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催化剂 生产工艺 市场应用 最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TQ24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29-02
烯是最重要的有机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与苯酚、丁醇、聚丙烯、丙酮、环氧丙烷、辛醇、丙烯酸、烷基化油、高辛值汽油调和料、催化叠合和二聚等领域中,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至今仍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由于丙烯工业应用空阔,技术或者工艺上的小小提升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一直以来,与丙烯有关的工艺技术研究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对各种丙烯催化剂和生产工艺的市场应用和最新进展进行探讨。
1 催化裂化法制丙烯生产工艺及最新进展
丙烯主要是从石油中得到的,代表性的生产工艺有三种:蒸汽裂解法、丙烷(丁烷)脱氢法和催化裂化法。其中最常见的为催化裂化法。
1.1 MOI工艺
这个工艺是由Mobil公司开发的,通过烯烃的相互转化,可以将FCC轻石脑油裂解的副产物转化为丙烯和乙烯,这个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Z,SM一5催化剂的使用,从而促使C4一C7烯烃齐聚、裂化、歧化等反应,转化成烯烃。MOI工艺的装置由再生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组成,操作压力与温度和流化催化裂化基本一致。工艺的原料是FCC轻石脑油,可生产26.3%的丙烯。
1.2 Propylur工艺
德国鲁齐公司开发了Propylur工艺由,这个工艺的主反应是在7SM一5择形分子筛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烯烃转化丙烯和乙烯,可以处理FCC或蒸汽裂解装置的富含丁烯的q组分,轻烯烃的转化率为83%左右,产品的典型分布为: 丙烯42%,丁烯31%,乙烯10%,通过循环丁烯,丙烯的产率还可以提高。
1.3 SUPERFLER工艺
还有美国Arco.公司开发的SUPER FLER工艺。这个工艺采用q一q轻烃为原料,原料为富烯烃物,转化率与丙烯选择性达到最高。理想的原料是经选择性加氢转化掉乙炔和二烯烃的裂解q和q组分,MTBE抽余油,芳烃装置抽余油以及FCC,焦化的石脑油也可用做该工艺的原料。工艺由反再系统,空压机,催化剂处理部分,烟气系统和进料/产品换热系统组成,采用选择性加氢的裂解q组分为原料时,丙烯产率可达40%以上,其原料的2/3将转化成丙烯和乙烯。
2 催化裂化法制丙烯生产工艺及最新进展
催化裂化法制丙烯的各种工艺特点:(如表1)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出,五种生产工艺在催化剂、加热方式、反应器类型、操作压力温度和催化剂再生方式都不一样。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铂系催化剂和非贵金属铬系催化剂;反应器主要是移动床、固定床和流化床三种;最高反应温度为700 ℃,最低反应为540 ℃,操作压力除了STAR工艺为60psia以外,都在20psia左右。根据各大公司公布的情况,这些工艺都具有工程费用低、投资低、适合大规模安装的特点。
UOP公司开发的Oleflex工艺使用的是四个串联起来的移动床径流式反应器,在催化剂集中有添入了Sn,使得催化剂能够连续再生,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催化剂中铂的用量减少,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变长。Lummus公司的工艺最大特点是逆流式固定床的使用,反应器中,有机物向上流动而空气向下流动,可以以较少的原料得到较多的产品,使用的催化剂为铬系催化剂。STAR工艺的特点是管状固定床反应器上装有喷射蒸汽转化装置,催化剂为Pt-Sn/ZnAl2O4,载体采用了热稳定性更好的ZnAl2O4,提高了丙烯的产率。FBD工艺的特点是催化剂再生在反应都是在流化床中完成的,PDH工艺二代工艺使用铂基沸石催化剂,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3 丙烯腈生产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3.1 丙烯腈生产工艺
丙烯腈的生产工艺由合成、分离、后处理、乙腈、硫胺五个部分组成,如今主要采用的是丙烯氨氧化法。
此种方法是以丙烯含量为92%~94%的纯丙烯和化肥级氧为原料,反应温度为400~500 ℃,反应压力为0.05~0.1 MPa,使用磷-钼-铋系的催化剂,反应器为流化床,进料组分比为:丙烯:氨:空气=1:1.2:10,在反应器中的接触时间在10 s以下。丙烯、空气与氨在反应器中进行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丙烯腈和乙腈、丙烯醛、氢氰酸和二氧化碳等许多副产物,另外还有少量的丙烯和氨。反应气体中的有机物会被水吸收塔中的低温水吸收,送到精制工序,继续分离出氢氰酸、粗乙腈和高纯度的丙烯腈。
3.2 催化剂研究进展
自1995年开始,上号石化科技开发公司就开始对丙烯腈催化剂进行研究,开发出来的CTA-5与CTA-6催化剂已经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而CTA-6-1和CTA-6-2在工业上则是和进口的催化剂混合使用。当前工业中用途最广的国产催化剂型号有:CTA-6、MB98和MB96。国产的催化剂初始活性很好,但是持久性就差,而进口的催化剂如C49MC等能在很长时间里都保持稳定。
以丙烷为原料,制造丙烯腈的催化剂有三大类:锑酸盐催化剂、钼酸盐催化剂与钒铝氮化物。
钼酸盐催化剂主要有Mo-Bi系和Mo-V系。Mo-Bi系的脱氢能力不够高,活性也较低,只有50%~67%的丙烯腈选择性,一般在实际生产中,选择使用Mo-VNb-T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这种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使丙烷和氨活化的催化剂,而且这种复合催化剂的丙烯腈收率能达到60%以上。锑酸盐催化系主要有V-Sb复合氧催化剂、Ga-Sb复合金属催化剂、Fe-Sb复合金属催化剂等,应用最广泛的是V-Sb复合氧催化剂。钒铝氧氮化合物具有碱性与氧化还原双重催化活性,能够适应高空速的反应条件,发展前景良好。
4 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4.1 Ziegler-Natta催化体系
立体结构不同的聚丙烯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用途也有很大的差别。从结构上,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可以分为:合成等规聚丙烯的催化体系、合成间规聚丙烯的催化体系、合成无规聚丙烯催化体系。不同的催化体系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具有更加优良的活化性能,选择合适的催化体系对于生产的进行十分有利。
4.2 茂金属催化体系
茂金属催化体系分为四类,其中:合成等规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体系,可以得到具有高规整度的聚合物;合成间规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体系可以实现丙烯高活性的间规立构聚合,得到高间规聚丙烯;合成无规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体系可以得到完全无规聚丙烯,但是聚合物的分子量不是很大;具有例题嵌段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体系可以得到由等规链段和无规链段嵌段共聚而成的聚丙烯弹性体。
5 结语
