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扎实的文化底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扎实的文化底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扎实的文化底蕴

第1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可以传下去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精神意识的总体表现。如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核心都是精神文化。

2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作用

一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展和弘扬。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了解了家乡,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国学教育能使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通过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推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都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反复品味优秀传统艺术的内涵,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还有的一些学校举办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儒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提高文学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文明水平、塑造学生形象乃至提升学校形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国学教育、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使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传统体育、传统文化理念等在校园生根发芽,使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代代相传、荫泽后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3让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沟通,形成共识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就是要用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熏陶、感染、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切实提升校园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3.1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也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途径。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

3.2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是积极倡导国学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加强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公民道德水准,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教育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品位和底蕴。二是组织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三是扎根文化沃土开展社会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3创建学生传统文化社团,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载体。

学生社团组织是改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应组织指导学生依托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创建学生社团,不断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载体。

3.4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

第2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文学源远流长,她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部部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华经典文学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帮助中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文化底蕴,陶冶高尚的情操,获得智慧的启迪,提升人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经典阅读,推动书香班级建设,形成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对象:

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18日

五、活动安排

1、诗文专题竞赛(5月2日—4日)

由教务处统一出卷,高二学生全部参加竞赛。竞赛完后,请各班语文教师批改,并上报相关数据,评出“小诗仙”若干名。

2、诗词歌赋创作比赛(5月7—11日)

师生采用仿写、创作等形式创作诗词,在月底评出优秀作品,参与市级征文比赛。

3、师生诗文书法比赛。(5月14—18日)

以经典诗文为主题每个班级先在班级内组织评比,然后每班推荐2幅作品全校进行评比,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示。

六、活动保障

1、班主任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第3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1.培养幼儿自发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明确指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前教育中,幼儿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坭兴陶艺课程中,幼儿看着手中的黏土经过自己的揉捏后变成形态各异的小花瓶、小餐具、小动物等,内心会充斥创造的满足感,更愿意不断尝试新创作,将自身对美的理解以一种游戏形式予以物化。

2.培养幼儿的文化底蕴。

钦州坭兴陶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一直享有“中国一绝”的美誉,如今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文化隐含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凝聚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在幼儿园中开设坭兴陶艺课程可以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坭兴陶文化的魅力。教师通过让幼儿参观坭兴陶成品,幼儿会啧啧称奇,感叹古人的匠心独运,内心洋溢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感和自豪感,进而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制作坭兴陶。如此,幼儿的文化底蕴就在无形中培养起来。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坭兴陶艺课程提倡幼儿的自由创作,幼儿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自由创作,这样吻合因材施教理念。幼儿在制作坭兴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示范,而是积极鼓励幼儿自行探索,不要束缚他们的创造力,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因为创造是每个幼儿的天赋。当然,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若个别幼儿一直尚未能充分展现出完整的坭兴陶作品,教师要给予关键性帮助,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开设坭兴陶艺课程的建议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开设坭兴陶艺课程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在坭兴陶艺课程中挖掘幼儿潜能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艺术化环境,激活幼儿的创作灵感。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可以充当幼儿的“无声教师”。坭兴陶艺室的环境布置,可以让幼儿尽快走进坭兴陶艺的世界,产生动手操作冲动与欲望。坭兴陶艺具有一种自然、古朴的意蕴,所以陶艺室的布置应该呈现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在室内多放置一些坭兴陶艺成品,贴上坭兴陶艺的图片,还可以放上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成就感,与陶艺这种艺术进行“无声对话”,充分感受坭兴陶艺的韵味和魅力。

2.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拉近幼儿与坭兴陶的距离。

在很多情况下,幼儿的创作意图是在与材料接触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钦州坭兴陶具有陶土独特、窑变神奇、浮雕精致等特点。它的材料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在陶艺活动室内为幼儿准备足够陶土坭质及转盘、竹刀、擀面杖和泥等专业的陶艺工具,让幼儿在拍打、压滚、团、掼、捏、搓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渐体会做陶的快乐。

