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政法工作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法工作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法工作特点

第1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1.政党性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它是直接为党的事业服务的,为党的路线服务的,直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在党内,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思想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员和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和一般的社会科学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2.群众性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面向群众。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充分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先进性更是体现党是怎样为群众服务的。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联系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3.广泛性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其范围是很宽广的。这是因为:1、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无论是工、农、兵、学、商,还是年龄差异的老、中、青乃至少年儿童,都有思想政治工作要做,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带来的。2、做任何一项工作,至始至终都要做思想政治工作。3、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每一过程的各个侧面,各个环节。4、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来说,不仅领导同志应该做,干部要做,全党各级组织,每个党员都要做。

4.针对性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人,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中所处地位不同,其思想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也必然千差万别、错综复杂。这就要求要因人而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经常而又大量地做一人一事的个别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特点。

5.时间性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是上层建筑,但它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立足于实践,又受实践的检验。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总结出一套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是由群众性决定的,因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6.说理性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工作。因此,不能采取专横、强制和压服的办法。必须采取说服教育,善于诱导,以理服人的方法。同时,要有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帮助人们,做到以情感人。只讲大道理,没有深厚的感情,这个大道理人们就不愿意听,效果就不会很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应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真理,去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过程。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的一个最大特点。

二、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特殊性有四点:

1.精确性与模糊性同时并存

以“四有”教育为例,如果统计好人好事多少人次,有量化概念,这是精确性;对统计培养“四有”人才多少个,就无法量化,只有接近“四有”程度的分析,这就呈现模糊性。只有应用模糊数学才有可能进行量化。但从全面质量的经济管理观点就量化不出来了,干部“四化”也有类似情况,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2.潜在性和直接性并存

对受教育者,只有将教育的一部分被吸收,并转化为外在表现的部分,体现了直接性;未被吸收或随被吸收尚未转化为外在表现的部分,暂时呈现潜在性,这种潜在性不能不承认其效果的潜在性。

3.稳定性与突发性并存

有一类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他们,确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一次教育之后,很快产生明显地体现出来,并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还有一类人,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来说,平时表现的很微弱,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和作用,但到了关键时刻,可以出人意外地成为英雄。

4.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

如教育和挽救一个后进职工,会使许多人受到启发和教育。一场英模报告会,可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引起连锁反映,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无限性;但从另一方面讲,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是一场教育活动、一场电影、一场话剧,对有的人感觉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对另一些人却毫不相干,毫无反映,无动于衷。有的人受教育长期起作用,有的人当时受触动,过后如往常。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相关利导方法

第一,培养职工的事业心。职工的事业心是以热爱本职,建功立业为特征的。第二,鼓励职工的上进心。第三,激发职工的荣誉心。荣誉具有鼓舞和鞭策作用。激发职工的荣誉心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排队比较法。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对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排出名次或分成等级,有比较鉴别,大家都不会甘心自己落后,自觉地把工作做好才有光荣感。二是达标评先法。年初定目标,年终达标才能评先,改变长期沿袭的评先的弹性条件和按比例凑数的评比方法,当名副其实的先进才有自豪感;三是观摩讲评法。对推动工作有实际意义的好典型,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观摩讲评,对照先进找差距才有紧迫感。第四,要了解职工的情绪。

第2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一、廉政法制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管理不规范。一是授课部门不一,以预防为主包括反贪、反渎、公诉、纪检等多个部门;二是授课主体多样,以中层干部为主包括各院党组成员以及普通干警;三是授课审批、报备等程序缺位,各院各部门可自行决定授课主体、形式、内容等;四是廉政法制课管理工作职权不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和效果评估。

2.效果不突出。讲课效果参差不齐,资料占有不丰富,有些授课人备课时只能自行搜集资料,对行业和领域发案特点研究不透彻,授课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听众共鸣,最终无法达到警示教育的效果。同时各院缺乏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难以发挥对此项工作的激励推动作用。

3.授课效果难以评估。在前期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各单位针对廉政法制课工作没有相对较为规范的管理办法或规定,导致谁都可以去讲授法制课,法制课的授课效果无法评估。甚至有反映个别的授课人一稿多讲,或是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授课内容晦涩难懂,所用案例脱离实际没有警示作用。缺少完善的管理办法,授课效果难以准确评估,对提高廉政法制课工作水平,树立检察机关良好社会形象造成很大影响。

4.工作机制不完善。各院的廉政法制课的授课范围涉及国企、司法、农村、金融、教育、医药等多个职务犯罪案件高发、多发的行业和领域,面面俱到但未能彰显各院区域特点。各院可利用的资料有限,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的缺失,从而导致廉政法制课提升幅度有限。同时,因为缺少一个完善的优秀人才和精品课程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所以无法带动全市检察机关廉政法制课质量大幅提升。

