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建设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智能小区;建筑电气;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V44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某小区规划总用地62304m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62304m2 ),总建筑面积215970. l Om2(其中地下59342.61m2,地上156627.49 m2 )。总户数908户,容积率2.S。地下设有2层地下室(含停车位1560个)。整个地块由29层(99.45m)商住楼二栋、28层(85.95m)住宅楼三栋、27层(82.95m)住宅楼四栋18层(55.95m)住宅楼二栋、24层(93.65m)办公楼一栋组成。屋顶防水等级二级。小区商业位于小区西、北部,高度约9.5m,22.95m;办公楼位于小区北面,高度约93.65米。设计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高层建筑为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下设置两层作为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二级;地上29层商住楼为一类公共建筑,27, 28层住宅为一类居住建筑,18层住宅为二类居住建筑,24层办公楼为一类公共建筑。地下室部分包括设备用房、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其中地下二层车库局部为人防区。
二、智能小区的前期设计工作
(1)设计定位:该智能化小区有明确的定位,在设计时要根据该要求结合实际环境与用户的需要进行有重点的设计。(2)设计内容:该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安防系统、自动抄表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公共设备管理系统、防雷接地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综合管路系统等,通过综合智能化的设计要求,可以总结出电气工程需要设计的内容,它包括要估算整个小区需要的配电容量、通信机房的配电容量、电视机房配电的容量,以上均必须保证双电源末端能有效的切换。
三、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一)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1)在地下一层设1~2#公用变配电所及1~2#专用变配电所共四个变配电所,1~2#公用变配电所包括: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及变压器室。1~2#专用变配电所包括: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及柴油发电机房。
(2)用环氧树脂潘注干式变压器,各变压器分列运行。低压配电为单母线分段运行,低压侧设联络开关。低压进线开关与母联关为四极开关,设电气联锁以保证变压器不并列运行。
(3)继电保护装置。本工程压配电系统用10KV环网柜,到变压器高压侧均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保护及真空断路器。10KV进线设带时限电流速断、过电流、零序和失压保护及绝缘监视。商用变压器设电流速断、过电流、温度保护及单相接地保护。住用变压器设电流速断、过电流保护及温度保护。
(4)电能计量与测量。10KV电源进线装设有功和无功电度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有功和无功电度表,容量大的设备及分摊负荷(电梯、公共照明、生活水菜等)均设分电表。小区商铺部分主要出线回路设一块计量电表满足物业管理的需要。住户采用一户一表计量方式,幼儿园,物业管理等均应设低压计量表计。
(二)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1)低压配电系统设置电力监控系统,其测量单元为带微处理器的数字式电力测量仪表,设于每一个进出线开关和主补偿柜、联络开关处,检测回路工作状态、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参数。测量仪表电压、电流接线端子分别接自柜内PT和CT。测量单元之间通过总线组成电力监控系统。
(2)功率因数补偿,谐波治理及电动机启动方式。为减少集中装设的电容器容量,对大量使用的公共场所的荧光灯等气体放电灯采用带就地补偿的灯具或者采用带电子镇流器的灯具。每台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装设按功率因数自动补偿的电容器柜,补偿后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 。
1)为减少谐波干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采用TN-S型式,变压器绕组
采用D,yn 11型接线。
2)采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使用电容器与调谐电抗器组合的调谐滤波电容器组
的方法对电源进行谐波治理,改善电能质量。
3)电动机22kW以上采用星一三角降压或变频降压启动方式,45kW以上
采用软启动方式。
四、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布置的设计
(1)根据本小区规模,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等级为一级。主体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95. 2005年版)设计,地下室部分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2006年版)设计,系统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设计。根据甲方的管理功能的要求,在1#楼首层设消防控制中心,设有直通室外出口,门朝外开。本次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中心来报警,采用总线制方式。
由于小区整体规模比较大,本小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泵、火灾应急广播、消防通信系统等系统采取集中监测与控制,同时,相应的防排烟系统、消防电梯、应急照明、防火卷帘、等设备的消防联动采取集中控制;
(2)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该小区火灾报警探测器的选择按
如下设置:
1)地下停车库、厨房:采用点式感温探测器;
2)商场、办公、设备用房、公共场所:采用点式感烟探测器;
3)首层中庭: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4)小区地下室各防火分区设置手动报警按钮,主要在各个安全出入口处,
并在相应的消火栓位置处设置破玻按钮、声光报警器及消防电话插孔。
(3)消防探侧器的设置。消防探测器能根据火灾引起的变化智能的发出警报给监控系统,这要求对消防探测器有效设置,消防探测系统要根据使用的位置不同、使用的环境不同使用不同的控测器。比如智能小区中通常空间比较狭窄的区域可以使用点探测器,它既能节省成本也能满足报警的需求,在该小区中,由于停车场面积比较大,所以停车场划分为数个区域面积,每个区域面积都有专门的点探测器完成火灾报警功能。
五、智能小区的防雷设置与实践
(一)防直击雷的设置
安装接闪带于屋顶易受雷击的地方。对于二类防雷建筑物,在屋面上焊接接闪带,并组成不大于10m×10m或者12m×8m的网格;对于三类防雷建筑物,在屋面上焊接接闪带,组成不大于20m×20m或者24m×16m的网格。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构筑物、金属管道及其它金属物体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利用柱内或剪力墙内的主筋贯通焊接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上端与接闪网连通,下端与接地网连通,水平间距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25m。
(二)防侧击雷的设置
本小区所有高于60米的单体住宅,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同时超过60米的部位,在屋顶上采取保护措施,主要为住宅单体表面上显著突出的物体,墙角、边缘以及其它设备。从10层起,每层利用建筑物圈梁主筋焊通成环状并与引下线焊通作均压环,同时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幕墙及挂石金属支持件等应与均压环或引下线等防雷装置连接。所有住宅外引入及垂直直敷设的电缆及金属管道等金属物底端及顶端采取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装置连接。
(三)雷电反击设置
在雷电强度很大时,防雷装置会受到强烈的反击,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层破坏,金属导线烧穿,因此在进行雷电设置时也必须做好反击工作。以该栋智能小区为例,为防止雷电的反击,建筑物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引下线分隔开,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遭到反击出现电磁反应时互相影响,建筑的钢筋也要与金属管道分隔开,每层的钢筋均与防雷引下线连接,由于电气设备的接地和防雷接地连接,一旦出现强烈的雷击,该设置会让建筑内电位相等,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雷击。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智能小区已经遍及到全国的各个地区,智能小区中要使用到大量的电气设备,比如照明设备、配电设备等等,要让智能小区有效的发挥作用,必须做好电气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黎明敏. 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及其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0:130.
