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审计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在財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指将全部的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的范畴,统筹规划部门预算、政府决算、经济责任、专项资金、民生资金等审计项目,构建协调、统一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维护经济运行、服务国家治理的职能作用。财政大格局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对当地财政体系、资金分配管理的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而对财政资金的流向分析,却是必须依托强大的计算机分析手段对大量数据的综合处理才能实现的。
(二)应用计算机审计,是财政信息大数据的要求
财政部门的数据信息量大,门类众多,类型各异,从基本层面上划分,就包括计划层、执行层、核算层,其中,计划层包括部门预算编审系统,执行层包括指标管理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系统、集中支付系统、拨款管理系统、用款计划系统、政府采购系统、清算对账系统等多个系统,核算层包括总会计财务系统、专项资金系统、预算单位财务系统等。每个系统中又有数亿的数据量,靠人工从这么庞大的数据中发现关联并分析,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运用计算机审计,才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挖掘。
(三)应用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工作客观实际的要求
现在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普遍面临着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客观实际。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不会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要想取得审计成果,必须探索审计规律,创新审计方法,应用计算机审计,是节约人力、时间,快速抓住问题,取得审计实效的关键。
二、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社保审计中计算机审计应用完整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政数据采集不全,无法形成全面的数据分析
由于财政数据涉及部门多,分类细,很多科室自己都有独立的系统,数据量大,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很少采集全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大部分都是需要哪方面数据采集那部分数据,如采集国库和集中支付中心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排序,或常用疑点的模糊字查询,对数据分析浮于表明,难以形成对数据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二)财政数据关联节点多,无法形成系统的数据关联
由于历史原因,财政数据并不是一个系统中的数据,而是各个独立系统数据通过金财工程联系起来,金财工程的财政数据中并不包括部门独立系统的明细数据,审计人员在提取各个系统后台数据后,由于不同公司的软件设计差别很大,关联点难以寻找或关联难度较大,导致无法将数据统一到同一数据库或数据表中,从而无法实现关联分析。
(三)审计人员中复合型人才较少,无法形成对财政数据的挖掘剖析
目前,审计人员中具有较强财政审计能力的人较多,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也不少,但是同时懂得财政审计,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人却不多,导致很多财政审计能手看不懂数据表,不知道那一个个数字是做什么的,很多计算机审计高手在面对独特的财政系统时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干什么,无法形成对财政数据分析的突破性进展。
三、如何提高财政审计中计算机审计应用的效果
(一)组建具有综合素质的团队,对财政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关联
通过组建包括财政、计算机、土地、环境、社保等多方面审计背景和经验的人才,集中时间对财政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剖析各部门数据间的关联,形成系统全面的数据,综合对比指标、资金等多方面数据,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预算、指标、用款之间的关联,挖掘财政数据内潜藏的问题
由于审计人员对数据关注的局限性,财政审计工作的重心集中在财政资金的流向和在预算单位的使用上,对财政资金的预算和分配由于数据的采集缺失或数据难以处理出来,反而形成了财政部门本身的灯下黑。审计人员在对全面财政数据关注后,更能通过预算指标的调剂、追加,发现虚列年产预算指标、未按年初预算下达指标、挪用财政资金、滞留专项资金的等问题。
一、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够明确
较多的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对于财政预算所开展的审计工作的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很多的财政审计机关缺乏科学的审计理念。在实际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没有对财政管理进行规范,无法利用审计监督的方式,推动财政体制的改革。在实际实施预算执行审计时,主要审计本级的财政部门,而对下属的部门采取重点延伸审计的方法,不够全面系统,缺乏广泛性,难以与公共财政体系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2、难以跟新形势的要求相适应
地方财政在开展相应的审计预算时,使用的依旧是陈旧的审计框架,较为传统,而为了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务必要审计人员始终保持艰苦细致的工作态度,紧跟新经济形势的脚步。尽管有些基层的审计机关能够对地方财政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但其上交的相关审计的报告的可操作性较差,难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审计的角度。
3、审计质量较差,工作人员审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同样的会计信息系统也会随之变化,变得更为复杂,这样一来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概率也变得较高,与此同时,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就要不断扩大,跟传统审计工作相比,已超出很多,导致审计工作不确定性变高。被审计的对象变得越复杂,审计范围就需要不断扩大,审计的内容也就变得更为广泛,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以及风险。
4、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现阶段,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问题,导致许多区级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侧重点还在于审查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上,却未研究财政效益审计,特别是对于财政资金的实际运用状况进行查找时,眼光过于狭隘,导致难以从机制、体制上对财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有价值的意见,从而影响了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的发挥。
二、构建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1、明确指导思想
地方财政在预算执行审计时,要积极落实服务政府以及人民大众的思想,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以及协调,各审计机关要积极履行其所有拥有的审计责任,将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视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树立大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对传统的审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往效益审计的方向发展。
2、适应形势需要,围绕预算改革
