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工程管理实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实习总结

第1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优化分析;管理

方法;工程咨询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109-03

1 引言

工程总承包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已有上百年,积累了许多工程总承包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制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工程主要采用设计、施工分离的承发包模式,该模式存在责任不清、内部消耗较为严重、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工程建设的增值,对工程推行项目总承包管理是我国工程行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设计与施工总承包这种管理模式仍在试点和推广阶段,还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成熟的经验可供实践指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和完善。由于这种模式强调了承包单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具体实施的主导地位,较之设计与施工分离的管理模式,合同关系简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现阶段,由于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领域投入相当大,建筑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工程企业以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建立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已成为诸多大型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现阶段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所谓设计一施工(EPC)总承包是建设单位将一个工程项目活动阶段中的设计与施工任务发包委托给一个主体单位,由这个主体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工期、造价和安全等全面负责。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之一,这种组织实施方式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创新的结果,代表了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前进方向。这种管理模式在国外运行约30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成熟的经验。

工程总承包的优越性表现在诸多因素上,由于EPC工程总承包与平行承包或其他传统承包方式比较存在很多经济增长点,逐渐得到工程建设市场认同。据美国的设计建设学会的201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设计一建造总承包合同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45%上升到60%,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70%以上。

本文引用图表的形式将FPC总承包与传统模式进行全面的对比(见表1),通过比较它们的差异,可以更清楚的体现FPC总承包的优越性。EPC总承包和传统模式的区别在于他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项目类型、采用的招标方式、风险分担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3 工程总承包下的多种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工程总承包管理下的管理模式与体制可以分为4种情况:一是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二是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三是不委托监理的管理;四是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单位的管理。在确定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具体管理模式时,应根据各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管理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具体管理模式细分分析如下:

3.1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模式

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体制包括下列两种情况:是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理;二是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

1)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理的管理。采用该管理体制时,由业主委托的监理单位承担工程总承包单位的监理工作,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如图1所示。

2)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采用该管理体制时,在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由业主委托的监理单位承担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如图2所示。

3.2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

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体制如图3所示。采用该管理体制时,在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监理单位承担对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

3.3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采用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体制时(图4),在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工程总承包单位自行承担对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

3.4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

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体制如图5所示。在该管理体制中,咨询单位负责以下工作:①在工程施工、设备制造等过程中,承担对设计、施工、供应等分包单位的监理工作;②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等方面的咨询工作。

4 工程总承包下的多种管理模式优化分析

以上几种管理模式细分具体特点与优势如下:

4.1业主委托监理的管理模式特点

1)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理的管理体制。该管理体制不符合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本意。业主不需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只需要指派业主代表对工程总承包单位实施松散管理即可。

2)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的管理体制。在该管理体制中,业主委托监理单位,监理对象是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各方之间关系混乱,业主难以实施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4.2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

在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的管理中,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进行监理,这样可以使工程总承包单位实现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4.3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

在不委托监理单位的管理中,业主和工程总承包单位均不委托监理单位,由工程总承包单位统一进行管理。该管理体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过于庞大;二是难以实现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4.4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

采用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机构可以大大简化;

2)引入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对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分包单位的有效控制;

3)有利于工程总承包单位解决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各阶段以及接口的有效管理。

4.5工程总承包下的多种管理模式优化比

较与选择

通过对上述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管理模式与体制特点进行分析比较,考虑到现阶段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复杂性,以及目前我国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工程总承包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单位委托咨询单位的管理体制,理由如下:

1)工程总承包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多家参与单位的推诿扯皮现象,由一家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任务,统一协调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工程总承包范围内的工作对业主负责。

2)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单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对工程总承包单位的技术、管理、能力、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不仅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协调各个分包单位的关系、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项目管理体制,以适应工程总承包的需要。

3)工程咨询/监理在工程总承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咨询/监理为业主提供的服务包括: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避免和减少失误,提高投资效益;优化建设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成本;保证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工程咨询/监理为工程总承包提供的服务包括:优化设计,制定试运行方案,就有关工程总承包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提供咨询意见等。

因此,在工程总承包中引入工程咨询/监理,可以弥补工程总承包单位和业主自身在技术、协调、管理、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程总承包核心工作方面,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5 引入工程咨询、监理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阶段的具体管理方法措施要点

引入工程咨询、监理的工程的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与传统的分开承包管理方法和内容一样,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上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5.1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科学规划

工程总承包企业自行编制或委托有能力的咨询公司编制设计纲要,具体要点如下:

1)工程项目定义和概述;

2)确定设计原则、要求、目标、范围、内容

3)施工技术大纲和技术要求。施工管理目标、范围、内容、标准、环境条件;

4)工程项目拟采用的管理体制、机制及其组织;

5)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细则、方法、措施;

6)风险分析、论证、划分和管理措施。

5.2做好工程项目分包招标工作

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招标与以往设计施工分开独立招标不一样,必须是设计施工同时、同一招标环境条件下的招标活动。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可选择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对于比较大的和较复杂的工程项目,以选择邀请招标为宜。公开招标宜进行资格预审。

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编制设计和施工总体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2)分承包单位的资质要求可根据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和实施情况,对总承包单位的设计和施工能力提出具体资格要求,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及资金要求、诚信要求等;

3)给与投标单位以充足的投标现场考察、勘察和编制投标文件的时间,一般工程的这一时间以不少于60天为宜;

