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第1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一) 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引起的企业普通股股东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引起的,所以也叫筹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它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关于财务风险的划分标准也很多,如以可控程度划分,以研究对象划分等。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 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以风险的成因为标志,将财务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九种风险。

( 二)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民营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业财务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 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 一)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缺乏筹资渠道。

当前,筹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由于受到了自身规模的限制,根木无法通过发行证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木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还有就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小、信用度低以及没有相应的担保和抵押作为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由于缺乏筹资渠道,致使民营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资金,对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银行信贷依旧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可是,在银行的信贷中,所增设的贷款一般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银行贷款机率不高。就算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中获取了所需的贷款,但还是会因贷款程序复杂繁琐,手续办理时间太长,且收费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需要支付过高的筹资成本。

3、财务风险控制缺失。财务控制在企业则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部分,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则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则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起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并且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大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效率。

( 二)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

( 1) 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采取简单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向成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势必凸显其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固有问题,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和扩张,这种简单原始的公司治理结构势必无法满足需要,而其管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造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更多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的成本。

( 2) 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而成长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都应归咎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对于仍在摸索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其管理者往往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具备正确的风险观念,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机构和管理成本所限,不愿或者暂时难以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很难建立。

( 3) 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听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2、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向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但是引发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还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 一) 建立科学的防范制度。企业内部体制的健全还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综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筹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有效结合,对于资金的额度以及期限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估算出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管好资金,将资金用在正道上。另外,还要制定出一个还款的计划。财务要做到严格的事前控制,做好预算工作; 做好资金的事中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 事后还要构建一个资金审核体制。

( 二) 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资金结构具体指借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两者间的比例。最优的资金机构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的风险范围之内,在总的资金成本最少且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的资金结构。可以用负债的比例去表示最大的筹资风险。一个只具备自有资金而没有借入资金的企业尽管实现了无筹资风险的愿望,但是它的总成本是比较高的,也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但是在债务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总额降低了,进而收益也可以增多,但是筹资的风险会愈加的大。

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内容组成部分的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左右到企业在长时间内的经营效益以及资金结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令企业遭遇困难险境甚至破产。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缜密的研究,要秉承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投资资金必须合理配置,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散开来。

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对客户的赊销行为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信誉不高、来历不明确的、负债比例高的,上一次的赊销还没有结账的企业都不应该再次给予赊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资金不外流,避免给企业带来亏损。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货款的回收考核制度去强化收款、企业可以将货款的回收程度作为销售人员的重要考核标准,还要和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联系起来,共同促进货款的及时收回。

第2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已经注册的民营企业已经有上亿家,而这些民营企业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而且也为我国的众多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一个人口大国解决了就业问题。据统计,民营企业吸纳了我国 80%以上的就业人口,结合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力资源是重要财富,正确合理的解决好人口问题,且利用这一特点来壮大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就目前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发展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受到市场的影响较大是它们的主要特点,而这些弊端的存在又导致了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宏观经济的调控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及市场的发展上受到影响。此外,民营企业不是正规的大中企业,自身在运营和管理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企业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企业涣散,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长此以往,企业不仅不会向前发展,还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入不敷出,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主要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必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上市的大企业还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步的展现出了它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运作缺少不了资金的运转,而财务管理正是将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使得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化,并且能够使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就像是企业的运作之源,只有将财务管理深入到企业的内部才能够使得企业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在投资项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多是个人通过初期的创业过程,历经艰难的起步,进而再逐步发展壮大而形成的。这些企业的形成伴随着创业者主观方面的因素,一旦立足脚步就会在后期的发展中不断壮大,而壮大的途径就是通过投资来扩大企业的规模。但是,民营企业在投资中表现出一个的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轻率、违背经济规律的盲目性。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并未全面的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与风险,欠缺全面而细致的投资计划,单纯的追求企业多元化经营,忽视了盲目投资存在的潜在风险。

而事实上,在创业的初期过后,再创业的阶段也有部分企业由于盲目的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盲目的投资从而导致企业破产。这样的典型的例子有很多,其中众所周知的巨人集团,史玉柱为了实现巨人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一次性推出大批的保健品并进行大肆的广告宣传。而此举的后果就是要么巨人集团从此变成真正的巨人,否则就会一败涂地,不再崛起。而真正的结果我们已然知晓,巨人集团也就成为了各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的反面教材。由此可见,盲目性的投资只能是很大可能的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是导致企业破产,也应验了投资需谨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2.民营企业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

融资不仅仅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经济来源,对于国有企业及集团企业来说也是重中之重。而融资是属于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的管辖范围,由于受到一定的限制,民营企业从融资得到的金融资产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在申请融资的过程中被告知经营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融资。再者,民营企业的经济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不了解,对于融资的相关知识欠缺,就会使得他们在融资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融资渠道,亦或是找到的是不正规的渠道而导致企业的经营受到影响。虽说民营企业的融资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可能存在有国家经济调控的原因存在,亦或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但是目前尚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一方面民营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经营规模、产品或是设备的升级等资金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而另一方面国有银行的资金或者是无处可贷,或者是资金贷给了某些问题国有企业而又导致贷款收不回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国有资产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又使得民营企业无法得到有效的金融资产而无法发展壮大,同时国有银行的资金可能一去不复返导致更多的损失。

