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入学教育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入学教育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入学教育笔记

第1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在美国,新生教育理论方面研究发展较为成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参与理论”、“学生离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理论。发展理论研究者认为,进入大学是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传统适龄大学生的经历反映这段时间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学生参与理论家认为,是学者参与、教师参与和学生同辈团体参与这些形式的携手合作增加了学生接触和学生满意度和巩固率;学生离境理论则认为,如果学生都没有成功“纳入”高校环境,学生离境更可能发生;社会支持理论认为,过渡中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经验,更可能寻找必要的社会支持以完成他们的新学年学业。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美国新生头年计划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美国各高校也以此为指导,不断加大对新生头年计划的重视,从而促进了新生顺利地实现过渡[1]。

在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真正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逐渐拓展,涉及面也比较广泛。从检索资料来看,内容主要涉及入学后的学习适应、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学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理论对自身情况进行探究。在2006年以前,这类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而且不少研究者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这部分研究者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如王利所著的《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2001),郭建平所著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析》(2004)。在2006年以后,开始出现一些访谈类和问卷类的调查,研究人员也趋向专业化。如查欣、汪传雷以安徽大学本科新生为样本所作的《高校入学教育探析》(2010);何得贵、韩春霞所著的《“90后”大学新生入学心态研究》(2009)。从上述的比较来看,我国新生入学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套用美国的理论,这些理论并不能直接“为我”所用。每一种理论的形成都要经过很多研究者多年的探究,面对美国高校发展的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借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文化、民族特点等之间的差异,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最终形成属于并适合本国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机构设置

美国高校典型的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招生、注册管理、新生定向指导(入学教育)、宿舍管理和住宿生活、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经济资助、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健康服务、个人咨询、就业指导10个方面[2]。在美国,一部分高校专门设立新生入学教育机构。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下设有新生及家长项目办公室[3](P.169),专门负责新生入学教育的各项事务;美国耶鲁大学在院长办公室下亦设有新生事务办公室,专门负责与新生相关的事情,相关网页上提供了校历、新生手册,写明了新生可利用的资源、项目及注意事项[3](P.155)。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学生奖励、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管理、学生资助和勤工助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日常思想教育、学生心理咨询、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宿舍管理等[4]。2005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并没有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单列出来,而只涉及到新生入学注册与新生资助的相关办法。从实践层面上看,我国入学教育通常是由学校和院(系)共同承担,以院(系)为主,具体由党政干部、学生工作专兼职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担任,以党政干部、学生工作专兼职人员为主[5](P.36)。学校方面主要是针对新生入学,临时设立的迎新办公室,专门针对本年度的入学工作开展,之后的入学教育则是由各个学院分别进行。近年来,许多院校邀请领导、知名人士、成功校友、遴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或研究生共同参与新生入学教育。

相对于美国而言,虽然我国高校逐渐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但是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机构。其结果,一方面导致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无法进行专门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使得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无法被很好延续。

三、高校新生入学的指导目标

美国最早的新生入学指导源于1888年的波士顿大学,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到了20世纪30年代,新生入学指导有了拓展,包括个人生计、家庭生活、职业指导和社会公民指导[6]。20世纪80年代初期,入学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帮助;帮助入学学生的家庭了解大学的情况;帮助大学收集入学学生的相关材料[7]。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新生入学主要的工作指导目标是为本科新生提供大学信息与活动,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并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持续不断的联系,从而支持学生达到学业成功[3](P.89)。为此,笔者发现现在的入学指导重点集中于学生发展,主要包括提高新生的学习兴趣,确定发展方向,以及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教育计划、学术要求,保持与家长的关系和参加社区活动,等等。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这一理念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但是,这些指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得比较宏观,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工作当中。因此,国家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规章制度来明确高校新生入学的指导目标。学校层面一般都有一个总的指导目标,太笼统,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入学教育实践中。如,山东大学在2010级本科新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中提出:“把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的起点。通过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培养目标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环境适应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新生了解山大,认识山大,尽快适应环境,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人生,上好入学第一课,为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人格培育体系的实践打下良好基础”[8]。

