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

第1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援助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援助资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结合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援助资金和物资是指省为帮助我省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援助的资金和物资。包括省本级和省14个对口帮扶市(企业)援助我省1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和物资。

二、省本级援助资金的项目计划由和两省对口帮扶承办部门双方研究确定。由省扶贫办根据援省本级资金总额提出安排建议,经与省经合办研究初定后,由省经合办报省政府审批确定。省各帮扶市(企业)帮扶资金的项目计划由对口市(企业)和对口县政府及扶贫部门研究确定。确定的资金项目计划年初报州(地、市)、县扶贫办备案。

三、援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扶持对象:按照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主要扶持贫困乡村贫困群众调整结构、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扶贫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资金重点投向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异地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

四、援助物资的分配和管理:省本级援助物资由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商对口帮扶部门确定。省各帮扶市(企业)帮扶的物资由被帮扶县扶贫部门统一分配。物资分配要以贫困村的贫困户为受益对象,做好物资的登记、造册、公示、入帐、备案等工作。

第二章援资金项目申报

五、申报条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的项目。

六、申报程序:援省本级项目按双方协商确定的项目内容,由项目实施县根据省扶贫办安排的项目要求,提出建设方案,由省扶贫办组织项目审查论证。各扶贫工作重点县向省级扶贫办申报;省对口市(企业)帮扶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项目在项目遴选的基础上,由各对口县与省对口帮扶市(企业)共同研究确定。

第三章援资金项目审批

七、审批权限:省本级援助资金项目由省扶贫办公室根据两省确定的援助资金计划和投向负责初审,并商省经合办同意后审批或根据双方研究确定的项目商省经合办同意后直接下达有关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对口市(企业)帮扶各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帮扶资金项目由各对口县与省对口帮扶市(企业)协商后审批。审批结果报州(地、市)、县扶贫办备案。

第四章援助资金的项目管理

八、援助资金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检查、验收到项目。

九、项目前期工作。省级管理的资金项目,项目建议书审批后,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扶贫办组织省级项目论证后批复。县级管理的资金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县上批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及时拨付资金,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拨付资金。

十、项目管理。项目可研批复下达后,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复的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地点,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县扶贫办和有关业务部门应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对实施的项目应建立标示牌。

十一、项目的后续管理。已检查验收的项目,由项目区受益群众及相关单位共同负责管护,并明确管护主体,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十二、项目的变更调整。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调整的,项目实施县须将变更调整原因及调整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额度、实施地点、实施单位等情况和新上项目的申报书向上一级扶贫办申报,按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限另行审批。

十三、对未经批准自行调整的项目,其资金由项目审批单位收回;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超过12个月未实施的,其资金由项目审批单位收回。

十四、项目档案管理。建立援助资金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应将项目申报至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按项目下达时间、项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作为检查、验收、运行维护和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援助资金项目验收

十五、验收依据。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各级扶贫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项目资金文件和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申报文件等。

十六、验收条件。项目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下达项目的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

2、工程建设项目经试运行或技术检测,质量达到技术指标的;

3、项目计划、初步设计、扩大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有关图表、实施单位合同或实施责任书、初验报告、总结材料、财务决算和资金审计报告、管护措施等文件资料齐全的。

十七、验收程序。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对照项目计划和设计要求,组织自查和有关部门进行初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并写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申请验收。

十八、验收方法。采取听汇报、查对项目档案、实地查勘、走访受益群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

十九、验收权限。援助资金项目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实行分级验收。

省级验收:由省扶贫办或会同有关部门对省本级援助资金项目进行检查和验收。

县级验收:由县扶贫办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对县级审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

二十、验收内容。1、项目批准计划任务的实施地点、完成时间、数量、质量;2、援助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3、项目的自筹资金及农民投工投劳情况;4、县级配套项目资金在项目实施中的到位情况;5、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6、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措施;7、有关文件资料、图表、财务档案、标牌、公示等情况。

二十一、验收标准。按项目批复的计划及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二十二、验收报告。由负责验收的单位对所验收的项目写出验收报告。项目实施县扶贫办每年须对本县实施的援项目执行情况写出总结报告,于年底前报省扶贫办。

二十三、验收工作经费。省级和县级验收经费分别在省本级援资金和各对口帮扶单位援助项目资金中适当安排。

第六章附则

二十四、援助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援助项目资金的,必须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因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失败、质量低劣、项目资金损失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项目实施单位配合审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第2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受团省委党组委托,团省委副书记赵国良一行4人于2016年6月2日至3日到上海团市委对接沪滇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对口支援工作,并就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团的基层工作改革创新、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等进行考察学习。

