划训练营”;对高年级学生实施的“职场面试”等,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控能力、规划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注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形成良好人格素质的基础。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是由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锻炼、活动和制度组成,可以通过团支部开展的各类主题团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人格素质的实践,逐渐把自己亲身体验的结果固化为行为习惯。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如班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会,通过参加一系列学生组织的体验,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经受锻炼、提高人格素质。比如,可以在一、二年级设置学生班主任岗位,让高年级优秀的学生担任其班主任,使担任班主任的学生在管理、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的人格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德育引人注目的教改潮流和内容。高校学生工作与专业化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模式的紧密结合,为我们构建学生人格培育体系以及对这一体系的划分并实施工作方案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使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促进基层学生工作的发展,从而实现我们对学生的育人目标,切实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管理,2007年2月.

第2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思想品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本目的是以德树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原因分析

1.当前,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等诸多因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虽然当学生思想整体呈现出健康的良好态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思想状况不容乐观。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易使学生产生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不明确等问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促使学生意识形态产生了新变化、新情况,使大学生思想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过于崇尚自我和张扬个性聚,社会责任感和抗压能力较差,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公德意识淡化,心理承受能力与道德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故此,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很难奏效,特别是简单死板的课堂灌输,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显得无能为力。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研究工作载体,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贴近学生,成效显著。

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进行探索、创新与调整,工作模式也日趋成熟,工作效果不断显现。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弊端仍然存在。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差异、教育的连续性与长期效果无法考量;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无法顾全,“统一化”教育现象普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虽不断调整,但仍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故而导致无法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学生关注度和满意率不高。从教育环境上看,尚未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途径是指学校对大学生实施教育时可以选择和利用的途径,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由于道德养成受外部条件和内在主观意识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载体也应适时更新。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开辟不断开辟新途径,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也就是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定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原理和中国化的武装学生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应有的荣辱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直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引领社会思潮。

作为经济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正是社会思潮飞速活跃的时候,这也是思想问题集中体现的关键时期,热点难点的出现、新旧事物与现象的交替更迭,只有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焦点,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起到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不能对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地引领,是对高校党委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的检验,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的考验。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站在引领社会思潮的最前线,才能在实践中大幅度提升干部和学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实效性。要让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就必须把握时代主题、适应时代需要、回答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

3、关注学生需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目的是探索教育对象的思想转化规律及成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就要研究这一特定的教育对象客观存在的思想特点,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有的放矢,富有实效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关注社会的要求,忽略教育对象发展的需要,离开对教育对象发展的关注,就会影响教育实效的实现”。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主体意识较强,个性鲜明,对新思想、新观点接受快,但反抗和批判的潜意识浓厚,对传统、权威的质疑与认同并存,但劳动观念淡薄,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思维方式偏重于理论,容易脱离实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实际,在大学生最关切的问题上给以切实的关怀和帮助。另外要对在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有压力和困惑的学生,要切实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犯错的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和热情帮助,做到过往不咎,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4、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切入点。

要围绕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成长、成才开展有个性的、因人而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教育者在不同成长阶段,也有不同的思想矛盾和困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动态性原则,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也不要局限于设定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安排个性化辅导,也可以采取小团体交流的方式,地点可以随机而定,渠道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听取同学意见,多做交流反馈。通过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使其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德勤,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新模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第3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高校没有合理分配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而且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能力。增加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量,严重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这种问题一旦不及时结局,就会出现工作职能不合理分配的现象[1]。另外,在大部分的时候工资薪酬的比例也不合理,辅导员与教研工作者进行比较,其工作任务量非常多,不仅要进行布置活动任务还要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辅导和讲解,同时还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适合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纵观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可知,其工资薪酬无法与辅导员的教学情况相吻合。长此以往,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就会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生和生活,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所以要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和研究,将依法管理在高校思政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二、依法管理措施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一)人力资源素质整体提高