指导目标的确立是新生入学教育有效有序开展的航标。这一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之后新生入学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中美两国在指导目标设置上有明显的不同。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指导目标比较明确,对于各项工作比较详细具体,对于实践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国高校只有总的指导理念,因此指导目标相对比较宏观,没有具体到各项工作。

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随着其理论的发展不断丰富着。美国高等教育标准提高委员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概括出了新生教育所要涵盖的18个方面,内容涉及到新生入学的各个方面。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其新生入学教育比较有针对性,主要依据新生特点和新生家长的需求进行设计,主要实践内容有:(1)建立面向新生及家长的专题网站,主要围绕新生询问的最多问题展开,旨在使新生和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学校的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2)丰富的新生入学项目,包括暑期适应项目、暑期阅读项目、新生集会项目、迎新周项目、服务学习倡导项目、北卡夏令营、预适应项目、野外探险项目等。(3)积极推动新生家长项目,开设新生家长适应研习班以及制作家长手册、简报,定期发送电子邮件,使得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的各种机会[3](P.89)。

我国高校入学教育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组织和人员(辅导员为主)实施。在时间安排方面,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入学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大约1~2周或1个月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社团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报告会、专题讲座、班会、集体参观、社团迎新、新生文体竞赛、军训等方式。随着新生入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不少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浙江大学近年开始实施了“一年级学生特别教育计划”。在2005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了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新生读书活动、新生入学团队辅导、家长报告会、“领航人生”名师系列和教育系列讲座、校史教育、社团展示等内容;在2006年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组织全体新生参观浙大西迁历史展览、院士长廊和本科生创新成果展等3个展览[5](P.36)。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中美两国差异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时间跨度、教育形式等几个方面。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学习目标,为未来学习生活做准备;其学习内容比较宽泛,受教育形式比较多样化,时间跨度较长。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延续,没有创新;旨在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与规范,在学生个人未来学习方面涉及很少;其学习内容比较固定,受教育形式也比较多样,时间跨度较短。

五、中美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1.夯实理论基础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都倾向于借鉴国外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美国。不可否认,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理论比较全面,在一定时期也给予了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很大的指导性。但是,中国在文化传统、高校发展历史、学生特点、学生背景等各方面都不同于美国。因此,我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研究适合于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以此来指导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实践。

2.设置专门机构

我国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组织体系。此类教育的进行主要是由学校和院(系)共同承担,以院(系)为主。在这类组织结构之下,笔者认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下设专门的机构,由各个学院的教师组成,专门负责新生入学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学院可以资源共享,鼓励不同的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形成联系的纽带。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新生入学教育。

3.明确指导目标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内涵:“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过渡,为四年大学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9]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阶段性教育来认知。每年都有不同的新生走进大学,而不同的学生其适应期不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将新生入学教育当作是一种延续性的教育来开展。在开展过程中,指导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应当将其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与教育过程中去,让各学生管理部门的老师明白新生入学教育要做什么、怎样进行、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

第2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做笔记;高段生;间接知识

做笔记有以下几点功能:记录老师思路,用作课下复习;记录课堂重点,用作学习资料;记录不懂问题,课下答疑;记录自己的理解,转化成自我资源等。所以笔记是有个人特色的。好的笔记,他人能一目了然。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有助于日后的学习。而高段学生在此方面,有一些经验和理解,在教学指导方面比较容易进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录间接知识,补充直接知识

