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

第1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关键词:小学习作;三年级;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学写作文,会感到困难、吃力、束手无策,教师也感到很棘手。但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传授恰当的写作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可见有了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比如,小学生比较喜爱、熟悉小动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安排学生一次习作,讲清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有重点地观察这种动物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到作文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的兴趣瞬间就能提起来……老师对学生习作里用得好词好句、好段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一丁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例如: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再者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及时让学生练习。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教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所熟悉的景物。提起植物,小学生脑海里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如果要将平时所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极多数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会觉得无话可说,有的三言两句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要细心观察缩写的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特征;再看颜色、枝叶及生长环境。接着,安排好写作顺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四、拓展阅读,教学生学会积累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教师怎样教学生读书积累呢?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书目给学生读,如《格林童话》、《中国成语故事》、《伊索语言》以及一些本年段的优秀作文等,引导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直到把它读懂。学生阅读时需要在书中画出关键词语和精彩的语句。并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都摘抄下来,丰富他们的词句库,胸中有积蓄,以便在习作中能随手拈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读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想法,让他们想清楚,理清楚,再写下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谈点体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书读多了,积累的多了,练笔多了,作文才能写得好。

五、结语

第2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关键词】习作指导;低门槛;由仿到放

中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步入习作的天地,如何引领孩子们在这道路上顺利前行,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阶段性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激发习作兴趣,培养观察积累和体悟表达的素养。

一、铺设低门槛,迎学生入门

在作文教学这一块,苏教版教材除了在低年级就重视口语交际和写话指导外,在三年级的习作教材编排上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为了顺利地迎学生入门,铺设了一道道低门槛。

首先,在习作字数上,例文都篇幅短小,大多在一百至两百之间。就实际教学经验来说,三年级学生独立完成的习作多数也就在两百左右。每次学生能写到这么多内容,甚至超过例文时,他的内心一定是自信的,欢愉的。编者写这些例文的时候就琢磨着孩子们会想些什么,会怎么写,会用怎样的语言写。他就尽量把自己放在一个小学生的状态中去写,语言简单,描写真实,都是小学生能用眼睛看到,用心感受到的东西。

其次,在习作内容上,选择的大多是儿童生活中能遇见的或亲身经历的情景。如习作1中第一个例文就是写一段对话,一次购物时与售货员阿姨的对话。多常见哪!只要写清在什么情况下与谁对话,都说了些什么即可,多简单哪!这样,学生还害怕写吗?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教育者,应像陶行知那样,带着教育的幸福行走”。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童趣为主题,激学生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还是很天真的,他们有很多奇妙的想法,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总之,通过他们眼睛看到的,通过他们脑袋想到的东西总是那么有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循着他们的兴趣编写的习作教材就一定能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给小动物设计名片”就是在充分了解儿童喜爱小动物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了解了儿童的心理,让他们带着趣味去完成习作的准备工作――零距离接触动物,观察动物,搜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那习作就由“要求完成的一项作业”摇身一变,成了他们争相展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活动,成了一件趣事。

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大胆尝试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能动而有效地解读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在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也“言之有趣”了。

三、以课文为例,仿中教方法

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整体系统工程,它被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年段,不同卧,甚至不同的课文之中。所以,除了根据每个习作要求指导习作外,书中的某篇课文或某段话,甚至小到某个句子,某类词语的运用,都可以作为习作指导的范例,并以此指导学生练习习作。

1.模仿观察顺序

文章因有序而条理清晰,如《做一片美的叶子》中由远及近的顺序;《“东方之珠”》《西湖》中时间先后的顺序;《石榴》中植物生长的顺序;《卧薪尝胆》等事情发展的顺序。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模仿学习这样的顺序去观察去习作,他们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了。

2.模仿构段方式

“课文无非是例子。”叶圣陶先生如此说。而我要加一句:课文都是经典的例子,模仿课文是学会写作的捷径。小学生学写作文,必须遵循从“仿”到“作”的原则。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读写结合,仿练起步,学生掌握了一个又一个习作方法后,还会怕写吗?

