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

第1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当前,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很多领域需要大量资金,盘活“沉睡资金”显然更为迫切。为何中央一再部署要求,仍有大量资金“趴在账上”?哪些因素影响财政资金统筹盘活?如何推动专项资金的清理、整合、规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日前,审计署专门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促进专项资金统筹整合。

财政资金分配“碎片化”:农林水类专项由114个处室管部分领域骗取比例达到37%

审计署副审计长袁野在座谈会上谈道,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财政资金在分配上还存在着“散”“小”的问题,使用上还存在比较“乱”的问题。

从这几年审计结果公告看,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碎片化”问题突出,而且特别体现在与民生关系度比较大的项目上。他介绍说,2014年审计机关曾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渠道进行深入解剖发现,农林水事务类中的66个专项,在分配时中央层级就有9个部门在管, 具体又分散到各部门下属的50个司局、再分散到114个处。“分配渠道非常散。这块资金由114个处分配管理,到底有多少个政策方向?”袁野说。

碎片化、部门化、司处化现象在转移支付分配中也比较突出。袁野介绍说,比如2014年财政部上报转移支付项目是133个,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安排的明细专项是362个。审计抽查了其中343个明细专项,资金分配涉及到43个部门、123个司局、209个处室。资金使用中效率不高。

一些专项不仅使用效率不高,有的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安全的问题。比如2013年审计发现,有的专项由于分配的部门多,基层逐级审核上报、信息沟通不够、审核监管不到位等,弄虚作假问题比较突出。审计重点抽查了林业贷款贴息、成品油价格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基建投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专项,发现骗取比例达到抽查金额的37%。2014年,审计部门继续对专项进行审计,重点抽查了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等,发现资金被骗取套取的情况还是不能忽视。

基层整合资金有“三怕”:今年整合,明年就没了资金要区分基层政府的“制度创新”与“违纪违法”

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难点。袁野在座谈会上谈道,在审计调研中感到,对于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基层有“三怕”:第一怕失去专项支持不敢整合。“钱是按照条条框框来的,按照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落下来,拿到资金以后可能有多种原因没有办法使用,但要调整到其他部门统筹安排,就怕整合出去的资金往往第二年上级就不再安排了,而且这个现象在审计中已经发现了。”袁野说,基层第二个担心是把资金整合出去,把上级部门得罪了。第三个担心是,很多资金跟着政策走,有考核目标,地方根据实际对资金进行了整合,但年底考核责任没完成,影响政绩。

审计署在5月17日的审计结果公告解读中也提到,一些现行制度规章与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要求没有及时衔接,涉及专项分配使用的具体制度规定、特别是相关部门有些“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等规定还没有修订完善,基层往往难以突破这些规定进行有效整合,造成“不能作为”。

就此,审计署建议要按照简政放权精神,加快清理修订影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制度规定,鼓励在资金统筹使用中进行制度创新,给予基层政府更多资金统筹自,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切实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在审计实践中,如何把握“制度创新”与“违反专款专用规定”的界限?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做好“三个区分”: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等违法违纪行为区别开;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等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审慎做出结论和处理。

专 家 观 点

沉淀资金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既得利益

查出资金闲置问题,基本以整改为主,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

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裴育:利益驱动使得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盘活、整合专项资金的积极性比较低,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很多专项会涉及到部门和官员的权力,沉淀的资金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既得利益。对于专项进行盘活和整合资源,必然会削弱相应的权力,损失既得利益。财政存量资金清理范围实际上还不够全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打一个不恰当比方,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同时,财政专项资金的盘活和整合缺乏有效的约束问责机制。比如,有的地方使用中央专项资金种类繁多,其管理是依靠地方政府,对资金使用难以形成有效约束。对于资金闲置问题,无论是内部检查还是外部发现的,基本以整改为主,无法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

减少财政专项为什么这么难?

