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生态猪养殖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猪养殖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猪养殖方法

第1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养殖户首先采用有机垫料填满猪舍的地底下方,并且对其及时进行翻埋,从而使得猪的粪便以及污水等通过有效发酵而分解,进而达到零排放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猪养殖对水资源与农田的污染系数。另外,还需要保证猪舍的干净、通风正常等相关问题,以保障猪舍环境舒适、卫生,进而为猪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饲养原料的来源

养殖户需要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且从自身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获取天然食物,然后将这些天然食物投喂给猪,从而使得猪通过摄取天然食物而提高自身的营养健康价值,进而为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畜牧养殖者需要在生态猪饲养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提高生态猪的免疫能力与抗病能力,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产量,为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3生产加工过程分析

生态猪生产加工过程对整个养殖过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生态猪的生产以及流通等过程建立完善的追踪体系,例如:其包装、贮藏以及运输等过程进行全面跟踪,从而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进而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继而为市场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4饮用水投放措施

生态猪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且饮水具有提高动物猪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给予足够的水,并且在水中投放适量的抗生素与食盐。所给予的水应确保干净,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健康成长,其中,食盐本身具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故在饮用水中投放适量的食盐对动物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疫病防治工作

一般情况下,养殖户除了给予猪绿色健康饮食、舒适居住环境以外,还需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这是由于疫病不仅大大降低了生态猪的自身价值以及标准,而且还严重损害了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做好相关疫病的防治工作。当发现动物猪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联系兽医对其进行诊断,并且做好健康猪的隔离处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健康猪进行疫苗注射,以实现预防和控制疫病扩散的目的,为生态猪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6结语

第2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微生物制剂;苗种饲料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34-02

“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利用苗种饲料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饲养,推广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利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等,克服了以往山塘、水库水深草密暗沟多危险多带来的捕捞困难的缺点,是一种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有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及产品竞争力,增加养殖产量。

蕉岭县地处粤东北,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境内山多地少,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鱼类及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繁衍、生存、栖息的理想区域。但由于我县地域面积狭小,水产养殖面积更为缺乏、分散,不利于规模化一体化大型养殖的发展,必须走“精、专、细”的发展道路,多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长寿健康水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了顺应我市建设“客都草鱼”地理标志性品牌和我县开发长寿食品“长寿鱼”的发展战略的需要,笔者选择在蕉岭县文福镇顺进鱼类养殖合作社的水库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基地作为试点,在我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多次进行试验,开展生态环保养殖试验及示范,制定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摸索出健康高效的养殖新模式,总结出适合粤东北山区推广的“猪-沼-果(草)-鱼-鸭” 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并进行推广。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猪-沼-果(草)-鱼-鸭”养殖模式

山塘、水库养殖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的生态环保健康养殖模式――“猪-沼-果(草)-鱼-鸭”有机结合健康养殖模式,即把猪、鸭、水产养殖与饲草(果树)种植结合在一起,农家无公害苗种饲料饲养猪、鱼、鸭,山塘水库周边种饲草饲养鱼类[1];鸭替果树、草地、水库捉虫,鸭粪用来肥水,对鱼类生存形成优胜劣汰法则,有利于种群发展。猪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果(草)和培育水质的肥料,猪场排泄物经干捡粪和固液分离后,粪渣固体经过堆积发酵加点豆粕充分酵解制成有机肥,将其运输至果园、草地等作为基肥或追肥,虫草又可以喂鱼。污水则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猪场及养殖基地及附近居民的灯火照明等,沼液则通过人工搬运或地下铺设管道运输至果园、草地作为肥料。通过这种模式猪场粪液作为有机肥料被果树草地完全吸收利用,不会对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有效地解决了果园草地的有机肥来源问题,使得养猪场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物,形成良性循环[2]。

以草鱼等草食性鱼类为主养鱼,混养一定数量的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鱼种搭配比例:草鱼淡水白鲳60%、鲢鳙30%、鲫鱼及其他鱼10%。鱼种规格:草鱼10尾/kg以下、淡水白鲳8~10尾/kg、鲢鳙鱼10~20尾/kg。用草料(或部分苗种饲料)喂养草鱼,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有利于培养浮游生物,鲢鱼、鳙鱼滤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质肥度,而鲤鱼、鲫鱼又以草鱼吃剩的残饵、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减少有机物的残留,降低了水质污染。经过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的共同作用,既净化了水域环境,又促进了主养品种草鱼(部分淡水白鲳)的生长。利用淡水白鲳吃掉养殖水体中的野杂鱼和体质较差或生病的鱼虾,不仅可以防止主养品种的发病以及疾病蔓延,还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3]。

2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在本方案中主要起到降解水中的硝酸铵等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环境的作用,根据鱼类生长的不同阶段、水质不好的时期,按照使用说明按需投放。试验表明: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鱼塘鱼类健康活泼,全年少患病,少浮头,溶氧量较高,化学需氧量低,水中氮、磷含量降低(表1),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池塘,水质明显改善,透明度提高10%~15%,氨氮降低70%左右,亚硝酸盐降低80%左右,饵料系数降低8%左右,溶氧提高20%左右,鱼类发病率明显降低,尤其对一些年久失修的老化池塘,定期使用后效果更加明显,而不用微生态制剂死水塘,鱼类常年患病不断,气温闷热或气压较低天气,鱼类浮头死亡严重[4-5]。

3 加强水源管理

每年生产前要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养殖季节对水库水质进行检测,每15~20d用生石灰{节水质,对水源不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源坚决放弃,清理养殖场周围环境,不留卫生死角,避免外源污染和人为污染水库养殖场。

4 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

养殖过程中,使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有利于鱼类生存和繁衍,提高产量,有利于群鱼定时定点喂食,也利于捕捞。

