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和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安全监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预防为主”是指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全方位地研究事故的预防方法和根治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实施综合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目的。
(2)安全监理的主要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农机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职责主要包括:机车登记管理、驾驶操作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机车安全技术检验、农机作业秩序与安全管理、农机事故处理和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等。
(3)安全监理的具体任务。①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按规定做好牌证核发工作和监督检查,对其它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实施登记管理、安全技术指导;③负责农机事故处理工作;④负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考核;⑤负责农机事故统计报告与分析评估工作;⑥负责农业机械使用(生产、作业、运行)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秩序监管,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查处、整治农机安全生产违章行为;⑦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学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常识;⑧负责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及其驾驶人定期审验,办理变更、改装、注销、报废登记和补领换牌证等业务;⑨负责农业机械牌证业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登记业务档案、驾驶操作人员档案、农机事故档案;⑩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监理装备和队伍建设,包括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考核和作风纪律建设和监理装备建设。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基本成效
(1)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后,农业部先后颁布实施了《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拖拉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登记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国有30个省(区、市)公布或修改了省级《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和规章。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2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农业机械号牌》、《农业机械驾驶证》、《农业机械行驶证》等1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行业标准。我省相继出台了《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先后制定了《小型多功能拖拉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6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地方标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
(2)监理机构体系基本健全。农机安全监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2900多个、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达3.4万人。不少地方采取在县级以下设立农机安全监理派出机构,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立农机安全员、农机安全协管员等形式,延伸安全管理网络。有些地方还成立了由农机驾驶人员自愿参加的农机驾驶人协会、农机安全协会等社团组织,农机安全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3)监理工作制度基本建立。农机安全监理系统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行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在规范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牌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国统一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发证等业务管理工作;农业机械事故控制指标列入了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农机事故和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登记情况等纳入法定统计范畴。农业部先后制定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制发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制度,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Abstract: Surroun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new changes, the paper discussed in detail how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reduce result of security incidents caused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to a minimu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safety; accident;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1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个方针,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1.2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素质和形象的外在体现,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3 安全生产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
2.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3. 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3.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3.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 3.3 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4. 加强日常管理 4.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4.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4.3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4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5. 总结
目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正是考验施工企业和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时刻。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为建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5.1企业高层领导首先要提高警惕,认真履行国家相关安全法规,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上下工夫,加大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同时,经常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安全队伍素质,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另外,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严格按安全规章制度施工,杜绝习惯性违章和违规施工操作等,做好“安全三宝”等劳动保护措施,从源头严防事故的发生。
5.2尤其作为基层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认真履行神圣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负责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教育和指导等安全工作。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经常巡视监督检查施工现场,采取月检、周检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及专业性检查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施工现场的违章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检查施工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方案及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班组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和自查自咎,定期检查整改记录,职工安全教育活动记录等,促使安全检查管理形成一条龙的保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一、建立建全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达标。
2004年供电局在保持2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基础上,仍在把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放在重要位置,成立由供电局局长任组长**人组成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人中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驾驭局面的综合能力全部适应需要。在此基础上,分别落实了“五包、四定、三挂勾”责任制,并制定了目标考核及奖罚办法,以此做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组织保障、措施保障。
二、要明确安全生产职责用法规统领头脑。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2004年为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这一目标,要继续深入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法》、《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低压电气技术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要通过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用政策统领全体干部职工的头脑,用法规规范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要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导成员至安全员、班组长及锅炉、财务、门卫等者落实安全生产职责,任务目标量化。同时要制定出保证措施跟踪问效确保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合同管理。
2004年安全生产仍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上下责任连带利益风险互挂的原则,供电局安全生产防范工作实行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主抓,分管领导向正职负责积极配合侧重抓,其余成员积极围绕中心协同作战,各班长是安全生产基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的管理办法,年初要与全体员工签状,半年、年末按责任状条款进行考评兑现奖罚,此项措施分别进入“五包、四定、三挂勾”,奖罚实行合同管理,为保证2004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如期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防措施要得力科学。
