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

第1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构建;专业化

为了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我校积极探索适合符合实际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成果丰硕、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中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8%,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陇原名师1人,甘肃省特级教师1人,甘肃省劳动模范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园丁”奖优秀教师5人,“省园丁”奖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2人,市级劳模1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市级优秀班主任3人。

一、制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系列管理办法

我校先后相继制定了《岷县一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岷县一中教学评价手册》《岷县一中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岷县一中“首席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实施办法》,以及《岷县一中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们把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完善规章制度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始终。强化责任人意识,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研组、备课组是基本培训单位;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强化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用以规范和约束教师的自律行为。

以《岷县一中“首席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实施办法》为例,评选教学新秀要教龄1年以上,教学成绩突出,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在学校说课大赛中获等次奖;评选教学能手要求教龄在5年以上,教学成绩突出,有一定的教研成果,获得过县级以上综合或教学竞赛奖励;评选教学名师要求教龄10年以上,教研成果丰硕,教学成绩突出,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首席教师则要求教龄在15年以上,在教学名师中产生,为本学科带头人,在县内外有一定影响。每年评选一次,学校为获得相关荣誉称号的教师发放荣誉证书、购书补贴,对于“教学能手”及以上称号获得者还每月发放一定数目的津贴(2012年以后,这项津贴被有关部门叫停)。迄今已评选十届,一大批优秀教师获得成长,如获得第一届“首席教师”称号的姚志忠老师后来被评为甘肃省特级教师、陇原名师。

二、制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计划

学校自2006年实行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每三年为一届,届满时,从副校长到普通教师,都重新进行一次全员竞聘上岗。教师聘任结束之后,学校会根据《岷县一中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指导每一位教师制定“岷县一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在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书中,教师首先要制定自己三年的职称目标、管理能力目标、教学能力目标、班主任能力目标和学历目标,如教学能力目标,可以分为学校教学新秀,学校教学能手或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学校教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学校首席教师;特级教师或陇原名师,等等。然后,具体从教学成绩、专业培训、教学竞赛、、课题研究、辅导学生、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具体列出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学校保存,在学年末进行抽查对比,一份由教师个人保存,用于日常对照自省。教师在上交计划的同时,还需要向学校汇报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及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近几年,学校正是根据教师的意愿,大批外派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大量购置教师成长专业书籍,订阅了大量权威核心及专业期刊,设立了专门的教师阅览室,供教师阅读、品茶、休憩。

三、实施了青蓝工程和结队帮扶计划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青年教师的素质意味着学校的潜力、学校的未来、学校的希望。我校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他们基本素质好,有活力,充满朝气,可塑性强,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缺乏必需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意识。因此,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既是关注青年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也是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早日成为骨干教师,我校制定并实施了青蓝工程和结队帮扶计划

第2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才意识;文化氛围

吉林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充实基层教师队伍。我校在2011年和2013年度陆续分配了7名特岗教师,如今我校的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90%。随着青年教师比例的增大,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迅速适应教育现状,走上一条成才之路。

一、唤起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引导青年教师献身教育

我们非常重视抓好青年教师的入校教育。青年教师一到我校,学校领导热情接待,进行亲切而有意义的谈话;为青年教师安排食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文化熏陶,使青年教师从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置身于一个良好、向上、有文化气氛的校园。严谨、勤勉、有感召力的教风,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雅、别致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引发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做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应把思想教育工作融于现实生活之中,结合日常具体工作,结合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一道去做。

我们重视导师示范的教育,引导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虚心向校内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学习,采用“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根据学科进行拜师,同时向这些“师傅”交任务、提要求,在带好业务的同时,要对徒弟的思想作风、言行举止、工作生活全面负责。通过备课、讲课、辅导、批改等多种形式的言传身教,并创造条件给他们学习观摩的机会,对青年教师起直接入门的教育和传帮带的作用。为落实上述要求,我们采取师徒签订合同的形式,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制定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和师傅带徒弟计划,学校领导以身作则人人带徒,并由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定期检查总结交流工作成果。由于老教师对教育事业所表现出的无限热爱以及他们那种高尚的人格、严谨治学的态度、高超的教育艺术,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从而引发他们的成才意识。

