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生猪的养殖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猪的养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猪的养殖技术

第1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下,人们生活水平较以往明显提高,人们不再只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对高品质肉类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养殖行业较以往得到明显的发展[1],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安全追求下,生态猪养殖技术成为养殖业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但就现阶段我国生态猪养殖技术而言还存在些许不足,阻碍养殖业在我国全面发展。笔者就生态猪养殖的意义以及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发表自己观点,希望对相关问题有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养殖业全面发展。

1生态猪养殖技术积极作用分析

养殖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人们对食品安全高要求下,养殖行业生态养殖成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就传统生猪养殖而言,其在养殖中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养殖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另一方面就是传统生猪养殖中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猪肉在被食用后对人体产生危害,也会导致猪类病毒变异加快,一方面使生猪养殖安全问题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另一方面使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缓慢。生态猪养殖的积极作用在于其在养殖技术方面严格以绿色生态作为养殖基础,保证饲养生猪全面属于绿色、无公害动物。比如生态猪在养殖过程中所食用的饲料全部采用青绿饲料,喂养也主要采取野外放牧形式,最重要的是,生态猪在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多采取就地解决的方式,减小养殖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保证生猪安全成长的同时促进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2生态猪养殖的发展趋势研究

2.1形成经济组织模式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下,牲畜养殖技术也处于不断升级中,生态猪养殖作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表现出经济组织模式养殖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养殖业在我国发展。例如,目前很多养殖厂在生态猪养殖时选择基地养殖以及公司养殖、农户养殖3种养殖模式,在实际养殖运行中,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召集养殖农户,对农户生态养殖进行相关培训,培训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养殖户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个养殖项目的运行质量。生态猪养殖朝着经济组织养殖模式发展还体现在生猪养殖疫病防治以及饲料供应阶段,生态养殖企业向养殖农户提供生猪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饲料以及生猪各种疫病防治疫苗,保证生猪安全成长,农户在完成养殖项目后,与企业进行生产以及销售合作,构建完整的生态猪养殖经济组织模式。

2.2生态猪立体养殖模式

在养殖行业发展推动下,生态组养殖逐渐朝着立体养殖模式方向发展。又加之立体养殖模式是生态猪养殖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养殖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指的是在一定养殖区域内,增加饲养的生猪品种或者是增加所饲养的生猪密度,从而实现生态猪的养殖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猪的养殖质量得到保障,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2]。这一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使农田与生态猪饲养之间的活动关系得以改善,养殖活动的生物链得到丰富发展,更重要的是该养殖模式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生态猪养殖技术不仅是我国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力。就当前生态猪养殖技术以及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而言,笔者认为,生态猪养殖逐渐朝着经济组织模式、立体养殖模式等方向发展,养殖技术也处于不断革新中。但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养殖户与养殖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共同促进生态猪养殖技术全面发展,推动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逢杰.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禽种业,2017(2):65.

第2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速生杨、病害、发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S41文献标识码: A

近两年,我市速生杨树普遍发生枝干部病害现象,并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危害到我市林农的造林积极性和木材质量。个别地段的林木,由于枝干部病害的影响,已经造成90%的树木死亡。我们针对病害的发生、病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有效防治对策方法。

1、发生在速生杨树枝干部的主要病害的发生、病状及发病规律1.1烂皮病

1.1.1发生和危害:速生杨树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很广泛,危害十分严重的枝干部病害。病斑造成干部腐烂和枝条枯死。常引致速生杨树人工林成片死亡,生长量降低和材质变劣,尤以幼树受害最重。该病可危害很多速生杨树品种,以欧美107、中林038号、中林46号杨发生较为严重,而沙兰杨、冀廊杨发生较轻。

1.1.2病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通常有干腐、枝枯两种症状类型。

干腐型多发生在成年树的主干和大枝上,病斑呈溃疡状。初期病皮为水渍状,暗褐色,表面略肿胀。皮层内部变软、腐烂,有酒糟气味。后期病斑失水下陷,表面有龟裂,边缘变黑褐色,与健康部分界限明显。烂皮的皮层干缩后易与木质部剥离,形成层纤维呈麻丝状褐色,其下木质部呈黑褐色。病斑上常长出黑色针头状突起,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天气潮湿时,可从孢子器中分泌出乳白色粘液,变干后为卷须状,颜色转为橙黄色或橙红色,称之为分生孢子角。在适宜条件下,病斑可不断扩大,纵向扩展速度较快,但当横向的扩展包围树干将近一周时,其上部即枯死。

枝枯型主要发生在幼树的主枝和侧枝上。枝条病部暗褐色,不行成明显的病斑。受害枝条很快枯死,枯枝上易产生许多散生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但不象干部的分生孢子器那样容易产生分生孢子角。有性世代的子囊壳多出现于前一年的枯死枝条上。

1.1.3发病规律:该病菌为一种弱寄生菌,可以从冻伤、日灼伤、虫伤及修剪的伤,侵入杨树主干和枝条。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期病菌潜伏在病组织中,当春、秋季温度适宜或寄主生长势衰弱时就引起发病。每年4月中旬,当气温上升到7左右时,病组织内的菌丝开始活动,5月―6月发病盛期。

