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行政执法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粮食监管的存在问题
一是不想管。在实施了几十年的传统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理粮食流通,用包办代替的办法管理粮食企业,对依法管理粮食流通特别是管理社会粮食行业感到无从下手,存有畏难发愁情绪,不愿主动的开展粮食监管工作。
二是不敢管。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在社会上和群众中形成了“放开就是不管”的模糊认识,近年来粮食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也使人们对粮食市场的稳定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加之其他经济类型的粮食经营企业对粮食部门的管理还不习惯,依法经营粮食的意识不强,所以,不愿被管、不服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够有力,对抗拒管理的业户无法有效地处理,因而在粮食执法人员中存在不敢管的现象。
三是不会管。依法开展粮食监督检查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处罚程序等具体业务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因而制约了依法管粮工作的开展。
四是不能管。主要是机构、人员、经费还不能保证依法管粮的需要。有的市、县级粮食局仍是事业单位,且没有获得政府授权,不具备行政执法的资格。有的虽然是行政机关,但内部没有独立的执法机构,人员编制较少,工作经费不足,难以保证执法工作需要,因而没有能力全面开展粮食监管检查工作。
加强粮食监管的对策措施
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新的任务,必然经历一个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针对当前粮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应强化以下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粮食执法体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住《条例》和《办法》实施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申请地方政府给子执法授权,以获得行政执法资格。要按照“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尽快建立专门的粮食监督检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切实担负起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解决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项经费。在机构、人员编制尚未落实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调整现有科室职能,整合人才资源,确定专人负责,抓好执法检查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立粮食部门的执法地位,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二)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涉及到农民、消费者和粮食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到粮食部门的形象。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队伍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粮食流通业务的培养,采取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要建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执法行为。同时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抓好一个学习,营造依法管粮的浓烈氛围
为了营造浓烈的依法管粮氛围,我们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为契机,将5月定为《条例》学习宣传月。我们分别利用新闻媒体、横幅、宣传车、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的力度。我们分别深入11个乡镇,开展设点宣传、咨询,为期一个月;举办粮食经营者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发放了人手一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手册,教育他们合法经营;同时,利用县电台每周一档的“粮油之声”栏目,系统地宣传粮食收购、流通、统计、监督内容。全年我们共举办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280人次,宣传车深入乡镇集中宣传8天,散发宣传资料2000多份,书写墙体广告26块,悬挂横幅36条,营造了全县依法管粮的浓烈氛围,为确保粮食经营者按《条例》及相关法规规范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两个规范,把好收购资格准入关
为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切实做到依法审核发放,一是县局由分管局长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结合《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管理制度》、《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牢固树立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和程序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公开透明,诚实信用,权责一致,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条件办事;二是严格收购资格准入,对符合条件的,本着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办结,全年共为xx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3家,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xx家,个体工商户xx户。对手续不齐全的,我们采取一次性告知,既缩短了办证时间,又避免办证者多跑腿、乱跑腿的现象。对条件确实不够的坚决不予办理,从而较好地把住了粮食市场的准入关。由于我们严格按规办事,没有出现一例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和接受申办人的宴请以及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的不良问题,全年没有出现一起投诉案件。,
三、依法实施三个监管,保证收购市场秩序
在做好《条例》的宣传和市场准入的同时,我们结合夏秋两季粮食收购,严格做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针对粮食部门行政执法历史较短,与工商、公安相比行政执法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我们在实施监督检查中,一方面虚心学习,另一方面严格按程序办事,谨慎执法,对具体违规行为,慎出红牌,多出黄牌,尽量多教育少处罚。我们公布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监督,对群众的举报,做到有举必查、有查必管、有管必果。分管局长亲自带队,与执法人员一起不分昼夜深入到码头、船头、场头等一线参与执法,查处违规案件。在执法过程中,我们把执法的重点放在资质、质量、价格等方面,一是检查有无收粮食购资格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看其是否有收购资质;二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执行省粮食局有关质量标准,执法人员当场扦样封袋,对违规收购超杂、高水分经营户,当场纠正,立即整改,对拒不执行的,当场发出整改通知书;三是在收购现场要求做到明码标价,公开收购质量、收购价格。对无明码标价的,立即整改,要求将收购价格公开在醒目位置。今年夏粮收购期间,我们在xx镇检查时,发现一收麦户既无粮食收购许可证,又无工商执照,就船收购小麦180吨,我们立即要求他停止违法收购行为,同时通报工商部门协查。该收粮户趁其不备,悄悄将船开走,我们迅速租借了快艇追出30公里将其扣押,移交县工商局处理。一年来,我们积极与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主动沟通,联合或自行执法共出动54人次,查处违规经营者9人,查扣粮食120万公斤。检查出无证经营者6户,查扣粮食近80万公斤;与工商部门一起监督检查5次,查扣粮食50万公斤;移交工商部门案件3起,涉及违规收购粮达100万公斤;发出质量整改通知书4份,涉及粮食整改数量达70万公斤,从而有力推动了我县粮食流通监管工作,确保了全县粮食市场秩序稳定。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以及《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领会内容实质,不断提高粮食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2、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在粮食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过程中,由工商部门核发的年收购量在50吨以下工商户,收购过程中,绝大部分都违反规定,超范围经营,最高收购量达千吨以上,最低也在百吨以上,严重扰乱了市场收购秩序,监督检查中存在取证难、纠违难等问题。2、根据《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无证及超范围经营的,由粮食部门查出移交工商部门处理的案件,实际操作中多数是有移交无结果。
