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

第1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橡胶沥青 质量控制 监理 施工

1、前言

近年来,随着车辆重载、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普通沥青混凝路面己经无法满足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老化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橡胶沥青砼除具有普通沥青砼的优点外,还具有普通沥青砼无法比拟的优势:优良的高低温性能,抗车辙能力强,高抗老化、抗氧化性能,耐久性好以及低噪音等。本文结合笔者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实践, 就橡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5个环节: 原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混合料试生产和试验路段铺设、施工工艺技术、施工质量验收来探讨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2、原材料控制

橡胶沥青路面的主要原材料:基质沥青、橡胶粉、集料(粗、细集料及填料)。

①、基质沥青

基质沥青,其主要技术指标经测定满足规范要求,技术要求主要参照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②、集料(粗、细集料及填料)

橡胶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多,细集料少,所以必须采用坚固、针片状含量少、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同时有较好粘附性能的石料。填料采用P.O32.5缓凝水泥,以增强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集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要满足规范要求。

③、橡胶粉

橡胶粉进场前, 施工单位应按批次提供全套物理、化学指标的检测报告, 进场后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化学指标的抽检。

此外,现场监理应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原材料报审表, 分别对各种材料的生产和供应能力、试验室人员资质、试验设备、原材料试验报告、材料存储、运输情况进行检查, 确保原材料质量满足要求。

3、混合料配合比控制

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橡胶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配合比设计是否恰当对路面的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监理工程师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控制主要是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配合比设计资料, 其中应重点审查:

①、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否按理论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3个阶段进行。

②、施工单位试验室人员资质、试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试验室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③、各阶段配合比设计主要流程及内容是否正确,理论配合比设计要确定混合料级配, 评价混合料的技术性能;目标配合比设计要确定冷料仓比例, 验证混合料的性能;生产配合比设计要确定热料仓比例, 确定生产油石比。

④、混合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能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性能试验指标包括车辙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等)。

4、混合料生产和试验路段铺设的质量控制

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完成后, 橡胶沥青路面正式施工前应铺设试验段。试验路段铺设目的是现场检验混合料配合比是否合适, 监理工程师应通过试验段的铺设对施工单位的设备、人员、施工工艺控制、质量管理措施能否满足施工需要做出初步评价, 并作为下步沥青路面正式施工的依据。监理工程师在这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

①、试验路段的长度一般为100~200m, 下层未清扫干净时,不得铺筑橡胶沥青面层。

②、试验路段的铺设应按正常生产施工时的条件, 承包单位的各种机械设备、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到位、试验室的工作均达到正常施工状态下的要求;

③、施工工艺控制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④、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 检查热料仓的进料是否均衡, 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比例;

⑤、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的材料应从摊铺现场取;

⑥、施工设备的运行状况;

⑦、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能否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

试验路段铺设完成后, 施工单位应及时编写总结并提交监理审查。监理审查内容包括:

①、完整的配合比设计资料, 包括配合比设计过程资料及试验段铺设中经实际调整后确定的最终施工配合比资料;

②、混合料施工中拌和温度、拌和时间、运输情况、松铺系数、碾压机械的组合和碾压次数等施工参数的确定;

③、现场质量检测结果;

④、下一步改进措施;

⑤、制定正式的施工工艺手册。

5、施工工艺控制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工艺的控制重点在施工方案的审查与现场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检查。

5.1施工方案的审查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方案应做详细审查。审查项目包括: 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工艺是否合理;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质量管理与保证措施是否到位;施工机械设备能否满足要求;是否考虑了气候因素;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是否考虑到对于不利因素与意外问题的处置方案。通过审查确保施工方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橡胶沥青的粘度变化,保证橡胶沥青的质量稳定。

5.2橡胶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检查

①、橡胶沥青的加工与存储应重点检查橡胶粉的掺量、加工温度、搅拌时间以及存储的处理方法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②、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应重点检查拌和时间、拌和温度是否满足要求, 拌和过程中集料是否离析;

③、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重点检查防止混合料离析与运输过程中保温的处置措施, 例如混合料的上料程序应按车厢尾部、前部、中部的先后顺序进行上料, 运输中是否采取用棉布覆盖等保温、防污染措施;

④、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重点检查摊铺厚度、均匀性、平整度, 控制混合料的摊铺温度, 当气温低于15℃时应停止施工;

⑤、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重点检查压路机的组合方式、碾压步骤、碾压速度、碾压温度、成型后的平整度等;

⑥、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接缝的处理,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 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位1m以上;

⑦、橡胶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后, 应在24h后或路面温度低于50℃ 后才能开放交通。

监理工程师要能应用全过程、动态管理方法对质量进行控制,从上面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可以看出, 温度指标对沥青路面施工是个非常重要的控制指标,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检查各阶段混合料的温度,当施工温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时, 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时间, 使施工温度满足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6、质量验收

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即进入质量验收阶段,验收分内业和外业两个部分。

6.1检查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

原材料如橡胶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的各项检验指标和批次是否符合要求,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检验报告、现场抽查的混合料性能检验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压实度抽检试验结果是否合格等。

6.2橡胶沥青混凝土外业检查

在施工单位全面质量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应对路面平整度、弯沉值、厚度、纵段高程、路面宽度、中线偏位、横坡等项目进行抽检,根据检查情况评定橡胶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7、结语

