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的文化底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

第1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合和精神 土楼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6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改革发展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真实反映,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更是凝聚和团结师生共同实现办学目标的精神动力。

作为一所发展态势强劲的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永定县实验幼儿园确立了打造“海西山区一流幼儿园”的名校品牌发展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内涵之道路,名校才能越办越有特色,越办越有品位。因此,永定县实验幼儿园一直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上下大工夫。结合永定县是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的故乡的园本实际,永定县实验幼儿园将客家土楼文化之“合和精神”融入园本建设与发展中。

所谓“合和精神”,是指合作精神、和谐发展,它是土楼文化的精髓。客家人南迁而来,靠的就是“合和精神”,全楼人密切合作、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客家人与原居民融为一体。永定县实验幼儿园在对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中,注重发扬“合和精神”,以“合和精神”为校园文化底蕴,重视教师和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师师合作、师幼合作、幼幼合作、家园合作等途径多层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培养师幼合作精神,促进师幼共同发展,园所和谐、快速发展,打造浓郁的“合和精神”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走近土楼”文化教育活动这一鲜明的办园特色。

永定县实验幼儿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层面是:师师合作,表现为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建设;第二层面是:师幼合作、幼幼合作,表现为构建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幼儿的合作教育;第三层面是:家园合作,表现为家园共育,提高教育实效。在园所发展中,“合和精神”正以理念形态和实践成果发挥着巨大的驱动力和凝聚力,鼓舞全园师生、家长为创建名校而不懈努力奋斗。

一 发扬“合和精神”的根本——师师合作

合作的教师培养合作的幼儿,教师之间的合作是传承“合和精神”的根本。永定县实验幼儿园将教师发展目标确立为“敬业、专业、勤业、合作”,树立幼儿园是大家庭,“合和精神”是这个大家庭的支柱观念,要求教师在校园文化“合和精神”的传承中,注重运用教师自身的合作行为熏陶和影响幼儿。因此,永定县实验幼儿园通过开展园本培训、团队活动、外出学习等,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园本培训建立合作型团队,实践“合和精神”,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如开展“一课三研”园本培训,以年段为单位开展教研公开观摩活动,每位成员共同参与本年段公开观摩课题的选题,经共同分析教材后,初定课题的目标及施教方法、实现目标的途径,推选一位最适合所选课题的执教老师开始“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立即组织教师进行评课,共同分析教学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再进一步调整活动设计及教师的教育行为,然后继续开展“二研”、“三研”活动,验证教材教法,集中全年段教师的集体智慧,将课题以最成熟的状态向全园教师公开观摩。在选题—试教—评课—调整—验证的年段教研全过程中,教师树立有效合作、合力制胜的信念,提高本年段所选课题的实效性,强调了年段成员的集体智慧及贡献。在合作中,引导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在研讨中每个教师都主动融入团队,以整个团队为荣,并积极寻找团队成员的优点并进行学习,通过比对了解并克服自己的缺点。“一课三研”的教研过程,真正提高了永定县实验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教师们通过不断地合作与分享,形成了彼此团结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为构建“合和精神”校园文化搭建了平台,同时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一课三研”的过程中飞跃发展。

在文体活动中打造合作型团队,发扬“合和精神”。如结合节日或大型活动,有意识地以团队为小组组织开展活动,或是3~5人的小团队,或多人的大团队,设置“抬轿子”、“幸福传递”等游戏,游戏环节包含在看、听、交流、分享、合作中,队员必须在尽自己本职的同时与团队成员协同合作,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团队游戏任务,从而让教师们切身感受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合和意识在队员心中油然而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合作精神,自发地融入到“合和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中。

组织团队外出学习,以“合和精神”实践“合作中学习”。“合和精神”的建设,还要求教师始终自觉学习、主动交流、积极沟通。永定县实验幼儿园积极创设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尽可能以团队形式安排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培训班,并由参加培训的老师交流探讨后,将学习的精髓带回并对全园教师进行培训,实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外出学习,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互助,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创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推进了“合和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树立“大合作”精神。永定县实验幼儿园积极主动担负本县幼儿教师岗位培训、成果推广、教学展示等任务,在教学经验和玩具配置等方面大力支持乡镇幼儿园,并开展了对社区0~3岁儿童家庭的早期教育咨询活动,共享优秀资源,促进本县幼教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承担对本市部分幼儿园的示范工作,加强与县域、市域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合和精神”不断升华。