粮食库存关系到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民心和社会稳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认真总结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取得的经验,积极推广好的粮食库存管理做法,全面做好粮食库存管理工作。当前,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基层粮食企业收储功能弱化,少数企业粮食库存统计、会计处理不规范,仓储管理制度不落实,储备粮轮换管理不规范,甚至违规经营,政策执行和监督检查不够到位,体制机制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新时期粮食库存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粮食库存管理制度,夯实粮食库存管理基础工作
(一)做好粮食统计工作,加强粮食统计账务管理,确保粮食库存账账、账实相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切实落实《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扩大粮食流通统计覆盖面,督促并指导各类粮食经营者加强和改进粮食统计工作,确保各类统计报表报送及时、数据准确、存档完整。各市、县粮食部门要与当地中央直属企业建立粮食统计信息沟通制度,实现信息共享。要重点规范企业储备粮轮换、商品粮购销及政策性粮食收购、移库等重点业务的统计处理,确保统计业务处理及时,口径一致,数据准确。对已销售出库的粮食要及时核减库存统计账,不得以各种理由出现任何形式的虚增库存。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要按照《省粮食局关于印发<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内容一览表(试用)>的通知》(粮储字〔〕48号)及其它业务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时填写上报有关账卡报表;商品粮经营企业要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库存粮油货位卡〉等粮油仓储管理常用表格表样的通知》(国粮展〔〕11号)的规定,对出入库的粮食及时、准确记载入账,做到日清月结,档案凭证齐全完整,损失损耗及时核销。企业内部要定期核对粮食库存实物保管账、统计账和会计账,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使各种报表、账务处理等能真实反映粮食的库存情况,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完善制度,加强粮食库存质量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完善粮食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认真落实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对辖区内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和原粮卫生监测。尚未建立市级粮油质量监测机构的地方,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早日建立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增加仪器设备投入,提升检验能力,逐步建立起全省粮油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要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辖区内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认真搞好日常质量检测,规范使用储粮药剂,完善粮食质量档案。省级储备粮质量每年至少全面检查一次。
(三)加强地方储备粮储存资格和轮换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的监管,指导承储企业做好管理工作。省级储备粮必须储存在已确定的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且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市、县级储备粮也要选择储存条件好、规模较大、经营效益好、信誉较高的企业储存。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努力改善地方储备粮的储存条件,不得擅自将地方储备粮委托给其他企业储存,严禁露天储存地方储备粮。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轮换计划,严禁应轮不轮、未轮报轮以及擅自超计划轮换、超期轮换。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储备粮轮换机制,大力推动地方储备粮轮换通过批发市场公开操作。当年新粮上市之后,严禁承储企业从批发市场采购上年收购的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储粮作为地方储备粮轮换粮源,防止出现“转圈粮”。
(四)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规范企业仓储行为。要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等仓储管理规章和规范,努力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各级要总结我省开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家开展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要求,继续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同时搞好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规范化操作,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仓储设施,同时加强对仓储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储粮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功能完整、运行正常。要大力推广机械通风、环流熏蒸以及低温低氧低剂量“绿色”储存技术,研究应用储粮新技术,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避免库存粮食发生霉变,保证粮食质量良好。
(五)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管理,切实做到“库贷相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收购资金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积极协调,加强监督检查。要督促企业及时清理不合理往来账款,及时回笼粮食销售货款,确保收购资金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切实做到“库贷相符”,库存真实。粮食企业要严格按照“钱随粮走、库贷挂钩、购贷销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严格控制粮食收购资金使用范围,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贷款搞“体外循环”,坚决堵住挤占挪用的源头,严防发生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
