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可持续发展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持续发展方针

第1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1.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1发展观念落后

由于底子薄、人口多,信息闭塞,居住分散,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一些人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方式和因循守旧的思想根基深厚,创新和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新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积极而有效地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2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三是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相联系,农业资源过分集中在产中领域,结构调整也在产中领域进行,原料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率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订单农业不规范、约束力不强,农户与企业尚未建立起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而制约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3水土流失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非科学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森林枯竭,植被稀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土功能减弱。沙漠边缘地区流沙以每年5-7米的速度侵移,严重威胁着平原的安全。

1.4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受自然条件差,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等因素制约,农业投入产出比只有1:2.5左右,农业经济效益欠佳;乡镇企业不发达,劳务输出困难,农民收入甚低,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至使农业投入不足,部分群众甚至以减少投入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大打了折扣,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2.1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前途所在。应该引导全民关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强化领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在生产决策和管理中才能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2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3推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新农村的发展,离开农业的发展谈新农村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当前土地流转制度和林权制度两项改革的契机,走活土地流转这盘棋,要让土地活起来,农民乐起来,鼓励企业、公司、种田大户承包经营农村土地,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改变过去传统的小规模经营状况,发挥当地的优势,积极开发特色产品。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充分扮演好引导和服务的角色,减少行政干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发种植特色农业,推广使用新型农机机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建设新农村。

2.4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综合考虑地形、土壤以及水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最有效地利用气候变化后的新资源,如热量资源,CO2资源等。特别是光、热、水综合匹配优势资源的利用,以趋利避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重点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的扩张,加强对林地和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重新审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适度性,主动使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实行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充实和完善乡村两级领导干部队伍,解决干部队伍中,部分同志为谁工作、怎样工作、工作为什么的模糊认识;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着力解决要求不高、随意性大、党性不强、有意不循、执法不严的问题;树立党风廉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解决领导集体、干部队伍、上下级工作关系中的团结问题,克服有利益就上,遇困难就让,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缺点或错误;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有法必依,坚决纠正有令不到、有禁不止、政令不通的现象,提高执政水平和执行力。

第2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关键词】农村发展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主要是以农村中的经济为主,在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作为补充,农村经济中农村属于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对象和推动因素。可持续发展是战略型发展道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时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即合理的利用好农村资源和环境,实现农村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自然因素

我国属于多山国家,因此能够开发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虽然我国的耕地面积占有量是世界耕地面积的10%,但是我国同时也具备了最多的人口数量,因此如果按照人口来进行计算,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当贫乏,人多地少的现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天气变化严峻,不断地发生干旱、洪涝、风沙等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的生产都造成了很多不便,影响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农村的位置比较偏远,所以信息比较闭塞,很那吸引外商来农村投资,由于发展空间有限、投资环境比较差,严重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社会因素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对于很多行业的渗透还是不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比较弱,农业中科技含量比较低,资源消耗仍然属于初级阶段,同时农业的科学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同样影响了科技项目的实施。我国的农产品大部分都属于原料性,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的价格效益又不高,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资源。农村的种植方式目前还存在半机械化或者是非机械化的种植方式,灌溉方式大多数是以消耗水量为代价天然灌溉。土地属于农村的资源基础,也是生存以来的生活必需品,但是自动1957年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就在不停地减少,一部分原因是土壤沙漠化,另一部分是如让盐碱化,水利工程建设不配套,导致灌溉技术落后,大量的盐碱和次盐碱更低出现。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垃圾排放合格工业垃圾排放,导致周围环境受到污染,也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属于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着力于我国的基本发展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把社会可承受程度和农村改革发展力度相结合,实现农村的经济改革,通过协调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运用系统管理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坚持改进策略方针,让我国的经济能够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上,让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长期协调统一,实现农村财务和村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二)实行农科教相结合

加强农村科学教育力度,加强农村的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生产资源的集约性使用。农村要加大科研力度,下大力气抓好低污染、无公害的农业先进技术开发和研究工作,提升农村的技术含有量,{整农业科研专业机构的合理发展,在农业科研专业机构开发利用实用性技术的同时,也能够进行长远规划,加快技术开发研究的速度。农村需要进行科技教育体制创新,为农村发展培养更多技术创新人才,能够充分地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我国农业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不损害后代人能够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条件下,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社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的重要策略方针。科教兴国的策略核心内容指的就是人的素质和知识对于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所以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农村科学教育和卫生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起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科技、农村教育、农村文化和农村公共卫生体制,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整体素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

