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岗前职工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措施
0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日益认识到,人是组织中最具活力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的要素。组织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而职工的教育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卓有成效的方法。
1教育培训的意义
教育与培训是一体两面,但仔细研究会发现两者仍有差别。就长远来看,教育培训对组织的成长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1.1教育以课程知识为重
主要传播一般性与专业性知识,希望建立正确逻辑思考、推理、大范围认知与决策判断力,属长期性与概括性的观念深化工作。
1.2培训以工作能力为重
主要提供为了有效与正确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步骤、工具、方式与手段,属短期性与特定性的实务深化工作。
2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2.1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服务意识与技能
工作的方式方法、质量和效率,与职工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有绝对相关性。通过教育可增加其知识与判断力;而通过培训可增加其解决工作困难的能力。
2.2教育培训有助于组织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组织通过举办教育培训
向职工灌输组织的价值观,使职工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感悟,这些感悟与工作中的体验相结合,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这使得教育培训不仅具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功效。
2.3减少各层主管监督负担
组织内每一个职工的观念、技能与知识都取得进步后,就可由其自我管理、自我发挥,不需管理阶层太多的繁复监督。
2.4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尤其事业单位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关乎民生民情。加强所在领域的服务意识,通过教育培训所积累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3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组织。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制度及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事业单位在推进教育培训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3.1职工整体情绪不高
由于对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职工不愿改变过去的一些特点和习惯。认为只要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或是认为教育培训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情,与工勤人员、行政人员关系不大。这一方面与职工个人的情绪想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管理者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关。
3.2职工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培训体系
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职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会发现存在许多不足。岗前教育培训更多的是形式化,仅仅是安排各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如:人事科讲人事管理制度;保卫科讲消防安全规则;医务科讲医护人员行为准则等。很多的培训数年没有改变过内容,其中许多培训内容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事业单位职工的年度考核或者说绩效考评还停留在定性考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形式主义,并且,就个人而言,主观性判断往往多于客观性评价,考核结果的高低较难正确反映人员之间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更多体现人际关系的好坏。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即便把继续教育与考核结果做挂钩,也发挥不出来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同时也削弱了考核的意义。
3.4职工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评估系统
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许多单位对于职工教育培训也会积极地投入,但是却缺乏科学有效的事后评估机制。由于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反馈性和定性定量的评估,单位很难客观地评价在员工培训上的收益,从而也很难调动职工参与到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性和培训满意度,最终使得职工的培训工作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后不得不又流于形式。
4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产生实效的措施
以上是对目前职工教育培训状况中所出现问题的一些思考,通过思考找到以下的解决方法。
4.1加强宣传,转变职工观念
让职工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当前事业单位所处变革时期的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大职工应居安思危,克服抵触情绪,树立竞争意识。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转变职工思想,使其主动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4.2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制定符合职工需求的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组织发展方向和职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每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培训内容。例如:上岗资格性培训、岗前适应性培训、提职培训、转岗培训、新技术的培训、常规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
4.3做到教育培训是保障职工绩效改善的重要措施
教育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不是在消极地约束人的行为,而是在积极地引导人的行为。当职工工作绩效不佳、素质能力低于工作要求时,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改善,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为各类职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能够丰富各岗位职工的专业知识,增强职工的业务技能,改善职工工作态度,使之取得更好的绩效。与此同时,把改善后的绩效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以增强激励效果。
4.4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评估系统
[关键词]职工教育;职工培训;地勘单位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071-02
当前地勘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资本结构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过去传统的以机器资本、货币资本为主,转向以智力资本为主。地勘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依靠高素质的科技领军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培训,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使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现代市场发展最新动态保持同步,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才能增强地勘行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地勘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地勘经济发展
一是复合型人才紧缺。地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管理人才和拔尖科技人才,目前各类人才都出现断层,中间力量缺乏;二是知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从专业结构看,不仅需要地质、水位、煤田钻探、石油钻井等方面的人才,还十分需要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人才结构既要考虑专业齐全,又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三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人才队伍建设更多是通过引进和招聘,而忽视了地勘单位内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到位。一些单位没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存在“不相信、看不见、不放心”的现象,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四是技术工人队伍断档,钻工及相关的电、车、焊等工种都难以维持现状;五是人才队伍年龄和知识趋向老化,面临人才断层。从年龄结构看,应该合理搭配,并保持动态平衡。有了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使不同的心里特征和智力、经验发挥互补效应,整体功能才能达到优化。
二、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对地勘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行业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地勘经济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教育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一直是教育被如此重视的最根本原因。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实现本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和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经济相得益彰;落后的文化和贫困的经济如影相随。地勘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地勘先进文化的培育,创新职工教育机制、提升员工技能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地勘经济发展的捷径。
(二)加快科技进步有利于地勘行业做大做强