综上所述,对橡胶沥青砼路面的施工, 监理工程师应在熟悉设计文件、施工规范的情况下, 按照原材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段施工、施工工艺控制与质量验收等5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强调混合料生产施工的过程化、动态化控制, 通过对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及接缝处理等工艺的严格控制, 从而使橡胶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1 沥青混合料优劣是质量保障的关键

1.1 沥青材料

在全面了解各种沥青料源、质量及价格的基础上,无论是进口沥青还是国产沥青,均应从质量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选用。对进场沥青,每批到货均应检验生产厂家所附的试验报告,检查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等。对每批沥青进行抽样检测,试验中如有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加倍抽样做试验,如仍不合格,则退货并索赔。沥青材料的试验项目有: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薄膜加热、蜡含量、密度等。有时根据合同要求,可增加其它非常规测试项目。

沥青材料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沥青运至沥青厂或沥青加热站后,应按规定分摊进行检验其主要性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不同种类和标号的沥青材料应分别贮存,并应加以标记。

②临时性的贮油池必须搭盖棚顶,并应疏通周围排水渠道,防止雨水或地表水进入池内。

1.2 矿料

矿料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同规格的矿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有条件时宜加盖防雨顶棚。(2)合种规格的矿料到达工地后,对其强度、形状、尺寸、级配、清洁度、潮湿度进行检查。如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过筛,若有污染时,应用水冲选干净,待干燥后方可使用。

选择集料料场是十分重要的,对粗集料料场,重要是检查石料的365JT技术标准能否满足要求,如石料等级、饱水抗压强度、磨耗率、压碎值、磨光值及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以确定石料料场。实际中,有些石料虽然达到了技术标准要求,但不具备开采条件,在确定料厂时也应慎重考虑。

2 沥青混凝土后场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后场是指沥青混合料生产场地,也即拌和楼场地。后场生产控制主要是确保生产成品――沥青混凝土保证施工要求,满足设计规定的有关指标。后场施工应注意:

(1)选拌制设备,从拌制设备上保证后场施工质量。以拌和机为中心的沥青拌合厂,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性能和生产能力是一个主要方面,保证拌和楼的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相互匹配,拌和楼必须具备全过程自动控制,能够分析数据、核定生产量,能够进行拌和质量分析,最好具备匹配的二级除尘装置。选好了拌和机,再优选沥青加热设备、矿粉的外加剂添加设备及装载机等附属设备,从它们的性能和供需能力上确保与拌和机配套,以满足拌和机生产要求为准。

(2)拌制工艺上着手保证成品质量,在生产中,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保证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是关键。要保证冷热料供料平衡,拌和楼不待料、溢料少,就要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关系、筛网孔径选择、热料仓供料比例的确定等方面。先从热料仓供料抓起,采取措施保证各仓均衡储料;保证原料稳定的组成和供料比例。接着抓温度及拌和时间的控制,保证沥青、集料及混合料拌和、储存、出场温度,严格控制每一盘的干、湿拌和总时间。

3 重视压实工作,深入研究压实质量的控制技术。

(1)重视设备的选型与组合。从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出发,恰当选择压路机的大小、最佳频率与振幅是关键性前提条件。选择碾压机型的基本原则应是:在保证沥青混凝土碾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压路机,提高工作效率。

(2)严格压实作业的程序及操作要求。压实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道工序,初压的目的是整平和稳定混合料,这是压实的基础,因此要注意压实的平整性。复压的目的是使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混合料的密实程度将取决于该道工序。终压的目的是消除轮迹,最后形成平整的压实面。所有这些都必须严格作业程序和操作要求。

(3)提高压实质量的关键技术。①必须严格控制压实温度,使初压为110℃~130℃,复压为90℃~110℃,终压为70℃~90℃;②选择合理的压实工艺、压实速度与压实遍数。合理的压实工艺、压实速度与压实遍数,对减少碾压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十分重要。选择碾压速度的基本原则应是:在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碾压速度,从而减少碾压遍数,提高工作效率;③选择合理的振频和振幅。振频主要影响沥青面层的表面压实质量。振动压路机的振频比沥青混合料的固有频率高一些,则可获得较好的压实效果,施工中选取的振频为43Hz;④随时监测碾压质量。由于沥青路面施工只有两层,因此,应十分重视下面层的碾压质量,碾压后,随时用6m直尺进行检测,不平整的地方当即用振动压路机修正,确保下面层的平整度均方差小于1.2mm,为上面层的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4 沥青公路后期工作

第3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沥青;拌合料;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一、沥青拌合料拌合质量保证措施

(一)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原材料的均匀性、规格的一致性是保证混合料拌和质量,减少混合料组成变异性的前提。所以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1、堆料场地应该硬化处理,保持集料清洁。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堆放,要有隔离措施避免不同规格的集料交错堆放。避免人为增大集料变异性。

2、各种细骨料要防止雨淋。细骨料含水量过大,将不能自流通过冷料斗的出料口,而要靠人工推料,这样显然不能按预定值送料。实际上,细骨料受潮时,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凝聚性显著增大,供料就受到影响,因此导致细骨料热料仓中的料偏少。这将导致沥青混凝土颗粒组成的变异值大,空气率大和沥青含量相对偏大。

3、沥青油量

严格按照工地试验室的试验结果生产,决不轻易更改油石比。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拌和要求偏差范围满足每拌缸±0.3%,整体偏差±0.1%。

