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群众满意度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全区开展社区事务干部代办工作以来,__街道按照市、区的部署要求,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线,推行社区事务干部代办,积极畅通“首办负责、一门受理、全程代办、无偿服务”的便民通道,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有事不会办、办不了和来回跑的问题,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代办工作覆盖率。干部代办工作开展后,每个社区择优确定两名专职代办员,逐户发放代办卡,并在社区公开栏张贴干部代办工作的相关说明,将代办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及分工负责的代办事项向居民公开,方便办事。特别是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后,居民有事可直接找网格管理员代为办理,代办更加方便快捷,代办工作覆盖率达100%。今年,各社区已接待相关咨询20__余人次,累计为群众代办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等事项500件次,办结率达到100%。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提高代办工作效率。为确保居民事务干部代办工作扎实推进,街道依托现有的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群众工作站,按照“六位一体”立体化全覆盖的总体要求,整合政法、综治、维稳、、社保、计生、国土等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全面建成街道、社区二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化、一站式、综合。同时在各社区推行“错时工作制度”,将每天的上班时间提前1小时,下班时间延长半小时,为本社区的居民群众特别是上班族搞好服务。节假日、休息日轮流值班,方便居民办理相关事宜。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服务对象,实行上门服务,确保给辖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良的服务。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统计年度(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内,全区共出生6148人,出生人口总政策符合率91.88%,其中二多孩政策符合率90.97%,高于去年省考核指标上线(90%)0.97个百分点;多孩出生比例0.21%,低于去年省考核指标下线(0.3%)0.09个百分点。
二是四项手术落实较好。统计年度内,全区共落实四项手术8923例,期内长效节育措施完成率90.3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42百分点,高于去年省考核指标上线(90%)0.37个百分点;期内补报出生长效落实率85.3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6.15个百分点,高于去年省考核指标上线(70%)15.36个百分点。
三是孕情跟踪管理不断加强。统计年度内,全区期内出生孕情掌握率93.54%,其中一孩孕情掌握率和二孩孕情掌握率均为93.54%,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9.32和13.02个百分点,均高于去年省考核指标上线(80%)13.54个百分点;其中二孩早孕发现率64.4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8个百分点,高于省考核指标上线(60%)4.45个百分点。
四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106.03,其中一孩性别比107.59,二孩性别比103.09,均处于正常值(110以下)以内。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开展集中服务活动。抓住两节有利时机,全区开展了“百日集中服务”活动,共落实四项手术2912例;落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31对,完成省下达我区的年度任务64.05%。五月份开展以出生、手术、全员人口基本信息和流动人口四种信息集中清理,全区共清理出生错漏报18人,手术错漏报27人,已婚育龄妇女漏档33人,流动人口漏档65人,全员人口漏档47人,各类信息差错234人次。
2.切实加强日常监测预警调度。自今年1月份起,区人口计生委每月定期对各镇街道开展一次日常监测,并组织开展交流通报,对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专题调度。先后召开了由16个后进村(社区)参加的帮促转化会议和日常监测后进镇街道、村(社区)“一对一”预警调度会。
3.全面夯实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区共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网上监测12次,督查流入人口信息8685例,各类误差19例,误差涉及10个镇街道;督查流出人口信息4736例,各类误差34例,误差涉及15个镇街道。通过网上监测,大大地减少了全区各镇街道在省市全员流动人口网上监测的误差,平台信息交流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建档质量进一步提高。
4.不断强化利益导向机制。一是实行奖特扶提标扩面。全区对特扶对象195人兑现双倍奖励资金,新增奖扶扩面对象1569人。二是实行长效节育奖全覆盖。按照两女户结扎1000元、非两女户结扎500元、两女户上环皮埋200元、非两女户上环皮埋100元的标准,全面兑现2013年期内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农村对象。三是全面落实计生家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待。全区独生子女户、两女结扎户和奖特扶户均享受到计生家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待,一人一档资料规范到位。四是加大人口基金投入。今年区财政对人口基金投入达到86万元,计生帮扶和救助面将不断扩大。
5.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工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高群众满意度,我区利用8-9月份开展全区人口计生“大清理、大走访、大服务”活动。以入户清理为主线,开展计生优惠政策兑现家庭户大走访,镇街道服务所人员对期内生育、在孕、手术、2013年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在家40周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全方位的随访服务,同时,开展一次面对面的宣传。确保全区人口计生信息清理到位,优惠政策兑现到位,干部上门服务到位,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力求群众满意度再提升。
6.不断推进人口基金工作的实施。完成2013人口基金会专项基金试点项目文本的编制,建立并完善了8个青春健康俱乐部。开展致富帮扶活动,扶持2户计划生育家庭发家致富,每户帮扶5000元;建立1个“生育关怀·幸福家庭”示范企业,解决200户计划生育家庭就业,落实企业扶助资金2万元;建立5个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两节”及“5.29”协会活动日困难家庭困难家庭慰问、救助活动,共慰问、救助344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每户救助500元。
7.加强村级计生人员培训。为进一步提高村级计生专干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3月上旬,分批举办了镇街道计生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计算机操作人员和计生服务所医技人员培训班;下旬,集中两批举办了全区村级计生专干和直报人员培训班,重点培训计划生育业务管理、统计口径和村级孕情监测跟踪管理服务系统、村级直报业务知识,全面启动计划生育信息村级直报。
8.深入开展“进百村入万户”调查活动。今年以来,我区在加大日常监测预警力度的同时,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首要任务,打假治水,深入开展计划生育“进百村入万户”调查活动,通过掌握入户调查第一手资料,促使全区各级把工作做实、做细,把底数搞清、搞明。今年以来,区人口计生委干部职工开展大规模入户调查3次,共调查了60个村(居)(每个镇街道3个村(居)),走访12000多户。
我区今年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薄弱环节。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政策外超生严重,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艰巨;二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村为主”机制亟待加强;三是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人口计生工作压力较大。
二、2014年工作安排
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村为主”,强基固本,求真务实,确保全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1%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1、强化源头管理,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把遏制政策外生育快速增长势头、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以及提高早孕发现率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核心工作来抓,作为全区人口计生工作首要任务来落实。加强信息采集、日常工作管理、四项手术落实工作,突出源头管理这个“龙头”,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2、加大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抓好社会抚养费征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社会抚养费征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四个缓收”,选择好社会抚养费典型案件,做好与法院对接,拟定在1-2个月,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力争征收一例,教育一片,改变人口计生不利的被动局面。
3、立足求真务实,全面提升计生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树立大局观念,立足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继续认真做好与公安户籍系统相衔接,不重报不漏报。二是认真运用好“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和“三大平台”作用,着力提高全员人口数据质量。三是加大人口计生清理,提高数据质量,突出薄弱环节落实,全面做好下半年的迎检工作。