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依法管理的方式,可以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辅导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明确的规范。在法律法规监管制度提出的背景下,对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一方面,在提高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可以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进行法制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提高教育人员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依法管理在高校思政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极为关键、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使教育机构的管理质量不断的提升。通过利用依法管理的方式,对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各司其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思想政治辅导人员自身的利益和权利[3]。依法管理模式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可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可以有效规范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减轻了辅导员的压力和工作的任务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的内容,另外,还可以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不断的宣传和引导,加大工作的影响力度,使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可以完全体现出来,并充分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另外,在对薪金进行分配的时候,通过对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可以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工作强度的认识和重视,对教学人员可以采用平等的方式进行对待,极大的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职能。

(三)提高思想政治辅导员法律素质

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合理的应用依法管理模式,并积极树立“法律至上”的工作观念,使辅导员不仅要学校的制度,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合理、科学的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工作[4]。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利用依法管理的模式来不断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不断培养辅导员自身的法律素养,唯有这样在思依法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辅导员才可以在很程度上避免出现违规的行为和操作。另外,辅导员还要将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作为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例如:《宪法》、《民法》、《刑法》等,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明确自己在管理过程中所担任的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如何约束自己行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自身所具有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思想政治辅导人员在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高校思政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对于管理工作理念的改变、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已经成为高校非常棘手的一项任务,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理念,将依法管理合理的贯彻其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辅导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的理论研究,创新新型的管理工作方案,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颖.依法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7):56-57.

[2]黄明贤.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的探讨[J].区域治理,2018,(17):119.

第4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一 地方性高职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紧迫性

1.学生的价值追求发生了急速变化

“90后”青少年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心肝宝贝。这些“心肝宝贝”养尊处优,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养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加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益主体复杂化,他们的价值追求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有三个明显特点:(1)价值评价由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2)价值判断的标准由理想主义向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转变;(3)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上述三个特点的存在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如果我们仍一味地照搬过去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社会利他价值观来要求和规范学生,已不合时宜,也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2.学生求学的实用性突出

高职生由于高考分数的限制,失去了上普通高校的机会,多数高职生没有再提高学历层次的信心,一进校门,就冲着学一门技能、拿一张文凭而来,目的明确,实用性突出。他们追求在校学习期间的实际效果,要求学校的所有工作必须务实,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实际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和就业效果。他们对高深的理论没有多大兴趣,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讲究短、平、快,这是高职教育大众化后出现的一个特点,急切要求我们反思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确定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生源的复杂性、素质的差异性亟需不同的思想教育方法

高职生来源广泛,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参差不齐。从新生生源看,有高考统考生、中专升大专生(参加对口高考)和五年制大专生(初中起点);从家庭经济条件看,有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有来自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有来自贫困山区的;从人生目标看,有奋斗型的,有享乐型的,有目标缺失型的;从人生价值看,有的认为要干一番为社会、家庭、自己争光的大事,有的认为赚钱当官过好日子是一生的大事,有的认为只要有钱干什么都行,享乐型的过一天算一天。根据实际情况,教育者要确定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如:有的培养成学生干部、党员,有的只要求安分守纪就算是合格学生;有的培养成学科尖子,有的只要成绩及格就行;有的要求德才兼备,做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的只要求平安毕业。将每个学生都确定在某个层次内,做出不同的规格要求,实施不同的思想工作方案,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 地方性高职思想教育内容创新

1.加强传统美德熏陶,增加地方文化教育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高职院校可选取“孝敬父母、尊师笃学;诚信友爱、谦虚自省;立志勤奋、自强节俭;廉耻洁身、爱国思义”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精髓作为选修课内容,可编印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等资料给学生阅读。地方性高职所在地都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内容,这些地方文化要理所当然地成为高职教育的文化背景,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的舜文化、柳文化、佛文化、理学等丰厚灿烂,是难得的文化教育素材。

