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草虫的村落作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草虫的村落作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草虫的村落作者

第1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练在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在学生交流的兴奋点上,巧妙地设计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如人教版六上《山中访友》的第五段,作者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很亲切地与山里的朋友打招呼,同时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表达方式的独特,正是语言学习的“练点”。可以这样巧设读写并行:第一步,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情谊。作者觉得山中一切都是他的朋友。让我们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师引读――同桌对读――把文章排成诗歌的形式,配乐齐读。第二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即“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与山中的朋友的情谊的?”学生发现了拟人与排比的表达效果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本段称呼那些朋友都用“你”,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第三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出示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接着,老师说:“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像作者这样也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你想跟谁?是蝴蝶?是野花?还是其他的?”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让学生练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蝴蝶!你 ,你好,( )的野花!你 ,你好, 你 ,你好, 你 。”学生们在课堂里交流地兴致盎然,此时提醒学生像作者一样用笔写下来,一次随机的课堂练笔就练在了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学生作文摘记:“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色彩斑斓的蝴蝶,你娇小美丽的身躯在空中有节奏地扭动着,如同一位披着彩衣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真美!你好,五颜六色的野花,你灿烂的笑容,缕缕芬芳,让我忘记了一天的烦恼!你好,湛蓝的天空,你一望无际,犹如浩瀚的大海,到底蕴藏着多少奥秘呢?你好,婀娜多姿的柳树,你甩着绿色的秀发,在湖边尽情地舞蹈,使我陶醉其中……”

练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文中与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文字的呼吸,从而能够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此时,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进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读写并行,能有效促进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如人教版语文六上《穷人》一文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咀嚼文本的语言形式,学习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然后进行语言迁移训练,让学生像作者那样,把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注意标点的使用。适时迁移仿写,既积累词语,又让语言得到训练,让孩子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教学片段如下:第一步,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忐忑不安)。第二步,数一数,画一画,桑娜想到了哪几件事?第三步,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这几件事?第四步,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改写这一段话,让学生比较是否更合乎逻辑了。教师说:“与原文比较,文学大师为什么没有按这样的思维习惯来写呢?”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忐忑不安”的特点――人物的思维很乱,是没有条理的,即省略号的表达效果。第五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种‘忐忑不安’的经历呢?像作者这样,把你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要注意标点的使用。”然后学生练笔。

学生作文摘记:“咳,昨天的电视太好看了,看得我都忘了写作业,这可是我第一次没写作业呀!叮铃铃,上课了,向来严厉的林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教室,好像是在窥视谁没写作业。坐在位置上的我忐忑不安:老师会不会发现……老师问起这件事我该怎么说……就说……哎,不行!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的……早知道没完成作业这么难受,我就不看电视了!后来,课堂上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练在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里

读写并行,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让学生在漫无边际的想象里练笔,读写联动互促。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草虫村落》围绕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文找画面“追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在找画面、品画面中,在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的基础上,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并设计“练笔”:跟随作者继续在草虫的村落里游历,以“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课堂片段如下:

师:文中草虫们的生活有趣吗?想不想跟随作者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游历一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你心中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想象着,想象着:我们的身子在缩小,在缩小……我们也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甲虫,追随着甲虫们的脚步穿过细密的草茎组成的茂盛森林,到了这神奇的草虫的世界。听!(多媒体播放应景音乐)草虫们在寒暄,在攀谈,在演奏。看!那儿有俏丽的小圆虫,还有粗壮的黑甲虫,还有远方来客大蜥蜴呢!虫儿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生活着、工作着,我们看见了许多许多……

师:都看见什么了?把眼睛睁开,赶紧拿起笔把看见的情景写下来

(生写,教师巡视)