5 推广普及“猪-沼-果(草)-鱼-鸭” 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

苗种统一采用有苗种生产单位资质的国家、省、市良种场生产良种,鱼苗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游动能力强,体表无病斑和明显病症,无检疫性病害及其他疾病。鱼种放养前10~15d,用生石灰消毒水库水体,带水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1800~2250kg/hm2,7d~10d后,施放经发酵腐熟有机肥3000~3750kg/hm2培肥水质,5d~7d放养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苗种,方法是用3~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min再进行放养,放养以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多养中上层鱼类,少养底层鱼类。放养数量要根据水面面积、水源状况、增氧设备。鱼种大小和养殖技术综合考虑。一般按每hm2水面(指能常年稳定保水水位时水面面积)放大规格鱼种7500~15000尾,产量3000~7500kg。投喂饵料总的指导思想是“抓两头重中间”,即早春晚秋季节以喂精料为主,投饵数量少,而投喂重点在鱼类生长旺季的7―9月份,这期间饵料数量质量都要求更高。早春和晚秋每天投饵一次,以配合颗粒饲料或豆饼豆粕类饵料为主;7―9月每天投饵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草料,后喂配合料或豆饼豆粕类料。同时按“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吃食情况)方法操作投饵。其次,积极防病,掌握以防为主的原则,对症下药。

6 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广了”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推广使用了微生态制剂、普及“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并总结出1套适用于本地区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带动我县山塘、水库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主要污染负荷10%,提高养殖效益10%~15%。

参考文献

[1]戴春山.猪沼果鱼鸭生态模式技术 [J].福建农业,2001(4):24.

[2]修金生,吴顺意,周伦江,等.福建省猪-沼-果(草、林、菜)生态养殖模式与应用[J].福建畜牧兽医,2010,5(32):49-51.

[3]贺斌,廖泽龙.山塘水库高产养鱼的技术推广[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68.

第3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299-04

畜牧养殖业已经成为三峡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百万工程”的实施及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重庆市的畜牧养殖业出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适度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近两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化养殖场,已明显呈现区域化特征。随着养猪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的不断增加,养殖场污水已无法被土地消化,粪污产生的大量臭气释放到空气中,未加处理而被排放的污水对自然水体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使其BOD5、CODCr指标严重超标[1]。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使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此,通过对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利用现状的调研,提出了适合三峡库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状况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以期解决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有效缓解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基本模式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自然处理、混合处理4种。

1.1 好氧处理法

采用好氧技术对粪尿及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最多的是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是基于传统Fill-Draw系统改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2]。它把污水处理构筑物从空间系列转化为时间系列,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等。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Notra Dame大学的Irvine等[3]在实验室内对SBR法的基本运行特性作了研究,在美国环保署的支持下,于1980年把印地安纳州南部的Culver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建成SBR系统。日本在粪便处理技术方面,自1975年起已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同时除去粪便中的BOD5和氮的技术,这种方法被称为粪便处理的超标准脱氮法[4]。我国自1985年建成首座处理肉类加工污水的SBR系统后,又陆续在城市污水、鱼品、肉类加工污水处理中应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于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也能去除某些金属Ca、Mg、Hg等[5],采用固定的活性污泥能使BOD5去除率达95%~97%[6]。

我国学者对SBR用于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研究较多,如邓良伟等[7]用水解-SBR-活性炭吸附,NH3-N去除率达97%以上;赵岩[8]用SBR技术处理高浓度养猪污水,其CODCr去除率为92.47%,BOD5去除率为96.69%。在实际应用中,单独使用SBR工艺并不多,多是采用SBR与其他方式结合处理,如于金莲等[9]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探讨混凝-脱氨-好氧生化处理养猪污水工艺,用石灰乳混凝沉淀,处理后出水浓度CODCr为340~380 mg/L,NH3-N为28~60 mg/L;成文等[10]采用接触氧化-水解(酸化)-两段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高浓度养猪场污水,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大于97%,BOD5去除率大于98%,氨氮去除率大于96%;范建伟等[11]用活性污泥膜分离技术处理畜禽污水,用膜取代了传统二沉池,具有出水稳定、活性污泥浓度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少、装置结构紧凑、占地少等特点。出水浓度CODCr

1.2 厌氧处理法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厌氧接触法(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工艺,60年代末出现的厌氧滤器(Anaerobic filter,AF)是高负荷厌氧反应器的第一个突破,此后在70年代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问世,UBF与UASB的发明推动了以提高污泥浓度和改善废水与污泥混合效果为基础的一系列高负荷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并逐步应用于禽畜污水处理中。厌氧处理特点是能量需求低,可以产生能源(沼气),污泥量低,对pH、温度等环境因素敏感[12];而且由于处理过程不需要氧,所以不受传氧能力的限制,因而具有较高的有机物负荷潜力,能对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有机物进行降解[13]。

我国最早将畜禽粪污用于厌氧处理是以生产沼气为目的,因而生产后未能达到完全分解污染物的要求,其出水CODCr的浓度仍不符合环保废水排放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日渐突出,人们开始将厌氧处理用于处理畜禽粪污环境污染物,而生产沼气只作为附加产物[14]。邓良伟等[15]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lC)处理猪场废水,BOD5去除率为95.8%,SS去除率为78.5%,沼气产气率达1.5~3.0 m3/d。后又通过改善厌氧消化液的可生化性和培养高效脱氮菌种等措施,NH3-N去除率达到了99%,CODCr去除率达95%[16]。纯粹的厌氧处理畜禽污水后,出水一般残留的CODCr值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实际应用中的厌氧处理实际上还掺杂其他处理单元。如张国治等[17]选用小球藻、颤藻等藻类,采用悬浮藻类法和固定藻类法两种工艺对猪粪厌氧废液进行净化处理。经过15 d室内静态处理,去除NH3-N 93.9%,TP 78.4%,色度51.4%。

