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网络安全风险监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风险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风险监测

第1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210-01

1 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 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 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 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 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 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 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第2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Talking about 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 Service Cloud Construction

郭宾、雷濛、朱奕辉

(杭州木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余杭 311100)

摘要

本文基于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调研结果,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四个安全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云的概念,旨于满足企业端和监管单位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提出的安全新需求。同时,深入探讨了安全服务云的五个发展方向,为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 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 and the four security issues it faces, and creatively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 service cloud, which aim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regulatory uni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et New security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f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security service cloud are discussed in depth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

关键字:态势感知;工业互联网安全;云服务

Key words:NSSA;Industrial Internet Security;Cloud services

一、前言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我国已经将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为工业智能化提供支撑。然而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各种网络安全事件日益频发,高危系统安全漏洞威胁不断。网络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工业互联网安全现状

在工业互联网总体框架下,安全既是一套独立功能体系,又渗透融合在网络和平台建设使用的全过程,为网络、平台提供安全保障。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全系统、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互联互通,但打破传统工业相对封闭可信的生产环境的同时也导致被攻击机会的增加。

目前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安全责任界定和安全监管难度大。工业互联网业务和数据在工控系统层、业务监管层、云平台层、工业应用层等多个层级间流转,安全责任主体涉及工业企业、设备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工业应用提供商等。

(2)平台结构复杂,问题涉及面广。海量设备和系统的接入、云及虚拟化平台自身的安全脆弱性、API接口利用、云环境下安全风险跨域传播的级联效应、集团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缺失都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

(3)终端安全形势严峻。传统工业环境中海量工业软硬件在生产设计时并未过多地考虑安全问题,可能存在大量安全漏洞;大部分核心设备以国外设备为主;重要工业设备日常运维和设备维修严重依赖国外厂商,存在远程操控的风险。

(4)数据本质安全得不到保障。通过工业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对生产进行降本增效是目前的主流思路,但数据来源涉及各个网络层级和业务环节,导致数据存在的范围和边界发生了根本变化,给数据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三、安全服务云建设需求分析

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互联网安全服务云的概念,积极构建一个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立体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持续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能力、感知能力、管控能力、处置能力和威慑能力,提高企业抗网络安全威胁风险能力,设计需求主要来自企业和监管部门两方面。

企业端:

(1)现阶段主流的安全产品以单兵作战为主,只能对区域的流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于未知威胁的处理能力则非常弱。需要有效利用云端威胁情报数据,从同类企业数据中进行发掘和分析攻击线索,极大提升未知威胁和APT攻击的检出效率。

(2)传统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思想是防御,处于攻击最前沿的网端是安全建设的重点。但随着APT攻击的发展,这样的防御思路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通过引入威胁情报和规则链技术,提升企业积极防御的能力。

(3)传统安全防护设备进行监测时一般使用通用规则,这种规则库对于与企业业务关联性较强的个性化安全异常识别能力较弱。需要结合场景化威胁检测技术,基于企业用户的业务环境构建威胁检测和响应模型,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业务安全风险。

监管部门:

(1)工业互联网安全法规陆续,监管部门存在网络监管的刚性要求,需要对所辖企业中的威胁事件、重要网络资产和终端三个维度的结合,输出各个层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实现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协助企业信息部门看清业务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2)利用数据采集、数据流检测、威胁情报等技术手段,分析和发现攻击行为、流量异常等安全威胁,可以综合判断安全态势,弥补单一企业用户在信息安全数据整合能力、威胁行为预判能力上存在的短板。

(3)需要建立研究成果、威胁情报、漏洞等最新安全信息推送机制。监管单位一般建有完善的安全知识库,推送机制有助于知识库发挥最大功效,帮助企业运维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素养,增强企业安全工业互联网防护。

 

四、           安全服务云发展方向

(1) 强化核心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态势监测能力建设

对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改造升级,采取技术手段健全对漏洞嗅探、攻击侵入、病毒传播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实现对网络管理对象的全面纳管和实时监测,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运行状态监测记录、操作日志、应用性能和流量数据采集机制。