4、创新城市管理,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服务水平。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和社区楼道长的配备和管理,建立稳定、规范的信息采集上报和交流制度。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城市居民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加强政策外怀孕摸底和补救工作。充分发挥市区联动和城市综合治理部门的优势,以严厉打击城镇违法生育行为活动为突破口,加强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维护生育秩序。充分发挥全国、全省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双向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根据《民政部关于做好2017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x函〔2017〕x号)要求,为扎实做好2017年清明节祭扫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优化殡葬管理服务,倡导移风易俗,推进殡葬改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清明
各地要从迎接党的顺利召开的政治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清明节祭扫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平安清明为目标,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确保清明祭扫活动平安有序。各地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扎实做好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检查督导、上报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切实履行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其他负责同志履行“一岗双责”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执行严格的失职追责制度,努力实现全年安全无事故。各地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要在清明节前组织开展殡葬服务机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活动,深入检查和整治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设施安全、服务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结合殡葬服务机构和当地祭扫活动特点,做到“三个必查”:骨灰存放室、集中焚烧区、祭拜公祭处、遗体火化间、油料存放库、消防通道等重点场所必查;祭扫服务接待、人员车辆疏导、应急服务保障、遗体交接火化等关键环节必查;遗体接运车辆、火化炉、监控仪器、指示标识牌等重要设备用品必查。相关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要加强督导检查,密切部门协作,必要时提请当地党委政府成立临时性指挥机构,强化统筹部署和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清明节祭扫工作格局。
二、提升服务水平,创建文明行业
服务质量是殡葬行业的生命线。各地要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供优质祭扫服务,提升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殡葬服务工作“走前列、争一流、创品牌”,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各地要以清明节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殡葬行风建设,做到清明节祭扫与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同部署、同考核。要采取双随机抽查、实地暗访、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在清明节前按照“八不得、八提升”要求,对殡葬服务机构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见到实效。殡葬服务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适当增设服务网点、便民窗口和祭扫专区,采取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拓展悲伤抚慰、医疗救急等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规范性和便民性。清明节期间要重点加强对遗体运输、证件查验、火化确认、信息比对、档案留存等服务环节的管理,实行全程留痕、重点监控和多重防范,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三、统筹宣传引导,倡导移风易俗
各地要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关注殡葬工作的有利时机,精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突出“文明祭扫,生态安葬”宣传主题,推行文明低碳祭扫和节地生态安葬,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挂横幅、贴标语、设宣传栏等方式,注重发挥殡葬服务机构、城乡社区服务平台等公共宣传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优势,开展播放公益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开放日”“体验日”、开展生命文化教育、举办大众讲堂等大众化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有序组织社会公众了解殡葬服务,开展生命文化教育,展示殡葬行业良好形象。要加强舆情预警和应对工作,主动通过新闻会、网络问政、媒体访谈等形式,及时权威信息,加强交流互动。要正确对待媒体和群众监督,对曝光的问题应及时调查、及时回应。对调查属实的,要严肃处理、限期整改和及时公开;对调查不属实的,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好解释工作,增进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提倡殡葬行业协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宣传引导作用。坚持绿色发展,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和低碳祭扫,树立科学、文明、节俭的殡葬理念,倡树尊老爱幼、厚养薄葬、从简治丧的文明新风尚,继续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组织群众参加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纪念追思活动,推行错峰祭扫、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激励保障举措,逐步使文明低碳祭扫理念成为社会自觉行为。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我局高度重视,并下发了《市区乡村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直属医疗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具体评审工作由医政股牵头组织,各职能股室按职能职责明确分工,加强指导与评审。凡评审不达标的,由相应股室指导整改,进行二次评审,确保了乡村医疗机构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认真实施,成效显著
20xx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全体职工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两学一做精神,通过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等活动,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医院的科学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院每月定期安排全院职工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今年我院克服人手少,基础设备设施简陋的困难,实现业务收入331万余元,同比增长22万元,其中医疗收入134万元,同比增长38万元;药品收入197万元,同比下降16万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59.5%。1—10月份门诊人次41063人,体检8326余人次。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安全防范意。
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实行行风民主评议,加强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设立总值班制度,及时处理医院非办公时间的行政、医疗和临时性、突发性事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以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自觉抵制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良好医疗秩序增强依法执业意识,不超范围执业。定期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事故纠纷防范知识培训,增强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杜绝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
三、做好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
1、儿童保健:1—11月新建卡545人,管理0到3岁儿童849人,管理率81.7%。
2、计划免疫:1—11月共新建接种卡737人,为辖区各年龄段人员接种疫苗共人14085次。按免疫接种要求适时接种疫苗,0—6岁儿童共接种13778人次,接种率为97.5%。完成各种疫苗接种信息录入上报工作。
3、妇保工作:完成了上半年育龄妇女普查工作,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为所有参检妇女建立妇女病健康档——对宫颈癌、乳腺癌患者进行追踪管理。共检查妇女1852人次;为育龄妇女发放各种计生用品106盒。全面落实孕产妇管理项目。1—11月为 228 人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早孕建册率 96.7%;孕产妇健康管理率 96.7%,确保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备孕妇女发放叶酸 105瓶,管理人数 370人。
4、精神疾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0人,规范管理54人,规范管理率60%,控制率在90%。为护航G20,配合公安、街道综治部门排查出有肇事肇祸史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人,送金华二院住院治疗2名。协助民政残联部门顺利完成对精神病人服用抗基本精神病药物全额保障的工作。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意外发生。
5、健康教育:1—12月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2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上万份,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办黑板报6期,利用责任医师下乡随访、对参保人员体检等各种机会进行健康宣教、义诊活动62次。
6、居民健康档案:1—12月新建档365份。我中心户籍人口总数约31603人,共建档30050份,建档率为95%。