为防止和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国家财产免受损失企业安全运行,社会稳定,为促进经济发展当好“先行”,2004年按国家和上级要求要制定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制定的指导思想要以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中心,以贯彻落实《电力法》、《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运行安全生产规程规定》为主线,遵循国家电网公司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规定为原则。要制定出科学的应急体系,组织机构,职责,责任追究及要求到位到人,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达到国家和上级要求的标准。
五、坚持安全例会、安全教育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力度。
[关键词]粮食 安全体系 问题研究
1 河南在国家粮食战略中的地位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不足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能否做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养”得起中国人。当前,一场规模空前的粮食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国家,影响严重而深远。目前全球共有37个国家面临粮荒,有8亿人口陷于饥馑状态。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第一生产大省,河南一个省的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河南省粮食总产2006年~2008年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1]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增量1/3以上。2008年夏粮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产量的1/4,河南用占全国6%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对全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09年在面临50年不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河南大灾之年夺取了粮食生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078亿斤,取得连续十年位居全国首位、连续四年突破千亿斤的骄人成绩。在金融危机冲击之年为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但是近几年自然灾害现象发生越来越频繁,干旱、洪涝、虫灾、台风等都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大幅下降。必须顺应大势,抓住机遇,挖掘资源,整合功能,强力打造稳固的粮食安全屏障,以应对巨浪的大冲击。建立粮食安全体系势在必行,这既是我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总的目标。
2 建立粮食安全生产体系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2.1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主要安全隐患和问题有:
2.1.1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2.1.2 种植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2.1.3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减弱。
2.1.4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2.1.5 缺乏长期稳定的农民科技投入。
2.1.6 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
2.2 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不足。
2.2.1 是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2.2.2 是粮食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
2.2.3 是粮食应急物资储备不充足。
2.2.4 是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不健全。
2.2.5 是粮食应急法制建设相对滞后;6 是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3 建立与完善粮食安全体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粮食自给率95%以上的原则不动摇,坚持最严格土地保护制度不动摇,坚持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不动摇,坚持保障居民基本消费承受不动摇,当前要重点完善三大体系建设。
3.1 进一步完善强有力的粮食生产政策保护体系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销费大国,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大国,稳定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强有力的粮食生产政策保护体系是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提升的前提。
一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依法健全和完善用地管理办法,严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并分解细划到省、市、县。在不改变耕地性质和用途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多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科学划定若干个区域性粮食生产核心区。根据综合自然条件、市场区位、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在东北、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划定若干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制定特殊扶持政策,明确核心区权利和义务。
三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实践表明。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是促进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粮食科研公益性领域的投入,扶持粮食科技攻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运用,重点实施粮食丰产等科技工程,实行良种补贴与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紧密挂钩,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季茬实施不同的科技示范项目,带动和引导发展现代粮食生产,促进增产增收。稳定和壮大粮食科技推广队伍,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四是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力度。制定并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修建和补贴办法,明确农田水利等建设责任主体,减免或降低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建设地方配套比例。
五是改进和完善强农政策。改进和完善各种强农惠农政策,要在增量上做文章,提高补贴质量,放大补贴效应。在现行普惠制按计税田亩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量把粮食直接补贴与农民实际种粮面积和提供粮食商品量直接挂钩,重点向种粮大户倾斜,既可以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又可为国家掌握充裕的粮源。改进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实施办法。
3.2 进一步完善流通顺畅、保障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储备充足、调控有力、流通顺畅、运转高效是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是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科学确定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发挥“蓄水池”作用,完善吞吐调节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
二是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中央和地方粮食企业整合步伐,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大粮南,支持多元主障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
三是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步伐。重点扶持区域性骨干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拓展粮食批发市场现货、期货交易范围和形式,增强粮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联动性,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粮食核心产区仓储设施和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的财政支持。
关键词:建筑 工程质量 施工安全 建议
自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迅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国各地又掀起新一轮建筑浪潮。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工程竣工生产的周期中,所有的参建单位统一协调、分工合作,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否则其所引起的损失均是难以估量,绝大多少都是以招标承包合同为基础而逐步完成的。
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反映在建筑领域里则表现为建筑工程质量不过关,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淡薄,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不够得力,责任没有落实、措施没有到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防护能力较差等。百年大计,以人为本,建筑公司只有在新的历史时期,抓好管理,重视技术,从长远角度出发,站在战略角度思考,才能让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大大加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与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
1.1建筑工程的质量特点
建筑工程的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一,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二,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三,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四,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
1.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5方面:环境、机械、方法、材料、人,英语单词分别为: Environment,,Machine,Method,Materia1,Man,因此,工程界常称之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环境(Environment)因素:环境条件包括地理环境、周边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等对建筑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自然与人工环境因素
机械(Machine)因素:机械设备在工程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因为机械设备的质量好坏的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的好坏与进度;二是组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
方法(Method)因素:工艺方法是指在建筑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它们的组织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等,,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材料(Materia1)因素: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工程材料是否合格,都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外表观感、使用功能和安全。可以事实求是的说,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人(Man)的因素:作为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有关人员的素质等,多多少少都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业内实行经营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现状与施工事故类别分析
