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

第1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充分利用各种减灾救灾资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强化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损失与降低灾害风险并重转变,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县救灾工作要力争实现“两下降、三提高、五确保”目标,即在未发生巨灾的前提下,力争全年实现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常年明显下降,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提高抢险救灾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安排好冬春救助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认真组织落实。一是要对冬令救助工作进行自查。认真开展“回头看”,检查冬令救助资金是否全部下拨,救助对象是否准确,救助台帐是否建立,救助资金发放程序和手续是否完善,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违反政策的要坚决纠正。二是要认真做好春荒救助工作。要摸清底数,精心制定救助方案;统筹安排,实行分类救助,确保灾民每人每天1斤口粮,保证接上夏粮。三是要严格执行救助政策。冬春救助资金主要用于灾区群众口粮、衣被等救助,不得挪作他用,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二)认真做好新灾应对工作。一是要加强灾情会商。要与气象、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进行灾情会商,对本地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趋势作出预测,为做好救灾减灾准备提供依据。二是要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汛期之前,完成县、乡(镇、场、企业集团)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修订编制,使预案内容更科学、更完善。三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根据本地实际需求,会商有关部门利用实物存储、协议储备等多种方式,形成规模适当、供应充足的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四是要加强灾情信息管理。认真落实《民政部自然灾害统计制度》,保证灾情信息报送渠道和救灾通讯网络畅通,确保灾害信息上报及时、准确。五是要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每个乡镇和每个村(居)委会至少要有一名灾害信息员。各地要根据《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对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安排一定的通讯补助。六是要全力做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一旦灾害发生,要迅速启动救灾应急响应,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救灾值班,及时收集、上报灾情,派工作组到灾区查灾核灾,组织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三)继续推进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今年,省厅将继续对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予以补助,各地要再添措施,积极推进今年危房改造工作。一是要争取领导重视,将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与财政、建设、土地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危房改造整体合力。三是要通过财政补贴、社会捐助、包户扶持和建房对象自筹等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建房资金,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四)继续完善基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订任务。根据民政部和省厅的部署,今年要完成乡镇和村(居)委会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救助应急预案体系。1、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检查督办,确保按时完成任务。2、制定样本,供乡镇和村(居)委会参考;预案文本简明扼要,便于操作;选择部分乡镇和村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上半年完成试点,下半年全面推开。3、预案制定前要对本地自然灾害情况进行分析,制定过程中要做好征求意见、专家咨询和按程序审批等工作,后要做好实施、修订、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要通过现场演练,检验预案质量,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内容,不断提高预案的实用性;乡镇和村救灾应急预案要报县民政部门备案。

(五)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今年,省厅将制定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开展创建和表彰活动。一是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要编印适合社区居民阅读的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减灾科普读物和挂图;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并完成规定的课时;在公共场所设置减灾知识宣传栏,在社区和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防灾意识。二是要制订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预案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和互救技能。三是要推进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综合利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学校、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或其他空地,建设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要组织专业部门进行质量鉴定,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质量安全。四是要探索建设减灾志愿者队伍。要积极与共青团、妇联和教育部门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联合卫生、消防等部门做好志愿者相关培训,提高减灾志愿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2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一是走访慰问困难群体。顺利完成了市、区、街道各级各部门领导春节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活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春节帮困活动,覆盖各类群众720人,发放资金94万元。在此基础上,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街道安排了近四万元扶贫资金,组织街道、村社区干部对全街道困难户进行了走访,帮助解决问题困难。二是提高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市民政局关于社救工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部署和要求,通过落实人员、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实现了阳光化施救,动态化管理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发挥民政部门的“救急救难”作用。今年以来发放低保金2__万余元,医疗救助82万元,临时救助28万元。三是探索创新救济形式。改变以往以物质帮扶为主的单一救济形式,整合帮扶平台、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以项目推动的方式,探索建立涵盖老、困、病、残等弱势群体,包括物质、精神各方面的多方位、多层次扶贫帮困机制。目前__社区“幸福魔方”工程、__社区“七彩阳光”工程、__社区“爱心有约”工程不断深化。面向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阳光成长,爱有你我”项目也已启动,并通过区妇联和慈善总会在全区推广。同时实施温情救助。对__火灾户、__社区刑释人员__、__村脑瘫儿童等等及时、到位的提供了救助受到了本人、亲属和社会各界的称赞。四是规范五保三无管理。认真落实区民政局的部署和要求,平稳有序的实施五保、三无对象违规享受资金清理工作。由于对象特殊、资金复杂、历史久远等导致工作阻力和困难极大,我们在摸清底细的基础上,紧紧依靠村、社区和撤并村干部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区别情况、因人施措、逐个解决,截止目前除1人还在继续攻坚、2人退出五保政策外,其余20多人已基本完成补充协议签订和资金的管理划定。

一是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期间,在街道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二是加强特色示范创建。顺利完成了坝头社区全国级、横杨、金泉社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验收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九峰山“智慧社区”建设、坝头社区科技示范创建、学苑社区防震减灾先进创建等工作推进综合减灾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应急。6月组织力量对街道各避灾点进行了检查。在此基础上,及时补充了各类避灾物质,不易储存的物资与超市签订了代储协议,实现了对避灾工作的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在防御“凤凰”台风工作中,我们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开放了街道学苑、博平两个避灾中心和村、社区避灾点,及时接收安置避灾人员,保障避灾人员住好、吃好。由于准备充分,应对有力,各避灾点次序井然,避灾人员情绪稳定。

