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乡村文化底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文化底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文化底蕴

第1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盛夏的天气,烈火般的阳光,晴空万里,大自然中到处充满着和谐的气息.在7月21日至7月23日这三天的时间里,我来到了平江县三市镇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带着满腔热情,把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乡村文化及人文景观细细品味。

平江县三市镇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东临嘉义,南接思村,西与安定和三阳交界,北与童市相连.这是一方充满灵性的文化厚土,被誉为“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穿境而过,回荡着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绝唱;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态净土,连云拔峭与南,汨水蜿蜒西流,万亩连云茶园青翠欲滴,一望无垠,境内的千年古樟被誉为“中华一绝”。

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镇文化底蕴丰厚。三市俗称“三眼桥”,相传因古时“三眼分水”的传说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末诗人李元度,共和国上将钟期光,当代着名画家周令钊都出生于此。以瓮思游、李里、余宣传、余四兵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国和留学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该地的花灯戏深受群众喜爱,且在xx年平江县民间艺术节上获一等奖。着名画家周令钊是三市镇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者之一。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陈若菊一道,为家乡创作大型版画《碧浪连云,茶香如海》,成为三市的瑰宝。

现在的乡村文化建设

近几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进村民提高素质的公益文化设施。村民活动室/图书室/篮球场等公益设施陆续建立,全村群众学习,锻炼形成风气,买码,赌博等不良风气已经绝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新建的三市镇文化活动中心拥有12个功能室,文化器材/娱乐设施15套,图书16000册,能同时容纳120人进行学习娱乐活动,是平江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较为先进的功能中心。在调研的过程中,优美的广场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们互相携手,相互微笑,摸索着赢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为了村民广场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为优质的生态环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来到了三市镇着名的水库风景区——尧塘水库。为缓解城关地区用水供需矛盾,进一步提高饮水质量,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科学论证,将取水源定于距城关30多公里的三市镇尧塘村尧塘水库。尧塘水库风景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三面环山,一面临镇。夏日的水库四周满山油翠,山水相映,鸟语莺啼。水产资源极其丰富,水下游鱼成群,水上野鸟戏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已和谐相融,交相辉映。绿地林荫,卵石小径,苍鹰振翅,岸边观水长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致。饶塘水库风景区景点有登山远眺,电站,溢洪道,观水长廊,思源亭……

新建的尧塘村水库总库容为644万方,属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经卫生部门检测,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该工程投资大约7000多万元,每天可供水5万吨,可以解决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该工程已于xx年8月竣工)

三天的乡村文化调研活动,带给我太多欣喜,太多震撼,那种奇妙的感觉至今还回味无穷……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平江三市镇,景色优美,百鸟争鸣,花香四溢,人杰地灵,一片欣欣向荣,永远祝福你!

第2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阜平大枣

一、应用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模式的基础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休闲疗养于一体的新型农产品体验营销模式,结合地理位置优势,以当地农作物名、特、优的条件为基础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消费者。休闲观光农业通过体验营销模式可以塑造鲜明的地域及农产品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深层次的消费体验。保定市阜平大枣正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优良的品质,应用体验营销模式,发展其休闲观光农业。

(一)阜平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位置决定着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条件与整体发展方向。保定市阜平县的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阜平县位于环首都经济圈内,地处两省四市九县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275km,南距省会石家庄110km,西距佛教圣地五台山78km,东距古城保定140km,被誉为“冀晋咽喉”“畿西屏障”。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2016年河北省旅发大会的举办,2017年雄安新区的建设,阜平县隶属保定、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日渐显现。

(二)阜平大枣文化底蕴深厚

阜平大枣在阜平县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历史悠久,枣乡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清代,阜平大枣便成为向康熙皇帝上贡的珍品;抗战时期,大枣作为战士们生活中的高级营养品,获得了“阜平大枣甲天下”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阜平县就享有“中国大枣第一乡”的美誉。

(三)阜平大枣品质优良

阜平县属与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55O~790mm,且降水相对集中,光照条件好,无霜期长,有利于大枣的规律性生产,同时阜平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壤为褐土,适宜大枣的种植。阜平大枣以婆枣为主,其特点为皮薄、肉厚、个大、核小,营养价值丰富。阜平大枣曾荣获1990年河北省林业厅“优质产品”称号,1994年全国首届林业名特稀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1997年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2000获年封“中国大枣特产之乡”,2002年乐陵全国红枣交易会金奖,2007年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2009年5月被河北省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大枣十强县”,2009年9月阜平大枣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名枣”。