关键词:智能小区 建筑电气 设计实践
1、工程概况
某小区规划总用地62304m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62304m2 ),总建筑面积215970. l Om2(其中地下59342.61m2,地上156627.49 m2 )。总户数908户,容积率2.S。地下设有2层地下室(含停车位1560个)。整个地块由29层(99.45m)商住楼二栋、28层(85.95m)住宅楼三栋、27层(82.95m)住宅楼四栋18层(55.95m)住宅楼二栋、24层(93.65m)办公楼一栋组成。屋顶防水等级二级。小区商业位于小区西、北部,高度约9.5m,22.95m;办公楼位于小区北面,高度约93.65米。设计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高层建筑为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下设置两层作为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二级;地上29层商住楼为一类公共建筑,27, 28层住宅为一类居住建筑,18层住宅为二类居住建筑,24层办公楼为一类公共建筑。地下室部分包括设备用房、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其中地下二层车库局部为人防区。
2、智能小区的前期设计工作
设计定位:该智能化小区有明确的定位,在设计时要根据该要求结合实际环境与用户的需要进行有重点的设计。
设计内容:该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安防系统、自动抄表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公共设备管理系统、防雷接地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综合管路系统等,通过综合智能化的设计要求,可以总结出电气工程需要设计的内容,它包括要估算整个小区需要的配电容量、通信机房的配电容量、电视机房配电的容量,以上均必须保证双电源末端能有效的切换。
智能小区用电负荷很大,变压器要常年接入电网工作,如果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和运行方式选择不当,就会带来很大的损耗,因此正确选择变压器是智能小区电气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根据国际标准,需要变压器容量在160KVA或用电设备的容量达到250KW时,电力变压器的选择就要留有一定的容量。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还有一定的误区,例如根据计算负荷选择变压器。正确的做法是,应以提高变压器效率为依据选择变压器的容量。
3、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3.1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在地下一层设1~2#公用变配电所及1~2#专用变配电所共四个变配电所,1~2#公用变配电所包括: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及变压器室。1~2#专用变配电所包括: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及柴油发电机房。用环氧树脂潘注干式变压器,各变压器分列运行。低压配电为单母线分段运行,低压侧设联络开关。低压进线开关与母联关为四极开关,设电气联锁以保证变压器不并列运行。继电保护装置。本工程配电系统用10KV环网柜,到变压器高压侧均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保护及真空断路器。10KV进线设带时限电流速断、过电流、零序和失压保护及绝缘监视。商用变压器设电流速断、过电流、温度保护及单相接地保护。住用变压器设电流速断、过电流保护及温度保护。电能计量与测量;10KV电源进线装设有功和无功电度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有功和无功电度表,容量大的设备及分摊负荷(电梯、公共照明、生活水菜等)均设分电表。小区商铺部分主要出线回路设一块计量电表满足物业管理的需要。住户采用一户一表计量方式,幼儿园,物业管理等均应设低压计量表计。
3.2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低压配电系统设置电力监控系统,其测量单元为带微处理器的数字式电力测量仪表,设于每一个进出线开关和主补偿柜、联络开关处,检测回路工作状态、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参数。测量仪表电压、电流接线端子分别接自柜内PT和CT。测量单元之间通过总线组成电力监控系统。功率因数补偿,谐波治理及电动机启动方式。为减少集中装设的电容器容量,对大量使用的公共场所的荧光灯等气体放电灯采用带就地补偿的灯具或者采用带电子镇流器的灯具。每台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装设按功率因数自动补偿的电容器柜,补偿后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 。为减少谐波干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采用TN-S型式,变压器绕组采用D,yn 11型接线。采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使用电容器与调谐电抗器组合的调谐滤波电容器组的方法对电源进行谐波治理,改善电能质量。电动机22kW以上采用星一三角降压或变频降压启动方式,45kW以上采用软启动方式。
4、智能小区的防雷设置与实践
4.1防直击雷的设置
安装接闪带于屋顶易受雷击的地方。对于二类防雷建筑物,在屋面上焊接接闪带,并组成不大于10m×10m或者12m×8m的网格;对于三类防雷建筑物,在屋面上焊接接闪带,组成不大于20m×20m或者24m×16m的网格。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构筑物、金属管道及其它金属物体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利用柱内或剪力墙内的主筋贯通焊接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上端与接闪网连通,下端与接地网连通,水平间距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25m。
4.2防侧击雷的设置
本小区所有高于60米的单体住宅,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同时超过60米的部位,在屋顶上采取保护措施,主要为住宅单体表面上显著突出的物体,墙角、边缘以及其它设备。从10层起,每层利用建筑物圈梁主筋焊通成环状并与引下线焊通作均压环,同时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幕墙及挂石金属支持件等应与均压环或引下线等防雷装置连接。所有住宅外引入及垂直直敷设的电缆及金属管道等金属物底端及顶端采取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装置连接。
4.3雷电反击设置
在雷电强度很大时,防雷装置会受到强烈的反击,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层破坏,金属导线烧穿,因此在进行雷电设置时也必须做好反击工作。以该栋智能小区为例,为防止雷电的反击,建筑物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引下线分隔开,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遭到反击出现电磁反应时互相影响,建筑的钢筋也要与金属管道分隔开,每层的钢筋均与防雷引下线连接,由于电气设备的接地和防雷接地连接,一旦出现强烈的雷击,该设置会让建筑内电位相等,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雷击。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智能小区已经遍及到全国的各个地区,智能小区中要使用到大量的电气设备,比如照明设备、配电设备等等,要让智能小区有效的发挥作用,必须做好电气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黎明敏.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及其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关键词:高速公路 防雷装置检测 误区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035-02
Analysis of Common Errors in the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Expresswa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Facilities
Li Peng
(Henan Provincial Lightning Protection Center,Zhengzhou He'nan,450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increasing use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the impact of lightning on the highway facilities.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re
雷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雷电灾害有两类:一类为直接雷击灾害;另一类为感应雷击灾害。前者会直接击死、击伤人畜、击坏输电线、建筑物,甚至引发火灾;后者悄悄发生,不易察觉,主要以电磁感应和过电压波的形式对微电子设备构成危害。两种形式的雷击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对人们生命财产均构成严重威胁[1]。