3.民营企业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缺陷

民营企业本身是属于私营企业,在成立的过程中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伴随着各种问题的滋生,而部分问题会浮现在表面上被管理者发现而解决,但是有些问题至今未被发现或是即使已经发现但是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主要是与民营企业自身具有的特点与性质是分不开的。民营企业在企业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账目不清晰、没有进行一定的成本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意识淡薄民营企业的创立者在创业的初期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具有很高的学识或是专业知识,因此他们可能素质不高,缺乏对于企业管理的意识与认知,更不要说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调查能看出,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多是一些个体户或是农村的专业户等,或者是寻到一定的契机,或是凭借他们的经济头脑而创立了企业,但是他们文化素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的成立并不是一切都不重要了,前期的成立是相当的困难,但是后期的经营与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企业的所有者存在有大部分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是一头雾水,更不用说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制度。制度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无法跟进是时代的步伐,财务制度的缺乏会导致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管理与运营的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如今尚存在一种企业,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族企业,这种企业也不排除有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但是在这种企业中,管理者大部分是家族中的人员,无论是文化水平程度是怎样的都可以安排在企业的管理层上,尤其是这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是老板的亲属,也就是所说的自己人。但是,这些所谓的财务人员大多都是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毫无概念。管理者对于管理意识的缺乏,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与健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完善。

(2)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上文的阐述中已经说过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是家族中的成员,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无法给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对策或是意见,他们仅仅是将企业中的财产作为自己家族的财产并没有将其看作是一个企业的资产。这样一来,别说是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这样的家族企业甚至都没有会计管理制度,仅仅是家族成员作为企业的出纳来管理企业的现金流量。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企业的内部管理就会出现问题,企业的物资的进出没有详细的记录与管理,企业现金的预支、报销与收付没有得到一定的控制与管理等一些其他的内部管理问题都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而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问题将会不断地堆积。而会计制度的不健全,会计一人兼任数职又会引发舞弊现象的出现,再加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的缺乏,在缺乏会计制度的管理下将会出现管理人员之间徇私舞弊、浪费企业的资源、增加企业的成本,导致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乏而导致企业无法运转,从而导致企业破产。

(3)会计人员及管理者自身责任不明确

虽然存在部分民营企业有独立的会计部分,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制度,但是会计人员在办公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受到管理者的特殊要求。也就是说,目前的民营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通常不进行直接的业务办理,在某些业务中,负责人会考虑到企业的自身利益而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按会计相关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会计人员了解此事的违法性,但是并没有违背管理者的意愿去拒绝其要求,会计人员无法实施监督作用,在准则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样一来,会计监督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就是民营企业中管理者与会计人员无法明确自身的责任而导致会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发展。

三、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明确企业的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民营企业在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化的过程中就会选择扩大投资,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对于经济环境的不了解性就会导致盲目投资,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的过程中要衡量投资的风险性,根据现实的环境与需求进行专业的风险评估来评价投资的有效性,从而降低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性。有效的投资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而同时盲目的投资将会使企业受到风险的迫害。

2.完善外部政策、相关法规及融资政策和环境虽然国家已经认识到民营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确立了民营企业的地位,但是部分法律与政策的限制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仍然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了重重的阻碍。因此国家对于相关政策的规定和执行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使得民营企业在进行企业融资中能够得到政策的眷顾,而不是在政策的限制下无法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国家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助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其一,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其二,开展民营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其三,改善目前的不良的竞争环境等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健全的政策与环境。

3.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首先,明确企业责任人与会计的自身责任,实现企业会计制度的独立性、有效性,从而更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善目前存在的徇私舞弊的现象;再者,实现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第3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提高我国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多元化快速稳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随着我国民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应用。我国的民营企业因为起点较低,没有良好的财务规划管理标准,在财务管理上出现较多的问题,这些缺陷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将针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民营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解决财务管理的办法。

关键词:

民营;企业;财务

民营企业的发展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保证基本财务的管理。民营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为主,这种依照家族资本经济为基础,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建设,拓展社会经济市场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标准,民营企业需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标准。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将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整合,分析民营企业发展基本原则,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提高民营企业财务规划建设。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各种经营原因造成寿命低、生产效率低的现象。民营企业如何提高经济综合快速增长,确保生产规模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管理规范性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民营企业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综合发展素质水平,依照企业发展标准,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能力,确保企业财务发展良好,减少现金支付管理过程,逐步提升企业规模化发展,降低企业破产风险。依照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层的核心内容分析,审查民营企业财务的管理制度,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企业创新改革发展状况,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发展实力,实现企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确保民营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问题。资金的支持是企业长期稳定生存的基础。企业高效运转,可以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分配。依照企业从外部引进的资金,对企业内部的资本进行借贷工作,提高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范围,完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确保企业财务资本标准。在融资过程中,因企业融资借贷数量实力不足、融资数量较小、成本高,企业无法实现资本结构的融合。依照财务杠杆原理,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发展实力,确保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缺陷无法满足银行规定的基本标准。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民营企业抵押担保困难,无法依照公正调查方法实现企业的融资规划管理,这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加,企业的资本负担增大。