二、规范廉政法制课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廉政法制课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授课前、授课、授课后三个阶段。

(一)授课前。授课前的工作主要包括授课审批、报备和备课。

1.授课审批。在接到授课单位的授课申请之后,应根据授课人的不同职位进行审批。普通干警承担授课任务应由所在处室负责人批准,中层干部承担授课任务应由分管副检察长批准。同时,批准人应对授课人的讲稿进行初步的文字审查。

2.报备。廉政法制课工作是预防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故授课人在经过审批之后,应将授课单位、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时间等相关信息到预防部门做登记,一方面便于工作统计,另一方面便于之后的评价和反馈。

3.备课。授课人在经过审批后,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准备授课讲稿。讲稿中应包括国家反腐败的总体形势和有关政策、检察机关职能宣传、授课对象所在行业或领域的已发典型案件、犯罪原因和手段的分析、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等内容。所引用的案例要客观真实,也要注意敏感案件的保密工作。同时,为增强授课效果,应在准备文字稿的同时,制作授课PPT。PPT制作应条理清晰,简单明了。

(二)授课。授课的过程,是整个廉政法制课的核心,要想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和预防警示宣传效果,对授课人的要求较高。在授课中,要注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外在形象。授课人的个人仪表和形象是给听课人留下的第一直观印象,第一直观印象是由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之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都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不可小视。正式授课时应着正装,一般应着检察制服。

2.授课语言。首先,授课时应注意使用普通话,当然在某些特定环境或场合,也可以使用方言以拉近授课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如在给新任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培训课上,授课人使用当地方言授课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其次,使用语言中应注重将通俗易懂与法言法语相结合,既要便于受众接受,也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最后,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不同的语言风格,力争更加贴近受众。如受众级别越高、场合越正规,语言风格应越庄重;受众学历越高,越要用正确的理论去分析和说服;面对基层人员,就应用生动的形象和语言去吸引他们。

3.授课技巧。廉政法制课的授课不同于学校课堂上的授课,更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目的性很强的针对性讲授。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一些授课元素,可大幅度提升授课效果。实践中,常见的授课技巧总结起来有如下四种。

(1)增加信息传播量:可对重要的观点反复宣讲,也可在授课前发放相关资料,边授课边引导受众翻阅、勾画。

(2)增强吸引力:在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录音、录像,展示图片、实物,有条件的也可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等。

(3)增加交流渠道,倡导受众写条提问或口头提问,现场给予解答。

(4)增强互动:在授课过程中,可采取提问、分组辩论、填写调查问卷等手段,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一言概之,要根据授课的背景、受众和现场情况、内容需要、所处时段等,及时调整表达方法,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提高授课的吸引力。

(三)授课后。授课后的工作主要是授课评估。授课评估是对授课效果的一种评价,可以根据授课评估的结果来评价授课的效果和成效,同时改进授课工作。授课评估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现场填写评估表。针对授课中的各个环节,设计授课效果调查表,在授课后发放给授课听众,现场填写并回收。调查表应以选择项和主观评价项为主。

2.回访调查。预防部门可对一个时间段的廉政法制课授课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回访,采取座谈、简单试题考核等方式,主动评估授课效果。

第3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一是加强领导,责任明确到位。政法委对目标管理工作很重视。年初多次召开书记会议,研究目标制定工作,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的目标,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精神,在机关形成了“人人身上有目标”的激励机制。在抓目标落实方面,措施比较得力,成立了目标管理考评小组,有专门部门负责目标管理日常工作。加强了对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了机关内部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和奖惩方案,明确了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保证了政法机关目标的落实。全年共承担市一级目标28项,其中重点目标7项,特色目标6项。这些目标涉及范围广,指标硬,难度大,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

二是认真履行职责,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今年以来,全委干警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为市委当好参谋。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了同“某团伙”xx组织的斗争;全市没有发生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某团伙”人员聚集闹事事件,实现了“三无”目标;继续加大教育转化力度,转化率、巩固率均比目标值高出一倍;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了影响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三是抓住重点,突出了工作特色。坚持把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执法监督和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如在贯彻落实“四个优先”战略,着眼于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治安环境,积极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在维护稳定方面,深化同“某团伙”的斗争;在综合治理方面,整合基层综治力量,深化了社区综治工作;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方面,组织全市政法干警配合抗击“非典”斗争,广大基层干警、综治特派员,外来人口协管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积极参与“禁麻”工作。组织全市公安干警、综治干部深入车主家中做思想工作,依法妥善处理“禁麻”期间少数车主聚集、上访事件,确保了“禁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了城市形象。在抓队伍建设方面,调整了市法院等部门领导班子,开展了“公正执法树形象”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反腐倡廉力度。全年工作重点突出,有特色,推动了政法综治工作全面进步。