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专门人才,而现有人才培养与需求比例严重失衡,人力资源开发滞后,职工素质亟待提高。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迫在眉睫。职工教育培训是地勘单位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而开发人力资源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地勘行业要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做好本行业教育培训的选题,培训内容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勘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尽量做到全员受训。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统计数据表明,其经济增长,有1/3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1/2是创新带来的,只有15%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职工教育程度越高,其创新的积极性越高,研究表明,平均每多受1年的科学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6%;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比只受过初小教育的职工高30~80倍。第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必须要依靠高、精、尖技术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企业不间断的教育培训来保障。
(三)发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是实现效率驱动的关键
效率驱动模式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模式。“效率驱动”,简单地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目的,地勘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是一种活的智力资源,可以通过知识的更新不断增强,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也发生变化。人才是可以再生的资源,人力资本的关键是知识的更新,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来积累。新工艺、新方法在一个单位的应用会在同行业中产生示范作用,产生正的外部性。同时,随着知识存量的增长其蕴含的生产力将呈现累积效应,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人力资本的增强,还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协调、适应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搞好地勘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途径
(一)加快培养实用型人才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主要包括员工的适应性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人技能培训、新职工的岗前培训等。员工的适应性培训,主要是指针对单位的发展战略、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主要是指对各级管理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进行领导能力的培训,目的是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计划、组织、分析、决策、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持证上岗培训,主要是指为严格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其所在岗位的要求进行专项培训,取得所从事工作的专项资格证书,满足岗位从业人员政治、业务和技能的最基本要求,即岗位任用的资格条件;工人技能培训,是针对技术工人的岗位职责,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使其规范工作,包括技能鉴定培训;新职工的岗前培训,针对新入职的职工开展应知应会培训,目的是使新职工尽快融入单位,掌握必备的工作知识和技能,尽快胜任岗位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一是更新培训观念,加大地勘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从制度上确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大力宣传,使得地勘行业自上而下重视培训工作;二是职工教育培训要立足地勘经济的发展,要及时有效地改进和跟踪培训内容,以各个时期的工作为培训主线,紧紧围绕着地勘经济的发展适时开展培训工作。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抓紧时间培养一大批业务精、懂经营、会管理、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建立健全能充分发挥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地勘行业要学习海尔集团,始终如一地贯穿“以人为本”的培训思路,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对每个岗位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四是进行项目目标考评机制评估。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决定是否在组织内继续进行该项评估,并及时对培训内容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推进岗位轮换制和轮岗培训
有些员工十几年都在一个岗位上周而复始地工作,实践证明,岗位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一批干部的工作激情下降,惰性增强,严重制约着地勘经济的发展,从事本岗位工作初期的那种蓬勃朝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丧失,不思进取、老守田园的情绪会不断滋长,随之而来的是队伍没有朝气,缺乏进取心。美国学者库克提出的库克曲线,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创造力的角度论证了员工流动的必要性。要想保持职工队伍不断进取的状态,实行岗位轮换是一剂良方,也是国外成功经验,使职工处于不断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中。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也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才交流是一种锻炼和培养人才,促进人才优化组合的良好方式。职工教育培新工作要根据岗位轮换机制适时开展,培养“多面手”,为地勘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基层地勘单位的人才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实践性,基层地勘人才脱颖而出,是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人才的知识和才能都是实践的产物,只有在生产工作实践的过程中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磨练,才会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只有不断交流锻炼,才会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职工教育培训对地勘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构建适合地勘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灵活的政策和措施,来满足全民受教育的需要,满足人们不断开发自身潜力的需要,使地勘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廷・达斯特曼.教育与培训经济学[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关键词】:林业发展;教育;理念;培训;创新模式;思考
【前言】: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加强对林业的重视和发展力度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关键。作为林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林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并不断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模式做出创新,有效提升林业教育工作的培训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林业职工的整体水平,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目前在林业相关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使得林业的管理人员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管理的重点,这就要求对林业人员的培训管理模式加以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林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1在目前林业行业实际工作当中,对林业职工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一些人员的工作方法、知识储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林业职工的工作能力之所以不能M足当前工作的要求,主要还是因为林业职工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由此看来,加强对林业职工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1.2一些管理人员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由于过于看重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职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问题[1]。尽管国家已经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资,但是其力度不够,加上相关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重视不足,造成大量的林业人才流失,目前林业的工作人员有小部分只具有一般技能的普通职工,由于缺乏专业的水平,所以需要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从而有效提高林业职工的专业水平。
2、关于林业教育培训培训模式的创新思考
2.1创新林业职工培训理念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对职工培训理念的创新,突出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坚持个人的成长进步愿望与单位的综合要求相统一、提升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相统一,正确处理教育培训中教与学的关系,系统学与重点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职工培训理念。
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人员要加大对职工的专业培训力度,将林业发展战略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身上,努力开发职工的内在潜能,鼓励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多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开发人才,将职工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激发职工的创造力[2],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根据国家相关统计,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促进力量中,教育培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培训程度较高的林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是最高的,经过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其创新能力要比没受过专业培训的人高20倍左右。因此可见,林业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2.2创新林业职工培训管理机制