(二)财务成本管理不足。企业的成本依照企业发展标准进行融资分析,依照资金耗费管理标准,逐步完善企业成本。成本管理的弱化造成企业资本水平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资产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有效规划和控制。成本的发展制约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核算标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算分析,成本支出不健全,财务资本或大或小,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企业失去了基础资金控制标准。民营企业通过削减利润,提高运营资金,造成财务管理活动成本无法有效控制,最终造成企业资产危机。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规范制度的管理是企业资本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企业的发展需要对财务进行管理,逐步提高资金筹集的发展水平。通过资金标准的运用,提高资金消耗,确保资金收回、分配。良好的外汇评估、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清算管理。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无法依照财务管理标准,完成记账、核算。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无法看懂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利润没有具体的分析和整理,这都影响企业会计标准无法正常发挥。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控制标准受到影响,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大,民营企业只能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企业的财务进行规划,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高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是纸面上的规划和数据分析,而是企业内部财务的有效管理和规划。依照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客观发展原因,分析企业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标准,逐步提高企业项目的有效规范作用,确保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调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管理制度,就会受到企业财务、监督、法人等各方面的影响,影响企业健康成功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资金的有效使用。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的核心内容,分析企业资金管理标准,确保财务管理效果。逐步提高企业的资金规划,按照企业资金效率标准进行有效数据分析。逐步加强企业资金的估算和分析,确保企业收入的提高,保证支出标准,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资金需求,确保企业资金效果。另外,企业应当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赊销过程进行规划,建立良好的评估规划评测标准。如果应收账款已经发生,就需要企业对所需要回收的资金进行管理,确定企业账款的回收标准。在基础存货管理中,需要重视企业的现金规划管理,不可让过多的存货留在企业中。企业应当确定有效地存货标准,分析最佳订单量,防止出现资金流失过多的现象。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展,确定融资意识管理标准。采用间接和直接相互结合的方法,在筹资活动中建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分析融资意识管理标准,确定可融资水平。在筹资过程中,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机制,分析企业的筹资风险,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建立良好的投入产出比,确保投资效益标准。分析企业决策失误的原因,降低企业资金投入低、效率差的问题。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标准,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实现企业内部价值的有效提升。依照企业财务变更水平,分析企业价值信息,采用多项收集企业外部信息的方法,研究市场变化,实现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有效测算。注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价值和风险规划,对项目投资回报率进行有效分析,控制预算财务管理标准水平。

(二)提高财务成本建设。提高财务成本建设标准,确保企业竞争优势水平,提升企业核心价值标准。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利润率价值,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调节财务成本,尽可能多的实现产出。成本控制是保证企业综合收益的最好方法。做好企业财务的成本核算,确保收集方法和处理效果,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测定企业最适合的保本销售比例,确定企业的销售价格,减少无效的劳动问题。寻找合理的经营产品,分析适合企业产品功能发展的标准,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核算原则。利用企业核算确定产品水平,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改进措施。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企业生产发展的产品,分析现有成本效益。拓展成本核算的考核标准范围,实现企业成本现有管理和超越管理的综合控制。拓展企业成本、利润和费用,实现成本考核体系。通过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可加大的成本标准。在企业内部设定有效的成本财务管理,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分配管理,逐步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企业内部设立成本考核中心,充分利用企业财务信息的全面客观性,加强成本绩效考核管理。

(三)培养引进财务管理人才。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济发展。依照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标准,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结构,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会计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内容,提高会计职能标准认识水平,确保企业会计职能标准的转变。因此,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发展,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经济管理能力培训,制定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理念,坚持科学人才规划,制定有效地企业财务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经济发展素质,确保财务管理人才的成长。另外,可以聘请有资历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实现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人才,通过财务人才交流活动,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及时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与国际上财务管理方法的不同之处,分析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依照国外财务管理标准,对我国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提高我国财务管理水平,缩短与国外财务管理技术之间的差距。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快速地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民营企业认识发展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逐步提高应对财务问题,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确保民营企业可以依法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力,实现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顺应市场发展原则,有效地加强民营财务管理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红英.中小企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吕宏程,董仕华.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并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成为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国家政策也积极的配合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我们就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着手,并相应的提出解决方案,为我们的民营企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当前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经济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单一且缺乏活力

经过很长时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全国上下各大企业都在进行变革,但是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提并论,经济体制的问题一直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制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因素:(1)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部门较为精简,一方面这是有好处的,便于管理,但是部门过于简化,会导致企业内部自主性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作用单一且不明显;(2)民营企业一般资金来源都比较单一,跟很多上市的大企业相比,很多人或者企业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这一部门,这就导致民营企业的投资来源较为单一、运营环境封闭、跟市场的结合度不够高,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活力。

2.企业内部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民营企业作为个人承办的企业,在创办初期规模受到一定的影响,内部部门分配并不完善,有一部分做的相对较好的民营企业,虽然部门配备齐全,但是其管理制度、管理职能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企业的内部管理很不完善,尤其是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性存在很大问题,导致很多工作环节重复或者工作有真空阶段,当然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处境,企业所需物资经常重复或者短缺,使得企业的经营存在很大的亏空风险。这种企业内部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是广泛存在于各民营企业的,并且很多民营企业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方面,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协调,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到自己的协调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

3.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整体工作效率不高

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各种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支持,甚至在管理模式和技术方面也充分的给予帮助,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还是延用传统的工作方式,财务管理仅仅负责财务方面的相关事宜,跟其他部门的关联基本为零,使得财务管理部门被独立,并且管理方式陈旧,不适合当今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度缓慢,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与企业的发展逐渐脱节。

