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国民经济调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民经济调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民经济调整

第1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在最近公布的8月份中国贸易数据中,贸易顺差数据仍处于较高水平,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贸易顺差已从7月份的287亿美元收缩至8月份的200亿美元,但1~8月份贸易顺差仍高达1045亿美元。鉴于近几个月来贸易顺差仍保持高位增长,市场预期未来人民币具有较大升值压力。

综合来看,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34.4%,略低T7月的38.1%,但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42.1%,高于上月的35.0%数据;但对欧洲的出口增长却从7月份的38.3%小幅下降至8月份的35.4%。另外,8月份进口同比增长了35.2%,远高于上月的22.7%,也普遍高于市场的预期。尽管进口同比增速有所上升,但进口的增长势头却出现一定程度放缓。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仍高达200亿美元。虽然8月份贸易顺差额低于市场预期,但这已是中国连续3个月贸易顺差高于200亿美元。

在我们看来,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下,贸易顺差增长较快,并非是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因为,按目前贸易顺差增长势头估计,中国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000亿美元,接近于2009年水平。由于贸易顺差的较快增长,必然会反映在外汇占款的较快增长上,导致因对冲外汇占款而被迫投放大量人民币基础货币,从而会引致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此前,中国央行曾频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吸纳或调节市场流动性,但这样做很容易增加市场利率的波动,这促使中国外汇局近期出台包括允许企业将部分外汇资金留存在海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此希望减轻因贸易顺差增长引发基础货币投放的较大压力。这些举措能否见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是,面对人民币可预见的升值压力,国内企业有多大动力会将外汇留存海外?这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中国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维持高位运行,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人民币汇率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明显的升值空间。

值得指出的是,来自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压力,将再次成为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一大影响因素。因为,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不断临近,人民币汇率政策自然又会成为美国两党选举展开辩论时一个政治话题。确实,在美国中期选举和G20峰会之前,人民币的即期和离岸不可交割远期汇率都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从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中似乎已经看出人民币升值压力突显的市场迹象。9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出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7625,单日大涨200个基点,并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从6月21日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已接近1%。确实,在出口形势良好、贸易顺差扩大的市场背景下,人民币升值趋势似有加快之势,在一定程度上或体现了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下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

第2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国内家电连锁行业,是唯一一个受外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行业,具有中国特有的模式和特色,可以说他们与其他商业零售相比,是非常成功,不但引起国内广泛关注,即便是国际上也为之侧目。在长期的跑马圈地之后,家电连锁规模迅速膨胀,已经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积累了自己的品牌。

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进入调整,家电连锁销售增长开始出现放缓现象,笔者认为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这是连锁业普遍遇到的现象,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扩张速度会有所放缓,那么就会面临管理转型、经营思路的转型等,包括世界连锁巨头沃尔玛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一二级市场的店面即将饱和的情况下,中国家电连锁巨头苏宁和国美一味占地盘、打价格、抢市场的时代也许要告一段落了,国内家电连锁将面临深层次调整,特别在本论经济调整的大环境下,也为家电连锁的调整带来了契机。

苏宁和国美半年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苏宁销售同比增长39.41%,国美销售同比增长17.6%,虽然苏宁增长速度较大,但跟前几年50%左右的增长速度相比,有明显的放缓迹象,利润增长也有放缓迹象;而在单店方面,国美门店可比增长仅为0.49%,在单店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家电连锁的增长是靠规模扩张换来的,一旦停止扩张,必然将面临销售增长的困难。

随着本轮经济的调整,2008年以及未来两年,对于中国家电连锁来说至关重要,谁能把握机会,谁就将上演华丽转身,否则只能在原地踏步。笔者认为,本论经济调整虽然一些行业将收到冲击,但对家电连锁来说机会大于困难。

内需政策下的增长空间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中国经济面临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严重的挑战,美国次级贷危机远没结束,日渐紧张的能源等因素,让全球经济将陷入深刻的调整周期。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分析,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世界经济滞胀、8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期间,当时的中国经济与外部世界处于隔离状态,并没有受到影响。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通过财政、内需等政策的启动,成功地躲过了东亚地区的经济调整。但是现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格局下,面对世界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再也难以 “脱钩”。

面对国际经济调整周期,在中国与世界经济日益联系紧密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无疑在本次经济调整中最受关注,从目前国内经济政策以及调整趋势看,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企业经历了国有改革,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一批批企业成长起来,已经有很多年的积累,在经济调整过程中,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国家的政策,相信能够继续稳健增长。

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扩大内需,加大国内投资将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内需方面,已经非常明显,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中显示,1-7月社会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创下了1996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在促进内需消费上,苏宁、国美等一批国内零售企业无疑是最为受益的。