(2) 强化网络安全威胁信息通报能力建设

对关键信息化基础设施、传输网络和信息应用进行统计和梳理,建立健全备案登记制度,明确网络安全主责单位和责任人。依托对国家权威部门及市网信办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系统,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系统漏洞和恶意软件收集、评估和分发工作平台。

(3)强化网络安全隐患分析预判能力建设

在实时采集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全面收集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统一的网络安全态势实时分析和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分布式实时计算框架对全网全量安全基础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及时发现已知安全威胁,确定安全事件的攻击阶段、攻击路线与影响范围,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网络安全未知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有效强化技术威慑与主动防御能力。

(3) 强化网络安全攻击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并规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攻击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平台和技术手段,发生网络安全事件,能够立即启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快速组织应急响应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安全攻击阶段进行精准评估,对网络安全来源进行快速研判,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害扩大,并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上报。

(4) 强化网络安全事件留存取证能力建设

在落实《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基础上,对系统采集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和业务应用安全运行状态监测记录、操作日志和流量数据进行全量留存,建立网络安全数据检索和关联查询平台。支持在发生涉及违法违规网络安全事件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对重要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定期容灾备份和统一归档存储;支持在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进行系统恢复,减少可能的数据丢失风险和损失。

(5) 强化网络安全服务能力建设

围绕企业安全能力提升各环节将面临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通过安全咨询切入,帮助企业了解安全相关的政策要求;通过风险评估帮助企业梳理清晰安全现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建设对现有问题进行整改;通过渗透测试对建设后的安全防护能力进行准确评估;通过提供安全运维和漏洞扫描服务,协助企业开展日常网络安全工作;通过应急演练提高企业人员安全技能;通过安全培训提高企业人员整体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五、           结语

为切实保障工业互联网建设稳步推进,提高企业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在充分调研企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现状和需求后,发现普遍存在“数据采不上、状态看不到、建设成本高、安全服务少,安全隐患多”等典型问题,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难以开展。

本文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云概念,可以整合区域内工业企业共性需求,改变传统一个单位建立一套态势感知平台的模式,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共享特性,将区域内的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每个企业作为一个节点,通过部署多维探针设备,监测并汇总数据后由监管单位进行统一态势感知分析,提升整个区域内的安全态势感知水平。通过与国家监测预警网络、应急资源库、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通报平台进行技术对接,协同企业开展工业信息安全治理工作,实现信息的安全、可靠、及时共享,形成快速高效、各方联动的信息通报预警体系。

 

[1]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R]. 北京: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2016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

第3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网络安全主要包含有:网络相兲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和这兵中所包含的网络数据、重要的信息文件、文件的传辒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等。详细分为信息传辒、数据保护不被篡改、各类的账叶密码不被窃取或者初除、在静态模式万也能够保证信息资料的可用性、保密性以及完整性[2]。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是挃在一个局域网内的安全问题,其体体现在局域网中登彔和使用的账叶密码是否存在盗叶的风险,只有保证了账叶、密码的安全才会让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在开放网络的状态万,网络安全所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这兵中安全隐患最大的要数安全监测的不及时和有兲访问的不正确。计算机网络也会在人们不经意间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出现风险的因素也有很多种,不仅会对计算机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还会对操作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是挃在学习或者工作的迆程中运用信息传播的斱式来增强彼此乊间交流的一种新关技术,兵中在网络安全层面的应用能够为广大用戵提供保障,对实现信息化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3]。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迆程中涵盖了多斱面的内容,例如网络的IP地址、域名等,通迆在这些网络斱面的应用能够有敁地抵御各种木马病毒的入侵。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这种技术在应用时还有一些弊端。例如,在安全性监测斱面很容易出现混乱,在平时的工作中,对网络迚行实时的监测是这种技术中一项主要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迆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让监测出现一些程序丆的错误,有些时候还会出现很难分辨的情景。还有兲于控制面板的访问,访问是网络信息的一个源头,这兲系到所有使用计算机用戵的安全层面,但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在信息访问这一层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网络安全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迚步,产生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幵且在社会的収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扮演着兲键角艱,兵中增强管理技术中的网络安全是重中乊重。首兇,网络安全是时代収展的必然要求。这种管理技术的产生让全球多种经济体制得到前所未有的迚步,幵且在这些经济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国内这种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层面,使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兵次,这种技术能够有敁解决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隐患。计算机设备在日益更新,与此同时,黑客的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完善,这使得在打开一些应用软件时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例如木马病毒、非法程序等安全风险,为了有敁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应该增强信息管理技术中安全管理模式[4]。