(二)机械保障

1、工程施工之前对沥青拌和机进行彻底检查

包括各气阀开关、温度探头、振动筛网、拌缸叶片拌臂和提升斗等机械部件及电器元件。

2、对各计量电子秤进行标定

具体方法是:用当地计量局(所)核定的标准砝码(或自制)对各个称量电子秤(骨料、粉料、沥青)逐步加载,在控制台上相应的称量显示器或计算机上显示出相应的数量值,两者应该吻合或偏差很小,若不吻合或者偏差超过规定的误差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直至相同或基本相同为止。在加载荷过程中要逐步增加砝码重量并与显示器对照,最后所加载荷质量不能小于额定载荷的8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级配精度。

标定时要注意计量电子秤首先应去皮,摆放在电子秤上的砝码尽量对称摆放,使电子秤受力平衡。

3、标定各冷料皮带转速,确定不同材料的上料电机转速与产量关系曲线以10~20mm玄武岩为例,冷料仓为3#,分别以100r/min、400r/min 、700r/min 、1000r/min、1300r/min 、1500 r/min的电机转速上料,分别计时5~8min分钟(电机启动开始计时,电机停止计时结束),待集料全部提升并筛分后分次放料,称量每次放料的重量总和,由此可计算出设定转速内每拌程(取45s)材料的进料量,进而得出转速与进料量的关系曲线。结合试验室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及不同材料筛分结果,可定出较理想的冷料仓皮带上料转速。

(三) 级配控制

在做施工配合比之前,要调整好初级配就必须了解各冷料仓皮带转速与流量的关系。首先应测定冷料仓调速电机转速与上料流量的关系,因为在原材料控制好的情况下,只有调整好初级配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成品料。然后,调整料门不同开度,在不同转速下,测出几组速度―流量关系曲线,在生产时就能将拌和料更好地控制在级配范围之内。

在雨季施工时应根据经验和测定的流量关系适当调整级配。测定流量―速度关系曲线以后,通过目标配合比设定产量为130t/h,调好各料仓上料速度,然后根据振动筛筛网初步设定一个施工配合比。需要说明的是含水量大小对砂子和石屑的影响更大,随含水量的增加,流量会大大降低。干拌筛分后根据试验室筛分结果反复调整,最终调出最佳施工配合比。施工时要保持生产连续性,尽量减少停机、开机次数,因为上料初期材料的组成是不稳定的,容易引起混合料配比失调。此外停机时,由于各机组停车顺序不一也会造成配比失调,通常必须排空一批废料。原材料是控制级配的最关键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料场中原材料的变化,因为材料的变化会引起混合料筛分结果超出级配范围。因此还应根据试验报告适当调整配比,必要时筛分一下原材料,测定材料中各粒径石料的分布范围,以便及时纠正误差,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

(四)温度控制

包括出厂温度、骨料加热温度和排气温度。出厂温度主要应该由摊铺温度来决定。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混合料的温度损失受天气影响较大,低温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20~140℃,不超过175℃。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及贮存混合料的时间,在沥青试验路段施工时确定此过程的温损,从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骨料加热温度的波动程度主要受原材料含水率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及沥青拌和站的生产率。骨料在加热的过程中,若骨料含水率突然增加(降低),经过上料皮带、烘干筒到出料口已经有几分钟时间,此时操作人员才能从出料口的温度探头知道热骨料温度偏低(高),继而调节设定温度加大(减小)燃烧器火力。但之前几分钟拌和的热骨料的温度则无法改变,若超出允许的范围,就会对混合料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原材料的含水率还会直接影响设备烘干筒的烘干能力,使燃油消耗量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在标准状态下,集料平均含水率每增加1%,燃油消耗量增加10%。而细集料的含水率变化很大,最高可达10%以上。搭建细集料防雨棚可以有效控制其含水率,降低骨料温度的波动,且能节约加热用油,降低成本。

排气温度不会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应调整在110~140℃之间,最高不超过200℃。温度过高不仅增大了燃油消耗率,而且会影响过滤袋的寿命;温度过低,除尘器中会结露,使尘土结在过滤袋上,减小气流通过面积,增大风机负荷。

(五)操作管理

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确定适宜的拌和时间。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离析和结团成块等现象。做好各项检查记录,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禁止出厂。

拌和机操作人员应该严格管理施工配合比,若遇到异常情况应停机并及时通知技术负责人。

二、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控制

离析是沥青混合料最普遍的质量问题,整个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离析现象。如何避免或减少离析也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后场控制

原材料进场堆放控制。自卸车放料时分几次堆放,不要堆放成一堆,这样可以减少原材料的离析;装载机在堆放成堆的材料时,对粒径变化大的材料也应采用斜坡分层堆放,坡度小于1:3,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离析。

(二)出料控制

针对现有的旁置式成品仓沥青拌和机,对于出料时产生的离析只能在成品料仓放料时进行控制。放料时应采用移动放料的方式,即在进行放料时自卸车在放料口下往复移动,不少于3次,自卸车顶部堆积料至少3~5堆。

(三)前场控制

在铺筑过程中保持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均匀稳定不间断转动,摊铺机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避免在螺旋布料器外侧形成混合料堆积离析。由于自卸车每次放料完后摊铺机的料斗两侧总会有刮板输送器刮不到的混合料,而这些往往就是离析后的粗料。若每次摊铺机料斗合拢将这些混合料摊铺,路面就会出现规律性的离析现象。解决此问题,应尽量减少料斗合拢,人工铲平料斗堆积以不影响自卸车倾卸为主,将混合料离析降至最小,且摊铺机摊铺一车料将完时,关闭送料器,等下车料倒入后再进行均匀送料和布料。