随着防雷装置使用年限的累积,加之防雷装置多为露天装设、易受雨雪侵蚀锈蚀,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因此对高速公路机电设施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对于科学掌握防雷装置性能状态,针对性进行科学维护,保障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雷电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高速公路点多线长,机电设施装设环境复杂,加之供电、通讯系统种类多,对防雷装置性能需求不统一,对机电设施防雷装置现场检测工作在仪器使用、测试部位选取和测试结论记录等方面存在较多误区。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和应对,可以使检测工作做到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真实的反映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的性能状态,以及更针对性地提出维护保养以及整改的建议。
1 检测仪器使用的误区分析
目前,对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检测使用的仪器主要包括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2]、毫欧表、压敏电压测试仪、电磁屏蔽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土壤电阻率测试仪[2]、静电电压表、万用表。其中,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土壤电阻率测试仪和等电位测试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区。
1.1 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使用误区
接地极位置选择错误。在高速公路收费区检测过程中,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极安放位置附近有供配电设备、地下埋有大尺寸金属物或与被测设备接地位置重合。此类误区导致测试仪表测试结论显示值波动、测试值较实际值偏小。
测试延长线选择错误。由于高速公路机电设施往往沿高速公路路线敷设,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延长测试线的方法,避免反复移动测试仪表,造成测试值失准。但在选择延长线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往往不注意测试仪表对线径、线材和线阻的要求,盲目选择粗、长、硬的线材来做测试延长线,导致测试结果失准。
1.2 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使用误区
常用的土壤电阻率测试仪采用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选取四个接地电极按直线排列,则根据极间距离及测试仪读数即可直接求得土壤电阻率[3]。由于高速公路机电设施敷设多为周边空旷且露天的环境,受雷电直接侵袭和雷击电磁脉冲侵袭概率较大,因此,利用土壤电阻率计算防雷装置散流效率尤为重要。
但在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使用过程中,受限于测试环境,接地极在沿高速公路线路敷设时,往往与地下大尺寸金属物、管线平行布置,此类误区导致测试仪表测试值较实际值偏小。
1.3 等电位测试仪使用误区
由于受环境限制,在缺少土地供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时,也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测试接地电阻。在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检测过程中,往往在收费区测试车道设备、相关机房设备时使用等电位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的使用误区主要集中在测试基准点的选取方面,往往在不察觉的情况下利用带弱电性的设备外壳作为测试基准点,造成测试仪表测试结论显示值波动。
2 测试部位选取的误区分析
2.1 防直击雷装置测试部位选择误区
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直击雷装置装设位置主要包括高杆灯、广场摄像、自动气象站等,这些设施在装设防直击雷装置时要求各有不同,如自动气象站要求设置独立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不得利用金属支撑杆做引下装置等。但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对相关标准不熟悉,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容易错误选择测试部位。
2.2 土壤电阻率测试部位选择误区
高速公路机电设施的接地装置安装位置大多是回填区域,由于高速公路的环境特性,周边农田或林地较多,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在未掌握接地装置是否安装在回填区域的情况下,容易盲目选择土壤电阻率低的农田或林地进行测试,反而无法测得真实数据。
2.3 等电位测试部位选择误区
在对高速公路机电设施进行等电位测试时,测试基准点选择误区已做介绍,此外还存在的误区包括,测试目的不同导致选择测试部位错误,例如,需要测试接地电阻的设备或需要单独接地的设备(消防控制设备等),无法进行等电位测试的情况。
3 测试结论记录使用的误区
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防雷装置检测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周围无大型电磁设备、无雨、非冻土等。不同的环境、气象条件测得的数据,均需要进行修约比较和加权处理后才能客观、科学地显示真实数值,如未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而直接使用测试值作为结论,往往导致结论失准。
4 结语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规范性较强的工作,知识技术涉及面广,工作程序要求严谨,测试结论和建议应慎重。从技术方法上讲,无论是国际俗肌⒐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时,尤其要结合项目特性,制定科学、全面的检测方案,查阅有关设施设备的防雷标准和要求,切勿由于主观失误造成结论谬误。
参考文献
[1] 金磊.城市灾害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
[2] 上海市防雷中心,安徽省防震中心,浙江省防震中心,等.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对它的研究一直存在多种倾向。广义上理解为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景观对象来研究,这包含了建筑学、城市规划所广泛关注的内容,偏向于整个城市的形态研究。狭义上也将“城市景观”定义为在传统景观的基础上融入建筑等元素形成的整体研究,这一脉络来自传统景观学的拓展。[1]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城市景观的演化倾向也各不相同。现代城市生活将人们和自然通过景观联系了起来,景观将是城市不可缺少功能中的一个部分。
1、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景观体系分析
1、1苏州工业园区绿地系统构成
工业园区的景观系统存在在一定的特殊性,它首先是一个“庞大”的城市系统,融合了居住、商贸、娱乐设施,其次它还是一个工业区,这里还将落户大量的工业企业。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完善的绿化系统规划,高标准高质量的环境绿化是工业园区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出于对环境的重视,工业园区规划中专门有绿地规划篇章,主要理念是将绿地分级形成一个系统。市级公园规模大,内容全,服务于全市居民;区级公园辐射一定范围的居民,特色鲜明;邻里级公园配套邻里中心区规模的小公园。市,区,邻里三级公园的配置构成了工业园区绿地规划的一个系列。
其中:(1)市级公共绿地:主要是西端文化区内的城市广场和东端城市核心区的城市广场以及600ha的金鸡湖水面和湖畔公园。这是较为集中的城市绿化公园,既可改善城市环境、创造积极健康的活动场所,又可提供优美的城市景观。(2)区级公园有:香樟园,红枫园,白塘公园,沙湖生态公园等,各具特色。(3)邻里公园:每个邻里小区均设置有半径100m的邻里公园,服务于整个邻里小区;小区内还根据具体情况再配置组团绿化,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优美的室外活动空间。还有诸如其他的包括绿化隔离带、缓冲带等各种绿化设计,这种隔离带、缓冲带和各级公园绿地点、线、面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化网络,并构成花园式的一座新城。
1、2苏州工业园区景观绿地的特点
环境优质是苏州园区给人们的一个总的感受,仔细分析:理性布局和策划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所在。除了规划上的成系统之外,园区绿地具有几个特点:(1)不同区位布局绿地。一个城市用地是十分有限的,绿化用地同样应该理性控制,并非越多越好。苏州园区绿化的用地比例是13%,和其他城市类同,但因为其中集中布置在生活区内感觉就特别明显,相反,工业园区内注重效率,就不再安排公园之类的公共绿地了。(2)注重绿地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大凡,绿地本身是只有投入而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的,而绿化它会带来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利益。因此在建设绿地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加强绿地的实用性,方便居民进入活动。苏州工业园区的绿地均匀地布置在居住区中并且设计就避免了中看不中用的弊病。(3)创造特色,合成其他元素一起发挥作用。苏州工业园区的景观绿地许多都经过精心设计,并赋之于理念,可以说每一个公园都有自身的特色。有些在植栽上,有些在功能上,香樟园、红枫园、生态园就是例证。此外,园区许多公共绿地中还整合了建筑,水体,文化古迹等要素,赋之于内涵,重元寺,阳澄湖休闲度假区等是例证。
2、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景观建设的两个亮点
2、1亮点一――区级特色公园:红枫林
