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外贸企业;期间费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62-02
1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经济意义
外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自营或的进出口业务。与国内业务不同的是,进出口业务将会大量地发生各类港口、码头建设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以及佣金等专项费用。如果不对其加以严格控制,必将会加重外贸企业对于进出口总成本的负担,因此通过控制期间费用来增加企业盈利即为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一个重要经济意义。
其次,外贸企业期间费用是反映其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加强期间费用管理与核算,不断降低费用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外贸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经营目的。同时,通过降低出口总成本可以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分类
首先介绍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分类。按发生的环节不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种分类与多数企业的期间费用的分类相同,也是最为被广泛接受的分类,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日常核算基本也就是按此分类进行的。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额的关系来划分,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则包括了可变费用(即变动费用)与不变费用(即固定费用),从其本质内容来看类似于管理会计中对其他国内企业划分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当然除上述之外,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有其独有的分类。例如,按其经营业务的性质可以分为进口费用和出口费用。其中进口费用是指外贸企业在进口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自进口商品运达我国口岸以后到商品销售为止,在国内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出口费用,相对地则是指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自商品购进至发运销售为止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内销、调拨出口商品所发生的各项流通费用也在出口费用中核算。
另外,外贸企业还可以按费用与商品流转的关系将期间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顾名思义,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费用即是指与商品流转间接相关的费用。而这种期间费用的分类在其他企业也是不常见的。
3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内容特点
3.1 管理费用
外贸企业与其他企业都需要纳入管理费用范围的内容主要有:管理人员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董事会会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租赁费、咨询费、诉讼费、商标注册费、技术转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修理费、上缴上级管理费、税金、聘请中介结构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除此之外,外贸企业还可能发生涉外费,这是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内容的一个特点。其他企业对此费用涵盖不多。它主要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支付的因业务需要必须开支的有关费用,包括人员出国费用、接待外宾费用和驻外代表以及驻外机构办公费等开支。外贸企业独有的进出口业务,决定了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国际业务,这其中必然会导致外贸企业的耗费发生。由此可见,涉外费的发生是由外贸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决定的,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管理费用的一个显著之处。
3.2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它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保管费、检验及手续费、广告费、商品损耗、经营人员工资与福利费及差旅费。这些是多数企业都会发生的销售费用。
而进出口商品累计佣金是除外贸企业外其他企业销售费用未曾涉及的内容。它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认定到商品的进出口累计佣金收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进口商品累计佣金和出口商品累计佣金,它是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一种销售费用,与其他企业相比则是在销售费用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
3.3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含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利息支出、手续费、汇兑损益及其他财务费用。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内容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但其中还值得一提的是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也称汇兑损失,是指买卖外汇以及结算外汇收支业务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外贸企业由于大量经营进出口业务,势必会接触到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因此汇兑损益是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而应当充分分析其结算外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分清硬货币与软货币,尽量“收硬付软”,以达到减少汇兑损失,而这部分内容还应当适当地与国际财务管理联系起来共同考虑。
4 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4.1 管理费用核算
外贸企业核算管理费用时,应当尤其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加以关注。因为国家对进出口业务、代购代销收入列支业务招待费问题有专门规定,进出口业务的代购代销收入可按不超过2%的比例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过2%的部分作纳税调整。
而外贸企业发生的涉外费,一般采用直接列支法,即发生涉外费时,借记“管理费用――涉外费”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4.2 销售费用核算
销售费用中应注意佣金的核算。佣金是指价格条件或合同规定应支付给中间商的推销报酬,有明佣、暗佣和累计佣金三种支付方式。当采用明佣和暗佣支付方式时,应根据佣金具体金额,记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科目的借方,以对其进行抵减。而若采用累计佣金的支付方式时,一般将佣金金额记入“销售费用――进出口累计佣金”的借方。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累计佣金也可以抵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具体可由外贸企业视情况选择,核算时一般都贷记“应付外汇账款”科目。所以外贸企业在核算佣金时一定要先分清楚支付方式。
4.3 财务费用核算
对于外贸企业财务费用较为重要的是汇兑损益,它也是日常发生最多的财务费用内容。外贸企业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将“汇兑损益”上升为一级科目进行核算。核算时与其他企业基本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外贸企业期间费用还涉及到分摊的问题,分摊原则与分摊方法与其他企业也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多作介绍了。
由上述可见,外贸企业的期间费用与其他企业在总体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少数方面因其特殊经营的进出口业务而产生了一些差异。只有更好地了解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减少期间费用的发生,从而增加盈利,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债券融资中除了利息费用之外,还会包括其他一些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内部费用包括为发债在公司内部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差旅费、招待费、宣传费等等,外部费用主要是券商的承销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评级机构的评级费用以及律师费、债券登记方面的服务费用等等。虽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财务费用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为发行债券所发生的内部费用也应记入财务费用,但鉴于很少有企业对发债费用进行精确的内部归集,一般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而且这种处理从企业所得税角度来看,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而大部分税务实践不会追究。从外部费用来看,最大的是券商的承销费,对承销费的处理,是债券发行细节中应特别关注的地方。一是承销费的收取通常是按照债券发行面额的一定比例,如中期票据一般为0.3%。发债公司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承销费的处理也应该与利息处理相一致,即如果债券融资的用途包含了工业项目,则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税务上,都需要考虑资本化的问题。二是承销费通常包括两种支付方式,即为一次支付或分年支付,此时需要严格按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即如果是一次支付的,应按照规定进行分年度摊销,而不是一次性记入费用。三是债券成功发行很可能是在年度中间,承销费的收取方式是券商直接从募集到的资金总额中扣除承销费然后将剩余资金打入企业账号,如果该承销费是分年支付的,此时企业需要考虑,该承销费用其实是自发行成功后一整年的费用,不可以在当年全部税前扣除。举例,如果2013年7月31日债券资金到账,当年支付的承销费为1200万,则2013年税前扣除的承销费只能是500万,即100万*当年剩余的5个月,其余的700万应在下一年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税务入账凭证的问题