3.教师适时给予及时帮助,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在坭兴陶艺课程中,幼儿虽然有一定的创作意图,但由于年纪尚浅,手的动作不够灵活、手部肌肉发育不够成熟、手眼无法完全协调,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不会正确掼泥,不能完美搓泥。当幼儿的创作意图无法完全实现,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对陶艺失去信心。所以教师要适当帮助幼儿,当然不是手把手地包办代替,而是通过讨论和启发方式进行,如此既可以维护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创作的成功感。

三、结语

第4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10月9日下午,我们首先来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小学,观看了“润泽流芳”为主题的视频介绍,对他们学校有了一个初浅的了解。介绍完后自行参观了整个校园,并进行了合影留念,10日上午学习参观了育才中学。回来后,考察学习中的信息和场面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思维有了碰撞,深有启发。下面就学习考察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后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汇报:

一、学校概况: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09年,前身为岭南大学附属小学,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与岭南大学附属小学融为一体,成立新的中山大学附属小学。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使附小长久地树立起在广州市品牌老校的地位。

学校环境幽雅,树木葱茏,红墙碧瓦,错落有致,办学条件优越,人文氛围浓厚。浸润在中山大学悠久的校园文化中,秉承中大附小深厚的历史传统,学校形成了严谨、朴实、开放、活泼的办学风格。他们始终把“为祖国育栋梁,为学生创未来,为家庭谋希望”作为自己的办学理想,以人为本,师生和谐发展,共同创造具有时代气息、地方特色、附小个性的优质小学。

通过观看视频,也了解到中山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充满青春活力的品牌老校,学校崇尚尊重和谐,务实进取,团队合作。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职前培训,安排专门资深教师带教,参加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等途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几年有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各类平台脱颖而出,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潜质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学习感悟:

1、育人理念求真务实

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启动各类课程建设,学校各类特色班,各类比赛,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形成学校的传统特色,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培养选拔和发展空间。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学校从课程入手,保障各活动开展的有序性、有效性、有针对性,校本课程扎实,遵循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如:德育晨会课,主题德育活动等这些德育类课程,为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英语学科教材拓展融合实验,六年级升中辅导班、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竞赛培优班,这些又是提升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

2、校园文化底蕴深厚。

从学校的发展史就可以见证老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09年创办的蒙养学塾是附属小学的老前身,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一百零三年的历史。这看似普通的103年,却沉淀了学校管理理念和学校文化特色,其间仿照了欧美一些学校的学生管理方法,专家进校帮教育。邀请中大以及社会名界的专家、学者为师生作专场报告,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现代化技术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为学校成为广州名校奠定了基础。

三、努力方向:

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员,作为学校班子中的一员,作为校长的左臂右膀的一员,有必要思考本校的办学特色,做好参谋。我们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中心小学,设16个教学班,现有公办教职工36名,其中职工1名,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20名,市级教坛新秀2名,区级教坛新秀6名。学校虽然规模较小,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但始终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学校正努力朝着发展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扩大骨干教师队伍,争取区以上骨干教师达10人以上,占专任教师数30﹪以上。抓好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全校教师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 90﹪以上。

第5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__,19__年出生在__区__镇一个普通家庭,受爱好文艺的父亲影响,从小就喜爱文学艺术,还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在镇里、县里的文艺舞台上演出,那时的她就立志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2002年大学毕业以后,恰逢招考文化站长,经过层层选拔,最后不负众望成为当年唯一一位被录取的女文化站长。自那时开始,她就一心扑在基层文化工作上,把文化事业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来干,在文化工作的舞台上默默奉献耕耘着,履行一个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13年来,__凭着对文化事业的满腔热情,坚持扎根基层文化大舞台,在乡镇文化工作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她组建20多支地方文化队伍,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精心打造__镇“__大舞台”广场文化品牌,受到广泛好评。积极组织开展文化遗产的普查、整理、申报工作,获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1个、市级名录项目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2013年被评为__市优秀文化站长。

