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电子政务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政务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政务发展

第1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网络技术 电子政务 发展 环境 趋势

首先我们要对电子政务有一个简单了解,电子政务有很多概念,不同的学者看法也不一样,本文给大家解释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电子政务就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在政府机关日常的管理中,并借此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工作组织结构,打破以前政府机构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形成一套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使用,对我国政府职能的充分的发挥,行政效率的提升和监管能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并有利于政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运作,是政府部门管理创新进程中的必要手段。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曾经明确的提出了政府机构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虽然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了已经将近20年,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上,我国才开始刚刚起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我国的电子政务在目前的很多地方,只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是在尝试阶段,这项工程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方面来关注。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环境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还有更早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作为国家的管理部门,政府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我国发展现代化管理,并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政府办公的现代化。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了解到政府机构的各种职能以及办事的程序等,这对人们了解政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有很大的帮助。在政府机关的内部,日常工作中,各个办公室,各个部门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联络和资源的共享,不仅能够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还能够减少公务开支,从而减少等情况的发生。

2 电子商务存在问题

2.1 人员素质与电子政务发展不相适应。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人员的素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的制约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在政府文化上,目前充斥的高高在上的文化与电子政务推崇的平等的要求是互相制约的;其次,有些政府人员自身有腐败问题,对于电子政务的公开化和增加透明度功能出现非常抵制的态度,这对电子政务的开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第三,有些公务员未经培训上岗,缺乏自主利用电子政务进行工作的能力;第四,有些找政府机关办事的人,由于很多客观的原因,文化素质不高,对网络认识不足,对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并不能享受到。

2.2 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问题。目前很多电子政务一线建设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这项工作往往是默默无闻,无法直接创造效益,又要花很多钱投入,因此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很难得到更多的培养,很难得到更多的提职机会,正因如此,政府应该拿出专门的资金,为各个部门专门培养信息中心主任,并为他们的进一步科研创造条件。另外,还可以将电子政务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制度当中,一票否决,如果谁不及格,这个机关就没有完成上级政府规定的指标任务。由于将电子政务纳入考核当中,各个部门的领导势必要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否则这将影响全单位的达标任务,信息中心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2.3 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信息建设人才。从出现电子政务,到现在电子政务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个过程已经发展了将近20年,但是目前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政府部门请专业的网络公司在政府机关长期维护电子政务工程,并驻守在政府机关,一旦脱离专业人员电子政务系统的运作就会出现问题,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3 电子商务发展方向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政务不仅是政府治理国家的有效工具,且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的一个竞争力要素。 政府网站作为政府部门与广大企业、群众之间的电子桥梁,其功能不应该只是政府对外公开展示工作内容的展台,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便民的服务和直接的与民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子政务也在陆续的建立或建成。不过在呈现一定的共性的同时,相互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信息环境的不同所以政务也是迥然不同的。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科学决策的依据、联系公众的纽带、宏观调控的手段。那么为了高效、有序地开发政府信息资源。政府部门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开发计划,用以确保政府所需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经济性。②按照既定的流程程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用一体化的形式,有组织地收集、处理、传输、各种信息,这样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才会显著提高。当下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为各级政府展示和宣传政府形象提供了便捷途径。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通过共享信息,实现联合连贯,推动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业务协同配合,提高对公众的服务水平。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监督的发展成为公众反腐倡廉,监督政府的有效形式。那么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里,面对网民的问政,面对网上的监督,政府的执政需要与人们进行互动,这样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因为网络监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这样,政府必然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进行合理地集成,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互联互通,对政府结构和工作进行优化组合,使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从而降低社会投入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功能服务不仅是政务的电子化,其交互性也十分重要,提供一个与民众互通的平台,让管理者听听民众的意见和呼声,同时也能让民众了解管理者决策的初衷,使官民能有效地互动起来,这样更利于政府和大众加深了解和信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一场革命。从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启动以来,已经经过近20个年头,政府的网站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教训,但是如果想得到跨越式发展,那就必须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宿州学院学报,2005(2):104—105.