官本位思想作怪,每个部门都要有专项,否则工作就没法开展了

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副主任姜建静:谈资金整合之前,首先应该先谈减少专项资金。当前专项资金种类特别多,这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不符。总理经常说,政府的改革要加大力度。但目前各部门改革还是不到位,尤其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有时候是官本位思想作怪,每个部门都要有专项,没有的话工作就没法开展了。这种情况我也接触过。

诸如民生、教育、科研、医疗、社保等方面,涉及特别贫困的人,涉及到个人的补贴,这些专项是应该有的,但也有其他一些专项没有设立的必要。所以,我觉得首先应该把已有的专项清理一下。强调利用市场机制,比如社会机构的建立,包括社区医疗点、基层医疗卫生、体育设施等,都可以通过市场运作、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来办。那些没必要设立的专项应该清理,清理不掉再整合。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审计署特约审计员王雍君: 经常听说,专项资金数量减少了多少,但其实仔细一看,很多专项还是原来的部门在管,只是把原来部门管理的多项在名称上合并成一项,但还是按照原来的体制机制在运作。

我的想法是,真正的财政资金整合,应该是由财政部门统筹管理所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其他任何部门是没有财权的,只有事权。

另外,除了证明必须是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以外,其他没有合理性的专项转移支付,应该通过因素法直接分配到县。县及县以下基层政府为中国70%以上的人口提供了70%以上的公共服务,他们是重心所在。 提前告知县政府,未来三年从中央政府、上级政府可以拿到多少专项资金,这就能够大大增强地方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力,也能够有预见性。现在这项工作做起来非常难,但审计部门可以在审计报告中提出建议。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合理划分财权与事权;改革收支挂钩制度;建立督查和问责机制

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裴育:有五方面建议:第一,进一步促进财税体制完善和改革创新。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确定财权事权的匹配,这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以及其他财政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二,要进一步促进财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可以推动建立专项拨款与资金盘活相衔接的约束机制,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进度慢、盘活财政专项资金存量不力的地方减少下一年度的安排,对于结余消化不力的部门相应减少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

第三,进一步促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弱化挂钩事项预算支出刚性(编者注:挂钩是指教育、科技、农业等财政支出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教育、农业、科技支出具有很强的支出刚性,再加上全国一刀切,导致专项资金沉淀中上述挂钩事项比较高。可以进行三大挂钩事项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各地区实际的三大事项收支新机制,取消全国一刀切的做法,相应可以降低三大事项预算支出刚性,盘活预算资金。

第2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有这样一个县:大胆统筹使用涉农财政资金,让资金规模由零变整,运转状态由死变活,资金效益由低变高,投入方式由分散变集约,资金的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进一步凸显,扶贫“硬实力”得到提升。

这就是集老区、边区、山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北省大悟县对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的探索。2016年6月,全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现场工作会议就在该县举行。

变“软任务”为“硬要求”

对涉农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往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牵扯到利益分配和资源调整,各部门不愿“统”、不敢“统”、不会“统”,但同时,上级有要求、现实有需要、群众更是有期盼,不“统”又不行,怎么办?作为湖北省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试点县的大悟,开始了大胆尝试。

2014年,大悟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专门组建了统筹办,制定了统筹使用资金实施意见、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了统筹使用资金会商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统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办检查。

扶贫开发要精准,资金统筹更要精准。大悟彻底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对近三年上级下达的财政专项资金,分单位、分类别进行全面梳理,对目标接近、投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资金列出清单,彻底摸清统筹资金的来源渠道、规模、投向等情况。

但光有精准统筹还不够,大悟还对统筹资金实行“三专”(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对精准扶贫中属于到户到人的资金实行“一卡通”,直接支付到精准扶贫“精卡”(精准扶贫专用卡),直达贫困户; 属于项目的资金直接支付到劳务提供者或供应商,真正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一支笔审批”。

同时,大悟将统筹资金情况纳入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主要负责人履职尽责考核内容,与年度评先评优挂钩,对争取资金力度大、统筹使用效果好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实行严格问责。

2014-2015年,全县共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11.1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38.7%。2016年,该县统筹财政资金9.7亿元,主要用于精准扶贫“两扶三保”(教育、产业扶起来,生活、医疗、住房保起来)。