二、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模式的应用现状

(一)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模式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3年初,走访阜平。2013年2月,《关于支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及阜平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阜平县获得了年均3亿元的扶贫资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融资得到了财政支持与技术支撑,阜平县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模式在此之后迅速发展。阜平县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展以“枣树认领”“绿野仙踪之枣山寻宝”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游,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同时组织“枣园观光”“大枣采摘”“大枣文化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充分展现枣乡特色、枣文化,吸引了众多城市消费者报名参与。

(二)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建设资金紧张。像阜平县这样的贫困地区,资金缺乏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瓶颈。阜平大枣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依然以民资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同时,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中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重要,是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手段。阜平县的地形以山区为主,交通不便,即使有再好的山水休闲资源,也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与游玩。

2.缺乏整体统一规划

现阶段休闲农业还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统一规划。与此同时休闲观光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仍不健全,相关部门在管理上没有确定一致的标准。以阜平大枣为例,虽然资源优势明显,可开发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较多,但是整体休闲观光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在开发建设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

3.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的缺乏制约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许多乡村旅游地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大多没有受到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对旅游项目的特色、环境、服务等不关注,同时,乡村旅游地开发模式单一,雷同化倾向明显,管理人员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的深层认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阜平县农村的中老年人群是经营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服务队伍,降低了阜平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弹性与续航能力,成为制约阜平大枣“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模式更进一步的一大瓶颈。

4.缺乏品牌效应

休闲观光农业品牌构建过程中,需要依托当地文化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将特色自然景观与浓厚的地域文化相结合至关重要。阜平大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最受城市旅游者青睐的就是蕴于其中的乡味、农味和泥土味。然而目前,阜平县除了“阜平大枣”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外,现有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远低于河南的“好想你”大枣、新疆的“楼兰蜜语”大枣等品牌,文化底蕴优势尚未凸显,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品牌效应。

三、休闲观光农业体验营销模式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保障作用

加强政府保障,需要政府不断完善落实税收和补助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推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转型,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开发阜平县乡村旅游项目,对新办的乡村旅游企业,采取免税扶持等政策,加大交通、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引导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必须依据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以及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开发,相关部门需要出台协调一致的管理标准。阜平县应当依托当地农业发展基础、旅游资源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将粗放经营改变为集约化经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品特色,科学合理制定发展方案,按照民俗特点、地域特点,合理定位旅游特色,丰富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坚决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行业规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强行业规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服务队伍,实现服务标准化。阜平县休闲观光农业需要培养并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服务队伍,组织人员到专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修学习,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高其业务水平,各旅游企业还应通过各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意识,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休闲观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品牌创建和经营的精神动力,把文化与品牌结合,有利于增强本土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阜平大枣在进行品牌创建和经营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当地历史和本土风情进行市场开发、产品推广,促进阜平大枣的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共同发展。同时,阜平县需要进一步延长大枣产业链,发展大枣文化产业,可借鉴唐县的发展经验,成立红枣文化研究会、红枣文化博物馆等,通过文学、摄影、艺术品等形式,展示当地悠久的“枣文化”底蕴,用“特色文化”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开展“金秋大枣节”“鲜枣采摘节”等系列活动,增加鲜枣销量的同时,不断带动地方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五)整合体验营销渠道,加强情感体验

电子商务有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等诸多优点,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现有销售渠道,是大枣等农产品营销发展的新方向。目前,阜平县增加了对“线上营销”的重视,开展“电商扶贫”专项计划,已经与电商阿里巴巴开展合作,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淘宝支持”的模式为主,开设“特色中国•阜平馆”,建立阜平大枣网上“集市”,现已拥有主营大枣销售的网店22家,并开通“阜平大枣网”,设立“产业发展”“供求信息”“技术交流”等实用板块,电子商务发展初具成效。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可以与旅游结合,通过营销“体验”,将农业、生态、休闲和娱乐等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晓丽,闫贤贤.休闲农业的品牌构建与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6(12):57-59.

[2]王丽丽,王锦旺,蔡丽红.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环首都经济圈为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109-114.

[3]刘鹏.阜平县大枣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3):35-37.

[4]张宇,李稳稳,张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保定市县域地标产品O2O模式研究——以阜平大枣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4):490,492.

[5]张桂海.阜平大枣产业发展优势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6(1):75.

[6]董佳苹.阜平县大枣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7]高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J].湖北农业科学,2014(24):6163-6168.