(四)合理利用和开发生产资源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按照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处理好农村资源使用、开发和保护的工作环节。进行生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需要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上来制定好农村资源利用和保护机制。机制的制定目标首先是为了能够提升生产资源认识,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和法规能够落实到农村可持续发展中,把农村可持续发展作为法治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要强化农村中的各种资源管理,建立起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机构,强化管理职能,通过社会性的总体宏观调控手段来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三、结语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属于我国现阶段和将来都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国家的正确方针指导和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们共同祈祷我们的农村经济能够早日走出发展困境,达到真正的繁荣富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洪英.当前我国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科技视界,2012,(25).

[2]梅冬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3).

第3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一、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巨大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能进入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此,众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来的。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这个思想对我们形成素质教育理论和搞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都确立了这个思想观念,就能有效地消除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

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能力的教育。过去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虽然也重视提高公民素质,但更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而今天我们则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通过设置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素质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评估制度等来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

三、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

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人们带来多次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培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二是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三是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更要善于学习,善于自我激励。总之,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是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即现代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五、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因此,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学生的学而言,不仅要坚持继承性学习,而且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其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了。

六、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通过市场竞争重新配置物质资源,而且要求重新配置人才资源,要求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人才规格等多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当今科学技术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教育要培养既文理相通又学有专长,既有创造和开拓意识又具有应变能力、合作意识及服务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更是一种个性经济。在市场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一定的表现个性特质的产品是难以打开市场的。人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个性特质。这就是说,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呼唤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七、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第4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一、 我国环境报告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及CSR报告制度建设发展不够平衡,香港、台湾相对进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而中国内地则刚刚起步,仍然处在研究开发过程中。

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率先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起的企业健康安全环境报告。截至2005年底,在中国报告的企业累计仅有7家,可谓凤毛麟角。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自愿披露相关信息提出了规范和指导。《指引》之后,首次出现上市公司较大规模披露环境信息的情况,成为2006年公司信息披露的一大亮点。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国家环保总局的2008年5月1日颁布的相关规定,正式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自愿披露相关信息提出了规范和指导。此后,各类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 大连市环境报告信息披露情况

1. 大连市环境报告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

为了借鉴国际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与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环境友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06年底,大连市环保局决定在大连市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中开展年度环境报告试点工作,6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披露了2006年企业环境报告,这些企业中有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也有国营企业。这6家企业都编制了年度环境报告。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了一年中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持续改进工作。这些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计划,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坚持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环境绩效。一些企业还在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如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2007年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又有5家企业了环境报告,2008年12月环保局宣布将“企业环境年报”正式更名为“可持续发展年报”,2008年14家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从行业方面范围扩大了,涉及信息、能源、机械、电子、水泥、包装、港口、教育等行业。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多,并且有4家企业连续3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世界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难,但仍然公布报告,非常难能可贵,十分值得关注。随着披露可持续报告企业的增多,企业披露内容也不断完善,基本上能按照大连市环境报告评价标准体系的标准进行披露,并且2008年大连工业大学首次作为事业型单位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2. 大连市环境报告信息披露的具体情况

根据2008年环境报告评价标准,下面我们以内容分析为主,对大连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单位的披露状况和披露质量进行整体的解读和评价。

大连市环境报告评价标准体系的披露范围包括:序言;企业简介;环境管理方针,目标,计划;环境会计;环境管理状况;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环境负荷及其降低的措施和结果;增强环境报告的可理解性和下年度工作重点与展望等9类24项满分200分。从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来看,上述范围全部涉及。整体而言,披露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内容全面。根据评价标准,这些单位尤其在环境管理状况;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环境负荷及其降低的措施和结果这三大项中指标说明详尽。

从类别上来说,上述9类平均得分比率最高的是“下年度工作重点与展望”,其次是“环境报告的可理解性”和“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最低的是“环境会计”。而从24小项平均得分率来看报告的形式得分最高,危险废弃物管理其次。由此可见,单位对报告应采用的形式已有所掌握,对工作重点以及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而对环境会计的应用程度还不够,只有为数不多的单位披露了环境会计基本情况,有的单位只披露了环境会计核算结果,还有的单位没有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分项目来看,企业简介包括企业的机构概要和经营情况,这部分披露单位对其的经营情况说明不详尽平均得分率为35%,大多数单位只列出了所经营的产品、项目,而具体的销售量、销售额、主要的经营场所等数据指标和企业的沿革及其环保体系的历史多数没有提及。