教师是园所发展的根本,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和实施者,通过培训交流,在各种形式的“师师合作”中大力发扬“合和精神”,创设“合和”氛围,有效地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实现团队的整体优势和优势互补,打造了合作和睦、和谐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从教师的层面推进了永定县实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 发扬“合和精神”的路径——师幼合作、幼幼合作

土楼所传承下来的合作、互助、和谐等思想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之一,这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教材。一厢情愿的灌输构不成教育,单独的幼儿学习构不成教育。因此,幼儿的学习是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合作、互动,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中,存在无数的教师与幼儿合作或是幼儿与幼儿的合作教育契机,永定县实验幼儿园注重利用一切合作教育契机,发扬“合和精神”,以熏陶、培养幼儿,健全幼儿人格。

永定县实验幼儿园教师深刻认识师幼合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并有意识地以良好的合作意识、艺术的沟通技巧去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形成善于合作的行为习惯,提高教育水平。(1)创设和谐愉悦的精神环境,它是师幼合作的基础。在班级环境创设布置时,通过为幼儿创设喜欢的区域、温馨的“谈话屋”等场景的方式,营造支持、理解、关心的心理氛围,在学习、游戏中通过谈话、讨论等活动创设教师与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建立合作学习的良好常规。(2)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理解他们的行为,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在与幼儿的合作中,让幼儿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生活的兴趣。

现代社会讲求的不仅是个人的才能,更讲求集体的智慧,讲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重要。加强“幼幼合作”,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永定县实验幼儿园发扬“合和精神”的途径之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永定县实验幼儿园通过分组、分区域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从小培养幼儿友好的合作行为。如为使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到区域中,并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让幼儿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在分组游戏“超市”中,要求大家一起协商分配角色,分工合作游戏任务,遇到矛盾时,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在桌面游戏中多提供一些需要合作的材料和主题,在体育游戏中多提供两人以上合作的玩具,如沙包、抛接球等;当玩具或游戏器材不够时,可互相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主动找小朋友合作协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境,帮助幼儿逐渐在合作活动中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体验分享的快乐。

通过在良好的师幼合作、幼幼合作氛围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的路径,让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让幼儿学会主动合作,有效地传承了土楼人的合作精神,师幼之间“合和精神”一览无遗,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洋溢着合作精神,形成了和谐的教风、学风与园风,凸显“合和精神”的校园文化底蕴。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每位教师、每位幼儿都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 发扬“合和精神”的拓展——家园合作

因幼儿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及幼儿家长的特殊性,园所的发展不但与教师、幼儿息息相关,还要与家长的合作紧密相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迫切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参与,家园和谐的合作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推进“合和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家园互动工作中,永定县实验幼儿园一贯提倡通过家园合作提高教育实效。首先通过多形式地组织家园合作活动,不断丰富家园合作活动的形式,把“合和精神”有机地融入活动中,让家长亲身感受本园的校园文化。如开展家长参与的亲子课程、亲子游戏、家长助教等,把家长带进幼儿园的课堂,完成教学活动。其次,创设教师与家长合作学习的平台,如开展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开设家园交流角等,活动中家长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在观摩、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真正产生合作教育的意识,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通过各种家园合作活动的开展,家长感受到了浓郁的“合和精神”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感染下,家长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参与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如主动协调与社区各单位的关系,为幼儿园开展参观、共建、大型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宣传永定县实验幼儿园教育理念、办园特色活动、学校文化,提高幼儿园永定县实验幼儿园的知名度;主动为主题活动、教研活动提供教育资源,或参加助教活动等,积极主动配合完成教育任务等。通过合作和谐的家园互动,使永定县实验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幼儿教育也一样,需要教师、家长及幼儿的积极参与合作。在建设“海西山区一流幼儿园”进程中,正因有“合和精神”强有力的推动,永定县实验幼儿园积淀、孕育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各部门、各参与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事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当然,强调“合和精神”并不反对个性发展,但个性发展必须与团队的目标和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要考虑到整个团队的需要,并不遗余力地为团队目标共同努力,当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团队的共同目标一致时,其价值就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不断深化的师师合作、师幼合作、家园合作,彰显了永定县实验幼儿园深厚的“合和精神”文化底蕴,多层面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合和精神”引领永定县实验幼儿园向“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教育科研领先、办园特色鲜明、幼儿全面发展”的办学发展目标快速迈进,为实现园所、教师、幼儿的可持续性、科学性、稳定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向“名校品牌”迈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李伟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广西教育,2008(31)

