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运维一体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
一直以来,国内的配电网在运行时,通常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模式在我国传统配电网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电网的改造和优化,配电网日益智能化、规模和结构越来越复杂、庞大,现行的分工模式难以满足智能化电网的要求,基于此,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配电网“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这种一体化模式优化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进行探讨。
1 运维一体化概述
运维一体化是指在对配电网进行维修、检修时,不再采用传统的分工处理的模式,而是经过合理的调整,将配电网运行和检修都归属于同一部门,以便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
运维一体化的具体内涵包括下述两层含义:第一,组织机构一体化。将传统配电网运行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整合,整合后建立专门的部门承担配电网运行和检修的各项任务,形成相对闭环、功能完善的运管部门;第二,员工职责一体化。对相关员工进行综合技能培训,使同一员工能够掌握各个不同岗位的运行和检修技能。
2 基于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难点
2.1 运行、检修工作的差异性
虽然在配电网在运行、检修时的对象都是电力设备,但两者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后者要求较强的专业性知识,同时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对运行、检修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运维一体化时,相关人员掌握专业技能的难度更大,培训周期也会更长。
2.2 现场作业时安全控制难到位
在对配网进行检修时,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安全交底,是确保安全作业的基本条件。传统的检修模式,在检修或者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时,必须经过相关工作人员许可把关,检修完成后,由专门的人员进行验收。这种模式能够确保运行和检修双方责权分明,监督到位,能确保工作质量。而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后,在此方面很容易造成缺失。
2.3 工作强度和风险增加
在建设运维一体化后,相关人员工作时必须承担运行、检修两方面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强度和风险,若没有建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则难以调动工作人员开展运维一体化的积极性。
3 基于智能电网的运维一体化建设方案
3.1 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要建立运维一体化方案,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必须要坚持下面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论对配网进行何种改革,必须确保安全第一,不仅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要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第二,效能释放的原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改革的落脚点,建设运维一体化方案关键考虑下述2方面的效益:第一,单位的管理效益;第二,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方案
在管理上,将配网运行和检修部门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生产组织和组织机构一体化的具体方案,具体方案通常包括下述2种。
方案1:将配网运行和检修管理部门整合统一,但两者的职能仍然属于不同班组,仅在组织层面实施“运检合一”。这种运维一体化方案具有下述几点优势:第一,对机构进行精简,业务办理流程简化,所有职能部门归属统一,提高了机构的综合执行能力;第二,便于实现运行和检修职能的互补和调剂;第三,所有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减少了传统的协调环节,提高了全局的工作效率。采用这种方案也存在下述不足之处:运维一体化程度不高;归属同一部门管理,在特殊情况下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方案2:在同一部门,将运行和检修归属同一班组,在单一任务中,两者却相对独立。采取这种方案具有下述几点优势:第一,精简机构、流程简化,提高综合能力;第二,在同一班组,为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在不同时段,能够有效实现对运行和检修管理的统一调整和安排。采用这种方案存在下述不足之处:运维一体化程度不高;极易导致岗位职责不清晰。
对于员工职责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任务、职责等,通常采用下述3种方案。
方案1:运行人员承担部分维护、检修任务。具体方法是: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级别进行分类,A、B级通常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其他由运维部门自己承担检修工作。这种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通过不同部门维护,很容易造成检修主人缺失。
方案2:检修人员承担部分操作任务。具体方法是:检修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布置现场的安全措施,同时为电力设备进行维修并验收等。这种方案虽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容易造成职责界限难以界定。
方案3:员工个人运维一体化。具体方法是: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使其即懂运行,又懂检修,建立专门的运维工种,在工作中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的职责。这种方案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但是这种方案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提高了运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压力。
3.3 实施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问题
在进行运维一体化建设时,必须注意做好下述几方面:要循序渐进的推进维运一体化建设;稳步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推进过程;重新建立员工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在巨大劳动强度和压力下的工作积极性。运维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建设时要注意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和环节,确保电网的高效运行。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46-02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
一、当前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实施现状
当前,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以下简称“运维一体化”)实施的最好选择是将一部分一次检修人员调整到变电运维中心去,并入到变电运维操作组中,和变电运维操作站中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与运行操作。同时,利用好检修人员的培训以及带动作用,以此来促进运行人员对设备维护技能的逐步提高。这个阶段是运维一体化实现的过渡阶段,要求能够最终实现运行和设备的不停电维护以及消缺工作(包含有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同一组的运维人员需要承担起设备巡视、操作与维护、缺陷处理等相关的任务,并对设备维护与消缺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工作和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自觉的落实,对设备维护、消缺的质量控制以及修试、验收记录资料等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二、运行维护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现场作业过程安全管控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下,有很多设备都需要进行停电检修或者是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变更,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运行人员来进行严格的把关。在设备进行检修之后由专门的运行人员来负责验收,形成清晰的职责范围,同时对于现场安全措施、工作质量管控等都有具体安排,这些工作都落实到位,安全监督就到位了。运维一体的实施,出现了“一人多角”的情况,也就是让一个人同时充当工作票签发人、工作票许可人、工作负责人等多项角色。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工作签发、许可、检修、验收以及工作的终结都可能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使得曾经形成的监督管理体系不能够发挥作用。
2.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都在增大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下,运行、检修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劳动强度,工作耗时也往往较长,在实行运维一体化之后,运维人员则需要在单一的工作中同时对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承担。例如220kV停电检修业务,就需要停电做安全措施,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同时加上检修的过程,就会产生出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又相当繁琐。因此,工作人员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工作,这样很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精神疲劳,使得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3.当前阶段缺少复合型运维人才
