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ipo中的财务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ipo中的财务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po中的财务问题

第1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摘 要 本文在分析财务会计在企业创业板ipo中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企业在申请创业板IPO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财务会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创业板 财务会计 IPO

一、企业创业板IPO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企业IPO财务会计已经成为一个闪亮而活跃的角色,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积极姿态和重要影响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在申请创业板上市的条件中,财务会计的诸多方面都是审核的主要指标,如:会计核算的规范、收入的增长、坏账的计提等等。由此可见,IPO财务会计在企业创业版IPO中至关重要。

二、企业创业板IPO中存在的重要的财务会计问题

(一)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

根据财政部令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前提,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规定。对于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之间的比率、资本化的金额占当期利润的比率,不适用于较为激进的会计政策,否则可能由于会计处理的不当而导致最终被否。当企业存在较大金额资本化的研发费情况时,证监会将使用净利润指标扣除资本化的研发费用,重新对净利润指标进行审核,因此申请企业用增加研发费用资本化来使净利润有所增长的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最终可能导致IPO被否。

(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问题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要求,对于申请创业板IPO的企业,需要就申报的财务报表与原始财务报表存在较大差异进行逐一、专项说明。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有的申请创业板IPO企业的原始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重要报表项目上的差额较大,有的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原始财务报表(即报送给税务局备案的申请企业自行编制的财务报表)与申报财务报表(即报送给中国证监会并通过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差异较大,往往意味着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的不严谨、对企业会计准则解读不到位,被定义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企业申请IPO被否。

(三)收入的确认和应收账款问题

由于确认收入是操纵利润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中国证监会对确认收入的审核较为严格,在审核和反馈意见中,多数会有关于确认收入方面的问题,且被反复提问。对于在申请创业板IPO的企业,有很多具有科技创新的商业模式,在确认收入的会计原则上,应充分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收入确认的条件,并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特征来予以确认。如:对于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对完工进度应取得经第三方认可的有力证据。对于应收账款主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及营业收入的比例是否过高,较大的应收账款余额不但会加剧财务风险,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足,而且会导致审核人员产生对收入真实性的疑问;二是坏账准备的计提政策是否稳定一致。在确定坏账计提政策时,应充分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坏账计提的政策,并充分考虑历史坏账率、同行业企业的计提政策以及申请企业未来的发展。

(四)税收优惠的问题

根据《创业板首发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企业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得存在严重依赖。应当注意:第一,最近一年一期的税收优惠不得超过净利润的30%;第二,税收优惠占净利润的比例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享受的这些税收优惠在下一年度应不存在被终止情形。然而,申请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与国家税务总局的批复指示的规定不一致,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存在重大依赖,最终其IPO 申请被发审委否决。

(五)盈利能力问题

《创业板首发办法》第十条和第十四条分别对发行人在申报期内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做出了规定。这是发审委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1.行业地位及市场占有率

在细分行业榜上无名的企业,一般不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其盈利能力较弱。通常,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越少,说明该企业不具有市场权威性,通过IPO审核的可能性越小。

2.产品毛利率水平

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IPO审核中倍受关注。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分为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申请企业与同类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如果毛利率低于同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说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不强,通过IPO的可能性难度较大。纵向比较是申请企业与申报期间的毛利率水平比较,如果毛利率不稳定或有所下降,则表明发行人的盈利能力不强,会加大通过IPO的难度。

3.采购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客户的集中度

采购原材料是来源于多渠道还是单一渠道,会直接影响企业对原材料价格的掌控能力。单一的采购渠道致使企业对原材料价格的掌控能力减弱,容易受制于人,导致盈利能力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产品销售的密集度,也会影响到产品价格的定位能力。如果产品仅销售给几个经销商,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导致其对产品的定价能力减弱,从而削弱产品的盈利能力。如果发行人的产品销售区域较窄,说明该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够高,会给通过IPO增加难度。

