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智慧社区建设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社区建设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社区建设情况

第1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一)着重完善了12315信息网络体系,积极构建与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

1.加强12315信息化网络建设,发挥12315相对集中受理、信息化网络优势。××工商局投资近15万元,于××年*月成立了"××工商局12315、12358申诉举报中心"(以下简称申诉举报中心),充分利用先进的运行平台,着力强化12315受理功能,提高信息互动效率,及时、准确、快速地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切实保证消费者诉求渠道畅通,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2.提高12315数据分析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工商局已经形成了每月一总结、一分析的12315数据分析报告制度,从申诉举报的数量、类型、结构等方面形成同比、环比数据,及时向委、行署信息部门通报情况,同时通过红盾信息网向社会公布。

3.构建"工商通"工程,提高12315信息互动能力。20__年,××工商局和移动公司合作开发了"工商通",实现工商部门综合信息随时随地查询和指挥调度,能够24小时向社会提供企业名称和短信投诉服务,向工商执法人员提供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和消费警示信息服务,并通过手机通知系统内部事项。

(二)着重完善了社会消费维权组织网络,积极构建工商部门畅通民意的平台。

在各乡镇在农村消费维权组织网络建设中,对所设立的乡镇消协分会和12315维权联络站、村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维权联络站,实行两块牌子、一个办公室、一套人员,做到统一名称、统一牌匾样式。目前,××应成立消协会分会数××个,依托工商局(所)已成立分会数××个,挂牌率100%。全已设立××个消协分会、××个消费者投诉举报站、××处嘎查举报点,聘任了联络员;应成立投诉站、联络站数××个,已成立投诉站、联络站××本文来源:文秘站 个,挂牌率100%;及时依法解决消费纠纷,基本做到解决农牧民申诉举报不出乡村、嘎查。组织培训次数*场次,参加培训人员××多人次;已落实挂牌站点工作人员,站长及工作人员××人,目前已全部完成。

(三)着重完善了执法监督机制,积极构建工商部门接受社会监督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

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平台和红盾信息网局长信箱的作用,双管齐下,及时转办消费者和人民群众有关工商部门行政执法和自身建设的投诉、举报,按照规定程序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处理。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服务监管对象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委、人大工委、行署、政协、直有关部门、行风义务监督员以及监管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为开展好12315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关键词] 智慧社区;评价体系;模糊多属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121

[中图分类号] C9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207- 04

0 引 言

智慧社区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2012年,提出了集约,绿色,智能和低碳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兼顾城乡社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认真贯彻创新、绿色等五大发展理念,以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针对智慧社区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2013年10月,青岛市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同年,《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提出智慧青岛建设到2016年要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青岛市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全面建设智慧社区,使其覆盖率达到200万户以上。智慧社区是检验智慧青岛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针对青岛市智慧社区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智慧社区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如王京春分析智慧社区建设的可行性;张彭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社区的搭建;郑从卓等分析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国外学者如Hall Margert认为可以把居民的幸福预测作为管理智慧社区的一种方法。但是,缺少系统的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朱梅芸构建了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分析;杨昌辉设定四个维度采用平衡记分卡法对智慧社区进行绩效评价。

4 结 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6.1%。2016年9月,青岛市共有157万老年人,其中“空巢”老人占七成以上。人口老龄化使养老成为重大民生问题。2016年青岛市的《青岛市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社区治理的智慧化,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2016年10月11日,强调要紧紧围绕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因此,智慧养老在指标体系中占有最大比重。考虑到老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次准则层增加了精神慰藉。

有些地区只简单的以实现预期的数量来评价智慧社区建设情况的好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却忽忽略了很多方面,没有考虑居民满意度。并且,在结论中我们分析出某地区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而得不到更确切的信息。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智慧社区内涵丰富,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社区模式。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做到一切为了人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京春,高斌,类延旭,等.浅析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实践――以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为例[J].理论导刊,2012(11):13-15.

[2]张彭,王轶斌.基于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83-84.

[3]郑从卓.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9):53-56.

[4]Beer M, Anderson I. Using Agents to Build a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VCN(Intelligent Community Alarm)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gents,2001:106-107.

[5]朱芸.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智慧社区评价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5):138.

[6]杨昌辉,张可莉.基于BSC 方法的智慧社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C]//第十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15.

[7]Park J H, Park Y, Kwun Y C, Tan X G. Extension of the TOPSIS Method for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under Interval-valued Intuitionistic Fuzzy Environment[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1,35(5):2544-2556.

