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第1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第一、和谐社会大目标的提出,必将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应当看到,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绝不是权宜之计,而且会对未来中国的公共政策走向产生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通过电子政务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将成为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我们需要探索的新重点。建设服务型电子政务,充分反映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义,将更加受到各方的关注。

第二、“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些概念,将成为电子政务各种系统建设中新的价值追求。

前不久笔者去陕西榆林讲学,参观了大柳塔煤矿,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煤矿,年产2000万吨煤,同时也是当今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一个煤矿。从挖掘、传输、洗煤到装运全部都是信息化的、自动控制的,火车缓缓地向前走,一边走,一边就装满了。从这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保护好环境,必须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在这方面,信息技术大有作为。

第三、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的凸现,以政府为中心的改革,将进一步被提到议事日程,电子政务建设的体制、政策环境将有明显的改善。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改革的重点将由以往的经济体制转向行政管理体制。也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将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而电子政务的核心就是构建透明的政府,通过程序把行政权的自由裁量权、暗箱操作降到最低程度。如果说我们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把大量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都拿到网上办理,公开了,透明了,信息化了,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使中国政府的形象大大改观,而且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于解决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条块分割、部门利益、资源共享度低的问题,也必将有所帮助。这对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政府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将有明显的进展。

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实现包括农村在内的信息普遍服务,也必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新的侧重点。欧盟在制定新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时,提出要“惠及全民”,中国提出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笔者看来,提出这一口号,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八亿农民。所以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农村信息化有可能异军突起。如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变农村的面貌,缩小城乡差距,这是目前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其基本趋势是,未来农村信息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缩小城乡的数字鸿沟,实现电子政务在社会成员中的普遍服务,将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

第五、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将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建设“为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政务”,或者确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成为建设和谐电子政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新的一年里,围绕广覆盖、广服务,将成为各级政府构建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系统的普遍追求。在这方面,也将会有更多的创造和创新。比如把网络、电话、手机短信、便民卡、信息亭等多种服务工具整合集成,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的便民服务,以此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

第六、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并在实践中取得新的进展。

2007年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将突出构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或者打造政府门户网站群。一方面使政府的门户网站更加规范,突出政府门户最基本的服务功能,不同层面的政府门户的服务内容、服务框架的特色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门户网站建设将突出前后台的整合,使门户网站建设的前台、后台两张皮的问题有明显的改善。因为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认识到,门户网站潜在功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后台的整合能力和互联互通的能力,后台整合得越好,互联互通得越好,反映在门户网站前台服务的功能就越强大。

第七、随着中央“十一五”电子政务总体目标的确立,中西部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将明显加快。

应当看到,电子政务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确立,中西部相对较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将明显加快,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会有一定倾斜。其直接的正面影响是,东西部之间的数字鸿沟将逐步缩小,电子政务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将明显加快。

第八、跨部门的网上协同,对以为企业、社会公众办事服务为标志的电子政务应用将有新的突破。

尽管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但这方面的突破、创新,也给了人们利用信息网络改造传统政务以更大的信心。预计2007年将有更多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有更丰富多彩的实践。一个可能的方式是,选取一些受众面广的服务或者管理项目,作为网上跨部门的抓手,通过构建业务模型、抽象业务逻辑、处理业务流程,实现顶层的互联互通,底层的业务流程优化,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第九、电子政务建设将更加务实。

表现在信息安全、标准等方面将受到更多的重视,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特别是国产化方面将引起普遍的关注。从而体现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用政务信息化带动我们的信息产业,特别是应用型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建立创新型国家突破口的战略将进一步确立,以此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第2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自2 0世纪9 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子政务在促进世界各国、各级政府管理与服务模式快速变革的同时,也正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在电子政务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际社会在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实际应用以及政府改革等众多方面都积累起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涌现出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和借鉴作用的成功案例。对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相关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解析,对我们更好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二、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貌

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政务大规模实用化建设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今天的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强劲的活力。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所的2008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联合国电子政务2008调查——从电子政务到互联治理》(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 2008——From e-Government to Connected Governance)[ 1 ]中,对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揭示,为我们了解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这份联合国报告从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和公民参与程度两个方面对联合国1 9 2个成员国(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比较,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对2 0 0 8年联合国成员国(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公布了调查报告;二是对如何实施“互联治理”(C o n n e c t e d Governance)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情况

