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河道治理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河道的改造治理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是这些河流的建设大多放在防洪抗旱上,或考虑园林建设,而把河流改造成单一的型式,致使河流的自然面貌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探讨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措施,旨在为了提高城市河道综合效益、完善城市功能。
1 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河道被占用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河道空间减小,水面缩窄,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在没有治理以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造成河道水面减少。例如,某市区南部一条排涝河道,因城市规模的扩张,在20世纪90年代,被开发成暗河,河面被水泥板覆盖,河道功能也被改变成排污专道。
(3)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建设滞后,致使大量污水进入城区内的河道,河流水质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城市污水集流系统完备之前,河道仍然承担排放污水的功能。因此,水的问题常常影响城市环境。
(4)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水量减少,人为干预严重,导致天然河道大量丧失,生物的多样性条件被破坏,天然食物链脱节,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5)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内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等硬质铺装,导致不透水地面增加,地表径流量的增加,洪涝灾害频发,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要点
一般的河道治理规划主要包括总平面规划、横断面规划、护岸护坡规划和辅助建筑物规划等内容,因此,做好河道治理规划的前提是对上述关键内容做细致深入的研究,才能有效 体现河道治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河道规划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洪水,河道堤防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安全。但不同河段的防洪标准不一,这主要取决于相应河段的防护对象。防护对象包括城市、乡村、交通运输设施等。这些标准主要作为河道治理规划的水利计算依据。
2.1 平面布置规划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因此,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尤其是处在山丘区的城市。
(1)避免建造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城市用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
(2)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堤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
(3)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来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总的来说,平面规划应在努力维持现状河流的条件下,针对满足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要求进行综合规划,避免过度裁弯取直、缩窄河道等做法,尽量保持河流现状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
2.2 横断面规划
由于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以及旅游等功能,在河道治理时,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规划设计不同的断面型式。在根据过流要求设定标准断面的基础上,要尽量避免上下游河宽的规划设计,在可以扩宽河道的地方尽量扩宽,在预留河道槽蓄能力的同时,设计具有丰富内容和广阔用地空间的断面。城市需要和功能方面在河道治理中,河流断面满足设计标准下的过流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河道其他功能发挥而造成的过流能力影响,需要通过调整基本断面设计进行补偿,从而得到各项功能相协调的河道断面设计方案,河道断面的选型设计应充分体现生态水利的理念,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各种需要,在考虑防洪安全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景观要求,在进行断面设计时,应将防洪工程同景观设计相结合。
2.3 护岸工程规划
工程护岸规划应在充分考虑水利学计算的水面线条件和堤内自然状况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生物生息的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方法。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 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在护岸工程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减少混凝土、石护坡,以达到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4 辅助建筑物规划
河道辅助建筑物主要包括与河道控制工程密切相关的闸、涵、站、桥、监测以及相应的管理设施等工程,在这些辅助建筑物规划方面,除了一般设计上应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之外,应特别注意各相关建筑物的造型、色调、施工等与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相协调,与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这些水利工程设施一般都是个体庞大、效益显著而且有数年甚至上百年的存续时间,也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如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以及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在当地都是重要的水利标志性建筑。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构思具有专业功能的特色目标,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工程面貌,还可以实现作用深远的社会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河流如果受到破坏,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河道治理措施,以改善河道现状,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同时,合理科学的河道治理措施有利于稳定滩涂,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另外,也有利于改善两岸提灌站的引水条件,大大减少冲滩塌岸现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治理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其河道坡降陡,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而山区的大部分城镇、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江河溪沟两岸,洪灾损失逐年增加,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
山区河道由于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巨大。实践证明,要治理好山区河道,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的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规划治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1、掌握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尺寸,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平面布置问题
