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绿色社区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社区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社区建设方案

第1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深化以“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畅通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根据青四办发〔**〕47号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倡导绿色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维护群众权益、开展便民服务为主线,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机制建设,改善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步骤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5月下旬,召开街道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动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各社区根据全区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创建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起,组织开展宣传培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年底有六个社区参加。以后逐步推开所有社区。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至12月,迎接对创建工作进行的验收。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方面配合。各社区、市场要履行各自职责,落实好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各创建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的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创建载体借力造势,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

(三)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权利保障、服务测评、便民服务、激励约束等工作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抓好队伍建设,在社区建立高素质的创建工作队伍,包括社区工作者队伍,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社会监督员队伍等,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四)抓重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加强市场建设,改善优化社区消费环境;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维护居民合法消费权益。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年内街道开展创建活动的社区达到6个,创建集绿色消费、公共卫生、社区建设等为一体的精品社区3个,各社区要成立创绿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绿色消费工作,及时上报绿色消费工作信息,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加强绿色消费工作的硬件建设。以兴电社区创建典型,各社区加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办事处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创建中的好经验,进行推广。按照**区“绿色消费社区”建设考核表的要求,每月进行检查,落实考核指标。真正使“三绿”工程建设深入社区、深入千家万户。

(五)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星光老年之家”、文化活动室等社区资源开办“绿色消费课堂”,并以社区黑板报、宣传栏、社区报等为载体,开设“绿色消费橱窗”,同时要发挥好“绿色消费e线通”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食品消费信息资源,为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根据社区目前的状况,需要区发改委在财力、培训、宣传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第2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 智慧园区建设探讨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探讨 智慧城市建设探讨 便捷的智慧型饭店 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探讨 智慧城区应用系统建设探讨 丽江玉龙雪山智慧景区建设探讨 县级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探讨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 旅游饭店形象建设评述 浅谈饭店文化以及建设饭店文化的途径 绿色饭店与饭店绿色认证体系的探讨 XBRL视角下智慧审计平台建设探讨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探讨 基于微信的移动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 基于物联网智慧校园服务机制建设的探讨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探讨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及应用研究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系统构建框架的探讨 探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iv=-1,2012-09-19.

[4] 郑世卿.杭州黄龙:中国最智慧的饭店[J].饭店世界,2011,(3):45-47.

[5] 陈率.体验“全球最智慧的酒店”[J].浙商,2010,(11):72-73.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Hotel

TANG Jian-b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dustry,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China)

第3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社区;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设计

Abstract: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and characteristic proceed, elaborates zoology community design concept, principle and basic target,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continuous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mmunity.

Key words:the ecology community; planning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of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类的共识,而建设生态社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一、生态社区的涵义和特征

1、生态社区的涵义

生态社区以生态建筑为基本单元体,用科学的生态环境观组合建筑和环境要素,以此达到原有社区生态系统平衡,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真正做到经济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2、生态社区的特征

(1)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生态社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人、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2)注重环境保护的整体和谐。在生态社区中,人、社区和自然作为其最基本的三大要素,这三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3)倡导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统一。生态社区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统一。它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顺序的综合系统。

二、生态社区设计理念、原则与基本目标

1、生态社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平衡自然和社会环境,城市社区规划者将生态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思想纳入到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中,因而产生了“生态社区”的概念。生态社区注重社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环境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等,其设计理念的特点是高效性、和谐性以及持续性。生态社区的设计原则主要有:环境保护原则、节能高效原则、整体和谐原则以及社区质量管理原则等。

2、生态社区的基本目标

建设生态社区,其基本目标在于:注重社区生态规划和布局的整体性,追求社会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社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社区、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其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体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以及在社会内形成共同的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环境价值观。

三、生态社区中的生态环境设计

1、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

在生态社区规划设计时,需要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形特征进行合理规划,有效采用“点―线―面”的空间组合形式,由多栋住宅形成点状空间,由社区道路形成线状空间,由公共活动场所形成面状空间。比如威尼斯滨水住宅采用带状空间组合方式,考虑到威尼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城市河流和城市主干道布局,形成了狭长的建筑群空间。

2、空间环境的专项设计

住宅空间环境专项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含有道路,建筑群、公共绿地以及水系等环境要素。在上述诸多环境设计要素中,绿地设计比较重要和复杂。其中绿地规划包含有自然式、规则式以及自然和规则的混合式等形式。具体适用何种布置形式,要因地制宜,根据建筑布局,小区环境以及居民要求进行综合考量。同时要将绿化、居住方式以及小区景观联系起来,形成建筑屋面、阳台和地面等多层次绿化方式。考虑到生态社区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的休憩交流的共享空间,因而在布置空间环境时,要将小区的娱乐性、休憩性有机结合,创造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空间环境。

3、环境生态系统设计

在环境生态系统设计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节能环保。其一生态社区要求节约建筑能耗,在适用绿色能源时,要适当增加辅助能源系统,在安装时要符合建筑群体的整体风格,同时做好防雨、防雷和地热等技术的处理。其二生态社区要求在水源环境系统中充分使用节水器皿,做好污水、中水的处理工作,并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其三生态社区的室外照明要求采用绿色照明技术,使用发光指示牌照明设施,室内需要采用节能光源,尽量排除光污染。此外,还要保证生态社区内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以及实现社区内具有良好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

4、生态控制工程设计

一是提高住宅社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可以采用提高园林绿化率,增加减噪设施,控制步行区的风效等措施来提高社区规划的整体水平。二是采用节约能源的设计方案。节能技术在建筑中早已开始使用,但在生态社区规划中,除了使用一般的节能技术外,还需使用保温材料以此提高建筑的热环境性能,从建筑物设计角度来看,可以在建筑物表面使用保温材料,以便控制建筑物对热量的吸收,在保温隔热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热量,减少使用空调费用和在杜绝能量使用中的大锅饭现象。三是研制出再生能源的收集、储存装置。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灯绿色能源,设计良好的室内通风户型。在室内外照明方面,也要使用绿色节能装置,此外也要讲每户的热水装置与天阳能热水系统相连接。四是考虑生态社区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垃圾处理。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建筑垃圾,以便日后对居民产生不好影响。在住宅社区建成后,要使用不同的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鼓励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此外,在生态控制工程设计方面,还有降低污染排放,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方面的措施等。