联合国调查显示,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而具体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适宜的政策、能力开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相关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滞后现象,只有少数国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实现了从电子政务应用阶段到更为集成的“互联治理”阶段的转变。

就连通性(Connectivity)而言,健全的宽带网络是促进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拓展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注意,相应的投入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移动通信的普及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促进电子政务尤其是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一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表明,后台办公作业必须无缝地集成到一个系统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治理。比如北欧一些国家通过将中央政府和各部委的电子政务站点实现有机整合,对改进政府的服务和信息的传递发挥出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在全球5个大区中,电子政务成熟度的差异也较为明显,欧洲以0 . 6 4 9 0的得分领先于全球其他区域;美洲以0 . 4 9 3 6的得分居于第2位;亚洲紧随其后,得分为0.4470,位居第3;大洋洲地区的得分为0.4338,位居第四;非洲地区的得分为0 . 2 7 3 9,位居第5。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比全球平均水平(0 . 4 5 1 4)略低,非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则较为突出。

在本次调查中,瑞典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领导者。其他两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和挪威分别以0.9134和0.8921的高分名列全球第2、3位。美国以0.8644分位居全球第4。

在全球排名前35位的国家中欧洲国家占70%,亚洲国家占2 0 %。欧洲国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和连通性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在宽带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这3 5个国家中,没有出现来自非洲、加勒比地区、中美洲、中亚、南美和南亚国家的身影。

在公民参与方面,电子化参与度(e -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指标显示,提供在线参与的国家已从2 0 0 5年的1 7 9个上升到了2008年的189个,总体呈现明显的上升势头。美国的电子化参与度指标得分最高,这主要是得益于电子化信息(e - I n f o r m a t i o n)和电子化咨询(e -C o n s u l t a t i o n)的发展,由此而促进了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韩国以0.9773的得分紧随美国之后,该国在电子化咨询方面的表现出众。丹麦和法国的得分均为0 . 9 3 1 8分,并列第3。

(二)向互联治理转变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

联合国报告从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提出了“互联治理”的新概念。这一概念源自于“全能政府”(W h o l e - o f - G o v e r n m e n t)的思想,它把技术看作是一种促进公共服务创新和生产力提升的战略工具和使能器。报告认为,“互联治理”以政府的集体行动以及政府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路径,从而全面提升公共利益。“互联治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以及政府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构筑一种新型的内外关系。

报告认为,如果没有整合性的后台政务系统作支撑,那么想要提供高质量的政府服务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国早期电子政务的发展都把重点集中在前台的网络服务上,而忽略了后台系统的整合。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显示出跨组织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电子政务必须向整合和互联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向“互联治理”的转变,联合国报告提出了所要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

第一,基础设施阶段。在公共部门内部和社会各个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公民、企业和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第二,整合阶段。在公共部门之间平衡新的基础设施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并通过更为高效和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治理模型,向公民提供高水平、多渠道和高度整合的政府服务。

第三,转型阶段。在政府内部以及政府不同部门之间通过更富成效的网络化治理方式来推进服务创新和民主发展,使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实现政府的全面转型。

第3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摘要 一

一 电子政务概述 一

一.一 电子政务的含意及内容 一

一.二 电子政务的特色及功能 二

一.二.一 电子政务的特色 二

一.二.二 电子政务的功能 二

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 三

三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示状、存在问题及分析 三

三.一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示状 三

三.一.一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现状 三

三.一.二电子政务业务快速增长,商机无穷 四

三.一.三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初步完美 四

三.一.四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蓬勃发展 四

三.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分析 五

三.二.一 信息同享的水平低 五

三.二.二 缺乏统1的计划及技术标准 五

三.二.三 电子政务相干法规不完美 五

三.二.四 公家介入不够 六

四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及发展对于策分析 六

四.一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预测 六

四.一.一 信息安全患上到加强 六

四.一.二 电子商务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1步加快 七

四.一.三 标准规范将不断完美 七

四.一.四 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七

四.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于策分析 八

四.二.一 树立权威的调和机构 八

四.二.二 统1电子政务的标准 八

四.二.三 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 八

四.二.四 广泛运用高科技手腕 九

参考文献 九

摘 要:本文先对于电子政务的含意、内容、特色及功能进行了探析与描写,并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并对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还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了趋势预测并针对于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于策。