全球经济环境越严峻,经济调整越深刻,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越大,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需对经济的贡献是负值,GDP能保持10%以上增速,主要靠内需劳动,尤其是消费。所以在本次经济调整中,苏宁和国美的机会远远大于挑战,连锁的消耗资本、最困难的扩张阶段即将过去,目前处在将要向精确调整和精细管理阶段迈进。

房地产调整下的影响

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受美国次级贷影响,市场出现萎靡,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空前紧张,房地产经营面临困境。开发商退地事件、房价下降事件等屡见报端。

房地产企业“缺钱”已是不争事实。相关数据显示,41家房企负债水平高于50%,甚至保利地产、金地集团这样的地产巨头负债率也在70%警戒线之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说明其自有资金完全不足以偿还负债,业务发展所需的土地开发、项目建设的巨大投入都无法保证。

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已经不可避免,但笔者认为中国房地产并不存在大的泡沫,从资本和买方市场看,短期内房地产商的境况并不会有所改观。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房地产行业仍将有较大需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未来将成为增长的重点区域。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看,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国家宏观调控,不会对方地产进行大力度打压,迫于高房价和次级贷影响,国家会做出一定调整,但长期看房地产行业仍有很大潜力。

房地产调整对于家电连锁来说,影响是双方面的。房地产需求减少,会影响家电产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销售,苏宁和国美的半年报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点,但家电产品销售主要是更新换代为主,另外,长期看房地产市场仍然向好,家电市场增长仍有一定空间。苏宁和国美两者市场份额加起来,不过占到中国家电市场的20%左右,随着行业进一步洗牌,增长前景良好,特别是二三级市场有较大拓展空间。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意味着市场炒作的降温,房地产行业价格也会下调。08年国美房屋租金占销售额的3.92%,苏宁占销售额的3.46%,在经营费用上,租金是最高的一项。房价下降,意味着未来租金下降,或者趋于平稳,租金短期内不会再有大幅增加,无疑为两大连锁减轻了负担。我们可以算笔账苏宁、国美门店租金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如果租金下降3-5个百分点,那么平均每个店每年至少节约租金10万元,09年按照苏宁和国美各有1000家店面计算,每家就可以增加1个亿的净利润。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家电连锁行业是喜忧参半,但更多的应该是惊喜,地产经济的不景气,为连锁企业在房屋租赁谈判中增加了筹码。同时,连锁企业也可以借此,跟地产商联合开发项目,为长期的发展贮备足够的廉价店面,苏宁半年报就提到了这一点。

PPI上涨的尴尬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PPI同比增长10.1%,增速快于7月份的10.0%,连续第三个月创10年来新高。而CPI涨幅呈现下降趋势,同比涨幅仅4.9%。一方面是工业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一方面是不断下降的消费价格,工厂利润不断被压缩。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PPI的上涨给工厂带来了尴尬,在追求市场份额,保持竞争力和地位的同时,还要承受不断原材料上涨带来的痛苦。

中国家电产品生产商,是钢铁、铜等原材料消费大户,部分家电厂商亮丽的报表,并不能掩盖生存的艰难,如果PPI短期仍就维持高位增长,家电生产商的生计将越发艰难。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成品市场销售价格增长不大的情况下,家电厂商想维持昔日的地位,增加自己的利润和市场占有,只能靠提升市场份额,开辟新市场等措施,以规模赢取利润。

家电连锁作为承担工厂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家电连锁的战车并没有停止,还在不断开辟新的市场,以及巩固老的市场占有率。经济调整的大环境下,此时的家电连锁也面临深层次转型,双方的紧密合作非常重要,并且有望改善一直遭人诟病的厂商关系。我们从苏宁的半年报中也看到了这一点,苏宁不但提高了对厂家的预付款,增长幅度同比高达142.5%,并且苏宁明确提出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加大与供应商在定制、包销等差异化产品上的合作力度,公司较多的采用了预投款的方式,促进公司与供应商的互惠合作。

家电连锁面临转身良机

家电连锁是商业流通领域中的一种业态,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服务业的一种形式。对于这种大型连锁服务企业,规模是其存在的基础,家电连锁的规模体现在店面的数量和销售上;商品是其和顾客交易的条件;最能体现家电连锁发展前景的是其后台的建设,是能够提升家电连锁服务能力的软硬件条件,包括人员培养、物流、售后、店面建设、零售信息化等,这部分是连锁企业经营的核心。

规模目前家电连锁已经具备,苏宁和国美都已经位居国内商业零售前三,并且仍在保持店面和销售的双向增长。商品一直是家电连锁竞争力比较突出的部分,作为专业卖场,其产品种类较多,厂家新品、高端产品一般都选择首先进驻专业连锁卖场;商品采购一直是家电连锁比较强势的方面,规模赢得了价格,所以在商品来源上,家电连锁企业相比于个体和规模较小的零售商,占据一定优势。

