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账务审计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是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监督、控制的管理活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是财务管理的方向,是管理村集体财产的重要措施,避免镇村干部犯错误。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白渡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业务水平较低
一是不规范化执行审批制度。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支出凭证三项手续欠缺,最起码的证明人都不齐全就予以审批;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现金支出单据随意开,招待费报销、工程结算使用白条单入帐,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没有工程预结算。二是账务处理不专业。村集体财务现金与银行存款混搭,未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造成往来不清。 三是合同管理不规范。少数村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凭合同条款和管理不规范,容易引起合同纠纷。
2.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
主要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不到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虽然经村代表选举产生,没有任何报酬,致使有些村监督形同虚设,不按审批权限开展财务审批活动。
3.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村级财务、会计随着村两委干部的换届而跟着每三年换一次,新上的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业务,造成农村会计业务不懂,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
三、白渡镇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策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白渡镇基层财务管理制度化的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
1.全面开展村帐镇工作
村账推行镇,它在财务核算、票据统一以及保全会计档案资料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白渡镇政府实施村帐镇制,镇中心不包揽村级财务,不改变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核算单位、监督机制,规范村级财经制度、凭证票据、审查审核、记帐方式、上墙公示、归宗建档的一种新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2.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包括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细化的且有约束性的制度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容易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3.实施资金监管
主要是由各村在白渡信用社开设基本账户,上级安排的财政资金全部由镇财政所直接拔入到各村的基本帐户,村级从上级财政安排和使用财政性票据取得的所有村级收入以及其它渠道的收入都要进行入帐,使用统一票据,每季度向镇中心上交银行明细对帐单,由镇中心进行对帐核查,防止村委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掩盖资金入帐实情,瞒报、少报资金的状况,也有可能出现设置“账外账”的违纪行为。各村级的日常各项财务开支,均须按规定程序审批,所有开支必须在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监督下使用,每张单据上都有经办人、证明人和村主任审批签字,每季度由村监委会集中统一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大大减少了村干部利用职务权利进行不合理的非生产性开支,较好地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4.规范村级财务工作
镇中心分期分批培训村级财务、会计人员,规范记帐科目、凭证、账簿、会计报表,杜绝白条收付款,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由三名村干部签字,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5.开展各村财务公开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帐目和财务公开等日常审计的同时,也进行种粮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等公示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季度末30日前召开监委会议,负责对本村的收支项目、单据、数额进行审核,经审核无意见后,单据上加盖监委会印章,再交镇服务中心审核。镇中心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内,负责把上季度的账结完善、归档并填制好资产负债表、余额表、财务公布表,由村负责在15日内在本村公布栏内向群众公布。
6.加强检查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镇中心与纪委加强配合,结合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务公开,定期检查村级账务,对存在问题要及时纠正、通报。镇中心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每年审计一次,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一是支出手续不合规。白条报销、费用支出无附件、无领导签批报销问题时有发生。如某村级企业2011年某月借支村委会16550元,支出凭证没有附件,以支出凭证代替借据;支出购柴油款及个人借款利息13330元,无领导签批手续。
二是货币性资金管理不规范。银行存款多头开户、公款私存,资金管理中存在较大风险。截止审计之日,某村开发有限公司在县境内开设银行账户4个,且多数仍将公司款项以出纳个人名义存放。
三是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现象存在。账目混乱,钩稽关系不清。记账凭证中的银行存款发生数与实际发生银行存款不符,记账凭证的借方与贷方发生额不符,记账凭证记载的金额与原始凭证反映的金额不符。
四是村“两委”在下属公司设“小金库”。村集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记入下属公司账内核算,不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账;村“两委”部分不合理、不合法支出转移到下属公司列支,逃避监督。
为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促进村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维护群众利益,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一是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加强村级企业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政企分开”,不得将村集体财务与村级企业财务混为一团。沥清企业会计、出纳职责,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财经法规政策水平和账务处理能力。定期组织对村集体企业货币性资金、资产进行盘点和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二是强化村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乡镇党委、政府、农经站所,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法律政策教育,增强村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依法依规理财用钱,不得利用职权干预村级企业经营管理。村民理财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核把关,确保各项支出符合标准,符合程序,杜绝随意向村级企业转移收入和转嫁支出。