第4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知识发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72-2

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信息服务被提升到新的更重要的高度。目前,大多数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并在此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政务信息及服务,然而,大多数电子政务网站提供的都是具有普适性的信息服务,缺乏特色和针对性,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差别化的信息需求。开展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一、知识发现与个性化信息服务

(一)知识发现概念、步骤及方法

知识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交叉学科。Fayyad等人对知识发现给出了如下定义:指从数据库中获取正确、新颖、有潜在应用价值和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知识发现包括三个关键步骤:数据准备、数据挖掘及结果表达和解释。1.数据准备,又包括3个子过程:数据集成、数据选择和数据预处理。将多文件或多数据库运行环境中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解决语义模糊性,处理数据中的遗漏,清洗脏数据,缩小数据处理范围,提高数据挖掘的质量;2.数据挖掘,选择数据挖掘算法,根据选定的数据挖掘算法对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模式提取;3.结果表达和解释。运用可视化方式对模式进行表示,形成用户可理解的知识,并通过兴趣度评价,确定对用户有用的知识,存储形成可更新的知识库。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结果,也是信息服务发展的主流模式。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以符合用户兴趣、身份和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形式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包含两层次的含义:个性化信息。用户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需求定制的、反应个体特征的信息;个性化服务。信息提供者针对用户个性和特点选择甚至预测出最重要的信息和服务并主动传递给用户,能动态调整服务内容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个性化信息服务有三方面的内容:服务时空个性化、服务方式个性化和服务内容个性化。动态的调整、选择和组合信息资源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并且提供能够使用户直接解决问题的知识性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面临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信息的方式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决定了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区别,这就需要电子政务针对具体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特征化服务,这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知识发现在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应用的目的

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在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针对信息用户的特定需求,以合适的方式,主动向用户提供经过集成的相对完整的信息组合或知识组合。传统的电子政务以政府为中心,政府在向公众提供信息时往往是面向大众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而在当今网络和信息环境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上网浏览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传统电子政务没有更好的考虑用户需求的复杂性与差异性,更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深层需求和潜在需求。要解决这种信息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就要求电子政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根据用户的个性、偏好和需求变化,动态、主动地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组合,并引导其使用这些信息,创造新价值。由此,知识发现在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应用的目的在于全面、深入、准确的识别用户需求,采用特定方式、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电子政务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从以政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有效提高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的知识发现过程

用户个性化信息的知识发现是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核心和基础。电子政务用户个性化信息的知识发现过程包括数据准备与预处理、数据挖掘、模式表示与评价三个步骤。

(一)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电子政务用户个性化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用户在电子政务网站注册的个人信息,这部分信息存储于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库;二是用户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各种行为信息,如用户访问、浏览网页记录、服务请求记录、信息检索记录等,这部分信息利用网络日志、用户cookie进行提取和收集。用户个性化信息从不同方面反映用户偏好、特征、习惯等,对其进行跟踪、记录和处理是电子政务用户个性化信息知识发现的基础。

预处理是在数据挖掘之前,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操作,主要利用算法进行数据净化。并不是所有的用户行为记录对知识发现都是有用的,因此有必要用数据净化来去除冗余信息。

(二)数据挖掘

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分析用户数据,有针对性的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服务。可应用于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类与聚类分析。数据分类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数据集,构造分类模型,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映射到给定的类别,从而可以用于数据预测。而当要分析的数据缺乏必要的描述信息,或者根本就无法组织成任何分类模式时,利用聚类函数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使同一群组的数据尽量相似,不同群组的数据差别尽可能大。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分析用户个人信息、使用行为等个性特征进行用户分类和聚类,形成不同的用户细分群体,为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关联和相关性分析。指发现大规模数据集之间的关联或相关关系,从某一数据对象信息推断另一数据对象信息,寻找出重复出现概率高的知识模式。在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中,通过用户经常使用的服务类别推出其信息服务需求,从而主动为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电子政务服务,并将同质服务推荐给同类型用户。