三、激发青年的成才意识,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分配到学校后,可以先让他们跟随老教师见习一段时间,主要的任务是听课、备课、交流等。在正式上岗后,除通过拜师确定专人培带外,学校领导重点帮扶。如发现青年教师不适应所任工作后,深入到班级、学科及学生中了解情况后进行具体指导,甚至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所任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为其创造条件,取得工作上的成功。我校2011年新分配的一名特岗教师,大学毕业后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开始分配其教数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后,我们征求了培带师傅和本人的意见后帮她改教了地理,经过一年的磨合,她所教地理学科学生的成绩非常好。对其他几名特岗教师的培养上我们借鉴了“微格教学”的方法,用摄像机进行课堂实录,然后反复播放,查找不足,进而改正缺点,如今这几名老师都成了我校的教学骨干。

为了使他们尽快地成长,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我们还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基本功竞赛活动。通过基本功练习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把他们从学校学到的知识与教学的实际相结合,鼓励他们,找出不足,树立典型,使他们感到自己走向工作岗位是要付出传授知识、育才的能力,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需要,进入角色,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总之,青年教师思维活跃,上进心强,富于开拓精神,这有利于他们科研能力的培养。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是学校的希望,事业的未来。只有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事业后继有人、长盛不衰。我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阵地作用,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各种教研活动机会。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整体改革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专长,选定研究专题,制订实验方案。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改的积极性,每学期均举行全校性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此外,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进去”的办法,调动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第3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围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情感、科学文化素质、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培养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并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学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教育资源,搭建成才平台,注重将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注重把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把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驼峰计划”,以“培育青年教师、促进成才发展”为宗旨,推进“五项工程”建设,即围绕加强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领航工程”,围绕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建设“铸魂工程”,围绕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建设“修德工程”,围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建设“卓越工程”,围绕大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建设“暖心工程”。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努力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

1.围绕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一个平台——OTA,推动青年教师互助成长

学校党委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青年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其自我实现的意识尤为强烈,但仅靠青年教师“孤军奋战”已很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基于助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上的迫切需求,2006年3月,学校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Office of Teacher Advancement,简称OTA)。OTA通过举办午餐会、一对一私密帮助、巅峰课堂等活动,搭建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和非行政化的教师交流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学与科研素养。2006年以来,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中先后有36名青年教师晋升至教授岗位;全校690名专职教师,有362名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的学生评教分数平均提高了10分,提升最快的达21分。此外,OTA有效运行的经验,在兄弟高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2010年11月至今,已有27所国内大学的教学机构、研究单位前来考察学习。2010年世界教育教师开发大会上,学校教师促进中心的经验被作为中国经典案例予以介绍,引起了广泛关注。

2.抓住关键问题,深化两种培养模式,实现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教育有机衔接

第一,实施以“领航工程”为载体的理论培养模式。通过定期为青年教师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和专题党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引领。5年来,面向青年教师举办各种专题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近50场,内容涉及青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各方面,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

第二,实施以“铸魂工程”为途径的实践培养模式。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结合专业深入企业、社区或农村进行调研帮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课内外实践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和政治素质进行教育培养。5年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10余次,努力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3.注重个人成长,抓好三个结合,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第一,学校党委以“修德工程”建设为引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实现个人成长与提升师德素养相结合。学校着力强化青年教师基本人格、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级、市级教学名师,学校科研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评选,营造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师德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师德文化月”等主题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升师德素养。

第二,学校党委以“卓越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能力,实现个人成长与提高业务能力相结合。除成立OTA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助力外,学校还注重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计划”“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后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成立“青年教师协会”、举办“青年教师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拓展青年教师学术视野,培育优秀的人才队伍。

第三,学校党委以“暖心工程”为抓手,大力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困难,实现个人成长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校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学习生活,每年都把为教职工办实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解决了教师办公及教学科研用房问题,实现每位青年教师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活动空间;二是帮助青年教职工子女入学,分别与北京十二中、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签订了共建协议;三是关注青年教师身体健康,每年安排青年教师赴北戴河轮休;四是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安排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心理辅导。