山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为了避免新建的堤防、护岸工程侵占行洪断面,阻碍行洪,抬高水位,加重损失,一是最好不要建丁坝,对确定需要建丁坝的地段,其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最好控制在三十度以内,这样建成的丁坝阻水很小,既能保护耕地和自身的建筑物,又能防止挑流时影响对岸,同时对堤坝的安全、稳定有利;二是河道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提线的衔接和左右岸的协调;三是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沙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用抽心束水归槽的办法来增大流速,减少推移质淤垫河槽。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利用航测万分之一地形图或实测二千分之一地形图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3、确定堤防的高度问题
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按照设计标准,确定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三十万亩的采用十年到二十年的设计洪水标准。但堤防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目前尚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山区河道水文资料短缺,有的根本无资料,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其计算成果精度差。实践中,加上历史调查洪水,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因此,在我国要求对堤防设计采用一个洪水设计标准,加上安全超高来确定,不需校核标准。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千亩左右,上万亩的很少,根据山区河流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五到十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4、堤身的结构型式问题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河道两岸岸坡灰岩分布较多,都可以就地取材。在结构上可选用重力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简便,有利于群众施工,但工程量大,水流条件差,最好选用仰卧式或梯形结构,这两种型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投资省,同时减少了工程量,但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队伍施工。在条件好的地方,还要推广堤防新型结构,如拉筋挡墙等。
5、基础处理问题
山区河流修建堤防,基础是关键,从多数冲毁的堤防看,与基础处理上的好坏直接相关。不少堤防是前一年建成,第二年洪水就掏空堤脚,开始垮塌,形成了年年修堤,连年受灾。所以一般都应把基础嵌进完整的基岩50公分以上,对冲击层较深的河段,必须清到1.5米以上。对排水困难的河段基础,应运用水下施工技术,同时对堤脚趾加固保护,防掏脚、抗冲和增加堤防稳定性。
[关键词]交通运输;城市轨道;组织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U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29-01
众所周知,我国自从改革开发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交通发展突飞猛进,而且随着人口和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需求量日益增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而且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运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会给予相关建议和办法。
一、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状况
概括地说,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轻轨、地铁、悬浮列车等,其中轻轨和地铁占其中的比例最大。其中轻轨主要是实现中距离的交通,地铁主要实现长距离的交通。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六十个国家拥有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城市交通轨道超过四百个。而我国目前拥有先进轨道交通的以一线二线城市为主,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这些城市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化运营,对促进建设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决定该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当前轨道交通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投入大。建设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自然少不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购买材料、支付人工工资等等,一直以来,这些支出来自于政府投资或者包给开发商同时予以相应补贴来完成的,从这一点来看,如何有效解决盈亏平衡是城市轨道交通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第二、经营模式问题。调查发现,如今很多大城市都能够正常运营轨道交通,比方说轻轨、地铁等。这些年来一直是采用政府组办以及经营的管理模式,这是没有任何竞争存在的,所有权全部归国家,即使外包也是按照国家的政策经营。第三、安全管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中安全是核心当中的核心。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包括乘运职工的安全、乘客的安全与相关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交通事故发生的起因是由于轻轨、地铁的职工由于专业技能水平不足或者粗心大意、乘客安全意识欠缺或者是设备故障导致的,鉴于这一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培训和安全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运转,同时及时提醒乘客们乘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交通的安全运行。第四、设计不合理。现在有很多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比方说早期的北京、广州等城市所使用的是换乘设计(十字架型),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其实就是将两条地铁在一个特定的站点交汇,换乘则往往集中在一个站点(在正常状况下),与此同时乘客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散。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乘客临时想要换乘另外的路线并非易事,必须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的站台,这种运营路线单一的设计毫无疑问很难满足高峰期的交通运输实际需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结底就是设计的不合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平行换乘设计,就是将地铁的平行路线朝着相反方向路线改成换乘路线,这样就能够彻底解决换乘问题。
二、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有效管理的相关建议