(1)建立并完善林业计划培训、点名调训机制。林业主管培训负责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林业职工参加培训的五年规划及年度调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对象,落实调训时间和学校。同时根据林业职工职数和办班期数,在认真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调训名额,科学安排调训时间,确保调训工作符合实际,落到实处。
(2)建立并完善培训与任用挂钩制度,换岗必训。坚持职工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职工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换岗人员,抓强岗前培训,使换岗人员快速适应新岗位。
(3)建立并完善林业职工教育培训监督制度,并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完善干部培训效果动态考评制度,建立干部学时学分管理制度,着重考核学习成果,在学习之后一段时期内进行跟踪考察,看其理论转化水平,努力转变“学用脱节”的现象。
2.3创新林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与方法
如上所述,要想促进林业的更好发展就需要工作人员积极探索科学的培训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法,从而起到提高林业培训质量的作用,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突出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2.3.1变传统教育为“互联网+”教育
在信息技术的大好环境下,林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不受时间限制的优势,从而提高林业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林业职工的远距离教学,增加教育培训的机会,从而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也为林业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3.2变关门教育为开门教育,实现教育培训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有些林业职工由于日常工作比较繁忙,集中面授来说是有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林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手机APP平台、QQ微信群、公众号、远程教育等网络平台,让林业职工在网上实现学习应当及时采用远程培训的模式,如林场职工分布在偏远的山区,网络没有覆盖的地方,则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确保所有的林业职工能够接受教育教训。还可以学校与林业部门的联合举办培训班,让林业职工丰富林业理论知识,进而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提高林业的管理人员首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鼓励林业所有职工都参与到教育培训活动中,例如采用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现场模拟训练等方法来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职工的专业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高职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增强职工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论文摘要]时展以赋予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新的内涵,应将新制度的建立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与职工的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现代企业的教育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培训要实现网络化和国际接轨,建立企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培养企业自己的培训师。
[论文关键词]企业教育;教育产业化;网络化
近年来关于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话题一直是所有企业、所有教育培训部门讨论和探索的中心内容,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所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教育制度,企业就没有长远生命力,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教育制度还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使得企业的教育制度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1明确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所赋予的新内涵
(1)现代企业教育已不再是对职工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适应性培训等基础性教育,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或适应工作的再教育,而是肩负着企业员工的培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使命,更重要的它是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划、科技规划、人才规划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规划。它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内在的需求。
(2)现代企业教育在教育职能上已不是专职教育机构一家的职责,而是在企业职工教育委员会领导和专职职工教育职能部门牵头之下,劳人、计划、财务、科技、工会、团委、教育各部门共同的职责,体现齐抓共管的特色。
(3)现代企业教育从教育对象、教育项目和内容上体现出全员性、广延性、多样性的特色。一个企业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最基层的操作工人,毫无例外地都要接受不断的培训,否则就不能适应从业岗位的要求、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同时还要兼顾社会人才的培养,使社会人才企业化、企业人才再培养、一般人才深加工三方面工作同步进行。
(4)现代企业教育同时也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由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培训制度。适应学习社会化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2把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企业法和公司法以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搞好职工教育工作,这是职工的权益,也是企业的义务。轻视职工教育或不搞职工教育,实际上是企业违法的表现。只有把企业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之中,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约束我们的工作,使企业从领导到员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自觉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
3把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与职工的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
(1)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企业的发展方向系统安排,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规划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目标整合,统筹各方面培训需求,考虑成本、时间与收益的关系,提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
作为提高人力资源优势最简捷、最有效途径的教育培训,虽然逐渐由学历教育过渡到技术技能培训,但在总体发展思路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仍较多地延续传统的管理观念,如:“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思路,使得培训工作总是为满足某一特定的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零敲碎打,缺乏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分专业的、分层次的、可操作的具体技术等级培训计划,职工也不明确经过培训所能达到的岗位期望值、效益期望值,导致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培训工作不能切切实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将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大锅饭”、“一刀切”的培训不仅使培训变成形式主义,也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企业虽然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时却是做无用功。另一方面,随着各级培训中心的相继建立,基层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定位显得模糊和不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开展,使得重复培训现象增多。更严重的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因此,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不但要对企业负责,也要对每位员工负责,这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标志。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必须与职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所谓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的管理,就是帮助员工具体设计及实现个人合理的职业生涯计划。每个人对自己的一生都有良好的理想设计,这些设想有的可以实现,有的可能就不会实现。当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时,如果这个单位的管理者能够为他去进行设计,他就会有一种追求感。管理者给员工进行具体的设计时,要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计划建立在现实的、合理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必要的培训、职务设计及有计划的晋升或职务调整,为他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与职工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大量事实证明留住人才库中入选者最有效的方式,是清楚的告知对方组织为他规划的学习途径及能力。如果我们为高潜力者做生涯规划,告知对方其在组织中职位的发展。较之用“升官图”或金钱奖励会更吸引人,发展个人的学习途径可以帮助其领导能力的增进及技术累积,有益其成长。