1.3 自然处理法

包括稳定塘处理、土地处理和废水养殖。这类方法投资省、工艺简单、动力消耗少,但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果在有足够土地可利用的条件下,它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处理方法,特别适宜于小型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自然处理法也可以用于畜禽养殖场废水除臭,如胡佩[18]采用细黄链霉菌5406除去家禽粪臭味。

畜禽养殖污水的快速渗透处理系统虽比另外的陆地处理系统效率低,但最低的去除率也达到50%,也不需要预处理,酸性环境能加速脱氮去磷,发展快速渗透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同时,具有额外的益处,如水和养分的再利用[19]。廖新弟等[20]分别以香根草和风车草为植被,建立人工湿地,净化畜禽场污水,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BOD5去除率可达80%以上。生态工程陆地处理系统(LTS)作为一种自然的、生态的、交替的或所谓适合的技术,中国自1986年就开始研究和利用,其具有费用低、节约能源、恢复资源、易操作、去除污染物广而有效等优点[21]。湿地处理系统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在寒冷地区需专门设计[22]。水萍科植物用于循环利用养猪污水是可行的处理方式,建立植物过滤带可减少排入地表接纳水体的污染物负荷[23]。

1.4 混合处理法

好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自然处理法用于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各有优缺点,一般不单一应用,近年来畜禽粪污多采用混合处理法[24]。即是根据畜禽养殖场废水的多少和具体情况,设计出由以上3种或以它们为主体并结合其他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共同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该方式能以较低的处理成本,取得好的效果,如杭州西子养殖场采用了厌氧+好氧结合的处理工艺,经处理后,废水中CODcr约为400 mg/L,BOD5为140 mg/L,基本达到废水排放标准[25];深圳农牧实业公司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为污水-固液分离-调节池-上流式厌氧消化-植物塘-鱼塘-排放,处理的废水也能达到深圳市废水排放标准[26];李秀金等[27]采用ASBR-SBR组合反应器系统,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其中ASBR作为预处理器(厌氧)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SBR(好氧)用于生物脱氮处理。当然,混合处理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以上3种方法结合外,还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今我国畜禽粪污的污染大体上已经历了认识阶段,开始进入探索和解决阶段。

2 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现有的处理模式

目前,三峡库区采取的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即还田处理模式、无动力自然处理模式和机械化处理模式。多数养殖场粪污主要利用干清粪技术,粪便利用堆肥技术处理作为肥料[28],污水净化后排放;也有部分养殖场以沼气应用方式处理,但沼气的利用没有解决好,有的养殖场甚至沼气用不完白白在大气中燃烧掉,经济效益体现不出来,所以推广应用就存在很大问题[29]。我国是能源和水资源紧张的国家之一,如何将粪污处理资源化和能源化,并和有机肥开发相结合,将是三峡库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

3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库区城市重庆市全市生猪、肉牛、奶牛、山羊、蛋鸡、肉鸡规模化率分别达40.0%、20.4%、66.5%、34.0%、89.0%、87.5%,畜禽养殖综合规模化率达48.2%。随着重庆市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重庆市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总量每年近8 570万t,除少量用于农田施肥和制作成复合肥外,大多数未经处理就被排放到环境中,成为污染次级河流、水源的主要“杀手”,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体。养殖场粪污的污染以规模化养猪场最为严重,一个万头猪场每天可排出猪粪10 t、尿液15 t、冲洗水100 t,相当于每天排放了CODCr 1 280 kg、TN 96 kg、TP 40 kg。

4 适宜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的处理模式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是有效缓解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农民生活习惯和养殖粪污的物料特性出发,提出适合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模式,为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利用提供借鉴。

4.1 无公害食用菌环链模式

沼渣营养丰富,所含营养成分与食用菌栽培料所需要营养相近,且杂质少,十分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同时食用菌培养废物可参与厌氧发酵。无公害食用菌环链模式(图1)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循环农业的目的。

4.2 生态水产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产业,沼液是养鱼的好饲料,在沼液养鱼利用淡期可与大田灌溉兼顾,形成灵活的利用模式。生态水产养殖模式见图2。

4.3 低碳林业模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又是生态建设的载体。将养殖业和林业结合起来形成循环模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林业模式见图3。

5 小结

随着四期移民搬迁安置的全面完成,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林业、水产养殖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经济产业,食用菌是三峡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将养殖业与其他产业形成大循环模式,互利互用,既能减轻养殖业对三峡库区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又可以促进无公害、生态、低碳产业的发展,带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 涛,陈玉成,于萍萍. 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24-525.

[2] 田宁宁,王凯军,李宝林,等.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71-73.

[3] IRVINE R L,BUSCH A W. Sequencing batch biological reactors――an overview[J]. Journal Wat Control Fed,1979,51(2):235-243.

[4] 岑运华.日本粪便处理技术的新进展[J].环境科技,1991,11(3):8-9,57.

[5] MCNAB N J,HUGHES J C, HOWARD J R. Pollution effects of wastewater sludge application to sandy soil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behavior of mercury[J]. Applied Geochemist, 1997,12(3):321-325.

[6] HASHIMOTO N, SUMINO T.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ctivated sludge entrappe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prepolymer[J].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1998,86(4):424-426.

[7] 邓良伟,姚爱莉,喻立艳,等.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0,13(增刊):113-117.

[8] 赵 岩.SBR技术处理高浓度养猪污水[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1):28-29.

[9] 于金莲,阎 宁.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2000, 26(9):44-47.