运行与检修的工作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别,当前阶段还缺少那种能够做到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虽然变电运行、检修工作的具体对象都是电力设备,但是运行工作要求的是具备较强综合性知识,而检修工作要求的却是具有良好的专业性知识,例如一次、二次、试验等。很多专业的员工对于其他专业的工作往往只是熟悉其原理与流程,可以很好地配合完成工作,但是却没有跨专业对复杂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大检修模式所需要的就是能够用最少的人力资源来对综合性的任务进行完成,在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明显缺少的就是一岗多能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运维人才。
4.从基础的工作来看,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标准与流程都需要重新进行定义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之下,通过“两票三制”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对电力人员在工作中的违章现象进行杜绝,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之下,运维人员需要在单一 工作中既承担运行人员的工作职责,又承担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这就使得原来的工作标准与流程已经不再适用,需要重新修订工作标准与流程。
首先,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使得现场安全管理中的相互监督的作用不能发挥,只能够是依靠班组内部来加强监护,因此需要对内部监护机制进行制订并完善。其次,需要对工作标准进行重新定义。运维一体化工作对运行与检修工作进行了整合,原有的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工作的标准都是针对单一工作性质下的工作任务的,已经不能对当前的要求进行满足。因此,需要对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的项目进行明确,并及时编制出和维护、消缺项目相关的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以及现场作业控制卡。同时还需要构建起能够适合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与设备管理制度。
三、加强运行维护一体化的措施
1.进行业务划分,制订合理方案
首先需要对变电运行以及变电检修的专项作业项目从简单到困难进行仔细的区分,然后进行打包分块。根据运维一体化和运维人员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阶段性实施的运维作业项目,并制订出合理的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总体方案,根据方案与项目来分阶段的开展运维业务。
2.加强部门整合,做到职责一体落实到人
对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分别设置集控组与运维组。集控组的主要任务是值班以及正常设备巡视,运维组主要负责的是运行停电消缺检验。同时运维组当中的任务中也需要设置不同的职位与职责,例如运行、检修需要有独立的职责。任何工作都要明确具体的内容和责任,同时在现场安全监督管控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应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进行加强,尽快实现组织机构、人员职责的一体化。
3.加强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开展集中培训,进行分段移交。一方面,根据业务的具体划分,对运行与检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分阶段逐步扩大运维整合的范围。进行集中培训是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重要步骤,通过培训之后的运维人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运维业务工作,逐步实现部分业务的运维一体化。在另一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将培训的力度、深度与广度增强,使得一岗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增加,并通过新增加的一岗多能综合型人才来促进运维业务的整合,彻底实现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
通过培训来有效提升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运维一体化的实现对于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要求较高,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推动运维一体化,为此还需要将培训工作有效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中,使得人员技能与素质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使得运维一体化建设可以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保障。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出合理的运维一体培训计划。将新增的维护类检修作业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并进行三个阶段的培训和考核。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针对那些技术技能要求相对简单的业务,例如更改微机保护装置定值、设备防锈补漆工作等等。第二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则是对于技术技能有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例如蓄电池放电、变压器呼吸器矽胶更换。第三阶段的培训则是更进一步,需要对要求更高的业务内容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上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并且从公司内选调相关的专家,通过“现场讲解 + 演示 +学员动手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培训,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说。为了能够促进复习消化,每一个班组还需要在培训员的指导之下开展练习与考核。通过技能培训,逐渐成长为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技能人才,并且在通过考试之后能成为独立承担运行与维护职责的人。
4.上级部门需要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标准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可以有效地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其中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它不仅仅涵盖现场作业人员的组织与分工,同时还包括施工的具体流程、标准以及危险点和相应的防范措施。运维一体化工作相当于是对运行与检修工作进行了整合,运维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工作许可人,还是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同时劳动强度增加,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容易导致安全监督环节的缺位。因此,上级的相关部门需要尽快编写出运维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规范操作,并降低安全风险。对运维班模式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原有的运行和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针对运维工作中的安全性、重复性特点的作业进行辨识并编写相应的指导书。新编写的指导书中需要逐层对工作重点进行细化,将每一项作业都对应到相应的指导条目中去。对运维作业进行合理的分解,将在各个时期中的危险点与相应的应对措施都融入到具体的指导执行条目中去。要进行跨专业、多层次的讨论,这样才能够让指导书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还必须积极对基层实施后的意见进行收集,并进行快速的修改和完善。
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让传统的“两票”难以有效发挥出作用,使得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面临各种风险。因此,可以将“两票”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补充完善。例如针对运维工作劳动强度增强、安全风险增加以及安全监督环节容易缺位等情况,可以在“两票”中增加危险点分析条目,对危险点进行明确,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对各种事故进行有效杜绝。
参考文献
1.流程步骤说明
(1)建立配电运维一体化体系。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后期的应用、推广是重中之重,应用的效果是配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是否发挥成效的最终体现。
(2)明确设备维护产权和职责分工。规定部门之间配电业务运维分界与职责,其中包括责任设备、倒闸操作、工作票签发、故障抢修业务、工程业务等方面的业务。运行班组和操作班组业务整合,人员合并,统为运维班组。
(3)建立配电运维员工培训体制。配电运维一体化对员工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运行维护的复合型人才,既需要具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亦需要运行的综合知识分析能力。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是班组正常运作的保证。
(4)制定配电运维一体化的规章制度。配电运维班组负责原操作班组和运行班组的综合业务,因此原单一模式的班组规章制度不再适应新的业务模式。需要重新定义其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标准。
(5)反馈分析和完善。定期开展配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和分析总结,根据配电运维一体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听取意见,对相关制度进行评估、修订和完善。
2.保证配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重点工作
(1)调整专业管理模式。
①界定部门的运行设备维护产权与职责。一是配电运检中心负责城区高低压公用设备,责任设备操作、工作签发、故障抢修,配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二是营销部负责用户专用设备,督促客户履行客户自有产权设备维护责任,责任设备操作、工作签发及故障抢修,组织开展一户一表工程,营销技改大修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三是客服分中心负责市郊供电所高压公用设备,市郊低压公用设备,督促客户履行客户自有产权设备维护责任,责任设备操作及工作签发,市郊供电所单台配变停电倒闸操作,责任设备的故障抢修,组织市郊公用配变台区及低压线路的改造、青赔工作。