连锁经营最复杂的就是自身服务能力的打造,在这方面表现最为优异的是苏宁和国美两大连锁商,苏宁人才建设方面的1200工程、店长梯队储备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国美则有蓄水池工程;物流方面,苏宁起步较早,目前建成的有南京、杭州、北京等现代化物流基地,其年报显示,沈阳等地的物流基地也在建设中;信息化方面,苏宁06年放弃原ERP系统,投巨资引入SAP系统,成为中国零售业最先进的信息系统之一;国美的ERP系统则是目前多数零售商选择的信息系统;两大巨头的服务也是各有特色,并一直作为经营的核心。之所以苏宁和国美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与其在服务能力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苏宁和国美已经具备迈向更为先进连锁企业的基本条件。

目前国内家电连锁自身的发展,我们不能说遇到了增长的瓶颈,而是面临转型。在单店销售增长停滞,整体销售放缓的情况下,家电连锁需要放缓圈地的速度,停下来整顿一番,在内部管理,终端建设,提升单店经营效益上痛下功夫,为向更高的目标冲击做准备。

第3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治理通胀有利于长期发展,政府不应对目前经济发展中的调整托市。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

樊纲说,在目前的环境下,任何一个政府都会将控制CPI上涨当作优先任务。他分析,目前的CPI水平已经很高,此时更应该控制货币供应、防止货币供应增速过快。他认可目前通胀受到一些具体因素影响,但他强调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发生需求刺激型的物价上涨。“物价上一轮引发问题是猪肉,现在已经控制下来,但又有了新的问题。”樊纲说,这些新的问题就是石油价格暴涨,国内油价已经到了不调不行的地步,同时国际粮价涨幅超过100%,而国内粮价过去一年只涨了6%,价差拉开导致粮价上涨预期形成,而成本价格的上涨必然会转入产品价格,这就容易引起价格上涨预期,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樊纲认为,目前出口减少、顺差减少、CPI上涨压力大、不少企业倒闭、股市调整、部分地区楼市调整,但他强调“这些调整都是正常的”。

针对有些投资者、购房者希望政府救市的想法,樊纲认为政府救市并不可行,目前的调整是可控的,如果不做这个调整,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改革开放30年快速发展的成果有可能因更大的泡沫破裂而受到冲击。

吴敬琏 对症下药救股市

享有“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之美誉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表示,对于跌跌不休的股市,政府应对症下药救市;对于财政政策的建议,应该减税;对于从紧政策,应尽量保护中小企业、保护就业。

吴敬琏认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问题是怎样对症下药,政府是不是该直接干预股市以及楼市。”他认为,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有权力的人可以大发横财,而普通股民总是利益受损。

关于目前宏观经济的焦点问题――反通胀和保增长,吴敬琏的“药方”是:一方面坚持总量紧缩,另一方面从机制上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效率。

吴敬琏指出,在紧缩银根背景下,前段时间主要受损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就业等诸多问题。“在坚持货币总量紧缩的同时,现在应尽量保护中小企业,保证它们正常的贷款需求。”吴敬琏还认为,最近浙江试点将地下钱庄进行金融“翻明”是一项好举措,“地下金融成本很高,风险很大,高利率无论哪个企业摊到都难以翻身。”

第4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发展方式转变及相应的结构调整和改革深化,是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的一次深刻转型。2010年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当前,应在继续巩同经济总体同升向好趋势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增强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复杂局面能力的需要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加大了我国经济减速压力,也增强了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动力:二是绿色能源革命使我国科技发展面I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也扩大了我国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市场空间:三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回归实业将挤压我国产品的市场空间,也充实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四是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有利于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面临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的压力。世界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国际经济环境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将明显增强,推进新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增强我国发展主动权的需要,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要求。

(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

中国经济实现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结构化问题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与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以上问题,部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部分源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部分在于体制机制不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提高产业梯次转移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这种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在现代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而中间低的形态。研发、流通环节的附加值远远高于生产环节,大体呈“V”形,称为“微笑曲线”。目前,跨国公司掌握的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投入的主要是信息、技术、品牌、管理等知识密集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跨国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我国缺少核心技术的大多数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主要从事制造加工环节的生产,所需的主要要素是土地、厂房、设备、能源等物化成本和简单劳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多,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空间极其有限。产业承接质量和效益不高。提高产业梯次转移水平是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整体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四)钱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饯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不仅要求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符合不同发展阶段和广大人民的新要求。这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要体现发展内容的全面性,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要体现发展过程的均衡性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收入分配的差距:要体现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可持续性,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满足当代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造福于子孙后代。这些都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转向注重效益和质量的集约型发展。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一)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从而谋取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上,除加大国家投入外,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至关重要。在政策上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在产业化方面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在新产品的市场化推广上给予有效的帮助。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质量和标准建设,培育自主品牌,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有力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一是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消费对优化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合理性,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开拓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新空间。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移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重点培育生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打破市场分割,探索建立有效推动生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尤其是在金融业开放、技术研发投入方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信息服务政策支持、商务服务的国际融合机制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大力促进东部大城市率先进行经济转型,加快建设若干个具有金融服务功能、技术创新功能、商贸商务功能、信息支撑功能的大城市,带动我国生产业的整体发展与功能提升,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四)优化配置金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为使金融体系的运行更有效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在金融配置资源过程中,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财税、产业等相关政策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加强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源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向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效率提升倾斜。二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从严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支持,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提升经济发展整体实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三是推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加强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发展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市场创新发展,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