作为2002年起动的重点绿化工程,苏州工业园区开辟了一片红枫林。这片红枫林占地7公顷,位于博览中心西北角,北临现代大道、南临科文中心。是供市民休憩又融入城市网络结构的城市景观。红枫林由美国泛亚易道公司设计,该景观林以红枫为主题,运用1360株红枫林为基调树种,配以1100株色叶树和常绿树为背景,确保一年四季均能欣赏到时令景观,而且里塘河穿林而过形成一片小型湖面,在东西两岸还分别种植了5株百年特大红枫。同时又构筑了亭台、小桥、园路,适当点缀灯光,营造舒适、幽静的休闲环境。
红枫林的建立成为园区重要的景观节点之一,且又为环金鸡湖一圈增色不少。与周边的用地关系也建立的非常有序,成为居住区与公共建筑间的过渡。从周边居住区的高层建筑俯瞰红枫林,千株红枫似红色海洋,与不远处的科文中心相互辉映。(见图1、2、3)
(红枫林与周边建筑关系 图片来源:周芮言拍摄)
2、2亮点二――不可忽视的小小力量:雕塑系统
工业园区的到访者一定会对园区中的雕塑留下一定的印象,不仅因为雕塑的数量之多且随处可见,更因为雕塑生动贴切的形象。伫立在金鸡湖西畔的“圆融”雕塑(见图4),是园区的城市符号,整个雕塑圆中有方,两种彼此矛盾的元素共存于一体,不仅与苏州“融合”的城市理念不谋而合,更象征中新两国的合作,代表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共生。中新路上,一座名为“世界之窗”的雕塑(见5图),以掀开的窗帘为造型,寓意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除了里程碑式的标志性建筑,一些道路两侧大小不一的雕塑尤为出众,这些雕塑不仅组成一个有序的系统,更为这些道路增色不少。以星港街的雕塑系统为例,这些雕塑传达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其中一系列的铜人雕塑刻画的是古人与现代人的互动,象征的是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强烈对比,很贴合苏州“古而新”的城市形象。一组红色丹顶鹤的雕塑放置在绿色的草地当中,不仅鲜亮抢眼,更向人们传递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概念。还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可爱铜像,都深得民众的喜爱(见图6、7、8),雕塑艺术对整个城市的形象有不小的提升作用,以艺术的方式丰富了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烨.城市景观的语境及研究溯源[J].中国园林.2009-03
2、朱建宁.以自然和谐为美的现代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08-12
3、城市的线性公园――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景观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7-02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 实用化 电网系统 建设
为了保证我国电网在长期输送大功率用电的情况下输电线路及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网的结构、电网的功能、电网的形态都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才能满足用户对用电的高标准,为了提升和更好的保护电网系统,我国采用电网调度一体化技术,加强度电网系统的调度和监控,确保电流运行稳定,满足不同用户用电需求。
1 调控一体化的介绍
调控一体化属于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集监管业务和调度业务为一体的新的管理模式。调控一体化主要应用在电网系统中,在电网系统中负责调度业务的同时在特定条件下负责监管和控制断路器,保证调控一体化监管现场的稳定。电网调控中心通过运用调控一题化,准确、及时、全面的掌握电网运行的状态。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中的调度业务是以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为基准,对电网设备的开关、闸刀等进行遥控并在定值区域内切换、保护电源转换的调度通过程序化操作实现,能够有效预防错误操作,而影响设备停止运行的可能性;控制业务主要应用在特定情况下对断路器的控制,在电网系统中电流混乱的情况下阻止电流的运行。调度一体化的应用,提升了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电网日常操作的效率,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持久的同时,有效利用电网中的人力资源,达到减员增效的作用。
电网调控一体化是电网调度中心和运维操作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中电网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各地区高压变电的调度、监管及参与变电站监控系统信号的定义和分类工作。运维操作站主要负责就收电网监控中心传递的信号和设备调度工作整体管辖,例如,高事故发生时变电设备的跳闸操作及断电器的跳闸操作、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输电设备和变电设备的养护及巡护、高事故发生的后续处理工作等。
2 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地区的电网实用化
2.1 电网调控一体化对调度及监控界面的实用化
电网调控一体应用再电网控制中心,对电网系统进行调度和监控。充分发挥调度一体化的调度业务与监控技术。电网调度一体化的调度实用化具体表现是调度员在通过电网控制中心接受电网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数据,根据数据显示的电网情况对电网系统中处于非正常状态的设备或电流进行调度。电网调控一体化在实监控界面的实用化是辅助监控员随时了解电网系统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监控界面具有接受电站变电设备运行信号的接受功能,并将信号转换成数据通过监控界面的显示屏,显示数据。监控界面具有储存功能将数据及时存储,供监控员随时调动使用。电网调度一体化中的调度技术与监控技术互不干涉、分工明确,从不同的方面保护电网系统。例如我国福建地区的电网工程建设在国家电网的支持下,在2010年实施了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建设调控中心并安装调试、监控界面、现场测试、试运行等工作,经过近十天的尝试运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调度技术和监控技术都良好的应用在广西电网系统中,使地区的电网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2.2 电网调度一体化对地区电网事故处理的实用化
电网调度一体化对电网系统进行调度和监控能够提升电网高事故的处理。电网调度一体化的的具体应用是对变电运行进行调度和监控,监控技术将变电设备中的信号传输出来转换成数在显示屏上显示数据。电网中出现的高事故的产生原因来源于变电中断流不稳定,导致变电设备传递的信号紊乱。高事故发生原因在运用调度一体化监控界面所显示的信号分为事故信号子窗体区、异常信号子窗体区、遥测信号窗体区等,监控员通过关注异常信号显示情况能够及时的对所监控区域范围内异常的变电设备进行进行分析和控制。在高事故发生时,电网调度一体化能够及时的使断电器进行跳闸,隔绝电流的流动,减低高事故发生的危害。
2.3 电网调度一体化对电网高层应用软件实用化
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的种类较多,其中主要有状态评估、负荷预测、短路电流计算、等等。为了实现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的实用化,电网调度一体化通过采用电网监控中心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相连接,对高层状态评估、短路电流计算、负荷预测等等应用软件进行优化和网完善,提高了解电网运行状态,实现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的实用化。其具体表现为应用调度一体化对电网高层负荷预测应用软件调度,对输电导体传输电流的负荷程度准确的测试,从使负荷预测应用软件的实用化;调度一体化能够辅助调度员处理潮流计算界面的信息警告问题;调度一体化能够调度高层预测软件的灵敏度,对电网中的电流。变电电压、电阻值等进行预测工作。高层应用软件的优化和实用化都基于电网控制中心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3 电网调控一体化支持实用化在地区电网中的建设
电网调控一体化在地区电网系统实现实用化通过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运行阶段四个阶段建设,最终检测电网调控一体化试运行过程是否支持实用性。
3.1 设计阶段的规划建设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用电环境不同,促使电网系统输电量和变电站变电设备运用情况有一定的区别。设计部门的设计工作者要考察当地用电的实际环境及电网系统布局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最适合的建设点展开设计工作。设计阶段具体工作分为设计单位的规范审查,监督设计投标技术和招标技术的规范,确定最适合的设备供应商和技术协议的签订三个部分。
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在设计阶段的具体实施:首先,设计工作者根据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地点进行分析,保证电网一体化能够将整个地区的电网系统调度和监控。设计工作要按照设计单位规定电网调控一体化设计合理性、有效性、整体性的要求规范进行设计;其次,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完成的下一步工作是确定一个工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要通过投标的形式预约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设计一个招标书,促使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施工能够被有本单位承担。设计单位要对招标过程和投标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合理。最后,确定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所应用的设备寻找一个高质量、高信誉、有保证的供应商需要设计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吗,同时,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也要在设计单位的监督,在以确定签订的协议规范。
