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线上文化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文化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文化教学

第1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

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

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孩子的终身学习、

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X

年级

X

个班共有学生

X

名,

其中男生

X

名,

女生

X

名。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

和科任教师线上教学,

根据学生平时参与线上教学和完成课后作业等情况来看,

有的同学对线上学习的兴趣较浓,

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

能主动学习,

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

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

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

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

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

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陪同孩子观看空中课堂,

这就导致拉大了

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

教学分析

识字有

8

篇,

课文共

21

篇,

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

包括四个栏目

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主要是识字的方法;

日积月

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优秀段篇;

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

语交际能力。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

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

继续实行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

400

个常用字,

会写

200

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分别在练习里标明。

此外,

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

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四、

教学目

1、

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

其中

200

个会写。

(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

端正、

整洁。

(5)

初步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

能用音序法查字典,

学习独立识字。

2、

阅读

(1)

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

阅读浅近的童话、

语言、

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

(6)

诵读儿歌、

童谣、

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7)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

体会句号、

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词文

15

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

万字。

3、

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

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4、

口语交际

(1)

学讲普通话,

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

能认真同别人讲话,

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

听故事、

看音像作品,

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

与别人交谈,

态度自然大方,

有礼貌。

5、

综合性学习

(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

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结合课内外阅读,

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

观察大自然,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热心参加校园、

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巩固认识的

550

字,

会写的

250

字。

难点:

如何正确的阅读。

六、

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

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

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

勇于发言的习惯。

(四)

多借助互联网+教育,

创设生动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线上学习时产生的消极态度和不好的习惯转变过来,

爱学习,

乐学习。

(五)

建立学习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

在交流中感悟,

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六)

对学生多一些宽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对学困生多鼓励,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2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商贸英语 文化差异 不对等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184-03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从事国际商务的翻译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好比是暹罗双胞胎(Siamese Twins),即一种共生共长、难以分离的关系。这是因为,所谓的暹罗双胞胎就是一对生活在医学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连体孪生兄弟,即出生时因肺部连在一起而终生这样相伴生活的Eng and Chang。语言和文化就像这对暹罗双胞胎一样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共生共长。文化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的大脑的产物,它通过语言传播、维系和发展。它承载着文化,最集中地体现着文化的精神。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轨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语言就是文化,文化也就是语言!语言的翻译既有艺术之美,也有科学之真,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其目的都是为了求善、求真、求美。因此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刘法公教授曾根据商务英语的特点,提出商务英语翻译应遵守“忠实(faithfulness)、准确(exactness)、统一(consistency)”的原则,提出“信息等值,概念表达准确,数码与单位精确,概念与术语保持统一的要求”。[8]忠实性是所有英语翻译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商务英语来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商务英语的词句,对不同文化的商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东西方由于种族渊源、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不同,构成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体系,从而人们的观念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语言表达等也大相径庭。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应慎重,以免出现“文化冲突”。尽量按照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做到文化信息对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对待事物认识方面的文化差异

1.品名的翻译

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命名上。作为许多出口的中国特产,基本都有了固定的英语译名。这些翻译译名已约定俗成,若译者随便“硬译”,必然物名分家,如:清凉油是essential balm,而不是cooling oil or qin liang oil,风油精是medicated oil,而不是feng you jing。另外还有“馄饨”、“饺子”、“汤圆”等都被称为“dumplings”;“cabbage”一词则用来统称我们的“白菜”、“卷心菜”和“黄牙菜”。再者,汉语中的“红糖”翻译成英语是“brown sugar”,为什么“红糖”翻译成英语就由红变棕了呢?这是因为汉语是就红糖冲泡后糖水所呈现的颜色而言,于是糖就有了红与棕之分,而英语中是直接按糖本身的颜色来命名的,有了红与棕之分便不足为奇了。因此,我们在翻译相关的品名时,一定要谨慎,以免给商品的出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商标的翻译

商标在产品销售中起到重要的广告作用。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中就是可靠的质量和优质的产品,就是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商标用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宝洁公司的商标翻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认真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化,从而迅速打开了市场。他们将公司名称 P&G(Protector and gamble)汉译为宝洁。“宝”喻指产品的品质;“洁”则指该公司主要经营日用品。20多年来,宝洁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10大类近30个品牌的产品,其中中国名字都是广泛的调研之后产生的。现在无论Rejoice飘柔、Pantene潘婷、Head and Shoulders海飞丝,还是Safeguard舒服佳、Olay玉兰油,亦或是 Whisper护舒宝、Crest佳洁士、Tide汰渍、Pampers帮宝适等,无不在中国享有盛誉。下面几例商标的翻译,更体现了两种文化差异。

