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电子政务的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政务的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政务的概述

第1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设施 政策改革 支付系统 运输配送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已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随着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兴起,在公共领域和基础设施方面,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环境不适应新模式的快速传播与广泛推广。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快速,而且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商业环境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命题。对于电子商务的问题分析在2005―2006电子商务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分为四大类: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电子商务技术环境,上下游发展状况,企业自身能力。但本文着重从电子商务的三个技术环境展开(网络接入和使用费高,电子支付滞留,物流很难与电子商务结合),以及国内的相关政策来解决商务问题,从而为电子商务的道路扫清障碍。

一、电子商务技术环境的介绍

电子商务是一个缩写的术语,它是包含了基础设施、流程和产品的复杂技术的集成。它将整个产业和局部应用、生产商和消费者、信息交换和商业活动带入了基于因特网的国际市场。由于网络市场和参与者的数量众多,关系复杂,发展迅速,导致对于电子商务的概念众说纷纭。然而理解电子商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对传统商务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现方式的连续性。从这个方面切入可以清楚地认识电子商务如何渗透入国内商业活动和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

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三种设施的配套建设:技术,设施构建,网络市场。当前日益飞速发展的科技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连接参与者与主干网的网络供应商,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设备,通过卫星、光缆等其他网络主干的互连)流程设施连接传统市场与网络市场。这种设施能够使网上支付(信用卡、借记卡、智能卡以及网络货币)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以实现消费者在线购物后的发货和配送(虚拟或实体)。协议、法律、法规构建的“设施”影响从事商业的行为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数字签名的合法性和可用性、技术沟通、互联标准、认证、加密、信息披露、隐私和内容法规。

二、电子商务技术环境面临的瓶颈

发展中国家亟须解决社会经济和法规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赶超欧美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尽管社会经济带来的挑战的克服、解决还有待时日,但冲破法规壁垒的方法明确,容易立竿见影。网络的低使用率、电子支付的低普及率(信用卡、智能卡、借记卡)以及繁琐的发货系统构成了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

1.网络普及率在中国较低

(1)电信行业的垄断市场缺乏竞争活力

目前各地信息化工程建设此起彼伏,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Internet应用没有明显地发挥外部效应,网络建设的广泛开展并没有带来规模效益、成本降低,相反,它却要求用户要为今后争取合理利益而预付本不需要的投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中某些行业的垄断抑制了公平竞争,ISP不得不为争夺有限的用户而恶性竞争,自身的发展举步维艰。我国的ISP和ICP之间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ICP的服务实现了ISP资源的增值,但却无法享受增值带来的好处,相反每月要租用ISP网络带宽而增加了成本,比如一些网络公司每月交给电信的费用甚至超过全公司经营费用的50%。另一方面,ICP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上是免费服务,上网的电话费、网络费分别由电信和ISP收了,那么ICP的处境又怎样?

(2)上网费用大大超出用户承受能力

用户上Internet须拥有各种外部设备,这便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即使是采用普及型电脑上Internet,每月开支也在几百元以上,这对工薪阶层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按照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中国人要以比美国人高201倍的价格才能买回同样大小、流量的信息(这还不涉及信息的质量高低、有用与否),况且,我国人均收入比美国少20倍。“换句话说,若按同等质量、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与美国的价格相差4000多倍。尽管已经进行了两次资费调整,但上网费用依然使老百姓难以承受”。ITU数据表明:在不同的国家不但费用变化极大,而且ISP的收费与当地电话部门收取费用的比例变化也很大。比如,美国每月大约20美金的网费都由ISP收取;韩国每月29美金的费用由ISP当地电话部门2/3分成;在中国每月65美金的费用则由两个部门五五分成;在巴西每月37美金几乎全由ISP收取。更重要的是,由于在人均GDP杠杆的调解下,这种差异则非常巨大。比如网费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只为25美金,只占月人均GDP的2%;而在中国,每月的网费则占人均收入的10%。

2.网络支付的滞后

(1)电子支付效率低下

电子商务远程交易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一套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这显然远远超出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承受范围,因此第三方和政府的力量就尤为重要。到目前,只有上海等少数城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方性征信公司,对公用事业交费、银行贷款等个人信用资料进行收集、处理,而在更多的城市,征信制度还是一片空白。于是网上购物信誉度迟迟难以确立,比如买家提交订单后无故取消,卖家以次充好等等。这些除了有待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还需要从信息流的知识产权、信息监管以及资金流的电子支付、电子发票、网上银行与物流方面的所有权凭证的转移等方面通过立法加以解决。信用缺失之外,在线支付率低下的另一原因是银行界未全面参与到网上结算之中,于是导致成熟安全的协议产品和规范的缺失。近几年,国内银行逐步建立起各自的支付网关,依托于中国银联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纷纷搭建起来,有eBay易趣的安付通、首信的易支付、易达信动的1st-pay世纪支付通、中国在线支付网的IPAY、云网的支付网关服务平台、一拍网的e拍通等等,但多数代行银行职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可直接支配交易款项,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始终存在。

(2)授权和支付体制的时效性较差

除开个人贸易,电子商务带来的完全高效和和收益的实现依赖于快速的授权、支付和金融通道的账户结算。网络交易和支付机构之间的授权至少应是即时性的,从而保证数字产品的及时发货。更重要的是,授权与最终支付间隔的时间越短,交易的效率越高,机构间带来的风险越低。中国没有配套的体系和完善的支付体制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当国家对外汇使用进行管制时,完全参与国际性的电子商务所带来的问题会很复杂。一些国家相比另一些国家对于出口商使用外汇的自由度不同。这一战略会限制一些善于经营的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因为这些企业必须依赖进口生产来满足外部以及国内市场。比如生产藏红花的企业通过网络进口营销知识来实现更大的全球销量。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造成对于当局的透明性很低,所以维持封闭型资本账户和开放型现金账户的要求更难实现:谁能说清一笔信用卡支付的跨国业务是购买了美国国债还是一台DELL电脑?