一是创建双拥街道。在规定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申报材料撰写、档案材料整理,顺利通过了市里的评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拥模范街道荣誉称号。二是加强军地互动。秉承和发扬双拥模范街道创建的成果和做法,强化双拥军地互动,通过节日慰问、军地座谈、迎春联谊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密切军地之间联系。同时注重平时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地为部队排忧解难,在此基础上,依托军地双方的良好关系,强化沟通协调机制,妥善处置涉及军地双方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1号地块坟墓迁移、__路电缆改造等工作。三是重视老兵管理。根据上级要求,规范和谐落实好退伍军人兵龄补贴扩面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都能享受政府这一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加强退伍军人稳控工作,对重点对象落实专人进行舆情监测,并多次与他们接触和走访,特别是对7位优抚金发放标准调整的重点优抚对象一一上门,耐心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协调上下处理政策衔接,确保有关问题妥善得到解决。四是规范发放资金。按期依规下发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春节生活补助、一次性补贴及义务兵家属慰问金额,今年以来共发放优抚资金132万元。五是修缮烈士坟墓在对街道范围内烈士墓全面普查和信息系统完善的基础上,投入2余万元,对王金有、冯和兰等烈士墓进行了修缮。

一是做好基层协会换届选举。针对以往实际和村两委会换届中暴露的问题,高度重视村、社区的老年协会换届选举工作,街道专门成立了换届工作组织,制定了详细的换届选举方案,积极平稳有序地推进,目前已完成27个村老年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实现了村社满意、老年人拥护的目标。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动态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星级化创争,在按照标准不断强化服务站软硬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全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站进行了等级考核评定,46家基层居家养老服务站中确定社区2A级4家,农村2A级4家,1A级37家。三是创新养老服务载体形式。在认真规范落实好老年优待证、电话优惠补贴、高龄补贴等常规性老年人优待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贴近老年人需求的服务载体和形式,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结对服务在城乡蓬勃开展,爱心食堂、高血压俱乐部、老年电大、免费理发、上门洗晒等特色服务方兴未艾。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街道有41个基层协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贴近老人的文体活动。街道老年体协也举办了第十八届老年人运动会,吸引了943人次参加。另外举办的健身操大联动、健身日大联动、健步走大联动等活动,规模空前,广受欢迎。五是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重视养老机构的安全生产,4月会同区民政局、消防大队等职能部门对敬老院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下达了限期

整改通知书。10月又组织力量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 在此基础上在去年对街道敬老院修缮加固的基础上,今年又挤出资金实施了落实外墙粉刷、天然气改造等项目。同时针对消防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在街道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在街道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着手进行消防设施规范化改造的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为下一步整改落实做好准备。此外,街道还积极支持民办敬老院发展,位于嘉溪的怡心居已建成开业。 一是完成先进创建。按照市级扶持助残爱心街道创建工作标准,及时完成了验收申请、先进材料上报和台账资料整理,同时不断强化软硬件建设和服务项目深化,重点突出关键性阶段性内容的整改与完善,确保我街道顺利通过验收,被市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宁波市第二批扶残助残爱心街道”荣誉称号。二是完善工作体系。继续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残疾人区域化管理、网格化服务模式,在九峰山实现区域化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又探索在灵岩社区、金泉社区等地推进区域化管理工作,使社区和撤并村之间的工作矛盾得到了一定改善。三是创新工作载体。一方面继续推动坝头社区爱心有约项目,今年又进一步充实和拓展了项目的载体和内容,在探索为重残、高龄残疾人免费洗衣、上门理发等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残疾人灵活就业项目,探索开展了萤火虫志愿者服务、贫困残疾人结对等项目。另一方面在4月份围绕全国助残日主题,启动了残疾人圆梦微心愿活动,向全体残疾人和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微心愿,5-6月集中力量资源认领完成了40余个微心愿。同时与妇联等部门协作,实施的“阳光成长路”项目,让数十名残障儿童和残疾人子女受到了帮扶。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室已经建成,为下步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丰富文体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文体活动、服务项目。在坝头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举办了爱耳日广场宣传、残疾人优惠政策讲解、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精残家属联谊、残疾人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开展了4次残疾人免费体检,在灵岩社区设置了残疾人公益广告宣传牌,组织残疾人参加区文体比赛和技能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五是规范落优惠政策。全年共发放居家安养费50余万元,集中托养费90万余元,残疾人生活补助金101万多元,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金障70万多元,贫困重残生活保障金 万元,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3万多元。为16户重度残疾人实施了无障碍设施进家门政策,新增智慧.爱心24小时残疾人信息服务平台用户55户.