顺序发现和时间序列分析。顺序发现指确定数据组中的顺序模式,即发现一些项跟随另一个项。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推出用户可能需要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项目。时间序列分析的任务是发现属性值的发展趋势。如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操作的周期性特征,预测用户行为,从而在适当时间提供适当的电子政务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四、基于知识发现的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知识发现在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典型应用主要有个性化界面定制、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和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

(一)个性化界面定制服务

个性化界面指用户根据自身偏好自行进行界面结构的设计布局,如页面中包括哪些模块或服务,各模块的布局方式,图像、菜单等的位置设置,界面色彩设置等。是一种较为简单和直接的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形式。

(二)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是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又一应用。推送技术是目前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智能化信息技术。它根据用户定义的准则,自动搜集用户最感兴趣的信息,并适时推送给用户,使用户不必每次访问固定的网站就可以获得由网站的最新信息。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用户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设置个人定制信息,电子政务系统根据定制关键词自动提取相关内容,定期将更新的内容以电子邮件或频道形式推送给用户。推送服务打破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减少了用户上网搜索的工作量,将个性化的信息直接送给用户,是电子政务主动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三)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

个性化信息推荐是指通过对用户信息的过滤和挖掘,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实时、个性化的为用户推荐相关信息和服务。在电子政务中即是为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政务信息和服务。与推送服务不同的是,推荐服务不以用户提交定制信息为前提,而是基于通过知识发现得出的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用户不一定要提交定制信息,系统借助知识发现技术自动为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随着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特定信息需求与海量信息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务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将知识发现技术应用于用户个性化信息的获取,为电子政务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依据。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动态捕捉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基于知识发现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复杂性与用户易用性之间的关系,这都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史海燕.基于知识发现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9).

第5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的整个过程。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迅速扩大。实际上,网络就是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虚拟市场,参与交易的成员可以覆盖全球。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生产者可以迅速地对消费者的要求做出反应,还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什么,进而主动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实现一对一的市场营销。开展电子商务可以为生产者提供可视化的供应链,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实现敏捷生产。

电子商务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B2C);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B2B);三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交易(B2G),如政府采购;四是消费者(公众)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C2C)。类似地,电子政务也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4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广大企业对国际互联网抱以巨大的希望,电子商务一时间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词。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际上,电子商务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原动力之一。例如联想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做得很好,但是联想的电子商务体系与中国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海关体系无法很好地对接,因此发展电子商务要求政府行政改革与时俱进,发展电子政务。

新经济飞速发展的特征要求政府对新经济有敏锐的洞察力,政府不仅要及早介入电子商务,参与实践,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新经济时代赋予了政府新的经济内涵。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前提是政府实现信息化,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同样,电子商务是企业对企业内部、其他相关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普通消费者(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交集就是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接口。电子政务的开展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反过来,电子商务的开展也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持。因此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存在上述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认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的“同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务流程再造(GPR)与商务流程再造(BPR)。企业为了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运作,要求对以前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商务流程再造;同样,政府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也要对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政务流程再造。

(2)政府资源规划(GRP)与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加快对市场的反应,这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同样,政府为了节约运转成本,提高政务的处理效率,也要考虑如何对政府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就是政府资源规划。

(3)政府关系管理(GR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为了在市场销售中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不断升级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与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管理和更新,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虽然政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要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就是政府关系管理。

(4)政府供应链管理(GSCM)与企业供应链管理(ESCM)。企业为了有效满足客户需求,要联合企业上游和企业下游的合作伙伴,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材料、燃料等采购以及产品供货进行管理,这就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虽然政府没有必要像企业那样,但是政府部门作为一个实体单位,必然要求采购物资以满足政府部门正常运转的物资供应,如办公设备、燃料、电力等,并对物资采购进行信息化管理,这就是政府供应链管理。此外,如果我们把政府的文件流转看作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形式的话,那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就可以变通地应用到政府业务流程管理当中。

