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区县电子政务承担各种信息交换和‘港务口’的角色,所以区县的电子政务统一信息平台建设需求非常迫切;介于区县资金压力、建设能力及维护能力的不足和电信运营商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需求,由运营商作为集成商的角色进入电子政务市场,本着务实的态度,突出优势,提供多种实用的增值服务,实现微利合作,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能力,而且为今后的ICT业务发展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电子政务 区县电子政务 ICT
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含义是:电子政务就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包括内部办公和管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网络化。是政府内部工作和对外职能的全面信息化。
2 电子政务的优势
电子政务对于促进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建立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作用。
(1)实施电子政务,有利于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
(2)改变政府管理方式,遏制权力腐败。
(3)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大大降低行政成本。
(4)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 当前的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直到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这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年8月,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电子政务被列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2002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已经全面启动。2002年5月,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推出《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版)在全国发行,这说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全面的正规化,标准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仍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要求“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电子政务网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已经初见规模,其实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4 联通公司以合理的商业模式助推区县电子政务建设
4.1 联通公司及其他电信运营商在推广电子政务方面的机遇及挑战
随着3G牌照的发放和运营商重组落下帷幕,我国通信市场进入了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的时代。在个人市场趋于饱和、用户ARPU值持续下降时,运营商急于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行业应用的市场。电子政务的建设成为公司的ICT重点项目,尤其是公司同延安市政府在2012年11月签署了“智慧城市”项目后,电子政务项目成为了一块极好的试金石,能否摸索出一个双赢的商业合作模式,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4.2 运营商建设电子政务的优势
联通公司为中国国有特大型电信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所有与电信业有关的业务,具有一级集成业务资质;市一级的公司拥有专业的建设和维护团队;县一级的公司设有也设有维护部,可以给用户提供7×24小时服务;联通公司与全国各著名软、硬件生产企业有战略合作协议,联通公司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购置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电子政务平台及网络的建设成本;作为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公司实力雄厚,有能力垫资建设大型项目。
5 列举、介绍两个区县电子政务建设案例的优点
延安联通公司积极参与区县电子政务项目建设,2009年建设洛川县电子政务项目、2010年建设吴起县电子政务项目、2011年建设宜川县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先后通过陕西省工信厅组织的系统平台验收工作,评审专家团对建设效果给予好评。
下面将吴起和宜川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情况简单的说明:
从图上可以看出,联通公司作为集成商给吴起和宜川县配置的服务器、存储、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均为目前主流高端产品,配置大大高于指导标准,安全设备及软件齐全,组网方式完全按照工信厅下发的指导意见执行。
从系统实现功能上看,联通建设的系统平台不但满足了区、县政府基本的办公需要,扩展功能也均实现,短信提醒服务更是满足了政务信息及时传达的需求。
从平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上看,我们按照政府要求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硬件系统,保证对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也有利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网页防篡改、杀毒软件等软硬件,网络安全体系完整,进一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6 运营商未来ICT业务合作方向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即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 服务及应用的有机结合。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是公司在ICT业务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尝试,虽然是微利经营,但是同过集成服务,公司顺利的将传输网路部署到各个政府单位,通过新技术如移动办公、短信到达提醒、集团短号等业务,提高了用户粘性,为未来ICT 业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互联网实验室.电子政务现状[J].电子商务,2002(07):57-68.
