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应急指挥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第1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推出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卫生信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广卫生信息化工作经验,去年底,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5省市被卫生主管部门确定为全国实施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先行示范区。

这些示范区积极探索建设以健康管理和服务为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平台及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在近日落幕的2011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国产操作系统旗舰企业之一――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标软件)高调亮相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与成果展。

中标软件结合新医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推出了系列自主可控、安全易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专家及与会嘉宾的肯定与好评。

据了解,该系列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本次新医改试点的先行示范区――重庆。

作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重点支持企业,中标软件多年来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中标软件结合重庆试点的卫生信息化现状,面向省级平台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的信息建设需求,推出了基于中标麒麟桌面及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村级医疗卫生室专用健康终端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基于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及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的省级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县级医院信息化、远程医疗平台。

同时,在新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中标软件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系统信息格式不统一、重复建设严重、数据交互困难、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推出了基于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的“医卫云”解决方案。

移动应用创新模式

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模式的创新方面,中标软件还推出了中标凌巧移动医疗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第2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无线通信;应急系统

一、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是保证铁路运行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鉴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合理化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应遵循的原则是:先进性、便利性、集成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和安全可靠性。1、先进性。传输网络采用光纤、数据网、无线承载,解决既有电缆带宽不足、速率低下等问题。2、便利性。现场部署简单、接入灵活、15分钟以内开通业务,解决既有接入设备多、接入操作繁琐以及因电缆质量不良造成的呼叫不通、不稳等问题。3、集成性。可提供光纤接口、百兆以太网接口、AV接口、Z接口,满足光纤、数据网网络的搭建,满足电话、图像等设备的接入,解决既有系统设备间不兼容的问题。4、经济性。利用现有光纤资源、数据网资源,避免重复性建设的投资。5、可扩展性。利用无线技术延伸话音、图像等业务到区间的任意地方,保证与现有自动电话网、调度电话网、动静图的互联互通;适应铁路区间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在路肩遮挡、树木遮挡、单兵移动、隧道内部等各种情况下所有业务能够稳定运行;可扩展应用到大型施工的组织、盯控等多种领域。这里我们研究利用无线接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铁路局现有的数据网和传输网络,实现区间内、站场各种应急通信履盖接入。通过对既有数据网资源、光纤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站点与中心的互联互通,解决既有电缆传输带宽窄、稳定性差等问题;引进无线接入技术,实现区间多种业务的接入,承载应急电话和直通电话等业务、传送可靠的动态图像,满足铁路区间多种通信业务传送技术、适应铁路区间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应急通信技术。

二、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主要运用技术

通过既有光纤和数据网实现站点与中心的互联互通,解决电缆传输带宽窄、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无线承载应急电话、直通电话、动静图业务,满足铁路区间多种通信业务的接入需要、适应铁路区间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通信需求。对现有数据网资源、光纤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既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网资源和光纤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成本,又发挥了无线的灵活性,提高项目的可推广性。

三、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1、利用无线技术来传送可靠的动态图像,以适应铁路无线通信技术在铁路应急系统中的应用田晓丹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通信段区间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应急通信技术;2、利用无线技术来承载应急电话、直通电话等业务,满足铁路区间多种通信业务传送技术。3、利用各种灵活的接入手段,利用无线接入技术方案,满足铁路沿线各种应急通信、业务倒代、大型作业远程指挥的通信接入技术方案。

四、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

1、在各种铁路环境下的无线电非视距内传输技术;2、支持自动电话、调度电话、静图、动图等多种铁路应急通信业务的统一的无线传输平台技术;3、无线、光纤、数据网的融合技术。该系统在现网中进行测试及应用,可实现应急电话、直通电话、数据终端等多种业务的接入,满足大数据包传输的带宽要求,满足应急电话、直通电话等实时业务的稳定性要求,满足应急时限方面接入方便性的要求,满足区间移动性的要求。满足铁路区间多种通信业务传送技术、适应铁路区间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应急通信需求。