三、企业创业版IPO财务会计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前述企业创业版IPO中存在的重要财务会计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一)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申请在创业板IPO 的企业,在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时,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允许资本化的条件,同时要保持合理的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之间的比率、资本化的金额占当期利润的比率,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金额应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样就不会对其净利润指标产生影响,不会在这方面引起发审委的关注,从而增加了通过IPO的概率。

(二)关于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问题应对措施

企业的原始财务报表应经过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通过方能对外报送,不应该急于向税务、财政、统计等部门报送,一般的报送时间均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间,每年为5月31日,往往需要做审计的企业都会在此时间前完成企业上一年度的年度审计工作,因此,对于税务部门不会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对外报送的时间;对于统计部门,要求的时间比较严格,往往比较靠前,每年的2-3月需要报送上一年度的统计年报,须经与统计部门相关人员协商可以先报送未审计的报表,留存台账,审计后再做适当调整。这样就会使申报的财务报表与原始财务报表数据保持一致,不会在这方面形成负面反馈意见,从而增加通过IPO的概率。

(三)关于收入的确认和应收账款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确认收入的会计原则上,充分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收入确认的条件,并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特征来予以确认。购销合同、产品出库单、开具的发票金额与增值税申报表金额一致。运用应收账款信用额度管理控制好经销商货款回笼效率,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小财务风险,反映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较高,从而增加通过IPO的概率。

(四)关于存在税收优惠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根据《创业板首发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企业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得存在严重依赖。在年初做预算时,应根据相关指标计算好销售预算金额和数量,从而使税收优惠金额不超过净利润的30%且税收优惠占净利润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申请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与国家税务总局的批复应保持一致。这些会增加通过IPO的概率。

(五)关于盈利能力方面问题的应对措施

《创业板首发办法》第十条和第十四条分别对发行人在申报期内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做出了规定。

1、增强行业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

申请企业应是国家鼓励支持的行业,在细分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增强了盈利能力。

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越多,说明该企业的市场权威性越高,通过IPO审核的可能性就越大。

2、提高产品毛利率水平

提高毛利率水平,主要是销售价格和主营成本两个指标,保持稳定的销售价格,采购材料多渠道从而控制或减少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水平。毛利率高于同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说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较强,通过IPO的可能性较大。

3、增强原材料价格掌控度,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分散客户的集中度

多渠道的原材料采购,会增强企业对原材料价格的掌控能力,使原材料价格降低或维持在一个可控范围内,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扩大产品销售的区域,会增强产品价格的定位能力,从而增加产品的盈利能力,反映证监会对发行人产品前景的良好判断,会增加通过IPO的概率。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问题在企业申请创业板IPO 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其表现亦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如在研发费用资本化方面、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方面、盈利能力方面、企业成长能力方面以及税收优惠方面等,得到有效改善,只要申请IPO的企业严格遵照相关法规执行,在《创业板首发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妥善处理相关会计问题,通过创业板IPO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通常而言,企业在IPO中及IPO后面临的各种风险都由消极事件引起,这些事件可能来自公司内部,如万福生科因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面临的退市风险;也可能来自公司外部,如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后,社会公众对其IPO的强烈抵制。因此积极识别和管理与IPO企业相关的各种风险,将对企业创业板成功上市及上市后的持续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高效融资。

创业板IPO企业的风险类型

财务造假风险 当前国家对创业板IPO的审查机制不完善,为实现顺利上市,谋求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存在更大的利用制度漏洞进行财务造假的风险。 2013年5月31日公布的269家撤单企业中,创业板134家。如果撤单原因是舆论界普遍认为的财务问题,那么创业板出现财务问题的公司数目占所有出现财务问题的公司数目的50%。

声誉风险 良好的声誉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因声誉败坏造成IPO失败的案例很多,归真堂就是其中之一。“活熊取胆”事件曝光后,归真堂的社会声誉败坏,社会公众阻止归真堂上市、取缔熊胆产业的呼声不断高涨,“归真堂”创业板上市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审计风险 与主板相比,创业板IPO的审计风险巨大,原因主要包括:

1.一套健全且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降低审计风险,然而创业板IPO企业的创立者通常是少数几个具有裙带利益关系的自然人,很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有效执行。

2.更加隐蔽的财务操纵手段。一些会计方法本身具有被用来财务操纵却难以被识别的特征。例如:理论研究认为,与应计盈余操纵相比,由于下列原因,管理层会更多的选择实质盈余操纵:(1)与应计盈余操纵相比,实质盈余操纵很难被审计师和监管者怀疑;(2)应计盈余操纵只能在财务报告时被使用;而实质盈余操纵在整个会计年度内随时可以被使用。经查明,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手段主要是“体外循环资金流水账”,即假借采购户和销售户,用自有资金以现金存取方式制造进出资金流,并伪造银行凭证,假冒粮食收购款和销售回款,实现自有资金的体外循环,属于典型的实质盈余操纵。

上市成功后股价暴跌风险 股价暴跌损害股票投资者利益,削弱企业通过出售股票进行融资的能力,加剧企业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取足够资本或流动资金的风险,导致企业无法足量募集所需资金。今年一季报显示,151家创业板股价同比下跌,90家跌幅超30%。随着大量创业板股票的解禁,以投机为目的的创业板股东和高管将会大幅减持股份,创业板股价面临更大的暴跌风险。

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指特定行业中与经营相关的风险,创业板IPO企业的行业风险表现在:这些企业多属于高科技行业,该行业产品更新快、生命周期短,企业上市后的持续经营能力高度不确定。

产品风险 产品风险指产品卖不出去的风险。IPO过程中,随着企业信息的不断公开,商业机密及关键技术可能被竞争对手获得,生产经营也需要更多的考虑舆论压力。例如以生产熊胆粉为主的归真堂,其“活熊取胆”被环保组织及社会公众抵制,社会公德促使熊胆粉将被其他产品所取代,熊胆粉在客观上存在卖不出的风险,归真堂面临巨大的产品风险。

串通造假风险 很多学者认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程度是企业、审计师和券商三方博弈的结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三方可能会联合造假。新大地招股书显示:验资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经办注册会计师为赵合宇、王海滨;审计机构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经办注册会计师为王海滨、刘春奎。然而赵合宇也是大昂集团总裁、北京中兴新世纪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主任会计师;验资机构和审计机构不是同一家事务所,但签字注册会计师却是同一人。可以推断,新大地造假案中存在审计师串通造假的行为。

更严格的审查风险目前我国对创业板IPO的审查机制比其他板快宽松,因此创业板上市后出现的问题比其他板块更突出,可以断定未来国家对创业板上市的审查将更加严格,谋求创业板IPO上市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制度审查风险。

退市风险 与其他板块相比,国家对创业板企业的退市制度设计更加严格,其退市速度更快、退市情形更多,创业板IPO企业存在更大的退市风险。

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风险是指企业与外部相关者之间信息不畅通的风险。当前国家对创业板IPO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不严格,为实现创业板上市,很多企业利用制度漏洞蓄意披露利好消息,延迟披露或隐藏利坏消息,加剧信息不对称。例如根据《证券市场周刊》的调查,神舟电脑存在违规披露交易客户和返修率等问题。

风险管理措施

为加强上述与创业板IPO相关的风险管理,证监会、中注协等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证监会

1.强化审查。证监会应颁布专门的IPO过程审计及跟踪审计指导书,明确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暴露点;加强IPO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效果的审查;强化对审计师的执业技能指导,对高风险IPO企业要持续跟踪审核。

2.重视信誉建设。为防范企业、审计师和券商串通造假,证监会应该强制要求创业板IPO企业由信誉高的审计师审计、由信誉高的证券商保荐,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执业技能,建立一套完善的、与创业板IPO密切相关的信誉考核及跟踪管理体系。

