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征求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

第1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我局就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领导,着力构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

局党组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一名党组成员专门分管此项工作,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工作分工明确、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共同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二、创新方式,全力营造意识形态工作好氛围

局党组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国土资源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与解决个别性、群体性的思想认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做好政治理论的宣传教育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一是从严学习教育,营造了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先后6次召开党组会研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并建立了每月一次的“***讲堂”和两个月一次的专题研讨学习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备课作专题辅导,带头撰写学习体会交流发言,得到了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2016年共举办“**”*期,开展警示教育8次,上廉政党课6次,为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力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从严安排部署,增强了上下联动的责任意识。市局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年中由市局党组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全市各县区国土资源局扎实开展党风廉洁建设半年督查暨集体约谈,共约谈县区局班子7个,开展单独谈话120人,发放并回收民主测评表120张,征求意见建议梳理为24条,反馈各县区领导班子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进行整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市局党组制定了《各分局各县局和市局科室主要负责人述责述廉制度》,对述责述廉对象、时间、内容、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11月14—26日,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年度全面考核,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三是从严管理队伍,构建了促进工作的转化机制。严格管理干部队伍,细化完善了16项内部管理制度和科室岗位职责,有效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构建了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业务工作的相互转化工作机制。强化干部培训,年内共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0多人次。积极开展系统内干部职工轮训计划,计划三年内对全体干部完成一轮轮训,2016年举办全市业务知识培训班两期,培训110人。建立完善了廉政防控预警机制,干部提拔任用前,认真落实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程序。四是从严执行规定,培养了节俭办事的良好习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八项”规定和省厅“九项”规定,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切实做到正文风、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严格落实干部职工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用制度管人管事、约束权力、有效预防腐败的内控机制逐步形成。

三、强化基础,树立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良好形象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在全系统开展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主题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将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作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基础,强化学习教育,树立高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同时,市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在局网站宣扬党的领导下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了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抓住抓重,努力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新理念

第2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供给主体;产权

自2001年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会计造假事件,国内如银广夏、蓝田等,国外如安然、施乐、世通等。这类事件的接连发生,可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会计准则的取决于会计准则供给主体。要提高会计准则供给主体的工作水平,从而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必须合理界定会计准则供给主体的产权。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供给主体的产权界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我国会计准则供给主体的产权细化

尽管对“产权”涵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产权学家对产权概念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共识:首先,产权具有外部性,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利益产生,如会计准则的内容会影响很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次,产权是一组权利束,既包括可以行使的权利,也包括不可以行使的权利。如科斯所言,“对个人权力无限制的制度实际上是无权力的制度。”会计准则的供给过程中,也存在这一组权利束,且对供给主体存在权利界限。再次,产权的直观形式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在使用稀缺物时发生的关系。如会计准则供给中,表象是人对会计准则行使的各种权利,实质上是在使用会计准则时发生的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政府、、工商界等利益主体都希望参与到准则制定过程中,影响准则的内容,使之更有利于自身利益团体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的供给过程,是实现各利益团体目标函数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的过程。各种利益相关者反复博弈,最终达成在现存环境下的一种均衡状态,形成准则。他们对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所行使的权利正体现了他们之间在使用会计准则这一稀缺资源时所发生的关系。

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供给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咨询机构。我国会计准则的供给过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

1.立项阶段:会计司提出立项意见,向CASC和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后,对立项意见做出修改调整,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领导批准后正式立项。

2.起草阶段:会计司组成项目起草组,并将项目起草组的成员及有关情况向CASC通报。项目起草组完成讨论稿,由会计司提交CASC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3.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会计司应通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及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印发征求意见稿、在CASC网站和其他主要媒体上公布、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向广泛征求意见。项目起草组对意见进行汇总并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草案,由会计司再次提交CASC征求意见。

4.阶段:项目起草组根据CASC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会计司按规定程序报送财政部领导审定后,由财政部并组织实施。

在这一供给过程中,涉及的供给主体的产权可细分如下:(1)立项权。确定拟制定的准则项目并确定起草时间的权利。(2)确定起草小组权。确定起草小组人员组成的权利。(3)起草权。包括从搜集资料到形成征求意见稿阶段所涉及的起草小组和起草人的权利。(4)咨询权。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的权力。(5)批准、审阅权。指第一阶段由部领导批准及第四阶段所涉及的由部领导审定的权利。(6)参与权。主要是指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的权利。(7)征求意见权。供给主体向外界征求意见的权利。(8)拟定草案权。指起草组拟定草案的权利。(9)经费获取及使用权。整个准则供给过程中的经费开支来源及如何使用的权利。(10)出台权。最终决定准则是否出台的权利。

二、我国会计准则供给状况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1 可以确保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无论是由政府部门还是由民间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必须具有权威性,否则会计准则就无法有效实施。“,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是一种政府行为。”(戴新民,2003)“由政府部门和部门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行政命令的性质或法律的强制性,它们当然就具有了权威性。”(汪祥耀,2001),尤其是我国的政府职能强大,人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习惯于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准则、制度,决定了该模式下会计准则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2 会计准则是一种“公共物品”,而政府作为执行公共职能的行政机构,独占行政执法权力资源。一方面,有利于会计秩序的形成和稳定,减少对部分会计处理的争议;另一方面,政府统一执行更能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节约社会成本。

(二)缺陷和不足

1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产品,是约束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则。因此,“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各利益相关方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都想使准则对自己更为有利,各利益相关方都根据自己的特殊利益或从自己所处的特殊地位出发,提出自己的要求———每个人都想准则对自己更有利。”(唐松华,2000)当博弈参与者的行动规则趋于一致并成为公认的博弈规则时,会计准则也随之产生。这里的制度是广义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两者相辅相成。我国在制度方面的两大特色是:一方面,三权高度统一于政府,使得政府职能非常强大,正式制度绝大部分是政府职能的产物,尤其是重要的制度约束,完全由政府行使制定权。另一方面,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价值道德规范、风俗文化习惯、意识形态等。”(金雪军、章华,2001)我国最典型的非正式约束便是儒家文化,提倡“尊君”、“谦屈”,这是一种典型的以上下等级为标志的君权文化。受之影响,人们形成了“习惯于按照上级要求办事,遵从政府意愿,对自身权利争取意识不强”的社会心理。在以上两大制度特点下,形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这样一种博弈格局:首先,政府作为博弈的一方,其本身是“有自己效用函数的‘经济人’,其效用主要表现在准则制定上的垄断权与权威性。”(唐松华,2000)我国政府职能异常强大,这种“垄断权与权威性”更强。于是,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的博弈成为一种在政府强权下的博弈,即博弈主体地位悬殊的博弈,且政府之外的博弈各方又抱有上述那种普遍的“社会心理”,造就最终的均衡状态是一种非真实意愿下的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可能因为畏惧权力,存在“敢怒不敢言”的状况,表里意愿不一。因此,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也“应通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及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印发征求意见稿、在CASC网站和其他主要媒体上公布、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让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体现“民主性”,但这种“民主性”往往流于形式。