一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在完成日常救助的同时,上半年向区慈善总会推荐表彰“慈善楷模”1个单位、“爱心大使”3个单位和一个个人、“慈善先进单位”3个。6月份启动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资金45万元。在街道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村级基金规模大幅扩大,今年新增资金850万元;25家企业基金到位20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慈善扶贫济困作用,积极开展助困、助学、助医活动,今年以来共发放慈善救助款72万余元。同时积极进行形式救济形式、措施的探索创新,为贫困群众就业基地、九峰山社区幸福魔方、坝头社区的爱心有约、横杨社区的融心基金等项目的发展添砖加瓦。二是住房保障有序推进。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廉租房租金补贴复核、申报工作,使22户困难家庭享受到了廉租房补贴;有序推进了区两批公租房项目的申报、审核工作,使62户城镇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新就业及技术类无房职工、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和引进人才等享受到了政府这一惠民政策。有序推进了经济适用房申购工作,目前已完成11户申购对象的资格审查、材料整理。同时对已经享受的经济房、限价房享受对象开展了回头看,对违规出租、出售人员采取积极稳妥的手段进行了处置。三是“调压减震”作用明显。紧紧围绕街道工作大局,在积极帮扶老、弱、病、残、难等弱势群体,发挥好社会和谐稳压器作用的同时,及时补位,配合综治、等部门做好维稳促和工作,当好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今年以来,在堍头、太白、坝头等村、社区归正人员帮教,新路、横山、先锋、杨岙等特殊群体帮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立足增强民生保障,着力健全救灾救济体系。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整合民政、残联、慈善等各类救助平台,完善多元化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好社会救助“救急救难”作用。巩固和深化“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经验和做法,规范工作程序,提升阳光救助水平,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继续抓好五保、三无违规对象的清理扫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继续整合帮扶平台、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以项目推动的方式,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涵盖老、困、病、残等弱势群体,包括物质、精神各方面的多方位、多层次扶贫帮困机制。积极强化基层工作队伍、志愿者服务基地、弱势群体定期排摸机制建设,探索社会救助由被动救助向主动关爱转变的方式方法。二是完善灾害应急体系。全面落实和完善灾害应急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加强综合减灾工作宣传、避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和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切实增强社会大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综合减灾工作的整体水平。总结街道综合减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以横杨、金泉等社区的提档升级为契机,不断挖掘亮点,创新特色,巩固和扩大街道综合减灾工作的领先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2、立足落实优抚政策,着力推进双拥建设。

切实发挥街道双拥工作的传统优势和双拥模范街道创建的良好基础,不断拓展双拥工作的新领域,协调解决好随军家属的就业、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及部队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部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部队在加快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和贫困优抚对象的帮扶解难工作。加强退伍老兵的管理,引导他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立足关爱体系建设,着力加强残疾人工作。

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立足街道自身实际,扎实做好残疾人康复、文体、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以“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为思路,总结区域化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探索残疾人区域化管理、网格化服务模式。强化基层残疾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有需求、符合条件的社区选配专职委员。探索实施以“老有所助、壮有所业、少有所爱”“三有”为重点的残疾人关爱帮扶机制,以坝头社区爱心有约工程、九峰山社区幸福魔方、高田王社区爱心宝典、灵岩社区爱心敲门等项目为依托,切实发挥蒲公英志愿者、萤火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作用,为高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贴心服务和帮助,让老年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病有所医、困由所助。积极探索残疾人造血计划,在全面调查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的基础上,依托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学院等部门优势,建立弱势群体个性化、常态化的培训、就业机制。整合妇联、残联、慈善等部门的资源,深化和拓展灵活就业项目内容和形式,探索建立建立残疾人阳光家园、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等,逐步推动残疾人帮扶由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以“阳光路上,爱有你我”项目为牵引,整合街道部门资源,引导社会力量,通过送学上门、结对帮扶、阳光关爱、心愿圆梦等活动,为残障青少年和残疾人子女提供切实到位的帮助,让他们感受政府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

4、立足重点创新提升,着力抓好其他各项工作。

老龄工作,继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不断丰富工作模式和内容。重点!在送餐服务、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延伸、为老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谋求新突破。同时对街道敬老院进行消防设施改造,加大对两家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和监督力度,促进养老机构规范化运作,优质化服务。慈善工作,继续拓宽慈善资金募捐渠道和使用成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提升慈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住房保障工作。继续规范有序地做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工作。

5、立足便民惠民利民,着力提升阳光服务水平。

第3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一、充分认识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受气象条件影响最直接的产业,农村是气象灾害多发区,也是气候敏感区,气象工作与“三农”工作有密切联系。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对气象服务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有利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意义,着力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坚持不懈抓好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服务基础,努力做到科学防灾、主动防灾、有效防灾。

二、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一)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的意见》(〔〕33号)、《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43号)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大风、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预警和局地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加快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优化升级现有气象站网,增加灾害易发区观测站密度,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水平,力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各县市区要普查辖区内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损失等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按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编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推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迁建选址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造成农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建立应急处置体系。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按照《地方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规范》(气减函〔〕28号),做好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活动,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建设规范》(气发〔〕93号),在乡镇(街道)中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四)增强防御灾害能力。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科普宣传,推进农村学校、企业等重点场所防雷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按防雷标准规范建房,提高防御雷击灾害能力。各县市区至少要建成1个农村防雷科普示范点。