[2]石奕龙.福建土围楼[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第2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4-01

一、认清民间手工活动在幼儿手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手工即运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胶水、纸、泥巴、橡皮泥、石头、竹片、果壳、木块等物品,通过剪、粘、刻、织、捏、折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民间手工艺活动是指来源于民间与人民生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表现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化、装饰,有剪纸、编制、布贴、扎染印染、书画等。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与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浓郁的民间手工艺术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宽松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创造和表现,也能激发幼儿对创作的热情,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进行手工活动。多年来手工活动一直是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活动,为更好地展示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开学初我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环境,注重营造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氛围,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现我省的民间手工艺术文化。为每位幼儿的自主表现展示了一片天地,满足孩子自我价值的体现,激发了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望。

三、随处可见的民间手工特色的操作材料,易于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我在投放材料时遵循丰富性、目的性、层次性、地方性、工艺性原则,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强调自主发展、自主创造为最终目的。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在民间手工艺一条街里投放了丰富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毛线、自粘纸、彩带、橡皮泥等富有民间手工艺特色的材料。

1.泥塑。泥土看似朴实无华,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玩泥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在揉、捏、拍、打中展现自己心中的世界、享受成功的喜悦。由玩泥而拓展的陶艺活动有机结合本土化、乡土化、园本化的教育资源,自然渗透教育活动、游戏与日常生活活动,让每个孩子在试试、玩玩、捏捏、学学的操作过程中,欣赏陶艺、了解陶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作品。我们首先投放了一些色彩鲜艳的橡皮泥,让幼儿进行捏泥,喜欢玩泥。为了让幼儿接触陶艺,我们将用面粉和凡士林制作的橡皮泥让幼儿玩,并提供一些辅助用具,如:牙签、瓶盖等,让幼儿进行雕、刻,最后我们再和幼儿一起到我们幼儿园特有的民间工艺坊去配合一些陶艺工具进行简单的陶艺操作。让幼儿体会陶艺最简单、最困难、最具创造力的艺术活动。

2.绳结。中国绳结艺术渊源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绳艺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时在传统的手编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工艺及题材。我们准备了彩色的细条彩带,由于编中国结对幼儿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指导幼儿学习编手链,编手链步骤简单但编出来的手链漂亮美观迎合了幼儿的兴趣点,从而引发了幼儿对编织的乐趣。

3.编织。编织是用竹、藤、柳条、棕叶、芦草等天然材料编成的各种生活用品。在民间竹编中有凉席、凉枕、竹篮等普通生活用品。我们运用了与竹篾形状相似的材料,如:自粘纸来开发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在娱乐中了解竹编的艺术美、历史美。我们将自粘纸裁成宽3厘米、2厘米、1厘米不同的长条,让幼儿学习编简单的席子。最初让幼儿用宽的练习编,自粘纸的投入再逐步由宽变细,最后等幼儿熟练后用竹篾来编席子。不断对原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

4.染纸。染纸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性好动,游戏为生命”。进行染纸活动时幼儿很容易将自己的手和衣服弄脏,而作品却是一团彩色的废纸,但是只有相信孩子,放手鼓励,幼儿才能以独特的思维进行创造。我们投放了各种颜色的颜料和宣纸,先指导幼儿学会各种折法,蘸颜料时要求幼儿每次蘸得不要很多,只要让宣纸碰到颜料它就会慢慢地吸进去的。最后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将纸打开。