(五)充分发挥人才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第5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国民经济;关系

一、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房地产投资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以江苏为例,江苏省200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的投资额达702.35亿元。1991年~2002年,江苏房地产投资以年均39.8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年均21.04%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本省年均19.75%的GDP增长速度。江苏房地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房地产业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据世界银行资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投资对相关产业的乘数效应约为2倍,并对以房地产为主导产品群的房地产业链下游和上游50多个物质生产部门产生感应或影响。

3.房地产对GDP的贡献。以江苏为例,1991年房地产业对于GDP的直接贡献率为6.34%,1991年以来,房地产业对江苏GDP的直接贡献正在逐年加大,至2002年其贡献率已超过10%。因此,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4.房地产业对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贡献。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快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5.60平方米增加到2002年的10.87平方米,增加了5平方米,年均增长4.36%。计算1991年~2002年房地产投资与人均居住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363,说明房地产投资或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5.房地产业对社会财富的贡献。房地产业是国民财富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构成整个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而长远的影响。房地产业一般会先于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展,并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快速发展。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会促进或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约1.34万平方公里,加上建制镇,城镇存量土地已达2.5万平方公里,如果以每平方公里5亿元资产计算则约有12.5万亿元,如果再加上几十亿平方米的房屋资产,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财富的主要构成部分。

6.房地产业能够为城市积累资金,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城市是经济社会在空间上聚集的地区,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上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再开发,城市的各种公共建筑物和构筑物,城市巨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城市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投入都应当通过利润、税金、地租等经济杠杆收回投资,有些还可以取得一定的利润,然后再投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把城市建设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7.发展房地产业可以吸引外资、促进对外开放。中国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较为丰厚的投资回报,使房地产业成为外商竞相投资的重要领域。以江苏为例,2003年1~10月份外商投资房地产共计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86%。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利用外资金额逐年加大。

二、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

1.政府政策。房地产业是一个受政府政策影响,对政策敏感性极大的产业。由于政府严格控制着房地产一级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土地。使得它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它决定了市场供求关系平衡位置,决定了价格走向。作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紧密相关,政策是决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从上述国民经济与房地产的关联度可以看出,只有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2.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即市场需求量,市场需求量的大小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房地产主要包括住宅、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工业厂房等。其中住宅、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占其总量的97%以上。特别是住宅占整个房地产市场需求量的70%以上,因此居住人口越多,对市场需求就越大。同时市场越繁荣,流动人口越多,对商业用房需求就越大。商业用房占整个房地产市场需求量的20%以上。因此国民经济越繁荣,房地产市场规模就越大。

3.市场范围与开放度。市场范围与市场规模是密切相关的。市场范围大,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反之,市场范围小,市场规模也会随之缩小。市场范围,即房地产企业开发商品房的销售范围,它是一个市场空间概念。由于房地产所特有的地域性强,使用其开发建设的商品房一般不会超出以地级市、县级市销售的范畴。因此,在某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随该城市地域的扩张,城市化的进程随市场范围扩大而加快。

同时,由于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因此其房地产市场范围不尽相同。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其城市吸引力越强,人口流动性越大,人口聚集性越强,市场范围就越大。

三、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因素制约房地产业的更快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城市化率偏低。2002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37.8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但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明显偏低,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严重制约了对房地产的需求规模。

2.房价相对偏高。世界银行研究结果表明,住宅价格与一般家庭年收入之比(即房价之比)在3:1至6:1之间时,居民方有支付能力,若高于收入的6倍,住宅则难以形成消费热点。虽然从全国而言,房价收入已从1991年的7.32:1缩小到1998年的5.66:1,但不少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仍然偏高,使许多居民难以承受。近日对江苏各市的房价收入比进行的调查表明,南京的房价收入比高达6.7:1,苏州房价收入比6.03:1,已超过警戒线,无锡房价收入比已接近警戒线,较高的房价使许多居民只能望楼兴叹,潜在需求无法变成有效需求。

3.房地产市场税费政策不尽完善。目前全国的房地产市场税费政策不尽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税费收取有重复之嫌。房地产开发包括土地成本、建设成本、配套建设费。其中土地成本中已经包含契税,配套建设费中已经包括各种配套建设费用,但是营业费的收缴是上述各项费用的总和,这种费上加税,税上加税的税费政策必然使得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租赁市场灰色交易严重。随着商业、餐饮、娱乐、商务、居住等不断扩大,房地产租赁活动异常活跃,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租赁市场的税费负担过重,使大量房地产租赁活动以灰色交易方式存在。以南京市为例,房地产租赁市场的税费占租金收入的22.5%左右(17%房产租赁税+5.55%营业税),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发育。