②运行班组和操作班组业务整合。一是将运行班组、操作班组两个班组整合成配电运维班组,在机构设置层面实施配电运维一体化。配电运维班组统一管理线路巡视、运行维护、设备倒闸操作、维护类检修等业务。二是配电运维人员复合型技能。配电运维一体化要求运维班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倒闸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管理线路的综合能力,在线路巡视过程中能识别出设备缺陷或定位出故障点及故障原因,自行完成消缺质量控制和验收管控。
(2)建立配电运维员工培训体制。配电运维员工的培训是实施配电运维一体化的人力资源保障,科学论证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标准化的、科学的培训体系,提升配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建立以安全为基础的生产运营新模式。
(3)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安全是配电运维一体化的前提。配电运维班组建立运维岗位责任制,加强培养安全意识,更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运用技术、管理手段实行现场管控。在管控方面,要做到综合考虑分析现有的维护业务,明确工作中运维人员的安全职责,制定配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细则,稳步促进维护人员分批向运维人员转变。
二、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一是每月组织运维班组长进行安全生产汇报,总结分析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操作和监视一体化,检验运维一体化故障率是否下降,操作能力是否加强,定位故障源和停电时间是否缩短。二是每年针对运维一体化各部门职责和员工职责设置、设备产权界定进行审核,广泛进行分析评价,考察其是否明确、合理。三是每月对员工队伍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与绩效挂钩考评,并落实奖惩措施。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组间业务差异性。操作班组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技能,而运行班组需要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班组人员对其他班组的工作只熟悉原理和流程,跨班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实施配电运维一体化要求人员需要较全面的技能素质,因此培训一名运维员工需要较长周期。
(2)工作量增大,风险加大。与传统运行检修模式相比,配电运维一体化运维人员同时负责操作与运行,没有相对细化的分工,人员兼任倒闸操作和检修,失去了班组间的安全监督。劳动量的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安全风险,工作时间加长,若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员工开展配电运维一体化的意愿则会变弱。
3.改进方向或对策
(1)培训与实践并行。配电运维一体的主要任务与核心工作内容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配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关键。原操作员工和运行人员经过配电运维技能培训后,按适当比例汇编成运维班组,通过互帮互学、结对子提升员工技能。
【关键词】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化;减人增效;建议
1.引言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可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无人值守模式积极推进了运维一体化,真正实现减人增效。据了解,按照国网公司关于加快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的统一部署,到2013年底,国网公司系统各电压等级交流变电站需全部具备无人值守条件。
下面就以某电力公司为例,介绍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和运维一体化推进的经验,提出初步建设性建议,供各电网运行公司参考。
2.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回顾
国家电网公司为解决电网快速发展和运行人员紧缺的矛盾,要求在部分地区率先开展变电站无人值守试点工作。某电力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90年代就着手开展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0年全面启动了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5年全面实现了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的无人值守。2007年,明确了500千伏变电站集中监控及无人值守建设目标。2008年底,该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集中监控中心与第一个新建50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投入运行,该500千伏变电站按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一步到位。
同时,该电力公司逐步对已投运500千伏变电站开展无人值守改造。2011年底,该公司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并全部通过了各相关部门联合组织的验收,从而实现该公司17座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率100%。
该公司年自2010年起着手谋划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工作,本着试点先行、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的原则,在下属检修公司等试点推进。2011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该公司全面推进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截至2012年末,已基本实现运维一体化近期目标。其中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达项目标总数的85.7%,同时深化拓展了部分设备A、B类检修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主要做法有:
2.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二是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运维业务正常开展。
2.2 强化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
该下属检修公司自接管500千伏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以来,在公司指导下,超前谋划、提前启动,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先后开展五批次近百人的“运检双能、一专多能”技能培训,并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该检修公司运行人员中,一半以上为检修转岗人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该检修公司组织编制了《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教材》、《运维人员能力规范》、《运维人员成长规划》,作为运维工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性文本。截至2012年末,该检修公司共160名运维人员通过了“运检双能”技能鉴定。
2.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完善运维一体化工作体系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在公司指导下,该检修公司新编26个管理制度、20个岗位职责、26个标准作业流程,涵盖了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
2.4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安全
该公司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各单位运维业务的开展由运检部、安质部共同审定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
2.5 建立激励机制,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可持续开展
为推动运维人员快速岗位成才,该公司检修公司率先建立了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设立1至6级运维工,对4级(检修正手、运行正值)及以上运维工提升1至2个岗级,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将员工薪酬工资总额70%纳入绩效分配范围,对倒闸操作、C/D类检修项目单独进行绩效核算,拉开分配差距。
2.6 创建“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加强专业引领
为有效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2011年该检修公司创建了“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公司运检部主任担任组长,以变电运维专业为依托,整合检修、运行专业资源,组建运维专家团队,定期举办“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会”、“运维一体化工作评估会”等专题会议,全面进行管理诊断、效能评估、督促执行、指导纠偏。
3.成效
3.1 人力资源更优
该公司在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经历了有人值班、少人值守、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几种运维管理模式的变迁,人力资源优势凸显,参照国网公司定员标准,以500千伏中型变电站为例,实施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管理后,一个500千伏中型变电站运行和检修人员折算仅8.5人,劳动效率较有人值班站提高62%,较少人值守站提高53.7%,较无人值守站提高43.2%,对照国网公司500千伏变电站运行和检修定员标准,劳动效率提高39.4%。
3.2 应急处置响应更快
变电站实施运维一体和无人值守运维管理模式后,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场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判断处理,确保倒闸操作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理的速度,现场设备缺陷处置时间由以往的平均3小时以上提高到现在的45分钟,时效提高近89%。
3.3 运维质量更高