2.开展诚信教育,建立诚信规范机制

社会诚信缺失的病毒已感染了校园,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的共识。地方性高职可把“讲诚信,做人杰”作为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来抓。第一,提高对“诚信”的认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人的根本,也是高职生在社会上站稳脚、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条件,有真才实学,有良好信誉,就会受人的接纳和尊重,事业成功,成为人中豪杰,就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第二,寓诚信教育于教学、校园活动之中:(1)将诚信知识引入课堂,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如将《孔子论诚信》《增广贤文》以及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方面的诚信内容修编成集,印成小册子,发给学生阅读。(2)开展以“重诚实、讲信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以及“诚信在身边”征文活动。(3)利用校内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横幅标语,营造诚信文化氛围。(4)举办大型诚信报告会。(5)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第三,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创立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个人、班级诚信评先(评优)制度,建立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奖金发放等信用规则。

3.重视就业教育,提高竞争力

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市场竞争,在就业市场上我们面对的是人才竞争。在就业教育中组织学生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肯定自己的优势:(1)高职生动手能力强,掌握一线生产的技能,而普通大学生多眼高手低。(2)高职生就业市场广阔,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需求大量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而普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3)高职生定位低,期望值不高,先就业,后择业,随遇而安。而普通大学生放不下架子。就业竞争是一种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时,首先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小事如个人卫生评优、作业评优、文明寝室评优等,大事如班风评先,院运动会系部团体总分评奖、参与社会上各种竞赛活动等。毕业前夕,对毕业生进行人才市场竞聘培训,从制作个人自我推荐书、个性化自荐语言、才智展示、形象设计等到落聘心态调适进行辅导。

第5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一、培养目标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目标,通过2-3年的专科层次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热爱农业和农村工作,熟悉党的农业农村政策,掌握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

二、培养方式和承办院校

“一村一名大学生”主要采取现代远程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等不脱产学习形式进行,同时适量举办全日制普通脱产班。按照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任务由熟悉农民教育特点、有符合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的涉农教育专业和相关的教师、教学设备和实践基地等必需的基本办学条件的高等院校承担。

(一)全日制脱产班

全日制脱产班由有涉农专业和相应的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举办。为满足脱产班的培养需要,在现有5所院校(长江大学、*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新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二)不脱产班

不脱产班主要有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三种形式。其中,以远程教育形式举办的不脱产班主要由省电大系统承办;以函授形式举办的不脱产班主要由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承办;以自学考试形式举办的不脱产班主要由*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承办。为便于管理和工作指导,原则上每个市、州确定一种不脱产教育形式。具体的办学形式,由各市、州委组织部会同教育、农业部门与经审批同意的承办院校协商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三、招生规模及考试录取

(一)招生规模

根据全省的培养需求,2008-2010年,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共招生18856人,其中,不脱产形式培养15968人,主要由各市、县负责组织。省属高校成人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在省属高校成人招生计划中单独安排,华中农业大学的成人招生计划由该校向教育部申请。脱产形式培养2888人,主要由省里负责组织,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每年在全省高职高专招生计划中单独安排。

(二)招生对象

“一村一名大学生”主要招收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同等学历)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以下(其中脱产学习的35岁以下)、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具体招生对象的产生,坚持个人自愿、组织推荐的原则,由各市、县的组织、农业、扶贫部门组织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各承办院校负责报名登记、初审,农业部门负责资格审查。

(三)考试录取

1、远程教育。省电大按照中央电大的要求组织学员参加入学测试,每年春秋两季入学,学制2年半,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和学分,颁发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大专学历文凭。

2、函授教育。学员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省教育厅组织单独划线和录取工作,秋季入学,学制3年。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和学分,颁发成人教育大专学历文凭。

3、自学考试。学员按照相关规定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即可毕业,颁发自考大专学历文凭。

4、全日制脱产班。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教育厅、农业厅、扶贫办组织报名,由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和录取,考试和录取时间与普通高考同步。每年秋季入学,学制2年,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和学分,颁发普通全日制大专学历证书(具体报名、考试、录取办法另文通知)。