[2]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3.金太军.论政府的网上责任[J].公共行政,2004(5).

[3]田景熙,洪琢.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盛辉,成良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科技管理研院,2004(5):18—19.

第2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1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概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2.3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6]李纲,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

第3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防震减灾;优质服务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它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它的基础是必须运用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硬件技术,其目的在于提高行政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廉政勤政,切实让公众感到电子政务是为人民服务。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架构可规划为一个4层的安全控制域,网络安全设计以各域的工作特点为依据进行设计。核心层(核心数据存储与处理)是政府信息的集中存储与处理的域,该域必须具有极其严格的安全控制策略,信息必须通过中间处理层才能获得。办公业务层是政府内部的电子办公环境,该区域内的信息只能在内部流动。信息交换层的一部分需要各部门交换的信息可以通过专网域进行交换。该区域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内网传送到另一个内网区域,它不与外网域有任何信息交换。公众服务层是政府部门公共信息的场所,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互操作。该域与内网和专网物理隔离。

1.地震系统电子政务的作用

1.1以优质服务改善管理功能

地震系统电子政务从初建时期的形象展示阶段向深化应用阶段转变, 重点是利用各单位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及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政务活动、震情灾情, 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法规政策、防震减灾常识以及企业所关心的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问题。要依据管理职能的定位, 合理规划上网的应用项目和服务事项。同时, 通过设立电子公告、局长信箱等形式, 听取群众意见, 接受监督和信息反馈, 实现与公众的双向互动, 始终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 把为公众服务的理念贯穿于网站内容的各个方面, 促进职能的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上网的内容要简明规范, 通俗易懂, 尽可能让人民群众和企业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地震信息, 成为群众了解政策和地震信息的动态窗口。同时,可开展各类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社保、交通旅游、环境质量等信息的查询, 并逐步开展在线便民服务, 以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服务能力。

1.2以政务公开规范管理行为

最近, 国务院下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 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 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电子政务是政务公开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手段是电子, 目的还是政务。防震减灾事业是各级政府和公众关心的事业, 社会和公众需要了解我们的工作职责、政策文件、办事项目、办事程序, 我们也要使公众了解各部门主要办什么、具体怎么办, 以政务公开规范管理行为。网上公开本单位的工作职责、政策法规、办事项目、办事程序、联系方式, 开辟与外界互动的行为效果的渠道, 营造出一个为人民群众办事的透明环境。逐步开展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项目, 增加行政透明度, 提高依法行政的监管能力。

1.3 以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 地震系统各单位拥有大量的政务信息和地震信息资源, 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被社会充分利用。着眼于信息资源共享, 地震系统电子政务最终要实现内网专网联动, 也就是按“外网受理—专网办理—外网答复”的模式运转。外网, 就是各单位门户网站, 专网指的是各单位的政务专网。外网的政务公开和信息、答复事项来源于专网, 外网接收的电子函件、申报事项,通过转入专网进行处理。没有专网的支持, 外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在充分考虑系统安全和信息保密的前提下, 实现专网与外网信息的交换, 形成内部办公系统对门户网站良好的技术支撑, 这是技术层面对信息共享的支撑。此外, 还需要组织协调层面的必要支持, 通过深度挖掘、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组织协调好网站和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的开发利用, 加速系统内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以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效益, 使地震系统整体管理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2. 发展地震系统电子政务的措施

2.1加大门户网站的开发力度,建设有防震减灾特色的门户网站

地震局政府门户网站担负着面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信息的重要使命,通过访问门户网站可以了解单位概况、工作进展、震情灾情、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科普知识等。搞好门户网站建设,不仅要避免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或只由政务信息占据主要地位,还要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鉴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特殊性,要在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好政务信息公开的同时,对免于公开的地震信息严格把关。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网络来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市民防灾意识,是相对低廉、便捷的方式。要探索搞好门户网站的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不断变革,门户网站由简单地满足公众需求向深入调查和真正理解公众需求转变,另外,电子化、网络化服务方式也应与传统服务方式相融合,以促进服务创新,确保所有用户能够从电子政务服务中受益。