总之,生态社区倡导的是人、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希望通过资源、环境整合,培养生态社区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以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为原则创建绿色家庭,以此构建绿色家庭,使生态社区向更加自然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实现生态社区和谐发展,还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发挥政府、社区、居民的作用,实现长期而整体的社区建设策略,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参考文献:

第4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LEED-ND;绿色社区;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96-03

1.引言

面对环境与气候、能源与资源、人口增长等诸多问题的挑战。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文明转型,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绿色发展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最新的表达方式。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城市社区,提供了加入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平台。绿色社区是实践绿色城市以及绿色发展模式的基本物质载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关于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作为绿色城市建设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规划方法,统筹布置社区内外的物质空间环境,实现最高效、最少量、最低影响地使用资源和能源,营造出一种集约、低碳、健康、舒适、和谐人性化的聚居环境。绿色社区具有低的环境;中击性、资源和能源消耗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亲和性、人居环境的舒适性、经济的高效性以及社会和谐性等特征。

美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国外绿色社区规划建设取得了一定经验,而我国绿色社区建设起步较晚,且多以环保为主要内容,从政府、开发商、公众到专业人员、技术等都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概念理解的片面性、参与对象的单一性、操作运营的逐利性等。就规划设计而言,多数方案力求通过配备绿色硬件跃然而出,实则管中窥豹。究其缘由,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绿色社区规划指导系统,导致绿色社区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文试图通过吸取当下研究较为成熟,国际认可度较高的LEED评价系统下的LEED-ND来提出绿色社区规划设计策略。

3.LEED-ND引导下的绿色社区规划设计初探

3.1LEED-ND理论简介

LEED-ND(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诞生于美国因长达百年的城市蔓延而导致的土地浪费、生态破坏、能源消耗、人际关系解体以及近年来气候变化等问题。LEED-ND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美国新城市主义协会以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三大团体共同开发的面向社区层面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集合了精明增长理论(Smart Growth)、新城市主义理论(New Urbanism)及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理论(Green Building&Infrastructure)等三大绿色社区规划设计及发展原则。

LEED-ND评价体系由五大类指标构成,分别是精明选址与社区联通性(Smart Location and Linkage)、社区规划与布局(Neighborhood Pattern and Design)、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Buildings)、创新设计以及地区特色(1nnovation and Design Process,Regional Priority Credit)(图1)。美国越来越多的开发项目借以LEED-ND的指导,以求提高开发项目的整体品质,使得新的理论思想在整个规划体系中逐渐深入,同时自下而上动态地完善理论的发展。

然而,中美两国在城市建设机制以及基本国情上都存在巨大差异,LEED-ND不能直接用于我国,但是从理论系统更新、规划技术完善、实施手段创新等方面给予我国绿色社区规划设计相关的借鉴经验。笔者从最为直接的规划设计方面总结了以下几点绿色社区规划设计策略。

3.2绿色社区规划设计策略

3.2.1选址——绿色社区场地甄别选择

优先开发建设的场地归纳为三种类型:先前开发型场地(Previously Developed Site)、城市空置型场地(1nfill Site)、临近建成区型场地(Adjacent Site)(图2)。这些类型的场地能够充分利用周边及城市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减少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成本,也更易于融入原有的城市肌理。

3.2.2构架——绿色社区用地功能布局

绿色社区作为绿色低碳城市的子系统,应融合到城市空间结构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公交走廊式布局的转型中,形成各城市片区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由公共交通网络连接起来的城市网络嵌套结构(图3)。通过空间整合与鼓励社区内外部各种产业多样化发展,打破僵化的现代主义功能分区。在控制性规划层级中,除必须单独设置的用地外,提倡其他用地进行不同程度的功能混合及立体化的空间利用,缩短工作、学习、休闲、服务和居住地间的路程,实现以短路径出行为主,从而降低能量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和塑造了城市生活的魅力。

3.2.3控形——绿色社区空间形态控制

为鼓励公众采用步行或自行车的交通模式,街区尺度应满足人性化要求,避免形成以机动车出行为基本尺度的大街区,并与城市道路网布局结合考虑。根据国内研究,居住功能为主的街区规模一般以200m×200m左右为宜,对于步行速度(4-5km/h)较为合适。但仅以道路密度作为衡量地块大小的标准不太完善,还需考略公共交通使用的便利度。建立基于步行和自行车尺度的公交导向街区(TOD),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适当地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进行紧凑式的开发建设,能够节约土地,并有效地控制街区规模和形态。

3.2.4择径——绿色社区交通系统构架

从某种程度上,交通系统的布局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结构及土地开发模式,只有绿色的交通系统作为基础才能构建绿色城市及社区。鉴于我国小汽车使用的增长速度,我国交通出行模式急需转变,具体为:POD>BOD>TOD>XOD>COD,即步行交通优先于自行车交通,再来倡导公共交通发展,其次再考虑结合步行、自行车的公共交通发展和小汽车交通发展。在社区规划设计人性化的交通服务设施(智能化的自行车存放点等),鼓励采用步行/自行车+公交枢纽的服务方式,扩大公交枢纽的服务半径,从而节约高等级公共交通设施的建造,以较经济的公交设施服务更广大的区域(图4)。

3.2.5配器——绿色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要求人们机械地按照规定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进行使用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规划的地方设施不可能完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绿色社区规划中突破传统“干人指标”对配套服务设施的要求,充分分析社区性质、居民构成、社区规模,考虑市场规律、兼顾社会公平和就地平衡等原则“量体裁衣”式地配置服务设施。为了实现服务设施的有效利用,需要在绿色社区与公共服务设施之间创建良好便捷的联系路径。因此,基于如步行、自行车交通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基础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尤为重要。在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时,应考虑到居民与不同服务设施的心理出行距离及联系的可能性(图5),以已形成的、认同度高的、相对集中的服务设施区域为基础,延展布置各种等级规模的绿色社区及其他服务设施。

3.2.6增绿——绿色社区开敞绿地空间设计

绿色社区开敞绿地规划注重社区的自然生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社区规划设计中与其他子项目处于同等地位,甚至优先于其他建设工程。构建多样性的景观,对社区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构筑绿色邻里模式,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留与利用场地内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创建生态协调区,保留、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自然演进过程。采用“立体绿化”,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景观小品与建筑设施上,通过人工改造和生态要素的添加与优化,改善绿色社区内的小气候。