师:你们跟着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作文摘记:“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瞧,许多小甲虫在草丛里玩捉迷藏。有的躲在岩石后面,有的藏在草茎下,还有的藏在树叶大伞下。哎呀,一只小甲虫被捉到了,大家都咧开嘴笑了,多开心呀!我还看见天空飞来一只麻雀,降落在草虫村落里,麻雀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它们向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但一点儿也不害怕。对视良久后,它们开始友好地攀谈,不知它们津津乐道的是什么,但可以感觉得出它们已成为好朋友。麻雀身上坐着几只可爱的小甲虫,哦,它们要麻雀带着它们一起飞上天空,感受飞行的快乐呢!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第2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既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又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

1.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同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2.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第3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一、在单元结构的共性表征中觅得本体性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结构基本由单元导读、课文(文本内容与课后练习、小练笔)、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含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与趣味语文)构成。虽然从总体而言,它是围绕人文主题构成单元,语言训练的内容不是十分明显,但也有一些单元例外。另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通读整组课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从中发现共性化即被强化的语言表征,从而确定具有语文本体性的内容。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组,我们可以进行列表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都可以强烈感受到联想和想象字眼的突出,所以,笔者以为本单元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应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根据这个内容,我们在本单元各个项目的教学中,就应该突出联想和想象的学习实践。以此类推,第二组课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之一应是:引导学生掌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方法。

二、在独具特色的结构中觅得本体性教学内容

从文章学角度而言,独特的结构布局往往是文章的重要特点,而这也常常可以成为本体性教学内容。它可以是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可以是某些重点语段的结构特点……教学中,在多数的情况下,不宜简单地将这种结构特点作为文章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总结,然后在即时性的语用训练中以内化(迁移)。本组课文中,体现本体性内容的结构布局无处不在。

《山中访友》:详略布局的独特,如古桥与树林用笔颇详,而其余“好友”则是略笔而成;首尾呼应的妙处,既点明拜访时间之长,又升华了访友心情。

《草虫的村落》:特定空间的描写与视觉的统领两相结合,每一处空间描写又注重比喻的插入;暗示升华中心的首尾呼应。

《索溪峪的“野”》:中心句段独立成段,再辅以各段首中心句,结构上简明与严谨,使人能迅速把握文本的内容。

如果教师能更细心研究文本,更善于发现文本的组织密码,即使面对相同本体性的内容,相信还有更独到的发现。比如,《索溪峪的“野”》的谋篇: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水是野的……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跳读法,快速理出课文的总分结构,接下来让学生从四个段落中心句中去发现内在的层次关系,体会“更是”“渐渐变得”等字眼存在的妙处,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结构特点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在最具传情达意效应的词句中觅得本体性教学内容

属于语文的东西,最终还是体现在文字表达上。除了以上的本体性内容外,我们不能忘记具有传情达意的独特词句,尤其是那类在课文里反复出现且不停地闪耀着文本特点的词句,它们理应是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古诗中,曾让江南两岸春意盎然足以穿越古今思念风尘的“绿”字;让春色充满情趣,烂漫之状一起托出的“闹”字;在散文中,独特的人物描写句,推动情节烘托人物的环境描写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都是承载着传情达意的功能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对这类语句的认知、实践、迁移,是我们小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具体而言,如《山雨》中对声音本体展开的形象比喻句,还有如《草虫的村落》里的拟人化词语:左冲右撞、打着招呼、寒暄、熙熙攘攘、意味深长、投机,等等,这些都足以凸显出本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的价值。

四、在不同语体风格的文体中觅得本体性教学内容

第4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播种于孩子纯洁的心田,如何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渗透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之中呢?小学语文11册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思考和探索——引领学生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体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仔细研读小学语文11册文本,不难发现,全册32篇课文其中有12篇是围绕“人与自然和谐”这一思想编写的,一单元有4篇课文,《山中访友》《听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目的是感悟大自然中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四单元有4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鹿和狼的故事》《青山不老》目的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善待自然、关爱地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进行生态教育、绿色教育、环保教育。七单元《老人与海》《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动物是有灵性的,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从而善待动物,善待生命,受到人性美的陶冶。这些文质皆美的课文无不闪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光辉。