(六)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粮食库存管理人员素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定和充实粮食库存管理专业人员队伍。通过在职培训、经验交流、技术练兵等多种方式,加强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和粮食库存管理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仓储保管、统计、财务、质检等关键岗位的专业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三、严格粮食库存检查行政执法,构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粮食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健全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要精心选拔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人员,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建设管理有序、运转顺畅、行为规范的粮食库存监管工作体系。
(二)改进和完善粮食库存监督检查方式。大力推进粮食库存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掌握企业粮食库存的动态变化情况,前移监督检查关口。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组织检查工作,规范监管程序。采取例行检查与专项检查、交叉互查、突击检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和粮食库存实行分类监管,增强监管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做到各类检查工作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报告、查处有依据、整改见实效。积极尝试相关监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适时通报信息,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组织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结合日常检查工作,向企业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帮助管理人员查找漏洞、规范业务操作,建立问题防范机制,使监督检查真正成为推动企业改进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强化粮食库存监管执法监督措施,严肃行政执法工作纪律。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监督,采取设置专门电话、信箱和及时接待群众来访等方式,认真做好案件举报和意见投诉受理工作。通过媒体适时向社会监管工作信息,加大粮食库存管理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粮食库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为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了保证政策性粮食安全,帐实相符,正确使用粮食收购资金,我们制定了从收购、保管到销售等一系列制度。我们还坚持省储、县储及托市粮进每季度进行m普查一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通过严格的监管,我县库存粮食是安全的,统计数字是真实的。
二、认真开展清仓查库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安徽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和具体要求。首先,在县清仓查库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成立了清仓查库工作机构,进行了细化分工。在各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我局以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对所有企业、所有仓库和储粮按要求进行了检查,为了保证清仓查库各项数据的真实和粮食安全,我局参加检查的同志不怕脏和累,亲自爬粮堆,亲自丈量。在局机关全体同志的努力下,保证了我县库存粮食各项数字的真实,完成了清仓查库工作任务。
三、认真宣传国家粮食政策
为使国家粮食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各级企业及个体收储粮户自觉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我们设立粮食政策咨询台、收购前,我们给各企业下发了国家粮食标准和国家粮食政策宣传图及标语口号。在收购中我们还深入社会到取得收购许可证的个体收储粮户进行了解粮情及购销情况。对他们进行了粮食政策的宣传,核查他们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农村经济管理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自觉、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活动,其根本依据就是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其基本前提是确定生产发展目标;其管理过程就是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所以,农村经济管理活动就是在国家经济总体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根据本地区的条件和市场经济环境,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并采取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调控的过程。
2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不适应
尽管我国政府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农村地区生产落后,国家要保证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运行管理仍然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色彩,尤其是部门分工精细、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部门分割,彼此交流不畅的现象仍然存在。
2.2农业政策不配套
农村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滞后,因此,我国农村政策停留于补贴范围,而当前国际化竞争中,粮食生产应当实现从规模到效益上的质的飞跃,而这方面我们缺乏相关的政策,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建设,缺乏参与世界粮食市场竞争的优势;
2.3流通体制不够健全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存在着市场机制设施方面比较薄弱,农产品价格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尚未形成等问题。
2.4缺乏市场竞争的主体
由于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其中一些仅有的农业合作组织数量少、发展程度低,不具备经济综合实力,与当前全球跨国公司和大的农贸企业相比,显然不具有市场竞争的地位,还不是真正的农业市场竞争主体。
2.5农村基层管理队伍素质欠缺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吸引力不强,使得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文化程度低,接受专业培训机会少,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很难适应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
2.6集体在经营和开发中的运用
土地、山林、池塘自家庭承包实行后基本上由家庭和个人承包,国家对农民不再征收农村税费。而作为集体能够使用的集中发包、出租的资产大多数是荒滩和湖面。
2.7村级在资金管理中出现问题
很多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使得承包租赁费减少,导致村集体资产不明流失;而尽管一些村严格执行了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但是在财务管理上未能对外开放;部分村干部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造成民主理财意识薄弱,难以有效地贯彻国家的政策。