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工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丙烯工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很大作用。研究丙烯催化剂和生产工艺,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是促进丙烯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值得石油化工工作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 葛汗青,刘肖飞,段子辉,等.丙烯氧化剂制备丙烯酸催化剂生产工艺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11):56-62.
[2] 崔小明.世界聚丙烯生产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J].宁波化工,2005(11):131-133.
[3] 王丽娟.主要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发进展[J].石油化工,2012(6):74-78.
[4] 韩秋凤.聚丙烯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进展[J].塑料制造,2009(6):69-75.
[5] 李玉芳,伍小明.国外聚丙烯生产工艺及催化剂技术进展[J].2004(12):89-92.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规范化生产的意识,因而需从细节抓起,找到各环节中危险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将安全防范措施与完善的生产技术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严密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企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2.1制定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
鉴于石油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用到具有高毒性、强腐蚀性等特性的危险化学品,则制定基本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是极为必要的。企业需定期开展系统检查,严防出现重大生产事故,一旦发生爆炸、毒物泄漏等突发性事件,则要极力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2]。
2.2严格规范石油化工类型企业生产原料的标准
我国行业监管机构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所出台的政策较为明确,其核心在于实现节能减排,严格控制能耗比指标[3]。与此同时,国家对石油化工类型企业生产原料的标准也有着严格的规范,不仅相关的原材料的挑选要符合国家标准,而且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要尽可能选择机械化、自动化的手段来维系生产,避免人体直接与化工硫酸等物质相接触,从而降低人体受到危害的概率,并要合理地使用相关原料及设备,管理者及一线工人要时刻注意生产安全制度的履行。
2.3针对相关的一线操作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安全教育
石油化工类型企业可以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处理方法,并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以及专门针对石油化工产品泄漏的应急处理设备,以系统内部层级宣传的模式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刘鹏(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611)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类型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来应对实际的生产状况。而且如若必要,企业管理层以及国家监管部门需依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状况的变动,对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文就针对启用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并探究如何更好地改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策略,以期为同质类型企业管理带来有益的借鉴。
3更好地改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3.1安全管理模式的选用要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实践相配套
通过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危险因素的分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单位采用了HSE管理体系的框架来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并适时根据生产工艺技术的变化来调整安全管理模式,简单来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要与时俱进,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来保障生产,其安全管理模式的选用要与石油化工企业当下的生产实践相匹配。
3.2实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与环保理念的整合模式
从各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为社会总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较大的力量。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石油化工行业的负面效益值得管理层深思。基于此,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的调整也要本着顺应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的原则来执行,坚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并重”的理念,将安全管理与环境治理结合起来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的效能,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4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简称化工技术,在化学生产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化学反应理论技术基础,进行大规模的化学工程生产,从而生产满足化学领域需求的产品。在农业方面,化学工程技术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作物的农药,化肥等都是化学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对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化学工厂成为了市场化学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而化学工程技术也成为了化学生产的技术基础。那么,对于化学工程技术而言,其有着哪些核心优势呢?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理念又是什么呢?
