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优等生培养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善待优等生,激励开拓进取心。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优等生一般指工作认真负责、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学习好,大多数又比较守纪律。所以,教师普遍对这类孩子宠爱有加,在老师心目中,他们的地位与后进生有天壤之别。即使这些优等生偶尔有讨人嫌或违纪的举动,也会在老师心里自然而然得到宽容,被认为是调皮,或用一句“终归是孩子”来开脱。基于此种情况,这类孩子生活在表扬声中,优越感很强,认为自己就是天之骄子、人间宠儿,只要学习成绩好,别的都无所谓,有时甚至放纵自己的缺点。我们教师若不注意对他们的引导,很可能影响其日后的成长。所以对优等生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正确地引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首先,应该树立平等意识。教师需要摆正对待优等生与后进生不同的心理,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对任何一名学生搞特殊化,优等生自己也要树立与别人平等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时常提醒优等生不仅要正确看待自己,也要正确审视他人。要使学生懂得目中无人是前进的绊脚石,不服输、不甘落后,固然是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占先、样样争强是不可行的,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才是智人之举。再者,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犯了错误,要比一般学生更加严厉地批评。对他们还要有更高的要求,如:干活时分给他们的任务重一些、脏一些等等。在对待荣誉方面,培养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做到有没有褒奖都一样努力,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善待后进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所谓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因相互利用而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因为他们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同学也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得到别人的重视。
而事实上,在对于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的教师每年开学初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转化计划,在日常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中也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后进学生的不良行为,辅导他们的功课。为此还专门进行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研究,这方面的实践成果与学术论文已经层出不穷。有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善待中等生,挖掘优势与潜力。在实际教育中,不少教师采取所谓的“抓两头带中间”或是“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实际上却常常异化为让优等生充分表现,给后进生吃小灶了,而并没有带动上中等生,也没有促进他们进步。在平日的听课中,也包括一些教学观摩课上,我们常常发现:一节课教师当主角,少数优等生当配角,而多数中等生则“跑龙套”,在齐读和齐答时扮演群众角色,或当听众或做看客。在课堂上教师偶尔也提问积极举手发言的中等生,但由于答案不甚正确,被教师简单地否定。
比如:教师请一位中等生读书,因他读得不够好,教师又请一位优等生读,之后问大家:“谁读得好啊?”学生都说后者读得好。教师又说:“好,大家鼓励。”于是课堂上又响起“啪啪啪”响亮的掌声……这样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很明显:自卑、胆怯的心理在中等生的心灵中渐渐滋生,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总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而不让自己发言,渐渐地养成一种封闭式的孤独,甚至以为自己在集体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那么如何挖掘中等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向优等生的方向前进呢?
我认为,首先要扭转教师思想和情感上的倾斜,与中等生关系融洽,让他们懂得自己在全班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其次,扭转中等生课堂上的被动局面,给他们留下最大的表现空间,给他们各种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交流的乐趣。再者,我们不仅要挖掘中等生的优势,还要了解掌握中等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例如,对自卑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对缺乏毅力和恒心的学生,要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等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内涵;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323-02
前言:基于数学具有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而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关注,进而将分层异步教学法实施,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小学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
1.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内涵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并将不同的学习梯队形成。依据层次差异将相应的学习小组安排,进而将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向各个学习小组分配,使学生对学习任务和目标予以明确的同时,也能够自主学习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如将四则运算等内容在该学期掌握,在此期间,教学也会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的学习指导。与此同时该教学手段还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尊重,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掌握情况与学习水平将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内容选择。由此而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分层教学实施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分层异步教学法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基于小学生具有表现欲突出、求知欲旺、好奇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可以在牢牢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并将活跃的课堂氛围烘托,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二是有助于因材施教。基于学生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发展状况、学习水平及其心理特征上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要想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提升,就必须将传统的灌注式与填鸭式教学模式摒弃,将先进的分层异步教学手段引进,在满足教学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且还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与教师互动性与交流性的增强,促进课堂氛围活跃性的提升,同时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于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新课标下明确指出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交流必须具有双向性,并且教学必须将更多自主思考和提问的机会向学生提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并将大胆创新精神培养。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策略
3.1 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首先要合理的划分学生,将学生氛围困难生、中等生和优等生,并将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当然划分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准确把握。通过层次划分能够促使教师对困难生和中等生关注度的加强,从而加强对该类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使中等生、困难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