四、专业和课程设置

各承办院校在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的指导下,按照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新农村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实际,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全省可开设种植、养殖、加工等3大类专业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专业。其中,种植类专业包括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林业技术等课程;养殖类专业包括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特种动物养殖、饲料与动物营养、水产养殖技术等课程;加工类专业包括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课程。

“一村一名大学生”各专业实行学分制,毕业学分由各校确定。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三大部分。各个环节要充分体现实际实用的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公共课要统一开设与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相适应的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经济管理等;实践课包括生产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作业等,可结合当地科教兴农的实际进行,要求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课程学习完毕,学员应结合所在村组经济发展情况,撰写一份创业计划书或村镇发展规划。

脱产班和不脱产班的学员在学习期间,应参加由劳动、人事部门组织的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

五、教学组织与管理

各承办院校要高度重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将其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确定相关部门负责该“计划”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制定《“一村一名大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报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和省教育厅备案。

(一)教学计划

各承办院校应根据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制定满足“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中,要坚持特色办班原则,根据生源地产业发展需要,针对农民学员的特点,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不得照搬照抄普通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要坚持适用性原则,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加强实践性教学;要坚持开放性教学原则,结合解决学员生产实际问题,交叉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基地实训。

(二)教师队伍

各承办院校要整合教师和院系资源,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课程设置要求,选派政治思想素质好、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农村农业教育专业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要注重从农技推广单位、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中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实训,满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实习实训基地

各承办院校要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将其纳入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整体规划。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实训基地的作用,同时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与当地种、养、加企业和大户联系,采取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四)教材建设

各承办院校要加大“一村一名大学生”教材建设力度,避免直接采用或拼凑采用大学本科、高职高专的教材。要组织老师在充分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农业生产状况和学员的实际,编写理论适合、针对性强、反映地方特色、跟踪生产与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材,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意识的教材体系。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和电化教学的作用,逐步建成与“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要求和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图书、声像资料和电化教学体系。

六、学员管理

各承办院校要加强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根据国家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统一要求,结合农民学员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

要参照高职高专、函授教育学籍与管理规定,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实际,制定学籍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学时安排可实行弹性学制。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和各院校的基础条件,对脱产大专班学员可根据农时季节采取集中学习休假和安排农忙假;函授面授应安排在农闲时节,确保工学兼顾。

要加强脱产大专班学员的日常管理,建立班主任指导下的班委会负责制,选派政治觉悟高、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针对农民学员思想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加强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在学员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按照有关要求经常开展党、团组织生活。要重视不脱产班学员的日常管理,加强与各地组织、农业、教育部门的协商,制定面授教学点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集中学习时的学员管理工作。

为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优秀学员激励机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学员进行奖励,所需经费由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负责。

第6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职校学生 控烟情况 日常管理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也在各方面快速发展与提高。现阶段培养一个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不难,但同时又具有良好行为习惯,达到身心健康的学生,比如职校的控烟就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一、对职校学生吸烟心理的分析

1.好奇模仿:步入职校的年龄正好是步入青春叛逆期的年龄,年龄在16-22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缺少健全的健康知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成熟,思想更不成熟,加上在职业学校自由支配时间比以前多,人际交往比以前多,网络时间也比以前多,接受新鲜事物块,好奇心强,有较强独立欲望,比较自我,对成人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比如性,比如吸烟。

2.社交往来:在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下,有时为了办事顺利,联络感情,以烟引路,烟酒不分家。所以职校生认为吸烟是社会风气,递烟表达对人的尊敬,有利于交往。甚至认为周围人都在吸烟,自己不吸烟不合群。是“OUT MAN”。

3.虚荣扮酷:一些青少年崇拜影视剧中明星的吸烟镜头,认为吸烟时髦、潇洒,盲目 追求、模仿。认为吸烟可以显示“男子汉”气概,可以解愁解闷。他们明知道吸烟有害身心健康,但他们还是吸烟。