4现代企业教育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所谓企业教育产业化,就是用办产业的思想办教育,使教育处于经营的状态,讲成本,讲效益,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尊重价值规律,适度引进市场机制以及企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改革企业教育体制、创新企业教育机制,使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教育产业化是企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企业教育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企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已为很多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企业所证实。长久以来企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企业的包袱,是赔本的买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使得企业承受着强大的经济负担,作为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更应充分利用这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大的财富,要变包袱为支撑点、变包袱为支柱。要做到这一点的途径:使企业教育产业化。
企业教育产业化是教育伴随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已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实体。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企业必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全方位形成,契约成为工作载体,传统的行政命令的运作方式和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已经落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教育培训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然按固有模式运作,显然是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企业教育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再生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部门,它应该是企业产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作为主体的企业已经走向市场,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了市场化、产业化的情况下,作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企业教育更不能拖企业的后腿。发展教育产业已成为企业走向市场、在信息社会独领的必然选择。
5现代企业教育培训要实现网络化
现代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与以往的培训不同,现代企业培训要做到全员化、终身化。要实现以上目标,以往的进行脱产课堂讲座、现场实习、结业考试的培训模式,已经越来越表现出了许多弊端,如:影响生产工作、培训方式内容单一、培训人员少、培训效果差等。利用计算机和局域网技术开展的网络化培训,不仅能全员培训、实时培训,而且培训形式丰富多彩、有趣,培训内容可重复学习,培训项目选择余地大,学员可以在Web环境下进行信息检索、搜集以及信息等学习活动,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了重复培训现象,又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6现代企业教育培训要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水利系统;职工素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84-02
近年来,水利系统职工队伍的构成有了一些变化,职工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工作中我们看到,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有的方面仍不容乐观,如不尽快加以解决,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人才支撑,安全生产就难以保证。因此,必须把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作为大事来抓,强化安全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地位,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如果安全出了问题,一切都将是零,进而促使每个职工在头脑中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突出抓好水利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之为水利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一、深化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一)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确保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相比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对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比之以往要高。水利事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要在职工的思想中树立安全意识,因为忽视了安全的一切工作到头来都将是事倍功半。意识决定人们的行为,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重视安教培训,进而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实施人才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水利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行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确保人才的后续力量,这是搞好水利工程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我们单位目前的用人来源,主要是按用人计划接收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于刚出学校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人对工作都怀着满腔的热情,但对本行业的工作缺乏了解,尤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对现有职工和新进入人员的业务进行技术培训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专业知识教育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还应积极引进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人才,用优厚的政策留住现有人才,以适应当前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安全工作的需要。
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适应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要求。水利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行业的安教培训,没有安全,发展无从谈起。因此,面对新形势要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新要求。为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我们应不断改进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同时还应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把以往的集中培训,延伸为集中培训和岗位工作内容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使教材上的安全常识落实到具体岗位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做的结果是理论清晰,有的放矢,记得牢固,安规到位。
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与水利发展同步
职工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水利工程达到安全运行的目标,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同步,与水利经济增长同行。
针对安全工作的特殊性,要坚持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思想教育、遵章守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职工的培训教育,要紧紧围绕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来开展,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进行基础技能培训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事故案例分析。建立事故案例资料库,对近年来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事故隐患,通过认真统计分析,采用图片展览、编制案例教材等形式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以满足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需要。
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及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明则,依规办事,把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水利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提高到执法高度来认识并落实;严格落实我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办法,切实提高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能力,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规章的各种要求;在培训项目的确立、培训过程的实施、培训对象的选择、培训内容的安排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上,都必须紧密围绕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来展开。
三、积极探索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
职工安全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职教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因此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结合我局的实际,对今后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进行认真的思考。