3.模仿语言积累

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语词就是文章的血肉。文章要写得有血有肉,真情实意,还需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语言积累的习惯。三年级上册教材开始在练习中安排了成语以及古今贤文、名人名言、诗歌的积累练习,所选课文的用词丰富起来了,句子表达的方式和修辞手法的多样化都熏陶着学生。在习作中渗透模仿运用这些鲜活的词语,这些形象化的手法,学生的习作越来越生动,他们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了。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正是此意。

四、重个性呈现,还习作自由

陶先生说,“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老师。”要想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自己必须先走好路,趟好水。首先,对于刚接触作文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树立写作信心比学习写作技巧更重要,所以习作的内容不能限制得太死,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即使是命题作文,也尽可能让学生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或自由发挥的余地。

纵观小学教材对作文的说法,从低年段的“写话”到中年段的“习作”,再到高年段的“写作”,名称之不同正是为了强调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过度强调统一,强调一致,那就是一潭死水。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的体验也是个性化呈现的。调动他们脑中积累的鲜活的生活画面,激发他们真实的个人情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是真实而有生命力的。

其次,对于刚刚走上习作之路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习作肯定不那么尽善尽美,毕竟他们才蹒跚学步,所以,批改习作时一定要多宽容些,宽容他们的错别字,宽容他们的病句,也宽容他们语言的干巴巴;多欣赏些,欣赏习作中有趣的内容,欣赏他们偶尔运用的一两个新鲜词儿,欣赏他们真情的流露。

习作,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面对学习习作的学生,我们更要当好这个引路人,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的用心,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给予孩子们无限的爱,不时给一个鼓励的眼神,直至他们能在习作的道路上策马扬鞭,自由驰骋。

第3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一、在活动中作文并做人

课题组根据传统节日,结合学校德育活动设计体验活动,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

儿童节,课题组的老师组织了全校范围的游艺活动。一年级教室的“水中戏球”,学生屏息凝神,考的是眼疾手快;二年级教室的“吹乒乓球”,学生鼓足了气,争得面红耳赤;三年级教室是最热闹的,“体感游戏”吸引了全校师生,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想过一把瘾;四年级的教室玩的是“套圈游戏”,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五年级教室,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运乒乓球,师生小心谨慎,心随球动;六年级教室里,老师认真协调,不断提升踢球的难度。在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合作,懂得了谦让。

端午节,学校请来了老奶奶和外国友人一起包粽子。 老奶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认真地学着、包着。不管包成什么样,看着自己包的粽子,他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拿到热气腾腾的粽子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学生拿着粽子闻了又闻,塞进书包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

此外,在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课题组的老师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中华文化,汲取民族营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

在作文训练中,课题组的老师拟选了《开心的一天》《有趣的游戏》《我们的节日》《无法忘记的一件事》《我爱我家》《悠悠粽香》《中秋月儿明》等习作题目,要求学生选择最深入自己内心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身边的小事、细微处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既写清了这些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怎样有趣,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揭示了自己得到的启示,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在活动中渗透作文教学,强调在生活中学做人,在做人中学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在作文中做到自然倾诉,不会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作文内容也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了。

二、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我们要尽可能地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并在生活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五年级的《黄果树瀑布》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一是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三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作者真实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笔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濡染和训练,不仅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还欣赏了课文的结构之美、表达之美。于是,在教学细节上,教者要处处注意引导学生遣词造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内化,让学生习得语言,培养语感。学生写景比较困难,写游记更是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适时组织学生到园博园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联系《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观察: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出来。我带着学生逐一观察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以浏览为顺序展示景物的全貌。我们先后游览了园博园里的热带植物馆、“农家乐”、“长江畔”,并指导学生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另外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流水账。最后的习作成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学会了怎么选材,怎么过渡,怎样前后呼应,怎样描写才生动具体……我想这是因为学生有了先前文本的濡染,进入了真实的情境,有了切身的体验,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指导,才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三、在分享习作的快乐中体验成功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习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中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妙语连珠,那么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快乐而高效的。

比如,“献宝”(让小作者在学习小组内、班内读自己的习作)活动中,往往会有师生、生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学生互相批改,积极合作,就能在别人的习作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小作者在呈现及倾听同学的评议,回答同学的质疑中反思、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特别要求小听众:第一要务就是发现同学习作的亮点,评议的时候先谈“我学到了什么”、“我觉得哪里最精彩”,再谈如果是自己,自己会怎么写,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甄别瑕瑜,修正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展板上。在这种公开的展示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作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如在写一次活动习作时,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一个学生这样评价:“小作者擅长运用拟声词使自己的习作有声有色,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她的开头写得很有气势,如果在结尾处前后呼应就更好了。”还有的说:“‘又高兴又紧张’,把高兴、紧张的表情和原因写出来,或许会使你的习作更加细腻,更容易让读者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觉得,作者有的地方是群体的场面描写,有的地方写个人的内心体验,有详有略。这学习了《水》的写法,富有变化,生动形象,如果再加点对观众的描写,作文会更丰富。”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学生在点评和被点评的过程中慢慢获得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四、在畅所欲言中体现真情