(1)金鸡牌闹钟――Golden Cock Alarm Clock

(2)白象牌电池――White Elephant Battery

(3)红星牌电扇――Red Star Electric Fan

作为商标,以上3例商标翻译没有符合英国国家的文化习俗,更没有体现商标所应具备的富有创意、内涵的特点。例1,“金鸡”在汉语中,可联想到晨鸡报晓,实为妙语,但在英语中cock是下流话,属禁忌语,应改为rooster。例2,“白象”在汉语中意念不错,可理解为“力量巨大”,但“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想必消费者不会去买那种无用的东西。例3,“红色”在汉语中当然是一种吉祥的颜色,但“red”在英语中象征暴力、流血,消费者会对这样的电扇望而却步。再如我国生产的“紫罗兰”男装,若用Pansy(紫罗兰)作为商标,则在英语国家销路不会太好,因为Pansy这个单词指的是“女性化的男人”。

3.广告设计的翻译

广告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广告都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文化差异造成的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等都会影响人们对广告的理解及广告的效果,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在美国,一则广告的口号可以出现“don’t spend a penny until you’ve tried”(试用前别花一分钱)这样的用语;而在英国,就不能采用这样的广告口号,因为“spend a penny”相当于“got to see a man about a dog”(轻视某人)。在商务活动中,一个小小的广告误译,就会使企业受到巨大损失。曾有一家公司在国内的广告中宣传:“请在你的餐桌上使用最好的餐巾。”广告效果甚佳。于是,当他们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时,原封不动地使用了这则广告,在英国却引出了笑话。在英国人眼中,美国人讲得不是真正的英语,而是美国式的英语。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使用不同的习惯语具有不同的内涵。在英国英语中,餐巾一词是“serviette”,而美国英语中的餐巾“napkin”一词,在英国英语中是“尿布”的意思。这家公司不知不觉把其产品宣传为“请在你的餐桌上用最好的尿布”。自然,其销售额是无甚指望了。因此,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十分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还有一则这样的广告词:“欢迎来到天涯海角。”在对外宣传英译时曾经这样翻译:“Welcome to The End of the World.”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在不负责任的译者笔下成了The End of the World“世界末日”或“大难临头”,谁还会来旅游?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 Singapore, 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

二、颜色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原因在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例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 sky 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所以,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 sky Lamp,意思便是“没有用的台灯”,可想此台灯的销路。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汽车,否则怎么会用Blue Bird作为汽车商标呢?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所以,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 Bird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但是,驾驶Blue Bird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而只感到驾驶世界名牌汽车是一种身价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经商时,商人希望“开门红”。经营赚钱了,大家都来分“红利”。某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发给他“红包”。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紫色;法国人不喜欢墨绿色却偏爱蓝色。在马来西亚,绿色被认为与疾病有关。巴西人忌讳棕黄色。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

三、词语概念的文化调停与谴词造句的文化重组

词语的意义与其使用的语境密切相连,并与其存在的文化息息相关。语境不同,词汇的意义也有差别。如“joint venture”在一般经贸合同中指“合资企业”,而具体到招投标合同中,指多个投标人为了满足招标人提出的条件暂时结成的联营体常译为“联营体牵头公司的名称”。“Turnkey Contract”通常指“整套承包(合同)”,而具体到招投标合同中,指的是“总包(交钥匙)工程招标文件”。

此外,现代英语中一词多译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汉译时如果不懂专业,随意去选择词义或照搬字面意思,其结果不但使译文失去原文的规范性,也会使译文令人费解,使读者不得其意。例如:

(1)We shall give you a special discount on an order exceeding 10,000 pieces.

如果订货超过一万件,我方将给予你公司一个特别回扣。

(2)The exporter may take the accepted bill to a discount bank before the maturity if he is in urgent need of the amount of money.

出口商如果急需用这笔钱,他可以把这个承兑了的汇票拿去贴现银行贴现。

(3)Exchange dealers only work with these differences, i.e. with premium and discount, expressed in decimal points, between the spot and forward prices.

