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监测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防坠安全器;结构原理;检验检测;系统设计
0 引言
施工升降机之所以可以载人,主要是由于其配备了防坠安全器,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广泛使用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配备的是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和瞬时式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是施工升降机上最为重要的部件,如升降机的吊笼遇到紧急事故情况,要依靠它来消除吊笼坠落事故的发生,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防坠安全器出厂试验非常严格的,出厂前由法定的检验单位对它进行转矩的测量,临界转速时测量,弹簧压缩量的测量,每台都附有测试报告。对出厂两年的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上出厂日期),还必须送到法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检测试验,以后每年检测一次。实际上防坠安全器好坏只能通过试验和送检才能判断好坏,日常运行中是无法确定其是否好坏的,对那些超期服役的防坠安全器,必须送检和定期试验,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恶性事故防患于未然。
目前,对防坠安全器性能穿测定的方法多是在现场将装有载荷的吊笼突然释放自由坠落,依靠防坠安全器自行动作将吊笼制停在导轨上,然后用测定其制停距离,作为判定防坠器性能的方法,上述方法费时、费力又不安全,且对设备的损坏较大,且无法正确地测得试验数据,只能定性地了解防坠安全器的性能,同时随着施工升降机技术性能的提高,对防坠安全器的技术参数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发现国内原有的安全器检测技术与设备存在缺陷,部分检测参数误差较大,可能造成检测合格的安全器在坠落试验过程中技术参数超标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研究设计一套应用于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检测台,完成对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的试验检测。
1 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主要由齿轮、离心式限速装置和锥鼓形制动器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当吊笼超速下行时,齿轮1的转速增加,随齿轮1同速旋转的离心块3被向外甩出,离心块外端啮入外锥体生的内齿,带动其旋转使安装在外锥体轴端的螺母7向内移动,安装于该螺母和壳体间的碟形弹簧5被压缩,使外锥体4与摩擦片2间的正压力逐渐增加,产生制动力矩。制动力矩随制动过程而增加,实现渐进式制动,直至吊笼停庄下滑。安全器制动后,微动开关6切断控制电源,保证升降机运行安全。
2 安全防坠器检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 ( JG121-2000)规定,“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只能在有效的检验期限内使用。安全器的有效的检验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安全器无论使用与否,在有效检验期满后都必须重新进行检验标定。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的寿命为5年。”关于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的检验,国内尚无此类检验规程。
JQ121一2000标准规定防坠安全器的检测有两种方法,即试验台检测法和试验架检测法。
一、试验台检测法的检测原理是采用调速电机加速激发安全器制动,利用飞轮装置的惯性或电动机的转矩对安全器加载,通过传感器检测安全器的动作转速与制动转矩,经换算得到安全器的动作速度与制动力。 其优点是设备成木较低、试验效率高,适用于批量检验的情况,国内防坠安全器的检验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法。缺点是由于试验台试验法是一种模拟检测力,试验工况与安全器实际工况的不一致导致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对连续多次制动达到制动力的安全器的制动距离较难确定,且变化因素较多,这种方法只能检测制动过程中的动态载荷,无静态载荷作为测量基准,无法确定安全器工作时的制动冲击系数,不能通过试验台的试验与验证开展以降低制动冲击系数为目的的研究工作,以指导安全器的生产与调整。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只能用作对安全器动作速度与极限承载能力的检验,而不能定量地用于判定安全器的制动性能。
二、针对试验台检测法存在的问题,JQ121-2000标准同时提出了试验架检测法,该方法是在吊笼内加载适当荷重后作坠落试验,从而获得试验参数的测量方法,能够真正测得安全器主要技术参数的专用检测试验架的成本很高,该类设备国内很少。目前国内使用的试验架检测设备大多是采用一台普通升降机来试验安全器。该方法无法检测安全器的实际制动载荷与动作速度等技术参数,由于使用该力方法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国内很少使用。
3 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检测台系统原理
研究设计一种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检测台,该试验台是一种通过坠落试验检测安全器参数的专用试验设备,安全器通过安装底板安装在上置式制动架上,安装底板上有多个安装工位,可用于各种不同型号与安装尺寸的安全器的试验。检测参数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安装在驱动机构上的编码器可感应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在运动以及制动过程中时间、速度、加速度、转矩等参数,通过对编码器的分析,可以得出安全器的制动距离、动作速度、制动减速度等参数,通过对制动架制动力的检测,可以获得制动过程中安全器制动力随时间与制动距离的变化过程。化过程。加速度传感器、编码器信号的互校与对比,保证了检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全部检测参数均由电脑自动采集,专用软件实时分析。图2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架的系统原理框图。该试验设备不但可以检测安全器的全部技术参数,还可获得对安全器制动性能的评价,自动化程度高,并有多种安全保护,可保证试验过程的安全.试验台操作、显示、控制集成在专用控制台上,操作方便。
4 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检测台设计理念与技术
本试验检测台设计理念是在近实际工况下,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及传感器技术设计开发一套应用于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检测台,完成准确的测量出防坠器动作速度、准确的测量出最大制动力矩、后续数据处理计算制动距离、准确测试安全开关动作可靠性。
针对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的技术特点,采用柔性传动和自动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性能检测理论;依据防坠安全器特征,创新设计适用性能较强平衡机架,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试验专用检验台仿行平衡机架实体模型,适应升降机防坠安全器高速作业时的工作环境仿真和横向稳定,提高防坠安全器性能检测的准确性;研究开发基于单片机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检测系统,精确测量防坠安全器动作瞬间速度、加速度、最大转矩、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实现对施工升降防坠安全器检测条件仿真及动作瞬间性能参数的获取,并对其识别机理和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系统全面的研究齿轮齿条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试验检验理论,制定升降机防坠安全器试验检验技术规程和标准,为升降机防坠安全器试验检验的运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安全防坠器检测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检测台系统的设计原理,同时介绍了该系统要达到的设计目的及采用的相关的设计理念,力求为研究设计齿轮锥鼓形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专用试验检测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设计方法的探讨。