全方位推动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

1.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增强

学校组织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坚定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而且也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学校青年教师主讲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场专题报告会荣获北京市教工委“宣讲家杯”高校优秀报告(党课)一等奖。2007年以来,近210余名青年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扩宽了社会阅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并围绕实践活动、学术研究、专业建设形成100余篇论文或调研报告,汇编出版 3本论文集。

2.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持续深化,师德水平不断提升

由于学校师德建设持续深化,师德建设活动更加丰富,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师德模范。他们有的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学生,有的潜心教学不图名利,有的积极促进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的潜心科研努力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自2008年以来,学校共评选表彰了师德标兵21人、“三育人”先进个人117人,其中青年教师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3.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在学校一系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质量工程”成果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坚力量。1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7名青年教师主编的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9名青年教师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2007年以来,青年教师承担的横、纵向课题约3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5项;发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1,530篇;获奖科研成果1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22本;一些青年教师的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批示,部分研究成果被吸收到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之中。青年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顶梁柱。此外,2010年以来,青年教师指导了近2,000人次的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0余个,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培养。

第4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随着“撤乡并镇”和城镇化的加速,在“集中优质资源办教育”的主流思潮中,小规模乡村学校在教育布局调整中迅速退出历史舞台。2000―2012年,全国小学数量从55.36万所减少至22.86万所,减少58.7%,其中绝大部分是被撤并的6个班以下的农村小学。同样,以浙江省奉化市为例,在2000―2012年,全市小学从120所撤并减少至40所,其中小规模农村小学从104所锐减为15所;到2015年,又减少1所,仅存14所。

近年来,小学过度撤并客观上导致学生上学路程增加,随之带来的校车事故频发等安全问题,使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存在价值,即对解决学生在家门口就近入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消除远距离乘坐校车上下学、低龄儿童住校等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一部分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就学的学校,办好这些学校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2012年、2013年国务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从政策上明确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特殊地位。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办好小规模乡村学校将逐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未来几年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

一、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浙江省奉化市是一个县级市,全市11个镇(街道)总人口48万余人,在校(园)学生8万多人,拥有在编教职员工4 143人。2013年11月和2014年3月,课题组先后分两次,利用两周时间,对奉化市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做了深入走访调查,与各学校校长、一线青年教师、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奉化市现共有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分布在8个镇(街道),在校学生4 098人,在编教职工188人,其中50岁以上老年教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仅占20%;35岁以下青年教师96人,占总教师人数的51%,成为小规模乡村学校的主力军。

通过样本分析发现,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总体比较好,上进心比较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编制不足,青年教师缺口大。2010年前,全市小规模乡村学校很少会有新教师分配,中老年教师几乎全部占据小规模学校的“江山”。2010年起,该市陆续将70多名新教师直接分配到小规模乡村学校,但结构性缺编问题仍然很突出。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尤为缺乏,新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他们在教学上无所适从。

二是条件不好,青年教师心不静。当前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照学生人数多少来划拨的,小规模乡村学校在校人数少,且依附于中心学校,没有独立的财务预决算制度,所以往往面临教育经费和资源上的不足。大部分这类学校不仅地处边远山区,生活娱乐活动缺乏,而且办学条件不断老化,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使进入这些学校的青年教师的期望值落差比较大,内心感到比较失落,无法实现对学校的深入认同。

三是待遇不高,青年教师身难留。从机关事业单位来看,教师职业待遇相对偏低;从青年教师本身来看,工龄短、职称低,收入相对也会低一些。以一名参加工作3年的青年教师为例,一年薪酬约5万元(不含五金)。自己的收入与不断增长的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教师个人承受的压力过大。本科毕业还不如初中毕业到工厂打工的同学收入高,因此,青年教师想通过调动、公务员考试等途径改变人生轨迹的欲望比较强。

四是氛围不浓,青年教师成长慢。调查发现,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没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占52%,骨干教师严重匮乏,老年教师水平有限。个别学校青年教师比例高达85%,同时还面临着优秀中青年教师流失的问题。由于没有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不少青年教师还停留在几年一堂公开课的阶段上,一起磨课研讨的教研活动很少。有些学校的全体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表现出相近的“共同贫困”状态,不少青年教师工作未满5年就出现“职业倦怠症”。