7、慢病管理:管理高血压患1910例,规范化管理1146例,规范化管理率60%;,血压控制率45%。管理糖尿病病人556人,对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进行面对面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61%。
8、老年人健康管理:对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在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时有针对地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9、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逐步实施。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5〕65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浙卫办基层〔2015〕3号)和《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金政办发〔2015〕156号)精神,以慢性病人、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对象,逐步实现常住居民全覆盖进行循序渐进的签约管理。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今年我院对原门诊综合楼进行大楼整体装修改造工程,无论从外墙到各科室房间都焕然一新,扭转了卫生院在群众心中老、旧、脏、乱的印象,建立健全了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医院室内、外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观,大大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切实通过综合治理让院容院貌大变样。
五、充分利用上级医院资源优势,开展双向转诊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对社区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今年初,我院与金华市人民医院按照国家、省、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相关管理规定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同时聘请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及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定期来我院坐诊方便广大患者就诊,形成了上级单位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把行业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到本月底共组织职工学习行风知识10次,开展职工、病人满意度调查5次,处罚违纪职工1人次,教育职工1人次。
大家下午好!
今天,人民法院为加快推进对青年干警的培养力度,提升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完成从“学生”到“法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在这里召开司法实践导师座谈会,非常有意义。应该说,“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之间虽然在国家权力机制的架构上分处不同体系,在国家机器的运行上分担不同职责,但两者还是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当社会出现矛盾纠纷的时候,两者都有定纷止争的功能,两者的社会学意义都在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支撑,两者又都是“公平正义”法义的忠实践行者……我想正是基于这些共通之处,让我有幸被虎丘人民法院聘请为此次司法实践活动的导师,既深感荣幸,又说来惭愧,论法律功底、法理水平,我应该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学员多多学习。因此说,此次活动应该是一次机会难得的互动学习的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来达到共同进步。
我作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从90年到司法所工作,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由于长期在一线工作,可能在接触老百姓、化解邻里矛盾、处置群体纠纷、平息上访事件等工作方面有一些感受和体会,今天与各位领导和学员一起分享,权作“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要想做好群众工作,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会说“老百姓的话”。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会说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老百姓听得进的话。例如,“诉讼”与“打官司”是一个概念,但很多老百姓听到“诉讼”不懂了,一听“打官司”就知道要到法院去解决问题。还有要恰当的使用“普通话”与“苏州话”。普通话在接待外来人员或者学历层次比较高的人时很管用,可以顺利交流,但你在接待“本地人”时,就不见得有什么好了,你就得用苏州话和他讲、和他谈,这样可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帮助我们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还要让他们听得进。怎么做?两点,一是换位思考,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用他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想他要什么。二是讲利益,你跟老百姓讲再多法律,讲再多道理,不给他好处,都是空话,因此要多给老百姓讲利益、讲好处,当然利益和好处不仅仅是他能得到多少、赔到多少,有时候减少损失、规避风险,也是利益。
二、要树立“老百姓进机关无小事”的原则,要服务好、接待好老百姓的来访。我们现在都说要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利,具体体现在哪理?就是体现在日常的与百姓的接触、沟通中。目前,仍有少数部门在工作中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有些会引发矛盾,甚至拳脚相向。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危险,它将严重损害我们政府部门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最终不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客观的说,我们的老百姓还是比较善良的,还是比较好说话的,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会找政府,而找到政府的,一般都是遇到比较麻烦的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蒋宏坤书记讲得好,“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服务,为他们解决问题。即使碰到有些当事人不讲法、不讲理、不讲事实依据,我们也要善于引导,努力安抚群众情绪,平息纠纷隐患。
三、要用“五心”来做好群众工作。刚才我说了群众进机关无小事,他没事不会来找政府,他是有所期盼,有所诉求,有所事情要政府办理的,那么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在接触百姓时就要热心、耐心、诚心、真心、细心。这“五心”想必大家都理解,在此就不展开谈了。
四、要熟悉份内工作的基本情况,比如说作为一名高新区的法官就要知晓高新区的基本情况,有多少个村(社区),名称是什么,方位在哪里,社区联系电话是多少,负责人是谁(我们日常工作也发现有些法官来电问村(社区)在哪不认识)。因此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办案过程中或遇到纠纷需现场勘查的,要亲临现场,以便有说服力,信服力。
五、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的理解是,法律是维护或者说是管理社会秩序的一把钥匙,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都应遵循法律的规定,如邻里纠纷、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房屋租赁、家庭(婚姻)等等,包括领导决策,现在都提倡依法决策,都应避免决策失误及重大过错。还有现在提倡对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就是要审查是否合法和合理。符合这些的,予以实施,否则不予实施或暂缓实施,这些都是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的。那么作为我们法律工作者来说,更应当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扎实地掌握法律、熟悉法律,并且还要善于运用法律,运用到做群众工作中去,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各位领导、同学们,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开始凸现,矛盾主体日趋多元,矛盾隐患早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因此,在这一时期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日渐成为一门复杂的学问,它不同于我们在课本上,在学术刊物上,在法律条文上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它是一门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行为艺术,在座的各位既是学习本领的受教者,更是创新实践的开拓者。在此,我向大家提三点要求,也是我给大家的三点建议。
一是要坚持学习。成文法国家的一个特点就是法律法规更迭频繁,而作为法律工作者,学好法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掌握好变化的法律法规,才能谈得上对法律的灵活运用。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关注各种法律尤其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内容。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向领导、前辈、同事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自己好的方式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学习别人工作方法中优秀的方面,以弥补自己工作的不足。碰到问题要多思、勤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从而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要深入群众。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坐的很多是80后甚至90后,你们有着许多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创新意识多,学习适应能力强等,但大家许多都是从小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对社会接触不多,对老百姓感到陌生,不熟悉、不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因此,我们要用一切机会,深入到群众中去,比如多争取参加“社区司法服务站”的工作,多参加党员进社区活动等,努力让自己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群众工作。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为民办实事工作总结范文材料,欢迎阅读!