1.1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理念分析
化学工程技术是基于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元素等理论基础进行的大规模的生产性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与反应环境,实现对某种产品的大量批量生产,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化学产品的需求。在化学工程技术中,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反应设备等的建筑也非常重要。因此反应设备也有可能是反应物质,因此为了能够追求最高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的生产需求,化学工程技术在技术完善性方面做了非常大改进。在废物处理方面,也有了完善的体制,从而减少了因为化学生产而对环境方面造成的伤害。
1.2化学工程技术的核心优势分析
化学工程技术以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元素理论为基础,通过大规模的化学反应来生产市场所需的化学产品。由于在自然界中,很多化学产品不是自然形成的,即便在自然界中存在,其存量也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某些化学产品的使用。就可以通过化工生产,来进行批量的生产,保证足够的供应。因此,对于化学工程技术而言,其技术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的技术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原子守恒等化学理论技术,成为了化学工程技术的完善的理论基础体系。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某一种元素物质产品需求量较大,那么就可以通过化学技术进行实现。例如,在现代社会中,为了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很多人开始喜欢吸收纯氧。那么,就可以利用化学理论进行纯净氧气的生成,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的拓展。第二,高效的生产效率,化学工程技术为化学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化学工程技术在高产出,以及高效率等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改进,在原料提取以及生产加工的流程方面也有了十足的进步。因此,在技术优势方面,满足了市场化的生产模式。通过化学工程技术的引入,让化学生产领域实现了模式化,一体化以及车间化的生产模式,不仅仅实现了高效的化学生产,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成本压缩等。总之,化学工程技术的核心优势非常明显,对于市场的发展而言,也有着推动性的作用。
2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虽然在化学生产领域中,化学工程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让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但是,由于化学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或者是废弃物质,在传统的化学生产以及化学工程技术中,并没有完善合理的治理措施。甚至在一些化学工厂中,这些污染物或者废弃物是直接进行无处理排放的。长期以往,对于环境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近年来,我国的雾霾以及化学烟雾,癌症村等现象的出现,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化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化学生产的良性发展,也是为了能够符合当前节能环保技术的理念。绿色化学工程技术开始得以研发,并逐步应用到化学生产领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工程技术的面貌。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工程技术,是代表未来化学生产的方向性理念。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尤其是在反应的过程中,杜绝传统的为了结果而不惜代价的生产方式,采用绿色型与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在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尤其是废物处理技术中的一些设计中,要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的特点,并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废物有效处理。总之,化学生产领域中,绿色化学的理念一定要深入其中,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的研发也应该继续,生产需要满足市场,也同样要保证环境的安全。
3结语
关键词:现代煤化工 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凝聚了管理层与经营者较大的关注。
一、物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企业的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几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链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市场异常活跃的今天,物资管理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利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
二、现代煤化工企业物资管理的行业特殊性
中国煤化工行业存在落后产能大、环保问题突出、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劣势。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现代煤化工正在迅速兴起,是煤的高效洁净利用,是以第二代煤气化为核心的炭-化工合成技术及深加工产品。与之相对应,化工行业的物资管理呈现出质量要求高、采购周期长、单项价值高、备件标准繁、物资保管难等特点,不仅传统物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甚至定时采购(即JIT)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也不能直接生搬硬套至煤化工企业。
三、现代煤化工行业物资管理现状
现代煤化工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监管缺位:
(一)人的因素
现代煤化工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典型代表,投资规模在30-50亿企业的职工人数在800-1000人之间,绝大部分为车间工作人员及技术部门人员,财务部门、物资部门相对人员较少,基层物资专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人员缺位限制物资管理水平提高。
(二)信息化因素
物资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企业建立个性化ERP系统成本较高,而且针对化工企业复杂的生产及管理流程上线不成功的风险较大,部分企业仍然依据原始的单据进行结算处理,物料购、消、存的专项统计缺失,无法充分利用历史数据提供管理建议。
(三)物资消耗
实物消耗管理缺位,由于生产任务较为繁重以及人员的缺位,导致物料在实际消耗过程中无法严格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办理出库事宜,通过以领带耗的方式进行财务出账,导致虚增成本、账实不符。
(四)物资采购
物料采购缺乏预见性,由于生产工序、现场工况复杂以及技术人员能力限制,导致物料采购计划的提报存在一定漏项,为保证生产的接续,该部分漏项采取非常规采购模式,不符合相关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要求,加大管理风险。
(五)物资保管
物资保管难度大,大型备件、配件及钢材等单体较大物资较多,无法在库房存放保管,只能采取露天存放的方式进行保管。一般煤化工企业基本集中于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上述地区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物资受损、减值的风险较大。
四、现代煤化工行业物资管理的趋势
(一)坚持完善寄售制度
对于信用度高、资质好、长期合作、单体价值高的设备厂家协调建立健全寄售制度,即与厂家先行签订寄售合同,锁定设备价格,厂家暂时将相关型号设备放在公司仓库,待使用时直接办理出库,厂家按照实际领用情况办理付款事宜,有利于不因设备的制造导致生产的暂停,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设备涨价的风险。
(二)坚持利用规模采购优势