4)评标细则和评分标准可将设计与施工分开进行编制;

5)对于分包的规定要明确分包的层次、分包单位的资格要求、分包工程项目、分包工程的规模和范围;

6)不宜采用低价中标;

7)不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

5.3对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

工程总承包企业可聘请设计监理对设计方案、质量、进度以及概预算进行审查、监督与控制;质量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同,只是可以将监理的权限范围扩大,业主同时加强质量巡检和重要部位的质量抽查;组织对设计方案、设计深度、设计质量以及概预算的审查。初步设计和概算完成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入施工阶段。大型复杂工程项目一般必须完成施工设计图并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具体施工实施;较小且不是很复杂的工程项目,根据情况可边设计边施工。

5.4设计变更管理:

原则上不容许设计变更。如果确须变更,其变更必须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加强和改善。

一般小型变更放权给监理现场确定后报备案;较大变更不论是总包方、还是业主方提出的变更,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经业主审批后实施可请设计监理对重大设计变更进行审核控制。

6 结语

综上所述,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克服设计与施工分离而增加投资、工期,节约资源。业主在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管理,要跳出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旧管理方法模式,按照现代工程管理发展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从具体的设计施工细节中解脱出来,突出总体目标控制和重点项目控制,加强监督,强化环境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工程项目的高速优质高效,实现投资目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素卿.当前我国工程总承包面临的形势[J].建筑经济,2007,7.

第2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我所学习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在大学的几年当中我已把理论知识牢记在心了,为将理论知识实践到工作中,从今年开始,我在某工程公司附属单位ab公司进行了工程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自己,我将我所获得的成果写下了实习期自我鉴定。

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展开了自己的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程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我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员工的指导,对于别人在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

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生活上待人诚恳,作风朴实。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实习是我步入社会前的第一课,教会我怎么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各种事情。虽然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看到的只能是工作的一个侧面,学习的只能是一些初步的方法,但这些对于我是非常重要的。

第3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它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1]。许多高校看到了该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纷纷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截至2003年末, 我国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校共有255 所[2], 至2010年已达307所。这种快速发展势头说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快, 对于懂管理、有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办好这一新专业,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项具体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因为各种原因,我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和条件受环境限制, 导致实践性教学环节没能得到认真、有效地落实, 普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 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 妨碍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工程管理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说,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对加强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1)加强实践教育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工程管理属于实践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专业特征要求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同时,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激烈, 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不但考察其学习成绩, 更注重其工作实践经验等相关能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作等能力, 使学生“工程化”、“社会化”, 实现同实际工作的接轨[3]。

(2)实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是高度的责任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方式更为灵活、思维训练更为开放,既能锻炼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特殊作用,还可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2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兴办各个层次的工程管理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各条战线发挥了并且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国内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水平逐步提高、专业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上重视不够,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调查显示“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工程管理教育中普遍而突出的问题。优秀层次的学校实践结构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涵盖了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题研究等内容;而有待提高的学校实践环节开设的结构比较单一、实践层次比较肤浅,只有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4]。

(2)校外实习难度大,实习基地难找

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工地难找已成为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多数企业对学生实习热情不高。企业管理者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的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安排学生在办公室内看图纸或整理资料。由于学生没有承担任务,无工作压力,每天去工地只是走马观花,根本不能真正融入到现场工作氛围中去。加之施工工期较长,实习时间有限,实习内容不够全面、深度不够。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主动参与不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实践教学人员中缺乏 “双师型”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部分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和实际应用锻炼,缺乏科研实践,实际经验不足。另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主动参与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4)实践教学综合性、系统性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各实践环节安排各自独立,学生得不到一个综合训练,也缺乏贯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育的整体设计。同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还不到位,工程管理专业的案例库还未建立。

(5)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类型与企业实际需求不适应,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人员现状是: 技术素质较强,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缺乏。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责任心欠缺、流动性过大、国际化程度较低;技术素质“精而不广”;管理素质方面,协调沟通能力欠缺,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全局性观念、团队协作精神、资本运作能力[2]。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探讨

以上所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使工程管理教育得到有序、有效和稳定的发展。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改革措施如下:

(1)注重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

我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10-20%,而国外一般为35%左右,国内实践教学的课程相对太少[5]。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工程管理专业应与业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注重加强与相关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建设单位及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的协作。采用化整为零、渗透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通过在各学期把实践环节有机地渗透到相应课程中去, 使学生在职业环境中顶岗训练,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

(2)完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可通过适当加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学时比重, 缩小课程教学与职业实践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可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学习《建筑制图与CAD》、《房屋建筑学》、《工程估价》、《工程结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加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积极培养本土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并支持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工作之余参加国家注册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注册造价师、建造师等)、国际认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6]。教师通过在相应的专业执业,专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可以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的优秀人才充实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4)教学内容与主要执业资格考试衔接

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有意识地围绕国家执业资格要求,使本科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对国家相应工程管理类执业资格要求有所了解。课程体系内容以及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应与国内主要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以满足学生就业、从业需要。

(5)推广案例教学

由于案例教学在管理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都陆续在管理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7]。工程管理教学的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尚未进行案例库建设,应选择实践性强、综合性强、趣味性强、挑战性强的工程案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构建并推广案例教学法。