学生学习或者说教学就是一个传播间接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直接从事物身上学习,而是通过教材和老师的讲解来获得间接知识。所以其知识需要大脑的理解和记忆,很容易忘记,更需要不断地重复。在教学中,不少学生对老师刚刚讲过的问题,还是容易忘记,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更需要做笔记。要帮助高段学生明确这一点,提高学生对笔记的认识。然后在实际的做笔记过程中,对这些间接知识能够及时记录,防止忘记。在笔记中,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做一个联系,形成记忆环。忘记间接知识时,还能依靠直接知识来推得或者是回忆。课堂中,学生在学习间接知识时,一定会有一些直接知识的闪光点,关键是抓住这些闪光点,形成关联记忆,使得笔记更加完整,而且记忆起来也较为容易。例如,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可能会联想到之前学习过的《艾滋病小斗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这几篇同样主题的文章,就可以在笔记上记录前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本篇文章,显得笔记比较充实。

二、课上简单记,课后要补充

课堂笔记是辅助上课和课下复习的一个工具,但不是主要的课堂任务,课堂还是需要认真听讲,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如果一味地记笔记,就会成为“低头族”,即使记得再详细,对老师所讲内容不理解,也是毫无意义的。高段学生在学习意识和习惯上比较好,但是错误地认为笔记做得详细,说明课堂有认真听讲,其实两者并不等价。老师要指导学生课上简单记笔记,用自己熟悉的一些符号,记录老师所说的一些重点,然后趁课堂记忆还比较深刻时,对笔记进行及时的补充。这样的效果要优于课堂的完全记录,还是一遍很好的复习,有利于巩固记忆。在培养“简单记”的习惯时,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创造,形成自己记笔记的风格。有一些来不及整理的内容,可以留下空格,课后自行补上。

三、整理笔记,由薄变厚再变薄

做课堂笔记不仅是为了之后的总复习,更是平时进行小结和巩固时很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加入笔记当中。因此在笔记的初期,其内容逐渐增多,其厚度逐渐变厚。关于这一点,老师可以布置笔记任务,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整理和丰富自己的笔记,一遍不够,可以两遍、三遍。在最后的复习中,笔记内容定会有所重复,或者是一些为非重点的拓展内容,那么就可以“摘除”,笔记内容逐渐突出重点,则其厚度是逐渐变薄的。整理笔记是很重要的过程,说明笔记在发挥一遍又一遍的作用,其思维有巩固,也有创新,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日后的学习。高段生对自己的学习已经有了基本的计划能力和评估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而老师需要对此做好监督和指导,定期检查。

四、批改笔记,做积极的评价

笔记不仅是个人的学习工具,也是可以传阅的学习资料。而且由老师统一进行检查,能够保证学生平时记笔记的认真程度,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更多做笔记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作为其他人的榜样。在班内传阅,还能让做笔记的学生有种自豪感,也利于激励其他学生。比如,一位学生用彩色的笔标注重点和易错点,就是一个不错的小习惯,能清楚点出课堂的重点,也使得笔记更加清晰、好看。同时,在批改学生的笔记时,要努力发现学生的一些优点,给出一些正面的评价,然后再去指出不足。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不会“自暴自弃”。

总之,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需要笔记的辅助,而老师在培养高段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时,也要考虑他们自身的意愿,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和鼓励,通过监督、评价、选优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同时课堂的实时指导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第3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比赛;教学实战;血乳酸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88-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utstanding Boxers' Blood Lactic Acid after Teaching Actual Fight

and Competition

BA Yiming1, ZANG Guangyue2, ZHANG Chuanliang3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Sheny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

3. Boxing Team, Guizhou Sports Team, Guiyang 550002, Guizhou,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aster the blood lactic acid situations in the boxing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ctual fight, we regarded 24 Chinese outstanding boxers who were preparing for Athens Olympic Games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monitored their blood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s after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ctual figh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f the intensity of boxing competition was high, the athletes' nonaerobic metabolism ability would be expected to be high in competitions. Athlete's recognition for teaching actual fight and the intensity did not reach the competition's requirements.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teaching actual fight did not entirely reach prospective purpose. The training method of event endurance for lactic acid of high level boxing players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ctual fight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competition; teaching actual fight; blood lactic acid

