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第1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今年,乡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坚持加强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以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实现全乡安全稳定的舆论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今年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由同志任组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在人员、经费、设备上给予保障。同时,根据涉腐网络事件发生的区域、行业,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了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并将在明年把舆情引导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行政效能测评内容。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一)建立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及时处置、妥善应对”的原则对舆情进行收集、报送、研判、处置、总结评估的同时,加强网评引导,通过撰写评论、跟贴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疏导、引导网上舆论,妥善回应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切,形成正面舆论氛围。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各村(居)、各单位等组成的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及时对舆情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应对措施。

三、严格把关,提高质量

1、根据舆情信息工作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讲政治、讲大局的要求贯彻到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及时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社会舆情的动态,特别是对各种重要问题、重大事件、突出事件的反映和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既注意从互联网上发现和挖掘素材,又时刻关注其它新闻媒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针对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有关热点问题,新闻发言人及时信息,主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通报情况,分析形势,阐释政策,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3、规范信息内容。坚持与政务信息公开相结合,认真梳理对外公开事项,突出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重特大事故和典型事故的救援和查处情况、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热点问题等内容。本着实事求是、及时主动的原则,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4、切实做好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结果的公告。按照事故查处的权限和责任,坚持分级查处督办的原则,做好各类事故查处情况的专项检查、信息汇总、宣传报道,及时事故处理结果。对事故查处不到位、责任追究不落实的公开曝光。

四、创造有利条件,畅通监督渠道

1、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完善事故灾难现场报道应急工作机制,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组织、正确引导的原则,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要求,第一时间公布事故灾难的基本情况,及时救援进展等方面的信息,切实做好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

2、健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不断扩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公众参与范围,方便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监督。

3、扩大实施监督举报途径。设立举报电话,确保专人值守,并认真做好信息接报,及时核查举报内容;通过设立专门电子举报信箱,或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相关专职人员的联系方式,在本系统网站开设网络留言板、有关论坛等方式,畅通社会公众和职工群众举报渠道。

五、做好整改信息反馈和监督落实工作

1、加快推进舆情分析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关注有关媒体和网络对工作的报道、监督、评论和建议,高度重视社会和舆论对有关重大隐患和事故查处情况的反映和监督,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按程序做好报告、督办工作,并公开处理结果。

2、建立完善舆论监督反馈机制。对新闻媒体有关工作的批评性报道,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在报道后的1周内,将整改结果或查处进展情况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

3、及时反馈举报信息。对群众举报或新闻媒体监督的事项实行登记制度,落实信息核查责任,并及时反馈查处情况。对经查实的举报事项,及时按规定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奖励,并对举报人相关信息严格保密。

第2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作用

月日,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刻,意蕴绵长,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市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第一,要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提高综合国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的战略高度,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新闻舆论工面临的形势,充分肯定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学书记讲话,就要领会其精神实质。要明确新闻舆论工作的总体目标,就是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要切实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市各级新闻工作者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领悟其深刻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第二,要在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学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一方面,要把思想统一到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把新闻宣传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真正抓出成效。另一方面,要把思想统一到对新闻宣传工作肩负重大责任的认识上来。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十分艰巨重大的责任,要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始终牢记这“五个积极作用”,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第三,要在指导工作上下功夫。新闻宣传工作要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切实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于全市中心工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一是要引导全市上下正视发展现状,树立发展信心,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不足这一最大市情,跳出看,敢于正视发展差距,知耻而后勇,知后而争先;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老工业基地城市、“3+5”城市群建设、湘南大开发、沿海产业转移等都是我们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良机,抓不住就是危机。所以,新闻宣传工作要引导全市人民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真正给广大群众以希望和期待。二是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多为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要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全市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面典型,讴歌生产一线中的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推介先进经验,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围绕建设和谐,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倾听和反映群众意愿;要把握尺度,正确引导和化解群众情绪;要弘扬正气,针砭落后,向群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二、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要利党、利公、利民。党报、党刊、党台首先是姓党,要坚持党性原则,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不能有一点动摇;要真正成为,任何时候都要理直气壮,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管工作如何千头万绪,不管产业、事业如何发展,首先是导向要正确,如果导向不正确,任何发展都是空话。