4.夸耀炫富:在当今商品社会影响下, “九五之尊”等香烟广告的宣传,致使一些家庭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烟的档次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以使自己博得周围人的青睐,特别是女孩子的青睐。

5.错误认识:影视作品中男一号碰到重大问题时往往边抽烟,边思考,是青少年误认为抽烟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6.自暴自弃: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与高中一样,同样为初中毕业后,但对其直观定位就是中考成绩,能上高中学习的,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能力及整体素质都优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以大部分职校生自认为自己不如普高学生,未来前途没有光环,没有希望,所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觉得就那样了,想干吗就干吗吧。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目的性也不强,抵御不良健康行为习惯的能力也不高,因而有吸烟的职校生也较多。

二、更新观念,由“管理”向“引导”转变,引导学生控烟意识

控烟是一项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当思想工作来抓,但我们改变过去管理学生的模式,老师像学生的保姆,学生见老师害怕躲闪等现象,由“管里”向“引导”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把个人成才目标及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吸烟室完全有害无益的、对自己的生长发育有害的、对周围人也有害;吸烟是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是现实“男子汉”的举动、更不能消愁解闷等理念。另外,引导学生干部必须以自身行为的表率作用,在学校内及学校外都不吸烟,通过学生干部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同时老师也要起表率作用。

三、开展职业学校自己特色的控烟日常工作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制定了一系列控制青少年吸烟的法律法规,这就是我们有法可依开展一系列工作。

1.学校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2.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向全体师生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等知识。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很重要,仅仅这些方法是起不到好的效果。宣传教育的方法要不拘一格,我们可以请医院及疾控的专家来讲课,甚至请由于吸烟而患肿瘤的患者来学校现身讲解,让学生在感官上切切实实了解吸烟的危害。同时和兄弟学校加强互动,学生互相交流控烟的心得。控烟的宣传教育定期,不间断,每二周给学生强化宣讲。

3.对于有吸烟习惯的学生进行必要心理疏导。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在职校中开设多门选修课,如书法,音乐,健身等,开展趣味运动会,唱歌比赛等,培养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充实了,活动丰富了,也降低学生吸烟的发生率。

5.通过开展职业学校7S管理,7S就是“管理、整顿、清扫、节约、素养、安全”七个方面,7S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安全的校园环境,学生人人参与,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通过在学校学习的几年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吸烟率。

6.社区和家庭联动。向家长致公开信,发倡议书,开展家庭控烟,家长为表率,自己不吸烟。与社区、派出所合作,告之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不向学生出售香烟。

7.老师严禁吸烟,给予学生带头作用。在学校内组织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检查小组,不定时在全校检查,对有吸烟行为的学生进行劝阻及耐心教育,并记录。发现多次吸烟的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心理疏导,重点帮助等,让其改变这习惯。

职校生控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有根据职校生的特点,来开展工作,控烟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第7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三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68-002

一、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风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珍惜时光,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严格自律,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受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1.从学校和教师角度看

一是建设机制的弱化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这是高校学风建设未获大的进展的根本原因。对这项工作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条块分割 ,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各院系孤军奋战 ,零打碎敲 ,形不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教师中也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

二是教学改革滞后。由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耗时耗力较多 ,扩招和创收的压力比较大 ,许多高校最具影响的教学改革并未深入展开 ,教学的中心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教学质量有滑坡之虞。

2.从学生自身方面看

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 。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捞张文凭”装点门面“ ,有些则只看重学习成绩 ,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 ,还有的学生根本处于“无目的”状态 ,对为什么而学和怎样学习都一脸茫然 ,完全机械地应付 ,以图“过关”。

二是专业思想淡薄,忽视文化课学习 ,偏重社会活动。很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这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 ,或者是“自己根本不喜欢的” ,或者是“没有兴趣”的 ,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 ,成绩不理想 ,出现厌学现象。