发债的主体募集到的资金被其下属子公司使用是一种常见现象,此时下属子公司的相关费用的入账凭证如果只是母公司开出的收据,则有可能被主管税务机关质疑。此时,有两种解决渠道,其一要求收到利息或承销费用的金融机构,对母子公司分别开具发票。其二,可以考虑按照苏地税规[2011]13号中“企业无法取得合法凭证,但有确凿证据证明业务支出真实且取得收入方相关收入已入账的,可予以税前扣除。”和“企业向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借款合同(或协议)、付款单据和相关票据为税前扣除凭证。”所确认的原则并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情况下税前扣除。但其实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对这一事项进行规范,可以参考水电费分割单的办法进行处理。
三、债券发行中的营业税问题
内容摘要:盈余管理是影响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增加值(EVA)正是为了客观评价企业真实业绩而提出的概念。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本质出发,论述了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针对这些手段提出了相应的EVA调整方法。最后,总结了排除盈余管理影响的EVA计算公式。
关键词:盈余管理 EVA NOPAT TC
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领域的热点问题,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客观财务状况而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选择空间,盈余管理便成为企业粉饰报表的有效手段。吴联生等的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每年都存在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公司比例为15.87%,在非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公司比例则只有5.49%”,这严重侵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因此,如何有效地规避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它是“经过调整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该公司使用现有净资产的资本费用后的余额,是扣除了所使用的全部资本的成本后的经济利润(黄晓楠等,2007)”。EVA的重大价值在于它要对传统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剔除其不合理的成分,以更为科学的视角去评价企业的财务业绩。在调整过程中,EVA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规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企业的真实业绩凸现出来,而目前极少有将EVA与盈余管理相结合进行专题论述的研究出现。因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通过EVA对财务报表的调整来规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的本质及其常见手段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本质
国际上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并不统一,得到普遍认可的是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K•Scott的定义,他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此外,还有很多流行的观点,例如美国的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个人谋取利益,而通过使用会计手段或通过采取实际行动,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水平的操控;而Healy和Wahlen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尽管不同的定义各有侧重,但都反映出了盈余管理的本质:利用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达到管理者期望传达的盈余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
调节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间。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费用是利润的抵减项,两者共同作用会对利润产生极大影响。会计准则规定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尽管准则中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实务中情况的复杂性,企业依然有一定的调节空间。企业可以利用权责发生制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或费用,从而实现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配,这是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通过主营业务调节利润会受到很多限制,调节能力较为有限,而非经常性损益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可以发挥极大的调节作用。通过采用债务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操纵往往方便快捷,能够通过简单的一次易实现利润的大幅度变化,整个过程又完全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不用承担风险,是亏损企业短期内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的盈余管理方法。
利用资本化进行利润调节。借款费用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财务费用在当期全部扣除,二是计入资产的成本进行资本化处理,此后分期扣除。这两种方式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差别很大,作为财务费用在当期扣除会使当期利润降低较多。为了限制这种调节,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资本化的条件,但是外部借入资金一旦进入企业,便和自有资金无法区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将本该费用化的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实现利润的调节。此外,新准则要求企业的研发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进行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费用要进行资本化,由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定比较模糊,也给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通过潜亏挂账虚增资产与利润。这种手段就是通过不确认已发生的损失,而将其以某种资产的形式挂在账面上,从而实现增大当期利润与资产额的目的。例如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处理财产损益借方余额等等都是这种虚拟资产的典型表现,这些资产事实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极小,却以资产的形式出现,对企业会计报表造成了扭曲。
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现资产已经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企业就可以在各年度间调节利润的分布,给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盈余管理途径。新会计准则为了防止企业利用这一手段进行盈余操纵,对减值准备做了严格限制,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等等很多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但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计提高额减值准备以减少未来年度的折旧,另一方面仍可以通过出售计提了超额减值的资产而实现利润的调节。
利用关联方交易实现利润操纵。关联方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不同主体,关联方交易就是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不具有商业实质。由于关联方是彼此独立的经济实体,关联方交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商品购销、资产托管、财产租赁以及债务担保等等,都是关联方交易的常见形式。关联方交易可以将利润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调节而不违反会计准则,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手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为了实现可比性原则,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会计制度要具有一贯性,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但仍然留下了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的空间。对于会计政策的变更需要区分两种情况对待:一种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这对企业来说属于“不可抗力”,不能视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另一种是企业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进行的变更,这是企业主动的行为,往往都是为了操纵利润而进行的。对于会计估计则相对简单,不存在强制改变的情况,因此多数都是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EVA对盈余管理的规避方法
根据EVA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TC(刘运国、陈国菲,2007)。其中,NOPAT是调整后的经营利润;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是资本总额。