四、幼儿良好品质发展是幼儿园民间教学活动的内在必然

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依据幼儿园手工教育目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对材料进行造型操作,生产出富有美感、表现手艺的作品的教育活动过程。在品质目标的指导下,民间手工教学活动有利于幼儿积极品质的培养:需要独立完成的手工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和自主;需要帮助的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礼貌和主动;发挥幼儿集体智慧的主题性手工活动培养的是幼儿的互助、合作品质;模仿基础上的大胆想象和推陈出新是幼儿创新品质的锻炼和提升;幼儿通过努力和坚持,战胜有难度梯次的手工活动中的挫折过程培养的是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乐观等品质;废弃物为材料的手工制作培养的是幼儿节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品质;挖掘民间手工艺术珍品,请民间老艺人展示才艺,可以培养幼儿谦虚、敬老的品质;活动中对幼儿的赏识、宽容和对幼儿作品的正确评价、合理处理,能培养幼儿自尊、自信、爱劳动的品质;对家乡手工珍品的挖掘,能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爱。手工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有效载体。

总之,民间手工艺术一条街里开启了心智、达到了心灵手巧,并留给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将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要将民间手工艺术融入在幼儿手工活动中去。

第3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 试谈幼儿园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间民族音乐运用的策略思考 民族民间游戏在农村幼儿园开发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幼儿园民间乡土音乐教育的开发实践研究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 民族民间音乐的活化传承 秦皇岛民间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索 少数民族地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幼儿园在湖北民间音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 浅谈在幼儿园中班开展民间音乐教育的尝试 试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浅析民间音乐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 试论湘西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意义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 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幼儿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幼儿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试论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DB/OL].[2012-1-16].

.

[3]融合民族民间音乐的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J].学前教育,2012,(6).

[4]田青,苗林.论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J].音乐大观,2013,(12).

[5][6]木一琴.谈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DB/OL].(2011-10-14).

.

[7]钱梦婷.欣赏民族音乐,感受传统文化[N].好家长,2012-12-10.

[8]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DB/OL].(2011年11月05).

.

[9]刘明华,倪序.论学前音乐教育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J].大家,2012,(01).

[10]百度文库.浅议幼儿园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对策.[DB/OL].(2012-07-10).

.

[11]卢英俊.早期教育对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来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J].幼儿教育,2005,(07-08).

[12]魏峰.对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几点认识[J].美与时代(中),2012,(05).

[13]王狄、申嘉添.如何促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跟上时代步伐[J].通俗歌曲,2013,(10).

[14]石伟峰.幼儿教育应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第4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1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价值分析

1.1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文化价值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文化价值,它是一个共同认同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群体生活、发展的支柱,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比如川江号子,它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有很大的差别,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面貌以及生活面貌,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们的劳动场景以及生活态度.然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幼儿时期开始,通过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建立起他们从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得民族文化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今,由于地理、语言、民俗等方面的距离,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减少,难免出现民族之间的相互排斥,甚至不尊重等现象.因此,从幼儿园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通过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各种民族文化的存在呈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多元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即使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都要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不能完全的趋同.通过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从幼儿时代开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1.2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人文价值

通过民族文化的学习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中的基础识的学习,更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在民族文化的学习中,能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断地激发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学习,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从小开始提高其的民族认同感.就拿民族的手工艺品来说,人们会根据一定的技术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如果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人们能够更早接触、了解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运用民族文化,创造更有价值的物质文化.

1.3民族文化进去幼儿园的社会价值

我们当今提倡和谐社会,也是要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民族文化教育体现了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传统民族文化中那些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能让人们自觉地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来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以及自觉地承担自身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能够团结各民族共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在政府正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民族文化教育就像一盘独具特色的美味晚餐,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的精神从幼儿开始得到美的享受,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俗话说孩子是早上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作为肥料,对孩子们进行施肥、培养,他们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更加多姿多彩.

1.4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教育价值

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包括道德观念、哲学意识、艺术见解等等,这些文化中所蕴含的精华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能使孩子们在这些独特的审美意识中接受真善美的洗涤,让其心灵更加明净、透晰.民族文化也会让孩子们从小对人生以及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和如何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2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得知: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还有很多路要走,要想真正的、充分的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引进幼儿园的活动和教学上去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起来也不容易.