五是机会不多,青年教师出门少。小规模乡村学校自身编制数量少,如溪口镇东岙小学、跸驻小学分别有6个班,但在编老师分别只有7名,“一个萝卜一个坑”,工学矛盾突出、经费紧张,青年教师往往疲于应付上课、备课、改作业等常规教学任务,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指标一般只分到中心级学校,依附于中心学校的小规模学校分到外出培训名额十分有限,因此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业务提高的机会极少,这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六是生源不一,青年教师上课难。调查发现,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学生,7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溪口镇畸山小学1 070名学生,仅有5名是当地人,且家境非常贫寒。承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成为小规模乡村学校的阶段性历史新使命。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流动性大、文化课基础薄弱、与老家课程设置和进度不一致等特点,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青年教师们很难适应。

二、发挥优势积极推动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课题组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献计献策,做好参谋,努力从行政层面推动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小规模乡村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力促青年教师静心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制订实施“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其中包括小规模学校教学条件改造工程、食堂改造提升工程、教师宿舍改造工程、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塑胶操场建设工程等6大类的56个项目,总投入预计达2 920万元。

二是提升工资待遇,力促青年教师安心工作。待遇是稳定之本。为此,该市在原有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的基础上,对全部小规模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建立“农村特岗教师津贴”,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偏远程度和条件艰苦程度分600元/月、400元/月、300元/月三类,平均每位教师每年增加了4 500元,每年财政多支付约100万元。同时,松岙镇还对在职教师实施“车贴”制度,每人每月享受500元车贴。这些举措的实施,较好地鼓励了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三是实施牵手行动,力促青年教师精心工作。启动小规模乡村学校“牵手行动”,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人员分成几个行动小组,每个行动小组联系1~3所学校,每位教科研人员联系1个教研组,各行动小组或教研员每学期活动3次,每次在对口学校蹲点2~3天,吃住在学校,与结对学校教师一起同生活同工作,全程参与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以同伴的身份,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跟踪帮扶,促进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是启动教育实验,力促青年教师创新工作。为逐步提高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乡村学校自然小班化的实际情况,2015年年初,课题组研究制订《奉化市乡村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在4所小规模学校实施“乡村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组织相关校长到先行试点地区学习取经,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小班化教育专项培训,强化“全科教师”培养,进一步重视培养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实验舞台。

三、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尽管课题组力所能及地依托当地有限资源,用一年多时间加强小规模乡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够,需要从更高层面、更多维度来推动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做优做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准确定位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教育地位。要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对其有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明确其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发展”而不是“保留”作为其目标定位。只有以“发展”为目标,青年教师在学校工作才有“希望”、才有“信心”、才有“动力”。

二是加快确立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法人地位。在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的宏观背景下,长期以来小规模学校依附于中心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仅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反而明显从经费、人事等方面束缚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只有赋予小规模学校独立法人资格,才能实现独立的财务账户、公平的机会竞争,才能真正进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视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才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和参与机会。在此基础之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并适度向其他规模较小的学校倾斜。

三是切实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的配比制度。依前文所述,在乡村生源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以“生师比”来配备教师的办法已经明显不符实际。建议以“班师比”来衡量确定实际需要的教师数更为科学合理,经课题组测算,100人以上的小规模学校1个班级应配备3名教师较为合理,100人以下的应配备1.5~2名教师较为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小规模学校教师摆脱课堂的“束缚”走出校门,保证普通学科和体艺课程的实施,空出青年教师的岗位。调查中还发现,因小规模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少,在新一轮岗位设置中可评聘岗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高职低聘”现象。但增加或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编制人数和管理办法,权限不在教育行政部门,而在人事和编办。