EVA的理念与公认会计准则存在很多的差异,需要对现有会计报表进行调整,才能得出企业真实的EVA。这些调整除了要修正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情况不恰当的反映外,还要规避盈余管理的影响。按照EVA的理念,其调整项目可达160多项,为了能让这种方法更具实用性,通常采用简化处理的方式,将调整项降至十几项。就盈余管理的规避来说,需要同时处理NOPAT、WACC和TC三项。
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规避。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营业外收支项目上,而EVA认为体现企业核心盈利能力的是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一方面往往被用于盈余操纵,另一方面也不具可持续性,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因此,在计算EVA时,NOPAT的起算点采用营业利润额,不计算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同时要在计算TC时减去税后营业外净收益以保持一致性。
对资本化手段的规避。首先,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主要通过WACC实现。在计算NOPAT时,需要在营业利润基础上加回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计算TC时,加回税后利息支出;而在计算WACC时,负债部分以借款的税后利息率为基础去计算。这样,无论是费用化的借款费用还是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都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统一减除,不存在差异了。其次,对于研发支出,EVA认为是致力于企业长久发展而进行的一项投资,其投入可以使企业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因此应该全部资本化,即不在当期一次性减除,而是在以后的连续几期平均减除。在计算NOPAT时要加上当期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时根据资本化的处理特点,还要相应减去费用化研发支出累计摊销额。之后,在计算TC时加回税后费用化研发支出累计未摊销额。
对于潜亏挂账的规避。这里将潜亏挂账形成的资产简称为虚拟资产,EVA认为这类资产实际上已经被消耗掉,应在产生当期作为费用全部减除。具体来说,在计算NOPAT时减去虚拟资产的本期净增加额,而在计算TC时相应减去税后虚拟资产额。
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规避。EVA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在损失和收益还没有实际发生之前就去确认,结果使当期利润不实,会计利润和现金流出现较大差额。为了抵消这一影响,在计算NOPAT时需要加回资产减值准备本期增加额,同时在计算TC时加回税后各项准备金期末余额。
对关联方交易的规避。由于关联方交易行为绝大多数不具有商业实质,为了尽可能真实地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影响应该全部排除,但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影响可能有一部分包含在营业外收支中,为了避免重复减除,在计算NOPAT时只能减除营业利润中包含的关联方交易利润,计算TC时也只减除税后的营业利润中包含的关联方交易利润。
综合上述五个方面的调整,会得出排除盈余管理影响的NOPAT和TC计算公式:其一,NOPAT=[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当期费用化研发支出-费用化研发支出累计摊销额-虚拟资产本期净增加额+资产减值准备本期增加额-营业利润中包含的关联方交易利润]×(1-所得税率)。其二,TC=股东权益合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长期借款-税后营业外净收益+税后利息支出+税后费用化研发支出累计未摊销额-税后虚拟资产额+税后各项准备金期末余额-税后的营业利润中包含的关联方交易利润。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对EVA的计算是仅针对盈余管理的调整而进行处理的。事实上除了盈余管理的问题外,EVA的计算还涉及很多的调整项目,由于本文的研究仅限于盈余管理,所以不述及其它项目。
结论
EVA作为一种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渐为实务界认识和认同,并作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和业绩评估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EVA对盈余管理有着良好的克服作用,但又无法完全解决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例如文中论及的调整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间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就无法通过EVA的计算剔除,这两个问题需要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监管的不断加强才能得到解决。虽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EVA依然体现了强大的效用,通过EVA评价企业的财务业绩,往往能够帮助报表使用人更为透彻地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J]. 会计研究,2007(2)
2.黄晓楠,瞿宝忠,丁平.基于EVA的企业并购定价改进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7(3)
3.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9)
4.翟华明,李莉莉.基于新会计准则的EVA计算方法研究[J].商业会计,2009(9)
认股证,即涡轮,在香港已十分普及。认股证 则较受引伸波幅影响,因此有时相关资产正股价格上涨, 认购证 反而下跌,令投资者大感不平,会经常觉得很难获益操作,风险也难以承受。不过认股证并非香港股市唯一能提供杠杆效应的工具,投资者如欲参与此类杠杆式投资,亦可考虑历史较短的牛熊证。
牛熊证属于衍生工具,大约于5年前于欧洲面世,推出至今广受欧洲及澳洲的投资者欢迎,2006年6月香港交易所亦推出牛熊证,此类牛熊证,是由第三方发行,发行商通常是投资银行,与香港交易所和相关资产正股没有任何关联。顾名思义,“牛证”适合看涨相关资产的投资者,“熊证”则适合看跌相关资产的投资者。
牛熊证与认股证有颇多相似之处,同样属于有杠杆作用的投资产品,只需投资相对少量的资金,便可追踪相关资产价格的表现。牛熊证与 认股证最大的分别在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其次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强制收回机制”,价格紧贴相关资产正股价格走势,结构比较简单易明等等。
牛熊证结构简单易明
香港的认股证市场本已十分畅旺,交易所之所以仍要推出牛熊证,当然因为牛熊证有比认股证优胜之处。相对认股证而言,牛熊证的结构比较简单易明,计算价格时候的透明度亦较高。
有买卖认股证的投资者曾有以下“惨痛经历”:因看涨某股票而买入其认购证,其后该股票果然上涨,但该认购证价格竟然不升反跌!此“股票涨、认购证跌”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认股证价格除了受正股走势影响外,同时受引伸波幅(指市场预期正股未来的波幅,而引伸波幅越大,认股证的价值越高。)等因素左右。一般来说,引伸波幅下跌会拖累认股证价格,而其走势透明度较低,亦较难预测。
从与正股的相关度来说,牛熊证不涉及引伸波幅,价格走势可紧贴相关资产之走势,减少不明朗因素。
牛熊证的发行价格,一般是以相关资产现价与牛熊证本身行使价之间的差价,再加上财务费用计算。而其价格一般会受到其基本供求、财务费用、距离到期时限相关。牛熊证为投资者提供杠杆效应,与借贷融资作投资相似,为得到此杠杆效应,投资者当然要付出代价,此代价即为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会随着牛熊证在二手市场买卖及趋近到期日而逐步消耗,换句话说,假如正股于一段时间内不涨不跌,其牛证及熊证之价格均会因财务费用消耗而渐渐下跌。若牛熊证被提早收回(详见以下所述“强制收回机制”),持有人更会损失整笔财务费用。
牛熊证的最低的购买数量一般为5千至1万份,价格通常不高于$1,即是用数千元便可购买。费用包括经纪佣金、交易征费及结算费,但豁免了印花税,而财务费用已包含于牛熊证价格内,不须另缴。
究竟牛熊证如何运作,价格如何厘定,以及如何发挥杠杆效应呢?为方便说明,请看以下一个虚拟例子。
R类牛证
相关资产:中移动(2007年12月27日正股价:140港元)
行使价:110元
收回价:120元
财务费用:5元
换股比率:100比1
牛证价格:= [(正股价 行使价) + 财务费用] /权益比率
= [($140 $110) + $5]/100
= $0.35
假设中移动单日上涨14元至154元,牛证理论价便应为:
[($154 $110) + $5]/100 = 0.49元。正股上涨幅度为10%,此牛证的升幅高达40%,发挥了杠杆效应。相反,假设中移动单日下跌14元(跌幅10%),此牛证同样有杠杆效应,理论上会跌至0.21元(跌幅40%)。若中移动跌至收回价120元,该牛证便会被强制收回,价值为O。
牛熊证可能随时 “0”价值
牛熊证的一大特色,是其“强制收回机制”。牛熊证有“收回价” (牛证的收回价必定低于或等同行使价;熊证的收回价高于或等同行使价),当相关资产正股价格在牛熊证到期前任何时候触及到收回价,牛熊证即提早到期,由发行商收回,买卖立刻终止,即俗称的“即时死亡”。就算其后相关资产价格大幅反弹,投资者亦不会从反弹中获利。
此亦可算是牛熊证相对于认股证的主要缺点,因为认股证“一日未到期,一日未绝望”,牛熊证却会实时死亡,丧失反击的机会。由于有此强制收回机制,当相关资产价格十分接近收回价时,牛熊证被收回的风险大增,潜在买家会转趋观望,很可能令该等牛熊证缺乏承接力,流通量或会减低,价格亦可能因而格外波动,买卖此类牛熊证时要特别小心。
牛熊证的强制收回机制,香港投资者已见识得多。2007年8月17港股大跌,一度跌穿2万点,但当日收市后内地宣布”港股直通车”计划,股民憧憬内地资金将涌入港股市场,恒指连日上涨,两个多月后冲破3万点,期间多只熊证触及收回价已被实时收回,港人俗称为”打靶” (毙)。其后恒指虽大幅回落,但这些熊证的投资者已无法归本。
要了解牛熊证的实际运作,最好看看实例。图1是一只恒生指数牛证(6377)的价格走势。此牛证于2007年12月20日上市,2008年7月30日到期,行使价点位25800点,收回价点位26500点。它上市时,恒指约处于27000点,并于其后三个交易日走涨,在12月27日最高触及28343点,升幅近5%。该牛证(6377)期间由上市价$0.185升至最高$0.315,升幅达70%!成功捕捉到此升势的话,便能赚大钱,这便是杠杆效应奇妙之处。
可是,对比图1和图2,恒指的升势无以为继,连日下滑,至1月14日更跌穿26500点,牛证(6377)当天因触及收回价26500点,虽然离到期日还有七个多月,却要被实时强行收回。此牛证属R类,留有剩余价值,投资者最终每份可收回$0.088,未至于血本无归。若投资者以最高位买入,每手(1万份)本金$3,150,账面损失$2,270,加上交易费用$100至$200(视乎经纪佣金高低),损失便逾$2,300。
至于熊证,运作原理基本上与牛证无异,差别只在于价格方向。当相关资产上涨,理论上熊证会下跌;当相关资产下跌,熊证应会上涨。
你能在牛熊证海洋中冲上浪尖么?
在香港股市中,目前有十多种相关资产的牛熊证,比如恒指和恒生国企指数、在交易所上市的高流通量港股如汇丰控股,中国移动等,甚至海外指数,在网上你就可以找到在港股市场所有的牛熊证。而同一只相关资产往往有多只牛熊证,特别是恒生指数及恒生国企指数,相关的牛熊证数目分别就约 80 只和 60 只。
在面对这么多的牛熊证,可能就是专业投资者也会头昏眼花,但是我们在怎么挑选有“升值潜力”的牛熊证,又怎么在操作中稳操胜券大赚一把呢?