[8]董佳苹,梁山.基于扶贫的阜平大枣产业道斯矩阵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75-77.

[9]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9):38-45.

[10]武瑞营.河北省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3(5):22-23.

[11]王帅帅,刘晓东,赵邦宏.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4):147-149.

第3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区2/3的村地处城郊或国道、省道办缘,有36个村在城市规划区内。近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出沣东北槐、马泉、双照大魏、古渡石斗筹12个试点示范村、全区农村生活呈现出“雨天泥不沾”、“做饭不冒烟”、“吃水不用担”、“夜晚如白天”、“村容大改观”等喜人景象。

随着城市的增容和西咸一体化的发展,在喧嚣都市里的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拥有一片幽静的绿荫。广阔的乡村正在成为继住所、工作单位之后的第三空间。乡村旅游,无疑将在第三空间里成为主角,现已成为一种潮流,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的精神功能和提供优美环境的景观功能。发展集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农家小吃、农家产品欣赏于一体的农家乐型乡村旅游,迎合了游客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家生活。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寻找反差的心理需求。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辖区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之一。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

区农家乐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为北槐民俗、农家乐园等二个类型,总体计划拟投资金额180.5万元。

(一)、“北槐民俗”农家乐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区沣东办北槐村位于市区世纪大道、西咸交界处,全村人口1600人,370户。古时曾是前秦上林苑沣渭盛堡,是一个名人辈出之地,清光绪年间有武举人董振锡、近代有书法家郭仲平、现有书法家钟明善及多贤士,北槐村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乡气极浓的民俗村。城市森林公园、大秦上林苑、沣东苑等休闲景观环绕该村,是辖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建设“北槐民俗”农家乐乡村旅游,就是依托该村的民俗文化底蕴,彰显秦风秦韵特色,形成“环境、人文、秦韵”的交融。项目主要功能有农家小吃、住宿、娱乐、垂钓、观光等。具体建设内容:

1、村容村貌治理。修建仿古村门牌楼(含雕塑);修建村五条街水泥路面5600米。拟投资约35万元。

2、村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刷写文化墙(廊)700米,宣传牌8块,灯箱20个,路灯38盏,植树种草,拟投资约8万元。

3、家庭卫生改厕、改厨工程。预改厕、改厨20户,拟投资3万元。

4、建设大型垂钓休闲园约占地20亩,拟投资35万元。

5、农家餐饮设备配套。拟投资5万元。

6、人员培训20户(40人),拟投资1.5万元。

7、宣传促销,拟投资6万元。

计划总投资金额为93.5万元。

(二)、“农家乐园”农家乐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区马泉办村,位于312国道与陇海铁路线交汇处,珠泉路西段。属城市近郊型农村。全村193户,830人。紧邻西汉茂陵。乡村文化浓厚,是辖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展集餐饮、度假、娱乐兼备的农家乐园条件优越。具体建设内容:

1、村容村貌治理。修建村门牌楼(2座),修建四条街水泥路面3600米,拟投资30万元。

2、村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刷写文化墙(廊)1200米,宣传牌10块,灯箱3个,路灯46盏,植村种草,拟投资12万元。

3、家庭卫生改厕、改厨工程。预改厕30个,拟投资7万元。

4、购置健身器械3万元。

5、建设垂钓园占地10亩,拟投资8万元。

6、农家餐钦设备配套。拟投资10万元。

7、人员培训(3户60人。)拟投资2万元

8、宣传促销。拟投资6万元。

计划总拟投资金额为78万元。

二、项目资金来源

上述两类项目总体投资金额为180.5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财政扶持,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区级财政扶持80万元,申请上级部门补助80万元,其余农户自筹。.

三、项目建设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对该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成立区乡村旅游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有序指导农家乐旅游产业项目的建设。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副区长为副组长,农工部、发展计划局、财政局、旅游文物局、建设局、农林局、文体局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旅游文物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旅游文物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所有项目的协调、建设、管理等工作。

第4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化底蕴,帮助农民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构建了有特色的书香乡村文化,提升了农民的读书品位。此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乡村阅读氛围,取得了较好成效,活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自2021年1月读书活动启动以来,各村(社区)通过宣传标语、横幅、“村村通”广播等方式大力宣传读书活动,力求让每家每户知晓本次活动。同时,镇政府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积极宣传相关优惠政策,组建相应的微信、QQ群,通过新媒体方式让每一位爱读书、想读书的村民都能了解活动流程,能够积极参与此次读书活动,让村镇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抓好读书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新华文轩分公司通过送书下乡、惠民展销、知识讲座等形式,向群众推荐优质图书,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初步培养了农民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农民个人修养,促进了和谐农村文化建设,乡风、家风进一步转变,在农民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第5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乐都区第五届