3.2 设计差异性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之后,教师就要在掌握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教学目标划分,即有难度、一般和简单。并且依据学生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还坏进行教学目标分配,即将有难度的题目向成绩较好的优等生分配,将难度一般的教学任务向中等生分配,将较简单的教学任务向困难生布置,以此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数学概念记忆的加强,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细致分层,保证针对性划分。基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上较差,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必须加强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3.3 设置分层提问。将分层异步教学法实施除了对学生做分层处理和设定差异性教学目标之外,还要进行分层提问。基于教学重要环节包括了提问,假如依旧对所有学生进行整体提问,就会打击困难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也要讲分层提问实施,保证提问有效性、合理性的同时也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促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提升和课堂氛围的活跃,进而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如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想优等生提出,将难度一般的问题向困难生提出,促进学生成就感的提升与自信心的增强,从而将教学效率显著的提高。
3.4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时候,将个别指导实行,能够促进教学工作实务环节针对性的加强,通过实际使用对以下基本情况进行关注:一是将学生个体展中的观念性、自然性和知识性引导过渡性切实提升;二是促进学生自主实施知识拓展行为充分性与灵活性的逐步增强;三是对学生展开知识观念引导时切实提升学生的分类实践工作水准。
3.5 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还包括了分层次布置作业这一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老师可将不同难度的作业进行布置,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充分的掌握。并且通过作业的分层划分还能将学生间相互抄袭的现象尽可能的减少,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将作业难度降低的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将学习受挫感避免,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并将良好的学习成效获得。
3.6 分层评价。通常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就是期末考试,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也能够借助月考、期中考或者是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以最终成绩为参考指标,而以进步空间为考核指标,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考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更高目标迈进。
结语: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因材施教、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必须广泛应用,并且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对作业、对教学目标、对评价、对提问等分层,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激发,并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为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英花. 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4,No.13805:90-91.
一、注重思想教育,培养优良班风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因为各种原因,学生进入六年级以后,思想容易产生波动,极易萌生浮躁或者消极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明确学习与自己今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应该树立榜样,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使他们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样,学生在潜意识中就存在应该更加认真学习的观念,并为今后认真学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这样做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自主性更强。
二、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培优”一方面是指让原来的优等生保持优秀或更进一步,另一方面是指从中等生中再培养一些优等生。“转差”就是要使后进生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等生。
中等生中有一部分是有可能成为优生的。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要想尽办法让其提高成绩。第一,找机会告诉他,你完全可以成为优生,只是你之前的老师没发现,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第二,课堂上尽量照顾,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多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三,研究他们的试卷、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点,让这些学生跑起来。如果一时间没有足够精力照顾那么多个中等生,还可以分批引导,有计划引导。
三、精心备课,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备课不外乎研究大纲、研究单元教材、研究课例、研究学生这几个方面。作为毕业班的语文教师,一定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培养哪些语文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本单元要求掌握哪些知识与,培养哪些能力,训练重点是什么;每一课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分析研究学生的状况,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备课。
还要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题的一些技巧,如解释词语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把握主题的方法等等。
四、找准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阅读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应该认真归纳一下阅读题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并进行研究,找到做阅读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我要求学生在做阅读题时,必须把短文读三遍,即做题之前读一遍,了解文章大意;做题时读第二遍,准确分析,找到答案;做完阅读题目后再读第三遍,认真检查错漏。此外,交给学生分段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炼中心的方法等。
作文也是一个难点,并且在试卷中占的分数比例很大,所以做好这部分复习非常重要。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看看。
(一)了解作文的多种形式
主要指的是作文训练的命题形式,包括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应该知道学生熟悉每一类作文的写作要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
(二)熟读课标,把握作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再研究一下我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里面绝大多数课例都是以训练学生写纪实性作文为主,同时兼顾了想象作文和常见应用文的训练。所以我们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常见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之上,同时要兼顾若干应用文的训练如书信,读后感等。
(三)引领“发现”,积累习作丰富的素材
1.积累生活素材
2.积累阅读素材
指在整个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过程中,都要坚持让学生天天阅读,大量阅读,同时定期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主题阅读”,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积累、情感认知,使学生在做相关主题作文时,能产生相关联想,相关迁移,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充分。
五、注重知识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在复习作文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知识之间的互融性,即把作文同基础知识、阅读等联系起来,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可能含有的训练因素,使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的特点之一就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平时的每一节课都要注重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有针对性、有弹性,做到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并重。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多布置发现方法和规律的作业,多布置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视野的作业,杜绝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