外汇经纪人只赚取这些差额,即利用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差价,以小数点表示的贴水和升水。

以上三例中都有discount一词,但分别用于不同的专业,即表达三个不同的意思。外贸业务中表示“折扣”,银行业务中表示“贴现”,而外汇业务中表示“贴水”。

四、数字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近来这种蕴涵也被国人所接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中,皇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我国便有“999”药品。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七”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 Seven、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七”是个普通的数字。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是名牌产品,翻译成英语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贝宁等地,则不能将“三枪”翻译成Three Guns,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文化差异还受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等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文化差异会引起几种不对应的情况: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罕见或被忽视

例如,汉语里有许多用数字开头的词语,如“三心二意”译为neither off nor on。“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些词语通常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

例如,英语中的armchair 指任何有扶手的、硬的或软的椅子,但在汉语中我们却分别有“扶手椅”和“单人沙发”。

3.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

例如,英语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完全可能的,主要是通过翻译了解他国文化。文化信息的对等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遵循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这里的“对等”不能理解为数学意义上的等同,只能是近似的等同,即以功能对等接近程度为依据的近似。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各民族有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此外,差异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民族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如果这个切合点是两种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异,有时很难找到切合点,这时译者就必须就自己的能力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参考文献

1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刘醒吾.经贸英语口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 李 平.国际经贸英语教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4 王学文.新编经贸口译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5 杜争鸣.翻译策略与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7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 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的原则探索[J].中国翻译,2002

第3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受疫情问题的影响,原本应该早开学的我们,被迫停课了。但是学校肯定不会轻易地放过我们,所以就有了停课不停学,推出了线上网课,进行学习。

本来想着,上网课就上网课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令我震惊的消息传来了,我们也要正常上体育课。这着实令我有点找不到头脑,网课的形式,上上文化课倒也是没什么问题,体育课,需要户外,需要运动的一门课程,到底要怎么进行呢?很快,我就得到了回答。

“同学们,准备好,打开老师刚刚发过去的课件,进行自主练习训练,练习时需要拍摄不少于十分钟的视频。”老师准时在体育课开始前,发来了消息。好家伙嘛。体育课上要学习的武术,老师把教学视频放在了课件中 ,自己观看并练习,竟然还要拍摄,难上加难啊。

深知任务重,不敢有一丝怠慢,赶紧打开课件,操练起来,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由于教学视频是老师从网上找到的,并非实体拍摄,画质不是很好,方位也不全,看不清具体部位及动作,苦恼。询问老师过后,老师也爱莫能助,帮不上什么忙,自己只好去网上找一些清楚一些的视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开始了学习,但由于拍摄的过程中,不是很顺利,一次又一次,检查,删除,重新拍摄。一个小时过去了,满头大汗,也没弄出个所以然,第一次感到在家上体育课是这么的累啊。

最后,休息过后,重振旗鼓,熟悉动作之后,调整镜头位置,一镜到底一次过。看了看自己千辛万苦的十分钟精华,欣慰的笑了。

第4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文学教育观 转型

互联网时代,学生们获取文学知识的途径与以前大不相同,不需要再费时费力的到图书馆进行借阅,也不需要迎合老师的进度,从老师口中获取知识,他们通过网络查询,可以快速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下载,利用手机或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网络中的文学作品涉及的范围更广,题材更宽泛,带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可能性。网络文学也正在渐渐地取代纸质文学作品,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学教育也在逐渐向信息化靠拢,通过转型、重塑来适应现在的大环境。

一.传统文学教育的弊端

凡事都讲究与时俱进,文学教育也不例外,传统的文学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文学思潮,也与当代学生的文学观念不能重合,存在以下几点弊端;

1.时至今日,我国关于文学的讲授还在以课本为重点,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对文学量的需求,而且我国教育部无法保证教材的更新速度特别的快,致使文学讲解内容过于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强。

2.当代学生因为已经大量的吸收了国外的文化以及思想,对于传统教学中提问以及讨论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教师不能够及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致使文学的教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爱戴,使文学教育一度进入教学瓶颈期。

二.网络文学的存在优势

1.首先网络文学之所以在当下成为流行趋势,是因为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度。现代社会是一个电子信息化的社会,95%以上的人群都在应用电子设备,而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率更是一直居高不下,学生利用网络看视频、查资讯、玩游戏、交友,还有购物,现在有80%的孩子能够熟练使用电子设备,正因为对网络以及电子设备的强烈需求,让人们开始将文学也向网络靠近,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网络展现给大家,方便快捷。