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后,由于专业化巡视持续开展及运维人员对设备的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2012年下半年,该检修公司管辖的17座500变电站中,有10座实现“无缺陷变电站”目标(即截止12月之前所有遗留缺陷处理闭环,12月无新增缺陷),维护水平迈上新台阶。
3.4 日常管理更精
结合“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每周专业化巡视、每月设备问题专题分析,深入落实设备“运行检修”双主人制度,运维一体化班组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彻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准确、及时,为变电站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4.总结
4.1 转变观念、主动适应
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是解决电网快速发展与人才结构性缺员矛盾的必要手段和提高效益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维一体化是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内涵要求。只有坚定信心,摒弃传统的运行、检修观念,主动思考,积极适应新模式,才能有效推进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顺利开展。
4.2 组织保障、机制激励
一是加强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有序安排地加大人、财、物投入,统筹协调推进工作;二是组织对机构、人员、设备、设施等现状进行调研,做好对比分析,为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三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检双能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人员积极性。
4.3 不立不破、制度先行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修编、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剖析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特点、深度融合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不断探索,建立起一整套与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4.4 立足培训,人才强基
培养运检双能人才是实现运维一体的难点和关键点。以能力扩展、专业融合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实现了运维能力由“单一班组”向“个人一体”的本质转变。
一是分段实施,稳步推进。二是双向换岗,专业均衡。坚持“少量多批、轮岗轮训”。三是交叉互学,结对帮扶。开展班组岗位能手、技术骨干结对帮扶,实施培训效果连带考核。
4.5 稳妥推进,风险管控
【关键词】 变电运维一体化 工作模式 实践和探索
随着当下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电网企业在对“大运行、大检修”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将“运行维护一体化”应用到电网变电生产作业过程中。即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重新整治并组合运行检修人员和传统的设备巡视、现场操作以及维护与检修工作,依据早期、中、晚三个阶段对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逐步运行和实施。通过对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实施,能够对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效率得以提升。使效益得以增加。
1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实施存在的问题
1.1 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具有差异性
由于变电设备的运行和其维护之间存在较大不同,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变电运行工作综合知识,同时还得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不同的变电电压等级高度,针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别。一般电压等级越高,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运行指示和维护技能[1]。另外,变电运维一提工作的实施,还需要较高专业素质的变电设备运行及维护人员。这一系列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致使运维工作人员的培训存在较大难度和较长的培训时间,从而也就造成很多变电运维人员很难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有效掌握。
1.2 变电运维一体让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劳动风险增加
相对于传统的变电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而言,变电运维一体工作不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接手变电设备的运行工作,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劳动风险。此外,在加上当下很多电力企业的激励机制都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进而也就促使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实施遭受到了很大影响。
2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实践方法和改善措施
2.1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实践方案
首先要对相关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界定以及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促使在合并运行和检修职责后,相关员工的思想能够尽可能不受到影响。其次,要将相应的变电检修的变更许可和质量监控制度给及时制定出来。在以往传统工作模式下,在检修设备之前,都需要交由运行人员的确认和认可;而检修完设备后,则需要交由运行人员进行相应的检验和审核。这种工作模式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清楚自身的职责,对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非常有利。但是在对运维一体工作模式进行实施之后,一人多职的现象很有可以出现,例如:相关人员不但要进行工作票签发、同时还是许可人,促使工作的监督力度将以往而言降低了很多,很多制度和体系也都只是一个框架,过于形式而无实际效用。虽然当下我国国家电网已经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完善,但其依旧还是不够全面,因此,在实施运维一体工作时,应该对人员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同时还要讲相关人员的工作流程体系和标准及时制定出来。
2.2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实施的改善方案
首先,以安全作业为基础。电力企业应该讲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给树立起来,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开展运维工作,有效结合起变电运维的生产管控和风险防控。借助于实施和开展教育培训、技能和管理加强等方法,将具有规范性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给建立起来,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2]。通过对现场管理方法、专人负责制度以及排班制度的有效实施,并妥善协调好变电运行工作和维护工作,从而致使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够更加规范,让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能够始终具备安全性,进而推动变电站的安全、经济生产。其次,要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控力度进行不断加强。在对变电运维一体工作进行实施的时候,应该将其生产和组织方法和传统生产和组织方法进行相对比,全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变电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协调能力等进行详细检测,从而促使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具体职责、培训工作的要点等工作得以明确。此外,还应该严格按照“先简后难、先低后高”的标准,最大程度的降低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然后再结合当下的运维工作形式,对操作对象进行转化。最后,要将相关规则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到位[3]。在对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落实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和检修属于两个独立的专业,都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和较长的工作时间,而当实施运维一体工作时,运维人员就需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从而难免会有一部分人出现抵触心理。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员工的思想情绪做到及时掌握和了解,并对其进行开导,可以借助于一些方法,如开讨论会等,促使员工思想能够和企业相一致。同时还要将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员工激励制度体系给及时建立出来,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促使安全责任能够全力落实,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从而促进电气企业的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公司对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强,而变电运行作为国家电网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实施基础,在人身安全、设备及电网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下,让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的提升得以有效实现,同时让企业的用电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金雄.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实践探索[J].电子世界,2013,13:70-71.