为民办实事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一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加大为民办实事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截止11月份,机关、农村共为群众办各种好事、实事367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加快推进市“111”重点惠民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1、解除老年人的养老之忧。我们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充实养老保险工作人员,使全镇符合参保条件的老人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超额完成了xxx万元的征收任务。在5个村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为10余个村修建了村级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全镇开通了“民情热线”,使群众更好地反映问题,使村干部的工作处于群众的监督中,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渠道,接到群众来电300多个,处结率达100%。开展“百名机关干部千户大走访活动”,深入89个村排查摸底,了解群众呼声,做好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配强配优干部队伍。
3、建立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机制。投资xx多万元,在镇区新建一处垃圾中转站,加强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使全镇50%的村实现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
4、建立自来水管护机制。镇自来水公司保证各村的用水安全和正常运行,水利站指导6个村进行了自来水改造,提升了运行质量。
5、完善落实连村路养护机制。由公路站和村共同对连村路进行了管理养护,每天安排专人分段打扫,目前89个村的连村路状况良好,正常通行。
6、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面。对去年完成的6个威海环境整治示范村进行了“回头看”,确保整治成效,“三大堆”现象没有反弹。今年在5个村完成了环境整治,实现了环境的“绿美亮净”,群众的保洁卫生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落实市“两个五千”目标,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生工作格局
(一)机关办实事情况
1、水淹地土地整理1128亩。在庙西村开展了水淹地整理工程,3月份工程完工,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
2、改造镇中学餐厅。原有的餐厅已拆除,图纸设计和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餐厅正在建设中。
3、亮化工程。在机场路和军民路安装了120盏路灯,方便了群众夜间通行,提升了机场和镇区形象。
4、开展镇区环境整治。对3条街道26000平米进行整治,新增垃圾箱12个,广告牌40个,改善了镇区环境。
5、为大河村修桥。在大河村修建一座40米长、6米宽的大桥,目前大桥主体已完工,将为村民解决出行、耕地的难题。
6、建设健身广场。为6个村提供健身器材,建起了健身广场,增加休闲锻炼设施。
7、“一对一”帮扶活动。继续开展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户活动,为90户群众送去价值2万多元的慰问物资,在青海抗震救灾中捐款2万多元。
(二)各村办实事情况
我们今年的原则是“各村每年完成3件以上办实事项目,其中市50强村要达到5件以上”,各村都能够按照要求,积极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了“三夏”、“三秋”生产,机耕路整修、自来水维护、硬化小街小巷、整治环境、招商引资等工作,其中口子、南洼、北洼、初家、岭上王家等村表现突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明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的要求,结合群众的所需所盼,将为民办实事工作推向深入。一是加大为民办实事是资金扶持。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等方面加大镇资扶持力度。二是动员企业和双管单位行动起来。这方面是我们工作的弱项,要及时加强改进,争取更多的力量,在全社会营造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管理考核。定期检查验收为民办实事成效,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加大对典型的宣传推广力度,形成为民办实事的热潮。
为民办实事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二
以民为本,实事办实
今年来xxx瑶族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要抓手,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务实,真抓实干,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赢得了全乡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延寿乡老院成为五保老人的“安乐窝”。延寿瑶族乡敬老院是县为民办8件实事之一。该乡高度重视,立足建成全省一流敬老院目标,把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等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是科学选址。该乡多方考察,结合当前的学生生源不足的教育现状,将留观村小合并到延寿瑶族中心小学,将教学楼出租给乡改建中心敬老院。
二是成立了敬老院改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民政助理员负责抓。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充分保障。四是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严格监督。乡党政主要领导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督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从今年6月开始动工到10月22日五保老人入住新家历时4个月时间。通过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9月初全面完成了敬老院改建及附属工程,对室内进行了装修,房内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同时设立了五保老人活动室、医务室,硬化了过道,铺设了草皮,栽种了花草,美化亮化了院内环境.还从退休的村支部书记中挑选一名优秀的、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管理。延寿乡敬老院的建成,使30名入住的孤寡老人有了“安乐窝”,受到了全乡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通乡通村公路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该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方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来,全乡有4个村修建通村公路。先后启动了农贸市场至郭家村水泥公路建设、桑坪村-九如村-松西村-官亨村通村水泥路,公路总长11.2公里。在施工中,各村支书、主任亲自带头负责整个公路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出现问题或矛盾纠纷,乡、村干部一起解决,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目前,农贸市场至郭家村水泥公路建设、桑坪村-九如村、官亨村-松西村通村水泥路已全部完成,顺利通车;九如村至松西村公路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12月底可全部完工;该乡群众期盼已久的铜田桥,在克服资金困难和协调好各种关系下已于10月27日正式动工修建,该桥得到了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工程进展顺利。
三、农村九年寄宿制综合楼成为知识的“摇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该乡通过积极争取,终使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扶贫建校资金落户延寿,总投资70余万元,总面积达1800个平方米,设20个教室,12个住宿公寓的延寿瑶族乡中心小学综合楼。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学校成立了工程监督组,工程已10月底全部完工,顺利通过了市县的验收。
四、农民教育健康行动让农民有了“护身符”。今年,该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针对现阶段影响农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争取国债资金新建乡卫生院门诊大楼980平方米,新增配置设备4台,大大改善了该乡的医疗卫生条件,有效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乡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于11月27日开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万名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对全乡农民免费进行体检,以此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该活动得到了全乡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好评,每天各村村民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免费体检。
五、移动富民惠农工程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该乡于20xx年建立第一个手机信号发射台,但手机信号覆盖面不宽,而且经常没有信号或信号质量不好。为使手机信号覆盖全乡,改善手机信号质量,今年该乡积极与县移动公司联系,科学选址,在城江村位置处另建了一个手机信号发射台,10月中旬正式开通,手机信号覆盖全乡80的地方,有效地解决了手机信号不好的问题。8月,汝城县移动公司实施的“富民惠农”工程在该乡启动后,移动公司推出的集团内农村本地通每月1元包干得到了全乡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移动集团内本地通每月1元包干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六、沼气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排头戏”。今年,为了落实县为民办8件实事,完成沼气建设任务,一是成立了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两名干部负责抓,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二是要求乡、村干部每天进村入户帮农户选址,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是加大沼气建设宣传力度,发挥好已建沼气户的典型示范作用,特别是抓好了三个沼气示范村,使不少群众主动找乡、村干部要求建沼气池。目前,该乡沼气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已建好240个,是全县沼气池建设最多的乡。
