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文化市场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以实现全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为第一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
区下辖10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790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是市委、市政府致力打造的“半壁江山。全区现有书报刊零售场所33家,音像制品零售单位14家,印刷企业41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7家,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场所2家,立项筹建歌舞娱乐场所5家,立项筹建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场1家。
一是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大力推进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农村网络监管,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经过2年的建设、改造、提升,目前,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全区47家网吧的全覆盖。净网先锋三项指标一直处于全市领先位次。二是用管理措施规范经营,促进网络文化市场依法经营。实行了周巡查和夜突查制度,在强化日常巡查的基础上,把周末、节假日作为检点时段,把农村网吧作为重点对象,采取错时检查、反作息时间检查、每月随机组织一次夜间突查等措施,严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行为。出台了《关于优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布局的通知》,合理优化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布局,力避不正当竞争,使网络文化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统一制作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督公示牌》,明确了监管责任人,规范了证件悬挂,进一步明确了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确切年、月、日,有效杜绝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充分发挥“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联合工商、公安开展了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目前全区没有一家黑网吧。去年以来,共检查网吧1517家次,责令改正各类违规经营行为及安全隐患83处,查处违规案件12起。在去年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市里先后对我区的网吧进行了4次测评,均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通报表扬。三是用社会监督推动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市场群防群治。健全了“五老”义务监督员制度,全区共聘请“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82名。去年8月,市关工委主任张之荣一行来调研时,对我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四是用创新举措正确引导,助推网络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成立了中小学生互联网家长培训学校,正确引导家长指导学生健康安全文明上网,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指导中小学生上网的管理体系;成功举办了首届区电子竞技大赛,提升了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良好形象;举办了网络文化管理经营座谈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网络文化市场活力,促进了全区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区文化市场的大头在农村,农村文化市场点多、面广,动态性强。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是实现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此我局组织了精干力量,利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广泛调研,撰写了关于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实行了“队伍、职责、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在全市第一个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由副书记担任,文化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派出所长、工商所长、广播站长任成员,各村居设一名文化市场管理巡查员。这样区、乡、村三级文化市场队伍建设,实现了全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全覆盖。其次是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对乡镇、街道,村居制定了文化市场巡查报告制度,乡、村两级主要巡查文化市场是否有非法演出、是否有非法出版物以及其他违规行为,做到发现问题快速上报、上报问题快速处理。三是区里对乡镇、街道的文化市场暨“扫黄打非”工作制定了考核细则,并列入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对全区的集市和庙会日期统计并制作了分布图,为全面掌握农村文化市场情况,及时有效开展管理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去年我区共开展农村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5次,收缴各类图书、音像等非法出版物7900余件,没收卫星天线735个,没收接收机263台,拆除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580余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赢得了广泛好评,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优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强力推动“扫黄打非”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抓住关键环节,堵塞“三个渠道”。一是堵塞印刷渠道。严厉打击非法印刷盗版图书、教材、教辅读物等行为。二是堵塞切断流通渠道。协调交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在物流、仓储等流通关节把好关口,确保无外地盗版图书进入我区;对图书经营单位严格实行进货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核实进货单,确保了销售环节无盗版。三是堵塞终端渠道。定期巡查区、图书馆、校园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益性阅读场所,实现全方位监管,确保阅读环节无盗版。
以节假期为重点,以集贸市场及重大活动为重点,以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各项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分别开展了2012年春节、两会期间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平安世博”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8次。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有效地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
(二)做好“五个结合”,形成“五个机制”。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行动相结合形成常抓不懈机制;坚持主管单位主抓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机制;坚持依法打击与繁荣发展相结合形成健康发展机制;坚持全面管理与重点打击相结合形成长效警戒机制;坚持管理教育与适度处罚相结合形成管理教育机制。通过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扎实开展。
我局连续两年荣获市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执法队伍为第一保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
按照中央、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2011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实现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执法职能三统一。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现有干部职工15人,局机关下设办公室、扫黄打非工作科、监督管理科三个职能科室,下辖一个副科级文化市场执法稽查大队。文化市场执法稽查大队下设三个稽查中队和监控指挥中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区委常委会听取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专题工作汇报,区委书记刘占仁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职责,牢记使命,争先进位”等6点要求。并解决了资金、人员等问题,为开展工作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去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区。