[10] 成 文,卢 平,罗国维,等.养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1):24-27.

[11] 范建伟,张 杰.活性污泥膜分离技术在畜禽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33(3):39-40.

[12] 张大同.论处理畜禽场粪便的经济有效途径[J].农业工程学报,1989,5(2):56-59.

[13] 李展钟.畜牧场生产工艺与畜舍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 姚向君,郝先荣,郭.畜禽养殖场能源环保工程的发展及其商业化动作模式的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l):181-184.

[15] 邓良伟,陈铬铭.IC工艺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J].中国沼气,2001,19(2):.12-15.

[16] 邓良伟,蔡昌达,陈铬铭,等.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后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92-94.

[17] 张国治,姚爱莉.藻类对猪粪厌氧废液的净化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0,13(增刊):105-112.

[18] 胡 佩.家禽粪便的微生物除臭法[J].土壤肥料,1996(4):45-46.

[19] TANIK A,COMAKOGLUT B. Nutrient removal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by 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1996,34:379-390.

[20] 廖新弟,骆世明.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3-117.

[21] OU Z Q,SUN T H,LI P J,et al. A production-scal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est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utiliza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the Inner Mongolia,China[J]. 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7,9:71-88

[22] WERKER A G,DOUGHERTY J M,MEHENRY J L,et al. Treatment variability for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sign in cold climates [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0,19:1-11.

[23] BERGMANN B A,CHENG J,CLASSEN J,et al. Nutrient removal from seine lagoon effluent by duckweed[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000,43(2):263-269.

[24] 彭 里,王定勇.猪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效果[J].家畜生态,2003,24(2):67-72.

[25] 高越晗,戚文娟.西子生态农场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8,20(4):26-29.

[26] 邓喜红.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概述[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16(2):42,46.

[27] 李秀金,董仁杰.ASBR-SBR组合反应器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10-116.

第4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 农业生态技术 生态养殖 食物链 直接生产环 功能加强环

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生猪养殖已逐渐形成规模,但是,规模化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能源缺乏、疫病频繁、环境污染等。

一 、运用生态技术,实现生态养殖,改善生态环境

据测算,一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相当于七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这些没经过处理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养殖场还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而且,养猪场产生了大量的粪便,成为污染周围环境最大的凶手。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还会使得养猪场疫病频繁,最大的特征是老病抬头、外病传入、病源混感,防治更加困难。由于饲养环境较差,病原污染严重,消毒不严格,致使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生素,而这些抗生素又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生态养殖。生态养殖就是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投放无公害饲料,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猪肉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一些生猪养殖企业开始着眼于未来,发展生态养殖。那么,生态养殖有哪些好处或者优势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大家都喜欢吃土鸡,哪怕价格贵也愿意掏腰包。我们经常看到打针、吃药不见效、少儿早熟等现象,几乎都和这些动物食品残留在人体的激素有关。 时下,许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来喂养经济动物,虽然达到了动物长得快、成本降低的目的,但所养殖出来的动物品质却大幅度地降低,肉质疏松、粗糙、缺乏原有的甜香味。特别是靠人工合成激素养殖出来的动物,人类吃了后会残留在人体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那么,怎样不用或少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呢?我认为,人工生产动物蛋白饲料如蝇蛆和蚯蚓等是切实可行的。众所周知,蝇蛆和蚯蚓等体内含有极高的蛋白质,还含有极为丰富的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天然的氨基酸和生长激素。而采用生态技术生产的动物食品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前景将非常广阔。

(二)养殖原料来源丰富人、畜、禽的粪便和一些有机垃圾就是最好最廉价的原料。通过生态养殖,不断地循环利用这些原料,整个过程无废物生产。

(三)能生产出大量供各类养殖利用的优质的活体蛋白养殖动物都离不开一些动物类的饲料,如鱼粉、肉粉等等。如果把它们等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经济动物的生长就会加快,肉质也好。但是鱼粉、肉粉价格较高,因此养殖的成本会增加。有什么办法能生产一些廉价的东西来代替鱼粉、肉粉呢?蝇蛆和蚯蚓就能完全代替,并且比鱼粉和肉粉效果更好。猪、鸡、鸭、牛、马等的粪便能生产出大量的蝇蛆和蚯蚓。这就是农业生态技术中,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物转化再生技术。

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养殖,完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农业生态技术是农业生态工程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出发所采用的改善生态环境,调节系统能流,物流结构与途径,以及协调系统组分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技术。它着重解决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各种农业生物之间的量比关系,功能关系和结合方式,以及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生产有机结合,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是利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食物链,使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得以多级转化利用,从而形成无废弃物的生产体系。

一般农作物产品中,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仅占20%-30%,其余人们不能直接利用部分,仍然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潜能,如将它们直接作燃料,则大部分被挥发掉,能量效率也不高,如用作畜禽饲料,则可提高转化效率,提供动物产品。畜禽的粪便直接作肥料,利用率仍不高,如果在食物链中加入新的环节,使有机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和转化,则利用效率可大大提高。根据食物链环节的主要功能不同,分为直接生产环和功能加强环。

直接生产环的主要作用是生产农畜产品和提供生物能源,还进一步细分为副产品转化生产环,废弃物转化生产环,生物能生产环。

功能加强环的生物主要用作其它生物的优质饲料,从而增强整个食物链的功能。食物链中增加生产动物蛋白的功能强化环,有利于解决动物性蛋白的短缺,如蚯蚓和蝇蛆都是鸡食物链上的一个很好的功能强化环,100公斤蚯蚓相当于150公斤鱼粉或180公斤大豆或750公斤稻谷的蛋白质含量。蝇蛆不仅生长快(从卵孵化到幼虫长大仅4天时间),而且培养料来源广,培养容易,成本低,2公斤干猪粪加10克红糖可收获鲜蛆哦0。5公斤。蝇蛆营养丰富,粗蛋白质59。39-65。43%,脂肪10。55-12。61%,钙0。47-0。71%,磷1。71-2。52%氨基酸较完全稍优于豆饼,可与秘鲁鱼粉媲美。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物转化再生技术,目前多将农副产品利用,废弃物转化再生和生物能生产结合在一起,形成多种形式的食物链。