3.物流运输无法配合电子商务

(1)体制障碍突出

当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现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如对运输的管理,是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由不同部门管理的,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协调;又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都自成一统,地区封锁、市场分割成为阻碍物流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顽症。这种体制弊病是与现代物流应有的跨区域、跨行业、网络化的特征格格不入的,它直接导致了各种存量的物流要素的分散和难以整合,使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

(2)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物流需求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相当多的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据调查,工业企业中31%和50%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9%;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7%和55%,而全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公司自理。目前,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并成为企业经营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政策改革对商务发展的对策

鉴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种政策的改革,尽管问题并不是政策所带

来的,但适当的政策能够积极地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下面我就政策改革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调整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产业国有资本,务实发展基础。

中央提出要对国有经济按照“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进行战略重组,电子商务领域也存在国有资本调整问题,应该将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国有资本从应用领域退出,集中到基础领域,同时从制度上协调好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的关系。如原由中国电信垄断的电信市场在政府切割下变成五六家经营,表而看来这种分割有利于竞争,但实际上竞争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联通等公司的经营要依赖中国电信的设备和服务才能正常进行,竞争的一方完全可以挟制另一方。合理的做法是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及随后的铁道网和广电网中的网络通讯基础资源集中起来组建成一到二个网络基础服务提供商,主要由政府监督管理,而应用服务如分销业务则由数家竞争,政府不干预其经营自。这样做既可以增强电子商务基础领域的实力,又可为应用领域的公平、有效竞争创造前提条件。

2.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倡导以德经商。

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有力的市场监管措施,增强公众的网络经济意识和信心。应积极倡导以德经商,逐步建设起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电子商务的开展,解决目前我国商业环境中日益严重的信誉危机问题;应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与个人信誉等级认证制度,加快建立权威性的信誉认证中心和电子商务信誉等级数据库,对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事业乃至个人进行信誉记录、评测及履约能力等级认定,并发放数字等级证书,以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可靠性和安全性。

3.加强电子商务中介体系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应大力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经营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体系,发达的第三方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稳定和强有力的支持,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派生新的产业领域。当前,应注重发展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ASP)和从事设计、实施和外包式运营的电子商务服务管理公司。要充分发挥现有邮政网络和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势,支持邮政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电子商务的全国性配送系统以实现全程全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要推广各类电子支付工具,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协调和推进全国范围内跨行的清算、结算等问题。在“金卡工程”全国联网的基础上,加速普及各银行间通存通取的“银联系统”,为在线支付打下基础。

4.建立健全安全电子交易体系。

要建立健全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为目标,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为核心,安全电子交易制度为基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核心密码技术标准应与国际标准兼容,并必须经国家密码管理机关审核和批准方可使用。网络安全设备采用入网证管理制度,入网证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国家应鼓励由公安、工商和民政等部门分别提供个人、企业和社团法人的身份认证信息,由经过认证的商业机构运营并提供电子商务所必需的专业电子身份认证服务。鉴于目前CA认证中心建设中的无序状态,建议由国家授权主管机关统一审核和批准认证中心的设立。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行业或者地方认证中心的监管,并尽快建立第三方顶级电子商务认证中心。

5.发挥协调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现代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现代物流纵贯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要充分发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地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积极运作、政府营造环境、行业协调自律的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局面

6.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专业物流企业。

要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外贸、邮政、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要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以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为支撑,贴近市场,方便用户,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各种配套政策的改革是目前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的任务。电子商务在我国正蓄势待发,尤其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抓住时机发展电子商务能为我国快速跨入信息经济时代打下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赵培云,郑淑荣.如何提高Internet普及率?[M].北京:中国计算机世界,2007.5.