建局以来,在市、区领导的关怀下,我们在加强学习研究、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抓好了办公场所及执法设备等硬件建设,先后配备了执法车辆2辆、执法设备一宗。提高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的正规化水平。为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我们以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年为总抓手,实施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大练兵。深入开展了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促进了管理执法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1.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尽快完善顺山集遗址公园规划,启动工程建设;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阵地建设示范点培育。在城头乡周台村、石集乡石集居委会、梅花镇赵庄村、上塘镇垫湖村、半城镇半城居委会、龙集镇应山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文化示范点培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的软硬设施;加快推进街道文化“三个一”和社区文化“五个一”建设,实现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全县“三级”图书阅读网络全覆盖;全年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3048场,送图书下乡6000册;组织开展好2015年度“周周乐”广场演出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组织策划精品图书推荐、读书进校园、读书进基层、读书进单位、阅读推广参与等系列活动。
2.提升文艺作品创作质量。充分利用文化名家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全国性赛事,扩大影响力,鼓励一批我县特色民间文艺团队登上更高级别的演出舞台;围绕“激情文化”主题和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打造文艺精品。推出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以地方地域特色为主题,打造地方大型泗州戏《贺老太》;扩大文化交流活动,与兄弟县区联动开展“文化走亲”活动。
3.开展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深入发掘以“下草湾文化、顺山集文化、古徐文化”为重点的“三大文化”的内涵,发挥文化品牌效应;切实做好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筹备召开淮河流域新石器考古暨顺山集文化研讨会;继续做好我县省级以上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促进非遗保护科学规范、项目传承发展;突出地方特色,重点抓好国保项目(泗州戏、洪泽湖渔鼓)的合理利用。
4.加强文化市场执法检查与管理。组织召开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会议,对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开展高频次的文化市场动态巡查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做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寒暑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开展演出市场、娱乐市场、印刷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等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重点加强对网吧接待未成年人上网的监管;实行县乡联动,分片执法,严厉查处无证经营、非法演出的“草台班子”、流动大篷车等城乡演出市场上的涉黄、、行为;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本着进一步推行执法监管与文明服务相结合的工作理念,组织编排适应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需要的文艺节目,有效提升文化经营场所的整体形象。
过去十年,我国网络服务经济借助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异军突起,成为全球网络服务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实现了由传统实体经济向现代网络平台服务经济的跨越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此衍生出的风险。一是畸形的定价机制。传统经济产业定价权始终掌握在产品和内容制造商手里,服务流通环节是在产品制造成本基础上增加服务附加值而形成的定价机制。而目前的网络平台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则是服务平台商主导绑架消费者,制造商困于低价销售。这既造成了经济不能有效循环、良性发展,催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不利于营造制造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的市场环境。二是网络付费消费的机制不健全。由此滋生了各种深不可测的不透明商业模式,造成价值分配扭曲和价值泡沫化,使得真正的产品制造商和专业内容服务提供商难以获取实际的制造和创作价值,对网络服务望而却步。三是网络可信监督机制不完善。知识泛化成了不确定的模糊信息,原本希望通过网络搜索得到的精准信息定位和专业知识解答入口成为虚假广告的策源地,大众不得不擦亮眼睛、自我明辨是非。对网上假冒伪劣产品缺乏有效监督和惩戒机制,建立社会化监督机制势在必行。四是竞争性垄断现象严重。网络平台服务经济造就了少数大平台任性撒钱、垄断市场的格局,中小服务商难以独立生存,要么被大平台收购吃掉,要么因烧不起钱而破产。因此,现阶段的网络平台型服务经济形态应该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新兴行业自发行为,并非健康良性的数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最终形态。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发展要素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继传统实体经济向网络平台经济跨越发展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发展阶段,是一次新的跨越。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是修正企业主导的竞争垄断型平台经济弊端,构建以产业生态环境为核心的透明服务网络数字经济运行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更强调在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公平价值交换服务贸易和社会化监督等方面的体系化和生态化布局,可以支撑价值分配更均衡、资源信息更透明、公共服务更公平、经济协作更高效、生产服务更专业、网络治理更精准、社会监督更穿透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今,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网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措施。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着力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制度。
把握数字文化经济价值高地,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文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核心价值。过去,我国文化产业主体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缺乏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的主动意识,导致在企业主导的网络平台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传统文化产业难以形成集聚化经营资源和竞争优势。在当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期和机遇期,文化产业应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进程。二是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文化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文化资源和内容数字化加工处理,而是涵盖文化发展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首先,要将优秀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网络经济价值的资产。过去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文化遗产资源全拿过来,不分优劣、不谈价值地全盘转化,这是缺乏意义和效益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整个中华民族拥有的财富,是全社会的和公益的。这些资源只有在有限权责下经过加工整理处理,形成可复用、可转换的资产,才会具有经济循环的产业价值。其次,要积极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形成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按照新型数字经济运行格局在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公平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以及社会化监督生态化体系构建的要求,建立包含文化市场监管、数字版权保护、舆情风控与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保障等功能的数字文化市场治理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文化市场治理现代化;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和个人隐私信息数据采集从各类互联网应用中剥离,统一下移至公共基础服务体系中;建立公平透明的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体系,保障产业生态中各方利益,打击垄断性定价,杜绝价值迂现;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化监督及辅助管理体系,强化从业自律及社会化监督管理功能。