2.2调整组织机构,引进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中心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务工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又要求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是游刃有余的,拥有这样的人才,有助于提升我局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2.3重视地震政务数据整理工作,建立政务数据分类和安全备份机制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局在日常开展工作时产生了大量的政务数据。对地震政务典型数据进行 合理、有效的筛选、整理,形成地震系统内部典型数据共享资源库,方便内部广大用户查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处所指典型数据是指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有保存价值、具有指导意义的政务数据。其中,公文类典型数据包括:请示、报告、批复、函、决定、通告、通报;信息类政务数据涉及面比较宽泛,包括综合政务类典型数据,反映政务部门的特点,包括规章制度、科研项目、机构设置介绍、国际交流合作等,公共安全类典型数据,是地震行业产出的地震灾情、地震救援和灾害评估等相关信息,行业服务类典型数据,是面向公众、媒体、行业内部特定用户,以服务宣传教育为宗旨的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几类政务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纷繁而复杂,其中动态的政务数据搜集任务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除了进行专项集中搜集,有偿开展政务数据搜集整理工作,正在成为可行的尝试。

2.4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从电子政务的利益相关人看,主要包括领导层、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公众),电子政务既要提高工作效率,为领导的决策和监管提供支持,也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直接或间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公众带来方便和实惠。要保证电子政务的长远发展,领导的认识很关键,只有通过领导重视,正确引导,主动协调,制定长远的规划、短期的计划,才能在应用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稳步推进地震局电子政务发展。

2.5完善网站管理,健全内容检验和检查评比制度

建立网站管理制度,能够约束规范网站信息管理。政务网站上的信息内容与数据是通过业务流彼此关联,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因此其正确性必须得到保证,对文字内容需要人工校对,重要内容需经过自检和互检后才能;建立检查评比制度和奖惩机制也能够促进政务网站运行管理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力群.关于构建一体化地区电子政务框架问题的思辩[J].信息化建设, 2006, 12: 14-17.

第4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即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三0%,能对于现有政府形态施行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而,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1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示状与趋势作1个分析: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二0世纪八0年代早期,从国家鼎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利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阅历了下面4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筹备阶段二0世纪八0年代—一九九三年)、“3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七年四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开展阶段一九九七年四月— 二000年一0月)、“3网1库”阶段(发展阶段二000年一0月至今)。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我国电子政务出发点比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整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而,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二0世纪八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二0世纪的六0—七0年代就完成为了。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因为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进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进”以及需求的“拉动”下从1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动身点更具多样性。因为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树立进程中,政府对于经济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扭转,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流动,因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1步增进政务流动的变革。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二00三年底,联合国了对于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一九一个成员国中排名第七四位。下面,从下列几个方面对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扼要叙述:

(1)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遭到热切以及广泛地关注。

二.游览、经济开发区等首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显明高于1般地区。

三.东西差距显明,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迟缓,大众关注率不高。

第5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1.1可以降低政府行政运行成本

传统管理模式中,因为管理范围大、任务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管理运行成本高,通过电子信息化的网络传送、办公自动化、电子化处理等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也降低管理漏洞发生的机率。

1.2可以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向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的职能转变。而电子政务可以通过信息化处理,建成统一的数据库,完善信息采集等方式,更快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是政府实现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

1.3提高公共行政能力和运行速度

传统政务管理因为受条件制约,处理速度慢,传输渠道不畅,影响了行政管理能力与速度。电子政务则通过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打破时间空间的制约,实现无纸化办公,畅通了部门之间的联络,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提高了行政效能。

1.4提高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网络平台为政府决策者们提供了最为全面的信息,为他们提供了最为齐全的反馈渠道,能最快地收集到民意,这就为他们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了条件。

1.5电子政务可以畅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渠道

借助网络手段,方便民众办事、投诉、发表建议等,减少面对官员“脸难看”的机会,强化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密切党群和于群关系。