一般情况下,能够上马新型煤化工项目的企业集团均具备较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在市场上处于主动地位,拥有较大的议价和定价权。对于相关物资的集中集团式采购,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动性地位,加大议价、定价能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制造厂家,从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保障采购质量。
(三)合理制定安全库存
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中包括相当规模的汽油、柴油、危化品及国家专管、专控物资,其中危化品及国家专管、专控物资只有在属地公安机关备案后才能进行物资供应,因此对上述物资持有适当的库存成为保证生产持续的必要条件,确定合理的安全库存能购起到减少资金占用,加快物资周转的积极作用。
(四)强化采购计划提报的完整性、科学性
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完整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内控管理与生产管理质量,技术人员应积极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深入现场一线,根据产量安排与生产系统的实际,提报高水平的物资采购计划,尽量减少紧急采购的次数与规模,力争全部集中到采购常态上来。
(五)坚持厉行节约
对于非关键性部件及用品的采购,尽量选用普通型号以及质优价廉的厂家,减少进口厂家和高价厂家的采购,切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坚持定额管理,对于超标、超支行为予以坚决处罚,形成“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杜绝铺张浪费不正之风的蔓延。
(六)加强物资台账管理
切实改变以领带耗的物资出库模式,基层使用部门据实做好对领用物资的购、消、存台账,以月度为周期,严格按照消耗情况办理出库程序,月末通过盘点进行帐实检查,对于发现帐实不一的情形,严格追查责任部门及人员,从而加强内部稽核与内部牵制,确保相关内控措施落到实处。
(七)加强废旧物资管理
由于化工生产的客观条件,物资的使用周期较短、替换较快,替换下来的废旧物资一般含有贵重金属,单项价值较高,因此做好对废旧物资的处置工作,对于企业的修旧利废、增收节支等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生产;内涵;特征;核心要素
自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政策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以来,低碳经济理念便迅即引起各方关注并得到世界各国认可。然而,要将低碳经济从概念转化为行动,就必须寻求明确、具体的发展路径。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四项基本内容,生产又是流通、分配、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应以低碳生产为逻辑起点。因此,探讨低碳生产的内涵、核心要素及特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低碳生产的提出背景
“低碳生产”,英文为low carbon manufacturing/production,缩写为LCM或LCP,是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的。
在17、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人们将其称为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可谓是“低碳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的破坏较小。
欧洲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叶开始,分别以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包括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工业以及建筑业等在内的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y)发展迅速、地位普遍上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人类社会跨入“信息时代”,包括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在内的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即服务业获得巨大发展。
在历经三个多世纪的工业以及科技革命进程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碳基)能源成为工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的主要能源,表现为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生产”特征。由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从而引发了温室气体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系列环境灾难,这是低碳生产提出的直接原因。其次,煤炭、石油等碳基能源逐步耗竭是发展低碳生产的内在要求。再次,低碳生产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以低碳生产为基本内涵的发展模式便提到了日程之上。
二、低碳生产的内涵与特征
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耗竭的大背景下,在生产领域如何节约能源消耗、努力降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即努力实现低碳生产。低碳生产是“从供给角度倡导低碳理念、追求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等”。低碳生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全能耗,指生产过程中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的总和。前者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能源消耗,包括煤、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耗和电、煤气、蒸汽等二次能源消耗;后者是指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厂房等在其取得或建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产品生产的全能耗如图1所示。
因此,我们在全面地研究能源消耗问题时,应同时考虑直接能耗与间接能耗,两者总称为全能耗。在节能过程中,既要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直接能耗,又要千方百计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充分发挥设备、厂房的作用,使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间接能耗最低。
第二,低排放,包括相对的低碳排放和绝对的低碳排放两种情况。前者是基于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效益原则而言的,如果生产过程中单位碳要素投入带来经济利益的相对增加,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幅度低于生产产出(可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总值或销售收入表示)的增长幅度,则可称为相对的低碳排放;后者强调一定时期内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碳排放总量的绝对降低。它们都是低碳生产的直接表现形式。
然而,即使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实现了相对的低碳排放,由于过度追求生产发展,碳排放总量依然可能大幅度增加,从而无法遏制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因此,低碳排放不应仅是相对的低碳排放,而应以整个国际社会排放总量的绝对降低为目标。
第三,高产出,指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的社会则富。在有关低碳生产的研究中,我们引入碳生产力指标,用以衡量低碳生产的实现程度。碳生产力指单位C02排放所产出的产品产值或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生产总值(GDP),其数值越高,表明低碳生产的实现程度越高。
第四,持续性,即强调低碳生产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基于“持续改进”以及“动态平衡”的思想,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探索节约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的实现途径。