3.2 规范施工阶段的建设
规范的施工是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质量。电网调控一体化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安装设备等制定一个详细的规范方案确定施工中每个环节都加以控制。如规范电网调控一体化设备的硬件监控界面的信号传输功能、勘察电网调控一体化安装现场的需求,电网监控中心机房的改造等等。规范施工阶段中还需要实施的一项工作是对电网调度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员工和维护人员的培训,电网调控一体化对于地区电网工作人员来说很陌生,员工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掌握电网调控一体技术的应用和维护,为日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操作和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工程竣工的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以“严格把关,不走过场”的原则,对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安装、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验收,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施工中未存在安全隐患或安装技术不到位等现象,以确定电网调控一体化是否能够应用在电网系统中。电网调控一体化施工验收通过对调度部门和监控部门分别进行检测。调度部门的验收工作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从运行、调度、自动化、保护等功能性的全面测试,监控部门的验收工作是从监控、信号传递、信号转化数据、数据显示、数据储存等功能的灵敏性、灵活性方面进行测试。施工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网调控一体化中的每项功能都进行多次检测,确保电网提控一体化支持地区电网系统的实用化。
3.4 运行阶段的实用化体现
电网调控一体化试运行阶段的具体操作要采用专业变得技术人员,由于新建成的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在不缺定的情况下,要通过专业水平强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能够对电网调控技术一体化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处理。设备运用时,电网监控中心严格信息监控,并及时发现缺陷通知相关部门处理,采用跟踪器检测设备的异常,不断进而采取改善措施,加强设备整体的管理,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下的检测数据,反映设备的真实情况。从而确定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是否正常运行。
一、健全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控制体系
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健全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内,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品牌+市场”五位一体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模式,注重从源头控制和基础工作抓起,从标准化基地建设人手,实施全过程监控。按照“统一配送、统一整治、统一指导”的工作思路,建立起农业化学投入品“产、销、用”全程管理体系,对农兽药经营店和药物品种等实行审查备案制度,加强日常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和假劣农兽药流入市场。
二是设定有效追溯单元,责任主体明确。针对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多样,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不一的情况,科学设定有效的追溯单元,对那些标准化、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产品和主体,把追溯单元设定到追溯到每个产品和每个责任人;对那些标准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在加工流通中,需要重新分割组合的产品,采用批次追溯的方式, 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后,可以迅速锁定事故产品的来源和批次,从而为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健全完善标准化的产销档案。设计标准化的生产档案模版,建立生产环节追溯管理能力;设计农产品追溯管理的包装标识方案;构建标准化生产管理专家咨询系统,为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提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水平。
四是建立统一追溯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相互间兼容性差,总结各地经验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建立全质检系统的统一追溯平台,兼容各地的追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逐步推广。
五是研究先进科学技术。可追溯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传递、包装标识等技术。目前由于小农户生产模式,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企业规模小,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亟需开发推广成本低、高便捷性、高实用性,符合我国国情的追溯技术和体系。
六是全面加强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结合建立可追溯体系的需要,制定新的农业标准,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加强农业标准的普及工作。目前,广大农民的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不能有效从根源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应进一步加大标准的普及力度,强化农民的标准化意识。
二、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
一是吸收、推广国际标准。收集、整理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建立标准数据库,在示范区广泛推广使用。参照进口国标准,制订、推广出口农产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二是开展标准宣传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平面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宣传培训现代农业种养殖标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推广普及良好农业规范知识,提高农业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布局,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基地规模化。依据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指导基地高标准、高水平管理,实现基地标准化。
四是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积极引导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按照相关质量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广泛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过程的安全有效控制。鼓励相关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已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标准认证。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
一是大力开展质量安全监控监测。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从源头抓起,狠抓市场准入工作,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依法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示范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及时汇总统计监测数据,做好分析应用。
二是科学组织风险评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制度,由地方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组成风险评估小组,收集、汇总、分析国外预警通报以及国内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对监测工作作出动态调整,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