2.1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增长,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这也导致了建筑工程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建筑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建筑施工领域的新变化,使监管与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样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方针政策,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但是,作为一项高风险行业,建筑工程难免在施工过程发生安全事故。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发生频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所以更应该引起相关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减少事故发生,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2 建筑施工事故类别分析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从近几年来的调查发现伤亡事故主要有:
物体打击事故:造成这种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安全意识差,对工作、违规操作、违规施工,机械设备的失灵或者安全装置设计不合理、采光不足导致工人视力出现疲惫、施工场地狭小,人员集中。
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是以从脚手架上坠落、在拆除井架时、在临边和平台等作业场拆除塔吊时为主要类型。如果施工工人在脚手架上休息、吵闹,扣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在高处作业时饮酒、不使用安全带等这都会导致出现事故;另外,没有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和恶劣天气作业等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
4月初,国务院批准启动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和有关部门的60个左右的专项规划,力争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编制。目前,部分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已经。
4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在“十二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编制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要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包括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改善民生和改革开放。
9月5~13日,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主持专题会,审查了该省全部28个“十二五”专项规划。期间,蒋巨峰强调,专项规划事关“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内容多、范围广,一定要立足四川省优势,找准突破重点,明确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瞄准热点和难点,社会管理和革命老区专项规划在全国首开先例。早在去年9月20日,四川就召开了全省“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推进工作会,确定了涵盖经济、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一大批“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根据公开的新闻媒体报道,在已经审查的该省28个专项规划中,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和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均在全国属首开先例。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热点问题,该省的社会管理创新专项规划涵盖了群众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领域,并特别强调要结合关爱留守儿童等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作。同时,针对革命老区发展难题,专项规划的目标是为到2020年老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基础,重点是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找到促进老区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和途径。
立足重点和优势,新兴产业、军民结合和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省内首度制定。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川省将新兴产业发展确定为“十二五”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也是省内首度制定。这个专项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工程、主要支撑条件和政策保障措施。作为四川省优势项目,军民结合产业也有了省内首个专项规划。该专项规划立足该省军工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提出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目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集合省内众多专家建议、数易其稿的安全生产规划是首次被列入5年专项规划。在分析了当前全省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该专项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全省安全生产10大重点工程和推进措施。
[相关链接]
云南在全国率先制定
关键词:项目管理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组织机构
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不断,并且特大安全事故也是连续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建筑人”又一次敲响安全警钟!如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不好、衔接不当,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显得由为重要。所以项目施工现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注重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策划工作 计划先行
在项目总体策划中许多项目对安全管理方面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结合项目在各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特点编制详细的安全管理策划方案,使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没有预见性、管理起来及其被动、因此做好安全管理策划工作是关键。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二要根据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分别 编写基础、主体、装饰施工阶段详细的安全管理技术保证措施;三是要编制项目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安全专项资金费用投入和分配计划表,确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财、物的及时投入。这是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管理就无从谈起。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配备足够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项目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及项目班组长(兼职安全员)为成员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个施工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其中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规定来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人员应具备以下三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
识和安全管理技能,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应急能力。二是要责任心强,在工作中就是要勤跑现场、细致检查。三是要以服务的心态对待工作。所谓服务的心态是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要和现场工作人员处理好关系,能让作业人员感觉到和他们不是“管理”和“被管理“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体会到安全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他们自己。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核心和中心环节,简单而言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对各职能部门,各级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级各类人员及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责、权、利必须明确界定,必须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并逐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并按要求追究相关责任。项目部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以便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以章办事”避免出现个人意志化管理。
4、加强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
施工现场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都是“昨天在家种地,今天建筑施工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确保安全,培训须在先,要坚持上岗先培训,未经考试合格不得上岗的原则。尤其是农民工,更要上好安全培训这一课。因此对新工人进场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有些施工项目负责人思想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往往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认为事事“杯弓蛇影”大可不必,施工时认为安全就那么一回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农民工的流动性实在太大,有时一个工人同时在几个施工工地流动作业,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对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极为不利。所以本人认为现阶段大力开展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是减少“三违”现象的最有效手段。安全技术交底应与班组安全活动相结合,严格按照班组活动制度坚持班前教育,保证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有安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消除职工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章办事,一丝不苟,才能时时、处处、事事保证安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5、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灵活运用规范标准,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项目部对安全多重视,管理制度多严格,安全教育多完善,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发生“三违”现象,所以安全检查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关人员必须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尺度 要“严”和“准 ”,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同时要对整改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