通过农业生态技术,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物转化再生技术,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药物使用,预防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现生态养殖,完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留芳等.农业生态学 西北农业大学教材 1991

[2]胡寿田等.生态农业 湖北科技出版社 1988

第5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近年来,贾仁安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综合运用“顶天立地”法,针对中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规模养殖沼液累积污染和沼气未充分开发又产生沼气二次污染等矛盾展开了系列研究,综合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理论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完成了多个生态能源系统工程基地建设,实现了理论与应用的集成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顶天立地”研究模式首创于1996~1998年,这一时期,贾仁安带领团队参加建设了首个顶天立地综合集成创新系统工程基地—王禾丘村户用沼气生态工程基地。项目针对该地区的缺能情况进行了综合研究,新建了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和枝向量行列式、矩阵反馈环计算法,并应用到生态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最终获得1998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进入20世纪,他们针对江西萍乡泰华规模养殖区存在的沼液与灌溉用水混流,沼液、沼气未充分开发产生二次污染,生猪疫病风险增大等问题展开了研究。经过深入调查和理论研究,贾仁安团队将系统工程、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方法与农学、环保工程学等科学理论相结合,创新建立了反馈基模生成集法、顶点赋权图法等理论方法,并提出四项管理对策:实行沼液与灌溉用清水分流净化工程,解决水稻青苗减产问题;进一步开发沼气能源,增加沼气能源用户,消除沼气温室污染;实施冬闲田与旱地蔬菜等沼液种植工程技术,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循环协调发展;加大学校及科研机构、政府的投入,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给予扶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最终有效解决了环境、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系列问题,相关成果获2008年萍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鄱阳湖地区存在的同类矛盾,2008年他们又新建了“南昌大学德邦低碳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进行对策生成、效应仿真评价,提出并实施了以养殖场猪尿粪资源为原料,实行养殖场区域沼气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和养种充分结合式“双充分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实施了养殖场至户用沼气池粪生物质资源定向转移技术和户用沼气池沼液开发6项养种反馈生物链工程技术,最终构建了场到户的生物质资源转移能源和食品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同时,他们通过明确养殖企业、农户、政府、高校的利益和责任,建立了以农户为中心的四目标责任制式管理模式,最终取得了绿色生态能源建设的成功。

第6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猪养殖;生态型;规模养殖;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3-0024-03

1 河北省当前生猪养殖模式概况

河北省目前的生猪品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斯格猪、冀合白猪以及其他地方品种,品种结构较全,但优质品种的比例不高。河北省生猪出栏数量仅次于四川省而居全国第二位,而生猪出栏率、外调和出口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和商品猪调出大省。在养殖模式上,主要有农户散养、适度规模养殖、养殖小区、万头养猪场等。目前仍然是以农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和养殖大户约占45%。

(1)农户散养。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泔水缓解人畜争粮等优势。但通过对养殖户进行调查发现散养户存在饲养品种杂、饲料质量差、大小猪混养、猪舍简陋、忽视消毒、滥用药物、疫苗接种不及时等弊端。实行无害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在此趋势下,河北省生猪散养呈下降趋势,2007年之前散养户占七成以上,现在已降至六成以下。生猪散养户的逐年减少,一是因为散养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价格波动时容易亏本;二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对养猪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此外,政府缺乏对农户散养的扶持也是生猪散养逐渐减少的一个主要因素。

(2)养殖小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养猪小区成为河北省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养殖小区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基本按照养殖技术进行生产。但养猪小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区选址不科学、建筑布局不合理、公用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规划布局不到位。二是防疫制度不健全、服务措施不配套。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则容易产生疫病。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的养殖小区不是集中建成一个投入使用一个,而是边建边使用,没有合理规划,常常是有的饲养户已装栏开始饲养,另一些小区内的饲养户还在进行土建,战线拉得较长,对生产经营不利。

(3)规模养殖。规模养猪经营规模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猪群生长育肥迅速,出栏周转加快,栏舍利用率高。规模养殖猪场采用标准化技术,在生产中实行科学管理,做到了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规模养猪十分重视彻底消毒制度、定期防疫制度、定期驱虫制度、紧急防疫制度等卫生防疫制度。由于规模化养殖对饲料需求大,应建设相应规模的饲料加工厂。而且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保压力大,要求有综合处理利用猪粪尿等废弃物的设施。目前河北省规模化养猪的主要模式有公司一体化经营和“公司+农户(农场或基地)”两种模式。

2 现代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1)生态型是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养猪业是高有机物、高氮、高磷污染的产业,很容易造成周围环境的富营养化。养猪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要把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虽然国家已颁布《畜禽饲养场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环保设施设备投入较大,一般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就需投资60万~80万元。按照科学发展观,结合河北省基本状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养猪业,推行养猪、沼气、种植(粮、菜、牧草)等多位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对养猪排放污染物的合理综合利用,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生态养猪模式是解决河北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新的生态养猪模式将是多样的、不同规模的、运用现代养猪技术的、现代化的养猪方式。