第2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现如今,大数据的出现给电子政务带来很多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加强电子政务的开发和应用。对此,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于数据下我国电子政务的变革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有效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电子政务 变革

1 引言

将大数据概念融入电子政务中,能够构建新型电子政务架构,有效解决传统政务模式的应用缺陷,促进政务模式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必须加强对于大数据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创新电子政务服务模式。

2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是政府公共部门创新管理模式的方式,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从而有效促进政府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基础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中,必须采用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从而营造良好的电子政务环境,保证信息内容的安全性。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政务日常管理中,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媒介,通过网络技术,能够将政府和群众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2.1 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在政府部门之间,电子政务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均为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一般是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办公和信息传递,或者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办公和信息传递。在政府部门之间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能够有效提高行政处理工作效率,减少政府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2.2 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的电子政务

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很多项目,比如电子税务、信息咨询、企业电子服务等等。为了有效实现上述政务工作内容,必须在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建立政务联系。现如今,电子政府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电子政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为政府找到报价合理的企业。

2.3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电子政务的重点,通过电子政务网络,能够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便民服务。在实际应用中,其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包括就业指导、教育服务、行政审批等等。同时,通过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还能够提高群众参与议政的积极性,为政府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3 大数据下我国电子政务的变革

3.1 提高信息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服务多元化

现如今,大数据发展迅速,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也越来越成熟。在电子政务方面,政府为了有效满足不同群众对于政务服务的需求,可以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构建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比如,可以构建政务云服务平台,将政府信息资源储存在云服务平台中,并进行数据整合。另外,还可以建立便民服务平台,促进有效资源的整合,提高公众对于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满意度。除此以外,现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此,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业务办理方式,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群众能够更快获得丰富的政务信息。

3.2 提高公众参与度

在电子政务中,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加快政府对于群众需求的答复速度。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政府可以快速高效的找到社会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针对群众的疑问进行反馈,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舆论方向,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增加政府公信力。比如,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及时收集群众上报的公共服务问题,然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辅助政府决策。过去,在政府决策方面,一般根据小样本抽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然后辅助决策,现如今,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更加真实、具体的数据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更好的辅助政府决策。另外,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预警能力、维稳能力。比如,通过对各地医疗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尽快预测出流行病的发展形势,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大数据时代,群众对于政府政务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而这也有利于政府数据的实施。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促进政府数据的开放,从而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同时,开放政府也能够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因此,开放政府是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提高政府政务透明度、提升群众参与热情的关键。现如今,各国政府都逐渐意识到开放政府数据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方式,群众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政府数据,并且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率。另外,公众对政府数据进行获取、处理和分析,还可以为政府提供重要的反馈意见,从而为政府政务改进提供方向,提高政府政务处理效率,更好的服务社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开放政府数据中,还需要加强对于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3.3 多渠道优化整合

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在电子政务发展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大数据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小,而个人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对于电子政务的影响却逐渐增大。现如今,互联网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电子政务工作中,包括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在线办理大厅等等,同时,传统的服务热线、电子邮箱等也依然被应用于政务服务中,政府服务水平越来越高。通过多渠道服务路径,能够有效优化政府服务水平,提高公众满意度。当前,大数据的应用,能够优化政府各项服务路径的有效整合,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找出最优服务路径,扩大服务范围,更好的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普及。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应该加强电子政务变革,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度,通过大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和处理,辅助政府决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一冰,卓俊,刘嘉怡.大数据与电子政务[J].中国税务,2014(12):40-41.

[2]郑佳荣,王强,李青元.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思考[J].测绘科学,2014(05)46-48.

[3]安学军.大数据对电子政务的影响及其应用[J].天津科技,2015(04):48-49.

第3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C9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并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以及民主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办事力度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持,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主要竞争力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争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

一、电子政务的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办公管理的一种政务管理活动。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和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于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流程透明并且符合国际化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包括:1.它是借助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相关应用软件技术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2.它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权力的行使相联系,是政府处理公开事务和内部事务,以及包括立法,司法部门和其它公共组织事务管理系统;3.电子政务作为先进的政务管理系统,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管理事务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对政务信息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的重新管理,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电子政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政府信息的公开

政府信息范围广泛,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以往人们主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了解相关的政府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具体政务职能以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从而形成电子政府,电子政府随时向公众政府工作信息,使得广大公众随着互联网普及应用,对政府信息的了解也逐渐增加。电子政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方面,与其他方式相比有十明分显的优势,它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对于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的监督,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对政府工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了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政府作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和服务参与者,管理和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提供服务的质量的是否让公众满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办公实现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子政府建设的前提,对政府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人在日常工作中对办公系统的使用具有深刻的了解,办公系统自动化使电子政府利用快捷的电子流转方式按照政府工作一定的顺序和流程进行,代替了以往传统的纸质办公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和工作时间,并对每个运转的流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

电子政务还可以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电子政务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政务信息互联互通,使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减少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仅节约管理资金,也节约了时间,从而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电子政务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实现政府工作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同样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IT企业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应用软件产业的发展。如工商管理软件、财务软件、政府采购软件应用开发,需要靠我国的IT企业来承担制作,在带动IT产业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电子政务,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监督,如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从而滋生腐败的现象,电子政务可以通过应用软件的开发,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防治腐败,增强对财务的监督和管理以及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

(三)推动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化建设逐渐受到关注。电子政务一方面可以为参政议政提供新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使政府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政府网站是一个良好的政府服务平台,电子信箱、在线服务平台和留言板这些功能的开通,增加了公众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政务公开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工作的动向,以加强民众对于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政府工作的改革和完善。

三、电子政务的实施也要注重经济效益

电子政务所关注的社会效益是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决定的。但电子政务也应该考虑经济效益。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建成之后还需要投入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费用。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合理的投资决策并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减少政府财政投入。通过电子政务投入运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或广大公众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并减少财政支出。