2.网络阅读让“阅读”这件得更加随时、随地、随心,没有了书本以及地点的限定。传统的文学展现方法就是书籍,人们需要通过书籍来感受文学的魅力,但是书籍不便于携带,甚至有些书籍只能在图书馆馆内借阅,不提供馆外借阅的服务项目,致使学生的文学学习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但是网络文学通过电子书的形式存在于手机里,不占空间利于携带,且网络上文学资源较丰富,利于学生学习。

3.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其存在形式较多,包括人们现在常说的心灵鸡汤、反心灵鸡汤、微小说等,形式众多题材新颖,而且很多学生还在网络上尝试创作,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

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教育观念转型,首先要让文学教育与学生之间的传达者――教师,对于文学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长春某高中语文王姓老师对于文学教育的改革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实际应用到高中文学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他通^了解班级同学发现,实际上现在的学生阅读面非常宽泛,而且在老师眼中许多没有营养的文学作品深受学生们喜爱,于是他设立了文学交流课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讲解最近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但分享过后要说出自己爱看的原因,通过这样的交流课程,他发现其实学生和教师对待文学作品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教师更加注重文学作品是否出自大家,阅读过后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学生的思维就很简单,有时候文学作品中能带给他们同感,或者有激励他们的因素,他们就会阅读,王老师发现现在的教育方式首先禁锢了教师,教师也就相应的禁锢了学生,因此,应该改变教师的看法,把眼光放长远来进行当代学生的文学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教育需要改革,与时代相接轨的同时又适用现在的学生。其文学教育的转型首先就是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只不过在教学形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文学教育的主体依旧是学生,但是根据现在学生的需求,文学教育可以转至线上,通过线上与学生进行沟通,既符合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加喜爱文学。

参考文献

[1]杜丽萍.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J].语文建设,2016,18:7-8.

[2]王小英.超长与微短:互联网时代“文学”的两副面孔[J].社会科学,2015,10:183-191.

第5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高考管理体系

院党委将高考工作提升到关乎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求以教务处为主抓好高考班教学工作。据此,教务处成立专门的高考班管理机构,由一名副主任主抓此项工作,各教学系由系主任负责本系高考班教学工作,下属教研室由室主任主抓本教研室高考教学工作。

各系精挑细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担任高考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并在年终考核上对这些教师予以政策倾斜,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高考教研室实行集中办公,集体备课。

二、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计划,确定技能考试模块

根据《山东省春季高考“知识+技能”考试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鲁教学发[2013]2号)要求,结合我院技能教学设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务处对高考班的专业技能及专业课程进行了如下调整:建筑专业选择工程测量模块参加技能考试;机电专业根据我院实训设备条件,教务处经研究决定,参加电力电子类专业的春季高考,在原有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电机与拖动》、《维修电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两门课程。电力电子类专业设电工电子、PLC和变频器控制、单片机控制、照明线路安装和电动机绕组重绕等4个专业技能考试模块。我院选择电工电子技能模块进行训练,以此模块参加机电专业技能考试;会计专业选择会计电算化操作模块参加技能考试。

在技能考试开始前两周的时间停上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全力以赴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待专业技能考试结束后,再把专业技能课时分配到文化课教学当中。

三、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高考班拼的是时间和毅力,我们在遵循学院正常作息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增加高考班的学习时间。具体做法:一是早晨高考班的同学起床后,先整理内务,6点准时到教室上自习。自习时间从6:00至6:40,周一学习语文,周二学习数学,周三学习英语,周四学习专业课,周五学习专业课,每天由值班教师进行检查;二是三年级高考班学生课外活动下课休息10分钟后回教室,增加一节自习课;三是晚自习高考班提前20分钟开始上课。