(6)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并存,逐步推行毕业设计

以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往往以论文为主、毕业设计很少,教学改革中应提高毕业设计所占比重,向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并存、逐步推行毕业设计发展。首先,提倡毕业设计实际选题:以真实的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背景资料;其次,应重点强调毕业设计内容的综合性、模拟真实性和对毕业生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强度,培养毕业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创造意识。

(7)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还应加强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竞赛和社会活动,如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讲座、学生论坛等,这些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知识获取,同时可锻炼领导能力与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职业选择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4结语

第4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兴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科交叉复合而成的学科。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成效较好的专业之一,截止到2008年,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已经有628所。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的大量实践助推工程管理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日趋完善,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高度的重视。近1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已经成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如何凸显自己的竞争优势呢?目前,大多数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还是主要克隆“母体”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致使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施过程中显为尤为突出。当前,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独立学院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较量――脱离母体院校,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自身特色优势,以期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加以剖析,积极探索转设后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如何进一步搞好实践教学。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然而现在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做法,没有考虑到自身生源的特点。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及体现特色办学的关键之一,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严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他们可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机构、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工程设计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与建筑业相关的研究所、银行投资管理部门、工程相关软件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但独立学院由于生源的特点与一本、二本本科院校相比没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受聘单位主要还是集中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咨询机构。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的人,而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理论知识不足,与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实践能力不够,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独立学院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由于成长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还是主要照搬“母体”院校,还是和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宽口径厚基础、广而不精。学生毕业后更是不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1.2 不重视实践教学

从国外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来看,它们的实践课时占总专业学时的40%左右,而我校实践课时仅占24%,明显偏少。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现阶段独立学院由于没有国家教育资金的支持,主要还是来源于民营企业。因此,基本上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而现在随着我国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的安全性。[2]施工现场存在的不稳定性也高,大部分学生对“工程施工”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由于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刚到工地想对问题想探个究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给施工单位的企业声誉和投标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很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实践教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不监督具体的实习过程和效果,只要学生能上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日志及报告,即表示进行了实习。

1.3 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还都是合同制,和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有编制相比在待遇上要相差很多,导致一些高科研和实践经验强的教师不愿意来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主要还是来源于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很多指导老师对实践中的某些问题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时候也带来比较多的困难,讲课的效果也不太令学生满意。

2 转设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能否成功转设为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未来发的展。截止到2011年3月14日,湖北省――这个独立学院保有量全国第一的教育大省就已经有三所独立学院正式转设成功,而我校在2012年也准备正式转设,那也就意味着可以不用交30%的“冠名费”了。那么这一笔省下来的费用就可以用来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像工程管理专业这样对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专业。以建筑业优秀企业的适宜的实践教育合作计划对于形成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专业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可以委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同时学校也从科研上来支援企业的发展。[4]2007年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与中海地产联合成立了“重庆大学―中海地产职业发展研习中心”。这是学校教育机构与建筑业优秀企业开展合作教育模式的实现与创新,目的在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学生视野,增强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项目的推行,对于进一步形成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色,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工程管理行业需要的是有专业技术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管理者。所以,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的培养、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良好结合,来不断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场前听取指导教师的入场教育,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后,主动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了解工程概况和工地情况,认真观察施工工艺并做好现场参观的记录。课程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与理论教学相配合而进行。如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在学完理论知识后,学校安排期末统一组织学生到工地实习,通过在工地观察生产工人从事的挖土石方、砌砖、打桩、浇筑钢筋混凝土等现场劳动,了解施工工艺及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如《工程估价》这门课的课程设计是通过施工图纸让学校算出工程报价,但往往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抄袭情况致使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对此,可以将一个班一套图纸改成由7~9人一套图纸甚至改为1 ~2人一套图纸,这样就能保证到人人能够动手避免抄袭,同时也给学生在学习这门主打专业课的时候增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生产实习是应用和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在生产实习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注重细节,而且要深入了解其产生、形成、发展的实际背景和客观条件,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其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对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2.3 加强理论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证的结合

执业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条件。与工程管理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执业资格考试主要有5个,即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可以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融入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如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从2008年正式开始由一级建造师证和二级建造师证代替原来的项目经理证后,已成为近几年来比较热的一个执业资格考试。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相关的课程有: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教师在教授这几门课的同时要注重它的适用性,加强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联系。

2.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功底比较强但实践经验还是比较匮乏,给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首先要先要求新近的青年教师必须到本专业实验实训室,熟悉本专业各个实践环节和常用仪器、没备的使用,再分配实验教学任务;其次青年教师应该在施工单位连续三年内至少呆半年,加强实践经验,教师在施工单位工作期间,视同完成额定工作量。[5]并且把此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一项制度,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结合起来长期坚持。如我校在下半年,要求承担实验的教师必须要把自己承担实验的项目至少要做一遍并交一份实验报告,以保证教师对实验内容、仪器的熟悉。而且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几名青年教师在明年暑假必须去施工单位呆一个月,增强实践经验。

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处理积极探索和试验阶段,这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校从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角度出发,研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尽量做到“量体裁衣”。

参考文献

[1]任宏:《建设工程管理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宏青,杨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5)

[3]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10月

[4]马力强,曾繁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刍议》[J].淮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5]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

第5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作者简介:鲍学英(1974-),女,宁夏中卫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恩茂(1968-),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12097)、兰州交通大学校教改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GSGXG110)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25-03