第4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试验检测;工程质量;加强提高

1 试验工作的主要范围

1.1 试验室按技术规范进行试验的项目

1.1.1 路基土石方填筑开工前必须进行的

试验含水量、密度、颗粒分析、液塑限、土的有机质含量、土的强度试验(CBR)、标准击实试验。

1.1.2 桥涵构造物等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的试验

1.1.2.1 砂石(砾、碎)料试验: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筛分、含泥试验、石料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水量测定,压碎值,磨耗值、软弱颗粒含量试验;

1.1.2.2 水泥材料试验,力学试验: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胶砂强度试验;

1.1.2.3 水泥砂浆试验:水泥砂浆的密度,稠度、抗压强度试验、配合比设计标准试验;

1.1.2.4 水泥混凝土力学试验:水泥砼的密度、坍落度、抗压、抗冻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试

验、配合比设计标准试验;

1.1.2.5 钢材的检验与试验:标准代号、表面形状、钢筋级别、公称直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试验,以及搭接筋长度和焊接质量的检测、试验;

1.1.2.6 水质分析:氯离子含量,硫酸根含量、pH 值(酸碱度)试验。

1.1.3 路面开工前必须进行的试验

1.1.3.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含水量、标准击实,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稳定土配合比设计,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石灰的化学分析;

1.1.3.2 矿料试验

①碎石的压碎值、磨耗值、视密度、磨光值、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及颗粒组成等各项指标的试验检测。砂的视密度、坚固性、砂当量等指标的试验检测;②矿粉的视密度、含水量、粒度范围等指标的试验检测。

1.1.3.3 沥青混合料试验

①沥青原材料试验:相对密度、软化点、针入度、粘度、闪点、溶解度,含蜡量及加热损失试验;②沥青混合料试验:密度、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残留稳定度,沥青含量、筛分试验,配合比设计标准试验。

1.1.4 路基、路面检测验收

主要包括几何尺寸、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弯沉试验、摩擦系数测定。1.2 负责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检查、验收和送样

1.2.1 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检测、试验原材料主要指水泥、沥青、钢材、添加剂及拟用于永久性工程的成品、半成品的货源和水、土、砂、石、石灰粉煤灰、石屑、砖等材料。这些材料必须严格地按照结构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定购。对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料(货)源的检测、试验,应由承包商取得试验资料或产品技术资料,报监理审批。若发现原材料及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合同段监理试验室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并通知承包商,由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当承包商提交开工报告后,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已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首先予以检验,然后由监理试验室进行抽检。未经验收准许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或进行后继工程施工,全部后果应由承包商自负。

1.2.2 抽检取样

试样的采集、运送和保管,是完成试验极其重要的环节。要规定出采样的方法、数量及取样记录。并对包装、运送与管理给出具体规定。对于无条件做的试验项目,或有争议的试验项目,必须由合同段试验监理工程师汇同承包商试验员正确取样后,共同负责送交上级主管的试验部门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送总监或总监代表处。批文送承包商,合同段试验监理工程师签署后,转发给驻地监理工程师,作为施工质量管理依据。

1.2.3 标准试验

为保障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在进行各种试验时,为测算出准确的数据和进行正确的资料分析整理,应根据工程的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试验准则,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试验计量单位,必须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2 试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长期的户外作业中,公路施工出现了许多的质量隐患问题,而作为监管工作的重心--试验检测也遇到了同样多的困扰,现归纳为以下存在的一些问题:2.1 公路施工单位对抽取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在试验检测工作中,试验员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施工单位所送来的样品,或者试验员在现场抽样检查的样品并不具代表性,没能很好的反应施工过程中各成品的真实情况,对检测工作只是当成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根本没有切实的按照测验规定去认真检查施工质量问题。

2.2 监理对抽取的样品监督不严,存在检验的样品与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样品不一致,失去了对样品检验的作用;监理工程师在质量试验检测过程中应发挥其监管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建筑单位为了节省资源,减少资金,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偷工减料,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又有的作风,导致监理工程师检测的不公正,建筑施工质量的极大隐患。

2.3 样品送检过晚,试验检验报告还没有出来,施工单位已经进行下一套工序的施工,失去了检验的意义。3 提高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严格控制路用材料的质量公路施工材料是工程的基础,对公路用料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测,可以预防豆腐渣工程的开展,例如对于工程所需的半成品、成品材料、原材料,沙、石、水泥等预制构件的试验检测,就可以检测出哪里原材料用品是不合格的,哪些材料是严禁使用的,能很好的预防施工单位采用劣质材料来充当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同时,在对于样品的取样时,应有监督机构的人员在场并签字认可,取样的过程及数量应依据相关规范。对各种原材料有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非常规的试验,以确定该材料是否真正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对于施工单位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都要实施严格的试验检测,在试验报告出来之后才能投入施工使用,禁止带着盲目、试试看的态度施工。另外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或监督单位提供所使用材料的试验报告等一些材料合格证书及出厂日期等。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是最键的一项工作,因为很多施工单位的老板多为个体户,他们很少会花费时间去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方案,也很少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所以往往出现是施工质量问题就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施工单位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要有专人专职负责质检。在监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

3.3 交工验收阶段的检验

在公路施工工程竣工以后,要按照施工手册和预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定段、定点的检测,所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要向公路主管部门总结报告检测情况和结果,不能隐瞒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在全线测定中,要对公路的整度、宽度、纵断高程、横坡度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绘制出竣工图。对于公路施工成品的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和级配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利用施工过程中测定的数据。