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切实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
市场秩序整治“红盾风暴3号”行动方案
各部门:
20__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全市人民过上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根据、×××××号文件精神,我局决定从20__年12月20起至20__年2月20日开展为期2个月代号为“红盾风暴3号”的“两节”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
一、行动目标
通过此次集中整治行动,对我局管辖地域流通领域市场秩序进行一次地毯式检查,严厉查处无照经营,捣毁制假售假窝点,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确保两节期间商品消费的安全,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感增强。
二、工作重点
加大对涉及节日的重点商品、重点市场及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节日市场大检查行动,有效地防范和查处涉及食品安全和扰乱节日市场秩序的违法违章行为。
(一)突出重点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在加强市场巡查时,要突出对以下重点市场加大监管力度:一是与人民群众节日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市场,特别是要把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粮、油、肉、奶制品、蔬菜、饮料、糕点以及烟草、酒类等节日食品和儿童食品、营养品、保健品作为重中之重。主要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在食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利用工业用化学原料加工食品等严重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集贸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市场内经营户的监管,对无检验检疫证明的畜禽及国家法律明令禁止销售的野生动物不准进场销售,督促经营户落实畜禽产品挂牌公示经营制度。三是加强超市的年货销售监管。依法查处商业欺诈、虚假宣传、欺行霸市、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和违法进行有奖销售等欺骗,以及趁节日之机利用非法展览展销活动和出租柜台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四是网络文化市场。重点查处证照不齐的音像出版物市场和娱乐场所,严厉清查黑网吧。
(二)突出重点区域,强化专项检查。根据节日市场消费的特点,切实突出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一是经销重点食品的经销企业、超市、集贸市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等节日食品交易场所、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经销企业和商品交易场所。二是在农村村镇举办的商品交易会、庙会、展销会及各类集市的上市食品和其他商品的质量,加强对小摊点、小卖店经销食品的日常监管,对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各单位要集中组织力量,及时实施专项整治和检查。
三、组织领导
成立“红盾风暴3号”行动领导小组,×××任组长,×××为副组长,×××××为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各科所分工协作,以工商所为重点,将监管工作、责任落实到各科所,片区,将此次任务与所里日常监管工作结合起来,逐户落实到监管责任人,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和造成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同时,要加强与公安、质检、卫生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时间为12月20日前。制定行动方案,同时,督促指导工商所做好行动准备工作,对于辖区范围内涉嫌制假售假的窝点,做到摸清底细,收集证据。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时间为20__年12月20日至20__年1月20日集中力量,统一行动,按照方案实施整治。
第三阶段:回顾总结阶段。时间为20__年2月中旬。对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收集、总结,开成书面材料。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做好节日市场监管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执政为民,把加强节日食品安全和市场监管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摆在突出位置,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认真组织实施本次行动,细化行动方案,务求实效。
2、要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及时受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快速处理消费纠纷,依法查处大要案件,捣毁不法窝点。
为主线,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结合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为
工作着力点,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强草原文化影响
力为工作拓展点,努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2014
年,全区文化工作将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为指导,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促
进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
科学谋划,改革创新,增强活力,为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繁
荣、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作出新的贡献。
一、公共文化繁荣发展,文化惠民成效明显
公共文化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配套资金,
资金投入向基层单位倾斜。截至2013年11月,中央和
自治区拨付的经费总额为9.95亿元。下达盟市7.56亿
元,占总经费75%。加大对贫
困旗县资金的支持力度,制
定了38 个国家级、自治区级
贫困旗县扶贫方案和资金支
持方案,有力地促进了贫困
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快速发
展。积极发展公共文化示范
项目,鄂尔多斯市通过国家
公共文化示范区验收,包头
市进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
示范区创建名单。乌海市
“书法五进”、兴安盟乌兰浩
特市“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
目普及推广机制建设”成为
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示范项
目,实现了我区国家级公共
文化示范项目零的突破。
文化惠民方面。积极推
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在全
区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基
层服务年”系列活动。与包
头市政府共同举办了“激情
广场・舞动金秋”全区广场舞
大赛,与巴彦淖尔市政府共
同举办了内蒙古首届中西部
民歌大赛。组织参加中国老
年合唱节和少儿合唱节,分
获“金山岭长城杯”和小云雀
奖。全区各地举办的节庆活
动、主题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呼和浩
特昭君文化节、包头鹿城文化节、通辽赛马节、乌海市广
场文化艺术节、赤峰红山文化节、额济纳胡杨节等特色
化、品牌化、规模化节庆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广场文化、
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丰富了
群众文化生活,影响良好。
为继续推动我区公共文化繁荣发展,体现文化惠民
实效,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与有关院校联系,在
东、中、西部设立公共文化队伍培训基地。继续指导和
推进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深入开展,推动农村牧区、
城镇社区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广场文化繁荣发展。
二是引导和鼓励群众性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发挥示范
引领和宣传展示作用,举办全区首届农牧民文化活动
周。三是继续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服务
活动,加强与内地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文艺活动、人员培
训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优秀服务项
目培育和制度化管理。四是配合庆祝建国65周年组织举
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文化环境。
二、保护与利用并重,文化遗产保护取得
新成就
文物保护方面。我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工作全面展开。全区62处重点文物古迹(2处扩展的文
物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41处。近300处重
要文物古迹、民族文物、革命文物遗址获得申报,已成为
第五批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报自治区政府、国家
文物局审核通过了应昌路遗址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规划。申报辽上京遗址、二道井子遗