4增强网络安全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中的策略

虽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促迚了社会的収展,但是仍当前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安全层面的隐患。对此,应该采用一些策略,提升信息管理技术中的网络安全。(1)提升防范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中存在很多安全风险,这是由于人们缺少这斱面的防范意识,对于安全层面没有投入迆多的精力。为了确保网络安全,有兲技术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这样才能通迆这种信息管理技术开展好各项工作,提升安全性。对此,可以通迆召开讱座、报告会、相兲技能培训等斱式,增强相兲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5]。(2)增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使用迆程中,操作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仸何的操作如果离开操作系统都不能迚行独立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操作系统也枀容易出现漏洞,迚而引収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对此,在日常的使用迆程中应该加强操作系统安全层面的防护,迚而提升安全性。例如,编一套安全保护系统,当在操作迆程中一旦出现安全漏洞时,保护系统就会在第一时间収现,通迆分析漏洞的种类自动迚行杀毒、优化,最大陎度保护计算机操作系统。除此乊外还可以对计算机中的杀毒软件、后台的防火墙程序以及VPN等有兲保护计算机内置的安全软件迚行实时检测管理,幵且能在每次安全漏洞的修补乊后自动生成日志,迚而能对计算机中的一些安全漏洞迚行查找和预防。(3)健全有兲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中的网络能够得到实时的监测,有利于这项管理技术的収展。例如,在平时的管理中要不断健全有兲管理制度,增强对有兲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出一批优秀、专业的高新技术型人才,迚而为行业的収展和网络层面的安全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还可以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设立相兲工作小组,对计算机的硬件和网络安全软件层面迚行阶段性的检查和更新,保证兵软硬件的安全性,迚而创造一个科学、安全、高敁的环境。(4)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觃现阶段应该提升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的意识。仍全世界信息化程度最大的美国来看,非常重视网络的安全层面,把网络安全层面的问题已经升级到战略层面,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网络安全。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要就网络安全层面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觃,增强管理力度,贯彻落实有兲觃定,增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意识,迚而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能够顺利开展[6]。

第4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几乎全部都能够在网络上进行,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和效果,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其中网络的开放性是现代网络最大的特点,无论是谁,在什么地方都能快速、便捷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去,任何团体或者个人都能在网络上快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在这过程中,网络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很多人在利用网络促进社会发展和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有小部分的人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点非法窃取商业机密和信息,有的甚至还会对商业信息进行篡改,从而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而且它还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近几年来,黑客攻击事件频繁发生,再加上人们对于网络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安全漏洞的防护措施,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网络安全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网络安全的定义需要针对对象而异,对象不同,其定义也有所不同。例如对象是一些个体,网络安全就代表着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以及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等,防止和避免某些不法分子冒用信息以及破坏访问权限等;如果对象是一些安全及管理部门,网络安全就意味尽最大可能防止某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泄露和漏洞的产生,尽量降低其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站在社会的意识形态角度考虑,网络安全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和内容以及这些信息和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其实网络安全意味着信息安全,必须要保障信息的可靠性。虽然网络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但是对于某些重要信息的保密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一系列信息产生到结束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保密性,未经许可泄露给他人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同时网络上的内容和信息必须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一旦发生失误,应该可以立即进行控制和处理。当网络安全面临着调整或威胁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或部门应该快速地做出处理,从而尽量降低损失。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失误而带来的损失和风向,同时还需要加强人们的安全保护意识,积极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和防控机制,保证当外部出现恶意的损害和入侵的时候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除此之外,还应该对网络的安全漏洞进行定期的检查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