第3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居民;移动网络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开始智慧城市的相关建设,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建设也在持续进行。智慧社区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设施上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更多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物美价廉的硬件产品;软件设施上智慧社区建设应打造适合城市发展的智慧社区平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关于智慧社区的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1智慧社区

1.1智慧社区的概念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技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中的一种新的理念,是新科技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的管理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现代化、智慧化、智能化的生活环境,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社区服务,形成一种智能管理形式的社区。从专业角度出发,智慧社区涉及到智能家居、网络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多种领域。智慧社区是一种在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产业下的新“产品”,该“产品”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领先的RFID相关技术,以及电信业务中信息化基础设施良好等优势。

1.2智慧社区的作用

智慧社区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求,同时提供优化信息化资源,为各种流程、系统和产品提供城市智慧化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化建设带来了很多利益。例如,某市的妇幼保健医院的移动医疗,已经可以实现患者提前预约门诊,在手机上查阅各项检查报告等功能。将装备了移动医疗设备的体验车开进社区,为社区居民上门服务,提供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现场打印体检报告等服务,并将社区居民的体检数据保存在医院的内网中,建立社区居民个人的电子医疗档案等。再如,社区居民如果在马路上发现井盖不见了或者是树被风吹倒了等日常生活常见现象,居民都可以利用手机拍照的功能,将照片以微信(彩信)的形式发送到应急联动中心,这样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就能实时地去解决,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系统,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新社区。

1.3发展现状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智慧社区的建设并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民族文化、社区文化、周边环境设施以及住户的生活习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于社区发展的商业模式,从而更好地建设智慧社区的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是近几年刚发展的新项目,各城市大力扶植社区建设,也有许多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公司,都在向智慧社区方向进行大量的投资和探索。智慧社区的经济投入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见到经济效益,这是行业回归理性发展的表现状态,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观望经济收益。因此,合作共赢是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企业以及民众应用共同参与到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和精力去经营建设好智慧社区。如在智慧社区的移动网络建设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即定的具体目标,利用前沿的信息化技术,针对于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服务、通知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以确保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实现。

2基于移动网络智慧社区的方案

2.1设计时应规避的问题

(1)智慧社区的建设包含的系统和产品非常多,负责运行整个社区平台软件的开发商,都不能提供完整的系统和产品。(2)智慧社区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各个开发商在进行开发时,由于产品和系统过多导致开发难度较大,而且各个开发商之间也无法实现互通互利,如果全都由一个企业进行开发,需要的时间和财力的投入难以想象。(3)虽然智慧社区的概念在逐渐地被人们所熟知。但由于拥有住房的用户都已经在对应社区生活一定时间,对所处的生活模式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习惯。很多用户认为没有必要去接受这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自我已经所习惯的生活方式。(4)独立的开发一个新的APP,需要用户去学习许多新的功能,而这样的模式并不能使很多用户轻易接受。

2.2方案设计概要

2.2.1功能构架

围绕智慧社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形成解决设计方案的思路。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与社区通告。社区用户在对社区内的移动终端专用的信息移动网络,对养老,医疗等数据进行采集,该数据在系统中形成电子化采集。政府通过专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对采集的数据通过推送页面,使社区的居民对该服务进行评价,充分地表达社区居民的想法和对智慧社区服务建设的建议。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将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通过电子化应用、电子化升级、电子化开发等方式,在社区展示牌进行展示。

2.2.2社区信息化功能

移动网络的服务端与数据业务服务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前端展现时要体现出服务对象,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等。服务的渠道可以通过社区电子屏、飞信接口、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小助手、个性业务和市民主页。用户在接受服务时,包括的内容有工作协同,无线采集、服务支撑、综合评价、公告通知。该系统的核心应用层包括社区管理工作、协同系统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社区服务支撑系统、社区综合评价系统、以及社区公告管理系统。社区的信息接口包括虚拟服务层和核心数据层,通过虚拟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从而达到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管理、资源接收等核心数据层的应用。飞信网关接口,离线交互数据交换接口,可通过社区云计算系统、系统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Web应用中间件信息支撑层来支持IT基础设施,服务器系统集中存储系统网络系统网络安全设备等信息基础层。

2.2.3智慧社区的内容

(1)协同功能。上门巡视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专用网络联系沟通。通过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在移动设备的主页面上选择社区通信化软件,进入到社区信息化的平台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接收信息任务,在该软件的使用上加以计费。居委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登录,在网络上将飞信账号,授权账号进行捆绑。通过社区信息化软件中的企业飞信界面,指定工作给工作人员完成用户的任务,并且居委会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巡查和监督,以保证通信的实时沟通。(2)本地信息采集功能。通过PC和移动设备进行现场采集,将含有文字、数字、录音、视频、照片、电话、短信等信息收集在用户的存储数据中,将采集后的数据进行保存、分类,以便日后的使用。信息采集功能需要包括前端采集功能,社区居民可以到用户所在的家中进行日常的巡视,如发现家中有老人存在的情况,要对老人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采集;信息采集功能在后端工作时,可以形成闭环,请社区居民进行评价。该功能对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进行排查和处理,并采集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处理。后端采集管理系统,对前端系统采集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实现社区的管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跟踪、监控和对采集的数据处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进行评价,可以通过移动公司自由的短信,网线、网站的方式填写综合的服务评价问卷。