第5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随着车流量不断增加及人们出行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及品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保证沥青路面基本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要求我们在项目建设中,全面把握质量控制过程,有必要对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一步分析研究,优化控制方法。本文从监理的角度就沥青路面施工中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1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

1.1 施工放样及路床质量检测复查

施工放样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对公路路基的中线、纵断高程、路基宽度、路床(路槽顶面)平整度、横坡度及路基边坡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测评定。路床质量的检测复查包括压实度和弯沉值两个指标的检测。当上述指标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即可认为施工放样工作已完成,否则,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完善,直至满足要求。

1.2 施工准备工作的检查和审核

1.2.1 审查施工组织计划

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程师应以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为依据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详细的审查。施工组织计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2)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工程形象进度图;(3)工程月进度计划;(4)工程施工网络计划;(5)劳动力使用计划;(6)工程机械使用计划;(7)材料供应计划;(8)试验室建立情况,试验设备及试验项目计划;(9)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工程施工全部管理人员名单;(10)施工质量保证体系;(11)安全管理体系;(1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此外,还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及路面工程的施工特点编制有关的计划内容,使之既完善而又符合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

1.2.2 工程施工准备情况的检查

在路面工程施工开工以前,应以批准的施工组织计划及合同为依据,对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及人员到位情况、试验室的建立及试验设备、仪器的准备情况、施工机械进场情况材料供应计划情况进行详细的现场检查和复核。当上述工作已按计划完成时,才可认为施工准备工作已完成。

1.3 工程开工令

当施工准备工作完成以后,由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有建设单位和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参加的第一次工地会议,并以施工单位的工程开工报告为依据,工程开工令。

2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2.1 标准试验的审查

2.1.1 材料的标准试验

在公路路面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以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原材料试验报告进行详细审查。原材料的主要试验内容有:(1)土、砂砾、碎石等集料的天然含水量试验;(2)砂砾、碎石等集料的颗粒分析;(3)土、级配砾石或级配碎石中0 . 5 m m 以下的细土的液限、塑限试验;(4)砂砾、碎石等材料的相对密度、吸水率试验;(5)砂砾、碎石等材料的压碎值试验;(6)土的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试验;(7)石灰的有效钙、氧化镁试验;(8)水泥标号和终凝时间试验;(9)其他特殊材料及外掺剂的质量标准试验。

2.1.2 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审查

对混合料组成设计审查的目的是以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标准,进行材料组成设计,选定最适宜于用水泥或石灰稳定的土(包括粒料);规定施工中所用的结合料剂量为工地提供评定质量的标准。

2.1.3 重型击实试验

对其审查的目的是得出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规定工地碾压时的合适含水量和应该达到的最小干密度,确定制备强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试件所应该用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确定制备承载比试件的材料含水量。

2.1.4 铺筑试验路段

在正式开工之前,应要求施工单位铺筑试验段,以便对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试验路要研究决定的主要项目有:(1)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2)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5)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6)确定控制结合料数量和拌合均匀性的方法;(7)对于水泥稳定类基层,还包括严密组织拌合、洒水、整型、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规定允许的延迟时间。

2.2 路面结构层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型尺寸的控制和检查、压实度和检测评定、材料强度的抽检评定等方面。外型尺寸的检查控制就是检查已铺筑路面的表面平整度、纵断高程、路面宽度、路面厚度、路面横坡度等指标,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压实度的检测评定是在路面铺筑并养护送到规定龄期后,按规范规定的方法和频率,以重型击实试验为准,检测控制路面压实质量,保证压实度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材料强度的抽检则是在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测定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 天、浸水1天后的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并按规范规定的评定方法评定路面整体强度质量。当路面结构层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时,即可认为工程质量合格,在路面养护达到规定龄期后(一般为7 天以上)可同意进行下一路面结构层的铺筑。

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3.1 对沥青混合料原材料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3.1.1 沥青材料

沥青材料在进场前必须按设计标号以技术标准为依据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并提交报告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只有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的沥青才能批准用于工程施工。此外,当分批进场时,每次均应进行沥青各项指标的试验检验并提交报告。

3.1.2 粗集料

对于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矿渣等粗集料在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以前,首先应进行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视密度、对沥青的粘附性、坚固性、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细颗粒含量、软石含量等指标的试验。当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质量技术要求时才可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用于工程施工。在施工拌合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抽查试验。

3.1.3 细集料及矿粉

对于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等细集料及矿粉也必须在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前,首先进行筛分试验、细集料的视密度、坚固性、砂当量试验及矿粉的视密度、含水量、粒度范围、亲水系数试验。各项指标的控制和检查程序与粗集料相同。

3.2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审查

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审查可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等三个阶段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审查是以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为依据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配合比设计报告,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报告得出的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经监理审查批准可作为试拌使用。生产配合比设计的审查是以试拌并经马歇尔试验,确定拌合机的集料供料配比和(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生产配合比验证的审查是以拌合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并铺筑试验段。同时用拌合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3.3 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质量控制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路面外观检查;(2)施工接缝检查;(3)混合料施工温度(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抽查;(4)在拌合厂取样,用抽提后的矿料进行筛分试验,检查矿料级配;(5)在拌合厂取样,离心法抽提,抽检检查沥青用量(油石比);(6)马歇尔试验:拌合厂取样成型,试验测定稳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7)现场钻孔试验(或用核子密度仪随时检查)压实度;(8)砂铺法检查抗滑表层构造深度。