3.要求有风险资本支持。风险资本存在的理论基础是“高风险、高收益”,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将自身风险降到最低,风险资本所有者通常不会支持IPO公司财务造假及违规信息披露。如果风险资本参与创业板IPO企业,将会遏制财务造假、内部控制不健全、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等现象。

4.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当前证监会规定的创业板信息披露内容主要是经营风险,披露对象主要是已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为有效遏制与创业板IPO企业相关的风险,证监会应明确要求这些企业做出完整的信息披露报告,降低信息不对称,以便外部更好的监督。

中注协

1.强化审计复核。在创业板IPO审计过程中,中注协应该复核事务所及审计师的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遏制诸如“验资机构和审计机构不同,但签字注册会计师相同”的情形,强化审计程序、审计意见及审计质量的复核。

2.加大违规处罚。为有效遏制审计师串通造假,中注协应该加大对串通造假行为的处罚,使造假得到的收益远低于造假付出的成本。

审计事务所

1.提高审计质量。2013年3月22日中注协约谈“大华”和“中磊”两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就如何降低审计风险提出了严格要求,事务所在创业板IPO审计中必须严格遵循。

2.遵守职业道德。会计师行业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事务所应该意识到其重要性,规避不符合审计准则要求的情形,保持独立性和谨慎性,维护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企业

1.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控制度。为保障企业资产安全,防范IPO后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创业板IPO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2.保证财务信息透明。短期内,财务造假可能会帮助企业实现创业板IPO成功的目标。但是随着一系列创业板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国家正严格规范创业板IPO的财务审查。因此从长期看,IPO财务造假得不偿失,一旦曝光,企业将面临退市,甚至倒闭的风险。

3.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有利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树立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归真堂IPO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其“活熊取胆”触犯了社会公众的道德底线,虽然企业声称发明了无痛取胆技术,但是归真堂没有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环保人士对之也不了解,归真堂的社会声誉严重受损,IPO上市最终失败。如果归真堂在“活熊取胆”事件曝光前,采用“人性化”的取胆技术,并及时地向社会披露详细信息,结果一定大不相同。

4.注重产品研发,降低产品风险。创业板多属于高科技企业,该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短暂、技术更新快,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高度不确定。为防范IPO成功后的业绩下滑及随后的股价暴跌风险,企业应该重视产品研发。

5.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是管理风险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有效识别和管理各种内外部风险,创业板IPO企业应该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加强风险管理。

社会公众

第3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关键词】 创业板; IPO; 财务绩效

一、引言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04年中小板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筹备和积淀,2009年10月30日,伴随着特锐德、泰岳、乐普等28家公司的集体挂牌上市,创业板市场在深交所正式拉开序幕。创业板市场也称为第二板市场,其发展能力极强,截至2012年12月底,已有350多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的成立,不仅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特别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而且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一条正式的退出机制,广大投资者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也使中小企业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新景象。然而,相对于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来说,创业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情况较难预测,风险较大。那么,承载着众人希望的创业板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会?财务状况有什么变化?能否使中小企业摆脱制约其成长的融资桎梏?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入手,对其IPO前后财务绩效进行比较研究,考察创业板市场是否存在“IPO效应”即上市后公司业绩下滑,明确其财务状况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及利益需求,更加有助于整个创业板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整体绩效的不断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回顾