第4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安全模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一、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概述 网络安全遵循“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的容积决定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一个系统的安全强度等于它最薄弱环节的安全强度。因此,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之上,任何环节的薄弱都将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 同时,由于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也要求电子政务安全环境中重要的加密/密钥交换算法等安全核心技术必须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原码开放的产品。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可由四部分构成,即:基础安全设施、安全技术平台、容灾与恢复系统和安全管理,如图:

基础安全设施是一个为整个安全体系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性平台,为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提供包括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机密性在内的安全服务。有了这一基础设施,整个电子政务的安全策略便有了实现的保证。这一平台的实现主要包括CA/PKI。

网络系统安全是一个组合现有安全产品和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策略的平台。网络系统安全的优劣取决与安全策略的合理性,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策略是:划分网络安全域建立多层次的动态防御体系。

电子政务系统用户类型复杂,划分网络安全域将具有相似权限的用户划分成独立的管理域,管理域之间通过物理隔离与认证/加密技术实现有限可控的互连互通,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访问权限控制的复杂性,降低系统性风险。

基于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在各个层次上部署相关的网络安全产品以增加攻击都侵入时所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被攻击的危险,达到安全防护的目标。如访问控制可部署在网络层的接入路由器/VLAN交换机和应用层的身份认证系统两层之上。

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动态性的特点:网络和应用程序的未知漏洞具有动态产生的特点;电子政务的应用也会动态变化、网络升级优化将导致系统配置动态更新。这些都要求我们的防御系统必须具有动态适应能力,包括建立入侵监测(IDS)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安全配置审计系统,并将它们与防火墙等设备结合成连动系统,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灾难恢复系统在发生重大自然及人为灾难时能迅速恢复数据资料,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保护了政务历史资料。电子政务的容灾与恢复系统应该采用磁带静态备份与磁盘同步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磁带静态方式用于离线保存历史记录,保证了历史信息的完整,而磁盘同步方式则用于灾难数据恢复,保护了当前系统的所有数据。

安全管理也是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的核心实际上是管理,安全技术实际上只是实现管理的一种手段,再好的技术手段都必须配合合理的制度才能发挥作用。需要制定的制度包括:日常系统操作及维护制度、审计制度、文档管理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等。

二、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设计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应用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安全要求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网段:内网、专网、外网。免费论文。

内网包括内网的数据层、内网的业务层;内网数据层是政府信息的集中存储与处理的域,该域必须具有极其严格的安全控制策略,信息必须通过中间处理才能获得。内网的业务层是政府内部的电子办公环境,该区域内的信息只能在内部流动。

专网连接政府不同的部门和不同部门的上下级部门。它把部分需要各部门交换的信息进行交换。该区域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内网传送到另一个内网区域,它不与外网域有任何信息交换。免费论文。

外网是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的场所,它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互操作。该 域应与内网和专网隔离。

不同的网络连接示意图如下:

根据不同网络的不同安全需求,设计了如下一个电子政务的安全模型:

三、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部署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部署应遵循确定安全需求、安全状态评估、安全策略制定(含管理制度)、安全方案设计、安全方案实施、安全制度培训的顺序进行。免费论文。前期的确定安全需求和安全状态评估是整个安全体系部署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它们是后续制定安全策略和方案设计的依据,决定了整个安全体系的可靠性。

全面的安全需求调查包括两个方面:系统安全的功能需求和安全置信度需求。系统安全的功能需求包括安全审计需求、安全连接需求、身份认证、信息机密需求、数据保护需求以及安全管理需求。安全置信度需求包括安全保护轮廓评估(PP)、安全目标(ST)评估、系统配置维护管理、用户手册规范、产品生命周期支持以及测试等内容。

安全状态评估通常采用五种方式来了解安全漏洞:1) 对现有安全策略和制度进行分析;2) 参照一些通用的安全基线来考察系统安全状态;3) 利用安全扫描工具来发现一些技术性的常见漏洞;4) 允许一些有经验的人在监管之下对特定的机密信息和区域做模拟入侵系统,以确定特定区域和信息的安全等级;5) 对该系统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使用者进行访谈,以确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漏洞。

同时应注意的是,安全体系的部署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随着系统安全状态的动态变化,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审计,搜寻潜在的安全漏洞并修正错误安全配置。

总之,电子政务的安全系统是个容复杂组织和先进IT技术于一体的复合体,必须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来加强安全性,以动态的眼光来管理安全,在严谨的安全需求分析和安全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安全技术来实现电子政务的整体安全。

·参考文献:

1. 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信办 2006

3.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谭兴烈 2004

4.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邬贺铨 2003

第5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 农业发展

一、电子政务概述

1、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在探讨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前,对于什么是电子政务必须澄清。关于电子政务,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多种多样的提法,如电子政府、计算机化政府、政府信息化、数字政府、网络政府等,但比较普遍的理解为“电子政府”或“电子化政府”,它的原意是指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新的政府形态。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体系― ―虚拟政府,其月的是使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和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l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南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问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主要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化政府基本架构的规划: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具体地说,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第一类电子政务的范畴;国家最近建设完成的“三金” 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就是第二类电子政务的典型例子;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卜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则属于第三类电子政务的范畴。