作者简介
李志宏,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2003年进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延安市分公司工作至今,目前岗位是IT业务支撑组组长,高级主管,工程师。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办公网平台;政务门户网平台;电子政务管理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并将信息化作为今后20年要实现的八个奋斗目标之首。显然,在全面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
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中央确定的方针是“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致力于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效率与能力,塑造适应信息社会的政府新形象。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办公自动化起步先后经历了90年代初期的“三金工程”(“金卡”、“金关”和“金桥”)、90年代中期的“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架构初步形成,如今已经进入到全面的“电子政务”建设阶段。
一、 邛崃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邛崃作为四川省信息化建设试点惟一的县级市,近几年来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全市党政、教育、科技、金融、税收等行业信息应用已初具规模,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年报统计系统等应用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政府网站正在发挥着一扇对外窗口的作用,如在2002年春的包机卖酒活动中通过政府网站实现了2000万的买卖合同。国税、地税、计生、国土、人事等部门也拥有自身内部的局域网或与上级相关部门联接的信息交换网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邛崃市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的关系尚未理顺,职能没有落实,使得信息网络建设各行其事,造成了人力、财力、资源的较大浪费。政府部门的信息网络大都由本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建设,信息量较少、质量不高、更新速度较慢,网络维护管理显得力不从心。政府、行业、部门间自成体系,组织体制壁垒难以逾越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电子政务建设投资主体单一。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仍然是政府投入,而邛崃财政属于“吃饭型”财政,不能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参与投资的仅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市广电局等少数几家企业和部门,且从事的业务互不相关,在各自的领域中均占有垄断地位,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财力不足,投资主体单一,成为制约全市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邛崃市开始探索低成本建设电子政务的路子,这一项目已经列入国家“863”计划,并将邛崃作为该项目的实验基地。
3?干部队伍电子政务能力较弱。不少干部缺乏对电子政务理念的正确认识,有的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办公自动化;有的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各单位上网;还有不少人对电子政务漠不关心,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事,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操作技能方面,尽管全市从1996年开始对所有干部进行了计算机等级培训,但是学习、培训与使用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这需要充分发挥党校等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把电子政务的培训列入干部参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列入目标考核。
二、 开拓创新,积极稳健推动邛崃市电子政务建设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层建设、分级负责,应用主导、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实际,邛崃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是“一二四一”框架体系,即一个网络,二个平台,四个中心,一种模式。
构建连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所有部门的宽带高速互联网络。邛崃市市级各部门地理位置相对分散,遍布城区东南西北,在建设连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所有部门的宽带高速互联网络上,费用相对较高,但也是一个优势。宽带高速互联网络的建成将会带动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的发展。整体建设可分部实施,首期将市级部门用宽带联结起来,下一步再到镇乡。
2?两个平台
(1)政务办公网平台。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公文传递、联合审批,实现部门职能整合,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要建设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各部门业务专用系统的建设要采用在这一平台上开发,这样既可以保证应用系统平台的统一,又可以满足各部门特殊业务的需要。避免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无法与其他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重复建设。
(2)政务门户网站平台。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党委和政府所有部门都应在政务门户网站(即政府网站)上建立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站或网页。政府的门户网站,作为展示部门形象、部门信息的窗口,主要有四项作用:一是作为党委和政府信息的窗口;二是将各部门带共性的信息(如政务公开信息)进行集中统一,以方便公众查询;三是对面向公众的各种服务进行整合,实现网上联合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四是为各部门提供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等服务,以充分发挥机房、设备、软件、线路等各种资源的综合效益。
3?四个中心
(1)电子政务管理中心,统一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组织协调和技术系统的规划、部署、运行和服务;
(2)政务信息交换中心,通过这个中心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统一交换,实现联合办公;
(3)政务数据中心,有效集中公共数据资源,统一为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服务。同时,发挥中心机房、网络、设备、软件等资源的优势,集中为各部门提供主机托管、虚拟主机、数据存取等各种服务,大幅度降低财政投入,避免重复建设;
(4)应用服务中心,即改变由各部门分别在本部门构建应用系统的传统做法,利用数据中心的主机资源、软件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各部门构建专用虚拟应用系统,各部门通过网络获得这些应用服务,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4?一种模式
【关键词】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 电子社区 相互联系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技术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分别作为政府、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对政府、企业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建立三者之间相统一的电子信息系统。
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不断发展和大面积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政府在信息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由政府所推动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政府的管理也需要信息化技术。因此,努力推进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对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也具有重大意义。电子政务作为现代政府观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能够很好的应对当今国际内的各种竞争与挑战。
1.2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方式,以实现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被称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培养精英人才等方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和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形式,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方面都具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社区信息化和电子社区间的关系