3.4 施工过程中沥青面层外型尺寸的监理质量控制

控制检查包括路面平整度、弯沉值、路面厚度、中线平面偏位、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度等各项指标,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必须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第6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试验;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5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承包人自检体系的管理,严格做好中间的质量检验以及现场质量验收,搞好工序监测,形成以承包人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检和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1、试验工作是沥青路面施工监理的关键

1.1、试验是为质量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是对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和强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各项性能达到规范要求。对于试验工作将由专业试验工程师负责,审查承包人的各项试验报告,组织验证试验、标准试验、抽样试验。

1.2、材料检测

同一料源、同一批材产,承包人应按规范要求对所有指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施工过程中当材料发生变化时随时进行抽检,但每批粗集料不得大于5000t,细集料不大于2000t,填料不大于100t,必须检测一次(外加剂根据品种另确定)。监理中心试验室对承包人自检进行旁站监理,并自行按承包人自检频率的20%进行抽检。承包人检测报告由监理试验工程师签认。

1.3、关于沥青粘附性

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反映沥青路面的抗水损坏的能力。必须通过试验检测确定。若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或仅达到要求的临界点,应添加抗剥落剂来增加粘附性,并通过沥青的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来验证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

1.4、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施工配合比要全面考虑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与抗水损害等性能;正确处理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构造深度与空隙率之间的关系,在满足马歇尔试验的基础上,还应满足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和冻融裂要求。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施工和易性,造价经济性。

1.5、施工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

沥青混合料应进行矿料级配、油石比、马歇尔值等试验

①、取样要有代表性。在拌和厂取样时,宜用专用取样器装在拌和机卸料斗下方,每放一次料取一次样,顺次装入试料容器中,每次取样倒在清扫干净的平板上,连续三次取样,混合均匀按四分法取够数量。

②、施工过程中,监理试验员与承包人试验员一起取样,分别试验。在沥青拌和厂(或摊铺现场)取样,一式两份,分别送承包人、监理试验室,每工作日检1~2次。

1.6、钻芯取样密度、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检测。

①、钻芯取样应按规定频率进行,高等级公路施工宜在超车道、硬路肩钻芯取样,取样坑穴应及时用同种材料填补,认真处理。钻芯取样时同时检测沥青层厚度,各沥青层密度,各沥青层及沥青层与基层连接情况。

②、构造深度,摩擦系数仅对抗滑表层进行检测。构造深度采用砂铺法进行检测,摩擦系数采用摆式摩擦系数仪进行检测。

2、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监理

2.1、沥青拌和场包括原材料存放场地、沥青加热设备、拌和设备、办公室、试验室等设施,还应考虑水电、交通等因素。沥青拌和场场区应设排水系统、厂区道路,粗细集料存料场地应硬化,填料及其他添加剂应室内存放。

2.2、沥青混合料的选择

沥青路面开工前应确定粗、细集料,填料,外加剂的料源。粗集料在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一个料源,保证材料规格、内在质量的同一性。细集料中的石屑或机制砂料源确定与粗集料料源方法相同。填料应选择石灰岩球磨制成的矿粉(其他碱性岩石球磨粉也可)。外加剂应选择国内外定型生产的产品,并根据使用功能订购通过国家认证,守合同、重信誉的名牌产品。

2.3、沥青路面施工机具的选择

①、沥青路面混合料拌和站应采用间隙式有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机,拌和能力根据施工施工进度及摊铺宽度不宜小于200t/h,并大于正常摊铺机摊铺速度的5%。

②、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应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以及钢丝绳、滑靴、拖杆、平衡梁等装置。

③、运输汽车应满足拌和、摊铺的需要。施工应保持摊铺机前有4~5辆混合料运输车辆在等候卸料,运送混合料车辆应用蓬布覆盖,不宜采用15t以下的汽车运送沥青拌和料。

④、压路机的机型和数量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初压宜用双轮钢筒压路机,复压宜采用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终压宜采用双轮钢筒压路机、胶轮压路机。

2.4、沥青路面施工监理

①、纵断高程控制。

路面工程开始前应把水准点复测一遍,保证基准点的精度。中、上面层采用浮动基准梁摊铺,底面层标高控制必须准确无误。施工中承包人按设计每20m检一个横断面,监理人员在承包人自检的基础上,抽检20%的断面。

②、平整度控制。

平整度是保证行车舒适的关键指标,现场施工监理过程中应注意横接缝施工。横接缝应切除不平整部分,刷粘层油,进行予热后按虚铺厚度摊铺。用压路机半轮压在老油层上,半轮压在新铺油层上的压实方法压实。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应连续、匀速进行,不得随意停止。压路机应按试验段拟定的压实方案压实,不得随意在新铺沥青层上调头、停机。

③、压实度控制。

压实度是保证内在质量的关键指标,要防止以平整度作为工程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忽视压实度的作用,引起病害。

A、通过试验段确定施工中压实度、检查方法。

B、用核子密度仪检测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必须进行对比试验。

C、严格控制压实速度,压路机组合、压实方法、压实遍数等由试验段确定。钢筒三双轮压路机总质量宜不小于12t;胶轮压路机总质量不宜小于15t,碾压厚层沥青混合料,总质量不小于22t。初压不少于2遍,复压为4~6遍,终压不少于2遍。