4.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工作能力不够

在我们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很多管理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引入,但事实上,很多企业仅仅重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并且还会定期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与此相比,我们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如此的待遇,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内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工作开展不够顺利,容易出现问题;(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差,缺乏主动性,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是雇佣关系,很多问题处理不到位,完全属于应付工作,导致工作效果低下;(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工作管理不到位,只有优秀的管理才能教导出来优秀的员工,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很有必要的。正是由于这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不够高,工作能力不够,才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二、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

1.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活跃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要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企业购买物资等产品预算的管理,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2)做好财务工作分工,企业内部人员权责分明,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益;(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良好的制度才能更好的去约束,去制约。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活跃和有效。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

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不仅仅针对财务管理部门,加强对民营企业整体的控制才可以有效的增强各个部门的联动性,使财务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加强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整个企业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组织各部门工作,极高决策效率,及时汇总信息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现实利益。当整个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形成的将是一种良性循环,不仅仅可以有效带动财务管理部门的发展,更多的是带动民营企业整体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3.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发挥着支持、保障、监督、控制的职能,但是在目前的民营企业的运营中,财务管理并不能充分的发挥本身的职能,当然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化成本又太高,但是小规模的信息化还是必要对,对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所以要想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达到这一目标,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先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软件管理,只有这样其他部门才可以迅速作出反应,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4.增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水平,提高工作能力

一个部门的改革离不开员工的共同努力,优秀的员工对部门的发展是一股非常强力的推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其财务工作的开展效果,进一步影响整个民营企业的业绩,因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民营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任务。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2)将员工平时工作与年终考核相挂钩,工作完成度直接决定其工资和奖金,加强主人翁意识;(3)适时增加法律知识培训,加强销售结算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内部纯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源上制止的问题;(4)严格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确保以优带优,而不是空有其职。只有先保证了工作人员素质,工作制度的完善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完美运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业绩。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就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的分析了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民营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指导,希望对民营企业改革财务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伟.企业组织资本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其创新路径.轻工科技,2017.

[2]楚继伟.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16.

[3]宋红尔.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企业,2017.

第5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民营制造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经营历史较短,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管理经验也不足,造成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民营制造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规范化的市场的要求。在财务方面,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的意识不浓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不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民营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民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在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好评,还积极参与了国际资本市场,开始了跨国经营的道路。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的原因,退出了市场。这些因经营不善推出市场的企业中,不乏因财务管理不善导致企业风险失控,从而在市场失去竞争力,进而推出市场的企业。民营企业应该从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入手,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的观念、目标、内容方面,逐渐突破了传统的企业经营活动范围。民营企业受到市场的冲击,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利、筹资政策不合理,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这给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已迫在眉睫。

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金融机构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之一。在现代市场中,尽管融资渠道很多,但是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少。首先,国内上市进入门槛较高,入门成本也较高,导致民营企业难以与直接资本市场衔接,直接融资能力比较差。其次,民营企业因为融资信誉程度低,没有足够的能力发行企业债券。虽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的金融机构进驻我国的市场,但是外资的引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营业网点增多,经营成本加大,外资会把重点放在大型企业身上,而民营企业得到的机会很少,很难得到国外金融机构的投资。

(二)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偏低,投资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却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的制约,民营企业在某些产业的进入时,受到国有大型企业的排挤。同时,民营企业投资者在投资方向的把控上,主要依赖个人商业眼光,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投资有风险,投资者的正常投资活动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导致部分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另外,传统行业出现了供求过剩,竞争激烈,也影响了民营制造企业的投资活动。很多民营企业找不到通畅的融资渠道,资金不足也无法投资。

(三)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始人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文化素质偏低,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也无法在公司发展中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办法。同时,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又缺乏技术管理的经验,没有掌握基础的财务管理的能力。对于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许多民营企业家都不能正确理解,另外,现在的民营企业的管理中,普遍采用家长制,把企业内部的财产权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优秀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财务管理中,要么过度控制,要么管理不善,一些管理人员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四)会计业务不规范

现今的民营企业中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大量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职责不明,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只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处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机构基本上是内部结构,大量由员工的亲属组成,财务岗位也是由亲属担任。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随意进行账簿的设置、记账不清楚,经常随意进行调账、销账。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民营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客观因素造成的。因此,首先必须完善企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融资环境。虽然我国在法律上已经承认了民营企业的地位,但是关于民营企业现有的法律,经济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

一是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促使更多资金投入到民营企业,应设立相应的担保机构,保障企业融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成立风险投资基金,保障企业的投资,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三是建设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自动化、系统化,便于企业电子化的财务管理。

四是建立规范的信用中介服务结构,制定合理的服务条约,规范中介公司的行为,促进民营制造企业的信用信息咨询环节、服务评估环节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同时,还要规范中介服务结构的法律责任,促进公司行为的合法化。

(二)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大财务部门对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加强企业的内部经济控制,合理实行财产控制,建立科学、严格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可以采用集权型的财务管控机制,促进激励机制的多元化发展,运行机制符合企业的规范,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速度和科学性,在决策前,采用定量计算分级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还要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做到民主决策。还要实行预算管理制度,认真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的标准定期检查公司的账目,细分责任,实行奖惩机制,严格预算的程序。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特别是在管理机制方面,应该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竞争上岗的制度,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给民营企业注入新的活力,突破传统的人才聘用机制,选拔优秀的人才,从源头开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加强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防范机制