前面已经讲到,城市轨道交通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应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放在重中之重的项目之列,下面将会结合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1、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想要有效提高规划管理水平,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有机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尽可能多的采取实地考察评估方式,更多的利用现代化信息和数字技术精准评估分析线路的建设规模、技术难题以及网络布局等,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实现维修管理、日常维护等综合化管理,除此之外,要想方设法降低二次维修概率,这样也能够有效解决乘客的安全问题,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正常使用。
2、加大政府的领导作用,同时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
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都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控制,因此政府部门是否有效管理可以直接决定其使用效率。而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不同之处在于,轨道交通比道路交通的操作步骤繁琐,而且技术性更强,同时涉及面更加广泛,因此政府的领导体系必须合理完善才行,这就要求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方案。除此之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大量的资金支持,很多时候政府部门需要设法筹措建设和后续资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依靠政府的投入来支持,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政府的资金压力,现在应当多方面、多渠道的去筹集资金,比方说增加各个区域的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等。另外各大媒体加大监管力度,其中对于那些设计不合理、建造过程偷工减料或者错误的地方大胆给予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开展。
3、根据需要建立应急处理管理体制
由于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时间,这就需要在建立一些切之可行的处置方法以及事后的相处理措施,从而统一协调处理。具体地说,就是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的乘客疏散方案,最大限度的避免乘客因不知情而造成的堵塞问题。因此想方设法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实现各条轨道线路传输网络的单独运营
大家都知道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通信传输的线路错综复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无法完全实现传输网络的独立运营,这样一来就会在很多时候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很难正常运行,一旦其中一条轨道网络发生故障,其他线网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系统会陷入停滞甚至是瘫痪状态。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组网方案下,不但可以有效运营管理好各个轨道交通线网,更为重要的各个线网之间是单独运营,即使其中某一条线网出现问题,也可以有效避免其他传输网线的干扰,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稳定性。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作为一个衡量城市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政府部门直接进行建设和管控,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鉴于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建设,各大媒体加大其监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管理体制以及实现各条轨道线路传输网络的单独运营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来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作效率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有机融合具有现代化意义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来管理和优化轨道佳通运输,最终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营,为我国交通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建华,马帅.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与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关键词:经营业户;行政许可;道路货物运输;配套规章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02-02
一、关于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新增和减少车
辆是否属行政许可问题
《道条》颁布施行前,车辆办理营运证,采取的是先申请,经运政管理机关批准后再购车,最后再办理营运证这一程序,所以业户要购买车辆必须先经过审批。《道条》颁布施行后,在第25条中是这样规定的,“收到业户申请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申请人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车辆营运证。”从字面上看,这一表述不具体,很模糊,在具体工作中也无法进行操作。
2005年8月1日《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颁布施行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具体的表述,但只是针对业户被行政许可后拟投入车辆承诺书中写明的这部分车辆,而对于业户经营期间新增加的车辆该如何办理没有详细说明。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颁布施行后,为配合这一规定的贯彻落实,由交通部公路司运政管理处处长翁垒等5名专家编写了《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问题解答》这本书,2005年8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书中对《规定》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该书第54页第43个问题是这样的:
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货运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是否有数量上的限制?
答:按照《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做出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决定后,向货运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时,原则上没有数量上的限制。但是,按照《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规定,对货运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虽然没有数量上限制,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货运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时,车辆必须经检测合格……对于新增货运车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也应当按照以上要求对货运车辆进行审查,符合《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条件的,才可以向其配发《道路运输证》。
按照这一解释,道路货运企业新增货运车辆并不需要进行行政许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只要进行必要的审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按照这一思路来操作的。业户新增车辆时,对车辆进行审查,符合国家标准的,配发了道路运输证,据笔者掌握的情况,河北省是按照这一思路来执行的,全国大部分省市也是这样,既然有国家权威人士的解释,一切似乎顺理成章。