6月2日下午,赵国良一行与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刘伟以及上海团市委对外交流合作部、组织部、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就沪滇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对口支援项目进行了交流和座谈。赵国良首先介绍了沪滇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对口支援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双方围绕对口支援工作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共识。赵国良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想法和请求。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在全力实施好脱贫攻坚对口支援项目的同时,要着力加强沪滇两地共青团在更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沪滇共青团对口帮扶支援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通过沪滇对口帮扶促进云南共青团工作整体提升。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恳请上海团市委在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着力加强人才支持和智力扶持,加大沪滇扶贫接力计划和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力度,选派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到云南支持各项工作开展,传播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三是要进一步体现团的特点。要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多设计和实施一些党委政府要求做,青年朋友盼望做,共青团可以做并能做好的工作项目,避免大而全,着手小而实,确保各项工作体现出团的工作特色。四是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云南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增强责任主体意识,科学合理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借上海共青团帮扶的东风,切实把沪滇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对口支援项目落到实处。

6月3日,赵国良一行先后到上海理工大学和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凯迪克大厦楼宇立体服务站及楼宇党团服务点考察学习。在上海理工大学,赵国良一行与上海团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上海理工大学团委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上海团市委和上海理工大学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了解团组织如何与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志愿者应急救援培训工作。赵国良指出,云南团省委要积极争取与上海理工大学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干部互访交流、互派挂职干部等方式,加强交流,务实合作,促进云南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水平。

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凯迪克大厦楼宇服务中心,赵国良一行深入肖素华工作室以及楼宇青年服务中心,一边实地考察学习静安区在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团的基层工作改革创新方面的做法,一边与静安团区委、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团委和凯迪克大厦团工委负责同志交流,深入了解静安区各级团组织如何顺应时展变化科学改革团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有效服务楼宇青年的现实需求实现对楼宇青年的有效覆盖和凝聚。

团省委组织部部长陈选良、青农部副部长温洋等同志随同考察学习。

第3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快老区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做好片区连片扶贫开发。省政府批准认定的革命老区县。由于多方面原因,市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普遍严重滞后,农村行路、饮水、上学、就医、住房、增收等“六难”问题十分突出。片区连片扶贫项目区域覆盖4个乡镇15个村,都是非常典型的集中贫困区域,有贫困户1404户561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9.5%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96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382元、2088元、2180元,发展差距较大。同时,规划区为大山区、深山区、高寒边远山区,十年九灾、一年多灾”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户居住环境较差,贫困群众盼望脱贫的愿望极为迫切。实施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必将切实有效改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必将切实有效壮大助农增收产业,必将切实有效提高该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

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老区特殊关怀的迫切需要。去年以来,二做好片区连片扶贫开发。省委书记,省政府省长以及崇禧副书记、副省长等领导多次亲临老区视察调研,对加快革命老区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和重要指示,并在项目资金上给予了直接照顾支持,项目总投入达2.56亿元,其中省级相关部门整合投入1.2亿元,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特殊关怀。实施片区连片扶贫开发,省实施升钟库区、广安水淹区、二滩库区和巴中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之后,对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的又一项连片扶贫开发,旨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省委、省政府的特殊关爱,既是动力,更是压力。只有实施好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才能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殷切厚望;只有扎实推动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才能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深切厚爱。

建设秦巴地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的迫切需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三做好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的深化和升华。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抓好农民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大建设”注重结合连片扶贫开发、集中拆迁安置、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加快建设秦巴地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市革命老区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有机结合,对加快建设秦巴地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必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及相关部门要主动争取并认真实施好片区扶贫连片开发,做好农村生产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以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项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现特点,真正使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成为农村改革发展先行先试的试验场所,成为秦巴山区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成为秦巴山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建设的精品工程。

二、锁定目标。明确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规划明确了连片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具体目标、建设规模、资金概算等内容,市革命老区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3年及2011年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各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责,对相关内容认真研究,做到胸有成竹,切实做好上下对接和指导工作。

使规划区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长足进步、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观、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民主政治切实加强,一总体目标。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稳步快速增收为中心。规划区整体脱贫致富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项目建设期内,二具体目标。规划实施时间为20112013年。规划区农户人均新增纯收入707.98元,2014年,人均新增纯收入3058元,达到6018元;规划区1404户贫困户、5615个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消除344户2363人的地质灾害隐患。村级发展目标:①村道硬化率100%可通中型以下客货运输车辆;②100%社道畅通;③每村有1个以上增收致富支柱产业;④有条件的村建立1个村级互助合作社;⑤适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每村有1个村务活动室、卫生室;⑥农村低保达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保率100%⑦有群众信任、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农户发展目标:①彻底消除茅草房和危房,农户住房庭院绿化整洁;②农户安全饮水达到100%③户均有1亩以上经济林果园;④项目户户均年出栏板角山羊20只以上,出栏小家禽200只以上;⑤适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培训达到全覆盖,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⑥年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以上。