址、萨拉乌苏遗址3处重点文物遗址为全国考古遗址公
园候选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自治区文化厅开展了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申报工作。
巴尔虎英雄史诗等43个项目和阿斯尔等25个扩展项目
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鄂伦春自治
旗、科右中旗、阿巴嘎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重点旗
县开展普及试点工作,抢录了近百首长调和马头琴曲
谱,并举办了传承人培训班,培训了150名传承人。组织
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
遗产节、亚太传统手工技艺展、东北文博会等展览展示
活动。召开了全区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音乐保护
工作汇报会和全区马文化及其相关文化学术研讨会。
完成《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出版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大
系》的审校工作,促进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我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镇塔布赛
村等5处传统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
为继续推动我区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向前迈进,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做好全区第一次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要求,
完成国有单位调查和文物系统外国有单位文物认定,开
展文物清库,藏品账册、档案建立健全工作。二是加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文本编制和大遗址、古建筑
维修保护工作。对境内的141处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逐步列入项目库分批保护、维修。三是
进一步加强全区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工作。规范全区
博物馆的文物展陈、保护、征集工作,提升博物馆发展质
量。策划优秀展览项目巡回展出。为人民群众营造良
好的人文环境,切实发挥博物馆爱国教育、传授知识、提
升素质的功能和作用。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和传承工作。通过开展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
保护和整体保护,加强宣传和引导,加强理论研究和成
果出版,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全区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开展。五是开展“万户千校”计划,
命名一批传承户,形成全民保护、全面参与的形势,同时
加强与各有关院校的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
园。六是继续推动普查工作,推广普查试点经验,结合
各地情况,科学、合理、深入地进行田野调查工作。七是
继续对濒危项目,年纪较大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传承人
的采访、摄录工作。八是继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联合申报、联合保护。
三、创新延伸管理手段,促进文化市场健
康有序发展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了把我区“建成祖国北
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发展定位。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自
治区文化厅制定了“文化市场北疆稳定工程”项目书,列
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各地认真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和执
法机构70%的时间、70%的人员用于文化市场巡查的要
求,加大了检查频率,扩大了检查的覆盖面,及时发现和
纠正了违规经营行为,全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保持了安
全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同时,按照文化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
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意见要求,自治区文化厅梳理了本
级文化市场负责审批的事项,决定取消、下放的4个项
目已报自治区法制办审核备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
上,制定了全区文化市场发展规划。经过努力,全区文
化市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
2013年9月全国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大检查
中受到好评。
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厅将以改进创新管理为手段,
促进全区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一是抓学习培训,提高
依法行政能力。依托京蒙对口帮扶合作人才培训项目,
举办全区网络文化、美术品、演出市场监管培训班。举
办文化市场行政审批、综合执法、技术监控平台新增功
能应用技能培训班。组织开展全区文化市场行政审批
和综合执法案卷评查和优秀案卷评选活动,并推荐参加
文化部优秀案件评选。二是抓市场监管,确保文化产品
内容和场所安全、经营有序。以文化产品内容和经营场
所安全为重点内容,以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营业
性演出、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市场为重点对象,加强监
管,打击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三是抓管理理念和职能转
变,做好取消、下放和简化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按
照文化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导意见,把取消、下放、
简化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到位,并指导基层做好衔接工
作。四是抓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组
织实施全区文化市场发展规划,组织召开2014年全区文
化市场管理工作年会,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考评细则,
与各盟市文化局签订责任书。五是承办华北五省市区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完善毗邻省市文化市场综
合执法协作机制。
四、加强引导,搭建平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围绕自治区
“8337”发展思路,自治区文化厅编制了《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此规划对指导
我区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同时,为实现优势互补,自治区文化厅与广东省文
化厅签订了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跨区域文
化产业对接合作,为文化企业跨区域发展创造有利条
件,积极打造文化贸易和服务平台,以共同推进两省区
文化产业发展。
此外,为促进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自治区文
化厅推荐内蒙古东联影视动漫有限公司等3家动漫企
业、赤峰无界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6个动漫创意参加了
2013年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工程申报工作。并在
呼和浩特举办了中国动漫金龙奖巡展,为我区动漫爱好
者和创作者提供了学习机会。
下一步还要继续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开展第一
批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区评选命名工作。二是继续推
动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
合作和对接,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举
办文化产业系统性融资规划培训班,扩大文化产业信贷
规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文化金融业务。三是推进文化
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培育一批
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扩
大内蒙古文化的影响力。四是深入抓文化产业项目建
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自治区文化产业项目库,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
设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五是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
人才培养力度。配合人事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人
才的培训,提高文化产业管理者和文化企业经营者的能
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五、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队伍建
设得到加强
自治区文化厅在2013年度明确了编制、人事、收入
分配、艺术生产等方面的改革要求,报送了直属单位分
类改革方案。
同时,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与中央文化管理
学院协商,制定了2013年京蒙对口帮扶合作赴京人才培
训方案,以“走出去”的培训形式,选派了9名专业骨干到