3智慧社区设计方案的实现

社区信息的设立是为更好地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融会在一体,通过服务自助化、运营自主化、决策智能化的方式,将社会通知、活动信息化、在线查看缴费情况、社会周边商家服务、物业服务统一化等归纳为服务自助化中;将远程统一服务、运营状态实时监控、广告自动播放等归纳为运营自动化中;将基于数据营销活动、精准社区业主服务、商业精准营销、智能数据分析等归纳为决策智能化中。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社区带来了科技改革,可以享受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使用智能设备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拉近业主和物业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合作为物业管理增加收入。对现有社区的智慧化改造,是一个抛弃陈旧管理,打造新型的智慧社区管理的方式,业主通过新的信息化服务,可以接受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还可以重新构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物业管理,这种新形势主动创造了社区服务管理的价值,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社区管理可以通过3方面来实现:(1)可以实现手机APP智能门禁,社区居民通过手机APP注册业主用户,经过物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认证并授权后,手机APP账户就具备养的智能钥匙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自己开门或者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进行远程开门,社区居民与访客可以进行远程视频,业主通过APP内的访客留影,可查看开门记录;(2)可以通过智慧物业进行邻里互动,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邻里之间的冷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注册APP的用户可以通过物业的认证,享受到物业服务,如门卫接收快递、费用催收、维修通告等服务。社区居民也可以直接通过APP进行故障申报,社区内的用户可以在APP平台面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互动增加与邻居间沟通交流,促进和谐友好的社区关系。(3)还可以认证识别社区周围的商家。社区居民通过手机APP的网页,可以了解到社区周边的商家服务信息,可以在线直接下单进行支付,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化服务,对于感兴趣的商家也可以自行关注或入住该平台,实时掌握该商家的优惠促销信息。

4结语

智慧社区的设计与实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现代化生活,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新翔,王驰,朱传华,等.基于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J].电信技术,2015,(11).

[2]朱琳,刘晓静.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服务公众采纳实证研究———以打浦桥街道“IN标签”为例[J].电子政务,2014,(8).

[3]冯亚飞,陈连刚,刘建华,等.基于移动GIS的北京市智慧社区研究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7,(4).

[4]陈军.基于Oauth协议的智慧社区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

第4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目前国内社区的管理开始由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化为社区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治管理,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社区治安管理方面主要应用安防监控技术及智能楼宇的门禁产品,社区给居民提供了居家养老、社保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民族宗教、普法宣传、科普宣传、文化活动等各项服务,方便社区居民生活。但是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各类信息仍然处于零散状态,张贴布告、社区电子信息屏等方式仍然是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紧急服务呼叫系统、小区出入电子管理、家庭防盗报警、社区报警系统等安防服务还较少应用,尽管有些地区的社区服务已经实现智能化、智慧化,但从整体情况看,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建设中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程度仍然较低。

2云阳桥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云阳桥社区是“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注重将社区建设成服务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生态社区。我们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深入建设和谐社区、科技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社区为载体,以信息化应用示范为基础,通过社区制度建设、服务体系完善,将宣传和推广新知识,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和公共事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作为途径,把社区建设成为“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的三新科技社区作为目标,力争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社区居民,实现居民的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

3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社区服务架构分三层,其中数据支撑层构建以社区居民为基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以社区党建、计生等管理为主的业务处理数据库、社区服务为主的服务信息数据库以及与移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信息。应用服务层主要提供居民的各项服务和社区业务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方式访问,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3.1社区门户网站

建设社区门户网站,进行社区基本情况和服务信息的宣传,包括社区新闻、政策法规、社区服务等,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可沟通交流的平台。

3.2社区管理服务系统

主要是对居民信息、劳动就业、居民健康、社区服务、民政事务、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社区党建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升社区管理效率,增强社区服务能力,方便社区沟通交流,服务社区经济建设,实现基层社区管理创新发展目标。

3.3物业管理系统

通过公共服务、企业服务和业主服务等功能,在物管和居民之间构建了一个适时、有效的沟通平台,改进和提高物业公司的软服务,成为沟通物管企业、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桥梁,降低社区管理运营成本。系统包括以下内容:亲情提示、社区介绍、社区配套、物管人员、物管电话、物管指南、特约服务、收费标准、业主调查;业主对本户房产信息、车位到期信息、水电气抄表信息、报修信息、物水电气信息等的自助查询,及在线报事、在线预约和在线投票等。

3.4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查询系统

系统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进行宣传,并在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提供医疗保险的政策与制度检索、个人健康档案和医疗保险帐户信息查询,提供医疗健康咨询服务。社区居民通过对系统的使用及熟悉,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的推广使用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用户群体。

3.5社区安防监控管理系统

在社区已有的安防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集成监控与管理功能,使工作人员能够便捷地进行社区安防监控系统的操作,对公共区域、重点区域、敏感区域等进行便捷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护社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并可有效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和效率,最终提升社区的安全生活品质。