2当前发展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2.1建设水平滞后

目前,电子政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性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包括网络系统、终端设备等开发水平不高,重复开发严重,缺乏结合地方实际的自主开发。而政府网站建设水平不高,公共服务、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等方面协同办公程度较低,现有应用系统更新缓慢,业务流程固化,与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2.2规划标准不一

当前现行的电子政务体制缺乏统一的规划,网络设施和传输通道设置不科学,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筹规划与协调,信息沟通难度大,造成信息渠道堵塞,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如在人事系统中,公务员工资数据库只能在本系统中公开,不能在政府系统共享。而其他政府系统中因为数据格式不同,平台不同,工资信息没有与人事系统统一规划协调,数据不同步,这样就造成公务员调动时,工资相应变动手续繁琐。

2.3服务功能单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目前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时,更多利用在政府办公自动化、政策指令传达、政府信息等内部管理上,电子政务的功能仅体现在政府的办公管理和工作效率上。但在面向广大群众实现公共服务的功能上,却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功能。如咨询服务、网上诉求、网络办事、信息分享等方面,没有给广大群众带来根本的转变,“管理型”角色转变不明显。

2.4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信息技术起步太晚,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不广,造成政府工作人员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不强,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直接制约当前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信息技术行业高素质人才,却可能因职务、工资等原因,不愿意在政府部门就职,从另一方面也造成懂电子信息技术人员的欠缺。在政府职能中,没有专门信息技术单位,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单位中电脑出了问题,基本上是依赖外来人员的维修,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

2.5安全问题严重

电子政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我们在电子政务使用过程中,过多依靠大量的国外技术和产品,信息安全方面问题严重。在日常维护方面,杀毒软件、检测设备、防火墙安装不齐全,甚至有的地方连基本杀毒软件都不安装,或者就是系统数据备份不及时,当网站受到攻击时,轻易中毒,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泄漏。另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强,专业能力不高造成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时,应对不力,反应不快,防护水平低下。

3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3.1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在通信系统、宽带业务、信号性能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开发具有较高适用性和易用性的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要加强部门统一筹划协调,避免设备和软件的重复采购,使网络设备和传输渠道分配更加合理,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增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要提高政府部门网站内容的信息量和更新速度,在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撑、应急指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

3.2扩大电子政务服务范围

针对当前电子政务重管理、轻服务现象,要多管齐下,扩大电子政务服务范围,体现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要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要通过自动化办公、信息数据收集与处理、信息与反馈、网络办公等功能,实现政府职能全面转变。要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网络普及程度,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为广大民众提供快捷便利的上网平台,解决“信息鸿沟”问题。使他们能够通过信息渠道了解并反馈信息,从而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3.3以行政手段促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方面是从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评估、审批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体制,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性,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采取考核手段,来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把电子政务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评估内容,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使电子政务建设与部门的业绩、奖金、效能挂钩,促使各部门加大力度,完善网站建设,提高网络安全,加强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从而促进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作用。

3.4着力解决好信息安全问题

必须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应尽快提高信息产品的自主化水平,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从部门层面来看,要加强网络防范意识,建立计算机安全机制,要实现防火墙、杀毒软件设备、杀毒软件安装“三位一体”化,特别是内网电脑上,严格管理制度,专人专管,责任到位,确保政府信息不泄密。从工作人员层面看,要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维护能力,尽力确保电子政务安全。

3.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要加大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如建立信息化培训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纳入政府工作人员考核体系,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编制电子政务培训大纲,编写一批高质量、实用的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开展电子政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使广大公务员尽快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掌握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日常办公、英文翻译、搜索引擎、网络安全、提高计算机性能、播放多媒体文件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第6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混沌;混沌理论;电子政务