中直文化单位、北京市直文化单位和高校进行4-6个月
的岗位技能培训。还以“请进来”的培训形式,举办了全
区艺术编导人员培训班和全区文物保护工作与文化产
业园区建设培训班。
自治区文化厅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积极推进事业
单位分类改革,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
响力的骨干艺术院团;做好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集团)
的组建工作,开展人员资产移交,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
策和实施办法,确定剧院(集团)内设和下设机构以及剧
院(集团)登记和注册等工作。二是完成2014年京蒙对
口帮扶合作赴京人才的培训工作。组织举办3-5期赴京
培训班,组派13人参加中长期岗位技能培训。三是组织
厅机关及直属单位部分年轻干部到基层文化局进行为
期3-6个月的挂职锻炼。四是组织开展好2014年度边
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
化工作者专项工作。
六、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草原文化影
响力日益增强
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自治区文化厅与毛里求斯开
展了大规模文化交流与合作,全年共派出15 个批次文
化团组赴毛里求斯,包括艺术演出、文化讲座、文艺培
训、内蒙古民俗风情展览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
是2013“中国・内蒙古文化周”活动,掀起了我区与毛里
求斯合作的。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受到文化部、毛
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毛里求斯艺术和文化部的高度
评价。
同时,自治区文化厅组派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一行
15人,参加了由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文化部、“呼麦”国际
学术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亚民族文化瑰宝――呼麦”
国际呼麦比赛,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昂沁组合在比赛中
获一等奖,3名演员分别获最佳人气奖、创新奖等奖项。
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方面。2013年6月,受自治
区政府委派,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演职人员一行89人赴
香港参加祖国16周年庆典活动,获得圆满成
功;2013年7月,接待“香港青少年蒙古族文化艺术考察
团”及台湾大学院校艺文中心学会参访团赴我区呼伦贝
尔、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进行考察访问,活动圆满完
成,得到了广泛好评。
为促进文化交流,扩大草原文化影响力,要抓好以
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交流
与合作。拟与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合作与
交流活动,除继续派出演出、展览、培训、讲座等文化交
流活动,还要在扩大领域、丰富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积
极探索,如与经济贸易及其他领域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交
流,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探索与多个国家
的海外文化中心开展合作交流等,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效应,进一步提升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继续加
强与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已
有合作成果基础上,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等方式,推动我区与俄罗斯
及蒙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三是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
交流,在演艺、非物质文化展示等领域继续寻求交流与合
作机会,以扩大交流成果和效应。四是推动我区对外文
化交流上规模、上层次,积极争取参加我国在海外举办的
“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等活动,推介我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加快文化资源综合开发,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短期看,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长远看,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综合竞争软实力。各金融机构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出、民俗文化、网络文化等行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
(二)正确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在率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就业吸纳能力强等显著特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金融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文化产业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高效益的行业,金融支持对其加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各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传统观念,客观分析挑战与机遇,辩证看待风险与收益,探索支持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主动深入文化企业开展调研,开发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新型融资产品和融资方式,以长远眼光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三)准确把握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满足群众健康精神生活需求为基本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既要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并行,既要加强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管和服务工作,又要注意发挥好金融机构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并举,既要锐意探索新的金融支持手段和方式,又要注重完善风险控制、分散和转移机制;必须坚持间接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并用,既要加大信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也要高度重视拓展非信贷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二、突出扶持重点,改进服务方式,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参与文化产业基地、重点项目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开办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以及以项目受益权和收费权为质押的信贷业务,为文化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紧密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对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法门寺文化景区、太白山景区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聚集和孵化功能。积极向广电中心建设、新图书馆、大剧院、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前期项目提供信贷,寻找向县级文化资源共享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办法,挖掘向广告艺术、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新型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推动城乡文化产业建设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打造独具特色的关中民俗风情和历史古迹游、岭南山水休闲游、关山草原风光游、西岐民俗园、六营民艺村等旅游示范点建设,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五)支持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壮大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支柱性文化产业集团、重点文化企业,对于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十分重要。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已成立和即将成立的旅游、广电网络、出版发行、文娱演艺等文化产业集团快速发展,通过发放并购贷款等途径,帮助其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现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在提供高质量的结算、外汇、网银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同时,积极争取各自上级行的支持,探索在开展专利权、著作权、“版权+票房收益”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试点,满足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重点文化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六)扶持有潜力的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机构要对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单位一视同仁,积极转变以不动产和机器设备为抵押的传统融资担保方式,针对民营中小文化企业特别是有特色、有市场、有信誉的科技型文化服务企业的特点、需求和防范风险要求,量身定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法人代表个人财产担保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等金融产品,探索围绕核心文化企业集团的供应链、价值链,为相关民营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确有收益的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可直接授信、扩大信贷投入,支持其更好更快发展。以此同时,根据实际融资需求,允许民营中小文化企业采用多种灵活还款方式,实现还贷期限与其现金流相匹配。