步骤一:对相关资产的短期走势有明确的看法
牛熊证是衍生工具,本身没有资产价值,其价格走势主要视乎相关指数或股份的走势,因此,
要透过牛熊证获利,最重要是对相关资产的短期走势有明确的看法,值得提醒的是,因为就算正股或指数长期走势看对了,若短期看错,随着时间流逝,是会白白损失财务费用,甚至被强行收回。例如,若看涨恒生指数,便可以选恒指牛证;若看跌中国移动,当然是选其熊证。
步骤二:拣选时留意收回价及到期日。
牛熊证拥有“强行收回制”,由发行商在到达收回价时,强行收回时买卖即会提早到期,在挑选时应避免那些太贴近相关资产现价的牛熊证,以免缺乏买家承接或被强行收回。十分接近到期日(俗称“末日”)的亦不适宜拣选,因为可能相关资产还未升/跌,该牛熊证便已到期。
步骤三.比较各牛熊证的杠杆比率。
投资牛熊证,无非为了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若杠杆比率过低,买来干啥?多少才算低,并无绝对标准,一般认为3倍以下就是偏低的杠杆比率。杠杆比率可以于各发行人(荷银、德银、瑞银等等)的网页查阅,亦可自行计算,粗略的计算方法如下:
牛熊证价格的变动 = (相关资产价格变动 / 换股比率);
牛熊证杠杆比率 = (牛熊证变动百分比 / 相关资产变动百分比)。
再以前文提到的模拟例子,如中国移动上升$14(+10%):
牛熊证价格的变动 = ($14/ 100) = $0.14; 即是上涨了40%;
牛熊证杠杆比率 = (40% / 10%) = 4倍
步骤四. 留意牛熊证过往的成交额。
发行人有责任提供流通量,即是一直摆放买盘及沽盘,让投资者可以随时随意按照行情买卖。不过,如果一只牛熊证成交额甚低,难免有缺乏承接的风险,而且买卖差价可能较大,投资者或被迫以偏离合理价的水平买卖。
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如何在浩瀚的牛熊证海洋中冲上收益的浪尖。
我的投资战略如下:
1.我看好恒生指数短期可上涨,截至1月15日恒生指数位于25838点,市面上有关恒生指数的牛熊证有三十多只。
2. 在附表列出于1月15日有成交的恒指牛证19只,而成交较活跃、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只有13只,集中看这些吧。
3.截至1月15日,恒生指数位于25838点,为免牛证被提及强行收回,应避免买入收回价太接近现价的牛证,收回价点位为25000以下的较为稳妥。符合件的只剩 (6466)、(6459) 、(6445)、(6428) 、(6442)及(6294)。
4.再看杠杆比率,以高的为佳。
我们只选择了这几只来感受牛熊证,在具体交易操作中,我们还是要提醒投资者,要密切注视最新市况.特别是在牛熊证相关资产的价格接近收回价时,牛熊证的价格波动也会很大,甚至与相关资产的变动不成正比例,所以更要谨慎小心。另外,要时刻关注正股何时发生配股、分红、正股暂停交易等等信息,因为当正股再发生任何的资本调整和重大事件时,都会影响牛熊证的价格变化。所以说,如果不了解牛熊证所对应的相关资产的情况而操作牛熊证,风险是非常大的。
总括而言,对于较为资深的股民来说,如果想尝试投资衍生工具,可以由简单易明、透明度高的牛熊证开始。无论是牛熊证抑或认股证,均属于高风险的衍生产品,若相关资产走势一如投资者所料,固然能将回报扩大,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投资者站错边,可带来大幅亏损,甚至血本无归,因此投资时必须了解及控制风险,希望我们的读者可以在牛熊证的海浪中冲上收益的顶尖。
TIPCS:1
牛熊证名称解读
所有在香港交易所买卖的牛熊证代号均以“6”字开首,例如“6213”(但并非全部以“6”字开首的均为牛熊证)。每只牛熊证的中文简称均显示了其基本数据,“6213”简称“中移荷银八一零甲”,表示其相关资产为中移动(0941.HK),发行商为荷银,到期日为08年10月。结尾通常会以“牛”或“熊”标示牛证或熊证,但有时会出现相关资产、发行商及到期年月均相同的牛熊证,此时便要以“甲” 、“乙”等分辨。
TIPCS:2
常见牛熊证问题:
1. 如何于香港买卖牛熊证?
买卖牛熊证与买卖股票及 认股证 无异,皆于香港交易所进行。投资者只要到银行或 证 券行开立一般的 证 券户口,便可迸行买卖。交易时段为10:00-12:30及14:30-16:00,而交易一般是以T+2交收。
2. 有什么交易费用?
费用包括经纪佣金、交易征费及结算费,但豁免了印花税。财务费用已包含于牛熊证价格内,不须另缴。
3. 最低投资额是多少?
牛熊证与股票一样以“手”作单位,一般以数千至一万份为一手,最少买卖一手。
4. 港股有什么股份或指数有牛熊证?
牛熊证推出时间尚短,未及认股证普及,暂时市面上只有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美国道琼斯指数、中移动(0941.HK)、中石油(0857.HK)、中石化(0386.HK)、香港交易所(0388.HK)、新鸿基地产(0016.HK)、和黄(0013.HK)及汇丰(0005.HK)有牛熊证。预料未来会有更多相关资产的牛熊证。
5. 若持有牛熊证至到期会怎样?