硬化村道28.5公里,三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按照村道硬化、社道畅通、入户路睛雨通行的要求。新建桥梁3座,新建社道16公里,硬化社道27公里,新建联户路22.5公里。二是按照供水防洪结合、先生活用水后生产用水的原则,解决5505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2口,新建灌溉渠27.8公里,整治灌溉渠41公里,新建堤防护岸6.5公里。产业培育方面: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以农业特色优质品牌建设为带动,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发展,促进规划区农民稳定持续增收,尽快摆脱困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项目要长短结合,综合匹配,种养交叉覆盖。种植业上,规划新植核桃1万亩,新植茶园1万亩,茶园低改4000亩,种植蘑芋1000亩,间种套种马铃薯1400亩、大豆1750亩。养殖业上,规划新发展板角山羊养殖户1000户,户均养殖20只,共养殖2万只;规划新发展旧院黑鸡养殖户1900户,户均养殖200只,共养殖38万只。加工业上,新建红豆腐加工厂1个、巴山老腊肉加工厂1个、茶叶加工厂1个。村级互助社建设上,新建村级互助合作社5个。能力培训上,开展劳务培训及输出1275人,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农户环境建设方面:以消除茅草房、土墙危房的农户住房为重点,结合农户庭院建设,解决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规划易地扶贫搬迁50户,危房改造538户,改厨改厕各1152户,改圈2.3万平方米,建庭院880户,表建沼气池210口。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改建村小3所470平方米,购置课桌凳、电脑、打印机、教学仪器、体育设备等教学设备399套;新建村卫生室7个,购置乡卫生院医疗设备4套;新建敬老院1所。

项目总投资近2.56亿元,四投资估算。经测算。其中:基础设施9436万元,产业培育1亿元,农户环境建设4923万元,社会事业790万元。资金筹措上,财政扶贫资金3500万元,省级部门资金8971万元,地方财政资金830万元,地方部门资金776万元,业主投入1950万元,农户自筹9556万元。资金使用原则为:部门资金按行业要求安排使用,不足资金由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基础设施中的社道和联户路、能力建设等。

三、细化措施。切实做好市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

整个连片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机部分,一帮扶指导上下功夫。一是做好项目对接。三年规划》及《2011年实施方案》中的各行业口的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要在省、市、市政府及项目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区涉及的项目逐一梳理,针对每年度的具体项目,加强与省、市对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做好相关协调配合及指导帮扶工作,积极帮助市落实好对口省直部门的整合资金及时到位,既要切实抓好帮扶指导工作,又要及时了解掌握相关项目的进程情况和工作成效,监管好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确保完成各项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市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省、市对口部门的联系汇报,做好项目实施的上下衔接工作。二是狠抓技术指导。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区的技术指导,组织种植、养殖专家加强对规划区内的板角山羊、旧院黑鸡、茶叶、核桃、魔芋等产业的技术培训和推广,齐心协力推进工作落实。要开展优质服务,认真抓好相关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服务。三是搞好定点帮扶。要结合“挂包帮”工作的开展及“2011年中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搞好项目区的定点帮扶工作。市直工委牵头、市扶贫移民局配合,负责项目区15个村“挂包帮”活动及定点扶贫工作的落实,对项目区15个村分别确定一个市级部门(含市实行定点帮扶,并确定一名市级领导干部(含市定点帮扶两户以上贫困户,从今年开始连续帮扶三年。各帮扶单位要坚持克服“松口气、差不多、老一套”等松劲厌倦思想情绪,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一如既往地抓好“挂包帮”工作。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支持,助推规划区建设发展。要动员涉农企业、群团组织和成功人士积极参与规划区扶贫开发,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扶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创造特色,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上下功夫。四是强调群众参与。群众是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要大力宣传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政策、项目建设机制、群众的责任和义务,把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道理讲明白,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要”为“要干”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连片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实施具体项目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群众想干、愿干、会干的事,让群众最大限度参与连片扶贫开发的决策过程,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划项目尤其是发展生产的项目,要尽可能发动群众参与投工、投资、投物,促进项目加快落实、加快见效。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监督管理,让群众在各类项目建设中真正拥有参与权、监督权、受益权。

禁止对建设方案进行随意更改。个别确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的必须按权限及程序报批,二监督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加强规划管理。要严格按照《三年规划》及《2011年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二是加强工程管理。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跟踪督查,坚持以制度求管理、保质量、促进度;要加强物资购买使用管理,保证物资供应和安全使用;要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加强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定点定责督促检查,严格项目工程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制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切实做到三保”保安全、保工期、保质量竣工项目由村自查、乡镇验收、扶贫移民局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专家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三是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度,实行建设项目公告公示制、专帐核算制、票据规范制,重点加强对资金管理运行环节及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的监管,增强资金管理使用透明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要强化资金整合,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意见》川办发〔2009〕45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达市府发〔2011〕1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促进扶贫项目资金与其他涉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投入项目实施区域,统筹使用,加大投入,形成整体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乡村两级公告公示制”加强统计监测,接受财政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和社会监督,确保干部廉洁安全。项目实施结束后必须严格进行全面审计。市扶贫移民局牵头,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配合,每年项目实施完成后,联合对项目区竣工项目进行一次资金使用和建设进度检查,三年规划》实施完成后,由市审计局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内外部监测体系,对项目区各项工程的建设进度、质量、效果、资金和物资使用等情况进行全程监测管理。五是加强档案管理。建立项目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全面、全程档案管理制度。要完整收集整理项目准备、规划、申报、实施和阶段验收、竣工验收各个环节全过程的各项资料(含照片和视频资料并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规范建档建卡、立卷归档造册。