(5)企业信息门户(EIP)与政府信息门户(GIP)。企业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要建立企业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企业信息门户;同样,政府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要建立政务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政府信息门户。

(6)协同商务(CC)与协同政务(CG)。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相关企业就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联合起来开展电子商务,这就是协同商务。由于企业或个人要办理的许多事情要与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传统政务方式是让企业或个人串行式地跑腿,现在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同办公,企业或个人只要在一个网络入口填写一份电子表格就行了,剩下的事情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同办公处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企业或个人的开销,这就是协同政务。协同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第6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发展模式 转型期 电子政务

一、前言

电子政务就是将电子信箱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是转型期政府管理中比较常用的工具。这种网络信息工具主要实现了三项职能,那就是管理、办公以及为公共提供服务。但是在转型期环境下,电子政务应该以何种模式发展成为相关人士关注的重点课题。

二、 转型期电子政务的发展原则

在转型期,电子政务必须要把政府治理转型和发展提升有机结合,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制定出发展模式,这样的模式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形成发展模式就必须要遵循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必须要和转型协同发展,确保诉求畅通表达,体现出公平正义,通过电子政务来提升政府管理的公信力;

(二)要将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治理作为目标,不但要兼顾中国特色还要和世界接轨,要经济可行,让电子政务朝着民众用得起、用得上及用得好之发展模式;

(三)努力扩面提质,通过电子政务不但要增强政务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还必须要结合区域差异,构建和当地经济水平相适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现在各个国家政府进行管理上都采用电子政务,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各个国家都在选择和本国国情相适合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尤其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成为了世界领航者,极少数的国家也成为了互联网治理的时代。中国虽然也在运用电子政务,但是相对而言起步比一些发达国家稍晚,所以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其发展模式还在不断探索阶段。

三、 转型期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电子政务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在发展模式上也不能够采用唯一模式,就需要结合各种要求来形成。

(一) 满足公众所需的发展模式

政府建设电子政务时,必须要搞明白该网的服务对象,也就是是给谁服务,这是电子政务的首要任务。如今中国虽然也在逐渐运用电子政务网,但是其建设模式上依然以政府作为中心,将政府当成用户对象,甚至还有一些服务功能仅仅是职能所限的内容,只是为了方便给政府提供信息,这种模式颠倒了服务主次。所以电子政务必须要以公众作为中心,满足客户所需,把客户所需当成政务发展起点与输入项,逐渐转换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向,并在使用中不断进行循环优化。这种发展模式下,不但要丰富信息内容,强化链接与延伸阅读确保信息具备有效价值和实效性;还要考虑到公众所需,要具备亲和力的网络功能,例如在线服务(比如就业服务、教育培训、电子税务等等),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其服务公众能力,特别要能够解决现实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如图1.

(二) 适应转型战略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就明确提出,未来的五年中发展经济主线就是要“加快转变的发展方式”,从而可见强化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是发展必然趋势。事实上在经济转型后必然就会是政府转型,因为上层建设不适时改革,就会对经济与社会体制的变化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确保政府具有以效率、服务以及创新作为动力。而政府、经济以及社会极大转型之中,电子政务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促进经济转型的信息平台,比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网络服务大厅等等,同时还提供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舆情平台,比如政务微博,在各种信息平台上就能够实现服务均等化,就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适应社会治理化的政务模式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人民的经济及生活水平都被大幅提高,导致社会的阶层化日渐明显,价值经济差异产生的价值观多元化逐渐显现,也就出现了各种矛盾,导致治理社会的协调难度不断增大,以政府作为主体治理模式极难运行了,因此就要增大治理主体,将治理的重心下移,从而探索出最佳的治理边界。在政府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下,必须要朝着社会公众及社会团体等各种利益链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形成激励和治理相兼容的模式,产生出社会治理的共同体,从而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在这种环境下,电子政务不但要成为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互联问计、问政以及问策的平台,还要在该平台上开展有效的、合法的公共治理,确保国家朝着公平、包容以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的转型期应用电子政务是发展必然趋势。但是在应用电子政务上选择那种发展模式,必须要依据实际所需来确定,只有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才能够得到公众认可,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向东.我国电子政务的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09(44 ).