第五,行业性,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对能源的消耗强度及由此引起的碳排放强度不同。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就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的能源强度远高于一般制造业;而且在同一行业中,技术水平越低则能源强度越高。可见,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能耗强度,第二产业是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生产的重点行业。
第六,层次性,即应从微观、中观或宏观等不同的层面分析低碳生产的实现方式。
首先,在微观层面,不管处于社会发展的何种形态,生产活动都是由不同的微观主体(个人或企业)进行的。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低碳生产的内涵就是指“从源头以及生产过程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此外,如果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效率较低,就会产生能源过渡耗费问题;与此同时,如果生产运营方案不佳,也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因此,低碳生产的内涵应从环境的概念扩展到能源消费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
其次,汇总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内的众多微观主体的生产活动,从而构成了中观或者宏观层面的社会生产活动,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或总体。中观或宏观层面的低碳生产就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为基本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生产体系。
三、低碳生产的核心要素
由于涉及的范围、关注的重点以及具体的手段不尽相同,从微观、中观或宏观等不同层面审视低碳生产,其核心要素是存在区别的。
(一)微观层面的低碳生产核心要素
生产是指将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各种产品的活动。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在企业,由企业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各种产品生产之间协作更加密切;通过产品的市场化和市场自动调节,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努力节约能源消耗、不断降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即努力实现低碳生产,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减少源排放,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中,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都将电作为主要能源。如果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使机器、设备耗用的能源达到最少,则来源于机器、设备的CO2排放就会降低。
2.提高机器、设备的能源效率。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输出与输入之比即能源效率,依据这一指标进行评价,低碳生产的能源效率要比一般或常规生产的能源效率高。
3.减少浪费,主要指减少机器、设备的闲置时间、等候时间及排队时间,杜绝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最优的设备运转状态及生产方案可以使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降至最低,实现低碳生产。
4.资源的有效利用,包括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减少排队及等候时间、生产优先等,它们均是实现生产最优化的约束因素。降低无效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低碳生产的重要因素。
企业低碳生产的核心要素,如图2所示:
(二)中观或宏观层面的低碳生产核心要素
中观或宏观层面的低碳生产,以LCP来表示,是指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内的众多微观主体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的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体系,其核心要素可以概括为资源禀赋、低碳技术、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五个方面,分别以R、T、F、G、C来表示,
则从中观或宏观层面的低碳生产可以表示为:LCP=f(R,T,F,G,C)。其具体含义分述如下。
1.资源禀赋,包括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汇资源等,它决定着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对低碳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碳排放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是递减的)以及煤炭、石油等的比重越高,碳排放量就越大。在我国的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一方面决定了我国实现低碳生产的艰难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低热能和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意义。
2.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包括减碳技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无碳技术(指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去碳技术(指二氧化的碳捕获与埋存(CCS))。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决定着实现低碳生产的进程。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多管齐下、加快我国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推广速度。
3.产业结构,即不同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它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和第三产业的生产能源消耗较少,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能源消耗就越大,碳排放量就越高。它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由“高碳生产”向“低碳生产”转型的起点和背景。
依据我国第一次(2004)、第二次(2008)经济普查结果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分析,我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由此,一方面决定了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产的巨大空间和较低成本,另一方面决定了我国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发展的紧迫性。
4.增长方式,即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生产增长的实现模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指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生产增长,而后者主要指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生产增长。由于能源是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增长方式就决定着能源消耗的量与质,从而决定着低碳生产的实现状况。
5.消费模式,指人们与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和形式。生产的目标最终要服务于现实或未来的消费,因而一切能源消耗及其排放在根本上都受全社会各种消费活动的驱动。由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或国家居民消费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有较大的差异。低碳生产最终应通过杜绝奢侈、浪费,采取低碳消费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丽华.低碳生产模式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经济,2010(2).