五、主要技术难点

1、在各种铁路环境下的无线电非视距内传输技术。近距离无线传输容易,远距离无线传输较难;视距内无线传输容易,非视距内无线传输较难;窄带无线传输容易,宽带无线传输较难。2、支持自动电话、调度电话、静图、动图等多种铁路应急通信业务的统一的无线传输平台技术。单独实现某一业务容易,实现综合业务较难;基于电路的2种电话业务和基于IP的数据(图像)业务,“尽力而为”的业务管理方式容易,而互不影响、优先有序的管理方式实现起来较难;改变铁路使用习惯和管理习惯实现上述业务容易,而顺从既有的铁路规范和使用及管理习惯实现上述业务则较难。3、无线、光纤、数据网的融合技术。采用无线技术进行区间覆盖,实现容易,但成本高;采用光纤技术的通话柱方案,成本太高,灵活性差;无线、光纤、数据网的融合方案,既充分利用已有的光纤资源,又发挥无线的灵活性,综合造价还是最低,项目的可推广性大大提高。

六、推广应用前景

第3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林业行业信息化

最佳解决方案奖

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指挥平台以国科海博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为基础,能够实现灾情自动巡航监控、烟火智能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推演、数字预案、辅助决策到灾后评估等功能,建立起森林防火自动化预警指挥的业务链。

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指挥平台以国科海博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为基础,前端基站通过集成高清摄像机、数字云台、烟火智能识别网关,利用微波通信网络传输,把灾情信息汇聚到后端指挥中心,实现灾情自动巡航监控、烟火智能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推演、数字预案、辅助决策到灾后评估等功能,建立起森林防火自动化预警指挥的业务链。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指挥平台通过“平战结合”的理念,在预防、预警、应急、恢复等环节部署防火预案,提高林火防控协同联动效率,有效控制灾情扩大。

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指挥平台的优势:

1.林火防控火全周期覆盖: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事件管控,历史信息可追溯。

2.安全可靠的业务指挥平台:应用3S技术,结合移动单兵系统,既跟踪扑救队伍的位置,还能传送现场实时图像,保障应急高效安全。

3.平战结合的全业务链:业务功能基于平时进行日常业务管理,战时能有效指挥调度,缩短救援反应时间。

4.火情蔓延推演:根据火险等级预报和分析模型,结合风向、温度、湿度、地表温度、植被等信息动态推演火灾蔓延方向、面积、速度等蔓延态势,为应急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5.防火应急数字预案:借助GIS数据、规则引擎、结构化文档等先进成熟的技术,构筑一套功能完整、实用可靠的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6.设备工况自动监控:前端设备无人值守,主要设备工况自动监测,有效降低故障诊断难度和维护成本。

7.灾后评估:通过过火面积、蓄积量损失、物资损耗及有关信息,计算火灾损失并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损失报告,编制灾后重建计划。

精彩案例分享:

1.安县林火监测系统:项目在林区建设7个野外监控点、1个中继点、5个林业站监控点以及监控中心设施及监测指挥系统网络平台。系统软件包括林火监测指挥软件、烟火智能识别及报警模块、GIS信息系统接口软件以及林业综合管理平台软件等。目前工程已经验收,运行良好。

第4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急通信;Wi-MAX;无线局域网

“应急通信”是指借助有线/无线综合通信平台及数字集群调度通信技术建立的一种极有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的专用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不仅要求能与系统内的成员进行通信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要求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部署和快速实施,系统内成员要能通过一定的通信方式实时地传递信息,调整各自的活动或行为。系统的快速、简便、环境适应能力是其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应急通信系统也日趋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

1 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

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一般包括两部分:现场通信用户和现场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现场指挥中心与远端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为方便紧急情况下的布设,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应以无线通信方式为主。现场各用户终端与现场指挥中心之间需要通过无线手段进行信息交换,现场的这种无线通信具有以下特点:信息要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传送;支持大量的、频繁的信息传输;要求通信的信号足够强,能够克服障碍物的影响;通信范围要求比较大;要求现场指挥中心能够采用一对多的方式与现场通信用户进行通信。

现场指挥中心与远端指挥中心之间需要无线通信方式来传递各种信息,这种无线通信具有以下特点:要求通信稳定可靠;支持大量的、不频繁的信息传输;通信的距离远;采用点到点的通信方式。

2 基于Wi-MAX技术的应急通信方案

2.1 Wi-MAX系列标准

IEEE802.16工作组自1999年成立以来,主要工作是建立和推进全球统一的宽带无线标准。已相继推出了802.16,802.16a,802.16REVd,802.16e等一系列标准,其中802.16e可以支持移动性的无线宽带接入,被认为是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的理想解决方案。

IEEE802.16工作组主要针对WMAN的物理层和MAC层制定了规范和标准。为满足可运营的无线宽带网络的需要,由英特尔等通信设备制造商和一些运营商结成了一个全球微波接入的互操作性联盟组织,因此相关无线城域网技术又被称为Wi-MAX技术。