二、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创建

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即“学校-学生-家长”三维的联系与沟通,“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三维的到位与协作。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管理制度与机制构建为主线,管好五个空间,做好三个结合,把好双向三个维度。

1.管好五个空间

课堂空间。管好课堂空间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党团组织生活,调动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宿舍空间。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重要场所。管好学生宿舍空间主要是要加强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行为习惯。

校内公共场所空间。学风建设中的校内公共场所空间主要是指图书馆、实验楼、学生食堂、绿化地带和校道等,管好这些公共场所就是要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网络空间。要以网络空间的利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生上网的文明行为,从网上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工系统人员要主动进入网络空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掌握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状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教育。

校外空间。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校外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化。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作贡献。

2.做好三个结合

德育与时事法制相结合,以时事法制教育强化德育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事法制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既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必要的时事法制教育,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和转化工作,积极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杜绝违反校规校纪现象的出现。

学风建设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结合,以优良师德师风带动优良班级学风的养成。通过辅导员培训等途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是充实精神,完善人格,促使学生“精神成人”。要把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双向三个维度的把握

第一,“学校-学生-家长”三维的联系与沟通主要通过将“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独立学院”创新模式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深入剖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在家校教育互动体系新的思维角度下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全面引导学生大学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和创业、就业。

第二,“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三维的到位与协作,要求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早晚自习的督查以及学生公寓学习环境的监控和督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诚信教育以及大学生涯规划等。通过任课教师严格课堂考勤、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与学互动,指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强课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进而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具体实践

1.构建家校教育互动体系

一是学生培养模式变单向培养模式为家校教育互动模式 。将“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独立学院”创新模式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全面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是充分利用家校资源并达到最终的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家长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提供更多、更广的实践平台,实现“知识-实践-成才”的全面跨越。讨论并具体分析家校资源的合理运用方式,探讨家校资源的相互搭配问题,尝试启动学生家长委员会,搭建学生、家长、学校三维互动的良好平台。

2.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学风建设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对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组织领导及有关政策作明确规定,并理顺关系,避免制度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使之贴近我院学生工作的实际,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完善和落实学生管理制度。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宣传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院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要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是形成学风建设从实施到巩固、发展的一套规范化程序。同时制订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整合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四是要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反馈、约束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3.落实各类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机制。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问题,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针对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上存在的障碍,不失时机的做好引导,为良好学风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制。根据年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服务。对于一年级学生,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二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三年级学生,重点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实践,支持考研,鼓励辅修。

三是助学工作机制。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但解决好学生在物质上的贫困问题,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同时富裕。

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机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去面对人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五是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制度”,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工作机制。即每一位院领导联系一个学生管理组;每一位科级干部联系一个重点班级;每一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每一位学生党员、系级以上学生干部联系一个学业困难学生;每一位班干部联系一个寝室。

六是优秀学生模范机制。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的模范作用是高校育人机制的良好补充,通过树立班级建设、学生工作、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学术科研、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七是个性学生教育机制。通过建立个性学生档案,组织教师深入学生、深入寝室,对学生给予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加强对留级生的监督、管理以及帮扶工作,时刻关注留级学生的动向,并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做好学生的转化帮扶工作,是学生稳定工作的基本措施,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

八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目标体系和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专业老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和开展科研活动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专业老师、辅导员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献涛. 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7,(5).

第8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三种能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59-03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框架体系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影响因素

(一)学生主体因素

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因素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机和态度是引发学生学习、创新、实践的内在动力。良好的态度和动机,会使学生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积极参加学习、创新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和参加实践创新的坚强意志,达到既定的目标。应该说,学习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学习的知识越多,对实践问题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完成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的效率就越高。“一般而言,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特别是与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专门知识经验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成功经验等,直接影响知觉系统对问题情境中信息的选择和对觉察到的信息的解释”。学生经验越丰富,对创新、实践产生的影响就越大,对以后的学习、创新和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深,效果当然也就越突出。