2.潘家华,庄贵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关键词:煤气化行业;煤化工;发展战略;企业改革
战略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制定适宜的战略规划并将之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战略性绩效,好的战略规划并不能等同于竞争优势。在公司确立经营战略之后,必须将战略思想转变为战略行动,战略实施将从上到下地影响企业,它会影响到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功能领域,只有将可行的战略实施方案渗透到整个战略计划当中,战略目标才更可能被实现。本文主要讨论了煤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相关问题。
一、构建鲜明的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煤化工集团公司应从所处的环境和发展定位出发,以诚实守信、科技领先、品质优秀、鼓励变革、尊重人才、注重环保为核心理念,构建公司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后的发展中,煤化工集团公司应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在新的高度和空间,使煤化工集团公司形成完整、清晰、丰富、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
煤化工集团公司当前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为:(1)营造变革氛围,推动企业改革,从思想、组织、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一系列变革,通过宣传和学习,强化变革的意识、变革的观念,调动变革的积极性,由此形成全公司员工的广泛共识,促进主动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2)坚持煤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创产品质量品牌”、“历行环保,造福社会”的核心理念,使广大员工深刻地理解煤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道路。(3)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4)重塑煤化工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形象,建设和推进煤化工集团公司煤化工品牌,向社会和产业界充分展示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价值观、精神面貌和诚信、自信的形象。
二、体制结构创新
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体制创新思路应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为前提,以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组织体制创新力度,建立清晰的多元产权关系、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产权变革应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为目标,利用多种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煤化工集团公司的产权变革思路应当是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权变革,在向精细化工延伸中实现产权变革,新的经营组织先行变革,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产权变革范围。
当前体制结构创新的重点是:(1)进一步理顺与山西焦煤集团的产权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管理。(2)按照产业链延伸的不同条件,分别引进战略合作者,低成本扩大主业规模。与周边焦炭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互相持股的产权关系形式,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
三、加强资本运营,提高融资能力
煤化工集团公司是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公司上市融资,煤化工集团公司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本运营经验。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为资本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目前的融资成本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未来煤化工集团公司应加强资本运营的管理,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资本运营是煤化工集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具。煤化工集团公司在走向循环经济的道路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快速实现向下游的转变延伸的同时,应以自我积累为基础,通过资本运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扩张,逐步完成调整任务。如果没有资本运营作为杠杆,将难以快速实现结构调整。
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作为优秀的生产型企业组织团队,主要由具有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专业知识和经营能力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掌握专业技术、具有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具有高度执行操作能力,以技术工人为主体的基层员工组成,经营管理者是团队的核心,专业管理者队伍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基层员工队伍是生产的主体。加强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核心任务。煤化工集团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也造成人员多但人才缺乏的矛盾。(1)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体系,以保证公司战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在职位任用和培训方面,应采用内部培养、选拔晋升、外部招聘等多种任用方式。(2)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根据经营目标实现程度,采用浮动年薪、期权激励等多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以职能工资为基本特征的专业管理者薪酬机制,对其中的优秀骨干力量可采用专项技术奖励基金方式提高报酬水平;对于基层员工的薪酬体系以岗位工资为基础,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奖金制度。(3)在人员裁减方面。以“以输分流、以竞促减、以减促精、以学促升、以激促能”为指导。
五、研发创新
研发创新是煤化工集团公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煤化工集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保证。(1)制订研发制度,编制研发纲要,确立研发目标。煤化工集团公司的技术队伍对于煤化工集团公司生产合格的产品和先进的消耗水平的取得起了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主要是针对生产一线开展工作,对于一线生产的工作进行起了保障作用。
(2)建立煤化工集团公司的研发创新体系。通过引进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研发水平,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创新合作,在科研机构形成规模后,形成以科研、信息和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为依托的业务单元,在提高研发能力的同时创造收益。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六、结语