集小为大 聚零为整

在统筹方式上,先行先试的大悟县大胆探索,创新推出“四个统筹”整合Y金模式,将“小钱”合为“大钱”、“散钱”集为“整钱”,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火热局面。

科学规划引导统筹。在完成区域基本情况、建设发展项目、涉农及其他项目投入这三项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345”(即抓住统筹资金、放大效应、脱贫销号“三个关键”,搞好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兜底”扶贫“四个结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五个重点”)的思路科学编制统筹规划,在每年10月底以前制定下一年度的初步规划,当年3月底前制定补充规划并最终形成年度统筹规划。各部门依托统筹规划向上申报项目,强化源头管控,减少“硬统筹”带来的不利影响。

东新乡七寨村万亩油茶基地是依托山场资源规划建设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村企共建方式,统筹现代农业、财政扶贫、土地整理和农村公路等项目资金325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油茶基地1.2万亩,栽种油茶树120余万株。基地实行由公司提供油茶苗和技术服务,并统一回收油茶籽的产业带动方式,已优先安置200多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

重点项目主导统筹。按照“大类间统筹、大类内打通使用”的办法,积极探索源头统筹、合并同类、小项目跟大项目等统筹新机制,对可以统筹整合的所有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打捆”使用,做到应统尽统。高店河流域治理及沿线新农村建设项目,以保障性住房资金8000万元和棚户区改造资金4200万元为主体,统筹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危房改造等资金6500万元,拆迁还建建筑面积15万O,建设还建房1200套。

奖补资金引领统筹。创新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每年统筹现代农业、土地整治、荒山造林、低产林改造等项目资金8000万元以上,支持贫困村按照“组团建、企业包、县整合、乡(镇)组织、村受益”的模式,每个村建设以青油茶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基地200亩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了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赢。目前,全县发展村集体经济基地3.8万亩,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411名,贫困户土地流转收益340万元。

民生投入重点统筹。推动统筹资金重点向精准识别贫困户倾斜,不断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兜底”投入。截至目前,教育扶贫方面,已统筹贫困生补助金、“雨露计划”等专项资金1482万元,资助各学段贫困生6400名,资助标准高于省定标准。医疗保障方面,统筹财政资金设立3000万元的特困人口医疗保障基金,实行“六线合一”(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大病救助、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障基金)推进医疗扶贫,目前已落实精准扶贫“医疗保起来”政策资金5789万元。生活保障方面,已对19281人落实“生活保起来”政策资金4025万元。易地搬迁扶贫方面,按照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O的标准,已完成2078户7150人的搬迁任务。

变“单一模式”为“多元投入”

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必须充分考虑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短期投入与长远投入、点与面的关系,不仅要统筹使用财政资金,更要着力增强统筹资金的倍增效应和蝶变效应,形成“1+12”的效果。

项目资金“整”出来。立足县情实际,大悟念“山字经”,打“特色牌”,通过统筹资金,扶持青油茶、板栗、花生、药材等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壮大,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已建成核心区面积3000亩,引进红翼农林、悟道茶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

社会资本“引”进来。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推动作用和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统筹资金的项目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统筹资金机制。着力实施“绿满大悟”及水土保持统筹项目,通过政府投资带动,共吸引10余家涉林企业和50多个造林大户,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参与林特基地开发,形成了“政府扶持大户,大户带动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

2016年,大悟统筹农村公路、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1860万元,以旅游扶贫的形式支持城关镇中心村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实施后成功引进武汉方源公司,统筹资金与社会资金的放大比例达1:3.3。项目采取“公司联村带户参股扶贫”模式,统筹资金和村级集体山场、林地、水面等资源将折资入股并参与分红,同时公司还就近招聘务工人员200多人,中心村的旅游扶贫项目将有力推动农民变农工、村民变股民、农村变景区。

金融资本“撬”起来。统筹资金7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通过政银企合作模式,创新推出“悟农贷”等信贷产品,按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帮助鑫磊农林、古耕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出售农产品、提供劳务等方式,年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

第3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abo321”为你整理了这篇支持脱贫攻坚财政使用管理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9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以加快脱贫为目标,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拓宽盘活扶贫资金渠道,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现将我区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资金整合情况