2.1民族文化生存的环境问题

现在很多的少数民族的一些偏僻地方仍旧有少部分人还一直在使用他们自己语言,但是年纪都比较大了,而年轻一辈基本上都已不学.年轻一辈认为自己民族的那些语言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没有用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语言环境问题制约着少数民族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汉族地区的幼儿园,老师们对民族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可谓是寥寥无几,更别说他们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引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了解民族文化.对孩子而言,有的甚至还没有了解我国到底有多少种民族语言,更别说会说了.比如要想听到或者学到纯正的少数民族语言必须去到大山深处的民族寨子,那儿的老人们都会说,但是年轻人就不一定了.

2.2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如果在幼儿园中开展一些民族语言的学习课程,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遇见,甚至是根本就不会使用,更有甚者,以前都没有听人说过那些民族语言.此外,有的幼儿园会学习一些民族舞蹈,也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但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都只是凭借那份微薄的新鲜感与一时的热情,当这样的热情和新鲜感单曲淡去时,孩子们便不再积极参与,甚至还消极对待,而且这样的舞蹈只有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时候才会有所表现.由此可见,虽然民族文化是进到了幼儿园,但它与现实生活脱轨,随之它所起的作用也并没有彰显出来,因此,这也是困扰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并融入教学的重要因素.

2.3活动的开展过于注重形式,缺少了民族文化的“魂”

在部分幼儿园,开展了民族音乐课,但是,在教授当中,部分老师也只是简单的教同学们唱而已,并没有使孩子们领悟到音乐当中的文化底蕴.孩子们学会以后也只是偶尔唱唱,有的孩子甚至不会开口唱,使得他们根本没有去理解歌词的含义,更别说将其传广为传播.又或者是体育课当中的教授民族体育活动,有的体育老师并没有按照设置的课程要求专心教授,而是选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活动.这样一来,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也只是形式上而已.

3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策略

3.1重视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教学的管理

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管理是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基本保障.换而言之,即是幼儿园要加强建设关于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一方面,幼儿园要选拔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相关领导或者负责人,由其负责制定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学期制度和计划;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设计相应的教案.此外,园长和相关负责人要不定期、不定时对老师的教案或课堂进行监督和抽查,严防民族文化教学工作做只是作为理想性的口号在幼儿园开展.

3.2稳定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得以实施的关键.幼儿园要设立并分配一定名额的民族文化教师岗位,同时制定关于民族文化教育师资的培养计划,并在师资培训中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相关教育部门还应设立专门的民族文化师资培训中心,定期培训来自各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以确保民族文化教育师资的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培养相关师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或幼儿园可以聘请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人才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门为幼儿园民族文化的学习提供本质的教学,以解决民族文化师资专业匮乏的困境.然而,尤为重要的是相关教育部门要对幼儿园民族文化教师加以重视,建立良好的管理和激励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特别是在待遇、工资等方面要有保障,这样才能从有效解决幼儿园民族文化师资短缺的相关问题.

3.3加强幼儿园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

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幼儿园最常见而且一直遵循的原则,无论是主题墙的布置、各种游戏的设置,还是园本教材的编写,都是各幼儿园甚至相关教育部门较为重视的.因此,为保证民族文化进幼儿园有源可循,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就得更加强化.各地区幼儿园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深入了解、收集优秀的民间民族文化,然后将这些呈现民族文化而又相对枯燥的文字转换为简单、具体、明了的主题墙布置,让孩子们在课余活动,或者休息时间能一目了然地认识并学习到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而游戏是学前儿童主修的一门课程,那么,幼儿园教师在了解、收集民族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掘充满民间独特元素的民间游戏,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了解、理解、传承民族文化.再次,为了民族文化有本可依,园本教材深入简出的合理编写就尤为重要.所以,各幼儿园应重视园本教材的编写,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组,结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编写具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园本教材,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从小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4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方式应该多样化