一、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开展特色专业点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其主旨在于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支持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于2010年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高校和较早设置的工科大学,我校从建校之初就肩负着西部铁路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西部特别是西北路网规模加快扩充,敦煌、嘉蒙、西延、神延、太中银、哈木、精伊霍、兰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延伸线等相继建成或在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支撑条件。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西部“筑路期”的背景下,为了发挥区域行业高校特色专业的比较优势,面向西部艰苦地区铁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确定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3]

二、规划及实施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能建立起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到反馈、改进,形成自成一体的管理体系[4],这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设与管理来说,是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如下:

(1)计划(P)——调查社会行业需求,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详细的教学计划。

(2)实施(D)——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并付诸实施。

(3)检查(C)——评价实施的结果,可通过社会反馈、企业调查、学生考核等手段,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处理改善(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2.实施措施

(1)教学计划。在深入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勘察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中铁七局等企业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反映特色,努力汲取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排上既要体现大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又要体现西部地区和铁路建设的特色,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甘肃省特色专业,教学计划在特色人才培养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设置了“铁道概论”、“交通土建工程结构”、“交通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等特色课程,体现了铁路特色和优势。同时,着眼于向公路、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与项目管理方向拓展,保障学生在较宽的领域中领悟到大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向社会输送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目前校内在册的专业教师人数共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 9人,助教1人。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有35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概预算、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结合青藏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的建设,有80%以上教师参加了相关科研项目,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高等工程教育对师资培养的要求。还有教师走出国门承担了刚果(金)国家一号公路的改建设计、中石油土库曼斯坦专用铁路设计工作。专任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善于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用工程质量事关重大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聘请2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扎根西部、胜任工程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课程安排侧重于“铁路技术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对铁路技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对所学工程技术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融合。按照“精简必修、增加选修、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建设转向重点课程群建设,“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群,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立项方式开展系统改革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着重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教学内容注重删繁减旧,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遍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性教学方法。“工程经济学”、“工程测量”、“交通土建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4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教师在教材编写、专著出版、毕业设计、教案讲稿、学生实验等方面注重铁路特色。王恩茂、鲍学英、顾伟红、祝连波等教师编写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安装工程概预算》、《铁路工程计价》等30余部特色教材,其中《铁道线路工程施工》、《桥梁施工》、《交通土建工程概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教学、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模块构成。

1)设立“创新教育”必修环节。学生需在四年大学期间完成32个标准学时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相关考核且成绩合格后,获得“创新教育”两个学分。创新教育课由多个独立板块组成,借助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分析、制作、操作、发明等方式,完成创新教育课程的学习。学院制定了创新教育实施办法,从管理机构、竞赛组织、创新实验、论文撰写、学分认定等方面设有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实施。

2)开展创新性实验,建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建有甘肃省“土木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工程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0000多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1500多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必修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以教师教改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保障,以全国、省、校三级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申请创新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拟定实验方案、撰写科学总结报告,由教师根据实验及报告情况给出评分并推荐优秀报告发表到相应科技期刊上。其中,2011年王恩茂老师指导的“秸秆复合式保温墙体材料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项目获得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2011年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验”顺利通过验收,和课题组学生李信一起撰写的论文《论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在教学中的推广》发表在《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期上。2011年靳春玲、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分别获得甘肃省二、三等奖。

3)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与中国中铁、中铁二十一局、中铁西北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一局、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68011部队等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已建成1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4个校内实习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4)组织开展专业交流及各类竞赛活动。2012年组织举办了首届甘肃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交流会,有来自8所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交流。连续多年举办算量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并取得包括国家铜奖在内的多项奖项。

(5)教学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重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土木工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新办专业评估、重点课程群达标评估和教学督导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与效果。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教学督导体系,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改革研究及校内各项评估、课堂教学调研、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教学文档的规范管理等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对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等实践环节的管理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办法。以制度的形式确保教授和副教授登讲台为本科生上课;严格执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究会议,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长期坚持学生评教与领导及同行专家评教相结合的评教办法。建立院、系领导听课制度。院、系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次,对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予以分析和指导。完善考试制度和考试管理。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为此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制度覆盖试题(必修课建立试题库)、考场布置、监考、阅卷、存档的各个环节。

(6)社会服务。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从设立之初,就积极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1995年开始,工程管理系承担了“甘肃省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培训”、“注册建造师培训”、“甘肃省建筑与房地产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等培训任务,为提高甘肃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对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甘肃水利水电设计院、兰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铁路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及技术干部进行了工程管理知识轮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地方重大重点项目的前期决策论证、招投标评标、技术咨询等工作,对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思想及身体素质培养。开展爱国爱路主题教育,激励学生投身到祖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校园建成置有詹天佑塑像、青龙桥车站的“天佑园”主题教育公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肩负历史新使命”被评为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精彩一课”。在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恳谈会上,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黄土高原安身立命无悔追求的动情讲述,新一代青年校友扎根西部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中青年教授、博士科研足迹遍布黄土沟壑、高原冻土、西部荒漠乃至无人区域的现身说法,感人至深,教育和激励着一届届毕业生,循着中国铁路建设先驱者的足迹,并以学校教师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

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拔河、越野跑等各类体育比赛,开展以“了解西部、关爱西部、建设西部”为目的的兰州徒步行,开展“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野营远足活动。公共体育教学专门设立了“野外生存训练课”,教学内容包括山地定向越野、远足、沙漠旅行、高原野营等内容,每年至少举行两次穿越山地和荒原的长距离定向比赛,学生学会了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身心素质、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毕业时体育达标率为100%。这一专项选修课目为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施效果