4.经济实用房建设不足,拆迁矛盾日益增大。近几年来,安居工程的实施对加速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施中却明显“变味”。由于安居工程不仅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而且需要无偿投入土地资源。各地政府为提高经营城市的能力,对经济适用房采取压缩甚至停止建设。同时由于近两年住宅价格上涨过快,加上我国宏观经济调整步伐,许多职工退二进三,下岗职工增加,造成拆迁安置户无法利用拆迁款购买所需房屋,给国民经济、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房地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城镇规模普遍较小,农村城市化水平低,吸呐与扩张能力弱,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一般认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0%以上,城市化进程才会稳定下来,而我国这一比重才37.8%左右,因此,城市化的潜力很大。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进行城市化建设。

2.调整税费政策降低房价。房价与土地开发成本、房屋建筑成本以及房地产租赁价格有关。目前,房价偏高是与各种税费分不开的,因此,政府应在继续削减房地产有关税费的基础上为房地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进一步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步伐。目前,由于各城市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改制成为趋势,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到位情况较好。但是少数城市改制企业还不够理想,影响了个人购房的全面启动。因此,应强化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政策措施,特别要落实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4.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一是完善住房金融制度,具体包括:(1)规范公积金运作,住房公积金信贷、结算等具体业务可委托商业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转变为具有融资和贷款职能的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2)构建住宅储蓄机制;(3)建立股份制、政策性、专业化的住房金融机构,促进公积金的保值增值。二是建立房地产共同基金。房地产共同基金的建立,有助于解决房地产开发资金的短缺,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规模问题和资金问题。三是促进房地产企业上市筹资。房地产企业的上市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利于企业无形资产及信誉度的提高,能为企业筹资及实现规模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政府在住房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在大幅降低经济适用房价格的基础上,将经济适用房卖给真正需要补助的低收入者,对一些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的无房者,政府应提供额外补助。

参考文献:

1.胡荣华,韩健,张晓锋.江苏省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研究,2001年4月.

第6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内涵

所谓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指的是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比率,由外汇市场上外汇(或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倘若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汇的需求,那么外汇汇率上浮,人民币汇率下浮;相反,则外汇汇率下浮,人民币汇率上浮。

汇率的市场化通常与货币的自由兑换、经济一体化、货币的国际化密切相关。这四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汇率的市场化”成为中国这般大国长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汇率市场化”的基础上便可为“货币的自由兑换”与“国际化”的实现创造重要的条件。

2016年人民币汇市开局动荡,从1月6日开始,人民银行突然下调CNY兑美元的中间价,推动空头在离岸市场上做空人民币。做空势力来势凶猛,CNH与CNY兑美元的价差在6号创下了1600点以上的历史纪录,形成巨大的套利空间。人民银行采取相应措施,令CNY与CNH兑美元即期汇率升值、回稳。1月11号、12号,CNH兑美元即期汇率较1月7日低点累计大涨2000BP。而从以往的从大国货币崛起的历程看,无一不是走过了一条由“逐渐升值-双向波动-基本稳定”的发展路径。在经历了这场“双向波动”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且日趋平稳。

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有利也有弊,充分认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于发挥人民币市场化的积极作用和规避人民币市场化带来的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积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按照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个之中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当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就目前我国发展势头来看,要放弃这两方面的主动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因此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不现实的。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和我国资本投入其他国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要凭借政府的力量干预和限制资本的流动情况的可行性是极低的,因此资本自由流动是必然成立的,由此可见,在“不可能三角”中汇率的稳定是不可实现的。而换个角度来看,在享由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资本的自由流动必将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而相对灵活的汇率政策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金融风险,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

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关税税率不断降低、贸易自由化政策全面实施,这对我国一直以来受保护的劳动力市场和国有工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与此同时,我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在此背景下,实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能够使人民币汇率得到灵活调整,减轻来自贸易与资本账户自由带来的双重压力。

(3)促进我国参与对世界经济调整过程

我国被列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之一,是世界经济调整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假如我国在汇率领域态度淡然,对世界各国汇率的变化和汇率市场的发展不管不顾,就势必会导致国际贸易伙伴的不满,进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受阻。而采取能够适应世界经济调整趋势的灵活、科学的汇率制度,则有利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调整,并优化国际贸易伙伴对我国的态度,进而带来理想的经济利益乃至政治利益,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恰好符合这一需求,对促进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地位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2.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其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性

但从金融领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对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我国宏观经济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冲击。首先,短时间内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效应可以导致人民币的升值,而这一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还会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许多不可控制的复杂的风险。总的来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增加了国家稳定金融市场的难度,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稳定性下降,金融市场发育受阻。