第二,要提高舆论的引导能力。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等方面发挥好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总书记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注重“三力”,有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提高引导能力就要注重在这“三力”上下功夫。当前,新闻宣传工作尤其要探索在信息传播日益开放、舆论格局更加多元的条件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宣传思路、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特别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我在全市稳定工作会上说过:“社会要乱,乱在思想;思想要乱,乱在舆论;舆论要乱,乱在网络。”网络是个虚拟世界,过去是精英运用的工具,现在走向大众,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着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知道网络,更要熟悉网络,要特别加强对网络的引导和管理。尽管网络比较自由,但绝对不允许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绝对不允许有冲击奥运会的自由,绝对不允许有煽动群众破坏稳定的自由。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网络的舆论导向能力。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努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报纸、电视、电台、网络都要讲政治、讲正气,多报道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多报道实际的工作,多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切忌哄骗虚假,切忌脱离实际,切忌脱离群众,真正引导好群众情绪,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四,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作用,运用好包括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介监督工具。要按照有利于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要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要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人们的思想疑虑,主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充分反映党和政府的积极努力,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性、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三、要突出重点,促进新闻媒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市新闻宣传工作近几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事业有重大发展,产业有新的突破,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领导班子建设、新闻队伍建设都有新的成绩。刚才新丽部长讲了“四好”,这个概括很切合实际。今后,新闻宣传事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第一,要抓发展。一个是要抓事业的发展,一个是要抓产业的发展。新闻单位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抓好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普及,我们在这方面是做得不错的。同时也要搞好设施的建设,要让广大的老百姓享受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产业的发展,也要大力推进,现在我们有一些好的想法,也有好的来势,这与事业的发展并不矛盾,能更好地推动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抓好事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第3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积极推进餐饮文化和餐饮企业的管理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工具的优势已经成为餐饮企业发展的共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进一步发展餐饮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前提。新媒体环境下,微信以及微博是新型的企业与民众的交流平台,与以往的民意沟通渠道相比,更具透明性和开放性。网络媒介的出现,对餐饮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充分运用微信和微博更好地沟通民意,使新型的媒介平台起到上情下达,转“危”为“机”,从而发挥民众“口碑”的作用是当前网络餐饮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就餐饮企业网络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而言,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加强餐饮企业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深化企业管理职能,提高餐饮企业管理效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缓解餐饮企业矛盾,改善企业形象,构建餐饮企业主义和谐餐饮企业。当下进行网络餐饮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机制的探索,适应了餐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二、用企业微博与微信公众号沟通民情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宁波市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的重要性,积极完善餐饮企业管理,有效探索企业微博的民意沟通机制。为适应“微”时代的网络舆情态势,进一步提高网上监督能力。餐饮企业微博群的总粉丝量已经突破200万。长沙市的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已经成为新品、沟通民情,引导网上舆论、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具有、时效性高、覆盖面广、工作量大、餐饮企业影响大等特点。

(一)明确定位,发挥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功能

餐饮企业微博与公众号主要起到“三个注重”的功能:一是注重公开信息,提升形象。吸引了大量吃货积极关注我市餐饮文化发展建设。二是注重权威,引导舆论。针对突发事件和餐饮企业热点问题,及时准确权威信息,主动引导网上舆论。指导通过微博与公众号及时权威检测信息进行辟谣,有效消除了网上负面影响。三是注重沟通民情,服务民生。通过微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网民关切的食材安全问题,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等。

(二)扩大影响,增强餐饮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实效

餐饮企业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努力扩大餐饮企业微博影响,取得了明显实效。一是借助日常运营机制。“每天更新10条以上的有效信息。同时,适当转发相关部门或区地方微博的民生类信息。为畅通网上沟通渠道,提高工作实效。

三、打造主流媒体舆论场

为提高餐饮企业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借助现有的网络平台,餐饮企业微博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提交、归类到该平台的各个相关部门部门,部门在论坛进行权威答复后,以促进服务型企业建设,及时准确地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构建餐饮企业与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服务民生为宗旨。网上发言人制度及其平台建设是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和谐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增长的有力举措。例如,可以要求餐饮企业部门网上发言人针对网民的问题以部门名义在24小时内给予受理,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最长不超过10天。涉及本企业的突发事件,要求在事发后4小时内予以在网上进行新闻信息,充分发挥了网络在线互动的功能。以求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信息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打造主流媒体舆论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形象