一、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首次提出,成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比肩的三大科学革命之一。混沌理论最初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混沌理论中的“混沌”一词,在传统意义上,它是指“混乱、紊乱、无序和没有规律性的事物和现象”。但是“混沌”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它又不同于其传统意义的内容。爱德华·洛伦兹认为:混沌这个术语是用来指代这样一种过程,“它们看似是随机发生的而实际上其行为却由精确的法则决定”。时至今日,混沌理论的基本体系日益走向完善,其研究和应用不仅开创了自然科学的新范式,而且其影响已经延伸到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的社会科学领域之中。作为研究复杂的非线性动态机制的混沌理论把偶然性、非线性、非平衡性、不稳定性带进了公共管理的视野。在公共管理领域,我们对混沌理论的理解着眼于以下几点:“一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二是临界水平,这里是非线性事件的发生点;三是分形维,它表明有序和无序的统一。”混沌理论不仅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并使人们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现实世界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随机性,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目前将混沌理论与电子政务联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而应用混沌理论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特性,研究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及其过程的管理,对发展电子政务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实际指导意义,混沌理论为深入研究现代电子政务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提供新的理论手段和理论范式。

二、电子政务的若干混沌特性

作为一个非线性系统,通过对其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具有以下一些混沌特性:

(一)电子政务具有混沌系统的耗散性

混沌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混沌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着信息、能量及物质的交换与整合,同时混沌系统与外界也进行着类似的交换整合活动。电子政务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除此之外,电子政务系统本身就处于社会、经济的大系统之中,具有典型的耗散结构特征。由此可见,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既在内部进行交换,又与周围环境也有交换的动态的开放系统。该系统在不断地“耗散”从外界输入的数据的同时,通过系统内部各种不同的转换机制,再向用户输出信息。电子政务系统的这种耗散性使得系统在保持开放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又能产生系统在整体上的稳定性。

(二)电子政务具有混沌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

混沌系统不仅仅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保留其各个部分的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从而形成的整个系统新的性质和功能,也就是说混沌系统具有其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新的性质和功能。电子政务系统具有非线性,系统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是非线性的关系。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的四个主体:政府、企业、公务员和公民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表现为非线性的特点,一方面在服务方面,不同的服务差异可能会导致对最终服务的接受者公众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对政府业务流程的改革并不能产生一定明显的效果。而且政府部门同时是以多种身份来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的,政府部门承当了用户和管理者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既是所有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者,又是这些公共服务资源的组织者。其它主体则充当着主动提供服务者、被动接受者、信息反馈者等角色,这使得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倾向于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这些非线性关系的存在也正是电子政务系统无法用单一数据关系表示的根本所在,如何解决各个环节中的非线性问题,也是电子政务系统管理的重要方面内容。

(三)电子政务具有混沌系统的分形性

混沌系统是一个自相似的结构,在非线性、非平衡的过程中的混沌会产生一种吸引子,系统的状态在吸引区向奇异吸引子汇聚,从而确保了它在整体上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这使得电子政务系统可在形态、功能等方面同时具有自相似性,也可使系统仅在某一方面具有自相似性;混沌系统的分形性同时提高了整体与部分之间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相关联的方式。比如,一个国家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包含若干“自相似”的子系统,即从中央到地方逐级扩展开来的国家电子政务、省级电子政务、市级电子政务、县级电子政务。在我国,国家级电子政务有中国电子政务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省级电子政务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的电子政务;市级电子政务包括282个地级市和374个县级市的政府网站。纵观不同区域的电子政务,虽然其层次性表现的都很明显,但是不同层次的电子政务系统仍然具有相似的功能和结构,具有分形性的特点。

(四)电子政务具有混沌系统的初值敏感性

从混沌学的观点来看,电子政务系统属于混沌系统,因为它具有混沌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混沌理论认为,混沌系统的长期行为和结果,会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其长期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初始条件十分细微的变化经过不断地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相同的初始条件,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美国著名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就是这个特征的形象比喻,他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中国古代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就是指这个意思。这种“蝴蝶效应”在现代电子政务建设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电子政务系统的结构、运行及控制方式都没有大的改变,而一个微不足道的数据失误就可能会导致政府信用危机。因此,电子政务的初值敏感性就要求我们不能忽略细小变化给复杂系统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混沌理论下的电子政务建设

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永远运动变化的,客观环境也是永远不相同的;面对事物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必然有其深层次秩序在指挥和引导这一复杂系统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运用混沌理论探索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就是要在电子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变应变,同时在变化中把握秩序。不管是从全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宏观层面还是到每一层、每一部门的微观层面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一)规范、统一各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行为