环境管理方针,目标,计划,这一部分下分三小项得分分布较均匀。各单位都制定了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环境管理方针,理念和价值观。对制定的方针都有具体实施贯彻的说明。对当前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有明确的数据指标说明,并且大都制定了企业中长期的环境目标计划。但是对于中长期环境目标计划的制定时期、基准时期和计划年度几乎都没有提及。但是还有披露单位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目标计划。基于制定的今后的目标计划,对于计划的实行各单位也列出了其努力方向和保障措施。

环境会计,这部分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得分最低的。只有佳能大连、大连机车和东芝大连这3家单位记载和环境会计的基本应用情况,其中佳能大连描述最详细,对核算的对象、方法有举例分析。其它单位虽然没有对环境会计的基本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但在环境投资和环境的社会效益方面列出了相应的数据指标。

环境管理状况,基本上所以披露单位都设立了专门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规范了对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相关责任,有的企业单位定期对员工进行环境教育,并列出了定量数据。通过了ISO14001认证的单位还制定了环境监督标准与风险预案,并且80%的单位都单独介绍了根据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企业各项环境指标的评估完成情况。

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要求评价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及其整改进展,重大环境诉讼及其结果,排污费缴纳情况,危险废弃物管理等5项内容。这部分大多数披露单位都无违法诉讼事件,1/3的披露单位详细列出了排污费的缴纳情况包括具体排污项目等,极少数披露单位无排污费发生,2/3的单位对危险废弃物产生量及处理情况。这部分是平均得分率较高的类别,多数单位对这类内容都做了详细记载,并列出数据指标。

环境负荷及其降低的措施和结果,这部分在这个报告中占的比例最大,包括环境负荷的整体情况和25项指标完成情况。所以披露单位均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记载,但是只有少数企业按照每一项详尽列出数据,资源能源回收利用指标得分率较差。有的披露单位对废气排放量给出了数据指标,有些单位只给出总资源投入量和水资源投入量,对单位产品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没有提及。

增强环境报告的可理解性和下年度工作重点与展望,这两部分得分较高,分布较均匀,是对报告的总体形式的评价。

总之,披露单位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论在定性还是定量方面,内容都较为全面,整体得分相应较高。其中,大连工业大学作为第一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事业单位,按照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进行披露,在如何评价环境信息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如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环保局是不是应该根据具体的部门类型制定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

三、报告存在的问题

1、报告对象的时间范围和报告形式,现在各单位对于报告的规范形式没有达成一致,各种形式都有,并且侧重点不同,导致评分出现悬殊差距。报告的样式生动性、吸引性需要强化,报告的基础数据收集工作需要加强。

2.、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及其整改进展和重大环境诉讼及其结果与影响记录不明确,存在只褒不贬的情况。均没有提及单位涉及的环境违法事件只提及了排污费用的缴纳。

3、环境会计的普遍缺失,只有少数单位记载和环境会计的基本应用情况,其它单位只提及了环境投资金额和项目,对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核算方法均没有提及。

4、对于报告进行独立的第三者鉴定评价缺失,只有1家单位列出了独立的第三者鉴定评价,今后在这一项上需要加强。

第5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 可持续

近些年来,我国消费需求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消费的实际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继续维持正常增长速度。同时,自2006年国家长期坚持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强调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努力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鼓励消费的方针政策,消费有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的可持续有着很重要的现实作用。

第一、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中间需求,要以消费为前提;净出口会因其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各种政策的变动,缺乏一种稳定性。而消费需求具有潜在的稳定性,它的波动不会随着政策,消费环境有太大的波动,因此消费是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经济增长的动力应转变到以消费上来,使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第二、消费需求反应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状况,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的联系,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要反映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关系,反映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消费需求是调节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消费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的,在生产力下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比较低下,消费结构也相当简单,因此经济结构也相对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消费需求也不断发生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因此通过消费需求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消费需求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促进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怎样才能促进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参考。