为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形象而努力。网上作为网络监督和网上民意的表达平台,将上万家餐饮企业对网民所反映问题和意见的受理回复,置于企业、网站、民众的三重公开监督之下;既有利于促进餐饮企业企业部门服务意识和管理创新的切实改进,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食品质量;又通过反映意见和回复信息的透明传播过程,在问题和疑惑得以解决的同时,促进了企业和网民之间和谐互动关系的生长,为逐步构成一个常设、透明、广泛和互动的餐饮企业信息分享交流机制,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做出了贡献。

(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构建和谐网上环境

关注餐饮企业热点、难点,搞好网上舆论监督。作为网络有餐饮企业责任与舆论监督功能。微博上曝光某些餐饮企业的不文明现象与违规操作现象;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争取让这些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

(三)反映网民诉求,服务民生排难解忧

利用互联网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及时反映网民诉求,服务民生,网民们在网上反映的问题投诉包括方方面面,大到食物中毒,小到碗里吃出一块石头,都可以及时的转给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受理回复。这可以使餐饮企业认识到:有些“小事”或“具体事”,虽然不都是事关宏旨的大问题,但是现代餐饮企业和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却会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提问、监督、回应和反馈中,得到实在的锻炼和提升,并逐步化为餐饮企业规则成为常态运作。

四、综述

第4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善待网络舆论,及时回馈信息

伴随着中国社会复杂而艰巨的转型,随着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存在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网民群体和网络意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大的力量。[1]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善待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必将有效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对外信息的能力,而一旦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失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就会很大。

因此,作为新闻机构,首先要转变观念,善待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往往要接受最广泛的监督,对于网络这样一种全新的公众民主表达方式,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敢于面对,勇于并善于倾听网络声音,正确看待网络上的被监管和网络批评,更要能以更宽容平和的心态、更机敏的舆情反应程度,逐渐适应网络时代新的舆情和信息挑战。

从近几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网络舆论的公共话题来看,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受年轻网民追逐个性、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话题往往会聚焦在一些危机事件的负面效应和负面信息上。

这是因为,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震撼性会引发公众多疑、焦虑等不稳定情绪的扩散,增加负面信息发生的源头。倘若此时网民意见和网络留言不被相关部门重视、正面反馈,而是敷衍塞责,那么危机事件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只能使信息传递的次数更为频繁,从而为负面信息的流动提供更为多样的载体。

其次,要想使网络真正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更要发挥网络优势,真诚回答,及时反馈,要能使官方的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迅速对接,进而消除疑虑,建立诚信。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发言机会,从最根本的意义来看,它也体现在媒介形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参与方式变化的对应关系上。各新闻机构不仅要认识到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更要多方开拓完善网络沟通及反馈形式,“问计于网”,“问政于民”,真正实现与媒体公众的网络沟通。

一些部门虽然已经搭建了“网络问政”平台,但由于对于网络意见和网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仅造成网民的不信任,而且更容易造成信息误读和错解现象的蔓延滋长,强化了负面信息带来的社会效应,或是因处置失当造成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

因此,面对网络舆论,无论是网络批评还是网络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正确对待网络民意,都应持欢迎和提倡的心态。正如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所说:“在网民的骂声中听取诤言,在咒语中体察民情,在板砖中提高公信力,在网民监督下做好工作。”

做好舆情分析,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的新闻如果要符合受众需要,有针对性和新意,那么预先充分的国内外舆情调研必不可少,而网络舆情分析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更新,中国的网络舆论空间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各种价值观的网络群落和社交网站相安并存,这也使得网络舆情分析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就新闻的工作流程来看,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主要分两个步骤:

新闻会前。收集各网站、主要社交媒体,网群、论坛及微博相关方面的言论、评论,有针对性地获悉网络舆论对所在部门的看法,对即将信息的关注度和关注点,正面舆论和评论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网民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信息需要澄清、哪些有利的信息被忽视了。

新闻会后。跟踪了解各网站对于新闻会的报道;收集网民反映,分析舆论走向;从中对新闻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比如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这样的舆情分析,新闻部门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确立新闻的主题和重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舆情跟踪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促使下次的信息在确保职能部门的政策立场传播出去的同时,更能针对一些网民问题以及敏感话题作出呼应。

要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闻,新闻前的预先策划会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一环。

这需要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对新闻主题明确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整理分析,从“民情需要”入手,从“民情利益”考虑,清楚公众和媒体最可能关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哪些话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哪些因素可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把既有的损失降到最低,并结合预先掌握的政府相关政策,达到信息有的放矢。由此看来,新闻前的网络舆情分析不仅能协助新闻人员尽早明确新闻的主题和目的,而且还会使之有备而来,进而从容应对。