以下是对相关课文进行的教学解说:

1 《山中访友》——【从赛读入手】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进行“找朋友,选朋友”朗读比赛,让学生选择作者拜访的——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朋友。在有感情地朗读比赛读中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课外练笔】让学生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选一大自然中的事物写《——我的朋友》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正因为选准了“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一读写结合点,才使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在文本中闪耀,在课堂上闪耀,也在学生心中闪耀。

2 《听雨》——【从想象入手】一场雨,在作家赵丽宏笔下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遐想中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慨大自然的奇妙。让学生想象:我是山中的___,当山雨来临时我会发出___的声音。雨中的我怎么样?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岩石——“滴答滴答”

绿叶——“沙啦”

…… 多么美妙的音符,这些音符组成了一首首优美的曲子。让学生在想像中听朗读,感受文字的美妙,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课外积累】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课外分类收集更多的描写大自然的像声词(如水的声音——哗啦、咕噜、汩汩地、滴答、淙淙、潺潺、咕嘟、潺潺……鸟声、虫声、禽声、兽声、风声雨声、雷声……)

3 《草虫的村落》——【从观察入手】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一次奇异的游历。让学生们追随作者跟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去观察: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街道”“小巷”,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观察中感受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拓展练习】寻找大自然中的小生灵,写观察日记——《可爱的小精灵》。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4 《索溪峪的野》——【从对比入手】紧扣一个“野“字,让学生感受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

桂林山奇,峨眉山秀,庐山俊,泰山尊,黄山贵——它们都已经“家”化了。用这种人工的美与索溪峪的山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作对比。突出索溪峪山的野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课外拓展】打开网站欣赏张嫁界的自然风光,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索溪峪。②为索溪峪写环保广告。

第5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高年级

语文素养即个人在语文方面的整体修养,包含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语感能力、语言审美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小学高年级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仅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更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培养语文素养的意义

(一)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语文素养其中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对于文字的理解与转化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对于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质,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应试教育影响严重,语文素养遭到忽视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多年,但在当前的国情之下,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过分追求分数、过分看中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挤占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时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考点,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于个人意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学校和教师的选择与侧重会极大影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选择与侧重,长此以往,就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语文素养积累不重要的错误观念,误导他们将来的学习。

(二)固定教材阻碍了教师在语文素养教学上的发挥

语文的本源是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应当根据现实世界取材。然而,当前的语文教材相对固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完全按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发挥,加之语文素养培养的相关大纲又未明确,培养方式与内容迟迟得不到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以下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上的具体策略

1.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要在课前反复研究教材,找出其中与语文素养提升联系较强的内容,并设计出训练思路。如教师在讲授《草虫的村落》一组文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带领他们走进童话般的草虫世界,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山中访友》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山中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在《山雨》一课教师可以运用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通过这种充满画面感的编排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如何用语言表达自身感受的,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优美语言的积累。

2.引入有利于学习的游戏

小学生有着爱玩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语文课中加入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如在《孔融让梨》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分组编排情景小品,将文章中的故事再现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其中“礼让”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引用一些热播动画中出现的情节或故事,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将课下娱乐与课上学习联系起来,充分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展开教学

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可先播放一些圆明园复原的3D图景视频,然后再播放现在的实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阐述自己的心情与想法,以此培养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家长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上的具体策略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既离不开学校提供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离不开家长提供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小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学校要多同家长沟通,为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家长则要接受教师的意见或建议,改掉自身不良的语言习惯,以实际行动做好学生的日常语言辅导工作。

总的来讲,我们应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以此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娇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3(2S).

第6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花在“有感情朗读”上的指导时间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课堂上往往是朗读好的一些学生“频频亮相”,而其他学生根本不愿意站起来朗读展示,甚至齐读时也不肯放声朗读。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展示自己的朗读?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读题入手,叩击课堂的情感大门

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统领着全文的中心。因此,从课题入手能十分有效地把握全文的情感脉搏,调拨起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产生“我要读”的心理趋势。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小兴安岭)

师:(板书“小兴安岭”)同学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小兴安岭吗?