(一)积极探索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机制的创新
职工教育培训要紧紧围绕我局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我局职工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切实把加强教育工作的管理重点转移到强化职工培训这个重点上来,以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目标,着手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办法,强化安全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使职工以过硬的业务技术素质来确保安全生产。
(二)积极探索职工技能培训内容的创新
以业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搞好各类岗位培训。一是提高职工岗位作业能力,适应各类设备和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要求。二是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难点,以标准化作业技能为重点,强化基本功教育和训练,提高职工作业标准化和执行规章命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四、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的方向
1.不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本岗位工作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培训,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的安全岗位要进行重点和专业化集中培训。
2.坚持以持证上岗为前提,切实开展关键岗位的岗前培训和准入制度。根据关键岗位的重要程度、技术复杂程度,突出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3.开展超前培训。应当根据当前新知识、新技术的要求,积极组织编写、修订、更新职工岗位培训教材,开发一些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推广应用仿真和模拟设备,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以适应职工教育培训的需要,提高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
4.以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定期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演练,提高职工的实战能力,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做到快速反映、正确判断、处理得当、化险为夷,尽力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影响,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为了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领导,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有工会主管领导负责,各单位工会主席参加的领导小组,由公司工会主要负责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研究培训工作内容,提供学习教育资料,督促检查教育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及协调工作。同时在原有基础之上进一步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制度,为搞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以建设“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加快各类专业人才为重点,不断提高职工文化、专业技术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1、开展管理人员培训。每年年初制定了管理人员基层经理政治理论培训工作计划。坚持每周五学习日制度,做到每周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一次,以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为主,分散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和讲课、辅导、事迹报告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县劳动部门有关持证上岗的要求,近几年我们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了职工岗位技术培训,仅2003年就组织310名职工参加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高中级培训班。年前,已有72人经培训考核取得中高级烹饪师等技术职称。今后还将陆续进行中级服务员、面点师和中级烹饪师的培训。
3、开展了岗前培训和短期培训班:我公司规定,凡新上岗职工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为此各单位对新招职工均进行了岗前培训,使职工熟悉掌握本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上岗。2003年组织对长岭饭店、小螺号饭庄40多名新招职工进行了岗位适应性培训。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每年组织他们参加县培训中心举办的公共知识培训班,并组织参加由县各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知识培训,仅2000年至2003年,就有71人次参加并通过了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
4、开展了技术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为激励职工不断学习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组织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技术考核和技术比赛。由各基层企业每季组织一次练兵和考核,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技术考核技术比赛。在各单位组织技术考核和初赛基础上,选拔出选手参加公司的大赛。大赛分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两部分,自2002年开始在中餐和客房服务员中增加了英语口语考试项目,通过两年的实践,参赛职工的英语口语会话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截止去年我公司已连续举办了8届技术大赛。2004年1月,我们公司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新城服务楼、凯思大酒店4家单位组队参加了全县中餐烹饪技能大赛,全部获得大赛金奖。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推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有效提高了职工专业技能水平。
三、开展职工文化和法律知识培训
21世纪以进入科技信息化时代,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为此我们在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同时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成人院校学习,要求各基层单位为职工学习尽力提供方便,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2001年底公司党委研究制定了延庆县服务公司《关于在职干部参加成人教育有关问题的规定》,鼓励在职干部参加成人教育,凡经过单位允许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评的,单位给予报销一定的费用。目前,全公司已取得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80人,参加各类成人高校在校学习的干部、职工30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13.3%和5%,文化专业水平有了较快提高。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公司制定的“四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以《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食品卫生法》等行业相关法律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2003年由公司工会统一为基层单位发放了《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学习材料20余份,还购买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央电视合制作的全国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光盘,为各单位开展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重点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制度的培训,举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培训班一期,职工由各单位负责组织学习,全公司500余人参加了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使全体干部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为保障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职工专业技术培训取得了以下效果:版权所有
1、专业队伍迅速壮大,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截止到目前,全公司共有高中级技术人员238名,已达到职工总数的63%,其中,高级技师6名,技师34名,占专业队伍总数的16.8%,高级师107名,高级以上专业人才占专业队伍总数的61.8%。几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近几年市县技术大赛上,酒店共有40名技术人员取得了团体和个人金、银、铜、优秀等奖项,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2、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营结构调整。近几年我公司在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了以争创名特、创新菜点为特色的技术创新活动,仅2003年就推出创新、特色菜点300多种,以质量上乘、风味独特受到了广大顾客好评。与此同时,在企业内涌现了一批市、县级经济技术创新标兵,自2000年以来,公司内被评为市劳模1人、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6人、市经济技术创新班组2个、县经济技术创新标兵5人和公司技术能手10人。
3、有效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公司各单位通过开展争创优质服务活动全面推行了服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亲情化服务,成为延庆县服务窗口的旗帜。2000年至2002年我公司就有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两个单位连续三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首都卫生红旗单位、县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成为政府采购用餐会议定点单位。新风大酒店餐饮部、燕春饭店二楼包桌组还荣获了市、县级青年文明号,新风大酒店被评为县级学习型企业光荣称号。