四是加强了督查检查工作,体现了“结硬帐”的精神。按照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注重加强了机关干部的思想工作,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注重发扬团队精神,形成了比工作、比干劲、比贡献的良好氛围。注重加强了督查检查工作,委领导加强了对分管处室的指导督促,了解和掌握目标完成进度,定期通报情况,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从今年目标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看,年初签定的28项目标完成了21项,超额完成了7项。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干部努力奋斗的结果,团结战斗的结果,体现了“结硬帐”的精神。

市委政法委今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但当前的新形势和任务对政法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不懈的更大的努力。

第一、积极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规划好明年工作。最近,中央召开了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今年的政法工作,分析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研究部署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会议要求,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法工作,必须自觉地学习贯彻“xxxx”重要思想和xx大、xx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执法为民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作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两项基本任务;全面加强政法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的工作总结,认真规划好明年的工作,争取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

第二、强化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这几年,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相继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效果是好的。要进一步落实市政府提出的“社区建设计划”,认真落实社区综治工作的10条标准,积极推进综治进社区工作。继续加强综治特派员工作,保持中心城区都有1名综治特派员的目标,组织广大综治特派员开展群防群治、帮教违法青少年、调解民间纠纷、法制宣传等工作。要抓好各单位对综治特派员的选派工作,注重选派一些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年轻同志放到重点社区进行培养锻炼,强化综治特派员的作用。加强对全市“窗口”部位、重点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目前,要注意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如自行车被盗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飞车抢皮包时有发生,入室盗窃等问题比较突出。要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使人民群众有安全感,对政府有信赖感,全力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要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完善综治工作的检查考评办法。

第4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

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2015年工作计划上来,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支部各科室要采取多种形式安排至少一周时间组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讨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深刻领会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精神实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二、居危思进,充分认识做好政法工作的重要性

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打击和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政法工作更是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政一方,守土有责。政法队伍是维护稳定的重要中坚力量,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要和谐稳定是根本。没有稳定和谐就失去了生存条件。“和谐青秀”首先是稳定的青秀,因此,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稳定意识,把严打方针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方针,毫不动摇地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及有组织犯罪,尤其要把“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安居感和正义感。依法打击金融诈骗、制假售假等犯罪活动,支持和引导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和交易安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打工作长效机制,与公安、法院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打击犯罪的合力。注意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对严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的同时,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过失犯、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分别不同情况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从宽处理,节约诉讼资源,集中力量打击严重犯罪,挽救失足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取得更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二)加强政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社会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一意谋发展,否则,政策再优惠、市场再大、资源再好,外商也不会来投资,青秀也不会有发展。

(三)加强政法工作,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是民心所向。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把政法综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区治安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群众对党和政府以及政法机关的满意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社会稳定的基础还很脆弱,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群众对少数个别政法干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粗暴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最大的追求就是平安,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定,这就要求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政法综治工作,切实以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

三、服务大局,扎实做好新时期的政法工作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做好政法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关键是各级领导都要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服从和服务

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和谐青秀为目标,以创建平安青秀为载体,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履行维稳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要围绕社会发展大局,致力于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全区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政法部门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要主动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保证区委、区政府各项任务、目标贯彻实施。要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实现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和良性循环。要继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深化矿业秩序治理,巩固全区规范和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加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企业是我们的财源,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企业要加快发展,项目建设要加快进度,必须要有良好的治安环境作保障。要加大对投资者和重点企业的保护力度,及时帮助企业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为企业提供最直接、最快捷的法律服务,既要当经济犯罪的“克星”,又要当好企业发展的“保护神”。的首要任务,找准政法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自身工作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和部署,为青秀招商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打好治安牌,为企业生产经营打好服务牌。

(二)认真履行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努力营造廉洁的政务环境。

廉洁是和谐的保障,没有廉洁,和谐就会失去法律和道德的支撑。因此,我们将坚决贯彻区委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持之以恒地把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中的职能作用。要突出办案重点,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重点查办党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职务犯罪案件;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的犯罪案件和、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案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土地管理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其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同时,对那些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拉拢腐蚀干部、危害严重行贿犯罪,要坚决依法查处,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充分发挥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将事前预防、事中预防和事后预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化预防工作机制,结合部门行业特点,推动系统预防向纵深发展;紧密结合辖区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进程,开展好重点工程专项预防。因案制宜开展个案预防,提高检察建议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二)要围绕和谐青秀建设,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待。要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为解决好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良好法律服务。要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工作,实实在在地推动和谐青秀建设。要从解决立案难、申诉难、执行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及时查找和纠正执法不严格、不文明、不公正,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更好地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加强领导,为政法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各级各部门要从政治上、组织上、物质上为政法部门、政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承担起领导政法工作的政治责任。