电子政务具有混沌系统的分形性,一个国家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包含若干“自相似”的子系统,具有相似的功能和结构,而且它们都在向一个“吸引子”汇聚,这个吸引子就是“阳光行政,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各种子系统差异性的基础上,创建一些统一的原则性的规范:既要为各级政府配置合理的行政权力,也需要中央将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建设。一方面,各地方政府要结合该地方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要求,开展适合本地区的电子,满足本地人民群众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央在赋予地方相应行政权力的同时,也要在尊重各地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方向,从不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中找到共同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通过有效的管理,保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威性。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还要做好利益的相协调工作,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中央和政府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要建立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共享系统,还要对涉及到整体利益的信息、应该共享的信息都要做到及时共享,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另外,要注意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即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二)创造复杂性,加强民众参与

混论理论强调组织的复杂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的这些特征,电子政务系统都具有。混沌理论的的非线性观告诉我们,将电子政务建设去简单化和明确化,这不仅不可能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而且会产生负面的结果。因此混沌理论要求电子政务建设的转变,由单一管理变为多元管理,不确定性取代确定性,增加其复杂性,要求其必须放松规制,公开电子政务内容,加强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允许和鼓励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电子政务建设中来。

(三)重视组织的学习能力,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当今公共管理界的时髦话题,混沌理论强调的是组织和个人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加强对变动组织和环境的适应性。虽然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复杂的环境,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产生创造性的能量,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管理的水平,通过发挥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来打破既有的结构、规范和程序,在面对偶然的事件中能创新处理措施和办法,从而推进电子政务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林江.公共行政中的混沌与复杂性理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刘洪.经济混沌管理——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3]罗章,彭莉,肖云.电子政务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SWOT分析[J].电子政务.2008(10)

[4]陈江,曹兆勇.牛鞭效应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4(2)

[5]相丽玲,蔡华利.电子政务建设的复杂性特征及其发展策略——基于CAS理论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21)

[6]张璋,武玉英.混沌理论与公共行政[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4)

[7]麻晓莉,卢文军.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J].理论导刊.2003(7)

第7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报告说,从地区看,全球5大洲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一。就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言,欧洲居世界首位,其电子政务发达程度明显优于世界其他地区;以下依次为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其中亚洲和大洋洲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国家排名看,北欧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高,瑞典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丹麦和挪威分别居第二、第三位。在2005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美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全球排名第一,现降至第四位。排在前35名的国家中,欧洲国家约占70%,亚洲国家约占20%,没有一个国家来自非洲、中美洲、中亚、南美和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相对集中的地区。

报告指出,电子政务对基础设施,如宽带建设和开发面向公民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的投入要求较高,欧洲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投资,因而取得了成功。但很多发展中国家预算紧张,需要把资金用于解决其他更加紧迫的社会问题,如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滞后。

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状况在全球排名第65,在东亚地区排在韩国和日本之后。报告特别介绍了中国政府网(

) 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如鼓励民众参与、通过网上投票听取民众意见、利用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信息和政策等。

在电子政务的公民参与程度方面,全球5大洲排名与其电子政务发展状况排名一致,欧洲依然占明显优势。就国家排名而言,美国凭借在电子信息和电子咨询方面的优势居世界首位,韩国因在电子咨询方面的突出表现排名第二。中国从2005年度报告中的第32位跃至第21位。

第8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CRM应用于电子政务

客户关系管理源于盈利组织,其所有应用自然不能完全照搬到政府服务领域。这是因为企业和政府的经营目标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企业而言,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有助于发现、维系并扩大忠诚客户群——能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政府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其服务对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任何种族、社会阶层、经济背景的公众都平等对待,提供同样优质的服务。 