从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来看,尽管网络所提供的匿名可能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这种言论自由、开放和匿名的传播特质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信息的监管难题,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处于危机情境下的公众由于各种好奇、焦虑、恐惧心理便会在网上传播各类小道消息。这类非正式信息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会更大也会更迅速。

因此,在对网络舆情整理分析进而确立主题的同时,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管也要加强。

第5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善待网络舆论,及时回馈信息

伴随着中国社会复杂而艰巨的转型,随着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存在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网民群体和网络意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大的力量。[1]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善待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必将有效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对外信息的能力,而一旦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失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就会很大。

因此,作为新闻机构,首先要转变观念,善待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往往要接受最广泛的监督,对于网络这样一种全新的公众民主表达方式,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敢于面对,勇于并善于倾听网络声音,正确看待网络上的被监管和网络批评,更要能以更宽容平和的心态、更机敏的舆情反应程度,逐渐适应网络时代新的舆情和信息挑战。

从近几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网络舆论的公共话题来看,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受年轻网民追逐个性、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话题往往会聚焦在一些危机事件的负面效应和负面信息上。

这是因为,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震撼性会引发公众多疑、焦虑等不稳定情绪的扩散,增加负面信息发生的源头。倘若此时网民意见和网络留言不被相关部门重视、正面反馈,而是敷衍塞责,那么危机事件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只能使信息传递的次数更为频繁,从而为负面信息的流动提供更为多样的载体。

其次,要想使网络真正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更要发挥网络优势,真诚回答,及时反馈,要能使官方的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迅速对接,进而消除疑虑,建立诚信。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发言机会,从最根本的意义来看,它也体现在媒介形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参与方式变化的对应关系上。各新闻机构不仅要认识到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更要多方开拓完善网络沟通及反馈形式,“问计于网”,“问政于民”,真正实现与媒体公众的网络沟通。

一些部门虽然已经搭建了“网络问政”平台,但由于对于网络意见和网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仅造成网民的不信任,而且更容易造成信息误读和错解现象的蔓延滋长,强化了负面信息带来的社会效应,或是因处置失当造成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

因此,面对网络舆论,无论是网络批评还是网络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正确对待网络民意,都应持欢迎和提倡的心态。正如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所说:“在网民的骂声中听取诤言,在咒语中体察民情,在板砖中提高公信力,在网民监督下做好工作。”

做好舆情分析,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的新闻如果要符合受众需要,有针对性和新意,那么预先充分的国内外舆情调研必不可少,而网络舆情分析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更新,中国的网络舆论空间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各种价值观的网络群落和社交网站相安并存,这也使得网络舆情分析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就新闻的工作流程来看,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主要分两个步骤:

新闻会前。收集各网站、主要社交媒体,网群、论坛及微博相关方面的言论、评论,有针对性地获悉网络舆论对所在部门的看法,对即将信息的关注度和关注点,正面舆论和评论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网民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信息需要澄清、哪些有利的信息被忽视了。

新闻会后。跟踪了解各网站对于新闻会的报道;收集网民反映,分析舆论走向;从中对新闻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比如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这样的舆情分析,新闻部门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确立新闻的主题和重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舆情跟踪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促使下次的信息在确保职能部门的政策立场传播出去的同时,更能针对一些网民问题以及敏感话题作出呼应。

要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闻,新闻前的预先策划会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一环。

这需要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对新闻主题明确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整理分析,从“民情需要”入手,从“民情利益”考虑,清楚公众和媒体最可能关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哪些话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哪些因素可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把既有的损失降到最低,并结合预先掌握的政府相关政策,达到信息有的放矢。由此看来,新闻前的网络舆情分析不仅能协助新闻人员尽早明确新闻的主题和目的,而且还会使之有备而来,进而从容应对。

从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来看,尽管网络所提供的匿名可能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这种言论自由、开放和匿名的传播特质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信息的监管难题,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处于危机情境下的公众由于各种好奇、焦虑、恐惧心理便会在网上传播各类小道消息。这类非正式信息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会更大也会更迅速。

因此,在对网络舆情整理分析进而确立主题的同时,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管也要加强。

各级政府和企业部门也应及早建立健全相关的网络舆情工作和相关的网络舆论监督制度,包括及时的信息制度、网络舆情监控制度、网络舆情处理预案制度等等。同时还要针对本部门人员加强相关的网络舆情培训,特别是根据网络等新媒体特点,不断创新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和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新闻人员运用网络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善用新媒体,抢先设置社会议题