大胆开拓进取,三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市及相关部门要创新工作机制。建设秦巴地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新样板,创造秦巴地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的新模式。一是健全项目区管理机制。要按照连片扶贫开发《三年规划》及《2011年实施方案》中各行业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各项目区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运行规则、招商引资等管理办法,用健全的制度来规范项目区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健全农民参与式机制。通过村民大会选举组建“农民理事会”保障农民对项目全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激发农民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三是健全农民利益创收保障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切实增强带动能力和实效。组建并完善特色种养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模式,确保农民充分受益和收入持续增长。四是健全项目后续管护机制。要按照“建管结合”原则,组织受益群众讨论制定项目后续管护办法,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予以公示实施,以保证验收的工程项目移交项目村和农户后得以持续正常使用和有效运行。五是健全民办公助机制。要以农民决策为前提,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10〕5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意见》达市委办发〔2011〕51号要求,项目建设中全面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使政府投入和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相结合,从而构建“投、建、管”三位一体的项目建设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能力,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六是健全规划衔接机制。项目建设规划要尽力与秦巴山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整体打造,综合示范,发挥规模效应和典型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以片促面。

四、强化领导。确保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

对市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进行指导、督促,一加强组织领导。三年规划》及《2011年实施方案》省政府统一领导、市政府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市革命老区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指导小组。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又好又快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市政府要严格按照《2011年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市扶贫移民局要牵头做好市级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

加强协调配合,二加强部门配合。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指导小组的分工要求及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帮扶工作,推动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顺利实施。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指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末组织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系会议,汇报、沟通、对接、交换项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和需要协调解决的事宜。市政府督查室每季度对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指导、帮扶落实及工作配合等情况进行通报。

建立工作预决算制度,三加强目标考核。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督查室将对市《三年规划》及《2011年实施方案》任务落实和指导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实行“季度督查,半年小结,年度考评”目标管理机制,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第4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计划主要依托团省委“计划”,联合其所在村和镇涉农部门对其提供帮扶,主要包括为其创业提供场地,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其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方案,开展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日常管理、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活动开展半年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建立帮扶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镇团委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项目选择提供咨询意见,并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起所在的村组织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2、镇团委负责帮助其解决前期资金筹集、场地建设、养殖品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用电及交通畅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帮主其申请“田园小康”项目和争取“计划”创业资金,目前,两名大学生村官都已经获批了“计划”创业资金,其中一个还申请到了“田园小康”的创业帮扶资金,初步解决了其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场地方面主要是做当地养殖大户的工作,从其养殖场地分出一部分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作为出资,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补偿收入,目前,两人均得到了适合的创业场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3、组织涉农部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其创业过程中,组织涉农部门对口帮扶,主要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养殖周期问题,只能做场地维护,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三月份以来,我镇团委两次带领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在鱼苗购买和放养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确保创业成功。

4、在其创业过程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尽力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代购饲料、药物等,力争助其创业成功。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能力有限,虽然有团省委各个项目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资金方面还是有些压力。今年三月,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经销商承诺,为两名村官每人赊购4000元的饲料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其创业积极性。

第5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2013年首先在市辖区和有条件的县镇实施

从2013年起,首先在市辖区和有条件的县镇实施以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的中小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实验的试点工作。改革实验工作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步骤,力争用1~2年的时间,初步实现改革实验试点地方基础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达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015年~2020年有效缩小校际区域之间的差距

2015年~2020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这项改革实验,在整个县域或更大区域内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效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形成各具特色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新格局,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可建立学校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等多种模式

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学习、吸收和借鉴西安市的实践经验和实施办法,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可通过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建立学校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教育对口支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开展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验。

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交流流动

要求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在布局结构、师资校长、经费投入、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各项教育资源在城乡、校际、区域之间均衡配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整体发展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统筹管理、定期合理交流和流动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向辖区内初中分配的机制。

第6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一、20*年扶贫工作情况

20*年的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调研这一主题,扎实做好*县欠发达地区“十一五”期间扶贫规划的编制与全面扶贫帮困工作。

(一)、深入调研,认真编制扶贫规划

1、抓好扶贫新一轮政策出台的调研。20*年3月上旬,市扶贫办范文英主任带领工作组对我县6个欠发达镇乡和双峰、水车2个片的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为时一个星期,走访30多个村,座谈干部群众近200余人,为市政府出台新一轮扶贫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编制县“十一五”期间扶贫规划。为了搞好欠发达地区“十一五”规划,县老区办设计了十来种表格,下发到各镇乡进行调查摸底,内容涉及到交通道路建设、饮用水建设、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安居工程、下山移民、生态保护等十几方面的村情。通过摸底,全面掌握了各类数据,规划已于20*年3月份编制完毕,并上报市扶贫办。