4、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公司培养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管理的人才,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等在财务管理、客房管理实行了计算机管理,特别是新风大酒店在服务公司系统基层单位第一个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成为县级会计二级达标单位,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了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2002年先后开展了创绿色餐饮企业活动、ISO9001质量认证工作,并且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我县第一家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国有餐饮企业。使企业经营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三个并重”原则,紧紧围绕“两型三化”矿井建设和“四大”主题活动,虚心学习兄弟矿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经验,借助培训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年全矿“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完成264期1564人,完成计划的105.6%;安全内培完成28期4147人,完成计划的117.9%;岗前培训完成9人;党员政治培训完成7期405人,完成计划的112.5%;继续教育完成3期106人,完成计划的100%;技能鉴定内部培训完成7期498人,完成计划的622%;管理认证培训完成1期60人,完成计划的150%。进而达到了全员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100%。我矿保持了济宁市、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先进单位荣誉;首次获得鲁西煤监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235”培训方式课题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主要认识和体会
(一)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关键环节。矿对培训基地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薄煤层炮采模拟试训基地,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保证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位达标。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是搞好职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各项安全培训中,我们既遵循上级培训大纲要求,又突出我矿薄煤层炮采矿井特色,采取“235”方式与“6m”模式的全面结合,使各项安全技术培训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擂鼓助威、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领导重视、认识提高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力量源泉。今年,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矿充实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使职教工作成为矿井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四)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是搞好职工教育的组织保证。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重新聘任了20余名区队、科室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四、五级联动教学的需要。
(五)整章建制、严格考核是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措施。矿重新修订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各项安全培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以严治学,教考分离,实行动态的准军事化管理,学员的自治能力、执行能力、服从能力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矿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我矿狠抓了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使之逐步达到“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一是狠抓了职校现代化办学设备的购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5万元新增计算机14台,教职员工达到了“一人一室一机”;投资4.5万元扩建了计算机教室,为全面实现“机考”奠定了可靠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投资1.2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1口,实行集中控制,专职教师所有课程实现课件教学;投资1.8万元更换了学生桌椅60套,投资1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8套,投资10万元粉刷装修了全部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近200万元建设的薄煤层炮采实训基地和安全展室已初具规模。四是投资1.8万元购置了铁质书架22架,投资1万元购置铁质档案橱10组,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校舍建设投资规模为建矿32年来的首次,为正规办学创造了齐全、规范、舒适、优雅的条件。
2.培训体系规范运作
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我矿组织教学课件评比2次,论文评比2次,对成绩优秀者分别给予了500、400、300、200元的奖励,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四是在执行程序上,所有培训都按照“需求确认——设计策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程序,规范运作。如:今年初,通过岗位能力差距确认,发现部分电钳维修工、泵站司机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掌握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就安排他们在机厂车间进行实物现场教学,解疑答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一个学习”先行一步
“一个学习”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根据上级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起到表率作用;支部书记例会每月1次,起到引导作用;矿党校举办庆祝建党87周年党史党建知识有奖学习竞赛活动,673名党员参赛,起到普及作用;第三、四季度,我矿先行一步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轮训班5期285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外延为主题,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美德文化教育、合格员工教育贯穿其中,并将本矿安全生产、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做到了把目标讲明、任务讲清、问题讲透、措施讲通。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巩固,为矿井改革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突破。
4.“两项培训”超额完成
“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和全员安全换证培训。,是我矿安全培训的“大年”。首先,落实了职工节后上岗安全培训,全矿2538人通过了岗前考试。其次,狠抓新工人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组织新工人安全脱产复训班4期,培训学员226人,为他们独立顶岗创造了条件。其三,为缓解工学矛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长流水、不断线的培训方法,先后举办一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3
6人,生产班组长换证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21人,举办一般工种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35人,共办理各种安全资格证件998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正规进行,促进了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安全生产作好周期的持续延长,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到12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980天;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夺得煤业公司“五连冠”。
5.“三个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四五级联动”培训初显成效。制定了《北宿煤矿“四五级联动”培训实施办法》,按照典型示范、递次推进、培训一体、任务共担的原则,首先在采煤二区、掘进二区、机电工区进行了试点。教培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能,认真编制并实施内部培训计划和分解落实指令性培训计划;基层区队在选送人员参加各类内培、外委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井下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培中心为12个井下生产区队设计了教师备课记录簿和职工学习记录簿两个“一本通”;创新了培训档案管理“一清单”。教培中心教师坚持每月2次的下井实习和生产区队的技术课督导,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攀升。二是技术比武开展正常。教培中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班组和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和智力结合型转变,以区队为单位组织了较小规模的电钳工、焊工、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活动,选出技术能手13人。瓦斯检查工路庆斌在山东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三是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为培养适应薄煤层炮采矿井专业技能人才,与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的采矿、机电中专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年底106名生产区队班组长将完成学业,提高了生产骨干的学历水平。同时,紧跟集团公司“金蓝领”培训项目步伐,制定并实施了北宿煤矿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利用高、中级技能鉴定的途径,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鼓励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全矿6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创出历史之最;50余名职工获得学历奖励;60余名职工踊跃报考成人高考,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6.“四个确保”顺利实现