通过对备战雅典奥运会的国家拳击集训队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进行监测,以及对参加2003年10月重庆全国拳击冠军赛的国家集训队运动员赛后的血乳酸进行检测,从血乳酸的浓度反映男子拳击实战和比赛中的运动强度和代谢特点,从而为教练员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与合理掌握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强度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备战第十一届世锦赛的中国国家男子拳击集训队运动员24名,平均年龄(24.88±2.76)岁,平均身高(174.83±9.36)m,平均体重(66.83±15.40)kg,平均训练年限(9.17±1.83)a,分别来在11个级别,其中国际健将6名,健将12名,一级运动员6名。体重在60 kg级以下的运动员为小级别组,体重在64 kg级以上为大级别组。本研究对象常年参加系统的拳击训练,每周的训时间>20 h。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仪器 便携式京都血乳酸仪(日本),试剂条批号:L3G05A。

1.2.2 测试方法 在雅典奥运会前正常训练期间,测定教学实战后3 min手指末梢血的血乳酸浓度。并于2005年世锦赛中,测试18名参赛的国家队运动员比赛后3 min的血乳酸浓度,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统计方法 测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从表1可知,世锦赛赛后全体运动员的血乳酸结果为(14.82±2.04)mmol/L,显著高于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的浓度(P

与全国比赛不同,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结果显示,小级别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为14.98±1.64 mmol/L,非常显著高于教学实战后大级别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P0.05)。

3 讨 论

3.1 国家队运动员教学实战和比赛后的血乳酸水平 当前拳击比赛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战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拳击集训队为了检验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比赛经验,每周都例行安排教学实战,使训练能更接近实战或达到比赛的要求,这关系到怎样科学的安排训练内容和合理掌握训练负荷量及强度等问题,所以有必要掌握运动员在教学实战和比赛中的运动强度,并结合运动员场上的表现,为教练员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

本研究检测的不同级别的国家集训队教学实战后和全国比赛后血乳酸浓度分别为(12.92±3.28)mmol/L和(14.82±2.04)mmol/L。

测试时间的确定:本文在拳击实战和比赛后测试血乳酸的时间为比赛结束后3 min。目前,拳击比赛后的血乳酸峰值出现的时间和测试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业余拳击比赛时要戴头盔和拳套,这给测试带来了操作上的不便,此外考虑到比赛后还要接受裁判胜负的评判并走下拳台,所以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测试。但通过实践摸索,赛后3 min的时间里运动员足够完成接受评判、走下拳台摘下拳套并走到测试地点等活动,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比赛,笔者选择了赛后3 min作为统一的测试时间,而且这一时刻的血乳酸浓度比较接近文献报道中的峰值水平,因此本研究以比赛后3 min即刻作为检测时间。

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和分析血乳酸能了解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特点。一般认为,在训练或比赛时测得的最大血乳酸越高,说明机体产生和耐受乳酸能力都较高。但最酸值并不是每一次全力运动都能获得。有研究表明,测定赛后的血乳酸值是获得运动员某项目最大血乳酸值,从而确定该项目最大无氧能力的较好办法[2]。1985年R.伯杰提出“业余拳击运动比赛中无氧供能占60%”的理论[3]。随着业余拳击水平的提高和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近年来业余拳击比赛规则的一些改变,很多学者研究证实,目前的拳击项目专项耐力素质的特点是以无氧代谢功能为主[4,5]。从本文的测试结果看出,比赛后的血乳酸浓度平均都在10 mmol/L以上,支持“拳击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这一观点。说明拳击比赛的强度很大,比赛对运动员无氧能力要求高。

3.2 国家队运动员世锦赛比赛后与教学实战后血乳酸浓度的比较分析

3.2.1 比赛后血乳酸高于教学实战后血乳酸浓度 从检测结果看到,世锦赛后血乳酸浓度为(14.82±2.04)mmol/L,显著高于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的浓度(P