按照整合资金名录,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应整尽整,按需而整”。全区今年计划整合资金规模是35440.55万元,实际已整合到位资金35440.55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央资金17841.36万元。主要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241万元、水利发展资金1490.96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19.5万元、林业改革发展资金82万元、农田建设补助资金3253.2万元、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2478.7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46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2012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18万元。

?(二)省级资金5717.3万元。主要包括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42万元、农业改革发展资金577.4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8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32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0万元、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资金363.9万元、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31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73万元。

(三)市级资金1658万元。主要包括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58万元。

(四)区本级资金10223.89万元。主要包括区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488万元(2019年区本级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9488万元,较2018年增加3800万元,增列专项扶贫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18900万元的20.11%。)、2018年度结余资金(统筹整合资金)735.89万元。

二、扶贫项目资金支出情况

2019年,我区共安排扶贫项目600个。截至12月18日,扶贫资金支出34074.21万元,扶贫资金支出比例占年度规模35440.55万元的96.14%。

颍东区采取“三项清单”管理,规范扶贫资金使用。通过“整合清单”“任务清单”公开资金项目名称、预算金额、实施地点、项目完成时限等,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透明度;围绕年度扶贫任务目标,通过设置“绩效清单”,找准财政资金的着力点和撬动点。

三、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情况

2019年,颍东区共实施35大类项目,资金规模为35440.55万元。颍东区财政局出台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细则》(财农〔2019〕64号)及《颍东区扶贫资金单个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加强扶贫资金的支出审核、落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

我区以脱贫攻坚规划和项目库为依据,依托监控平台将纳入扶贫资金总台账管理的中央层面50项资金、省级层面24项资金都纳入了监控范围。

按照谁填报绩效的原则,区级行业扶贫部门根据项目资金安排情况,及时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中填报项目绩效目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扶贫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等数据分析。同时,财政部门落实责任要求对行业实施单位、主管部门提供业务指导引领,确保动态监控平台数据录入、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申报、自评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实施的35大类项目,落实扶贫项目资金3.54亿元,扶贫项目资金的预算分配下达、实际支付比例及项目绩效自评、审核完成比例均达到了100%。

四、扶贫资金监管情况

(一)扶贫资金及时公开公示

根据扶贫、财政部门印发的《颍东区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细则》(阜颍东扶办〔2018〕143号),我局认真做好各级扶贫资金分配结果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按照要求联系扶贫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的匹配工作。截止目前,全年扶贫项目资金公示情况已全面完成,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7841.36万元,省级财政资金5717.3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658万元,区级财政资金10223.89万元,合计35440.55万元。

第4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财政部、国家农发办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政策、制度。我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学习,深研政策。同时,科学研判当前形势,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一是坚持“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一支笔审批”制度。二是严格项目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细化工程质量和验收标准,成立检查验收班子,集体检查并签字,避免个人随意表态。三是在项目资金拨付上,切实做到“四不拨款”:项目建设单位各项报账资料不全、票据不实的不予拨款;项目建设随意降低标准、数量不足的不予拨款;工程监理人员没有签字的不予拨款;工程未按规定设计要求、质量未达标的坚决不予报账。

二、落实保障,整合项目

近年来,审计机关对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的审计并作出“农发项目专项资金投向准确、管理规范,财务真实,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农业综合开发有成功的管理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形成规模出效益。明确整合范围。根据中央关于整合支农资金的要求,探索新的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扶贫开发等其他支农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合理开发。坚持整合原则。在现有政策和体制下,以县为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的原则,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各类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避免重复投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搞好整合规划。科学规划是整合支农资金的前提。要科学编制中长期总体规划,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强调上规模;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上档次;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上水平。

在资金投入方面,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好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申报和资金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同时,合理调度资金,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各类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其次,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和农民增加投入。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资金投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农民对直接受益工程建设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三、科学分配,精细管理