据统计,利用沼气池,一个农户每年可节约用柴xxxx公斤,增加庭院经济收入最低标准xxx元,一年可增收节支xxxxx元。沼气的应用既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为民办实事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三
半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认真贯彻落实湘贫办字[2xx4]15号《关于印发<全省扶贫开发系统落实省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确保省、市“为民办实事”中各项扶贫任务的全面按时按质按进度完成,我们从强化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强化增收措施三方面着力,完成扶贫建房288户,在建343户;完成沼气建设1532口,在建911口;在建乡镇卫生院10所;“为民办实事”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主要是建立“四项制度”,即
1、建立领导责任制。全市扶贫办系统成立了“为民办实事”领导小组,由市扶贫办主任李清喜任组长,负总责;市扶贫办两名副主任及各县办主任任副组长,组织具体实施。各县办也均成立了具体实施工作小组。还确定了各县专人负责,专人联络工作责任制,并要求各县办均需建立专门工作档案。
2、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市扶贫办起草下发了《关于认真抓好“为民办实事”的通知》,通知中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为民办9件实事”的要求,更进一步分解了各县的扶贫任务,明确了上报“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的时间规定以及相关人的责任,力求扶贫任务件件有着落,个个有任务,人人有责任。
3、建立部门协调制度。为民办实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为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与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单位建立了专人联络、定期联系制度,并随时与各单位保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4、建立考核通报制度。市扶贫办定期(每月、每季、每年)对“为民办实事”扶贫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予以通报,目前已通报进度结果两次(1-4月、5月);并根据各县完成任务情况,在年底予以考核,考核评定的结果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个等级。考核评定的结果将作为年终优秀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对评定为“不达标”等级的,将取消其各类评奖资格。
(二)狠抓任务落实
据各县上报数据统计,2004年1-6月期间,我市两个国扶县和两个省扶县的四大类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如下:
l、贫困人口减少。四个县已帮助7500人解决温饱或越过900元低收入线,占总任务xxx万人的25%;减少低收入人口11080人,占任务2万人的55%;
2、帮助贫困农户建房。四县目前已完成建房户数计288户,占总任务的46。5%。其中桂东县完成62户占其任务数的41%;汝城县完成136户占其任务数的31。7%;xx县完成20户占其任务数的71%;安仁县完成70户占其任务数的700%。另有,343户为在建数,其余的建房任务四县均已落实到项目区、项目户。
3、帮助贫困户建沼气池。尽管目前省办尚未下达建设沼气池的专项资金,但是我市的沼气池建设工作仍启动迅速,已建成沼气池1532口,完成任务率达44。2%;尚有在建沼气池911口。
4、帮助贫困乡镇建卫生院。今年四县帮助贫困乡镇建卫生院任务数为10所。为做好这项工作,1-6月,各县办已会同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奔赴10个乡镇卫生院了解情况,掌握各所卫生院急需添置的医疗设备情况,并确定了大件医疗器械的配备地点及相关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三)强化增收措施
1、坚持扶贫开发进村入户,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逐村验收,分批推进”的扶贫开发方法,我们指导贫困村制定了20xx-20xx年扶贫开发规划并加大调研工作力度。
2、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民务实,抓好项目增收和劳务输出增收两件实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增收一块,各县办重点抓好基础建设类项目、龙头企业类项目、产业基地建设类项目和生态项目建设四大类项目建设,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劳务输出增收一块,各县办主要做好了省办64名贫困村科技骨干培训、298名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和市办136名农民工订单培训人员的选送工作。
3、坚持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并切实加强管理,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金,禁止挪用、挤占、截留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不“跑、冒、漏、滴”,不错位、不换位,各就各位;上半年,完成了全市20xx年一20xx年两年扶贫资金的审计整改报告,并开展了xxxx-2xxx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调研工作。
4、坚持做好产业扶持基金的投入、使用监管工作,确保产业扶持项目顺利如期完成;1-6月份,已投入产业扶持基金xxx万元(桂东县xx万元,安仁县xxx万元),引导贷款近xxx万元,帮助xxx农户开发种养项目,增力口收入。
5、坚持做好农村科技扶贫和卫生扶贫工作,确保各县贫困乡镇工。生院设备到位、人员参训。在科技扶贫方面,一是组织农民青年劳务技能培训。二是各县利用圩日开展“三下乡”活动,赠送科技资料。向广大农民赠送《农家致富顾问》、《农民致富方法与技术》、《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广播稿》等一系列科普资料12000余册。其中汝城县还向有关贫困村发放通丰植物营养液。通丰植物营养液是国务院扶贫办及省扶贫办推荐的一种植物营养液,它对提高水果、瓜菜、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有明显效果。汝城县办购买了价值1x万元共190件(1万瓶)通丰植物营养液,发放到永丰乡山口村、马桥乡马桥村、田庄乡新复村等贫困村,使用面积为水果2400亩、水稻2000亩、花豆1000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三是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三是劳务输出培训。,四是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等。卫生扶贫主要是抓好10所乡镇卫生院的设备申报与到位。
二、存在问题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市为民办实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部分县的部分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尚不容乐观,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主要与省财扶资金下达太慢太迟有关,致使一些年初确定的扶贫项目因资金缺少的原因,无法如期完成。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狠抓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二)狠抓为民增收措施落实。
(三)狠抓为民办实事的统计考核评价工作。
一、拓宽渠道、创新载体、打造亮点,扎实推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2012年市区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为指导,组织召开区“六五”普法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会,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2012年度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推荐活动,确立17项重点项目,涉及20余家单位;区民政局、区建交委创建成为首批“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小昆山镇泾德村创建成为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注重发挥绩效评估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区级机关绩效评估专项考核项目,并制定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分片联系制度;组织开展了村(居)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和依法治区联络员(法宣干部)培训;组织市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申报工作,共向市依法治市办推荐8篇有质量案例,其中新桥镇的《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提高外来人口法治化管理水平》案例被评选为第三届(2011年度)十大“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民主法治课题调研工作,共征集课题36项,批准立项25项,均已形成研究成果;积极反映改革成果,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报在市《依法治市工作简报》上刊发。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集中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和安全生产法律、《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紧扣“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5•12”防灾减灾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举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8月16日依法治市宣传日,启动“喜迎十、普法零距离”——“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社区法制宣讲活动,开展社区法制宣讲包括法制讲座和故事巡讲66场次,配送《普法零距离》碟片80套;以方塔公园改建为契机,改建、新建一廊、一堂、一墙,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打造成具有法治文化主题教育、法律咨询等多种功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将40个东方书报亭打造成“法治文化展示亭”;积极组织参加市“枫林韵”法治文化剪纸作品征集评展活动,共有9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报》制作“以案说法”专版10期;各司法所通过“普法凉扇”、法律讲座等种形式多样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理念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完善调解网络、优化调解模式、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大调解”工作