第5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认知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2.1在一日生活中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礼仪教育的契机。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入园接待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窗口。在园门口,让礼仪小宝贝端庄精神的站在幼儿园门口,微笑迎接每一位幼儿、老师和家长。不仅使幼儿自己感受到了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体验,同时给其他幼儿和家长带来了愉悦,营造了和谐的人文氛围。进餐前可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诵通俗易懂的“进餐三字谣”通过礼仪谣来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爱惜粮食。

2.2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对于幼儿更容易接受。如通过在游戏“我排在你后面”中,扮演小松鼠、大灰狼、大象等角色,幼儿很快就学会自愿、友爱、谦让的礼仪;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团结、友好的礼仪,养成健康的品质。

2.3在家园合作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的许多行为习惯都受到父母的影响。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微博、家长月刊等方式向家长们宣传礼仪教育,使家长们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肯定,使幼儿礼仪教育融入家庭中。建议并支持家长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学习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礼让三先等行为规范。这样不仅家长们能收到积极影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使幼儿养成的礼仪认知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3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

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创设立体化的教育网络环境,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促进幼儿的礼仪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3.1熏陶当地的文化习俗

幼儿园可组织幼儿游览香山的烈士陵园,向他们讲述烈士英雄们的壮志豪情,极大的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使他们在正义的熏陶下成长。老师们可向幼儿讲述张家港的发展历史,老一代前辈们心酸历程,让幼儿们更加珍惜生活。通过将本土文化与礼仪教育相结合,引导幼儿感受家乡文化底蕴,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有效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3.2利用节日活动的契机

教师可宣传胜利周年、建国周年纪念、神州飞船成功发射,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在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日时师生为受灾小朋友祈福,培养幼儿的同情、友好、团结意识;在父亲和母亲节时教师提醒幼儿向爸爸妈妈节日问好,给他们做礼物等,培养他们爱戴父母,养成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3.3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

第6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1.综合利用传统节日。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相互发展,有助于幼儿了解社会民俗习惯、社会礼仪及规范,萌发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众多,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了众多的民俗文化、节日活动,这些活动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教育资源,需要我们提炼并加以利用。结合传统民俗节日,精心设计过节方案,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节庆活动,通过专题性节庆活动、节日环境熏陶、节日亲子活动等途径,对幼儿进行情感的培养。如过“端午节”“中秋节”时,组织幼儿做粽子、月饼,使幼儿切身体会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的喜悦,在初步了解传统民俗节日,体验节日愉快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分享,萌发关爱父母、关爱老人、关爱同伴、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2.发掘利用传统民间游戏。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游戏,幼儿的体验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众多传统民间游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幼儿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以及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这其中,有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有的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有的可有效锻炼幼儿投掷、跳跃、平衡、协调等能力,使幼儿在娱乐中得到有益锻炼,促进身体发育;有些游戏具有竞争性,可以培养幼儿的进取心;有些游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以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品质。另外,游戏的规则性,可以使幼儿受到遵章守纪的训练。通过有趣、有益的游戏,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

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1.存在的问题。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明显不足,幼儿园传统教育整体氛围欠缺;在选择传统启蒙读物上存在盲目性,在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上缺少积极性主动性;与家长沟通不足,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目标上有较大分歧甚至争议……

第7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传统民间游戏教育价值应用策略

1传统民间游戏的概念

传统民间游戏指的是由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改编的,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加工、发展的,广泛流传于民众生活中的一种嬉戏娱乐的活动。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历代劳动人民的传承与完善,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有些游戏项目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成了竞技项目和杂技艺术。总之,传统民间游戏是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广泛流传性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娱乐项目。

2传统民间游戏的特点

2.1随意性

传统民间游戏有它既定的规则,在游戏的选材和场地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如“走子游戏”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石子、树叶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2.2趣味性

传统民间游戏之所以代代相传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非常符合幼儿好玩、好动的心理发展特点。如跳绳的玩法多变,可以单人跳,也可以多人跳,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2.3多样性

传统民间游戏经过多年来的传承与完善,流传至今的多达几十种,形式具有多样性。如跳皮筋、荡秋千、丢沙包、跳房子等都是人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形式。