梨文化艺术节收入创新高

4月16-18日,海东市乐都区第五届“碾伯·寨子”梨文化艺术节在乐都区碾伯镇下寨村梨园盛大开幕。本届梨花节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环境卫生治理,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三天来,我区共接待游客1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万元,这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本届梨花节是由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主办,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和碾伯镇人民政府承办。活动当天,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观赏。除赏花以外,还有诗歌朗诵会、婚纱摄影展、酒文化擂台赛、旗袍走秀、太极拳表演、地方曲艺展演、器乐演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拥有五百多亩的生态梨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赏花游玩,乐都区梨文化艺术节成为乐都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本届梨花节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短程旅游引主流。本地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其中自驾游游客数量剧增,外地游客以省内周边城市为主;二是周边农户产业带动明显。每户农家提供的农家饭、品农家菜、买农产品等带动了景区内农家乐及农户家的发展,使农户们在经济效益上得到提高。三是旅游消费带动明显。梨花节期间,我区酒店、餐饮、星级酒店等收入明显增长。四是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旅游、交通、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了梨花期间旅游市场安全。展示乐都乡村旅游的优美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6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历代文人迷恋奎湖、赞美奎湖都超不出“静美”二字。史料记载,唐诗仙李白、宋诗人梅尧臣、明进士张真、清尚书秦仁广都曾慕名而来,驻足忘返。张真在他的得意之作《奎湖泛虚亭》中写有“万虑澄澄无一物,天空海阔九秋霞”的诗句,于言景状物之际流露了面对恬静浩淼湖水惘然无措的心态。如果说静是奎湖多少年来沉浸于乡村田野的结果,美则是奎湖文化底蕴的反映。出自农户家谱中的骈体散文《奎湖赋》说奎湖“九曲缭绕,万转纷迷”“名流并集,美景堪稽”,既道出了奎湖美的形式,又透示了奎湖美的内涵。

奎湖计有九十九个汊,其中又有七墩六段,水陆结构奇巧多变,神秘莫测。就凭它水中有陆,陆中有水,刚柔相济,凹凸连绵的表象,你就会承认它确是大自然出神入化的产物。据传,由于湖水清澈如镜,曾诱得七仙女相邀一道,于月光中偷偷下湖洗浴,为方便更衣,各自在湖中造出一墩。由于七墩排列像北斗奎星,后人才把它取名奎湖。如果荡舟湖上,到处可见菱荷溢彩,红鲤泛波,除了水面上间或有一两只白鹭被惊得扑扑飞起,是很少有什么干扰的。湖中有许多景点值得品味,像“浮山醉春”“芦林藏娇”“菱香”等,虽各具风情,也没有摆脱静的安祥,静的凝重,静的森严。真要叹服先人形象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奇妙独特,为景点取这些形象又生动的名字,既抓住自然的静,又不忽略人性的动。这,恐怕是只有乡村之湖才能具备的吧?

然而,如想在奎湖偷得长久的安静,似乎又是一种幻想。因为它有许多要你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东西。譬如七墩之一的莼墩,就很容易产生迷宫的效力。“不上莼墩,等于跑空”是游客的经验之谈和切身体会。多少年来,莼墩就像一顶笠帽浮在水面,“帽顶”上奇花异草,绿树成荫,“帽沿”四周时淹时晒的泥地上,春秋时期的印纹陶片俯拾皆是,它们悄悄透示着引人入胜的人文历史。不久前还有人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镞、石斧、石锛等磨制石器。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奎湖就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人类祖先了。

一方水土,一方风情。遥想当年,“市镇则夜语寒生,寺院之钟声迢递”,在古人记叙里,奎湖不仅是人类栖息繁衍、香火旺盛的安乐场所,而且还是商贾集散、文明进步的祥盛之地。一度人文鼎盛,读书学理蔚然成风,方圆之内文士迭出,名震京闾。仅明清二朝,就出了五个相当于现今部级干部的朝廷大员,还有七个进士,一个状元,一个举人,演绎了“十里三尚书”“一门双进士”的史实。湖畔秦村楼“上马石”上,“金榜题名”字样至今完好无损。文昌阁、圣旨塘等遗址,随着时过境迁,愈发显示出诱人的魅力。