(二)、着眼民生,狠抓扶贫项目落实

1、扎实推进下山移民工作。20*年以来,我们已完成三批下山移民,今年第4批下山移民计划600户,涉及9个镇乡,20个行政村中的33个自然村,实际搬迁743户,比原计划增加143户,2286人,已于20*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并通过市里验收。共拆除房屋1586间,其中平房904间、楼房345间、其它用房337间,拆除面积55495平方米。据统计迁往中心村698户,镇乡所在地19户,县城16户,县外9户。补助资金共743万元,市、县按1:1比例全数到位。

2、认真做好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根据市4月29日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我县在6个欠发达镇乡和2个片开展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专门召开了6个欠发达镇乡2个片分管扶贫领导和农办主任工作会议,部署了低收入农户的建档立卡工作。我县低收入农户共5420户,致贫原因分别为缺生产资料1671户、自然灾害60户、就学931户、因病2685户、缺劳动力956户、其他642户。今年实施帮扶安居户600户,生产型1*户,学生入学补助627人,帮扶资金达911万元。

3、努力促进村户经济发展。针对农业产业化推进难,传统经营模式变革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我们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大力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与山地使用权流转,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走发展现代农业之路。20*年欠发达地区实现土地流转近3758余亩,流转后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如茶院乡龙尾巴村、深圳镇柘坑张等村引种弘阳猕猴桃700余亩;*街道山陈、前童镇下杨等村种植油茶400余亩;桑州、深圳、前童、双峰等镇乡(片)开发茶叶基地近1000亩;岔路镇王爱山岗片种植了1000亩锦绣黄桃。土地的流转,经济特产林的开发,为提高村、户的经济收入打下了基础。

4、认真抓好安居工程建设。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解决住房困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做到三到位:一是组织到位。由县老区办具体组织实施,各镇乡街道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完工有验收。二是程序到位。安居对象必须由村两委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推荐,农户本人提出申请,镇乡街道逐户审查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每个无房户登记造册,拍摄新老房屋照片,建立档案。三是资金到位。今年安居房建设600户,按照每户补助10000元的标准,市、县按6:4的比例,共计600万元,其中市补资金360万元,县里配套240万元,12月底前全部完成并资金补助到户。

5、重点扶持项目效益显著。根据市扶贫办百村攻坚规划的要求,采取集中资金、集中扶持、突出重点的办法,帮助重点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今年确定了胡陈乡西翁等13个村为市级重点扶持村。采用兴建综合楼、标准厂房、街面房等出租;深圳镇溪滨村建造民工宿舍用于出租等。总投资达917.*万元,市级补助252万元,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创造了条件。

6、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我们采取多方筹资,全民动手的办法,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资源型机耕路建设。欠发达地区大都地处偏僻,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使一些地区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今年,在市里的大力支持下,总结以往资源型机耕路建设的经验,会同县交通局认真组织实地考察,投资建成资源型机耕路26条,51公里,总投资386万元,争取市级补助189万元。这些机耕路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山区资源开发,大大提高了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重视欠发达村的环境整治,把部分扶贫资金用于村内道路建设。今年投入村内道路建设的有8个镇乡中的20个村,修建面积达68860平方米,总投资达383.5万元,补助资金1*万元,其中市级补助63万元,县里配套38万元。

7、协同抓好饮水工程。吃水问题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我县有的欠发达地区的村庄迄今为止尚未全部解决吃水问题,有的村庄过去接通过自来水,由于年久失修需要二次改水。今年帮助6个村接通了自来水,二次改水8个村,共投资40余万元。

(三)、和谐共进,全力做好对口帮扶

1、积极开展“甬黔携手,图书传递”活动。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甬黔携手,图书传递”活动。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发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本次活动共收到捐赠图书102588册(其中小学类图书42093册、初中类图书19334册、高中类图书12591册、大学、农业科技图书28570册);捐赠文具873094件,500余箱,约计人民币近50余万元;捐赠校服543件、书包1*只,超额完成了原定9万册图书的任务。并于5月21日由县老区办统一运送到*火车北站。

第7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自治区、地区和县委“关于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安排部署,为实现我县社会长治久安、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明显改善,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的目标积极作出贡献,结合本局实际特制订此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县科技局开展各级干部“访、惠、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了实施方案。由局长亲自负责,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局里每年选派2-3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

二、按县委要求开展好“访、惠、聚”活动

1、通过驻村工作组干部与村组干部,四老人员座谈,入户走访,民意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该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该村在维护稳定、民族团结、宗教管理、民生建设、群众生活、基层组织建设,群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进行梳理分类,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一进行协调解决。

2、突出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这个重点,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讲解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专门机关反映予以处理和打击,以确保该村的政治社会稳定。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编自演自乐,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结合本局实际组织部分科技专家和邀请本县的文化艺人到该村开展送科技、文艺下乡活动。结合该村农民和青年的实际需求,举办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青年人的就业技能。