(一)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做。

好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政法工作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更高起点、更高层面上去思考、去谋划维护稳定工作,经常分析研究平安稳定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觉服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把服从党的领导、接受各方监督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结合起来,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法规统一起来,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要改进作风,提升素质。

今年是干部作风改进年。政法队伍的作风是否过硬,关键看我们的工作是否达到党和政府的要求,是否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政法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为平安青秀、法治青秀建设出力献策。要把加强和纯洁政法队伍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干部队伍。要把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到位,关心干警的成长进步,切实解决好干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做到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工作上爱护、生活上体恤,努力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凝聚警心,鼓舞士气。

(三)要加强监督,落实责任。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既要从宏观上抓好大政。

第5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财政法制宣传教育

按照全省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会议精神和县财政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全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服务活动。

(一)突出抓好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将围绕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等学习活动,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宪法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浓厚氛围,研究探索进一步做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二)坚持围绕“财政宣传月”品牌宣讲惠民政策。要继续做强做优“财政宣传月”这一普法品牌,明确宣传主题,汇总关系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等方面的财政惠民、惠企政策,集中开展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各业务科室参加惠民政策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下乡镇、进农村,通过开展惠民政策咨询、文艺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宣传财政部门在扶持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职能作用,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支持财政,推动各项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各镇(区)财政所(局)要充分发挥基层财政的优势和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注重创新和实效,紧紧围绕宣传月主题,制定宣传月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财政法规政策宣传活动。

(三)创新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形式。积极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展宣传阵地,注重宣传实效,开展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和新颁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通过法制文艺、普法专栏、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财政法律知识,弘扬财政法治精神。

二、强化法制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法治理念

根据“六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牢牢抓住领导干部法制培训和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这两个重点,全面组织开展法制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法治财政理念。

(一)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继续坚持和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和做法,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邀请县政府法制办、县司法局专家领导组织举办全局机关干部财政法律知识讲座。继续做好公务员“5+X”能力暨“六五”普法培训、干部在线学习,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促使领导干部转变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抓好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及时总结以往开展基层财政干部法制培训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结合基层财政业务特点,完善教学内容,组织基层财政干部重点学习行政、财税法律法规及相关财政政策等知识,全面提升全县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工作水平。

(三)全面落实日常法制培训工作。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最新财政法制动态,通过专家授课、案例讨论、基础知识考核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法制培训工作,及时更新财政干部的法律知识,尤其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对新上岗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执法的制度,努力提高财政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三、突出主题主线亮点,进一步弘扬财政法制文化建设

紧紧围绕上级法制宣传工作要求,做好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活动,积极参加省厅开展的财政法治文化展览、法治文艺汇演、法制征文和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并从中挑选出既能反映财政工作内容,又突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主题的文艺作品和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的财政法治文艺、文学、摄影等作品,依托当地重点文化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因地制宜地开展财政法治文化展览。充分利用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面广的财政法治文化传播载体,加大对财政普法和法治财政建设工作本身的宣传,弘扬财政部门普法和法治建设成果,展示财政普法和法治财政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成果,使社会各界更加认同财政普法工作,参与财政普法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财政法治文化氛围。

第6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行政法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门类的一个分支,行政管理的对象体现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基于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甚至各类企业当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行政法学作为应用性法学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但从我国高校教学的普遍现状来看,行政管理专业的行政法教学存在困境,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课程的目标定位

行政法学内容体系兼具行政管理属性和法学属性,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关系之一,行政法具有维护行政管理秩序、规范与控制行政权的行使、预防和解决行政纷等作用。因此,行政法学是一门结合了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相关理论的课程。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步伐的前进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倡导,行政法学不仅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名称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同时也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行政法是我国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部门法之一,与《民法典》和《刑法》相比较,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因而至今难以制定全面的统一法典,行政法律规范的法律形式在数量上也最多。行政法学是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最难学的一门课程,而且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通常放在一本教材当中,教师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讲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等行政权行使行为的依据以及培养运用行政法知识依法行政、依法维权、依法处理行政纠纷的能力。长期以来,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行政法教学从目标、要求、内容、方法甚至考核方式基本借用法学专业教学模式。例如,笔者所在院系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根据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看出,行管专业行政法教学目标与法学专业的行政法教学目标差异并不大,甚至语言范围更为宽泛。而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自然应从行管视角去定位,需要贴合行管本科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实际需求。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组织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自身内部的一种管理活动,也称为公共行政。基于“公共行政”视角,行政法学的教学目标显然应该更加关注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包括行政主体合法、羁束行政行为合法性、行政程序合法,以及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合理性等具体行政法内容。因此,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及教学目标设置应该注重回答行政法律规范的“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运用。行政法学课程的应用性极强,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法学视角的行政法学教育显然不符合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行政法学内容庞杂、课时数量比例不足