土壤瘠薄、盐碱化和地势低洼的林地,易感染烂皮病。

烂皮病是目前速生杨树枝干发病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在武清区的危害较严重。

1.2、溃疡病

1.2.1发生与危害:速生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在我市分布很广,是速生杨树上发生最普遍,危害及其严重的枝干部病害。常引起幼树死亡和大树枯梢,对树木生长量的影响很大。在很多速生杨品种上均有发生,以欧美107、中林038号杨发生较为严重。

1.2.2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主要有3种类型。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发生较为严重。初期表皮凸起,内部充满褐色液体,破裂后流出黑褐色液体。后期病斑干缩下陷,中央常有纵裂,该类型一般不危害木质部。在粗皮杨树品种上发生较轻。病斑通常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从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坏死斑。病斑极易剥离,木质部甚至髓心变褐的范围很大。枝条上的病状多为条斑,下陷明显,当病斑横向扩展围绕枝条一周时就造成枯梢。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实体。

1.2.3发病规律:病菌可以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上越冬。在不表现症状的树皮内病菌以潜伏状态存在。速生杨树苗在苗圃中即可被侵染,但多不表现症状。当寄主衰弱时就可发病。春季是速生杨树溃疡病最主要的发生时期,尤其在幼苗移栽后发病率最高。夏季杨树生长旺盛病害发展缓慢;秋季又可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病害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天津地区由于春季干旱、多风,所以缓苗期树体水分消耗很大,在加上定植时浇水不足、土壤瘠薄、盐碱地和栽后管理不善,此时也正是新植幼树溃疡病爆发的时期。

1.3、干腐病

1.3.1发生与危害:由于栽培管理不良、生长衰弱、土壤瘠薄、土壤盐碱化等原因造成植株受害,可引起枝枯和幼树死亡。

1.3.2症状:枝干受害初为淡褐色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芽痕处,椭圆形,逐渐扩大成条形长斑。枝条发病时,病斑不明显,但迅速扩大使枝条失水枯死。主干和枝条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很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升孢子器。

1.3.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杨树病组织上越冬,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牙痕处侵入寄主。以4-6月份发病最多。杨树移栽后缺水或树势衰弱的受害极其严重。

以上三种病害为目前速生杨树枝干发病的主要病害,目前在武清区的危害很严重。我们通过两年调查和实验,总结了这三种枝干病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2、烂皮病、溃疡病、干腐病的综合防止方法。

我们通过两年调查和实验,总结了对这几种病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2.1选择无病害苗木。栽植苗木之前到苗圃地实地勘察,选择土壤条件、水源条件、苗木质量好的苗木,严格控制栽植病苗。

2.2提高苗木质量。植树时选择浇冬水的苗木,起苗时尽量减少伤根,运输时避免失水过多,增强检疫,不使用老苗、病苗。

2.3提高栽植质量。栽植时做到“三大一实”即大坑、大水、大苗、夯实,有利于提高苗木含水量,从而提高苗木在缓苗期的抗病性。

2.4不造大面积的纯林。采取速生杨与槐树、柳树、白蜡、千头椿等树种营造混交林。

2.5要适地造林。要选择壤土、风沙土等高上地块造林。土质差、土层瘠薄、低洼和盐碱地不宜造杨树林,如要造杨树林就应加大投入,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以增强树势,从而提高树体的抗病性。

2.6中耕锄草。在造林的前三年,每年要重靶松土,及时清除各种杂草,能兼作的最好间作大豆,以提高地力。

2.7不过度修枝。幼树应适当晚修枝。修枝剪口要平滑,伤口较大的要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多菌灵400倍液涂抹。

2.8树干涂白。对新植幼树及幼树,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涂白一次。用生石灰20份,食盐5份,硫磺粉5份,用水调成糊状,涂白到1.3米以下的干基部。这项措施一举数得,具有防日灼、防病、防虫等多种作用。

2.9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及病树皮。将剪掉的病枝,刮掉的病树皮及掉落的病树叶,要及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菌。

2.10药剂治疗。

2.10.1用浓碱水。对发病树干用1:10浓碱水直接涂刷或喷洒。

2.10.2树乐。对发病树干用5-10倍液树乐溶液直接涂刷,也可以采用50倍液对整株进行喷洒。

2.10.3复生。对发病树干用2-3倍液复生溶液刮干后涂刷,也可用20倍液对整株喷洒防止。

2.10.4石硫合剂。用5度石硫合剂在树体萌芽前,进行全树喷洒,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明显。

第3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养殖技术;空间环境;健康养猪

近些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产业逐渐规模化、集约化,生猪饲养量迅速增加,随时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本文就如何进行健康的生猪养殖进行探讨。

1建设良好的生猪养殖的生长环境

1.1合理设置养殖场所

首先,要选择一个良好的养殖场所并进行合理的设置,猪场应避免建在潮湿、阳光不充足、迎风、地势低、水资源较少、交通不发达的地方。还要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适宜建在人口稀少的郊区。同时,猪场在进行设置时内部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方便猪场的养殖生产活动。

