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

第1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第一部分提要段

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

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

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

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

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2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财务分析以单位的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一)财务分析的分类、 财务分析从分析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二是非定期分析。定期分析又可以分为每目、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具体根据单位管理要求而定。从分析的内容上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二是专项分析,三是项目分析。综合性分析是对单位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是针对单位运营的一部分,如对客餐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分析;顼卧分析报告是对单位的局部或某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比如对引进某一项开发项目进行分析。

(二)财务分析的基础工作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形成了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项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档。

3.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单位各相关部门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4.岗位分析。大多数单位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主管来完成,但报告素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做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

趋势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比如对不同时期的管理费用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二是会计报表的比较,比如不同时期的利润表;三是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比如不同时期的资产、负债构威的分析。

运用趋势分析法要注意的问题第一.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第二,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第三,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有三种方式①构威比率.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它是某项财务指标的备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例如,带息负债比

率,不良资产比率等。②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一般而言,涉及利润的有关比率指标基本上均为效率比率,如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③相关比率,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例如对非生产性开支,我们可以采取效率比率的方法,用非生产性开支除以营业收入.可以得到非生产性开支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以此来衡量非生产性开支是否过高。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主要运用在生产企业,我单位很少运到,因此在这里不做讲解。

做好财务分析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擅于编写财务分析报告。好的财务分析报告,应该是内容详实,数据科学可信,文字通俗易懂.使报告的使用者对需要了解的内容一目了然。

财务分析报告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

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一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拘泥于这五部分内容。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比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相结合的方法 ,在word中,。就有很多图形可供选择,比如柱形图、折线图、条形图,这样可以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单位的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单位的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单位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单位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3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指标 报表项目调整 分析报告编制要点

事业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以及单位自身管理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便于分析和总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验,找出问题和漏洞,发现和总结财务活动的规律,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改进,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现就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编制中的几点问题分析如下:

一、财务分析内容应紧密围绕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

分析比对预算的编制情况和执行结果。一要看单位预算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匹配度,是否贯彻了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二要看预算执行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同步程度,与历史前期相比较,发现特殊变化,并找到变化的原因。

分析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的合理性,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及使用进行分析,比对帐实是否相符,物资储备是否超出定额限制,对资产流失统计分析等;对事业单位房屋建筑物以及设备等固定资产利用率进行分析;对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对负债来源的合规性、负债水平合理性以及负债构成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疑点,从而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保证资产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分析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的合规性与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的情况,并与核定的收入计划进行比对;对各项应缴收入的足额上缴率及超收或短收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各项支出的完成率及支出用途的合规性和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并找出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提出加强管理意见建议,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

分析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合理性及单位各项支出定额的执行情况,对超编原因及各项支出定额的完善合理性做出解释。

分析事业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与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否相适应,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找出问题的同时,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分析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保证对比双方在指标内容、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单位、统计口径等方面保持一致。

比率分析法的运用,一是相关指标比率分析,如资产负债率;二是构成比率分析,如收入来源占比;三是动态比率分析,如收支增长率。

差额分析法,是对经济指标依照因素分析法分析后,所形成的排列顺序,计算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造成的影响和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常用指标介绍

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该指标衡量的是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和预算管理水平。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事业单位总支出的占比,该指标通过分析事业支出结构,了解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合理性。通过将当年数据与以前年度数据相比较,分析事业单位支出结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将本单位支出数据与其他事业单位支出数据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本单位与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所在,并提示加以改进。

人均基本支出,可以了解事业单位正常的人均运转水平,有利于健全定员定额支出标准体系。

资产负债率是企事业单位通用的重要财务分析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利用借入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由于事业单位均属于公益型的机构,而非盈利性机构,所以其资产负债率水平不宜过高,保持一个较低的比例才能与其单位属性相适应。

除以上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外,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与经济活动特点,自主设置财务分析指标。首先是各事业单位通用的分析指标,其次是能够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财务分析指标。

四、《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财务报告项目进行的重要调整

将“经营成果”修改为“事业成果”,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和非营利性,淡化了其经营色彩。这一变动与中央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相统一,以利于政府加大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将“收支情况表”调整为“收入支出表”,对财务报表的填报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除将教育收费收入等作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单独反映外,其他相关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再单独反映;把事业单位的支出分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大类,再按支出经济分类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明细项目;将结余栏目按照结转结余管理要求,明确区分了结转和结余。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收支情况的核算和考核,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从而做到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消化结转结余资金。