2 根据“政府管制俘虏”,目前我国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不够,从而降低了会计准则的质量。据綦好东、杨志强调查,只有20.25%的被调查者提交过对会计准则的修改意见。可见,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参与热情不高。其中,政府会计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与热情相对高一些。但是,“省级会计管理部门负责人可能会从完成上级任务的观点来做这件事情”,并非有积极的参与热情。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CFO、控股股东CFO、信贷部门负责人以及代表中小投资者的高校教师参与准则制定的热情并不高,都在10%以下,尤其是被调查的上市公司CFO竟无一人提交过修改意见。”并且“没有提交意见的被调查者中只有不到5%的人是真的没有意见,而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并不是没有意见,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发表意见。”(綦好东,杨志强,2003)我们不妨用“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来分析一下原因。我们把广泛存在的各利益相关者视为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人数众多,相互之间很少甚至根本无法沟通,因此企业个体的行为不容易为他人所知。对于提出反馈意见者而言,其反馈意见有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没有被接纳。于是,反馈者便认为准则制定完全是政府行为。“征求意见只是走形式,提意见也没有用”(总体支持率为44.44%),自己为提意见而白白付出代价。从效用角度而言,不如不提意见。二是意见被接纳,反馈者得不到任何的利益(包括物质的及非物质的)激励。“制定机构对反馈意见者缺乏激励措施,没有积极性”(总体支持率32.54%),而广大的利益相关者则可以“搭便车”,免费分享意见被接纳的益处。由分析可得,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其博弈的最优策略都是不提反馈意见。于是,反馈的热情没了,“不知道反馈意见的途径”(总体支持率41.27%,当然不排除存在制定机构宣传力度不够的因素)大有人在也就不足为奇了。最终,这个群体便成为一个人数甚广的弱势群体,他们宁愿被动地接受政府的政策,受政府的管制俘虏。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针对政策思索对策,与其自身利益似乎有更直接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更优的博弈策略。

3 根椐产权制度的效率标准判断,目前的会计准则供给中的产权制度效率较低。“所谓产权制度的效率就是制度成本与制度效益的比较。”(黄少安,1995)由会计准则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其效用是既定的。这样,效率的评价便集中在成本方面的分析。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现行供给模式下的成本。第一,现行会计准则供给模式下,产权界定不清晰,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CASC仅具有咨询权,而财政部会计司则包揽了其他所有权力。“咨询权”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使得CASC几乎可以在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参与,但又都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充分权力,即CASC是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司分享产权。两个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易可能会因为边界不清而纠缠,使交易成本提高。第二,产权主体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一方面,会计司隶属于财政部,代表政府,而“政府”代表全民利益。无疑,会计司为“全民服务”。那么,“全民”如何激励和约束“会计司”的行为呢?这与改革前的国企存在同样的弊病。另一方面,具有一定产权的CASC除了具有与会计司同样的弊病外,还有一种缺陷:其“咨询权”本身界定模糊,行使与否,无法监督和约束,行使的好与坏缺乏有效的判断依据,也就不能给予有效激励。而“产权的重要功能就是激励功能,界定了产权的边界和主体,主体就有努力的动力,就会有稳定地获得与努力程度相一致或相对称的预期收益。这样产权主体才会为产权的权能行为承担责任,并且努力提高财产利用的效率。”由上文所述,目前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的产权制度效率低下可略见一斑。而要提高效率,就要赋予不同的产权主体以不同的产权并充分界定。第三,目前的产权制度下,存在大量的外部性成本,即不被当事人考虑在其决策和之中的成本。首先,广大利益相关者将会计准则的供给视为一种完全的政府行为,对于提反馈意见持“理性的冷漠”态度(因为在广大利益相关者看来,提了意见也不会被采纳,不如干脆不提意见,即保持“理性的冷漠”态度),使得征求意见实际效果不大,徒耗交易成本。其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程序冗繁,报领导批准、审定等“上送下传”过程而增加交易的成本。最后,“政府为主导”供给会计准则的产权制度下,各供给主体均代表政府行为,各项成本开支由政府承担,易造成行为主体开销的“大手大脚”———因为不是掏自己的腰包,甚至可能把自己的额外开销记在政府名下,这也是原产权制度的外部性问题。

三、准则供给主体产权的界定

通过以上可见,我国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的产权制度效果不佳,效率较低,而存在这一的原因主要在于供给过程中产权界定的不合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细化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的产权并进行合理界定,以期解决现行体制下的弊端。首先,将会计准则委员会从财政部独立出来;其次,将会计准则供给主体的产权细化;最后,赋予会计准则委员会(此时已是独立的民间团体)与财政部会计司(代表政府)以不同的产权并充分界定,这其中还要做好一些配套改革工作。

(一)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产权界定

会计准则委员会从财政部独立出来以后,应具备下述权力:(1)委员会成员选拔权(财政部保留确定总人数与专职及兼职人数比例的权力);(2)起草小组人员选聘权(政府保留干预权);(3)立项权;(4)起草权;(5)征求意见权;(6)拟定草案权;(7)经费获取及使用权;(8)准则试行权。同时取消咨询权和领导的批准、审阅权。上述八项权力中,除(1)、(2)两项政府保留适当的干预权外,其他六项权力均由委员会独立行使。(政府保留(1)、(2)两项适当的干预权是考虑到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政府代表全民利益,赋予政府适当的干预权,使之更能从全局利益出发,防止委员会出于一己利益,而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或者盲目扩张,造成机构效率低下。)为了确保委员会上述权力的有效行使,可以通过形式予以规定。赋予会计准则委员会上述权力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如下改革:

1 重组委员会成员。第一,委员会中应配备适当比例的专职人员。目前,各国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比例不一。如美国的FASB由7名专职人士组成,而英国的ASB的9名成员中只有主席和技术主任是专职的。因此,我国的专职人员比例应由财政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第二,人员来源。成员应由各地推选,由准则委员会选聘。成员中应包括会计及审计专家(包括注册会计师及高校教师等)、熟悉会计与实务的大型及大型机构负责人,具有广泛力的股东代表组成。

2 更新制定程序。第一,取消领导批准、审定等程序。采取委员会成员多数通过原则进行每一步骤的决策。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制定准则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增加向征求意见的次数。信息及其他媒体的,信息传递的加速可以减少以往将文件层层下发,然后再层层上传的时间,并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多渠道征求意见,以使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准则供给过程中来,保证会计准则的高质量。笔者认为,可以在形成具体准则初稿后征求一次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再次征求意见。第三,实行“听证会”制度。考虑到我国的各项改革均遵循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思路,这一制度的实施也要逐步进行。目前可以只举行一次,以后再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次数。第四,在形成具体准则草案后,审报出台前,增加试运行阶段,向社会公示运行状况,并征求反馈意见。第五,将反馈意见及草案一并交财政部,由财政部根据草案公示情况做出决定:正式出台;交由CASC修改后出台;推迟出台;取消出台。

3 扩张经费来源。实行政府定额拨付与企业资助相结合,而且要合理确定企业资助的最高限额,并通过有效途径(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向社会公示各企业的资助情况,以形成企业资助的有效激励。

(二)财政部的产权界定

代表政府的财政部应赋予以下权力:(1)确定委员会总人数与专职及兼职人数比例的权力。(2)起草小组人员选聘的干预权。(3)参与权。(4)决定出台与否的最终决定权。(5)出台准则的挂名权,即最后以财政部的名义颁布(这是考虑到我国公民习惯于遵从政府制度、规范的社会心理,这样做可以使会计准则更有权威性)。

四、会计准则供给主体产权重新界定的意义

1 可以保持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供给模式的优点。(1)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是会计准则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如美国民间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虽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它们同样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自于会计职业界的声望和职业道德规范203条,此外还来自于SEC的批准和‘实质性权威支持’”(汪祥耀,2001)。即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应由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地位及会计准则的质量两方面保证。由笔者提出的产权界定思路可以兼具这两方面:一方面,供给过程中,政府有充分的干预权;社会各界有充分的参与权,这保证了会计准则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最终以财政部名义出台,使会计准则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并加强了政府的“实质性权威支持”。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费来源的扩大及组成人员的重组(即吸收社会各界的精英加入),增强了委员会的实力与威望,更进一步增强了会计准则的权威性。(2)CASC作为惟一的且获得政府“实质性权威支持”的准则制定机构,仍可以确保会计秩序的形成和稳定并形成规模效益。