最初的IEEE802.16协议是2001年12月IEEE通过的无线城域网标准,该标准支持的工作频段为10~66GHz,只能承载在视距的环境中,这些限制并不利于固定宽带接入技术的推广。目前正在标准化的IEEE802.16e协议作为固定接入技术的扩展,增加了终端用户的移动,从而使移动终端能在不同基站间进行切换和漫游。IEEE802.16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速、远距离传输以及较好的适用性和较低的成本,802.16协议最高速率为134 Mbps,802.16e在5MHz信道上最大提供约15Mbit/s速率。Wi-MAX网络具有网络部署时间短、覆盖范围广、可根据应用灵活调整等良好的适用性。

802.16e系统工作频段为2~6GHz,双工方式为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载波带宽可选择在1.25~20MHz之间。在空中接口上,调制方式采用的核心技术是OFDM和OFDMA。覆盖范围是1~2km。移动性上,最高可支持120km/h,一般为低速(10~15km/h)。802.16e标准面向更宽范围的无线点到多点城域网系统,可提供核心公共网接入。制定802.16e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能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又使用户具有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基于802.16e标准的系统具有高速移动性、宽带接入、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满足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要求。

2.2 基于Wi-MAX技术的应急通信方案

现代化城市生活中的公共安全和紧急救助行业是应急通信应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在此应用场合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处于移动状态,在通信方面必须依赖于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随着802.16e的逐渐成熟,Wi-MAX系统可支持大范围、高速移动下的无中断无线宽带接入应用。Wi-MAX技术可以满足对数据调度、移动视频监控、车辆/人员定位、移动指挥车应急通信等业务需求。因此,建设基于Wi-MAX技术的城域网,可以大大提高对紧急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如图1所示,由现场指挥中心、基站、远端指挥中心和Internet/MAN等几部分组成无线宽带网络系统,实现城域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现场指挥中心通常由应急通信车组成,工作人员可使用便携式终端通过无线城域网(WMAN)与远端指挥中心实时地进行视频、数据和语音通信,对人员、车辆等信息进行快速查询,特别是相关图片、图像的传输应用,通过使用GIS系统,对现场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监控视频数据通过无线宽带网络,传送到远端指挥中心。

以消防系统为例,介绍系统的运行流程。在接到火警报警后,远端指挥中心利用GIS系统快速确定火灾发生的地点,根据消防力量的分布情况,优化出救火车的最佳行进路线。消防员通过用户终端与现场指挥中心通信,现场指挥中心通过无线宽带网络与远端指挥中心数据库连接。现场指挥中心通过GPS定位功能对消防力量分布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访问远端指挥中心的数据库,预设火灾扑救方案。

结合各用户终端发回的信息,通过无线宽带网络把电子地图、重要设施分布信息及随时更新的消防力量部署方案发送到消防队员的用户终端上。同时,采集此次行动的所有资料信息并保存到远端指挥中心的数据库中。

利用Wi-MAX建立固定或机动无线宽带基站,成本低、工作灵活、覆盖范围较大、通信能力强,在平时可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并且十分适合灾变现场应急机动通信。机动基站可为覆盖区域内提供语音通信、视频图像等应急通信服务。Wi-MAX系统可为用户提供移动数据业务,包括移动流媒体的可视电话、移动监控、移动数据查询等。因此,可为公安、消防、抗洪防汛等应急通信系统提供低成本、高速率、安全可靠的无线专用网络。

基于IEEE802.16e协议标准的Wi-MAX系统,能够提供车速移动下的高速率数据业务,也可支持话音业务。Wi-MAX系统具有远距离、高速率、部署简便、受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少以及具有灵活性、移动性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推动综合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Wi-MAX系统在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和便携、移动通信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与其他有关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比较

在现有无线通信技术中,也可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实现应急通信中的无线传输。WLAN是短距离、高速率的接入技术,优点是:信号的工作频率都在免许可证的频段,系统的运营成本低;数据的传输速度一般都在1Mbps以上,可充分保证大信息量的传输,不会出现网络堵塞现象;各终端是对等的,容易满足系统中一对多通信方式的要求。