1.专业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2010年,工程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水平评估,是全国第27个、甘肃省第1个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专业。2011年6月被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是省内首家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在甘肃省按照一本进行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许多“985”、“211”高校的认可,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均接收我校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学科水平和专业排名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2.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类竞赛和各种考评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历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根据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很多单位都愿意吸纳我校毕业生,并采取“3+1”资助培养模式,使双方受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勘察设计院、中国中铁公司、中国铁建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专业毕业生在全国行业高校中自愿服务西部的比例最高。广大毕业生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勤朴笃行,艰苦创业,在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太中银、精伊霍、兰渝铁路、玉树抗震救灾道路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为我国铁路特别是西北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3.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达到60%以上,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1人入选“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1 人获“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3人获得教学优秀奖,4人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奖。

4.学科学位建设迈上新台阶

1997年,在“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下设置了“建设项目管理”方向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下设置“工程与项目管理”方向并招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并于2011年开始单独招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EB/OL].http://,2007:1-26.

[2]刘长久.特色专业建设与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5-28.

第6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student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major and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 spirit by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and expound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necessity is pointed out that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platfor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should be perfected.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ree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guarantee practical teaching going smoothly.

P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财经类院校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double qualified teacher;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256-02

0 引言

现行教育制度下,多数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概念并不清晰,不知道大学里应该学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是充分认识工程管理专业、形成工程管理思维、参与工程管理实践、获得工程管理经验的大好机会。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表意见指出“要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1]。如何结合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是财经类院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供同行参考。

1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400余所,其中不乏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的综合类高校,工程专业实力较强的理工类高校。前两类高校具有实力雄厚的工程技术背景及配套设施齐全的工程实验室;财经类高校较为侧重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的研究,而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脱离了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程学科背景的缺乏,使得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1 多数财经类院校没有建立与工程类学科理论教学配套的工程实验室,或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全

配套设施齐全的工程实验室一般由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等组成。每种实验室又由多个小的实验室组成,如建筑材料实验室可细分为集料与岩石实验室、水泥实验室、水泥混凝土实验室、沥青实验室、沥青混合料实验室等,每种实验室需要配备的设备种类多,占地面积广,建设成本高,而工程管理专业在财经类院校中属于师生人数较少的专业,实验室利用率低,因此财经类院校一般不具备单独建设工程实验室的条件。

1.2 师资力量不足、符合教学需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不足

2015年10月,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2]。但进入企业工作的高等学历人才,因为薪酬待遇、职业习惯等问题,在其职业规划中不会轻易选择高校;而直接进入高校的高材生因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缺乏精力和机会从事工程实践工作。并且由于财经类院校工程背景缺乏,高等学历人才在选择高校时更愿意选择团队实力较强的理工类院校,导致财经类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双能型”教师不足。

1.3 合作的工程实习单位少,实践教学面临“走不出去”的困境

通常情况下,工程技术专业比工程管理专业的横向项目多,合作单位也多,而依托强大的工程背景,理工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从不缺乏工程实习单位。相比之下,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较少,进一步加剧了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无法顺利开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缺乏企业项目对接,题目设置不能体现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实践教学局限在学校内部,闭门造车。

1.4 教学培养方案存在“重管理,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这是由于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的,进一步导致了实践教学“走不出去”,校内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整体专业水平比理工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水平差。

2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专业人才教育体系[3]。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4]。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策划实践教学方案时,应结合财经类院校“重理论,实践;重学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形式,轻效果及实践教学与社会、市场脱节”[5]的学科背景,制定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两个层次上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培养出既懂经济、管理、法律又懂工程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合格人才。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虚拟工程实验室,并与工程实训室结合,形成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平台

虚拟工程实验室是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6],有效避免了实体工程实验室的缺点,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观摩实验过程、学习专业知识。

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有助于学生在校内完成一个项目由横向阶段从设计、造价、招投标、施工、运维管理全过程的实验实训,并与企业紧密对接;由纵向时间维度可达到工程管理专业全过程教学,从专业学科识图能力、建模能力、模型审核能力、工程计量计价、材价指标分析能力、基于模型沟通能力、阶段支付计量与计价能力、基于模型的进度、合同、质量、成本管理能力、经济管理分析能力、项目整体性部署规划能力,达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运用相关专业技术开展本专业的对应的岗位工作的能力,并能够与设计、施工等其它专业人员协同工作。通过一整套的实践教学方案,使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各门课程有机融合,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配合,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能力。

2.2 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

目前“p师型”教师的认定有多种提法,常见的是指教师同事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或者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7,8]。社会企业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注册资格考试,已经初步具备“双师”资格;高校现有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开展理论教学游刃有余,但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降低学历门槛、提高待遇,引进优秀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挂职锻炼机制,允许教师以实践经验代替部分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3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还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保障

一是组织机构层面,课题组制定的教学培养计划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时间、教学顺序、课程设置的内在联系与连贯性等方面;根据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求,课题组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引进先进的硬件、软件等配套设施;机房和实验室定时向学生开放,网络学习平台随时向学生开放;针对学校实践教学“走不出去”的问题,学校和政府应不断探索有效机制改善这一现象。

二是教师层面,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向教育部提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对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具备专业性、可操作性、与时俱进性、趣味性、竞争性等特点。

三是学生层面,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安排学习,按时完成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主动探索、团结他人、并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3 结语

如何结合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是财经类院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分析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现状及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可从三个方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①建立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平台;

②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

③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 [2012]1号)[J].教育部网站,2012.