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__县共有12个乡镇,1个风景名胜管理区,185个村,8.05万农户,农业人口33.78万人,耕地面积20.58万亩。20__年底,我县村级债务总额2740.8万元,村平14.82万元,人平81.14元;村级债权总额1568.74万元,村平8.48万元,人平46.44元;债权、债务相抵,村级净负债总额1172.06万元,村平6.34万元,人平34.70元。沉重的村级债务成为当前困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畏难、不等待、不观望,坚持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始终将化债工作纳入乡镇、村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范畴,化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化解村级债务483.45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严格“五道程序”,清理锁定村级债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以下“五道程序”进行村级债务的清理锁定。一是清理摸底。对村集体所有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查,逐笔登记。二是公示核对。以小组为单位公示债权债务摸底结果,同时入户核对。三是审查核定。对公示核对无误的债权债务,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属村集体所有的债权和应承担的债务,由债权人、债务人、签证单位(经管站)三方当场签订《村级债务核定书》和《村级债权核定书》,作为确认村级债权债务的依据和锁定村级债权债务的标志,同时进行第二轮公示。四是登记入帐。根据核定书,及时登记或调整账务。五是汇总上报。经过核定入帐后的债权债务,进行逐级汇总上报,并进行第三轮公示,作为考核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基准数字。
二、采用“八种方法”,切实化解村级旧债。我们结合各地实际,依靠群众,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化债途径与办法,积极稳妥地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一是削减高息减债30.2万元。对村集体所欠的民间高息借款,通过政策宣传,双方协商,比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贷款利息进行结算换据。二是清理债权化债130.66万元。对清理核定后的村级债权,根据不同对象和性质,区别对待,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农户税费尾欠,根据其偿还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和民主评议促其主动还款,不搞强行清收;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的欠款,先宣传后强制,限期逐笔逐人清收。三是结对抵冲销债32.2万元。对村集体与往来单位或个人形成的三角债,在做好工作,协商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协商互抵,从而冲销集体债务。四是划转债务50.6万元。对不应由集体承担的债务及经清查不实的债务,落实责任人,从村集体债务中剥离或剔除。五是核销减免债务34.4万元。对债权人已撤消、死亡或自动放弃追债要求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核销;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以及确无还款能力的特困户、军烈属以及死亡绝户,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予以减免。六是盘活资产化债38.8万元。对村组集体拥有的企业、土地、矿场、固定资产以及“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筹集资金用于还债。七是协议还债42.34万元。对村组集体所欠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债务,暂无还债能力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还债计划,签订还债协议。八是其他措施化债124.25万元。各地通过规范制度堵塞财务漏洞、清理审计账务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等措施,节省和筹集资金用于还债。
三、健全“四项制度”,坚决杜绝新债发生。一是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象集体举债、公益事业建设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全部实行民主决策,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由村干部或少数人说了算。同时对村级事务实行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出台了《__县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在完善和规范“村账站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级资金、账务委托乡镇经管站代管”制度。三是制订了《__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规范了村级财务的预决算、资产管理、开支审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了村级招待费“零管理”、报刊订阅“限额制”等制度。四是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村主职干部离任,必须接受审计。凡是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按照“谁借款,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处理。对给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和落实以上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新的债务发生。
我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面临一些实际情况和困难。一是负债面广。基本上村村负债,全县仅有5个村不负债;二是负债额大。村平负债14.82万元,负债20万元以上的村有40个,负债最高的达55万元;三是债权清收难。村级绝大部分债权属外出户和困难户所欠,不仅清收工作量大,而且清收成本也大, 同时目前政策规定暂缓清收;四是“普九”债务沉重。全县村级“普九”债务总额为1317.76万元,占总债务的48.1;五是集体经济脆弱。我县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属“空壳村”,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无力还债,化债的困难相当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探索和创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关键词:农村审计 财务缺陷 对策建议
近年来,虽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级财务管理依然相对薄弱,经济纠纷引起的干群矛盾屡屡发生,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现动态实时监察,更好地推动农村财务事业发展,已成为日益破解的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核算薄弱
收支票据管理不严,有些村没按时序开具村统一收款收据,收款收据存在漏登遗失等不规范行为。票据的报销审批手续不齐全,经常有白条抵库的现象。向个人借款未经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议,在账务上有利息支出而查阅不到借款凭证。有些村集体公益事业项目由村民自筹部分未入账直接收支相抵,项目管理不到位,致使会计信息失真。2004年一些自然村被撤并组建行政村,还存在财务仍然独立管理即私设小金库,至今未并入行政村委托乡镇三资管理中心统一监管。