学生的习作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艺术加工,只需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此,真实的生活、纯真的童趣、真切的儿童言语是学生习作追求的目标。真情才是学生习作的根基和生命。

然而,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教师的指导、修改本想升华学生习作的主题,使内容更丰富,描写更具体,却忽略了学生的本真和童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些学生认为老师的修改改变了他本来的意思。有些学生按老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但他们觉得那是套话、假话,不再是自己独特的语言。更有甚者,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些指导显然是欠妥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老师一味按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能力和习惯来规范、指导、要求学生的习作,不仅会令学生的习作缺少个性,使学生对真实的生活缺少兴趣,还会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作文即是“编造”的错误观念。这是教师必须尽力克服的。

第4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一、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挖掘和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关键是要有素材,而素材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小学生在观察上往往非常随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教给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随时随地地留心观察,还要讲究方法。

(一)观察周围的环境。

如,校园、教室、自己住的房间、上学经过的街道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它们的布局、颜色和变化等。

比如,在写《我们的学校》时,引导学生从一入校门,观察所看到的事物以及各种事物的特点,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观察,有重点地记录下来。《上学路上》可以通过观察路人或事物及街头巷尾的变化等,引导学生观察行驶的车辆、人们的衣着、路边的建筑等方面的特点及变化。鼓励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描写,再加上自己的感受及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景可写,有情可发。

(二)观察动、植物及建筑物。

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和特点进行观察,要注意它们的结构、形状、颜色、动植物的气味、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比如,在写小动物时,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如,《燕子》、《翠鸟》等,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的写法:重点抓住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使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突出这两种鸟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从而写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三)观察身边熟悉的人和发生的事。

要仔细观察,同时要结合思考,想一想,通过发生的事说明了什么,反映了这些人的什么品质,等等。

比如,在写《我的 》时,可以由学生选择身边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好朋友等,去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各种各样的有趣的、高兴的、感动的、甚至是困惑的事情,学生就不会觉得困难。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

二、培养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奠定和提高快乐作文的基础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要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提高了,自然就有兴趣去写作了。

(一)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会听话,还要大胆说话,勇于表达。所以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听故事、听课文录音、听老师范读课文、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广播等,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想的习惯。然后注意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完整地回答问题,能连贯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会简单地复述课文,能比较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通过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课文情景剧表演等方式,使学生人人都得到锻炼,逐步提高听、说能力。

(二)读书、写作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美妙的书的境界,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然后要指导学生从中高年级开始大量读书,并且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通过边读、边记、边思考,来达到对作品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可以开展读书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就开始抓起。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一部分生字,就可以让学生学写日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允许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开始要求学生写一件事,逐步到写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引导学生写清楚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一些。到二年级时,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三年级以后,通过仿写课文、续写故事、想象作文等形式,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写自己心中想说的话,逐渐提高写作兴趣,达到自然而然、没有压力地快乐作文。

第5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管建刚老师说,小学生写作文,目前大都处于马不停蹄的奔波状态:才写了“事”,又得写“人”;才写了“人”,又得写“景”;才写了“景”,又得“状物”;才“状”了“物”,又得写“建议”……结果花拳绣腿,什么也没学好。

小学生学写作,要有系列,一个系列学好了,再开始学习另一个系列。当学生觉得习作不难,自己能“接”这个活儿,“简单”到人人都可以“过关”,并从中感受到乐趣时,他就渐渐走上自主习作这条路了。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模仿性强。他们对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最有话说,所以习作就从学“写人”开始吧。

因为三位主科老师都是“新官”上任,学生还不太熟悉,所以我决定用原来的班主任当“模特儿”,指导第一次习作。课前谈话时,我直奔主题:“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听说大家都很喜欢她。钟老师却不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夸夸她。你想夸她什么呢?”

在交流时,我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方面:外貌和事例。第一板块的交流,学生说到了身材、长相、服装等方面,开始只是你一言我一语,零零星星的。当我请大家根据交流的板书连起来说说时,学生水到渠成地说成了一段话。

事例指导有点难度,因为每个人想“夸”的方面不一样。虽然大家还是能说一段话的,但都是记账式的,不生动。我提醒学生把自己当时的想法说进去,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加进去。这有点难,所以改变不是太大。我也不想指导太细,就让他们放开手脚写吧。