4、协助村党支部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工作组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好各项工作。在这当中,积极帮助党支部书记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措施、合理工作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对村级组织中的基层干部主动地给他们出注意,想办法,帮助他们化解问题矛盾,促使他们提高执行政策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帮扶实在不能胜任的或在政治上不坚强,作风上问题较多且群众强烈不满的干部经向乡党委汇报研究同意后进行调整。同时,在一线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积极分子为村级后备干部。通过三年的帮扶力争将该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强,工作有魄力,群众拥护的村级组织班子。

三、抓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2014年-2016年,***县科技局将按照县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计划开展以下实事。

1、2014年计划安排

(1)邀请专家在该村举办1期林果业管理培训班(主要为核桃、红枣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举办1期肉羊养殖和养鸽培训班(主要是品种选取、科学配方饲喂和疫病防治);

(2)资助1位百岁老人建抗震房;

(3)扶持10户地少人多的农户在庭院建立蔬菜种植小拱棚;

(4)资助修建2座小型水利构筑物;

(5)向分管县领导汇报,协调解决第2村民小组新建居民点住户用电、用水问题。

(6)组织培养和协调解决该村10名大中专毕业回乡青年的就业问题;

(7)组织举办两场送科技、文艺下村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2、2015年计划安排

(1)举办1期林果业科技培训班,1期养殖业科技培训班(含羊、家禽养殖);

   (2)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本村有制作民族乐器师傅的优势,组织该村有乐器制好的青年,举办1期乐器制作培训班;

   (3)资助修建3-4座小型水利构筑物;

   (4)向县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将第2村民小组新建居民点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纳入2015年县乡计划;

   (5)将第1村民小组农田小道铺石子的问题,通过向有关县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沟通和向乡里协商以及村里自身努力,争取实施。

(6)组织培养和推荐协调解决10名完成学业的回乡青年的就业问题;

(7)开展1次送科技和文艺下村活动;

(8)结合该村实际,协助村党支部组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3、2016年计划安排

(1)举办1期林果业管理和营销技术培训班,1期畜牧科学养殖速肥技术培训班;

   (2)扶持10-15户养鸽户和10户左右民族乐器制作农户;

   (3)资助修建3-4座小型水利构筑物;

   (4)组织培养和推荐协调解决该村10名完成学业回乡青年的就业问题;

   (5)开展1次送科技、文艺下村活动;

   (6)向有关县领导汇报,争取协调解决第1村民小组新建居民点前小水渠防渗问题;

   (7)积极筹备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力争组建民族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8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办公室第二季度工作计划【一】一、第一季度工作汇报

1、春节前,协同院领导走访慰问我院离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

2、做好第一季度党办常规工作。

一是向组织部上报我院班子成员自然情况等相关材料;

二是按照对领导干部“两项规定”的要求,向市农委党办上报相关领导信息材料;

三是做好XXXX年党员发展计划;

四是为5名老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出;

五是完成院领导班子年终考核事宜;

3、按照领导指示,对梁振富同志多次反应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进一步做了调查了解,并拿出处理意见;

4、制定XXXX年党委工作要点和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5、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学习xx大精神文件;

6、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第二季度工作安排

1、做好党办日常工作;

2、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全院稳定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组织全院党员领导干部贯彻学习党的xx大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

4、做好XXXX年党员发展相关工作;

5、计划组织开展“五四”和“七一”主题实践活动,制定活动方案;

6、有计划组织开展支委或干部的学习培训;

7、抓好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尽快制定宣传和信息报送的方案;

8、按照市委关于副县级领导干部包村帮扶的任务要求,组织好我院帮扶对结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协调落实;

9、酝酿起草院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案。

办公室第二季度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工作的总体要求,以“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督促有效、服务到位”为目标,抓培训,抓协调,抓督查,抓提高与作风建设。在主任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照上级部门的指示、决定,以为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己任,加强学习,注重细节、提高效率、落实到位。在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下有目的、有条理、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在党支部和主管的统一领导下,脚踏实地,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常规工作,确保有序的运转机制

(二)综合协调,创造和谐的办公环境

(三)上传下达,创设畅通的信息渠道

(四)办文办会,建立规范的办公流程

(五)对外接待,做好合理的招待安排

(六)档案工作,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七)教育宣传,打造优良的品牌形象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工作,确保有序的运转机制

做好会议通知、工作安排通知、节假日放假安排等通知,加强办公用品管理.

(二)综合协调,创造和谐的办公环境

协助主任、书记督促各部门积极做好工作,对各部门常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做好记录,及时向主任、书记反馈信息,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整合各部门之间的相关工作,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要及时、准确;做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维护好班子的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三)上传下达,创设畅通的信息渠道

及时收发文件, 并交主任、书记审阅, 根据审阅意见,转达给相关部门办理或通知相关教师。建立来信来电登记制度,根据信息来源和内容恰当及时地进行处理。广泛了解有关的外部信息和上级精神;及时了解和收集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强与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和社会通报工作动态和办学成果。

(四)办文办会,建立规范的办公流程

组织办公会议以及领导召开的其他专门会议,做好会务准备工作,做好会议记录,撰写重要的会议纪要,做好会议决定的传达和督办工作。

(五)对外接待,做好合理的招待安排

做好对外接待安排,协调对口接待工作,做好合理的招待安排.