3.2.7筑体——绿色建筑与街道界面

推行绿色建筑及技术,因地制宜地设计建筑,减少土方量,考虑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注重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通过这些最基本设计手法,减少人工照明和通风的能源消耗。此外,可采取一些积极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如太阳能集热装置、水处理和回收利用装置、绿色屋顶,采用保温隔热、隔音、防辐射等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如低能耗Low-E玻璃等。通过对街道空间的高宽比、沿街建筑立面、界面连续度、窗墙尺度等的设计可以创造宜人的街道空间,丰富街道的内容,提升街道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采用步行的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废气的排放,同时通过步行起到锻炼居民身体的作用。

3.2.8节源——资源及能源管理规划

绿色社区要对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利用,其中水资源的可持续的利用可通过控制水量需求、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再利用等方式实现。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依赖,逐渐采用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模式,推广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绿色可持续能源,并通过技术和设备改进,提高能源的效率。

第5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利益保护;征地拆迁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2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一种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尝试,它的建设变村庄为社区,变传统农民为社区居民。具备城镇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对优化和发展城镇化体系是一个创新和进步,对未来村庄发展,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体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保护问题也就亟待解决。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当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这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①越来越多的传统农民变成了社区居民,而越来越多的村庄变成了社区。

二、农民利益保护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

这部分我将以两个步骤来论述,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农民利益保护对于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以此逻辑来论证农民利益保护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

第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其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促进生产要素城乡一体化配置,在空间上促进了生产要素城乡流动。其次,扩大了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根据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调查结果看,进入新型农村社区的家庭在固定资产花费上的支出为15至20万元,涉及到几十个行业的产品。据测算,未来十年我国将有四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至少可产生10万亿元的国内消费需求,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做出重要贡献。②再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更能体现新型城镇化之“新”。与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取的是社区、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区配套建设的模式。进入社区的居民不仅可以在产业园区实现非农就业,还可以全面便捷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最后,其体现了以人为本,改善农民生活。新型农村社区成员整体纳入城镇管理体系,不仅完成了农村居民到城镇居民身份的转变,还可以降低居民身份和职业身份转变的成本。

第二,农民利益保护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保护农民利益是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前提条件。广大农民群体占我国多数基础,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稳定农民情绪,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二是保护农民利益更体现新型农村社区之“新”。新型农村社区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是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所以保护农民利益契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农民利益问题

1.强制性拆迁和征地,引起大量“失地农民”不满

在拆迁和征地过程中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补偿标准不规范。一方面,地区之间补偿标准不平衡,城乡之间有天壤之别。另一方面,城郊征地拆迁补偿远高于国家规定的补偿标准,如淑蒲县粮食储备库征地拆迁补偿给农民每亩45000元,高于国家规定补偿标准近两倍。③第二,安置工作严重滞后。征地补偿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偿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等。从调查情况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安置工作缺乏统筹安排,造成一部分农民基本生活失去保障。其一,缺乏长效机制。有的地方政府一次性将有限的征地拆迁补偿款补给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最根本就业岗位。其二,缺乏规范的管理,一定程度上牺牲农民的某些利益,仅是象征性的给农民一些补偿。第三,行政权力滥用。特别在一些落后地区,自然资源等方面不具优势。从市场角度来看,没有大的商机,这些县市为改变这种情况,推出各种招商引资政策,强行要农民进行拆迁,停耕停种,农民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

2.传统农民面对竞争不具优势不能改善生活

传统农民一生从事农耕,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更没有一技之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失去土地后,失去了工作。而面对更多机会却因为自己没有竞争优势而望尘莫及,失去了生活最基本的保障,走入贫困。多数农民靠打散工苦力等方式来维持生活,大部分农民普遍认为经济来源没有以前稳定了。

3.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部分农民社会心态变化

农民社会心态变化有以下三点:第一,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土地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农民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基本保障和投资资本,农民在失地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家庭财富。加之,现行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还有所欠缺,很多资源他们无法真正享受,从而导致大部分失地农民对生活缺乏安全感。④第二,享乐主义思想较为严重:由于征地补偿资金是一次性打到农民的账户上,从而使得原本不是很富裕的农民一夜暴富,大部分农民无计划地乱挥霍土地补偿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三,自我认同感不强:由于失地农民确实存在文化素质和技能低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方面无法与其他群体竞争;而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文化背景、生产生活方式差异的存在,使失地农民在融入到城镇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摩擦,让失地农民对城市无所适从,自我认同感不强,社会参与意识淡薄。

4.缺乏合适的利益表达渠道而更多出现

自90年代后,逐渐增多。是农民利益受损后表达错位的一种方式。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关于征地拆迁等问题出现的摩擦,传统农民法律意识薄弱,利益表达没有合适的渠道,所以只好用表达利益,给自己给新型农村建设过程都带来了巨大损失。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利益保护的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总结给出以下应对策略:

1.用法律法规构建制度化体系化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保护农民利益最根本最核心的对策就是应当建立起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化体系化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让农民利益有法可依。保护机制构成有以下三点:

第一,逐步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就业服务、就业保护和就业保险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首先,地方政府应从征地所获得的收入中拨出专门的资金,用于建立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基金和就业基地建设基金。其次,做好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工作。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就业指导小组,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工作,同时也要给予这种能吸纳众多失地农民就业的企业以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有针对性地发放政策型贷款,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第二,逐步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多渠道筹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可以从土地征收中的土地补偿安置费和土地流转后的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同时也可以接受社会各界的慈善捐款;把这些款项交由专门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中。其次,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采用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再次,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相应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使失地农民能够病有所医。

第三,完善土地征地和补偿机制。征地补偿方案应听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严格实行先安置后拆迁。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不准动工用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财产权和监督权。依法依规制定补偿标准,及时足额给予农民补偿。定期开展征地补偿安置专项治理,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严格界定土地的征收范围,坚决查处滥占耕地的行为,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使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都可以进入市场公平交易。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使政府能够以税收形式获得利益,从而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以此既可以避免政府利用行政强制权力从土地征收中谋取巨额利益,也可以解决政府不依赖“土地财政”后地方财政不足的问题,同时又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