四、 加强教学检查、考核,促进学生提高成绩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教务处分别组织召开高考班班主任会、高考班任课教师会、高考班全体学生会,提出学校在新学期对高考班一系列教学管理要求。日常管理中,每天安排专人检查,并将高考班学生请假、迟到、早退、旷课及课堂教学秩序等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同时,由督导室按学院有关规定扣班级及学生个人考核分数。每学期高考班都要进行单元考试、月考、季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综合模拟考试,每次考试成绩都及时进行汇总,在同年级同专业中排出名次,并由班主任通过家长网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年级名次、班级名次通知到学生家长,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高考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通过行政领导督导教学、教务处常规督导听课评议、班级任课教师评议、班级学生评议并结合考试成绩,对综合表现差的学生,在下个学期将其转到相应专业普通班,以保持高考班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6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一、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凡是学生对某个事物动过情、产生过美感的,学生兴趣会更高,印象更深刻,所学的知识、技能更牢固。所以,教师要用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和旋律,多姿多彩的旋律美和结构美来滋润学生的心灵,会使学生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如范唱和伴奏是表现音乐的基础手段之一。教师的范唱应尽量表达作品的音乐美,以便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教师的范唱,被唱“乐”曲蕴含的美所打动,进而产生一定要学唱它的热情。在教唱新歌时,教师首先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突出音乐课的“动态”和形式上的多样化。教学中,要以“动”来调动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不论是表演,唱歌还是演奏,它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力度的强弱,速度的缓急,感情的变换都体现了本身“动”的特点,每一节课都要有多种音乐形式的变换。(如:演唱、表演、律动、器乐练习、音乐游戏、即兴创作等形式的穿插变换)。

(二)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胜、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中要尽量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并以动态教学为主。教学中要留些余地,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

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文化素质

音乐教材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热爱劳动,尊师敬长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教育。备课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如何通过美好的旋律中的几段通俗易懂的歌词,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

音乐作品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把它归类,并系统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音乐作品的意义、价值,如贝多芬那顽强的人生,《欢乐颂》的时代背景;

(二)了解中外乐器发明、发展的历史,如我国编钟的出土、二胡与瞎子阿炳的关系;

(三)了解世界级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音乐风俗,如《蓝色多瑙河》的异国风情,《瑶族舞曲》的民族风俗;

(四)指导学生从歌词的语言、语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上提高学生朗读表达能力。这样,学生的文化艺术拓宽了,文化素质教育便在音乐教学中得以体现。

三、教学中,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的启发和培养

音乐课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工具,也是完成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德,给学生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学习和了解音乐艺术美的途径。

(一)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有趣。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持久性差的心理年龄特点,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乐在其中。犹如上文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如:利用游戏、乐嚣等手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变了过去一唱到底、枯燥乏味的被动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了学生的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促进了音乐课教学的改进。

(二)寓教于美,为学生创造美的情景。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寓教于德,全面育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要把音乐教学当作一种手段去达到“育人”的目的。在音乐课中,选歌、释词、感情的处理,以及教学的安排等,都着意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纪律的教育,以及思想品德、优良心理品格的培养和激励。

四、开展课内外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内外音乐活动不仅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内,教育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动作,这是音乐与孩子们心灵间的一道彩虹。

第7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一、创新背景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人才战略,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市,2010年,省人口计生委实施“金人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市创新机制,不断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人口计生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创新做法

1. 创新保障机制,提高人员待遇。一是区划调整不减编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员编制做到“足额全保”,区划调整后,21个乡镇经合并剩下16个。按照规定,每个乡镇只能设一名计生助理。由于过去计生助理都是计生专线上业务精、能力强的公务员担任,市人口计生委建议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对合并后不再担任计生助理的同志继续留任,享受计生助理待遇。同时,保全乡(镇、街道)计生事业编制,对乡(镇、街道)计划生育事业编制一个不减,仍保全所有编制。遇有退休空编的,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填编,确保人口计生系统人员全、力量足。二是乡级人员财政保障。市编委在《关于同意调整乡(镇)计生(中心)服务站经费渠道的批复》中明确规定,乡镇计生服务站由原来的差额拨款单位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保障,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此外,所有临时聘用人员均按照事业编制人员标准发放、调整工资,保证计生事业有人愿意做、乐意做。 三是村级专干发放津贴。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计生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村级计生员除享受村正职干部80%工资报酬待遇外,多数乡(镇)又增补每人每月岗位津贴100元以上。去年起,全市统一将所有村(居)委会计生专职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村级计生专干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 创新管理机制,改善队伍结构。一是人员准入机制。通过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对各岗各类人员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和“凡进必考”的原则,做到出口畅通,能下能出。二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年龄、文化、专业和性别结构趋向合理;全面推行了事业单位聘用制;聘用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合同,同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按照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标准公开选聘村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三是人才激励机制。以创建泰州市“三十佳”、市“五十佳”基层站所为载体,积极创建“双型系统”。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中,新街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泰州市百佳基层站所”,我市3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四十佳基层站所”,两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3. 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观念,把能力培养贯穿于计生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以有限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二是进一步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将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计生干部教育培训中来。三是进一步改变培训方法。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比重,努力提高计生干部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市开展“一证五师”培训,举办了卫技人员学历补偿教育和科技大练兵活动。截至目前,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统计人员全部取得从业资格,取得生殖健康咨询师、社工师人员数及比率均位居全泰州市第一。