关键词:一体化运维;电力信息;通信;价值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39
0 引言
创建电力信息网络通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推进电力系统朝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实时掌控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转状况、数据信息的详细准确以及资源的优化分配等。就供电企业而言,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一体化运维体系创建水平关乎其在供电市场的地位与服务质量。对此,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与现代化意义。
1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发展概况
现代化信息的飞速发展,创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电力系统建设当中,且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当前的发展形式下,现代化电力信息系统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l展程度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其使用情况相关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其凭借着现代化科学技术赋予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优势能够帮助电网实现全面性覆盖,在供电企业与使用用户之间搭设桥梁,进而实现与用电用户的双向沟通交流。现代化信息不断加快发展脚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全体供电企业共同努力的基本目标,但是在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不断前进过程中,为了迎合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网络通信系统的不断增大建设规模与覆盖区域,其中包含六大工作环节(发电、输电、配网、用电、调度、变电),这六大环节同时也是发展中的难点。
第一,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是电力系统实现网络通信的首要内容,但因为其比较容易受到专业资源与通信情况的制约,所以在运维管理工作中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限度内对网络通信信息的发展造成阻碍。在不断优化运维体系的过程中,现有资源呈现着多样化特点,通信也呈现着多元化方式,此方面对一体化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管理措施未能得到有效统一,这对网络通信与信息资源的使用高效化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针对当前社会发展情况而言,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系统是一体化运维体系电力通信在发展过程中第二大重点内容,但在当前的建构体系中,信息系统与监督管理系统的独立性突出明显,监督管理系统功能数量较少且性能不够优越。通过监督体系系统检测得出的电网建设信息的精准度虽然能够满足当前要求,但由于其监测环境条件的制约,实际监测工作仍旧有待提升。
2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展现的基本特征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所凸显的基本特征普遍表现为以下四点,分别为:互动新、信息性、数字性以及自动性四个方面。数字性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一体化运维体系的信息通信数字电表以及其余用电设备中;信息性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体化运维体制中涵盖的电网信息、市场信息、用电用户信息以及宽带信息等共同组建的信息平台;自动性基本特征则具体体现在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掌控,用电用户客户端与变电站的自动智能监控;互动性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电能生产、输电以及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等为基础的互动与重大事项的调查与决策。
3 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管理完善策略
3.1 管理方法
一体化运维体系中电力信息网络通信的重要管理方法涵盖了创建信息管理机制、优化资源模型、配置及时报警设施以及整理与分析检测数据等内容。对此,我们应该针对在资源分配中容易出现不均衡的现状,创设资源优化模型,使各个不同的模型能够针对具体工作提供相应合理解决方案。但在模型转化的过程中需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分类进行处理,依照由上到下,由重到轻的基本顺序进行规划,基于此,依照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全部资源进行整合。此外,在模型的转化中还应对电力信息的当前系统模式进行调整,确保具体信息与电力系统功能的有效匹配,准确反应出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转状态。最后对所体现出的信息做出整体总结,以此推动资源使用高效化。
为了增强不同种类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分析检测数据的方式丰富检测功能,提高信息间的紧密联系性。配置及时报警设备的主要目的为优化与调整网络信息监管体系,监测与发展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创建信息管理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与协调一体化运维体系管理模式,融入到发展过程的始终,提高运维维护的经济效益与层次性。
3.2 完善策略
其作为电网的关键部分,在体系优化的过程中应将其与电网业务进行统一设计规划。不断完善电力系统的网络构架,制定高效、切实可行且统一的网络通信标准,增强设备间、数据信息间以及操作的互通性。将具体业务内容向发电、输电以及用电用户的终端拓展、延伸,在实际运用环节中将其作为支撑电网的数据信息搜集、保护以及控制业务,促进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可信度与高效度。
4 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基本概况,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网络通信中的基本特征与发展中占据的位置,基于此,详细深入探讨电力信息一体化运维体系的管理方法与完善措施,望以上内容对智能与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建设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鹏,缪益平,战永胜等.基于NGOSS构架的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35-36.