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面临发展环境复杂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制定本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及实施手段,并使之作为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何选择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成为联合煤化工集团公司面临当务之急。本文对于煤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我国煤气化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备安装;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Q0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33-01
引言
化工设备安装是化工工艺中重要的环节,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对化工设备安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化工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化工设备的安装设计也应当符合化工生产的需求,以保证企业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化工生产的安全环保。
1.化工工艺中的设备安装设计的重要性
化工行业涉及众多易燃、易爆等化学物品,因此为了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必须对化工设备的安装工艺进行科学全面的设计,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化工设备原因,从而导致生产事故。当前,我国的化工行业发展较快,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经被时代淘汰,人们越重视化工生产的安全环保,就需要对化工工艺中的设备安装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化工原料的泄漏。再者化工设备的合理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研究显示化工工艺的设备安装是影响化工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反应釜的安装,科学合理地安装反应釜可以减少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散发,同时也可以缩减物料的运输路径,避免造成物料的浪费,极大提升了化工生产的反应速率。另外,工艺设备安装设计可以优化生产原料、萃取剂、溶剂的管道分布,提高管理设计的合理性。最后是化工设备的安装设计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公司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由于化工产品具有腐蚀性,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设备安装设计工作的优化可以提高设备的焊接质量、密封性、抗腐蚀性等性能,实现化工设备长时间无故障的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化工工艺设备安装设计的内容
2.1 车间的设备分布
车间设备安装设计原则是满足化工生产需求,同时合理利用车间空间,避免不同生产设备之间出现妨害现象。车间设备是化工生产的核心因素,因此在设计安装中,要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预留出相应的空间,并保证设备分布的合理性。首先,化工工艺设备支架的安装,支架是主要的支撑体,在安装设计时要把承载力的要求纳入到设计考虑中,保证支架承载的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设备的保温和刷漆,化工设备中反应釜是最常用的设备,因此设备安装和设计中要重点考虑设备的保温,例如当化工产品在生产线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热量的散发,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度降低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物料性质,因此要在管理上敷设保温材料,避免物料温度的降低。设备的刷漆可以有效避免设备表面的腐蚀,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最后,化工设备的空间布置合理性,由于车间的空间有限,为了保证化工生产,就需要对不同的化工设备进行空间布置,提高设备分布的合理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管路线路,此外要为设备的安装和后续的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2 设备安装吊装孔的设计
化工生产需要大容量的设备,因此设备的吊装和安装工作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常而言,在安装中要保证设备在水平方向的运输距离较短,同时,为了节省空间,要减少运输通道的实际占地面积。设备安装调孔的作用是为承重连锁提供受力支撑点,在设备安装吊装孔的设计时,要科学选择其开设位置,通常要选择检修次数较多的设备附近进行吊装孔的开设,同时吊装孔的开设要选择各层基础建筑的底部垂直位置,在吊装口的边缘部位安装相应吊装设备,同时进行标识安全标语。吊装口要和大门保持较近的距离,方便设备直接进入到吊装区域。
2.3 设备穿楼板的开孔
为了满足化工生产的需求,部分设备具有较高的高度,这就需要考虑穿过楼层的楼板,因此,在穿楼板的开孔设计中,要根据设备选择开孔的形状和尺寸。通常而言,当设备从下层进行传楼层吊装时,要结合其图纸的放置位置进行设备的旋转调整,保证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同时在车间上层楼板开口处进行围护处理,避免材料和流体渗漏到下层中。当下层也需要设备安装时,要综合分析下层设备占有的空间,防止出现上下层设备安装位置的冲突,同时要合理设置设备和楼面的高度,例如在塔筒体设备的安装时,其法兰盘距离楼面的距离要大于1m,给设备的法兰连接提供充足的施工空间,同时也不会造成设备管路的浪费。
3.化工工艺中设备安装的改进措施
3.1 强化设备安装中的安全性
化工设备安装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化工材料都具有一定得毒性、腐蚀性和危险性,一旦由于设备原因发生泄漏,极易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设备安装时要把生产安全性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增强化工工艺设备安装的安全性。此外车间设备安装要遵守规定的安全规则,保证设备安装维持健康、环保、安全的的工业生产,在车间空间规划时,要根据设备材质和设备功能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和调整,提高设备安装科学性。
3.2 注重设备安装顺序
设备安装要以满足实际生产为主要原则,就需要对设备的安装顺序进行优化,并根据化工工艺的生产线来调配设备的位置,保证设备之间的衔接性良好。通常设备的安装顺序是:先大型后小型、先上层在下层,先对安装较为困难的大型设备进行安装,并安装好上层的设备,再进行下层设备的位置调整,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合格。
3.3 化工设备焊接施工控制
化工工艺设备的衔接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法兰连接和焊接,在焊接施工中,要矫正焊接工作中的不良影响因素,设计合理的焊接顺序,同时对焊接处的坡口位置进行处理,选择高质量的焊接材料,对焊接管道进行无缝检测,及时发现焊接质量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焊接质量,保证设备的衔接处不出现泄漏现象。
4.总结
综上所述,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对化工工艺设备安装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设备安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车间设备分布以及安装注意事项,提高化工设备安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雪艳.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的评价体系[J].中国石油与化工标准,2012(10).