(学生自由介绍)

师:看来大家对小兴安岭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到东北的小兴安岭去,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

(课件出示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画面,同时优美舒缓的音乐响起)

师: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小兴安岭树木成荫,就像绿色的海洋。

生:小兴安岭非常美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生:小兴安岭有许多珍贵的东西,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

师:是啊!小兴安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不同的季节,小兴安岭的美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现在,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来,拿起书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吧!

从板书课题“小兴安岭”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是怎样的,为学习课文所写的小兴安岭做了情境铺垫。接着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画面,还配上了优美舒缓的音乐。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为朗读教学叩开了情感的大门。

二、教师范读,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

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情感还处于朦胧状态,但他们易被感染。教师真挚、深沉的感情朗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前,我很认真地看了《走下圣坛的》这本书,早已被那一件件具体感人的事迹深深触动着,被他那高尚的品质深深感动着。上课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你印象中的总理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我与学生交流了自己看《走下圣坛的》一书后的感受,并真诚地对学生说:“当老师一看到《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就有一种朗读的欲望,我好想把自己对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同学们,你们能满足我的这一愿望吗?”课堂上,全班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我范读课文: “……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动情的朗读让教室里静极了。然而只停了几秒钟,一阵悲伤低沉的声音一齐响起,全班同学加入了朗读的行列―― “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于是,这节课大家都那么专心地听着,那么动情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体味每句话,去感受那悲壮动人的场面。

因此,教师出色的范读不但能感染学生,而且能为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奠定基础,甚至还能引发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引导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教师应创设相应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让学生快速沉入文本,为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

如教学《月光曲》时,教师可先出示一组画面: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同时教师对画面内容作简要的介绍。接着出示第二组画面: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的海面,同时播放《月光曲》,教师动情描述:“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以及教师的动情描述,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朗读的时机便成熟了。学生尽情地朗读,读出了理解,读出了情感和韵味,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四、展开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些课文中作者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较为概括,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事物形象由概括到具体、生动。学生的情感会随着想象而丰满充实,这时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为了让学生体会草虫生活的有趣,我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它们互相在倾诉什么?

生:劳动了一天,你辛苦了,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晚餐。

师:真是体贴入微的草虫。我们再来看另一处的草虫。“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它们在交流些什么?

生:你好!你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大呀?我们可是头一回看见呢。

生:我是蜥蜴,从远方来,我们交个朋友吧。带你们去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怎样?爬到我的背上来吧。

生:太好了,太好了!大家快爬上去,我们一起去旅游。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这样奇异和独特的想象,激发了学生的童心童趣。学生在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中产生了情感共鸣,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多层次感悟,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层次、有梯度地进入更深层次的感悟,这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如《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段。

师:(播放课件:大娘照片)这就是李大娘和志愿军战士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生:(深情地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

师:可是,大娘怎么舍得和亲人志愿军分别呢?我们只好请求她留住送别的脚步。谁来请求大娘?(学生读出了“请求”的语气,读得很动情)

师:大娘也没有停下,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学生用“恳求”的语气读,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颇有味道)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早点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学生用“哀求”的语气读,有一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

师:可是尽管我们哀求大娘,她还是舍不得回去。最后,没有办法的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学生用“命令”的语气读,语气很坚定)

师:是啊,七十五岁的大娘舍不得走啊!我们就这样一次次地请求、恳求、哀求,到最后只好命令。现在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和大娘“诵”别。(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读出了属于自己的情感)

“请求―恳求―哀求―命令”等不同体验的朗读,把中朝两国人民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融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六、个性朗读,呵护学生的朗读激情

学生在表达能力与语言领悟等方面具有个性差异,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角度等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不同感悟。