[关键词]大运行;地县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59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D5000智能网调度控制系统(以下简称D5000系统)作为地区电网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是应“大运行”战略部署、“调控一体化”要求和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其也对地县两级自动化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5000系统的建成投运已经打破了原有地县自动化专业人员维护各自自动化系统的传统局面。其通过完善系统运维管理的规定,梳理标准运维的流程,保证地县一体化调度控制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进而提升自动化基础数据的准确率和自动化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真正实现地县两级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促进地县之间专业化协同的目标。
1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管理的建设背景
D5000系统满足“大运行”体系建设和“地县一体化”的建设要求,具备告警直传、远程浏览、实时监控、变电站集中监控、二次设备在线监测、自动电压控制、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网络分析、调度员模拟培训、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调度计划与负荷预测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成为地县电网调控人员实施电网监控、事故处理、运行统计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技术支撑的手段。
1.1 深入推进“大运行”体系的必由之路
国家电网体改《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工作意见(〔2013〕1325号文)》(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地县调业务要实现统一专业的管理,集约核心业务。目前地县调自动化运维业务一体化运作、同质化管理水平远未达到《意见》的要求,需进一步梳理完善。
1.2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环节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2014年在《科技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强烈反响。文章中提出,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突破,并与智能电网全面融合,正在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智能电网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构建以安全、高效、清洁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离不开对电网实时监控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指挥环节,需紧密结合当前的新形势,以创新精神和科学务实的态度,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为指挥调度电网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管理体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电网承载工业革命的需要。
1.3 建立服务导向型电力调度的客观需求
发电企业、用电客户、电网公司通过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调度员通过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监控发电企业实时的发电量和用电客户实时的用电负荷,实现发供电的动态平衡,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利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支撑,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是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通过构建地县两级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管理体系,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自动化基础数据的准确,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力调度,更好地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
2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构建管理保障体系
要构建管理保障体系,就要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落实“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方案,优化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责,实施市县一体化管理,规范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与“五位一体”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岗位责任体系和标准流程体系。
2.1.1 加强组织领导,责任界面清晰
构建完善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管理保障体系,实施由市公司统筹安排,市县公司分级维护的管理模式。加强市公司自动化专业的调度与协调作用,建立由市县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的班长担任自动化系统运维专责人的工作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地调调控中心的主任担任组长,各县调调控中心的主任及地调自动化室的主管作为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负责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工作总体协调的督导,负责工作组及各有关实施单位确定各相关配合单位及实施单位绩效考核的意见。工作小组组长由市县公司自动化运维班的班长担任,市县自动化运维人员作为小组成员,主要负责落实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具体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及综合协调,负责实施推进地县调自动化运维业务一体化的运作、同质化管理,不断提升地区自动化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负责组织实施业务的培训。
2.1.2 完善检查评价,实现闭环管理
采用调研、巡视、督导、检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质量持续地提升。通过公司内部对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量化考核标准,细化各项考核制度,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考核评价手段确保责任体系落实到位。通过闭环管理持续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确保“两级三化”促进专业协同管理切实取得的成效。
2.2 实施“大运行”体系下地县两级一体化管理
2.2.1 组织地县一体的自动化应急演练
为持续提升地县自动化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地调自动化班要定期组织开展自动化系统应急演练,提升自动化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地县联合应急演练,要求所有参演人员要明确事故发生过程中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避免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现象。经过地县一体的应急演练,市县公司自动化专业人员进一步适应了在“大运行”体系下自动化专业全新的工作模式和系统应急处理的措施。为“大运行”体系的巩固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2.2.2 采用行动学习法强化业务培训
在地调层面进一步细化明确“AB角”制度,确保每位成员都熟识各自承担的工作指标与任务,工作任务的派发要充分结合员工自身的特点,争取工作效益最大化;在县调层面要求各县公司按照市公司自动化班的人员分工方式确定地县一体化、AVC、调度数据网、二次安全防护等专业专责人。以地调专责人为小组负责人,组织协调县调专责人开展专业工作,并逐步建立小组内部考评及班组对小组负责人的考评体系。利用自动化班组的工作特点,采用行动学习法,对上配合省调工作,对下进行专业管理,本身从事具体工作,利用这些优势,将小组负责人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全面人才,将自动化运维班打造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2.2.3 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
利用地县一体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召集个县公司自动化人员组织召开季度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分析会,从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并学习,提出优化建议;组织市县公司自动化专业人员宣贯并学习省公司下发的、在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的管理规定,梳理公司当前地县一体化运维方面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定期开展视频班组大讲堂活动,学习最新的自动化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和典型运维经验,并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提升地县自动化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
2.3 健全流程体系实现标准化建设
2.3.1 编制统一的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
编制统一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范地县调自动化运维人员的作业行为,确保自动化人员在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中的维护质量。并由地调自动化班安排专人对每次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对公司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价。
2.3.2 编制D5000系统作业控制流程
编制D5000系统作业控制流程,流程规定前期的准备阶段地调或县调在作业前准备作业资料,应包括设备命名编号通知、一次接线图、一次设备参数和审核后的监控信息表等。按照不同的作业内容编制相应的作业控制卡。地调专责人负责审核作业控制卡是否合格。合格后地调或县调自动化运维人员根据作业控制卡执行作业任务,并指定专责人对作业结果进行检查。工作结束后将作业控制卡分别存档。
2.3.3 编制地县协同自动化应急预案