3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对农经工作的领导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农经管理工作,是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期稳定的需要,是化解当前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是保护广大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农经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把农经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
3.2加强农经机构和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经工作体系,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保持农经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乡镇农经队伍要合理定编定岗定员,确保每个乡镇有专人承担农经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将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农经工作机构,应承担起相应的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及工作指导职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强化农经工作手段。
3.3加强培训,提高农经人员素质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对象、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大力加强农经干部的培训,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勇于开拓进取的农经工作队伍。
3.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
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河北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河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在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上下工夫。建立起三项工作制度。一是农经执法责任制度。各地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依据当地的分工,履行好自己的农经执法职责。二是建立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反馈和办案制度。根据农经工作中涉及的农村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经常性的观察联系点,及时预测和发现问题苗头,及早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二、监管网络
全市有食品安全牵头部门1个,监管执法部门8个,监管执法人员714人(其中市级34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四级,乡(镇)共有食品安全协管人员346人(每个乡镇配备2名专兼职乡镇干部),行政村有义务监督员2886人(村主任),工商12315在农村建维权站1866个,聘请义务监督员844名,卫生、畜牧监管工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全市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管网络逐步健全,初步形成监管职能部门执法法责任监管为主和群众监管为辅的监管网络体系,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食品安全监管有序可控。
三、检测机构
全市共有检测机构12个,其中市级5个,获得认证3个(市质检、卫生、粮食局),室内检测设备356台(件),总价值1220万元(其中在用设备价值1020万元,占84℅,闲置设备200万元,占16℅)。广安市质监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设备齐全,技术人员配备到位,是全市目前食品检验检测较权威的检测机构。检测品种涉及初级农产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糖果糕点、调味品、饮料、饮用水等20余个品种,市卫生防疫站能检测重金属类、非金属类、食品常见安全指标、微生物等60余项。市农业局的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占地2000余平方米,装备设备价值200多万元,目前正在申请认证。全市共有快速检测设备62件(辆),其中质监局有一辆价值100万元的快检车,工商局有95套价值19.6万元的快检箱,水利、粮食分别有2套快检设备。
四、整治成效
20*年,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按照市食安委会的安排部署,结合本部门监管实际,深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成效明显,食品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3182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企业225472家次,捣毁病死猪加工窝点2个,取缔无营业执照经营400户,取缔无营业执照生产46户,发出卫生意见监督书3365份,责令限期整改195户;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22起,立案查处1*起,涉案金额50.36万元,罚款43.95万元;收缴并销毁过期失效饲料产品1.22吨,取缔肥水养鱼面积4.7万亩,无害化处理不合格畜产品2*6公斤,检查原粮13000余吨。
五、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基础较差。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799家,小作坊占709,获证企业仅有106家,餐饮单位5176家,卫生量化分级达标只有1569家,多数企业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有的缺乏诚信,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全市城镇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的较多,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经营行为进行依法监管难度较大。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薄弱环节。在国家现行食品监管体制下,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粮食、畜牧、水利等8个监管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源头治理上,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比较严重,初级农产品未实行市场准入。二是加工环节上,全市小作坊709家,条件落后,基础较差,相当部分企业未办齐证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流通环节上,城乡农贸市场食品经营条件较差、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进货渠道不规范等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极个别业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有毒有害食品,有的不讲诚信,逃避监管。四是消费环节上,中小餐饮单位、街面食品摊点和学校周边小食店数量多、卫生条件较差,监管难度较大。城区饮食流动摊点管理上,按职能划分属城管,但城管又没有相应行政监管职权,卫生局因不发证则不监管,造成监管脱节。
(三)食品检验检测不能适应监管工作需要。全市8个监管职能部门中只有农业、质监、卫生、粮食、水利有检测机构,其中只有市质监、卫生、粮食部门3家检测机构获得资格认证,农业局有检测设备但无专业技术人员,水利、商务、畜牧部门无检测设备,卫生局部分检测设备已老化,部门监管人员在监管过程中仅靠肉眼凭经验检测,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未经检测就上市,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较大。大多数部门缺乏检测经费,致使检验检测手段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需要。
六、工作建议