1.2合理处置污染物

猪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如何合理的处理这些污染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饲养前应先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原则是要在保证环境卫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废物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粪便和污水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产生沼气,还可以用作农作物的肥料。

2健康养猪

2.1不合理的粪便、污水处理方式

猪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粪便,这些污水粪便如果不经过合理的处置随意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使周边的水源、土壤产生污染,滋生大量病菌,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应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2.2环保投资,处理设施

在现代的养猪产业中,养猪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染物需要经过机器设备的特殊处理才能够排放或者再利用。但目前投资于污染物处理方面的资金还不足,应用于处理污物的机器设备也不齐全,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542019.10相关企业的监管和扶持力度,企业方面也应加强投资建设,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紧抓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3养殖技术方面问题

3.1养殖生猪集约化模式不足

养殖集约化,无疑是一种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有效养殖方式。消费者对生猪肉的需求不断扩大,企业也尽力的减短生猪的生长周期。但在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生猪在饲养过程中的生长需求,是不利于生猪健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3.2养殖生猪规模化模式缺陷

近些年来随着饲养成本的增加,养殖生猪企业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在缩减成本的情况下,创造可观的经济利润。逐步将饲养模式由人工饲养转变为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标准化饲养,近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和人员投入,

4结束语

第4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养殖模式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传统规模化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生态猪养殖模式应运而生。生态猪养殖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使养殖数量和养殖效益达到同时提升的效果。

1生态猪养殖技术分析

1.1生态猪饲料控制

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提高猪的免疫力,需要尽量选择天然猪饲料,保障猪长成后的肉质,在此基础上防止猪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疾病扩散,影响生态猪饲养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在猪场周围建立农作物区域,以猪的排泄物对农作物施肥,天然化肥可提高区域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进而实现生态循环。

1.2注意生态猪饮水控制

水质对于猪的生长十分重要,其不仅会影响到猪的健康,且会影响到猪的肉质。因此,在实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猪引用水的来源,进而不断提高猪引用水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井水作为猪饮用水的水源,井水为地下水,水源会不断流动,且水中所含杂质较少微生物较多,可以有效提高生态养猪的质量。如果猪场周边无法开设井口,可以选择河流水,河流水必须为流动水,且在应用前需要进行水质监测,确定河水是否受到污染,但河水中所含杂质较多,且微生物对比井水较少,需要在猪引用前添加少量维生素,使水资源满足生态猪养殖的要求。

1.3生态猪环境卫生控制

在生态猪饲养的过程中,环境卫生控制尤为重要,其不仅是提高生态猪效益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生态养猪的基础。因此,在生态猪养殖的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的控制,且猪场必须保证干净卫生,以此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养猪场中的猪舍卫生环境控制需要重点关注,保证猪舍内部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以此防止细菌滋生影响猪生猪的生长发育,进而为生猪的生长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在环境卫生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猪舍地面的污水,在通风换气的基础上防止猪舍内出现异味,以免生猪染病。

1.4生态猪粪便处理

生态猪养殖过程要做到生态化,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生态猪粪便进行处理。如利用沼气对粪便进行二次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猪肉品质,也可以在粪便中加入有机肥堆肥发酵剂,将粪便进行发酵,使粪便实现循环利用,为农业提供帮助。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变废为宝”,且可以将猪的排泄物有效利用,不断提高生猪的生长质量,解决了饲养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

2生态猪养殖模式分析

2.1应用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可以结合地区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地区的生态发展,且可以实现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立体养殖模式应用过程中,需要将态循环模式的优点充分发挥,在实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养殖效益。例如,根据实地情况采用混合养殖的方式,在该模式应用前需要对地区进行细致调查,然后实行立体养殖,如以“生态猪、沼泽、果园”的形式完成生态循环,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实现生态养猪成本的最小化,促进养殖业发展。

2.2应用林下养殖模式术

林下养殖模式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借助林业资源,但需要控制生猪数量,以免对林业造成破坏,发挥出天然林地资源的作用,以此提高猪肉品质。对猪肉品质的提升更大,但是要控制合理的生猪数量,不要破坏林地自然的生态环境。应用林下养殖模式术需要选择天然林,保证放养地周围不存在污染区域,或者可以选择不容易遭受生猪啃咬的经济林地,提高生态猪的养殖效益。在确定好放养地后需要搭建简易猪舍,猪舍及放养地需要用利用围栏,防止生猪走出放养区域。

2.3生态放养技术

传统饲养模式场地有限,且会降低生猪的免疫力,而生态放养技术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提高饲养效率。例如,将生态放养技术与种植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猪肉品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提高生猪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品质,这样的技术符合当前我国的需求。

第5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第6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场;预防性用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6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的集约程度逐渐提高,呈现出养猪密度不断增大的趋势。由于养猪规模的扩大,生猪的疫病也在不断发生。由于生猪发病的类型不断变化,在老疫病侵袭的同时,新的疫病也在不断扩散,直接影响养猪的效益[1]。疫病的防治不断出现非典型化的趋势,隐形病情逐渐加重。目前,虽然有一些针对生猪疾病的药物和疫苗,但是很多情况下的疫情是没有疫苗的。