行政法的特点从形式上来说,没有统一的法典、法律规范数量繁多;从内容上来说,涉及领域广泛、易于变动更新。首先,行政法涉及公共生活每一个领域,行政相对人的每种行为都可能需要行政法的调整和管理,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常常并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或者同一个法律条文,呈现与其他部门法不同的融合交织状态。其次,行政法律规范更新频繁,具有一定前沿性,课程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共同开展。另外,行政法学课程与法学专业其他各门课程相比较而言,行政法内容较为抽象,所涉及的行政主体对本科学生们来说较为陌生、距离较远,特别是相较于其他法学科的教学案例,行政法案例显得杂乱、枯燥,与学生们日常生活关联不大。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法律基础和法律思维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都认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理论框架和其他部门法学的理论框架有较大区别,需要重新转换思维进行理解,那么对于前期法律基础几乎空白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理解行政法原理以及行政法律规范背后的意义则更加困难。如上文所述,行管专业本科生与法学专业除了选用同样的行政法教材之外,教学大纲以及考核体系也几乎一致,但课程安排时间却有差别。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该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行政法学课时数量为56学时,同学院的法学专业本科生的行政法学课时数量为64学时。所以,面对本身就法律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更加压缩有限的课堂时间段内,教师很难对行政法学的所有原理架构进行融会贯通地一一讲解,甚至对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这三大重点部分也无法详细引导。以此下去,学生们由于无法有效吸收相关知识点、没有深入理解行政法对于行政管理而言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教师的授课任务与教学目标之间会出现较大偏差。

(二)法学背景知识缺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一般来说,行管专业行政法课程的先导课程为“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或“行政管理学”。整体来看,行管专业本科生对于法学知识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学生法学基础知识薄弱,不具备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法律信仰,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都有待提高。因此在行政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较难深入理解行政法的相关概念以及来龙去脉。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对教师挖空心思备课、上课严谨签到并不领情,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不需要成为法律专业人才,不需要掌握法律职业技能,因此也不需要对法律知识理解得那么透彻,并不想像法学专业学生那样在行政法这门课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还有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和狭隘,认为学习行政法仅仅为了获得学分毕业,与未来就业方向没有太多关联。这种想法非常不利于行政法课程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归根结底,还是行政法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清晰使得该课程教学既达不到法学专业行政法教学的效果,又得不到像对一般行政管理课程的重视。

(三)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习效果无法把控

由于教师需要在不太充裕的课时内完成行政管理专业的行政法学教学任务,导致没有太多机会让学生深入剖析行政法教学案例,教师只能以传统教授方式为主。相反,法学专业学生虽然也采取传统面授方式教学,但他们有更多实践接触机会,比如去法院行政庭去观摩、旁听行政诉讼案件,能够亲身理解和感受,这是行管学生学习行政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传统讲授方式教学,教师以教材大纲为主线为学生讲解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内容,学生只需被动接收,偶尔点名提问也仅仅针对个别积极性较高的同学。这种缺乏整体流互动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能够让更多学生甚至是整个班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呢?虽然课堂分组研讨也是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但在课堂上组织进行会耗费大量时间,不仅耽误了教学进度,而且往往无法得出有价值的讨论结论。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教学的建议

行政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行政管理的专业需求,适应和运用行政法律知识并服务于实践是该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基于现阶段高校行管专业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纯理论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行政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法治环境与法制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其中法制教育需要专业教师不仅对于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导,还要求学生树立法律信仰、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理念的倡导者,法律只有被他们从内心真诚信仰才会自觉遵守,才能带动全社会为依法治国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行政法调整的是公共利益,具有公法性质,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行管本科生来说,行政法属于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专业性质来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般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或者公共管理等工作,所以说行政法律知识和相关技能都是他们在工作领域必然所需的。教师应该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使学生了解行政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认识这门课程的整体结构框架以及所蕴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促使行政法治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职业理念。