电子社区是指将某一区域内的政府部门、医院、街道、银行、车站与家庭等最为基本的活动信息统一起来,建立起一个相关的活动信息网,以提高对本区域内所有活动单元的统一管理。而社区内的居民也可以通过电子社区网络来享受政府或是各种企业为其提供的各种服务,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高级化阶段。
2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
政府、企业、居民这三个对象分别作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中的主体,这三者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三者都是以同一个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和依托的。并且三者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共同区间。例如政府通过网络平台采购电子办公产品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可是同时它也是一种电子政务行为;居民网上淘宝购物是一种电子商务行为,而同时它也属于电子社区行为;而居民上网进行身份证或网上银行等个人信息的管理时,即属于电子政务范畴,同时也涉及了电子社区和电子商务的范畴。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三者本身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相关性。比如政府网上各种政策与信息,会带动电子商务某方面工作的发展;而电子政务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能相应的为电子社区服务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电子社区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推动电子商务事业的繁荣,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能更好地满足电子社区的需要;电子社区的发展是需要电子政务系统对其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而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也需要电子政务系统能够给予其较为优越的政策,并加强对两者的监督和管理;电子社区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无论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还是电子社区,它们的最终服务对象都是全体公民,电子政务为公民提供各种国家政策和信息,电子商务则能够极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电子社区则能够为公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三者都是竭力为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服务的。
互联网作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三者最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其提供安全、快速、平稳的宽带网络,以支持三者功能的完美发挥。
3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三者之间建设的统一
我国的电子信息化技术虽然发展较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就更应该努力建立起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统一平台,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来推动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则能够进一步带动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使三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共同发展。
鉴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在服务的最终对象、服务内容和基础设施与运作模式上存在着许多共通点,因此,国家在建立三者统一的平台时也会省去很多麻烦,并且在很多方面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节省了建设资金,还能够避免重复建设情况的出现。
4 结束语
在全球的经济信息技术发展飞速的同时,人们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三者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三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因此建立起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的统一平台是可行的,并且也是进一步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势在必行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成红,邵云飞.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与管理.2012,15(2):123-125.
[2]郑章飞,罗益群.面向21世纪文献信息工作研究[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2(5):156-159.
[3]娄策群.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4(3):154-162.
[4]孙开庆,高忠.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J].西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15(1):25-32.
关键词:服务型社会;电子政务;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1-0262-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the information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The government which serves the people and has the resources , is the main part of social and is facing a baptism. The main task of this baptism is applying the network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at all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 is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all the people, the network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and make discussions.
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 E-government ; construction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的优势也在逐步显现,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电子政务也受到了极大关注。电子政务是指在政府工作中运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事务处理。而建设服务型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直面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因此,以服务型社会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建设及其重要。不仅可以优化政府业务结构,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加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更快更好更便捷的为人民服务。然而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深层发展,这将值得政府及人民共同思考。
1 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
1.1 不断推动政府创新
想要建设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就必然要实现在政府职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提高与创新。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电子政务建设在推动这些创新上有着极大的作用。第一,电子政务要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恰恰给政府在职能转变上一个导向,推动职能创新。第二,实行电子政务建设计划,使政府在处理事务流程时更加方便快速,将部分流程进行整合,还可以让整个政府共享网络,使政府各部门不再各司其职没有交流,加强各部门的信息融合,实现联合办公。第三,政府作出的决策或正在进行的工作进度,可以通过网络展现给民众,让民众看到政府所做的工作,更加安心和信任政府,也可以让政府接受民众的监督以及意见建议,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如此便实现了政府在民主制度上的创新。
1.2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辅助工具