四是探索建立小规模学校定向循环交流体系。要摒弃“支教”“送教”这种蜻蜓点水、效率不高的帮扶模式,抓好做深义务教育城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把小规模乡村学校确定为定向交流类别,建立“小规模学校定向循环交流制度”。建议定期定量派遣城区、城郊和较大镇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带着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定向到小规模农村学校“种教”“换血”,扎扎实实干上3年,循环后可选择返回原学校。经课题组测算,每所小规模学校每年接纳1~2名优秀教师比较合适,3年一轮就有3~6名优秀教师。同时,选派相当数量的小规模农村学校教师到先进学校挂职学习(建议不转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这样既能保持学校传统,又能带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积极搭建小规模学校教师多元发展平台。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单列“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使优质培训机会直达小规模学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专项举办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教坛新秀、优质课等评比,设立专项荣誉和奖励,搭建“向上的通道”,培养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议县级教科研部门探索实行“牵手行动”,每两年“牵手”1所小规模乡村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扶。建议各地划片开展“研修共同体”活动,加强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第5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86-01

随着社会的纵深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体,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他们在教学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的重要保证。因此,正确认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对于推动教师群体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教师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使教师成为专业成长的主人

自我发展意识是个体自觉、主动投入某项工作,并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自我能力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体不断进步、向上发展、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意识,按时间维度其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成长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成长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成长的规划意识。在将自我专业成长意识付诸行动时,教师能够“理智的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建立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在发展计划中详细安排自己一年的自主学习任务,使自主学习有方向、有目标。

1.学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要让教师充分了解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指导思想,提高理论修养和水平。二是学校教育类法律法规,主要是《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等。三是学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教育人,以制度引导人。最后,要四是建立一系列的考核制度,保正制度的贯彻执行。

2.学教育教学常规。诸如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各项工作流程、如何备课、如何批改作业、如何做班主任等等,都要让教师熟悉再熟悉,并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3.学教育教学理论。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深入把握教学目标;二是研读相关专业书籍、文章,让青年教师系统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带有指导意义的专业技能。

4.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以活动促训练。一是每学期制定教师“三字一画”练习任务并组织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二是每学期都都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应用技能大赛。

5.加强听课学习。一是是善于向同事学习,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逐步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把集体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实际采用方式是随堂听课。二是善于向专家学习,就是向名、优、特教师学习,实际采用方式看录像课。

二、重视工作指导,提高实践技能

1.学校领导听随堂课。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学校将课堂教学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根据每个老师的具体情况,学校开展了“不定时,不定人,不定科”的随堂听课活动。要求学校每位行政领导每周至少听随堂课两节。如此反复地随堂听课,一是让教师们感到身上有压力,不能马虎,更不能随意对待每一堂课;二是要自觉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三是全力以赴备好和上好每一堂课。四是能及时发现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方法指导。

第6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一、 青年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基本功有待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治学严谨性、重难点突出性、深浅度适宜性、教师形象性、语言生动性、板书设计合理性、讲课的抑扬顿挫及学生的互动性等方面。

2.专业综合运用能力不足专业课程特点是专业应用性较强,具有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彼此交叉性、互相渗透性等特点,青年教师在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得学生学习不能很好地把知识融汇贯通。

3.教科研意识需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多半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很少接触到教研、科研,在青年教师的意识里觉得教科研离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很遥远,高不可攀。

二、破解青年教师存在问题的方法――看、听、练

1.看。作为学院的新生力量,要看好学院的发展,看好课程。

(1)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与教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是教学前“三部曲”。课程标准是总纲,授课计划是程序,教案则是操作规程。首先要细听带教老师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讲解,紧抓总纲;其次要慎听如何制定授课计划,看如何科学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如何把“教学做一体”的效用得以体现。

(2)看带教老师怎样执行课程标准,如何根据授课计划和教案进行授课通过看带教老师的授课,联系自己,假设自己去授课,要如何执行这“三部曲”,存在的不足和困惑要怎么去改进,进而把带教老师好的方面借鉴,去规划自己的课堂教学。

2.听。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应努力做到广听。

(1)听带教老师讲课青年教师随堂全程听指导老师的讲课,从微观到宏观,从一次课到一门课。认真学习指导教师如何执行课程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把教学的几大环节融入到课堂,如何处理课程内容的详略及重点和疑点,如何得心应手的驾驭课堂,如何进行灵活的衔接、承上启下,如何有机的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专业、联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如何达到融会贯通,明确学生今后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2)听青年教师讲课带教老师根据讲课的实际情况,对青年教师必备的知识、水平、能力等进行点评;对教材内容取舍、教学目标、内容表达、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及教学安排等进行细化的指导。