4信息技术在“三新社区”建设中的意义

第5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新兴互联网技术让生活更智慧

如果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那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则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让百姓生活更便捷、高效、环保。可以说,科技发展融入民生,改变生活,是建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三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

智能终端基本普及,有助于移动社交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调查结果显示,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家庭中基本普及。76.9%的被访者家庭拥有2部及以上智能终端,16.8%的被调查者家庭有1部,只有6.3%的家庭没有智能终端。从上网方式的选择上看,已经有35.5%的被调查者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方式来上网。

智能终端走进日常生活后,新闻、微博、影视、游戏、音乐等移动应用APP客户端逐渐增多,使得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方便的移动互联生活,加速了移动社交和信息获取,有助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当问到“您经常使用的手机应用”时,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手机即时通信(64.2%),新闻客户端(38.4%),微博(25.4%)。

物联网应用让生活更智能化、智慧化。如今,作为我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物联网产业,在医疗健康、环境保护、交通控制、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使人们能够更加精细化地管理生产和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84.2%的市民或多或少接触或使用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比如二维码(条形码)扫描、GPS导航定位、公交卡(手机卡)购物消费等,表示“经常使用到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人群比例亦达到30.5%。

科技让城市管理更科学有效

科技进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社会管理要不断提高效能和科学化水平,也需要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政务类办事功能、生活便民信息查询等服务,一方面可以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满足不同的办事、查询需求,另一方面便于市民表达诉求和呼声,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您是否享受过政府提供的住房、交通、民政等方面的网上查询和办理服务”时,只有21.2%的被调查者表示用过。尽管如此,通过追问其对政府网上服务的评价,发现市民的满意度较高,74.8%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

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助推智慧社区建设。《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到,“目前北京市社区现代化技术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离居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将科技应用到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上,建设安全社区、和谐社区是重中之重。当问到“街道和社区的电子摄像头、门禁系统是否增强了您的安全感”时,71%的被调查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对于未来的智慧社区和家居建设,54.8%的被调查者最期待实现的是“智能报警”,18.6%的被调查者最期待实现“利用手机和电脑远程控制家电设备”,其他依次为紧急求助系统(12.8%)、智能建筑(10.1%)、机器人家政(3.6%)。

科技创新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本次调查着重从交通和医疗两方面,从市民感受来评价科技创新在解决社会难点问题上的表现和能力。

交通方面:信息化手段提升了交通承载力和出行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以卫星定位、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物联网等技术为手段和途径,在公共交通、电子收费、公众服务、应急指挥、交通管理等各方面提高运行效率。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最经常使用的交通出行服务是GPS导航(37.1%)和路线查询(32.6%);市民认为最有帮助的智能交通项目中,位于前三位的是公交刷卡(47.2%)、GPS导航和电子地图(44%)、特殊事件(如封路、恶劣天气等)的短信提示(32.6%)。当问到“您使用的交通出行服务是否提高了出行效率”时,87.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提高,其中30.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明显提高。可见,市民对于利用信息化和科技手段治理交通难题给予了积极评价。

医疗方面: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就医满意度。目前,各项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上。就挂号服务而言,当问到“您主要使用什么方法挂号”时,约五成的被调查者使用电子预约挂号的方式,即分别有24.5%和17.1%的被调查者主要使用“上网预约”和“电话预约”的方式;但仍有55.4%的被调查者还是会采用“医院排队挂号”的方式。问及市民对预约挂号、电子病历、医保费用实时结算等信息化手段的评价时,64.2%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他们的就医满意度,使得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服务方便、排队时间缩短。

市民对科技民生的需求与期待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势不可当地向我们走来,百姓生活和城市管理如何更智能?本次调查还询问了市民对科技民生的需求和期待,希望从中找出政府和有关部门努力的方向。当问到“总的来说,你希望将来科技能够服务生活的哪些方面”时,位于前三位的是:医疗健康(56.7%),公共安全(54.4%),教育(40.2%)。交通出行(35.8%)和环境(29.9%)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

移动互联网方面,我们从上网速度和链接质量、无线网络覆盖情况、收费、服务这四个方面考察市民对移动互联网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目前上网速度、链接质量,以及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将近七成被调查者表示满意;但对收费、公共区域无线网络普及程度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四成或以下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见图)。目前政府和移动互联网的运营商应着力扩大公共区域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同时,降低通信、互联网收费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物联网方面,推动包含公交、公共事业、医疗等多功能智能卡的应用迫切需要。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其前沿产品——智能卡,已成为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张卡片可以集金融、交通、医疗、公共事业等功能于一身,才是数字生活、低碳生活的真正体现。对于将来“多卡合一”的智能卡,市民希望实现的功能中位于前六位的是:公交卡(88%),水电煤气(82.1%),医保社保(74.4%),公园年票(72.5%),健康档案查询(70.3%),手机卡(70.1%)。但对于“多卡合一”的智能卡,近六成的被调查者存有疑虑:35.6%担心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23.6%担心丢失了会更不方便。因此,智能卡的开发需要以法律保障为前提,重点考虑个人信息、隐私和财产安全。