(七)推动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和民俗文化发展。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在支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中,要把推动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和民俗文化发展作为重要领域,推动创建“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多方合作模式,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扶持深度开发已初具规模的凤翔泥塑、西岐饮食、千阳布艺、文物复制等民间文化和艺术品牌,增加附加值、提升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扩大市场半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支持依托农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特色区域文化资源,集旅游观光、艺术欣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民俗风情园、民俗文化村等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的文化品位,促进城乡文化市场共同繁荣。
(八)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为有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担保和咨询服务,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信贷业务、旅游文化国际化贷款业务、国际会展服务设施贷款、出口基地建设贷款等信贷产品。对列入国家和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要予以大力支持。同时,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服务,为文化企业加大境外投资力度、拓展国际市场业务范围,创造便利条件。
(九)延伸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链条。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文化企业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对符合融资条件的培训企业予以一定的信贷扶持。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探索完善商业可持续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支持拥有特殊技能和文化禀赋的人才创业。探索将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纳入消费信贷业务范围,开发艺术品投资理财业务,提升文化市场消费层次和规模。发挥好金融在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方面的作用,大力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培育和扶持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相统一的文化创意行业快速发展。
(十)完善针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服务模式。金融机构要在认真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特点、发展规律、运作模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进行市场细分,积极开发文化产业信贷市场。针对文化企业信贷需求以及抵(质)押权设定、实现等方面的特点,完善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逐步建立熟悉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内外部评审人才库,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设立专职部门和专家服务团队,提高信贷支持文化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和失职问责机制,完善文化产业信贷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积极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十一)做好文化企业上市培训工作。支持并鼓励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文化企业加快改制步伐,实现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积极支持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文化企业,抓住时机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加强符合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的项目筛选和储备,为创业板市场培训相应的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加强对准备上市文化企业的整体规划和培育辅导,实现优秀文化企业上市的梯次化。
(十二)发挥好保险业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的保险产品,并积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争取保险资金以债权和股权等方式投资在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试点。积极吸引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来拓展保险业务,支持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十三)鼓励和帮助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引导、鼓励和帮助文化企业争取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债务工具多渠道融资。创造条件支持中小文化企业按照“统一冠名、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模式发行集合债券,破解融资难题。引导符合条件的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行业中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券和项目债券,筹集发展所需资金。
(十四)积极探索创业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吸引域外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对中小科技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促进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依法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发行信托计划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十五)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根据《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若干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和改革,形成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依法保护投资主体权益,并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税收等方面享受与国有资本的同等待遇。
四、健全中介体系,加快配套建设,创造有利于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良好环境
(十六)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充实市级担保公司资本金,引导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开展互利合作,扩大对文化产业的融资担保。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为激励,认真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规定,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探索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以及经过评估的文化资源项目、销售合同、门票收入等现金流量等作为抵(质)押担保的途径和方式。