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始终围绕预算进行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1)有效开展审前调查以及现场审计;(2)将传统审计技术跟现代审计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3)积极与财政审计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进行配合;(4)将同级审的方针跟与上审下的方针相结合。而在调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时,相关的设计机关着重关注以下几点审计的内容:(1)本级预算实际收支状况;(2)重点安排的支出资金以及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3)安排超出本级预算的收入的资金实际使用情况;(4)是否建立了相应的部门预算执行制度;(5)向下级所转移的财政情况;(6)本级人大执行批准预算决议的实际情况。审计好上述重点内容后,审计那些影响着预算执行的重点资金或者审计那些受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的部门分别采用专题审计的方式以及延伸审计的方式,以便快速找出问题的根本,以及存在的隐患,从而能够从体制、机制以及制度上进行及时的改进,以便为政府在做出宏观决策时提供更加可靠的凭证。
3、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为了有效提高审计的质量,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则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分析财政支出后,对支出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安排国家预算的资金,以及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支出管理的好坏,现阶段由于财政支出预算不够细致,对于频繁的对预算执行中所涉及的科目进行调整这一问题还没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措施。(2)做好政府以及人大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审计工作,对地区经济进行整体的把握,并就区域经济的发展机制以及财政体制,分析地方财政所存在的问题。(3)对预算编制审计进行有效的延伸,并积极探索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探索效益审计以及跟踪审计。(4)加强政策执行审计,强调执行政策的严肃性以及有效性。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养
由于地方财政在开展相应的审计工程时主要是依法进行审计,而审计工程开展的武器就在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一旦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并适当的采用一些法律法规,排除审计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阻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审计工作人员写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建设信息化的设计机关,积极采用更为现代化的技术对审计方法进行改进,对审计人员进行财务专业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培养更多复合型的人才,从而使得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提升,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也会因此更进一步。
一、基本情况
县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40个,共涉及22家单位,审计发现188个问题,其中:金额计量事项126个、非金额计量事项62个。提出审计建议78条。
二、整改取得成效
整改问题137个,其中:金额计量事项整改98个、非金额计量事项整改39个,问题整改到位率72.87%,尚有51个问题未整改到位。
6月份督促整改,取得成效:收回发放补助6.48万元,收回电话费4.76万元,收回应由个人负担服装款14.38万元,补记固定资产515.54万元,已退水费1.24万元,清理往来款金额100.92万元,制定制度办法4个。
三、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步措施
(一)原因分析
1.历史遗留原因造成的问题,如往来款项长期未清理。
2.财力不足原因造成的问题,如向下属单位摊派费用,向非预算单位拨款。
3.已经发生无法追溯原因造成的问题,如超标准列支公务接待费等问题。
4.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造成超预算无预算支出等问题。
(二)下步措施
1.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手续,从严规范财经纪律,杜绝违规现象发生,尽量减少风险。
2.对财力不足造成的问题,单位应重视增收节支,积极发展经济,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范资金支出范围,杜绝不合理支出等现象发生。
3.对于已经发生无法追溯原因造成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将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的实施细则,制定严格的公务接待纪律,严格执行《菏泽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菏办发【2014】15号)的有关规定,从严管理,严格政策,严肃纪律,坚决杜绝违规列支招待费问题发生。
4.对于预算方面的问题,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一是认真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二是合理确定收入来源;三做好预算申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四是预算支出要细化到项目,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五是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考虑上年总的支出水平不能盲目的铺摊子。
关键词:财政管理 专项资金 资金审计 问题探讨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各级部门为了扶持、发展某些事业而设立的具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目的性强,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专项资金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专项资金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使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今后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工作。
一、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审计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专项资金的分配是否合理、预算是否科学、投资的项目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经济性审计有利于保障财政专项资金能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经济审计就是要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杜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现象。
(二)财政专项资金的效果性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的效果性审计就是对财政专项资金实际发挥的作用进行审计,分析专项资金是否发挥了预期的目的。效果性审计主要是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检查使用单位是否正确的使用了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是否存在挪为它用的情况。效果性审计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一次总结,有利于及时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专款专用。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的效果性审计时,一定要注意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深入探究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这有利于在今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更好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二、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水平的必要性