2.完善社区组织,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第一,构建并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和服务,结合本社区的需求情况,实施差异化和特色化的社区服务。

第二,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开发便利的新型农村社区市场服务。一方面社区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吸收外部经济因素,发展农村社区商贸服务业,也为失业或失地农民提供一定再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另一方面,社区组织牵头,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规模产业,鼓励农民参与进来。亦可开发新型农村旅游业带动发展等有自己特色的市场服务。

第三,吸引新型社区人才,完善社区服务。缺乏专业型管理人才和岗位的新型农村社区现状。一是开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社区行政和事业人员编制序列的绿色通道,参照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给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业岗位适当的倾斜;二是探索确保这些应有型人才流动的长效机制,创造事业平台、扩大就业机会;严格选聘程序、突出能力要求;规范考核机制、健全选拔程序。这样,既破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又实现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需求的有效接轨,一举两得。

3.努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形成政府指导和村民自治的合力

这一点需要政府和农民两方向的双向努力。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现有法律法规对提高农民素质的约束力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农民受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需要努力坚持学习,抓住新型农村建设契机完善自己提高技能改善自己生活,自觉参与和监督社区的建设,提高利益保护意识,依法表达利益,全面提升自己,知法懂法,用知识保护自己的利益。

注释:

①《: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国城市经济地摊网。

②数据来源:人民网。

③事例来源:《关于征地拆迁中损害农民利益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网友1JJ2161710博客。

④《中国失地农民的心态研究》,中国利川网,2013年10月。

参考文献:

[1]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化的新尝试.中国报道,2013-3-9.

[2]曾现银.我国新型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以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建筑新闻2012年11月

[4]失地农民的社会心态研究.中国利川网,2013,10.

[5]庄亮主.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重要性.环球网论坛.

第6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按照要求全面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实施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方针,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的民展,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习惯,确保学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

   二、意见与设想:

   (一)加强组织建设。

   1、班子组织健全。

   成立以吴晓华校长为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究部署环境教育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内容落实、考核检查得力。

   2、宣传有力度。

   在师生中广泛宣传环境教育目的和意义,做到人人知晓。 做到教师每周学习时必谈环保的好处,国旗下的讲话有环保宣传内容,学校的宣传橱窗、画廊、板报上刊登环保知识,学校的广播、定时播放环保文章。

   3、环保知识渗透到位。

   在教学内容中要求教师做到抓住重点、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在举办公开课、优秀教案评比中有意识将环境教育摆放到一定的位置,并在期末测试的试卷中也能体现出环保方面的知识题。

   三、发挥学校特色作用,强化训练,导之以行:

   1、设立环境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学校硬件投入力度,各种宣传标语布置高雅、大方、醒目,各室器材、器具与学科基本配套。学校的空余地全部绿化,课桌椅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各室配套,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2、以特色为突破口,强化为训练,各年级均要通过区域间的学习和管理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在花木栽培、管理的同时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要增进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从中打开环保的智慧之门,点燃环保的创新火花。

   3、学校干净整洁,无一处卫生死角。室内窗明几净,室外无乱抛乱扔纸屑、瓜皮果壳现象,无攀折摘校园花草树木行为;能主动打扫,见到纸屑弯弯腰,能经常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施肥、除草;能自觉清除墙壁污迹,维护学校各种秩序,永保校园清洁优美,做到包干到班、责任到人,检查、考核经常不断,任何时候经得起查,经得住查。

   5、对创绿内容进行宣传、考核,使队员能做到:从班级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抓道德素质教育的培养,着眼明天、将来:

   1、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创绿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一项活动。团队和各班主任要创造性开展好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学校将举行绿色手抄报、美术绘画、等竞赛活动,进行评比、奖励做出贡献的人。

   2、全体教师要在这一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能动作用,积极指导、积极实践、积极创新,不断地研究控讨,不断地总结创建经验,积极向有关单位和报社投稿,促创建质量的提高。

   3、在积极开展好校园创建活动的同时,要引导好学生小手牵大手、校园、家园、社区、社会的环保工作的开展,搞好校园内的垃圾废品分类处理、绿色小队的社区宣传、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大环境日开展环保活动。通过创建真正使学生心中有环保、心中有地球、心中有人类。

   总之,我们将在环保教育中,充分发掘师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充分挖掘校本环境文化资源,努力创设催人奋进的绿色氛围,将学校办成花园式的学校,使莘莘学子在这里溢智成才。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创设洁净美观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特制定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队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3、划分好卫生包管区,责任到班级。

   4、认真做好卫生工作,加强学校整体和学生个人卫生工作。

   二、具体要求

   (一)教室内外要求

   1、地面整洁,无纸屑、无杂物。

   2、墙面、版面无破损。

   3、桌凳摆放、窗台整齐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书柜或者放置物件的课桌无积尘,清洁工具摆放有序。

   (二)包管区要求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

   2、花坛内无纸屑、无杂物、无落叶,周围瓷砖上无积尘。

   3、厕所内外地面干净,水池清洁无污垢,墙壁无积尘。

   4、楼梯上地面干净,墙壁、窗台、灭火器无积尘。

   5、垃圾桶外要经常擦拭,保持洁净,桶内垃圾满了要及时倒掉。

   (三)功能室办公室要求

   1、物品摆放整齐,墙面地面桌面有序无杂物。

   2、角落无堆放无乱扔。

   三、工作措施

   1、强化全体师生的卫生管理意识,宣传并强调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使全体师生提高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并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宣传橱窗的稿件可由学生投稿、学生优秀作文选登、卫生知识、针对现状的小评论、小幽默、和学习心得等组成。

   2、建立一支由各班卫生监督员组成的15人的环境卫生队伍,坚持每天检查两次卫生。

   3、每周一公布卫生检查的结果,及时表扬先进。

   4、每周一进行一次大扫除,将教室、楼道、厕所彻底清扫一次。

   5、环境卫生工作情况每月总结以此并向学校汇报一次。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20xx年是我处环境卫生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提升档次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区的有关精神,我处针对辖区环境卫生现状,明确目标,切实把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落到实处,为此特制定20xx年上半年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在环境卫生整治上突出服务于民,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提升服务,为构建和谐彭城打造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