安排教学实战的目的主要是让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从实战出发,积累比赛经验、检验训练效果,要求运动员不论是在技战术上还是在运动强度上都要达到并超过真实的比赛。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受运动方式、年龄、肌糖原贮备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情绪紧张可造成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因而可使血乳酸增高。从本文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出,同样是四个回合的比赛过程,正式的比赛后血乳酸浓度要高于平时的教学实战,说明比赛的竞争更加激烈,精神和情绪更加紧张,比赛的强度变得更高。但这一现象又说明了运动员对于教学实战的重视程度以及比赛强度没有达到比赛的要求,因此教学实战的训练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

3.2.2 不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后血乳酸浓度的差异 通过对世锦赛的监测发现,小级别运动员赛后血乳酸浓度虽然高于大级别运动员,但并没有统计学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比赛当中大级别运动员的比赛强度与小级别相当,并没有表现出教学实战中大级别强度偏低的现象。而大级别比赛后的血乳酸非常明显的高于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浓度,这就更加证明,比赛与教学实战的强度差异主要表现在大级别这一群体。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大级别由于体重以及技战术特点等原因,除个别大级别运动员偶尔出现教学实战后血乳酸值超过比赛外,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教学实战后的血乳酸浓度偏低,比赛过程中暴露出专项耐酸能力不足的问题,这说明在训练和教学实战中的强度偏低,机体的抗酸、耐酸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疲劳,这一状态不能满足比赛的强度和要求。因此在大级别专项体能训练规律与方法的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只有在今后的训练安排和训练效果的控制上加大力度,大级别运动员才能在今后的比赛中以充沛的体力完成比赛。此外还反映出大级别运动员参加教学比赛的思想重视程度、心理紧张程度不高。所以在教学实战的组织安排、比赛环境与心理气氛的营造、比赛强度的要求等方面多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接近甚至超过比赛强度,并有针对性地安排最酸耐受训练,创造出超过比赛强度的训练效果。

4 小 结

1) 拳击比赛中的运动强度比较大,比赛后的血乳酸浓度平均都在10 mmol/L以上,支持“拳击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这一观点。2) 运动员对于教学实战的重视程度以及比赛强度没有达到比赛的要求,因此教学实战的训练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3) 拳击运动员尤其是大级别,其专项耐酸能力训练方法及教学实战的质量有待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

[2] 郭玉成,等.国际性比赛对我国散手运动员心率、血乳酸、血尿素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9,14(2):62-65.

[3] R.伯杰.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59-65.

第4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 血乳酸清除率;APECII;重症患者;死亡组;存活组

APECII评分系统自从1981年提出以来, 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许多研究均显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有效通过APECII评分系统得到体现, 同时血乳酸清除率作为一个应用较广泛的检测指标, 与APECII共同评价重症患者, 可能有着更高的精准率[1]。为此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昆明市中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04例, 现计算他们24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以及APECII评分, 探讨其在重症疾病患者中的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共收集在本院行入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04例, 其中男69例, 女35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7~84岁, 平均年龄为(62.7±10.5)岁。104例患者中存活68例, 死亡36例。

1. 2 患者病症 104例患者中有52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22例患有急性脑血管病, 10例患者患有重症胰腺炎, 9例患有肠道肿瘤, 另有7例患者患有冠心病, 4例患者为毒菌中毒。

对患者患有肝硬化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且应用过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均不纳入此次统计。

1. 3 计量方法 所有患者人院时及入院24 h后抽取动脉血, 测定乳酸值, 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同时对患者行APECII评分, 观察结局指标为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运用SPSS 19. 0统计分析软件对APECII评分行t检验, 对乳酸清除率行χ2检验, 以P

2 结果

死亡组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生存组, 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APACHE II评分与血乳酸清除率比较

分组 例数 APECII( x-±s) 乳酸清除率(%)