2、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根据CNNIC统计报告,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以govern结尾的域名总数6686个,是1997年l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323个的2l倍。政府网站数量的上升充分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尤其是“政府上网工程” 的丰硕成果。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很多省市都在努力推进政府信息网上公开,重大决策网上调研等工作。

二、农业生产现状浅析

我国的国情就是农业人口多,农村范围广,在政府工作中,一直是比较难管理的一部分,基层情况上报和政府文件下达都存在层层传递的问题,这样在时间上延误不说,还存在数据失真以及上传而下不达的情况。农业是我国的根本,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使得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在技术还足在理念上都比较落后,农业管理的方式落后,信息不畅通,造成

严重的供求不挂钩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管理服务的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还是沿袭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 并形成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缺陷, 使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 形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内贸外贸脱节、产供销脱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这种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

2、信息滞后现象明显。在传递农业生产服务信息方面, 大多数还是采用过去的传递渠道, 现代先进的传递工具应用的不多; 传递的信息经常在时间上滞后, 而且所传递的信息以事

后信息居多, 事前预测分析性的信息偏少; 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不强。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农村信息化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生活处在维持温饱状态, 不具备购买计算机等人网设备的能力。据C N N I C 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我国上网人群当中, 农民只占0.4%,不能上网的非网民占非网民总数的31.4% 。即使在比较富裕的地区, 对于昂贵的网络、计算机设备的购买能力还是比较有限。

三、发挥电子政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具体举措

1、建立和完善农业专家系统。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不高,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难以应对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种子品种选育、虫害防治、牲畜养殖等, 这就需要建立起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农业专家系统, 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在系统中开设针对农业生产的不同栏目,如种植业、养殖业等,对养殖业又可以分为猪、鸡、兔子等子栏目,每个栏目中添加相关的农民可能遇到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也可开设专家咨询栏目,请专家为广大农民答疑,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

2、建立和完善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的闭塞扭曲了市场主体的行为,而让农业信息畅通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设立和完善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专门针对农业相关的农产品购销信息,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相关的购销信息,并达成购买意向, 甚至签订购买合同;买卖双方还可以购销信息,并注明地区、价格、数量、品质以及种类等详细信息;还可以设置在线拍卖系统,对农产品进行在线拍卖。

3、注重国内信息与国际信息系统

建设的关系, 防止信息的“ 片面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 农业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的竞争要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四、结束语

虽然目前我国有部分地区在发挥电子政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鉴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 农业信息大多分散于不同的相关管理部门, 不仅给农民和涉农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带来不便,也难以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电子政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一定要注意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的共享问题,建立相关的标准,确保一致性。

参考文献:

[1]何海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浅析”[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 年第 12期

第6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策略;数据漏洞

1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可视作为传统政务的衍生,两者之间互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容纳范围愈来愈广泛。从发展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并且电子政务属于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持续性作用。通过电子政务的有效实施可让政府行为更为透明、公开,并可提升政府运作效率,从而为公众带来更可靠的服务。从电子政务构成来看,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2)政府各部门之间利用网络进行实时通信与信息共享;(3)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化办公。从应用形式来看,电子政务应用形式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招标、电子采购、电子资料库、电子公文系统等。电子政务网络主要包括了政务内网与外网。其中,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办公网络,与副省级以下政府部门的办公网络存在物理隔离;外网主是政府业务专用网络,其主要业务涉及面向社会的专业及不需要在网上运行的业务。内网与外网通过物理隔离,而万维互联网与外网之间主要是通过逻辑隔离。

2电子政务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

作为政府政治活动的主要载体,电子政务系统是非法侵入的主要目标。一旦电子政务系统被入侵或受到破坏,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其中不仅涉及到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性。目前,电子政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性因素。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而言,技术性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操作系统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功能愈来愈丰富,其结构也变得愈来愈复杂,由于更新频繁,出现系统漏洞或软件漏洞是难以避免的。尽管大部分漏洞都可以修复,但部分潜在性安全漏洞会受到黑客攻击,使得电子政务系统风险暴露在外。(2)利益因素。利益因素是造成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的直接因素,也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在社会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并逐渐成为了国家强弱的象征。整个信息领域中不乏具有信息霸权的国家,而处于信息劣势的国家,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及文化安全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转变为信息战。上述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利益所致。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面前,电子政务必然会受到外界冲击。另一方面,企业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服务对象。部分企业为了竞争而采取非法网络攻击手段获取商业机密,这种行为给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主观因素。电子政务网络由于安全等级较高,并涵盖了大量机密内容,成为了很多黑客的攻击目标。部分黑客并不是出于利益角度对电子政务网络进行攻击,而是处于本能的好奇心理与刺激欲望,希望通过网络攻击来证明自己的技术,以获取满足感。这种入侵行为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程度的破坏,但会给电子政务网络正常运行带来阻碍。

3相关安全技术分析

为保证电子政务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可采取以下技术手段对入侵行为进行防范:(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手段。它可有效屏蔽黑客访问,并对进出通信端口进行过滤,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相互隔离,避免内部网络受侵。其主要类型包括包过滤型、复合型、服务型。(2)防病毒技术。目前,计算机网络防病毒技术已经变得十分成熟,采取基于病毒家族体系的命名规则、基于多位CRC校验和扫描机理、启发式智能代码分析模块、动态数据还原模块、自身免疫模块及内存解病毒模块等技术,可从多个维度对病毒进行防控,以保证网络安全。(3)加密技术。在电子政务信息保密管理过程中,加密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的核心。数字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换位加密与替换加密两种类型,实际应用过程中将两类技术混合使用,可进一步提升数据信息的保密效果。