第7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关键词:发现;喜爱;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26-01

语文是最富有灵气的学科,她包孕唐诗、宋词、清小说等,涵养了古典精华,滋润了现代经典;语文是百科知识之母,她贯通古今历史,融汇各类知识。可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却走向了单调乏味、枯燥无趣,以致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呢?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农村学生虽然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城里学生一样享受高档的文化娱乐活动,但是,他们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令无数城里学生向往。如:春天折柳枝编草帽、做柳笛;夏天去河里游泳、捉鱼,到树上捉知了;秋天捉蛐蛐,斗蟋蟀,冬天打雪仗、堆雪人……他们在玩耍中享受快乐,在嬉戏中增长见识、明白道理。农村孩子的游戏应有尽有:老鹰捉小鸡、藏猫猫、放风筝、掷沙包、折纸船……个个玩得痛快,人人看得眼馋,这一些活动无不让学生联系起《风筝》和《少年闰土》等课文所描写的生活画面。

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受到大自然的启示后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农村学生从小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蓝天白云、落日晚霞、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些都能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感性材料。我们可组织学生春游,面对青山绿水,激起他们的真情实感,他们就会很好的体验《秋天的雨》、《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对美的感悟。

相对于城镇,农村人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蕴涵着广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对于语文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了解地方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呢?学习此单元,首先让学生 “说家乡”,学生开始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关注起来,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年唱到的童谣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爱上语文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我、演绎生命的舞台,同样,课堂也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阵地。学生能否“爱”上老师的课堂,直接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应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呢?

(一)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要想学生能真正潜入到语言文字的意境中,与优美的语言共振,教师就得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语文实践。在导入新课时,我通常运用设置悬念或猜迷语等方法,在让学生带着求知、探索的兴趣主动地去寻找新知识。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一板书完课题就用惊讶的语气发出疑问:“孩子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呢?”这么一问,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随之引发了一连串的提问:“我发现了‘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老师,为什么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上双引号?”“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此时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极浓,求知欲极高,我便抓住时机,开始教学新课。

(二)独立思考,享受成功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伴随而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些现象: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以及太多的有形无实的小组讨论等。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在“热闹”的课堂中,在过于“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关注得更多的是表面形式,而有效的思维却被淡化,造成语文本真魅力的缺失。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学语习文”,并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因此,我们在活跃课堂气氛、张扬学生学习个性的同时,更要给予学生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积极有效的思考中品词析句,理解积累,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实实在在地提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从而深入感悟其中的丰富意蕴。

当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点拨下爱上语文课时,就会在课堂上充当积极、主动探索的角色,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揉碎”“硬塞”进去,这样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第8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盘龙山位于泰安市西南部的乡村,距离城区40余公里,是当地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因为有一条龙卧在那里,所以山没有长高”。在那个村庄,泰山文化已经渗透到每家每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地人被要求谈谈当地的文化时,更多人提到的是由泰山而引发的一系列零零碎碎的习俗和观念,尤以“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的信仰为深刻久远。对于盘龙山上“龙”的传说,人们似乎淡忘了许多,若试图要求当地人讲述这一段传说,只有几位老人能够大致道出整个故事的原委,而对于当地的年轻人来说,传说的细节几乎为空白。他们只知道“西山上盘着一条龙”,须心怀敬畏,不得亵渎。景区开发前,盘龙山是无异于其他地方的荒山野岭,杂草丛生,大石暴露;山腰之上仅保留的少量植被,常常会由于牧羊老汉有心无心的大意而遭到羊群啃食,山上随意丢掉的烟头儿也常常会引起火灾,山上植被由此愈加稀少。虽如此,每每谈及盘龙山时,当地的人们总是充满了内心的自豪。盘龙山文化的影响覆盖周边,在他们眼中,“盘龙山文化不止一处”,还有“石龟”“古槐”“碧霞元君行宫”,以及不远处的凤凰山、龙凤水库等。山的脚下就是村庄。每逢年节,人们都会到山上结伴而游,多年在外的人回到家乡来也必会到山上寻找那个“龙身”,搜寻潜藏在草虫土石中的鲜活传说。

