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

第1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财务预算计划由各分支部门的财务预算计划组成,从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到考核环节都离不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配合。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各部门制定相辅相成的工作目标,从而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对各部门或部门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通过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单位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其应得的奖励,而对于无视预算计划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这种奖惩机制有利于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督促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

(三)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求单位内部的各项财政支出必须事先纳入预算计划,并严格按照预算的额度进行支出,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防范个人贪污浪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行为,有利于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对财务预算管理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无偿拨款,许多单位只是简单地按收入类别和支出类别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太过随意、简单。

(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忽视对《会计法》和《预算法》的学习,或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资金管理与监督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资金使用过程中。第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注重后天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得不到业务所需的及时更新,对于国家新颁布的相关法规也缺乏深入的了解。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质量较低

财务预算的编制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是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被看成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不能在各部门之间集思广益,编制的时间也比较紧张,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充分考虑到全年的各种收支可能。

(四)预算执行缺乏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少单位根本未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体系,预算执行的结果未与责任人的业绩挂钩,这就减弱了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的动力与积极性,预算执行的低效率无疑会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是单位的主体,其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而,要大力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其一,要在单位内部宣传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强化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其二,要着重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思想工作,利用他们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从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层面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职业道德素质层面来看,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在遵守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财务工作。从业务素质层面来看,相关财政部门要经常组织各单位的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以及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等,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和全面理解相关法律提供条件。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要自觉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

(三)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能够保障财务预算得以顺利的执行,而且有利于财务控制工作的实施。财务预算是一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及协调配合,还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的编制。另外,要摒弃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的“基数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确保编制出的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方法,将预算收支分类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中记录本年度可能发生的收支金额,并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有特定的预算收入与之相对应,切实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四)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考核体系

财务预算的执行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避免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分离或脱节。首先,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出整个单位的总体预算后应将各预算指标在不同职能部门间进行逐级分解,并将预算的执行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其次,要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体系,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个人绩效结合起来,对于严格执行预算和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嘉奖,对于预算执行不力者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另外,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合力监督效果,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

参考文献:

[1]殷羽.浅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商业,2012(02).

第2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农业事业 财务工作 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反映和监督财政性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情况。相对企业单位会计工作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一般比较简单,不进行盈亏核算,着重财政预、决算及核算资金的收支结余。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就当前农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成因,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进行粗浅探讨。

一、农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易产生政策违规。《会计法》、《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会计档案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会计管理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现行的财政制度也加大了对部门预算收支全过程的财政监管。另一方面,单位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需要财务管理工作要具有弹性,才能发挥必要的资金调控作用。财经制度的日益严密规范同实际工作的灵活要求不相一致,易造成财务活动出现政策违规。

二是易出现支付违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其他必要支出出现资金缺口时且追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采取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财务部门也因此容易出现违规支付。

三是易出现核算过程违规。会计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财务人员受自身素质及培训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准确的运用新的会计政策,处理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因核算错误造成违规受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上述问题的成因

一是思想认识的片面性。特别是一些农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同志,对财务工作在推进部门各项工作中的保驾护航作用认识不足,使财务工作不能提高质量。

二是财务管理体制的责权结构不合理。在目前的财务管理体制下,财务人员首先作为单位的工作人员,处于从属地位,对单位领导在工作上存在利益依赖关系,这使得财务人员在面对单位领导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时,履行监督职能时无法有效地依法坚持财务原则,为财务问题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

三是会计基础工作亟待规范。当前财务工作中,由于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会带来大的隐患。

四是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相对滞后。多年来,大多数单位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造成不少财务人员业务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影响和制约了财务人员素质的进步。

三、问题的防范与化解

1、强化财务内部控制

加强农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升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防范和化解农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2、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职能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秩序。

一是加强内部审计。通过审计,对本单位的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财务收支以及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查处、建议、促使各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真正使内部审计起到一查二帮三促进的作用。

二是发挥参谋与协调作用。通过对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部门开展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发挥协调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客观、公正地反馈给领导,使领导及时处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是正确评价,促进学习。开展管理、绩效审计,为单位制订分配制度提供依据;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在审计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要相互学习,部门之间要相互借鉴。