议程设置理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风行起来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假说。在传播学者看来,媒体加以“着重”报道的议题,同样也会“着重”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同时也会影响着公众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因此,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广泛设置“议程议题”的功能。

如果站在新闻者的角度来看,议程设置,恰恰体现了政府主动设置政策议题来影响媒体议题,进而设定公众议题的过程。

在网络社会中,媒体的传播形态越发多元,政府信源的替代品越来越多。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的研究报告来看,微博不仅是新兴网络媒体的主力军,而且“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从近两年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不难看出,微博已逐渐发展成为公众舆论的第一大信息源,在网络舆论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截至2011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已增长至1.95亿个(现有约3亿个),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商业机构尝试“微博营销”,政府组织也开始借助微博平台,塑造亲民形象,倾听民意。[2]

因此,当微博对公共事件的走势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时,作为网络时代的新闻者,也要不断探索出政务公开的新模式:要让微博等新媒体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兴渠道,通过熟悉并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媒体主动信息,设置社会议题,及时将正面的政府政策形象适机传递给媒体,实现政府与媒体、受众的即时互动,平等沟通。

对于新闻者来说,要想利用好新媒体,真正达到提升政府设置社会议题和信息公开的效率,通常取决于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时效新。政府要能在第一时间最新的信息,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要能够抢占话语权。第二,时机好。要能在第一时间对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舆论进行导读,抢占“社会议题”的设置权。

因此,要想成为社会公众议程的“抢先设置者”,各新闻机构不仅要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为政府和公众沟通找到新渠道,更要能够针对公众疑虑,主动出击。尤其当突发性、敏感性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者更要能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拉近政府和民众间的距离,抢占引导舆论的先机,有效堵塞小道消息,从而让自己获得主动新闻和掌控舆论信息走向的机会,为突发事件的处置创造必要的有利环境。

网络表达更需生动形象

要让网络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谨防网络沟通“形同虚设”,各新闻机构和发言人首先就要通过亲民的表达方式,获得网民的信任。为此,要学会并善于与网民交朋友,真诚回答并积极反馈网民的意见和问题,积极适应网络媒体这样一种全新的语言方式和沟通氛围。

对此,中国首位网络新闻发言人、贵阳市网络新闻发言人曹毅感慨,网络新闻发言人绝不是把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直接照搬到互联网上,“网络是一个多元化的虚拟世界,大家说话比较直接。如果交流时搞得太正规,反而会让沟通有障碍。我们正在考虑用网络语言,实现一个自然畅通的交流”。

对于新闻者来说,网络时代的语言表达首先要能做到口语化,切忌官话、套话、虚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以及枯燥虚假的数字。

每一位新闻者都要善于把公文汇报式语言、工作性语言转变成通俗化、口语化的表达;要说老百姓的话,说人们听得懂的话。为此,在信息时,一定要考虑网民的喜好和需要,结合网民的个性特点,使用对方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对即将的信息适度“加工”,即使是枯燥的政治政策词汇,也要能说出让对方喜闻乐见的话。

网络表达的生动,还在于言之有物。新闻既要简明扼要,避免空话行话,更要善于借助快速互动的网络平台,把枯燥的公文、干巴巴的数字变成生动的事实和口语化的形象说明。为此,新闻者要善于“讲故事”,善于用事实和事例说话,这一点对于政府部门的对外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政府的工作很多直接体现着社会民生,如教育、卫生、铁路、公安等等,其内容很容易涉及一件件具体的事,所以政府发言人在网络表达中一定要力争与现实贴得更近。

新闻既要及时鲜活的能打动人的信息,更应该学会用生动形象的网络符号和缩写、谐音等方式来宣讲政策,传达观点。

除了口语化、个性化的表达特点,面对网络说话,每一位新闻者还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转化”步骤:一、对将要的信息及政策内容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二、习惯并适应网络口语化、直观的表达方式,熟悉并有意识地搜集一些老百姓鲜活的语言、生动的网络语言,使新闻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