(二)按照专业需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行政管理专业不是培养像法官、律师这一类法律专业工作者,需要对行政法律条文逐一阐释并且注重诉讼技巧的指导。行管专业以培养行政管理人才为目的,既然体现在行政法学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那么教师有必要对行政法的精髓和实质——公共行政的法治化目标与过程进行深入剖析[1]。而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适当减少,例如有关于行政的法学内涵、不同国家的行政法渊源、行政法学的内涵、行政法学的学科体系以及发展历史、行政诉讼法学等篇幅;同时,要强化指导学生对行政程序的理解,很多学生容易将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相混淆。与民、刑律法不同,行政法是一门实践性控制和调整公权力的法,且具有法律规范与法律程序交织融合的特点,程序合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因此行政程序在行政法实施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对于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具体行政行为,教师可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对校内法学实训基地或是校外实训安排,积极创造机会安排学生参与行政案件的庭审,与法学专业合作邀请专家来校讲座,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发现和收集相关热点案例,关注立法动态,到工商、公安、税务、海关等行政机关的办事大厅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丰富实践内容以及设计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建立对行政法的真实感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三)灵活使用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方法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也是教育部对今后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指向。在此方向的指导下,作为高等教育一线工作者,应该紧跟教育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把握学生所需所求,敢于尝试新型多样化教学方式,将相关教材著作、各类数字学习资源(视频、音频)、各类学习工具(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式学习方式(微助教、智慧树、雨课堂、UMU等)有机结合成教育融媒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指引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行政法学是一门不仅梳理我国重要行政理论制度又要结合现实案例展开对行政法学相关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增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与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法治理念,实现行政法学专业理论与行政实践实务的紧密结合。教师如果能在教授该课程时利用信息手段探索合适的教学工具,将讲授与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使行政法学课程兼具实用性、趣味性,则更能提升行管专业学生学习行政法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人才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步骤和实施举措。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本科生的法学教育可以为国家和公共管理机构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行政法作为应用性法学课程,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理论讲解和引导,还应当紧密结合实际、面向现实,注意法学知识与行管专业的需求相结合[2]。在此过程中,充分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理论,使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苏祖秦,张荆红,汤竟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的行政法教学[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7-111.

第7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在“平安广州”建设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提升基层社区的公众参与度,广州市天河区政法系统进行持续、有益和系统探索,其中涌现中不少优秀研究成果,最终汇集成《法卫天河广州市天河区政法工作调研文集》,该书分为“平安建设篇”、“创新管理篇”、“实务探析篇”、“自身建设篇”和“媒体视角篇”,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践到理论,在实证基础上系统展示广州市天河区政法系统自2011年以来的优秀研究成果,实为近年来政法工作调研方面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此文集的面世,不仅为政法工作研究提供来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鲜活范本,还由平安建设、创新管理、实务探析和自身建设等维度开拓天河区“法治+综治+善治”新境界。

建立于1985年的天河区,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目前已发展成为广州市第一经济大区。经济迅猛发展,外来人口众多,是天河区的重要特点,也是基层治理的一大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善用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让“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是天河区政法系统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推进平安天河建设的关键枢要。

如《平安天河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对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着墨甚多,由平安建设的角度总结出三方面经验,即完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标准与考评体系,使平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强化法律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化律师业发展环境。法治轨道离不开法治观念,而法治观念是否深入民心,则成为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

法律要发挥作用,群众信仰法律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时常发生,而化解社会矛盾,固然离不开党领导下的政法系统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群众自觉树立法治观念,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政法系统应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增强群众法治意识。首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其次,以实际行动树立法律权威,让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例外。只要诉求合理合法,经由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再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有赖于政法系统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在源头上落实风险评估与预防,在矛盾化解过程中开展诉前调解、畅通申诉渠道和强化内外监督机制等,在体制上推进涉法涉诉的改革,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天河区基层治理能力的法治化,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平安天河离不开社区的综合治理,而要提升社区的综合治理水平,社区群众工作十分重要。《关于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的思考》一文给读者提供不少有益启示。

密切联系群众,要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比如,“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通过党员同各阶层人士的交谈,通过各种会议、报纸和群众的来电来信等等一切能听到人民呼声的渠道,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的意见。”《关于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的思考》认为,社区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需要在社区群众工作方法上有所创新,还提出了五种社区群众工作方法,这不但有益于提升社区工作民众参与度,还有利于密切警群联系,增强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及其综合素质。

更为重要的是,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创新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凝聚社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民警推进社区综合治理的要义。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告诉我们,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总量或某些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应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增能”,即获得一定的竞争力和较为公平的竞争机会,“服务群众贵在诚”,从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

党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就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不仅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固有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因此,党的十报告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密切党群联系将有助于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8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一、创新报道思路