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潜在的威胁和风险、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脆弱性进行判断,对安全措施进行测试,待符合要求后,方可采取。同时还需要建立完整的风险预测机制以及等级评定规范,从而有利于对风险的大小以及带来的损害做出正确的评价。网络安全风险不仅存在于信息中,而且还有可能存在于网络设备中。因此,对于自己的网络资产首先应该进行准确的评估,对其产生的价值大小和可能受到的威胁进行正确的预测和评估,而对于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这样不仅有效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3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网络安全技术也随之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近年来有很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对网络系统采取了相应的、有效的防护体系。例如,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是对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监测,并对内部的网络系统进行随时的检测和防护。利用防火墙对网络的安全进行防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的产生,但是防火墙本身具有局限性,因此不能对因为自己产生的漏洞而带来的攻击进行防护和攻击,同时又由于防火墙的维护系统是由内而外的,因此不能为网络系统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针对于此,应该在防火墙的基础上与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系统有效地进行结合,对网络的内部安全隐患进行调整和处理。

从目前来看,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系统中,网络扫描技术是人们或团体经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之一。网络扫描技术不仅能够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而且还能对网络动态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有助于人们随时随地地掌握到有用的信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扫描技术更加被人们进行频繁的使用。对于原来的防护机制而言,网络扫描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从而将网络的安全系数降到最低。由于网络扫描技术是对网络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的出击手段具有主动性,因此能够对网络安全的隐患进行主动的检测和判断,并且在第一时间能够进行正确的调整和处理,而对那些恶意的攻击,例如黑客的入侵等,都会起到一个预先防护的作用。

网络安全扫描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主机、端口以及潜在的网络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首先是对主机进行扫描,其效率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的步骤,对主机进行扫描主要是网络控制信息协议对信息进行判断,由于主机自身的防护体制常常被设置为不可用的状态,因此可以用协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同时可以利用Ping功能向所需要扫描的目标发送一定量的信息,通过收到的回复对目标是否可以到达或发动的信息被目标屏蔽进行判断。而对于防护体系所保护的目标,不能直接从外部进行扫描,可以利用反响映射探测技术对其及进行检测,当某个目标被探测的时候,可以向未知目标传递数据包,通过目标的反应进行判断。例如没有收到相应的信息报告,可以借此判断IP的地址是否在该区域内,由于受到相关设备的影响,也将会影响到这种方法的成功率。而端口作为潜在的信息通道,通过对端口的扫描收到的有利信息量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内部与外部交互的内容,从而发现潜在的漏洞,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风险的防范等级。利用相应的探测信息包向目标进行发送,从而做出反应并进行分析和整理,就能判断出端口的状态是否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并且还能对端口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从目前来看,端口的扫描防止主要包括有半连接、全连接以及FIN扫描,同时也还可以进行第三方扫描,从而判断目标是否被控制了。

除此之外,在网络安全的扫描技术中,人们还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是网络漏洞扫描技术,这种技术对于网络安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网络漏洞扫描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手段,第一种手段是先对网络的端口进行扫描,从而搜集到相应的信息,随后与原本就存在的安全漏洞数据库进行比较,进而可以有效地推测出该网络系统是否存在着网络漏洞;而另外一种手段就是直接对网络系统进行测试,从而获得相关的网络漏洞信息,也就是说,在黑客对网络进行恶意攻击的情况下,并且这种攻击是比较有效的,从而得出网络安全的漏洞信息。通过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的这种手段而获取到的漏洞信息之后,针对这些漏洞信息对网络安全进行及时的、相应的维护和处理,从而保证网络端口一直处于安全状态。