3.练。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缺乏的是师范性、职业性、经验性。

(1)苦练内功提高师范性一是要细心领会《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等高校教师必备的知识,吸取其精华,把这些与自己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二是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即相关专业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娴熟的应用,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尤其对非师范专业毕业学生走上教师行业的职业技能教师就更为重要了。

(2)外练技能提升职业性和经验性一是理论教学要自信不自大的走上讲台,从学生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努力去领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深刻内涵,并且把这一内涵贯穿于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之中。二是实验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工作”,“工作”中学习。把临床工作中会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可以很好的引入进来,通过老师的实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明确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工作”,把实际工作融入到学习中。

三、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

1.教研。当代教育的呼唤,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会学习,能工作,会生活等这些值得我们去探究。破解这些问题的切入点――课程改革、专业建设。

(1)参与《寄生虫检验技术》的质量工程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寄生虫检验技术》这门课的质量工程,了解到了该门课的课程开发,课程设置及课程说明。对这门课程建设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并参与了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和实训手册编写修订及文字清样等工作,通过此活动,收获了许多教材中、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理论和技能。

(2)参与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免疫与病原生物》的校样工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免疫与病原生物》的校样工作,通过这样的锻炼,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升华,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实效,从中了解到知识传播的载体――教材的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体会到字斟句酌在编写教材中的必要性。

第7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026―01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有生力量。青年教师不仅关系到学校的今天,而且代表了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学校建设的长远大计和根本性工作。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勤于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经济一日千里,教师的工作不能没有学习的支撑,不学习就要落伍,就难以驾驭课堂。为此,学校要为青年教师制订专业成长发展规划,教师明确学习计划、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教师个人要精读教育专著,撰写读书心得,现学现用,不落伍于时代。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积极了解跨学科的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撰写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主动增学识、长本领。

二、立足教学,提高教学技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是教师的最基本职责,青年教师重点要提高教学专业技能。为此,学校要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规范细化教学过程管理。要在年级组内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对备、讲、批、辅、考等环节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认真实施“严”、“精”、“实”、“活”、“效”的五环节教学管理措施。青年教师讲课时,年级组教师要参与其中,以课例为载体,将实践空间由备课、上课拓展到说课、评课、反思、议课、杂谈等各个环节,在共同研究和互相切磋中对青年教师的课“听诊把脉”、“ 对症指导”。

三、搭建平台,做好传帮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学校可启动 “青蓝工程”。可根据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个好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开展师徒“带德、带才、带教、带研”帮扶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要跟着骨干教师,从备课、上课、课堂教学的组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两操及课外活动的安排以及班级琐事的处理、放学路队的管理等各个方面,全程跟进,及时撰写反思与心得。每学期,规定师徒互相听课的节数,学期末从常规管理、上课听课、作业、成绩各方面予以考核,促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骨干教师要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自信稳健。

四、勇于创新,升华教材教学

青年教师的激情与创新是课改的推动力量。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应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开发、创造、利用教材,使课本知识“活”起来,形成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利于学生掌握,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教育教学方法或思路。当然,教师的创新还应体现在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渗透创新的思想,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创造火花”的敏锐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个性、主动发展的人,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玩”的机会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的创造能力还应体现在创造性地“教”上,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适时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驾驭课堂,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勤于反思,不断超越自我

第8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2014年6月17日,英国专家-Melfyn Jones等四人,应中英影子校长项目邀请,来我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授课,全校专兼职教师参加了培训。英国专家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的现代学徒制”。通过专家讲授、互动交流,使我们对“工作本位学习的内涵”以及“英国现代学徒制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更引起了大家对现行传统学校教学及实践模式的反思。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雇佣学徒制且最成功地发展起来的国家,学习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同时也为如何更有效地加强职教师资培养提出了重要启示。