(六)档案工作,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根据档案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各类档案,提高档案的查阅效率,努力为工作服务、为师生服务;及时做好各类检查评估的材料准备和归档工作;认真仔细正确地做好各类报表数字的统计、核对工作,及时报送,统一存档。

第9篇: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现状;措施;成效;问题;对策;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350-03

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毕节市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统筹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以及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的策略,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是推进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实现快速崛起的重大选择。现结合毕节市实施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情况作简要分析。

1 基本现状

2014年以来,毕节市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的要求,以境内国道、省道沿线为重点,以自然村寨和农户家庭为载体,在贵毕路、毕纳路、毕威路、毕赤路公路沿线,在自然环境优美、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自然村寨,率先选择16个自然村寨进行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建设。这些示范点共涉及农户4 933户,总人口20 312人,总劳动力9 666人,总耕地面积1 240 hm2,其中:水田121.8 hm2,人均纯收入2 180元。根据既定目标,毕节市加大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推动现代农业上台阶。形成一批产业聚集、循环高效、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综合性、辐射带动力强的生态文明示范家园带,确保1年试点、2年推广、3年取得明显成效。

2 具体措施

2.1 加强领导,包点示范

为确保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项目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毕节市成立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试点村寨分别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乡镇长任第一副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的生态文明家园指挥部,加强试点村寨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抓好项目实施和管理。同时,还建立副县级领导干部帮建联系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村寨工作机制,以便更好地加强指导督促。建立部门联系示范点帮扶机制,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家园目标示范统筹安排项目和资金,搞好组织协调和指导。建立干部驻村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示范点挂职锻炼,乡镇抽派5个人蹲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1-2]。

2.2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半年来,共召开动员大会26次,印发资料200余份,张贴宣传资料800余条,举办专栏30余期,组织参观学习4次,制作学习图片光盘200余张。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农户的主动性,从思想意识上形成了全方位的宣传声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全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2.3 搞好规划,找准切入点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涉及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等内容,要求高、难度大,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毕节市生态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地委、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和《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并结合全市实际,编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规划,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早落实,完善“五改”、“五建”、“五化”工程的落实,以不同的形式切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2.4 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从2009年起,市财政按每个示范点每年预算15万~20万元经费,用于16个纳入地区试点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补投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村的贷款扶持力度。同时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动员协调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整合部门力量,把现有项目和资金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寨倾斜。整合人才资源,分期、分批组织生态文明家园试点村涉及的乡镇干部、能工巧匠及群众代表外出学习考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活力。加大对项目实施技术人才、建筑工匠、规划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和项目实施人员素质。有效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的整体合力。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形成生态家园建设合力,有力地促进了毕节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截至6月底,毕节市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450人次,部分镇乡还特地从遵义、金沙等地聘请熟练技工20余人进行黔西北风格民居的新建和改建,并进一步聘请当地工匠为毕节市培育了3支技术过硬的技工队伍,为新建和改建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统一购买材料。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自启动以来,部分镇乡采取统一采购材料的方式,既保证工作进度、质量,也保证购买材料时价格合理,大大降低了购买和运输成本[3-4]。

2.5 强化督查,统筹进度

加强督查考核。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督查内容,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奖惩细则。建立对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方面的考核制度,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保证劳动力调度。家中无劳动力是当前各试点的突出问题,为保证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个别镇乡除通过包户干部积极动员外出务工劳动力近期回家参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外,还由包户干部帮助从外村寨协调小工,有的农户自发组成“互助户”,互相帮助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3 取得的成效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毕节市属边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差,针对这一情况,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项目方面,从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入手,通过实施进村路、连户路、串户路和院坝的硬化,以及实施茅草房、危房的改造和房屋的美化靓化,使农民居住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已按《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建筑设计通用图集》启动房屋新建141户,占计划数的178%;完成20户,占计划数的25%;房屋改造启动366户,占计划数的67%:完成206户,占计划数的38%。其中:木瓦房改造启动3户,占计划数的9%;完工3户,占计划数的9%;砖瓦房改造启动52户,占计划数的46%;完成36户,占计划数的32%;砖混平房改造启动311户,占计划数的78%:完成167户,占计划数的42%。已硬化串户路845 m2,占计划数的9%:已硬化院坝5 200 m2,占计划数的18%。

如撒拉溪镇永丰村寨子组,自2014年初启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以来,市新建办已整合启动资金40万元,用于寨子组60户房屋的黔西北风格民居改造。镇政府承诺为建房农户贴息贷款3万元,深圳市对口帮扶资金50万元用于通组道路硬化和院坝及串户路硬化和茅草房改造。市新建办争取到4级财政“一事一议”资金投入100万元用于村寨靓化工程,协调地区卫生局拟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计生、卫生、文化等综合服务楼建设。农办、农业局、水利局、畜牧局、卫生局、文广局、安监局等市直部门也斥资帮扶。