山美在俊秀,水美在清澈。文化人之美美在对文化事业的执着,美在对文化工作的热情,美在对文化工作的奉献!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__在文化战线上工作已有十多余年,从地处偏僻的__镇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__,无论世态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文化工作的热情!在担任文化站长十多年的过程中,她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热爱文化事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用一颗赤城的心去对待工作。近几年来__镇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而她本人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__省优秀体育指导员,连续五年被评为__市和谐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活动先进个人,市优秀文化站长,多篇个人文化工作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十年来,她为__文化工作倾注了全部精力,始终坚持创新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__镇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也是苏北闻名遐迩的文化名镇和文化大镇。地杰人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钟灵毓秀,堪称__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__担任文化站长十多年间,也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十年。十年来,__为确保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同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文化扶助资金,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使镇党委、政府作出决策,把文化场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考核。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发动全镇的社会名流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和资助,促使全镇的文化平台得到快速打造。政府投资数十万元,打造了一个占地530多平方、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设有文化大舞台、老年活动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建有文化排练厅。15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均建有篮球场地、乒乓球室和农家书屋,还有3个自然村和8个单位建有文化场馆,使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有了更广的平台。她还积极组织全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资料收集、整理、申报,获得省级非遗名录1个、市级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扩展了城镇居民和村民的文化活动空间。__镇文化站只有一名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抓好农村文化工作,__坚持把培养文化队伍与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的培训和建设。2007年,她刚调到__就走村到户,积极考察,动员各社区的老年文艺爱好者加入到文化活动的队伍中来,在她努力组织下,近年来全镇先后有80名文化骨干到省、市参加培训,不断提升了这支骨干队伍的文化活动素质,带动全镇人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她担任文化站长10余年,在全镇组建了舞蹈队3个、__民乐队2个、民俗表演队3个、120人以上龙狮表演队1个、镇广场舞队6个。村级晨练队15个。全镇业余文化队伍人数超过1000余人,这些文化爱好者,长期在一线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她每年组织开展3-4次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参与人员超万人。我们到__镇上走一圈,每天在清晨、傍晚,就可以看到一群群民众在欢乐,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成为一条亮丽、充满活力的风景线。__同志十分注重文化网络建设,她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工作,努力实现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全镇15个村5个社区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配有专门电脑室,由镇综合文化站定期文化信息。定期邀请市老年大学、区文化馆的老师来__给学员们授课、培训,并带领文艺骨干到市里区里进行学习交流。几年来,她多次组织文化队伍,参加市、区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比赛,元宵灯彩展演、少儿书画比赛,先后获得市级一等奖一次、二三等奖若干。

__就是这样做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不懈的追求着,用一个文化工作者的信念和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中国梦文化梦,她凭着扎实的足迹,执着的精神,在群众文化事业中播撒着爱心,用她饱满的热情书写着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豪迈情怀。

第6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乙庄的绘画也充分显示了她的书法特长,实现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的转换和互补。在笔法上,渗透出了她书法上的功底和修养。她的古典诗词题款,也显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尤其难得的是,她对颜色的感觉非常好,沉着、单纯、高贵、宁静的色彩恰如其分。复合色的运用让人感到丰富和厚度,给人一种享受的舒服。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年轻的乙庄女士,已经是一位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兰亭展、正书展、新人展、全国会员优秀作品展的老作者了。近几年她忽然退出了书坛所有大展而转向中国画—写意花鸟。出人意料的是几年下来,不但她的画画出了清雅简朗的风貌,深受画界赞赏,入选了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写意画大展,而且书法作品同时升华到一个至柔至善的新境界。

当我们审视这个学画时间并不长的女画家的写意作品时,我们真的会认同她的体验。她的画有血有肉有骨头,那是行书、草书、隶书的线条组合起来的有色形象,从中窥见了速度、节奏、运动、质感和韵味及其简约和疏朗,而且没有一笔习气和多余的笔墨。她的大写意《玉烛图》酣畅淋漓,线条爽利翻飞,磅礴奔涌,俨然一幅盘龙走虺的大草,颇具大师气派。这无疑来自她扎实而富有独特追求的书法语言。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杂志主编)