在土地治理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建立竞争立项机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为增强项目立项的透明度,充分调动各乡镇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竞争立项、择优立项原则,每年初步确定4至5个乡镇为年度农发项目预备区。县领导领导小组织项目竞争立项答辩会,各乡镇在现场进行竞争立项演说,陈述本地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由专家评委根据各乡镇的陈述情况,从乡镇领导班子、具体问题解决承诺、项目区自然资源优势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现场打分,确定1至2个乡镇为本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正式立项的乡镇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农业综合开发目标责任书》、《项目建设廉政承诺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承诺书》,将项目建设纳入对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我县农发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因素法,按照国家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办法》的要求,细化对工作质量因素的考核,起到惩优罚劣的作用。准确把握“以奖”、“以奖代补”运行机制,一要严格按照计划批复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确保建设内容的真实,防止以旧抵新等虚假行为的发生;二要拨付方式视建设进度,分段验收,分歧拨付,以促进项目的实施;三要鼓励和支持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5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县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确定的工作基调,积极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总体工作思路,把财政工作的重心和工作重点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充分发挥财政的发展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继续争取市政府对*差别政策和财力补助的扶持,为加快*生态岛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完善和实施好新一轮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稳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的保障能力,推动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实施科学管理,提供最佳服务,创建高效运作机制,提高管理效应,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财政收入和支出。2010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预算县本级财政支出46.90亿元。

2、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岛区工作任务,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和对财政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主动履行好财政职能,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组织财政收入,统筹安排和执行好年度预算,实现年度预算平衡。

3、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监管力度。财政监管紧密联系新形势下变化了的新的任务和要求,要以变应变,努力探索监管办法,创新监管思路,拓展监管领域。

(三)工作措施

1、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组织、统筹、安排好各项资金,为本县生态岛区和新农村建设作好财力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二是把握经济发展主旋律,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密切关注本县区域内经济运行质量和年度财政收入进度,关注影响财政收支的不确定因素,定期分析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做好财政收支状况的趋势分析。三是继续完善财政体制,深化“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好乡镇基本财力实施托底保障方案,理顺两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促使乡镇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引导乡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四是继续深化财政综合改革,推进“乡财县管”工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在2009年“乡财县管”10个乡镇的基础上,2010年普及至全县所有乡镇。五是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完善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如实评价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果,提高财政性支农资金规范、安全、高效的运作,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在推进生态岛区和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另外,建议对政府性公司及各开发园区实行收支预算管理。

2、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资金保障能力。一是重点保障公共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教、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确保资金和政策落实到位。二是重点保障新农村建设,不断巩固、坚决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科学安排和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切实保障政府重点实事工程建设,在努力统筹盘活用好各类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县统筹建设财力的施办法》,遵循统分结合、以统为主,适度集中、确保重点,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运作好投融资工作,提高政府投资综合效益。

3、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围绕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目标,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健全规范、科学、安全的资金运作机制,坚决查处各种财政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加强对财政改革中出现的新课题、新事物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基建、教育、卫生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真正把财政监督检查融入财政改革中去。在监督方法上,采用财政监督科与业务科室密切配合,财政部门与县级相关部门配合,事前、事中和事后相互结合的全过程监督,将预算支出的重点放在事前审核把关和事中跟踪监控,辅之以事后的专项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6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各区、县劳动局、财政局、税务局,市财政各分局,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

北京市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印发《关于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发放办法》的通知(即京财预〔1988〕504号文)等下发后,一些单位反映,我市发给企业职工的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补贴是否作为计提统筹退休基金的工资总额基数问题,需要有关问题作出统一的规定,以便于企业执行。为不影响企业统筹退休基金的提取,保证全市企业职工退休基金统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凡参加我市企业职工退休基金统筹的国营企业,区、县、局、总公司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在计提统筹退休基金时,要将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计入工资总额作为提取统筹退休基金的基数。但原定财务列支渠道不变。

2.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发放后,未将此项补贴作为计提统筹退休基金基数的,应从1988年5月起进行补缴。

3.以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精神不相符的,一律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第7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研究