(2)增大外向型企业经营风险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外向型企业带来复杂的经营风险。2015年,我国的出口总额高达24.59万亿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而当人民币升值而其他货币不变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外贸出口中所花费的成本将不断增加,相应的,从外贸出口中获得的利润也将不断降低。进而使得外向型企业由其是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抗风险能力变弱,难以满足经营与发展需要。

(3)增加外汇资产管控难度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背景下,当外汇资本流入速度减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就会缩水,这就使我国外汇资产管理与控制的难度增加,并伴随许多的风险。我国外汇指定银行拥有庞大的外汇资产,大部分来自于国外的直接投资及来源于我国巨大的贸易出口额。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背景下,人民币弹性增强,波动幅度可能性变大,外汇流入资本受到约束,外汇资本储备量就会缩水,由此所产生的汇率风险有可能给外汇指定银行带去隔日亏空的风险。此外,人民币弹性增强也会使国际短期资本风险增强,容易引发国际短期资本肆意外流,变相推高国内资产的升值。人民币弹性增强还可能导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趋势,对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造成较为沉重的打击,尤其是使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加大,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被削弱。

三、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应对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规避人民币市场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政府、外向型企业与银行业分别应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部门积极发挥辅助作用

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市场监测机制,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在实现人民汇率浮动由市场供求决定之余,全面、及时地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与幅度。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人民币升值,而是建立新的汇率定价制度,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浮动。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与辅助,对此,专业人员应对目前人民币汇率浮动趋势以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评估,综合相关的数据预测未来动向,从而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民币汇率风险观测机制。事实说明,这种风险观测机制在汇率风险控制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它一方面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风险。

2.提升外向型企业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说外向型企业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有三方面:(1)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全面的评估、分析潜在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将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或者市场因素对企业的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已存在的风险,要通过健全的防范预警机制来控制,从而尽可能降低损失。(2)优化企业产业机构,实现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不断创新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引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足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采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汇率,从而在汇率出现波动时,降低损失。(3)企业领导要时时关注汇率动态,掌握汇率波动趋势,做好应对措施。

3.完善外汇储备机制

外汇局要提高对人民币汇率趋势的重视,积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加强研究,关注国际金融货币走势,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完善外汇储备机制,将外汇储备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国内资本的有效运作,防止国际资本家在国内市场的恶性操控,避免金融风险,实现国内利益最大化。除此之外,国家外汇储备通常是指国家财政出资购买和管理的外汇资产,然而在我国,是指央行以人民币购买的,并由央行统一存储、支配和管理的外汇。严格来说,由央行购买、存储并管理外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货币发行储备物,是流通中货币的抵押物或信托网担保物。它的买卖主要目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平抑货币币值,防止发生超过预期的巨大波动,这种情形下外汇储备并不符合其本质,不但使现有的外汇储备机制下掩盖的风险难以被察觉,也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真正实现市场化发展,因此,今后应力争使国家外汇储备回归其本质。

第7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关键词】煤炭;市场营销;前景分析

全面权衡煤炭行业的营销市场前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资源分析与了解。从煤炭资源的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国家的相关能源政策要有必要的了解,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市场预测。

一、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煤炭市场的基本发展趋势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从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出现的“石涅”到河南六河沟、登封、洛阳等地出现的采煤记载,再到汉朝以后的“石墨”或“石炭”,我国与煤炭资源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较早掌握了一定的采煤技术。根据有效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步上升,特别是在近现代,上升的趋势更加迅速。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煤炭的产量仅3240万吨,而在计划经济实施以来,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煤炭年产量达到6600万吨,1957产煤1.31亿吨;1962年,全国产煤2.2亿吨,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调整,煤产量达到2.32亿吨。计划经济中,煤炭行业有所发展、采煤量也不断提高,但是煤炭市场真正迅速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施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为煤炭市场营销开拓了宽阔的发展前景。数据表明:“1978年全国产煤6.18亿吨,1985年产煤8.72亿吨,1987年产煤9.28亿吨,1989年产煤10.54亿吨,突破了十亿大关。进入90年代,煤产量年年递增,1992年产煤11.16吨。1993年产煤11.50亿吨。1994年产煤12.40亿吨。1995年产煤13.61亿吨。1996年产煤13.74亿吨。1997年产煤13.73亿吨。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大发展,到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26.1亿吨。”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市场经济对煤炭行业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煤炭的开采量大量提高、煤炭市场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但是市场的迅速扩张往往伴随这一定的市场风险。要全面稳健的促进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从科学勘测市场行情,了解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出发。