4结语

第5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计算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产品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资讯和信息的跨地域、跨时间的传达。不过,由于网络黑客的出现以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对信息进行窃取,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众多,与地域、IP地址息息相关,加强对此类内容的防护,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遏制网络攻击,避免信息外露问题的出现。在监测信息管理技术安全性保障中,对安全情况进行观测是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中存在很多缺陷,安全意识不强,技术水平有限,管理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网络的安全性,不利于信息的安全传递。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影响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并且明确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其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为了完善网络安全,我们一定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一)增强人们的技术安全防范意识。想要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良好应用,就必须要增强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源上避免不良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要使技术管理人员明确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深层次开展技术探讨,落实安全管理原则,并做好宣传工作,健全技术管理能力,推动网络安全运营。

(二)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识别网络安全事故的危害等级、评估危害的风险等级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采用风险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三种方式,达到加强信息管理控制的目的。通过应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网络安全出现的各种问题,规避并防范风险,并对发现的问题级别进行有效评估。然后再结合网络安全的运行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避免损失与风险,调整好网络安全的运行,切实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水平。

(三)控制好信息管理技术,制定安全机制。管理技术是预防网络不安全现象的主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对策。控制作为其中的重点,必须要突出其优势,从多种技术管理方式上下功夫,把计算机信息管理纳入体系制度之中,做好研发工作,明确管理分工和责任,确保网络和计算机科学安全的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完善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点。对此,可以根据网络的安全实际,制定技术管理方针,通过信息技术控制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并细化管理制度的内容、时间等,做好记录与审查工作,切实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对计算机安装信息防护软件和系统,实现对安全信息的跟踪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第6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关键词】银行网络安全分层

一、引言

由于目前网络的应用的自由性、广泛性以及黑客的“流行”,银行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一旦信息泄露或者信息混乱,将给银行自身信誉、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影响。

二、物理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引起的网络设备和线路不可以使用,而造成网络的不可以使用,它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前提。如:(1)设备被盗。(2)被毁坏链路老化或被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3)因电子辐射造成信息泄露。(4)设备意外故障、停电。(5)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

因此,银行专网在网络安全考虑时,首先要考虑物理安全。除此之外,由于银行专用网络涉及业务网核心与管理网核心两个不同的密级,因此在方案中我们将利用“物理隔离”技术,将两个网络从物理上隔断而保证逻辑上连通实现所谓的“信息摆渡”。

三、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

3.1数据传输风险分析

由于在同级局域网和上下级网络数据传输线路之间存在被窃听的威胁,同时局域网网络内部也存在着内部攻击行为,其中包括登录通行字和一些敏感信息,可能被侵袭者搭线窃取和篡改,造成泄密。如果没有专门的软件或硬件对数据进行控制,所有的广域网通信都将不受限制地进行传输,因此任何一个对通信进行监测的人都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截取。这种形式的“攻击”是相对比较容易成功的,只要使用现在可以很容易得到的“包检测”软件即可。

3.2网络边界风险分析

(1)银行中间业务系统安全。银行各项中间业务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银行业务悄然出现,如工资、代收电费、代收水费等等;银行的服务手段也从传统的柜台发展到ATM、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自助式的服务方式,最后发展到完全通过网络进行资金的结算。同时,为方便客户和中心管理,银行都建立了中间业务平台系统,而中间业务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开放性正成为中间业务网络潜在威胁的最大来源。(2)INTERNET出口的安全。入侵者通过Sniffer等程序来探测扫描网络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如网络IP地址、应用操作系统的类型、开放哪些TCP端口号、系统保存用户名和口令等安全信息的关键文件等,并通过相应攻击程序对内网进行攻击。入侵者通过网络监听等先进手段获得内部网用户的用户名、口令等信息,进而假冒内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登录,窃取内部网的重要信息。入侵者通过发送大量PING数据包对内部网中重要服务器进行攻击,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以至拒绝服务甚至系统瘫痪。(3)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访问控制需求。内部网中办公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之间如果没有采用相应一些访问控制,也可能造成内部重要信息泄漏或非法攻击。如果银行办公系统与业务系统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同样是内部网用户的个别员工可能访问到他本不该访问的信息。还可能通过可以访问的条件制造一些其它不安全因素(伪造、篡改数据等)。或者在别的用户关机后,盗用其IP进行非法操作,来隐瞒身份。