一、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建设

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制度建设必不可少。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监督管理体制,由财政局及相关部门主导下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同时对运行中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资产的收益。机关事业单位对资产直接管理,在财政部门监管下进行资源配置和处置国有资产。机关事业单位严格行使资产的使用和占有权,在使用过程中尽职尽责的做好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工作,保证资产的使用寿命,并承担其相应的安全责任。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的财务效益。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出租、出借、对外投融资方面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用有形的货币价值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记账工作,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保证资产的效益和安全。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财务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对资产的更新、报废进行严格控制,进行资产评估,方案必须按程序审批后方可进行更新报废,以避免国有资产浪费。

二、推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结合体系建设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推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结合体系建设能够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塑造资产管理的新模式,达到三位一体的最优结合,提高预算的合理性。通过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资产管理中严格实行资产的采购、出租、出借、报废环节的控制实现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严格进行制度建设和审批流程,杜绝一言堂现象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在机关事业国有资产预算编制审核过程中,强化部门监督,实行责任追究,结合资产现状和运行状态及实际需要,盘点激活资产的最佳利用效率,防止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超标配置和重复配置现象的出现。利用财务管理的各项手段将资产价值化,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从而达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目标。

三、探讨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和统筹调拔制度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效能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办公设施不断完善离不开国有资产的强有力配置,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现代化、规模化、人性化、高效化的能力显著增强,资产配置逐步提高,资产规模日趋扩大。但在资源配置中超标配置、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联手建立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共用平台”就是资产整合和统筹调配最成功的案例。为此建立资产共享、调配、整合、使用、出租和转让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比如建立健全公物仓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集中管理可有效避免重复配置,以有偿转让和无偿调拨的方式既可以节省财政资金,同时可以使国有资产获得收益。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可以极大防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实现。大型资产诸如高精端设备购置成本高、维护成本高、专业操作人员多,通过整合可以充分实现物尽其用的效果,一方面资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财政资金,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一举多得。探索实施大型会议和活动所需资产的联手采购和保管机制,实现规模批量采购降低成本的目的。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可以重复利用,对建设集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

四、实行动态化的资产报告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上实时动态上报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能够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有资产信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形成联动机制,便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动态掌握资产的状况、配置组合、有效的财物价值、资产收益、资产利用效率等相关要素,通过财务管理体系体现资产收益价值的相互关系和有效信息,实现资产的动态化、实时化监管体系。进一步运用财务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互通的网络机制,便于国有资产购买、使用、处置等诸多环节及时作出相应。

五、国有资产其他管理模式探讨实行绩效考核

十要求创新思维模式,进行政府绩效管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各地都在探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非营利性部门难以用经济效益进行衡量,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建立健全各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绩效考核指标可从资产的数量、质量、资产完整性、安全、效率、效益、产出比等进行权重分解和细化得分目标。优质、高效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最大限制的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而合理、优化、高效配置资产,体现科学性和价值性。通过资产完整性建设,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保证国有资产不被挪用和流失,实现投入收益的最佳回报率,进一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在组合各机关事业单位资产调拨方面及时实时动态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互利共享,并对资产的以上性质进行评价。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尽量体现在财务价值通过各类财务评级指标进行核算,在计取收益的时候考虑固定资产各项财务成本,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回报。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资产价值的提升体现在资产的先进性、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资产存在的后备力量和增值空间、发展前景等。在追求财务价值的同时考虑好无形的社会效益,找准财务管理的平衡点,实现最优组合。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必须具有良好责任心并懂业务的专业管理人员才能更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

第8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摘 要 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是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设立,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理论及意义,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面临的问题,简单分析了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存在高估算情况。提出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整合 建议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实意义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指对分散在各部门和各单位内部的、专用于支持“三农”某项事业或某些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进行清理归并,统一规范管理、规划项目、有序集中投入,形成统筹安排的投资机制;广义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指对现行“三农”工作的管理体制及其相应的财政资金分配制度的调整归并。整合财政资金,就是将中央、省、地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下拨的支农资金与地方财政部门资金、农口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以地方和产业发展为平台,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本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问题,简单分析了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项目预期设定的目标和依据均不充分,存在高估算的情况,使实际项目执行与预期计划偏差较大,最后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对策,希望进一步丰富自身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有关知识,同时为我市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供参考。