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可以促进这一转变。另外,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助于政府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民众实行他们的监督权。其次,以往在处理事务时,往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耗时较长,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繁琐的步骤,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最后,群众基础是政府工作的基石,推行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因此可以看到,电子政务将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强大工具。
1.3 对公务员的影响
首先,电子政务建设可以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实行电子政务,公务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场合进行办公,加快办公的速度。因此,公务员必须进行关于网络计算机的相关学习,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素质。其次,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在信息技术尚未发展成熟时,任何单位的工作模式大同小异,大都是聚集在一条流程线,被动的机械的重复着同一份工作。而电子技术加入政府职能后,被动转为主动,公务员可以在网络中自我管束与控制,并培养更强烈的责任心以实现团队合作部门合作。另外,利用电子技术还可以减轻公务员的工作负担。因为网络取消了旧时工作模式中的时间地点约束,减少了体力与脑力的消耗,工作人员可以仅凭一台电脑解决很多问题,少了很多工作负担,也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完成更多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上的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最初期的缓慢发展、90年代的迅猛发展、现在的深层次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成绩,比如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关法律的加强、政府职能的创新。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个较高的目标,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全面
很多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简单的上网,甚至以为就是部门上网,认识的很肤浅片面,这说明人们的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深刻,对电子政务建设缺乏了解,没有注重它的内涵所在,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不利于我国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统筹规划。还有的部门只意识到政府内部的信息化,而没有重视政府对社会以及民众公开透明服务,也属于对电子政务认知片面的表现。
2.2 缺乏统一管理与规划
电子政务迅猛发展以来,实现的目标确实不少。但它毕竟只是兴起了二十多年的新生事物,各地在关于标准以及规范上还没有达到统一,于是,电子政务方面出现了条块分割的混乱,政府很难协调好各地各部门的政务建设,进而与电子政务统一、便捷、公开、相互的初衷相违背,因此造成管理的困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阻碍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发展。
2.3 相关法律及体制不完善
在互联网方面,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不多且都较为简单,也并不具体,在类似电子支付和信息保护等方面仍然处于不完善状态。我国的行政管理系统随着社会发展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类似于不够公开化、手续繁杂、职能交叉等,进而导致我国在电子政务的体制上也出现了缺憾。作为基石的法律与体制不完善,必将给整体建设带来不好的影响。
2.4 过分重视硬件设备,忽略政务建设
在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行过程中,由于认知不全面,或者是攀比心理,一些地方或部门将全部心力错放在硬件设施上,花大量资金购买最新的软件设备,却不知道如何好的应用。电子政务存在及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只有硬件的更新,没有思想和技术的更新,没有体制结构的更新;重视硬件设施,却不将它们全面良好的应用于政务,这就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违背,不利于社会和民众。
3 我国目前针对电子政务建设应做的对策
3.1 建设政府公众网站
政府公众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信息的汇总及传递。通过网站将信息分类,并自动处理,继而后台传送到各部门,在事务进行完毕后,再由系统直接将结果进行推送。在政府网站这一方面,我国可参考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举措,建立起一整套统一的标准,各地方各部门统一按照此标准执行,使各级的电子政务能够衔接并融合,使民众在浏览网站了解政府工作时更加方便,民众在监督以及提出意见建议时也能更简单的实现操作。另外,应积极更新网站内容,并保持绝对的真实性,将最新消息及时推送,便于民众浏览,也能促进民众树立对政府的信任,增加对政府的了解。
3.2 加强对信息的整合
整合汇总各类信息,设置关于政务的大数据库,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政府应重视对信息的不断发掘和更新,加大对社会开放的资源广度,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事实上,发展电子政务就是利用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把信息分出主次顺序,把最新的最急需的放在首位,并加强对数据库的扩充,方便民众从数据库查询信息,为建设服务型社会打好信息基础。
3.3 缩减数字鸿沟
电子政务建设要想成功,关键就在于民众接受度以及政府应用度,其中,政府对网络的应用可以经过集中学习设立制度来解决,而民众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则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因为要提高民众接受度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的信息文化水平,也就是“数字鸿沟”。国家与国家,地方与地方,都会由于发展水平等原因而在电子信息方面产生差别,而这种现象在严重阻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仍处在发展中,与发达国家之间本就存在差距,而由于地域辽阔,各地方之间尤其是东西地区之间的鸿沟也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因此,想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之下的电子政务,缩减数字鸿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联合国大学彼得哈得维曾经提到,电子政务建设既要减小贫富差距,更要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能够发表意见实行监督权的途径。缩小甚至消除数字鸿沟,刻不容缓。
4 电子政务建设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子政务是我国顺应信息时代,实现电子化,提高社会整体水平的重大举措,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信息技术正呈现着迅猛发展的势头,不仅推动了政府职能体制的创新,还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为创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不足加上目前我国上述缺陷和不完善,对服务型政府的发展产生了相对的约束,降低了服务水平。
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处理政务、推动变革、优化流程、加强管理上的作用,避免因过度重视依赖电子设施而疏忽服务目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电子政务的实质及内涵,把握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关系。政府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灵活的崭新的体制模式,把资源组织电子化,公共服务统一化,网络职能法制化;建立民众满意互动方便的平台,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的利益,尽力缩小数字鸿沟,最终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为社会更好地更全面的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5 结语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社会全世界的共同目标,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电子政务则将政府的管理、服务带入更方便快捷的信息之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起到了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上的水平,以及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以打造良好的政府公共网站,链接各级各部门各地方的工作,增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听取人民的意见建议。以上即是本人凭借有限的阅历所做出的几点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文良.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109.