2.4竞赛性

很多传统民间游戏具有竞赛性,是需要分组完成的。这种传统民间游戏有自己独有的游戏规则,参与者分组进行,赢者游戏,输者提供服务,轮流进行游戏,如踢毽子、丢沙包等。甚至还有些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发展成了竞赛项目,如拔河、赛龙舟等。

3传统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教育价值分析

3.1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对传统民间游戏的运用,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的形式上得到快乐,更能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跳皮筋”这个传统游戏,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通常都要伴随着相应的儿歌或童谣,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姐姐摘棉花……”这些随着游戏诵读的歌谣和古诗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幼儿能起到熏陶的作用,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2利用传统民间游戏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民间游戏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道德、精神理念和传统美德。在学前教育过程中,通过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与影响,进而有利于幼儿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我们经常玩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在游戏中,扮演“鸡妈妈”的幼儿要尽力保护自己的“鸡宝宝”,与凶猛的“老鹰”斗智斗勇。幼儿不仅在游戏中感受到了玩耍的乐趣,还能感受到作为母亲的辛苦和危险,进而激发了幼儿对于母亲的热爱之情,对幼儿进行了道德意识方面的教育。

3.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传统民间游戏里有随意性特点,同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游戏场所没有限制,游戏材料也都是就地取材或由自己动手制作的,这是这些游戏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在现阶段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游戏道具,能有效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指导幼儿制作沙包、毽子,幼儿无法独立完成时,可以让父母帮忙,为幼儿提供亲子合作的机会,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传统民间游戏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是现阶段电子产品、电子游戏所无法比拟、无法提供的。

3.4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传统民间游戏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形式多样、节奏鲜明,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性。其次,传统民间游戏大多会配有儿歌或歌谣,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有很多传统民间游戏中涉及追逐、跑跳等动作,这对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最后,还有一些益智类的传统民间游戏,如猜谜语、折纸、拼七巧板等,能有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总之,传统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能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5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的关爱太多,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在学前教育中,传统民间游戏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属性,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奠定基础。首先,绝大部分的传统民间游戏都是集体性游戏,需要幼儿间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幼儿通过游戏能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了机会。其次,传统民间游戏大都具有规则性,幼儿只有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才能取得胜利,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最后,还有些传统民间游戏具有竞赛性,幼儿通过参与游戏可以感受到获得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对于失败的一方,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应放弃。这就培养了幼儿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对待失败时正确的态度,增强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3.6有助于和谐关系的形成

传统民间游戏由于可行性强,对于参与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幼儿可以在幼儿园与同学、教师进行游戏,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在家里同父母一起游戏,通过亲子互动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同邻居的孩子进行游戏,促进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总之,传统民间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家、园及社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4民间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传统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4.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传统民间游戏

民间的传统游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一部分游戏已经濒临失传,再加上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类玩具的更新换代,严重冲击着传统民间游戏的生存空间,如今有很多孩子都没有玩过传统民间游戏。因此,为丰富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传统民间游戏,使其能在教育方面再度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向家长学习传统民间游戏,这样不仅能调动幼儿及家长的参与性,更能帮助幼儿及家长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发动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不断完善传统民间游戏的收集工作。

4.2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精心的筛选、划分

为了促进传统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教师还应将收集到的传统民间游戏进行筛选和划分,以提高游戏利用的针对性。首先,教师在进行筛选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的性质、文化内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将一部分不适合幼儿、不便于在幼儿园进行的或对幼儿的安全有一定威胁的游戏剔除,如放风筝、踩高跷、放鞭炮等。其次,教师还要将剩下的游戏进行划分,如根据游戏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竞技类、益智类、游戏类、助兴类等,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进行选择。还可以根据游戏适用的年龄划分为低龄段、高龄段,以便于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通过这种筛选和划分的工作,既可以增强游戏的针对性,又有助于灵活地选择游戏,保证幼儿对传统民间游戏的兴趣。

4.3对传统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创新

传统民间游戏经过几千年的完善与传承,发展至今肯定会有一些玩法或规则不再适应现阶段幼儿的需求或学前教育的需求,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在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应进行灵活的创新与完善,使之更加适应现阶段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以适应现阶段教学的需要。