(一)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问题严重
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是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由于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合理的监督,很多单位都不顾已有的各项规定私自将专项资金挪为它用。根据近些年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数据可知,违规使用的金额大约占专项资金的12%,这使得专项资金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多需要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却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开工。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加剧了管理部门的问题,很多单位违规将专项资金用作员工的福利支出,以工程建设的名义用专项资金大吃大喝,这不仅使专项资金使用起不到改善民生的作用,反而带坏了社会风气,使得腐败问题盛行。
(二)缺乏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督
缺乏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督是由来已久的问题,由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复杂,涉及到了多方的利益,因此加剧了对其监督管理的难度。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财政部门往往缺乏专项资金预算、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和审核结算等过程的有效监督,很多监督管理的工作都是审计部门自己完成的,由于缺乏第三方的监督机构的有效监督,很多监督工作都是流于形式。财政监督人员往往只是对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核结算等主要环节进行突击检查,而缺乏对资金的跟踪审计,这得审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严重。
(三)财政专项审计的方法不合理
由于当前很多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都具有工期长、施工情况复杂的特点,这无形之中有又增加了专项资金的审计难度,提高了对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工作要求。当前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审计人员仍旧采用落后的审计方式,这些审计方式已经不能符合当今专项资金的使用特点,故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三、提高专项资金审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体系
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体系可以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可以降低审计工作的执行难度,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建立一个完善的专项资金审计体系,首先得确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以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用。对现有的专项资金审计体系不断的进行完善是提高专项资金审计水平的必然选择,只有如此专项资金审计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才能为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提高专项资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让公众参与到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来,从能够弥补现有监督管理体系的不足。及时的公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能使得很多管理部门不敢私自将专项资金挪为它用,以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查处,一定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使得资金使用人员有所顾忌。提高专项资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度,还能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也有利于形成对审计工作的第三方大监督,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审计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落后的审计方式是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专项资金审计过程中应该敢于对现有的审计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吸取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审计体系,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合理的审计方式,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只有不断的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水平,才能保证专项资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才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10(1)
一、关于案件的受理
对于依照《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二条规定(以下简称《解释》第九十二条)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1、审查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主体是否适格。根据《解释》第九十二条的规定,有权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主体只能是两个,即一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作为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为了确保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实现,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二为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权利人为了使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在今后得以实现,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义务,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形式要件和指向。由于行政机关或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案件,既非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更非行政诉讼案件,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无须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也就是说,即使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及可执行性依然处于不确定状态。只有当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抑或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时,人民法院才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实质性审查。但这样论述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无须就具体行政行为作必要的审查。笔者认为,在行政机关或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中,对具体行政行为仍需作必要的审查,但这种审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形式上的审查,也就是说只要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处罚的形式要件即可;二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指向作出审查,即申请财产保全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具有给付内容,且给付内容在数量上是确定的。