第8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我们的教育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用什么方式去教育下一代,把下一代教育成怎么样的人,却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从我们小学的课程设置,从奥数班和“坑班”的屡禁不止,从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都反映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如果从国家民族的前途来说,还存在巨大的危险性。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小学五、六年级,都没有地理和历史课,只有科学课。这是沿袭了20世纪80年代初取消常识课的做法。8~12岁是孩子认识世界、建立各种观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自然、地理和历史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帮助他们建立起爱国观念、初步的自然观和时间、空间观念。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就会给他们造成素质上的缺陷。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公务员,特别是中高层官员的执政能力。如果说不设常识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没有常识的人,这是过甚其词。我们的一些官员出于好心,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是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这除了他们缺少理论的修养和实践的经验,以及利益集团的干扰,缺乏常识或没有常识是重要的原因。这是上世纪80年代教育失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

还有屡禁不止的奥数和“坑班”。奥数教学中最大的部分,就是把小学高年级、初中乃至高中的教学内容改头换面拿来作为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这超过了大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启发式的教学在奥数课中是做不到的。奥数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各种类型的题和各种解题方法。学生必须大量做题,才能掌握各种题型的解法。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填鸭式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质上是死记硬背。这样培养出来的解题能力并不是真正的解题能力,一旦超出了他们学习的范围,大多数孩子就无能为力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学单位不断扩大解题方法的内容。因而学生也只有多参加几个班,多做题。代价则是少睡觉。有些小学生不到晚上 10点、11点甚至12点是不能上床睡觉的。星期六、星期天就更忙了,参加两三个课外班都算是少的。这不仅剥夺了孩子们运动、游戏、看课外书和参加各种活动的权利,而且大大超过了小学生的体力和脑力的承受力,对孩子的体力和脑力造成巨大的伤害,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解题能力确实很强,能应付各种考试和比赛,并被许多中学视为优质生员。但是这种以死记硬背为前提的解题能力,是真正的学习能力吗?而他们从小学开始的付出,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他们的家长为他们参加各种课外班和家教所付出的精力和钱财更是常人所不可想象的。

还有高考这个指挥捧。

上个世纪60年代,福建省为了提高高考的升学率,全省高中实行统考。整个教学纳入了考试升学的轨道。高考的升学率和进入一流高校的比例,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般没有经过这种特殊训练的学生,入学后很快都能适应高等学校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这些高分进入大学的学生却普遍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还停留在高中时期为了应付考试的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阶段。

80年代以后,升学率逐步成为评价一个中学的主要标准。类似统考的摸底测 验、模拟考试风起云涌。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怎样应付高考。全国各地 的教学都纳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

更有甚者,很多“名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选拔“优质”生源时都以奥数成 绩作为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些学校或者是迫于大环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是 他们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常识,或者是由于缺乏优质教师,他们本身就缺 乏举一反三的能力,缺少慧眼识英雄的本领。不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无不出此 下策。现在一些所谓“名师”,大都是如何应试,帮助学生考上名校的名师。他们最大的本领是摸出题的脉搏,猜题、压题,以及教学生怎样应付这些题型,而不是启发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掌握知识,怎样融会贯通,怎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升学率其实并不能反映教学水平,更不能反映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而只能反映他们的应考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高分低能,对我们民族可能造成的伤害,特别是民族创造力的伤害,是不能忽视的。

只有跳出目前这种应试教学体系的怪圈,建立起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科学的教学体系,学生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才能使教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文化复兴的基础。

二 应试教育问题已经提出多年。

奥数、“坑班”问题更是年年提,甚至年年禁令,非但没有成效,而且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所谓禁令,似乎变成了一种炒作。因此在人们心目中,这就变成了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只有让孩子跳入这个苦海,才能有一个好的学校可上。有些年轻夫妇感到承受不了这样的人力、财力和精神上的付出,不敢要孩子。有的教育工作者看到现在学生负担那么重,不忍心让孩子受罪,只好忍痛不要孩子。某名校初二一个班的家长说,班上有1/5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承受那么