3、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所谓“三级审核”是指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对每一笔经济事项均实行部门审核、财务复核、领导审批的三级审核制度。这样可以减少财务管理中的漏洞,确保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做法是:

一是财产购进、领用、报废、处理的三级审核。避免管理粗放,造成财产物资的短缺与流失,以及不良资产的产生,对盘活单位存量资产也有一定作用。

二是资金支付中的三级审核。避免审批权限不明确,造成多头审批的混乱现象。审批过程中要严加调控,坚持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力争把有限的资金用足、用好、用活。

三是现金管理中的三级审核。避免财务人员的职务犯罪,保证单位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增加现金管理中的透明度。第一级审查,由出纳员自己进行现金盘点,做到日清月结;第二级审查是由财务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监盘;第三级审查是由单位主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监盘,监盘程序与第二级审查相同。这样确保了领导、群众对现金管理的安心与放心。

四是记账凭证中的三级审核。避免记账凭证输入错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第一级审核是记账凭证录入人员的自我审核。一般是在记账凭证未打印出来之前进行,审核的项目有原始单据的正确、合法、完整、记账凭证编制的正确性。第二级审核是财务主管会计进行详细审核,主要包括审查记账凭证摘要是否准确、会计科目的运用是否正确、记账金额是否正确、原始单据是否有错漏等。第三级审核是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重点审核。(下转第51 页)

(上接第27 页)当记账凭证打印后,财务负责人作最后的审核。这次审核主要是对那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会计业务进行重点审核。

4、加强现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

大多数的农业事业单位的事业经费都比较紧张,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加强现金的管理显得犹为重要。财务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财务的预测、计划功能,准确地预计现金的收、支、余。准确的预测会给单位带来利用各种机会的额外收益。

第3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纵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及补贴等发放情况,按其内容与性质可分为四种类型:㈠补贴类。含有误餐补贴、不休假补贴、下乡及外勤补贴、加班工资、水煤电补贴、专业人员补贴等。㈡津贴类。含有夜班津贴、保健津贴、岗位津贴、专业人员津贴等。㈢奖金类。含有安全生产奖、考勤奖、考核奖(含条块单项考核)、工业目标考核奖、部门表彰先进奖等。㈣其他类。含驾驶员补贴、差旅费、奖励基金、值班费、劳务费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开支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出多门,越规发放。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发放各种补贴、津贴的有关文件精神,凡涉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退休)的工资、福利、奖金、补贴、津贴等方面的财务制度的制定权限和修改权限,一律集中在财政和人事部门,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无权自行决定。但是,有些部门(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不是按规定要求执行财务开支标准,而是想方设法做好人,越俎代庖制定财务开支标准。

(二)自立名目,私自发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片面强调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特殊性,擅自随意制定财务开支标准,增加了单位的经费支出(事业支出)。有些单位在自行制定财务开支标准时,强调经费自筹,而一旦既成事实后,就要求财政部门追加经费指标。

(三)淡化考核,固定发放。现行的一些补贴或津贴,文件规定要在量化考核单位每位工作人员的“勤”况后才能发放。在具体执行中,有些部门或单位怕得罪人,采取“一视同仁”的办法,固定发放。如目前反映较大的误餐补贴和夜班津贴,各机关单位都执行了定额的标准,大体每人每月夜班津贴在25~90元、误餐补贴在60~120元不等。

(四)各垒阵营,超常发放。有些单位与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在自我“创收”、节节高攀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职工福利。他们紧扣中央、省、市有关部门规定的财务开支标准,力争财政多核拨补助资金。如某报社,在人员经费支出方面,除了工资及正常补贴外,设置了“满勤奖”每人每月100元;“工作量考核奖”每人每月100元;“加班补贴”每人每月60元;“煤气补贴”每人每月50元;“夜班补贴”每人每夜10元;“月度考核奖”主要负责人每人每月约490~500元左右,一般人员均在300元左右。照此粗略计算,该单位每人每月可取得约为800元左右的超常补助及奖金。

(五)竞相攀比,争先发放。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开支标准的制定政出多门,地区间、部门单位间标准不统一,再加上执行过程中控制不严,造成攀比之风盛行。

(六)上级决定,下级发放。有些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为了本系统的利益,借助于部门管理的优势,制定行业开支标准,要求在系统内执行。不少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在自行出台新标准时,都加上一条:提高标准、扩大执行范围增加的支出,由地方财政负担。