三、创新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一)做好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开展作物关键农事时期天气预报服务。气象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对重大气象灾害影响及时会商分析,指导农户采取抗灾避灾措施,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二)开展农业气象精细化服务。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气象监测分析。在各县市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土质、方位(以普查墒地段为主)布设1~2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选取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建设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开展栖霞苹果和蓬莱酿酒葡萄果园小气候观测及专项服务。

(三)强化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完善气象部门和乡镇(街道)、行政村、中小学校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逐步建成以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为主体,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等手段为补充的气象信息网络,力争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覆盖所有行政村。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作用,组建气象服务专家联盟,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等建立直接联系,开展农业气象“直通车”服务,提高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快捷性。

(四)深入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完善落实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为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决策依据。认真组织开展气候资源普查评估,结合农业区域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良种引进等工作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动态预警服务。加大人工增雨作业经费、装备和人员队伍等保障力度,开展针对农业抗旱、水库蓄水、缓解高温及森林防火的人工增雨作业。

四、强化气象为农服务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气象为农服务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发展改革、科技、民政、财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海洋与渔业、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气象、保险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网站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推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气象为农服务整体合力。

第4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为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与可持续协调发展,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根据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加强民政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2013年全街道民政工作提出如下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市民政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围绕“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保基本”思路,以“体系完善、措施有效、多方联动”为工作着力点,切实提高民生保障和优抚安置服务水平,着力增强社会自治能力,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构建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为构建和谐蠡湖、幸福蠡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开展省养老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示范点创建;争创区级“敬老文明号”1个;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餐厅”1家,争创省示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省标“AAA”级达标评估。蠡湖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投入运行。

(二)按期完成新一届居委换届选举,配合区做好居委主任培训工作,基层自治组织依法自治达标率达99.8%;抓好社区工作者管理工作,新培育2个社区公益服务特色项目;开展1个新型社区管理模式试点;新建市和谐示范社区、区和谐示范社区各1家。

(三)城乡低保对象保障率、低保资金到位率和兑付率达100%。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新创省级减灾示范街道,新创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

(四)开展爱国拥军工作;新培育特色双拥示范点1个;新增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基层连队1家;完成驻区部队随军家属指令性安置任务;各项优抚政策到位率、当年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力争涉军群体无集访和非访事件发生。

(五)新建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个,社会组织年检率90%以上、合格率100%,每个社区新增备案组织不少于3个,社会组织备案率达100%。

(六)完成慈善冠名基金解缴150万元以上,新培育慈善公益服务典型项目1个,新增居家养老慈善冠名1家。

三、工作重点

(一)健全帮困救助机制,完善救助防灾体系。一是提高救助标准。执行好社会救助制度,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切实改善和提高低保对象、“三无”对象和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二是拓展保障对象。加大政策边缘困难群体的综合帮扶力度,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帮扶补贴机制,缓解“支出型”贫困群体的突出困难,推动临时救助从事后向事前和事中跨越,拓展社会救助覆盖面。三是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强化重大自然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和灾情会商机制,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灾后12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开展“5.12防灾减灾日”等系列活动,提高对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

(二)推进分类适度普惠,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一是做好高龄老人尊老金发放工作。按照尊老金制度,切实抓好尊老金核对工作,尊老金足额发放到位率达100%。二是适度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受益面。落实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政策和建立政府为居家老人购买服务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拓展老年人服务项目,逐步扩大助老惠老服务受益面。三是大力加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创新慈善募捐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完善慈善救助的形式和内容,继续推进“公益服务进社区”、“爱心冠名公益项目”活动开展,扩大慈善品牌效应。

(三)深化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加强新一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同时,按照层级培训的原则,抓好居委队伍实施“分级负责,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依法自治水平。二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加强对社区办公用房、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全面构建“一片三长、点片结合”的网格化机制;推行“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从组织化培育、专业化发展、项目化支持、民间化运作等方面,全面提高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协同服务能力。三是增强社区自治功能。继续做精、做实社区扁平化管理模式,筑牢民主自治平台,在深化基层“四个民主”的基础上,将“四会制度”模式和“四方联席会议制度”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有机结合;扎实推进社区“一平台一网站一QQ群一热线一微博”信息平台建设,畅通网上居务公开渠道。

(四)拓展养老福利事业,完善老龄服务体系。围绕老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快三级养老网络化构建。依照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街道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满足居家老人生活需求。二是提升为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开展省养老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落实政府购买居家援助信息服务政策,不断强化社区在老年居民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籍、法律维权等服务组织实施中的基本职能和主体作用。三是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指导检查,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服务水平,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标“AAA”级达标评估和“幸福餐厅”建设。

(五)巩固优抚安置成效,完善双拥工作体系。一是深化创新双拥载体。精心组织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加强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巩固双拥示范创建成果,继续培育特色双拥示范点,深化拓展两新组织与基层连队结对共建活动。二是巩固提升优抚水平。严格落实各类优抚政策,落实优抚医疗保障体系,配合做好涉核人员体检、评残和定补工作。

(六)强化专项事务管理,完善规范建设体系。一是增强区划管理服务效能,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基层基础作用,做好街道级界线和界桩日常管理与维护,保证行政区域界线的完整和稳定。二是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大力提高新生地名的文化品位,切实增强社会规范使用地名意识,做好辖区内新建道路、桥梁和小区的命名工作,确保路名规范率95%以上。