【关键字】云计算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云平台
随着我国的电子政务不断发展,原有的电子政务建没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自行规划,独立建设进行的,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很多部门在硬件建设上重复建设,大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各自为政,这些系统相对独立、异构而且封闭,这样就使得这些系统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因此出现我国整个电子政务框架上网络分离、部门分割、信息孤岛、信息分散、缺乏智能和语义互操作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云计算技术将原有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从原来的粗放式、离散化、碎片化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方向发展,使政府管理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运作方式,转变为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的开放模式。
一、云计算技术的概念
云计算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共享信息资源,是一种能够提供虚拟化、动态资源池、高可用性的新一代计算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把数据、IT资源、应用以服务的形式提供捷的、可用的、便按需的网络访问,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虽然云计算技术定义多种多样,简单的说云计算技术就是将所有的资源从本地迁移至云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身边的网络来访问与使用云端资源。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建设就是把政府可以提供的信息和服务集中起来,让不同地点的不同使用者可以无差别的使用这些信息和服务。
二、云计算技术的特点
云计算技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采用计算机机群构成数据中心,用户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加相似。计算能力以服务的形式交付给用户使用,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流通,就像水、电、煤气一样,使用方便,而且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依靠互联网进行传输的。云计算技术相对于以往计算模式,有其自己的优势,概括起来有七方面的特点:
2.1 超大规模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2 虚拟化
云计算技术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都来自于“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和担心应用运行的具置。只需要一个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应用。
2.3 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普通的服务器更可靠。
2.4 通用性
云计算技术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
2.5 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需要。
2.6 按需服务
“云”本身就是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它提供按需购买应用和计算;用户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一样缴费。
2.7 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政府、各级部门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比传统的系统大幅提升,所以用户可以充分享受到“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需要花几百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三、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3.1 硬件建设需求
我国传统电子政务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一般都是自行建设机房,导致大量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各部门累计的运行维护成本费非常高的现象。如果政府部门能建设统一的大机房,根据各部门业务量统一采购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建立政府电子政务云平台,统一进行运维,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硬件设备的运维成本,而且便于管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通过引入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统一建立政府电子政务私有云,可以使大机房成为政府云计算中心,为各个部门按需提供服务和应用,避免各个部门在电子政务硬件投入的重复建设。
3.2 海量存储需求
首先,随着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全面实施,如政府门户网站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电子协同办公系统(OA系统)的全面铺开,视频会议系统视频在线收看服务,政务信息公开、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便民政务服务网的打造,网上审批等都需要处理海量数据,以上所有应用都需要电子政务系统的存储量尽可能的大而且能扩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海量存储应用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需要。其次,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3G、4G等大容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办公将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趋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和移动办公系统进入电子政务应用平台,电子政务应用平台需要处理的数据将比以前承受更多的负载,这也需要云计算技术帮助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处理海量数据,缩短响应时间。
3.3 数据安全需求
在电子政务平台运行和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会采集和产生出大量的电子政务信息、用户私密数据等等,而这些信息都需要高强度的安全性保障,来防止信息丢失、信息外泄或被非法访问等造成的安全问题。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保护安全措施可以对所有的数据通过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存储,提供全面的保护功能。对存放于完全不同的存储格式中的数据进行发现、归类、保护和监控。存储在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数据,可采取快照、备份和容灾等重要保护手段保证客户重要数据的安全,即使电子政务系统受到黑客、病毒等逻辑层面的攻击或者地震、火灾等物理层面的灾害,都可确保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的安全。
四、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Relationship i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Gu Shengwen
(Huoshan County E- government Center,Anhui,Lu'an 237200,China)
Abstract:The Gover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lso known as e-government,its most essential meaning is the use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public access to government from the different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In this paper,the public and confidenti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general network model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confidentiality of government has defined the scop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E-government;Information disclosure;Confidentiality;