(二)财务内控制度缺失
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村账会剥夺村级经济权力,往往有抵触情绪工作上不给予配合。部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大额支出等重大事项未经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议,由村干部用行政手段独断专行。村级理财小组听从村干部指使,没有真正履行监督职责,助长了腐败土壤蔓延。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货币资金管理混乱。村级重大建设工程如办公楼、公厕排污、康庄公路、饮用水招投标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
二、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清晰。有些村干部认为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村账完全是政府强制行为,干脆把农村债务化解、村级财务监督和村级财务管理等工作也推给乡镇政府。如道路维修村集体承包给个人挖机等经济业务,村干部不会强烈要求对方提供合规的发票而是惯用白条入账。另一方面,乡镇三资监管不到位。乡镇三资管理中心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票据,难免与村干部发生摩擦,为维持良好的氛围,不得不变相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乡镇缺少专职的审计人员,尽管经过专业培训,还没有深入把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势必展需要。受多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相脱节,很难得到及时处理,没有真正落实乡镇监督管理主体,无法形成上下联动协调约束机制。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实现组织稳定性
一方面,规范落实机构专业化监管建设。乡镇要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为基础,加强农经工作机构建设,协调落实监管职责,重视农村三资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会计,相关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工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农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村集体要落实专人负责村级财务,村报账员需经县农业和财政部门业务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人员不得频繁更换,保证队伍相对稳定和业务连续性,落实村级报账员待遇。
(二)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化
1、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并能够执行有效
按照规定制定完善农村集体三资重大事项决策、财务收支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非生产性开支控制、财务开支审批、票据管理、资产台账、资产清查、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每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只能在一家银行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的规定,清理原行政村撤并等原因遗留的多余户头。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及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和转让等,一律按照“立项申报、民主讨论、政府审批、公开招标、群众监督”程序进行,由县、乡镇、村三级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明确合同履约要求,加强合同规范管理。规范村集体三资档案管理,有关会议决定、承包租赁方案、经济合同、招标文书、财务会计等资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2、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正确核算和反映财务收支情况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相关票据,除可使用自制凭证外必须提供合规的发票,工程项目支出、资产发包租赁收入、借款收入等票据,须附有成员(代表)会议决议、合同文本、招投标文书等必要的附件,按照有关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的用途,规范地使用专项资金和管理项目,做到专款专用,依据项目实施进度计量支付,办理工程竣工决算。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做到安排资金与实施所需资金相吻合。对项目支出的净结余资金,严格按有关规定上缴或重新安排项目。
(三)深化村级财务公开,实现运行阳光化
严格落实财务公开,按照“公开时间及时按期、公开内容真实易懂、公开程序规范严格、公开形式灵活多样”的要求,公开日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三资运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创新公开形式,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和村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固定公开栏、网络、触摸屏等多种形式,细化公开内容,推行村级财务逐项逐笔公开,实现村级财务账目数据、资产资源实物取证、民主决策过程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村级财务公开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公开内容。
(四)完善监督机制,实现监督立体化
1、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依法依规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村级工程建设、村干部廉洁履职等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提出监管意见,反映成员意见和建议;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创新,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行使监督权、否决权过程中,如有争议,应当召开村级组织联席会议调解;调解不了的,可就争议事项组织召开听证会协调或裁决,情况报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备案。乡镇纪委要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督促其认真履职,严格执行“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的村级集体财务工作流程,村级经济业务发生的每张票据都需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入账。村报账员对业务工作负责,应及时、真实、准确地做好报结账工作。
2、开展清查审计
乡镇纪委要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开展村级三资管理情况定期巡查,每年要对所辖村财务进行清查,及时纠正存在问题。乡镇三资管理中心要深化会计监督,加强对村级财务开支的审核把关。加强审计资源整合,探索分类审计的形式和途径,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或招投标选定有资质的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县财政经费予以保障。加强审计结果应用,探索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农村审计绩效挂钩机制,确保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3、完善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