(二)学校组织因素

加涅曾指出:“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会学习者思考,学会运用理性的力量,成为一个更好的问题解决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可以这样说――学校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的态度和定位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的成长。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体现在学生不断主动参加各种有效的活动之中,而这些有效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依赖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的整体设计。活动的实施,取决于高职院校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心。只有学校管理层从战略高度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才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健全各种相应的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社会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果说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小环境,那么,社会环境就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环境。一方面,小环境是受大环境影响的。另一方面,学生也直接地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潜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着抑制或者促进作用。社会上刮起的新的读书无用论,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环境通过师生的外在感受影响其心理环境,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创新动机的变化,学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创新、实践能力欠缺。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三种能力普遍有待提高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和成长阶段,我们认为,和其他本科高校学生相比,他们的三种能力普遍不高。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不会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没有计划性,往往是被动上课,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对学不会的内容往往采取放任态度,学习方法欠妥当,学习没有动力,不会自主学习。学生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实践能力较低,总认为上个高职院校是无奈的选择,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使其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浑浑噩噩过日子,只想早点毕业,出去有个饭碗即可。但由于创新实践能力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就出现了茫然、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现象,以致不能发挥出他们自身的实际水平,从而影响了自身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围绕对三种能力培养展开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要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教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教学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的比例为6∶4,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对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往往是只重视单纯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听,更谈不上去进一步创新和实践了,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路径

(一)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难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应该把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的目的。要学有所成,将来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就必须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总认为低人一等的普遍现象,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聘请高职院校毕业的成功人士来校作报告,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要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方向,通过开展“我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等专题讨论或者辩论,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水平,激励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而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很多高职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投入的精力不多,缺乏主动性、探究性、联系性,这往往是学习能力不强的表现。由于学习缺乏探究性,他们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没有激情和热情,更难做到对专业的整体把握。学生学习能力必须作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重点培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学能力。钱伟长曾对大学生说:“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死记硬背”。高职学生要把握住学习的主要环节,未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要讲究学习的方法和艺术,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习网络有益的知识要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领域,为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并有利于学习的提高。学会创新是学生获取成功的通行证。从现实情况来看,具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著名的四通公司主要标准之一就是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没有创新也很难有大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的高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尽管高职院校学生基础不是十分厚实,但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还是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的,想象力也比较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要通过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去挑战一切新的事物,让学生永远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要善于开辟新的学习路径,需找新的突破,打破现有的思维模式。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灵活,让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列宁认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当今社会已经形成共识,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的优势主要是动手实践能力强,并且在求职、就业中表现得更加务实。知识必须与能力相结合,并且通过实践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主要是加强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和其他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特点,改变单纯讲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状,教育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往往是最基本的,更高的专业技能往往需要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获取。通过演示、观察、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手段,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且可以发现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可以发现课程学习中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学校要营造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促使实践型人才的出现。在学校环境布置、舆论宣传等方面要体现学生参加实践的价值和情趣,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孕育实践能力的文化活动。学校可通过组织讲座、报告、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各种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等,积极为学生创造参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实现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可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志愿者活动、科技咨询活动,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经过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思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巩固所学知识,增长才干,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党的十以后,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合课程设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构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迈克尔・加里・史蒂文斯.如何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59.

②谷成久.大学生学习与就业指导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76.

③卢婷婷.我的大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60.

④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腾飞.怎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吕义,卫绍元,张东旭.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袁建荣,蔡静.浅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7,(33).