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在智慧交通方面,市民最期待实现的项目的前三位分别是:预告拥堵路段提供最佳路线(45.2%),停车电子地图和停车诱导(16.8%),手机预约出租车(16.2%)。在智慧医疗方面,市民最期待实现的首先是电子健康档案的跨医院、跨区域共享(49.7%),其次是家庭保健电子平台(21%)。

第6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一、 充分认识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创建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可以密切社区居民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能稳定职工队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通过抓社区建设,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基本控制在社区,做到日常事务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岗位,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来报效企业,把更多的精力和智慧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二是能提升企业形象。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可以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通过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紧紧抓住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能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安全和谐、文明繁荣的社区,是企业实力的最好体现。

三是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通过社区建设,管好职工的吃、喝、拉、撒、睡,使职工群众有了困难,多找社区,少找单位领导,这样,企业领导就可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当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中去,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一些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从而对生产经营起到保证、支持作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 认真对待大型国有企业社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企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广大职工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社区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企业发展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纵深推进,企业逐步分离办社会职能,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对社区建设提出了社会化职能的要求。随着居民与社区关系的逐步密切,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

二是企业社区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城市大型商业社区不断涌现,其规模、设施、环境等各方面的优势凸显。而企业社区大多建成年代较久,设施陈旧,规模受限,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设施严重不足,文体活动和娱乐场所相对缺乏。加上相关政策的约束,与新型社区相比存在差距。

三是企业社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几年,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入,职工住宅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老社区共存,内外人员混居的现象普遍存在。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也已开始进入社区,人员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四是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是服务于广大企业居民的基层组织。随着收入逐步提高,职工对安全、健康、文明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某段时期和某个节日形式单一的活动方式,急需社区工作者转变观念,搞好服务,适应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五是社区居民的素质亟待提高。社区居民年龄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有高有低,部分人员的思想觉悟与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存在着矛盾。随着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需要加强对居民进行教育,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来。

三、 强化措施,不断推进大型国有企业和谐社区建设

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企业要充当主要角色,在社区这个大舞台上准确定位,发挥作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打造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建设安全社区。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从根本上确保社区治安稳定。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增强居民的自防自保意识,健全警务、保安、群防群治三支队伍,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通过发挥整体效能,建立安全防范长效机制,确保治安稳定。完善重点场所和小区的电子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二要重视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绿色社区。建好图书馆、休闲广场、居民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加强对相关设施的养护,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管理养护队伍,加强对社区环境的治理和监督。优化布局设计,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工程,体现出园林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风格,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为职工群众创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加强社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整治各种环境污染和损害居民利益、破坏人居环境的行为。三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人文社区。要坚持服务社会化,运营市场化,突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服务中发展社区经济、壮大社区经济,增强社区服务的生命力,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四要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建设规范社区。坚持把有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热爱社区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有重点、有计划地选派到社区工作,充实社区领导力量。把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级党委干部培训总体规划,每年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使社区干部不断增强群众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和综合素质。五要推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建设文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广场以及企业的各类文化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要在社区之间、小区之间开展文化竞赛,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入、相互统一、相互补充,体现出活动的主题性、广泛性、群众性和娱乐性,努力繁荣社区文化,促进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把社区建设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坚强阵地。

第7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创新应用正在孕育新一轮社会变革。“十二五”以来,北京市抢抓机遇,继圆满完成“数字北京”建设任务之后,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慧北京”的新目标,2012年市政府实施《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统筹实施行动计划。

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前列。但是,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智慧北京”建设仍任重道远,比如在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仍有明显差距,城乡间、区县间区域发展并不平衡;电子信息产业在挖掘并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信息化在缓解交通拥堵、保护生态环境、创新民生服务、优化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巨大能量还未充分释放,利用“智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智慧北京”建设要进一步实现创新突破,走创新、集约、务实、安全的发展道路,进而推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突破“城市病”

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服务城市管理,进一步明晰“智慧北京”建设路径,聚焦治理大气污染、节约资源能源、缓解交通拥堵、严格控制人口等重点工作,在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下,各部门分工配合,全力打好“攻坚战”,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加快建设人口有序管理、交通智能监管、生态精准调控、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在调控人口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完善统一的实有人口资源数据库,实现对人口变化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为相关部门实施人口调控措施提供支撑。加快推进市民卡工程,使之成为市民身份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标识,实现“记录一生、信用一生、服务一生”,进而实现对户籍人口、无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的分类管理。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依法采集、披露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推进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生产自动化改造,减少对一般产业工人的需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整合交通指数、实时路况、自驾车路径导航与公共交通导航系统,合理化引导出行,探索推广汽车分时共享服务,加快速通卡的省际联网,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加快网上办事服务的推进步伐,大力推广网上审批、网上缴费、视频会议、网络购物、远程办公、远程医疗,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出行压力。构建全市停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接入路侧停车、P+R停车系统、封闭式停车场等停车动态信息系统,实现基于位置的停车信息和诱导系统,最大限度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反映全市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找准污染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生命线管理体系,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地下各类管线的实时勘测,防患于未然。推广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和供热计量器具的应用,实现能源安全供应和动态智能管理。