   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网络,落实"净化家园"目标,切实有效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面貌。

   (二)服务发展。建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不断推进环卫基础设施系统建设。

   (三)服务居民生活。从居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提升服务能力。牢固树立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保洁队伍服务意识,推进环卫管理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

   三、重点工作

   (一)抓服务,落实社区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方案。围绕"服务"做文章,突出环卫服务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抓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各社区必须加强环卫设施的配备与建设力度。

   (三)抓长效,整体环境形成良好态势。推进社区保洁系统全面提升,逐步实现环境卫生由长效化向制度化和精细化延伸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道、小区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做到辖区无乱堆乱放、无暴露垃圾、垃圾箱、池不外溢。加强对野广告的青睐工作、特别是加强橱窗广告整治工作。

第7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社区 社区规划设计 社区管理

随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自然生态恶化等现象的出现,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弱,如何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使其生态化、环保化、绿色化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社区建设新理念“生态社区”渐渐由模糊而清晰,它为大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社区模式,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其真正的内涵和评价标准有待日趋完善。

一、生态社区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原意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社区生态指的是在人类住区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生态社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环境和人四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生态社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生态社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社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二、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

1.合理规划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生态社区在开发设计之初就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 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对生态住区的地址进行正确的安排。(2) 选择靠近生态环境好的区域。(3)尊重并保护自然原生态特色环境。(4)尽量使居住者能利用公共交通系统。

新世界倚山花园小区区位的选择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它位于梧桐山麓,环境景观十分优美,背靠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翠绿山林绵绵不绝,飞泉流水处处,多种世界珍稀鸟类栖息于此。永久性的山林流水形成的天湖为倚山花园最大的景观资源。最大126米的楼间距、1.68的容积率等建筑属性,不仅使自然风在小区内穿行无阻,也使整个小区视野更为开阔,倚山花园在充分考虑最适合人居的森林湿地系统下,将园林设计成可参与性水景为主的生态园林环境,倚山花园的园林与周边丰富的景观资源融为一体,展现出倚山花园社区独有的高覆盖绿色生活指数。

又如广州竹韵山庄位处南湖双山一湖――背靠凤凰山、正对白云山、在白云山与南湖之间坐北朝南的珍稀天生宝地。保留广州第2大凤凰树等100余棵原生大树,坡地生态罕有,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原生坡地的地形地貌;将树的坐标在地形图上标出,再叫设计院设计;为了保留珍贵的直径达1.8米的广州市凤凰树亚军,将旁边的俊竹轩D座由9层改为6层;为了保留两棵荔枝树,将小区内幼儿园的设计修改成单挑式;保留私家后山原生态及泉眼等,大树菠萝、芒果森林等数不胜数,原生态环境在市内首屈一指,绿化率高达40%,而且是坡地建筑,立体空间感觉非常舒适而有特色。

2.建筑风格与社区空间组合

生态社区的建筑风格应体现地方传统特色和地域文化。如广州清华坊小区,它的风格属于皖南派民居建筑,之中融入一些现代的风格。采用中国民居形式,每套宅院均有前庭、天井和后院,将大量的绿化和环境布置融入宅院本身,使每户拥有一片自己的绿化空间,随心所欲、各显其能、各投其好。宅院建筑、围墙、门坊、街景将完全从民居中提取元素,再辅以现代建筑材料画龙点睛,使整个院区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又不失现代感和舒适感。

社区总体设计的空间组合,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自然通风。室内通风良好是清除一切辐射物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应分析社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社区风道与生态走廊,保证建筑物室内自然通风,力求每户都有通向住区之外的风道廊道。

3.生态节能方案

社区的生态化首先必须是建筑的生态化,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比如北京MOMA万万树别墅小区,采用性能优级越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天棚柔和辐射采暖制冷系统、置换新风系统、护结构优化系统等,遵循“少费而多”的科技理想,以最高效率利用资源能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以人体最佳舒适环境为标准,达成MOMA万万树常年保持温度20~26°C之间,相对湿度30%~70%.声环境35~45分贝的高舒适度人居环境,24小时置换新风。MOMA已经成为高舒适度、微能耗科技建筑的旗帜品牌,从而获得“国际住协绿色建筑奖范例项目”大奖。

采用节能户型。户型设计尽量保证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天然采光与景观效果。自然通风良好的户型在夏季可取代空调的作用。通过调整建筑物的位置与朝向,使建筑物在冬天能得到较多的热量,而在夏天能减少日晒。西安豪盛时代华城以国际住宅设计理念与西安本土居住传统深度切合,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将楼体向东南偏转10度,达到最佳采光效果,延长了采光时间。

(1)节能维护结构。节能型住宅就是通过提高建筑维护结构(外墙、屋面、外门窗和楼板)的热性能,同时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使住宅的耗能比普通住宅降低50%。节能住宅外墙、屋面作保温系统,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窗,居住在节能住宅内,冬季会明显感到比普通住宅温暖舒适;在夏季,由于通过外墙进入室内的热量大大减少,屋面上有了隔热、通风措施,窗户使用能反射太阳热量的玻璃或者有外遮阳,使节能住宅的隔热性能大大提高。如MOMA万万树外墙保温采用100mm厚挤塑聚苯板(北京65%节能标准为80mm),综合传热系数低于0.2W/k.,仅为北京市现在通行标准的1/3。其屋面采用120mm厚挤塑聚苯板+耐渗透的PVC卷材,确保屋面最佳保温隔热效果,屋面总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2W/k。在地下,MOMA万万树“挖地四尺”做好墙体保温工程,墙面有深就做多深,将墙面整体包裹起来,侧面采用100mm聚苯板,地下采用300mm挤塑聚苯板,确保地下室永远不会出现结露的现象。

(2)节能材料与节能施工。严格遵照以“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生态环保住宅)”的理念,更多地采用环保材料、绿色材料,在建造过程中,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建材尽量就地取材,充分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让建筑的总能耗降到最低。