牛熊证以现金结算,牛证的结算款项为相关资产的结算价减去行使价的差额。熊证的结算款项则为行使价减去结算价。港股牛熊证的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到期日前一个交易日)的相关股票收市价,恒指及国指的牛熊证结算价则为当月到期的指数期货结算水平。
关键词:用友ERP 应收款管理 总账
销售业务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经济业务的命脉,而销售业务主要以赊销为主。用友ERP应收款管理系统的业务操作具有很强的业务关联性,需要会计人员在深刻领悟其操作原理及流程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常见问题并进行熟练操作,理清应收款管理中主要的经济业务,如:应收账款的发生、款项的收回、票据的发生和贴现以及坏账准备的发生、收回、计提等业务之间的关系,理解业务的前后关联性,以便更好地和总账之间进行数据传递。
一、应收款管理系统和总账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受控科目的设置
应收款管理初始设置中应收受控科目的设置是关键,主要是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这两个科目设置为“应收系统”受控科目,这是进行应收款管理操作的前提。设置方法是:在总账管理中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下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选中辅助核算为“客户往来”,自动显示应收受控系统。其设置如图1所示:
(二)应收款管理系统和总账管理系统的对账
应收款管理系统和总账管理系统需要进行两次对账。第一次对账在总账和应收款管理均录完期初余额之后进行,应收款管理中打开设置期初余额对账,对账平衡才可以继续操作;第二次对账在应收款管理业务操作完毕之后,打开账表管理业务账表与总账对账,和总账进行期末对账,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总账需要先行对应收款管理生成的凭证进行出纳签字、审核和记账之后才可以进行对账。
(三)凭证的修改与删除
应收款管理生成的凭证在总账中是不能修改和删除的,外来凭证在总账中一律不能修改和删除,子系统生成凭证的修改、删除原则是,凭证从哪里来,到哪里修改、删除,所以应收款管理生成的凭证需要在应收款管理中通过单据查询凭证查询来进行修改、删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凭证已在总账中记账,需要先在总账中取消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才可以在应收款管理中修改、删除,此时总账中该张删除的凭证显示作废,需要通过填制凭证制单整理凭证来进行彻底删除。
(四)结账顺序
应收款管理系统月末结账之后总账才可以进行结账,如果企业启用了供应链,那么结账就要按照图2所示的顺序进行结账,总的原则是子系统先行结账,总账最后进行结账。
二、应收款管理系统常见问题、原理及解决方法探讨
应收款管理系统典型业务主要涉及赊销业务、票据管理、坏账处理以及取消操作等,现对其常见问题、原理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问题一:单据类别中的单据名称只有“应收单”,没有“销售管理”。
原理: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应收款管理中的赊销业务。赊销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应收单据处理、收款单据处理和二者之间的核销。首先在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录入中增加销售发票或者应收单并进行审核,形成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其次,收回款项时,在收款单据处理收款单据录入中增加收款单,款项类型有三种:“应收款”“预收款”“其他费用”,形成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最后,需要把收款单中的本次结算金额和应收单中的本次结算金额进行核销。
解决方法:由于启用了“销售管理”,销售发票需要在销售管理中生成,在应收款管理中只需审核该销售发票即可;如果注销“销售管理”的启用,销售发票就可以在应收款管理中生成。
问题二:在增加票据时,收到日期、应收款管理的启用日期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提示“收到日期应大于等于系统启用日期”。
原理:该问题主要涉及到票据管理中的收到票据业务。收到票据需要先进行初始设置,如果设置选项中选中了“应收票据直接生成收款单”,其操作流程为:票据管理收款单据审核制单处理,票据管理中增加票据形成了收款单,需要在收款单据中审核才可以制单;如果设置选项中没有选中“应收票据直接生成收款单”,其操作流程为:票据管理收款收款单据审核制单处理,增加票据管理后需要进行收款操作才可以形成收款单,从而进行审核和制单。这两种情况生成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解决方法:打开设置控制面板日期、时间、语言和区域设置更改数字、日期和时间的格式,设置日期格式为:yyyy-MM-dd即可。
问题三:票据贴现录入日期时出现“贴现日期大于本会计日”的错误提示。
原理:该问题涉及业务为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核心的问题是计算贴现息,而贴现息的计算贴现日期是关键,票据贴现生成的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解决方法:登陆企业应用平台的日期即为贴现日期,系统自动计算财务费用。例如:票据贴现日期为2015年5月30日,那么就需要在2015年5月30日登录企业应用平台,在票据贴现日期处自动出现2015年5月30日,根据此日期计算财务费用。
问题四:设置初始设置中无“坏账准备设置”。
原理:该问题涉及坏账处理中的初始设置。坏账处理首先要进行初始设置坏账处理方式:直接转销法、应收余额百分比法、销售收入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
解决方法:设置选项坏账处理方式:把“直接转销法”改为“应收余额百分比法”“销售收入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其中之一即可,直接转销法是不需要进行坏账处理的。
问题五:坏账发生录入日期时出现“发生日期大于本会计日”的错误提示。
原理:该问题涉及坏账处理中的坏账发生。处理坏账发生业务时登陆企业应用平台的日期极为关键。坏账发生业务生成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解决方法:登陆企业应用平台的日期应在坏账发生日期之后,比如2015年5月10日发生坏账,那么就应该在2015年5月10日之后的日期登录企业应用平台。
问题六:当选择结算单号时提示“没有合适的收款单”。
原理:该问题涉及坏账处理中的坏账收回。收回坏账录入的收款单据只保存,不能审核。收款单据处理收款单据录入坏账处理坏账收回,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科目。
解决方法:坏账收回之前必须先进行收款单据录入的操作,并且该收款单据是一张特殊的收款单,其核心业务是用来收回坏账,和普通的收回货款的收款单有业务上的不同,因此,该收款单据录入完毕之后只保存,不能进行审核;普通的收回货款的收款单需要进行审核。
问题七: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不对。
原理: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为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出错,本月收回或者发生的应收账款的操作有误导致期末应收账款金额不对,从而计提坏账准备错误。计提坏账准备操作完毕形成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解决方法:修改设置中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通过取消操作来修改本月发生或者计提的应收账款业务。
问题八:打开取消操作,找不到需要取消的业务。
原理:该问题涉及应收款管理中的取消操作。应收款管理提供了核销、坏账处理、汇兑损益、票据处理、转账(应收冲应收、应收冲应付、预收冲应收、红票对冲)业务的取消操作,如果这些业务有问题,可以通过其他处理取消操作来进行取消,然后再重新操作。
解决方法:业务已经生成了凭证,需要先删除凭证,才可以进行取消操作的处理,如果该凭证已在总账管理中记账,那么就需要先在总账中取消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才可以在应收款管理中删除此凭证,然后进行业务的取消操作。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设置、赊销业务、票据管理、坏账处理以及取消操作等业务的操作步骤、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相应业务对应的凭证,应收款管理和总账管理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行解析,可以使应收款管理系统化、条理化、完整化,会计人员对用友ERP应收款管理的操作更加熟练化。S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成本控制;中小企业;成本管理
一、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随着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成本已不仅是影响企业利润高低的一个因素,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大小、生存发展潜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本与环境、企业内部条件、产品质量、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控制。因此,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成本控制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如果企业的成本过高,价格就偏高,竞争的优势不复存在。许多中小企业应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设计成本不足。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产品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水平和成本消耗,也关系着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效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完成产品的设计;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己的研发力量还不够强大,依靠的都是现成的图纸,对于新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仍旧力度不足。
(二)成本控制缺乏战略观念。当前诸多中小企业立足于短期效益、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缺乏对生产经营全方位的考虑。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战略观念,不利于企业持续生产发展,不符合现代成本控制的宗旨。
三、成本控制策略的选择
(一)重视原材料市场分析,健全材料成本管理制度
1.采用目标成本法
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设定目标值,进行先期成本控制,就是在限定的成本条件下进行设计。采用目标成本法是对成本的一次挤压。通过不断降低成本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支出,以此控制产品成本,从而达到节约开支的目的。
2.完善采购制度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尤其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2)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
(二)提高人员素质要求,合理分配人工成本
1.控制直接人工成本。在中小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平常的生产管理的绩效里面。对于一个产品产量起伏较大的企业,最好采用正式员工和临时员工相结合的用工制度。企业应该根据岗位的性质和自身团队建设的需要,逐渐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正式员工和临时员工的用工比例,灵活的用工制度,可以给企业省下不少的人工成本。
2.控制间接人工成本。中小企业对于重要的职位,尽量给予长期福利,甚至高于市场人力成本的报酬,以达到为企业长期服务之效,避免人员流动频繁所带来的额外间接成本。对于普通业务人员,其薪资可以低于市场价格,但个人的绩效奖金可以大大高于市场价格。