一、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1.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工作本位学习是相对于学校本位学习而言的,它是指把工作现场设汁成学习情境,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学习。工作本位的最大特征是“学习与工作同一性”,学习者同时是工作者,工作者又同时是学习者。从这一点来看,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实训或顶岗实习,所不同的是工作本位学习是学校与工作部门联合开发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学习的计划性更强,学习内容更具体祥实,学习的成果也被教育系统所认可,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英国的工作本位学习主要体现在现代学徒制中。现代学徒制是指学徒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学得一定的手艺并接受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动机主要是为出色完成工作、实现价值而进行,工作是一种驱动力,学习重点是亲自动手操作。英国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发展计划和培养未来的熟练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企业以“老龄工作队”的形式运行,学生每周约4天在企业工作中学习,师从“老龄工作队”――即跟即将退休的老师傅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傅带徒弟”,从而确保培养出技术合格、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下一代。

2.英国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学中优势。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成功职教经验来看,工作本位学习及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种比较有价值的、新颖的学习形式,由于学生是企业员工,学习期间有收入,他们的工作学习热情高、责任感强,他们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会学到在课堂中无法理解的知识和技术,少走弯路,学习效率高。

3.现代学徒制对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特殊要求。通过与英国专家的咨询交流得知,英国的职业学校对师资的培养也多是采用“学徒制”,其主要做法是“传、帮、带”,即集结一批还有五年退休的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除了承担少量的教学工作外,专门从事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对这批老教师的考核也主要看他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各种活动中的成果,这种做法有效地保证了职校高技能人材后继有人。

二、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校师资培养的启示

我校作为国家重点示范校一直致力于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和追求,在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如(1)广开贤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一些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到校作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加强了专业实训课目,使之能与企业零对接,解决有企业经验的教师人数少的问题;(3)从2005年起便开始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工作,强化实用型教师的导向;(4)制定了《教师指导制度》,对新来校或无职校教育经历的教师,指定指导教师进行“帮、带”,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等等,这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对照工作本位学习及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我们认为还有不断更新的发展空间,为我们不断完善中职师资培养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1.启示一,在对青年教师指导时间上有差距。英国现代学徒制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时间上一般为3到5年,而我校一般只有一年。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教学,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职教师资,成长年限与个人努力、天赋、过往经验积累、知识积累等因素都有关。一般说来,成长快的要三、五年,慢的要近十年,而我校只有一年时间,这对新人成长是不利的。由于我校是职校,学校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从事相关专业教学,但他们在读书时,没有学习过相关教育教学的知识,工作后,大多没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年龄上看,他们比刚入职的大学生大,从工作经历上看,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和经历,从教育教学来看,大家都差不多,这部分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一般也要二到三年的时光,所以我校只有一年培养时间还是过短。

2.启示二,在考核目标上有差距。英国学徒制,是临近退休教师,一对一技能的传帮带,考核目标是传、帮、带的结果。我校没有考核目标。英国学徒制,在成为指导教师后,考核目标己成体系,我校对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始终是同一标准,造成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问题。按照指导教师正常心理,一是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各类考评中,徒弟超过自己,在指导过程中,多有保留,二是,有的指导教师想把好的经验、技能介绍给徒弟,由于学艺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要经过多种磨难,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头,指导教师一严格带来师徒之间的矛盾横生等问题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使社会发展的规律――后浪推前浪,后人胜前人的时间更长。

三、对我校师资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1.有目的在集结一批在5年内即将退休的高级讲师或高级工程师组成“老教师指导团”并委以“一对一”帮扶重任,开展拜师活动,时间可确定为3或5年,

第9篇:青年教师帮扶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63-04

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规模的快速扩张之后,职业技术教育固有的一些瓶颈问题,如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问题显得尤为突出。[1]据调查发现职业学校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比例为35%以上。虽然青年教师工作精力充沛、工作热情较高,但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取得满意的成绩。另外很多职业学校在制度和方法层面都缺乏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有效指导,使得部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缓慢,影响职业教育改革进程和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基于对苏北7所中等职业学校284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梳理,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为职业学校制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范围与对象。为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我们选取淮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学校,其中淮安5所,盐城、徐州各一所。涉及园艺、园林、畜牧兽医、机电、计算机、汽车、会计、建筑、电子电工和公共基础课等专业教师共284人,其中专业课教师占81.4%,公共基础课教师占18.6%。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作为补充。淮安市内职业学校主要发放纸质问卷,盐城、徐州两学校通过网络发放电子问卷。教师访谈形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以面谈为主,其他主要通过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访谈。