[2]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J].教育部网站,2015.

[3]罗文.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探讨[J].商情, 2011(39):129.

[4]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5]吴耀兴,王泽林.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09):146-147.

[6]李玲,王非.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3):37-39.

第7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一、“三明治”实践教学模式解读

随着建筑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建筑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大学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迎接以高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浪潮中,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探究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组织工程项目实施等这种社会急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呢?

从1999年开始,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开始实行三明治教学模式。“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利用高校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高级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首先在学院完成六个学期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课堂理论学习,第七个学期到实习基地参加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践,既将所学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估价、项目管理、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归并到一个学期。在实习中,学生作为实习基地的一名临时雇员,认识和掌握建筑产品的各个施工环节,逐步理解、消化教学理论知识。实习期共20周,方式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第一周集中培训,进行安全教育,聘请企业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校讲学;第二周为集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领各组学生到实习现场进行参观实习,熟悉现场情况,第三周至第二十周由学生到自己选定的实习地点进行实习,第八学期开学后答辩,然后再回到学院学习其余专业课和做毕业设计,我们学院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称之为“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1]。

二、“三明治”专业实践管理过程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三明治”专业实践管理体系合理与否是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分散实习期间,过程管理一旦放松,就会导致学生实习松散,无组织无纪律,最后收效甚微。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适合我院的321管理培养考核模式。即:三种管理方式(院系管理、校内指导教师管理、校外指导教师管理)、二种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统一考核办法[2]。

1.三种管理方式

(1)院系管理

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监控体系(图1),建立实习基地并与校外指导教师沟通,组织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校内指导教师管理

“三明治”实习开始之前,指导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按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应从德、智、体等多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安置学生实习,学生也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由教师审核确认,要求学生顶岗实践;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实习阶段,采取下现场、电话沟通及网络信息系统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与监控管理,了解学生实习状况;根据所在工程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完成哪些实习任务;学生按阶段提交实习阶段总结,便于校内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实习效果。总之,指导教师负责本组学生实习过程控制与成绩考核。按阶段填写学生考核记录单。对于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除帮助教育外,还应与学院和实习单位联系,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3)校外教师实习指导

校外指导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习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校内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根据实习任务指导书的要求,学生们会有针对性地请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完成实习任务书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根据顶岗实习的内容,学生会跟随校外指导教师学习,不断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逐步进入工作角色。

2.二种能力培养

(1)专业能力培养与展示

由于专业实践实习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因此,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校内与校外指导教师的培养、训练及管理,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工程识图能力,学生们大有长进,为毕业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工作岗位后学生们很快适应工作,专业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综合能力培养与展示。

在工程实践中,学生们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既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又要参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工作,要直接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这样学生们得到了锻炼,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实习结束回来,学生们成熟了许多,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很多。工作后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很快融入社会[3]。

3.统一的考核办法

学院统一制定专业实践教学成绩评定考核办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校内指导教师阶段性指导、检查情况;实践成果提交,包括日记、专题报告、阶段总结、参与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等;答辩。

三、“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明治”专业实践实习特点是时间长,实习基地难寻找,学生分散带来管理难度大,教学中的课程体系与实习内容有脱节,学习的内容因项目而异,实践教学环节总体设计稍不到位学生就会“放羊”。为保证“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教学管理体系中要始终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1.学生的实习态度及参与度

学生的实习态度是决定实习成败的关键。因此,学院在实习动员过程中要采取不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如让即将毕业的上一届取得较好实习效果的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与体会;介绍教学内容与实习的关系、实习与就业的关系,采取互动的方式介绍实习效果;在就业招聘会上,实习的学生专业知识得到升华与巩固,竞争力大大提高。通过即将毕业学生谈切身体会,让准备实习的学生真正了解实习能带来的收获与成果,大大焕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学生们的实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实习动员,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联系实习单位,愿意跟踪大的施工项目多学习、多受益,实习的态度与参与度大为提升。

2.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学院通过多年的专业实践积累,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供学生们顶岗实践一个学期。学生实习基地可以选择在咨询所做工程估价,招标与投标公司做施工项目的招标与投标;也可以选择建筑施工现场,做质量检查员、放线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还可以选择监理公司做监理员,选择开发公司工程部做现场管理。总之,实习的内容必须与“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相符合,指导教师对实习基地进行确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几年来,学院推荐学生实习的岗位多数是工程监理。因为在监理行业,学生可以作为公司的临时雇员,实实在在的参与公司业务,入门相对简单,学生能很快胜任,企业又愿意接受学生参与公司业务,这样既解决企业临时员工不足的问题,也为学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解决了大问题,学生们非常适合在监理公司工作,他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做了实习任务也顺利完成了。施工企业的岗位很受学生们喜欢,但这些岗位需求的人员较少,学生们较辛苦,学到知识也相对多一些。开发公司工程部的现场管理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承担,学生在这里实习待遇很好,但如果没人指导,学生就会“放羊”,达不到实习目的,因此建议学生自己联系开发公司实习,必须顶岗,遵守单位规章制度,自己找校外指导教师。总之,学生们首选的实习基地是到施工现场实习,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都可以,女同学一般都去造价所做预算实习。实习基地所涉及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几个方面选择实习基地,如建筑规模、结构形式、施工内容等。由于各基地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所处的施工阶段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实习效果的差异,因此指导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让学生体验不同阶段的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当工程不适合学生实习时应及时予以调换。