就国内外来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lic Offerings,IPO)的理论研究一直是金融、经济、会计界研究的热点之一。IPO指的是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为企业发展募集资金的过程。对IPO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国,Ritter(1991)是对IPO前后企业绩效研究最早的学者之一,他认为IPO公司在上市后几年的绩效弱于市场表现。Jain,B.A和Kini,O.(1994)区别于Ritter所作的横向比较,以总资产利润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主要财务指标,实证分析了1976—1988年间在美国上市的682家公司IPO后的经营业绩变化情况,他们在公司自身时间和同行业两个角度展开比较后发现,样本公司在IPO后经营业绩均显著且持续下滑并呈现出“倒V型”。他们把这种在IPO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下滑的现象称为“IPO效应”。在此之后,Goergen,M.和Rermeboog,L.(2003)以英、德两国股票市场在1981—1988年IPO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IPO后的股权变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公司在IPO之后也出现了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随后,Trautena和Schulz(2006),James和Marsha Pearce(2008),Scott Latham和Michael Rraun(2010)等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及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对国外一些股票市场样本公司的研究发现,大部分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IPO后均存在明显的“IPO现象”。就我国理论界来说,国内学者关于IPO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PO抑价、企业上市动机和IPO的长期表现三个热点问题上,而对“IPO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较晚。研究始于香港学者Aharony,J.、Lee,C.W.J和Wong,T.J(2000),他们以1992—1995年IPO的83家B股和H股上市国企为样本,对其进行IPO前后绩效变化情况的实证研究后发现样本存在“IPO效应”。随后,卢文斌、朱(2001)和洪剑峭、陈朝晖(2002)都以我国199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指标入手对“IPO效应”进行了研究,证实A股市场存在“IPO效应”,且股权结构是影响业绩的因素之一。随后,黄品奇(2006)、李晓霞(2009)和周孝华、吴宏亮(2010)等均以不同的方法和视角对主板、中小板等市场进行了“IPO效应”的研究,证实“IPO效应”确实存在,且具有一些影响因素。

基于国内外的大量文献研究可以看出,“IPO效应”在国内外股票市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国外学者对IPO前后绩效变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较早、较为深入;对于我国来说,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各项制度尚不完善,学者对创业板市场IPO前后财务绩效的考察相对较少,且现有研究在指标、样本、数据的选取上还存在着广度和深度上的不足。通过对创业板IPO前后业绩的考察才能最终衡量创业板的成功与否,因此对创业板IPO前后财务绩效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证研究

(一)比较指标的选取

财务绩效的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判断。2007年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提到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基本指标(8个)和修正指标(14个)共计22个。基本指标能够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并得出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结果;修正指标是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的进一步补充。由于可选取的指标较多,全部搜集工作量较大,综合考虑后笔者认为,基本指标能更加准确地体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除去有3项数据很难搜集的财务指标,其余5项基本指标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启动较晚,可选取的数据时间范围有限,因此本文仅对上市公司IPO前一年至IPO后两年的绩效情况进行研究。笔者将上市当年(2010年)定为基年(T),上市前一年(2009年)定为(T-1),上市后一年(2011年)定为(T+1),上市后两年(2012年)定为(T+2),运用EXCEL、SPSS软件展开研究。先对上市公司IPO前后整体样本的各项财务指标均值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上市公司四年间财务指标均值的变化情况;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IPO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创业板市场是否存在“IPO效应”,即上市后公司业绩显著且持续下滑的现象。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以国泰安数据库、中财数据引擎和新浪财经中公开披露的财务指标为数据来源,对2010年这一年中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15家企业进行IPO前后四年财务绩效的比较研究,剔除4家具有极值的样本公司,有效的样本公司为111家。样本公司各项财务绩效指标均值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综合表2五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从IPO前一年开始到IPO后两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下滑幅度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也逐步下滑,前三年下降趋势比较缓和,在IPO后第二年下降较为明显,总体呈现出了“倒V型”趋势;资产负债率先下降,在IPO当年达到最低点后呈缓慢上升趋势。总体来说,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后,财务绩效涉及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状况、经营增长状况三个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IPO后没有显著提升反而下降,仅有债务风险状况在IPO后有所改善。财务绩效指标表现出的这种上升和下降的差异程度,需要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显著性分析如表3所示。

从表3中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反映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在IPO之后显著变好以外,其余反映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经营增长状况的财务绩效指标在IPO前后和IPO后两年均显著变坏,虽然营业利润增长率在IPO后一年和IPO后两年之间没有显著变坏,但是较IPO前来说,仍呈现下降趋势。