1 规模化养猪场预防性用药方式

1.1 季节性预防用药

生猪出现的疫情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年中由于温度和湿度的不同,生猪出现的病情也是不同的,生猪的疫情会随着季节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季节性病情。在这样的病情防治中,夏季是比较明显的一个季节,由于夏季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这种环境中的饲料容易变质,使生猪的抵抗力下降,导致夏季的生猪疫情相比其他季节要高,生猪的效益养殖下降。一些气温骤降的天气和春冬季节都会诱使生猪发病,如猪肺疫和猪流行性感冒等。因此,在夏季和冬季来临之前,大规模的养猪场要做好生猪疫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极易发生的疫情做好疫苗注射等,防止猪疾病的发生[2]。在一些养猪场中,比较常用的疫苗药物为支原净、阿莫西林、头孢唑啉等。另外,中药组方中的板蓝根、鱼腥草、白头翁、柴胡、穿心莲、银花苗、苗、苦溪黄、松针粉,具有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对猪流感、猪瘟、蓝耳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3]。

1.2 应激性预防用药

在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发生应激易使生猪的新陈代谢产生变化,导致生猪发育受阻,最终影响产量。此外,应激会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只免疫力下降,导致生猪死亡。生猪的应激也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假如天气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影响生猪的产量。在生猪的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应激反应,可以在生猪的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比较常见的就是VB、VC,另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刺五加等,可以促进猪群适应气温的变化,提高养猪的效益[4]。

1.3 驱虫性预防用药

规模化养猪场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猪蛔虫病、猪鞭虫病等,在猪场的日常管理中,需要针对具体的事项进行生猪的群防工作,做好预防性的药物驱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药物的驱虫:①养猪场驱虫时,要对全场的生猪都统一进行寄生虫的防治和消毒,这样可以避免使已驱虫的猪群受到驱虫猪群的影响;②当猪场中有怀孕的母猪和处于哺乳期的母猪时,消毒时要做好间隔,当第1次消毒完成后,需要间隔3个月以上才可以进行第2次消毒驱虫;③对于出生的猪仔,在其保育阶段和生长阶段都需要进行消毒驱虫;④在引进新的猪品种时,需要提前进行消毒除虫。规模化养猪,要选用合理的驱虫药物,必须保证驱虫的安全,减少猪群的应激,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药物配合进行[5]。例如中药组合中的茵陈、田艾里、狗贴耳、大黄、黄莲、黄柏、黄芩、马齿苋、艾粉、纽李草等对生猪的清热祛湿、杀菌驱虫有很好的效果。

2 大规模猪场预防生猪疫病的注意事项

2.1 合理使用药物

对于预防性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进行合理的选择,有计划地定期进行生猪的疫苗注射。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不要为了预防发病而随意在饮用水中添加过多的添加剂,这种方式不仅增加用药成本,还会降低生猪的身体机能免疫力。规模化生猪养殖要根据药物特性合理选择,对于不同的种类和用药要进行相关的实验,时刻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在生猪的饲料中加入盐霉素后,如果再加入防治生猪气喘病疗效较好的药物就会使药物的毒性增加,从而使大批生猪死亡。

2.2 树立猪肉食品安全观念

在大规模养猪过程中,对于生猪的饲料和饮水要保证安全,选用预防疫病的药物时,要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进行选择,对于条例中禁止的药物,要严格执行休药期等有关规定,保证猪肉的安全。

2.3 规范使用影响生猪机体免疫应答的药物

对于影响生猪机体免疫力的药物,要合理进行选用,例如氟苯尼考会对生猪的机体中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如果不规范地使用药物,会使生猪机体白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影响生猪的免疫力。因此,在使用免疫药物时要合理规范的使用。

3 参考文献

[1] 李俊柱.猪场员工管理——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J].猪业科学,2008(6):54-55.

[2] 夏道伦.规模化猪场预防性用药及注意要点[J].兽医导刊,2010(6):45-47.

[3] 胡兴良.猪保健的内容及不同阶段猪保健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10):173.

第7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EKC;生猪养殖;碳排放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引领下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2015YZD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湖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形成机理及管控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71303099)、江西省普通高校科技落地计划科学前沿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变化及优化技术”(KJLD12065)和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度学生科研课题(XS3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孔凡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江西南昌 330077);王智鹏,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潘丹,江西财经大学在站博士后(江西南昌 330032)。

一、引言

畜禽养殖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畜牧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统计数据显示,生猪、牛、羊和家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以二氧化碳当量计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在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情形之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养殖模式呼吁而出,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猪养殖碳排放的脱钩发展,成为低碳养殖研究领域中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学者对畜禽养殖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畜禽养殖碳排放的测算。学者主要运用碳转化系数法、IPCC排放系数法、综合调查法和碳排放指标体系等,对碳排放进行测算①。二是畜禽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对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做了很多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存在“正U型”“倒U型”“正N型”或“倒N型”等多种曲线关系①。国内学者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验证畜禽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孟祥海等运用EKC模型分析了我国畜禽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污染程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且已跨过曲线拐点②。田素妍等对中国畜禽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进行了EKC验证,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畜禽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畜禽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则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③。