新闻是向公众传播信息,但也是在同公众交流思想。要与网民就政治、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真正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各级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就要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最终实现与媒体、公众的有效沟通。(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 文/王婷)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博时代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新闻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根据《关于开展县“网络民生直通车”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县镇(街道)、部门互联网宣传管理责任考评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粮食工作实际,现就开展“网络民生直通车”活动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原则,立足粮食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网络民意的收集和回应机制,以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社情民意为重点,以效能督查和舆论监督为手段,以推进工作落实为目的,充分发挥网络民意在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网络民生直通车”活动和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局长王良红为组长,副局长罗德林、胡文光、陈建春为副组长,各科室、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副局长罗德林为为网络发言人,孙定苗、丁吉兴、董长富同志为网络评论员,王卫娥同志为网络舆情管理员。全系统上下要充分认识开展“网络民生直通车”活动和加强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为人民服务宗旨,牢牢把握网上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机制

(一)监测收集。通过每日监测县内外网络新闻、社交网站、微博等新媒体,重点收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政策咨询类:主要是网民对我县粮食系统出台的各类政策咨询、办理程序等方面问题。

2、民生实事类:主要是网民反映与我县粮食系统有关的民生实事工程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3、意见建议类:主要是网民提出有利于推进我县粮食工作的意见建议。

4、热点事件类:主要是网上热议的突发事件或敏感话题。

(二)处理程序。在接到“网络民生直通车”办理通知书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把办理通知书下发到相关的职能科室或公司,相关的职能科室或公司按照根据县网宣中心提示口径进行回复,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三)办理规定。

1、对政策咨询类问题,要求网络发言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2、对民生实事类问题,要求网络发言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先予以回复受理情况,然后明确办理工作责任人,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办理落实情况,原则上每个事项办结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0个工作日。如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一个工作日不能回复的(除可能引发热点事件外),经申请可适当延长回复时间。

3、对意见建议类问题,要求网络发言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

4、对热点事件问题,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实施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县网宣中心,经审核后,迅速在网上回复,同时组织网络评论员发帖引导,必要时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四、工作要求

1、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开展“网络民生直通车”活动和加强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有效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利于树立粮食系统良好形象,各科室、各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第7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问政;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但是,在网络问政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1、“数字鸿沟”普遍存在。由于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信息与使用网络上有着较大差异。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在年龄结构上,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23.8%。在学历结构上,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与2014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在职业机构上,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其次为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1%。由此可见,“数字鸿沟”的存在,表明网络民意并不具有普遍性,许多公民不会正确使用互联网,更不会通过网络问政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2、政府官员网络问政意识不强

目前,政府、官员网站、微博、微信等问政途径,为网络问政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政府官员网络问政意识思想不到位、抵触心理等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单位或官员开通网站、微博等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在日程工作中并没有真正的使用,网民提供建言献策的时效性不足;一部分单位或官员对网络问政存在抵触情绪:主观上消极、推诿,问政平台虽然构建,实际上成为了“装点门面”的摆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还有一些问政平台人为设置障碍,害怕民众提一些尖锐问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新事物,不能与时俱进。有些官员甚至担心网络监督、网络问责等给自身利益造成威胁,影响自身生活、工作,前途,因此漠视网民留言,对网络问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

3、网络问政的宣传力度不够 网络问政有政府门户网站、QQ、微信、博客、微博、论坛、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但是,由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公民对这些问政途径的功能、作用、使用方法等各方面不清楚,不熟悉,导致一些公民虽有建言献策的想法、有不满的情绪,但是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会使公民感觉无奈,无所适从。

4、网络问政制度规范不够健全

网络反映民意是一种网络问政新渠道, 但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已有的关于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与互联网的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也没有考评机制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规范,比如说对网民的满意度,对网民的建言献策,政府应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反馈。在网络问政中,对于有些素质较低的网民在制度上没有明确加以制约,以至于有些网民在网上散布谣言、传播低俗文化,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并给政府管理者带来工作的纷扰等。制度规范的缺陷无疑给一些别有用心和素质低下的人提高了便利,从而放大了民众对政府的质疑,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5、缺乏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

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是一套保证网络问政工作长期、正常运行并能够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但目前,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流于形式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容易导致党委和政府、官员、公民缺少网络问政积极性的可能性。

二、解决网络问政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网络普及率和网络问政的实效性,消除数字鸿沟

一是国家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西部山区、偏远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的财力、物力、技术的支持和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提高网络覆盖率。二是、加大对公民的网络知识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网络运用能力,能够通过熟练的网络知识进行网络问政,反映民意,为政府、官员建言献策,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解决广泛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三是应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完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问政平台,为网民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渠道。