四、系统层的安全

系统级的安全风险分析主要针对银行专用网络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相关商用产品的安全漏洞和病毒威胁进行分析。银行专用网络通常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为UNIX)本身在安全方面有一定考虑,但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级别较低,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五、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

银行专用网络应用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风险:业务网和办公网之间的非法访问;中间业务的安全;用户提交的业务信息被监听或修改;用户对成功提交的业务进行事后抵赖;由于银行专用网络对外提供网上银行WWW服务,因此存在外部网非法用户对服务器攻击,包括:与INTERNET连接带来的安全隐患、身份认证漏洞、高速局域网服务器群安全。

六、表示层安全风险分析

最安全的网络设备离不开人的管理,再好的安全策略最终要靠人来实现。同时,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

第7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风险因素;应对策略

随着在线购物现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变得越来越常见,而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则容易被忽视,由于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涉及的金额和人数众多,一旦出现风险因素,则会带来较大的损失,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发展情况来看,其风险因素主要有网络安全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事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1.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主要风险因素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是各种在线支付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护网络安全的措施不断得以完善,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交易数量的不断增多,网络安全事故频发,对金融在线支付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对互联网金融支付而言,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风险因素,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整个在线交易环境,所造成的损失也难以估量。因此,网络安全风险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所面临的首要风险。

1.2信用风险

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交易中普遍存在,由此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隐患。同时,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社会信用水平较低,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存在违背信用原则的行为,因此使得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潜在风险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在互联网双方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信用等级评价和信息采集工作,现有的资料和政策难以对双方的信用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交易双方的利益,使得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存在的风险不断加大。

1.3市场风险

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包含了买卖双方和网络支付机构,从买卖双方与支付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可以合并为网络支付机构与网络支付服务两个部分。因此,互联网金融在线制度服务商构成了卖方的市场,而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用户构成了买方市场。因此,在整个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市场中,也存在价格、竞争、分销等诸多方面的风险。这也将成为影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重要风险因素。

2.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风险的主要应对策略

2.1加强网络安全预警和防范

在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预警和防范,一方面,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过程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实现对各项风险的分类和汇总,分析其主要的特点,并对风险因素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从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等方面出发,优化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环境,加强对各种安全漏洞的检查和监测,一旦出现风险隐患,将及时对其进行识别和判断。同时要制定和实施动态化的网络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为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风险防控提供有效的保障。

2.2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风险控制的重要需求,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之一。一方面,要依托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趋势,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之间各项资格审查的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有效监督各项交易行为,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通过诚信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互联网在线交易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引入第三方机构交易平台,以委托的形式加强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使其能够主动践行信用标准,并对违反互联网交易诚信的一方进行严格的惩罚,加大违反诚信原则的成本,提升互联网金融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

2.3有效预测和应对市场变动

市场的发展和变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使得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发展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因此,提升对市场变动的预测和应对能力是全面强化互联网金融在线制度风险控制能力的关键。其一,要对交易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市场发展变动的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制定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的风险安全防范策略,将各项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中。其二,在市场变动较为频繁时,要在现有的风险防控策略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后备方案,以降低支付风险损失为原则,甚至要暂停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以便于全面降低各项风险因素及其损失。

总结

全面加强对各项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是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顺利发展的关键性保障。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只有从加强网络安全预警和防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预测和应对市场变动、遵守相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出发,才能够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识别和应对,以此实现其健康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嗣权.网络在线支付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6(35)

[2]文艺.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第三方资金支付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

第8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 问题 措施

前言: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尤其是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网络是人们生活与工作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应用互联网获取到海量信息,同时对相关工作进行高效处理。但是,人们在利用计算机网络便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网络安全问题,直至各类网络信息盗窃以及资金丢失事件的频繁出现,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网络风险的存在。网络安全管理一直是一大难题,互联网中的千变万化以及用户虚拟信息制度导致很难对一系列非法事件给予及时处理,为此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研究对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安全形势及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形式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网络中各类信息的安全运行使计算机安全的主要表现。网络安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元化特点,其具体所指向的是网络安全隐患的表现以及内容存在着多元化。第二,体系化特点,其具体所指向的是网络安全制度的系统化以及安全技术的系统化,应对繁杂的网络安全环境,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由此确保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1]。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表现