第7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行业,包括了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工业等高度劳动密集的许多行业。为了了解我镇旅游的概况,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调研。

一、风华镇旅游发展现状

风华曾经因风华冰箱而名扬一时,为了重振风华的辉煌,在风华乡村旅游开发已列入议程。与此同时,风华镇下属的各个村也在积极引进、筹划建设具有品味的乡村旅游点,如位于风华村集垂钓、度假、体育健身等各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鱼子孔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莲丰村融山水、观光、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双门峡(中国诗歌谷)旅游景区。风华的佛教——铜锣寺文化由来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风华也有着悠久的三线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贵州吹开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风。

二、当前风华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业的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

风华镇旅游业起步晚。风华旅游,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还没用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正处于不成熟开发的初级阶段。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旅游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我镇目前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经营远不适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1、管理体制不顺。

风华镇目前的旅游景点管理属于经发办部门管理,基本上无专人负责,表面上看这几年风华旅游发展有进步,但从长远的观点和利益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无专人管理的体制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包装促销、防止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风华镇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为风华镇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不少障碍。

1、风华镇的开发步伐不快。风华的开发早已列入议事日程,但直到现在,风华老街依旧维持了他的旧貌,没有明显的改变。风华老街上的商业没有特色,就是规模很小的一个集市,这些商品随处可见,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风华镇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周围环境的配套的设施还不到位,风华镇的招商引资并不顺畅,离既定的投资计划尚有差距。风华老镇的建设都需要靠政府产业的积极引导才能顺利发展,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滞后。

2、自然资源少而开发利用差。我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存和现代创造的人文资源,既没有名山大川,又没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没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没有辽阔的草原等自然资源。现已开发的鱼子孔等都没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游客不足。

第8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李家石屋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独特的民居风貌、悠久的村落建筑、厚重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50余家,户均年营业收入5万多元。

2013年11月,在临沂市首届最美乡村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临沂最美乡村”;荣获“2014好客山东最美村镇”荣誉称号;2015年8月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自然风光独具魅力。主要景点有:神龟拜月、镜鱼石、金蟾石、立石屋、观音柳、恐龙镇山、石瀑崖、龙门三潭和观音施法、群石点头等50多个自然景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水依山势石破惊天。贯穿村落内的惊天河,源自蒙山最高峰龟蒙顶东麓,河水沿着山体奔泻而下,时而舒缓平稳,时而跌宕起伏。每逢雨季,山石伴随着巨大的水流,轰轰隆隆似天雷滚滚,河中有一高达8米,重约百余吨的巨石,三面悬空,只有一角着地,却稳若泰山,似天外飞来,村民称之为“惊天石”,这条河流也因此得名为“惊天河”。河水常年流淌,清澈甘甜,富含长寿元素硒、锶和美容元素偏硅酸等元素,是夏季避暑纳凉的首选之处,素有“江北小九寨沟”的美誉。

乡土气息浓郁民风古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世无争的淳朴民风,似乎隔绝了尘世的喧嚣,留住了时光的年轮。他们坚守着祖祖辈辈留下的这块风水宝地,坚守着大善若水的淳朴和怡然,过着悠然自得的恬淡生活。馒头坊、煎饼坊、豆腐坊、酒坊、油坊散布在古村的角角落落,他们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平和、淡定的心态,让熙来攘往为名利奔波的“现代人”羡慕不已,这里也是都市人返璞归真、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梦里老家。

文化底蕴深厚

1128年宋金对峙时期,卜氏先民为躲避战乱,携带全家老小从菏泽辗转迁徙来到这里,在此立石为屋住了下来,这个村子因此得名为立石屋,以石为屋的传统也就传承了下来。这里的乡土民居依山傍河而建,顺着蜿蜒的河流“一字”展开,沂蒙地域特色鲜明保存完好的石屋、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当地人就地取材,石屋、石桥、石路、石碾、石磨、石臼……,一座千年古村落,一片百年石头房,处处体现出石的元素和古老、悠远的原始风貌。李家石屋村有五个自然村落,其中在核心位置分布着“小公馆”、“大公馆”两个自然村落。相传春秋时期,距此地15公里处有一个叫颛臾国的附庸国,主持东蒙山的祭祀。每逢夏日炎炎来临的季节,颛臾王便带着王室成员和大臣来到这里避暑纳凉、休憩养生,“小公馆”、“大公馆”由此而得名。