三是及时预警有效应对。各级政府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通报评议制度,对重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四是提升风险研究能力。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基础研究,跟踪世界贸易组织和主要贸易国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监管措施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国外贸易壁垒的措施。
四、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
一是鼓励示范区内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争取高端精深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示范区,利用其国际营销渠道,带动我省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到海外投资设立农产品加工项目或营销机构。
二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示范区组织指导企业国内外知名展会,借助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继续巩固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不断拓展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抢抓中国-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深度开展贸易合作。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品牌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是增强示范区影响力的重要标志。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关键词:污染源;排放过程;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1、背景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是推进污染减排的重要举措,为加强重点污染源减排监管,深化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和应用,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引入工业过程监控技术于污染源监管工作中,作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补充,是今后我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全面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实现由“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转变的整体部署,环境保护部了《关于印发2012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和《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试点项目建设方案》,部署开展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全面掌握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自动监控数据的真实性,我区计划选定13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试点企业,进行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由“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的转变,探索实现污染治理设施实时监控、报警预警、数据查询、工况核定、智能分析、报表统计等功能,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环境执法、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通过对工业污染源生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实时、连续的跟踪监测,在不影响相关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采集污染源企业生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的工艺参数和电器参数等关键参数,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原理和末端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全面监测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的运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量情况,有效判断污染物排放监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在总量核定、排污申报收费、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监督管理应用中提供依据。
2、设计目标
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符合标准的自治区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中心平台,采集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工艺)运行参数及污染物产生过程参数,建立其与污染源排放数据的相关关系,探索和积累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从“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的扩展应用,实现对自治区排放过程监控试点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的全天候监控及统计分析工作。
3、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计划选取十三家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厂作为试点单位(详见表一),安装过程(工况)自动监控设备,采用OPC间接获取和信号分离、电流互感等直接获取相结合的方式,将过程(工况)监控数据实时传输到现场端过程监控系统工控机中以实现各项软件功能,同时通过过程(工况)监控系统配套的数据传输设备,将过程(工况)监控数据实时传输到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污染源过程(工况)监控平台,利用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平台应用软件功能实现对末端在线监控数据和过程(工况)数据的综合分析,核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态,判定污染源的真实排放情况。
二、总体技术方案
1、系统总体架构
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结构分为四层: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及应用层。
采集层位于工况前端(电厂侧),由相关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主要负责工况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转发。电厂侧每个采集单元主要负责采集各类控制系统(机组DCS系统、脱硫DCS系统、脱硫PLC系统、烟气CEMS系统等)中的相关参数,并通过隔离器、采集交换机存储到前端工况数据库服务器中。
网络层位于工况前端(电厂侧)与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之间,由网络通信模块(包括VPN环保专网光纤、数据采集传输软件)组成。主要负责工况前端所有过程数据、监测数据、生产数据发送和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的数据接收。
数据层位于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由实时工况数据库和分析数据库组成,主要负责工况数据的统一存储。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侧主要负责汇总各电厂的工况数据,并由分析统计平台对工况数据做分析及统计,最终提供给应用模块使用及展示。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侧主要设备为两台服务器,工况过程数据库服务器及WEB应用服务器,并接入目前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既有业务网络中。
应用层位于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为最终用户提供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包括实时工况监控,工况数据分析,统计和环保执法、排污收费、总量核算等数据
应用。其中系统总体架构如下:
2、系统网络拓扑
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设计中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系统由现场端和中心端组成。现场端和中心端通过3G无线或者VPN环保专网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设置。
现场端负责从污染源控制系统等实时采集各项监控数据,实现传输与现场应用等功能,过程(工况)数据在本地存储并转发至中心端。
中心端负责接收现场端传输的各项数据,实现所有工况数据的统一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本项目在网络结构上分为两个区域:现场数据采集网络和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与信息中心网络。
网络结构示意图如下:
其中:
现场区域每个采集单元主要负责采集各类控制系统(单元机组DCS系统、脱硫DCS系统)中的环保相关参数,并通过工况安全网闸、工况通讯单元存储到工况存储单元中。