(3)节约水资源。使用节水器具、倡导日常生活节水,在规划设计中体现节水:建立两套给水系统,一套是饮用水系统,另一套是非饮用水系统,实现水低质低用、高质高用。雨季时存积雨水,供园区浇灌用。通过保护自然系统来恢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净化和储存功能。减少硬质铺装路面,尽量使用渗透性良好的铺装材料,如多孔沥青、多孔混凝土等。日常废水经处理用于冲厕;采用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的方式,生活污水经过中水站处理,用于社区内的清洁、绿化、洗车等,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4)充分利用再生能源。研制采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收集、储存装置和热接收装置,太阳能、风能是绿色能源,充分利用这些能源也是绿色环保的内容。

4.绿化设计

生态社区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生态效益。在绿化的规划布局、树种选择、植物配植方面,既要考虑有利于居室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又要尽可能地发挥其遮阴、防风、滞尘、减噪等功能。要充分利用植物蒸腾水分,调节空气湿度、温度,生产氧气,来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充分利用土地延伸绿化空间;充分利用居住区的围栏和墙体发展垂直绿化、增加绿量、扩大叶面积系数,使绿化更具有层次和立体效果。居住区绿化还要注重创新讲求经济、实用并且便于管理。

居住区绿化还要有利于社区服务。如果在居住区的绿化布局上,特别是在集中绿地或小区公园里,适当增加一些林阴下铺装广场,设置一些坐凳或可供人坐下休息的矮墙,让居民走出家门,可以在林间花前得以相聚,或闲谈、或散步、或于早晚锻炼身体,成为社区邻里之间相会相识,相互交往的活动场地,便可弥补人们住进单元楼房后在交往方面的缺憾。

5.废物处理

社区的垃圾处置应尽量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同时在垃圾的收集站、转运站和处理场实行多次分选回收利用,把垃圾中的可利用物分离出来,作为产业原料,循环利用,如有机废料经处理可用作花木肥料.倡导固体垃圾分类及回收使用培养并鼓励居民的良好消费行为。

三、生态社区的管理和运行

1.尽快建立相应的标准与法规

先进的设施需要有合理的运行和一流的社区管理,生态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依靠社区力量, 利用社区资源, 强化社区功能, 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制定“生态社区”创建标准,使“生态社区”的创建要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一整套该社区大多数成员在情感和心理上认同的社区文化模式和居民的文明行为规范,实现自我调控,以建立正常的社区社会秩序。

2.加强生态宣传,普及生态教育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有限,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特别是生态意识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所以加大教育投入是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的必然选择,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多层次的公共教育和自我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唤起人们的生态觉醒。使人们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营建绿色的精神家园,逐渐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

3.发动群众参与,建立群众性环境保护组织

对于生态社区来讲,如果没有居民参与,任何绿色社区的建设都是苍白的。社区的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都离不开群众,也唯有群众参加,生态社区建设的成果才能巩固和保持。应建立长期的居民培训机制,在入住之前就定期举办环保讲座和培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

第8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未来社区;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蓄能;超低能耗技术

2019年3月,浙江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标志着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未来社区所提出的“139”理念,就是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1]。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约为20%,而在民用建筑中,空调通风系统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又占据较大比重,故而如何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打造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的未来社区,选择恰当、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尤为重要。

1工程概况

案例项目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商贸核心区,属夏热冬冷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km2,总建筑面积约18万m2。项目涵盖TOD、邻里中心、双创中心(办公和商业),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6万m2,商业建筑面积为4.2万m2,办公建筑面积为2.8万m2,酒店建筑面积为11.3万m2,运动馆建筑面积为0.45万m2。建筑高度为78.6m,地上有4~26层,地下为2层,其中地下主要为商业、汽车库及设备用房。

2设计参数

2.1室外设计参数

室外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2.2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2.3冷热负荷统计及特性分析根据项目不同功能分区,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对该项目进行负荷计算。在进行负荷计算时,主要从建筑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内部负荷强度、各业态供能服务面积等方面着手,使用鸿业负荷计算软件9.0进行冬季逐时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由于该项目区域内空调末端存在用户多、业态多、使用时间不稳定等特点,导致最大设计的冷、热负荷往往不会同时出现,为节约能源、减少初次装机的投入,拟对项目区域内的不同业态建筑不同工况条件下最大冷、热负荷,逐时负荷用清华大学DEST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根据DEST模拟计算得出项目各建筑业态全年逐时单位面积空调负荷指标,如表3所示,并结合计算日逐时冷负荷系数,可确定典型建筑的设计日逐时冷热负荷,如图1、图2所示。综上所述,可得出该项目设计冷负荷为11.82MW,设计热负荷为6.30MW。

3空调系统设计

3.1冷热源配置

根据地方政府文件要求,实现超低能耗建筑要求或集中供热(暖)供冷是未来低碳指标创建的约束性条件。该项目集中供能服务范围包括TOD、邻里中心全部建筑及双创中心的办公和商业建筑,供能总建筑面积为14.57万m2,主要由商业、办公、住宅、酒店等业态组成,所有建筑均有冷、热负荷需求。该项目建设1座能源站,能源站设置于邻里中心地下一层,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冷水机组+蓄能”的技术形式进行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高,供能安全性高,节能效果明显。该冷热源方案主要有以下优势。(1)项目采用区域能源供应系统,可集中选用优质高效的设备,减少设备总装机容量;提高能源系统的电力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减少或取消单体建筑部分的空调室外设备,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城市噪声、节约用水、减小热岛效应。(2)项目采用浅层地热能、空气能作为低位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蓄能”技术形式进行集中供冷、供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对常规能源消耗有较大的替代作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环境危机。利用浅层地热能、空气能作为低位冷、热源,解决了各建筑的供冷、供热需求,改善了社区环境,使项目所在区域内避免了冷却塔噪声、飘水和锅炉烟气排放的困扰,对提升项目区域品质有良好的示范作用[4]。(3)项目采用蓄能技术,利用低谷电运行主机将制冷量以显热或潜热的形式全部或部分储存在水、冰或其他物质中,在负荷高峰时段将所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空调系统装机容量、电力系统配电容量,还能降低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具有综合效率高、节省能源、“削峰填谷”等优点。该项目设置热源塔作为能源站集中供能系统的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冷水机组+蓄能”技术进行集中供能。热源塔夏季利用蒸发冷却将热源机组冷凝热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冬季通过溶液从空气中吸热为热泵机组提供低位热源,保证机组在冬夏两季的高效运行[5]。系统根据土壤源供能量配置地源热泵,剩余负荷采用热源塔及冷水机组补充,并利用蓄能池进行夏季蓄冷减少装机量。项目采用1台地源热泵、2台热源塔热泵、1台离心式冷水机组作为该工程的空调采暖冷热源,设计制冷制热量如表4所示。蓄能池夏季设计日蓄能比例为8%,日蓄能量为13.86MW·h,设计日冷负荷削峰18%,蓄能池调峰为2.12MW。冬季空调系统供回水温度为45℃/38℃,地埋管水源进出口温度为10℃/5℃,热源塔进出口温度为0℃/-3℃;夏季空调系统供回水温度为5℃/12℃,地埋管水源进出口温度为30℃/35℃,热源塔进出口温度为32℃/37℃。该项目集中供能系统依据能源设施管理平台实施追踪用户末端负荷运行,优化不同负荷比例下的开机顺序,节约电能,减少主机低负荷运行时间。其供冷运行模式及供热运行模式如表5、表6所示。