参考文献
[1]JG121-2000《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
[2] 陈平,浅谈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的检验标定.广西纤维检验所2007年论文集,145-147
[3] 姜好德,防坠器的可靠性研究与分析.起重运输机械,2006(2),57-59
[4] 强明辉,基于VB的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检测系统的设计.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12),15-16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问题
前 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④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⑤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2. 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2.1 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②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2.2 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1前期准备
1.1资料收集
验收监测前期应收集的资料包括: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工程初步设计等文件;涉及的各项生产设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生产工艺及主要污染源;利旧情况;采取的环保处理设施及环保措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工程变更情况、试生产等等。
1.2现场勘查
验收监测现场勘察工作是确定项目是否具备验收条件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关注:(1)落实环评、批复、初设的情况;(2)按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种类及用量、产排污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排污去向等,若废水含一类污染物的应特别关注;(3)以新带老和改扩建项目应充分了解新旧项目的工艺流程、排污情况、总量排放以及采取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4)对废水和固体废物需要转移处理的建设项目必须检查有关单位的资质、合同和协议等;(5)当地管理部门对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实地勘察,检查落实情况;(6)了解项目的环保制度、环保机构设置、应急计划、监测手段、绿化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情况。
2监测方案
2.1监测范围
验收监测的监测范围:通过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和工程设计、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情况、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敏感点等确定。
2.2监测项目和点位
根据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环评和批复、设计方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等综合确定验收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设一方面要符合标准与规定并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另一方面要使工作量最少化。一般情况下要求:有组织废气在废气排入大气前的排气管道的适当位置开设采样孔;无组织废气在厂界周边浓度最高点或上下风向布设监测点;废水监测在废水进入厂区外环境前的排水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有一类污染物的还应在车间排口或处理设施处布设采样点;噪声监测在厂界四周特别是声源最强的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固体废弃物应根据堆场面积均匀布设3~5个监测点。若需要验收治理设施净化效率的需在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进入和排出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
2.3验收监测方案编写
根据收集的资料、现场勘查的情况以及确定的监测范围等编写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包括:项目概况、验收监测的内容(监测因子、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监测频次,必要时绘制点位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情况等。
3现场监测及质量要求
竣工验收监测必须严格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现场监测期间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生产工况,确保在工况稳定、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行业或地方标准对生产工况另有规定的除外)开展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采样环节和分析环节的误差,按规定采取有效的质控手段,对异常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重新监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应做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监测方法数据真实可靠,监测结论简洁明了。编辑验收监测报告应注意:核实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步设计、环评及批复是否一致;验收标准的选用和应用要合理;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工艺要详细;验收监测结果准确评价(综合评价排放浓度、污染物总量、排放量等参数);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客观。验收监测过程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报告中体现。
科技发展,环保日趋重要,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强化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开展环保竣工验收的监测工作。
作者:余黛诺 林树琴 单位:广东华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砚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4):5-7.