(1)从煤炭的需求量来看,近几年依然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煤炭消费以4~4.5%的速度迅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当前,人们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依旧在不断上升,加之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降耗的政策实施,预计接下来的几年内,煤炭市场依然会稳步前进。(2)从煤炭价格上看,煤炭的价格将继续抱持上升的趋势。从价格上进行市场分析是市场前景预测的基本方式,目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炭市场价格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推动了煤炭价格的平稳上扬。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集中调控的政策愈加明显,政策的扶持是煤炭价格稳健的坚实基础。另外,必要的市场价格提升有利于刺激煤炭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煤炭技术的进步。(3)从市场平衡来看,煤炭的供需将保持平衡态势,不断加快优质煤炭的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煤炭需求量也抱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因此,政府逐步减少了煤炭的出口量,加大进口,保持煤炭供求平衡。同时,加大对优质煤炭的开采力度和技术更新,保证国民正常的生活水平和日常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4)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煤炭行业将进一步集中。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安排,“从2006年开始,未来三年我国将每年关闭4000个小煤矿,考虑到优先关闭的煤矿单产较小(预计平均1.5万吨/年),预计每年减少煤炭产能6000万吨,从而有利于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产能增长,提高行业集中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了关闭不合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的矿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扩大优质煤炭的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相关政策扶持与煤炭行业的主要目标

(1)煤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十二五”期间,有关专家表示,“东部煤炭产量或将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将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将占52%,延续“十一五”期间产地西移的态势。”(2)技术更新是煤炭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十一五的技术更新目标是,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80%以上、小型达到40%,并且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达到380个,25个千万吨级煤矿,虽然十一五规划有一定的落差,但是基本完成了既定的计划。在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国家十三部门联合发出《进一步规范煤矿资源整合技改工作》的通知:“提出针对目前各地整合技改矿井存在的提前开工、拖延工期,以及非法组织生产的现象提出明确规范要求。”(3)在安全生产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加强,“煤矿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5938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下降56%;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65%;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0.892,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并且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狠抓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4)实现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路子,促进煤炭市场的稳步前行。促进以煤炭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说:“神华宁煤集团就是在2002年底将太西、宁州、亘元、宁煤四家企业重组为宁夏煤业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神华集团对其进行闪电式重组之后,完成了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强强联合。”

三、煤炭行业营销市场的前景预测

2011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改进、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将要实现经济翻两番。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在我国,煤炭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1)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促进市场稳健发展。我国煤炭市场的的供求关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煤炭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等需求增长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地利用国的宏观政策的调控,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2)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炭市场营销过程中,科学技术也是市场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并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矿井将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将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在以后的今年中,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依然是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究。”科学技术不仅使煤炭在开采技术上得到较大进步,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提高煤质,减少污染,开拓了煤炭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煤炭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S].51行业报告网.2010(4)

第8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记者:2008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中部地区工业重镇,武汉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完成得怎么样?

袁善腊:武汉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近几年开始步入一个健康发展快车道。2008年尽管经受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武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和沿海部分城市趋势不一样。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1%,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7%,涨幅控制在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以内。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其他指标都能够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绝大多数指标达到“十一五”规划进度要求。

记者:武汉市是个重要的工业城市,请介绍一下武汉市工业发展的情况。

袁善腊:在国家产业布局中,武汉工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钢、东风汽车公司作为国家队,在钢铁、汽车领域代表了国家竞争力;武汉“光谷”也是中国最大的光通信产业基地;船舶制造、机车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产业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工业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近10年,工业累计投资2616亿元,其中武钢近10年累计投资743亿元,已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和中国重要的汽车板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2008年已完成110万辆生产目标;武石化8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武汉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武汉烟厂已形成200万箱生产能力,保持了在全国领先地位;以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461、471为龙头,已成为中国内陆最大造船基地;南车武汉基地、武重、武锅、长动等大型企业经过异地改造,也成为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

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使武汉工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目前武汉光纤生产能力已达到2000万公里,占中国市场份额50%以上,在世界也占10%以上份额;显示器、计算机、手机、照相机、冰箱、空调分别形成1000万台(部)生产能力;近两年投资100亿元的半导体芯片生产基地建成,投资40亿元的TFT-LCD生产基地开工,以及LED、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创意产业、生物产业、环保产业也竞相发展,在新兴市场领域,武汉抢占了制高点。

记者: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武汉市有没有感到压力?新的一年经济发展能不能继续2008年的势头?

袁善腊:当前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正由沿海向内地传导,对我市的滞后影响开始显现并将逐步加深;另一方面,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措施,从落实到发挥作用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武钢、武石化、神龙汽车、阳逻电厂、冠捷等大企业经营困难显得更为明显。我们将保持清醒头脑,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当前的危机。

另一方面,我们也分析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也有较多机遇和有利条件。首先,武汉是以投资类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武汉企业的发展。第二,这一轮经济调整,是在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批准武汉城市圈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发生的,武汉已经贮备了大量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青山循环经济试验区的80个项目,总投资260亿元;大东湖水网改造项目,总投资87亿元;天河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武汉新港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项目,总投入1000亿元;城市轻轨项目总投入270亿元。这些新的大项目实施,会大大刺激武汉经济发展。三是国内外经济调整为大企业的加快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多年来的结构调整增强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能力。总体上看,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空前挑战和重大机遇,扩内需、保增长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优先目标。只要我们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就能够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遏制住当前经济下行态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市安排2009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预期目标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从全国看,工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半,从2008年第四季度情况看,工业增速下滑明显,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保证工业健康发展方面,武汉市是怎样考虑的?