Security
一、政府信息公开在促进政府工作中的优势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需求。政府信息公开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需求,不但可以解决政府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来源和更新问题,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而且也将推动政府部门的观念变革、管理方式变革以及业务流程的变革。
(二)政府信息公开是促进政府透明化的重要机制。政府信息公开是将政府的行为公开于社会监督之中,政府由封闭型转变为透明型,能起到明显抑制政府的行为,提升官员的自我约束力,有效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前提的。意向集中的公开信息是公众参与意愿能够达成的前提,由此才有进一步的公共事务参与双方实质性的贡献能够实现的可能。
二、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稳私的政府信息不能公开外,其它都应该公开。从这一原则可以看出,政务公开已经被法制化了。因此,在对待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时,要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对本届政府以来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清理,依据国家保密法,科学地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政府信息保密原则
在强调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政府信息的保密问题。在公开信息前,保密工作者应当根据《保密范围》进行认真定密,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可公开;对不能确定是不可以公开的信息,应当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严防泄密事件发生。期与不定期地检查各部门实施电子政务公开的情况。政府在行使行政权时,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开,利用个人隐私信息不需要取得权利人的同意,不构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政府信息公开中固然要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但一旦发生国家或公共利益需要时,个人利益当然地服从于国家或公共利益。
四、政府信息的网络模型
政务内网有核心政务网和政务专网之分,这是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运行政府内部的一些交换信息;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内社会的专业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按照我国国家保密局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不得在与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这些秘密信息。综上所述,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将内部核心政务网、内部办公专网、外部服务网三网隔离,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级别的保护层次和区域,控制各层次之间的信息流,形成网络区域边界,必要的数据转换应采用安全数据网关,实现由内向外的层次保护,确保不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五、加强管理与技术维护
第一,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监督机制。通过执法监督,检查政府机关是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开相应的政务信息,尤其加强对公民反映强烈的重大情况的信息公开问题的监督检查。
第二,培育和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有助于消除和减少政务信息公开中的虚假信息,从而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对于信息公开的监督要广泛发动公众的力量,这样既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又能使公众能真正行使监督权和表达权。
第三,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各级政府机关要负责制定政务信息公开规划,严格明确责任制定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开发、系统运行、日常维护、重要设备维修等都涉及信息安全和保密,对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有关人员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还须完善法制建设
完善的法制建设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目前,我国推出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迈出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坚实的一步。将信息公开的立法从行政法规升格到法律层面,使之更能体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政府信息能最广泛的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政府信息公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公众对民利意识增强的表现。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健全实施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才能满足公众这一合理的诉求,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利,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步云主编.信息公开制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马费成.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蓬勃发展,各国政府逐渐形成了这种意识:只有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概念,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走向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处于竞争的优势,推行电子政务,不但是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又是使政府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的条件。怎样根据中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发展电子政务,使政府逐渐转变成为信息时代的政府,目前已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云计算是以互联网增加相关服务、使用和交付模式为基础的,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是动态易扩展且时常虚拟化的。
云服务不但可以与IT、软件及互联网有一定的关联,也可以提供其它服务。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把它可作为一种商品。云计算自诞生就受到空前的瞩目和大力热捧,为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政府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的改变,有助于推动政府的高效率的运营,为全社会信息化进程创造了新的机遇。
本文在研读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云计算的实践过程,概括了云计算的优点,分析了了云计算时代的特征,并探讨性的提出了在云计算时代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一、相关定义和内涵