按照“统一会计标准科目、统一账务处理、统一信息采集、统一模块管理”的要求,做好资金、资产、资源、合同管理模块的相关信息录入,并将村级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村级资产资源的实物图片、经济合同、招投标文件等原始资料录入三资监管平台;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关注的土地征用,资源承包和分配方案、安置房指标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详细公开。开发建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三资计算机监管平台;做好日常维护,确保三资数据及时进账入网,实现三资管理及运行情况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预警、实时监管。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规范村集体所属动产和不动产交易行为,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以标的物应入尽入为原则,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公平交易。
四、结束语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范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争春.审计引发的财务思考[J].农村财务会计,2015
关键词:新常态 农村财务收支审计 问题研究
一、新常态下对农村财务收支审计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倡导服务型政府管理体系构建,通过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权力干预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激发市场经济活动;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机遇,通过制订一系列金融政策和市场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石,基层干部要树立严格自律的形象,并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公正廉洁自律,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工作要求,严于律已、严于修身,学做结合,做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工作。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从严治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做好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基于此,本文对新常态下农村财务收支审计问题进行了研究[1]。
二、新常态下对农村财务收支审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责任的认定困难。农村是我国的最基层组织,是政府组织机构的最基层机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通常由基层村民自行选举产生,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的“四权”(审批权、使用权、分配权、收益权)在村干部手中,村(社区)“三委人员”更换快,新官不清楚、不理旧账问题突出。并且一些会计中心在账务核算中并未实现收支两条线,社区也未配置相应稳定的报账人员,大多由指定的临时人员担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村干部即负责政务,又负责财务这种模式显然是不符合财经纪律要求的,加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加大了滋生个人腐败问题的可能性。从当前审计角度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经济责任认定不明确,很难明确经济主体责任人[2]。
2.缺乏专业审计人员。一些区域对村级政府机构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配备专业审计人才,导致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少,现有的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审计能力有限[3]。
3.审核内容单一、审计标准模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财务收支的审核内容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一些区域审计人员仍按传统的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我国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审计经验不足,对财务收支审计无标准的体系,审计标准模糊,主观评定因素较多,审计结果不客观。
4.国家审计政策落实困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专项资金,很多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存在专项资金与项目不匹配、专项资金应用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加之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在财务管理上不专业也不到位,导致国家审计政策在村级基层政府组织中的落地困难[4]。
5.审计结果应用不足。在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审计中,归纳性提取出审计意见,并明确了评价标准,但是对于审计结果应用不足,一些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并未根据审计结论进行整改,对于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财务收支工作并未做进一步的完善,并未将日常的财务收支工作与审计结果相挂钩,开展整改工作。
三、新常态下村居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路径
1.转变审计思想,发展审计内容,明确责任主体。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干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审计实践中,要转变审计思想,明确审计责任主体。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干部要切实担责,担当起经济审计的主体责任,积极作为,完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管理,避免财务收支审计问题的出现。
2.做好财务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财务和审计人员的管理思想和专业素质,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明确审计负责主体的权限范围。明确负责主体的权限范围,让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有明确的依据,并做好相关制度的执行工作。
3.明确审计标准,丰富审计内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做好定量评价,按标准进行统一的财务收支问题审计,让审计定性评价结论具体量化有依据。
4.及时反馈审计成果,配合部门工作整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审计结果要及时反馈,并做好备案存档工作,并配合部门做好落实整改的跟踪督导工作,确保农村财务收支审计政策落实到位。
5.做好审计结果的应用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细化和量化,具有可操作、可实施地,将审计评价结果计入个人人事工作档案中,与个人业绩挂钩,以便将审计结果充分与村居领导干部的个人业绩、升迁相挂钩,作为今后人事调动的参考。