七、建立与家庭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的确难以管教。因此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提高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电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求解决之道,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发现问题和家长配合协商解决。采取多种方式,努力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使教育更有效。
【关键词】美术 课堂教学 弹性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教师用心教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许多教师都尝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从事高校美术教学多年,在美术课堂教学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就美术课堂“弹性”教学理念以及“弹性”教学模式建构作以探讨,以期寻求建立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高师美术课堂“弹性”教学模式。
一、问题提出
高师美术课堂教学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高师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方法老套呆板、模式僵化陈旧、课程设置零散、评价手段单一等弊端。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当今人才培养的质量,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弹性教学打破了过去“刚性”的批量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弹性教学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多维性、互动性,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使学生在感悟、领悟、体验中获取新知,产生活力和灵性。因学习基础、性格及能力方面的差异,出现了有些优等生学习上“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又“吃不了”的问题。“弹性”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矛盾,既可使优等生脱颖而出,又可帮助学困生修正错误、弥补缺陷,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概念引入
在2001年举行的“中外校长论坛”上,上海一名校长提出了“弹性”教育的概念,受到与会者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拉开“弹性”教育的序幕。之后,我国许多高校和中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开始探索“弹性”教育的新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东某高校也有教授正在进行“弹性”教育实验。近些年来,英国教育部门也在不断进行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以适应当前实际情况,增强本国高校竞争力。英国媒体曾报道,创新、大学与技能大臣约翰·德纳姆已着手调研,借鉴美国经验,给本国高等教育注入更多“弹性”因素。“弹性”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了国内外高校和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弹性”教学中的“弹性”的含义是灵活性、柔性、机动性。弹性与刻板、刚性、僵化互为反义。所谓“弹性”教学,就是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框架,把学生从机械被动学习的状态中释放出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求可高可低,教学计划可软可硬,教学进度可快可慢,教学内容可多可少,教学方法可张可弛,布置作业可难可易,考评考核可同可异。教学有“弹性”才有“活性”,有“活性”才有“灵性”,有“灵性”才有“创性”,这就是“弹性”教学的独到之处。课堂“弹性”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考、评、管等方方面面。教学要素有“弹性”,教学质量无“弹性”。
三、弹性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个体差异,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分类,以便因人施教,进行弹性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将班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如将基础扎实、水平突出的优等生归为第一类,将基础较好的中等生归为第二类,将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困生归为第三类等。弹性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弹性化。根据学生个体心理和个体能力差异,分别设置难度不同、深浅不一、多寡不同的知识容量和环节。如给优等生授课,可将知识面拓宽,深度加强,适当超前教学计划并增加新的内容,使这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帮助其出类拔萃。给中等生上课,可按原计划进行,内容量适中,稳步提高。给学困生上课,暂作保底要求,内容可简单浅显,以能完成学习任务为佳,不要让他们被“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所压抑,重点强化其基础训练等。
2.教学方法弹性化。教师形成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态度,建立具有针对性、自主性、拓展性的教学方法。对优等学生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采取以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点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其艺术天赋。对中等生采取以教师讲授加同步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发挥美术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对学困生则采取以教师重点讲解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循循善诱,鼓励其向班上优生看齐。
3.学习课时弹性化。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专业基础的强弱,适当调整课内课外时数,增强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求知欲。对优等生,可以适当减少基础课学时,甚至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某些基础课程可以自修或申请免修,提前进入下一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对中等学生,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增加课外自修时数。对学困生,可以适当放慢学习进度,延长课内和课外学习时数,以弥补其能力上的不足。
4.作业练习弹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与教师商讨自行选题作业、自行确定画幅大小和题材难易。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差异的关注,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师生平等。科学地布置作业,可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智力。而美术课堂以往的作业练习有着“一刀切”的倾向。同样的题材、同等的数量、相同的尺,使得差生望题兴叹,优生觉得无法尽力。所以,作业安排要求要分层次,不仅要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要包含质的方面,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
5.考核评价弹性化。建立一个给教育活动一定伸缩性的教育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要从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具体操作上,第一,可实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亲自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同学对自己的关注。第二,可实行“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拿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拿自己的成绩和别人成绩相比较。第三,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如某些学生由于基础差等种种原因,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刻苦认真、勤勤恳恳,但效果不一定理想。而有的学生起点本身就高加上悟性好、方法得当,也许不需费什么工夫便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可忽视前者的努力和付出。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弹性”教学方法,可使课堂教学体现极大的灵活性,在“保低不封顶”的原则下,让学生能“弹”多高就“弹”多高,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教学中的可接受性,使所有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学以致用,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弹性”教学模式,促进高师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1CTM025)
参考文献:
[1]胡克英.教育与个性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2).