[2]寿志勤,靳鹏,杨皖苏,许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综述[J].预测,2010(6).

[3]赵建青.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7 ( 6).

第7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陆首群向《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介绍说,这部年鉴由电子政务理事会组编,是我国首部全面记载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主要进程、汇集国家主管部门指导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文件,收录年度电子政务的专题报告和观察评述,电子政务的重要成果和年度人物等先进个人信息,整理电子政务基础数据的工具书。

记者翻开《年鉴》,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加强,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

统筹协调能力待加强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建设管理机构,跨部门、跨地区、中央和地方间缺乏稳定的协调机制。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基本形成了由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信息中心构成的政府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的决策、协调和执行机制。但是这种模式在不同部门和地区的运行有所不同,取得的实际效果差异很大,由于没有形成上下统一的CIO制度,容易形成职权分散、缺乏权威。大部制改革后,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但是名称上有所不同,有工业和信息化厅(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委员会),在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处室设置中,信息化相对处于弱势。

当前,地方电子政务管理机构主要设置在经信委、发改委、办公厅(室)等,直属部门均有电子政务支撑机构。目前超过一半的地方政府将电子政务管理职能设在信息化推进处或信息处,具体的省份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26%的省级政府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设立了单独电子政务处或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处、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处,具体是北京、天津、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超过10%的省级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或明确电子政务管理职能,有3%的省级政府虽设有信息化推进司,但是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放在了当地的发改委。

在陆首群看来,电子政务建设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理顺管理体制,才能改变现状,推进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系统建设国产化率低

第8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必须不断创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建设,这样才符合新时期政府政务工作发展需要。

2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面临挑战

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府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此,必须促进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服务、管理和决策等多个方面的转变和发展。然而,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电子政务建设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包括人才结构变化、机制创新、推广应用等等,而这些都是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挑战。

3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要点

3.1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在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且制定统一的规划制度。在电子政务工作中,互联网安全以及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符合政府部门办公特色的电子政务标准,比如公众信息网、办公业务网、信息资源库等等。另外,在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方面,还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能够有效促进电子政务的开发和建设。

3.2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是由三部分所组成的,包括硬件、数据库以及电子政务平台,这三个部分之间为层进关系,而为了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架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存储设备性价比、增加网络带宽等等,通过优化基础设施,能够为大数据存储和传播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可以利用云计算,为大数据的管理和访问提供重要的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必须不断创新,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科学合理的构架,从而实现对于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存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3.3在线服务与电子参与

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可以认为是软件层的开发,电子政务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都需要建立在对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电子政务平台的用户主要有两类,即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因此,对于电子政务平台的需求也应该体现在两个层面上,(1)服务,即政府部门在线服务,通过构建在线服务平台,能够有效降低群众寻求政府服务和帮助的成本;(2)政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公文起草、审核、下发、存储等等。因此,通过构建电子政务平台,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政府在线办事效率。根据国内外对于电子政务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在政务业务管理以及辅助决策工作中,大部分都与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关联,电子政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在电子政务需要针对政府部门的具体业务内容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现如今,科学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中,随着电子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系统也在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服务群众应用需要,增加民众参与度,充分体现出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新时期,计算机已经得到普及,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此,政府应该不断创新电子政务在线服务设计和建设,开发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使得民众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获得政府政务信息。

3.4开发电子政务数据应用平台

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另外,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也可以向社会采购或者联合开发出大数据应用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通过开发建设电子政务数据应用平台,政府可以有效利用现有数据和资源,提高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效率,从而达到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加强社会监督能力、降低政府监管成本的作用。

4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成效

4.1政府能准确把脉市场,提高监管和服务的效率

在政府日常政务工作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政府部门可以对不同行业、企业、地区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销售情况等,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经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4.2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可以对经济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和处理,然后将数据信息作为政府部门基础数据库。大数据来源于社会经济统计分析,因此,通过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数据信息,均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通过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审核和处理,还可以添加至全国信用信息平台中。

4.3打破“信息孤岛”

过去,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服务对象是政府相关部门,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政府行政部门的发展为主要方向。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企业、公众,因此,通过建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局面,有效促进信息数据的发展和进步,避免电子政务数据信息出现混乱的局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5结语

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对此,政府应该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在线服务与电子参与度,并且合理开发电子政务数据应用平台,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政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兴军.试论大数据对电子政务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3(19):172-173.