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问题

(一)支农资金支出缺乏必要论证,管理实施效果较差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下指标、分资金,拨付渠道乱而多。支农专项资金依据一般是单位报告、领导批示等确定,至于项目的真实准确程度等, 缺乏必要的论证,没有一套规范的各项支出执行标准。各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的执行由县乡政府或事业单位自行联系设计、施工单位,项目设计、预算是否真实准确, 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审定施工单位是否有资质,致使项目执行中时常出现重拨轻管, 调整支出、频繁追加等情况,预算缺乏科学依据,存在较大随意性。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

例如表1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报告该项目作为扶持经济薄弱村、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壮大,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实事项目。但对该项目财政支出来看,的确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计划征地5.5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项目总投资653万元,而实际项目总投资404.59万元。二是在项目资金筹集方面,计划市财政补助200万元、街道财政补助150万元、村自筹303万元,而实际到位资金是市财政150万元、街道财政150万元、村自筹104.59万元。三是项目支出预期计划与实际支出相差很大,如:装修费实际支出占预期支出的5.83%、水电及场地费实际支出占预期支出的15.02%等等。

(二)支农资金挤占挪用,削弱了支农效率

现行的支农资金拨付渠道有两种, 一是财政部门渠道, 二是行业部门渠道, 不同资金来源的拨付渠道不一, 财政部门的拨付, 资金到位相对缓慢;行业部门的拨付, 资金在部门各环节内部运转,滞留与滴漏问题突出。两种渠道的资金运行存在过程长、环节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致使管理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形成。支农项目的选择缺乏客观标准, 拨付没有明确的支出标准, 用款单位的支出随意性较强, 一些农口国有事业单位受人员臃肿、运行经费不足, 再加上自利动机、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等影响, 都热衷于自己搞项目,上级部门对资金分配的截留资金越多,影响越大, 基层并用于农民的资金有限。

(三)支农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现行的财政支农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延续而来,科目分类、管理体制都是以部门块块为主。目前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良种补贴资金、农业科研推广资金、粮食直补资金、病虫害防治资金、农村救济费、动植物疫情防治资金、农村水土保持补助费、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培训资金等, 分属财政、发改委、国土、农业、科技、交通、民政、水利、教育等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在资金分配上都面面俱到、自成体系, 对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致使项目申报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不同渠道拨付的支农资金在项目布局、建设内容、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 资金管理方式多样等问题。

三、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对策

(一)顶层规划,抓好规划编制

一是按照有关要求,对项目建设内容、产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概算、支农资金整合方案、资金补助标准和具体用途、项目预期效益以及组织保证措施等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与实际执行要一致。二是严格方案编制。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要提高认识,按照“看得出、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的要求,合理、科学、细致、认真地编制好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方案编制内容。三是明确资金补助标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要细化和明确。例如图3-1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在项目实际支出时超出预算。所以在以后的项目建设中,要加强项目的前期调研预测,并运用充分的目标依据来合理确定预期目标,使项目实际执行与项目预期目标一致。

(二)高端推动,搞好配合

召开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联席会议和高层会议制度,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一是整合支农资金预算环节。根据事业发展、履行职能的需要,对预算中的项目支出进行部门清理,对用途相似、性质相同的项目支出整合归并,突出对重点现代农业发展的预算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要在部门预算环节安排,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二是与部门搞好配合,加大对涉农专项整合力度。三是对项目审批权限继续下放。

(三)主体监管,开展绩效评价

对资金运行各环节,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放权的同时对中期验收和评估考核要加大力度。同时,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联合监督,推行“立体”监督模式,村民代表考核打分,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审计。强化绩效考评,建立健全制度,是保障支农资金高效使用、安全运行的前提和条件。完善计划统计等方面基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申报、绩效考评、检查验收等方面制度。

(四)深度整合,突出粮食产业

调整预算编制,归并预算专项,并逐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体系。预算执行上,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各项资金统筹协调,形成集中投入,向主导优势项目区域投入机制。扩大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做大产业。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根据优势规划重点扶持,形成规模。

参考文献:

[1]胡振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整和、政合与整壑.当代财经.2009(05).

