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合同监督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提升;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95-01
农田水利工程内容众多,涵盖节水抗旱工程、灌排工程、各类水库以及中小泵站等,是为了保证农田灌溉以及农村居民牲畜和人的 饮水而修建的,对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质量和水平逐步提升,但在管理中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如何提升管理水平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问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在建设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之后管理工作却不到位,存在维护保养不到位以及现乱堆、乱放、乱占等问题。同时,不可否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难以有效的兼顾经济效益和技术实施,特别是在众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水问题,而管理维护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农田水利工程权属不明确,农田水利工程分布较广,工程及周边土地等归属国家、集体还是个人,界定和范围都不明确;在管理中,对维护和监管的主体、管理经费和责任落实等,都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工程管理属于弹性指标范围,重视程度上不够。
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使得管理效率不高,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体制改革还不到位,水利养护模式滞后,各方的利益和义务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不明确,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我国现行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管理单位同时具备行政主管和水管单位的管理、维护和运营职能,定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基层管理单位工作量和工作任务大,人力资源分配不到位,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提升的对策措施
1、加强重视程度,实现建管并重
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特别要针对“重建轻管”现象,加强后期管理。一是修订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具体农田水利工程类型及所处环境,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管理细则,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规章遵循。二是加大管理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直接关系到工程使用寿命和效益,只有提供充足的管理维护资金,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转。在管理资金使用中,要健全完善具体的使用细则和监督办法,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监督工作,按照“谁使用、谁监督”的原则,修订完善工程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工程安全隐患和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维护工程的使用质量。四是探索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目标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严格各项管理规章措施,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逐步规范“管养分离”机制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管理和养护权责不清,要逐步从部门划分和职能分配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和养护工作相分离,明确划分管理与养护人员、设备、经费。在管养分离后要规范和处理好管养单位职责,确保二者之间平等的市场合作关系,改变其以往的隶属关系。作为管理单位而言,要结合工程实际,明确自身职责,为养护工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机制。作为养护单位而言,要引导其认清形势,改变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模式,以市场经济思想为指引,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进行运作,谋求更好地发展。
3、探索建立农田水利管理新模式
要根据不同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对承担防洪抗旱等作用的水利工程,应明确其公益性水管单位性质,对其通过财政支出履行职能;对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单位,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明确为经营性单位,通过市场经营进行盈利;对兼具二者职能的,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明确单位性质。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政府工程融资特点,考虑通过PPP等模式进行融资,鼓励城镇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农田水利管理和养护领域,特别要加强民众对工程的管理,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工程进行资产评估,通过明晰产权将公益性水利工程资产进行定量化、股份化,鼓励农户入股运作和管理,按照股份制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水业合作社,实行管理收益分红等政策,调动参与积极性,并促进水利工程持续使用和发展。同时,在管理养护中要加强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新技术,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要通过技能培训、选拔考录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队伍和人员素质,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4、探索农田水利工程立法管理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根本上与无法可依存在直接关系,虽然我国水利立法不断改进,但专门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法规制度还不健全。所以,有必要尽快健全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职责,完善管理投入和收益机制,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管理运作机制,依法进行管理。同时,要明确工程规划的重要性,制定宏观的规划原则,各地方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和实施细则,考虑实际需要和区域环境,推进区域水利工程布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农村人畜饮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必要结合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生海,程建萍.试论水利现代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2] 蒋邦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困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关键词:水利工程;招投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或以工程所需的设备、建筑材料等为对象,在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竞争易方式。推行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机制,是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使水利建筑市场各主体之间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以确保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质量、工期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项目很多,涉及面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水利工程在施工招投标中遇到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效益,是目前一个重要课题。