(一)政治文明建设的内涵。政治文明是“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改造社会、实现人类自身完善和提高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积极的政治成果。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共同构成体系完整的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是指政治与法制规范,政治与法制程序的文明程度,是政治思想文明在制度上的表现。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这三者不是割裂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的基础,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又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保证。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实现优质、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
二、电子政务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必然
政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作为政治生活领域的新事物在政府的管理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电子信息化的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可能,信息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时代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平台的支持。因此,如何运用科技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已成为信息时代下各国政府的一项紧迫的工作。
三、电子政务推动政治制度文明,实现制度创新
(一)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信息知情权限进行立法,规定政府公布信息的范围和时效性以及政府对信息知情权所负有的责任。其次,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鼓励和支持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政策上对相关服务产业进行支持。
(二)组织制度的创新。我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为各部门相互独立、独自为政的体系将不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原因在于:第一,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流经各个等级结构的信息,往往因其中地位较高者的意愿和敏感同地位低下者的屈从而被歪曲。
电子政务将通过信息技术打破部门之间很难互联互通的局面。通过互联网保证信息高效准确的传递,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节约信息资源。这样就会利用技术进步缩小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相应的政府的组织制度和结构也应该随着这种变化而不断创新。
(三)法律制度的创新。电子政务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随着电子政务的开展,传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已不适应信息化政府的发展要求,应尽快制定完善规范的电子政务相关法律体系,以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法律是电子政务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因此,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电子政务的实施,需要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建设行业 电子政务 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 F407.6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信息化已逐渐覆盖到政务业务的各个方面,为方便社会公众、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近年来各行业政务信息化工作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方面,以业务流程电子化为目标的信息系统建设需求趋于饱和,电子政务在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和不断的升级改造中遇到了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积累的大量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协调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利用间的矛盾,是打破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瓶颈约束的关键。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电子政务报告《Benchmarking E-gover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中将电子政务的理想境界描述为:资源实现无缝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度智能化使得政府趋于零成本运作,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对用户需求进行即时响应。其中资源整合、信息技术智能化、电子政务服务和需求响应能力是完善的电子政务体系的几个关键特征。
建设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前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产业,建设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应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结合当前的新技术做好行业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和整合架构的研究,尽快实现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共用的目标。
2. 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
建设行业政务信息化工作既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有建设系统的个性问题:因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序和体制机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原因,建设行业省级电子政务总体上“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仍然突出;相比税务、国土等垂直管理的部门,建设行业纵向的信息共享程度相对较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难度更大。
2.1体制机制上的难点
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只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手段,我国政府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落后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妨碍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在建设行业管理部门中,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宏观的上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制定,具体的行业监管由地方管理部门实施,这种非垂管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决定了大量业务分布于基层管理部门,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范围也限于本部门、本地区内部,这给省域范围内的组织协调、数据归集和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是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大困难。
2.2技术实现上的难点
建设行业电子政务的发展遵循我国电子政务 “螺旋式”发展的道路和“重建设、轻整合”的发展模式,建设行业条线上纵向强、横向弱,加之区域信息化发展的差异,决定了省级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现状:
2.2.1独立、异构、封闭系统间难以实现有效地交换和共享,信息系统实际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2.2.2信息资源方面,尽管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对孤立的系统产生和管理,数据范围和面向的对象局限于个别具体的应用或部门内部,难以实现共享共用。