首先、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收入因素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主要因素,收人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完善收入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要提高基层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低收入居民的购买力和抗风险力。同时也应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建立完善消费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平稳物价水平。消费市场也是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消费市场的环境的好坏也间接会影响消费需求增长速度。良好的消赀环境,规范的消费市场秩序,从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信心不断增长的强大动力。同时,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在物价大幅上涨时,居民会选择观望,以期待物价下降时再消费,在物价大幅下降时,仍然有消费者选择暂时不消费,等物价再降时消费。因此,要提高消费水平就必须稳定物价水平,把物价增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物价升降不至于产生太大波动。

最后、发展消费信贷,提倡可持续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传统的消费习惯多是量人为出,这种习惯很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张。尤其是对一些农村消费者来说,受传统消费文化的影响,一般都选择谨慎消费。因此要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就应该改善这种消费观念,提倡适度消费。同时不断发展我国的消费信贷,提高信贷消费比重,最大限度地把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消费需求。而要实现消费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对消费进行调控与引导、对现行消费模式进行改变或转换。鼓励消费的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鼓励消费,使消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会构成对人口、资源、环境的损害。

综上所述,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可持续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提出一些促进消费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消费需求最主要受制于收入水平的高低,因此,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出发,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消费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调整经济结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久之策和立足之本。从另一主观因素,改善居民消费观念,提倡可持续消费方式.从这些举措中不断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保证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带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消费经济学》李新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消费需求、市场启动与经济增长》.李永周,陶新桂

[3]《消费需求增长有力拉动我市经济》.徐朝晖,施晓明

第6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一、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内涵与机制

1.内涵。中国的工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是要以创新驱动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层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架构下界定的,以企业环境管理为前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原则方针。但该界定必须首先考虑企业成长、发展层面的实际需求及社会需求,这是由企业利益驱动的性质决定的。从经济方式讲,资源型企业基于绿色视阈的节能发展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实施基于能源管理的集约化配置,促使其生产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最小化。在明确的节能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下,培养和普及绿色发展的理念,关键在于强化制度建设。推进节能技术项目的实施,重在有着科学完善节能评价体系的支持。同时加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根本上要建立高效的能耗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又要依赖于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工业技术的支撑。也就是说资源型企业的节能管理要与企业绿色发展协同共进,以谋求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这是一个多要素协同耦合、互动共生的系统工程。

2.原则。有利于创设和形成企业自主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费,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改善运营机制,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共享机制和绿色文化生成机制。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时获取科学、有效的依据。并能够借此随时调整和校正企业政策、规章制度及战略目标与规划,从而进行科学指导和决策。遵守法规、落实责任;过程管控、创新技术;节能节水、提高能效;有利于企业绿色性的表征、集约经营方式的形成和企业生存发展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企业对内部、外部有关规则、标准的遵从与接轨,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工作方针 “资源节约与资源开发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资源开发生产任务为核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节水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节能节水管理,推进节能节水技术进步,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目标。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与中长期节能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全岗位、全过程、全系统的能源管理体系,以质量效益和提质增效为关注核心,实现能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管理,节能减排,降污增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成本管控水平,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通过审计,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遵循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能源管理规定,并符合长期节能发展规划。

4.管理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大型资源型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做好绿色发展下的节能管理要创新管理机制,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科技、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转变为战略层面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被动的、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科学而先进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不是资源型企业单一主体、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机制,而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来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环保法律为依据、以生态伦理、环境责任为支撑的构架。需要从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技术系统、节能制度与考核、节能管理系统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解决资源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

二、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评价

1.企业绿色节能评价指标的构成。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运营实力与经济成长性指标系统,这是由企业本身盈利性决定的、必须考虑的指标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指标系统,这是企业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模式―集约化和绿色化的支撑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贡献与社会协调性指标系统,这是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要素协同耦合的共生性所决定,是社会需求满足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资源整台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过程子系统。