WLAN技术的缺点是:对障碍物的穿透能力有限,当现场的环境复杂时,数据传输将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正常传输;传输距离有限;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够成熟,使用中容易造成信息安全问题。WLAN由于对障碍物穿透能力和无线传输距离的限制,无法满足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所以无法在实际应用中被采纳。Wi-MAX通信技术具有高速、远距离传输以及较好的适用性和较低的成本等特点,能够弥补无线局域网的不足,相比应急通信而言比较可行。

802.16e协议本身是新公布的标准,还需在使用中进一步完善,802.16e在真正投入使用的时候,为了获得较高的数据接入带宽(30Mbit/s),必然要在覆盖方面和移动性方面做出让步,其支持的移动速度可能达不到120km/h,其主要的应用将集中在静止或低速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数据接入。Wi-MAX通信技术在支持切换、QoS机制、安全性等方面的实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提出了应急通信系统中基于Wi-MAX技术的通信实现方案,并与WLAN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Wi-MAX技术的实现可行性。Wi-MAX技术具有速率高、覆盖范围大、标准化、可操作性好、成本低、易实现等优势,基于Wi-MAX技术的应用将成为今后宽带接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通信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Wi-MAX在认证、频谱、质量保证和安全性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应用解决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道华,王成渝,李勇.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7(11):4-6.

[2]王斌.Wi-MAX应用模式探讨[J].现代通信,2005(6):46-49.

第5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今年展会的主题是“传承‘C&C’底蕴,创新引领信息化新时代”。展会中,NEC从绿色地球、平安城市、高效运营和美好生活等这四个主题,展示了NEC在环保、公共安全、信息化提升竞争力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

会上,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发表题为《创造新时代的NEC C&C云计算---为实现对人与地球友爱的信息社会》的主旨演讲,并承诺NEC将通过C&C云计算服务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安全放心的信息社会、同时为提高企业效率而贡献力量。

灾害预防解决方案

通过对地震、泥石流、火灾、台风和海啸等灾害进行监控、提供早期预警,在灾难发生后的混乱情况下,可立刻恢复通信,实施灾情收集、救灾指挥和应急处理,防患于未然,为重要信息和数据提供自动化备份与恢复,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救灾指挥和灾后恢复等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提高救灾反应速度和效率。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NEC通过安装在地面的感应终端测量车流数据,使中心可以实时了解交通路况;车载GPS和无线通讯终端实时收集车辆的速度信息,通过数字地图提供学校和商业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状况信息,智能识别各种交通违规,实时抓拍违规车辆,在逆光,强光,弱光和摄像角度较偏斜等条件下,正确识别出车牌号码,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管理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以实现信息收集、综合指挥、信息和自动违章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管理。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NEC基于RFID技术,通过智能感应车闸、门禁、电梯等的出入安全管理方案,以及基于车牌识别和RFID技术的停车场综合管理方案、基于人脸识别和智能图像分析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方案,为中国日益增长的高端社区管理提供全面IT解决方案,可覆盖智能楼宇、停车场管理、出入管理和安全监控等各种业务需求。

汽车制造执行解决方案

面对汽车行业的制造执行软件,其中包括ALC(生产顺序、知识以及实际管理)、场内物流、质量收集及分析、质量追溯、车辆跟踪、质量管理以及设备监控等功能。可实现车辆生产的平准化、混流化,同时保证零部件提供的同期化。对生产车辆在生产线的位置可以进行跟踪和准确定位。提供“不接收、不制造、不传递”的质量保证平台。对生产用的设备进行实时监视与控制。

高端医院数字化解决方案

智能电子病历,实现了纸质病历中那以实现的“诊疗信息的时间组合系列显示”以及“设定条件的筛选”,以诊疗过程为轴,整合患者各类临床信息,在大画面上轻松查看和比对,注重诊疗过程的安全管理。同时,可多视点捕捉患者状态,关注患者的就诊状态,关注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

健康管理支援解决方案

06年4月,劳动安全卫生法修正案严格要求企业针对过重劳动、精神健康开展自主安全卫生活动;08年4月,高龄者医疗法正式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企业必须建立志愿健康隐患管理体制。NEC的该套解决方案面向从事自我保健、公司保健管理工作的一般职员和管理者,可对隐患管理所需的信息,如职员属性、考勤信息、体检结果信息、疾病信息、指导记录等进行一元化管理,是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查看重新判定和指导业务所需信息,为促进职员健康、管理职员身心健康提供对策。