四、结论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要做好村级政府组织的财务收支公开与监督工作,促进村级政府组织财务收支规范化管理,为村级基层政府组织培养专业审计人才,做好审计结果的应用工作,对于一些村级政府组织的相关人员的违法违纪等行为要严肃依法处理。总之,要建立起服务型政府组织,完善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管理工作,加强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做好农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推进财务收支情况的信息公开与监督工作,确保村民的知情权,推进村级基层政府组织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师高康,胡辉.新常态下村级财务管理须常抓不懈――基于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调研[J].中国农业会计,2015,02
[2]王慧.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及其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6,03:99-100.
一、村级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村级财会基础工作方面。我乡所辖五个行政村均实行村账乡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指定了报账员,村级组织在银行保留基本账户。在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上,我乡实行定期报账和报账审核制度,即各村报账员按月或按季向乡中心办理收支报账手续;乡中心在受理报账员报账时,逐一审核有关凭证和资料,符合村财务支出规定,已履行签字手续、印章齐全、凭证合规的开支方可报销入账;对不真实、不合法的收支凭证不予受理,对手续不完备、要素不齐全的收支凭证及时要求补充更正。
村级审计工作方面。考虑现实条件和实际需要,在村级审计方面,我乡一般组织乡纪检口、农经站、财政所工作人员,对村级财务进行不定期审计,内容包括村级日常财务收支、农村集体“三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对于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和涉农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会进行重点审计。
村级财务民主监督落实方面。我乡充分尊重各村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和收益权;各村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选村民代表,成立了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对村财务的收支情况具有审核、监督的权力;村财务报账需经村主任签字、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乡农经站批准才能入账;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公开制度。整个程序、机制,确保了村民对村级财务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村级财会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各村均有指定的报账、记账人员,其工作补贴和待遇均按相关规定予以保障。乡一级现由农经站负责村级财务工作,相关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并经过统一登记备案。
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此次专项检查发现,各村对村级财务日常管理,基本能遵照县、乡各相关的财务工作制度来进行,但也发现一些要作整改的问题。
1、票据、凭证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村部分票据开具不规范,比如未填开具日期或开具单位未签章;有的村部分原始凭证无事由、无经手人或审批人签字、无理财小组签章等。
2、记账不够规范、及时。有的村在登记村现金日记账时不够及时,时间一长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记不确切而导致漏记、错记等;有的则存在未完全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序来记,导致村日记账账目混乱,有的村未按规范的方法来更正错账等等。
3、村级会计队伍不够稳定。有的村报账员变动较频繁,有的甚至在更换人员时没有履行必要的交接手续,导致一些会计资料的缺失、会计账目的错乱,给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有的村级财会人员对科学、规范的财务技能有所缺乏,使得各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情况参差不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乡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优化“村账乡”机制的运作,严格执行审核报账和定期报账的规定,实现既充分保障村民自治理财自,又保证对村集体资产管理进行必要监督的目标。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四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2.发包、出租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4.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笼,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二是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四是违规账目较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凭证不装订,不编制会计报表,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财会人员对凡是村委主任、村长审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审核凭证。由此形成财务管理混乱。五是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5.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干部关系。
6.部分干部,乱摊派问题严重。目前农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暗箱操作,财务收支不透明,造成干群关系不融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农民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
7.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乡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由此便产生了账务处理随意,违反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问题,也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账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
8.“村账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账乡代管”的工作由乡镇农经站负责。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财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条得以记账。他们人员又少,业务素质又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账服务费来维持运转。使得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二、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和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帐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乡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乡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时,必须检验相关票据上的印签是否齐全(务中心报账专用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审批人专用章)若不齐全者,不予办理。其次,制定完善、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例如: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制度、等。