乙庄的笔下,总有那么多朴素的花儿安静地开着,那些花朵色彩沉稳而鲜活,有春风之生机,亦有秋日黄昏之静谧。

乙庄学书之缘起此不多言,然学书之佳实,书坛共睹。乙庄学书,取法乎上,一洗尘俗,无脂粉气,行笔畅达且不乏金石质感,俨然墨林大丈夫相。?其日课用功甚勤,正应古语,“纸废三千”。书道之中,乙庄行步如顽石,坚而不退。书品之外,乙庄立意若青峰,定而无畏。以石之神髓,增笔墨骨气,积人生资粮。当书法平常的如石头一样,那么生命所能承受的不仅仅只是沉重。

第7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一、诵读经典,增加学生文化底蕴

伴着清风走进校园,在一日之晨,我们班传出琅琅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初一到初三,学生们背完了《论语》,背《老子》,再背《唐诗宋词》。

每天早读背诵几句话,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经典诗词就会进入学生的大脑,并大量地积累与沉淀。于是在考试失利时,遇到挫折时,有学生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大家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总会看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意境。

班长安同学在介绍经验时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是他在班上树立威信的名言。学生中有遇事急躁的,其他学生就会提醒他“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我班的周同学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学习,不张扬、不自夸,谦虚、秀气,又极有自己的主见,认准了的事,就努力做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我。对于对手,她也从来不说伤人的话,对自己取得中考状元,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她嫣然一笑。这就是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态度的从容与沉稳,为人的大度与宽容,应该说她已将经典诗句中的道德、文化、做人的准则,由外到内沉浸到心灵深处,表现在一言一行中。

二、主题教育,在交流探讨中深挖教育思想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诵读,对于许多名句已熟记于心,这时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让学生深刻理解经典篇目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各样的主题班会,例如对学生进行“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中华孝道”的主题教育,先播放相关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无私奉献的视频,告诉学生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其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父母自我们出生以后便开始不断为我们付出,那份艰辛,恐怕要到很久以后我们才能体会得到吧。接着讲“怀橘遗母”“卧冰求鲤”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讲一下父母平日里对自己的关爱、帮助与体贴,继而自然地引导学生说一说平日里该如何孝敬父母,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讨论一下今后该如何做。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被父母的付出感动着,也为自己平时不理解父母惭愧着。后来有家长反映,这段时间孩子很少和他争吵了,还能帮家里干一些家务活。

三、实践体验,将思想化为行动

在初三复习冲刺阶段中,我班的学生保持了一贯的平和,一贯的温文尔雅,一贯的谦逊踏实,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考验而已,走稳走好这一步是关键,但到了最后已经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心态的考验。经过儒家文化滋养的他们,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所以他们以君子风范走向了残酷的考场,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些例子说明经典诗文具有教化、审美、认知等多种作用,它们讲述的都是一些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热爱生活、钟情自然的基本道理,让学生接受这些经典诗文的熏陶,百益而无一害。古人的许多思想、哲理都是通过文字记载并流传下来的。语文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优势。古人的智慧,先哲的风范,经典的作品,做人的道理,都蕴含在经典诗文中。

第8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 古筝教学;有效性;问题;策略

近年来随着民乐艺术的兴起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要想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这期间有许多人已经加入到了对音乐的教授和学习当中。对古筝艺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智力得到开发,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是处在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环境当中,并且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相对枯燥、单调的教学环境,致使学生长期以来在学习上都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在古筝教学中尤其是对一些古筝理论的教学教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爱,忽视了倾听学生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也就渐渐失去了对古筝艺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古筝艺术的发展将无从谈起。