3、审查权利人是否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由于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依申请在强制执行前对被执行人财产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此时,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尚未进行实质性审查,或者说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应当予以执行尚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如果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有明显违法或错误,将会给被执行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当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在申请人民法院财产保全时,必须提供与被保全财产相应的财产担保,否则,人民法院就应裁定驳回其申请。但是,对于行政机关申请财产保全的,则无须提供相应担保,如果因具体行政行为违法错误而不具有可执行性时,则由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审查是否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来说,只要行政机关依行政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或权利人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就应纳入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如果行政机关与相对人是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就某一纠纷达成协议,那么依该协议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时,就不属于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围。同时,根据《解释》第九十二条规定提出申请时,一般应向行政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如果保全对象为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二、关于申请的审查
行政机关或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予以财产保全的裁定。在司法实践中,对申请的审查主要应着眼于以下两点:
1、审查财产保全的申请是否在申请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提出。《解释》第九十二条只对申请财产保全的时间作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即该申请必须在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提出,但具体何时提出未作规定。根据笔者的理解,《解释》第九十二条主要是基于为了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而设定的一种制度,由于采取财产保全时,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和可执行性尚处于待定状态,因而行政机关和权利人在以下五个阶段均可提出财产保全申请:一是一裁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期限尚未届满时;二是行政相对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尚未作出复议决定时;三是实行两级或多级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最终复议机关作出终局复议决定时;四是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行政机关尚未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时;五是财产保全的申请与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同时提出时,人民法院应当先行就财产保全的申请作出审查,在裁定是否作出财产保全后,再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这里,应当明确一点,即行政相对人一旦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则不适用《解释》第九十二条的规定,而应依《解释》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依法予以审查,必要时为了确保将来生效判决得到切实执行,人民法院也可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2、审查被执行人是否有逃避执行的可能。设定财产保全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实现,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义务。因而当行政机关或权利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必须严格审查被执行人是否存在着逃避执行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是否逃避执行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查:
一是被执行人对具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财物有变卖、隐匿、转移、毁损、挥霍或抽逃资金等行为,行政机关或权利人一旦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上述行为的,人民法院就应当裁定予以财产保全;
二是被执行人虽没有逃避执行的具体行为,但有逃避执行的意思表示,可能导致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内容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财产保全;
三是被执行人一贯来诚实信用度差,有类似情形记载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财产保全;
四是因客观原因难以保存,如容易变质、腐败,或者受季节性影响易使其价格降低、贬值等,可能导致具体行政行为难以执行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财产保全;
五是外资企业在国内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如不对该到期债权采取保全措施,则可能导致今后执行无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财产保全;
关键词:财政税收工作 问题 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74-02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我国最重要的任务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这就需要加大改革财政税收工作的力度,发挥出财政税收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此,我国应当认识现阶段财政税收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完善财政税收政策,避免出现如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保障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与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一、开展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财政税收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财政资金为国家落实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财政拨款,能够有效的解决重大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中,财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财政税收在财政资金的构成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税收是补充财政资金的重要方式,既是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管理人民的重要方式,保障国家权利的使用。