1、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招投标工作中规范了招投标活动程序,控制了建设成本,强化了业主责任,保证了工程质量,维护了市场秩序,但是,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1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差
在有些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中,将有些通用的条款进行删除,增加一些不平等的条款,这不利于合同的履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甚至近乎苛刻的条款,编列到施工招标文件里,要求中标的施工方接受。造成合同等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给结算纠纷带来伏笔。另一方面以一些小节问题作为实质问题,如对于投标文件的签署及盖章要求过于严格,招标人也把是否由法定代表人亲自签署作为衡量投标人重视与否的标志,导致一些投标文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注意不到成为废标。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法定代表人工作量大,投标文件份数要求又多,投标文件的签署已成为不必要的负担。
1.2招投标的过程不规范
有些工程不能按招标文件要求工期施工,招标文件所制定的工期缺乏科学依据、片面追求缩短工期,与实际能够实施的工期差别很大,致使中标工程施工方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很难按招标文件的工期要求实现施工工期。一些水利工程田于招标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仓促招标,因而在招标过程中留下很多问题不能解决清楚,给后来的中标单位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当前,水利工程招标项目比较多,由于人为因素太多,没有统一的评标标准,从而造成业主大多都按自己的想法制定评标标准,很难做到公平和公正。有些地方工程,甚至根本就不进行评标,哪家单位中标完全由行政领导决定。另外,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在招投标过程中,不是按国家规定的预算定额编制标底,导致初设批准投资额降低,施工企业、监理、设计单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1.3投标报价不易控制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中,由于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工程造价的主体是材料费,只是在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上的差异造成投标报价的差异,一般相差不大。一些投标单位为了争取项目,采用恶意压价的手段,从而造成投标报价差异过大。报价低的并不代表投标单位的整体能力强,产品质量好,相反,报价高的也不能说明投标单位的实力差。投标单位的基础设施,设备水平不同,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手段也就不同,因此造成投标标价差异较大。
1.4施工企业恶性竞争
目前,水利施工队伍快速增长带来施工能力膨胀,供求双方的卖方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价格已成为竞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施工企业为了得到工程,不管报价是否合理,竞相压低报价,不惜降低到赔钱程度也要中标。这严重地损害了施工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也给工程质量、工期带来了不良隐患。目前水利工程招标中逐步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法,实行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方法大幅度地降低了工程造价,但这也成为施工企业恶性竞争的客观原因。
2、做好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措施
要想规范招投标活动,切实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水利行业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
2.1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把好市场准入关
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准入制,把好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关。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中心,把招投标行为纳入中心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明确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两个环节,并充分发挥有关专家的作用,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工程完工后必须进行工程审计,未进行工程决算审计的项目不予竣工验收。相关部门做好把关,严格控制参加建设各单位的资质认定和市场准入。同时,还要对咨询、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执业人员的素质严格要求。
2.2创新招投标方法,推广无标底招标
认真借鉴国内外以及其他地方的经验,在工程项目总承包中采取走出去,引近来的办法,推行无标底招标,实行低价中标。工程招标实行最低价中标体现了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目前在没有实行无标底之前,必须严格标底编制依据。业主要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工程材料价格,防止低于成本价中标。如招标人有标底的,标底不能作为决定中标、废标的直接依据。
2.3加强投招标管理,依法进行招投标
行政主管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法》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例如,水利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和主要设备、材料采购时,都必须按照《招投标法》公开招标。在具体的招标过程中,做到在法定的时间地点招标公告、发售招标文件,不搞暗箱操作。评标专家到达会场后,工作人员和监督代表将其通讯工具全部暂时收集保管,至评标结束后归还,预防外界可能存在的与评标专家的联系,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2.4加大监督力度,严惩违纪违规行为
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监督办法,建立较为完整的水利工程招投标全过程运作监督管理办法。掌握投标单位近年来完工和在建的工程、项目经理、建设期、完工验收、中标价等情况,为资格审查、投诉处理提供核查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强水利施工企业、水利建设监理单位信用档案建设。建立起规范性的行业协会体系,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协调,指导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系统和树立诚信意识,引导企业自觉形成维护信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推动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依法监督,依规监督,自觉监督,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招投标监督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南水北调监理工作已基本结束。文章总结了监理工作中质量管理的特点和经验,从制度建设、管理手段、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同时结合南水北调监理质量工作的认识,提出了新形势下对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南水北调;监理;质量;特点