一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学习先进、独立自主、创新求效”的原则,以培训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继续完善了我矿“235”安全培训方式和“6m”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建了适应我矿实际的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爆破员、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井下电钳工等19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安全知识抽考全面实现了“机考”,使之更加体现标准化、制度化、正规化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训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统一标准、强制培训、分级管理、教考分离、考核发证”的原则,根据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权限,及时足额的将“三项岗位人员”输送到三级以上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率始终达到100%。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各生产区队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二技术课、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技术培训,将安全培训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教培中心教师和区队兼职教师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职工表达、教师讲评、电化教学等“自助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关单位按时开展“每季一评”,抽查基层区队业余办学情况,奖罚分明、奖罚对等,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三是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职教硬件达标建设,四级机构三级配置,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设备、场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动态达标。四是考核监督全面到位。我们修订完善并认真实施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确保培训场所、设备、师资、计划、经费“五个落实”,严把入学、考勤、课时、教学、考核、发证“六个关口”,使安全培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富有成效。按照矿培训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评分标准,教培中心等单位每季对区队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奖惩。我矿分别组织安全活动、技术课和“三违”人员“过三关”检查4次,培训管理体系贯标检查2次,安全培训情况抽考4次,按照以奖为主、奖罚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奖励和处罚。,在职工培训方面,共奖励职工350多人次,奖励资金10万余元,处罚职工30余人次,处罚金额0.6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在培训结业时均应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灵活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着力完善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相结合,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相衔接的培训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有特色、办学有规模、就业有市场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打响“职教”品牌。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省技师学院及其它重点职业院校建立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个省级、20个市级和20个县级创业培训基地,10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
(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建设2-3个市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省级教学名师、100名专业带头人、1000名“一体化”教师,职业培训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比例达70%以上。深化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开发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教材。推进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七)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内技能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贯通劳动者技能晋升通道。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发现拔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丰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内容,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省级一类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以及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在市内职业院校任教的,可按规定程序优先招录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推行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采用企业建设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开发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带动企业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
(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用人单位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享有与高等院校毕业生相同的政策。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技师班毕业生各项待遇按照本企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关待遇执行,经用人单位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的保障力度
(十一)增加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资金要积极整合、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安排到位。统筹安排省财政补助经费和市、县财政应承担的经费,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按生均安排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市、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在按规定给予各项职业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应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规范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市、县政府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0.5%,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个人通过国内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关键词:教育投向;测量评价;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Ol-0153-02
为加快转变公路交通发展方式,推动公路交通行业科学发展,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公路交通行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公路交通行业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求发展的根本目标,就必须转变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与模式,构建科学的公路职工教育投向制度体系,培养专业技能过硬、业务能力扎实与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以适应加快转变公路交通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社会发展之需求。本文就当前甘肃省公路交通行业职工教育投向的现实性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当前公路职工教育投向的现实性问题
一般认为,风险比较高的投资通常会有比较大的潜在回报,风险比较低、比较安全的投资回报更为有限。基于投入与产出的风险评估,公路行业对人力资产投资通常远远低于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人力资产投资通常比物质投资更冒险。冒险之处在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人事用工制度表现得更为灵活与开放。单位组织为适应这一情势变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劳动用工制度,但在严重缺乏人才保留机制的情况下,一些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能突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人员在利益成本的驱使下会选择收益较高的区域或者行业从业,从而出现所谓的“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也东南飞”的人才与人力流失现象。所以,单位组织在人力资产投入方面的风险更多的来自于“为人做嫁衣”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职工教育规划的长效性与资金条块化的矛盾,使公路职工教育工作长期徘徊不前。公路职工教育资金不能不说没有计划和使用落实,稍经调查研究就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综合全系统各个单位组织职工教育经费之和,数目不能不说非常可观,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教育资金的条块化,各个单位自筹资金各自为政进行岗前或在职培训再教育,较为常规的项目为冬训、在职学历进修与外出考察学习。冬训或流于形式或敷衍了事,在职学历进修已失去现实意义,外出考察学习或为福利式的观光旅游,或为领导干部合法外衣包裹下的腐败行径所替代。因此,亟待于整合全系统职工教育资金条块分割化的严重问题,与支付名实不符的现象。
二、建立公路职工教育投向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科学体系
一个组织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全体成员的能力,这种能力成为个人财富时,也就同时成为组织财富的一部分。公路职工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公路组织的财富,而将这种财富放到社会生产链上考虑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生产资本储备。为维系这种生产资本的可持续性生成,并有效产生组织期待的收益,就必须对职工进行再教育再开发。为了确保这种投资的方向正确、定位准确、实施有效、收效可观,就必须建立职工教育投向的实际测量与预期评估。