[2]杨章宏.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3]盛群力.教学设计要有新视野[J].全球教育展望,2003(7)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一、渗透情感教育,明确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原则全面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理解学生。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尚未完善,在看待问题、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其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与体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体会学生的感受。例如,在《人有两个宝》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注重换位思考,理解学生认字、书写过程中的难点,并结合儿歌设计识字技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心得,让学生在被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激励,提高识字学习的积极性。2.激励学生。个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并且在特定的激励环境下得以展现。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比如在《大海睡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激励,启发学生的想象与描述;可以利用物质激励,对识字效率较高的学生奖励“小红花”,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情感动机,实现对学生的潜力挖掘。3.信任学生。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当相信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并将这种信任转化为学生对自我的认可。例如,在学习《锄禾》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将古诗翻译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强调对他们的信任;在课堂检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明“为学生感到骄傲”的心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发展的潜力,强化自我认知。4.包容学生。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萌芽阶段,需要教师、家长的包容与理解。例如,有的学生在古诗背诵过程中没有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惩罚,而要与学生及时沟通,理解其在背诵、记忆中遇到的难题,用理解与包容激发其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意识,进而加强教学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古诗背诵。5.尊重学生。尊重的前提是倾听,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表达时间,在课下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理解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并在教学指导中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进而提高赏识教育效果。
二、注重因材施教,加强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深入分析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并根据不同学生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赏识教育。优等生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突出,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但频繁的鼓励不仅会稀释赏识教育的价值,还会对其他学生造成心理压力。针对此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赏识教育中,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激励其不断前进。例如,在学习《春雨》《春晓》两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应为优等生安排自主学习任务,根据其学习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展现其学习优势。完成古诗词学习之后,教师应与家长配合,鼓励学生进行适度拓展,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并完成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赏识教育既能有效纠正学生在优等生光环下的不良心理倾向,又有利于提高其自我要求,将优秀养成一种习惯。中等生具有较大的发挥潜力,但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感”比较低。教师对中等生的要求缺乏针对性,教学指导与评价时往往一带而过,这部分学生易失去明确方向,在被忽视的过程中慢慢放弃对自我的要求。针对此问题,在小学语文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强调对中等生的潜力挖掘,以优等生为榜样,激励其不断提升自我。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求中等生辅助教师播放歌曲,并在音乐的配合下要求学生演唱,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在文本分析中也注重对问题的设计,利用符合学生知识学习基础的问题引导其逐步探究文本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价值。这样的赏识教育,能有效增强中等生的课堂“存在感”,使其在参与交流中不断进步。学困生通常是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些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有的性格自卑内向。从某种角度讲,赏识教育实施的重点对象就是这些学困生,而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指导与熏陶,提高其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能力则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教师应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注与指导,一方面深入与学生沟通交流,打破师生之间的情感隔阂,了解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强化激励,相较于优等生与中等生,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赏识、信任与激励,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与期待,进而逐渐提高其自我要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把握赏识限度,实现赏识与批评有效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把握赏识限度,将赏识与批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指导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1.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指导。例如,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指导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小组互动讨论中,却发现一些学生未参与讨论。基于此,在小组讨论结果呈现过程中,我对这些学生做了重点提问,并针对其回答结果作出客观判断,进而重申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纠正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的行为,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体现集体的作用。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突破认识误区,确保赏识教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2.巧妙设计“陷阱”,让学生在挫折中形成反思。例如,在《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诗词中构建的动静对比情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进行探究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容易对动静结合的描写把握不清,在诗词赏析中陷入误区。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既要纠正错误,又要对其自主学习精神给予鼓励与赞扬,并要求其在学习的挫折中不断反思,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于挫折与赏识并行中提高自我认识。3.坚持适时适度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赏识的目的,并在学生需要情感支持的情况下给予赏识,在学生获得学习成绩的时候给予赏识,在学生陷入价值判断误区的时候进行赏识,这样才能体现赏识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遵纪守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崇尚科学,反对。教育学生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帮助学生建立建立四有目标,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时。