1前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省市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南起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北至北京市颐和园的团城湖。工程重点是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km,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km。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3,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3。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中标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叶县段(含澧河渡槽)工程建设监理标段,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总长度30.266km。工程划分为4个施工标段和一个渡槽标段,总中标价为18.831亿元。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9月试通水。为做好该工程监理工作,中标后我院立即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现场监理部,施工期间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监理部常驻工地人员超过50人,高峰期达70多人。在监理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管为重点,加强协调和信息管理工作,如期完成了工程监理任务。
2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
2.1工程线路长、技术难点多、质量要求高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叶县段工程建设监理标段总长度30.266km。主要由明渠、渡槽以及各类交叉建筑物组成,共有各类建筑物60座。其中的澧河渡槽长860m,设计流量320m3/s,加大流量380m3/s,是总干渠跨越澧河的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采用双线双槽布置,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箱型简支梁,渡槽单槽净宽达到10m。是本标段难度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我院设计、监理工作中从未遇到的大型渡槽建筑物;明渠总长度29406m,渠道185+545~195+473段设计流量为330m3/s,加大流量400m3/s,195+473~215+811段设计流量为320m3/s,加大流量380m3/s,设计纵坡为1/25000。明渠纵坡缓,开口尺寸大,挖方深、填筑高,坡面排水工艺复杂,填筑和面板工程质量要求高,部分渠道存在大量膨胀土,需采用水泥改性土换填。此外,交叉建筑物种类多,有不同公路等级的交通桥(含高速公路特大桥一座)、节制闸、分水闸、退水闸等,结构形式和基础处理方式多样,许多都是我院首次遇到。可以看出南水北调的监理工作是我院遇到的外界关注程度最高、技术难度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项目。
2.2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及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三峡水利枢纽后又一重大水利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非同一般。为此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除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通用的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和管理制度外,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在建设期间依据不同时段出现的问题,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这些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南水北调工程验收管理规定》、《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管理办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质量关键点监管工作的意见》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使南水北调工程的质量管理更具针对性,也使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更加明晰,从制度上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细管理。需要指出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南水北调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试行)》两项制度是对我国重大水利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和质量终生制的细化文件,对今后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工程施工的高峰期,还创造性地开展“飞检”工作,采用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方式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进行突击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
2.3预设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强化施工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监理工作从开始就对整个标段的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了分析预判,并通过《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进行了明确。旨在通过事前质量控制手段加强施工单位和监理部自身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认识,及早开始人员培训和施工准备,明确主要控制手段和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批复的《监理实施细则》从原材料的检验检测,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配置、各项施工工艺的要求和质量检查与验收方法和标准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全程监理旁站,监理部总监、副总监指导、检查,监理组长及时跟踪等手段,紧盯施工质量。通过现场指示、监理文件等形式对施工不规范行为进行停工整改,并对整改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验收,整改合格后方能复工,使施工过程始终处于有效地监管之中,保证了各项质量标准的有效运行,较好地完成了质量事中控制的内容,保证了总体施工质量的优良率。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对存在的缺陷按质量缺陷等级进行划分登记,建立质量缺陷台账,制定质量消缺措施和计划,在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验收前完成了质量缺陷的处理工作,并对消缺项目进行旁站监理,保证了质量;严格执行了验收程序和评价标准,保证了施工质量事后评价管理的效果。通过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控制,保证了施工质量,圆满完成了预定的施工质量目标。
2.4加强检验、检测手段,控制主要设备、材料和施工的质量