政府支出分类改革取消了基本建设支出的功能分类,要求将基建支出纳入单位的部门预算,在与其他资本性支出统一核算的同时,单独设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将事业单位基建帐目并入单位财务报表体系,构成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事业单位将结转结余、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考评等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的重要内容予以反映。

第4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财务分析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

财务分析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财务分析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财务分析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财务分析报告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一)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二)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三)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5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存在的问题

1.目的单一。目前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评价所用,对于如何支持企业经营决策较少。

2.分析主题、维度单一。大部分单位的财务分析由于核算精细度的问题,数据维度较为单一,基本是围绕组织维度(如部门、子公司)进行核算和分析,缺乏对项目、产品、客户等多维度的分析。

3.业务溯源能力弱。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没有整合,分析大部分是财务数据的罗列,“就财务说财务”,缺乏对业务动因的理解和挖掘,与业务贴合度差,因此分析报告缺乏对重大风险、重点问题的提示内容,缺少从财务视角给出管理改进建议。

4.分析方法较为基础。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只作了实际完成与预算的比较和同环比分析,缺少如敏感度分析、情景分析、长期趋势分析、对标分析等较为灵活、前瞻性强的分析方式来说明内部管理问题的实质原因,导致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价值认识不够。

5.分析报告可读性差。分析数据罗列多而全,非财务背景的阅读者较难理解。整个报告结构重点不突出,较少使用图形、仪表盘等,可读性低。

二、财务分析报告体系应包含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存在问题,用不同的情景去分析企业所作决策的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报告是一个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基于企业历史数据和管理会计资料的财务分析。这类分析是在总结前期企业经营取得的业绩和亮点的基础上,查找薄弱环节,为企业内部考核和解决管理短板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包括:

1.1预算分析报告。主要是结合年初制定的财务预算,按照各业务单元或预算主体承接的预算指标,分析预算完成情况,与序时进度的差异,查找预算没有完成和超预算的原因,要求预算主体制定措施,确保预算指标的完成,如是年初预算编制条件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方案。

1.2财务业绩分析报告。主要是分析企业效益的来源和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包括:(1)收入增长分析。主要分析收入的结构,为企业制订合理的经营策略提供依据。应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分产品,分析各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及增减情况,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分区域,分析不同区域收入的增减情况和原因,是区域政策因素还是自然环境变化,或是当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不同区域收入的变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分部门(业务单元),分析不同业务单元收入增减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还要分析内生性收入增长趋势,分析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2)盈利能力分析。主要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一是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分析现有产品(业务)的毛利水平和占有资源情况,运用情景假设法分析在现有资源下,哪种产品组合结构可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二是产品全成本结构分析,主要分析企业成本的构成和产品全价值链的成本,查找企业可降的成本和降成本的重点,并通过价值链分析查找不增值作业,为管理层优化成本结构和作业流程提供决策支持;三是成本对标分析,将企业成本和竞争对手对比,为企业制订竞争策略、弥补短板、消除劣势提供依据,还要将企业自制零件成本与外部购买成本对比,为业务是否外包提供依据;四是成本要素动因分析,分析影响各成本要素产生和高低的主要事项,能否优化或取消以降低企业成本。如不同产品质量标准下的外赔费用分析对比。五是可控费用分析,通过对每项可控费用的增减趋势分析,查找最佳控制方法。

2.基于企业未来管理与决策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模型,测算各种情景下的模拟财务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主要包括:

2.1为制定企业战略服务的财务分析。企业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是利润或企业的价值。财务要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各业务的发展目标及所占用资源的多少,测算不同业务组合下的财务指标,以及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实现情况下的财务指标,和不同发展模式(自我滚动发展还是靠兼并重组发展)下的财务指标,为企业制定战略路径和措施提供依据。

2.2基于新产品(业务)决策的财务分析。通过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新产品的价格、市场容量、企业投入的资源、产品成本等进行分析,一是为企业是否投产该产品提供测算依据;二是为产品设计成本优化提供依据,即在新产品在投入生产前优化产品设计成本,为企业扩大盈利空间;三是为生产制造产品提供成本控制标准。

2.3企业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在财务管理的课本中讲的比较详细,不做赘述。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是投资决策的关键,除了对被并购方的估值、风险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对本企业的财务承担能力及并购后对本企业的财务影响进行分析,防止因并购导致集团母体出现财务危机。