[3]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38.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监督
Abstract: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constraint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monitoring frequency, monitoring point is not congruent phenomena have occurred, which resulted in the monitoring data obtained are not representative, monitor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do 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verview of the first legal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are described, and the basic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in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1.1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要对一个新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必要的环境状况分析:项目拟建地现有的环境容量、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承受力。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环境现状的监测数据。
1.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虽然现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可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但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监督方法之一就是环境监测。当项目建设后,要检测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是否环境可行,必须依靠科学的数据。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和证明。
1.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必须委托监测机构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值进行监测,然后对本底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在确保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再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在项目建成并试运行3个月后需要对项目进行验收,其中就包括环境监测。
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现状的影响情况。
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需借用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2、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2.1 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监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经济、实用的原则。
优化监测方案、准确选取监测因子、合理布置监测点位,提高效费比,尽量做到既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又节约费用。
(2)优控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
优控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若建设项目涉及这类污染物,应将其作为特征因子,优先监测,重点管控。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评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评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评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2.2 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章节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各级环境监测站建设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决策层对环境监测的认知度不同,致使不同区域之间在监测能力建设发展上不平衡;对以“吃饭财政”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资金投入缺乏长效保障机制,仪器装备水平较低,队伍配置和结构不合理,环境监测工作难度大。
关键词: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分析
Abstract: The matters in side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rial are discussed, combine with working practice. Technological fields consist of clean water monitoring fact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vestigation, andproduction conditions, etc. Managerial aspects are composed of management and inspection, emissioncharge, and width of sanitary protection zone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 construction project;acceptance monitoring;analysi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acceptance monitor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大致可分为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监测部门主要负责技术层面,其成果主要体现在验收监测报告(验收调查报告)中,验收监测报告一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给企业提供了处理设施的性能,同时也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但在运行中,还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1-2]
1.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1.1 清净下水监测因子
清净下水是指装置区排出的未被污染废水,如间接冷却水的排水、溢流水等。按照来源,此类水质应较为洁净,项目验收监测中,清净下水常经雨水管网外排,由于环评批复一般不对此类水质提出排放标准,在方案编制中,存在不布点情况,忽视对清净下水监测,即使布点监测,监测因子多为pH、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个人认为,为了考核企业清污分流建设情况,清净下水排放口应布点,监测因子应结合该项目主要原料和主要污染产物共同考虑。例如某项目在清净下水排口布设二氯乙烷、氯乙烯和总铜三种因子,监测结果显示,此三种物质浓度均检出。
环评批复和报告书常未对清净下水和雨水排口给出排放标准限值,此类排口水质情况是否评价、如何评价、采用何种标准来评价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此问题,常见做法是只监测不评价,但不评价使监测失去了意义,对企业也未起到约束作用。
1.2 生态恢复调查
验收监测项目常见分为工业污染类和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类项目明确按照技术规范开展污染影响调查和生态影响调查。但是部分项目,主体工程为工业污染类项目,同时配套部分为生态影响类项目,对于此类项目,不能仅关注污染源治理部分,忽视生态类部分。[3]
1.3 生产工况
为了保证验收监测期间的数据有限性,规范要求现场监测期间,企业的生产负荷必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水泥厂>80%)以上,但规范并未细化评判方式和标准,以至于某些行业很难操作,如农药、化工等行业,从原料合成中间体,再到制成所需时间较长,且所验收产品存在共用同一套生产设施等情况。码头和仓储罐区类项目经营货种较多,每次吞吐作业仅为其中部分货种,很难在一次且短时间内涵盖所有货种,同时还存在一次性吞吐量不可控等特点,此类项目如何考核其生产负荷值得商榷。
1.4 加快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验收项目中废水、废气排放标准多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1996实行,分年限规定了69种因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迅速发展,验收项目范围越来越广,碰到的特征污染物越来越多,但某些特征因子无明确排放标准,如化工和农药类项目的二氯乙烷、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烯等,由于企业与污水接管单位之间的特殊关系,接管标准存在可变性,导致此类因子仅停留在只监测不评价,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排放标准内容,使其更加丰富。