首先,应该就当前公路职工教育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内部评价体系包括人、财、物、技术水平、资本管理体系、文化水平、技术结构、运行机制等,通过内部环境评价找出组织的主要优势与劣势,并将优势变为资本,将劣势变为强势;外部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环境、政府法规政策、技术水平、市场趋势、经济趋势等,通过外部环境分析认清公路职工教育的社会挑战与机遇。进行职工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价,就是要解决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怎样的职工教育投向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可行性的职工教育环境分析评价报告,以此进行整合公路教育机构现有资源,融通纵横向与内外部关联机构的关系,作出可调可控的实施方案与工作分析,及时灵敏的反馈纠正机制,以及为教育绩效管理提供现实的评估依据。
其次,对现有的职工的职业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应充分结合公路行业特点与职业的特性,针对公路行业职业类型的具体需要而设计测量与评价工具,这种测量与评价的不是某个职工表现出来的能力,而是指从事公路职业能够获得成功发展的潜在能力,即对于公路职业的发展前景或可能具有的能量。应采用目前信度与效度较高的智力测验、一般职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并不一定代表某个职工智慧水平的高低,但它可以正确反映一个职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表明个体可进行教育开发的一般性条件;一般职业能力测验是针对公路行业普通工作岗位而设计的测量工具,以测试考量职工适应一般性工作岗位的基础条件;特殊能力测试主要是针对公路行业从事机械操作和野外艰苦环境工程作业人员而设计的测量工具,为甄选这些特殊岗位配备人员提供一个基本量化测试的依据,以增强特殊岗位人员成功教育开发的效果,此测试对公路这个特殊行业来说意义非凡。进行以上三种测验,就是要解决对什么样的职工进行什么样职业类型的教育开发问题。通过以上职业能力测试为职工教育投向确立正确的教育开发对象,为充分发掘职工潜能与最大化增值人力资产价值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三,是引入人格测验,对职工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感情、态度、性格、气质、价值观等进行测验考量。有言道“性格决定人的命运”,这里的性格正是人格特质。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人格对工作成就非常重要,不同人格特点的人适合于不同种类的工作岗位,个体在工作的失败往往是由于不成熟的人格所致,人格是个体工作成绩更为有效的预测因素。利用这种心理测验可以对职工于某种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与胜任潜质进行预测考量,通过科学的测验得出效度确切的预测结果,以此筛选适合某种工作岗位的职工进行教育开发,或者对某种工作岗位上的职工存在的人格不足进行教育弥补。进行这类心理测验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对怎样的职工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开发的问题。从而使职工教育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删除分析培训需要的繁琐步骤,杜绝不合理的教育开支,提高培训效用。
三、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维护职工发展的长远利益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竞争,人依据什么竞争?是依据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竞争,人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于是,如何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就是当今任何经济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身之本。职工教育的风险可以说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教育投入,但无果而终;另一方面是职工教育成果斐然,但学有所成的职工离开了组织单位。要改变职工教育“劳而无功”或“为人做嫁衣”的可能性,就必须建立公路系统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让职工个人在公路事业发展的同时看到
个人发展的光明前途,在公路事业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谓职业生涯管理就是组织和个人共同对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过程。就是在充分考虑职工个体的技能与能力、职业兴趣、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其任务、职业生涯锚(就是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生涯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价值观。)的差异,而为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并实现共赢理想状态,而共同设计规划的一个进取路线图,合理避免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体职业生涯管理的矛盾冲突,科学实现两者的有效统一。
在公路系统组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组织与个人实现共赢,其意义来自于两个方面。对于组织的意义来说,其一,使职工与单位共同发展,以适应公路系统发展与改革;其二,为公路系统培养后备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是有效改善我公路系统职工技能结构偏低的问题;其三,从公路系统内部培养人才在适应性方面要比从外部直接招聘的强;其四,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职工对单位的承诺,留住职工,特别是学有所长的职工。对于职工个人的意义来说,其一,通过参加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职工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为发挥自己的潜能奠定基础;其二,可以在单位组织中学到各种有用的知识,锻炼能力,从而增加职工的竞争力;其三,能够满足职工高层的需要,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进而提升职工的主体地位,提高职工个体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就是说组织方面的职业生涯管理要充分考虑、尊重个体的职业生涯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局面。通过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公路事业发展与职工个体追求与抱负,有针对性的建立两者共同发展的科学通道,并使两者在价值观上达到了解、接纳、认同、稳固与统一,深层次化解职工教育开发的风险,形成良性的教育进取型组织系统。
四、整合公路教育资源。建立教育投向的长效机制
公路职工教育是社会继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的途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行公路职工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公路一线职工劳动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公路职工队伍素质和技能结构状况,满足职工终生学习的需要,增强公路行业竞争力,以适应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改革需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
由此可见,公路职工教育应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职工教育投向的长效机制。
首先,制定职工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与教育纲要。应有本系统的上级主管部门针对职工教育的直接性、实用性、长期性制定本系统的教育发展规划与教育纲要,使职工教育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而固定化、长效化、制度化,而不再是因领导的意志与喜好而随意行事或朝令夕改。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与教育纲要,权威指导全系统的职工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职工教育计划系统的进行,可以满足各种测验考量分门别类的细致地有效完成,更有利于公路系统集中力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各项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
其次,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职工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我省公路系统的职工教育机构多是附属于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没有进行组织职工教育的实质功能,而且教育、宣传和科技推广多以合署管理的形式出现,严重缺乏职工教育开发的应有特性。但综合分析我公路交通系统的科研与教育软硬件实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和条件整合现有力量,组织职工教育培训活动系统化地开展。因此,应对现有的教育机构进行调整,配备一定的教师、教学器具与教学场所,建设职工教育培机构。必要时调配一定的科研人员和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与高级技师担任教师进行职工教育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职工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科研工作的调研交流,而且能够更好的节约社会成本。
再次,整合职工教育资金,解决经费条块分割的问题。应对全系统的职工教育资金进行合理预算,统筹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集中各项教育开支,科学规划安排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只有对职工教育经费进行根本的统筹规划,才能维系职工教育开发的长效进行,有力支持和保障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组织实施。这种统筹安排应该在教育规划与教育纲要中有所反应和体现,亦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组织或者指导进行,做到科学规划、合理指导、统筹支配、有效落实。
总之,欲解决公路交通职工教育投向的现实性问题,就必须建立职工教育投向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科学体系,对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引人人格测验与职业能力测量的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职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以维护职工发展的长远利益与完善公路交通职工教育投向的制度体系,实现公路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第八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陈定超,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01)
[3]刘宏伟,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创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