但是,笔者对这一问题始终有一个看法,不知是否正确,今天提出来,供大家分析探讨,我认为,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完成对货运业户的行政许可,业户按承诺书中要求完成车辆购置后,业户再新增或减少车辆都应该按行政许可程序办理,予以许可的,可以购置并办理道路运输证,不予许可的,就不能购置或不予办理道路运输证。依据是:
1.《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第12条是这样规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申请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决定书》明确许可事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12条有如下规定,“决定准予许可的,应当向被许可人出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政许可决定书》,注明许可事项,许可事项为运输危险货物的类别和项别,专用车辆数量及要求,运输性质。”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业户实施行政许可时,车辆数量是行政许可事项,这一点在行政许可书的样本中同样可以得到佐证。
2.既然车辆数量是许可事项,我们再看下面两个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第17条:“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变更许可事项,扩大经营范围的,按本章有关许可的规定办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19条:“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需要变更许可事项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按照本章有关许可的规定办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货运企业增加或减少车辆数量就是变更许可事项,就应该按行政许可程序办理,但究竟填写什么样的表格对新增车辆或减少车辆进行行政许可,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有待上级部门尽快完善解决。
二、邮政运输车辆是否属经营性货物运输范畴
关于邮政车辆是否属经营性货物运输,是否该纳入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这一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早在1999年湖南省交通厅就给交通部写了《关于邮政企业的邮政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应依法纳入交通行政管理范畴的请示》,但交通部于1999年10月20日以交函公路[1999] 295号文件给予了否定性答复,笔者对此事一直心存疑虑。
1.《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第2条规定,“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从定义上看,邮政运输车辆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完全符合这一规定。
2.从国家立法原则上来说,国家立法应该是公平和公正的,既然货物运输和邮政运输经营的同样是货物运输业务(邮件应归类为普通货物),那么就应该受同一法律约束,不然的话,法律就显失公平。
3.如果国家对邮政企业有政策优惠的话,那么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一定会体现出来,比如说在制订《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时说明“邮政运输除外”字样,但是在《道路运输条例》和配套规章里,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字眼。
4.我们把零担货物运输同邮政运输进行一下对比,发现两者极其相似,同样要办理工商执照,同样要交纳税金,使用同样的车型(厢式货车)运输同样的货物(集散成整),所不同的是零担运输纳入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而属独家垄断经营的邮政运输却列法规规范之外。
5.目前,邮政部门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邮政物流中心,车辆仍使用邮政运输车辆,而所运货物已不限于邮件,所以把邮政运输车辆纳入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已是顺理成章的事。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对此国家积极开展各领域、各环节的可持续发展观落实,河道治理工程也不例外,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专业的生态水利研究也不断推进,以期将生态水利理念切实贯彻落实,现阶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贯彻到河道治理的每一环节,可以有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与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着重介绍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及其应用。
一、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概述
针对当前的水利工程环境破坏现象,河道治理工程着重从理念入手进行了理念革新,提出了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的工程理念,现代的城市河道治理一改传统的观念,着重进行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研究,提出了生态水利的设计理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具有综合性,也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目标在于改善城市河道质量,提高工程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可以指导河道治理结合安全、生态的原则,进行河道工程的相关设计与施工,既能保证城市河道的正常排涝、排污与通航的效用,又提高了城市河道的功能性与生态性,可以说是集多功能、多效益于一体。
生态水利新理念集以人为本理念、功能理念、生态理念、文化理念于一体,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将更加广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主要协调周边水文环境,设置合理科学的河道,并结合工程中配置系统的控污设施,维持河道内的生态,实现工程设计与生态的协调,新的水利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中将居民环境需求与工程需求相结合,创造生态效益较高的水利工程景观,并着重综合完善城市河道的功能,以保证在关键时期发挥应用的效用为居民造福,此外,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还着重结合文化理念,保证设计出的工程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之外的景观效益,生态水利设计主要从生态可持续性出发,进行工程设计,建立良好的水利设施与水利体系,该设计理念的落实可以完善工程性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效益,更有利于生态平衡。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可以实现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落实应用,不仅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理念指导,还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内涵,指导建成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综合水利系统。
二、河流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和治理目标
河流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基本原则如下: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要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