(七)渠道多样,隐蔽发放。我们江苏省通州市部分单位已由银行工资及奖金,其发放数额全部打入银行的职工工资信用卡中,而原始凭据上既无领款人签名,且无具体支出项目名称,给财务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目前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为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对主要内部科室实行经费双包干制度。这样,有些补贴、津贴、奖金等支出及审批,全部在科室收支包干中“明正言顺”地列支了。

二、对策及整改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财政部门应抓住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的有利时机。按照财税工作“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调整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方向,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改革上来,走出注重“分钱”的偏狭圈子,切实加大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全面清理,统一规范。为了有效地控制经费支出规模,建议对各项开支标准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要重申:各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必须由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规定,其他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出台开支政策。凡上级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出台的支出政策,必须由本级人事、财政部门发出通知后,各单位方可执行,不可自行其事。凡是违反人事、财政部门规定的开支项目、范围和标准,必须一律取消。

第4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目设置较随意,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手续不健全。如:一些单位只设总账,明细账则不设或随意设,使得资产不明细,债权债务不清;许多经济事项无合同、协议,仅凭发票报销,无原始清单等。

二、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特别是乡镇较普遍。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公开透明度也不够;资产管理粗放,责任人不落实,长期不清查,久之则账有物亡;资产变卖、报废不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票据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仍然在使用不规范票据收款,且未建立票据领购缴销制度,有些正规票据的管理也是如此,责任不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五、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费用开支不透明。资金使用随意,未制定计划、消耗定额等,有多少用多少,甚至超支,寅吃卯粮,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单位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以及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为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节约使用资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一、依法科学理财。单位主要领导要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单位财务管理出现重大问题,主要领导应承担责任。

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单位应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财会人员必须有从业资格证书,对财会人员应实行“双重管理,财政为主”的管理体制,调换财务人员应报政部门批准。以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促使其严格履行职责,当好领导参谋。

三、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要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年度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禁止出现红字,留下缺口。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四、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从严控制支出。各单位都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费用消耗限额及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优先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最大限度地挤出资金用于事业发展,对于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要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五、各单位应规范财务核算,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第5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一、财务管理概述

1.财务管理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国家相关方针、制度以及法规约束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控制以及分配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使用企业资金,让企业在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下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评价这三个环节以及内部控制、财务监督以及资产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

与一般的盈利性单位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是确保国家财产更好发挥其效用的保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人是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以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来看,其综合素质依然无法符合财务管理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理念、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以及自我提升意识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

2.相关财务计划的执行力不强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执行力也是影响其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多么好的财务管理计划,如果不能完整执行下来,其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不属于盈利性机构,因而使得部分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重视,没有认真落实单位制定的财务预算计划并严格执行。

3.预算管理不够严格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在资金的使用审批手续过于简单以及支出过于盲目这两个方面。同时预算计划编制的随意性也比较高,没有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4.基础会计工作存在缺陷

会计账务的核算工作不够规范,存在账目设置过于随意以及财务处理不够严谨等问题。比如只设总账而没有设置相应的明细账目,财务票据的使用不够规范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工作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主导者,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管理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提高其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标准,严格执行无证不可上岗的任用原则。其次,在考核财务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其职业道德以及自我提升意识,选择上进并且责任心强的员工。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定期提供员工培训,让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吸收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进而带领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向前发展。

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的优秀财务预算计划以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由于执行不善而导致实施效果受到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来提高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辛苦编制出的财务预算计划可以在单位中得到贯彻执行,努力让国家下拨的款项可以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此外,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同样也可以让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受到约束,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3.加强预算管理的约束机制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制定清晰的预算管理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进展才有了明确依据,单位的内部运营就会更加顺畅。科学、合理以及全面的预算计划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予以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为了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审批手续,让单位的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的去向,确保其用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作用,让其资金使用数额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同时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

4.规范会计工作流程

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规范基础会计工作的流程。具体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保管制度、做好会计记录工作等。此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暂入、暂付账目,要按照及时清理、严格控制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