3.2 拉动产业发展

通过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壮大农村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如:大新桥办事处小河村有独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由西向东十余千米的小河旅游区,重峦叠嶂、树木葱郁。小河地处岩溶发育地带,是一片罕见的峰林区。奇山异石林立,天然溶洞荟萃,彝族风情浓郁,享有名气的自然景点有海螺石、听鱼石、金狮拜宝象等20余处。人工景观有环湖岛、钓鱼池、游泳池、凉亭和不同档次的娱乐场所,土特产品和农家小吃。该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开发“农家乐”。200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 000人次,收入5万元,7家“农家乐”收入10万元以上。海子街镇红堰村,充分利用该村离城区较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灌溉基础设施等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食用菌栽培技术在该村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食用菌栽培已从原来的2个组2个专业户发展到现在的9个组80余户。目前全村种植食用菌收入5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9户,收入2万元以上的种植户10户,全村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00余万元,实用菌产业已纳入全村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做到“一村一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生态家园建设积累了经济基础。农民增收致富有了经济基础,就有了建设生态家园的迫切愿望,政府再给予引导,两者互动形成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合力。

3.3 培育一批经纪能人

通过从基层干部和劳务输出中培育选择有一定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的经纪能人,通过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发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如:清水铺镇橙满园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大搞坡改梯基本农田建设,开山修路,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工程,引导农民栽种柑橘、大枣,全村仅此项收入逾600万元,水果生产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如:某村民种植柑橘0.8 hm2,年收入5万余元,另一村民种植柑橘1.53 hm2,年收入达10万余元。加快了村民脱贫致富步伐,在大石山区建成了整洁漂亮的新农村。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 500元,成为毕节市的富裕村。

3.4 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企业对口帮扶和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实现工农互动,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毕节市土老哥食品有限公司在撒拉溪镇永丰村落户,主要生产各种系列的辣椒面,产品已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该企业的落户,既带动了辣椒基地建设,又转移了农村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毕节地区聚合生态有限公司在梨树镇小屯沟村落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坑木林基地的开发、木炭的加工,农民在公司上班月基本工资500元,加上计件工资每月人均收入超过1 000元。仅1个企业就带富了1个村,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增添了新气象。

3.5 带动生态农业工程

农业局积极组织示范点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在示范基地上大力实施无害化技术,积极推广生态型种植、生物多样性控害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杀虫灯灭虫绿色控害技术等无害化控制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投入品的使用量,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努力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基地申报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由市果蔬菜站申报无公害蔬菜基地233.33 hm2,申报产品为脱毒马铃薯。二是由市果蔬站申报无公害水果产地,清水铺镇面积233.33 hm2,申报产品为柑、脐橙。已获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的有鸭池镇下坝村,面积200 hm2,由鸭池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申报主要产品为番茄。并逐步开展其他示范点的申报工作。

4 存在的问题

毕节市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存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部分试点新建户数超过原计划数。农民收入水平低,2008年毕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 742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 703元、人均财政收入3 181.11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即工业反哺农业,支持生态家园建设的物质基础较差。生态文明建设补助资金非常有限,新建房屋每户补助8 000元、木瓦屋改造每户补助1 500元,砖瓦房改造每户补助3 000元,砖混房屋改造每户补助6 000元,串户路、院坝硬化补助45元/m2。奖励资金:新建房屋每户2 000元,木瓦房屋改造每户200元,砖瓦房屋政造每户300元,砖混房屋改造每户2 000元。多数农户资金缺乏,特别是新建的农户资金缺口更大,据技术人员统计,新建80 m2左右的新房,除补助外,还要另投入2万~3万元。如撒拉溪镇原计划新建户数为8户,现在拟建户数为24户,已启动13户。新建实际户数超过原拟建计划数,而房屋新建与房屋改造在标准上相差2 000~5 700元,造成了较大的资金缺口。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建设模式单一。一些镇乡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五改”、“五建”、“五化”工程落实不到位。没有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民增收计划,引导农民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生产,在改善环境、实现增收上没有载体,既看不到又摸不着。三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新形式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需要。四是生态家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5 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一是要解决当前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搞好区域内的资源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乱、统筹安排、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进行全面统筹,对所有项目和资金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化的农业投入新机制。各级政府要带头向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建设倾斜,确保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的长期稳定,并逐年增加。积极倡导支持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政府应该组织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外资支持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支持与依靠农民建设相结合的机制。二是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引导农民实施科技兴农,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培育新的支撑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民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质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积极争取省农业厅及地、市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有关专家,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的同时,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新一代农民,也只有新一代农民才能完成生态家园建设的任务。四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稳定取得成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想用几年时间很快改变农村面貌是不现实的。要提高村民认识,增强文化素质,不要完全依赖政府,要有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辅以政府的扶持引导,这样生态家园建设成就才能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王峰.毕节地区生态畜牧产业发展研究[J].乌蒙论坛,2010(1):46-51,82.

[2] 曹建荣,刘衍君,张秀玲,等.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38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