从原则上来说,任何市场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更大,蒙受的经济损失更大。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谨慎地进行投资活动,规避市场风险。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善于观察市场的变化,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因此,民营企业要具备资金的风险意识,加强资金管控力,制定资金管理的责任制。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筹资制度,处理好投资和融资的关系,控制资金的分配和分流。同时,民营企业还要建立合理的财务分配机制,树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全面收集公司的情报,加强和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全方面地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堪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投资偏低,投资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会计业务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民营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广斌,马葵,刘辉.民营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5:148-149

[2]王颖.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6,02:57-59

第6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竞争经济,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致使企业财务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在其发展中,财务风险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已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本文通过论述民营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来研究民营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从而针对成因来提出如何防范财务风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类型可以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发迹于20世纪80年代的短缺经济时期,发展于90年代国有经济的调整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2016年底民营企业达1908.23万户,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五成。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体制不协调,民营企业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水平不容乐观。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其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又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虽然1999年和2004年都进行了宪法修正,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作用。但是却由于没有颁布《私营企业法》,也就不能有效的保护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其他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和矛盾都出现了,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制产权和非公有制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相等。

2.国家信贷政策的失衡

从事间接融资的商业银行和进行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都更倾向于国营企业提供资金,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正规融资环境比较恶劣。现有融资环境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这也大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张。

(二)内部原因

1.信用状况比较差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诚信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民营企业诚信缺失严重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对于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评价较低。企业经营者认为守信用的企业按经济类型排序如下:

从上表明显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信用状况比较糟糕。

2.企业治理结构失衡,财务决策失控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基本前提,而我国多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董事会权利的董事长化,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据统计,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由业主本人作出的为 81.2%,由总经理作出的为 5.1%,两者共同作出的为13.7%(见下表)

最终控制人由于受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在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条件下必然造成财务控制失灵,财务风险膨胀。

四、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为其融资提供服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民营企业离不开法律服务,更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资本市场应放低准入规定,让民营企业有机会进入去融资;同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二)企业要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增强信誉度

民营企业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信用担保环境;要切实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资信度、诚信度;民营企业要自觉建立信用等级档案登记和公布制度。

(三)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首先,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外部化,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制衡和财务决策机制。其次,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摆脱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束缚,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发挥独立董事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作用,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增强办事效率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第二,提高业务技能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精湛的职业判断能力和R导寄埽还要会预测和分析,具有财务管理能力,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创新精神和知识学习能力,做一个真正适应符合企业的财务人才;第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要强化法制监督,要及时出台和修正相关法律,为企业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供有效的保障。

五、总论

在现代动态竞争的环境中,财务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民营企业一定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要时刻关注财务问题,从而发现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当危机来临时,企业可以迅速而正确的加以应对,才不会由于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的崩溃。所以,民营企业特别要注意控制财务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曹惠明,张玉英,杨克泉.财务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49.

第7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民营企业自身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弊端频频暴露出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发现和分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行为不规范。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产权单一,表现为封闭式的个人及其家族控股。这使得民营企业无法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而作为企业机密的财务信息更是由家庭成员把关。另外,企业账簿的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财务考核大多缺乏责任指标,且不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确定员工薪酬;收入分配也多向家族成员倾斜,从而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资金管理不严,财务控制薄弱。有些民营企业资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买不动产,无法提供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有些民营企业的赊销政策贯彻不力,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

3.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难以取信于社会,致使企业的一系列投融资活动受到限制。我国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这都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果,致使银行及社会公众对民营企业缺乏信任,“惜贷”现象严重,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所运用的管理会计的方法和观点

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和“会计”这两个主体融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目前,管理会计中具有代表性且能为我国民营企业广泛应用的方法和观点有:

1.作业成本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性态的观点理解成本的发生,即从成本发生的经济原因(表现为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作业)来认识成本。通过作业来确认生产费用,再依据产品确认其耗用的作业,从而实现了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计量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一方面使得产品成本在计算上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对作业特别是对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研究,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视野。

2.目标成本法。传统的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程序是:①开发新产品;②估计制造成本;③决定销售数量及利润目标;④综合确定产品售价。目标成本法与此恰恰相反:①以同行业或竞争性的产品价格作为新产品售价的上限;②根据期望的产品销售数量,决定利润目标;③以预计的具有竞争性的售价减去目标利润,确定产品生产的目标成本;④运用“成本筑入”的思

想,在将材料、部件装配成产品的同时,也将成本一并“筑入”,相当于事前在图纸上规划模拟出生产的过程。新产品的目标成本一旦确定,就应当为以后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建立各自相关的目标成本,各部门都要为其目标成本承担相应的责任。

3.系统观念。注意组织管理层次和环节,加强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协调,强调一切从整体出发,优化整体功能。