今年1-11月,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5101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11768份,调处群体性纠纷74件,调解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3%,无一例被投诉,也未发生因调解不成功导致矛盾激化的情况,取得较好的实效。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按照市局《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在区司法行政系统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大排查、大调解”工作,通过司法局、司法所、村居三级体系,实现对各基层团组的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并认真做好十期间社会矛盾排摸和调处,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共排查矛盾纠纷1523起,化解矛盾纠纷1454起,移交其他部门69起。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区局成立了创建“五好司法所”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推荐上报新桥司法所和泗泾司法所分别参加司法部“五好”司法所和市示范性司法所的评选;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争当人民调解工作能手”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系统内开展人民调解能手评比表彰活动;举办了区首期初任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提高了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按照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区15个街镇公安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工作室”,建立了“公调对接”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区层面,成立了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镇层面,泗泾镇在大型社区成立了“大调委”,洞泾镇在物业公司成立“物业调委会”,新浜镇在工业区成立了“工业园区调委会”;开展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五周年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大调解工作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区委办《动态》以《完善机制、创新管理,区司法局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予以专刊报道。今年1—11月,受理区法院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5284件,调解成功2943件;受理区公安交警支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委托人民调解6945件,成功6184件,涉及金额7532万余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91件,成功392件;受理医患纠纷案件120件,成功调处84件,涉及金额560余万元;受理轻伤害案件(含轻微伤)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37件,成功137件;受理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58件,成功158件。
三、严格执法,以降低重新犯罪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
截止11月底,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共448人(其中管制0人、缓刑362人、假释39人、暂予监外执行14人、剥权33人),全年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7%,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低于市规定的不超过1%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进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专业知识培训,及时召开公安、检察和法院等司法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有关衔接机制、矫正宣告、集中教育、社区服务、考核奖惩等执法工作,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搭建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区社区矫正中心”于2012年11月16日揭牌,中心建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内设有报告室、宣告室、检警室、电子监控室、教育培训室、个别教育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诊疗室、值班室等11个功能。全面推进个别化矫正工作。2012年我区的个别化矫正扩大到今年所有新纳入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运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了手机、电子脚铐定位监管,目前已经对48名社区矫正人员实现24小时手机实时监控,对2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电子脚铐监控,建起了一道虚拟的电子围墙,有效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与质量;有针对性地建立个别矫正方案,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课堂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矫正的日常教育工作。
四、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力度
截止11月底,全区刑释解教人员1632人(其中刑释1332人、解教300人)。重新犯罪率为0.63%,同比下降0.3%,低于全市1.05%的平均水平。海之星帮扶中心(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被评为市“市级示范基地”;新桥镇刑释解教人员郑志连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刊登在3月1日《新闻晚报》,2012年被市区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光荣称号;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央安帮办简报刊发。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中途之家”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与海之星帮扶中心(中途之家)形成补互态势,同时在15个街镇全面建立“四位一体”安置帮教工作站。创新安置帮教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需求导向性帮教工作模式,完成2012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课题的调研,有效提升安置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适合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特点的帮教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在初步实现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来去有登记,驻留有反映,帮教有措施,重犯有线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应纳入城市和社会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调研报告。落实安置帮教相关措施。积极组织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行动,5年来,全区参加“关爱行动”“一对一”等工作的志愿者拥有122人,得到学业辅助的未成年人53人,得到爱心助学款的有37人,得到生活困难救助金的有85人,得到心理咨询的有27人,得到就业指导的有27人;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组织志愿者赴有关监狱对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共走访11所监狱,累计帮教人数达71人;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沪松财[2012]86号,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组织召开区安置帮教协调小组会议,制定方案、认真落实,切实做好了十期间对两类人员的稳控工作。
2013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再上新台阶
深化“法律六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村居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培育“法律六进”示范品牌;做好重要节点和“六五”中期检查各项工作。精心培育法治文化。加强阵地和窗口建设,完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广场等基地建设;拓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平台;组织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评活动,努力构建“大法宣”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法治创建。以“法治城区”创建为龙头,健全机制,找准定位,确立抓手,围绕法治城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估指标,继续运用项目化、案例化、课题化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巩固大调解工作体系,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再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树立“防重于调”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继续发挥组团式推动“大排查、大调处”的独特作用,严守排查解决矛盾占总矛盾30%的底线,切实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的深度和水平,全力夯实社会稳定基础。进一步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作用。以“区人民调解协会”换届为契机,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将热心支持、积极号召人民调解工作的各界人士吸收协会领导机构,为人民调解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加强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增强“大调解”机制的覆盖能力,加大宣传,打造专业调解特色品牌。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立足“两者一平台”功能,深入分析司法所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正视司法所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按照哪里有不足补哪里,不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在基本配齐司法所专编人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辅助人员的配备。加强督导,促进全区司法所均衡发展,继续开展争创“五好”所和示范所活动。