编制地县协同自动化应急处置预案及处置流程。在发现或接收到自动化应急事件的报告后,按照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启动自动化应急处理流程,由地县自动化专业骨干共同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判,迅速查明原因,并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在事件结束后,由地调自动化管理人员组织开展事后分析,编写分析报告并归档备案。地县协同自动化应急处理流程能有效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缩短应急处理的时间,提高地县自动化运维人员对系统的应急处理水平。
2.3.4 编制地区自动化系统检修管理规定
依据省调下发的《山东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检修管理规定》,要求自动化设备检修工作需提前3个工作日从OMS系统中提报检修申请,由自动化人员进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编制地区自动化系统检修管理规定,可以规范自动化系统设备检修工作,提高设备检修管理水平,实现电网自动化设备检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步骤,确保工作无遗漏。
3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管理的效果
通过实施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两级三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全过程闭环管控,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电力客户、发电企业,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3.1 显著地提高了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运行水平
在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新型运维模式下,随着自动化专业管理半径的延伸,通过积极拓展专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制定多项切合实际工作的统一的工作标准和流程体系,通过多方位培训有效地提升自动化维护人员,特别是县级自动化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使系统在运维过程中始终可控、在控,显著提高了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水平,有效地保障了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3.2 自动化运维效率全面提升,管理规范化运转
通过对日常工作中各规范流程的梳理,使日常运维更流畅,系统标准化管理水平和自动化人员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职责不清晰和推诿扯皮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根治。系统各层面操作逐步实现标准化,尤其是作业指导书、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和流程的编制与,有效地规范了自动化专业人员日常运维的工作过程,提升了地县自动化运维人员对系统的应急处理水平;信息表管理流程、画面规范、信息规范等相关流程或规范的修订,充分保证了信息表的长期有效管理,统一了整个地区的应用画面,使信息更加规范。
3.3 自动化基础数据准确率得到提升
通过地县自动化运维工作规范化的管理,地区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明显得到提升,遥测状态估计合格率的提升,为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等高级应用提供了更加可靠度实时潮流数据,提高了高级应用的计算精度和收敛率,为调度员提供了更加可靠可信的辅助决策。
3.4 自动化运维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不断
利用工作小组培训模式及自动化创新工作室的培训作用,有效推动了自动化专业培训工作的落实,促进了自动化运维人员的知识更新;开展多方位的互帮互学式的培训,实现了专业知识的有效传递,推动了整个地区专业人T的进步。全面提升地县两级自动化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为“大运行”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人员保障,有利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4 结 语
本文通过探索新形势下地县一体化系统维护的模式,在“大运行”体系建设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提出“两级三化”的自动化运维管理体系。该体系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可以在各地调自动化专业推广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宁,徐春雷,庄卫金,等.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分布式数据采集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4).
[2]胡海霞,卓兰霞,刘丽.IT运维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4).
[3]刘振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支撑又好又快发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9).
[4]胡蓉,沈键,许凌.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华东电网自动电压及自动发电控制应用[J].华东电力,2011(2).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
前言
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电力企业在当前生产中越来越重视信息通信系统构建,使其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是在上述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是实现市县供电企业信息统一调控、运维集中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市县供电企业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模式概述
现代社会生产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各市级供电网开始逐渐向乡镇延伸,显著扩大了电网覆盖面积。在这种供电模式下,城市供电网络是核心,并将周围乡镇的供电网络纳入到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中,成为电网集中管理的核心[1]。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一体化运维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这种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中,需要在原总信息调控中心基础上建立县、区的调控副中心,主要工作职能在于将市区周围各县、区内的电力输送信息全部调集到总中心进行处理和控制,同时再对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干预,例如合理分配电网资料等[2]。通过这种方式,供电企业能够实现对市县供电信息共计的干预,提高了供电质量,保证了供电管理效率。
2市县供电企业信息一体化模式建设思路
J市供电公司严格按照《国网S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管理工作指导方案》的相关内容,以“市县一体化”运作为基本原则,开展了信息一体化运维模式建设,主要措施包括:
2.1管理体系建设
在管理体系建设中,J市供电公司以安全高效为中心,明确了县公司是执行主体的要点,并将省公司的相关标准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致力于构建运行畅通的一体化管理运维模式。(1)职责分配。职责分配是J市供电公司实现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构建的基础,在实践中,市供电公司严格按照“三集五大”的工作方案落实相关工作,进一步增强通信公司网络控制室全责划分,并实施垂直管理思想,分别在市、县两级单位设立不同的专业管理架构,实现两级管理。当前J市多个县公司均在运检部设置了通信运检班,通信运检班是“市县一体化运维模式”的实施单位,接受公司通信部门的统一管理,并对公司的信息通信工作负责。(2)组织架构。为了保证实现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市供电公司确定了严格的组织架构,具体资料如图1所示。
2.2网控室建设
J市供电公司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开展网控室建设,以信息通信融合为载体,有效满足了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运行要求,达到了预期通信效果。(1)建设功能。市供电公司遵照省公司提出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路线,建立了能够实现市县统一调控的网络控制室,该控制室能够实现客服运维、融合式网络管控等功能,显著提升了市公司的信息处理与资源调配能力,让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有效的协调指挥各种信息。在整个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中,市供电公司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能够接收本地电网运行的全部信息,例如J市电网信息通信网概况、光缆地理资料等,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电网运行对信息的需求。(2)岗位配置。J市供电公司根据当前的人员在岗情况,设置值长2人(一主一备),客服一人,实施正常工作制度;主值5人,副职5人,两人一组,按照“五值三运转”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岗位设置中,值班长主要处理网控室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项目信息管理、电网运维信息管理等、安全管理等。主值承担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平台与TMS系统维护、数据处理工作;制定年度运维平台运行方式计划,对通信一体化运维平台进行配置。副职负责信息系统监控,配合主值完成各项信息处理工作。客服主要针对全市的信息通信运维热线值班,保证能对所有客户的服务进行响应,及时记录客户的需求,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3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重要技术