二、盘龙山景区的开发路径分析

(一)文化生态学理念下历史文化的复活

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常常被理解为在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散点化的旅游资源进行提炼、升华和整合,以实现对当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明确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发成为一个特定地域及其群体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文化生态学”强调,文化的复活是在一定历史周期内,面对生态环境变迁的客观现实,在本地区文化系统内部通过一系列解构、重构、验证、更新的人工技术活动内容的设置与执行,有效促成区域文化、自然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体所形成的抗外界干扰的自适应体系。开发之初,盘龙山景区确立了“盘龙”为中心的文化主题,根据对“盘龙”传说所特有的共同记忆与归属感,将分布在4个村落里的散点化的文化载体纳入到统一的主题当中,以助于实现区域文化更加集中的呈现。景区相继对覆盖范围内的“石龙”“石龟”“千年古槐”“碧霞元君行宫”“龙凤水库”以及“十里长廊”“凤凰山”等十余处景观进行了相关的设计与修建,其具体形式包括对传说的场景虚拟、历史遗迹的复原以及主题公园的附会等物化形式,实现了资源文化内涵向产品文化外显的转化。作为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盘龙山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对接

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狭隘的“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甚至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如果没有文化与伦理价值系统的引导,只会变成纯粹的物质利益冲动,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一种文化精神为动力,同样不会得到持久的发展。盘龙山乡土文化的重构,使当地民众的文化世界变得丰富,迎合了新时代农民对文化内容的要求,并加快了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步伐。盘龙山文化旅游开发对当地新社区建设的有效助推主要表现在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反向吸引上。景区范围覆盖4个行政村,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自2007年左右便开始着手新农村建设工程,然而,传统村落复杂的内部因素致使整体工程进度缓慢,困难重重。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整个区域内户籍人口数为2500余人,而现实生活中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导致了实际常住人口只是以上数字的60%,许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滞留乡村。景区开发前,村内只是初步完成了整修街道、修筑中心马路的工作,少数住户依规划格局建起新宅,却存在着大量的空房旧房亟待解决。盘龙山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所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返乡人员,为新一轮的家乡建设注入了活力。此外,新农业技术培训使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红薯获得了更高的品质和产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在这个“农村”安家、生活。

(三)对区域范围内新型产业链的有效利用

红薯是泰安市西南地区常见的农产品之一,而盘龙山脚下的几个村庄更是以独特的土壤条件获得了明显的先天优势。在景区开发之前,每年从盘龙山脚下输出的优质红薯接近80万公斤,甚至许多外地的客户不惜路途遥远前来收购。在对此物产资源的深入开发方面,景区确立了建立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在这个园区内,对红薯的加工形成了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加工链条,一系列的环节涉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价值增值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链条。在政府、企业以及相关专业机构的共同开发中,盘龙山逐渐打造出品质优良并深受周边居民喜爱的特色食材“粉皮儿”,树立了具有优势地位的地方品牌。围绕丰富的红薯资源,并结合盘龙山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开发,景区发展起了丰富的副食品、旅游产品、特色餐饮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薯文化”美食系列。相较于“旅游文化”,“文化旅游”的研究似乎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旅游’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而国内对‘文化旅游’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研究仍会将两者的事实相混淆。对于两个概念的区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似乎让两者的界限明确了许多。在这样一种学科视野中,“文化旅游”被界定为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而这迥异于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迎合游客的“旅游文化”,前者更多地是在关注旅游者知识的追求和一种文化的经历。