2 提高了会计准则供给过程中产权制度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1)通过重新界定产权,优化制定程序,改变了现行模式下政府强权的博弈格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了大量的交易成本。(2) 会计准则委员会从财政部独立出来,并赋予明确的产权后,可以使它成为独立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行为个体。第一,责权与“有形的利”的统一。这主要体现在工作成就的好坏与经费的多寡相联系。因为很大一部分经费来自企业资助,企业资助的多寡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业绩,即会计准则的质量。第二,责权与“无形的利”的统一。委员会的工作成就将直接影响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其威望和社会影响力。这样,便可以克服以往常常存在的行政效率低下,工作人员习惯于“磨洋工”的弊病,从而提高了产权制度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3)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独立的民间团体,容易与会计职业界保持较密切的关系,对出现的各种会计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克服政府以前经常采取的“救火式”供给会计准则的弊端,从而降低了因为会计准则供给不及时,导致会计准则稀缺而增加的交易成本。(4)“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部化的激励。”(吴革,2002)这可以作为衡量产权是否优化的标准。会计准则委员会成为独立的民间团体以后,对于各项成本支出必然会“精打细算”,完善制度管理,使大量“外部性”问题内在化,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 提高了会计准则的质量。(1)目前会计准则委员会主要由政府人员及会计学术界人士组成。但是,“会计学术界大多是利益中立的,而学术界缺乏利益驱动的特征决定了其对会计准则的反馈意见多偏重于定义、逻辑的严谨性和会计准则制定中如何借鉴国外相关准则的成果角度,无法体现鲜明的经济动机,因此很难代替企业界,尤其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会计准则的意见。”(杜兴强,2003)而笔者提出的产权界定的思路中,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吸纳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界人士的参与,“这等于向企业实务界传递了一种信号,一种希望企业实务界参与,且其意见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非常有用的信号。这样学术界可以就会计准则的逻辑性和技术性反馈意见,而实务界可以就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以及在会计实务中的执行和实施发表意见,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和透明度。”(杜兴强,2003)(2)会计准则委员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民间团体之后,各利益相关者不会再受“政府俘虏”,也不会因为其“依照上级要求办事,遵从政府意愿”等的社会心理作祟,而不敢或不愿发表意见,从而使得会计准则委员会可以获得更广泛、更充分的反馈意见,提高准则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的会计准则供给主体产权界定的思路,既可以继承传统会计准则供给模式的优点,又可以克服其缺陷。而且,这一改革思路既结合了我国国情又不会增加大量的制度变迁成本,具有现实可行性。

[参 考 文 献]

[1]贺 卫,伍山林 制度经济学[M] 北京:机械出版社,2003

[2]金雪军,章 华 制度兼容与经济绩效[J] 理论经济学,2001,(8)

[3]戴新民 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汪祥耀 会计准则的发展:透视、比较与展望[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唐松华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 会计研究,2000,(3)

[6]刘 峰 会计准则变迁[M]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7]黄少安 产权经济学导论[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第3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一、把深化改革放在广电事业发展的首位

广播电视是我国传播阵营中的重要媒介之一,也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信息渠道来源。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阵地,扩大正面舆论影响,对基层广播电视台而言,不仅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也是能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民生问题,更是自身事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问题。地级市广电台处于我国电视事业格局“四级办台”的夹心层,既有来自传统媒体的竞争比拼,也有来自新媒体的全新挑战,传统的运营方式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益都处于下滑状态。破解发展之困,必须正确把握形势,正视差距,找准问题,对症施治。

(一)拓展生存空间是广电发展之要。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之间的多重竞争已经展开。一是不同层级的广播电视媒体争夺受众。中央台、省级台凭借其政策、覆盖、内容、资金和人力的优势,无情地挤占着市级广电的受众与广告市场,市级广电进一步被边缘化;在地市层面,市级广电与县市级广电的受众群高度重合,同质化、同步化竞争加剧;二是广电与纸质媒体竞争全方位化。从广播电视与报纸等纸质化媒体之间的竞争发展来看,已经由各有特色、各据一方的格局,逐渐演变为电视、纸媒、网媒、移动终端等全领域的融合型媒体之争,受众、广告资源重合度高。三是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压力加大。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蚕食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造成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规模减小。因而,主动顺应环境之变,自觉实施改革,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必然。

(二)破解体制机制之困是广电发展之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元管理体制,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困境。一是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装备、高技术、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财政投入的有限资金杯水车薪,使广播电视在设备更新等方面跟不上时展;二是长期的事业单位性质,广电事业在企业化管理上缺乏足够的市场意识和科学的管理考核体系,无法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三是广播电视缺乏灵活高效的制播方式,使得电视节目制作节奏缓慢、成本高企、质量不稳、创新不足,特别是在与时俱进跟紧观众需求方面反应滞后。推进制播与运营相分离,适应市场化、企业化发展需求,理顺体制机制是推进改革的突破口。

(三)实施人才工程是广电发展之本。广电台的发展根本靠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的行管人才和一支业务精、作风硬、能打主动仗的业务人才。目前,事业单位性质的广电台没有自主用人权,历史累积原因造成机构人员臃肿,有限的经费使用效率低。同时,适合于广电发展需要的特殊人才、优秀人才,由于种种限制无法按需引进,或者因为待遇、身份等问题留不住人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不对口、聘用人员队伍不稳定等,已经成为市级广电发展的最大阻碍。

二、着力建设广电事业加快发展的“四大平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平台是发展的有效载体。2015年2月,黄冈广播电视台组建成立。黄冈广电台由原来的黄冈电视台、黄冈人民广播电台和发射中心等单位组成,通过建设“四大平台”,打破既有的机构、栏目、频道、时段等框框限制,重新组合人力、财力、物力,让人跟着平台走,平台跟着市场走,市场跟着需求走,需求跟着改革走。

(一)整合资源,组建新闻中心。新闻是立台之本。黄冈广电改变过去资源分散、机构不合的状况,重新整合全台各档新闻资源,组建了广播、电视共享的新闻中心。新闻中心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新闻媒体导向管理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重新改版新闻栏目,认真策划重点报道,先后开设24个专栏、系列报道、专访和评论等,着力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度”。截止2015年11月中旬,已在中央媒体播发稿件21条,在省级媒体发稿647条,实现新的突破。

(二)精准定位,组建新的频道和栏目。新的历史条件下,“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是提升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要素。黄冈广电台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过去内容不足、节目不优、特色不显、品牌不响等问题,从内容和渠道上加强建设。组建新的频道和栏目,形成4个专业定位的电视频道和2个广播频率,自办三十多档本土节目。新组建农村文化旅游频道和都市综合频道,新增和改版十多档电视节目,如《黄冈党旗红》、《美丽黄冈垄上行》、《知音故事》、《法治时空》、《文化黄冈》、《旅游黄冈》、《戏曲黄冈》、《黄冈宝贝》、《善行黄冈》、《县市之窗》、《黄冈119》、《我要上春晚》等,改版十档广播栏目如《黄冈风采》、《轻松早八点》、《心语心愿》、《夜色书香》、《汽车天天汇》、《快乐下班路》等,极大丰富了节目形式,满足了多层次观众的需求,收视率和收听率均实现了新提升。