2.4企业筹融资方式的财务分析。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财务成本是财务人员的强项,但是企业筹融资方式的分析除了融资成本外,还应该分析如何将企业的资源和筹融资方式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如,将企业的哪部分业务通过上市或利用已有的资本平台,从资本市场上融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应该怎么做;在什么时间应该发行债券,发行规模应该控制在多少,才能满足长期资金使用。

3.基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管理越来越被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经营风险的发生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甚至使企业破产。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应是财务分析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从现金流风险出发分析新业务、发展较快的业务的业务流程,评估业务风险;从资产的流动性出发,分析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可收回性,评估现有占用资产的风险,如对逾期应收帐款按逾期原因分析(质量问题、客户资金困难还是有意讨债等),为企业制订收款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对公司的欠款大户的财务状况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分析债务规模与企业收入规模的匹配度,和债务结构与企业资产结构的匹配度,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4.专项分析报告。主要针对企业经营中的某个专题或某项业务开展的分析。包括质量成本分析,股权投资效果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分析,税务筹划报告等。

三、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6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2010-12-27 14:44 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财务分析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易事。撰写

财务报告以下六点值得注意: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及报告分析的范围因为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所以报告的写作结果也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

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

什么

不可否认,财务分析人员在撰写财务报表时,都会尽可能多的提供财务信息。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资料就是领导所需要的。领导经常碰到一种情况,就是报表的内容很多,但真正能获得的

信息却太少。因此,为了避免辛辛苦苦写出的报表不被认可,最好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前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

“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的问题所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

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

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

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因而以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会出现就数据论数据的情况,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

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

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

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 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

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

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一)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二)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

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三)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

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

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7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分析;原因;建议

财务分析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政策决策、基金预算管理、收支计划管理、基金运行风险监测、政策和管理效率评估提供支持,但做好财务分析并非易事。多数财务分析报告未能客观反映各项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真实状况,没有对导致状况出现的原因作出全面正确的分析,也没有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致使财务分析在基金管理中逐渐边缘化,使用价值低。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分析质量不高的原因

多数财务分析仅限于对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将基金收支同比(或环比)变化、当期结余率、社会保险费实际收缴率等指标计算一遍,加上一些套话,没有对基金筹资和支付的增长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对基金平衡的作用进行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办机构对会计认识片面,忽视了会计的控制、分析、预测和预警功能,是造成财务分析流于形式的根源。多数经办机构对会计的认识局限于传统范畴,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仅作为记录基金收支规模、反映资金拥有量的一种手段,忽视了其在促进基金可持续运行,为制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基层经办机构大多仅设置一个出纳和一个会计岗位,财务人员身陷基金日常拨付、会计核算等大量、繁杂工作当中,难以抽身进行数据核理、分析。因此,经办机构对财务人员数据分析能力也要求不高,只要求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和具有娴熟的财务会计操作技术。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所有业务从制定政策、设计经办流程到审核、审批自己都全程参与了,对业务心中有数,不需要借助财务分析结果。对财务分析的不重视,使财务人员的分析技能难以提高,分析方法陈旧、落后,分析报告使用价值低,财务分析逐渐伦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鸡肋。2.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滞后性是影响财务分析质量的基础。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没有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各级经办机构会计核算指标设置不统一,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大,造成会计指标的连续性较差,使不同经办机构之间、同一经办机构不同会计期间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差,严重影响了财务分析的质量。财务报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待一个会计期间结束以后才能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不能对财务数据进行实时查询,影响了财务分析的时效性。3.财务与业务相互隔离是制约财务分析质量的关键。财务与业务隔离,财务人员没有全面了解业务开展情况,无法对反映业务活动成果的财务数据着手分析,更谈不上对基金运行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在业务活动开始前,没有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对业务表单、关键数据提出需求,无法对基金收入、支出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不能反映各项业务收入、支出的详细情况。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隔断了业务收支计划与财务收支结果之间的联系,财务分析难以反映基金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造成分析结论表面化。