2.建立健全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各村、社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使村社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设立不规范
村级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方面,应根据目前村级的现状进行设置,对资金流量大、会计业务量大、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级,应当设置会计机构。但是,一些应设立会计机构的村级,却往往没有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有的村级即使设立了会计机构,仅仅是多挂了一块牌子,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会计主管,村秘书兼任会计,出纳会计一人兼,会计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在会计资料方面,由于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会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现象;从工作方法来看,一些村会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的口径、相互可比性、处理方法前后各期不一致,有些村在调换村会计时,财务工作甚至出现了“脱节”现象。
2.财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经费紧张,大多数村的财会人员由村干部兼任,这些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较低,缺乏会计业务知识。除城郊结合部的部分村级会计拥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外,其他地方的村级会计大多数是小学文化、初中文化,有高中文化的较少,无证上岗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村会计不会记账,甚至没有听说过借贷记账法,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根据账簿,而是凭空捏造,造成账表不符。同时,村级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特别是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出发进行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3.账目管理混乱
具体表现在一些村干部和村级财会人员财经法纪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少数干部财经纪律观念淡薄,用公款吃喝、请送、考察、发放奖金补贴等,有些村为避开审计,将招待费用巧立名目、变通报销;还有的村随意扣减农户的粮食直补、征地拆迁款,甚至救灾等专项资金。2005年,中央取消农业税后,仍有村委会还在收取以前年度农业税尾欠,或者直接用退耕偿还资金、农户的征地拆迁款、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扣减农户的尾欠;部分村级会计为图省事或不懂记账,只将部分原始凭证装入记账凭证,而将另一部分原始凭证另行保管,形成账证不齐的“缺账”。如某村会计作支出凭证后只将现金支票存根或只将支出汇总表作附件,却把发票等原始凭证随意乱放,造成账证不符。
4.会计监督不到位
一是乡(镇、街)对村级财务监督不到位。按规定,乡(镇、街)经管站、财政所、审计站应对村级财务进行指导、审计和监督。但由于地域广、工作量大、指导监督人员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村级财务管理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不但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还呈蔓延之势。二是村会计的监督职责没有充分发挥,由于大多数村会计身兼统计、文秘等数职,由于部分村会计素质较低,由于村会计受制于主要村干部的牵制,所以,村会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更有甚者,少数村会计为迎合村主要干部的意图,委曲求全,制假造假,同村主要干部沆瀣一气,违纪违法。三是内部监督不到位。有的村根本上就没有什么内部监督制度和措施,有的村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制度等监督制度,但支票、印鉴等一同交给会计保管,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印章随便乱盖,致使内部监督制度和措施形同虚设。
二、改进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村级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要建立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离任审计制度。同时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2.实行村账委托乡(镇、街)代管,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村账乡(镇、街)代管通常是由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集体会计账目委托乡(镇、街)专门设立的会计核算(服务)中心进行记账、算账,代行会计职能的管理办法。实行村账乡(镇、街)代管后,村不再设会计岗位,只设报帐员。报账员承担报账、出纳、统计及其他经济管理事项等职能。村账乡(镇、街)代管制度是一条民主管理、监督有效、公开公平的村级账务管理新举措。其核心内容是“村财乡管村用”。村账乡(镇、街)管是为改变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而所做的积极有益的尝试,它有利于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有利于规范和节约村级支出,有利于堵塞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3.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
面向社会公开考聘,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工作人员、财经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均可报名参考应聘。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严格的笔试、考察和面试,符合任职条件的,上报区农业局进行资格审核,统一发放《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证》。并组织农村会计电算化考试,通过考试者颁发《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并规定电算化账簿登记和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对具备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全部建立档案,形成农村职业会计人才库,逐渐使优秀的中青年会计走上会计业务岗位,从而有效解决村级会计队伍长期存在的文化程度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手续不健全。在对村级财务清理和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村所取得的原始凭证不够规范,有的无出票单位签章、原始凭证上未注明经办人、无支出事由等现象,白条抵库现象也较为严重。
(二)资金使用比较随意。部分村干部在集体资金的使用上无视财经法规的规定,随意支配资金,挤占挪用集体资金,并且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现象比较严重。在资金的投放上不遵循市场规律,在未进行投资前考察的情况下,将专项资金进行盲目投资,直接导致村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
(三)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但是部分村在财务公开工作中还是敷衍了事,虽然进行了公开,但内容老百姓看不懂,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固定。