(一)加大队伍建设,确保监管工作到位。一是增加执法人员。农业局、水利局、商务局、卫生局等监管部门市、县两级行政执法人员都较少,建议增加部门执法编制,确何监管到位;二是增加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农业、粮食等部门虽有检测设备,但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检测无法开展,建议市政府增加编制,充实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三是落实乡镇人员、机构,现在乡镇无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建议乡镇机改后,进一步充实人员抓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监管到位;四是由于各地新增城市综合执法局,原由卫生管理的流动饮食摊点改由执法局管理,建议新增城市综合执法局为食安委会成员单位,确保工作协调监管到位。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㈠粮食购销。
1、实现粮食销售万公斤,同比%;
2、夏粮收购目标亿斤,收购亿斤,占任务数%,占商品量的%,同比增长%,其中红万斤,白麦万斤;3、完成中央储备粮轮入计划万公斤;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计万公斤;落实市级储备粮计划万公斤;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㈡粮办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占全年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完成技改投入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
二、主要工作
㈠落实四级储备,增强调控能力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是购销市场化后应对粮食供应风险和突发性事件,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此,我局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各级粮食储备工作,按时按量落实四级储备。为确保储备任务的落实,我们积极调研市场行情,就粮食储备计划、库点、品种等情况,专题向政府作了书面汇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做好各级储备粮的计划落实、管理和轮换工作,帮助企业制定计划,研究价格,找粮源,完善手续,上半年完成中央储备粮轮入计划万公斤;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落实市级储备粮计划万公斤;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目前,储备粮落实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储备均按计划完成,为稳定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作用。
㈡加强市场监管,严格粮食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了粮食行政部门对粮食市场的监管职能。今年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依法切实履行粮政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收购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坚持依法管粮,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结合《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活动,将5月作为宣传月,采取新闻媒体、横幅、宣传车、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设点宣传,散发宣传资料多份,随宣传车到城乡天人次,举办了粮食经营者培训班,参加人员多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手一份法律法规材料,确保有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能够按《条例》及相关法规收购。在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的同时,结合夏粮收购严格做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自月日对全县粮食流通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以来,共出动人次,检查出无证经营粮食者户,查处粮食万斤,移交工商部门处理4起,有效地净化了粮食市场。
㈢努力掌握粮源,抓好夏粮收购今年全县夏粮物质基础较好,粮食购销企业自月日开秤收购以来,已入库夏粮亿斤,占计划数的%,占商品量的%,同比增长%。收购前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周边地区调研,了解夏粮行情和价格走势。召开了购销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夏粮收购形势分析会,对今年夏粮收购的形势、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全县夏粮面积、长势、测产进行调查,为夏粮收购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农发行贷款规定,各收购企业及早办理了有效资产抵押等手续,备足收购资金,落实夏粮收购贷款万元。做好夏粮收购前的数据调查、计划落实、信息的收集、仪器的校正、腾并仓容等多项准备工作。针对今年小麦价格较上年有所下跌,全县家购销企业在收购前就主动与广东、福建、海南和省内苏南、苏中等用粮企业、储备库取得联系,做到以销促购、以销多购,签订购销合同份,合同销售多万斤,占收购量的%,入库的粮食均已找到“婆家”。各收购企业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倡导“农民是粮管所之本,粮管所是农民之家,竞争是经营之策,双赢是市场之路”的理念,积极开展争创“农民满意收购企业”活动,实行责任到人,收购进村,预约收购,服务到家,先后组织多个收购小分队多名职工进村入户收购。各收购企业在粮场明码标价,接受粮农监督,做到“六个公开”,公开收购价格、公开检斤验质、公开作价办法、公开炮码数量、公开除皮数量、公开现金结算,并在粮场设立休息处,提供防暑药品、茶水等,让农民卖一个明白粮、放心粮、安全粮。
㈣突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今年县里下达粮食部门万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引资万元,当年到位资金万元,要求入园项目个,其中竣工个,开工个,签约个。面对艰巨的目标任务,我局立足招商目标,信息早收集、任务早分解、政策早出台、项目早签约、争取任务早完成。思想再统一,目标再分解。月日全县招商引资万人动员大会结束后,下午局迅速召开班子成员、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机关全体人员会议,学习传达、贯彻落实县委书记在县招商引资万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粮食部门实际和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研究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思路,做到全力聚焦招商引资。班子成员分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一条线,粮食购销、经营一条线,党建工作、其它工作一条线,实行分线负责制,全系统拿出的骨干力量抓招商,主要负责人主抓招商引资,分管负责人全力以赴,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办公室,抽调名同志常年专职招商。在初六前赴浙江台州、广东深圳、福建厦门等地区拜访客商,诚邀他们来考察;充分利用传统佳节外地亲友回金团聚的机会,召开新春茶话会,介绍我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时刻关心经济的发展。措施再落实,重点再明确。局制订激励政策,调动全员招商的积极性,在县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入超过万元以上的项目,再制订一些具体的奖励措施。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招商、参与招商,摸清在外人员的关系情况,多布网点、多收信息、多找客商。出台了粮食系统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为年终考核打下基础。采取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立足工业项目,立足入园项目。围绕工业经济这个重点,重抓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突出招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由于组织到位,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我局共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占全年计划的%,公司二期投资万美元的项目已于4月6日开工建设;公司万元人民币也于近期全部到企业投入项目中。