[2]谢婷玉.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管理的新发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9):139-142.

第9篇:电子政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

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概述

1.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我国信息网络技术进入了日益月异的发展阶段,并得以广泛应用。但因特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以及自由性,为应用创造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现如今,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何种方式来提升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性己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做好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意义

对于整个信息网络而言,电子政务是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应用领域,涉及海量的需要严格保护的信息,相较一般电子商务,其表现出下述特点:首先,信息内容保密等级高;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行政监督力度;最后,通过网络能够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网络一旦遇到安全风险,有可能导致重要信息丢失甚至暴露,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也正因如此,电子政务网络也是信息间谍的首要攻击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政府部门重视和做好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对于本部门的高效运行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2.1 物理层风险分析

对于电子政务网络而言,物理层安全是其整体安全的基础。物理层风险主要包括:地震、洪水以及火灾等导致网络瘫痪甚至毁灭;电源故障导致断电、操作系统异常;设备失窃、损毁导致数据丢失甚至泄露;报警系统存在漏洞等。

2.2 数据链路层风险分析

入侵者可能会以传输线路为突破口,在上面设置窃听设备以达成窃取数据的目的,然后再借助相应技术解读数据,还可能会对数据进行一定的篡改。此类风险因素会给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埋下严重隐患。

2.3 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

对电子政务网络所囊括的各个节点而言,其他网络节点均属于外部节点,属于不可信任范畴,均可能导致安全威胁。风险可能源自内部。攻击者借助snifrer之类的嗅探程序来寻找安全漏洞,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内网发起攻击。风险也可能源自外部,入侵者可能以公开服务器为跳板向内网发起攻击。

2.4 系统层安全风险分析

系统层安全一般是指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数据库、配套应用系统等方面的安全。现阶段的操作系统,其开发商一定会设置相应的BackDoor(后门),另外,系统本身也必然存在若干安全漏洞。无论是“后门”,还是安全漏洞,均会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就具体应用而言,系统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配置,若安全配置不到位,将会为入侵者提供极大便利。

2.5 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远程控制呈现出简单化的发展趋势,受此影响,病毒、黑客程序有机结合之后往往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而病毒的入侵通常会导致用户重要数据的泄露。病毒能够经由多种途径(如网上下载、邮件发送以及人为投放等)入侵内部网络系统,所以,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即便只有1台主机“中毒”,也会在很短时间里使其他主机受到感染,进而埋下数据泄露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

2.6 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在网络安全中,管理属于核心部位。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未能明确界定权责,极可能导致管理安全风险。当网络受到内部或外部的相关安全威胁时,难以及时且合理地应对,同时也难以对入侵行为进行追踪,换而言之,网络可控性以及可审查性不理想。因而,重视和做好管理层的工作便成了当务之急。

3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

3.1 物理层风险的防范

使用那些可提供验证授权等功能的产品,对内外网用户进行高效管理,从而避免入侵者在没有授权的情形下对网络内的重要或敏感数据进行窃取和篡改,又或者对服务提供点发动攻击,防止入侵者通过伪用户身份取得授权而导致严重的网络危害。可借助系列路由器、防火墙产品、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之间的有机配合,以实现对用户信息(用户名、登录密码、权限)的科学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服务策略。