4.人本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现代的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使企业拥有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进而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三、管理会计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管理会计的系统管理及战略管理观念要求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要求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财务管理按管理主体大致分为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四个层次。财务管理人员处于管理者层次,凭借其财务专业知识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同时,在财务管理上既要坚持财务集中,又要坚持民主理财。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在财务人员的配置上,不能任人唯亲,要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措施,健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2.管理会计所倡导的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各有特点和优势,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加以运用。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的特点,如果强调产品生产前各阶段(特别是产品设计阶段)对目标制定及实施的影响,就应采用目标成本法;如果从成本发生的经济原因角度认识成本,其重点在于“作业”,成本的归集模式是“资源作业产品”。作业是联系投入和产出的纽带,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不必要、无效率的作业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民营企业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拓宽管理会计所需资料、信息的来源渠道。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源自财务会计核算资料,而民营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和资料严重不足且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同时,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信息系统对一些数据的处理方法、详略程度、期限范围的要求不同,所以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财务会计核算资料进行较为繁琐的调整和处理,时常会出现管理会计信息滞后的现象,不利于及时决策。因此,民营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应该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努力拓宽管理会计所需资料、信息的来源渠道,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4.管理会计的施行需要计算机系统的支持。计算机能够准确、快速地处理大量数据,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管理会计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逐步建立存货管理、财务分析、资源配置以及本量利预测等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亦有待完善,民营企业自身的弱点也使管理会计很难尽快得到应用,因此政府应专门组织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的程序、方法,帮助民营企业推广应用管理会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①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第8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与优化;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前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花费的开销以及经营效益均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有所体现,所以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成效高低,对于企业决策者制定符合实际经营水平的发展战略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COSO理论概述

COSO是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全称为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92年,该委员会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为后续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COSO遵循相互牵制、授权控制、成本效益、整体结构等原则,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由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问题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导致自身工作积极性不高,严谨性不够,易出现疏漏;其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和信息化的高效性等优势认识不足,对信息化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功能受到限制。最后,部分财务人员素质过低,缺乏基本的业务素养,不能促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内部得到有效控制。

(二)配套设备问题

一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配套设备尚不完善,使得操作人员无法准确完成工作;二是网络信息管理很滞后,难以满足现代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的需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互不共享,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浪费。

(三)监督管理问题

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整体风险控制环节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且,对市场经济下防范财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的认识不足。一旦发生具体的财务风险和问题,不能严格处理且不易灵活处理。流于形式,得到不准确的信息。

三、基于COSO视角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内控环境

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建立起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严重,很难找到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内部控制核心在于经营者,这样的产权结构不利于严格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建立和执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风险评估

首先,从组织体系上而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是很强,因为到目前很少有企业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业务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风险识别与评估都分散到了不同的业务部门,因此就存在了多头管理的乱象;其次,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系统方法,风险的评估技术还停留在手工的定性分析,而定量的分析方法也局限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数据基础上,更不用说构建风险评估分析的模型实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实时风险控制了;再次,中小型民营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对象也仅仅局限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客户群体的信用风险,而有关于其他方面的风险和新业务的风险都缺乏相应的评估与控制。最后,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识别和评估风险方面的技术也显得比较落后,相关规范和制度的评估、约束和标准、程序的制定都略显缺乏。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贯穿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层面和每个员工。总体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控制活动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仍待改善,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审批流程不够严谨、不注意控制成本、成本核算不规范、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预算系统等等。

(四)信息与沟通

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缺乏健全的信息系统,信息的传递效率十分的低下,并且所有的信息都是借助报告和文件的形式在传递,这样就导致了信息组织过于庞大,甚至出现过时、信息失真的情况,因此,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财务数据、收入、费用和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信息就会不真实,一旦出现虚假报表、虚假的会计、资产经营信息,那么就会产生很坏的后果,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巨大的损失。

(五)内部监督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监督检查职能的正常发挥。其次,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缺位,职责不明晰造成的游离现象,使得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再次,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制度不是很了解,而且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中小型民营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重视不够、不知内部控制该如何建立、虽已建立但不健全等多方面问题。最后加上稽查、监察部门和纪检单位等职能监督岗位作用不力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部门陷入了自己监管自己的怪圈,最终导致了审计难、上报难、处理难的“三难”问题未能很好解决。

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明确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拥有的财产使用权和支配权,实现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强化产权约束,从而充分发挥产权的各项功能,促进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其次,利用多渠道资金改组中小型民营企业, 通过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进而建立起有效的产权制度,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经济得以持续增长。合理调整中小型民营企业资产结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选取和激励问题,把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者经营行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

再次,中小型民营企业要事先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存量资产, 可以通过财务审计的方法加以控制;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增量资产,则可以通过审查投资计划的方式来加以控制。

最后,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培养员工的诚信、敬业和刻苦的精神面貌与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的工作态度是企业获得做好业务的本质基础。

(二)完善财务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和评估,并且有确定的组织和领导负责。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大宗物品的采购、产品的销售、其他业务开展等风险管理工作统一到某个具体的部门来负责,实现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逐渐的从分离式的风险评估向一体化的全面评估转换。

其次,由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高度重视当前财务管理新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建立确实可行财务管理的管理规则和制度,同时设计出应对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要做准确的评估和计量,一旦发生风险,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防范与应对,确保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风险评估内容能够涵盖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的业务领域与新业务的种类。

最后,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风险的判断、归类和鉴定工作,有效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基础与前提,对可能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来财务或非财务损失的内外部风险因素加以识别,以便对其进行评估与管理。

(三)优化财务管理控制活动

中小型民营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中小型民营企业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中小型民营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贯穿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严格分离。其次,制定各种财务管理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最后,作好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该加强职责划分,不同功能的工作由不同的部门与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与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四)优化财务管理信息与沟通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建立生产销售中单据的流转、保管与使用制度、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等,明确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范围,理顺了财务管理信息的核对、分析、整合、报告渠道,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有效。更利用ERP系统、内部局域网等现代化信息平台,使得各管理层级、各部门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传递更迅速、顺畅,沟通更便捷、有效。

(五)优化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使得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需要健全机构的设置,同时为审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做出合理的安排。首先,根据中小型民营企业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其次,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第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最后,为了更好的健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审计制度,还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才能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五、总结

本文基于COSO视觉分析了当前我国民营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了研究民营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了有效改善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本文还针对民营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给出了相关的策略,不仅仅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与建议,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4:3-12.