存活组 68 17.89±4.23 26.33±12.87

死亡组 36 28.57±6.14a -15.21±11.47a

P值

注:“a”表示与存活组相比, P

3 讨论

乳酸是体内葡萄糖经无氧氧化产生的一种代谢物。一般而言, 血乳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和体内缺氧有关[2], 同时有学者认为应把乳酸代谢紊乱作为评价重症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血乳酸水平评价重症疾病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患者肝和肾代谢能力不同, 因此患者受到的应激强度也不同[3]。

血乳酸水平评价水平的不足, 促进了APEC评分标准的诞生[4]。本次研究作者采用APECII评分和血乳酸水平结合评价重症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比较。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者APECII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而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生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乳酸清除率与病死率呈负相关, APECII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与APECII评分可能对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甚至患者存活还是死亡有着重要的评估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波,朱庆雄,崔惠芬,等.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对急性肺损伤预后的评估意义.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35(35):52-53.

[2] Jones AE, Shapiro NI, Trzeciak S, et al.Lactate clearance vs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as goals of early sepsis therap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0, 303(8): 739-746.

第5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一)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

二、学习方式

以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参观、考察、论坛、研讨等方式进行。学校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适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适时组织中心组成员就有关学习内容进行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

本学期的学习活动要求中心组成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文章。

三、学习时间

在时间安排上与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安排统一起来,具体的辅导报告、论坛、研讨会等学习方式以理论学习中心组秘书单位的通知为准。

四、学习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今年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既是我校理论武装工作的常项工作,又是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各级中心组成员要高度重视,保证好学习时间。

(二)注重总结提升。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深刻分析个人和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差距,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方法和宝贵经验,通过学习增强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推进学以致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对工作实践的研究与思考,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通过学习发现和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发现和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事业发展。

五、学习材料

主要学习资料为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各类资料。党委理论中心组现提供如下书目供学习参考料:

(一)《20**年政府工作报告》单行本

(二):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三):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

(四):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

(五)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六)刘延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七)李卫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八)人民日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评论员文章

(九)相关书籍

《科学发展观概论》

《科学发展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解读》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管理》

第6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涵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历史观。而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形式,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环节不仅要整理搜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同时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其中既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除了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同样也要在课前进行认真地预习工作。而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例如,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在下节课上课之前,通过提问或者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检查。

二、重视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一节完整的课程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有效的导入,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同时,围绕着新授内容所设计的导入内容还可以起到引入新知识,做好铺垫的作用。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就一定要重视导入技巧的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巧包括图片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诗词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导入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得导入环节发挥应有的功能。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开元盛世》这部分的内容,就先给学生介绍了杜甫的《忆昔》一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透过诗句的描写,学生可以看到当时繁荣富庶的盛世情景,从而对当时的社会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再引出今天的新课“开元盛世”,学生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双向地沟通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就是缺乏这种互动,很多时候,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教师都无法获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凭借主观的经验加上统一的教参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这样才能够迅速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努力营造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思考活动中。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努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昭君出塞”的影视剧片段,在看完这个片段以后,学生自然会在头脑中形成很多的问题:王昭君是谁?为什么她要出塞远嫁到匈奴?当时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到底怎样?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之下,可以自发引起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占据主动。

五、指导学生科学的记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记笔记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工作。然而,看起来很简单的记笔记,其中也蕴含着大学问。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提起笔来记笔记就顾不上听教师讲课,而一认真听讲就顾不上记笔记,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技巧的表现。课堂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整理知识脉络,以供自己将来复习巩固知识所用。因此,学生在记笔记时,无需把所有的内容都动笔记下来,而是简单地把一些知识重点、知识脉络给记下来,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除此以外,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脑袋也不能闲着,而是要对教师所讲地知识进行思考,要学会“一心二用”。当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遇到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讲课的速度,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在边思考、边记笔记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听懂课、听好课。

高效的历史课堂是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历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谭红艳.试论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8期

[2]刘追湖.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1期

第7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尊敬的郑书记、刘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是文学院一名普通的老师,前段时间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抓了个差,做了一个专题节目《隋唐考场风云》。虽然得到了一些赞许和掌声,但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什么都是浮云,这才是我真正的舞台。看着大家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庞,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我这个郑大的老学生也只能给大家说几句心里话了。

首先,衷心祝贺同学们经过多年苦读成为郑州大学的一员,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这是我们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跨越,也是我们今后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1996年的初秋,我也像大家一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郑州大学。当时对教授们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没想到自己也站在了高校的讲台上。我能行,大家就一定比我更行!