4加强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相关分析

4.1加强内网安全建设

电子政务内网本身就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自动化办公环境,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内网与外网之间存在物理隔离,其安全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内部,集中表现为系统安全及信息安全方面。多数内网安全隐患主要由于人为主观因素所致,包括违规操作、失误操作、管理疏漏、权责不明等。另外,系统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维护不到位,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潜在性风险。因此,可采取访问控制、病毒防护及应用系统验证识别来强化内网安全。访问限制主要是对网络区域边界进行合理划分,并赋予用户不同的权限,以控制用户访问行为。对于未授权的访问行为,系统会直接屏蔽或隔离,以避免受到非法访问行为的攻击。同时,利用系统验证识别功能(包括账户识别、密码识别、数字证书识别等)可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识别,验证未能通过的用户,无法进入到系统平台内部。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病毒防护措施可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为系统提供一道可靠的保护屏障。另外,要求机构内部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规范电子政务内网使用行为,创造出一个良性的内网使用环境。

4.2加强外网安全建设

政府机构一般通过外网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并通过外网相关信息。同时,用户可借助外网进行信息查询、事务办理等,所以外网又被视为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枢纽。外网信息安全保护目标主要在于防范信息篡改,并保证公共信息真实可靠。外网运营过程中,需对系统漏洞进行控制,并严格执行主机审查机制,以预防黑客攻击。同时,可采取文件监控系统对网站信息数据进行监控,通过防火墙等限制黑客攻击行为。另外,需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审核制度及信息登记制度等,以对相关行为进行约束。

4.3重视数据交换安全建设

电子政务系统日常运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交换。为保证信息数据交换安全、稳定进行,必然要加强信息数据资源管理,以获取一个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从客观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生产者及使用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控制者。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前提是保证信息的正常流动性,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则为信息正常流动、交换提供了基础。对于电子政务自身而言,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庞大的数据信息,若要让电子政务稳定发展,必然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处理,而这就需要构建出统一化网络通信平台,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数据交互提供保障。同时,政府部门需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通过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可推使电子政务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以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化。技术方面可选取GAP技术实现内外网络数据安全交换。将GAP作为,可从外网网络访问包中提取数据,并通过反射开关转至内网,形成数据中转。在中转过程中,GAP会对提取数据进行应用层协议检查、内容检测,并对IP包地址进行过滤控制,用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5结语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需要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以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营,为社会稳定繁荣发展提供基础。

作者:李晓冉 邓敏清 单位:贺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参考文献:

[1]谢先江.浅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与策略[J].电子政务,2010(Z1):84-89.

[2]潘荣坤.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10(06):83-88.

[3]潘荣坤.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决策咨询通讯,2010(04):48-51+67.

第7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 系统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86-01

一、电子政务的概述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利用互联网优化重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向社会提供全方位、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已经建成了以市委、市政府为核心,横联市级各部门,纵联各县市的政务网络体系,以电子政务为先导的信息技术应用逐步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得到推广。以政务办公网、政府门户网站为标志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推进了“电子政府”建设,网上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初步实现了电子化、无纸化办公。同时,政府部门进行内部协办后,市内的情况核查均可在网上进行,填堵了管理漏洞,体现了社会公正。各市级结合自身特点,先后建成了一批综合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各机关单位的办公业务信息数据的流转,由自动工作流平台和办公事物管理平台两部分组成。

自动工作流平台主要由工作流定义平台、工作流执行服务平台及工作流监控平台三部分组成。工作流定义平台具有图形化定义流程的功能,流程的定义由用户通过简单拖放完成;工作流执行服务平台是自动工作流平台的核心,主要功能是为过程实例化、执行过程模型、为过程模型和活动提供执行导航以及与外部资源交互并完成各项活动;工作流监控平台的作用是监控所有文件的流转状态和办文情况,可按各种监控条件对文件进行组合式检索,也可对正在流转的文件进行催办和回收。

办公事务管理平台提供的功能模块主要有公文管理、事务管理、应急管理等等。公文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各委办局、市领导以及大型企业的文书之间公文的收发文管理;事务管理模块实现的是个人待办事宜提醒、工作日志管理、委托代办设置、文档管理、短消息和全市统一的电子邮件等功能;应急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是针对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的预警、跟踪处理、总结及结果公示功能。

(二)数据库资源平台

数据库资源平台是通过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以及数据交换式两种形式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共享的。

数据库资源分为基础数据和专业应用数据两类。前者,如人口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这类数据是全市各部门都需经常使用的,对这类资源采用集中式处理的方式建立中心数据库;后者,如医保信息、社保信息、低保及困难户救助信息等,这类数据通常是各部门自身特有的,对这类资源采用分布式处理的方式由各部门自己建立本地数据库。

数据交换平台能够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是数据库资源平台的枢纽,提供相关应用接口,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管理和维护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一方面在数据交换设计中,通过采用可以定义适配器的中间件产品,实现数据的灵活定义和转换,能够提供数据的转换、过滤、压缩和加密、例外处理等功能;另一方面在传输设计中,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配置消息的传输路径,即消息路由,以实现消息传输的灵活配置。