治理目标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畅:通过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主要河道保持水流畅通,河势与岸坡稳定。水清:通过综合整治,结合河道两岸污水直排处理,达到水面清洁,满足水功能区功能,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水质逐步改善。岸绿:岸边无垃圾,岸坡整治应为植物护坡,河道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景美:通过水系沟通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河道的自然特色。
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一)、河道治理工程概述
[关键词]:生态理念河道治理原则规划实施
中图分类号: B845.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在国际科技界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河道治理工程给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新的治河理念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并在规划、实施各环节进行了实践。昌宁县的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境内大小河流110条,其中,较大河流6条,过境江2条,5km以上常流河57条。受传统治河思路的影响,已经治理的河道普遍存在硬化、渠化的现象。自2009年云南省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昌宁县的右甸河、枯柯河等担负全县主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相继得到治理,并在规划和实施中创造性的融入了生态理念。
1传统治河方法的弊端
受资金及技术影响,昌宁县各河流并未能进行系统的整治,仅对城区及集镇所在的重点河段进行了防洪治理,治理思路多围绕着防洪及排涝两个目标,治理方法主要是对河道截弯改直,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进行全面护砌,这样使得河道丧失了自然属性,改变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其弊端已逐逐渐暴露。
2新时期的治河原则
水利部对新时期的治河原则明确提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突出生态理念,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河道治理包括疏浚、护岸、河床调整、亲水台阶、防洪抢险、绿化等内容,在规划和实施中要把握以下原则:①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当超前”的原则,尽量做到就地取材、随风就俗;②在河道治理规划时要做好生态调查,并在方案中提出相关保护措施;③维持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岸线,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修复能力;④根据河道的功能定位来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3生态理念的工程实践
3.1昌宁县右甸河城区段治理
昌宁县右甸河是罗闸河的上游,发源于昌宁县北部新炉山区,由北向南流淌,纵贯昌宁县城右甸坝区,经温泉乡温泉村湾塘流入风庆、云县后汇入澜沧江,属澜沧江一级支流。右甸河城区段长18.6km,担负着县城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它也是县城的景观主轴,是全县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工程治理方案把传统治理目标与生态景观打造紧密结合,河堤顺势而治,保留其天然河势,同时保护原河堤生长的树木,尽量少占用农田。河道5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河堤采用浆砌石护脚,5年一遇洪水位以上采用砼菱形网格护坡。护坡网格内通过栽植垂柳及藤本来达到生态和绿化的效果。其中每间隔6个网格植一株垂柳,其余网格内分段种植常春藤、蝴蝶藤、爬山虎、油麻藤、遍地黄金、炮仗花6种不同花色的适应当地气候的藤本,每500m交换品种,两岸交错种植,打造了绿树成荫、步移景异的休闲地带。同类工程规划设计中应注意根据河堤超高部分拟定大小适中的网格尺寸,对绿化藤本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容易成活,能适应当地气候及河堤生长环境,再根据藤蔓和叶、花的形状及颜色确定其品种及栽植方案。同时,河堤两岸每隔200m布置一道下河亲水台阶,与调整河床的防冲坎相连,既满足了防冲要求,也便于下河亲水嬉戏。防冲坎采用大石高低起伏的支砌形式,营造了古朴自然的潺潺水景,为城市景观打造奠定了基础。
右甸河城区段治理工程在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融入了生态理念,既保护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平衡,又美化了河道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是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一次成功应用和体现。
3.2枯柯河治理
枯柯河是勐波罗河的上游。勐波罗河在保山市境内称东河,在昌宁县境内称枯柯河。枯柯河长94km, 下游10年一遇洪峰流量达507m3/s,河堤几乎全部为土堤,每年汛期洪水骤涨,水患成灾,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枯柯河流经的柯街坝、卡斯坝、湾甸坝是昌宁县气候条件及土壤资源较好的坝子,是各种粮食、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和昌宁县主要集镇中心及小湾移民安置区,河道治理以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功能定位,尽量控制投资,促进人水和谐。
枯柯河部分河段已经治理过,但由于原来多采用刚性的浆砌石挡墙护砌,抵御整体变形的能力较差,加之部分河段基础未开挖至砂卵砾石层,河道经多年运行基础冲刷变形,导致很多河堤出现断裂变形或整体倾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格宾石笼土堤造价较浆砌石重力式河堤低,采用格宾网治理河堤施工简便,格宾石笼由生产方根据设计尺寸做好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操作简单,减少了基坑排水的工程量,石笼砌石可就地利用河滩上的部分砂卵砾石,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其柔性砌体适应河堤整体变形能力较强,有很强的抵御自然破坏和抗恶劣气候影响的能力,有利于河堤稳定。同时石笼石头缝隙间的淤泥有利于植物和昆虫生长,可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河堤护坡可以植草、种树,有利于生态平衡。
枯柯河治理中格宾石笼土堤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格宾重力式挡墙护脚、网格植草护坡土堤,用于河床冲刷较严重,河势变化较大,漫滩较小的河段。此堤型5年一遇洪水位以下至基础采用格宾重力式挡墙,以上为梯形断面植草护坡土堤,背水坡采用植草护坡。格宾重力式挡墙的外形采用台阶,格宾挡墙总高4.0m,4笼为一摞,每笼高1m,底宽由下而上分别为3m、2m、1.5m、1 m,顺水方向长均为4m一笼。另一种为浆砌石护脚、斜坡格宾石笼护垫护坡土堤,用于河床较宽,漫滩较大,河道较为弯曲的河段。此堤型基础采用浆砌石,护坡采用斜坡格宾石笼护坡,厚0.3m,背水坡采用植草护坡。
枯柯河采用格宾石笼辅以植草的形式来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河堤防护和生态效果,昌宁县下一步即将实施的落勺河、温泉河治理工程也将使用混凝土网格护坡栽植藤本、格宾石笼护砌、植草护坡等生态治理形式。
4结语
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已广泛得到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已成为河道治理工程必须考虑的的首要问题,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已成为当前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安全、水美、岸绿、景好”将是河道治理工程的最终目标,河道工程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作用将日益彰显。
参考文献:
[1] 尹蕾,武亮.生态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中国水利 2012(10).
[2] 王惠萍,周志华.从清河治理看现代治水思想的进步.中国水利, 2012(17).
[3] 刘凯贤,陈卫,吴倩良.浅谈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8).