第4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凝聚人心;发挥合力

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员工队伍状况剖析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飞跃发展,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职工队伍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人生价值、生活方式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员工总数逐年增加,分布较为分散,呈现出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化及民主意识、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自我认同感不断增强的特点。总体来讲,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员工具有正确、积极的思想政治倾向,理性、客观的社会认识态度,独立、多元的个人价值选择。

二、四位一体,构建科学政治思想工作平台

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才能行之有效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打破传统,趋向科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的高速发达、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和便利,员工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过去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学文件”、“读报纸”、“讲传统”等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意识形态的要求,所以必须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多载体的科学工作方式才能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二)以人为本,拓展深化。“以人为本”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再是简单灌输型的工作方式,在注重发挥政治导向和宣传教育功能的同时,积极关注员工日益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譬如心理、情感、信仰、价值等。开始把员工的心理健康、身心和谐、信仰、精神需求等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积极开展温馨家访、心理讲座、座谈会、道德评议、精神激励等活动。

(三)围绕中心,一岗双责。随着高速公路企业的迅猛发展,服务企业不仅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所在,而且这个职能作用将愈来愈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需紧密结合,并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实现联动。责任主体一体化,基层各党支部基本实行“一岗双责”工作制度,改变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状况。

(四)创新方式,增强实效。一是观念创新。基层单位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纳入"仁爱"、"感恩"等理念,更加突出人文关怀。二是方法渠道创新,注重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机制创新,完善组织机构、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四轮驱动,凝聚发展动力

根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存在的突出问题,毋庸置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下是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齐抓共管,抓紧、抓好、抓实政治思想工作。

(一)服务运营中心工作和实现阶段工作目标任务。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适应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走向,始终围绕运营中心工作,不断适应运营发展需要,位置要前移,重心要下移,切实抓好 “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及时确立为运营中心工作服务、实现各阶段运营工作具体目标任务的主题鲜明的活动目的,紧紧围绕这个目的,以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主要任务,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载体、实施活动过程,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汇集一切优势和手段,形成强烈的催人奋进之势。

(二)积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根据“两个文明”建设要求,定期制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规划、措施,做到主管明确、分工落实、协调有力、条线清晰、工作有序、奖惩分明。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深挖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不到位、缺乏力度、得不到应有重视的重要原因,把思想理念、道德情操、感情融化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去,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约束相辅相成,刚柔相济,虚实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群众性、广泛性和社会性。做好与“绩效考核“的结合文章,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强化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对象相同、工作方向一致、工作目的相近、活动途径相通、工作环境相似,同属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模式。企业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又具有物质领域的这种属性,一旦真正应用或渗透到具体的工作中,就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和渗透力,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所以,要借助企文化建设的不断强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营工作的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趋完善,更有新意。

(四)正确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应有权利,尊重人的首创精神。随着民主思想不断发展,员工对民利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通过政务公开、经理信箱、投诉热线、基层调研、职代会、党内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基本满足广大员工行使民利的愿望。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把调动、发挥、保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任务。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倡“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要注重从政治上激励员工、思想上引导员工、生活上关心员工、工作上帮助员工,使广大员工在敬业奉献的过程中充满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人们尊重的荣誉感;要采取家访、谈心、慰问、物质帮助等灵活形式,深入员工当中,倾听员工的呼声、了解员工的思想问题、实际困难和要求,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建立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内在动力和潜能,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效应。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把握好将心比心、注重实效、尊重差异、客观公正、持之以恒、正向引导等心理原则,把握员工的个性差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树立阳光心态。

第5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关键词:委婉语;中国文化;文明社会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35-02

委婉语,不管从修辞学的角度,还是从语用学的角度,都在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委婉语属于一种语言高级替换,即将我们不愿意听到的直白的粗糙的言语,转变成另外一种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的悦耳的语言来表达。语言通过变异或者转换,展现了新的内涵和文化。委婉语的产生也与交际礼貌、避俗求雅等社会规范有关。委婉语不但在众多语言中普遍存在,从更深的角度出发,它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素养。作者拟从委婉语与文化的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着手,阐述委婉语的古老文化渊源及其语用特征,从而实现委婉语的社会文化语用功能。

一、委婉语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定义

在希腊语中对英文“euphemism”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上比较善意的语言形式。在《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对该词语的定义是:“是指以一种不明指的,从心理上能够让人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替代一种直接的,容易引起别人不快或者误会的表达形式,以达到有效交流沟通的目的。”[1]换句话讲,委婉语就是指,因为某些言语容易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导致矛盾产生,为了交流沟通的顺利进行,必须要转变一下,用一种相对婉转的表达形式将其表达出来。将汉语辞格“婉曲”与“讳饰”进行融合以后就是英语辞格“Euphemism”,为了方便实用,将其定义为“委婉”二字。委婉语不仅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形式,也是我们日常用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文明中华来说,它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委婉语的表达对于家庭和谐,社会均衡,民族团结有着更加积极的凝聚作用[2]。

二、委婉语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在众多的修辞艺术手段中,委婉语的发展历史可谓由来已久又经久不衰,这是一种通过比较含蓄的、婉转地形式来传达说话者用意的言语表达。在汉语修辞中我们又可以将其称作为委曲、婉曲、婉转、曲语,也就是有目的地掩盖最真实,最直接的用意,通过一种委婉、曲折、含蓄、不太直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看法。这种表达策略从古至今,在众多的关键交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形成以及发展长期以来备受亲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与我国的人文礼仪习俗,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在很早以前应用而生,同时又成为了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委婉语我们可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发展史。因此,要认真探讨这一修辞形式,挖掘它在语言交际中的潜在魅力,确保日常交际的有效进行。

委婉语就是好的话。“好的话”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他是指:不明说,让人感到愉快,尊敬,理解,礼貌,有礼节。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从古至今,在我们的语言文化,文学典籍中慢慢延续下来。彰显中华文明,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美好价值观也是通过委婉语来实现的。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谈有价值的话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3]。出言便破坏礼仪,这就做残害自己;认为自身不能居心仁厚,不能实现道义,这便叫做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处;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从孟子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贤对于语言的标准和要求,他们认为说话合乎礼仪,言行得体才能合乎道,顺应理。所谓言为心声,语言作为思想灵魂的载体,若想实现精神层面的道德标准,就必须从语言上下功夫[4]。

三、委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委婉语的现代使用,涵盖了日常生活,文化,社会交往,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或者说一种隐喻表达,委婉语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任何一种社会或者时代,其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和都需要道德规范和情感维系,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宗旨,委婉语的使用和发展与国人普遍奉行的中庸理论不谋而合,同时也符合当下所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委婉语修辞最基本的属性,就是通过婉转曲折的表达形式来避免由于表达过于直接而引起矛盾的发生,其效果要从语气语调的控制与隐喻表达上展现出来[5]。

(一)文化语言方面的委婉语

1.比如说“好”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一些委婉语的用法。虽然这个词字面上极其简单,但用法和意义却很多很丰富。人们经常说“我们很好”,这意味着俩个人的关系非常不一般。还有说法“他对你好吗?”隐含的意思是他爱你吗,或者他喜欢你吗?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比较含蓄保守,尤其是在表达感情方面,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对表达感情上讲究在“过”与“不及”之间的一种平衡亲切状态,而“爱”或者“喜欢”就太直接,太明了了。