J市在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构建中,根据本地区信息通信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主要技术包括:(1)交互、融合检测数据。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产生了更多的电网运行信息,这就对企业的信息检测、信息通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市供电公司研究发现,由于该公司采用了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增加单个传感器主体数量的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当前信息通信的要求,但是也会使控制程度越来越复杂,这明显与运维模式创设的初衷相违背。因此,J市供电公司在技术应用中致力于让设备接口实现集成,通过增加连接接口的方法,再配合相应的管理系统,保证电网检测、电网运行资料显示、数据推送等工作都能在物联网环境下快速实现,最大程度上满足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对硬件的需求。(2)进行必要的协调与规避。J供电公司在本地区推广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时间较短,再加之受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影响,在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应用的初期,存在业务界限模糊的问题,短时间内部分业务的流程交叉、冲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力造成挑战。J市供电公司针对这种情况认为,在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实施的初期,需简要对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调整,进行必要的协调与规避,避免在纵向执行过程中出现信息失调的问题,在横向上进一步划分具体的工作内容,确保各项业务信息都能得到快速落实,保证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整体工作质量。(3)技术创新。对于J市供电公司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孤岛式”的信息交流平台朝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3]。根据当前该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公共巡视、实时视频等)改变了传统工作的工作环境,能有效满足智能调度的要求,最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在实施中,J市供电公司以网络控制室为试验点,尝试将云计算技术架构应用到智能检修中,并以移动技术为依托,构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在该平台构建结束之后,供电公司能够同时完成运维检修人员调动、现场资料回传等运维全过程的业务处理,并依靠移动视频技术,让技术人员能够针对电网故障进行实时会谈,及时寻找解决故障的有效措施,保证了电网运行质量。
4结论
本文介绍了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的相关问题,并结合J市供电企业的具体实施情况展开了分析。从J市供电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上述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实现了该市供电公司电网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满足了市、乡、镇地区的电网管理要求,不仅降低了电网的运维管理成本,还能最大程度上强化市电力企业对电网的管理能力,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在构建市县供电企业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过程中,可以借助J市供电公司的成功经验,有计划的对一体化运维模式进行改进,最终提高公司市县电网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倩.一体化运维体系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价值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161.
[2]张莹.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15~16.
关键词:一体化变电运维系统;管控问题;优化措施
复杂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来说是极为突出的,更为突出是随着现在对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其相应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强,现在不仅仅需要做好电力调度运行工作,其维护检修管理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综合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来看,相应的一体化变电运维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应用虽然表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但对相应的要求也比较高,它需要全面分析管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问题,并且做出相对应的预防和弥补,从而提升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一、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综合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对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的应用操作实施来说,虽然对其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其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同时也表现出来了各种限制因素和问题,这些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场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管控过程中,实施的设备维修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其操作主要就是在现场进行停机操作,并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来说,这种现场作业必需要在带电状况下进行,因此,相应的现场实施一定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缺陷,在维修质量,甚至在安全上出现一些故障,也需要引起管控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工作强度极大。对于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来说,因为现在实现了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的一体化,所以,相对应的工作强度也就极其大,从而也就很容易给相应的管控人员带来重大的压力,相应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增强,极容易造成管理控制出现工作漏洞和管理不充分问题,这也是现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问题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相关故障的解决也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就影响到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
(三)同时现在人才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对于具体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其相关的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越来越全面,其不仅仅需要了解电力工程项目运行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技能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变电维护检修能力,还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的变电故障进行恰当有序的处理和修复,保障相关故障尽快恢复正常,这就造成当前我国很多人才不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和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
(四)现在的相关标注和流程不规范。具体到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中来讨论,要给予其规范相应的工作执行效果还需要从标准和操作流程方面,只有在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流程和约束才能够提升对其预计的处理效果和价值。但是在现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这种标准和操作流程还不是很完善,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局限性,难以形成理想的约束和指导,甚至极容易造成各种管控混乱现象的产生,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重点优化。
二、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优化措施
综合上述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缺陷问题来说,要想充分提升现在的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效果,必须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切实提升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效果:
(一)要制定合理的管控俗己土鞒獭O衷谝惶寤变电运维过程中必须的有序执行,首先要具备可靠的标准进行支撑,这种标准的支撑也就需要从实际状况入手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并必须了解当前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的基本需求,对于这些基本需求制定相对应的管控标准,要保障后续工作都能够按照预计的标准来执行;并具体到相关操作过程中来看,同样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流程,要确保该流程能够指导相关管控工作,避免在管控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导致损失。这种标准和流程的规范化控制还需要能体现出统一性效果,促使整个电力系统中都能够按照我们制定的标准进行操作,尽可能减少差异性出现。
(二)加强对于人才的招聘和管理。对于一体化变电运维工作的执行操作来说,还需要重点从人才方面进行重点探究,切实提升人才的招聘和后续管理,确保其能够较好执行相关管控任务。从人才的招聘环节中来看,主要就是要求相关人才的招聘必须要满足于工作岗位的综合化需求,尤其是对于管理以及检修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来说,更是需要确保相关应聘人员具备较强的满足效果,提升复合型人才的比例;此外,对于后续相关管控人才的管理工作来说,不仅仅要给予其相应的经济保障,还需要从培训和教育角度进行探索,切实提升培训教育的实效性,保障人才能够得到与时俱进地发展。
(三)要加强现场作实施责任的准确效果。在现在一体化变电运维现场作业过程中,明确相应的责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只有明确了现场实施的细致任务划分,保障每一个现场作业人员都能够围绕着自身的工作来开展相关的业务,进而才能够保障现场实施的有序性,在降低现场作业矛盾和冲突的同时,提升其处理效率。当然,对于其一些较为复杂的现场实施来说,还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使其团队合作能力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减少出现质量的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的概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工作来说,现在实施的难度和复杂性还是比较突出的,然而其管理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正事相关人员需要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方面,要确保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