关键词:河道整治,问题分析,整治对策
1 引言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关键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和制约着整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对于防汛排涝,影响城市的风格和美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逐渐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河道治理理念落后、缺乏全面规划等原因,城市河道整治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污染负荷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河流普遍遭受污染,生态用水缺乏,水环境恶化加剧。一些城市甚至已经走到了“有水皆污、有河皆干”的境地。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强分析城市河道整治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对策分析。
2 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污染、破坏严重
河流对于城市的防汛排洪,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时,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人往往忽略了河流的自然属性,改变了河道流水的水文特征,造成很多河道水体被污染,河岸带环境退化。据统计目前全国80%以上城市河流受到污染,一些城市只为了追求河道的防洪功能,给河岸使用混凝土块石护坡,继而造成河岸带地区地表硬化,使得河岸带土壤湿度减少、地下水位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两岸居民直接向河道抛弃垃圾,使原来的清水河变成污水河、垃圾通道。
二、河道治理理念落后
当今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因此河道治理理念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许多城市的河道整治实践证明,一成不变的河道规划设计思想和不合理落后的整治理念,比如直线形状的河道岸线,均一化的河道断面,硬质护岸等,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会造成呈现河道单一化、河网主干化、河道功能单一,损伤河道的防洪、航运等功能,还会造成河流资源浪费、生态功能恶化等问题,使河道失去了其在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三、规划设计不科学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错综复杂。由于电信、城建、环保、交通以及水务部门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认识、协调和全面的规划、部署,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河道的规划及后期整治,造成河道的整治局面非常被动,经常会受到通信电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干扰,不能充分的进行河道整治。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河道的整治是一个由各个主管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努力的复杂工作。在河道的规划设计是施工过程中一些管理或技术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有形过程,而忽视管理、软科学等科学研究,缺乏相应的修复和养护技术,使众多河道在规划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提高,造成河道的整治效果得不到有效体现。
3 河道整治新对策
3.1 加强河道水质保护,防止河道污染
目前我国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要做好河道的整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防止河道发生污染,保护河道水体及两岸生态环境。
一、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各个机构部门的职责,制定完善的奖励和惩罚政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监督,对于保护河道的行动要予以奖励,对于河水、破坏河道生态的行为要给于制裁。
二、做好污染源的处理和排放
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往往是城市河道污染的直接污染源,因此在河道水体和生态的保护过程中,要做好各种污染源的处理和排放,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开发研究与建设,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染源处理、排放和管理系统,实现污染源在达标后方能排放。
三、做好环保宣传与教育
河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在保护河道生态过程中,注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加强对市民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2 更新完善河道整治理念
新的治理理念是河道治理的核心。要想较好的对河道进行整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更新和完善河道整治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保证河道基本防洪、供水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做好河道景观与环境的保护。
一、河道综合治理
河道综合治理就是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河道的整体景观、公共空间系统、特色街道空间、建筑、空间节点或标志等方面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河道综合保护工程中,应保护并强化以水为骨架的空间环境,保护舒缓的空间轮廓与空间关系,构筑河道空间开放系统。
二、河道生态修复
生态治理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生命的活动,转移和降解,达到对生态进行修复。这种理念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建立,促成它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生产繁殖的空间,而且造价比较低,耗能少,不会形成大量的二次的污染。因此它是水污染和水体治理的一个大发展方向。
3.3 完善河道的规划设计
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河道治理的关键。河流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建设,将河道的整治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一、调整河流结构
河流结构是指河流的岸线、断面和护岸,要调整河流结构就必须对河流的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统一控制。
(1)河流岸线的规划设置需要考虑到原有水体的自然形态,努力消除河道中的瓶颈,尽量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控制河岸线的发展;
(2)河道断面要尽量避免断面均一化,多采用合理的多台阶式河床断面,这样既可以保证日常水位的水道,还能防止较大洪水将上层滩地淹没,对于河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3)选择适宜的护岸结构。河道护岸结构主要包括发达根系固土植物、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等。河道护岸结构的选择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影响重大,在选择护岸结构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防洪要求,还要注意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合理的河道景观设计
在进行合理的河道结构规划设计之后还要注意河道景观的设计。河道观的设计在满足自然优先、整体优化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河岸带的景观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协调搭配和有机融合,实现由河流水面向外形成“亲水区-见水区-远水区-望水区”4个层次的景观格局。