综上所述,现有对畜禽养殖碳排放的研究多以国家、省际作为研究单位,对省、市级研究甚少。同时,目前对畜禽养殖碳排放的测算往往集中在肠道发酵与粪便管理④,很少从系统的角度去测算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总量,这将导致碳排放量测算的不准确。而有学者研究表明,污染物测算不准、不全往往是导致EKC检验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⑤。基于此,本文将以江西省生猪养殖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系统测算生猪养殖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对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EKC关系进行检验,并分析影响生猪养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生猪养殖业在中国畜禽养殖业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畜禽养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江西省是全国十大生猪主产省之一,其生猪碳减排工作对全国生猪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致力于打造“生态明文先行示范区”和“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江西省而言,对生猪养殖碳排放进行EKC检验以及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生猪养殖碳排放量测算

FAO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框架《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指出⑥,生猪养殖直接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生猪肠道发酵CH4排放与粪便管理系统中CH4、N2O排放,间接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与加工、饲养环节耗能和猪肉产品屠宰加工等环节中能源与资源消耗所产生的排放。因此,本文结合江西省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借鉴胡向东和孟祥海的研究成果⑦,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选取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和加工、生猪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饲养环节耗能和猪肉产品屠宰加工六大环节,测算出生猪从幼仔养殖到出栏以及到猪肉产品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并排放到空气中的CH4、N2O等温室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总和。目前,生命周期评价(LCA)已被广泛应用于碳排放(即温室气体排放)研究领域①,但国内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碳排放测算较少。

生猪养殖碳排放量测算公式如下:

C=EGF +ESM +EMT +ECD+EGE +ESF(1)

式(1)中:C为生猪养殖碳排放总量;EGF为饲料粮种植产生的碳排放量;ESM为饲料粮运输与加工产生的碳排放量;EMT为生猪肠道发酵CH4排放产生的碳排放量;ECD为粪便管理系统中CH4、N2O排放产生的碳排放量;EGE为生猪饲养环节耗能产生的碳排放量;ESF为猪肉产品屠宰加工产生的碳排放量。

(二)生猪养殖碳排放的EKC模型设定

参照国内外学者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②,根据测算的生猪养殖碳排放总量,环境质量指标选用碳排放量来衡量,经济发展指标选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

同时,本文采用含参数估计的生猪养殖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模型,来验证江西省及各地市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EKC拐点。EKC模型的设定多以二次、三次多项式为主,但三次多项式相对灵活③。为消除数据可能出现的异方差,分别对生猪养殖碳排放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取自然对数,采用对数三次方作为回归方程的基准方程对生猪碳排放进行EKC检验:

lnCt=θ0+θ1lnYt+θ2(lnYt)2+θ3(lnYt)3+εt(2)

式(2)中:Ct为生猪养殖碳排放量;Yt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t为时间;θ0为截距项;θ1、θ2、θ3为模型估计参数;ε1为随机误差项。根据模型估计参数θ1、θ2、θ3,其取值的不同,可以反映出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关系。

(三)生猪养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1.变量选取与说明

现有研究表明,碳排放具有不确定性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等特点④,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交通便利情况、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等因素影响⑤。基于此,本文结合江西省生猪养殖实际情况与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以下七个变量作为生猪养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1)猪肉消费总量(X1):用人均猪肉消费量与城镇人口之积来表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猪肉的消费总量越多,意味着生猪养殖总量越多,将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碳排放量越多。

(2)对外贸易程度(X2):用对外出口的生猪总额与牧业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对外贸易程度越高,说明对外出口的生猪数量越多,产生的碳排放量越高。

(3)公路密度(X3):用每平方公里的公路里程来表示。通常而言,交通条件越便利,越有利于生猪的运输以及对低碳养殖技术的推广,生猪养殖的碳排放量将会越少。

(4)农村劳动力价格(X4):用城乡劳动力人均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劳动力人均收入之比越高,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就越高,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生猪养殖户会选择进城务工以获取更高的非农收入,选择生猪养殖的概率更低,生猪养殖数量下降,生猪养殖碳排放量下降。

(5)产业结构(X5):用牧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牧业生产总值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越高,说明生猪产业发展越好,用于生猪养殖的资源越多,生猪养殖所产生的碳排放越高。

(6)政府环保管制(X6):用政府环境治理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政府环保管制越高,对低碳养殖技术(例如粪便处理技术推广和沼气池建设技术)等的补贴越高,从而降低生猪养殖所产生的碳排放。

(7)能源利用效率(X7):用单位GDP能耗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在生猪养殖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能源的利用会间接产生碳排放。能源利用率越高,生猪养殖产生的碳排放越低。