大家的开头两小节都比较会写,但是第三小节还是遇到跟“说”一样的问题,不具体,有的事例虽然长,但和老师有关的内容并不多。问题最明显的是结尾,像贴标签,明明上面写的是外表漂亮、教学有方,学生会总结成“陈老师乐于助人,时刻关心我们”。这样张冠李戴的现象比较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次细致的讲评。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讲评时我把一位学生的习作打在了屏幕上。

讲评课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这篇习作,然后分小节来谈谈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外貌一块,主要是学习“按顺序写”和“抓特点”的方法;事例板块,过渡语非常自然,但是不够具体。所以我让大家讨论加上当时自己的想法,可以写写陈老师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这篇习作的结尾也过于简单,我请学生来帮忙,趁机提出了“贴标签”的情况。看着一张张若有所悟的小脸,蛮有成就感的。

三上习作2的题目是《我的自画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指导,所以这一次我用文字的方式作了提示:

首先,对着镜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哦,可以从上到下地来写,但是只要抓住自己最有特点的几部分来写。比如写头发,就可以这样写:“我总是剃个小平头,差不多每两三个星期就要进一次理发店,不管你什么时候见到我,总觉得我特别精神!”接着可以举一个例子写写自己的特点,有个学生写自己的眼睛很“馋”,她这样写:“我的眼睛喜欢‘吃’好多好多的东西。比如说书,一页一页地都被它‘吃’掉了;旅游时,好多好多的风景也被它‘吃’掉了。它把吸收的营养一半化作了知识,一半化作了眼泪。因为我的眼泪非常丰富,如果我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就会用上这件武器。这时妈妈就会无奈地说:‘送你一个吧,送你一个吧。’我的大部分玩具都是这样得来的。用爸爸的话说:‘刘备的江山――哭来的。’”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加进去,就能把自己写得仿佛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呢!记得给自己的习作加上有意思的开头或结尾哦!

呵,学生的习作还挺有意思。我从文章的开头、外貌描写、特点描写三个方面进行了大面积的欣赏。

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必须找准真切的问题。学生习作中普遍出现的“不足”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选择和习作训练要求吻合的、和班级多数学生习作水平一致的内容做例子,隐去小作者的姓名,指导正确表达。但是本次习作有两个毛病比较明显,一个是“五官错位病”,描写外貌时没有条理,比较混乱。

我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让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可以怎样改一改?

我是单眼皮,小眼睛,嘴巴很小,鼻子有一点小,耳朵大大的,会讲笑话,喜欢漂亮的衣服和裙子,比较喜欢臭美。人很高,会变脸,会说笑。

大家一起讨论,七嘴八舌之后,形成了调整的方案:

我是一个高个子的单眼皮小女生。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耳朵却是大大的!我的小嘴巴很会讲笑话,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最喜欢漂亮的衣服和裙子,妈妈经常说我是一个“臭美大王”!

第二个毛病是“僵尸病”,写不具体。学生都笑了,因为他们常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没想到习作还有这个毛病。大家一读下面的文字,明白了。原来这样的文字写得干巴,没有“血肉”。比如:

①开学了,同学们都说我又变漂亮了,我心里喜滋滋的。

②我的优点是很诚实、乐于助人、爱劳动。我最大的缺点是没自信,爱哭鼻子。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变漂亮了?听了同学们的夸奖,心里怎么想的?“我”最主要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大家一起帮着想办法,呵,文章就逐渐丰满起来了。

第6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马斯洛曾说过:“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心灵,面对老师给出的习作题为何举笔维艰,行文枯涩?究其原因是缺乏自觉的表达愿望、宽泛的表达资源及和谐的表达氛围。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欲望,将口语顺利转化为书面语,使他们快快乐乐地练笔,轻轻松松的习作,从而为三年级、为整个写作教学起好步、开好局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一年级开始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循序渐进,打破了习作的尴尬,摆脱了习作的窘境,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运用知识,调动储备,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

一、起于一句话,乐于提笔表达

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已经学会了不少汉字,具备了写话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如何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艰难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乐于写日记,并从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中获得趣味呢?关键还是积极引发他们乐于写日记的兴趣。在家长支持下,为孩子准备了他自己挑选或喜爱的精美的日记本。学生们在欣赏各自的日记本时一个个兴奋不已。在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不能提出过高要求,只要求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这句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写日记并非难事,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话,平时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由于学生的字词积累少,所以文中错别字、病句肯定会有不少,教师应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面批日记,或将几位同学的日记打到大屏幕上,示范批改,教会学生认识简单的批改符号,并引导学生写完日记可以自己先大声读读改改,可以和同学、爸妈交流等。由于只有一句话,学生觉得是容易达到的要求,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写日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于是不知不觉地产生写日记的兴趣。日记不再是随意的敷衍,恼人的负累,而是倾诉的需要。