【关键词】中小河道管理 现状 对策 治理
一、中小河道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居民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开始迅速崛起,为了进一步扩大经济范围,人们会疯狂地对中小河道的水资源和砂石资源进行开采,造成中小河道的防护能力大大下降,不能抵御大的冲击。有些居民会将垃圾等废弃品堆积在中小河道周围,导致河床堵塞,且严重污染水环境,还会散发出各种异味。有些居民以河滩作为地基,开始兴建房屋,缩小了中小河道的面积,影响了中小河道的整体功效。居民这些行为,都是违背了《水法》《中小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说明居民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触犯。
(二)投入资金不足,制约着管理和治理水平。
在我国,中小河道的管理和治理是最近才提上议程,资金下拨不足,难以满足需求。大江大流的治理和管理资金一直都是在成倍地增长,可见国家对其重视程度,可是对于中小河道,是由地方水利系统来管辖的。由于地方政府财力单薄,难以支付如此大数量的资金来进行中小河道的管理和治理。国家如果统一调配资金,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这些都意味着我们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来管理和治理中小河道,这使得中小河道的各种问题得不到解决,每年还是在引发各种意外。
(三)河道管理机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中小河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培训的普通人员,由于没有专业的技能,没有执法经验,他们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会出现乱执法的现象,有的还会暴力执法,不能对居民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合理的制止。此外,在河道管理规划时,河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完全没有头绪,这些都要依靠于设计局和规划局,但是后者对河道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工程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尽快提高中小河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是亟不可待的,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只会浪费了资金也浪费了人力,却得不到任何效果。
二、推动中小河道管理的治理力度的措施
(一)尽快建立起合法的、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体制可以将各个问题纳入到监察范围内,有效的减少不规范的行为。我们建议建立起由市县、乡、村三级政府组成的管理机构。主要原因是各级单位有其独特的作用,如果每一级单位发挥其作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可以使整个监察体系更加完善。此外,要抓紧出台地区的《河道管理实施办法》,以各个地区作为源对象分析,增加可行性。要加强汛前对一些有问题的河道进行检查,要积极研究适合中小河道管理的机制。例如是河段长负责制,还是领导负责制等等。要定期的对村民进行知识普及,让村民意识到中小河道的重要性。对于采砂问题,可以设立采砂许可证,控制采砂的数量。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建立责任体系,来保证实施力度。
(二)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水平。
由于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使得中小河道的管理和治理力度一直很低,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执法队伍建设中,要着重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一方面,在管理机构录用工作人员时,要设一个较高的标准,录用人员要掌握一些专业知识,能够对河道的基本情况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对于在职员工,要进行各种相关技能的培训,不仅要懂各种相关法律,还要对河道治理规划有一些了解。政府可以请一些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来做一些讲座和培训,使在职员工掌握最新的知识,在河道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只有提高了执法队伍的素质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河道管理和治理的作用。
(三)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在水利建设上投入的资金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多,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得不到提高,这大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实效性,对于中小河道管理和治理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拓宽融资渠道。在以往,水利管理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向上级申请、政府拨款为主,但是这些款项数目不多,基本不能满足需求,一些较大的工程难以得到资金保障,从而终止实施。其实管理机构可以想一些其他的办法来融资,例如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允许他们在适度范围内开采砂石,但是企业要给予管理机构一些报酬资金,管理机构就可以用这些资金来进行河道管理和治理。运用外部融资的方式往往可以融到大量资金,因此管理机构可以想一些其他的办法,也可以融到所需资金。
(四)科学合理地整治河道。
河道的整治是要有一定规划的,必须要符合国家的防洪标准以及其他的技术要求。修建整治河道、开发水利的各项工程以及跨河、穿河、穿堤等建筑物和设施,建设单位要拿到相应的许可证书,得到河道管理机构审批后才可实施。最近很多地区开始着手河道整治,比较成功的是成都成华区的河道治理工程,该工程将河道沿岸不达标的工厂全部关闭,要求附近的农家乐必须要配备净水设备,从根源上解决了河道污染堵塞问题。其他地区应该积极向成华区靠拢,采取适宜本地环境的方法来尽快解决中小河道问题,在河道规划中,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地形等特殊情况来决定规划方案,形成科学的、有依据的、可行的河道整治方案。
中小河道的管理和治理是国家水利工程中的重点之一,在总体水利规划下,建立合适的中小河道整治体系是必要的,也是民生水利工程的首要任务。只有尽快处理好中小河道中的各种问题,才可以保证周边居民有幼稚的饮用水以及安全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薛秋芳,储广耕.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6.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改善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promoting the cit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seriously hinder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mong them, the particular urban runoff pollution, urban runoff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ffered serious destruction,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good image of the city in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urban river management, draw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and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urban riv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Key words: urban runoff;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建设,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房地产商不断进行楼盘的开发以满足越来越多准城市人的居住要求。其中,不乏有的房地产商将目光对准了城市河道两岸的土地,盲目的开发加上治理不善,使得城市河道的功能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城市水污染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让城市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喝上放心水,必须对城市河道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我国城市河道治理现状