3.2空调水系统设计

(1)各业态空调水系统为两管制变流量系统。考虑到该项目负荷侧水系统庞大,基于节能考虑采用大温差送水,即冬、夏季均采用7℃温差送水。在水系统方面,设计采用二级泵系统,站房内空调侧循环水泵扬程克服站内热泵主机、管路、过滤器、相关阀门的阻力,空调侧一级循环水泵采用定频技术对水泵台数进行控制,根据负荷需要和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综合优化后逐台启动水泵和相应的热泵机组。二级循环泵设置于能源站内,负责各支线管网循环流量及克服供能管网外线的循环阻力,并通过平衡管经能源站内供能系统与支线管网系统分开,使能源站房内水流量满足机组的最低流量要求,而供能管网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变流量运行[6]。(2)空调水系统采用同程式结合异程式布置,服务于各区域的空调供回水总干管经位于能源站内的二级循环泵后,将空调水送入空调区,在每层空调回水干管上设置电动平衡阀。空调机组回水管上设比例积分调节阀,风机盘管上设电动二通阀(双位阀,开关型)。水系统补水采用软化水,减少系统结垢。软化水装置采用钠离子交换方式进行再生成,出水残留硬度≤0.03mmol/L,承压为1.6MPa,处理量为50m3/h。(3)热泵的冷热水一级泵、冷却水水泵均采用共用集管形式并与热泵一一对应。热泵主机、空调侧循环水泵、冷却水水泵联锁运行。开启顺序为冷却水水泵→空调侧循环水泵→热泵主机,保证先开主机对应的循环泵,再开热泵主机,关闭顺序则相反[7]。

3.3空调风系统设计

该项目业态涵盖住宅、酒店、办公、商业等。TOD高层住宅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新风采用户式新风机,由各住户阳台引入室外新风经处理后送至各空调房间;TOD商业公共区域采用吊柜式空气处理机,商铺采用风机盘管,新风采用全热交换新风机组,在裙房屋面集中处理新风。邻里中心区域内的运动中心、大堂等大空间区域按使用功能及所在位置分别设置独立的单风道变频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并设有机械排风系统(变频),采用顶送侧回的送、回风形式。为了达到过渡季节利用新风进行免费制冷的目的,新风取风口按照全新风运行的要求进行设置,其空调通风采用典型布置方案[8]。酒店客房区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新风由屋面层新风机组集中处理,由竖向新风主管输配至每层客房内。排风经客房卫生间及排风竖井集中排放,客房区的风管和水管均采用竖向系统,管道均安装在管道井内,走道水平方向没有布置空调风管和水管,大大提高了走道吊顶标高[9]。

4超低能耗技术运用情况及分析

4.1区域能源供应

该项目采用区域供冷供热,在邻里中心地下一层设置集中能源中心站制备空调冷热水,再通过循环水管道系统,向各栋建筑提供空调冷(热)量。该项目地处商贸核心区,建筑集中,具备区域供能的条件,设置集中的区域供冷(热)能源中心站有效减少了装机容量,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控制好管网输送效率的前提下必然比常规分散式系统要节能[10]。

4.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项目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蓄能”技术形式进行集中供冷、供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分析该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技术的节能效益,现分别计算采用联合能源系统与采用常规能源系统时的能耗,常规系统在这里定义为“冷水机组+燃气锅炉”、VRF系统。在同样的负荷需求下,计算能源站全年能耗与常规系统全年能耗。计算过程中,电制冷综合COP取3.2,燃气锅炉综合效率(考虑泵耗)取85%,VRF系统全年综合COP取2.5。经计算,项目实施后,联合能源系统相比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系统,每年可节约标煤613.04tce,减排CO21495.2t,减排SO210.12t,减排NOX9.56t,减排烟尘5.89t;相比VRF系统,每年可节约标煤903.48tce,减排CO22203.59t,减排SO214.91t,减排NOX14.09t,减排烟尘8.67t。

4.3采用大温差空调水系统

考虑到项目实际情况,负荷侧水系统庞大,服务半径长,采用大温差供回水,即夏、冬季均采用7℃温差送水,用于降低水系统的输配能耗。虽降低了制冷主机的效率,但综合考虑,该项目选用7℃温差送水,整体上仍非常利于节能[11-12]。

4.4热回收技术

TOD商业、办公及邻里中心区域的社区用房、健身用房、餐饮用房等均属于面积大、人员密集、空间密集的区域,空调新风由高效全热回收机组提供,全热交换率大于65%,节能效果显著[13]。

4.5过渡季节免费冷源

人员密集的大空间如运动中心、餐饮区域、菜场等区域,采用全空气系统,在过渡季和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新风作冷源,新风入口、过滤器等均按全新风运行工况设计,以节约能耗。

4.6其他常规节能设计

(1)所选用的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螺杆式热源塔热泵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其能效指标均比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限定值提高6%以上。(2)TOD商业、办公及邻里中心区域的社区用房、青创中心等人员变化较大的大空间区域空调新风采用室内CO2浓度控制最小新风量,避免人员较少时新风能量的浪费,以节约能耗。

5结束语

未来社区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是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手笔。绿色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则又在未来社区建筑九大场景创新之一“低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意味着国家对未来社区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节能要求。文章结合项目自身特点,以多元协同的能源技术为核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融入多种绿色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耗,旨在为未来社区建筑超低能耗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综办.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助力“两个高水平”建设:关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解读[J].浙江经济,2019(7):17-18.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衡振武.基于层次分析法及价值理论的乌鲁木齐某公共建筑冷热源方案选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21.