㈤突出工业经济,培植行业优势今年是工业经济突破年,搞好工业经济压力很大,为此我局把工业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鼓劲加压,加快发展。一是做好工业技改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工业技改项目工作,重点抓好江苏金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大米项目。公司投资万元年产万吨的大米项目3月28日开工建设;公司投资万美元储物流中心也于4月6日开工,两个项目都在本年内建成投产。油脂有限公司脱粉棉粕加工项目也计划在年内调研立项。二是主攻新品开发,树立品牌优势。立足产业化经营,提升粮油加工水平,积极鼓励企业重点研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米、面粉、挂面、油脂等加工产品。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放心粮油食品的申报,争取全年市级优质产品达到4个,省级优质产品达到2个,使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粮食、订单油料,带动全县农户增收。三是立足发展大局,做好服务协调。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工业经济为中心的服务月活动,组织专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难题。组织列统企业参加科技洽谈会和国际粮油产业交易研讨展示会,展示和推介企业。做好粮油工业企业调研工作,和列统企业座谈,做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技改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资料准备工作和“十一五”规划的草编工作。
㈥抓好资金和安全管理工作上半年,切实抓好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记帐、算帐、报帐工作,抓好日常核算,及时向财政、农发行、税务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门报送各种粮食会计报表。为配合改革,对兴达鸡场财务情况进行了摸底审计。对各购销企业上年的盈亏情况进行核实和资金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掌握资金的运转情况。按照以销定带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与发行积极做好购销企业资金贷款工作。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针对改革后期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落实稳定工作责任人制度,过细做好思想工作,多次深入有关企业,做好共性问题和重点人的调查、疏导,没有引发不稳定矛盾;四五普法按序时进度完成,目前已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按照年初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和县安全生产大检查部署,继续坚持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树立抓安全也是抓经济、抓效益的思想,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安全,先后组织4次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每点必到,查必彻底,对安全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对事故苗头及时进行查处,上半年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㈦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重抓三个文明自元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13个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每个阶段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等,保证规定动作不少,规定学时不少,规定活动不少。一是抓好学习动员。各支部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集中学习不少于50课时,学习篇目不少于规定内容,同时做好学习笔记,每位党员均完成了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落到实处。二是认真分析评议。按照查找问题面要宽、要实的原则,先后召开离退休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服务对象和乡镇分管领导同志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分析评议阶段共召开座谈会次,个别访谈余人次,根据反馈信息并整理,累计提出意见五个方面条,目前已全部整改。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每位党员谈心人数都在人以上,达到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党员们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并逐级进行严格审阅,认真开展民主评议。三是切实整改提高。按照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改什么问题的原则,党委针对征求意见梳理的五个方面19个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如党委成员公车私用的问题,六名班子成员带头缴纳了元的小车使用费;如抓机关作风转变的问题,要求严格执行县纪委“六条禁令”,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先进性教育活动由于合理安排,做到了学习和工作两促进、两不误,使广大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同时成为党建工作的新亮点,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系统党建工作。通过半年的学教活动,党员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明显提高,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在学习的基础上,党委还进一步探索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与此同时,抓好做好发展工作,上半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训工作。同时用先进性指导相关工作,抓好党风廉政、稳定,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办结;开展党内两个《条例》的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和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的意识。
三、存在问题
1、市场执法监管不够到位。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我们今年加大了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收购、扰乱粮食市场的行为进行查处。但是在粮食行政执法具体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粮食市场执法检查主体是粮食和工商部门,而具体处罚权则集中在工商部门,导致执法检查轰轰烈烈、查处处理上却显得苍白。同时,行政经费没有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政职能的发挥。
2、购销企业应对市场能力不够强。粮食购销企业在应对市场、适应市场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虽然走向了市场,但对市场形势、市场分析等方面还有些欠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也主要是仅仅凭着经验,还存在着市场把握不准、依赖上级指导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市场伸缩能力和掌握主动权的能力。