第6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字:电力通信; 无线通信

1 Wi Max技术

1.1Wi Max技术简介

Wi Max使用的标准有802.16d和802.16e两个标准,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Wi 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适用于静止和半静止状态访问网络,其传输速率可达10M-70M左右,能完全满足宽带上网的需求。802.16e标准定义了空中的物理层与MAC层, 802.16e接入IP核心网,也可以提供VoIP业务,支持一点对多点的结构。Wi Max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来。Wi 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

1.2Wi Max组网方案

Wi Max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Wi Max终端、Wi Max无线接入网和Wi Max核心网三部分,如图1所示。

图1Wi Max组网结构方案

根据所采用的标准以及应用场景不同,Wi Max终端包括固定(802.16-2004)、便携和移动(802.16e)三种类型。而Wi Max接入网主要指基站,需要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有时为方便和其他网络互联互通,还需要包含认证和业务授权(ASA)服务器。而核心网主要用于解决用户认证、漫游等功能及作为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电力通信系统采用Wi Max电力专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电力系统中配电终端数量大,分散,距离远,一个中等城市的变压器有上千个,配电终端有上万个,Wi Max电力专网将配电终端直接无线接入到配电控制中心,将智能电表的大用户的用电量,线路故障信息及时发送到调度中心。Wi Max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点对多点,远距离传输等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2 WMN技术

2.1WMN技术简介

WMN即无线网状网技术,是移动Ad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的早期研究均源于移动AdHoc网络的研究与开发。它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可以看成是一种WLAN和AdHoc网络的融合,且发挥了两者的优势,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新型网络结构。WMN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功能、有效的路由及故障发现特性、无需有线网络资源等独特的优势。在实际网络发展中,它可以与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这种无线网状网络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干扰、降低发射器功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极大的提高频率复用度,从而提高网络容量、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并有效的提高通信可靠性。

2.2WMN组网方案

在使用无线网格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中,其拓扑结构呈格栅状,整个网络由下列组成部分构成:智能接入点(IAP/AP);无线路由器(WR);终端用户/设备(Client)。

(1)WLAN组网方案,即由AC (接入控制点)+AP (接入点) +无线网卡+网络管理组成。

(2)尽管W i-Fi技术已经在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

(3)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WLAN技术也称为W i-Fi技术,目前有三个IEEE标准。W i-Fi的覆盖范围可达90m左右,传输速度快,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该技术可以组建无线局域网,特别在同一层楼内的办公室可以使用无线办公,其传输速率可以有效的满足宽带联网的需求。

2.3WMN优势和劣势

从安全性看,目前802.11Mesh网的安全方案主要是Tropos的TroposMetroMesh方案和Nortel的方案。TroposMetroMesh方案,采用了多层安全架构,对客户机提供WEP、WPA保护;对无线路由器间的数据采用64/128 bitWEP或128bitAES加密;同时使用VPN来增强整体的安全性。链路层的保护是无线网络安全机制的第一步,但是单独的链路层保护不能提供对敏感数据的保护。Nortel在安全方面也别具特色。每个无线路由器间均建立经过加密的IPSec隧道,以便安全地传送所有用户的数据业务、内部信令处理和管理信息,也就是说数据在无线路由器之间的传送都处于IPSec保护之下。

从成熟度看,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 WMN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 WMN更好的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3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3.1电力对无线通信网络的需求

(1)用户抄表:采用无线通信系统,将可以达到对用户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控。随着这种技术的延伸,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精确控制。

(2)配网自动化: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上还很薄弱,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快速覆盖各节点, 并节省大量的线缆投资,快速为用户提供服务。

(3)灾难时应急:采用无线通信系统是作为电网运行在灾难时的通信网络最佳选择,当灾害发生时或光缆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时,无线通信网络可作为应急通信方式。

(4)远距离接入延伸:对于海岛变电站、城域网远距营业所节点,由于距离远,敷设光缆费用昂贵,可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电力通信网络的覆盖,解决因光缆敷设而产生的高额费用问题,同时可解决变电站、供电所等节点的覆盖问题。

(5)小范围覆盖:对于变电站、电厂、电力楼宇等区域,可以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数据网、语音网的无线覆盖,在业务流量需求不太大的地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取代综合布线系统,避免昂贵的布线费用,同时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的接入方式。

(6)新建变电站临时通信方案:在变电站建设期间,由于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严重受限于变电站机房环境、线路施工条件,而电力通信网络的开通又是变电站投产必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通信工程的建设时间常常不多,还经常发生光缆无法按时投产的情况,因此,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光缆线路投产前的通信方案组织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选择。