二、留心生活,重在材料积累

学生的日记素材从何而来?每位语文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从小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这是指导学生搜集日记素材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人而言,学生每天要和同学老师,要和父母亲友相处,每天要和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就范围而言,学生每天都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生活,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品质。这些特点和品质都是通过具体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我们的身边景物也是一天一个样,例如我们的城市一天比一天美,道路一天比一天宽,我们的小区一天比一天漂亮。再比如,以前去了将军山,今天去了汤山,山与山既一样又不一样。下次再去,树木花草、所遇游人和所见景物既相同又有所不同。几学期下来,学生就写了不少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班级和校园,家长、自己和同学等内容的日记。

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地捕捉观察的契机,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我有意识地开展“看谁更细心”活动:在校园内让学生观察植物发芽的过程;下雨了,带学生听雨、观雨,体会不同季节、不同雨势的不同特点;雪花飞扬的时节,让他们观察飘落的雪花,感受冬天的气息;采集树叶让他们比较形状、颜色和茎络的不同……尽可能多的把握时机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写日记时内容就丰富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其实,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身边的小事,学生不仅有了日记的鲜活素材,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生活,时时留心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无拘无束,真实记录生活

日记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自己的选择。因为这种形式没有了老师的命题制约,没有了规定的范围局限,没有了统一的格式拘泥。老师鼓励学生关心周围,留意生活,观察自然,积极思考,大胆表述。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学生的“笔下文”即是“世间物,眼中象,心上意”。学生的日记记录了触摸万物生灵、欣赏云淡风轻、拥抱阳光的惬意,记录了一事一物、一人一景的简洁,还记录了泥土的芬芳、花朵的绚丽、落叶的壮美。

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写成文,还谱成诗呢!你看——“六一像块巧克力,纯纯的、甜滋滋的,粘着我们的快乐。六一是块鲜奶蛋糕,不用上课、没有作业,空气里甜甜香香。我们舞蹈着、歌唱着,歌声在校园里回荡,笑声在我们耳边萦绕。啊!这快乐的日子,我有个愿望,天天都是六一,天天充满欢乐!”这就是学生的日记,读来令人感动稚嫩的诗句配着图画,真切实在。

第7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作业,在形式上,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作业,一脸无奈。笔者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实际,在整体性、层次性等方面提出五条关于农村小学中高段语文课外作业布置的对策。

【关键词】

口头性 整合性 实践性 探究性 层次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据调查,小学生大多喜欢上语文课,但却不喜欢做语文作业。这其中自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一条就是作为“课堂教学延伸”――作业,在形式上,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背背,默默,抄抄,写写;在内容上,仍然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生命力。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紧锁的双眉,听到的是教师无奈的叹息。为此,我对小学中高段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发现了以下策略:

1.布置口头作业,还语文教学姓“语”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而传统的作业只侧重于“读”“写”的训练,这就导致了孩子们“说”的能力的下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也应成为作业布置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四组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小小新闻会》。那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而那时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新闻播放的热点。于是我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天关注伊拉克战时的报道,跟父母进行探讨,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摘录。由于教师对新闻的重要性和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加上学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因此,这个《小小新闻会》十分成功。那节课中,大家畅所欲言,激情高昂,打破了以往几个孩子“唱戏”的局面。据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个月布置类似的作业,同时内容更为广泛,交流形式更为多样,如:辩论赛、专题报道、学习沙龙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底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上进步更为明显。

2.布置整合性作业 ,实现课程资源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意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在课堂教学,教师都能予以充分关注。其实在作业布置中也可进行学科整合。如:在上常识课时,教师往往会布置学生观察动物或植物,并进行记录。看着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的样子,你就可以布置本周的作文为:写观察日记。我就做过这样的尝试。一周以后,在孩子们上交的作文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他们笔下的动植物是多么的富有灵性。

又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文中的第一段话描写了翠鸟外形和羽毛色彩,这段话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课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孩子们画画翠鸟。学生在画翠鸟和涂色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把这段话进行内化和积累的过程。

这样学科整合后的作业,不仅能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还能使语文学科更富有生命力。

3.布置实践性作业,拓宽学生生活视野

叶圣陶提出的“生活本源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破除以“书本为中心”的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去。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尽量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亲切感、新鲜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三年级(上)有一个《寻找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我们临海是一个水乡古镇,而且人文底蕴丰富。于是我把学生们分成几组,通过走访,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获得了许多关于临海的资料。然后我们利用这些资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临海民间故事会,参观桃渚古城,写写古城等活动,有个孩子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古城,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见证了古城的变迁……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对古城进行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还可参与各类社区活动,了解家乡特产,参观自然景观,调查风土人情等实践活动布置作业。