(七)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发展支持体系。一是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继续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建设进程,以项目专项扶持的形式,加快构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提升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实务技能。二是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依据《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细则》,抓好社区社会组织的认定、性质、分类、备案流程等工作,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诚信度及社会公信力,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三是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深化与高等院校“校地合作”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在法律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要按照省、市、区民政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把民政工作纳入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部门协作机制,要建立研究民政工作的常态机制,协调解决民政工作的突出问题,形成推进民政工作的合力。

(二)推进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健全民政机构设置,强化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落实工作经费,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第5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一、常规工作抓落实

1、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城市低保达到每人每月41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月29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达到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集中供养高于分散供养标准800元以上,集中供养率达到65%。

2、规范医疗救助工作,完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参合参险资助等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60%,封顶线提高到不低于3万元。

3、建立临时救助基金专户,逐步实现经济困难地区按照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筹措救助基金,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4、推进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逐步实现残疾救助与低保、五保工作机制并轨。

5、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开展5.12减灾日宣传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6、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义务兵家庭优待政策,确保各类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增长幅度不低于15%。深入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和优抚医院巡诊活动,全年安排不少于1000人次时期参军的复员军人进行短期康复疗养。

7、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和保护水平,指导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创建国家级烈士陵园、区烈士陵园创建省级烈士陵园。

8、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依法妥善安置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落实自主就业、自谋职业经济补助机制,提高士官一次性经济补偿标准,全面实现城乡一次性经济补助统一标准发放。继续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和创业指导,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

9、实行市、县、乡、社区四级联动,继续推进和谐示范社区创建,实施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社区工作载体建设“三大工程”。

10、扎实做好第十届村委会、第五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先期试点、现场观摩、以会带训、举办论坛等方式,探索基层民政政治的新途径。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大薄弱村转化力度,确保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11、加强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公益精神塑造和公共服务信息“三公”平台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12、深入开展全国等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活动,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推行免费婚姻登记。

13、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加强流浪老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流浪人员的救助保护,实现全市城区街头无流浪乞讨智障人员。

14、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免除本地户籍无丧葬补助人员的基本殡葬服务费。

15、加快推进市辖区驻地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引导现有15个城中村向新型城市社区转变。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指导区、盱眙县申报“千年古县”。

二、重点工作求突破

16、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经济收入认定工作。

17、理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乡镇敬老院的建设与管理,以“三有、三能、六达标”为基本内容,认真排查整治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乡镇敬老院的服务能力。

18、开展自然灾害公共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农村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形成政府救助、社会捐赠和灾害保险有机结合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19、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对新建小区参照小区幼儿园、物管用房、社区办公用房的办法配建一定规模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小区,通过政府扶持引导,盘活存量资源,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建成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0个。利用现有优质公办医疗资源,探索开展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建设介护养老床位200张以上,积极推动公益性、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

20、通过设立公益慈善宣传牌、组织经常性捐助活动、举办慈善晚会、评选“慈善企业”和“慈善家”等形式,打造慈善爱心互动平台,扩大慈善影响力,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慈善事业,促进慈善基金增长机制的建立,为社会救助提供更有力、可持续的补充。

21、创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推进社会组织孕育成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益创投,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早期心理干预、社区文化娱乐、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22、加大福彩销售发行力度,在主城区繁华地段设立爱心助残彩票点、街道社区设立即开票销售点,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中福在线”,力争全市实现福彩销售4亿元。

23、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实施新安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组建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展开市殡仪馆异地迁建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三、特色工作谋创新

24、编制《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增加老年产品供给,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利用市福利中心现有土地资源,引导在淮开发企业投资养老事业,整合护理培训、医疗康复、物业家政、餐饮旅游等资源,打造养老产业,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25、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志愿者注册,建立志愿服务情况查询、证明、志愿服务回馈激励机制,开展志愿服务信息收集、记载、永久性保存。

第6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1、组织专人参加了新村委会组织法培训,认真做好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前的稳定工作,并对2013年度村委会建设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为第九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打好基础。

2、加大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建立完善8个镇、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2013年市局要求的基础设施任务为5个300平方米以上社区,我区上报5个社区分别是中华南社区、黄河社区、富水社区、社区、园林区。目前,富水、、园林区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建设面积各500平方米;中华南社区12月底前主体完工,建筑面积390平方米;黄河社区年底动工改造,改造后面积为900平方米。另新兴社区520平方米办公及公益性用房已投入使用。

3、深化社区服务,拓展服务内容。深入开展“创建特色街道,打造品牌社区”活动。在全区开展了“公共服务进社区”、“居民议事日”和“一居一品”等活动。在各街道、社区开展了“片长负责制”、“二次办结制”、“预约服务”等活动。

4、指导街道社区开展创先争优工作。成立了“区城市街道创先争优指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参加了全国城市街道创先争优指导小组开展的“创先争优在社区”有奖作品征集活动工作,推荐社区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全省创先争优文艺工作者演出。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城市街道社区工作者中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的通知》,通过开展走访活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5、积极申请上级资金补助。报送黄河社区、中华南社区、富水社区、园林区、社区、天厦社区、永康社区等7个项目的“省级财政福彩公益金补助申请”,申请福彩公益金共计195万元。目前,天厦社区项目补助金30万元已经批复。