3.2 数据链路层风险的防范

对于政府网络应用而言,其不仅涉及大量的内部应用(OA系统、文件共享以及邮件接收等),同时还涉及大量的外部应用(和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等)。为实现对远程用户的有效控制,保证内网资源的安全性,可公共网络中开辟出专用网络,从而使得相关数据可以经由安全系数较高的“加密通道”传播。由国家相关要求可知,政府网络可依托既有平台构建属于自己的内部网络,但一定要采用认证以及加密技术,从而确保数据传输拥有足够的安全性。对于单独的VPN网关而言,其核心功能是以IPSec数据包为对象,执行加(解)密以及身份认证处理,若采用该部署方式,防火墙难以对VPN数据予以有效的访问控制,继而带来诸多负面问题。所以,在防火墙安全网关上集成VPN便成了现阶段安全产品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可以能提供一个集灵活性、高效性以及完整性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安全方案。

3.3 网络层安全风险的防范

在所有网络出口处设置防火墙能够实现对网络的有效隔离,将其划分为若干安全域,从而进行相应的访问控制。以防火墙为工具进行多网口结构设计,如此一来,能够为合法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与此同时,将非法用户的访问拒之门外。当防火墙配置了入侵检测这―功能时,便能够以自动检测的方式查找网络数据流中可能的、隐藏的入侵方式,并提醒管理员及时优化控制规则,最终为整个网络提供实时而有效的网络保护。

3.4 系统层安全风险的防范

为实现对操作系统安全的有效保护,建议从下述两点着手:首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向政府提供源代码的那一类产品;其次,以系统为对象,通过漏洞扫描工具进行定期扫描,以便及时发现相关问题。

3.5 应用层安全风险的防范

建议安装高性能的专业防火墙,要求具备下述功能:(1)外部攻击防范;(2)内网安全;(3)流量监控;(4)邮件过滤;(5)网页过滤;(6)应用层过滤等。引入和应用以ASPF为代表的应用状态检测技术,在验证连接状态是否正常的同时,也可实现对异常命令的有效检测。

3.6 管理层安全风险的防范

对于网络安全而言,管理层安全是其核心所在。通过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为各项安全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建议从两方面入手:首先,立足本地区以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其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其次,以可能发生的电子政务网络突发事件为对象,制定配套的应急预案,构建健全的应急机制,从而尽可能地消除突发网络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为电子政务网络的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4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案例

4.1 某市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某市现辖三市(县级市)、五县、五区和一百多个基层政务单位。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该市的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正积极向精简化、统一化以及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现阶段,各级政务单位均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构建起了不同形式的、规模大小不一的办公网络,然而在互联方面考虑不足,相互之间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因而构建具有高度统一性质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以保障网络资源的充分共享已然成为当务之急。值得一提的是,各级政务单位在构建自身网络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因而无论是在安全防护上,还是在安全管理上,均存在较明显的欠缺,所以,如何保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将针对其整体解决方案予以进一步探讨。

4.2 整体解决方案

为实现对该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全面、有效保护,应遵循“全网部署、一体安全、简单为本”的原则,为其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全面安全防护体系,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2.1 全网部署

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体系中,各级政务部门于广域网出口处设置了天清汉马USG一体化安全网关如图1所示,并将集中管理系统设置在了该市的市政府信息中心,能以整个网络体系为对象进行统一化管理。在统一化管理模式下,管理员通过面前的计算机便能够及时了解各级政务部位的网络状态,尤其是各类风险以及威胁,若察觉到局部突发性质的不安全事件,可马上对整个网络的安全策略进行相应调整,然后统一下发,消除网络威胁,减轻不利影响,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在线监测和高效防护功能的一体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4.2.2 一体安全

对于天清汉马USG一体化安全网关而言,其优点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高性能的硬件架构,另一个是一体化的软件设计,集若干项高效的安全技术(防火墙、VPN以及入侵防御等)于一体,还推出了QoS、负载均衡以及日志审计等实用功能,可为网络边界提供及时而强大的安全防护。这便是“一体安全”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借助集中管理技术能够对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同时下发安全管理策略,如此一来,大幅简化了安全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

4.2.3 简单为本

面对电子政务日趋复杂的网络环境,通过何种途径来更加简单地进行安全防护成了整个方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简单”在某种程度上是安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同时技术层面的创新是达成“简单”目的的途径。天清汉马USG一体化安全网关在设计过程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集中反映在下述方面:(1)设备部署变得简单;(2)防御威胁变得简单;(3)策略实施变得简单;(4)管理维护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