2.指标说明。人员素质: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员工平均学龄、工程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的平均等级、经理的知名度、职工违纪率、病假率、管理人员综台应变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决策能力、预见能力、领导能力、管理人员的平均学龄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财务实力,即企业奖金充裕程度,包括总资产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资金借贷能力。物质技术基础能力,包括同行业中设备的先进程度、地理位置、储运设施数量与质量、经营规模、资源的集中度、企业与产品协作系数、主导产品占企业产值比重。风险承担能力,包括风险分散程度和企业退出某行业障碍的大小。企业战略前瞻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有效性与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企业经济成长性指标:技术水平、学术水平的进步指标,包括年开发新技术项数、年发表学术论文篇数、技术服务档次提高程度、科技成果转化率、年通过技术级别考核人数、新技术贡献率的提高程度。产品与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绿色产品导人频率、产品创新度、先进设备装备率、设备更新率、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比重、人均动力装备增加量。绿色技术创新与二次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R&D费用占销售收入比、新产品试制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二次创新投入占销售收人比、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知识积累与共享指标,包括年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科技管理知识文档化案宗数、年经验交流会次数、老员工人均以老带新人数、引进新技术数目。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指标,包括有关保密工作的费用开支占销售收入比、掌握核心技术员工的人数及其离职率。企业“绿色化”程度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重、绿色技术估量、绿色厂区、办公室率、绿色市场的铺货率、年绿色活动开展频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人均年培训次数或受培训员工比率、岗位交流次数、人均合理化建议数、企业员工的离散率、劳动力的投入弹性系数(长期生产要素增长率/本期产值增长率)、劳动力利用率(员工全年有效工时/实际工时)、新聘员工中高级别员工比重及企业各类人才储备与未来需求的匹配程度。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的比重、能源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材料复用率、废弃物利用率、材料综合利用率、能源耗费率、原材料耗费率、能源、原材料的消费弹性系数、固定资产的投人弹性系统数、固定资产利用率、交通工具设施的利用率。环境管理绩效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如环境系数(环保费用比),环保投资偿还期;环境法规遵从性指标,如年环境审核次数,处罚次数与金额;还有环境培训人次,社会抱怨人次等。污染物产生量指标,包括产污系数、物能有毒有害系数、产污增长系数、产品清洁系数等。循环利用能力指标,包括设备系统再利用率、设备系统拆装难易程度、组件的循环利用能力。灾害预防指标(环境风险指标),包括每年安全检查次数、安全培训人员次数、制造运输环节安全预警信号装置有效性、各类危险事故在各环节发生的概率等。

第7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而矿产资源开发难度却不断加大,地质找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国内不断扩大的矿产资源需求。由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矿产资源开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对矿产资源的浪费也是尤为可见,所以说急需对矿产资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在地质中找到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合理的运用。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近年来业界广泛提倡的矿产高效利用途径之一,涉及地质找矿及矿产应用两个主要方面。本文中即简要分析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并对其与地质找矿之间的联系作出相关阐述。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P744文献标识码: A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没有完善的措施,在地质找矿这一方面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件非常严峻的问题。要对地质找矿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特点与地质找矿之间的联系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特点

1、由于我国的领土很大,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地势,使得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得比较复杂,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勘查分析。虽然我国领土广,资源分布多,但是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浪费也相当的严重。我国的矿产资源有着这样的特点,富矿少,贫矿很多;矿产资源是不少,但是不代表着都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我国有值得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少之又少;由于矿床的位置不同和矿床的大小不同,在我国矿产资源重要的地方,那里的矿床大部分都是贫矿,对于这样的矿产资源很难得到资源综合利用;大型的矿床小,相对于小型的矿床比较多;单一的矿床很少,多种矿产资源共生存的矿床比较多。

2、我国要根据不同的矿床位置和不同的矿产资源来进行开采,根据矿山的特点要有针对性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要做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矿山地质进行勘查、在地质中找到矿产资源并对地质中的矿产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

(二)矿产资源与地质找矿之间的联系

1、在地质找矿的过程中,地质是找到矿产资源的前提,在进行对矿山地质勘查、地质找矿方向中能找到合适的,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在对矿山地质勘查的时候,要对矿床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要对矿床的分布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关的数据,根据地质进行找矿。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对矿产资源的不重视问题,只能通过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利用高科技的设备进行对地质的研究,利用对地质的研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对地质的测试发现更多有用的矿产资源。

2、在进行对地质的研究的时候,从地质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更容易的去发现矿产资源,要考虑到地质的结构;由于易发现的矿产资源不再存在,更要往深的地质中进行研究,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再进行复杂的地质研究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技术和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在地质中找到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

3、在地质中找矿和矿产资源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合理利用地质找矿技术,充分了解和掌握全国的矿产资源情况。