第8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1.健全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幼儿园管理群体必须具备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能力,工作务实且思想先进,注重人文管理,重视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职工集体荣誉感,稳定教师队伍。

2.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方面的管理要营造适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构建乡土文化特色校园。注重校本课程与幼儿园文化课程的整合。

3.幼儿园安全管理要落实到位,科学管理。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幼儿的一日活动营造一个舒适而又祥和的环境。

4.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在未来的教学中,幼儿园要注重实际,进一步充实、完善教师量化评比方案,建立教师成长评价体制,通过家长测评、幼儿测评和同事互评相结合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坚持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幼儿园要加强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幼儿保教人员要将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把保护幼儿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要平等对待每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2.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师资质量。如果仅从质量角度衡量。一下子没有那么多合格教师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还应当实事求是,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幼儿教师的水平。对于学历、资格证书、普通话等不符合要求的现任教师,我们可以给某一个缓冲过度年限,比如3年,但必须在这个时间内达到要求,否则不再聘用。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岗位练兵。有计划地开展“读一本好书、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倡导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上一节优质教学展示课的活动,并引导教师以叙事的形式积极反思交流、总结提炼并在全园推广。

3.在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建立并实施、修改完善后形成体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设置、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促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我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三、增强创新意识,强化课程改革目标

1.课堂教学方面要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倡导幼儿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师要围绕目标科学设计、创设情景,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发展,以质量面对挑战。

2.课程开发方面要深度挖掘本土教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3.教育教研要根据课改精神,以幼儿活动为重点,园领导和骨干教师牵头,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教师应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教师可采取推门听课、赛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个人风采。我们应提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之类的教学心得,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家级优秀论文评选。这样可以让教师建立自信,在机遇面前不惧挑

4.对于幼儿发展方面,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有意识地转变幼儿活动方式,大力开展探究性研讨活动,完善本土课程内容,制定好计划,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四、抢抓机遇,改善办学目标

第9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

一、企业实践第一阶段:考察幼儿园

2013年10月31日―11月7日,我们全体学员一路风尘来到了美丽的鹭岛――厦门,对厦门五所省示范幼儿园进行参观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厦门实验幼儿园、厦门第九幼儿园、厦门第一幼儿园和厦门莲龙幼儿园。

考察期间,幼儿园各具特色的园所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参观了幼儿园匠心独运的区域设置、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别具一格的环境创设;观摩了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早操和晨间活动,精心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精细而有序的一日生活活动等;同时听取了四场专题报告――有厦门实幼江旭林园长的《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建设》,厦门九幼葛晓英园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莲龙幼儿园叶明芳园长的《幼儿园环境与课程建设》。这四场报告均为我们介绍了各个幼儿园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指南》指导下不同的特色办园模式,使我们真正了解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模式,理解了幼儿园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核心教育为理念,最终实现“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给予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教师享有职业的尊严与快乐!”的共同理想。

二、企业实践第二阶段:文教职业中专和商贸中专学校

11月18日―11月29日,我随全体学员来到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和福建商贸学校进行专业对接企业实践,内容包括跟岗见习、优质课观摩和设计课程教案并授课。我们先观摩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参与了开展“培养专业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最后我们国培班学员每人展示了一节公开课,并进行了相互观摩与研讨。期间,我每天坚持听课,并为学员拍摄大量上课照片,及时和老师们交流探讨心得和体会。

我所授课程选自人教版《学前心理学》第六章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是2013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一节常规课,按本校老师上课的进度进行的,没有做刻意的准备。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从教学目标分析,注重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采用互动―复习―新授―讨论―练习―总结的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新授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参与、合作的快乐情绪。

2.从教学方法分析,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案例法和演示法,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到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讲解。

3.从教学手段分析,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扩大了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是:(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对学生不熟悉,合作互动不是很成功。(2)课件制作不够精美。课件中只有静态画面,准备的视频没有放出来,影响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效果。(3)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较多,语言不够精练,导致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

总之,本节课基本上还比较满意,在今后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教育觉悟,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做职业教育行业的排头兵!

三、实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