二、工作服从组织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早上班,迟下班,出满勤,近年来,未请过一天病事假。
三、团结同事,建立教师集体,维护学校荣誉。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与得失,爱护公共财产。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事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四、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上课,精心设计作业,及时批改反馈,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检测有分析。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注意培养尖子学生,又注意发展优等生,既注意中等生,又注意转化后进生,不歧视后进生。
五、廉洁从教,爱护学校财产,勤俭办学。不从事有偿家教,不接受家长的礼金礼物,不接受家长的吃请,不强迫学生购买教辅书。
优势一:异步教学有利于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主观见之于学生客观的过程,主、客观越一致、越吻合,教学效果就越好。看主、客观是否一致和吻合,关键是看是否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不是优等生“吃不饱”,就是后进生“吃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异步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优等生的教学原则是“以放为主、先放后扶、扶放结合、着重自学”,对后进生的教学原则是“以导为主、先导后学、学导结合、着重导学”。这样的课堂,不但能适应各类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发挥异步教学的这一优势,应经常深入而细致地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研究和把握各类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区域”和新知的“生长点”,探索和运用有利于各类学生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
如后进生明显存在着“遗忘较快,旧知的巩固率差;感知分散,情境的分辨性差;反应冲动,组织材料的计划性差;就事论事,抽象概括的能力差;迁移迟钝,知识的灵活运用性差”等缺陷。针对后进生的这些缺陷,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六个一点”的策略,即铺垫多一点、直观强一点、步子小一点、指导细一点、要求低一点、教法活一点。采取了“六个一点”,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更强,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
优势二:异步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是一个矛盾逐步转化、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转化的依据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学生,提高的内因也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充分利用异步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由于异步教学有“合教”、有“分学”。“分学”时,教师有时间、有机会、有精力巡回指导,这就从教学方式上堵塞了“满堂灌”的道路,从而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由于异步教学是同教材、异步子,即学生是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新知的,且教师的组织教学一直是启迪、激励和鞭策,“看谁学得好”,课堂内充满着竞争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劲头足。
另外,由于异步教学的教学要求高低有别,切合学生实际,这就为各类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成功的条件,让各类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出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发挥出更强势的主体作用。
优势三:异步教学有利于实现教法的多样性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多地受学习兴趣的支配,受注意力的制约。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比较薄弱,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对此,教法的多样性便能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作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异步教学的“合教”时,可采用引领、启发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学”时,可采用适宜学生独立自学的各种方法,可先“静”(一开课就独立自学)也可后“静”(教学后的独立自学)。先“静”时,一般为看书思考(间或动手操作)、同桌研讨、尝试练习;后“静”时,一般为看书消化、独立作业、同桌互阅。
然而,教法的多样性并非以多为胜,应多得适当,多得适用,特别要将多样性的教法有机整合、优化组合、相得益彰,发挥异步教学真正的优势。
优势四:异步教学有利于追求资源的价值性
学生的现有差异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之一。这种资源的价值主要有:(1)它是教学的现实依据,是教学展开的条件和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动力来源。(2)对于交往、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或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3)差异靠教学来淡化或缩小,让有差异的学生相互之间发生作用,才能产生“互补”“助推”和“生长”。
发挥异步教学的优势,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应着重研究和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研究和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各类知识的学习中,有哪些形式上的差异?有哪些实质上的差异?哪些差异出现在交叉点上?哪些差异出现在可递进上?精心组织学生间的学习交往,充分提取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存资源,从而利用学生间的差异,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二是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合作互动的效益。异步教学中的合作互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学”时同质组内的合作互动;二是“合教”时异质组间的合作互动。这两方面的合作互动,在时间、形式、方法和内容上都必须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从而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
优势五:异步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的真实性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教育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体学生是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里,后进生往往处于陪听、陪学、陪练的“”状态,“面向全体学生”形同虚设。
首先,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现阶段,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不少教师把数学知识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缺乏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掌控与认识,忽视数学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和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等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模式不够新颖,课堂沉闷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设置,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不仅心理障碍小,模仿能力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培养学习兴趣与拓展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不过他们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认识有限,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十分关键。再次,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一些小学中,由于在编制内的数学教师较少,其工作任务繁重,并且责任重大,从而影响对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导致教学负担增重,用于教研的时间较少。同时,教师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与实施者,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知识面大小及文化背景知识等多个因素,都能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最后,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过于强调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灌输式教育,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学生为教学主体,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其进行自由活动,师生之间的有效性互动较缺乏。