1.5 方案中环评数据引用
环评阶段以项目整体进行预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项目实际分期、分阶段建设,环评报告书(表)中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物仅对该项目整体进行预测分析,并未预测各期、各阶段污染物排放量。此类情况,在编制验收监测方案时,项目负责人不能简单地照搬环评报告书(表)中污染物产生量,应该在方案中给出固体废物实际产生量,废气和废水注明实际引风量和废水实际排放量,为现场监测人员判断生产运行情况提供参考。
1.6 监测点位布设
验收监测考核点多位于总排口,但废水和废气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也是验收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时不能仅在废水和废气总排口布设采样点,同时要结合环评报告书(表)和批复要求,在处理设施前后布设采样点,计算其实际处理效率。
噪声点位不能采取厂界外均匀布点的原则,现场踏勘时要重点关注厂区噪声源分布情况以及与厂界距离,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应明确标注噪声源位置,同时距离噪声源较近的厂界处应加密布点。在取样期间,要安排专人查看厂内高噪声设施运行情况。
对于位于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厂界周边多为道路和其他企业,考虑无法消除周边客观情况对该项目噪声取样的影响,此类项目是否可以考虑不布设噪声监测点。
2.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检查内容
环评批复常涉及环境管理检查内容,如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环境风险体系和施工期环境管理检查等,对于此类问题,由于规范并未对此制定检查细则,常见做法为企业提供相关资料,监测报告中不做文字描述。这样做不仅给项目负责人带来了潜在责任风险,同时也不利于环境管理要求。个人认为,验收监测报告是否可以弱化或者不涉及环境管理检查内容,由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检查方式和评判方式执行。[4]
2.2 排污收费
验收监测多在提前告知企业和污染物治理设施最佳状态下实施,并不能够反映其日常运行状况,其代表性较低,以至于验收监测结果常优于日常监测结果。验收监测与随机性监督监测在多方面存在不同,因此验收监测报告不能作为排污收费的依据,排污收费还是应该依据企业排污申报和监测部门的监督监测结果为准。另一方面,在此前提下核算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评批复排放量进行达标对比也存在同样问题。[5]
一、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工作包括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的勘察和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的勘察和检查,是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开展验收监测、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和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验收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监测方案的编写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是对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评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和环保设施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的计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部分:一般是简述建设项目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建设项目的历史沿革,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时间,委托单位,负责验收监测的单位,现场踏勘的时间等等。
2.验收监测的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法规、办法、技术规定;与本建设项目有关的环保技术文件;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项目有关的批复意见;建设项目方有关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自检报告及委托验收监测的委托书。
3.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概况;建设项目工程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情况、生产的原辅材料,主要污染源,环保设施的情况。并交代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和建议,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书批复要点及审查意见。
4.验收监测评价标准和监测内容:评价标准应列出国家或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环评当时适用的和现行的)。监测内容应按照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分类,全面简要地说明监测因子、频次、监测点位布设情况,附示意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等,能有监测点位照片附上更好。
5.环境管理检查:项目建设初期、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情况;环保设施、竣工及运行情况;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工业固(液)体废物处置和回收利用情况;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保护情况;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落实情况;施工期、运行期扰民现象调查;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二)编制验收监测方案需注意的问题:
1.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和初步设计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列表对照说明。
2.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要选择正确。
3.验收监测因子和频次选择合理。
4.环境管理检查内容要反映项目特性,筛选出主要环境因子,确定调点。
三、签订合同关于合同经费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收费标准和所测项目核定收费明细,签订监测合同。
四、现场监测及注意的问题
(一)现场监测情况。监测职能科室项目负责人应明确怎么监测,包括出发前定员、联系车辆、安排仪器与实验室准备,把握现场监测情况及人员安排,及时向业务室项目负责人反映产生的可疑数据。
(二)现场监测时需注意的问题。1.现场采样期间应经常查看工况是否正常。另外,在写报告时需要的资料在现场要及时收集,包括工艺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环保处理设施设计参数及运转参数、环保处理设施清单、环境保护管理内容资料、文件档案齐全检查等内容。2.有关敏感点监测时要讲策略,不要因为测试引起新的纠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3.监测职能科室现场发现问题,可以直接补测;监测结果出来后发现问题,业务室项目负责人应分清是本站责任还是企业责任后安排补测,如是企业责任,应收取一定监测费。
五、报告中编写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验收监测报告根据验收监测结果和环保验收工作的需要进行编制。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意见及其批复的要求和验收监测评价标准的部分的编写应在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需要补充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测期间工况分析:主要交代在监测期间该厂的生产是否正常运行,生产负荷有否达到竣工验收监测要求。
(二)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介绍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执行情况和结果。
(三)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验收监测结果,包括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废气量、年排放量等以及无组织排放监测值,厂区周围环境特别是敏感区环境质量的监测值等。根据验收监测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对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四)环境管理检查:根据验收监测方案检查内容,逐条进行说明。