(三)提升期间费用管理效率,控制非生产成本
1.综合治理规划,削减管理费用
在企业业务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费用,将会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控制管理费用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编制管理费用预算来实现。在编制预算时,要预防两种倾向:一是为满足管理层顺利完成预算指标考核,预算编制机构编制的预算指标过松,损害投资者和企业职下的利益,一是编制的部门预算指标过紧,弹性太差,容易造成预算执行主体脱离企业的整体发展。
2.灵活选择模式,控制销售费用
控制销售费用的方式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销售费用管理模式来实现。常见的销售费用管理大体有三种模式:包干管理;集权管理;分级管理。包干管理就是对费用实行额度控制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前被广泛运用。集权管理就是费用审批权归总部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分级管理就是把费用分摊下去,各个级别都掌握一定的费用额度,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资金。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销售费用管理模式。
3.统一调度资金,降低财务费用
对于中小企业,可通过对现金流量统一调度管理的方法来实现对财务费用的控制。对企业货币资金实行集中调度管理,做好公司现金集中存储与调度,在年预算、月结算、周使用和日安排中都要掌握现金流量,随时控制基层部门货币资金存量,尽量减少公司临时周转的流资贷款,节约利息费用支出。从而实现单位的现金流量统一调度与控制。
四、小结
我国正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瓶颈期,中小企业面对困境,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企业持续生存已成为共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控制风险和提升企业灵活性,成为我市中小企业成功渡过艰难转型期应当坚持的基准线。
参考文献:
[1]吴娱,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建议[J],中国经贸,2010年 2期,44
[2]吕宏新,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3]于玉琳,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J],科技与经济,2006
[4]周君,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其治理[J],科技资讯,2007.4
[5]孙雷平,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
[6]刘运国,关于现代管理会计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0(02):87
[关键词]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流程
资金集中管理是当前不少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借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依托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金的统一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达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笔者作为安徽烟草行业资金集中管理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全程参与了安徽烟草资金管理中心的筹建和运行过程。基于此,笔者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过程中主要业务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期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和特点
目前,很多集团公司都具有资产多、规模大、子公司分散、现金流量充足或参差不齐等特点,其内部也可能没有大量的内部往来结算,但只要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合计沉淀有大量资金,有提高整个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的愿望,资金集中管理便是一个效益巨大的选择。
资金集中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是: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加强对集团所属企业资金的宏观调控,盘活存量资金,调剂资金余缺,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费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管理中心是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成员单位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资金集中管理的特点表现在:
(一)内部成员单位是独立的核算单位
内部成员单位都具有自己的财务部门和各自的银行账户。集中在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不改变其所有权和经营权。
(二)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流程
先集中内部成员单位的现金收入,再由资金管理中心根据成员单位上报的现金预算,向各成员单位拨付各自所需的货币资金,同时监控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三)对于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往来结算不再通过银行
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往来结算由资金管理中心通过“走账不走钱”的方式进行内部结算,大大降低了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需求量。这样以富余的银行存款来偿还银行贷款,将会大大降低银行贷款的数额,降低财务费用。
(四)统贷统还和内部借款
内部成员单位不单独从银行贷款,由资金管理中心实行统贷统还,保证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量。
(五)成员单位与资金管理中心之间形成存贷关系
各成员单位可以向资金管理中心进行内部存款、内部借款和还款,实行有偿存贷制度。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资金管理中心作为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机构,负责集团内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测算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需用量,统一对外融资;按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集团内资金的上划与下拨i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经济业务的内部结算;调剂资金余缺,计算、收取和拨付内部资金占用费;对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等。
要保证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成功实现,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化来构建资金集中管理系统。针对资金管理中心上述的主要工作内容,资金集中管理系统需要设计出如下一些主要模块,来完成资金集中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即: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划拨管理、内部结算管理、借还款管理、资金占用费管理、账务与报表管理、综合查询等。每个模块又分别设置一些子模块,处理不同的业务。资金集中管理各模块的系统功能见图1。
(一)银行账户管理
集团公司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之前,需要对资金管理中心和所有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清理,以便集中管理。资金管理中心在所有协作银行(一般选择两到三个协作银行)各开立一个账户,既是收入账户,也是支出账户。通过该账户办理内部成员单位收入的上划和预算资金的下拨等业务。
各成员单位在所在地协作银行的分支机构中选定一家开立一个支出账户,另外选择一到两家协作银行开立一到两个收入专户。收入专户反映成员单位的各项收入及上划资金管理中心的款项;支出账户是成员单位的基本账户,反映资金管理中心拨入的款项以及成员单位的各种支出。
除收入专户和支出账户之外的原有其他账户应逐步清理。
(二)增设会计科目
资金管理中心和成员单位均需增设“内部存款”和“内部借款”两个一级科目。“内部存款”科目对资金管理中心来说。核算的是收到的各成员单位的上划款项,以及下拨到各成员单位的款项;对成员单位来说,核算的是上划到资金管理中心的款项,以及收到资金管理中心的拨入款项。“内部借款”科目对资金管理中心来说,核算的是借给成员单位的款项,以及收到的成员单位的还款;对成员单位来说,核算的是从资金管理中心的借款,以及归还资金管理中心的款项。另外,资金管理中心和成员单位均在“财务费用”科目下增设“内部资金占用费”明细科目,该科目核算收付的内部资金占用费。
(三)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的基本处理原则是网上处理与网下协调相结合。各成员单位将初步核定后的预算方案在资金管理系统的预算管理模块录入上报。每年年末填写下一年度的分季度的年度现金预算表,再据此在每月月末填写下一月的分旬的月度现金预算表。资金管理中心对各成员单位的月度预算计划进行核准,作为日常性预算支出在每句第一天向各成员单位下拨资金。非日常性的现金预算支出,由各成员单位另行单笔申请,资金管理中心单笔审核、下拨。
(四)资金划拨管理
资金划拨管理包括资金上划和资金下拨。
1 资金上划。资金管理中心委托协作银行将成员单位收入实行专户存款,于每日营业终了,通过电子汇划系统,自动将成员单位此时点前收入专户上的所有资金直接上划到资金管理中心银行账户,将成员单位该收入专户上的存款扫数为零。所有上划资金,当日到账。资金上划时,资金管理中心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内部存款一XX成员单位”科目;各成员单位借记“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资金下拨。分为日常性资金下拨和非日常性资金下拨。对于成员单位的日常性资金需求,资金管理中心根据各成员单位每月在预算管理模块上报的分旬的月预算计划,在每甸第一天拨付到各成员单位支出账户;对于成员单位关于基建、技改或对外投资等非日常性活动的资金需求。由成员单位在预算管理模块随时申请,资金管理中心审核确认后,随时及时拨付。资金下拨时,资金管理中心借记“内部存款――XX成员单位”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各成员单位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
(五)内部结算管理
成员单位之间因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其他往来业务一律通过内部转账结算。针对不同的结算情由,收付
各方可以分别选择主动付款方式或主动收款方式申请结算,在对方审核确认后,系统根据确认的收付金额,自动减少付款方的内部存款余额,增加收款方的内部存款余额,完成付款行为。付款完成后,资金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可供收付双方打印的资金结算原始凭证。发生内部结算时,成员单位销货(提供劳务)方借记“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成员单位购货(接受劳务)方借记“库存商品(其他业务支出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资金管理中心借记“内部存款XX购货方”科目,贷记“内部存款――XX销货方”科目。
(六)借还款管理