二、解决影响小学数学教育因素的对策
1.利用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解决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因素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模式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线与角》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角的存在,并且联想在生活中各种角的存在,在教室内包括黑板、窗户、风扇和课桌等,在生活中常见的角有路坡、树枝和自行车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逐步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无形中提高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解决教学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导教学。例如,在教学《测量》数学知识时,教师为了加深小学生对测量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像测量自己的身高、手指长度、鞋子长度、课桌高度和黑板长度等,从而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形象,有利于学习的理解与学习,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在测量中认识具体的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需要科学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与学习天赋等差异性较明显,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就大不相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具体能力与学习基础进行合理分层,可以分析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三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例如,在《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针对学困生,教师应该巩固他们的学习基础,掌握数学知识概念和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统计题目,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进行实际的统计操作;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其探究统计与可能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通过增加实践训练提升其数学知识水平。目前,不少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化,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展现或形象表达,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且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部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善于使用数学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负数,通过实践增加对负数这一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如冬天的温度在0℃以下,而记做负数;地下室通常记做-1、-2层;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155米等,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
三、结语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功课。教学大纲和数学教材都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指出要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倾向,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科学态度的树立、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关爱社会、关爱大自然等各方面的情感教育,充分体现贯彻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进步,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需要。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却很容易矫枉过正,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其他教育形式一棒子打死,认为都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这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相悖。这是一种错误的意识,而且这种错误的意识还扭曲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将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看成了一种教育上的平均发展,没有认识到受教育的机会平等与教育平等的关系。如果这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常态,一种共识,势必就会压抑部分优秀学生才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了。21世纪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了各个行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掌握未来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控制未来世界。因此,我认为开展素质教育,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外,还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竞争能力和科学精神的优秀建设者,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要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局面,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恰到好处地点拨学生。在备课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教师限定的框框中思考问题,被动地学习。这样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教具、学具之间进行开放式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学习,其效果是显著的。
三、坚持面向全体,实现保底拔尖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应试教育着眼于培养小部分尖子生,而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转优促差,保底拔尖。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后进生。做到主体突出后进生,板演侧重后进生,提问优先后进生,课外辅导不忘后进生,有了进步随时鼓励后进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二是教师在新课前有针对性地帮助后进生查漏补缺,不致因为旧知识的遗忘而无法接受新知识,造成知识的断层,构成新的缺陷积累。三是实行分层教学。主要是在设计作业时,依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他们吃好吃饱;对后进生,可给他们补充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他们打好知识基础。四是成立“数学智力开发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平时要有计划地组织好数学智力开发小组的课外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力求把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如建立数学园地,开展数学竞赛,举办数学故事会,数学游艺会,组织参观访问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让他们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五是采取“兵教兵”的办法,即让优等生辅导后进生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不仅优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也得到提高。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