④、透层、粘层、封层

A、透层沥青的稠度应通过试验段试洒决定。表面致密的基层宜采用渗透性好的较稀的透层沥青,级配碎石等粒料基层宜采用粘度小较稠的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渗入基层表层3mm左右,可根据基层的情况适当调整透层沥青的粘度。

乳化沥青做透层油,半刚性基层必须采用慢裂型乳化沥青,油水比可根据乳化沥青渗透深度作适当调整。

B、沥青洒布采用洒布车。

洒布车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洒布行车速度及洒油量。每次喷洒前应保持油嘴干净、管道畅通、喷油嘴的角度一致,并与洒油管成15~25度的夹角。洒油管高度应使一地点接受两个或三喷油嘴喷洒的沥青,不得出现白条。每次洒布前应在工地外的合适地点进行试喷,防止洒油管油嘴阻塞出现洒布不均匀。矿料洒布采用矿料洒布机,注意控制洒布速度及均匀性。洒布矿料后用6~8t的压路机稳压一遍,铺上层时多余的浮料应清理干净。

⑤、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筑

A、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应以伸缩缝的间距确定一次铺筑的长度,要求在相邻两个伸缩缝之问尽量不设施工缝,半幅路面应用两台摊铺机在一次摊铺完成,以消除纵向接缝。

B、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一般应控制在2~6m/min,可根据沥青混合料供应及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确定。

3.结语

通过严格的试验和检测工作,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工、料、机的控制,就能很好地控制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向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李炳松.浅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监理[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第7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路 试验检测 流程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试验检测对于工程质量的评价和指导作用已经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如何规范检测,提高数据的真实性,确保应有的覆盖频率,做到数据说话检测定性质量已成为研究的课题。下面本人通过多年对检测工作确定检验项目和参数的了解,谈谈如何从推动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重要作用来规范检测流程。

2、工程试验检测的地位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单位按照所处的地位,一般分四级,分别为施工、监理、建设、监督四级体系,主要作用是施工自检、监理确认、建设验收、监督评价的检验,四个级别同时体现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

3、路基、路面桥涵开工前进行的项目

3.1 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开工前进行集料的试验含水量、密度、颗粒分析、液塑限、土的有机质含量、土的强度试验(CBR)、标准击实试验。

3.2 桥涵构造物

集料(砾、碎)试验: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筛分、含泥试验、石料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水量测定,压碎值,磨耗值、软弱颗粒含量试验、水泥材料试验、抗压强度试验、配合比设计标准试验,水泥混凝土力学试验,配合比设计标准试验,钢筋母材、接头与焊接试验的检验与试验。

3.3 路面开工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含水量、标准击实,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稳定土配合比设计,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石灰的化学分析;

矿料试验 :碎石的压碎值、磨耗值、视密度、磨光值、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及颗粒组成等各项指标的试验检测。砂的视密度、坚固性、砂当量等指标的试验检测;矿粉的视密度、含水量、粒度范围等指标的试验检测。

沥青混合料试验:沥青原材料试验:相对密度、软化点、针入度、粘度、闪点、溶解度,含蜡量及加热损失试验;沥青混合料试验:密度、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残留稳定度,沥青含量、筛分试验,配合比设计标准试验。

4、路基、路面检测验收进行的试验

主要包括透水系数、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弯沉试验、摩擦系数几何尺寸测定。

外购水泥混凝土、支座、涵管等半成品应按照使用部位、结构位置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

对外购水泥混凝土、支座、涵管等半成品应进行备案管理,若发现不合格时,监理中心试验室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通知承包商后由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

开工后进场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要予以复验,然后由监理中心试验室进行抽检。未经验收准许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或进行后继工程施工,后果应由承包商自负。

5 、抽检取样的规则

试样的采集、运送和保管,实行见证取样制度,必须由试验监理工程师汇同承包商试验员见证取样后,共同指定试验部门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送总监或总监代表处。为施工质量管理依据。

对于施工单位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都要实施严格的试验检测。

6、试验检测工作质量控制

工程建设分四级,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建设单位管理,政府监督等四个环节。施工单位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要有专人专职负责质检。

在监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

7、交竣工检验

在公路施工工程完工以后,要制定交工检测的技术方案,采取委托第三方的检测机构,提供交工检测的报告,所检测到的数据结果要向真实可靠。

8、存在的问题

公路试验检测现归纳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代表性问题, 公路施工单位对抽取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主要是态度不端正,施工单位所送来的样品在现场抽样检查的样品并不具代表性,没能很好的反应施工过程中各成品的真实情况,对检测工作只是当成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根本没有切实的按照测验规定去认真检查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结果不能指导施工和领导决策。

2、监理见证不严,对抽取的样品不在现场旁站,存在检验的样品与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样品不一致,失去了对样品检验的作用,监理工程师在质量试验检测过程中应发挥其监管的作用,有效制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发生,使建筑施工质量的存在隐患。

3、送样。试验检验报告还没有出来,施工单位已经进行下一套工序的施工,失去了检验的意义。

9、提高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1、严格控制路用材料的质量

公路施工材料是工程的基础,对公路用料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测,不合格材料不允许进场,对于工程所需的半成品、成品材料、原材料,沙、石、水泥等预制构件的试验检测,检测出不合格的,严禁使用的指导施工单位施工。同时,在对于样品的取样时,应有见证的人员在场并签字认可,取样的过程及数量应依据相关规范。对各种原材料有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非常规的试验,以确定该材料是否真正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对于施工单位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都要实施严格的试验检测,在试验报告出来之后才能投入施工使用,禁止带着盲目、试试看的态度施工。另外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或监督单位提供所使用材料的试验报告等一些材料合格证书及出厂日期等。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施工单位要建立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要有专人专职负责质检。