6、开展社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技能。派专人赴承德参加全省“加强社区管理创新暨冀办发20号文件研修班”学习,同时,多次组织社区居委会干部在各社区间进行经验交流,并针对具体工作情况进行专题培训。

7、进一步规范社区管理。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现区政府常务会已通过,正在走行文程序。

8、加强社区服务呼叫网络建设。呼叫服务系统在“”服务热线和“一键通”固定呼叫服务功保留不变的基础上,开通了“服务热线”和移动呼叫服务,全面启动了可同时为全市居民提供各种社区服务的“市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中心”。截止目前,注册各类呼叫用户5318人,加盟各类服务商2247家,服务范围涉及17大类200余项,每日接收各类呼叫100余次,呼叫率、服务满意率达100%。

(二)社会救助在创新中提高

按照动态管理要求,城乡低保、医疗救助进一步简化手续,实行绿色救助,特殊情况即报即批,取消病种限制和医疗救助起付线,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二次救助。对新增低保档案进行审核分类,做到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对入冬后困难家庭救助工作实行早安排、早动手,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过冬。

1、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标准。城镇低保标准由310元/月提高到3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1620元/年提高到1908元/年。同时,结合物价上涨等原因,认真落实《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文件要求,及时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今年以来,共发放城镇低保金及物价补贴2540.7万元,保障1.1万人,人均月补差205元;发放农村低保金及物价补贴200.3万元,保障1788人,人均月补差92元;发放农村五保金及物价补贴30万元,保障138人;发放医疗救助金86万元,救助580人次;资助参加新农合2909人8.7万元。新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476人,取消已超标的低保对象1197人。

2、畅通绿色救助通道,开展综合救助。制定出台了《市区城区困难家庭综合救助实施方案》,开展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济、社会帮扶、结对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救助。为3户特困家庭通过绿色救助办理了低保手续;为12名身患重病的低保户,发放综合救助金51930元;为身患重病的尚泉社区低保户赵焕英,募集社会捐款5万元;在得知镇洛西村五保户范双旦房屋年久失修出现漏雨的情况后,及时送去15000元翻盖房屋。

3、深入开展综合减灾工作。一是对冬令、春荒期间的灾民进行统计,建立了灾民台帐,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26万元,救助灾民1567人,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二是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在今年的“国际减灾日”期间,通过悬挂条幅、放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以及与地震局、消防大队等部门联合举办综合减灾科普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今年,四处社区、中华北社区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积极做好新一轮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工作,深入社区指导创建。推荐上报“邢钢北社区、青青家园社区、尚泉社区”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候选单位,已通过省民政厅检查组验收。四是开展今冬明春灾民需救助情况摸底调查,制定灾民需救助方案,确保灾民安全过冬。

(三)双拥优抚安置、军休和无军籍职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1、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各种抚恤补助标准足额兑现。一是发放各类抚恤金360万元,发放困难优抚对象一次性生活补助金12万元,补助优抚对象医疗费19.6万元,为建国前老复员军人发放助听器11件,办理病故军人一次性生活抚恤金10.1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37万元。二是按照省“散葬列士纪念设施普查”要求,统计并录入烈士墓数据。三是为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认真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体检工作,并积极推行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结算服务,完成了“一站式”服务系统建设。“八一”期间对151名在乡优抚对象和62名涉核人员进行体检。四是开展了“五承诺、五服务、五必访”活动,每逢优抚对象过生日、重大节假日,都对驻区部队和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五是认真做好涉军人员稳定工作。

2、按时按要求完成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务,安置证制度落实到位。接收2010年冬季退伍士兵47人。发放2009年自谋职业金18.9万元。上报2010年退役士兵上报自谋职业申请18份。安排越战、涉核下岗志愿兵公益性岗位285个,为下岗志愿兵发放临时救助金13.3万元。

3、认真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进一步提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从180元/月提高到310元/月。对我区210名军休职工进行重新登记,建立“军休人员信息数据库”。

(四)社会福利事业逐步规范

1、积极扶持福利企业发展。安置残疾职工85人,协调企业退税120万元。

2、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一是在各社区统一建立了社区捐助站和社区爱心家园,在商场、宾馆设立捐助箱,扎实开展各项救助工作。二是按照“2013年民政部本级彩票公益金资助社会福利和慈善救助类项目申报工作”要求,上报区慈善超市中心店、尚泉社区慈善超市、金泉社区慈善超市、青青家园社区慈善超市、邢钢北社区慈善超市、金宫社区慈善超市、胜利北社区慈善超市、南大郭镇慈善超市等8个慈善超市示范化建设项目。三是认真做好“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和“微笑列车”等孤残儿童救助工作。为辖区11名“先心病”、“白血病”患儿,上报救助审批手续。对4例“先心病”患儿实施了手术救助。开展孤儿救助工作,对辖区25名孤儿进行审核认定,发放基本生活补助费8.1万元。