财政税收是关乎每一个人的重大问题,个人既是纳税人,也是受益者,将对国家与个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应当合理地、客观地认识财政税收,同时,政府更需要全面的财政税收,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管理,不断的提高税收的能力,为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提供重要保障,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影响。近些年,财政税收改革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逐渐的暴露出财政税后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给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应当及时地查明财政税后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财政税收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财政税收项目,然而,就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来看,各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尤其是对于各个项目未建立起财政税收准则。此类状况的存在,加大了财政税收部门税收工作的难度。工作人员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的过程中,未能够严格地按照统一财政标准进行,直接降低财政工作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目前所使用的财政税收制度中,依旧存在不合理税收的问题,导致难以充分地发挥出财政税收的调节功能,阻碍着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体制的缺陷
近些年,财政税收改革不断的向前推进,逐渐的暴露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在以往财政税收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在管理制度方面,财政部门不能够保障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受到新旧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好财政税收工作。此外,部分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较低,出现违背法律与原则开展财政税收工作的问题,对待自己的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感与紧迫感,使得违法乱纪的行为时常发生。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
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等行为。比如,在税收缴纳时,一部分的企业超出规定时间,另一部分的企业直接偷税,加大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难度。除此之外,部分的企业甚至通过制作虚假财务信息,减少财政税收支出,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出现此类现象给国家的财政税收造成损失。不仅如此,不少企业通过不开发票等形式,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不开发票的行为将会给财政税收带来巨大损失。
(四)缺乏科学的预算体系
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财政预算体系,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财政预算体系来看,许多方面还有待于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财政税收部门缺乏对财政预算的足够重视,在开展税收工作^程中,仅仅是按时收取各企业的税款,而后进行统计;二是虽然开展财政税收的预算,但也局限于小范围内,不能够从整体上开展财政税收预算,缺乏对资金转移状况的综合性考虑,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
(五)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财政税收部门中“掏红包”与“走后门”等现象时有发生,财政部门中的部分工作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升,不能够处理好繁杂的工作任务,直接影响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然而,由于个别领导不重视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得不少的工作人员对待工作态度散漫,缺乏责任感,给工作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工作人员违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直接影响工作氛围。
(六)政府权责问题
现阶段,就各级政府事权划分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未进行具体的责任划分,而仅仅是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导致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中央以及地方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致使时常出现缺位与越位等问题,极易造成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相互排挤问题。
三、财政税收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在开展实际的财政税收工作过程中,财政税收部门应当严格遵循行为准则。为此,应当重视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弥补财政税收政策中的不足,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各项财政税收政策。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相应的要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目标。除此之外,应当适当调整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减少企业的负担,避免出现重复性收税的问题,推动与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现阶段,财政税收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存在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等问题,影响着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财政税收部门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发生改变。此外,财政税收部门的各个领导,应当提高对税收工作的重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为财政税收的工作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三)强化财政税收的监管
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等问题。因此,国家应当重视管理好财政税收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出现各种非法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由专业监督工作人员,严格的监督财政税收工作,及时地发现与遏制企业的偷税、漏税等行为。二是国家应当严厉的处置企业的偷税、漏税等行为,完善税收监管制度,为国家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避免发生偷税、漏税等行为。三是税收征管部门应当核查与监控企业制造虚假账目信息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国家财政税收的经济损失,切实的维护好国家经济效益。
(四)改革财政税收预算机制
财政预算机制是保障财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应当重视深化改革财政税收的预算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将财政税收的预算范围扩大,确保财政预算部门合理的进行各企业的预算;二是针对于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制定出长远的规划,建立起政税收的预算机制,保障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效率。