2.1 监管不善,淤积问题严重
河道淤积一向是我国城市河道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由于很多河道长时间没有进行清淤工作,一到雨水季节,尤其是夏天,堵塞的河道导致水流不畅通,经常发生河水泛滥的情形,使得河道两岸的居民损失惨重。此外,由于政府对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缺乏管理和监督,导致河道两岸的水土流失加剧,河道两岸频频倒塌。有些工厂无视国家法律存在,过度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将一些固体废物或者废水排放到河道中,既污染了河水,又堵塞了河道,使得原本淤积的河道变得更加淤积。
2.2执法软弱,污染严重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难以杜绝,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执法的力度弱。环境污染不具有即时性,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环境污染的结果才能显露出来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这就要求环境各检测部门时刻做好本职工作,对各个企业的排放物严格检测。然而,不少检测部门要么难以恪守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因疏于检测而使得一些违法企业有机可趁,更有一些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伪造检测结果。正是由于执法工作人员“问题执法”,导致城市河道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的企业虽然因为污染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但由于处罚力度过小,远远小于污染行为带来的利润而无视法律的存在,仍然肆意妄为。由此可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于遏制河道污染行为至关重要。
2.3规划落后,防洪性差
许多城市居民的河道防洪意识很淡薄,致使城市河道被侵占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多河道两岸堆满了垃圾,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场”,更有垃圾直接堵塞河道的情形。这样一来,城市河道的蓄水、排涝能力大大下降了。对于2012年发生在北京的暴雨泛滥,想必大家记忆犹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河道堵塞占了很大部分。在北京,雨水排放和污水排放用的是一条管线,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雨水的排放速度。这种情况在其他的城市也很常见,此种规划体现了我国城市居民河道防洪意识的薄弱以及对政府对城市河道防洪综合规划建设的忽视。
2.4 只顾眼前,生态缺失
采用传统方法治理城市河道时,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而采用“岸线顺直”的这种减少排水路径的方式加速河水的排泄。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既改变了河道的自然流向,改变了河道主流、激流和浅流相间的河道格局,又改变了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致使许多具有净化河水功能的水生植物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灭绝,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河道的净污纳污能力。还有的城市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为了使得河岸更加结实牢固,便采用大块石头或者是水泥等坚固物体对河岸进行堆砌。如此一来,纵使河岸变得更加结实了,却割裂了整个河道河岸的生态系统,割断了河道中水土和生物的联系,毁坏了河道里的能量循环,大大降低了河道的净化能力。
我国城市河道的整治措施
城市河道的整治不是仅仅涉及某个领域,而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系统性的大工程。城市河道的整治不会一蹴而就,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协调好环境保护和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
4.1 从规划入手,综合治理城市河道
城市河道治理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好的规划,只有科学的规划才能解决好城市河道的治理问题。规划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听从各方专家的意见。城市河道的建设与整治应当科学合理,既要保护城市当地的文物古迹,又要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规划还应充分考虑文章上述所提到的传统治理城市河道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保证城市河道排洪防涝的基本功能以及畅通无阻。在规划中,还应保持城市河道的自然流向,不能单纯为了水流畅通而将之改直,这样既可以保证河道内部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水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河道的自我净化功能。在进行河道整治规划时,还要保持河道有一定宽度,杜绝商业住房或者其他建筑物挤占河床的现象。一定宽度的河床使得河流在发大水时水流有一定的缓冲摆动幅度,切实保证河床两岸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4.2加强行政执法,严惩污染行为
城市河道的污染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的污染,很多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将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到了河流中,有的企业虽然受到了行政制裁,然而相对于所得到了利益来说,行政制裁的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排污所获得的收益。总之,各种原因使得企业排污行为屡禁不止。国家政府部门应针对此种情况,出台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以排污所获收益为基准,成倍数对排污行为进行罚款。更有严重者,责令其停止经营。只有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才能从使法律产生威慑力,从根本上杜绝排污行为。
4.3 引进技术与人才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国外许多国家做的相当好,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各个城市政府部门应组织相关的人才到国外进行学习,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决好我国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问题,树立我国城市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还应该培养一批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及时发现城市河道问题,制定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对治理过的河道进行维护。
城市河道治理是一个大工程,城市河道不仅承担着防洪抗涝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无论是自然方面,还是人文方面,城市河道都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只有做好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作,才能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才能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福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