总体来说,体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出现显著恶化的趋势,可能是IPO募集的大量资金被闲置,未能产生相应的利润,盈利能力较差;代表资产质量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显著恶化反映了上市公司资金利用率低下且显著下滑的情况,在笔者看来,可能是由于企业IPO后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导致其短时间很难将所有资金高效率地利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收账款周转率,从而导致了资产质量的下降,营运能力减弱,进而也影响了盈利能力;上市公司通过IPO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从资产负债率就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自身长期偿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偿债风险减弱;从反映经营增长状况的指标营业利润增长率来看,下降幅度较大,且IPO后两年出现负增长,与IPO前的高经营增长相比,IPO不但没有使上市公司保持较高的持续增长能力,反而大幅度下滑,这说明IPO后经营情况不容乐观,持续增长能力出现困难。

就我国创业板市场来说,上市公司想要IPO就必须达到一定的盈利能力条件,也就是说,能够IPO的公司,上市前两年的财务状况表现一定良好,这样才能够在提高知名度的基础上,在资本市场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从而科学地进行公司治理和大力发展企业。但是,为什么标榜着高成长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会在IPO后出现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的业绩“大变脸”呢?笔者认为:一是创业板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宏观经济中的欧债危机、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的影响;二是部分公司存在IPO前粉饰财务数据拔高业绩的现象,他们为了顺利通过股票发行的审核,往往选择在IPO前利用虚增收入、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等财务手段调控业绩,达到法律规定的上市盈利条件,使业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这种虚假的业绩是无法维持的,因此IPO后会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现象,体现出“IPO效应”;三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以高于主板和中小板的高市盈率发行股票,导致企业超募现象极为严重,资金运营能力与融资量难以匹配,使得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效益产生缓慢,对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造成影响。另外,企业在获得了大量募集资金后会产生盲目、过度投资,资产规模的扩大并未带来同等的收益,收益的滞后也会带来企业经营业绩的下降。这种业绩“大变脸”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良莠不齐,这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完善创业板市场,使创业板市场健康、稳步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核制度

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作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创业板市场发展较晚且风险较大,其市场准入条件应该更加规范和严格,应加大上市前的审核力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证监会可以设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全方位地考察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保证上市公司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从而吸收优质的中小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整体质量提升的基础上降低风险,保证收益。

(二)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股权集中度在企业IPO后会降低,导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成本”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及监管,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上市公司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及时了解公司内部的变化并作出调整,防止公司经营问题的出现。同时,应当借鉴美国、韩国及香港地区等的成功范例,出台相关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法规,进一步加强、完善上市公司。

(三)提高资金的募集使用效率

创业板自开市以来,超募的问题一直存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公司治理层缺乏运作大量资金、大项目的能力,投资项目选择不当或者过度投资,都极有可能造成上市公司资产流失,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证监会必须严格控制募集的资金项目的审核和资金募集量,可以在上市公司选择合适项目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投资的实际需要,一次申报核准,多次分开发行股票,并且上市公司管理层也要加强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保管,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资源配置。

(四)贯彻落实相关法规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颁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该规则不仅恢复了上市的审核标准,而且强化了退市风险的信息披露,一定程度上使得在规模、盈利、信息披露和违规治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公司尽快退出市场。因此,创业板市场要深入贯彻落实该法规,保证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市场效率,从而改善经营业绩,使得创业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Jain,B.A.&Kini,O.The Post-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J].The Journal of Finanee,1994,49(5):1699-1726.

[2] 文守逊,黄文明,张泰松.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板IPO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3] 喻凯,罗阳.我国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10).