(三)网上在线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包含两个子系统,一个是窗口业务管理子系统,另一个是业务审批子系统。

窗口业务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用户登录、接受服务请求以及事务办理状态的查询等。用户可以亲自或者委托窗口人员进行提交服务请求,系统接收到经过确认的服务请求后,按照预定流程,由工作流引擎确定当前工作环节所使用的服务器的位置,通过可信Web Service平台,将所接收请求自动流转到政府相应受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中。

业务审批子系统是各个部门结合自身需要而定义的业务审批和服务系统,具有个性化,当窗口业务系统将请求传达到相关部门的审批系统之后,其内部的业务系统就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窗口业务系统,即时反馈用户或供用户查询。业务审批子系统将对每一次服务请求的处理进行记录,相关处理情况和操作痕迹将被全部保存,并对外提供查询。

四、结语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加入WTO,全社会对政府工作电子化、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当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工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国俊主编.电子政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

[2]李燕.管理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2009.

[3]罗海滨.电子政务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9,11(7).

[4]杨磊,陈凌云.Java体系结构、工具、框架及整台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0.

Design of e-government system

第8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电子政务的呈现让我国政府部门的社会服务能力患上到了显着的提高,但因为它的信息传布与同享均需要由互联网作为载体,并且在当前的信息时期之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速度变患上愈来愈快,从而在无形之中增添了电子政务信息所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此外,电子政务信息中存在着良多有关于国家秘要与核心政务的内容,其不但关乎到国家政府部门的正常运作,同时还直接挂钩国家财政部门的经济利益,所以说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是当前政府需要去当即完成的1项首要任务。

2、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概述

首先,电子政务所指的即为政府部门应用高科技信息技术,针对于原有!的政府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进行从新组合与分配。此种新型的政务方式1方面能够打破原本的时间与空间等因素限制,另外一方面则能够有效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增添政府部门同社会民众之间的粘性程度。其次,信息安全所代表的即为国家的秘要信息内容与信息技术体系不会遭到歹意泄露或者是非法袭击,在具体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互联网安全与计算机安全都属于信息安全系统的范畴之中。其中网络安全主要着重于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传布时所面临的各类安全隐患;而计算机安全则是更为重视信息的存储环境与处理方式的规范性。在《中华人民共以及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条例》中针对于信息安全做出了如下的陈说:“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干的配套装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证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施展,和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基于此,咱们大体可以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解读为:确保国家政府首要保密信息的安全性、用于电子政务计算机装备的可靠性、互联网环境的畅通性和安保工作的全面性等等。

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的管理措施

(1)基础建设与安全管理要“左右开弓”

首先,加大对于信息安全防御资源的整协力度。为了能够将资源挥霍与信息孤岛现象彻底杜绝,应该针对于现有的信息防护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筛选,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制订出1个统1的信息安全防护目标。此外,待战略目标肯定以后,应选择同知名度较高且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安全技术企业达成合作共鸣,而后再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展开下1步的安保规划制订。其次,进1步完美安保系统的管理体系。应该依据制订完成的战略目标将安保轨制彻底融入到信息系统之中,并时常性的学习以及采纳其他先进国家的优秀管理经验,确保整个信息系统从开发、运行和保护等所有阶段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均可以到达1流标准。另外,还需要在完美安全系统管理体系的进程中尽快构成风险预估与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整个安保系统的不乱性。最后,进1步加大对于专业人材的培育力度。安全保密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利用对于象是人,也就是说相干安全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与专业技巧直接关乎到整个安保管理体系水平的高度。基于此,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1方面要针对于现任的管理人员展开专业技术培训,另外一方面则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所有政务信息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责任感与保深情识,通过展开座谈会、教育讲座和聘用专家演讲等方式来让政务信息管理工作者能够从根本上意想到安保工作的首要性。

(2)科学利用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整个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包含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传输安全和存储安全等等。安全技术体系中的网络安全包含湖互联网入侵、互联网漏洞、网闸、接入管理、病毒库管理、防火墙和网络用户审计等等;而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则主要包含了信息数据的备份、存储、恢复、PMI和PKI/CA等等。在实际的电子政务信息安保体系中,凡是能够同安全保密工作有关的产品都需要在保证科学布置的基础上,全面的斟酌到其所应具备的自主选择权力与自主节制权力。特别是在针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管理模式的改革、经营范围的扩展和服务理念上的更新等首要环节来讲,更为需要进1步加大相干人力与物力资源与本钱的投入,尽量运用较短的时间来研发出自有的计算机芯片与信息操作系统,从根本上将政务信息的网络安全等级晋升到1个新的高度。除了此以外,为了能够保证安全产品可以逐步朝向产业化的方向所发展以及进步,各个处所上的政府部门应该在今后构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进程当选择同国内的技术企业进行合作,争夺早日研发出水平1流且品牌知名度高的信息安全产品。

第9篇:电子政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仓库; 电子政务; 数据挖掘; 元数据

一、引言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中,全面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为了使决策者能有效地从收集和捕获到的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用于决策,以获得最大效益,就必须建立一个面向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e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n Electronical Governance,简称eGDSS)。