4.布置探究性作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是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进行探究,以丰富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五上)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感悟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因此,我在前一天布置了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寻找“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在课上交流,并进行评比。本以为学生会敷衍塞责,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学生对这项作业极感兴趣,有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查找圆明园昔日的繁华,有的还在电脑上下载记录片《圆明园》,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它刻录在光盘上带到学校中……。这些生动形象的资料,不但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有力地补充,而且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布置层次性作业 保证人人“练”有所得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布置作业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点。布置层次性作业就可以避免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中,了解文章主要描写方式――排比,并能感受这种方法的运用所带来的语言美,这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在课外对这个重难点进行巩固?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布置层次性作业。

精彩的内容,灵活的方式,将给孩子的语文作业带来全新的体验。但愿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勤于钻研,积极探索语文作业之路。那么,语文作业的质量必将不断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必将激发,最终必将实现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实施分层作业的不足及对策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8(Z3)

第8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狼,是草原上最神秘的种族,狼是狡黠和智慧的代表,是草原上的宗师和战神,是蒙古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狼图腾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狼图腾读后感作文1“他的家族”,人们从以某种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物体作为家族的标志,其中书中得出汉族的龙图腾源于狼图腾--狼图腾的深远意义以及对华夏文明的影响

我对那些洋洋洒洒的阐述实在没有太多兴趣,我希望能让现在的人有一个具体的信仰,有一种图腾,能成为其精神的积极动力

现在的人迷惘的原因,就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就像很多人赞美唯美的雾,其实就是灰尘沾上水汽的外衣,是一种见不得阳光的意境

我还是很喜欢里面的狼和人斗志斗勇感受着血腥和不折不扣的精神,读来振奋。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是优胜劣汰的法则的诠释,是残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时髦的和谐的另一种解释吧!

和对手一起成长,感谢对手,感谢在激烈的环境下的竞争,即使体无完肤也心甘情愿,活出一种坦然,也就是所谓的“亮剑”精神,即使面临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终会战胜自己而主宰自己。

现在年轻人的崇拜挑起市场经济,迷乱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度,也恍惚了自己的心情,于是或成为钱的奴隶,或成为网的俘虏,游戏的牺牲品。当然有许多的优秀的年轻人除外,青春不在的时候,再幡然醒悟。糊涂的季节出现糊涂也是正常的,但是美好的人生却会走偏

〈狼图腾〉看完了,没有狼这样的教师,近距离的观摩学习,即使社会上的狼也披上了和善的外衣,把一切光明敬献,而“狼”的运程顺序始终不得而知,但是书中身临其境的描绘,说不出的不仅仅是规则,还是一种战略方式方法,在新的环境中演变,揭去华丽的表象,剥出在本质的东西,就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化,是一种神化的升华。

狼图腾读后感作文2《狼图腾》描绘了蒙古族人对人自然的看法,看了以后对狼这种动物产生了感情,以至于我微博及博客中的头像均换成狼图。

资料告诉我们狼是远古三大顶级陆地猎食动物唯一进化到现在的,它诠释了物竞天择的最简单道理,是最适应自然环境的食物链顶端动物。

人,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即使我现在所处的社会与周边国家普世价值观念不同,但我自认为无法跳出这个社会,所以,要像狼学习,学习适应,适者生存。

投资,不应该自视甚高,不可能把对手盘当成傻瓜,当对手是狼时,怎么办呢?自由理解狼,了解他的想法,才能利用它的聪明,让他中计。

投资的最高境界,我的理解,就是我——一位卑微的散户,与对手——狼达成了一致,共同猎杀猎物——黄羊,一种喜欢集体活动的头脑简单的动物(像大多数散户一样),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制造一场几年不遇的大猎杀。因为这个机会非常难于等到,所以,我没有必要守株待兔,一直等待。

去年,有幸操作了包钢稀土及鲁信创投,让我自信心爆破,成功出局后,自以为是,老想着找到下一只十倍股,但幸运不可能总是这么眷恋我的,这个方法是彻底错误的,这个机会非常难于等到,我没有必要守株待兔,一直空等。

古易说的好,只有赚钱的人才能说投资成功,所以,只有11年赚钱,以后稳定盈利的人才算是投资成功,所以,我是彻底的失败了。

失败是因为,我以为我是狼的朋友了,不再是敌人了,其实,在狼看来,我和黄羊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是聪明的猴子而已,在自然界,永远不是食物链顶级的动物。所以,下场是凄惨的。