自治区污染物监控中心主要负责汇总各企业的工况数据,并由分析统计平台对工况数据做分析及统计,最终提供给应用模块使用及展示。
3、过程监控因子
3.1、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3.2、液氨法SCR脱硝工艺
4、工况在线监测中心平台
1、系统数据结构
工况在线监测系统按照分布式多级数据库的方式设计,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前端工况过程数据库层、中心工况过程数据库层、中心工况应用数据库层。
前端工况数据库层是由布置在各企业工况现场的前端工况数据库组成,它是分布式过程数据数据库的基础层,前端工况数据库的作用是在前端将全厂的工况数据做汇总。
中心端工况过程数据库层由两个工况过程数据库组成,它们分别是:原始库和分析库。原始库主要是存储、汇总与前端工况数据库一致的工况过程数据,。分析库主要是将原始库中的数据依据一定的标准化规则转换成工况分析所需要的数据。
中心工况应用数据库层由通用关系型数据库来承担,主要是存储中心工况过程数据库(分析库)中的统计数据,包括各参数的总量统计、分析结果的统计等。同时也用于工况应用模块其它功能的业务数据存储。
2、中心工况过程数据
中心工况过程数据库采用与前端原理相同的工况过程数据库,但其规模要求更大、性能也要更高、同时还要具备更加丰富的应用功能接口。
3、工况应用功能
在工况数据中心、工况验证分析平台、工况数据统计平台这三个基础平台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对工况数据的深入应用,主要应用包括:工况总览、实时工况、报警、工况核定、总量核算、数据审核、企业交互等功能。
参考文献如下:
1胡立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体验[J].北方环境,2011
【关键词】学习型社区 网络 信息化
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使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大事。信息化、网络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十七大以来社区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更是突飞猛进。从寻呼热线到一定交互功能的社区在线:不但政府机关可以通过社区网站政策和服务信息,而且社区居民也能够通过社区网站提出建议和意见,下载一些表格,很方便地在线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到后台以数据库管理为基础集成一体的动态社区在线:政府和社区的管理、服务、教育功能通过“一站式(onestop)”的门户网站实现完整的一体化整合。而 “学习型社区居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则是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更为新型和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网络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因为网络可以突破传统教育和学习的时空局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第一个要素是学习者,即学习是社区需求,学习覆盖全民,全民都是学习者。第二个要素是组织,学习型组织成为社会的组织基础,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区提供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灵活学习的机会。“学习型社区居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使社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型组织,并且链接社区的每个个人、家庭、单位,使社区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居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正是肩负了以社区作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社区人人学习、不断开拓创新和不断超越良好学习环境的历史使命。
一、 “学习型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是互动交流的平台
如果与传统的远程教育相比较,这一特点就显得非常突出和令人容易理解。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的远程教育(E-Learning)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那时的函授大学和函授培训曾让许多人圆了大学梦和学到了各种的技能和知识。上世纪80―90年代的电大和广播大学,使当时的中国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热、出国热使电大和广播大学在全国风起;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电大学院和学习中心。在电大所传授的也不仅仅是英语一门学科,可以说大学里所教的课程几乎电大里都有。但由于电视大学的局限性,只有老师单方面的教学,而无法及时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割裂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效果也差强人意。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既可以实现电大的所有教学和辅导模式,又具备了电大和其他模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如在互联网上可在任何时间和地方学习到各方面的知识。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远程教育也有其局限性,其最大的一个局限就是教育、教学中的情景和情感交流却无法实现。
“学习型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 建设的基本特点是将通常的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结合,通过各种通用的多媒体网络互动交流手段,为教学双方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将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动的知识交流的过程视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发展过程,而将原有的基于应试教育的知识体系讲授方式和广播式单向传播的知识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平台在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到社区教育与应试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差别,借鉴互联网最新的Web2.0理念,使平台具有教学的多样性(可在网上选择不同的课程和知识)又具有教学辅导的及时性和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在社区教育分中心或社区辅导机构接受老师的辅导)。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的模式。
二、“学习型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学习环境
关于这一特点可以与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常用方法相比较。目前人们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信息时,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正文中字面意义上的搜索。这种网络信息资源结构用图来表示更加一目了然(见图1)。
通过这个结构图可以看出,对于广大用户来说,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信息和相关的服务时,需要面对三方面问题。一是需要对所要查找的信息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才能确定选择适当的搜索词。二是需要确定使用哪一种搜索引擎,才能得到相对完整的检索结果。三是通过搜索得到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筛选,否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而“学习型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则通过专业人员建立核心知识条目关系架构、信息使用者共同参与建设开放知识分类与知识本体间的关系模型的方式,兼顾百科知识库内容结构的严谨性和内容可扩展性的关系,在提供一个知识点的基本描述信息的基础上,提供各种网络电子资源的关联检索和关联导航,提供深度知识服务。
通过对用户信息使用行为的分析,在不投入大量人力劳动的情况下,优化和扩充知识本体资源库的资源,快速发展和扩充的知识库 “实体-关系”模型,从而使用户知识获取的方便程度得以持续改进。简要地说就是通过述特有的方法组合,提供一种聚合网络知识资源的服务。这种服务优化了互联网信息检索与获取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导航服务,有针对性地搜索知识点的定义或相关的网站内容和电子文献资源。通过这种对互联网内容资源的重新整合,使互联网上的电子文献资源和其他具有知识文献价值的内容呈现一种有序的组织状态,为人们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这种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学习平台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知识学习环境。
三、“学习型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构造特点
“学习型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构造如图2所示。其构造充分显示如下特点。