二、eGDSS总体逻辑结构

eGDSS系统遵循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原则,总体采用分层的设计思想即能较好地实现建设任务地分解,明确任务接口,又能提供系统对底层基础技术发展的良好适应性和扩展性。其体系结构如图 1所示。

整个逻辑结构按照功能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层次:网络基础设施层、信任和授权基础设施层、政务应用支撑层和电子政务应用层[4]。

一般在建立eGDSS时,会利用传统的数据库DB(Database)技术,但传统的DB技术目前无法为数据的合成、分析和综合提供强大的功能支持[3]。而数据仓库DW(Data Warehouse)技术把决策所需的信息从原始的操作数据中分离出来,把分散的、难以访问的原始操作数据转化为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对信息实现合理、全面而高效的管理。因此,数据仓库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是解决电子政务中信息与数据全面、高效、快速和统一管理的极其有效的途径。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仓库的设计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面向电子政务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 从而经常需要访问大量的、不同数据源的、当前或历史的数据, 即使得到了所需的数据还需要对其中具体的、细节的数据进行综合、总结和概括[1]。而数据仓库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DS对数据的要求,可以把DSS数据以便于使用的标准组织到数据仓库之中,使得数据仓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向决策者提供无限地分析其业务信息的能力。因此,在DSS中应用数据仓库技术,既可以弥补DSS中数据组织的不足,又可以充分发挥数据仓库面向主题、适于分析的特点。

(一)数据仓库主题域描述

采用SQL Analysis Services 2000建立数据仓库,根据决策分析的需求与预测目标,为某地区某行业是否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从而制定相关政策。根据政府主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人员提供的一个本地区经济发展近10年的信息源,经过数据清洗、整理以后,电子政务决策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统计数据仓库,确立政府、社区、行业3个主题。其中,政府主题描述了政府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相关信息、本届政府中的主要决策信息及指导信息等;社区主题描述了各社区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经济信息等;行业主题描述了不同行业的基本信息、采购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等[6]。电子政务DSS中DW的主题域如表1所示。

表1中的主题描述是对主题的层次划分,它指明主题的汇总方向。本系统对构成数据的关系表从主题展开进行定义,根据管理信息需求,围绕一个主题定义多个表,每个表描述一个主题下不同部分的信息,但它们都含有某些共同的字段作为其主码的一部分,该字段称为公共码键, 公共码键将各个表统一联系起来,体现它们是属于同一个主题。

(二)星型模型概述

在设计数据仓库时,本系统采用星型模型来实现数据仓库中多维表的数据组织。星型模型由事实表以及多个维表所组成,通过使用一个包括主题的事实表和多个包含带头的非正规化描述的维度表来执行典型的决策支持查询[2]。这种模式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结构,在其中间的是事实表,周围是维度表,数据在事实表中维护,维度数据在维度表中维护。

其中,事实表用于存放大量的事实数据,通常都很大,且非规范化程度很高;维度表用于存放描述性数据,它是围绕事实表建立的较小的表。事实表中的数据是不允许修改的,新数据只是简单地增加进去。维度表的数据可以改变,每一个维度表通过一个关键字直接与事实表关联。例如对行业主题中的经济发展信息来说,要想知道某个社区的某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动向,则可建立如图2所示的星型模型。

(三) 数据结构

本系统对数据仓库中数据结构的设计则是在现有业务系统数据结构基础上对数据的名称、类型、描述及关联等进行了重新定义[7]。

(1)根据数据仓库的要求,对从不同数据源加载来的数据,统一其数据类型并调整其数据长度以确保数据仓库数据的一致性。

(2)对时间属性的设计,则是为数据仓库中的每一个表设置2个日期类型的字段“数据开始日期”和“数据结束日期”, 由此描述数据所属的时间段。由“数据开始日期”和“数据结束日期”共同描述其生效日期,这样使得数据仓库中任一结构变量和基本变量都带上了时间属性,实现了数据的长期存放和信息的历史分析。

四、数据仓库的元数据设计

元数据设计和数据采集描述

图1中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我们扩展了元数据的作用范围,用元数据描述和管理整个DSS的数据和环境,使元数据居于系统的核心地位。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核心元数据, 包括各 OLTP 应用中心全局数据字典、DSS库构件字典和数据仓库元数据,实现数据源的原始数据模式和数据仓库数据模 式对象之间的转换映射,以及在数据仓库上按电子政务数据的多维特性和模型、方法和知识构件相互结合建立多个多维数据库。②数据仓库采集元数据,包括数据采集任务的定义和参数,规定了数据采集何时采用何种方法执行数据抽取和转化的任务,并提供数据采集程序所需参考数据。③多维数据采集元数据,包括数据维的映射、数据汇总关系[5]。

结束语

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投人大、涉及面广、开发周期长的工程 ,以往的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系统且先进的数据工程体系。所以数据仓库技术在电子政务资源库中的应用极其重要。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不断完善,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政务资源库,也必将成为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

参考文献:

[1]Inmon W H.数据仓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Inmon W H,Hackathorn R D. Using the Data Warehouse [ M ]. NewYork: A Wiley QEDPublicatio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