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受众的心理和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他们对新闻宣传的要求更“挑剔”了。弘扬主旋律的典型报道只有让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产生影响力,达到宣传教育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报道的典型必须具有时代意义,必须贴近生活实际,在报道形式处理上要形成视觉冲击,即努力把典型做深、做透、做好、做活。为此,我们策划的每组典型报道,都把思路创新作为首要要求,把“大、深、特”作为思路创新的三个关键点。

大:典型报道不仅要题材重大,更要把规模做大。

有规模才能有冲击力,有规模才能有影响力。过去搞典型报道,往往是单个的、单篇的、不连续的。报纸媒体虽然有重复阅读和周边发散的特点,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的兴奋点转移较快,难以形成持久留存,影响力大大缩水,所以必须抓好重大题材的选择,形成较大的报道阵容和声势,紧紧抓住受众的注意力。2006年,《今日安报》配合贯彻刚刚颁布的《平安河南建设纲要》,从全省选定了60余个先进典型予以报道,在集中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一个整版,创造了我省纸媒典型宣传的规模之最,宣传效果良好,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予以表扬,《河南新闻月评》专文给予充分肯定。

深:采访要深入,挖掘要深刻。

成功的典型报道,必须唱响时代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但主旋律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有丰厚的思想内涵,有生动的典型事例,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有深入,才能抓到活鱼;只有深刻,才能打动人心。在重大典型报道中,必须深入下去,抓活生生的素材,听真切切的讲述,使记者真正融入,获得感动,这样采写的报道才有可能感动读者。《今日安报》今年初以来推出的《记者基层蹲点日记》,就是派出记者深入到基层政法工作一线,和基层政法工作者及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从而挖掘出一个个感人的人和事,已刊发的报道做到了篇篇内容鲜活,事事真实动人,已经成为报纸的一个品牌专栏。

特:抓住特点,做出特色。

个性是典型的生命,只有个性的东西,才能在人脑中注入鲜艳的色彩,留下深刻的印象。典型报道要着眼共性,立足个性,选准角度,写活“这一个”,切忌脸谱化、概念化。有了特点,典型才有个性;有了特色,才能吸引读者眼球,达到宣传效果。一些典型报道之所以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报道的典型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有很大关系。《今日安报》已经做出的几组报道,重点在特色、个性上下了工夫,比如《走百县看平安》系列报道,同一个反映平安建设先进经验成功做法的主题,从县、乡、村、户多层次,政法单位、企业、学校等多行业,结合职能及其特点来找出个性点,然后集中一点进行报道,所以几乎每篇报道都能令人耳目一新,都有能够获得学习借鉴的东西。

二、创新写作手法

报纸的典型宣传,就是要用优美感性的文字塑造一种精神,来感染受众,从而提高典型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有对文字的熟练运用能力,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创新写作手法,用第一手材料说话,用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主题,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记者圈原来有一句行话,称写稿子为“码字”,其实,“码”的过程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如果记者没有创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用老套路写出连自己都不愿意看的文章,也就不可能吸引和打动读者,这样的典型报道肯定是失败的。

创新写作手法同样也是突出典型个性的需要。对于同一个层级的政法先进单位来说,平时所做的工作大同小异,60多家典型一一做来,如果没有特殊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不创新,很可能是“一道汤”,不仅读者不会买账,就是记者也会写厌做烦,难以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平安河南巡礼》62个整版的稿件,几乎篇篇不同:有情景剧式的,有镜头实录式的,有章回体的,有日记体的,有解读体的,也有对话体的。在《走百县看平安》系列报道中,记者也采取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文字,使报道看起来生动活泼,面目清新。在记者基层蹲点日记的报道中,我们也是要求记者要不断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写作手法以清新鲜活为基调,鼓励灵活多样,已发的稿件或日记体、或综述体、或特写体、或对话体,内容见人、见事、见细节,一地一景一场合,既鲜活生动又真实可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通过写作手法的创新有效提高了正面典型的宣传效果。

三、创新表现形式

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发展,它们有字、有音、有图像,能听、能看、能互动,在传播资讯、推介典型等方面,有着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报纸作为传统的传媒介质,其面对的挑战显而易见且不容回避。但是,这并不说明报纸已经甘拜下风、无所作为。在资讯传播特别是在典型宣传方面,报纸能够发挥的作用是独特的,所具有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报纸是思想纸、观点纸,有着新媒体所无法企及的深度优势;其次,在中国文化习惯中,阅读一直是知识阶层的主要生活内容,这是汉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决定的,所谓“阅读”是视听永远不能取代的;再次,报纸在应对历次媒体的挑战中,借助新技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完善着自己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总结《今日安报》已有的典型报道,我们在表现形式即编辑手段上,力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在封面版上做好导读,对文章推介,给读者提示;