二、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对策

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发挥财务分析在基金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经办机构应当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将财务分析作为基金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健全、覆盖面迅速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会计工作重心日益从事后核算、监督向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转移,经办机构应当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改革会计工作模式,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管理工作,全面了解业务开展情况,参与业务经办流程的设计,根据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要求对业务表单、基础数据提出需求,为后续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做好准备。将每个季度一次的定期财务分析,调整为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地进行财务分析。适应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要求,合理设置会计岗位,配备专业人员。2.加强财务信息化建立,做好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经办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基金会计制度,建立明确的会计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依法对基金进行会计核算,统一会计指标的核算口径,保持前后各期会计处理方法的稳定性,使不同经办机构之间、同一经办机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财务报告。财务信息反映基金运行的结果,而缴费人数、缴费人员年龄结构、离退休(职)人数、基金实际收缴率等业务信息是形成基金运行结果的根源,所以,经办机构应当建立起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杜绝业务管理系统外特殊业务的办理,密切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联系,提高数据准确率,实现实时查询。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手段。在经办机构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传递、反馈流程,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社会保险经办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充分地传递给相关人员,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和效果。3.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财务人员作为分析主体,其专业能力是影响财务分析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是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首先,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专业知识,不仅是会计核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将会计从记录经济活动的层面上升到管理层面。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级经办机构应当加强对基层经办机构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其次,财务人员应当从管理的角度了解业务经办活动,理解各方对于财务分析的需求及其要达成的目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揭示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和建议。最后,财务分析报告应尽量淡化专业味,少用专业术语,多用大众词汇,做到直接了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作者:喻玲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局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财务分析 建议

一、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分析简述

1、交通运输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利用财务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情况,通过从晦涩的会计核算、数据分析中将其背后蕴含的真实状况挖掘出来。将真实信息反映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为其未来决策提供依据。

交通运输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主要是缘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无论任何企业,财务工作都只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应有选择的记录和反应。其二,会计核算工作由于只是对已发生信息的统计汇总,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其三,虽然2006年出具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其自身依然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其四,财务人员对具体的会计方法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人为的主观意识难免不会使会计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的不恰当之处。其五,虽然上述状况可已经审计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内部审计的关联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自负盈亏性,审计人员无法完全做到能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所以即使财务报表经过审计,即使审计人员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依然存在一定风险。这是因为上述五点原因,使得财务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交通运输企业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风险,唯有加强管理、做好财务分析,才能根据历史状况的数据,预测出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使企业在竞争中不但求生存,还要发展壮大。

2、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与大多数企业相同。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四类: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四种方法之间的区别点和侧重点见表1-1。

表1-1 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

上述四种方法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程度的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二、目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尚未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制度不健全

通常,交通运输企业的资金主要由上级部门直接按计划拨付。由于其直接性,使得交通运输企业疏于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管理。其不但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交通运输企业的重要性,还使得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在交通运输企业内部,通常存在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状。相关人员多是按规则按制度详细编报财务报表,并且严格对财务报表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的分类,利用财务报表的编报说明和数据解释代替正常的财务分析工作,不但不正式,而且形式各异。此外,虽有与财务分析相关的财务报表编报说明和数据解释,但是通常只是简单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收费情况、上级部门的拨款情况、资金运用情况,以及基本财务管理工作,多是停留在表面,而未深入到能透彻的反应交通运输企业财务收支状况和企业潜在问题,未能深入而有效的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使得企业内的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运行状况。

2、财会人员对参与管理的认识高度不够,财务分析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企业的很多领导都认为财务部就是负责记账、算账;业务部门就是负责具体的业务事项,企业的业务活动因为部门的划分而被分裂分割,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与此同时,企业财务人员通常都是被动的工作,为了报账而报账、为了做报表而做报表。日积月累,财务人员对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欲望逐渐降低,对企业现状、未来发展情况以及潜在问题等都缺乏全面性的了解。此外,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依据的资料的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对已发生业务进行财务收支的判断。仅从一方面出发,很难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也难以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使得财务分析工作能够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功能大大地被削弱。

3、财务分析方法不灵活,分析报告形式单一

现在,包括交通运输企业在内的几乎所有单位都存在着以一部财务分析报告面对各部门、各人员、各种情况的现象,而无论报告的应用者是谁、其主要应用的指标是什么,以及财务分析报告被用来做何用途,提供的都是统一模式的财务分析报告。此外,有些报告的编报者和使用者不能对财务分析方法灵活运用,使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三、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分析的几点建议