第4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企业;IPO;绩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全国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业企业IPO上市之后的业绩、或者如何保持乃至提高农业企业IPO之后的经营绩效,以及农业企业上市的方式是否存在更好的选择无疑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综合现有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研究文献看,农业企业上市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与比较问题研究并不多见。从这个角度讲,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农业企业上市前后绩效变化与比较的问题实际上被忽视了。

国外很多学者实证发现大多数的企业在上市当年经营业绩显著低于上市前一年,并且经营业绩在短期呈下降趋势,国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IPO效应”。但是不同于国外上市公司的是,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是少数IPO,而不是由私人风险投资企业出发进行的IPO,因此检测少数IPO是否存在“IPO效应”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试就此进行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与分析方法

评价公司绩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单个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本文选取分别代表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营运状况、盈利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八项基本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状况进行较深入、细致地分析: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反映资产营

运状况;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盈利状况;主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反映企业发展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从整体上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在计算出各单项指标的基础上,可按照下面方法计算出综合指标值。

二、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1.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

本文所收集的基础数据以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资料为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公司简介、财务报表数据、上市公告书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等。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网站、国泰安CSMAR中国财经数据库和CCERTM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库,以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上市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

2. 样本分析与选择

本文研究选择了农业上市公司中的34家,对所有样本企业计算其IPO前两年、IPO当年及IPO后四年的绩效指标。除去2007年以后首次公开募股的农业企业和已经退市且数据不全的企业,剩下的农业上市公司都被选为此次研究的样本。

1999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自2001年3月起,我国对新股发行由审批制转变为市场化的核准制,另外考虑到应尽量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将34家农业上市公司分为两个样本集,分别为1995年至2000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20家)和2001年至2006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14家)。

本文将公司IPO当年定为基年(0年),将IPO前1年和2年分别定为-1年、-2年,将IPO之后的四年分别定为1年、2年、3年、4年。本文首先依次求出各样本七个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数,然后分别求出IPO前两年(即-2年、-1年)各指标的平均数的平均值,再将IPO后四年各指标平均数的均值与IPO前两年的平均值进行对比,以研究农业企业IPO后是否发生经营业绩下滑。本文采用威尔柯克森符号秩检验法来检验均值变化。

三、农业企业绩效变动分析

1.1995至2000年IPO的农业企业绩效研究结果如下:综合指标IPO之后相对于IPO之前下降幅度为23.65%,较为明显。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下降幅度分别为为58.34%和20.91%,且P值均小于0.05,可见,其IPO前后变化十分明显。农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IPO之后明显下降,即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增大,而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上升,对财务杠杆的利用能力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分别下降42.86%和50.18%,其营运能力显著恶化。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下降113.86%和74.44%,且P值小于0.05,可见,农业企业IPO后企业盈利能力严重恶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下降16.03%。虽然,股东权益增长率上升48.80%,但必须考虑到IPO当年股东权益的急剧上升。如果剔除IPO当年的数据,IPO后四年股东权益增长率的均值比IPO前两年下降69.43%。由此可看出,农业企业IPO之后的企业发展能力明显下降。

2.2001至2006年IPO的农业企业绩效研究结果如下:综合指标IPO之后相对于IPO之前略微下降,下降幅度为0.62%,与1995至2000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相比有所提高。流动比率上升29.38%,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资产负债率下降12.67%,且P值小于0.05,其长期偿债能力明显上升。偿债能力与1995至2000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相比有所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分别下降1.24%和14.79%,尤其是存货周转率的P值接近0.05,可见,其营运能力也有所下降,但与1995至2000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相比,有明显的改善。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下降47.94%和43.91%,且P值均小于0.05,可见,农业企业IPO后企业盈利能力严重恶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下降7.13%。如果剔除IPO当年的数据,IPO后四年股东权益增长率的均值比IPO前两年下降1.87%。由此可看出,发展能力虽有所下降,但与1995至2000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相比,下降幅度明显较低。综上,2000至2006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IPO之后的经营绩效相对于IPO之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1995至2000年之间IPO的农业企业。

第5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吸引投资人的关注

北京乐普四方节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文剑日前就在准备企业IPO上市,等待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批。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深圳创业板开启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企业上市回升势头明显,像毛文剑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迎来上市小。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共有1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546.5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3.11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市数量增加63家,融资额则增加了1.5倍。

像向毛文剑一样,仍然有许多企业为其能IPO而奔走忙。作为发审委待审的企业,毛文剑愿意分享其准备IPO的经历。

毛文剑告诉记者,北京乐普四方节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节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的利润达到3000万,达到创业板上市条件,公司计划是未来2至3年上市。