2、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纵观目前我国的古筝教学工作可以发现,其教学目标太过单一。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弹奏技巧以及古筝知识的训练和讲解,盲目的对弹奏曲目的技巧和难度进行追求,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舞台实际表演经验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了与古筝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是把学习古筝技能和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同样重要。基础文化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欠缺,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在音乐的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3、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古筝艺术文化底蕴的教学

现如今的古筝教学大多都是采取的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种单一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很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古筝的文化底蕴方面的讲授,而只是注重对一些曲目在演奏技巧上的训练和传授。中国的古筝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集文学性、历史性、地域性于一身。但是古筝艺术的这些特性却正在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人们只是片面的把目光集中在对古筝的弹奏技巧上,并一味的追求变化和创新,对古筝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完全视而不见。

二、提高古筝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对学习古筝艺术具有持之不懈的动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音乐的审美力、创作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音乐灵感的寻找上,以引导学生通过更加聪明的办法来练习古筝,并且还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及时的给与鼓励。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优秀的古筝艺术人才,就要鼓励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书本、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生活和大自然当中,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倾听自然所带给我们的声音,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主,创造良好的古筝学习环境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在学习中只是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对古筝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耐心的解答学生的疑惑,并诚恳的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学生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不仅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无意识的在师生之间营造起了一种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古筝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3、规范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筝方法

对古筝的学习是一个快乐并且枯燥的过程,要想使古筝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还要掌握一套正确的学筝方法。首先,学生要对自己学筝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形成对自己的约束。第二,为每次的学习都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就会使学习的思路更加的清晰,学习也更有价值。第三,采用慢和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古筝乐曲的练习,以达到由慢及快、由生及熟的过程。第四,除了练习弹奏技巧外,还要重视对基本功的练习,要知道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弹奏出动听的曲目。第五,要懂得温故而知新,只有对学过的曲目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够真正读懂其中的内涵。第六,重视对心态的调整,在平时的练习中就养成激情演奏的习惯,只有使每次的练习都处于兴奋的状态,并使之养成习惯才能防止上台演奏时出现紧张、忘曲的尴尬场面,为上台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娜;古筝教学实践初探[J];大舞台;2011年03期

[2]陆媛媛;武林筝曲的演奏特点管窥――以《将军令》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3]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第9篇:扎实的文化底蕴范文

【关 键 词】 科学管理;发展;文化

现代化学校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要根据城市发展对教育的需要、社会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制定既能体现个性特色,又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树立“以学生关注为焦点”的办学理念,确立“教育、服务、教学、研究”的质量检测模块,建立“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体现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特色;符合学校未来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克服管理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最终实现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可持续化。

一、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

现代化的学校要靠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两条腿走路,两者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体系:

(一)科学的管理架构

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需要团结协作的三驾马车: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引领、有效监督的群众组织、高效廉洁的管理团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三驾马车自主独立、团结合作;及时发现、纠正、改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高效的运作机制

学校的质量之本就是引导教师与学生终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人”是关键因素: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促进教师的积极参与,协调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围绕“教育教学是教科研实践、推广的基田,教科研服从、促进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这个思路,积极性、创造性地激发“人”的才干的发挥,最终实现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最大效益。基于此,创立科学、高效的校本管理激励机制。

1. “标准目标质量”管理与激励

(1)编写“标准目标质量”手册(“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2)制订目标激励机制。

在学校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改进各种管理制度与激励办法。以上各种目标激励办法,是对各项“标准目标质量”的检测与促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学校“目标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为实施单位进行综合评估。

(3)制订精神激励机制

a. 《评优评先细则》:以目标激励机制的综合评估分值统计。

b. 《师德师风评选办法》:推荐参加政府表彰。

c. 《教学能手大奖赛》:以学校竞赛结果,推选参加上级部门主办的教育教学类比赛、教科研活动。

d. 《班主任考核评优办法》:以目标激励机制中的班级管理相关的综合评估累计分值,推优参加上级单位的优秀表彰。

2. 自我价值实现

(1)建立“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个人微课程研究”平台。为教师在短时间内解决“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资源、技术、合作的支持平台。培养属于学校自己的名师,实施“校以师名”(“育名师、创名校”)的战略行动。