第9篇: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

(一)项目多头申报,资金源头分散,不利做大做强

由于项目申报实行条条管理,加之相关部门职能设置重叠,容易导致项目申报重复、交叉。近几年实施的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低丘红壤改造、沃土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等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范围、实施手段等相似度较高,项目涉及国土、农业、农开、水利等多个主管部门,由于各主管部门掌握的项目政策要求不统一,加上信息沟通不流畅,导致各部门在项目选择、资金投向上很难协调,容易出现项目申报的各自为政、重复交叉,其结果是大事办不好,小事重复做。

(二)项目点多面广,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由于区级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分散,在总体上说有四种之多,加之项目资金分配权实质由各部门掌控,容易导致资金分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资金补助撒糊椒面现象比较严重。如某家水果专业合作社,三年累计接受11家单位31笔财政补助资金,累计金额14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点多面广、资金分散,不仅难以使财政资金“扶优扶强”、发挥合力,也容易降低政策扶持效果。

(三)分配层次过多,资金链条过长,影响资金安全

目前,在项目资金的拨付管理上,仍存在二次分配、二次转拨的情况。如近几年实施的低收入农户下山脱贫奔小康工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扶贫专户拨入各乡镇,再由乡镇转拨受益农户,个别乡镇无视财经纪律,出现套取挪用专项资金的违规行为。农业部门主管的农村沼气、畜禽养殖、动物防疫专项资金,均存在二次、甚至是三次转拨的状况。专项资金的层层转拨,延长了资金运行的链条,势必造成财政资金在各环节上的滞留,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

(四)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管理,弱化项目成效

部门支农项目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可能会因项目规划论证不够到位,使项目实施缺乏可行性;或因地方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未能完全落实,影响项目建设进度。部分项目在实施完毕后,也因后续管护措施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在千万农民饮用水专项审计调查发现,个别乡镇因急于争取项目资金,在未充分考虑各村水源条件的情况下就仓促申报立项,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实施,造成专项资金的闲置,影响资金使用绩效。

二、整合区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对策建议

面对如上所言的各方面问题,应该在坚持“统一领导,协同合作;规划先行,整合申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加强监管,绩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从机构、规划、财力、项目监管等方面系统联动,携手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的优化整合。

(一)建立组织机构,为支农资金整合提供组织保障

建议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区财政以及各涉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项目审查及协调管理工作。同时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项目整合方案,调度项目实施情况。

(二)坚持规划先行,围绕规划整合申报项目

责任部门应编制项目规划,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申报、审核程序。各涉农部门应围绕农业发展规划选择确实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并报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支农资金项目库,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要按照集中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地点和集中资金投入的要求,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报经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后,再由主管部门按程序和上级有关规定申报。同时,要将已申报项目的名称、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等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防止项目申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三)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围绕项目整合资金

基于资金分散的严重问题,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对本地情况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最先最急需的重点领域,以此为目标集中财力,发挥资金整合合理形成的规模效益。比如某年2009年确定的重点是推进柑桔产业结构调整、柑桔品质提升、发展城郊型特色效益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六大工程实施。因此,支农资金整合应紧密结合六大工程,整合不同部门掌管的不同类型资金,集中有限财力,做到投资一项,见效一块。

(四)先易后难、做好试点,以点带面推进资金整合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范围,除直接用于抚贫救济、补贴农民个人、特定防灾抗灾、农业保险补贴等特定用途资金之外,其他财政支农资金都应稳步纳入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明确项目资金的管理部门不变、资金性质不变,充分调动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方式上,应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稳妥推进,主要采取以项目统筹安排带动资金整合。整合项目选择上,应选择部分易于操作的紧密型项目,如土地开发治理、柑桔产业升级转型等项目。在整合措施上,通过制定项目规划和资金整合方案,将不同部门管理的相关资金按各自的性质实行拼盘,集中投入使用。

(五)强化项目监督管理,提高整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