3.指导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践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指导教师应能将本学科的土木工程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价值,对施工现场应了如指掌,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有热情、有耐心。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按阶段跟踪学生实习内容,在每一施工进程中,指导学生应复习巩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刚进入实习期,学生往往抱有满腔热情,可真正进入工地,有些学生们又很茫然,不知该看什么、学什么,又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难于融入社会,难免有个别学生会迟到、早退,不愿实习。如学生与指导教师没有沟通,学生实习就会半途而废,导致学生放羊。因此,指导教师责任心极为重要,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然后根据工程进展,指导学生要学习哪些内容,查阅哪些资料,除工作之外,应完成哪些实习任务。当学生们进入工作角色,知道如何学习与工作之后,学生们就会自觉的将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地做事,直到实习期结束。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实习动态,若有学生想调换工地,要分析原因,如果合理应鼓励学生首先自己解决,以提前培养学生应聘工作的能力,当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可以联系指导教师协助解决[4]。

第8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生产时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管理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学科,而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更是工程管理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对提升工程管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我们还应明确,只有通过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实践性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工程管理教学的情况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无法有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寻找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程管理使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包含了包括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以及心理等多种学科在内的多种知识,因此,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员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极多,也需要极强的学习能力。另外,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其工作的范围也比较广,服务项目也比较多元化,对从事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基于以上特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引起做够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管理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也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更好的巩固。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以及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欠缺进行弥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完善。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实践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避免日后教学过程中相同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在工程管理工作中,企业更重视的是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因为,在以往的工程管理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却比较低下,只会纸上谈兵,根本就胜任不了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而在工程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就能够有效避免该问题的出现,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可以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培养,并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与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对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不够重视

当前,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当前高校的工程管理的教学中,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保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实践的教学。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没有足够好的条件来开展实践教学,既无法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保证教学的系统性,也无法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实践教学中缺乏交流和总结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还应该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做好这一点。首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大多都是自己顾自己的,极少进行交流,也就无法做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也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无法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其进行解决,进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效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限制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三)高校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当前,在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学中,对实践教学都不够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导致实践课教师不仅薪资低、待遇差,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很少有人愿意担任工程管理实践课的任职教师,不得以情况下,只能是理论课的教师同时担任实践课的教师。由于理论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没有亲身经历过管理实践,缺乏实践管理经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也满足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因此严重影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一)重视实践教学

在工程管理的教学中,应该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引起足够重视,为此学校应该将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列入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并有对学科进行准确定位,设定学科的培养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具有高能力、高水平以及高素质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在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实践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将实习的目的、内容以及实践方法进行确定,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践,进而确保实践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实践过程中重视交流和总结

在实践教学中,将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和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总结列为实践教学中一部分。首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整个实践教学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实践结束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对自己的实践心得进行分享,并总结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待教师进行解决。其次,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对其进行解决,逐渐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效,使得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目的[2]。

(三)加强师资力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方面的资金的投入,提高实践任课教师的薪资待遇,肯定实践教师的地位。其次,聘请专业的、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改变以往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教师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没有亲身经历过管理实践,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问题。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加强高校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进而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当前,在企业工程管理职位的招聘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甚至已经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这就对高校的工程管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工程管理教学应该积极改革,重视实践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工程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改革

作者简介:廖礼平(1979-),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工程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编号:JXJG-14-59-3),主持人:廖礼平。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67-04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学习到能力提高的转变,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综合方面素质的训练过程。

一、毕业设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问题,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是每个院校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使“零距离就业”成为现实,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临毕业前设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使学生受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初步职业训练[2],比如,工程造价专业就包括工程识图,现场施工与组织、工程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各工作流程。但因受传统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为此,课题组在某职业技术学院及某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了问题调查,进行了文本分析。

(一)课题调研背景、路径

本次调研,以江西省某高职院校及某高专院校为对象,两所院校在校内师资、毕业设计管理性文件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不存在影响毕业设计实施效果的技术问题。但是,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依然不理想。调查内容及路径如表1。

(二)课题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抽取520份有效问卷,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如表2。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方面,学生自主选题的仅占19.5%,明显偏低。毕业设计选题性质,毕业设计与毕业报告两类合计达到79.1%,论文类仅占11%,说明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选题以应用技术型为主。选题与专业的关联性达89.6%;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就业的相关性仅为48.6%,这两者充分说明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与此同时,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为56.2%,说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结合仍存在差距,须加强之间的连贯性。从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看,61.1%的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到2个月,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半年及学校规定的18周;教师指导情况,指导3次以内的占41.3%,这两者说明学生投入的时间不足、教师指导不够。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84.4%,这说明毕业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在老师,另有其他因素。毕业设计质量影响要素中,除前面的时间原因,知识欠缺、资料不足占83.8%,应为主要障碍。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来看,90.4%认为有贡献,31.3%认为贡献很大,说明毕业设计至关重要[3]。