第9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培训基地和相关院系的所有参与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管理、学员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通过理念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教师讲与师生互动相结合,采用多种培训形式与方法,使学员在教育理念、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截至目前,共培训机电技术应用、园林、营销等专业的教师493人。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是“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主干项目,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在多年的国培教学实践中,安徽科技学院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师队伍、强化培训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外强基础设施 内强师资队伍

为提高培训质量,更好地完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任务,安徽科技学院积极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学院拥有计算中心、CAD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等40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建有工程训练中心、种植科技园、养殖科技园、食品科技园、花卉盆景园和中草药园等近370亩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有计算机校园网,联网微机2000多台;图书馆藏书80万册,电子文献132.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5个;建有食用菌、家禽、动物药品、明文化等12个研究所;建有3000m2的综合培训楼,内设多媒体教室、微机房、多媒体实验室、食堂、客房等先进设施,一次可接纳150名学员学习和食宿。

为提高培养质量,安徽科技学院始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地建设的根本,规定教师每年至少要申报1~2项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到企业和农村直接参与技术开发与生产实践,不断提高“学术性”与“职业性”。学院选派了多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进修,还从省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聘请了10余位专家、教授作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充实了基地的师资力量。

学院加强横向联合,深化同兄弟高校和大中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基地学校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管理模式,联办企业为学院受训学员提供了校外实习的场所,保障了职教师资培训的质量。

高度重视 规范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一名副校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教学院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培训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领导组下设教学工作组、接待工作组,分别负责培训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实施、考核、注册、颁证和学员食宿安排、生活服务等工作;配备了长期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

学院党委书记汪元宏、院长刘宁、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彭光明多次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培训工作协调会,研究、落实培训班各项事务,明确培训的目的和任务,强调培训要有针对性,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研究制定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办公室精心部署教学安排、培训考核、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培训工作集中了全院最好的设备和教师,确保了培训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较弱、技能单一、与企业应用的技术要求相脱节、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多带有学科教育的痕迹、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够突出等实际问题,学院确定了全新的培训模式,即以转变教育职教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双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能力提高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技能为本质,把转变职教观念与技术提升改革相结合、基地培训与企业锻炼相结合、实践能力提高与考取技术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

每期培训班,教学工作组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培训方案,力争保证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每个专业的培训教学任务都安排在260学时以上;培训内容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主要包括教学理论与方法(占总学时的20%左右)、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占总学时的35%左右)、企业实践活动(占总学时的45%)等;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全部聘请理论功底深厚、富有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部分专业课程还从校外聘请了资深专家;各专业根据学员的不同专业方向划分为小班教学、分组训练,使培训更具针对性。此外,在教育理论专题辅导方面,还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学院作专题报告,以切实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参训教师纷纷反馈,培训课程计划比较适合骨干教师的培训实际,使他们学到了最需要的知识。

为保证学员到校率,学院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与各位学员联系,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为学员着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确保培训质量,在安排好各个教学实践环节的同时,还配备了专门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班委会,推选出了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较强的学员担任班级干部,班级的基本问题由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干部共同研究解决;制定了《学员上课签到制度》《学员请销假制度》《优秀学员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各班主任每天都到课堂组织学员签到,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询问学员的意见;对请假的学员,要求必须有其所在单位关于请假的情况说明,经班主任、部门领导核准后,方可请假。每门课程都通过报告、作业、作品等不同方式进行考核,结合课堂表现和出勤率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若无故旷课三次以上、培训课程考核不及格或研究论文、教案、作业撰写不合格,该门课程成绩按不合格计,且不予结业……周密的安排,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是培训班成功举办的基础。

优质服务彰显人性化关怀

安徽科技学院承办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国家级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突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学校牢固树立为职业教育服务和为学员服务的意识,处处以学员的需求为本,按需施教,领导、老师、班主任、辅导员都能认真听取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学校努力为参训学员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吃、住、行及业余活动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细致的安排,确保每位学员每天的生活标准。后勤部门克服各种困难,力争满足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学员的饮食需求;住宿方面,学校培训中心停止对外接待,专门安排培训班学员住宿,住宿标准为双人标准间;专门为学员单独安排了网络教室,并开放了相关实验室方便学员研习和自修;专门购买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组织开展了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茶话会、座谈会、联欢、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学员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提供了相互交流及教师、学校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全体学员能全身心地、愉悦地投入到培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