(十七)完善产权交易及相关服务功能。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专业部门和交易平台,采取日常展示与专题推介相结合、项目培育与引进投资相结合、项目推介与项目需求相结合等形式,为知识产权交易、股权托管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为文化企业利用无形资本融资创造条件,为创业资本、风险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与退出文化市场拓宽渠道。大力发展无形资产评估、研究策划、投资咨询、市场经纪等为主体的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和专家队伍,提升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活跃程度。
(十八)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化项目启动、中小文化企业贷款担保、文化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高技术化改造等方面。建立财政出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对包括中小文化企业在内的贷款风险损失进行一定风险补偿。加大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和对文化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导向和带动功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五、加强协作配合,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金融在支持文化产业中取得新突破
(十九)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符合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强化对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及经济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密切监测、客观分析和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时相关信息。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向金融机构和有关方面推荐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有力、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在参与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降低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预期,激发其加大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现状分析
闵行区作为连接市中心与郊区的辅城功能区,经过多年发展,在夯实硬实力的同时,认识到软实力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较为突出。闵行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马桥镇俞塘村的古冈身、马桥古文化遗址、七宝古镇老街等一大批历史遗留下的文化景观遍布全区乡镇。而随着闵行经济实力的增强,以锦江乐园、银七星滑雪场、“热带风暴”水上乐园、闵行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气息浓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景观也涌现出来。
近年来,闵行区通过自身努力,集聚了不少知名的有利于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资源。如:紫竹科学园区、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的现代传媒资源;以票据、瓶盖、铝箔、塑料包装凹印等高新技术印刷和特色印刷为主的高端印刷资源;上海梦工场、梵天舞蹈艺术团、上海东绛州鼓乐团等艺术演出资源;虹梅休闲街、龙茗路休闲街等休闲娱乐资源;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资源等,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潜在需求较大。闵行区有关部门2007年3月至10月间曾对全区范围内居民进行过大众精神文化需求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闵行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潜在需求是巨大的。在文化消费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提升,精神内涵不断扩大。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在量上不断增长,而且在质上不断升级,逐渐从消遣层面的需求,上升到发展层面的需求,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闲暇生活成为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精神文化需求的理性化程度在提高,传统习俗消费正在悄然改变。在保留传统习俗中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崇尚更为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在精神生活中,人民群众对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需求日益迫切,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渴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不同群体文化消费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群体类别,不同社区类型,不同年龄层次及教育程度的人群,对精神文化呈现出不同的需求取向。富裕阶层能享受到较高水准的文化消费,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文化消费方式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工薪阶层以传统精神文化需求为主,他人导向和集体取向相对较强,文化消费方式的依赖性和规律性相对较大。外来群体中,拥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外来白领人群,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文化需求非常强烈。而来沪人员文化素质和消费能力有限,文化需求以消遣娱乐为主。动迁居民群体较为重视传统习俗文化需求。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认识的差距是制约闵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产业就其本身而言属于经济的范畴,而不属于文化的范畴。总体看来,闵行文化产业还刚刚起步,总量不大,增幅不高,缺乏统一的规划,体制和政策还不连贯,不系统。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巨大的文化需求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和应有的效绩。
二、若干思考
(一)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发展意义。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文化发展的相关精神和上海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要求,是繁荣区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目前闵行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具有绝对优势,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偏低,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小。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在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区内就业路径的延伸和拓展。
(二)准确定位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适应全国和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结合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订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在政府调控和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区域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形成以若干文化产业集团为龙头、中小型文化企业为主体、文化市场为纽带的文化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以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文化产业技术基础。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推进和政策实施的力度,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引进知名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优秀人才,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合理规划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发挥市场在区域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具有经营能力的文化单位面向市场,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单位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
利用区域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品牌较多的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有龙头效应的文化产业集团。积极发掘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推广、宣传、创立新的产品品牌和产品形象,带动产业发展。