然而,这并不否定客户关系管理在政府服务领域的应用价值。相反,客户关系管理的许多管理思想和理念都可以应用于电子政务。比如,客户细分的思想就对政府培养与公众之间亲密、长远的关系大有裨益。即使在传统政府办公方式中,这种将服务对象进行群体划分的情况就已经存在。几乎所有政府部门都能够界定主要服务对象,或者说经常使用本部门服务的群体,比如说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等等。虽然划分比较粗略,但说明客户细分的观念本来就存在于政府服务中。实际上,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应用于政府服务领域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为: 

(一)创新与整合服务提供渠道 

无论公众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网站还是面对面的交流,都能保证得到一致、标准的服务,从而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对政府来说也可以降低服务的成本,同时使政府工作人员也可以从繁忙的接待任务中解脱出来。 

(二)整合政府服务内容 

从服务公众的角度出发,政府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无缝服务”。通过关注服务种类与提供服务流程,而非职能部门,以公众为中心来组织政府的公共服务,实现从职能型组织到流程型组织的过渡,使公众觉得政府各部门是一个整体,提高了政府服务的质量。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 

政府根据公众不同情况提供定制服务,将公众的各种数据集中到数据仓库中,采用数据采掘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一些内在模式,把数据转化为对公众的“知识”,增进政府对公众的了解,培养政府与公众之间个性化的关系,从而提供一对一的“一站式”政府服务。 

正视电子政务建设的渠道选择

由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政府组织文化上的差异,CRM在各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也处在不同的层次上。但是,许多困难是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这主要体现在:政府“以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为中心”服务观念的树立、政府多种交流渠道和政府服务内容的整合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国家在沟通渠道的开发上各有侧重。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普及受到限制,他们在渠道开辟和选择上,都有许多创新的做法和有益的探索。这对我国也很有启发。 

我国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也很惊人。但是我国互联网用户在地域分布、年龄和收入上都存在着明显的集中性,显示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2年7月22日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6.2%;其它所从事的职业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总数的17.5%;其次是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分别为13.2%和12.0%;军人和农林牧渔工作人员所占比例最少,只有1%左右;40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只占总用户数的10.8%,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用户占了86.6%。 

这些数据说明,如果希望每个公民都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打交道是不切实际的。而农村人口是政府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说,既不具备购买个人电脑上网的经济实力,也没有使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接受服务的知识和技巧。因此,我国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渠道选择的现实性和科学性。 

成功实施CRM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触角正逐渐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电子政务的发展赋予了政府服务崭新的面貌,也为政府与公众、企业,以及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虽然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途径,各国正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但有一点是不难达成共识的:来自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是电子政务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各国成功的实践经验表明,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是政府内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领域已得到成熟的应用,其在政府服务领域的应用潜力正得到普遍认可。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引导电子政务发展,为政府提供分析公众行为、了解公众需求的工具,有助于公众与政府之间个性化关系的培养,使政府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和选择提供服务的具体方式和服务内容,为公众创造独特的服务经历。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还可以提高政府的办公透明度,改善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民主社会和法制社会的建立。 

第9篇: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十一五期间,全市市、县(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与省司法厅实现了三级内网和外网的互联,本系统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公文电子公章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均已完全开通使用;市司法局开通门户网站,提供网上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已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应用。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带动信息化发展,面向政务要求,服务人民群众。

2、发展目标。依托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构建功能相对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完善外网门户网站在线服务和互动功能,基本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务信息公开机制;提升拓展内网功能,加强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机关内部办公信息化。

三、重点内容

1、继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严格执行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关于信息公开的各项制度,以市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为依托,做好各类主动公开信息的加载及各类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答复工作,做到及时、准确、便民。

2、加强内网应用系统建设。规范本系统内部公文收发文管理、信息报送、业务数据管理,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

3、完善外网门户网站建设。强化网站面向公民的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功能,提升网站服务水平。

4、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跨部门、集约化的协同办公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把各个部门孤立的信息系统联系起来,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共享,高效传输各种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公文传输、信息共享和交换、政府部门间审批等功能。

四、保障措施

1、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电子政务工作原则上由主管领导负责,并设立专管或兼管部门;加大组织、协调和建设力度,特别是在技术力量调配、资金投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