2.“大尺度”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说女性穿着过于暴露,有失大雅,不符合大众所接受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委婉语。“大尺度”一词就含蓄的表达了穿着不雅。

3.“贪杯”形容爱喝酒没有节制的人,此词含蓄的表达了喝酒成瘾的特点。

4.“个人问题”隐讳指婚恋情况,一般属于个人隐私,不好直接询问,所以中国人一般都会问你的“个人问题”如何来取代。

5.“美中不足”中国人在批评别人或者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为了给别人留面子,常常要说“我觉得一切都不错,美中不足的是……”来给别人留有余地,以比较客气礼貌的语言向别人征求意见,这样比较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

(二)社会经济方面的委婉语

我们常用“经济回暖”来说明经济复苏,经济环境得到改善。用“焦虑哥”,“蚁族”“蜗居”委婉的表达了城市年轻人艰辛的生活状态和对生活的无奈,“海龟”与“海归”同音,指从海外留学归国发展的人士。“海带”同音“海待”,指从海外留学归来但尚未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的人。用“杯具”委婉表达“悲剧”,略带一点戏谑的意味,却增加了时尚的色彩。用“下岗”间接说失业,而且是暂时性的,有可能会很快的再上岗。用“出柜”间接的表达同性恋身份,比喻不再隐藏自己的身份,向社会公开承认。为了让整个交流沟通在一种双方都很愉快的状态下顺利进行,可以巧妙地使用委婉语里中的一些花哨、委婉而动听的形式来凸显对方的重要性,减轻对方由于自身某方面的不足而心生的拘束感、自卑感,以及其它一些顾虑,以缓解尴尬的氛围,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得交流沟通更加融洽,顺利。

(三)政治军事方面的委婉语

政府机关单位是委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最常见的就是在一些公共事务中,政府部分为了掩盖自身决策与行为的不当,为了凸显一些政绩,达到维稳效果,就会采用这种修辞手法,在语言学家的研究中,将这种语言形式统称为“官话”。

在中国开会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措辞,“其实绝大部分公职人员是廉洁自律的,而这种败类在我们的红色队伍中只是极个别,不过虽然他们有选择失误的时候,但我们还是应该重视他们的业绩……”这是中国政府典型的官话!还比方说,“彼此就这一问题开展了建设性的会谈,就共同目标的实现坦率地交换了看法,总之,这次会谈具有很大的意义”其中“建设性”“坦率地”“很大的意义”的都是政治委婉语,听话人还是听不出来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但是比较“悦耳”。还有2005年通过的《反分离国家法》中提出“必要时将通过’非和平手段’”这里的“非和平手段”(non-peaceful)指的是战争“war”.在这短短的半句话中一共出现了两个政治委婉语,“必要时”和“非和平手段”表达了我国将竭尽全力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统一的愿望。

四、委婉语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在呼吁世界和平的大背景下,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它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宗旨。构建一个和平,正义,公平的文明社会,一定离不“人”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寻求更好地完善人格和更高的道德观念。一句话,“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离不开“语言的和谐”。而“语言的和谐”取决于人们道德理念的认知程度,文化素养,礼仪制度。只有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之上,人们的语言观念才能和谐优雅,而语言观念上的和谐规范往往是通过这一古老而又悠久的修辞方法――“委婉语”――来实现的。“和谐”一词,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而委婉语的说话方式是温和而曲折,小心而婉转,曲折而不直言,恰恰符合了现代“语言和谐”的要求。这种语言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在矛盾两极间找到最佳途径,在诸多可选择的可能性中取得最佳的,最合情合理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善意,理解,不张扬,谦逊,遮掩人过的优点。总之,在当代社会,大量的使用委婉语,会大大地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减少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冲突,对促进社会的文明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大量委婉语的使用也是个人素质与文明的标志,对人格意义上的完善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理解掌握委婉语也将会对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6]。

总而言之,委婉语的形成由来已久,直到今天仍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深入研究该种语言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其实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礼仪制度的发扬继承。委婉语修辞方式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完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环境下所倡导的大众性格发展需求,在很大的程度上,引领并发扬了社会交际中的掩饰习俗,符合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同时,它还增加了汉语言词汇的丰富多样性,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礼貌交际,让语言表达温暖而饱含情谊。而且,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强化了中庸、和谐的文化发展特点,实现了文化――委婉――人性――文化的良性循环,体现了语言修辞与社会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委婉语,作为一种影响着中国民众礼仪习俗的重要修辞手段,祖国文化遗产中浓墨重彩的不朽篇章,将以其不可替代语言生命力继续成为中华语言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2〕何木英.语言选择与文化取向――解读谭恩美《喜福会》的语码转换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

〔3〕陈蒲青.四书注释[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4〕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构成及语用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

第6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北青传媒的成功上市,既得益于当前中央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宏观环境,也得益于北京市作为综合试点城市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上市工作经历三个阶段

从2004年6月11日北京市委宣传部确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到2004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北青传媒上市工作前后历时约半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起跑阶段

在中介机构的配合下,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研究决策后,按照设计方案和上市工作的要求,对北青传媒的资产、业务、人员等重新进行了调整。

一是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保留了北青传媒原来的股东结构,即仍由北京青年报社绝对控股87.9%,其他四家股东和股比不变(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5%,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3%,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1%,神州电视有限公司2%)。

二是将北青传媒2002年的未分配利润转为股本,在保持股东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使公司注册资本扩大为1.474亿元人民币。

三是为保证上市后给股民良好的业绩回报,对北青传媒的资产和业务结构重新进行了整合,将小红帽、北青网的资产从公司中剥离,保留了北京青年报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并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对资产重新进行了审计和评估。

四是分别就北青传媒董事会、监事会人员组成及总裁、副总裁的人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确认。

五是为适应上市工作需要和未来搭建跨媒体平台的发展要求,在中介机构的建议下,将北京青年报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加速阶段

根据北京青年报社的整体发展战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北青传媒上市后的募集资金投向进行了研究。北青传媒本次募股发行占总股本25%的H股,全球发售完成后,北京青年报社的控股比例相应减少到65%左右,但仍为绝对控股,确保了北京青年报社对股份公司的管控力度和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上市募集的资金,将包括用于投资开办北京青年报周末版,收购其他报纸,开办系列专业杂志;进行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收购户外广告公司,形成广告经营的产业链等。

从10月份开始,北青传媒陆续向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递交香港H股上市发行的相关申请文件,接受审查和聆讯。此前,、北京市委宣传部,以及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等,对北青传媒的上市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3、冲刺阶段

11月24日,中国证监会对北青传媒上市工作作出正式批复,同意北青传媒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

12月2日,北青传媒正式通过了香港联交所的聆讯,股票代码确定为“1000”。

12月6日,北青传媒开始为期两周的全球路演,成为香港上市发行推销时间最短的股票之一。

北青传媒的上市引起投资者的极大关注,取得了社会公众散户超额认购422倍、机构投资者超额认购16倍的好成绩,成为下半年香港H股散户超额认购倍数名列第一的新股。而且,机构投资者的质量较高,前30大订单的需求总额超过11亿美元。机构投资者中,亚洲投资者占总需求的81%,欧洲占14%,美洲占5%。

随后,在分析师和中介机构的建议下,最终确定北青传媒以每股18.95港元的价格挂牌上市,这是原定价格区间(14.95-18.95港元)的最顶端,市盈率在完成超额配股之后达到20.4倍,成为近期赴港上市公司估值最高的股票之一。

12月22日上午10时,作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北青传媒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当日开盘23.75港元,收盘于22.70港元,较招股价每股涨了3.75港元,涨幅为19.8%,成交股数超过2560万股,总成交金额约为5.917亿港元。