[2]张倩.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与优化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14,02:108-111.

[3]王芳.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分析与应对[J].经济师,2014,07:115-116.

第9篇: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范文

摘要:我国的民营经济,进入本世纪以来,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特殊的组织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使得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残缺不全,造成企业财务运作与资金使用的无序性和违规性。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则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审计与监督是关键。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结构;财务运行;审计监督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末,二十余年中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和传统思想、传统观念的束缚,一直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国家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国有经济、合作经济(中外合资)共同发展、并存发展,中小民营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多数起源于家庭(家族),部分为近年来全民或集体企业改制而成,少数为合作或股份制形式。其特点是:企业规模小、起点低、层次低,企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差、技术素质低、科技能力低、创新能力低,企业市场能力低、竞争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基本就是企业投资者,企业运行机制基本沿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式决策和家族式管理,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基本被家庭(家族)成员占据,企业主要的结构形式是以裙带关系、血缘纽带作为基础的。企业财务的运行、操作、管理等处处显现着家庭行为方式的特点和渗透着家族血缘关系的气息,资金的来源、使用、流动,往往缺乏规范性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有时甚至出现无序、混乱的状况,使得本来就非常紧张的资金不能发挥最佳的效率,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结构状况及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的组成特点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的同一性,探究这类企业资金的来源和组成状况,就可清楚地了解企业资金结构特征、

企业财务组织特征、财务运行状态等。从目前看,中小民营企业资金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自有资金:这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的首要来源,也是家族式企业最普遍、最快捷、最简单的投资方式,更是创办企业的源泉和动力所在。自有资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存量资金。主要是家庭多年的收入积蓄、存款和祖产。(2)原始积累。通常为创办企业前,以家庭为基础已从事了一段时间经营性或服务性活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滚、爬、摸、打,获得一些积累,在逐渐了解一些经营之道后,希望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投资创办企业。(3)家产抵压。由于资金不足,将家中财产(包括房屋)抵押,获得资金(贷款)创办企业。

自有资金是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的首要资金来源,也是企业的根基所在,尤其家族(家庭)式企业,更是将企业与家庭的共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由于自有资金一般数量都很小,所以,在企业筹备、注册、创办阶段,只能暂时维持企业初期的生产、经营的运转。

2.合股经营: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创办初期较为普遍的资金筹集和经营方式,其优势可以减轻独立经营自有资金的困难度,使企业资金能相对宽松一些。同时,可以在筹划、申请注册和创办初期集中合股者的人力、物力和智力,为企业顺利投入生产、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合股经营一般由二人以上共同投资,持大股者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者,合股者一般有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或其他形式。但从目前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推进,合股者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价值趋向等方面的分歧逐步产生,加之在权力分配、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不断显现,使得生产、经营、服务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影响决策的施行,而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成为丧失市场、失去竞争力的最大因素,也是导致众多合股经营企业在创办二、三年后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

3.贷款:向银行借贷,是所有中小民营企业都必须进行的资金筹集方式,也是最难的工作之一。其一,是贷款难。因为,企业本身规模小、资金少、生产加工等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多的利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银行而言,中小民营企业本身的投资和资产数量就很小,如生产经营一旦出现意外,就将血本无归,银行的贷款就会成为呆账。所以,银行在贷款时往往谨小慎微,要求很高,手续很繁杂,并且要有相应的企业担保,而寻求担保又是企业实现贷款的一道高高的门槛,获得经济担保的机率很低。因此,多数银行不愿贷款给这类企业,即使企业在耗费很大的精力后所获得的也只能是小额的、短期的贷款。其二,还贷难。由于企业的各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开支往往超出企业的预算,企业开业初获得的收益又很快投入新的生产、经营流程中,流动资金很难在账面上有结余。所以,按期还贷往往是企业的大事,企业经营者往往为还贷绞尽脑汁,有时为了应急,甚至不惜向民间借取高息资金,用于还贷或生产中急需。

4.民间借贷: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资金手段。企业创办时资金的困难、生产经营中周转金的缺少、银行贷款的限制和繁锁的手续以及还款期临近等都制约着企业,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都采用民间借贷方式缓解资金的困难。民间借贷形式一般有向个人和企业借贷二种,其利息一般比银行贷款利息高得多(尤其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小额资金借贷公司,利息高出银行几倍、十几倍),但借贷方便、手续简便、资金筹集时间短、速度快、能很快解决企业的资金的困难,尤其是外贸加工企业,在接到较大订单后的资金筹集,基本都采用民间借贷方式解燃眉之急。民间借贷一般时间不长,以一批产品或一个加工周期为一阶段,企业往往在资金回笼后立即归还。民间借贷有一定的可行之处,但过高的利息往往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存有很大的风险性,一旦产生或出现问题,后果都较为严重。民间借贷的背后,留给人们一些启示,即民间资金存量很大,如何将这些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在盘活这类资金的同时,规范民间借贷,发挥民间资金的积极作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研究的。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组织结构、制度及现状