(2)现代养猪业发展模式。河北省养猪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质量。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猪饲养方式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方向[1],但考虑到大多数农民既是猪肉的主要生产者也是猪肉的消费者,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饲养模式与家庭散养模式将同时并存。如上所述,尽管散养存在一系列的弊端,但毕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广大农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同时家庭散养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些非常规的饲料资源如剩饭、剩菜、泔水、野菜等;另一方面给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也减轻了环保的压力。

3 促进河北省现代生猪养殖的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生猪业作为河北省畜牧业支柱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围绕产业链的品种、饲料、兽药防疫、技术管理、土地资金、加工、流通中介、环保等作长远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生猪产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快生猪基地建设。对养殖场建立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针对生猪养殖制定财政补贴政策。补贴的重点是良种、标准化猪场建设、防疫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等。三是加大对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和养殖农户的扶持力度。对有诚信、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实行政府担保贷款,予以贴息。对生猪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应纳入国有企业技改优惠政策扶持范围,并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

3.2 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是搞好养猪业的关键。一是切实加强生猪“原种场―原种扩繁场―种猪生产场―人工授精网”的三场一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特别是在生猪主产区建立骨干种猪场,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二是进一步加大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力度和服务范围,向社会大量提供优质种公猪和进行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加快生猪品种改良速度。三是建立河北省种猪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全省种猪测定工作和联合育种,提高生猪选育水平。四是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适合本省地域特色的优良生猪品种(系),创建冀猪品牌。

3.3 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体系关系到养猪业的成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检并重的原则,建立防疫保障制度。一是逐步规范各种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做好春秋两季常规性的防疫、消毒,坚持对引入引出活畜进行严格检疫。二是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和科学保健计划,对各类种猪场重点应抓好防疫工作,根据当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的疫(菌)苗种类。三要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

3.4 注重饲料的科学与安全

在养猪业的成本中,饲料支出约占70%左右,为了解决人猪争粮的矛盾,必须多种饲料搭配,彻底改变传统的饲喂方法,避免饲料单一引起营养缺乏症和代谢病。在配合饲料加工生产中,要做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配方。充分利用生物酶制剂等现代生物技术[2],不但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生长速度,还能降低粪便中毒素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不断开辟新的饲料来源,以减少土地的承载力;加强对饲料业的质量卫生监管,保证生产的猪肉健康环保。

3.5 加快行业协会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在尝试和探索公司与农户的关系。例如双鸽公司采用“公司+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研发+合作社组织”的养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培训[3]。但总的来说,目前河北省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的信息渠道还十分有限,难以有效地对成本、收益和风险做出预期评估,养殖者往往盲目生产、销售。应在养猪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养殖小区建立养猪业协会,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协会互相沟通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信息,全面掌握养猪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商情变化,稳定价格,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3.6 推进粪污生态处理

猪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应依靠科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争取实现污染物零排放。①合理设计[4],减少废弃物产生。一是在配制饲料时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平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中氮的排出;二是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处理;三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的排放。②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持续发展。一是采用“厌氧处理―生物发酵―肥水还田”的处理工艺,将粪便制成种植业的有机专用肥,生态循环利用;二是建设沼气池,利用粪便产生的沼气取暖、照明。

3.7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展规模化养猪与养殖小区建设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技术,加快传统养猪业向产业化模式发展,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规模养殖场(户)签订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带动农户生产,走出一条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之路,实现生猪养殖的产业化。

3.8 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的预警系统

深入开展生猪供求预警机制(科学的调查、分析、评估)、盈利周期预警机制(科学计算、调查印证,得出合理的分析)、生猪生产预警机制[5]以及加强价格预警机制(定时定点跟踪、统计、分析价格的涨跌),便于政府及行业部门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防止养猪行业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

3.9 加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养猪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猪农户技术水平;二是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开展标准化饲养,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6];三是进一步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及时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全面提高河北省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建立一支较高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

3.10 深入开展产品深加工

开展产品深加工,不断实现增产增值,才能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销售品种,进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总量;深加工可以延长产品保质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深加工还可以变废为宝,挖掘生猪的经济价值,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实行产品的深加工可增加生猪的附加值,提高养殖户收入,从而激发生产者的养殖热情,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保障养猪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炳军,尚 慧,潘 斌.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2011(5):33.

[2] 闫永刚. 养猪业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J].中国牧业通讯,2011(9):37-38.

[3] 孙德林.多元化发展的美国养猪业-美国养猪业考察见闻[J].猪业科学,2011(7):27-29.

[4] 刘一文,张争劲.养猪业发展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15-320.

第7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现状;沼气技术循环模式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有机粪肥大量闲置,不能及时还田,导致环境污染。20世纪90年代主要由畜禽粪便造成的杭州湾污染首次敲响了畜禽粪便在我国污染环境的警钟。调查显示,我国畜禽粪便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达到0.49(正常值应

1国内(外)畜禽粪便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治理畜禽粪便污染主要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治理。但由于产前、产中治理只能相对减少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故产后处理才是消除污染环境的最好方法。有关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但由于物理处理法处理效率和去除率低,化学处理法存在二次污染,故实际中应用较少。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且最具发展前景的为生物处理法,即主要通过微生物生命过程把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形式的无机物,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好氧处理。以序批式反应器工艺居首,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3]。二是厌氧处理。最早以生产沼气为目的,因而未能达到完全分解污染物的要求;随着畜禽粪便污染日渐突出,已经被主要用于处理畜禽粪便污染,而生产沼气只作为附加产物[4]。三是自然处理法。投资省,工艺简单,动力消耗少,特别适宜于小型畜禽场废水处理,如水萍科植物可用于循环利用养猪污水的处理[5]。四是混合处理法。近年来,畜禽粪便污水多采用混合处理法,即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由好氧法、厌氧法和自然处理系统3种,或以它们为主体并结合其他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共同处理畜禽场废水。