第6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 完善措施

财务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计划,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费用和利润作出的预计;资本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本性投资方案所进行的计划和评价;财务预算则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现金流量的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作为单位全面管理的有效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以向社会提供服务和公共产品为目标,依照法定程序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通过对预算执行的评价进行财务管理的活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落实内部经济责任有促进作用,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最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适应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预算管理理念落后,过于形式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单位的财务收支缺少长远的规划。很多单位没有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组织、预算制度、预算执行及考核具。体办法等。预算管理工作松散,预算编制粗糙,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随意追加支出,更改预算清单现象普遍,造成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的随意性较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基本来自于国家财政资金的划拨,各单位只是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划拨的款项简单的制定收支计划,而且认为预算的编制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单位内部各部门被动的接受预算指标,造成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同时近几年预算体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但“基数法”的影响根深蒂固,“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而习惯地以过去的基数为基础,收入定增长率,支出层层切块、分配,层层留机动,其结果是预算往往不切实际,难以执行。

(2)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各部门缺乏有效配合。财务收支预算是单位综合预算中的一个子部分,它以单位总目标为前提,以行政预算、事业预算、经营预算为依据,牵涉的部门多,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由相关部门组成预算编制小组,充分考虑宏观环境、现实任务等因素,分析预算实现的可能性和难度。但是目前编制财务预算几乎成为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单位经营项目的讨论、规划和决策,因此只能依据上年数据编制预算,这样的预算不可能与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也不可能得到各用款单位的配合执行。因此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预算编制基本上是财务人员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是文字功夫,数字游戏。这样的预算往往与实际相距甚远。

(3)资金使用使用效益不高,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很规范,费用支出无定额、无计划,经费相互挤占,即使有计划定额但也很容易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忽视了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前的预测,常常只是依赖于事后核算,因此,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总的来说不高。同时由于单位性质决定以社会整体效益为重较少关注经营效益。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未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机制。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未与职工的激励机制挂钩。预算执行没有约束力,资源利用效益差,单位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解决财务预算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在这样一项工作的进行中,可以说,人力是第一要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中每一步具体操作的执行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配合。因此,相关部门就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强调对于自己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让工作人员对于这样一项工作能够有更加明确和准确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财务意识和财务敏感。在此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的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毕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这样一项工作而言,专业素质才是第一生产力。

(2)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逐步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经费需要按照人员编制以及相关固定标准来制定,必须有明晰的项目作为指标,将项目分解足够细化,从而保证单列指标的相关工作到位。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预算编制的相关操作流程和编制方法,并建立相应的监察和考核机制,以增强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基本支出的细化和项目编制、编制过程中本级财政批复预算的到位率、执行过程中代编预算的下大力度等,为预算执行打好基础。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的基本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这已是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共识。因此,想到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就必须完善这一国库管理制度,规范相关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这一体系主要是为了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首付,能够有效的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必须明确零余额账户的功能、开户和撤销程序以及相关使用要求等等,以发挥零余额账户在这一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用款计划的管理。用款计划是控制财政资金流量以及支付管理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应当设置用款计划的相关审核批复岗位,从而制定更加严格的审批程序,在部门预算编制清晰明确的基础上提高用款单位用款计划的审批效率。三是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进。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支付过程,其资金流经各级财政部门后才能最终支付到收款人手中,因此必须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应特设专户将中央和地方的专项资金纳入进行统一的支付管理,加强对于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控。四是公务卡制度的推广使用。公务卡制度的推广和使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公开度,有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能够有效的从源头来控制授权支付,解决现金管理中的诸多不足。考核制度。对于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有助于准确、及时的明确考核内容和具体的考核指标,从而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编制和执行结果同年度考核相联系,从而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来评价和分析预算执行,并以此为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最终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使之不断的精细、严密。

(3)重视财务分析,提高决策水平。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用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统计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估。通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干预,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全局性。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预算管理,降低事业成本,合理利用事业资源是保障我国政府改革顺利进行、理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反腐倡廉的开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基石;也是提高事业成果质量和事业规模效益、推动单位各项管理和服务更上台阶的源泉和动力。

综上所述,预算的编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单位在最终决定预算的总盘子时,除了上面所列的正常经费和基本业务预算等刚性开支考虑充分,不能留有缺口外,还应该预留一部分机动财力作为柔性开支,预防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项目,造成单位收支不平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他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涉及单位工作的全过程,是单位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克平.浅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7,(9).