第一,这种构造使平台提供的服务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形式。信息:社区新闻与消息的。教学资源超市:社区视频课程点播、直播。博客: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教学知识资源的补充。论坛: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互动教学手段的补充。社区群组: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弱化教与学的边界后知识交流的新形式。短信息服务:对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补充。多媒体视频教学与视频信息分享:多媒体互动教学与平等交流环境。
上述构造图充分显示出平台通过提供易用的各种信息手段的用户界面,使得各种信息方式成为非专业人员可操控的信息交流手段,将提升多媒体网络信息能力作为信息化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特点的重大意义在于避免了今天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大的弊端:重建设轻应用。
第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知识内容,更多地摆脱了传统文字表述方式的局限,为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提供了一种更为符合大脑思维规律的知识表达方式。 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通过概念及其关联性信息内容的表达,使人比较容易掌握一种理论知识的基本结构;在技能知识学习方面,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步骤演示和重复的模仿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行动与结果的关联;在决策信息提供方面,不同的信息、数据表达形式对决策者根据、息/数据进行决策会产生很不一样的结果。如何相对客观地通过量化表达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客观、全面、多视角地分析包括信息来源途径、提供者或者评价者可信度、时间等信息,辅以表格、图形等直观表现形式,更有利于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并对多来源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所谓基于网络的社区学科资源的优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围绕社区教育的主题,组织相关内容,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网络学习社区是在这种环境上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其成员之间以网络和通信工具,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达到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网络学习社区的每个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创建和维护社区的权力和责任,他们在社区内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创意、劳动和经历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为此,我们课题组对如何在基于网络的环境下达到社区学科教学资源优化进行了探讨。具体优化如下:
一、为社区居民提供互动式的网络交流平台
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特点是将通常的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结合,通过各种通用的多媒体网络互动交流手段,为教学双方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将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动的知识交流的过程视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发展过程,而将原有的基于应试教育的知识体系讲授方式和广播式单向传播的知识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平台在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到社区教育与应试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差别,借鉴互联网最新的Web2.0理念,使平台具有教学的多样性,又具有教学辅导的及时性和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在社区教育分中心或社区辅导机构接受老师的辅导)。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的模式。
二、社区教学资源优化要具备多样化的服务功能
平台提供的服务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形式。信息:社区新闻与消息的。教学资源超市:社区视频课程点播、直播。博客: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教学知识资源的补充。论坛: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互动教学手段的补充。社区群组:社区成员的平等交流环境和弱化教与学的边界后知识交流的新形式。短信息服务:对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补充。多媒体视频教学与视频信息分享:多媒体互动教学与平等交流环境。
三、社区教学资源优化要求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知识内容,要摆脱传统文字表述方式的局限,为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提供一种更为符合大脑思维规律的知识表达方式。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通过概念及其关联性信息内容的表达,使人比较容易掌握一种理论知识的基本结构;在技能知识学习方面,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步骤演示和重复的模仿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行动与结果的关联;在决策信息提供方面,不同的信息、数据表达形式对决策者根据、息/数据进行决策会产生很不一样的结果。
四、充分利用新的理念和技术
多种媒体交流形式并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的知识资源实现统一的管理;多种交流方式并存,点对点、点对面、实时交流与非实时交流都可以使用多种媒体手段;按照知识体系系统阐述一门知识领域的传统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基于问题的“微内容”知识点的传播与交流形式并存;学科理论知识和面向生活、面向工作实践的经验知识交流并存;基于Web Service的异构系统互操作接口规范以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并且平台的建设中包括了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技术;可视化知识导航功能的技术基础等。充分利用这些新的理念和技术使平台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具有示范性。通过这一平台功能的实现和投入使用,将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环境教学与学习环境。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知识学习成为最有活力的学习形式,而且是重点发展的新型学习模式。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服务将互联网资源、教学课件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作为资源服务的整体,利用半自动知识标引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知识检索和获取服务。
五、构建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
指根据当地的经济特色,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和成人教育学校、村校,以开展素质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为重点,探索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一是根据实用人才需求,积极鼓励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有志青年参与进修,依托电大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历教育,提高实用人才和后备人才的素质;二是各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培训实用人才上加大力度,积极开展“社区人民素质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和“双证制”教育培训。应努力做到内容多样,时间超前,对象广泛。保障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建设,努力构建起集学历证书、绿色证书、技能证书培训于一体的培训模块。
作者简介:
邓云岚(1976.11.2~),河北大学毕业,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理学学士,目前从事网络教育研究
陈新(1979.3.19~),河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目前从事网络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