为保证工程质量,把好工程源头关,监理部严格执行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进场报验制度。监理部采用跟踪检测、平行检测对承包人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为此我院在现场设立了试验室,对进场的原材料和现场土石方、砼试块等进行跟踪检验和平行检验。一般情况下平行检测由监理部现场试验室承担,我院现场试验室无法进行的平行检测项目送业主指定试验室检验,费用由监理费支出。各种原材料的抽验数量按施工单位检验批数量的10%控制,平行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3%,重要部位每种标号的混凝土最少取样1组;土方回填碾压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5%;重要部位至少取样3组;跟踪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7%,土方回填碾压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10%。严格的检验制度虽然增加了监理的工作强度和费用支出,但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2.5及时进行质量记录和资料整编
针对工程线路长、技术难点多的特点,监理部吸取其它工程监理工作的经验,自工作开始就十分重视质量记录的真实性、时效性和规范性。从各级监理人员的监理日志开始,对各种质量记录和施工过程的记录内容、格式、要求等进行规范和培训。各种记录必须如实反应当时的施工状态和质量状况,对出现的问题要记录地点、问题原因、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对工序的报验、单元工程的验收和质检资料要求及时填写,规定时限。避免了长期以来重施工过程、轻资料整理的问题,施工记录滞后、质检和验收资料不及时、施工与监理记录不对应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使得各类施工质量记录和质检验收资料如实、客观的反应施工状况,为信息管理工作和质量总结分析创制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工程质量事故、质量问题和质量缺陷的调查处理提供了依据。
3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
(1)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各种规章制度是监理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事关国计民生责任重大,关注度高。项目法人与地方政府积极协调,因地制宜地主动工作,为工程建设创制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作为国家的主管部门,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质量管理的具体制度和规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质量的检查手段和处罚措施,实施工程质量的高压管理,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
(2)监理部的规范管理和对项目的高度重视是质量管理工作成功的首要条件为保证监理部日常工作的规范管理,在执行我院质量体系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殊性和现场条件,对监理部的管理制定了更加细致有效的管理制度。无论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都较体系文件的规定更加细致、更加明确、操作性更强。同时监理部各级职务人员实行能上能下的管理,每月不同监理职级人员进行考核并将个人收入与考核挂钩,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监理部的规范运行。在监理的整个过程中,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与院有关部门到工地现场指导监理工作,化解各种问题,激励大家士气,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多次派出专家组到工地现场帮助指导监理部处理技术难题,为监理部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监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否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是否能够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适应现场质量工作的需要,监理部通过技术交底、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对进场的监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针对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监理部总监和总质检师紧紧围绕监理程序、检验检测标准、验收规程、施工工序中的薄弱环节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讲座和培训。对于工地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苗头组织各标段主要监理人员召开现场分析会,举一反三地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要求各标段主要监理人员向各标段其他监理人员进行宣讲,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的技术交流和质量管理会议、培训。这些措施对现场监理队伍总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促进,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本项目监理工作的锻炼,一大批业务骨干迅速崛起。
(4)检验、检测和监理旁站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手段工程质量的优劣需要用数据佐证,因此,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土方、砼质量的检验检测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十分重要。为此,监理部加大了跟踪检验和平行检验的力度和频次,特别是依托我院建立的工地试验室加大了平行检测力度。经统计,跟踪检验和平行检验的批次和频次均比规程规范和南水北调规定的数量有不同比例的增加,为工程质量的分析和评判提供了较为详实的依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一般均采用“旁站”监理,为提高现场质量监管的能力,保证南水北调精品工程的质量,监理部在实际操作中加大了“旁站”的力度,将“旁站”监理的手段延伸到除附属工程的全部主体工程工序施工过程,虽然增加了监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人员的配置,但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新形势下对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要建立一支主要技术人员相对稳定,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的监理队伍。从多层面合理解决监理取费标准偏低和监理人员工资不断上涨的矛盾,国家政策方面应根据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调整取费标准,监理单位则应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为监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监理人员承担的质量终身责任与自身利益相协调。二是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对工程质量的“高压”管理手段,并尽可能在今后的工程中推广。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质量问题的追究办法和处罚细则,同时采取了“飞检”和签订质量终身制责任书等手段,对质量管理的高压政策自始至终,虽然一度造成现场监理和施工人员的不理解,但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结合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落实,对质量监管工作的高压政策应该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三是监理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如何改进。现有的质量控制手段主要是检查、检验、检测与“旁站”监理等,是一种较为粗放的耗用人力资本的手段,人为因素较多。结合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智能控制系统的完善,如何提高监理质量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使现场控制逐步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有效控制,全程监管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业界研究的重点。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