3、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按照省、市关于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的要求,申请增设“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内设机构。在吸取各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区《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并成立了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按照统筹安排、资源共享的原则,拟筹建一所80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集光荣院、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医院为一体,为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等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大型社会福利机构。区政府向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区老年公寓”的专题请示。市政府批示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土管局提出意见。目前,市民政局将建设意见上报市政府,市土管局、市规划局正在走领导审阅程序,还未提出具体建设意见。三是大力发展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按照资源整合的原则,以社区老年活动室为载体,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按照省、市对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有关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市区关于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的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领导小组。在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中,实施自我加压,在全市20%的村完成互助“幸福院”建设的基础上将目标任务上调10个百分点,建设完成了9个高标准农村互助“幸福院”,统一制定了工作制度,配备了电视机、电扇、空调、暖瓶、毛巾等物品,为部分互助“幸福院”安装了暖气等冬季采暖设备。并实现了农村互助“幸福院”与区居家养老呼叫系统的对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社会化、信息化综合服务。四是按照民政部关于“2013年彩票公益金补助地方建设项目”要求,上报园林区、富水社区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申报材料。按照省厅关于“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申报工作”要求,上报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申报材料。五是开展敬老爱老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敬老爱老宣传,深入街道、社区向群众发放敬老爱老倡议书、《老年法》、《省老年人优待办法》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了由各镇(街道)、村(居)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老年人合法权益知识竞赛。重阳节期间,对百岁老人和贫困老年人进行走访慰问。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深入较偏远社区,现场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1、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完善婚姻登记信息化平台。婚姻登记实行联网登记,数据即时传输。开展了“微笑服务”、“承诺服务”、“预约登记服务”。今年以来,办理结婚登记3994对,离婚登记612对,补领结婚证784对,婚姻登记合格率、入档率100%。节假日婚姻登记预约服务256件。

2、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对未按要求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进行走访,目前,年检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目前共有73家社区民间组织进行备案登记。指导社会组织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向各社区志愿者组织下发了《关于开展“当代雷锋—志愿者在行动”活动通知》。

(六)区划地名工作开展有力

1、启动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召开了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培训会,制定出台了《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区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以主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普查内容编制29个普查登记表,截止目前,已完成普查登记表填报工作,正在进行整理汇总。

第7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1、继续深入开展“许昌环保警示行”宣传活动。“许昌环保警示行”宣传活动是由许昌市人大牵头组织、环保局具体实施的法制宣传活动,该活动不仅成为我市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品牌活动,而且走出了一条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新途径。该活动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新闻单位到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明察暗访,促进了一大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一是以“依法保护大气环境,让百姓呼吸清洁空气”为主题,5月26日在市人大举行了“2010年许昌环保警示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许昌环保警示行”执委会一行先后到许昌龙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暗访脱硫塔和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到禹州市磨街乡马垌村和禹州市鸠山乡赵沟村暗访铝矾土煅烧窑的整改情况。二是先后组织策划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和新闻单位到大气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明察暗访,促进了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2、以“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为契机,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环境法制宣传一条街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展出宣传板面、挂图,发放环境知识宣传单、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

3、开展环境大接防活动。为促进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和问题的解决,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在市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建设路春秋园林广场开展了“环境大接访”活动。为使此项工作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我们以“环境大接访,请你来投诉”和“环境大接访,6月5日邀您相约春秋广场”为题,在许昌日报、许昌晨报上提前告知市民: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市将在这天举行“环境大接访”活动。并设立了局长接待台、环保知识咨询台、违法案件投诉台、群众来访接待台等,活动中向前来咨询和投诉的市民发放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组织新闻媒体全程参与接访活动,促进了一批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和问题的解决。

4、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我们以共同建设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医院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创建活动方案,为多方携手、互动共进、为我们“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整个社会”环境法治理念的最终实现奠定了良性循环的坚实基础。并联合许昌市妇联、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联合开展了“许昌市模范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评出并授予100名“许昌市模范环保小卫士”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向“模范环保小卫士”学习。

5、开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学习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参加了省、市系统的培训学习,征订《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单行本数千册,在全市开展了《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知识竞赛,由各级环保部门组织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学习、答题活动,回收竞赛题卡一万多份。

6、为从源头上及时化解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促进群众反映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我们在许昌日报、许昌晨报上公布告知广大市民通过四个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投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8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2011年以来,我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关注民生、促进和谐”这条主线,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效,实现了重点工作有力推进,难点工作有新突破,自身建设明显加强,整体工作上新水平的目标。

2012年我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中心,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以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为着力点,夯实基础,创新工作,稳中求进,再谋突破,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赶超发展。

一、改善民生,在提高社会救助效果上下功夫

一是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进程,全面建立低收入群体评价体系,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在扩大保障面和提高救助标准上下功夫。二是探索低保边缘家庭有效救助方式,着力抓好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工作,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实施分类救助,在提高救助时效和提高救助资金使用率上下功夫。三是切实抓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修建工作,整合资源,落实优惠政策,把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结合起来,在形成政策扶持合力,发挥更大的效益上下功夫。四是进一步完善救灾救济工作规程,抓好减灾防灾工作,在提高救灾应急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上下功夫。五是落实优抚安置和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切实解决优抚对象“三难”和水库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做好军队退役人员和水库移民的维稳工作上下功夫。