2.模型构建

为消除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同时不改变数据的特征,本文采用变量的对数值。生猪养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构建如下:

lnC=θ0+θ1lnY+θ2(lnY)2+θ3(lnY)3+Yi lnXi+ε;i=1,2…(3)

式(3)中:C表示生猪养殖碳排放量;Y表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i为解释变量;θ0为常数;θ1、θ2、θ3、Yi为估计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四)数据来源

生猪养殖碳排放量测算与EKC检验采用1990―2014年江西省及11个市区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1991―2015年《江西省统计年鉴》。由于2000年以前生猪养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缺失且较难获取,因此,生猪养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采用2000年之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01―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西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生猪养殖碳排放的EKC检验及拐点分析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生猪养殖碳排放的EKC进行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θ10,且θ3

第一,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454元时,该时期为1990―2003年,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反向变化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增长的态势,而生猪养殖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这一阶段生猪养殖业多为农户散养经营,生猪养殖总量相对较少,有足够的土地吸纳生猪养殖废弃物,能够有效实现“废弃物―有机肥―种植业”的种养结合,废弃物环境友好型处理率较高。且该时间段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物资资本、能源等的投入未急剧增加,因此生猪养殖碳排放呈现下降态势。

第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介于2454元至10864元之间时,该时期为2004―2014年,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即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猪养殖碳排放也在增加。该阶段随着人口规模壮大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猪肉市场需求增加使得生猪养殖总量不断攀升,生猪养殖模式由传统散养模式向小、中、大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随着生猪养殖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养殖户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且生猪养殖业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微利产业,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多数养殖户在资金需求上难以承受。因此,相当一部分生猪养殖场缺乏必要的粪污处理设施,大量未经处理的禽粪污随意排入河流、稻田、荷塘等,使得大量生猪粪污及废弃物不能实现资源化、循环化综合利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牧脱节,使得“废弃物―有机肥―种植业”的种养结合模式难以实现。同时,政府对沼气的推广尚在起步阶段,“废弃物―沼气―有机肥”的资源化循环经济模式效果不显著。而且,随着劳动力对生猪养殖产出的贡献力逐渐减弱,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物资资本及能源的投入增加。因此,该阶段生猪养殖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同步上升的态势。

第三,当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于10864元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猪养殖碳排放将逐渐降低。这一阶段,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环境质量需求也不断提高。政府对生猪清洁生产更加重视,对生猪低碳养殖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补贴力度加大,如沼气池建设、干清粪工艺、尿粪固液分离工艺推广等。同时,政府采取一定的激励或者强制措施,促进生猪粪便还田,减少生猪粪便向环境排放。实施生猪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循环经济,建立以沼气为纽带形成“猪―沼―菜”“猪―沼―果”“猪―沼―林”“猪―沼―鱼”多功能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模式。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模式成效的显现,使得该阶段生猪养殖碳排放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二)生猪养殖碳排放EKC拐点的时空特征分析

1.空间分布特征

2014年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97.0元,还处于临界值(10864元)左端,意味着当前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随着经济发展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将江西省十一个设区市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临界值(10864元)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南昌市(12266.8元)、景德镇市(11410.1元)、萍乡市(12617.6元)、新余市(12678.9元)和鹰潭市(11215.4元)五个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其临界值,生猪养殖碳排放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2014年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生猪养殖量分别为25万头、66万头、40万头和58万头,远小于江西省129万头的生猪平均养殖量。这四个设区市生猪养殖量较小,可以较好地实现“废弃物―有机肥―种植业”的种养结合,以及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养殖技术的推广,如“废弃物―沼气―有机肥”循环经济模式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得这四个区域生猪养殖碳排放经过高拐点值进入了下降阶段。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与经济发展中心,政府对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加重视,且南昌市生猪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中、大规模养殖场较多,得到的补贴更高;较好地实现了“废弃物―沼气―有机肥”多功能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模式,使得南昌市生猪碳排放从高拐点值开始逐步降低。其余六个设区市生猪养殖碳排放还未到达高拐点值,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猪养殖碳排放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那么,这六个设区市的生猪养殖碳排放何时才能到达高拐点值?接下来本文将对各市到达高拐点值的时间路径进行分析。

2.时间路径特征

根据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各市2010―2014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首先预测出各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且将其作为预估时间的年均增速;然后,计算出各市到达高拐点值所需要的时间;最后,确定到达的具体年份。根据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2015年到达EKC高拐点值的市包括九江市、宜春市、抚州市,在2016年到达EKC高拐点值的市包括吉安市和上饶市,赣州市将在2018年到达EKC高拐点值。不同市到达EKC高拐点值的时间不同,可能由于各市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九江市、宜春市、抚州市、吉安市和上饶市生猪养殖业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这五市生猪养殖量分别达到了95万头、284万头、124万头、175万头和127万头,分别占江西省生猪养殖总量的6.66%、19.99%、8.73%、12.30%和8.92%。这五市生猪养殖量大,碳排放总量更高,使得生猪养殖碳排放量更高。生猪养殖业蓬勃发展,使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到达曲线高拐点值的时间相对较短。赣州市位于赣南地区,面积相对广阔,主要还是以包括生猪养殖业在内的农业发展为主,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到达曲线高拐点值的时间相对较长。