大的压力,考虑把孩子送到国外。这些虽然只是少数,但也绝非个别现象。一般家长则是知其不可为不得已而为之。

“占坑班”屡禁不绝。所以屡禁不止有各种说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优质生源、资源配置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与奥数与升学挂钩和“占坑班”的屡禁不绝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所以拥向“名校”,是与目前把学校区分为重点和非重点以及择校生制度有密切关系。也与小学升初中入学制度设计的失误、不透明有关。一般所谓非重点学校的教师都是这些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他们都具有教好学生的基本素质。目前制约这些学校发展的除了硬件和资金,主要是体制、领导和生源。非重点的做法严重打击和挫伤了这些学校办学的积极性,而生源更使这些学校输在了起跑线上。只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从教师中发现和提拔具有教育家资质的优秀教师来担任学校领导,这些学校都可以成为优质教育资源。

而现在所谓“名校”就都是优质教育资源吗?他们的教师都是优质师资吗?一个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把初中阶段甚至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学过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少学生还请有家教,那么老师水平的高低也就很难衡量了。如果在与非重点学校相同的条件下,他们的教学水平能否超过非重点学校的老师呢?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把一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校才能算得上是优质教育资源。

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没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怎样的素养,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这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这在历史上是有深刻教训的。唐玄宗仗着有他祖母武则天为他准备的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具有政治见识,并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大臣,因此在开元年间他没有注意通过科举培养德才兼备、经世治国的人才。在科举考试中明经科继续以贴经作为录取的标准,走上死记硬背的路子;进士科也逐步以诗赋作为录取主要标准,走上文学之科的道路。唐玄宗也提拔和重用了一些开元年间进士科出身的官员,但他们都只有文学才能,让他们担任的也多是一些与文字有关的职务。他们都缺乏实际政治经验和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等到武则天为他所准

备的治国人才一个个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后,就出现了在开元年间科举出身官员中无人可以重用的严重情况。这样就只好重用李林甫等吏治派官吏。但由于其缺少经史知识,不能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基础上来制定政策措施,因此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特别是军事制度上的失误,给地方反叛中央造成了可能牲,终于造成了安史之乱。唐代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忽视素质所造成的这样严重的后果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其次是没有从教育学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和他们智力的发展有他的规律。有一位小学老师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自己接纳知识、理解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开发这些能力,必须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必须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能过度开发,拔苗助长。” 目前的奥数、“占坑班”和升学应试捆在一起,完全违背了这些规律。我们的教育必须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和认识论的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三是没有从教育经济学,或者说投入和产出关系来看待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国家教育投入是不高的,但是社会的教育投入却是惊人的,已经成为工薪阶层不堪的负担。问题是这种特殊投入将来的效果会是什么情况?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不容易的,因为这牵涉“教育产业”这一巨大的产业链。

第9篇:线上文化教学范文

一、初中地理教育的观念价值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对自身所处周围环境以及地球表面上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兴趣,一方面具有鉴赏奇妙无穷的大千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正确评价人们不同的生活条件,为了未来一代关注环境质量和人类栖息地,在个人生活中能够利用足够而可靠的地理知识,愿意在《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之上,承担解决当地以及地区性和国际性问题的责任。这段描述体现了一种试图谋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当今世界主流价值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着核心和引领作用。事实上,《地理教育国际》也将促进学生对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认同,将培养学生基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责任感作为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必须要强调地理教育在形成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重要性;必须要强调地理教育在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地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周围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评判,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对己、对人、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感。从现代传播学角度看,地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传播,与现行初中阶段显得空洞无物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相比,地理教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广阔的外延,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不可多得的平台。

二、初中地理教育的文化价值

知识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但知识不等于文化。虽然知识记载了文化,但文化才是知识的灵魂,才是知识的生命。如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很多知识已经被悄无声息地埋入了泥沙之中,这不是因为知识的总量过大,超越了人类的记忆极限,也不是人类忘记了自己的过去,而是因为这些知识所承载的那些文化已经或正在走向消亡。

遗憾的是,目前初中各科几乎无一例外走的是知识与文化相分离的教学路线,迎合以考试和分数为终极目标的主流教育价值观。在这条教学路线之下,虽然知识所承载的那些文化还方兴未艾,但知识本身却已经奄奄一息。前不久,日本又在第N次的修改它的地理、历史教科书,企图用深埋某些知识的方式扼杀这些知识所记载的文化和历史。对比在日本,教师在地理、历史课上对学生说你们要给我牢牢地记住,因为这是我们大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而你们是大和民族的子孙!他们的目的是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在中国教师在地理、历史课上对学生说你们要给我牢牢地记住,因为这些内容中考必考!我们的目的是记住考点和拿到分数。一门意在传承文化的课程就此堕落。有人用有知识,没文化来评价当代大学生,看来不无道理。