3.2组网方案

电力通信专网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应急通信、配网通信、无光缆覆盖的厂站等节点临时通信几个方面,而为了避免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也避免出现应急网络在日常情况下闲置的现象,通过各方面需求的建设方案的分别分析,达到各自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不同解决方案的交集,以此交集来进行电力通信专网的应急中心网络建设和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

图2无线技术在电力应用总况

从图2分析也可以看出,适合电力通信专网应急通信的技术有Wi Max、WMN、卫星通信等几种技术,而适合配网通信的技术有Wi Max技术,各种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交合点是Wi Max技术,因此,建议采用Wi Max技术进行电力通信专网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深化研究。而为了避免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也同时避免出现应急网络在日常情况下闲置的现象,可将Wi Max技术结合WMN技术、卫星技术进行综合解决方案研究,并注意结合目前光纤传输网、数据网和微波网的现状,充分利用光纤传输网和微波网的资源,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中不仅仅是为应急通信而建设,在平常情况下仍然可以作为生产网络使用。

具体方案是在各个220kV/110kV变电站/供电所/高山上建设Wi Max基站,而各配网业务接入节点DTU、FTU、TTU以及抢修车辆、灾变现场、应急通信需求现场配置Wi Max CPE终端进行回传,而各基站则采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微波网、卫星通信接入配网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使得该网络在灾变的适合可以利用微波网、卫星通信等基础平台迅速建立电力生产业务网络,满足各灾变现场的业务需求,而在日常中可以利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作为电力专用通信网络,以满足各种业务对通信通道的需求。

在本方案中,各Wi Max基站采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微波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组成电力通信专网的Wi Max网络基础平台,形成Wi Max网络的核心网络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应急通信需要解决语音指挥系统问题,因此,对于语音系统可结合NGN进行建设,通过NGN来实现语音指挥系统的功能。

4 结束语

第7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防;信息化;通信系统;设计

军事准备是国家的发展的保障,部队担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部队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的安全使命和任务,是对部队工作新的挑战,是对部队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新的要求。根据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探讨先进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结合部队已有的通信装备,总结探讨出一套新的机动通信方案。

一、系统设计需求

1、机动途中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部队开赴目标地域的行进过程中,通过卫星车保持车队指挥员和驻地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每一辆车都载有通信基站,可实现车队之间顺畅的语音和视频传播。

2、任务现场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任务处置现场,前方应急人员用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在现场拍摄高清晰录像及各种数据的同时,自动将数据发送给远方的指挥中心,并自动显示在信息中心的各种显示终端上(如PC等),使后端指挥人员在通过系统提供的语音交互通信功能实时了解前方情况的同时,还能观看到现场即时高清晰录像、监测等数据信息,从而更为精确地把握现场情况,提高远程指挥调度的效率。该系统也可用于日常的巡逻等任务。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实现在固定地域可拨打部队驻地的分机号码。

二、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设计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2、开放性原则。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3、可伸展性原则。网络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通讯微波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高速率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4、安全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贯彻安全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设备采用的是扩频技术;提供了射频信道的加密;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己的网桥或另加独立加密设备实现更高的安全性;网络内部对资源访问的授权、认证、控制以及审计等安全措施:防止网络内部的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和破坏。

5、可靠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网络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系统增益储备高;链路的可维护性好;

三、传输设备的选择

该系统的传输设备选用BHU 2.4G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产品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该设备采用当今最主流的微波设备、图像压缩和IP处理等多种技术,实现“4CISR”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formation)、监视(Spy)和侦察(Recon)等多种功能设计了“将无线图传技术应用在应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由于BHU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已经内置集成视频编码模块,所以不必再外接视频编码器,提供BNC、以太网口等,大大方便设备的连接。该前端设备还集成电池供电(多种供电方式),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方便背负、车载、船载、机载。

四、机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主要着重三个方面的应用:部队开进途中的音视频传输应用、部队在任务地域的音视频传输应用和无线语音、数据传输应用。下面对三个方面的应用方案做一详细介绍。

1、应急移动指挥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的结合应用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任务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微波传输系统是车辆之间保持实时网络通信的重要系统,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可实现更远距离的实时视频指挥。

各部分组成方案简介如下:1)无线局域网网络部分:由无线网桥及其配套产品组成,完成无线组网,提供最大28M传输带宽;2)视频部分:监控前端:由彩色摄象机等组成接入无线局域网;将监控录象语音数据等连接到无线网络系统中,然后传回到指挥中心,用系统的管理软件集中管理,跟指挥中心实时交互。多路图像可同时观看;3)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全向天线、内置功率放大器、馈线、及通信状态监控计算机组成,安装在车辆上。