同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全面行使超额配股权,按发售价格额外发行716.1万股H股,其中651万股为北青传媒发行的新股,另外65.1万股为国有股减持股份,超额配股的H股总数约占初步提呈发售股份数量的15%。连同超额配股计算,本次发行的总股数为5490.1万股,其中国际配售的H股数目为3103.1万股(含超额配股716.1万股),公开发售股份数目为2387万股,以招股价每股18.95港元计算,本次发行的总规模为10.4亿港元,约为人民币11亿元,其中北青传媒融资总额为9.5亿港元,约为人民币10.07亿元。以当天收市价22.70港元计算,行使超额配股权后的北青传媒股份公司市值为44.8亿港元,约为人民币47.5亿元。

二、上市工作解决三个难题

作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北青传媒的上市之路没有其他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完全依托于上级领导部门的及时指导和北青传媒自身的积极探索。回顾总结北青传媒的上市经验,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国内地媒体上市融资,首先要考虑和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构筑适合两分开体制的“防火墙”

综合性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只有在宣传和经营两分开后,在保证宣传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经营部分才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做强做大。因此,在两分开的管理体制下,媒体、尤其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媒体,上市前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宣传和经营两部分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确保经营部分上市后,宣传部分的舆论引导功能不被削弱。

北青传媒成立和重组后,与北京青年报社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实现了严格分开,以确保上市公司的人员、财务独立及资产完整,保证彼此之间的一切行为都能遵循市场规则。

同时,以签定协议的方式,北青传媒获得了北京青年报社拥有的北京青年报、今日北京英文周报、中学时事报与北京少年报30年的广告版面经营权转让,由北青传媒负责四报的印刷及相关费用,并每年向报社支付四报全年广告收入的16.5%作为广告版面经营权的转让费。

2、建立适合上市公司要求的组织结构

由于目前国内媒体市场化程度不高,经营人才相对匮乏,媒体上市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不能建立起适合上市公司要求的规范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塑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北青传媒确定上市以后,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进行了改选,重新修改了公司章程,充实了具有媒体编采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并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北青传媒开始着手制定与上市公司相适应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以及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薪酬激励体系,以进一步整合好内部资源,提高管理效益。

3、确定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资产组合

传媒企业通过上市前的改制重组,应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实现资产的最佳组合,这样才能建立起富有前景的盈利模式。而传统上,我国媒体长期生存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机关化运作的痕迹明显,在改制重组中往往不容易做出真正适合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资产组合。

北青传媒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建立跨媒体集团。因此,北青传媒在上市前的调整中,在股东选择方面仍保留了主营业务与北青传媒关联度较高的股东结构,并且后来在吸引机构投资者方面也充分考虑了这一需求(如与南非米拉德传媒公司的合作,该公司主要业务为付费电视、互联网、印刷媒体、出版、教育)。在资产和业务调整方面,北青传媒将国家暂不允许外资介入的批发发行业务和盈利尚不明朗的网站业务剥离,而将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纳入,实现了资产的优化组合,吸引了投资者的极大兴趣。

三、上市工作总结三点体会

1、上市是手段不是目的

媒体上市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北京青年报社在经历过一段高速发展后,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表面上看来似乎不缺资金。但实际上,报社目前正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受制于盈利模式单一和运作机制的影响,未来只靠广告的增长和积累满足不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求。我们运作上市,一方面是为了融来资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主报北京青年报,收购竞争对手形成早报市场上的战略优势,进军电视领域打造跨媒体平台;另一方面,市场对上市公司公开、透明且非常严格的要求,会强制性地把“北青传媒”打造成既懂规矩又懂规律的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股份公司,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从而增强事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2、机遇能创造不能坐等

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以往,我们老是埋怨政策不配套,体制不健全,因而阻碍了包括媒体在内的大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实际上,政策只是改革的助推器,并且政策总是伴随那些闯市场的先行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遇是可以创造的,而不能坐等,坐等就迈不开步子,就拿不到发展的第一桶金。北京青年报社早在2001年就将经营业务剥离成立了股份公司,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进入了上市前的辅导期。当时有很多业界人士不理解,但是2003年以来,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这一预想变成了现实。北青传媒由于前期是严格按照股份公司来运营,并且有三年的盈利业绩,所以在机遇来临时能够及时抓住,成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的第一只股票。

3、资源要整合不要孤立

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媒体的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够产生1+1>2的效果,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不仅体现在对公司自身产业链的整合,还包括对集团公司内部人力、财务、品牌等多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社会、政策等外部资源的整合。北青传媒上市运作的成功,可以说是对各类资源充分加以整合运用的结果。

上市之后,北青传媒的管理运营将在国家主管部门、行业中介、香港股民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多重监管下规范运行,公司发展由此迈上了新的台阶,也面临着一系列崭新的挑战。北青传媒将严格按照香港有关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做好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着力发掘和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传媒经营的人才队伍,逐步把北青传媒打造成一家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传媒集团。

同时,公司在经营中将认真吸取以往一些企业的经验教训,认真对待广大股民和机构投资者投入的每一分钱,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运营,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7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关键词:区域院校;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

目前,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的主体对象是大陆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以及台湾海洋大学、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六校学生代表。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自2006年暑假开始,至2009年暑期,六所海洋类大学的海洋教育文化交流以不同规模在不同形式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分析: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虽然正逐步成熟,但是,要达到长效发展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完善和努力。从调查2009年亲历该活动的两岸64名学生的资料中表明,100%的学生对此活动是否继续开展存在忧虑。这类活动是否延续,认为校方占主导作用的学生占50%;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很荣幸能参与这次活动;在谈到两岸学生交流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时,74%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集体融合工作;调查中,有84%的学生认为参加此类交流活动主要是希望两岸大学生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和理解。当然,通过调查,发现两岸学生的交流非常必要,也是必然的。其中,63%的学生对今后开展这种活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如“对此次活动的想法及以后的建议”“对带队教师的期望”“对学校要说些什么”……学生希望这种活动今后能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交流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否可以提前在各院校中征求意见;带队教师要多了解参与学生的思想;至于对学校的意见,学生希望学校能继续投入,让这类学生交流活动发展下去……这些都充分表明,学生非常希望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能继续向前发展。

从前述交流状况看出,活动经费的落实、活动范围以及规模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而且,每年的活动变数较大。因此,为了让这一有意义的交流活动能持续开展下去,本研究将引入区域院校联盟的理念,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从目标、方案到实施,然后到结果反馈,以致活动保持长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概念界定:高等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并形成协作网络不是新生事物,如,高等院校间签署师生互换与科学研究项目等合作形式早已存在。杨启光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由于地理上的接近,彼此间的经济依赖关系不断显现,他们基于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种族上的同构性或相似特性,开始关注区域内的国家间面临的共同教育问题,区域中的各国有了初步的区域教育合作关系,这就是院校区域联盟。本研究中,院校区域联盟指海峡两岸涉“海”类,并且贯名“海洋”二字的高校,有台湾的海洋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大陆的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以及广东海洋大学,他们为了共同的海洋教育科研事业而形成的合作关系。这就是海峡两岸海洋大学联盟。

组织管理构架

海峡两岸海洋大学联盟,不只是两岸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联盟,更是促进两岸相互理解、缩小差距、加深情感的联盟。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是以两岸海洋大学联盟为前提。两岸海洋大学联盟实施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基本组织结构应以各高校的活动决策领导组成的一种委员会制为基础,各高校自行组织形成各自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因而构成整个系统。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建立一个组织结构首先应该考虑这个组织结构必须达到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明白该结构承担的任务和压力,以及该结构应该取得的绩效。一个较好的组织管理能激励组织的积极性和提高组织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管理构架如下:

如图1所示,海峡两岸六所高校分管该项工作的校领导构成了这一组织结构的委员会成员,也是实施两岸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最高决策层。因此,该活动经过委员会讨论,最后通过两岸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如,活动承担单位、活动主题、规模、范围、地点以及经费承担方式等。决策层将活动的实施方案下达给六所高校。然后,各高校组织各自相关的职能部门,如,负责沟通联络工作的港澳台办公室,负责学生活动宣传、学生选拔和管理工作的学生处,以及对学生代表进行培训和整合等工作的团委,指挥和分配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各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工作分工,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最后,选的学生团体,根据活动需要分成不同的责任组,将各项活动任务付诸实施。

如上图所示,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机构在纵向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操作层。这四个层次,就是管理层级。管理层级的设立是实行分级管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基础。只有各层次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司其职,学生交流活动才能如期有效地进行。

系统分析

海峡两岸大学生的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涉及到活动目标、任务、人员、财力、实施、反馈、调控等因素。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宗旨是加强合作,增进了解,加深情谊。但是,每年一次交流活动的目标设计、任务分工、人员构成、投入财力等,应根据活动承办方、活动举办地点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否则,内容单调的循环往复,只会让参与者产生疲劳效应。实际上,要继续开展这类学生交流活动,承办单位必须制定一个周密的工作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执行下去。无论是六所院校学生整体活动的实施,还是各学校在活动筹备期间进行直线职能式管理,都必然是一个紧密的循环工作系统。

组织管理实施步骤

第8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记者: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公司没上市之前,您的经营理念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闫希军:上市前只是对企业和员工负责,上市后就要开始担负社会责任,价值取向不同了,也感受到了社会的信任和监督。上市公司绝不能拍脑门决策,责任和信任促使我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地做事情。

记者:上市以来公司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如何?您看报表最关注什么指标?

闫希军: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是很好的。报表要综合地看,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必须全面考核指标。我们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上凑数字,天士力是实力型企业,不是报表合并型企业。

记者:诚信是投资者很关心的问题,天士力如何进行上市公司的信誉管理?

闫希军:主要是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包括建设投资者网站,定期披露公司信息,开沟通会。我们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定期南下深圳、上海访问投资基金,主动走到投资者跟前征求意见。现在股民被上市公司骗怕了,都在观望。对天士力来说,信誉是关键,只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强势发展,才能取得投资者的信任。

记者:创业时就跟随您的“老资历”在天士力员工中占多大比例,公司是不是家族式企业,是否存在家族企业的通病?

闫希军:现有管理层中有五分之一人员是一起创业走过来的,五分之二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其他是“空降”的。我认为家族企业是个广义的概念,家族企业毛病的根源是一种小农意识、小市民意识。看一个企业有没有家族病,主要看的是意识形态。当然人的血统关系也容易造成家族病。

记者:天士力的企业方阵不断扩容,在沟通方面会不会降低效率,这出自什么问题?天士力的管理结构是扁平式的还是金字塔式的?

闫希军:内部沟通成本增高这是员工的技能问题,也有管理体制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一个企业你不放权,一个人统着,肯定发展不了,通过授权扁平化管理,在决策执行中也难免出现偏差。现在天士力的管理体制是交错混合的,有些地方是扁平化的,比如在重大项目的管理方面;有些是金字塔式的,比如组织结构和一般的常规管理。单纯的金字塔式管理太过庞杂,而单纯的扁平式管理也会在分配责权上有空白点。

记者:现在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企业的快速反应很重要,您本人有哪些权力已经授权给下属了?这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有什么帮助?

闫希军:我现在有三项工作:一是企业战略方针的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二是做十字路口的警察,负责协调和调度;三是引导大方向,纠正小问题。虽然大多数时候做的都是常规事,但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领导者的很大一部分精力要放在前期项目调研、创新上面。到一定程度要给整个团队预热,预热到一定程度,再调动各部门的力量进行项目的前期工作。最后推向建立一个机构进行管理。这是一个过程。领导要进入总策划和总协调的角色,这对于企业很重要。老总也要干活的,许多成功企业老总是在建立了一个执行力很强的机制和管理团队后退出一线的,中国现在还不具备职业经理人队伍,这个平台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形成。

记者:天士力的中层薪酬福利很高,这是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闫希军:员工是在利益平台上体现价值的。我们现在做的是怎样建立标准,对业绩进行更科学、更系统的量化,因为量化不准,就会挫伤一些员工的积极性,通过量化标准构建的体系,可以使员工能够更准确地衡量自己的价值。

记者:天士力管理的“短板”在哪?怎么解决?

闫希军:我认为短板在于管理层的危机意识。前期快速发展的压力是承担在少数人身上的,现在我把企业的问题和一些不良现象在内部揭开,其实是在把压力从少数人那里传递到不同层面的管理者身上。被海尔所吃的“休克鱼”,多数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造成休克的,如果我们自身缺乏危机意识,自身的危机就会造成企业的危机。管理层和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凝聚起来战胜危机,那么企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企业文化支持永续经营

记者:有人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体现出只能同甘苦,不能共享受,如何使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始终保持创业时的激情和干劲儿?

闫希军:你说的问题涉及团队的思想建设,人心浮躁的确有可能成为下一步企业发展的制约。我常对员工讲一个观点:中国人掌握的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形式是一种复杂的哲学,但现在我们做的是数字化的事业。技能和职业化素质的欠缺造成现在很多人只讲个人价值,而不讲他有多大能力和贡献,从而形成与企业和社会的各种冲突,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但要落到企业身上解决。解决这个问题一靠战略目标,把人规划到不同的平台上来,规划他的职业生涯;二要用新生企业的文化感染、带动每个员工。一个企业其文化的形成不是靠喊口号,而是要营造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和环境。

记者:天士力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闫希军:天士力的文化有三部分:祖先文化,追求继承与创新;消费者文化,追求诚信与服务;员工文化,追求责任与价值。企业文化最终落实到企业价值观。这里有一个责任与价值的关系,责任是有度量的,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员工要通过遵循公司标准来体现价值。企业的文化是为企业、为人设定的。企业文化伴随着企业,其发展也是无止境的。

记者:您理解的企业家概念是什么?您赞赏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闫希军:企业家应该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形成独有的示范作用。这就好像教书匠与专家的区别,教书匠各门都懂一点,而专家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创性。我现在严格说做得还不够。什么时候把现代中药做成中国的行业之首,等到老百姓都承认现代中药了,在这个领域总结出完整的方法论,我才称得上是企业家。我认为一个企业做事情要能引领行业方向。美国FDA的专家在看到我们的数字化生产平台时,也是赞赏有加,认为是中国中药大发展的出路,一位行业领导在视察天士力时说天士力在做国家的事情。这就是我要实现的――在行业领先一步的带动作用是很大的,尽管这个过程要付出边缘成本,但必须要走,企业无私才能无畏,当你往前走了一步,树立了形象,并深入人心时,这个行业才能成为投资目标,才能繁荣,焕发活力。

记者:您的个性里面有哪些是支持您成功的因素?您是不是感到现在困难重重?