(五)加强税收审计与征管工作
在财政税收工作中,征管与审计属于重要内容。因此,应当重视完善税收审计与征管两个方面工作,进一步的提升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其中,就审查征收方式来看,针对于项目健全的纳税户,应当将其作为定额户,而后进行审查工作。针对于部分账目有所出入的部门与单位,应当对其实施延伸制度,而后展开深入的调查,查看其是否与财政税收部门存在照顾关系,一旦存在此类关系,将会造成少征税款的问题,则有必要采用通审软件方式,进行纳税辅助。同时,应用排序法定出纳税户名单,正确的开展纳税工作。
(六)完善支付方式与支付体系
应当对一般性与专项转移支付两者之间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整,可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适当提升。同时,既要改革税收返还制度,也要改革增值税制度,从而达到资金来源稳定的效果。与此同时,应当推进分配方式的改革,建立健全分配制度。在确定测算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下几点重要因素,如地域差异性、人均收入以及人均占地面积等,构建完善的支付方式体系。
结语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财政税收将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直接影响。近些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深入发展,财政税收工作也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在财政税收改革中也面临许多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当建立健全财政税收体制,完善财政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发生企业偷税、漏税等问题,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田怡.浅谈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中国市场,2014(01):81~82
[2] 丁丽珊.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知识经济,2014(18):53~54
[3] 史红波.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4(34):90~91
[4] 孙玉.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企业导报,2013(17):6~7
[5] 宁志杰.浅谈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中国电子商务,2014(11):81~82
[6] 付师伟.试论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321
为进一步做好中央管理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现对与党政机关脱钩的中央管理企业(以下简称脱钩企业)和军队、武警及政法机关移交中央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移交企业)办理1999年度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财政补助资金的申请和清算、财政补助资金的范围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脱钩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财政补助资金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按照中央有关规定与原行业管理部门脱钩的企业,在1999年3月底以前,其下岗职工财政补助资金仍由原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申请办理。
(二)对于经批准脱钩后财务关系在中央财政单列的企业,从1999年4月1日起,由该企业直接向财政部申请下岗职工补助资金,年底同中央财政单独清算。该企业1至3月份通过原行业管理部门申请并转拨的下岗职工财政补助资金,在年底由该企业同中央财政一并清算。
(三)对于经批准脱钩后并入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从1999年4月1日起,改由该企业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申请,由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负责统一向财政部申请办理。同时,1999年3月底以前中央财政已预拨该企业的补助资金,划转到接收该企业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年终统一清算。
(四)对于经批准脱钩后财务关系划转到地方的企业,从1999年4月1日起,其下岗职工财政补助资金由地方负担。对于1999年3月底以前中央财政已预拨该企业的补助资金,应根据该企业1999年3月底以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所需资金情况按规定进行清算,并由该企业将清算报告上报原行业管理部门,由原行业管理部门转报财政部审批后办理,多退少补。
(五)按照规定需进行调整或停产整顿的企业,其在调整或停产整顿期间需要申请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财政补助资金的,可按原渠道办理有关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手续。调整或整顿后,属财务关系在中央财政单列的,从财务关系单列的次月起,由该企业直接向财政部申请;对于经非金融工作小组批准进入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从划转财务关系的次月起,改由该企业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申请,由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负责统一向财政部申请办理;交地方管理的,从划转财务关系的次月起,由该企业向地方财政部门申请。
二、“移交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财政补助资金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对于军队、武警部队和中央政法机关向全国“交接办”移交的企业,其在过渡期间(1999年1至4月份)发生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原则上按所需资金的1/3给予补助,具体可通过全国交接办公室向财政部申请解决。对未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和未与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托管协议的下岗职工,中央财政不予补助。
(二)从1999年5月1日起,对于经批准移交后财务关系在中央财政单列的企业,由该企业直接向财政部申请下岗职工补助资金;对于经批准移交中央并划归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企业,由该企业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申请,由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负责统一向财政部申请办理;对于经批准移交地方的企业,其下岗职工财政补助资金由地方负担。
三、计划申请破产以及撤销、关闭的中央管理企业,在法院宣告该企业破产或有关部门宣告撤销、关闭以前,其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财政补助资金,仍可按原渠道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法院宣告该企业破产或有关部门宣告该企业撤销、关闭后,对一次性带资安置的职工,从次月起停止拨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财政补助资金。
四、1999年度中央管理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一般申请程序、补助范围仍按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直企业下岗职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工字〔1998〕32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限定在已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托管协议的中央管理企业下岗职工。不包括已将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破产财产处置所得的职工安置费拨付到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破产企业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已有其它政策使基本生活费已有保障的企业下岗职工。