二、地质找矿与矿产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我国的在地表的地质中的矿产资源已经被不合理地过分利用了,期望发现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深入到更深地质层,对于这样的找矿,难度系数不小,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根据矿床的位置和矿床勘察的情况来看,以后在地质中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从地质中找到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矿山和矿床的分布不均匀,并没有达到合理的资源利用,还有最近几年对矿产资源的各种违法开采行为,使得在地质找矿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矿山的面积小,矿床的单一性,矿产资源的浪费,对当地的坏境还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二)由于国家还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来管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所以对人们来说,在生活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政府应该走到人们中间去调查研究,要加强人们认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意义,不仅要使人们有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意识,也要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对地质保护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要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就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进行多方面的管理,要推出这样一种政策来加强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

由于我国地质勘查现状还较落后,目前的地质没有合理的分布,对矿床得不到合理的研究,矿产资源的分配不合理,需要推出合理的制度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进行限制,不仅对地质有一定的保护,也对在地质中找矿有一定的限制,避免无限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不合理开采。

(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由于我国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不能满足现当代社会和人们的需要,正因为这种的供不应求的原因,一些企业为了从中获得更高的利益,会对有关矿产的产品进行价格上的提高。

三、加强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方法

(一)国家要制定适应的规章制度来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来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明确的要求,毕竟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加大对矿产资源再回收再利用的力度,对矿产资源进行节约,要有着对矿产资源节约的意识,提高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并且要让人们认识到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加强对矿产资源这方面思想教育工作,并且能够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普及到每个家庭,不仅可以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还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不断改善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要对地质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合理的处理,对地质和矿产资源统筹处理;建立相关法律政策,对地质和在地质中找矿产资源进行管理,并且能够起着积极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对矿产资源加强综合利用的力度,不断的对矿产资源利用率进行加强;加强对社会经济市场的调控,进行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还要对矿产资源的切切实实保护;让各个地方的政府对矿产资源的进行监管。

建立综合利用的体制,这是对国家或者个人一个标准,要把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落实到位,让人们自觉去实施这一方针,不仅提高个人的素养,而且还提高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科技不断发展,要加大力度对技术的不断创新,根据创新的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根据地质中矿山和矿产的分布,对难以处理的矿产资源利用现代的创新技术来进行处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对地质找矿中的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化的综合利用,不断的对地质表层进行研究,保证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互促进。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中的矿产资源要想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方针。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不仅决定着人们的未来还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想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就要对技术和设备加以更新,以及常态化地对人们进行教育等等,这样才能使得地质中的矿产资源能够综合、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董秋花.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

第8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森林管护

中图分类号:S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72-01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本区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坚持从本区实际情况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增强林区自我发展能力上狠下功夫,通过自身努力和国家在政策上的必要扶持,把林区建设成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基本合理,经济与社会持续、稳步、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1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2 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D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 保护好现有森林

保护好现有森林,使之少受损失,是使森林资源不再减少的首要条件,也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林木生长量的保证和基础。

3.1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在林区人民中牢固树立身在林区、防火第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护林防火的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积极消灭。实现以防为主,最根本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群众都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都应认真按护林防火要求办事,自觉承担护林防火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严格控制住火源,消灭人为火种。

3.2 合理的森林采伐是对森林资源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理采伐主要是指所实行的采伐方式必须科学合理。采伐不仅是为了取得木材,同时还要改造、改善下代森林,要为把下代森林培育成优良林分,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采伐。采伐活动不使迹地上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至于造成各种生物群落的蜕化和出现环境条件的重大不良改变等。在确定采伐方式上,尽量减少皆伐比重,需要皆伐的最好采用窄带皆伐方式,皆伐时要实行“皆而不光”,保留少量树木起天然下种或保护作用。天然更新起来的幼苗和幼树,同人工栽植的树苗比较,天然的幼苗和幼树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根据立地条件和原生林型补栽相应树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混交林。

3.3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森林经营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森林经营措施为主。在森林抚育中清除病害木,抚育一定不留被压木、劣势木、感病木、枯枝干梢木等;另一方面强度不能过大,抚育后郁闭度不能低于0.6,以免造成立枯、风倒等,为病虫害的继发和扩大感染造成条件。消除病虫害温床。采伐迹地必须彻底清理,山场存材不得超过一个夏季,林火后要立即清理、采伐利用火烧木。对贮木场等常年存放木材的地点,进行集中化学杀虫。对球果害虫,苗木病害都要进行适时防除。

4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作为林区,其区域整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持地球生物圈及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二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功能;三是提供木材和林副山特产品,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经济功能。过去森林长期作为用材林基地进行大规模开发,致使森林过伐,森林质量下降,再加上由于生态环境本身脆弱、立地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森林资源自我更新能力不强,造成森林生态功能下降,森林资源青黄不接。改变森林整体功能的方向,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保护为主,停止对森林的主伐作业,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和社会作用。