2国内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沼气技术循环模式现状

国内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沼气技术循环模式示范工程主要采用混合处理法,包括厌氧发酵技术、好氧生物技术、“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等。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沼气发酵及沼液土壤生物处理、工厂化好氧发酵制颗粒肥料和鸡粪饲料化五大系列工程技术研究,并相应建立小型示范工程,在上海郊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中国科技成果库项目年度编号:970193);甘肃省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中心,依据生态学原理,将养殖、沼气综合利用和果树种植相结合,建立“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中国科技成果库项目年度编号:0200740304)。

浙江省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沼气技术及“三沼”综合利用已在全省各地推广。开化县于2002—2003年对10个规模猪场完成了小型沼气工程,建设了10年厌氧池1 100 m3(农村信息报,2004-06-05);绍兴福景达农业有限公司的600 m3沼气工程是“猪-沼-果”模式(农民日报,2004-07-17);嘉兴市通过采取沼气工程、沼气发电工程、生产有机肥和养殖蚯蚓等措施,完成了一批养猪业粪便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至2004年底已建成养猪业沼气池2 800多个(中国建设报,2005-06-06);建德市通过推广新安江万秋生态养殖场“猪粪尿-沼气发电-沼液沼渣-果园蔬菜”这种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种养模式,到2006年全市有47个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81家非规模养殖户建成了沼气工程及利用系统(中国环境报,2006-05-09);2006年全省33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建成防雨、防渗、防漏储粪池4.107 8万m3,厌氧发酵池8.261 4万m3,沉淀池、氧化塘3 519 hm2,配套消纳山林、果园、农田3 807 hm2,鱼塘642 hm2,并带动各地完成1 211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治理(浙江省畜牧局)。

上述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沼气技术循环模式,具备了消除污染、产生能源和综合处理的三大功能,既消除了农业环境污染,又解决了一部分的能源问题;同时产生的沼液、沼渣是适合农作物用肥的绿色无公害肥料,而且在厌氧发酵过程当中,病原菌、寄生虫卵等一些病菌被杀死,切断了养殖场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环节。但该污染治理模式在应用推广中,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一是建造有效、适宜的污水治理及配套设施需较高的成本;二是沼气利用不充分,会造成大气污染比较严重;三是沼肥(即沼液、沼渣)利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应加强该模式应用管理,使该模式能够有效控制畜禽养殖场的污染。

3参考文献

[1] 朱孔颖.畜禽养殖业污染状况及管理对策[J].干旱环境监测,2004,18(1):46-47.

[2] 李远.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初探[J].中国生态农业报,2002,10(2):136-138.

[3] 田宁宁,王凯军.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2, 18(2):71-73.

第8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抗生素污染;多重抗性微生物;生态分布

0.前言

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方面滥用情况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进入环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畜禽排泄物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可能造成土壤抗生素污染,危及农产品安全。残留的抗生素随动物粪便施肥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积累,并破坏植物根际周围的微生态平衡。抗生素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但据我们了解目前这些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而且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研究局限于水生生态系统,而面对复杂的抗生素污染的源头——粪便的行为归趋、生态毒性的研究还不够,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禽的养殖业中,其中85%以上的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经粪尿排入到环境中,导致畜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这是抗生素污染的源头,所以,从粪便中筛选出抗性细菌就成了目前研究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抗性细菌的筛选对如何减少抗生素污染、抗性基因在整个抗生素污染链条中的作用等等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以此为题进行一系列基于抗性细菌筛选的实验。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到当地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暑期完成了酵母菌对污水染料的脱色及酶活测定研究,熟练掌握了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流程、无菌操作技术、高速离心机等仪器的使用。

1.1调研了解在禽畜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分别选择五个猪养殖场和鸡养殖场,并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养殖户养殖规模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常用抗生素的用量及使用方法,每个养殖场每天的出粪量及粪便去向。

1.2分别测定猪,鸡粪便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

实验粪便样品按五点采样法采取,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细菌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选取10-5,10-6,10-7三个稀释度涂布;放线菌选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取10-4,10-5,10-6涂布;真菌选用马丁氏培养基,取10-2,10-3,10-4进行涂布。培养后记录每个平板上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1.3测定猪,鸡粪便中,单抗和多抗性(双抗,三抗和四抗)细菌的数量

在进行了养殖户调研之后得知,在猪和鸡的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氨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阿司匹林等,本实验选取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四种抗生素进行细菌的抗性研究,并分别进行了单抗,双抗,三抗和四抗共15种组合情况下抗性细菌的计数。

1.4研究抗生素与粪便中抗性细菌数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

将采集的粪便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价格低廉、取材方便)进行培养,每隔一段时间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其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和抗性细菌计数,对数据进行分析。

综合各方面因素后选取了取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四种抗生素进行细菌的抗性研究,并分别进行了单抗,双抗,三抗和四抗共15种组合情况下抗性细菌的计数。最后选取庆大霉素并设定不同浓度进行抗生素与抗性细菌数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可得到周围养殖场粪便中抗生素含量的初步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不同养殖时期鸡粪和猪粪中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分布

3.结论与对策

经过对猪,鸡养殖户进行调研取样,可以分析出禽畜粪便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及抗生素的使用对禽畜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看出在养鸡场中,青霉素的使用量最大,其次是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在养猪场中则以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居多。从养殖场的粪尿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实验室筛选和培养,分别检测其对于四种抗生素十五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抗性情况。通过对抗生素抗性的检验,我们可以直观的分析出不同抗生素的组合类型的所占比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减少土壤中抗生素污染。 [科]