建设 “智慧北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托“智慧北京”建设,解决“大城市病”也绝非一日之功。在明确新时期“智慧北京”建设努力方向的基础上,要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安全管理等六大方面加以保障,逐步推进,持之以恒,直至任务目标的完成。

发挥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智慧北京”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发挥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作用,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做到“四个注重,四个避免”,即注重统筹推进,避免各自为战;注重顶层设计,避免零敲碎打;注重资源整合,避免“信息孤岛”,注重应用实效,避免“盆景工程”。

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部署基于IPv6网络基础设施。继续扩大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光纤覆盖全部城镇家庭用户,并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政务网站尽快全部完成下一代互联网改造,鼓励商业网站向下一代互联网迁移;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资源共享,提高移动宽带接入能力和质量;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及异构网络的融合应用平台,使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标准。

加快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法人、人口、空间、经济、交通、教育、医疗、资源能源等重大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基础数据“一表化”、“一口式”采集和应用。升级市区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最大限度满足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完善法人统一认证服务平台、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和电子证照库,促进各种公共服务流程和标准的有效衔接和集成,支撑重大应用的后台统一认证服务。加快建设电子政务云,不断集成和整合网上政务服务,带动全市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政务流程的协同。

改革创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运营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开放国有单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市场。鼓励采用政府投资、公私携手等投资模式建设公共信息化项目,推广BT/BOO/BOT等模式。政府部门要逐步开放可让社会利用的原始政务数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其掌握的公益类信息,加快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网,以利于IT企业进行大数据深度挖掘,繁荣首都经济,服务民生需求。

选准突破推出惠及民生的重大应用。加大医疗、社保等领域应用整合力度,尽快整合多种卡,推进一卡多用。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监测等工程,提升就业、养老、旅游、食品安全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产业运行监测、财政收入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养老助残、“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着力点,整合社区资源,为市民提供服务,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

第8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005 ― 03

齐齐哈尔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讲话精神,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力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引擎和切实举措,认真做好顶层设计、解放思想、开拓市场、重用人才、创新技术、多方融资、资源共享,在物流智慧等方面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一、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市委市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数字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委托北京慧建公司等,针对齐齐哈尔市的实际,制订出顶层规划设计方案,就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科学设计、信息共享、新技术新业态运用、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等做了明确规定,确定创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和考核办法,落实相关保障措施。

二是由齐齐哈尔报业集团、北京松盛元公司和中搜公司合作的智慧便民项目―智慧鹤城信息网络正式上线,鹤城百姓打开智能手机,就能了解本市的餐饮、百货等便民服务项目,极大方便鹤城市民消费。目前还开通旅游、特产、购物和人文等信息板块,将齐齐哈尔市的地方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信息总汇上线暨新闻网独立门户网站正式上线,标志着齐齐哈市尔智慧城市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是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实事。

三是成立了齐齐哈尔市松盛元智慧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围绕智慧物流、社区、城管、农I、工业、园区、旅游、园林、交通、医疗、教育等24个方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和健全智慧城市信息总汇平台,整合本市特色产业、名优企业、优质产品、民生服务便民等信息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让齐齐哈尔市人民更好地体验智慧城市带来的高效和生活便捷。

四是将社区智慧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首先在建华区“锦湖・金色世家”社区建设智慧社区。“锦湖・金色世家”社区,地处齐齐哈尔市城市中心区,集高层、多层、别墅于一体,承袭世界顶级建筑艺术。作为齐齐哈尔市首席湖岸上的法式豪宅,现已注入全新智能家居理念,打造成其他社区可复制和推广的高端智慧居住区。

五是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目前设有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将城区重点城管单位纳入了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并与公安指挥系统共享信息。城管指挥中心,每天根据违规情况及时调取监控录像,依法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罚。有效减少了城区违规现象的发生。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程度大幅度提高,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

六是设立齐齐哈尔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适应智慧城市发展规律,深化政府审批方式改革,规范行政行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方便投资者和市民而设立的“中心”。“中心”是集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行政审批于一体的阳光大厅,是实行审批与收费、信息与咨询、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机构。“中心”的设立极大利企便民,优质高效。

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品牌效益,创造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满意度,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保障城市安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拉动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民生舒适宜居。实现了城市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网络安全长效化。