该项目主要通过5套BHU SYSTEM 2410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移动指挥车和各车辆直接的无线通信网络搭建。为分散在不同演习车的音视频数据及时集中到指挥车提供无线宽带通信连路;指挥车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将音视频实时回传到远端的指挥中心。

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单路传输实际带宽最大可达28M,完全满足需求中传输大量数据、多路视频图像和语音的要求。

2、移动指挥车无线音视频数据组网解决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事故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根据远程应急指挥和突发事件处置的特点,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

1)基于BHU SYSTEM 2410 SU的无线通讯前端系统(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车载电脑+耳机麦克风,配备前方移动车,由用户自己选购);2)基于BHU SYSTEM 2410 BU的无线通讯中心端系统(配备指挥信息中心);3)基于PC的中心显示终端(可并入指挥信息中心现有显示设备,由用户自己选购);

多基站方式:一个中心点基站的带宽为54M,多个远端点连接后,带宽为共享动态分配。连接过多远端设备后,带宽会有所下降。如果想增加带宽,可通过增加中心基站设备的方法来实现。基站设备可以放置2、3、4、6个或者更多。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环境:任何以BHU SYSTEM设备组建的网络中。

技术方案:通过BHU SYSTEM设备组建无线局域网,使用IP语音网关设备实现网络内的IP语音电话功能,使用O口网关与PSTN交换机连接,更可实现分机延长的功能。

实现功能:远距离传输、点对多点、IP网络电话。

所需设备:除了BHU SYSTEM外,还需要IP语音网关,实现分机延长功能则要配备O口网关和IPPBX设备。

第8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三维GIS; 煤矿开采; 应急事件

一 三维GIS技术概述

随着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三维GIS应用而生。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负责的规划和管理问题。[4] 三维GIS技术是近些年随着三维建模技术和GIS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两者有机的结合。以往的GIS应用一般是2维或2.5维的,由于数据间没有三维拓扑关系,所以只能查看和浏览,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分析。而三维技术的出现为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利用真三维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定位、缓冲区分析和最优路径选择等功能。

目前国内外对三维GIS技术都有一定的研究,也有相关的专业软件出现,比如国外的ArcGIS、Skyline、WorldWind、Google Earth,国内的MapGIS、SuperMap、GeoStar等都有三维GIS功能模块。这些专业三维GIS软件为开发提供了快速开发应用软件的解决方案。

二 三维GIS在煤矿开采应急事件处理中的应用

我国是煤矿开采大国,截止2009年,全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2×1012t,位居世界第三[3]。但与此同时,煤矿开采中的安全问题却始终令人担忧,由于我国95%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5]。目前,煤矿开采仍然属于高危行业,如何提高安全系数,对煤矿开采中应急事件做出快速有效的处理,保障矿工从业人员的人员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维GIS通过创建煤矿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且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为煤矿开采应急事件快速及时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与二维GIS相比,三维GIS能够更加逼真,以立体的效果展现井下结构,在实现解决方案的同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救援和逃生等路线图。

1. 煤矿开采应急事件三维GIS功能

本三维GIS系统主要是为在煤矿开采中,仅限于井下,出现应急事件时,尽快掌握应急区域的地形结构,有全面的把握,充分利用周围的救援资源,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出响应。具体的功能如下:

(1) 井下通讯查找

通讯设备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井下与救援人员之间互动的最有效工具。利用菜单栏中的“井下通讯查找”,即可搜寻可用的通讯工具。该通讯工具既可以由救援人员实地搜救时使用,也可以由被困人员使用。

(2) 就近避难硐室

在发生紧急事件时,矿工需要自救,沿路线出来,但是可能路线被塌陷、水或火等阻挡,或者是因为有毒气体无法前行,这时矿工可以躲进避难硐室。但状况混乱,可能一时无法找到避难硐室。这时,利用三维GIS菜单栏中的“就近避难硐室”功能,可以搜寻离矿工最近的避难硐室。

(3) 人员逃生路线

利用比较成熟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可以找到人员逃生的最短路径。并在三维模型上显示出来。该路径可由调度人员通过通讯设备告知被困人员,动态指挥人员按照路线撤离。当然,可以设置断点,重新计算,查找最短和最优的路径。