【参考文献】

第9篇:生态猪养殖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61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养猪业近年来迅猛发展,逐渐从散养模式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过渡,工厂化、集约化的模式也逐渐兴起,新的养殖模式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养猪场所产生的污水和粪便,就会成为养殖场所在区域的主要污染源,给环境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治理养猪场污染己势在必行。

1 生猪粪污的危害

猪的粪便、尿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这些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氮、磷等物质,通常能闻到的非常难闻的气味的主要物质就是含氮化合物,氮气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有毒气体,当氮气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动物的生产能力、免疫机能,在污染区域内的牲畜极易引起眼疾或呼吸道疾病,与此同时,氮气对人类的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转化大量的磷酸盐和硝酸盐等较为稳定的无机物,随着雨水会渗漏到地下,日积月累导致地下水及地表水中的溶解氧量逐渐变少,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

猪粪尿易孳生蚊、蝇等寄生虫,特别是隐慝大量的病毒、细菌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猪场内的有害菌群增加,生猪的染病机率加大,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在现代生猪生产进程中,人们大量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摄入这些物质的生猪,将此类物质中的一部分通过排粪尿的方式排出体外,这些残留的物质不但含有铜、砷等重金属元素,而且也成为动物耐药性菌向人类传递的主要途径。

猪饲料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其中大量锌、砷、铜、铁等矿物质元素未经吸收就被排泄出来,如作为有机肥料使用,会造成有害元素单位富积,破坏土壤结构,不但会影响农作物优产稳产,严重时还会对农作物产生毒害。

2 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技术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规模化养猪场仍有猪粪便尿肆意堆放的现象,即使处理也都是较为传统的堆肥发酵法,然而在粪污处理技术方法方面,我国生猪粪污的处理方法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而且处理技术和工艺方法也呈多样化和多元性发展,为确保生猪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生猪粪污处理难题,选择合理的粪污处理技术,下面对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肥料化处理生猪粪污

2.1.1 直接返田处理

直接返田处理是比较原始的粪污处理方法,就是把生猪所排的粪便尿直接还土。生猪所排的粪便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物质通过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达到净化土壤目的,而且这种方法处理费用较低。但其缺点是氨气的释放量大,而且这种方法的返田施用量很难把握,如果粪污排放超标,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过量的新鲜粪便尿施入土壤后,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减少作物产量。

2.1.2 生产腐熟堆肥

处理生猪排泄粪污目前较为普遍并且可行的方法就是对粪污进行集中堆积发酵。添加一定比例的物质在粪污中,从而使温度、酸碱度、水分等指标得到控制,通过这种技术处理过的粪污,在处理过程中,利用自身发酵时产生的温度,使粪污短时间内脱水、有机质矿物质化,不但可以杀死虫卵及病原菌,达到无害的处理目的。然而这种发酵法弊端较多,不但时间周期长、占用场地、影响环境,而且不能直接施用,还存在二次发酵烧苗和肥力不够的现象。

2.1.3 微生物活菌处理技术

微生物活菌处理粪污是比较科学实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应用无害化活菌制剂处理粪污,就是在多种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发酵,经过充分的分解形成高效优质的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了达到干燥和除臭的目的,在处理时所选择的活菌制剂菌种,应具备发酵固体有机物的特性。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粪污内水分的含量在50%左右,氮碳比例为1:30~1:35之间,有机质应保持在30%以上。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的粪污,有效清除其内含的病菌、虫卵等,得到净化、改善环境的目的。发酵处理后的粪便,经干燥、粉碎后,加入定量的无机氮、磷、钾肥料,可制成一种新型的肥料。

2.2 饲料化处理生猪粪污

这种方法可以是对猪粪尿的综合利用技术,经过研究发现,在动物的粪污中所含有的丰富的营养成分与有害物质并存,猪粪便尿是腐生昆虫的好饵料,寄生于猪粪污中的昆虫种类在10种以上,大多属双翅目丽蝇科和水虻科,可以利用猪粪饲养这些昆虫,以净化猪场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以通过加工处理及各法技术方法的实施,将猪粪污转换为饲料资源,但是这种方法多被运用于鸡粪处理上,如应用在猪粪尿中,还要通过孳生其他生物如褐云玛瑙蜗牛、大平2号蚯蚓和北京家蝇低等动物提高粪便的利用率。所繁殖出来的蝇蛆、蛆虫和蜗牛可以用来养鸡,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养蛆后的废料还可以种草,可做放养鸡的场地,从而加长食物链,提高利用率。但由于前期畜禽粪便灭菌、脱水处理和后期收蝇蛆、饲养蚯蚓、蜗牛的技术难度大,加之所需温度较高而难以全年生产,故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技术应用。

2.3 粪污处理能源化

粪污处理能源化在我国生态农业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实现物质与能量间的多层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一种畜禽粪尿处理利用的最有效方法。

生猪排泄粪污含有大量能量,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碳氮比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沼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经沼气处理后的粪污,能量可转化为燃烧的气体,转化为可利用的热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优质能源。而残留的沼渣,保留了原有的养分,可用来喂鱼也可用于农作物的优质肥料,可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环境的重视,生猪规模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渐加剧,在处理生猪粪污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应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妥善的处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粪污处理问题,有效解决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优化环境、优良结构、优先效益的基本着眼点出发考虑,根据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理念,选择适宜的品种、对投入与产出的水平加以平衡、科学饲养密度,依照节能、环保、效益协调平衡的模式,以不影响养殖效益,不影响生猪生长为前提,最大可能地降低排污总量,让废弃物实现循环再利用和可控的无害化处理。在改善养殖流程、改造养殖设施的同时,探寻多元化养殖和生态养殖的新途径,逐渐淘汰落后的饲养模式和生产工艺,代之以h境清洁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从根本上减轻并消除污染。使生猪养殖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