(二)增强政府官员的网络问政意识

“各级政府对网络民意的重视程度,是网络问政积极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热情、有效的回应,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①政府官员要增强网络意识,重视网络民意,把群众的需要、呼声、利益、满意放在首位。要增强网络意识,首先,通过一些网络问政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等形式,普及网络知识及网络问政知识,增强政府官员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政府官员要身先士卒,做网络问政的先行者,通过网络问政平台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最后,加强政府官员与公民的沟通交流工作,积极对待网民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与网民双向互动。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真心实意的为民办事。

(三)加强网络问政的宣传力度

党委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位公民知晓QQ、微信、博客、微博等网络问政途径,但怎么让公民知晓并能正确使用这些途径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政府通过红头文件形式自上而下进行布置安排;其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传播途径进行宣传;再次,通过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利用开村委会、印发宣传页等方式进行宣传;第四,通过政府派出的有专业人才组成的宣讲团进行下乡宣传;最后,通过联通、移动或电信网络平台,以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公民网络问政的积极性,让公民了解网络问政、熟悉网络问政、参与网络问政。

(四)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建设

网络问政方式的健康发展,稳步运行,离不开完备的制度机制。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建设,健全网络问政制度,首先,一是建立健全网络民意回应制度。《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1个省、区、市30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7%的公众担心“对于举报信息只受理、不处理”。 为此,应完善网络信息回应机制,以提高网络问政的权威性。二是建立网民建言献策的奖惩制度。对不负责任的提供虚假信息和不正当言论的网民给予一定的惩罚,对提供真实信息且有利于政府网络问政的网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此提供网络问政的真实性。第三,对政府官员的网络问政情况进行考核,建立网络问政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激发政府官员对网络问政的主动作为,积极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对于网络问政懈怠,不利于实际问题解决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官员,要追究相应的责任。通过网络问政考核制度,调动政府官员网络问政的主动性、积极性。四是建立网络问政舆论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确保网络问政方向的正确性。舆论监督主要表现为网民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对地方政府、官民进行直接监督;以及新闻媒体、政府之间、官员本身等的自我监管。

(五)建立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

网络问政对于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及对于政府科学决策都起到很大的促进左右,因此,网络问政不是一个“面子工程”,也不是一个装饰门面的摆设,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项工作,因此必须建立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以促进网络问政的良性、健康、稳步发展。首先,健全网络问政的组织形式,引导网民有序参与。网民有序的参与是确保网络问政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这样可以避免因信息的虚假造成的网络问政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网络问政的效率。其次,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应该建立和完善“日常”和“突发”两种网络舆情状态下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制度。再次,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把网络新闻发言人设置常态化,设置专职新闻发言人,加强对新闻发言人的岗位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明确其岗位职责,提高网络新闻发言人服务意识。最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网络知识素养,并把此做为对领导干部进行业绩考核的重要一项。要建立一批政府网络队伍,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及时收集网络信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使政府网站真正成为网民反映民情的好平台。

[注释]

①侯兆晓.网络诉求渐成民主渠道[J].民主与法制,2010(07).

[参考文献]

[1]侯兆晓.网络诉求渐成民主渠道[J].民主与法制,2010(07).

[2]于妍. 完善网络问政的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04).

第8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网络推手中的商业推手所从事的网络公关活动是成立网络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或网络营销策划公司;作为网络推手中的特例:政治推手,从事一些政治爆料,从而强调自身的政治立场,以此得到客户的青睐,并以此盈利。网络推手的另一种伪装——“公知”的作用是对网络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并推动其发展,倾向性地偏向一方,以此盈利。网络推手的工作准则决定他们必须熟稔网络操作规则、深谙受众的信息接收心理、可调动的资源面很广,他们必须精通用炒作推广个人和商品、达到制造网络话题的效果,在网络推广后使这些话题变成网络热点话题,最终达到营销目标。在工作性质上,网络推手与专业的策划人与营销者间有很多共通点。作为策划人和营销者的网络推手,借用网络推广炒作,“网络推手”是诞生于网络时代的有别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新型产业。