综上调查及分析,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主要有:第一,迫于就业的压力,大多数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少热情,没有足够重视;第二,指导老师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就业岗位各环节各流程全部覆盖,加上平时还有教学工作,时间安排没有足够的灵活性;第三,毕业设计教学周期长,学生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安全方面,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毕业设计形同虚设,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放羊”现象,比如建筑施工类、会计类专业。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质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必须改革。

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构建

笔者以江西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包括毕业设计的安排、指导老师及学生的管理、顶岗实习的布置、实施及考核、成绩的鉴定等方面。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及可拓展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全过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技术及基层造价管理岗位为主。院校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始终围绕专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进行。所以,毕业设计必须基于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进行安排[4]。

(一)调查阶段――做好毕业生跟踪工作,把握毕业生顶岗及就业状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其培养对象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对其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有机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

近几年,通过对江西省中恒建设集团、江西建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回访,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二是以现场管理人才为主。工程造价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主要以工程项目造价员为主,占到毕业生总数的近六成。及时让学生掌握情况,毕业设计才更有针对性。院校可以在第五学期将上述情况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岗前培训等形式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定的预期。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采取多途径分流毕业设计工作

受建筑类企业项目分散、实习工地安全隐患多、实习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工程造价毕业生集中就业人数相当有限。为更好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院校在第五学期中段,一方面,与就业指导中心密切联系合作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集中顶岗;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社会各用人单位信息,举行供需见面会,积极推荐学生分散顶岗;第三,校友、积极协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教师积极推荐。社会、院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将每一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落实到位。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在院校、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求职意向等,自主地选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工程招投标、现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测量、工程资料管理等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报指导老师、院系审批。当然,院系也鼓励毕业生,按照《毕业设计》课程标准确定的方向性选题要求,进行自主创新创业。这样,学生、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协同努力,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顶岗或就业有机结合,指导老师按规定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汇总、审核、开题指导工作,确保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到企业调研及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

为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校内专业带队指导老师通过巡查,或现代化通讯设备、网络等对小组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处理、解答。同时,为加强过程控制,教研室、系部、教务处(或实训中心)安排四次集中检查。第一次检查,每年12月初,顶岗实习动员会。主要针对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等情况,进行专业就业指导宣传,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第二次检查,来年1月上旬进行,顶岗实习布置工作。根据第一次集中后的动员情况及指导老师下企业调研结果,指导学生落实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工作,完成顶岗实习报告书的发放及填写指导工作等。布置第二阶段指导老师1月至4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三次检查,来年5月上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会。针对学生顶岗4个月以来工作过程、毕业设计环节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心得体会进行交流;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顶岗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实习报告的填写情况等;布置第三阶段指导老师在5月至6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四次检查,安排在来年6月中旬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总结会。主要工作包括,针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完成后的收获、体会以及教研室、系部、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报告书的批改、总评、鉴定工作。

(四)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按学生顶岗方向分组进行

在每年6月上旬,毕业生返校,学生辅导员、教研室、系部主持毕业生答辩会。答辩会按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组,比如工程造价学生可分为项目招投标组、建筑施工组、工程监理组、工程预结算组、建筑测量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组等。答辩程序按每人10分钟汇报进行,每人分三阶段:自我介绍、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介绍、答辩。答辩成绩按指导老师给出的过程成绩(60%)、教研室安排评阅教师给出毕业设计评阅成绩(20%)及答辩专家给出答辩成绩(20%)。

(五)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重学历、转为学历、能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并重。责任感、协作、创新等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顺应这一转变,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也须进行改革。顶岗期间学生的道德品格、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组织规律、创新创业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评价过程以定量考核为主,最后按优(85分以上)、良(70-84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给出顶岗成绩。

三、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措施

高职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学科体系,开展基于顶岗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顶岗实习工作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与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选题工作,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淘汰与顶岗实习岗位关联度不高、缺乏应用技术价值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寻求选题方向,将生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管理性问题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总结其岗位特征,归纳出与本行业、企业岗位联系密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建成难度适中、内容覆盖面广、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毕业设计题库。要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选题各项指标,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兴趣,实现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高效性。

(二)加强监控,构建学生、学校和企业共管的毕业设计监控体系

推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院校和企业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是确保毕业设计改革过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毕业设计周期长、人员相对分散,尤其是建筑类专业,项目流动性大,这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应构建由指导老师、企业兼职教师、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监控体系。通过这一科学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毕业设计实践、答辩、成绩考核等各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毕业设计目标的实现。经过长期的实践、优化,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最终形成“校企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

(三)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及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一批能工巧匠,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优势,从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导师团队。建立企业“教师联系站”,成立企业毕业设计指导办公室,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工作,实现校企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5]。

(四)突破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实现毕业设计成果多元化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兴趣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实际,由学生自主地选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可以是毕业设计、毕业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实验报告、创新发明等。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其毕业设计可以是编织一份完善的预算书、一份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份规范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也可以是一份规范的监理大纲。

(五)健全校企共同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应根据毕业设计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是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应细化指标、量化指标,定性定量相结合,探索成立由校外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社会共同组成的毕业设计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改变传统的只有指导老师或只有校内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程序式答辩”的评价模式。大胆创新,逐步形成由指导教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成果展示――企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以社会、企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真正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答辩,可以聘请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领导等,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焱,柳天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11):210-211.

[2]周志近.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2(12):93-95.

[3]管新平,等.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