(2)设立校长主抓、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科研机构:教科研室。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的申报平台,以三级课题、三级课程研究为抓手,培养教科研人才,切实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3)推优交流、培训(请进来,走出去)

a. 以“教学能手大奖赛”的综合评估结果,推选优秀人才参加区、市、省的教研活动。

b. 与区内、区外的名校建立交流联动机制,互推优秀人才开展“换上一周课”“交流一学期”等活动。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唯求其实、知行合一”为教育思想;以“ 关注社会需要、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家长需求、关切教师发展”为核心价值;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沉淀属于学校自己特色的文化底蕴。以“文化长廊、主题板报、小记者站、广播站”等为文化建设支点;以“校刊、棋院、书院、小乐队、舞蹈房”等板块为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线;将文化“支点”与“版面”串联起来;形成既多姿多彩又具有文化底蕴;既能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又紧贴学校核心价值的文化内涵。

1. 学校文化之“思想篇”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为而不争、唯求其实、知行合一”为学校的教育思想。

2. 学校文化之“价值篇”

以“顺应社会需要、引导学生成长、契合家长需求、成就教师发展”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一核心价值目标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教育思想创新的;符合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一训三风”“校徽、校旗、校刊、校歌”。

“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是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与延伸。校风是学校在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下,形成优良的风气、优秀的品质;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风、教风、学风、班风的价值导向和理论基础;体现出全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学风即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律束”的良好养成习惯与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基石。

校徽、校旗、校刊、校歌

校徽、校旗、校刊、校歌是学校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办学目标的象征,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3. 学校文化之“建设篇”

在学校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构建学校完整的文化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点”的建设;立足长期开展的“面”的建设;以及全面发展的文化活动之“线”的建设。用文化活动之“线”把“点”和“面”串联成充满无限生机的、富含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体系。

(四)扎的教学、科研

无论多么前沿的教育理论;无论多么科学的管理架构;无论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都需要扎根于“教学、科研”这块沃土。离开这块沃土,一切光环都只能昙花一现,光华都会逐渐淡去。随着城乡集合部学校办学规模的急速扩展、办学条件的逐渐完善;学校的工作重心就是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工作。

1. 常规教育教学管理

(1)编写《教导工作质量手册》。

(2)常规管理:‘教务工作’重在一日常规管理与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引导科学的、创新的“教”的思维和手段;培育良好的、有效的“学”的方法和习惯;完成各学科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目标、任务。“德育工作”通过团、队建设和班主任管理,加强引导和培育师生的道德情操、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3)实践、推广教科研的成果。

(4)综合评估:检测、评价、反思期初制定的计划、目标、任务。科学客观地总结学期、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报告》。

(5)教导处工作团队组成结构图。

2. 教科研工作

(1)编写《教科研工作质量手册》

(2)准确界定教科研特色;科学确定教科研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方向;精心编写、实施教科研计划、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平台、课程研究平台。

①“3+1”课题研究平台

a.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b. 建立“市、省、国家”三级课题研究平台。

c. 建立个人微课题研究平台。

②“3+1”课程研究平台

a. 成立课程研究小组。

b. 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研究平台。(在微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三级课程研究。)

理论基础:W生认知实际、个人成长需求、社会发展需要。

设计理念:三级共融互补、特色显明突出。

c. 建立个人“微课程”研究平台,建立微课程资源中心。

(4)综合评估:检测、评价、反思、改进期初制定的计划、目标、任务。科学客观地总结学期、学年度的《教科研工作综合评估报告》。

二、学校未来发展愿景

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唯求其实、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下;在各项激励机制的高效运作下;在深厚的学校文化熏陶下;在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促进下;到2020年学校的发展要达到:校园文化领先;特色教育率先;全面发展创先。

【参考文献】

[1] 郭振武. 学校管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