2.稿子在固定版面刊发,设计精美的版头,强化视觉效果;

3.版式做到图文并茂,大方得体,避免散乱、俗套;

4.精心推敲制作大小标题,要求准确、鲜明、生动;

5.每篇报道都尽可能加上新闻背景或核心提示或新闻链接,增强文章的内容含量和厚重度,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6.注意编排方式,合理地切分板块,避免大块文字,适当变换文章字体,保持读者阅读时的视觉兴奋。

四、创新宣传效果

典型报道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卖得好”。“卖得好”就是要把这些典型报道传播好,让更多的读者、在更大的时空范围能够看到这些典型报道,即实现典型报道影响力的最大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媒体结合自身特点,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典型报道的宣传效果。

一是积极做好报网互动,扩大典型报道的阅读面。

网络媒体传播快、流量大、普及率高,纸媒要善于借助网络来增强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今日安报过去所作的典型报道宣传就十分注重与大河网的合作,对这些典型报道在网络上开辟了专栏,让报道与读者、网友互动。同时,各地、各政法单位的典型报道,我们与各地政法综治网、政法机关的专业网合作,建立链接,扩大典型报道的点击率和阅读面。

二是在典型报道采编过程中,和报道对象及其上级政法机关一起总结工作经验,让典型真正“亮起来”。

在典型报道采编过程中,我们不是为报道而报道,而是把典型报道作为总结工作经验、推动工作进一步上台阶、上水平的一种手段。编辑记者通过和采访对象一起研究制订采访方案,帮助他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中的亮点,最终促进了工作。我们有的报道刊出后,一些报道对象由衷地说,我们过去光知道干,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今日安报》报道了我们让大家学习,其实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总结学习的过程。

三是通过典型报道,锻炼队伍,转变采编人员工作作风。

第9篇:政法工作特点范文

一、近年来全县司法行政法制工作基本情况

鱼台县司法行政法制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现有在职在编人员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3人,平均年龄27岁。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有关情况,努力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组织领导有保障。近年来,县司法局根据《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的要求,根据人员调度和工作需要,及时对法制工作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充实,成立了法制工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担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兼任。

(二)年度计划有落实。县司法局将法制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初工作目标,局党组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相关法制工作,制定法制工作计划及落实措施。

(三)宣传报道有声色。在法制工作宣传报道方面,《今日鱼台》多次报道刊载县司法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报道,去年8月,《济宁说法》栏目连续播出鱼台县《车轮下的少年》、《少年小交警》的节目。县司法局还经常在《鱼台政府网》及时更新行政执法责任制、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各种工作动态与信息,积极宣传法制工作推进全县依法行政。县司法局法制工作办公室积极报送法制信息,近两年编写《司法行政法制工作简报》88期;公开政务信息60条。

(四)加强学习培训有力度。近年来,县司法局积极开展法律与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宣传200余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方案。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参加普法考试,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了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工作能力。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教育,就如何从加强法制建设的角度防腐倡廉、依法行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五)大力开展执法执业考评。鱼台县司法局从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司法管理出发,不断修改完善岗位目标百分考评奖惩办法,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岗位目标百分考评工作在队伍中的激励作用,逐步实现了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全县2个律师事务所、12个基层法律服务所,近两年来,共各类案件2950件,接受咨询5100人次。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中促进了自身的较快发展。

(六)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一是由县司法局法制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负责全局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检查机构,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日常执法监督检查。每年开展4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并进行记录;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二是建立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当事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全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近年来,全县行政执法投诉为零。 二、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鱼台县司法行政法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法制工作认识性不强,业务工作不熟练。

(一)对法制工作重视不够,对司法行政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司法行政干警认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他们认为司法行政干警行政执法的权力有限、缺乏刚性手段,主动执法意识不强,行政处罚基本上不用,久而久之就存在执法惰性,执法监督职能弱化。另外,由于基层业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法制工作自然就被忽视。具体表现是:在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县局没有专门机构,法制工作都是由司法局的办公室人员兼职负责,不能充分发挥当好局领导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的法制工作职能作用。

(二)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法制工作业务不熟,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展。近年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司法行政干警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由于近年来新招录的司法助理员、从乡镇其他岗位转岗过来的干部占相当比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基层法制工作人员对法制工作业务不够熟悉,缺少经验,平时又被边缘化,更是缺乏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司法行政法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研究新办法、新途径,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真正从根本上把法制工作抓好,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