三、推进安帮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减少重新犯罪上再上新台阶
着力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升队伍执法能力,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对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的业务培训和履职情况的考核;发挥执法平台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社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室的工作流程;严格监管矫正要求,进一步完善手机定位和电子脚铐等监控措施,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监控的实效性,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司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和司法奖惩工作。进一步打响安置帮教工作品牌。贯彻“六必”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继续做好与地区看守所帮教的试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四位一体”工作站的作用,妥善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民生问题,以组团式服务的形式,深入基层及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开拓创新,继续开展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探索建立有特色的帮教模式;落实关爱帮扶,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推进“中途之家”建设,深化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
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提升法律服务公信力上再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律师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律师行业的执业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搭建平台,深化与华政经济法学院的战略合作,助推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区《关于进一步发挥律师在法治政府、法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巩固公证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公证文化建设,强化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公证服务的新领域,确保公证质量。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与区公安、检察、法院的工作沟通和协调,完善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协作机制,推进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健全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让群众满意”服务活动,努力实现“三个做到”:接待服务做到热情周到、受理审批做到便捷高效、案件办理做到规范达标,实现“三个无”:服务时间无盲区、服务设施无障碍、服务工作无差错;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群众满意率。注重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探索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风险评估机制、案件办理动态监控机制和案件质量专家评估机制。严格遵守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办理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加强庭审旁听、卷宗检查和回访受援人等工作,健全完善受援人投诉整改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试行法援工作站联络员培训机制,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争创“12348”专线“优秀接答岗”和“优秀接答员”、“窗口服务明星”等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法律援助维稳职能,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认真做好舆情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目的意义
安全社区是指由街道组织各社区、学校、企事业等相关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实施预防事故和伤害,持续改善安全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安全社区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发展、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
二、工作目标
安全社区等级评定分为五级,即:区级安全社区、市级安全社区、省级安全社区、国家级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我区安全社区创建的工作目标是:到2013年9月底,100%的街道通过区级安全社区考评验收,50%的街道通过市级安全社区考评验收,市政府确定的省级安全社区试点单位街道通过“省安全社区”考评验收;到“十二五”末期,全区各街道都被命名为“市安全社区”,100%街道被命名为“省安全社区”,街道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并力争被国家安监总局向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安全社区合作促进中心推荐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到位、隐患整治有力、安全条件良好、安全状况稳定好转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基本达到安全城区水平(详见《区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序时进度表(2012年-2016年》。
三、创建标准
区级安全社区:区安办组织现场考评组按《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的标准要求对申请街道进行考评,并随机抽查其辖区3个社区、2所学校、2家企业和6个家庭,得分达到80分以上(各抽查对象的单项得分必须同时达到80分以上),经综合评定为合格的,由区安办颁发“区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市安全社区:市安办组织现场考评组按《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的标准要求对申请街道进行考评,并随机抽查3个社区、2所学校、2家企业和6个家庭,得分均达到85分以上(各抽查对象的单项得分必须同时达到85分以上),经综合评定为合格的,由市安办颁发“市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省安全社区: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安科院”)组织现场考评组按《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的标准要求对申请街道进行考评,得分达90分以上并经综合评定为合格的,报省安办同意后,由省安办颁发“省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国际安全社区、全国安全社区分别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现场考评验收,评定标准将邀请省安科院专家负责指导。
四、创建方法
(一)各创建单位要举行安全社区创建启动仪式,并在20个工作日内填写《省安全社区备案表》分别报区安办、市安办、省安科院备案。
(二)要按照《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的各项要素,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1年以上,自评合格且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上年度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指标在区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内的街道、工业园区和企业主导型社区,均可填写《省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
(三)除街道直接向省安科院申报“省安全社区”考评验收外;其他7个街道采取逐级申报的方式,先向区安办申请区级安全社区评定。获得“区级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由区安办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向市安办申请“市安全社区”考评验收;获得“市安全社区”称号的,由市安办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向省安科院申请“省安全社区”考评验收。
各考核验收单位在收到创建单位提交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步审查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同意提交现场评定工作计划,并组织现场评定组开展为期2日的现场评定;现场评定组在评定任务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考评验收单位递交《评定表》和评定工作报告,考评验收单位将于收到评定报告后10日内进行总评,做出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结论为合格的,由对应级别安办颁发“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总评未通过的单位,可在半年以后重新提出申请。
五、实施步骤