(4) 火灾应急预案

在火灾应急预案模块中,利用缓冲区分析会预测火灾蔓延过程,以及影响范围。对于火灾中生成的浓烟也会生成浓烟影响路径和非影响路径,因为很多火灾中因为浓烟缺氧而死的比例比火要大得多。根据火灾蔓延过程和程度制定抢救人、财、物力应急预案。

(5) 水灾应急预案

在水灾应急预案模块中,可以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查看水灾地周围的岩层信息,并根据水灾的不同原因,如地表水、地下水、突发山洪等不同层面的事件,制定相应的水灾应急预案。

(6) 塌陷应急预案

在塌陷应急预案模块中,塌陷区域前后对比,确定塌陷区域的损害面积和体积。并且利用地表计算网格点生成开采沉陷三维地图,能够直观、精确地反映出开采沉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并可以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沉陷区任意位置的剖面图、沉陷区面积、沉陷区坡度分布图等信息[2]。

(7) 瓦斯应急预案

国有重点煤矿大多数属于瓦斯矿井,其中46%为高瓦斯矿井。[6]本系统在瓦斯应急预案模块中,通过整合与瓦斯相关的危险源、地质信息和救援设备等信息,并模拟瓦斯爆炸影响结果和救援方案。而且,还建立了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危险区域,将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生成。

2. 煤矿开采应急事件三维GIS开发

本系统的开发步骤如下图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 开发软件的选择

本系统的空间数据库选用了ArcSDE,属性数据库选用了Access,建模软件用的是SketchUp,功能的实现选用的是ArcEngine和Visual Studio 2010,开发语言则是用的C#。

(2) 界面设计

界面是用户操作的窗口,是人机交互的接口,本系统界面的设计遵循以用户为主导的理念设计,上方是工具栏,左侧是图层,右侧主界面是显示框。如下图所示: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所用到的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是为空间分析服务的,是SketchUp模型导入到ArcSDE中生成的,而属性数据库是为了查询服务的,是按照查询的需求设计的,由不同的表格组成。

(4) 模型的建立

在ArcGIS中加入数据, 使用Select Features 工具选择需要建模的二维GIS 数据,使用SketchUpESRI插件,利用SketchUpGIS Tool将所选择的二维数据批量的按高程转换为三维SKP数据格式在SketchUp环境中进行精细建模、 纹理映射等建模处理。[1]

(5) 功能模块的实现

在Visual Studio 2010中,先利用ArcEngine嵌入到Visual Studio中的三维控件设计界面,然后利用相关的函数将上一部分提到的各功能模块实现。之后,调试应用程序,测试无误。

三 结论与展望

三维GIS在煤矿开采应急事件处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能够快速有效地为应急事件提供分析结果和解决的方案。而且三维GIS的可视化效果要比二维GIS更逼真,模拟也更接近真实井下情况。

本系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随着煤矿开采的进行动态推进更改模型、将该三维GIS系统放到Web上供多人在线操作以及智能专家模拟。

[参考文献]

[1]单楠,况明生,李营刚 基于SketchUp和ArcGIS的三维GIS开发技术研究[J].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9(4):3.

[2]范云峰,宋利利,鲍金红 GI在煤矿区塌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研究与探讨,2010,06:1.

[3]郭奉贤,煤矿开采[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1.

[4]黄杏元,马劲松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第9篇: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范文

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

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

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

7、汉南区*自来水厂、区第二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

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

8、决策指挥机构

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区政府办分管领导和区公分安局、区水务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

9、领导小组职责

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

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

10、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

①组成:由*自来水厂、第二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自来水厂、第二水厂厂长任负责人。

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密集点及市区主干管道。

11、*自来水厂、第二中心水厂职责

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

②组织开展自救;

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

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

12、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

13、物资保障

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

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

14、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

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

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

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

15、特殊处置程序

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供水企业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供水企业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自来水厂*。第二水厂:*

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

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快处置、保安全”。

16、突发事件类别

①供水水源、长江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化学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

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④取水车间、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投毒,造成全城停水。

⑤液氯在储存、使用时严重泄漏并危及到周围市民和职工人身安全的。

17、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

㈠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①由区环保局、区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

②区*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

③区广电局对居民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

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镇供水。

⑤区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

㈡重大自然灾害

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区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区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区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区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区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

㈢供水总干管爆裂

由区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区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

㈣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

区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局进行现场维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

四水源污染预案

18、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各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19、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

20、区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