2.2.3 各数据库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和不完整的数据。数据范围、分类定义的不统一,不但造成了大量数据的重复采集,而且导致了大量数据的不兼容。
3.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的关键点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要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两方面关系。
3.1 整合的“度”。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大多是从部门业务的信息化开始,符合业务需求是主导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工程一般规律,信息化建设从多样化、精细化发展到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是电子政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散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目前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之一是每个系统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行业组织的结构,及软件信息技术的多样化,系统实现的个性化,决定了不能以一个架构一统天下,系统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整合。因此,现阶段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应该是核心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同一平面上的信息资源的整合。
3.2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和整体资源整合方案的关系。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纵向发展和资源的横行整合不矛盾,正如归纳和演绎的关系。从软件工程的发展看,早期信息系统是以数据为核心,E-R分析、数据库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是构建系统的重点,现实中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是将业务过程映射到计算机上,需要分析一个信息系统需要支撑哪些业务,每个业务能够为不同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业务分析成为系统分析的新重点。因此,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改变以数据流和数据视图为核心的方法,统一到以业务流分析和业务视图为核心的方法上。在建设行业层面上进行整合方案的顶层设计研究,将顶层设计思想“演绎”到业务系统中,业务系统纵向发展后,将其中的数据资源“归纳”形成全省建设行业的数据标准规范,为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依据。
3.3“形式”整合和“内容”整合的关系。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主要集中在系统前台服务上,以面向需求的整合为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但以系统后台服务整合为主,面向资源的整合,才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难度也更大。信息资源整合应以面向需求的整合为先导,提升用户体验,以面向资源的整合为重点,展现整合的优势。
4. 整合技术
从分布式环境下异构信息资源交互和共享方法的发展看,独立数据源的集成主要采用ETL作为工具,通过构建复杂的、兼容各种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模型的数据采集模块,将源系统数据转换为目标系统相兼容的格式,加载到目标系统中,在目标系统中开发数据展现工具对清洗、加载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复杂的数据应用过程提高了应用成本也增大了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种新的组件模型,它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通过服务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服务接口的定义独立于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实现技术,这使得基于SOA架构构建的应用中,各种服务可以用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换。SOA以服务之间“松耦合”性和适应业务需求的灵活性,成为分布式系统和软件集成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结合建设行业特点,利用SOA架构方法,设计了基于SOA架构的建设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
图1 基于SOA架构的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整合模型
4.1 信息资源注册:信息资源注册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每个分散的信息系统作为资源请求者首先要成为资源者。在请求资源之前,将本系统的元数据封装,并用统一的接口对提供的服务进行描述,向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发起资源注册,目录服务解封装后,对元数据进行分类映射处理、归类、审核,最后确认生成有效的目录,提供给服务请求者查询。
目录服务提供了资源共享。服务请求者通过目录服务,检索与需求匹配的条目使分布式应用具有更好的复用性、灵活性和可增长。
4.2 共享信息资源的检索和获取:资源服务请求者通过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请求其需求资源的详细描述信息,分析资源需求提供者的位置,生成协议消息,“即插即用”地与资源服务者建立连接,获取资源后随即释放。
4.3 建设行业基础信息资源服务:作为资源的请求者,通过建设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建立全省建设行业企业、人员、资质/资格的基础信息数据仓库,作为资源的提供者,为全省建设行业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信息服务。
该概念模型实现的建设行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4.3.1 异地、多元、异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难度降低。建设行业资源目录服务集成了分布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注册信息,以统一的模式开放给资源请求者,屏蔽资源的具置、格式和存储方式。
4.3.2 平台无关性。各种服务之间的基础通信采用跨平台的XML语言进行数据格式封装,利用HTTP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送。
4.3.3与建设行业组织结构特点相适应。基于服务的信息资源的组织架构中,资源服务的提供者和请求者没有严格的耦合关系,松耦合的特性跟建设行业的组织结构体系相近。
4.3.4 “即插即用”的资源获取模式。这种方式结合了传统政务中的星型整合模式,既具有星形模式结构简单的特点又弥补了缺少统一资源视图结构,只能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共享资源的局限性,且“即插即用”的连接模式也不会造成资源网络各节点间长期链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减轻了各类信息资源物理集成、负载过重的负担。
5. 结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要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从技术、管理和体制等不同侧面,加强对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形式、途径和方法的总结和研究,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真正体现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
参考文献:
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nchmarking E-govern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Eric Newcomer,Greg Lomow ,Understanding SOA with Web Services.
Thomas Erl,《SOA服务设计原则》,人民邮电出版社
Thomas Erl、Anish Karmarkar、Priscilla Walmsley、《SOA Web Service合约设计与版本化》,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