森林管护经营责任制是为确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而提出的一种积极培育、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在调动集体、个人造林积极性,促进资源保护及林政工作等方面确实发挥了较大作用。但要想使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发挥更大作用,还应在以下两方面有所突破。保护国有森林资源是保护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战略资源,它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

5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5.1 发挥林区资源优势,推进多种经营的产业化

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山野茶、食用菌、山野果、林蛙、矿泉水、果酒等系列绿色食品和具有资源、技术优势的中草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化集团。建设一批高标准、专业化、规模化的绿色食品基地和中药材基地,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龙头企业连基地,地连千家万户的局面。积极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抚顺孕育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广泛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具有林区特色和优势的旅游项目,加快旅游景点和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强化对外宣传,扩大森林旅游业的知名度,逐步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商品优势。

第9篇:可持续发展方针范文

关键字:林业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new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have in-depth social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ields. Forest resources and fore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grim situation, we will b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forestry construction system, policy, legal aspects, construct a new s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and law system, so as to realize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fore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stry is discussed.

Key words: fore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们说,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由经济能力、社会合力、生态支持力这三个方面决定的。说到经济能力,就是资源、资金、能源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资源储量、人均收入和资本可替代性等;说到社会合力,就是公共意识、文化道德、人口容量、人口素质、生活方式等;说到生态支持力,就是资源承载力、资源环境、生态自我调节能力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的,它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这种作用不仅仅是提供某种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服务。同时,这种功能的维护也不单单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而且是由使用价值所表现出的经济获益持续的保障,更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这也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

二、如何实现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2.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规划我国林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规划我国林业发展,主要可以从几个一个方面入手:

2.1.1首先,要提高对林业科持续发展的认识、统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营造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良好氛围;

2.1.2其次,要认真掌握我国当前林业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加深对林业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给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乡建设中给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以此对林业地位给予肯定;

2.1.3增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

建议根据每年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增大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加大我国林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保证林业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2.1.4加大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

可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林业发展意识,努力打造一个全社会关注、重视、支持、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2.2加快林业科技创新

一是加快林业科技攻关,攻克现代林业重大关键技术,重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森林经营和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碳汇、木本粮油、林业生物能源、林业装备等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二是提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实施《“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到2015年,力争实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三是完善林业标准化与质量监督体系,加快现代林业标准化进程,建立标准实施的检查、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林产品和林木种苗质量监督体系,推进林产品数量计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对涉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安全评估。四是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林业生物安全和遗传资源管理,强化林业知识产权管理,推进林业认证体系建设。

2.3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近几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关注。各地区在林业发展综合评价实践中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就这些对策进行简单探讨:

2.3.1形成规模化造林

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林、速生丰产林为主;以提高景观效果、生态效应、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成片造林,形成造林规模化;

2.3.2造林多样化

要形成造林多样化的格局,建议可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朋友还可采取林苗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林禽结合等方式,以提高林地产出,增加经济效益;

2.3.3建立林业可持续经营机制

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开展森林的分类经营和生态系统经营,实行森林资产化管理,建立林业可持续经营机制,在经营模式和技术体系上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4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5加大森林法制建设力度

中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就是依法治林。如何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5.1加快林业立法工作

1)首先,修改现在实行《森林法》的第5条 关于“永续利用”的规定,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取而代之;

2)其次,遵循林业保护的市场规则,修改现行《森林法》规定的限额采伐制度和采伐许可证制度。对于属国家所有的林木可由具体的代表者根据林业发展规划和市场规律行使所有权,无须通过行政许可,可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经营国有、集体所有的林木依法按照合同行使林木所有权; 对于具有生态价值的林地,政府可以通过整理济手段如给予补偿收购归国家所有;对于属集体、个人所有的林木实行自主采伐制;

3)再次,修改现行《刑法》对偷盗、砍伐林木罪的规定,使其与盗窃罪的处罚相同;

4)最后,制定或修改有关林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林业工程质量监管、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5.2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及时地查处林业犯罪案件,认真解决有案不查、查而不判、重罪轻判、以罚代刑等问题,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业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执行,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结束语

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 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 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 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2000年10月第5期.

[2] 钱薏红,郑易生.建立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J].可持续发展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