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以上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尚未出台全市性的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总体规划,没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设项目随意性大,各领域工作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状况,推进力度差距较大。二是缺乏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发展路径和模式的科学思考,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够严谨,简单复制,缺乏地域特色,把信息化城市建设等同于建设智慧城市。三是共享建设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程度不高,数据共享机制缺乏完善,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开放利用信息资源不足,严重出现信息碎片化现象。四是目前智慧平台惠民应用系统大多是民生服务类的,部分应用系统功能使用率偏低,实现预期目标与实际使用上存在一定差距。五是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只靠政府投资难以实施,主导推动社会资本“雷声大、雨点小”。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如何实现盈利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积极努力。六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等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问题要全面加以考虑和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正在抓紧解决。

二、深刻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习有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使我们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趋势等方面达成了更为清晰的共识和解读,对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会,力推智慧城市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得到了增强。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和未来的愿景,它使得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更宜居宜业,更具有活力,也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它改变了城市建设依赖资本资源投入的传统模式,通过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建设效率,创造智慧城市更多价值。智慧城市内涵丰富,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基于现有基础,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拓展城市管理水平必然不断提高。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各行各业,而且事关千家万户、社会和谐、稳定和繁荣。特别是现代科技和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原始的城市管理手段和办法已经极大的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和桎梏。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要借鉴国内外在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城市科学管理工作迅速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是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经济支撑,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驱动,才能够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先进行列。正如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孙|指出:“按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市场化运作、整合信息资源、采取科技手段和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四是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智慧系统使用率和认知度。智慧城市建设惠及广大市民,为工业、农业、食品、医疗、教育、消费、出行、生活等各方面提供极大便利。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使用的市民越多,各种服务系统的应用也将更广泛,城市的效率和效益就越高,这是智慧城市推广的基础。因此,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和使用各种智慧城市系统,提高使用率和认知度,同时,还要保障安全,既包括软件安全,也包括硬件安全等,从而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要使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必须要把握发展规律这个关键,这也是当前我市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的共识。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城市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要素。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导向,不能随意,更不能盲目,体制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要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创新发展模式,尤其要重视支撑体系、人才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注重人口素质和城市素质的提升、知识信息的利用和创新。

二是要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要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十三五”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建设时间进度计划,成立专属机构,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全面把控建设进度。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编制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框架、建设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力度。必须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要工作任务,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同时,由政府牵头,社会资源合作,构建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建设软硬件支撑体系,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要抢先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建设赢得超越城市影响力的关注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会。

三是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制度。智慧城市建设要适应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时代特点,加大改革力度和创新驱动,建立跨行业、跨地域和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资源数据库,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统一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下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运行体制机制,促进不同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智慧城市各系统的效能,造福于人民。政府部门要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针对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等,吸引智慧城市建设的知名企业加入。

四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导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仅靠政府投资实施,一方面财政不可能支持智慧城市建设那么庞大的投资,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不会接地气。政府作为政策的设计者和制定者,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发挥市场导向,由政府出面投资实施;在民生服务领域方面,为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在引进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方面,要创造全面社会各方参与的良好局面,吸引不同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由企业直接按照市场的规则投资、运营。

五是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总体思路需进一步本地化,结合齐齐哈尔的产业特点和区位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要解放思想探索有效方式方法,找到最佳建设模式,在应用领域找出本地特色,如工艺陶瓷、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旅游、冰雪体育(运动)、现代中药、养老、畜牧、马铃薯产业、食品加工等全市12个重点产业,要围绕这些产业真正建立起立足本市,辐射省内外的大数据中心,衍生出相关产业。要按照建设节点,倒排工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六是要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解Q好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急需。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是资金短缺,单靠政府自身财力已经远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资金需求。PPP模式使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了保障,极大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加快推进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试点和推广应用,采用PPP项目建设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资金需求的新手段与新方向。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通过申请社会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

第9篇:智慧社区建设情况范文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形态,是X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突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效能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电子政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务等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智慧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市及市(区)全部建成农业信息网站,开通“X”三农热线和惠农手机短信服务。建成覆盖全市乡镇、生产基地的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信息平台。

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实效。全市共有X港核心港区等X个园区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分别达X个和X个。

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成效初显。截至X年底,X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知名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达X家,在淘宝和天猫店注册的网络零售商家超过X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亿元。

(二)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项目建设实现扎口管理。研究出台了《X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年初申报,由市电子政务联席会议集中审核,未经审核的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二是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从基础平台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四个方面,规范整合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基础资源。

三是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累计投资X万元,启动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已有社保、民政、经信等X个部门的X项应用系统入驻中心。

(三)信息基础设施及民生应用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教育惠民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累计投入X.X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市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录制成X

万余条教学微视频,全市近X万中小学生可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免费学习。

二是“三网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以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市为契机,推进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高清城市工程。截至X年底,全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X.X万户,光纤到户达X.X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端口X万个。