(四)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部分村在会计资料的管理上不够完善,原始票据未能及时进行搜集、归档、立卷保存,导致会计资料遗漏、丢失、致使财务数据失真。
二、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一)村干部和财会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当前,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偏低,有的村干部忽略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观念不强,没有经过专业的财会业务知识培训,在账务处理上一知半解,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对财经政策方面的认识,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二)在财务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当前,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缺少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更缺少广大村民的监督,大部分村民认为村干部在村集体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否违规合法有上级政府监督管理,与自己无关,没有履行自己的监督义务,这些都是造成村集体资金不可避免地被挤占、挪用、甚至快速流失的原因。
三、主要对策建议
针对现阶段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使村级财务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做到运转合规、管理有序,我们必须要在培训、规范、监督等方面做好工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增强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法治意识,提高村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和专业水平,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对村财务管理监督的积极性。
(一)加强村级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和提高。目前,针对村级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有的地区实行村账镇管,短期来看还是可行的,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和发挥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村账村管,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村民当家作主。对于村财务人员职业技能偏低现象,上级财政部门应当长期对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实务、又要包括财经法规等。通过长期不断的培训和学习,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提高。这样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度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村干部与村民共同的任务,搞好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村级财务的透明度。首先,村集体经济活动收支应完整地进行公开,建立定期公开制度,每月公开一次,公开时间和地点要固定,所公布的内容应清晰易懂。其次,成立村监事会小组,监事会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村集体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村财务公开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在选拔监事会小组成员时,要进行民主选举,监事会小组成员应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三)切实做好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上级部门管理村级财务工作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他们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加强村级会计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同时,村干部、财务人员应当依据财经制度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进行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并按时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进行上墙公布,公布内容应清晰易懂。上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村级账目进行审计检查,主要审查村级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小金库现象、有无白条抵库等现象、账目是否做到账款、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在审计过程中如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应该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村民的法治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教育可以使村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主动监督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及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建立健全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为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必须加强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首先,实行村级财务管理乡镇领导负责制,对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引起群众不满,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查实,须追究乡镇领导的责任。其次,加大对村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村干部在村财务中有虚报、瞒报、白条入账、贪污受贿、占用挪用集体资产或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一律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五)规范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村级会计档案的管理,我们必须加强对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和保管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严防损毁、遗漏和丢失。村级财务档案的归档应根据财务资料的类别及时完成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必须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约束村干部,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财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财务公开力度和审计监督力度,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执行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