二、突出重点,在推进民政项目建设上求突破

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拉动内需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加快民政项目建设,促进民政事业发展,在跑项争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上求突破。一是按照省厅和部里的要求,完成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项目的规划编制、项目申报等工作。力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启动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二是加快市儿童福利中心项目建设,确保该工程年底竣工。三是全力抓好省港洪实业有限公司在我市本级投资10亿元的月亮湖老年公寓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启动第一期投资2.5亿元的工程项目建设。

三、拓展思路,在打造民政工作亮点上做文章

一是在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创特色。进一步巩固发展万载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经验成果,以点带面,在全市全面推开,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社会工作协会的作用,切实做好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提升“三院”建设和管理水平上创特色。按照一院一特色、院院有亮点、处处有精品的要求,打造一批管理样板。三是在深化城乡社区建设上创特色。在大力推进“八进社区”的基础上,强化中介、家政、医疗网点等服务。完善“一会六站”工作模式,把村落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村级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联动推进。四是在大力开展平安边界活动中创特色。建立完善创建平安边界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边界地区应急处理机制,层层签订创建平安边界协议书,加大宣传,形成共识,促进边界地区安全稳定。

四、科学谋划,在推进整体工作上亮新招

一是继续加强对村(居)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在确保依法依规、平稳顺利完成第七届村(居)委选举工作上出新招。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纵深推进村务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会公益性组织,广泛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上出新招。三是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在不断提高火化率和入公墓率上出新招。四是继续完善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边界联检工作任务,在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上出新招。五是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在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步伐,培育发展城乡养老服务产业上亮新招。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举全力千方百计扩大福利彩票销量,力争全面完成销售任务。

第9篇: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特色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法制化进程,为建设和谐新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全县气象灾害监测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0%,强对流和雾霾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到90%以上,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定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综合气象监测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1、优化调整气象监测系统布局。完善升级乡镇、流域、山洪地质等灾害自动气象观测站网,提高对气象服务重点区域、气象灾害多发地点等关键区域气象观测的时空密度。建立重点交通路段道路结冰、能见度、雾霾天气等自动监测网。

2、提高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加快气象观测自动化进程,改革现行人工观测业务体制机制,构建适应自动气象观测的业务流程、制度和运行模式。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高数据收集、传输、处理和质量控制能力,开发与水利、农林、国土等部门实时共享的气象灾害自动监测业务应用平台。

3、加强气象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实现技术保障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知识储备,专业技术、维修经验,处理故障的能力和水平,促使观测人员转型,从观测员转型为运行保障设备维修维护,培养应急处置的技术保障人才,全面提升观测网络业务质量,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齐备、保障有力的技术保障系统。

4、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发改、住建等执法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完善相关制度,实现对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保障气象探测真实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二)建设技术领先、科学准确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增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1、建立现代气象预报业务流程。调整气象预报业务分工布局,组建专职预报员队伍,建立健全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增强不同时效预报的有效衔接,完善气象预报会商交流制度。

2、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构建气象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资料和省、市局预报产品,建立短时临近监测预警系统和中小河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

3、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等级降水预报与定量降水预报,加强灾害性天气客观诊断分析业务,开展城市及乡镇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预报预警质量评估检验、延伸期天气预报和气候事件预测评估等业务,切实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三)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1、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气象预报电视节目制作虚拟演播室,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采集处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产品快速制作等基础业务系统。建立集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和智能终端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预警信息和共享平台。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快速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2、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推进智能气象服务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民生气象预报系统和人居环境气象服务系统。加强雾(霾)、高温、暴雨、城市热岛效应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高气象对交通、电力、供暖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应对高影响天气的保障服务能力。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村镇的创建工作,构建城乡气象应急服务联动体系。

3、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县特色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会商机制,与农林、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重点加强农村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建设。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实施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农村基层组织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4、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能力建设。加强对干旱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促进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减灾增产。加快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加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完善作业安全监管,加快指挥通信系统和作业空域申报审批系统建设。

5、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作用。开展气候变化监测、影响评估、精细化气候资源区划,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服务水平。

(四)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提升气象部门的综合实力。

1、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工增雨防雹基地与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按照“一站一景一文化”的要求,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使县气象观测站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流台站”标准,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代气象科技相适应的新型气象台站。

2、推进基层台站综合改革工作。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局站分设”的原则,以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实施为农“两个体系”建设、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高效运行、气象工作站建设、县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等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明确部门职责、优化业务布局、强化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建立由气象行政管理、气象业务服务、地方气象机构、社会化气象服务等组成的多元化的新型县局事业结构。到2015年,全面完成我县基层台站综合改革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要高度重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构,认真研究解决气象现代化建设规划、投资、建设和考核等重大问题,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交通、水利、农业、环保、旅游、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化合作,支持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气象现代化建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保障政策措施,将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气象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安排适当的项目维持资金,保障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进度,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三)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建设高素质的气象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制度创新,建立具有较高业务技能、专业布局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活力的人才新体系。建立常态、长效、稳定的省内外合作机制,强化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现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