(五)编写监测报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初步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说明;
2.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及其应用要合理;
3.验收监测结果的评价准确;
4.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核算;
5.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公正;
6.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议。
六、报告报出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流程;方案;监测技术
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部门服务,对经济区建设营造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1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生态环境监测采用的是生态学的多种措施与方法,从多个尺度上对各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写照及其趋势而获得,也可以说生态监测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与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其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方法原理、目的、意义等多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而在监测对象上,生态环境监测既不同于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也不同于工业污染源监测,从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历程来看,现今的生态环境监测主要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其反映人类活动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全貌、综合影响的优点,生态环境监测可用作对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进行监测,我们不难看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拓宽,除开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措施外,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定能作为生态监测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保障,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荒漠生态学、脆弱带生态学、地球化学、气象学、物候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与实践对生态环境监测也是大有益处。
2生态环境监测流程
一是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生态环境污染随时间、空间变化,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监测区域呈现的特点,进行周密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调查各种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和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二是确定监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结合该地区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用以选择,并且还要测定一些气象与水文项目。
三是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因监测误差存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所以唯有在可靠的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办法来处理数据,方有可能得出符合客观要求的数据,处理得出的数据应经仔细复核后才可上报。
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和判断,以获得生态系统中某一指标的关键数据,通过统计数据,来反映该指标的状况及变化趋势,我们在选择生态环境监测具体技术方法前,需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确定的技术路线,确定最理想的监测方案,技术路线和方案的确定大致包括以下几点:生态问题的提出,生态监测台站的选址,监测的对象、方法及设备,生态系统要素及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场地、监测频度及周期描述,对于一些特殊指标可按目前生态站常用的监测方法,生态监测具有着眼于宏观的特点,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工作,对于结构与功能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4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检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现在比较成熟的是3S技术,而所谓的3S技术,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遥感RS技术(Remote Sensing)。
4.1全球定位系统GRS技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动态地跟踪被监测物体的状况,这一技术在监测动物及海洋生物生活习性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检测人员首先需要在被检测者例如狮子的体内注入特殊的晶片,然后再将动物放生,在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的时间内,检测者都可以跟踪到这只狮子的行踪,从它的迁移情况,就可以掌握到狮子的习性,外界环境变化是否影响到狮子的生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完成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和一头狮子生活几年的时间,和任何动物都不能,而有了这个百倍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我们就可以了解不同生物的内心世界,甚至能够看见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GPS全球定位系统除了能够跟踪动物,还可以跟踪无生命的物体,像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汽车等,监测人员可以监某一地区的汽车数量,推测出这些汽车的尾气排放量,过多的尾气排放量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将抗有着很大伤害,如果已经达到上限的话,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管制,例如单双号行车制度或者提高汽车销售税等等;
4.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大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它通过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后方数据库和管理员四部分组成,GIS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每一种地形、地理环境所存在的性质(这些性质由先关地理研究人员提供),管理员将搜集到的地理信息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内,GIS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这些信息与原有的地理信息相比对,进而分析总结出所需要研究的这一地区的地理信息特点;
4.3遥感RS技术(Remote Sensing) :遥感RS技术就是通过卫星或者其他远距离的监测,监测被监测范围内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变化,分析得出此物体现在处于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反馈,技术可以高空对物体进行扫描、拍摄,对信息的采集相当快速、准确,而且可以被遥感的对象有很多,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的状况、空际环境污染指数、气温闭环等等,例如,我们可以对大兴安岭森林采用遥感技术监测,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森林的覆盖面积是否减少,来推测是否有人在破坏植被,进而想出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进行处理,也可以对于大兴安岭上空气温状况进行监测,时刻注意是否会出现火灾等自然灾害,如若发现异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扑救,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来人力资源的投入,市一中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