养成教育的忠实实践者——吴卫平
商山中心小学雁塘教学点,坐落在雁塘村中央,在现代新农村鳞次栉比的新房的映衬下略显寒酸,可吴老师已经在这默默工作了二十多年。他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更是令人称道。不信,我们就到雁塘教学点走一遭,一走进去就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一走进学校,学生发现老师来了,就落落大方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好!”自然得体,完全没有一般乡下孩子的羞涩。上课了,教室门口整整齐齐放着学生的鞋子,学生穿着拖鞋上课;下课了,同学们又换上运动鞋在操场上活动。因此虽然教室的水泥地面因年久,有点坑坑洼洼,但教室总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灰尘。走进教室就会发现每个同学的桌边上都放着一只塑料袋。这个塑料袋里装着什么呢?让我们打开看一看吧,原来里面装着学生们用过的废纸、削铅笔的残渣,原来吴老师为了培养他们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要求他们这么做的。在仔细翻开每个同学的塑料袋你不可能发现学生吃零食而丢的果皮纸屑,那么它们到哪儿去了呢?原来,吴老师不断地向他们讲述吃零食的危害,引导他们不吃零食,经过吴老师多年的努力,雁塘教学点的同学们已经自觉做到不吃零食,家长非常欢迎,感激地对吴老师说:“谢谢吴老师让我的孩子改掉了吃零食的坏毛病,这以前是我的一块心病……”
虽是“陋室”,但在吴老师的辛勤努力下,雁塘教学点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许许多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小学生。
教学工作有声有色——程双妹
又是我校的程双妹老师在为大家上研讨课……
所有听课的老师在评!价程双妹老师的数学课时总会说:“严谨、一板一眼,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要说学生了,就是我们听课的人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下课了。”
是的,程老师的数学课总是那么受学生欢迎,她的学生经常说,小学里最幸福的事就是做程老师的学生。比如在上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时候,一般教师只要学生记住路两边栽树,每边两头都要栽,所以每边要加一,因为是两边,所以还要乘以二。但程老师并不是仅仅点到这里为止,而是引导学生,如果在长方形的边上每隔相同的距离植树应该怎样求?正方形呢?圆形呢?环形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在程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明白了:封闭图形上等距离栽树,不能加一。程老师还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在两座房子之间等距离栽树,又该怎样计算呢?……
一、创新财政审计工作理念,推行财政审计一体化
所谓财政审计一体化就是在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条件下,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整合,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力求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整体。通过推行财政审计一体化,实现对财政性资金从收入、分配、使用、效果的运作全过程进行监督,把查处问题和促进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以规范各级政府的财经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现行财政审计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更加关注体制制度、政策法规、社会效益、程序控制、监督体制等深层次问题,并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为宏观决策所需要的对策,为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二、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对策
(一)要树立财政审计“一盘棋”的观念。充分发挥审计各专业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为社会公众和党委政府提供更加丰富的审计产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性为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树立为党委政府决策和人大常委会财经监督服务,推进公共财政审计制度的逐步完善。要围绕预算执行,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收支的合规性进行检查,拓宽和增强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使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工作,从预算编制的源头和预算执行结果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为人大常委会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提供审计依据。要突破“同级审”、“上审下”的局限,应根据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财政资金走向,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关注财政资金的走向是否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和长远利益。
(二)要更新结合财政审计理念,逐步深化财政审计的内容。通过财政审计一体化,实现审计工作的“四个转变”:一是从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向全方位关注财政性资金转变;二是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审计并重向以财政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三是从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转变;四是从侧重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向注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转变。财政审计的重点要转向全方位关注预算内外所有财政性资金,关注财政性资金支出的方向,关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关注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有效使用,关注财政投资的绩效,以促进财政改革的深入和制度的完善,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财经管理行为。同时,要把对综合财政预算、税收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作为基础工作,力求做到审计内容完整、审计方式和结果规范;对不同年度的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及财政部门的预算组织与管理工作等,应作为专项审计监督的重点。审计重点部门包括有经济决策制定权、经济调控权、资金分配权、执收执罚权的部门;重点资金包括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各项非税收收入等;重点内容包括制度体制问题、与行政权力相关的经济活动、重大损失浪费问题、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问题;重点环节包括决策环节、资金分配环节、管理环节、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等。
(三)要创新财政审计方法。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在财政工作中的地位不断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和资金使用的监控权。与此相适应,随着“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的建立完善,会计信息资源高度集中到财政部门,财政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对此,各级审计机关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增强对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和审计信息化的紧迫感。财政审计部门要充分掌握财政信息资源,发挥好资源整合作用。要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财政审计的重点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