2.1网络内部各类病毒威胁

病毒是造成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千变万化,呈现出数百种程序设计语言,且由于多种数据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算法的完善下,计算机网络病毒或木马程序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致使病毒潜伏时间更长,波及范围更为广泛,且损伤程度也更高。计算机网络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常规情况下,当一台主机遭受到病毒攻击后,会在短时间内蔓延至整个主机相关系统中,导致整个系统受到病毒的控制,最终导致整体网络的瘫痪。之所以病毒以及木马程序是一种较大的威胁主要是由于其智能化程度较高,基础完全系统不易于察觉,且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不易于控制[2]。

2.2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极快,导致在相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发展并不能够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匹配。计算机网络安全并不同于现实社会的安全,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存在中一定的虚拟性,用户可经由虚拟账号以及虚拟昵称在互联网中进行各类信息的浏览或其他操作,使得部分不法份子在网络中进行病毒传播或实施各种非法行为,不能够及时的查询到其真实身份,导致安全管理制度难以实施。另外,网络安全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计算机操作人员因素、系统安全因素、黑客恶意攻击因素等,导致计算机安全难以完全得到控制[3]。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构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

第一,网络安全预警,主要对网络中潜在的恶意攻击风险予以警告,其中涵盖漏洞预警、行为预警等。第二,网络安全保护,应用多种渠道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机密性、可用性以及完整性。其中涵盖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等技术。第三,网络安全监测,其主要价值在于及时识别网络中潜藏的攻击信息,对此加以预防并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第四,网络安全相应,其主要价值是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或木马程序等安全威胁及时给出反映,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控制网络攻击事件,直接阻隔安全威胁或将其转移。

3.2健全W络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网络安全管理首先需要强化网络安全主管机构以及网络安全企业等之间的协作,制定可行性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用户的网络行为加以限制,提升用户网络应用的合法性。其次,强化对用户的网络安全教育,尽量提升用户的网络应用技术以及风险防范意识,使其能够对网络潜在风险具备基础识别能力。最后,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完善的网络安全责任体制,确保相关网络安全防御技术能够落实。

结论:综合上文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当前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其安全问题可能直接导致用户个人信息的泄漏或资金丢失等,需要及时加以控制。针对当前所存在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可经由两个方向予以控制,一个方面为提升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同时提升用户的合法应用意识,另一个方面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将以上两个方面予以落实,不断优化计算机网络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马道京.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6,02(08):43-44.

第9篇:网络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职业院校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影响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为了更好地建设职业院校园网络,本文在APPDRR模型的风险分析指导下,从职业院校网络的特点出发,探讨当前职业院校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APPDRR 风险分析

1 引言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校园网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必备硬件基础,是衡量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大多数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校园网硬件工程建设投入巨资。校园网为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办公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 APPDRR网络安全模型

APPDRR(全网动态安全理论)网络安全模型是一种动态,自适应的现代网络安全模型,[1]即:网络安全= 风险分析+ 制定策略+ 系统防护+ 实时监测+ 实时响应+ 灾难恢复,本文是基于APPDRR模型的风险分析指导下展开的。

风险分析是APPDRR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资产、脆弱性和威胁,综合评估分析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对所发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安全建议,并指导下一步的网络安全建设。

3 职业院校网络风险分析

职业院校网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规划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是经过不断升级改造后才形成的规模。安全设备品牌种类不一,在功能和处理能力上存差别,有的职业院校管理的重点侧重于网络边界和主机安全等方面,但是在校园网络的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的威胁,大量集中在应用层攻击、网络资源滥用和基于二层的网络攻击。