多举并措,建设美丽休闲乡村

为更好地挖掘和开发李家石屋村生态旅游资源,2012年12月,成立了蒙山人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负责李家石屋村的开发及保护。该村现已发展具有沂蒙特色的集餐饮、住宿农家小院23家,酒坊、油坊、煎饼坊等农家作坊7家,可接待1800余人同时就餐,150余人住宿。

李家石屋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是最早的蒙山县政府所在地。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传承沂蒙精神,依托李家石屋村及周边山区保存完好的自然环境、山路石屋、梯田河坝、蒙山县委旧址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斗生活物品,打造了回归历史、体现自然、参与互动、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展示沂蒙老百姓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艰苦奋斗不低头、坚忍不拔有追求”的百姓情怀和群众精神,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目前已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直机关党校、国家林业总局和省市县各级班(批)次68个、5600多人次到基地接受教育。李家石屋村农家乐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利用古朴的土房、石头和院落里是随处可见的古树,增加了吃一顿苦思甜饭,干一把农家活的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景区将蒙山党性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沂蒙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推出了众多参与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和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良好发展局面。

第9篇:乡村文化底蕴范文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此背景之下,不少地方政府为实现乡村脱贫,将乡村旅游做为推动乡村脱贫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推动了很多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在基础设施、景区建设、原住民搬迁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在景区建成之后,后续景区运营方面遇到不少问题,不少景区运营难以为继,甚至还有部分景区已经停止运营,逐渐荒废。

一、我以最近两次出差考察的云南盐津县和四川岳池县的乡村旅游项目为例,尝试分析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不顾实际情况,在远离客源市场、资源条件一般、区位条件一般、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盲目开发。

以云南盐津花香酒谷景区和落雁乡农业主题公园为例,主要问题表现在:1、两个乡村旅游景区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花香酒谷景区和农业主题公园距离盐津县城交通距离约1小时,距离高速公路超过两小时,通景交通为乡道,交通可进入性低。2、区域内资源条件一般,没有深入挖掘地方乡村资源,模仿开发,缺乏创新。如开发目前城市周边景区较多的花海、摩天轮、科技馆、小木屋酒店、苗木培育研究中心等项目,缺乏旅游引爆点,难以对游客形成吸引力。由于交通区位差,项目本身又缺乏吸引力,在2017年短暂营业半年后,花香酒谷就不再运营,和农业主题公园一样,缺乏管理,景区逐渐荒芜。

(二)经营项目单调,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乡村旅游点旅游项目单一,只有简单的吃、住和观光,乡村旅游的其他要素发挥得不够。

以岳池县岳池农家景区为例,岳池农家项目是岳池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在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设标准很高,距离岳池县城与高速公路只有不到半小时车程,区位较好,在春天花季期间,日游客接待量约五千人,但是目前景区仍然运营艰难,主要原因一是景区缺乏经营项目单调,以观光项目和配套项目为主,缺乏体验性项目和留客项目,游客来游览一圈后就会离开。二是景区没有文化内涵的挖掘,景区内感受不到陆游岳池农家的意境,也感受不到地方千年历史的积淀和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方式。只有网红项目的堆砌,比如稻田集装箱酒店、充满现代城市风格装修的咖啡馆和餐厅等。三是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景区的稻田酒店出租给不懂运营的私人老板,造成资源浪费。

(三)景区独立发展,缺乏与周边乡村产业的连接,对周边乡村的发展带动有限。

以盐津的乡村旅游项目和岳池的岳池农家项目为例,这些项目主要功能是旅游,主要的盈利点也在旅游上,没有做到与周边的产业联动发展,周边没有围绕景区形成产业集群,景区也没有农产品的展示销售点,也没有为周边对产业发展带来客流。景区是独立发展的,即使盈利也只是景区盈利,对乡村的带动作用不大,因此也难以吸引人才回乡。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先策划,后规划”的理念

首先,要树立 “先策划,后规划”的科学规划理念。科学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也是搞好各项后续工作的基础。在开发前,先对项目进行策划,明确自身优势,把握市场需求,确定项目发展方向,研究项目可行的运营模式。策划定先明确项目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地方资源,打造精品

如盐津和岳池项目,乡村旅游经营项目特色不突出、全是配套产品,缺乏吸引力,精品较少。应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乡村旅游亮点,打造乡村特有的文化意蕴和生活方式,打造出与城市景区完全不同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首先要深入挖掘区域独特的乡村文化,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只有蕴含丰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才具有持久的活力和永恒的生命力。我国乡村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工艺文化。只要用心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就能打造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