在监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

10、结语

“质量是进度的基础”“安全是工程的底线”,规范试验检测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规范检测程序,确保检测频率,为促进和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建设群众满意的交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体系管理规定(辽交质监发[2006]108号)

[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

[3]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12号令)

[4]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第8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关键部位;施工

控制工程质量的重点在于抓施工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只要能够认真地控制好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对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就可以避免质量缺陷的发生。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如何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作如下阐述。

1.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要根据设计文件、项目专用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设置,通过公路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确保建造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工程。

1.1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原则。原则包括:施工:过程中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的环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质量信息反馈中缺陷频数较多的项目。关键点还应随着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1.2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控制方法。一是制定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管理办法:二是落实质量责任;三是开展一次抽检合格的活动;四是认真填写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记录。质量控制关键点文件主要包括:作业流程图;关键点明细表;质量因素分析表;作业指导书;自检、交接检、专业检查记录以及控制图表、工序质量信息;五是落实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

1.3质量控制关键点实际效果的考察。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实际效果表现在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上。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绘制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情况分析图表,该图表要反映动态控制过程与施工项目实际质量情况。把各阶段质量分析要纳入施工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管理。

2.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具体措施

2.1严把原材料关。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必须以制定施工方案时所选用的材料为准。施工时使用的材料与制定施工方案时的样品在时间、地点上必须一致。不能以材料的出厂报告代替原材料的试验报告。

2.2测量和试验。应当随时对原始基准点、导线点、控制点进行复核,经常校核测量仪器,作好测量记录。关键部位和可疑点的检验不受试验频度的限制,可以增加试验次数。现场技术员应随身携带简单的测量仪器和试验器具,便于及时发现可疑点。

2.3土方路基工程。一是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二是路基原地面处理,按施工技术合同或规范规定要求处理,并认真压实;使用适宜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保证原材料合格,正确地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四是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五是分层压实,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4路面基层(底基层)。一是基层施工所采用设备组合;二是所用结合料剂量;三是所用材料和含水量、拌合均匀性、配合比;四是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及横坡等;五是如采用级配碎(砾)石还需要注意集料的级配和石料的压碎值。

2.5沥青砼路面。一是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二是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三是集料的级配、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四是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五是沥青砼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六是摊铺厚度的控制:七是碾压与接缝施工。

2.6水泥砼路面。一是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二是砼材料的检查与试验;三是砼配合比没计和试件的试验:四是砼的摊铺、振动、成型及避免离析:五是锯缝时间和养生的掌握。

2.7水泥混凝土拌和。由拌和场集中拌和的混合料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施工管理的重点应当放在分散的小搅拌机所进行的施工上。小搅拌机人为影响因素较多,缺乏严格的计量系统,故要重点控制质量,同时注意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2.8预制混凝土梁的管理。预制混凝土梁一般施工人员都比较重视,除了某些偶然因素外,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方案的检查上,防止关键性技术指标的错误。对于预应力粱,应充分注意张拉后的灌浆时间是否在规定的范同内以及灌浆过程、反拱度等情况。

3.公路工程施工主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路基“弹簧”的防治。1)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2)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水囊。3)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路基50cm以下: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3.2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2)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3)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避免裂缝4)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5)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地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6)设置收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m~10m设一道缩缝

3、3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1)改善施工用上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2)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3)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4)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生,避免水分蒸发过快..5)设汁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不均匀现象。

3.4沥青砼路面不平整的防治。1)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2)现场应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途中停顿,不得随意凋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3)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4)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压温度.合理地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5)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6)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砼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7)做好沥青砼路面接缝施工。

3.5沥青砼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横向接缝:一是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二是预热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黏结;三是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碾压速度不宜过快。纵向接缝:一是尽量采用热接茬施工,采用2台或2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二是将已摊铺混合料留l0cm~20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三是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3.6水泥砼路面断板的防治。1)采用良好的结构组合设计.综合考虑结构组合设计、排水设计。2)提高基层施工质量,基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较好的水稳定性和平整度,为水泥砼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3)严格控制水泥砼的配合比,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4)严格掌握切缝时间,避免由于砼的收缩产生断板5)严格控制超限荷载,对砼路面的各类缝隙进行灌缝,避免地面水进入内部结构。

参考文献:

1.董江涛,廖陈林,李栓.SMA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公路与汽远,2007,02

第9篇: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 施工质量

1、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级配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土工布等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不能封闭交通,应限制重车通行,其车速不应超过20km/h,同时应注意其他交通设施对基层的损坏。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3)在基层施工中,有条件时最好能通过试验段取得有关数据。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4)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应进行整平。面层摊铺前认真清扫基层表面,确保基层表面整洁,没有松散浮料和杂质。如有泥土应采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局部下封层脱落,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5)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7)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有时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以上因素极易造成平整度和表面密实度差等现象。

2、施工质量处理

在工程施工中,虽然做好了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但也会因某种因素,造成质量上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2.1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发生,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2)重视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尽快达到固化稳定。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通车要求和施工方更经济合理的目的。

(3)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就勿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需重复处理。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墩、柱或墙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5)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事故现场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应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并严格检查执行。

(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若发现事故情况与调查报告中所述内容差异较大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2.2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应具备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首先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其次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原材料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再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事故的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4)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结构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5)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最后,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2.3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要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质量问题,要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

(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

(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