借还款管理分为借款管理和还款管理。当某成员单位测算到所需资金超过自身拥有的内部存款时,可以提前向资金管理中心申请借款。资金管理中心对借款的金额、用途、期限等进行审核。核准确认后,软件系统按照核准的金额自动增加该成员单位的内部借款余额和内部存款余额,并从增加之日起开始计收内部借款的资金占用费。某成员单位向资金管理中心进行内部借款时,资金管理中心借记“内部借款――XX成员单位”科目,贷记“内部存款――XX成员单位”科目;成员单位借记“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贷记“内部借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
如果成员单位以后的内部存款大于正常需用,有富余资金。则既可以到期还款,也可以申请提前还款或可以在到期前分期还款。在申请后由资金管理中心审核确认,软件系统按照确认的还款金额自动减少成员单位的内部借款余额和内部存款余额。某成员单位进行内部还款时,资金管理中心借记“内部存款――XX成员单位”科目,贷记“内部借款――XX成员单位”科目;成员单位借记“内部借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贷记“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
资金管理中心为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加强内部借还款管理,控制贷款风险,可以参照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实行信用评级制度,为内部成员单位评定信用等级。对于集团内部信用等级较高的成员单位,资金管理中心可以核定综合授信额度,需要时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对于内部信用等级较低的成员单位,资金管理中心可以发放内部担保贷款,由内部信用等级较高的成员单位提供担保。
(七)资金占用费管理
资金管理中心按照资金有偿占用的原则,可对成员单位的内部存款和内部借款计算、收取、支付内部资金占用费。内部资金占用费由资金管理系统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内部存款或内部借款余额每月结息一次,并生成内部资金占用费通知单。资金管理中心、成员单位可以将该通知单打印出来,按照收到或支付的内部资金占用费相应减少或增加财务费用,纳入当期损益。
内部借款和内部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1 内部借款。资金管理中心收取的内部资金占用费=∑[计息期内每笔内部借款数额×实际占用天数×日贷款利率]
2 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支付的内部资金占用费=∑[计息期内内部存款每天余额]×日存款利率
为了有效调动成员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心内部存款和内部借款的积极性,制定内部资金占用费率时,在参照银行同期存贷款利率和衡量内部存款总体余额与内部借款总体余额的比例关系后,适当上浮内部存款的资金占用费率,适当下调内部借款的资金占用费率。这主要是考虑不把存贷利差留在资金管理中心。而是让利于所有成员单位。
资金管理中心收取资金占用费时,资金管理中心借记“内部存款――XX成员单位”科目,贷记“财务费用――内部资金占用费”科目;成员单位借记“财务费用――内部资金占用费”,贷记“内部存款――资金管理中心”科目。资金管理中心支付资金占用费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八)账务与报表管理
1 账务处理。整个资金管理系统涉及了所有成员单位和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收支和收益,因此,对应的会计账务处理便非常重要。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针对所发生的绝大部分资金业务都应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同时记账。只有少数一些不常见的业务需要手工填制记账凭证。这样,可在资金管理系统里产生一个完整的账务处理系统,包括会计凭证、总账和分类别的或分单位的明细账,以便及时反映整个资金管理系统的所有业务处理情况。
2 报表管理。为了反映资金集中管理的总体运行状况,资金管理中心需要编制多种资金报表。资金管理系统附属的资金报表模块可以在每月月底自动生成多种资金报表。供集团公司领导了解整个集团的资金运行状况。需要编制的资金管理报表主要包括:资金平衡表(类似于资产负债表)、内部存款增减变动表、内部借款增减变动表、内部资金占用费收支表等。
3 对账管理。资金管理中心需要在资金管理系统里及时记账、复核、结账(一日一结)。资金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自动对账的功能。每月对账一次,月末的最后一日为对账截止日。主要是核对成员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心的内部存款和内部借款的发生额和余额。
三、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争取银行、财政和税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资金管理中心需要与协作银行达成共识,签订银企合作协议,争取更好的服务和优惠条件。商业银行的结算服务和信贷支持可以保证资金集中管理的顺利运行,确保资金汇划快捷、安全,保证生产经营的资金结算和需求。
针对资金管理中心内部结算这一新的款项结算方式,可以请求财政和税务部门下达专门文件,明确集团公司内部成员单位之间通过资金管理中心办理的收付款凭证可以视同合规的款项结算依据。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
资金管理中心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
1 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转嫁到集团内部。原来基层企业各自在银行的借款转为在资金管理中心的借款,当某基层企业效益不好甚至破产时,原来商业银行承担的贷款损失风险可能会转移到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中心。
2 分散风险转变为集中风险。以前,如果一个或几个基层企业经营运行困难,一般不会影响到其他企业和整个集团,而现在就有可能拖累到整个集团。资金管理中心统借统还的融资方式,虽增强了融资管理,但也承担了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
因此,风险控制将是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心需日常重点关注的问题。资金管理中心和所有成员单位都要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和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通过必要措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促进集团公司加强对所属企业的控制和管理。
章立先生的故事,在企业初创期非常普遍。创业者着眼于业务拓展,追求快速增长,而忽视练好内功、夯实财务基础,这在初创企业中绝非个案。其实,对于创业家们来说,这个问题恰恰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美国伊查克·爱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规律是一个以 12年为周期的循环过程。它由 4个小周期组成,每个小周期约为 3年。周期运行顺序为:上升期(3年)高峰期(3年)平稳期(3年)低潮期(3年)。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行业,对于创业时间处于 3年以下的企业,我们都把它们看做是企业的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为生存而奋斗,开拓市场、增加销售额是企业的重点,基础工作特别是财务管理活动容易被忽视。我们必须要提醒创业家们,重视做好企业初创期的基础性工作,或许不能使企业老板快速“发财”,但至少可以减少“破产”的风险。
那么,初创期的企业财务管理要做到哪几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创办企业前需要做财务预算吗
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具备勇气、运气、机遇等因素,他们在介绍经验时,往往会说自己当初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一腔热情闯市场,并不具备管理和财务能力。但如果创业初期去模仿这样的经历,当不具备特定的机遇通常会遭受快速失败。所以,尽管是创业之初,创业者必须要做好基本的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主要是流动性资金的风险,也就是缺钱的风险,企业创办及经营中资金匮乏和资金链断裂,是导致企业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包括各种形式的资金)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常见的现金收入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销售收入、借入的资金等。常见的现金支出包括存货采购、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费用(工资、办公费等)、财务费用(借款利息)、销售费用(广告费等)等各项现金的支出。企业创办前,对设备、场地费、人员费支出要有足够的预计,至少应作出一年的现金预测表(见上图)。经常的情况是,当你做完了这个表,才发现自己原来估计的企业启动资金远远不够。试想,如果没有这个预算,盲目开业,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流动资金不足,那时骑虎难下,没有资产可以抵押,借高利贷无异饮鸩止渴,企业的正常经营将难以为继。
这张表看似平常,但要想做好这个表,就要对市场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了解进货、销售、人工、场租、设备价格,有了这些调查数据,才能做好这个“现金预测表”。你的调查数据越准确,这个表预测出的数据就会越准确。
二、 要不要聘请专门的财务人员
《会计法》并没有强制规定企业必须有财务人员,对于新办的小企业,人工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可以考虑采用“记账”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社会上的记账公司非常多,只要是有营业执照,具备资格的企业都可以选择。初创企业,每个月最重要的财务工作就是报税,但是,报税是建立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而财务报表必须根据会计账簿来编制,所以,再简单的“记账”也需要帮助企业完成这些工作。业务量少的小企业,选择记账比雇佣会计人员要合算。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量不断增加,为了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就要设置专门的财务人员,乃至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
新创办的小企业,当地税务局可能采取定期定额征收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每期的税额是固定的,税务局不要求企业提供完整的会计资料,企业短期内可以不必考虑记账问题。
三、 现金重要还是利润重要
现金难道不是利润吗?当然不是。你从银行借来的钱,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使用,但是到期后必须归还,这样的钱是现金,当然不是利润。利润来自于企
业的经营活动,就是通过做买卖获得的进销差价。无论中外企业,只要谈到利润这个词,指的都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 =收入-费用,这里的收入除了现金收入还包括赊销等非现金收入,这里的费用除了现金支出,还包括赊购等非现金支出,现金余额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因此,现金与利润是不相等的。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衡量一个企业经营好坏,最重要的是盈利能力,也就是获得利润的能力。无论是投资人还是银行,考察一个企业,都必须看企业的利润。企业要缴纳的所得税,计算的主要依据也是利润。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初创阶段的管理者必须明白,真正决定企业生死的却是现金!俗话说资金紧张,现金流断裂,指的不是利润减少或者亏损,而是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收入来应对支出。
解决现金问题,本质上要靠企业的正常经营,就是通过销售商品、提供服务获得现金收入,短期的资金紧张可以通过从银行借款等手段解决,如果是周期长的较大项目,可以考虑股权融资吸收资金。
四、 工商、税务、银行与企业的关系