其次,向同学们汇报一下我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刚进大学的时候,学长告诉我,大学生活就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扔笔记”,于是我也唱起了“笔记三部曲”,彻底放松了自己。直到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恩师李维新先生,才结束了这种随大流的状态。李老师引用苏轼的诗为我开示,“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更何况大学生活只有短短四年呢?大学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极其短暂,经不起挥霍!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只会给你留下不堪回首的记忆。

后来读书,读到达摩对二祖慧可说的一番话,让我有所领悟。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我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直乘,徒劳勤苦。”意思是说,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必须勤苦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有小德小智、轻心慢心之人渴望成功只能是痴人说梦。

梦是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词,国家有梦,学校有梦,我们人人都有梦。入学实现了我们的大学梦,但入学是为了更大的梦。大学为每个人提供了相同的成长环境,但你想怎样成长则是你的梦。梦是需要圆的,与其潇洒做梦,不如努力圆梦,今天只有努力圆梦,明天才能安心做梦。

圆梦既需要我们学好专业,更需要有开阔的胸襟和健康的心智。大学教育是开放式教育,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当发现周围人人皆是优点时,你就生活在了天堂之中;可是当你刻意放大别人的缺点时,你便生活在了地狱之中。在专业学习中,处理好课堂讲授和课外拓展的关系,如果课堂讲授是“大锅饭”的话,那么课外拓展就是“吃小灶”了。我的恩师陈飞先生告诉我,放眼学界,立足专业,注意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扬长避短,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长处,这是学习的智慧。

再次,聊聊对师生关系的理解。韩愈曾经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个人觉得,一个好的老师除了需要自身扎实的学养之外,还离不开同学们的督促。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感谢同学们培养了我,是同学们指出了我的不足,让我在完善中成长。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学生都愿意叫我“祥哥”。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如此与老师交往,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必将更加辉煌。

第8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关键词:教学内容衔接;教学策略衔接;学习方法衔接

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寻求实施新课程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时机。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初中、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以下对高中化学部分教学内容、初中化学再现知识、初高中化学知识对接点列表进行比较:

二、教学策略的衔接

1.做好入学教育准备工作,为初、高中衔接打好基础

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然后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化学在整个中学化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明初、高中化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高中化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2.构建问题梯度,实行层次教学,切实做好初、高中衔接

(1)在教学中从高一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问题梯度,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2)重视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3)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1.建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规范,形成习惯

(1)预习

课前熟悉所学知识,划出重点、难点及模糊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选择一本好的教辅材料帮助理解,并使零碎知识条理化,从而达到有备而听,以便抓住重点,解决疑难。

(2)听讲

课堂上要始终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如果走神,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理解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也就无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听。学会记笔记。高中化学的课堂知识容量大、内容多,学生单纯靠记忆是很难记住课堂上的全部知识的,必须学会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当然有些细节尤其要注意,一是准备一本笔记本,而不是随便在纸上或书上做笔记;二是先听后记。

(3)复习

为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听讲后要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既包括理解记忆知识点,又包括对知识进行前后联系形成规律。课后及时复结,及时反馈,有问题及时找老师或与同学沟通解决,不留知识盲点,使知识为自己所有。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练习和反思,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规范,形成良好的习惯。

2.因材施记,形成知识储备

有人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所以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把知识点牢记在心,这样做题时才能活学活用。刚步入高一,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化学用语,如果教师把各种趣味性语言交替使用、合理搭配,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巩固记忆,对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学用语──口诀记忆

化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高中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可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