闫希军:在我眼里永远没有困难,或者说困难与未来的希望相比,不值一提。把现代中药推向国际市场是一条铺了红地毯的路,前面充满了希望。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正在开拓,这是一条金色大道,但达到目标并不容易。一想到这儿,每天就好像没有困难,工作是靠自身的兴趣。

第9篇: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是华夏文明本质的表现。上古时代虞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使古代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以舜为主体形成的道德文化,主要表现在家庭人伦、为人行事、仁德政治诸方面,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在实施法治的同时加强德治,必须继承并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和。

    舜名重华,亦称虞舜,是继唐尧之后的又一贤君,《史记》中赞述的“五帝”之一。根据国家“九五”期间组织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攻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将帝位禅让给夏禹的虞舜所生活的年代,当在此之前并紧密相邻。距今日之时,也就是四千一百年前后的上古时代。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使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伟大历史人物。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舜文化的内涵

    从远古时代的燧人氏、伏羲氏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开创时期,产生了农耕文化。这是人们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自身的另一种生产则经历了更长的蒙昧阶段,以致尽管有了农耕文化,却并不表明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对此,《吕氏春秋恃君览》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这种母系氏族的社会关系就是如此的简单而又紊乱,后来的正统史学家司马迁以至竟对此不屑提及。他的《史记》所载只是从五帝开始。因为,“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大致从黄帝开始,中华民族已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自黄帝至尧、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东方人类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这种人类自身生产的进化,经历了一个更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直至舜时才得以完善。舜以崇尚孝悌而闻名于时,以全新的道德文化开辟了东方人类社会的新纪元。

    《尚书》记载,“德至舜明”。《史记》也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舜就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始祖。所谓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是人类自身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湖北荆门郭店楚简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世,是近年我国考古的一项重大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以往史书中的有关记载。楚简里的《唐虞之道》篇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既爱亲又尊贤,就是虞舜所做的榜样。这对于我们了解舜文化是很有帮助的。

    舜的道德文化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持家在德。舜尊重家庭,孝顺以悌,身体力行,德行于世。

    据载,舜的出身低微。舜父瞽叟是个心地狭窄的盲人,后母言不及义而嚣悍,生下的儿子名象,生性狂傲骄纵。瞽叟疼爱后妻的儿子象,几次要杀害舜,都被舜逃脱。平时找其它小过失来处罚,舜都以顺从的态度对待父亲、后母和弟弟。舜长年累月笃诚小心,从不懈怠。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亲善友爱,孝悌德行天下闻名。

    这时候,尧帝在位七十载,年事已高,需要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便向诸侯、四岳征求意见。众人异口同声地推荐了舜。于是尧帝便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观察他怎样治家:又派九个儿子与之相处,观察他怎样处世。在舜的薰陶下,尧的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谨守妇道: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但是,瞽叟还是想杀害舜,要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却乘机从下面放火焚烧仓廪,舜利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脱不死。后来瞽叟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时特别开了个隐蔽的小孔道,可以从旁边出来。当舜深入井中,瞽叟与象合力倾倒泥土把井填实,以为舜必死无疑。于是他们商量着分舜的财产。像打算将尧给舜的两女儿和一把琴留给自己,将牛羊和仓廪分给父母。没有想到,舜竟然从秘密孔道逃了出来。舜恪守笃亲尽孝、宽厚仁慈的行为准则,对虐待过他的父亲、后母和欺负过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象,不计嫌怨,宽容忍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尧九个不成器的儿子。在人类文明史上,舜第一次把本能式的家族血缘亲情升华为理性的家庭人伦道德规范,使家庭组织得以稳定和延续。

    舜笃诚孝悌,以德报怨,首倡了人伦道德之风。这也是后来唐尧将帝位禅让于他的重要原因。舜将家庭道德加以规范,从而使得家庭成为构筑文明社会的基本单元。这是人类社会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从家庭这个最基础的社会单元大而化之,整个社会生活、法律政治,同样要求有类似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达到“内平外成”的理想社会。舜以后的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的国家社会,其实质都是一种“家天下”模式的拓展。“朕为天子”,家即是国,国就是家,“三纲五常”,等等。这些都可以从舜的家庭道德中溯本求源。

    (二)为人在德。舜修身为本,待人诚实,乐于助人,踏实做人。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章句下》)其意是说,舜从田野之中产生出来,这是上天要将重大任务落在他头上,有意先要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空匮他的躯体,困扰他所做的事情,这样可以激励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出身卑微的舜,种过田,狩过猎,打过渔,挖过井,制作过陶器,还会造墙,修粮仓。舜在历尽了各种劳作的艰辛之后,坚持用人格的完善来熏陶人,带动人。先秦至汉代的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舜的为人方面的记载:“舜耕于历山,人皆让畔。渔于雷泽,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悦)之,秀士从之。”(《吕氏春秋·慎人》)以上记述,说的是舜耕于历山,与人谦让相处,宽厚仁慈,将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天旱了,为他人凿渠。他是制陶能手,而从不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他从事商品生产而能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只要有利于他人、造福社会的,无不躬亲为之,处苦行之。在他的影响下,邻里和睦,村民友好,大家愿与他择邻而居。舜以其仁德感化人,以其行为引导人,以其才能信服人,邻里都敬佩他、服从他。在舜的影响下,生产有了大发展,社会有了大进步,“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五帝本纪》)。原始聚落建成了都邑,原始社会形态也朝着文明社会迈进。

    舜代尧为帝以后,仍然坚持以德为人的标准。他敞开四面城门以畅通四方见闻言路,命令十二个州牧的首长“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史记·五帝本纪》),将德行作为评论帝王的标准,施厚德于民,不接近谗佞的人:交代臣子们“女无面谀,退而谤予”(《史记·夏本纪》),要求上下左右不要当面恭维说好话,私下里却去讲坏话,应当诚恳相待,不做两面人。舜一直坚持以德来完善自身的人格,树立为人行事的榜样。

    (三)治政在德。舜实施善举,推行五教,擢贤任能,用人惟绩,心怀天下。

    舜“摄行天子之政”时,开始设立十二州,以不变的刑法告示人民,用放逐来宽恕五刑的罪犯,“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史记·五帝本纪》)。将这“四恶之害”放逐之后,即处置了他们的罪行,又改变了各地的风俗,天下人都心悦诚服。同时,舜进一步任用了高辛氏八个好儿子的后代,被称之为“八元”的担任伦理道德教化官,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宣扬于四方,从而“内平外成”,家庭融洽,社会祥和。统一刑法,将伦理道德作为社会规范予以张扬推行,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性政举。为了教化人民,舜还采民风,制箫律,作韶乐,“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礼记·乐记》),“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淮南子·泰族训》)。

    舜为天子后,举用贤达之人,赏罚分明。经过四岳的推荐,选拔任用禹为司空,主要负责治河道,“平水土”。禹“兴人徒以博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史记·夏本纪》)。通过治理山川,变水患为水利,社会终于获得了稳定的农耕生产条件。舜还对于尧时举用却未有分职的二十二名臣子,量才而用,分职善任,并且对他们每三年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该降级的降级,该升迁的升迁,初步形成了一套赏罚分明的吏制。舜用人唯德唯才,选定带领民众治水的禹为自己的继位人。舜心怀天下,勤政爱民。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载:他二月去东方巡视,真可谓走遍大江南北,风尘仆仆。最后,“舜勤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他就连死都死在考察巡视工作的路途上,葬于“苍梧之野”的永州九嶷山。舜为民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实乃中华民族的光辉楷模。

    舜持家、为人、治政均以道德为大本,为东方人类社会走出童年时代提供了全新的社会规范,成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舜文化的寻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