[2]林银球.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管理[J].时代金融,2011,(12).

第7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2014年,新预算法规的推行致力于促进财政制度转型和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为我国财政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预算法规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受到了挑战,其传统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分析和研究新预算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这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以新预算法规为研究视角,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相较于其他工作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及科室工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其他各部门和全体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新预算法的实施和推行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员工认识到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更新预算观念,优化改进预算制度,但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缺乏对新预算法规知识和内容的学习和研究,没有形成新的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也无从谈起。

(二)缺乏精细化战略体系

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实施难度相对较大。精细化财务管理指的是财务部门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分解,实现员工考核、内部计划、成本控制及决策制作等各个工作的精确化和细致化,以此来实现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资源的目的。尤其在新预算法规下,制定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战略体系至关重要[2]。就目前来看,一些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了财务管理工作中,切实执行预算条例,保证财政资金专项专用,有效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但受到历史原因和传统体制的影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欠缺合理性,缺乏精细化的战略体系和顶层设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不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编制不合理

对于财务预算工作来说,其有着综合性与系统性的特点,需要各个部门和科室积极配合财务部门来完成,但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工作上还存在问题,往往由财务部门统一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足。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日常工作较为繁杂,财务人员往往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预算编制,且一些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内容过于简单,项目少列、虚列的问题时有发生,难以科学的预判、规划和论证单位全年财务收支状况,使得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落实不足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但就目前来看,一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落实不足,使得计划安排偏差较大,项目资金安排较为随意,甚至滞后于项目实施,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不仅影响了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制定,同时与预算严肃性原则背道而驰。

(五)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但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是一些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奠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基础。

二、新预算法规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内部控制

首先,在新预算法规实施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到核心工作范围中,管理层要通过岗位培训、学习交流、会议贯彻等形式加强财务管理重要作用的宣传,引导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此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二,我国许多市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有着重效率、轻管理的问题,缺乏内部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适应新预算法规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独立内部控制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提升服务水平[3]。同时应当设置审计监督部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自检流失问题,树立各个经济业务流程环节,控制资金流动方向,规范资金审批流程,确做好经济活动风险管理工作,以此来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保驾护航。

(二)完善财务管理战略体系

财务管理战略体系的规范性和完善性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工作质量,关系到单位资金利用效率及收支平衡,在新预算法规实施下,应当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加强预算管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流程,保证财务信息、信息处理系统等的精细化,在单位内部形成良性效应,以此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实现预算安排公开透明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研究和学习新预算法中的相关内容和细则,明确新预算法规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革新,积极注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责任落实到监督管理等各个流程进行全面把握,以此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具体来说,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落实目标责任制度,保证人员责任公开透明,细化财务预算指标,以单位内部部门和科室为根据分解目标任务,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上[4];第二,应当监督和检查预算管理制度落实和预算执行工作落实的情况,保证项目经费按照既定预算方案实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对各个重点领域、环节及项目的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尤其对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专项资金管理来说,更应当细化管理,跟踪监督资金投入和流向,建立台账,真正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四)优化预算编制,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新预算法为基础,健全预算管理机构,优化预算编制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首先,应当保证财务预算方案编制有着充足的时间,可以抽调单位内部技术骨干进行财务状况的深度调研,精细化、合理化论证财务预算编制的数据指标和相关规划,将历史信息和未来预测有效结合,将实际情况与财力支持结合,以此来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科学的方式方法为基础,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采用零基预算法,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5];第三,需要科学合理的设定预算目标,并进行细致的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科室和工作人员,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不仅要做好事前预算工作,同时还要做好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工作,充分发挥预算编制的重要作用。

(五)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转变传统粗放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信息设备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硬件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涉及到各个部门和科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新预算法规实施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思想观念、制度完善、工作落实、信息化水平提升、预算编制等各个方面着手,打破传统财务管理的局限性,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薛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徐晓玲.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6:65+64.

[3]邹霖.基于新预算法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45-46.

[4]范英.刍议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0:216+156.