(三)生猪养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stata10.0统计软件进行生猪养殖碳排放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处理数据,模型R2为0.9985,且F值为265.6139,说明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满足θ10,且θ3

表3结果显示,猪肉消费总量(X1)的系数为0.1378,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猪肉消费总量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具有正影响作用,与预期一致。这表明,随着猪肉消费总量的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猪养殖碳排放呈上升趋势。

对外贸易程度(X2)的系数为0.0963,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对外贸易程度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具有正影响作用,与预期一致。这表明,随着对外贸易程度的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猪养殖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可能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生猪从我国进口,使得碳排放环节发生在我国,出现了“碳转移排放”现象,这与林百强和蒋竺均研究相符①。

公路密度(X3)的系数为0.0880,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公路密度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具有正影响作用,与预期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公里密度的提升,交通条件更为便利,生猪规模饲养数量将会增多,生猪养殖碳排放量增加。

农村劳动力价格(X4)的系数为-0.5527,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劳动力价格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具有负影响作用,与预期一致。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城市收入越高,养殖户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就会越高。基于人们对经济效益的抉择,城市务工收入越高,从事生猪养殖人员就会相对越少。这与邓力群的研究类似,养殖机会成本对养殖户饲养行为产生负影响,即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会抑制生猪养殖碳排放的增长①。

产业结构(X5)的系数为0.8767,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产业结构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具有正影响作用,与预期一致。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的提升会使得生猪养殖碳排放呈上升趋势。这与杜江和刘渝的研究结果相符②。

政府环保管制(X6)的系数为-0.1549,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环保管制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具有负影响作用,与预期一致。张学刚和王玉婧认为,政府对环境的管制等对环境质量改善有重要影响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对环境保护越重视,对生猪低碳养殖重视会越高,使得生猪养殖碳排放下降显著。

能源利用效率(X7)的系数为-6.655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能源利用效率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具有负影响作用,与预期一致。赵爱文和李东研究发现,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显著影响能源使用强度①。在生猪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使得能源使用强度显著下降,使得生猪养殖碳排放减少。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1990―2014年江西省及十一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测算出江西省及各市生猪养殖碳排放总量,利用EKC模型检验了江西省及各市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EKC关系,并对各市的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长期发展来看,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N型”的EKC关系,且存在临界值分别为2454元和10864元的双拐点。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2454元时,生猪养殖碳排放处于下降的态势;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2454元而低于10864元时,生猪养殖碳排放由低拐点值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同步上升态势;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10864元时,生猪养殖碳排放由高拐点值向下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第二,从空间分布来看,2014年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97.0元,还处于临界值(10864元)左端,意味着当年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随着经济发展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江西省有五个市生猪养殖碳排放超过了高拐点值,其中包括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其余六个市当前生猪养殖碳排放还仍未到达高拐点值,即随着经济发展生猪养殖碳排放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

第三,从时间路径来看,在未来三年内,有三个设区市将到达EKC高拐点。九江市、抚州市和宜春市已在2015年到达EKC高拐点;吉安市和上饶市将在2016年到达EKC高拐点;赣州市将在2018年到达EKC高拐点。

第8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近三年来,该局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贯彻落实中央、省、县养殖业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全局系统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扎实抓好畜牧生产、动物防疫和质量安全监管,养殖业工作保持稳定发展,养殖业转型提质步伐加快,呈现出班子团结、干部齐心、廉洁高效、成效显著的新局面。____年至____年连续两年被____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红旗单位”,____年被评为“四好领导班子”, ____年出栏生猪197.5万头、黑山羊71.5万只、家禽1467.4万羽、水产品总量2.72万吨,养殖业总产值(当年价)达34.89亿元。

三年来,在养殖科技推广、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草食牧业发展、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综合信息管理等工作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湘东黑山羊地方品种保护和养殖项目管理等工作连续3年评为省、县先进。

一、注重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组织编印《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湘东黑山羊养殖技术》等技术资料15万份,免费发放给养殖户。组建养殖技术讲师团开展培训与指导,近2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5期、培训人数达1.4万人次。组织拍摄《湘东黑山羊饲养技术》科技教育宣传片,____年12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节目向全国推广。开发应用了畜牧业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向广大养殖户提供养殖业政策法规、县场信息、养殖科技等服务,推进政务公开,促进行业交流,有力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组织成立了县养猪协会、畜禽流通协会等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湖南百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发展“联保”信贷业务,有效缓解了养殖发展资金不足的困境。全县共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62家,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达到80%以上,逐步形成 “产、供、销”全链条产业化发展模式。

二、推进标准化养殖,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深入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广泛宣传,总结推广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模式,组织集中培训、观摩学习和现场指导,加强示范场养殖环节的监管,逐步实现由“创建”向“辐射带动”转变,放大示范效应。近来年,共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家、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8家、县(县)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60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的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