二、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推手

网络推手以网络传播的发展为基础。20世纪90年代,网络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为网络推手出现的契机提供了机会,在人类传播史上的意义上来看,因为网络传播同样包含如电视、图书、广播、电影、报刊或电话等的传统媒介,与之前新旧媒体间更迭革命有着实质性的区别。传播史上的多种传播方式——个人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在网络传播中同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里,人们渴求信息,依赖信息,使用网络的人们都将成为网络推手们的资源。网络传播被侧面印证其重要性。由于具有传播方式或者途径等的先进性,网络传播受到受众的青睐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这种先进性的优势也同样使受众得到信息的速度等变快。通过对网络的各项功能的归纳和收藏集合,潜在受众群体逐渐稳定,并且为网络事件所造成的热点问题被追捧而打下了牢实的基础。传者与受者的地位在网络传播中逐渐模糊。传受角色的自由变换,使传受双方不再有明确的概念设定。这是网络推手出现并发展壮大的另一种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基础的条件。从另一角度来看,受众群体的需求在网络传播中变得逐渐细化,不同人对信息的需求都不同。网络发展的各种特性,促使网络推手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炒作。影响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有方方面面:性别、年龄、学识、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是部分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同受众所关注的信息还受其兴趣爱好、所处的群体地位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网络信息传播效果有所影响。以上都是促使网络推手出现的契机和条件。对于不同需求和层次的网络受众,网络推手能够推出引起不同群体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体制造高关注度,提供了多样的信息传播形式(如多媒体、动画等)便于不同受众接受,并针对不同的议题分别推广。

三、网络推手的社会影响

第9篇: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范文

而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网络谣言事件,在“失踪小孩眼角膜被摘”发生之前的近一年里,耸人听闻、荒诞离奇的网络信息接二连三地上演。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给谣言提供了传播途径和空间。被歪曲和妖魔化的信息,制造了网站的点击率,也制造了社会的混乱。谣言这颗“毒瘤”严重腐蚀着网络环境,不仅会引起社会恐慌和群体性焦虑,还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以“抢盐风波”为例,毫无根据的“食用碘盐是防核辐射良方”的论断,加上在传播过程中权威信息渠道不畅和受众理解偏差而产生的信息畸变,一部分人听信了食盐“涨价停产”的谣言,而商家又趁机抬价,引发了市场秩序的一片混乱。

在网络谣言事件中,大多数网民对事件证实的渠道有限,所以在未知真实性的情况下听信一家之言,很容易以讹传讹。同时,在传播中人们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事件内容进行删改或添加,这就有可能造成信息失真,甚至与现实严重脱节,给当事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网络谣言四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网络环境匿名传播的原因,有现实社会中商业利益的驱使,也有网络监管责任的缺失等。然而,有一方面的原因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那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特点直接促成了众多网民心理防御机制中“虚拟人格”的出现。

网络虚拟人格的表现,首先在于“本我”被压抑的人格。“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非理性的,常常违行为规范。这种本能受到约束,在现实中很少能自由表现,网络的虚拟性则让“本我”有了释放的空间。其次是个体“超我”的理想化人格。现实中,“自我”往往落后于“超我”,因此个体常常希望成为“超我”所要求的“理想化的自我”,而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没能做到或达到的要求可以在网络虚拟空间实现满足。对于谣言传播者而言,传播谣言可以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获得被关注的满足感,而在他们达到目的、赢得了点击率的同时也制造出了混乱。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樊春雷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信息疲惫,一般的信息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高风险、高刺激、重口味的信息,都是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唤醒的,很容易在网络上被传播。”在网络空间中,人们通过对各种恶的、丑的、假的、落后的东西的讽刺和嘲弄,实现对现实苦难和不幸的超越,并彰显出人对自由生命的追求,而这种巴赫金所说的“狂欢理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有时会演变为以歪曲事实或凭空捏造事件为表现的情绪宣泄。而网络谣言的传播,正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人们的虚拟人格被唤醒,随后表现出情绪被唤醒后的“狂欢”,致使网络谣言的传播愈演愈烈。

从认知层面来看,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知觉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传播媒介自身。互联网上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传播、是否体现了真实性的原则,都直接影响着网民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也就是说,网络媒介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民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置身于信息如此庞大的网络虚拟环境中,网民在享受新兴媒介带来的视听盛宴之时,容易在主体认知上有一定的迷惘,表现为虚拟空间中的道德认知紊乱。

因此,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势在必行。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强调网民自律。理查德?斯皮内洛在谈及网络伦理时强调,网络伦理道德的自律应当是网络空间的终极管理者。网络可以说是一个朴素的自律型社会,在崇尚自主和个性的虚拟空间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规制,都必须关注人的核心的道德价值。理查德?斯皮内洛认为,道德的作用也正是强调了以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为基础自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