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运行机制,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运行的状态。第一,从目前着,中小民营企业一般只设总账、出纳和仓库保管三名财务岗位,有些甚至是总账和出纳合二为一,现金出纳、总账基本由家庭主要成员担任,仓库保管也基本为家族成员或至亲好友,属于企业财务监督中的财务审核、财务审计、财务管理等基本不予设置。因此,从企业法人到财务结算的整个运作过程都具有企业运行和家庭操作的双重特点,即使少数企业采用聘请总账会计的方法进行结算和纳税,受聘人也只在月末、月初的几天中来企业履行一下结账手续,并不真正履行会计职责和监督职能。所以,财务审计与监督在企业是不复存在、或者是有名而无实的。第二,由于企业组成和财务组织结构的特点,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或残缺不全,资金使用、流动、流向的随意性很强,主观意志基本主宰企业资金的运行;现金的存量控制、使用范围、支付等缺少规范和约束;会计要素中的各项指标不能严格按要求去执行和操作,造成企业财务运作与资金使用的无序性和违规性。第三,财务制度和财务监督的缺失必然带来企业财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运行的实际状况;不能正确、完整的反映企业财产、资金、盈利和负债的真实情况。第四,有些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个人消费与企业经营性开支混为一体,企业流动资金成为个人消费和挥霍的来源;企业经营中大量采用现金交易,为拖欠工资、欠债不还、甚至行贿、逃税等违法活动提供便利。

因此,从总体上看,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奉公守法,服从国家法律、法规的,但仍有少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不容乐观,尽管是少数现象,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造成的危害却是很大的。所以,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和监督已成为规范和净化市场、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财务审计与监督的地位、作用、途径及方法

1.能够逐步地、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有效的财务监督与控制来促进企业管理步入良性轨道。首先,健全和强化企业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流动和使用等,促进企业财务运作和资金使用的正常有序;其次,促进财务信息完整、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正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盈利的真实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详实、正确和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资料。

2.能够逐步地、有效地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企业资金的投入、投向,全面掌握企业资金流动、流向,确保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促进资金投放和使用的最佳效果,促进财务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

3.财务审计与控制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第一,能有效地规范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家庭(家族)成员在企业的财务行为。第二,能有效地跟踪企业资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动向和作用,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第三,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违反财务、财经制度行为的发生,有效扼制违法行为的产生。

4.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审计与监督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完善企业财务组织结构,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第二,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务规定,遵守财务制度,对企业资金的流向、流动、回笼、周转要时刻予以密切关注,监督并加快资金回笼,以防资金的流失而造成损失;第三,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要时刻牢记财务信誉是企业信誉的首要要素,是企业的创业之本、立身之本,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地位,创造经济效益的根基所在,因此要时刻注意维护企业信誉和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5.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审计与监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委托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指导和审计监督,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企业财务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这样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保护了企业的利益。(2)对企业生产经营中较大的投入、投资项目等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跟踪指导和审计,确保企业资金运行中的正确、正当、正常和安全。(3)地方政府要关心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本地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关职能部门要牵头成立中小民营企业协会,并且吸收西方国家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会)的经验,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协调企业间的矛盾和整合企业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4)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和检查,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资金困难,改变税费有人收、管理费有人要、困难无人问、资金无处借的被动状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困难的路径探析

资金困难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制约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瓶颈”。社会经济发展中,再好的项目、再好的订单、再丰厚的利润,没有资金去运作,也是空话一句;再好的经营者、决策者,再优秀的创业者、管理者,没有资金,企业生产、经营也是纸上谈兵。因此,资金已成为影响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障碍。而如何有效地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笔者认为,政府的扶持和协调是关键。

1.政府协调:各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要根据当地民营经济的特点,借鉴和学习英、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组织成立中小民营企业协会(联合会),组织协调资金,为协会成员企业提供担保,通过协会对企业进行信用评定,为银行贷款的平安度提供参考。

2.政府扶持:国家和地方财政可拿出一定的资金,通过财政扶持和政策倾斜的方式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借贷的困难。这类资金可以采用长期借贷、贴息借贷、扶持借贷等多种形式,同时由执行部门或机构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审计、检查、跟踪服务等,这样既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困难,又促进了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同时可收益,企业、国家、政府获得“三赢”。

3.银行贷款:银行等金融部门要改变传统的观点和贷款方式,要从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增加企业借贷的额度和简化手续。可以请企业协会担保,而将风险和管理转向行业协会内部,通过行业自律和信用机制来约束企业。

4.成立民间银行:国家、政府、管理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可以联合组建民间商业银行。由民间出资,专门面向中小民营企业,尤如中小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解决企业资金急需和投资的困难。

参考文献:

[1]何俊德,杨诚.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111-113.

[2]刘义荣.中小民营经济的环境变迁与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07(4):91-93.

[3]曹沛霖.政府与市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吴江市经委.经营者素质成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风险因素[Z].200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