制定《____县十二五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生态发展”的原则促进养殖业规范、有序发展。组建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争取本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万元用于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实施免疫和检疫,强化养殖、饲料加工和畜禽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良种猪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以及供精站“三场一站”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建有原种猪场1个,原种猪一级扩繁场5个,良种猪二级扩繁场5个,大型标准化供精站5个,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县30个生猪养殖基地获得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1个生态养鸡基地获得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

三、综合治理污染,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____年以来,该局牵头组织 环保、国土等部门全面开展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建立了例会、专项督查考核、责任追究和奖惩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采取“深入宣传、分类指导、综合防控、挂牌整治、联合执法、严格追责”等多项措施,推动建立了镇、村二级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引导制定落实养殖生态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强化与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协调、协作,组织开展养殖场建设前置审批和联合执法行动,督促养殖场建设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同步,落实健康养殖、清洁生产措施。

经过实地调查、实践对比和咨询专家意见,总结引导推广经济实用的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大型养殖场沼气发电工程+有机肥的工业化治理模式和沼气处理+多级沉淀+农牧循环模式,中型养殖场的生物垫料生态养殖模式和沼气处理+多级沉淀+人工湿地净化模式,散养户“干清粪”的清洁生产模式。分区域建立若干养殖污染治理典型,做到治理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

自____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42亿,已建设干粪堆积发酵池4000m3、沼气池10万m3、沉淀池20万m3,购置干湿分离机等污水处理设施40套、粪污专用运输车辆16台、沼液沼渣运输罐100个,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建成工业化污水处理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完成治理生猪养殖场(户)3268户、栏舍面积达94.1万㎡,标准化生态养殖已深入人心,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现标准化生态养殖,散养户实现清洁养殖。____年11月18日至19日,湖南省畜牧业环保工作现场会在____县召开,____的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和监管机制在全省推广。

四、保护遗传资源,开发地方品种

设立湘东黑山羊地方品种保护区,登记保护种母羊4000只,种公羊100只,每年互位种公羊300多只,常年与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湖南生物机电学院开展湘东黑山羊同期、羔羊早期断奶、牧草种植等舍饲圈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种用价值和生产性能,湘东黑山羊在第五届湖南畜牧渔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第9篇:生猪的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自主性学习;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很多大学生,对学习环境、教学设施的意义理解不够,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知识掌握了就行了,所以他们在课堂以外,很少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如何针对学生个性、才情的差异性,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样化的自主能力培养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风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现在,国际社会提出了“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理念,学习不再限于有限的学校范围之内,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与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艺术类专业的底子,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个人能力的体现上都会有更明显的优势,更容易在走向社会后的本职工作中做的更好,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施教的前提,教师只是协助者和引导者,如何使学生学会利用社会、学校、网络等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条件进行自主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实验教师、班主任、学生及家长观念的转变。教师要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在实验中不断转变自己接受新的观念。定期组织“教师论坛”,交流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实验学生专门召开一次理论学习动员会,让他们了解该课题实施的目的和价值,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该实验,并组织有相关经验的学生发言。与班主任一起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是实施课题中的一个依赖对象,用公开信的形式,向家长介绍课题实施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实验开展到一定阶段,组织向家长的专场汇报课,此阶段要对学生及家长作一次问卷调查,并收集反馈意见。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学生的活动将从教室转向教室以外的场所,学校的图书室、机房将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2、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管理: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自主决定自己的活动方式,有时要到同学家里或校外其它地方,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暂定分4~6人一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真实记录组内活动,并及时向老师反映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题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组织协调工作,教育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培养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唤醒

开始实施自主性课堂教学前期(两个月左右),教师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其声、光、画面及其可参与性,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激发其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欲望。语文学科重点创设事物的音、形、色及情景等;数学学科重点创设直观、形象、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理化学科重点创设宏观的、空间的及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1.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初步开展自主学习:首先,教师介绍如何通过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获取信息及一些注意事项,教会学生怎样检索文献,怎样上网,怎样做文摘卡。然后,教师自己先行上网,寻找与课本内容有关且内容健康的网站,将网址提供给学生,并在学生上网时巡回指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学校可提供场所。教师选择教材中的内容,提前一周布置自主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可在家里、学校、图书室等地方进行,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来源进行再指导。以语文、数学、理化科的内容为载体,在课堂上学生利用投影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鼓励每位同学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教师做适当的点评,指导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进入网络教室,利用计算机技术和INT网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在会收集信息,并对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较明确后,要学会处理信息,即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概括,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能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所在,能根据占有的信息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这时只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在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领会,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成立专业工作室,主动承接社会项目的制作,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更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与所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部分学生有点不在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为了使学生亲眼看到所学的知识能直接为社会所用,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成立了工作室,并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奖励措施,激发学生大胆承接、设计与制作社会项目。以工作室名义,与社会专业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这样极大地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项目制作的这种行为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工作室现象极大地鼓舞与激发着其他同学对专业的热情。

当然,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呈波浪式的,因此我们不能看到学生一时的表象就放弃对他们的培养,要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冯石岗;李春华;关于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