按照“严格标准、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一思想(2012年月—6月底)。各街道各有关部门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量化目标,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氛围。通过紧密筹备,于6月底前各街道要完成“安全社区”创建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试点先行,整体推进(2012年6月—2013年10月底)。市政府已确定我区的街道为创建省级安全社区试点单位,其他街道也要按照《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有关内容积极开展市级、区级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要从组织、制度、宣传教育等基础工作入手,落实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责任和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要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和措施,交流学习工作经验,为全面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打基础。各创建单位要围绕工作目标任务,按照《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分步实施区级、市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生产本质水平,实现创建省级安全社区、国家级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的目标。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持续改进(2012年6月-2016年12月)。区安委会每年将结合季度、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组织有关部门对街道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把开展创建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安委会按照目标任务及标准,逐个检查安全社区创建与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好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各级“安全社区”称号有效期均为三年。取得“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要在期满前3个月重新向对应的安全社区考核验收单位提出评定(复评)申请,并提交复评申请书和工作报告;逾期未提出复评申请的,“安全社区”称号自动废止,对应的安委办将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撤销其称号。取得“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期满一年后,应于每年的1月30日前向对应级别的安全社区考评验收单位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年度安全社区工作总结和持续改进计划。
六、职责分工
安全社区建设包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涉及到安全监管、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等方方面面工作,因此,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各街道办事处是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创建工作责任制,组织街道部门、辖区社区、学校等企事单位、家庭开展创建活动,按时完成任务;要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街道财政支持范围,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条件保障。
区安办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把安全社区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指导协调创建单位开展工作。
区财政局要加大对安全社区创建的支持和奖励,把安全社区创建经费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并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获得“国际安全社区”、“全国安全社区”给予10万元奖励;获得“省安全社区”给予5万元奖励;获得“市安全社区”给予2万元奖励,为安全社区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区教育局要加强与社区内各类学校的沟通联系,指导学校制定安全实施细则;督促学校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疏散逃生演练,改善校园安全环境,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区公安分局要加强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和体系建设,协助社区建立群防群治队伍,逐步提高居民参与治安防范控制的技能和水平;做好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解工作,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上访,预防和减少社区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
交警大队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和交通事故隐患路段排查,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隐患的意见或建议,并上报区政府处理,保障道路安全通行能力;组织开展社区成员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出行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社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区交通局要主动协调、配合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和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做好客、货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客运企业驾驶员安全教育,严厉打击客运车辆超载、超速和非客运车辆非法营运行为。
区经贸局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检查,督促、检查、指导安全社区创建单位辖区内工业企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消防大队要指导各安全社区创建单位和公安派出所加强社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定期组织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消防安全;积极开展防火防灾教育和逃生疏散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区卫生局要加强医疗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卫生安全检查;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疾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
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要将创建安全社区的宣传工作纳入社会公益性宣传范畴,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社区内文化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督促、检查、指导社区内的企业制定和执行劳动规章制度;做好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女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协调、指导、监督辖区内各类技工学校、民办培训机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区司法局要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公民普法的重要内容,会同有关部门和社区宣传普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监督、指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社区及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法律服务。
区民族宗教、民政、住建、农林水、环保、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政文〔〕33号)的职责分工,督促、检查、指导安全社区创建单位开展相关工作,推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和家庭要结合本单位(场所)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协力推进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共同促进社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减少各类事故与伤害的发生。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街道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街道实施、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为确保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负责全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总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办,具体负责全区安全社区建设指导协调和考核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抓好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支持、配合街道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创建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二)建立考评机制。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坚决做到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力争“创建一个、达标一个”。要建立安全社区创建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安全社区创建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评中的权重,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导致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开展迟缓,安全事故多发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