就地理学科知识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不能否认自然地理是造成人类文化差异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在当今世界,人类活动已充斥了地球的全部空间:从人类熟悉的都市和乡村,到人类从未涉足的天涯海角,无论是物理现象﹑化学现象,还是地理现象等其它现象,无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无不被打上人类文化的烙印。而将来,人类必将受到打上文化烙印的地理现象同样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地理现象和人类文化的交互影响中,人类必将自食其果,我们只能祈求这是一只好果。

于是,不仅需要从地理出发去理解文化,还必须从文化出发去认识地理,更必须要从受到现有人类文化影响的地理对未来人类文化产生可预测的影响出发,去反思、去审视、去调整我们正要和将要对地理现象施加的文化影响。纵观初中各门学科,与人类文化如此纠缠不清,与人类文明、人类文化交互影响如此深刻,大概也只有地理一科。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应该忽视地理教育的文化价值,通过地理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看待和理解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认识论渊源,也是将地理教育列为公民基本文化素养的教育论渊源。

三、初中地理教育的思维价值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跨门类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在解决大量存在的,一系列重要的,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自身又无法独立解决的综合性问题中起到特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理也是初中各门学科中唯一具有边缘学科意义的课程。地理学科独特的空间分布概念、人地关系思想、辩证思维方式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企及的。

当今世界各种边缘学科方兴未艾,并逐渐构成人类的科学前沿。边缘学科除去它本身的科学价值外,对人类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甚至思维形式的发展都带来革命性变革。从学习心理学或认识论的角度看,在同一问题上,边缘学科为学习和认识提供了多种视角、多种理解、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将人类思维置于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思辨的巨大能量和无限可能。

当今世界,人才济济。我们不缺各个领域的专才,缺的是拥有创新、创造思维能力的统才和通才。如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一位名叫丹尼尔卡尼曼的心理学家。卡尼曼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于是他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并得出内在的激励才是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的结论。这不仅颠覆了外在的激励形成人们的行为的经济学传统观点,还成功破解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这一长期困扰经济学家们的难题。卡尼曼也由此成为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奠基人。

这只是众多边缘学科成功解决重大难题的案例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该高度重视和突出初中地理的边缘学科特征,充分利用这种特征在形成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品质。

四、初中地理教育的科学价值

翻开世界宗教史,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十有八九都与自然和地理现象相关。也就是说,流行于现代的多数迷信都是源自早期人类对自然和地理现象的错误认识。18世纪后,近代和现代地理学的兴起,终结了许多流传数千年的迷信传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理科学在科学与迷信的对垒中首当其冲。更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现象和地理现象的神秘解读,使得地理教育在培养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11月了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年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可谓触目惊心。

中国科协指出,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并且认为学校在公民科学素养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当然不能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地理学科,但地理学科教育在这个问题上肯定难辞其咎。

科学知识是指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科学素养则是指学生基于科学知识形成的,符合科学精神的稳定的态度、看法、观念、能力和行为体系。在大数据状态下,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任何状态下,科学知识都不等于科学素养也是毋庸置疑的。

事实上,问题主要出在初中教育知识与素养相分离的教学路线上。这与上述知识与文化相分离的教学路线如出一辙:保留知识,扬弃素养。就算地理不是中考学科,教的重点仍然是知识点,学的方法仍然是背,而教和学的共同目标唯有分数。有人说,名词、概念、数据,不背还能咋地?看看下面这两个问题会有什么结果。

题目1:xx地理现象的科学意义是什么,学生:背。结果,他们记住了意义的全部文字,但并不理解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题目2:对xx气候现象的变化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学生:背。结果,他们记住了态度的全部文字,但这些文字并不代表他们的态度。

有不少中外学者认为,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构件之一。探讨唯分唯考状态下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唯分唯考状态下,教师和学生最关心的就是知识点或考点,就算是关系题、意义题、论述题也必以知识点或考点的方式呈现。在记忆心理学实验中,常常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以加大记忆的难度,验证测试者的记忆能力。而教学过程中,为了考试的需要,人为的将原来彼此关联的概念、原理、原则等切割为互不相关的无意义音节。这不仅加大学生的记忆难度,而且降低了学生的记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