第8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如何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的管理计划、管理目标和重点,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产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而且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

(二)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规范,预算控制存在漏洞

部门预算是财务工作的龙头,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编制较粗,项目不细化及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反映整个单位财务收支全貌和单位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预算执行上,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力不强和预算执行不力的情况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由一人或多人。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有的会计出纳职责不够明确,存在工作职责交叉,互相缺乏监督的情况;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各单位均普遍存在严重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理分离,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某些单位财会人员不能独立执业,往往牺牲原则性,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经济利益驱使下,往往会按领导意图办事,放弃原则,违规操作;对财会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工作人员没有压力,缺乏责任心,有的没有设立专门的财产管理人员对财产物资的购进、领用、报废进行登记,有的支出报销凭证审核不严格。

(四)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一直存在着较为忽视的现象,其资产管理的现状较为混乱,账实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盘亏等的固定资产就很少有单位登账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分分离离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不适用。实行政府采购后。行政事业单位对采购的专用设备有着特殊要求。而政府采购办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按自己确定的采购渠道进行采购。但采购回来的专业设备往往不能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再次,固定资产不能随意报废或不及时清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行政单位对报废报批意识比较差,随意性很大。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的基础依据和行为规范,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这样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要从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管理要求、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制定制度的最重要的标准。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单项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在单位内部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约束力量,督促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逐步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

(二)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单位收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为达到合理筹集、分配、运用资金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充分保证所编制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下,合理编制本单位的资金预算。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一经编制,不得随意变更,严格保证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也需定期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评,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此来提高本单位预算的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及其效率。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理论上说,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起到有效约束单位内部财务行为的作用,而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单位内部应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与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授权审批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逢重大事项须设立集体审批制度;会计制度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信息系统控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所带来的损失;建立财务支出审核审批制度,严格报账制度,加强对支出过程的监督。凡未据实注明事由,无经办人签字,未经财会人员复核和领导审批的支出事项,一律不得入账列支。落实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收支结果的监督。实行阳光财务,严禁暗箱操作,推行全公开制度,解决不公开或公开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经费的支出,严格执行批准的年度预算,按预算项目开支。对所有报销的原始凭证要认真审核,原始发票的六要素要齐全、规范(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具体内容合法性、计量单位、规格、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和填制人姓名;加盖单位公章;发票应有税务专用章或财务部门合法印制的票据)。对不合法的发票严禁报销。除此之外,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该机制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为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其内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单位的资产购置、使用、保管、处置、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从而逐步实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各单位应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的范畴,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并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本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状况的监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王文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21).

[2]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2008,(5).

[3]金明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6).

[4]林国琴.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11).

第9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问题范文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已经成为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更重要的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更好的防范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建立与完善。本文就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认识还比较迷糊,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理、方法以及重要作用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认识,从而使得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单独制定比较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作还是靠平时的惯例进行,而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针对性不强,只是凭经验进行简单的控制,这样就使得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业务环节,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的工作岗位认识不清,不能更好的做好财务工作。

2.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或者是人员紧张等问题,从而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设置财务科室,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等现象,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个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意识不强,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比较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相应的核算与控制,但是,现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部门只起到了核算的作用,而根本不能切切实实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决策以及管理活动中去,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决策以及实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了解,更不能真正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分析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单位负责人发挥着关键作用。查证《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可知,作为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需要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然而,要想让单位负责人确立起这种责任意识,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单位负责人、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力度。为了培训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分别为1级预算单位和2级预算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导分期、分批、分类型地开展培训,一方面促进他们掌握更全面的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帮助他们培养出高度的内控责任意识。

2.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

随着会计工作范围的扩大,很多会计人员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异常困难,部门预算的实施也难以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实现财政的“节流”,相关责任人应该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系统的控制能力。为了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政机关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财政机关还要致力于建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的监察制度和奖惩制度,让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把会计基础工作重视起来。

3.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提高预算控制能力

财政预算制度可以对单位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保证单位运营的稳定性。可以说,财政预算制度的出现,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里程碑。而部门预算又是单位财务预算的细化,提高了预算的约束力、控制强度,具体表现在:1.?U大了预算控制的范围;2.细化了预算控制内容;3.完善了财务审批程序;4、提高了控制标准的合理性。为了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尽量囊括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并且使得预算的调整、追加程序更加严格;第二,有机结合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责任预算,简单来说,就是各1级预算和2级预算部门能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预算控制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