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积极发展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和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增强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人才培养计划,打破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身份的界限,促进文化人才在不同部门、行业之间的有序、合理流动。努力创造条件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到区域创业,加快构筑人才高地。
三、相关建议
(一)引导体制内外资源集聚文化产业。要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要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要降低门槛,向民营资本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探索与外资合作办文艺院团和演出中介机构,搞好试点,取得经验。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文化领域,均鼓励和支持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投资的同等待遇。
同时要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在政府调控下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乡镇、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对文化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支持文化企业跨乡镇、跨行业投资和经营,不断拓宽经营范围,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依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扶持打造一批国有文化控股公司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并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促使其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颁布文化产业发展目录。结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制订并颁布政府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目录。
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业、现代传媒业和高端印刷业。高度重视“创意”、“设计”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推进以广告传媒、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图书音像、网络文化为发展重点的现代传媒业迈上新的台阶,并加大高端印刷的发展力度,逐步构建区域印刷新高地。着力发展文艺演出业、文博会展业和休闲娱乐业。大力提高区域乃至全市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消费需求,建成一批高品位且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会展馆。逐步培育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工艺美术业和文化体育业。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园区文化旅游和工业文化旅游,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三)引导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受文化资源分布的影响,闵行区现有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具有初步集聚的趋势。今后,应继续加以引导,促进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优化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七宝老街和七宝生态商务区,引进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中西合璧的非物质文化产业基地;依托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紫江印刷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文化产业项目,力争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紫竹科学园等高校和园区,大力发展原创、时尚、前沿的数字内容等文化产业项目,力争使其成为具有创意实验性、孵化性的研发创意产业基地。
形成两大文化产业发展轴。依托规划中的轨道交通五号线北延伸段或新轨道交通线的站点,大力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文化产业项目,丰富轨道交通站点的文化内涵;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紫竹科学园等高校和园区,沿莲花路一线规划若干小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轴。
培育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文化产业发展圈。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尽快启动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文化产业发展圈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全国、面向长三角、面向上海的文化会展、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体验等多种文化产业,引进世界文化产业品牌,力争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市级或国家级综合性文化产业发展圈。
(四)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凸显区域特色,培育品牌,加快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建设。充分发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等优势特色资源,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文化创意、现代传媒、高端印刷、文艺演出、文博会展、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工艺美术和文化体育等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拨付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特别是原创内容型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和经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大力扶持发展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五)加强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支持鼓励文化企业依法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筹集产业发展资金。积极支持符合产业政策、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协调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可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推动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进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允许投资公司依法进行股权投资、证券投资。
设立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区文化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注册在闵行区文化企业的发展。对设立的文化产业基地依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执行,对进入基地从事文化创意、信息服务、非物质文化等政府鼓励发展行业的企业,由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适当补贴房租、水电等费用。文化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过程所需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负担,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税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文化单位一视同仁。在国家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安排文化企业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应纳入新建城区、居民住宅小区、各类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在符合城市规划、不改变土地批准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国有文化企业或单位在其原批准用地范围内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理顺文化产业发展各项体制。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成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归口管理部门,简化文化产业企业行政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管理和审批模式;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分别不同项目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完善文化产业运营机制。借助第三方或投资公司对文化产业进行运作,逐步形成以政府主管部门为监管,以文化产业企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企业或机构为主体,以文化产业发展行业协会为自律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