很高兴,我钱没了,但信心还在。进入2011年,痛定思痛,总结教训,不再追求预测成长,不再追求十倍股,不再追求不确定性大的股,不再追求热门股。要像狼一样,发挥才智,要不断耐心等待,耐心设置埋伏,等待敌人进入圈套,快速出击,如囊中取物,高效安全。

狼图腾读后感作文3姥爷向我说起《狼图腾》时,我才上三年级。姥爷说:“人类的许多智慧,都是从狼身上学来的,你以后一定要看看这本书。会使你收获很大”。从那时起,我便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念念不忘,央求着妈妈给我买,今年暑假,如愿以偿,我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狼图腾》——引子

我认真的读完了《狼图腾》一书,被里面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深深吸引。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了狼最真实的一面。从中也领悟到人生的许多哲理。

狼是团结的。狼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狼群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在额仑草原上,狼群采用三面打围的方法袭击黄羊,只留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大雪窝,一切尽在狼王意料之中。黄羊慌不择路,一窝蜂呼噜呼噜地冲下大雪窝并冻死在里面,整场围歼战从总攻到结束不到十分钟。

狼是耐心的。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会找一个背风的地方睡觉,这会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黄羊憋了一夜尿,起来撒尿时,狼瞅准机会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怕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马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毫不畏惧,在额仑草原上,它们是真正的王者!

狼的精神还有很多,比如智慧、心态,比如策略、信念,不再一一列举。今天,我为《狼图腾》中狼的精神而感动,我们应该向狼学习,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耐心,做事要长远打算。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只想到自己而没有集体观念。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信奉狼图腾文化,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

狼图腾读后感作文4你急切的窜进我的胸膛,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银色的月光将你的影子拉长,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你犀利的眸光,仿佛包含着这无尽的黑夜,在你眼里涌动的是无尽的悲伤、无尽的落寞,又是无尽的坚强。

一个闲静的午后,闲静得可怕,无聊之感如强力胶一样粘在我身上怎么甩也甩不开。我为打发时间只好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校园里乱晃,然而“寻寻觅觅”之后却是“冷冷清清”,没有任何可以消遣的东西。这时感觉到有东西在深深吸引着我,是的,是它——《狼图腾》。

我刚刚翻开,就沉浸在了里面,那是讲蒙古草原上人、狼、羊之间的故事的。看着看着,仿佛我身旁吹过一阵阵的草原风,然后天黑了,风越来越冷,苍穹上挂着银色的月亮,皎洁的月光倾泻在草原上。远处响起了狼嗥声,黑暗中闪着幽幽绿光······

狼是精明、十分有耐性的。黄羊是比狼跑得快很多的,如果狼直接冲去追黄羊,是永远吃不上可口的食物的,因此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如果一头狼盯上一只强壮的黄羊先不动它,会预谋着一场厮杀。天黑后黄羊会找背风草厚的地方睡觉,这时机会来了,狼整晚都趴在不远处紧紧的盯着,等待黑夜中的一击必杀。等一夜,天破晓,暴躁的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胀了走起路来歪歪扭扭,狼的眸光里闪过一丝凶狠,后腿暴起,刨飞了后面的草根,尾巴高高的扬起,像箭一样一往无前的冲向前方,黄羊受到了惊吓,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开始跑不动了,锋利的牙齿咬住了黄羊的喉咙,黄羊拼命的挣扎,后腿踢断了狼的肋骨,可狼死死的咬住,就像死神的镰刀无情的收割着生命,最后,狼胜了。阳光照在灰色的狼毫上,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金光,但冰冷的眸子依然藏着无尽的悲伤、无尽的落寞和无尽的坚强。

啊,狼!世间所有的人都在误会你。以前我一直觉得狼抓羊是十分罪恶、残酷的。现在才发现,狼吃的大多是羊群中的老弱病残,这保证了羊群不容易衰落,在狼口上逃生的都是自然界里的佼佼者。狼吃黄羊可以防止羊群过度泛滥,防止黄羊把草啃光,牧民就有草场放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就饿不死。狼是蒙古人的守护神,是游牧民族信仰的图腾。

狼,草原中的王者,凶猛的猎手,再艰苦的困境都会被你撕碎。

它们仿佛一支军队,纪律严明,但又凶狠狡诈,是天生的猎手;它们野心很大,连数量远比它们大得多的羊群也要围捕;狼善于把握时机,它们先麻痹对方,在其跑不动时,攻其不备;狼捕猎时通常不给自己留后路,为胜利不惜粉身碎骨,以身殉职。

此时,在我的心灵中也深深烙下了一枚永不磨灭的“狼图腾”的印记,骨子里也好像淌满了带着狼性的蒙古人的血液。

耳边又响起深沉、豪迈、忧郁、绵长的蒙古长调,伴着草原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的仰天长嗥,那是献给腾格里长生天的动人恋曲,是狼群的完美绝唱,是我心中的狂热渴望!