新开办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与工商税务部门和银行打交道。企业诞生,需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后,就要开户营业。市场经济时代,都市街道银行林立。企业在选择开户银行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交通方便,因为随着业务的发展,现金、支票、汇票等业务会越来越多,选择交通便利的银行既能提高资金效率也有利于保证安全。我国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多家银行开设多个账户,但只能从唯一的“基本存款账户”存取现金。
关键词:会计报表;利润操纵;会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127-02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使读者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
1.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账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转为坏账的话,有人曾计算过,1997年深沪市上市公司亏损数将由42家改为114家,亏损面将由5.2%扩大至1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 在现实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的需要而虚列应收账款,因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2.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
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就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
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融入部分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4.该摊费用不摊
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则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二、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
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的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例如,某公司 将固定资产折旧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折旧方法变更后,折旧率综合下降3%,折旧方法变更增加的税前利润估计约达百万元。其实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制造电冰箱,电冰箱的升级换代较快,从正确地计算损益来讲,电冰箱生产线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此外,该公司年销售退回未在当年入账,导致销售利润虚增。以上两项虚增利润之和就略大于当年利润总额。也可以说,该公司若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将销售退回按会计制度规定入账,当年则亏损无疑。这显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进行了利润操纵。同时,还要注意到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只会影响会计利润却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及标准不同。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另有规定,企业降低折旧率只会增加会计利润却不会增加应税利润,对企业现金流量也不会产生影响。
三、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1.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却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轻工,1997年主业亏损4 292万元,可“庆幸”的是,其在1997年内兼并了长春轻工业机械厂,该厂于1997年11月进行了一项土地使用权转让,净利达5 198万元,吉轻工也由此当年转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
2.投资收益
我国投资准则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当然,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实际上是对购入证券的投资者投入的所有现金的再次分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价差收入,以使资本增值。 但企业往往利用投资收益使之成为掩盖企业亏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川峨铁,1997年进行法人股转让,以每股3.1元价格卖掉1 000万股“乐山电力”法人股,使其当年扭亏为盈,每股收益为0.007元
3.关联交易引致的营业外收支净额
关联交易是指存在关联关系的经济实体之间的购销业务。倘若关联交易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而事实上,有些公司的关联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公司之间转移。 例如,1997年广电股份1.13亿元的营业外收入主要来自两处:一是土地开发补贴4 000万元;二是将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录音器材厂有偿出让给自己的国家股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双商协商收购价9 414万元,从而使广电股份获得净收益7 960万元。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该项业务虽已经产权交易所鉴证,但未经过资产评估确认价值,并指出此项关联交易对其1997年损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4.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在利润表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反映的是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对本年利润的影响额。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例如,耀华玻璃在1997年度出现业绩严重滑坡,利润总额仅有143万元,但在利润表中,却出现了高达3 434万元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此,公司也给予了充分的解释:根据地方财政的有关文件对部分负责科目进行清理。一是“玻璃熔窑之一九机窑停产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问题”,经批准将以前年度“预提的熔窑复置金扣除清理费用的余额1 180万元冲销”;二是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财政委托贷款利息就地核销,故将以前年度已计入财务费用的应核销利息进行调整,计1 574万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经营效益欠佳,根据公司统一实行的工效挂钩办法,按年终财政部门清算的工资下浮额相应调整下浮工资,调整以前年度累计计提的效益工资计680万元。”
5.补贴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也往往运用“看得见的手”,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和帮助,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额补贴而实现了扭亏目标。例如,南通机床1997年获得补贴收入1 088万元,是利润总额的5.6倍,里面含有已收取的增值税退税收入、安置特困企业费用补贴、地方所得税已退抵征、贷款银行利息核销等内容。
四、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1.权益法与成本法
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一般使用两种方法核算投资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权益法。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2)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3)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2.重大影响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但事实上,一些企业却违犯法律、法规的规定,肆意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例如,某公司1996年对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长期投资所持股权为7.31%,远未达到当时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因为对被投资单位持有25%以上股权时方能以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因此,对被投资单位持有7.31%的股权并不符合采用权益法的条件,公司对被投资单位也未拥有经营控制权。但当年该公司却对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导致当期投资收益增加687万元。1996年其主营业务利润本是巨额亏损,可由于该会计方法变更和其他保留事项虚增的利润,竟然最终变亏为盈。 将长期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投资企业就可以按照占被投资企业股权份额核算投资收益(即是实际上没有红利所得)。同时,所得税法则是根据投资企业是否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红利及红利多少来征税的。因此,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将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一方面可以虚增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却无须为这些增加的利润缴纳所得税,真是一举两得,生财有度。
五、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
1.存货计价不当
企业对存货成本的计算若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如按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将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按比例在期末在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但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定额成本差异只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不分摊产品定额成本差异,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 也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法,如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把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以期达到高估本期利润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2.费用任意递延
如把当期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递延资产,从而达到减少当期费用以进行利润操纵。
3.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
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欠款在当期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
4.非真实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