结束语:
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等各种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就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环境监测问题,人们意识到,对环境监测,在常规情况下一般采用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监测,这种着眼局部的监测方法只单纯的测定了环境中的有害因子,不能对整个环境综合评价,而生态环境监测则可以对整个环境生态进行综合评价,对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注意事项
前言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其范围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是相同的,是对整个项目而言,是有资质验收监测机构依据环评报告书、审批意见及其项目设计文件采用监测、调查和检查等多种方法,监测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各项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验证环评报告的结论是否准确的一个过程。
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各类标准、规范,且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以保证顺利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 对项目进行初步了解
根据各省市管理办法不同,监测站接到的验收监测任务来源大体分为为环保厅(局)委托与企业直接委托两种。项目委托方应提供报批版的环评报告书(表)、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批复等基础资料。通过仔细阅读项目环评报告与环评批复等基础资料,对项目有初步了解。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地方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执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文件或函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2)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初步确认项目污染物排放种类及源强。(3)了解项目是否涉及“以新带老”(指通过新、改、扩建等项目,完善健全建设单位已完成项目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环保措施与设施)内容。
2 现场踏查
现场踏查是验收监测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对验收监测方案、报告的编写与验收监测现场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认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是否有变更情况,如有变更应根据《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及附件清单的要求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2)确认验收监测工作的范围,对项目相关技术资料作全面的收集与核对。主要包含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检查或督察的报告、通知、整改要求等、试生产许可(如果试生产超期,应向管理部门申请延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备案表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3)检查环保设施建设建成及运行情况,如有“以新带老”内容应将其环保设施一并确认废气排气筒数量、高度、监测孔;废水确认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采样点。根据实际工艺流程由原料制备到成品贮存从头到尾逐一检查,确认生产周期,防止遗漏。(4)重点检查固废(危废)的种类、数量、贮存方式、转移方式、处置方式。如涉及委托处置、综合利用的情况厂家应提供相关单位的资质证明及合同等。(5)了解其他环境管理检查内容如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纪录(如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试剂采购及使用记录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以新带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测试情况检查;生态恢复、绿化及植被恢复、搬迁或移民工程落实情况;废水循环利用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等。其中卫生防护距离问题应重点关注。要认真核实卫生防护距离内有无搬迁未完成现象、有无新建敏感点。(6)收集各类图件,如水量平衡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废水流向图等。(7)如验收监测涉及土壤、地下水、灰场等厂外监测点位时,应在现场踏查时一并查勘,避免现场监测期间临时寻找点位或方案选定点位无法采用的情况出现。(8)现场踏查工作应认真仔细,不留死角、盲点。对项目环保工作不妥之处给予指正,督促其积极整改,避免影响验收监测工作的进行。
3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验收监测方案应中应包含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污染源及治理措施、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要求、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验收监测内容、验收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环境管理检查、公众意见调查实施方案等章节。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不同,如有必要验收监测内容应包含环境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项目负责人根据环评报告书等资料及现场踏查的结果编制验收监测方案时要注意方案的可实施性,要保证方案中的所有采样点位都能够便于实际操作采集样品,避免现场监测期间无法采样带来的问题。
4 现场监测
项目负责人在现场监测入场前与被监测单位应充分沟通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监测人员时要强调严格按照规范与方案进行工作,如有突况应与项目负责人及时沟通,保证在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决不带走。
(1)现场监测期间,企业生产工况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数据有效性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要求生产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水泥行业80%以上。如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以上的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保证主体工程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同时注明实际监测时的工况。(2)现场监测期间,应注意对废气、废水、噪声、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等采样的质量控制。(3)公众意见调查应注意的有:调查内容的针对性;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5 结束语
被监测企业要积极配合,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提出以下要求:
1.工况要求: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期间的生产工况应与平时的正常运行工况相同,企业应保证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条件符合监测要求,并如实填写工况负荷登记表。
2.辅助工作:企业应及时检查维修各排放口阶梯及采样平台,排除危险,使其能达到采样标准要求,确保我监测人员安全。企业应积极配合我监测人员,及时提供接电等其它辅助工作。
3.特别说明:依据甘肃省《xx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参照《--省生态环境厅印发〈xx省xx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通知》(-环规划发〔---〕2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xx上半年污染源监督监测时间为--年1月1日至--年-月25日。在此期间企业生产设施若因停产等原因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监测的,企业在复产前报批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通知我站监测负责人,以便我站做好监测前期准备工作并安排监测,以此完成--年上半年污染源监测任务及数据监测上报工作。否则造成漏测或数据上报延误等相关问题需由企业承担主要责任。
企业意见:
企业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