3、工业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企业利润率不够高。粮办工业企业产品单一,大都是传统的米、面、油初级加工产品,高科技、深加工的产品开发能力不强,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导致产品利润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
四、下年工作思路上年工作基本告以段落,下任务更多更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粮食发展观统领全年的工作,牢固确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大局意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投入到下半年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实现县域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继续抓好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上半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风气,继续认真学习,把学习作为最好的老师,认真学习、领会《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与粮食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经济理论知识和自身岗位必须掌握和过硬的业务知识,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从而形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科室,在系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各镇乡党委、街道党工委,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机关各部门:
6月份以来,市作风办组织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效能与行风监督员通过听汇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镇乡(街道)、机关部门及科所站队开展“三贴近三提升”活动情况进行了一次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三贴近三提升”活动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全市镇乡(街道)、机关部门从调整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作风建设工作网络体系和部署作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着手,加强对作风建设工作的领导,为“三贴近三提升”活动奠定组织保证。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抓好作风建设的组织协调,6月初下发了《*市2008年度镇乡(街道)、机关部门作风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将作风建设纳入到全市机关部门、镇乡(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6月上旬,市委市政府组织各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工业领导对30个涉企部门服务态度及工作业绩进行评议,对前十名和后十名单位进行了通报,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6月5日,市纪委监察局通过“兰江导报”向社会公开参与民主评议的科所站队名单和负责人,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市民监督。市电视台、兰江导报开设作风建设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的版面和栏目,对镇乡(街道)、机关部门及科所站队“三贴近三提升”活动开展情况、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情况进行了全面宣传。
(二)注重实效,重点突出。机关部门主要领导结合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和本单位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镇乡(街道)党政领导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招商引资、来料加工和本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开展蹲点调研。全市共召开各类座谈会228场,走访群众2900余人。全市共梳理出难题502件,已办结421件,其他事项需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目前都在落实之中。经济开发区集中走访纺织企业,针对宏观形势给我市纺织企业带来的严峻考验,帮助企业树立应对困难的信心;工商局举办5期品牌知识培训班,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政策咨询,全市共办理注册商标118件、新增驰名商标3只;国税局建立分级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坚持每季一次走访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供电局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完善电力产品“三推荐”工作,确保企业开工不等电,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安监局联合26个相关部门,举办了“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发放宣传材料6000多份;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了人才科技下基层活动,发放资料2000余份,现场咨询600余人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科技局、经贸局、人劳局、财政局、外经贸局、发改局、环保局、质监局、建设局等部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工业经济难题攻坚。
(三)办好“网上对话平台”,拓宽群众诉求渠道。网上对话平台是我市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成果,部门与市民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为市民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自1月份开通以来,到6月底止,有16个镇乡街道和59个机关部门共75个单位参与,进入话题750个,网站日点击率达数千次,及时受理率99.2%、办结率98.2%,一批群众关注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网上对话平台”半年来的实践,起到了宣传作风建设、接受群众监督、服务群众的作用。
(四)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进展顺利。根据省政府公布的县级行政许可项目清单,市法制办组织相关部门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我市现有行政许可项目360项,涉及34个部门承诺所有行政许可项目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或分中心办理。到目前为止,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通过调整内设机构及其行政许可职能,在编制数、内设机构数、中层领导职数不增加的前提下,设立行政审批科22个,已有14个部门任命行政审批科长。已有21个部门按照行政审批集中到一个科室、一个分管局领导的要求设置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流程并发文公布。民宗局、盐务局、档案局、粮食局、计生局、统计>局、药监局、旅游局等8个部门设立的联合窗口和教体局新增审批窗口,7月1日已进中心办公。到目前为止,进驻中心部门达到36个。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要求
从总体情况看,大多数部门能够按照“三贴近三提升”活动和《*市2008年作风建设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要求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督查发现:个别单位“三贴近三提升”活动部署图形式走过场,宣传发动工作不够到位。个别单位队伍管理、效能建设、作风建设相关制度不落实,违纪苗头时有发生。在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中,部分单位至今未公布行政审批科长、分管全局行政审批领导;有的在设置行政审批流程时搞“双轨”制,未能集中到行政审批科和分管行政审批的领导,不能确保行政许可项目百分之百进中心,不能确保行政许可项目在中心内流转,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尚有距离。个别单位“网上对话平台”话题受理、办理超时,话题答复应付了事,受到市民批评。个别单位缺乏大局意识,对科所站队民主评议的范围和结果运用有想法、有情绪,认为会影响行政执法和业务工作。