袁善腊:保证工业健康发展不能走过去盲目扩大规模、粗放经营的老路,工作着力点要放在依靠科技、调整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上。

武汉是一个科教大市,现有50多所大学,104万在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首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等建设,今年,武汉高科技产业将继续保持25%以上增长速度,和钢铁、汽车、石油化工一道,已成为武汉四大支柱产业。三是重视新兴市场开发,抓住国家启动3G机遇,武汉光谷可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领域,武汉也成长了一批重要骨干企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加紧新开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今年工业投资项目预计达到820亿元;其中,照相机、计算机、半导体芯片、东风自主品牌汽车、混合动力汽车、800万吨炼油工程、南车机车生产基地等一批新项目将投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武钢硅钢和汽车板生产能力也将进一步扩大。

在支持大企业、大项目同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这对我们历史上形成的国有大企业为主的城市显得尤为重要。近两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要求,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大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重视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突出工业强市同时,要继续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覆盖面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增长速度稳定的优势,加快内部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发展潜力,使武汉服务业比重保持在50%以上,为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多做贡献。

记者: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武汉市在扩大内需保增长方面有哪些举措?

袁善腊:在本轮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中,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格局,不是权宜之计,更是长期发展战略所在。扩大内需,投资是抓手,消费是关键,企业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投资为突破口,扩投资,带消费,促增长。

第一,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兴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未来两年市财政投入600亿元,带动社会资金6000亿元,保持投资强劲增长势头。目前项目准备、资金筹措情况比较好,有条件实现这个目标。市政府将不断创优投资环境,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审核、审批“绿色通道”制度、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包保”责任制。

第二,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着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建立健全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落实好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和市场出现大起大落,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二是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快廉租住房、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近两年仅棚户区改造新增100万平方米;结合老城区改造,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56个城中村改造;同时,大力发展会展中心、高档酒店、商务中心、大型立体式停车场,推进商务业态高端化。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汉正街市场转型升级,增强商品集散中心功能。加快旧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旧货市场引导梯度消费的作用。三是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进一步促进连锁超市(便利店)向行政村延伸发展,结合家电下乡,努力活跃城乡市场。四是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将投入20亿元改善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服务设施条件。投入18亿元解决农民饮用安全水问题。五是做好居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市场的供应工作。认真落实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储备供应任务,健全完善武汉市居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确保市场供应平稳。

第三,全心全意搞好为企业服务。当前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重点是要保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企业本位”观念,把2009年定为为企业服务年。继续推进千家企业大走访活动,坚持不懈为企业搞好服务。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二是帮助企业整合科技三项经费、企业技改专项资金,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壮大规模。三是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售。扶持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产销网络,为扩大市场销售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以品牌化经营拓展市场。四是帮助企业扩大融资规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五是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对重点企业建立直通车制度,优先办理新建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环保等有关行政审批手续,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第9篇:国民经济调整范文

一、目前中央房地产政策

20__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被列为第一条。这项措施显然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第八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对经济调整,加强扩大内需,抗击金融危机,有着更大的作用。

11月10日国务院召开省区市政府和部门负责人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就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引导居民扩大消费需求,调控房地产走势,金融行业要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刺激作用,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关于房地产工作,国务院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要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

从5日国务院十项措施和温总理七条意见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强调的始终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与下半年的国务院专题会议精神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一致的。从国务院十项措施和温总理七条意见中,找不出政府要注资房地产企业,大规模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意思。所以即使国家在防止经济危机蔓延的政策中,着重对房地产加大了投入,但是政府投入主要在于对保障房建设,因此不会导致房地产像去年那样的暴涨局面。

同时,政府乐于见到的是一个公平、合理、稳定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这个市场一定应该是买卖公平、交易繁荣的市场。最近虽然房价有了较大的下降,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公平交易的程度。所以房价还有下降的空间和必要性。

二、__高速公路房地产公司的现状与对策

__高速公路房地产公司是__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二级国有房地产公司,成立时间短、资金少、人才短缺、无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经验和业绩的新公司,现在又遇上国家政策重大转变,我认为,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不排除国家再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的可能。鉴于__房地产公司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学会"三条腿"走路,为我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决策。

1、充分发挥我公司的现有公路建设人才优势,紧紧依靠省公路投资公司的帮助和支持,借助国家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努力在公路建设施工市场领域分一杯羹,养活职工、稳定职工,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