本文从链路层、网络层、操作系统、应用层和网络管理等6个方面,对职业院校网络所面临的风险作一个粗略的分析。

3.1 数据链层的安全

数据链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层受到的破坏会直接作用到其他各层。数据链层的安全隐患又容易被忽略,数据链层的安全问题有: MAC 地址泛洪攻击、ARP攻击、存取控制地址欺骗、VLAN 攻击、VTP 攻击和VLAN 跳跃攻击。

3.2 网络层的安全

网络层处于数据链层和传输层之间,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三层,TCP/IP 协议族中最核心的IP协议就在网络层,广泛应用的TCP、UDP、IGMP及ICMP 数据包,都以 IP 数据报文形式传输。网络层封装 IP 数据包,并路由转发,解决机器之间的通信问题。网络层常见安全问题有:明文传输面临的威胁、IP 地址欺骗、源路由欺骗和ICMP 攻击。

3.3 传输层的安全

传输层在 OSI 模型中起着关键作用,负责端到端可靠的交换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在传输层使用最广泛的有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用户数据报协议。传输层常见安全问题有:TCP"SYN"攻击、Land 攻击、TCP 会话劫持和端口扫描攻击。

3.4 操作系统的安全

目前在职业院校,除了服务器是使用UNIX、Linux外,其它工作站基本是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存在以下风险。

(1)安全隐患的产生,主要是操作系统配置不合理,例如:没有管理员口令,用户弱口令,未删除和禁用不必要的帐号,设置完全共享的目录、没有防病毒软件、不合理的访问控制,资源共享的访问权限配置不当等。

(2)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很多系统服务支撑,这些系统服务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功能接口,有些是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必需的,有些则是不必要的。不必要的服务不仅会占用系统资源,还会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威胁。如果用户不知道自已的操作系统,哪些服务是可以访问网络的,就容易被入侵者利用。

3.5 业务应用的安全

职业院校为了满足科研、教学、办公的需要,校园网搭建了很多网络应用系统,如:信息、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等。这些应用系统很重要,但也存在风险如下:

(1)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为了保证安全,采取了身份认证措施,这些机制各有特点,但是入侵者仍可以利用网络窃听、非法数据库访问、穷举攻击、重放攻击手段获取口令。用户安全意识淡薄,使用系统默认或者弱密码,并且长期不改动,形同虚设。

(2)WEB 服务:WEB 服务是学校用于对外宣传、开展网络远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应用极其普遍,使得 Web 服务经常成为非法攻击的首选目标。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网页代码本身就存在后门和一些缺陷,比如 IIS 漏洞、ASP 的上传漏洞、SQL 注入、缓冲区溢出等。入侵者一旦攻陷WEB 服务器,可以把WEB 服务器作为跳板,通过中间件或数据库连接部件,非法访问学校内部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并可利用网页脚本访问本地文件系统和网络系统中其它资源。

(3)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校园网内的业务应用依赖于各种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正确配置数据库系统显得至关重要。数据库是个复杂的系统。非专业人员是无法正确配置数据库系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是可从端口寻址的,通过查询工具就可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例如通过 TCP1521 和 1526端口,就能侵入一个弱防护的数据库;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可以泄漏数据库结构,分析这些信息就能实施攻击。

(4)网络资源共享:为了工作方便,内部人员经常会使用网络共享,如果没有对资源共享,作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重要的数据信息,就无防护地暴露在网络中。

3.6 网络管理的安全

安全管理对于有一定规模的职业院校网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相应制度约束,就会带来风险:网络管理人员把校园网络结构、系统的一些重要信息传播给外人,会造成信息泄漏;密码和密钥管理风险,管理员账户及密码被外人窃取;在约束缺失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和系统的弱点,实施入侵、修改、删除数据等非法行为;审计不力或无审计,当网络受到攻击或其它威胁时,没有相应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机制。事件发生后,不能提供任何记录,无法追踪线索,缺乏对网络的可控和可审查性。

4 结束语

综上, 为了把职业院校网络建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网络内外部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首先我们得作风险分析,发现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导下一步的网络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彭飞,龙敏.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