(三)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发展重要性、专业发展存在问题、教科研水平和继续学习等五个方面共27个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8题,不定项选择题9题,还有2个开放性简答题。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课题组对《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表》进行试测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和专家意见最后定稿,以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当面发放和网上发放两种方式,共回收问卷303份,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93.7%。

二、结果与分析

(一)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总体偏低

调查结果,各学校青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占比情况偏低(见图表1)。这与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评审标准要求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占20%以上存在一定差距,与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达100%相比,差距较大。[2]

图1 被调查教师中研究生学位、学历占比

(二)部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喜欢程度(见图2),被调查教师对职业教育工作专一程度(见图3)。

图2 被调查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喜欢程度

图3 被调查教师对职业教育工作专一程度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外在环境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管理压力。被调查教师中26.79%的教师将学生管理压力排在工作压力的第一位,缺少对学生的心理了解和管理方法。

第二,教学工作量的压力。有56.6%的教师周学时12学时以上,其中有17.3%的教师周学时在16学时以上,57.6%的教师同时担任3门及以上专业课的教学,备课和上课的压力较大。

第三,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考核、竞赛和评选等。被调查教师中18.35%的教师将各种考核、竞赛和评选排在工作压力的第一位。调查发现,青年教师每年要迎接省、市、学校各级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创新大赛、论文评比、品牌专业视导等各种考核、评估不少于10次,平均每个月1至2次重大考核与评估活动。

另外,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缺乏专业的系统性指导。调查发现,青年教师进校有一定学时的专业指导,而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系y的指导则较少。虽然也有不少学校为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但实质性培训带教不多。而对40多名进校1-2年的青年教师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为其指派1名高水平的“师傅”进行系统性指导。

第二,缺乏适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资源。青年教师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47.01%的人首先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将学习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和翻阅书籍。在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3]如果学校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料和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将更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四)大部分青年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近3年青年教师参与或主持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总体偏低(见图4),撰写教科研论文数量总体不足(见图5)。学校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反思,更多地参与教科研课题的研究。

图4 青年教师参与或主持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情况

图5 青年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情况

(五)部分青年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不强

对青年教师学习和阅读情况调查(见图6和图7),只有部分教师学习和阅读情况较好,大部分教师终身学习意识不强。

图7 青年教师平均每年阅读情况

三、建议与对策

(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理念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应坚持树立“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理念,始终意识到“学无止境”。青年教师只有坚持“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和再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理应是终身学习者。[4]青年教师更应做“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二)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师德为先”,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忠诚度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青年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校领导更要重视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进校门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忠诚度。

(三)学校和社会需要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其专业发展需要不同的支持和帮助。[5]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实践和提高过程。学校和社会应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以下帮助。

第一,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技能、学历等方面的提升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和推动管理、教学、学习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表扬先进,形成示范、带头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进取。对有突出表现的教学能手、技能标兵和教学骨干在聘用、晋级、评奖评优及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以调动其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学校应为青年教师“减压”,让他们能够“厚积薄发”。我们认为尤其应对年轻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一些有效的培训,特别是在青少年心理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些针对性培训或开展“班主任沙龙”等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生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第三,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竞技、展示的舞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会”“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展现青年教师的风采,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另外,可以设立“青年教师研究基金”,让更多青年教师有机会参与到课题申报和研究中来。

第四,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青年教师沙龙”。通过工会组织青年教师活动组织――“青年教师沙龙”,组建学习型团队让教师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心理支持,交流新的想法,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减轻负担,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6]当然也可组建“青年教师沙龙”网络空间,将一些热点话题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另外,可购置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教师学习电子资源,以便于青年教师下载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发手机学习平台,让青年教师能利用“碎片时间”有选择性地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

总之,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种成才有途径,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的良好氛围,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关心青年教师,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青年教师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快速成L。

参考文献:

[1]张桂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规制及经验[J].教育科学,2013(10).

[2]徐朔.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6(5).

[3]吴建琴.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4]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