[2] 王长河.浅谈化工设备安装中的工艺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
[3] 孟明.化工工艺中的设备安装设计问题与对策的探索[J].化学工程与设备,2014(10).
[4] 沈红.化工工艺中的设备安装设计问题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02).
【关键词】:化工企业物流运输 第三方物流 物流服务外包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市场的挑战,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在各个环节上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作为贯穿企业活动一体化的物流系统,通过第三方物流外包,为化工企业提供专业可靠的物流解决方案,有效降低物流总成本,在企业内部形成现代物流经营理念,成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化工企业物流活动特点和现状
1.物流活动特点
与其他行业的物流特征相比,化工物流活动既有一般物流活动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化工行业的物流活动总量大,活动更专业化,物流成本更高,对安全要求更严格。其中危险品品种多且储运管理复杂,安全要求非常高。
由于化工品自身的类别和特殊性质,决定了化工品运输中需要专业的运输工具。如果化工品是液体的,一般是用tank箱,罐箱等特殊容器来运输,具有一定防爆防压的性能;如果是易燃易爆的,也有专门的危险品集装箱来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需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运输证件,化学品需注明“危险品”的字样,以供人们识别。
2.物流活动现状
从化工企业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化工企业由于多种因素,物流运输管理呈现分散的状况,基本上是企业自备或由当地小物流企业承担运输任务,存在很多的不足,如:(1)综合化程度低;(2)物流成本高;(3)服务能力弱;(4)安全风险高。分散的运输分配模式,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造成运输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物流系统的流畅性。同时,由于管理效率的不高往往也会出现运输不合理的状况。比如,在实际业务中,有时需调用空车,但因为调用不当,货运计划不周,不采用运输统筹安排而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状况,这样的运输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的重要性和优势
企业物流外包是指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将其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企业物流外包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降低和控制成本,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集中资源与精力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物流外包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发展化工主业。化工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于物流业务方面的车辆和人力的投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
(二)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从事物流外包业务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规模经营的网络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车辆运输的利用率,实现费用降低,使化工企业能从中获益。
(三)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加强安全生产。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局下,物流业务外包既能使化工企业享受专业管理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又可将内部管理活动变为外部合同关系,把内部承担的管理职责变为外部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利于简化管理工作,利于安全生产。
国外大型化工企业都会将其物流服务外包,以集中资源和精力,维持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在中国就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上海景源、苏特恩斯国际货代和上海密尔克卫国际集装箱货运3家物流服务供应商。以拜耳为例,在德国,hoyer为拜耳提供化工物流服务;在澳大利亚,为拜耳服务的是当地的crt集团。又如上海华谊天原物流公司,为上海化工区内为拜耳、德固赛、亨斯曼等公司提品掺混、气流输送、包装、配送、码头和仓储配送等一体化服务。
三、化工企业如何做好物流外包
要做好第三方物流外包工作,化工企业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充分认识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对待。
要正确理解第三方物流外包的实质。企业物流外包并不等于将企业内部的一切物流活动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去处理,自主权仍在企业一方。
要确保外包成功,在寻找合作伙伴时,首先要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是否拥有可以满足外包项目所需要的组织架构,其次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签订必要的法律文件,讨论全部服务项目细节、拟定工作范围,如供应商和需求商对服务项目的理解能够达成一致,则外包就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宋华、苟彦忠.《现代物流管理》,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10.
您好!
首先感谢您给我到____公司工作的机会,对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我于20__年7月15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3个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环境还不熟悉,但是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做好本职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初出校门,对于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专业和非专业的事情都向同事虚心进行了请教,他们也予以我很大帮助,在此过程中学会不断地将化工领域的知识从理论向时间进行转化。
三个月适应期很快就过去了,从2700氯氰菊酯项目的试车开始,在检修管线,调试设备,试压试漏过程中,我一直在岗位上和操作师傅们一起为正事开车做准备,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逐渐了解了农药合成生产的工艺特点和操作方式,掌握了很多声场工艺流程的操作指标和操作技能,熟悉了化工操作单元的各种储罐,反应釜,生产设备,管路材料和安全附件等一线生产装置的知识,认知了许多农用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对氰化钠,S-氰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庚烷,DV-酰氯,甲醇等危险化学品的用途储存,防护与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和师傅们一起工作的工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做到自我防护,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在化工生产中与尤为重要。结合学校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从2700菊酯项目,4S-ζ高效氯氰菊酯,甲胺磷原药,816异菌脲等农药合成产品的基本合成工艺和生产装置的流程示意图,对合成生产的特点有了更直白的理解。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这3个月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每次看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如铁,进取如剑,亲和如家”就觉得震撼,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尽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体现人生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