第9篇:草虫的村落作者范文

一、重视阅读积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材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手段。材料的积累,在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材料可供学生写作时借鉴,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材料。课文中优美的描写,极富哲理的名言,真挚的抒情,古代诗词中的名句,都可以作为材料搜集起来,用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当然,只积累课本中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大量的阅读,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作文有活水之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去,走出课堂,以课外促课内,引导学生在阅读想象中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借助于书籍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自然和生命。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可以摘抄经典词句,可以谈心得体会,可以欣赏写作技巧,也可以质疑辨析,借此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真正把书读透。这样,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读中更好地悟,更好的写。

二、倡导随文练笔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文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是写作训练的现实资源,写作不仅是用其材,也可是取其法。而学生在校时间长,直接生活经验少,可以借助阅读来充实自我。随文练笔是将写作的技能训练适时融进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策略,在阅读课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即实施随文练笔。

如:在《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大自然,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到郊外走走,细心观察,如可以登来龙山,写一写《游来龙山》,注意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同学写:

在一个大雾漫天的清晨,我独自一个人走在通往来龙山的小路上,周围的树木若隐若现,有时露出半个头来,有时冲我露出笑脸,好像在跟我玩捉迷藏,银白的“纱衣”披在它们的身上,又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在向我频频点头,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一阵微风拂过,它们又跳起舞蹈。忽然不知从哪儿传出了几声鸟鸣,好像在给它们伴奏呢!静静地,我感觉我也是一颗树,也随着它们翩翩起舞,蝴蝶在我身旁盘旋,对我说飞行中看到的美景,蜜蜂嗡嗡地对我说花儿们的新鲜事。蒲公英飞过我的身旁,告诉我它伟大的志向。

如教学《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的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布置小练笔,写一写自已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写《蝴蝶的村庄》。

今天,吃过晚饭,安静地躺在长满野花小草的草坪上,淡忘了烦恼,淡忘了忧愁。突然一只美丽的蝴蝶映入了我的眼帘,视线情不自禁地被它吸引过去。与蝴蝶一起飞翔着。

一朵花不断地在我的视线里变大,旁边的小草对它来说是大树,而花朵就是蝴蝶的工作区,一只蝴蝶停在了上面,这只黑白相间的蝴蝶,似乎是在这片树林里迷路了吧,它毫无目地的走着,终于发现了一条不太宽敞的小路。它确定了这是回家的路,欢快地飞翔着,回家的路上还碰到不少的同伴,它们开心的交谈着,一定是在聊采到不同种类的花粉,和怎样把自已打扮得更美吧。接着,我的视线又被那美丽的舞蹈所吸引,不得不说,蝴蝶真是杰出的舞蹈家,在空中飞翔的时候,那既婀娜又优雅的舞姿,再加上蓝天做背景,美得就像梦一样。

如教学《詹天佑》,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怀念母亲》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教学后,我布置同学们回去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注意要运用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两件事,来表达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适时融进于其中,即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唤起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从而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能自主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鼓励课外练笔

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首先是写日记和随笔。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以以各种体裁写入日记和随笔。新课标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的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从而触发他们的动笔欲望。例如:我校去年十佳竞选活动一结束,我就让大家写作文《难忘的十佳竞选》。有的同学写道:

四号选手郭宁楚的表演就令我惊叹不已,她为大家表演独特的手偶剧――《羊羊哈哈晚会》这个晚会的演员是我们熟悉不过的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还有一位新朋友――大嘴汉堡。“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喜羊羊。”一听这话,大家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贪吃贪睡的懒羊羊则为我们改良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香港脚,臭得不得了。”再看看同学们,有的笑得趴在桌子上,有的捂着肚子直喊疼,还有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最好笑的还属那位汉堡兄弟了,只见他说道:“大家好,我就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时髦的汉堡,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忐忑》啊~哦,啊~哦……”一听这首曲子,我就笑得合不拢嘴了,于是4号先手获得了我们班51票,这可真是前所未有啊?并且做了及时的讲评,在讲评时,还原再现了竞选活动。而后让程度差的同学二次作文。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改进评改方式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