1、培养相关人员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财务分析,其有助于人们认识财务活动的规律,掌握规律流程,能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继而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应培养相关人员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了解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善于利用财务分析以协助上级领导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把握;通过财务分析的结论监督、协调、控制各方经济活动,妥善解决企业整体与局部的资金问题;控制企业短期与长期的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实现企业的增收节支,使资金的运用不但合理,而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2、创新适合交通运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

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通常都是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财务分析,以达到分析目的。目前,交通运输企业比较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基础层面的方法以及数量分析法。

表3-1 交通运输业财务分析方法分类

在交通运输业财务分析方法中,一般的基础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分析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灵活的运用。

3、要重视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

准确的会计核算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倘若会计核算不准确,那么无论运用那种分析方法,财务分析都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法则等相关方面的规定,做好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唯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财务分析打下基础。

4、建立财务分析监督机制

若想通过财务分析发现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就要有良好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在这种监督机制的保障下,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则,以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倘若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即使财务分析发现了问题,那么问题可能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财务分析也失去了应有的效用和价值。同时,也打击了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若若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还有可能会造成财务分析不充分,没有从实际出发,那么财务分析的结果不免会令人怀疑。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措施,也沦为形式主义。

因此,建立财务分析监督机制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从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部分入手,做好全程监督。其中,事前监督的重点是对会计核算这类财务分析的基础进行监督;事中监督的重点是财务分析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方法;事后监督的重点是针对财务分析的结果,监督问题的实际解决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肖序.成本会计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第9篇:财务分析报告问题及建议范文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资料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预测其可能的变动趋势,从财务的角度为管理层所关注的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理解为:1、财务分析的内容可以满足内外部各方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最简单的一点是要让人读得明白。2、财务分析要落脚于提供决策建议,从而使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

关键词一 评价

这里所说的评价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概念。

首先,分析要有结论,财务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结论,要为所关注的财务问题找出原因,尤其是业务层面的原因。评估其对企业财务结果的影响。让管理层知道哪里有风险,哪里有机会。

其次,指出所分析事项的影响,如本月销售收入低于预算,主要是因为某客户自身的订单推迟到了下月执行,对本年的应收预算的完成没有影响。

最后,要做出存在的风险或机会的提示。如哪里还有降低成本的机会?哪家客户可能有拖延付款的风险,如果有,可能的坏账损失比率是多少?

这差不多是一个财务分析的标准套路,建议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对照这三步来培养工作习惯。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财务分析最后要回归到对业务的分析上,有效的财务分析应该可以用财务数据及财务专门的分析方法来印证业务经营状况,切忌用一个财务指标去评价另一个财务指标,流于表面,对企业运营没有实质帮助。因此,财务人员一定要培养自己对业务的敏感度和直觉,将分析落到业务上。

关键词二 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到财务分析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一三大表的项目分析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关键指标分析一杜邦分析法及重要企业运营指标(如开工率、报废率等);企业价值分析一折现现金流(DCF),内涵报酬率(IRR);动静结合分析一看趋势,看结构,看比率,综合起来看。需要强调的是,财务分析不是众多指标的罗列。财务人员要培养的一个本领就是可以将财务分析的结果用业务语言表达出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不能只局限于财务报表,而是一切能得到的公司运营信息和数据。因为,财务资料多是二手资料,来自于一线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信息必不可少。我们的会计系统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变成财务信息记录下来,反推回来,当我们试图通过阅读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分析推测的时候,我们必然需要以原始的生产经营信息来还原生产经营状况。因此,思考问题的模式应该从业务出发,而不是单纯看财务。

关键词三 关注

企业定位决定财务定位,企业所关注的就是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关注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财务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可以分成若干个层次。入门级的就是看门人,表示财务的主要职能是保证企业的财务运转合规、合法。从分析员的层次开始,财务的主要职能开始侧重于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且决策建议的成分逐渐增大。因此关注行业新闻,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财务人员更好地运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会更有意义。

关键词四 支持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必须在分析出问题原因后,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并在管理层会议上做充足的准备和提供材料支持,使管理层能充分信任并接受该解决方案。

通常,财务人员会有一个思维定式,对于自己经手的财务数据没办法分出层次和优先级,觉得样样重要,结果全部堆上去,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这种情况下纵然最后有结论,可能也是头重脚轻没办法引起阅读者的关注。更糟糕的是罗列完了还没有结论,阅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没有解决方案的财务分析,是缺少价值的财务分析。不能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的财务分析,只是纸上谈兵。

关键词五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