对下阶段“三贴近三提升”活动,市作风办要求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三贴近三提升”活动是今年我市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机关部门及机关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和意识,着力解决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作为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交由社会各界评议,实践证明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有效措施。镇乡(街道)、机关部门及科所站队要再次进行宣传发动,确保每个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有所提高,决不能因为民主评议影响行政执法和业务工作,而是要以此为契机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镇乡(街道)、机关部门要按照《*市2008年作风建设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要求,认真做好作风建设规定动作。党政领导要深化干部岗位工作目标承诺制,对招商引资、来料加工和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作出公开承诺。开展排查化解涉法涉诉重信重访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广泛征求企业和群众的意见,认真办好“网上对话平台”,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和群众切实解决各种问题。要提高执行力,坚决兑现蹲点调研中承诺的事项和十项为民实事工程。
【关键词】植物检疫;形势和问题;思路和办法
我县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县总耕地面积100余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6万亩,蔬菜面积3万亩。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果业发展尤为突出,被誉为我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产品贸易,维护生态平衡,植物检疫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年来全省开展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和我县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浅谈几点认识。
1.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强制性
在自然界中,植物病、虫、草害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但它们中的许多种类,包括某些危险性病、虫、杂草是可以随着人为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而传播的。这些病、虫、杂草传入新区后,能生存、繁衍和危害,甚至往往因新区的环境条件适宜而迅速扩散蔓延,造成严重危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客观上存在病、虫、杂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和事实上造成了严重后果,植物检疫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植物检疫既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又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是国家依法防控危险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危害的重要手段。
2.我县植物检疫工作现状
(1)我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全县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属县农业局下设公益性事业单位,现在职工作人员28人,其中专、兼职检疫员16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人,中级职称人员4人,初级职称人员7人。配备有检疫专用车辆一部,显微镜、解剖镜、投影仪、恒温箱、电脑等价值60多万元的检疫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常规检疫工作需要。
(2)我县植保植检站具体负责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及农产品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等工作。按照具体业务分工,我站设粮作组、果树组、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组三个工作小组和果品绿色通道检疫签证点,分别对我县粮食作物、果树和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如2010年对我县临平、梁村、阳洪、乾陵等区域进行了累计70余次的监测,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面积达53万亩,防控面积达32万亩;为加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蠹蛾的侵入,从2008年至今每年在312国道两侧和县境交界处布设性诱剂诱捕器,长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发现疫情,采取措施,避免对农作物造成疫情侵害和损失;果品绿色通道检疫签证点自设立以来,检疫人员全年不休,24小时不间断服务,年签发调运检疫证4100余份,检疫、调运果品量近8000万公斤。
3.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1)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应实施检疫的农业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实施检疫产品已由农业植物种籽、苗木、种用繁殖材料扩大到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植物及其植物产品。随着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这也给我们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加强检疫工作,扩大检疫范围,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要求,促进我县农产品生产逐步走向有机化、无公害生产,使我县农产品全面实现商品化、品牌化,也是我们植物检疫的工作方向之一。
(2)2007年在我县北部地区曾发生过苹果绵蚜疫情的危害,虽然经过各方努力,疫情得以及时扑灭和有效控制,但也造成了较大损失和影响。根据疫情普查监测数据显示,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几率增加;近年来周边省市发现的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县果业生产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大量外地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调入中,带入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明显存在;无证违章调运,漏检、逃检、缺检数量增加,这些都加大的检疫工作的任务和难度。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市场检疫,已是近时期检疫工作面临的严峻任务。此外,社会各界对植物检疫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检疫意识淡薄;检疫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比例低,检疫设备、经费配置不足等都制约着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其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