三是公交出行更加智慧。公交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实现统一储存、统一管理,通过X掌上公交及公交站台实时信息显示,使乘客能随时随地获知X公交各种静动态营运信息。

(四)城市建设管理更加优化。

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完成建设。市政府与国家及省测绘局共同推动包括X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典型示范应用等内容的“数字城市”、“天地图·X”工程建设,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

二是数字化城管成效显著。市有关部门借助市场机制,通过数字化形式,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机制、责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以前的不到X%上升到现在的X%以上。

三是城建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由政府投资X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的“X数字城建指挥中心”于去年X月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大量城建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对住建系统项目建设及管理的统一监控指挥。

二、存在问题

X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管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信息化发展趋势、周边城市发展态势及群众的美好期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所建的信息化项目已包含了部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应用系统,各部门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上下不贯通、左右不衔接,部门之间缺乏业务协同,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抓取、实时服务等功能,导致数据多却用不上、有信息但找不到。

同时,各部门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一,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

(二)重视程度及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X智慧城市建设见事早,政府部门行动快、有亮点,但受市政府人员变动及牵头部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统筹推进缓慢,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体系制定等主要任务尚未完成,有的仍处于启动阶段。

虽然市政府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但相关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作为牵头及主管部门的市政府办及市经信委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不足X人,力量明显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匮乏。

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滞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不足,能够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分析需要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缺乏。

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导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衔接不紧甚至脱节。受区位环境及薪酬等因素的制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各地普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四)信息应用及智慧产业发展滞后。

有统计数据显示,X年,X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X.X、工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X.X,低于X.X、X.X的全省平均水平。部分企业对实施“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意识不强。

与临近的X市相比,X国家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X家,X市有X家;软件企业为X家,年业务收入仅X.X亿元,低于X市的X家、X.X亿元。

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X长远发展。市有关部门要从区域和全局的高度。

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政务更加高效、产业更加优化、民生更加幸福、城市更加宜居。

(一)以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抓手,加速资源整合,推进政务管理不断优化。

一是完善政府网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的信息公开、在线办理、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一站式”、并联审批门户网站平台。要尽快建立政府监督平台,制定电子政务监察标准,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与电子政务虚拟大厅的融合,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相关部门协同办理和并联运行,为社会大众提供无接触式管理与服务。

二是提升政务信息共享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行政资源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管理系统下的信息共享运行机制。要以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三是创新推进城市管理。按照省政府《智慧X行动方案(X-X)》的要求,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模式,在现有数字化城管的基础上,将市区范围内的街道、社区一并纳入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范畴,拓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加快建立可视化、协同化城乡建设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以推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目标,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智慧城市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及统筹推进力度。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范围广、周期长、投资大,各试点城市无一不从规划入手,发挥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围绕“优政、强企、惠民、美城”的总体目标,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快编制涵盖全市各部门、医药园区、经济开发区、数据产业园区及各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和标准体系,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信息安全等体系架构。

二是增强工作紧迫感。要围绕省政府X年建设沿江智慧城市群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立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谋划,作为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

篇章的重要举措来推进,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协调作用,按照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尽快建立有职、有权、有责、有人的专职工作机构或专业团队,形成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督查的协调推进体系。要建立有本地专家参加的决策咨询机构,对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开展咨询评估,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以打造惠民工程为重点,拓展信息应用,促进民生更加幸福。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建议参照芜湖市做法,实施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公安、社保、民政等基层力量,推动政府管理服务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实现让共享信息帮助百姓去“跑腿”的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

二是加快市民卡建设步伐。建议学习嘉兴市依托社保卡、建设“多卡合一”市民卡的成功做法,把市民卡建设作为信息惠民的突破口。通过大数据支撑下的部门业务协同,整合各项服务应用,推进社保卡、交通卡、借书卡、诊疗卡、旅游卡、银联卡等的功能叠加、集成合一,使市民卡“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变为现实,让市民切实享受“一卡在手、方便无忧”的便捷生活。

三是打造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助化的智能服务。重点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专家咨询、报告查阅及医疗信息跨医院共享利用等服务。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形成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四)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加快“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

一是推进智慧农业持续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要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温室大棚、露天作物栽培和农产品销售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要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X”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引导行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机联网”、“厂联网”等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战略在

X落地生根。要依托医药高新区(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具有X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大健康数据平台和云中心,推进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形成高端的“医、药、养、游”产业链和集聚效应。

三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尽快出台《X市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探索MX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OXO(线上对线下)等新型商业模式。要着力推进生产业加快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理念,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为重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努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梳理分析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需求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研究制定智慧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坚持人才为本、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依托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加快培育领军型、创新型行业精英和复合型、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二是创新工作理念。以政府统筹、市场运作为建设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创优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和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化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吸引投资实力强、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市场公认的专业化投资管理团队或运营商,定向支持X智慧产业发展。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