例1.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莫忘记。

例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亚硫酸根锰酸根。牢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概念理论──对比记忆、概括记忆

针对一些相近或对立的抽象概念,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便于记忆。

例3.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还氧;降得还氧还。

(3)实验步骤──顺序记忆

例4.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缩、红。

3.培养联想、类比和归纳能力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根据初中化学的特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学习新知识时,可根据已掌握的知识与新学习知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联想和迁移,并进行归纳,完善知识的“点、线、面、网”的结构。

(1)相似类比联想

类比是分析比较的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因此推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迁移到另一对象的思维方法。

例5.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根据同类相通的特点,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2)相反对比联想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统一的,引导联想可以把相反的概念联系起来。在引导分析其中一个概念的同时,让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并分析,自然会得出另一个概念,并深刻认识概念的本质区别。

例6.在苏教版高一必修1专题一“概念”的学习中,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氧化与还原、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均可进行相反对比联想。

第9篇:入学教育笔记范文

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玩,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屡见不鲜。闲暇时和节假日,他们热衷于看韩剧捧超女,沉溺于上网络打电玩,偏爱于阅读动漫书、口袋书,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周围同学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倾向。传统游戏多为集体活动,运动量大,富有情趣,游戏规则又可潜意识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伙伴相处。因此,有必要让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矫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游戏是农村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视发掘、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必将极大的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密切学校、家庭、社区的关系,协调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活动的实施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要使传统游戏进入学生视野,让他们觉得好玩,就要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带着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图书、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收集、整理滚铁环、跳皮筋、玩陀螺、丢沙包、跳房子、下对角棋、舞狮子、划龙船、赛龙舟、耍猴拳等已消逝在学生视野的传统游戏。以摘抄资料、绘示意图、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采访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玩法。学生自拟采访提纲,写出采访笔记,整理游戏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三,请相关专家做报告,讲述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了解游戏的健康价值;讲述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衰落的历史(如足球起源于宋朝的蹴鞠,武术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通过当小记者采访,写听后感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针对专家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就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办奥运知识专刊,开疾病防御主题班会,进一步使游戏进入学生生活。

2,“我的游戏我做主”

要让传统游戏在学生中流行,还要让他们会玩,善于玩。

首先,引导学生对收集的游戏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类。如跳类有跳房子、跳皮筋、跳绳。针对学生的体质和兴趣,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保证人人参与。其次,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做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游戏工具的制造方法。至于玩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尝试中摸索,在体验中成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参与中感受幸福,在合作中学习相处。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道具制作方法,统一游戏规则,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放手让学生玩。全员训练,提高游戏的训练水平。

3,“盛夏的果实”

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玩得有收获,玩出成果,进而爱玩。

首先,举行传统游戏比赛,过传统游戏节。学生自己想点子,自己策划组织,人人参与,改变以往运动会、艺术节只有骨干分子参与的局面,使人人得到展示的舞台,在合作游戏中享受游戏的快乐。其次,将传统游戏带入社区,如春节期间组织舞狮队、高跷队给社区拜年,端午节参与社区划龙舟比赛。学校的游戏节也可以采取亲子游戏的形式进行。第三,举行传统游戏、现代体育知识竞赛,深入探究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

4,“希望”

要让传统游戏进入儿童生活,还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编、创新游戏,使学生玩出新意,玩出成就感。

学生的创新可以是改变游戏的工具及制造方法(如陀螺由木制变成其他材料制作),也可以是改变游戏的玩法(如踢毽子),或者是将几种游戏结合创编出新游戏(如跳皮筋与歌曲结合),或者是自己创造出独特的游戏种类(如奥运操,看不见的跳绳等)。要让传统游戏散发出时代气息,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此外,也要深入挖掘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使棋文化、武术文化、球文化等游戏文化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践课程。

三,活动反思

1,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善于挖掘、整理“传统游戏”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及课程开发。有了资源意识,漫山遍野都是可用之材,顺手拿来的短棍,石头,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工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