6、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6 . 1 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1)理论依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从组织、流程到方法都应该体现这个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因此,做为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事先评估和过程控制,确保生产安全。全员参与的原则:安全是全体人员的安全,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涉及人的安全行为,其中还包括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素质,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应该是全体相关人员都必须重视和参与的大事。
(2)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 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并自始至终贯彻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
6 . 2 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特点
(1)以新的安全文化为核心
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推动和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
7、定期做好现场安全考核工作
施工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考评小组,针现场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的完成情况及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考评成绩可以与物质奖励挂钩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班组也可进行相应的考核活动,考核内容要尽可能量化,能如实地反映被考核班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表现好的要进行奖励,反之进行处罚。目的在于对班组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增强其安全管理班组作业人员的意识,最终提高班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作业班组整体安全意识,减少“三违”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当前,高校后勤面临着深化改革的大调整,后勤水电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后勤水电管理干部实施安全管理,是学校赋予的最根本的要求;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单位的财产不受损失,是任何单位或企业的日常工作或生产最根本的要求。长期安全生产有利于人民的幸福、保证社会稳定、有续地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会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长期保持高度警惕性十分重要。
安全管理应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对单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而对干部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和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有正确处置的能力。
职工接受安全管理,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间接实践和直接实践是提高水电管理部门干部和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最普遍的手段。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直接实践是从事故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也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决定安全生产的基本因素
1、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做斗争。
2、设备。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4、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悲喜、生物钟等,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5、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一个单位或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实践证明,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
三、如何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主管干部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干部要把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
1、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安全第一,就是把实现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效率,而忽视生产安全;(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总结;(3)职能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安全生产关系到群众的人身安全,在学校的发展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必须做到学校职能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不仅要发挥学校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还要发挥工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安全生产工作方法。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首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的基础地位;其次,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单位(或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第三,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设备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可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安全性;最后,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环节,把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年终业绩考核、激励机制相结合,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
四、结束语
1、为加强对突发事故处置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求援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类重、特大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制订本应急处置预案。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3、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突发事故来临时综合协调组织事故救援力量,迅速、及时开展救援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本乡辖区内及乡直属企业内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救援工作。
2、本预案中所称的重大事故,是指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国家有新规定从其规定):
⑴一次伤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⑵一次死亡重伤合计10人及以上的事故;
⑶一次造成10人及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⑷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的事故。
3、本预案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三、事故报告
1、重、特大事故报告必须及进、准确、全面、不漏报。
报告内容为:事故时间、事故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简要情况、抢救情况、事故死亡人数(含失踪)、受伤人数(含中毒)、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报告受理单位为:××乡人民政府
2、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责任单位、企业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发生所在地的责任单位及企业的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事故伤亡人员的补报
企业职工负伤后,在30天内死亡的(因医疗事故而死亡的除外)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超过30天死亡的,不再进行补报统计。
四、事故的应急救援
1、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快速组织、统一指挥、分工负责、自救为主,协调各方面救援工作,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事故救援工作的组织:重大事故设立现场指挥部,特大事故设立总指挥和现场指挥部。
总指挥由乡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担任,现场指挥部指挥由赶赴现场的乡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指挥部成员由乡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片办负责人、驻村干部组成,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下设办公室。
3、辖区内各责任单位及各直属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应急小分队,落实工作经费予以保障。
五、事故现场处置
根据事故类型,由指挥部确定相关人员负责指挥现场处置外,负责指挥现场处理工作的成员,应立即进入现场及时听取事故现场情况,进行现场勘察,对事故作出准确判断,研究抢救方案、布置任务、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投入抢救,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事故现场处置注意事项:
1、要想方设法抢救伤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伤亡人员的增加,努力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高度重视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工作,认真做好事故善后事宜,以确保社会稳定。
2、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所在地的责任单位、企业要负责现场保护,维护秩序和相关证据收集工作,积极保护附近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易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六、事故调查处理
根据事故类型及时组织调查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程序和要求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现场证人及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取证,索取有关资料,各有关单位人员应无条件的给予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
七、救援工作纪律
1、各责任片办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都必须遵守本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应立即奔赴现场,开展有效的救援工作。
2、凡违反本预案有关规定要求的依照《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给予处分。
⑴不按时或隐瞒报告重、特大事故;
⑵领导干部未按时到达现场组织救援;
⑶责任片办及相关人员未按职责开展救援或救援不力,导致事故扩大、伤亡增加。
附:××乡事故救援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陈××
副组长:毛×× 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