我心中的狼影啊!你窜出了我的胸膛,融入了黑夜,嘹亮的狼嚎响彻了整个草原,响彻了我的心,这嚎叫在我心中直至永恒。

狼图腾读后感作文5历史如此悠久的狼图腾崇拜与精神,恰恰是永葆其旺盛生命活力的古代和现代游牧民族精神的本源。————题记

《狼图腾》这本书并不是我有意读的,是我在暑假里看电影时偶然发现的。这本书很厚,花了我很长时间才读完,但是,整本书的质量却让我感到时间花费的很有价值。

《狼图腾》讲述的事从1966年开始的故事,那时是一个非常时期,------刚刚开始,北京青年陈阵在--时期下乡插队,被分配到了额仑草原,额仑草原上的生物种类繁多,除了人以外,处在食物链的顶端的生物只有狼。陈阵通过观察并养狼,对狼有了更深的的理解,在毕利格阿爸的影响下,他开始崇拜狼图腾,在与狼和草原人的争斗之中,他明白了,草原民族精神之所以强悍,元朝之所以称霸亚欧大陆,是因为草原人的狼性是与狼一代一代的勇斗衍生出来的,这就是对“强者才能生存”的诠释。

作者为了对故事做更加生动形象的描写,把里面的人物塑造的惟妙惟肖,。智勇双全的毕利格老人,勇猛无比的巴图,敢抓狼尾巴但又细心的蒙古女人嘎斯迈,唯利是图,做事不计后果的包顺贵。

我读完这本书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描写最详细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狼与狼群对话的那一段,我可以想象的到,小狼为了重返狼群,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脑补一下,辽阔的草原上,嚎声此起彼伏,远处山坡上,一条健壮的白狼王,浓厚的皮毛随风飘动,远远望去,就像一尊雕塑,英姿飒爽,随时准备进攻人的营盘,救出好似被俘虏的小狼。但当得知那只小“狼”好像不是真正的狼时,那失魂落魄的心情,令人心痛,又令人惋惜。

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并不止这一个主题。文章中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和叙述对天鹅湖的开发和改造,期间杨克对外来户对天鹅的捕杀及对芍药花的移植所表现出的痛恨,恰恰是对现代人破坏自然环境的批评,也是作者无奈的惋惜。

第9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三年级范文

关键词:寓言教学;疏通文意;体会道理;捕捉意图;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24-02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思想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领悟言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指导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课文,比如《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弄清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呢?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比方说《亡羊补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面对三年级的孩子要指导他们学会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还理解“后悔”“接受”这两个词意,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加强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如学习“亡羊补牢”时,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态度。

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涵道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个字,但是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就像慈爱聪明的长者,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一定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比方说:学习了《亡羊补牢》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和养羊人一样的错误?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还有学习了《南辕北辙》可以谈一谈这个人错在哪里?你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学习了寓言故事你收获了些什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通过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编者意图,了解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在汉语言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编者在小学语文中选编寓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习寓言哪些特点呢?

首先,从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一是语言精练简洁,概括性极强,极富表现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世界,它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把讽刺对象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让人们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诞可笑的行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语言既要精炼概括,极富表现力,又要幽默、风趣。此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张、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节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凭借形象夸张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为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给孩子学会区别寓言和童话,他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一)推荐寓言故事书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从而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二)组织寓言故事会

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来推动学生对寓言故事学习的兴趣。

(三)编写寓言故事

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续写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下有可能发生的故事结局,不一定要求有标准、统一的结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局没有说明可怜的小羊的最后命运如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艺术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续写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凶恶的狼向小羊扑去时的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狼的凶狠,小羊的弱小、无助,为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如果没有,小羊是怎样获救的呢?”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想出解救小羊的办法。最后,在学生充分说出办法的基础上,要求以“小羊获救”为题,写一段话。

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但富于变化的特征。因此,可以添加情节和增添角色,进行多角度叙述,续写寓言故事。另外,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育,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寓言角色接受教训后做正面的描述,进行续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