[5]叶大法.浅谈公共建筑空调冷热源的绿色节能设计[J].暖通空调,2017,47(8):60-65.

[6]张晓云.大型中央空调机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66-67.

[7]汪凯文.基于负荷预测的酒店中央空调水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20.

[8]孟庆龙,王文强,葛俊伶.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策略仿真与实验研究[J].建筑科学,2020,36(2):44-50,78.

[9]李程.青岛海信广场改扩建工程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10]张曦,林俊光,叶蕾,等.未来社区低碳能源场景设想[J].煤气与热力,2019,39(12):19-21.

[11]范新舟,姚晔.集中空调水系统节能优化策略及仿真研究[J].制冷学报,2021,42(5):64-72.

[12]朱申琳.中央空调水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20.

第9篇:绿色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桃源县;生态社区

一、“红鹤示范生态社区”建设设想及建设现状

(一)建设设想

“红鹤示范生态社区”建设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就红鹤村的现状而言,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设设想:一科学规划。社区内的生活、经营与娱乐区域要清楚。二规范建筑。村庄建设基本上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三通畅道路。道路宽度适当,安全适用。四绿色满园。构建“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体系,总体呈现“区在园中、房在林中、路地树中、人在景中”的绿化美化效果,实现社区环境与区域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二)建设现状

1、初步建成环保型社区

桃源县“红鹤示范生态社区”从“四无污染”做起。一是无水污染,开展社区水资源的物理监测,取样对比,并定期在社区宣传栏公布监测结果,倡导人人关心社区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二是无烟污染,发动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后建化粪池,并由县农办和农业局派技术员到各家各户指导制作沼气,这样不仅减少了大气污染,而且有效地保护好了森林植被,更重要的是让农民使用上了清洁能源,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无固废污染。红鹤村集体出资修建5处垃圾池,在村民集中区分发环保垃圾桶97个,要求社区居民把所有的生活生产垃圾分类处置,现在居民初步形成较好生活习惯。四是无噪声污染。红鹤村本来就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社区内本无工厂,仅有的两个竹木加工厂集中安置在人烟稀少的林区,能够让每位居民每天都能过上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二、“红鹤示范生态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红鹤示范生态社区”由国际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由民间资本、慈善基金支持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这种模式不仅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模式,而且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农村注入了活力。但是,在近三年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其弊病。

(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没有达到和谐统一

全国上下都提出 “经济强省、经济强市、经济强县”的口号,要发展经济势必会破坏环境,而快速的经济发展正严重威胁着沅江的湿地和森林。森林采伐、水坝修建和污染正使这个曾是许多自然物种栖息地的地区面临着生态衰退。在农村,老百姓几千年以来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红鹤村4公里的沅水线正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本,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越冬的栖息地。这就从分说明红鹤示范生态社区有着上天赐予的优越的自然环境。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老百姓不可能每天看着青山绿水过日子,他们也需要钱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所以,势必就会出现砍伐竹木、大肆捕鱼来获取经济效益,尤其是以夺标的形式把河道采砂权出让。就这三项问题就能短时间内把红鹤村的生态平衡严重打乱。俗话说“十年树木”,竹木的生长并非一朝一夕,砍伐快而育林慢;河鱼味美,很受食客欢迎,村民大肆捕捞使得现在河里的鱼种越来越少;更甚者是采砂船,在河道里日夜采砂严重破坏河床和水质。现在出现的问题决然不会使红鹤社区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起到“示范“作用,也必然会为子孙后代造成严重的灾难。

(二)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参与意愿缺乏

红鹤村的老百姓都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是很高,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2011年至2013年,“富群资源保护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促进会”为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制定并实施了较多可行性的方案,归纳起来有四点:1、搞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社区清洁工程实施方案”,花30万元修建幼儿园、修建5处垃圾池,分发环保垃圾桶97个);2、培养了125名社区带头人;3、培育了生态旅游、养鸡、拼布手工艺三个经济合作社(请北京拼布手工艺大师现场指导培训,完善餐饮、农家住宿的服务和设施,带领村民代表到湖北谷城堰河村实地考察等);4、稳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宣传、教育、联欢等)。但是,百姓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关键是社区居民没有见到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也就缺乏一根连动杠杆。所以,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参与意愿还是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三、“红鹤示范生态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红鹤示范生态社区”的建设中,我县采取的是一种由公益组织、政府和社区居民三方合作的经营模式,虽历经了风雨,但现在仍处在探索阶段。这种运作模式在我县还是首次,但无论是其先进的动作模式,还是积极的治理理念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大力推介,课题组为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规划编制要因地制宜,符合长期发展需求

要想在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找到突破口,我课题组认为首先要合理规划。如何合理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红鹤村可以以组为单位,让村民集中居住,住房用地可由乡村两级统一划拨,使生活区与山林区分开,这样有利于环境卫生的统一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社区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因为红鹤村是山区,林木颇多,这样有利于降低社区建设成本,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引进的新型工业和养殖业远离聚居区,利用新科技把工业、养殖业和生活废弃物回收利用,这样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难题,更能有效防止污染,使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及早修建村级公路,因为修路对社区建设至关重要,路不通,老百姓的竹木难以外输,也不能吸引商家来此投资,要想打造成经济型生态社区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山区修路比较困难,而且耗资巨大,把生活区与工业区合理规划后就可以减少修路的人力物力,减少县财政、公益组织和社区居民的经济压力;森林和渔业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对竹木采取适时、适地有序砍伐,加快山林和竹林的培育与栽种,对河道内鱼群种类加强了解,采取适量、适时捕捞,对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个人采取加倍罚款甚至刑拘等措施;禁止河道砂石开采等,河道采砂目前来说有利可图,并且是暴利,但是对河床和水质的破坏特别严重,对红鹤社区发展旅游业造成较大的硬伤。所以禁止河道砂石开采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有利而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