他告诉记者,企业IPO过程中,企业的规范化要尽可能早做,这包括企业的方方面面。例如,给投资人的材料要准备好,不能有半点纰漏,面对投资人不能有夸大成份。“企业在IPO过程中,投资人对他的企业提问了100多个问题,对企业的了解非常详细。”他说。

他给记者举了例子,当时投资人的问题有“产品的节电率是否高?这是从技术方面了解企业,未来的竞争可能激化?EMC模式对资金的占用和风险?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而他当时是从技术的优势、客户基础、企业的规模以及良好的风险控制等方面给予了投资人答复。他说,投资人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需求企业认真的给予答复。 对于想IPO的企业,毛文剑的建议是:企业的生产产品一定要做全国范围内所能销售的产品,其技术最好在全国范围内过硬,销售团队要持续优化,积累实力后进人自主生产和研发。

对于投资人,他们是从哪些方面选择企业的呢?英特尔投资中国总监饶洪说,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壁垒,英特尔投资关心产品中有多少是自己研发的,有多少先进性。

饶洪说,从英特尔投资的角度来看,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技术壁垒才能在有很多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存活下来。企业不应该“把东西拿过来造东西”,之后低成本出卖。他建议企业在发展中能够不断积累,继而厚积薄发。而且,英特尔投资认为技术壁垒是可靠的,所选择的企业其技术两三年之内别的企业达不到。

新天域资本执行董事孙壮则表示:“投资方选择企业时要看的更仔细一些。如投资的是中国企业,产品与销售在国内,也要看产业链是否取决于国外的订单,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供求关系的分析。”

孙壮说,新天域资本主要投资4个行业,制造业、消费品、医疗医药、新能源。这四个行业在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新能源受国内政策影响,发展比较快,而制造业波动最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很多外向型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孙壮说,在选择企业时新天域资本考虑了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应对危机的措施。此外,成长期的企业要持续改进现金流管理的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和国内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这些都是投资人所看中的。

“另外,投资人在考虑投资战略的时候,应该是考虑长期的时间段,而不是一两年的变化。金融危机使大家意识到外向型的经济的缺陷,国外的订单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投资方以后在看企业时要看的更仔细一些,要尽量从多个层面的搞清楚企业的情况。”孙壮说。

达晨创投北京公司总经理晏小平告诉记者,今年将会加大新经济,新模式行业的投资比重,目前达晨创投已投资60家企业,成功进行IPO的企业有6家,今年将会有10家企业在证监会进行IPO材料上报。另外,今年关注的投资领域主要在文化传媒、消费、现代农业等方面的中小企业。

解决好发审委重点审查的问题

对于急于IPO的企业而言,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的意见是很重要的。“中小企业IPO融资要重点注意一些问题。”平安证券北京投行部总经理陈拥军日前在接受记者时说。

“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IPO募集资金运用问题,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募集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该问题是发审委关注度最高的问题。”陈拥军说,2007年被否决的38家首发企业中,有16家企业存在募集资金的投向问题,占42.11%。另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也是发审委关注的问题。他给记者讲了相关的一个案例:某发行人在国内疫苗的产销量和竞争地位上并无明显优势,本次募投项目之一的疫苗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使发行人新增4至5倍的生产能力,发行人对如何消化新增产能未能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且拟新生产的疫苗尚未取得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募投项目产品的市场销售存在不确定性,不符合有关规定。

募投项目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也是关注的问题。某公司毛利率及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呈较大幅度下滑,在主导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市场过度竞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主导产品扩产项目,该募投项目未来盈利前景存在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企业在发审委是很难通过的”,陈拥军说。

此外,IPO过程中,发审委还要关注中小企业的独立性问题。陈拥军说,首先是,中小企业的采购、销售等业务对股东的依赖。有一案例:某发行人在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的采购、销售行为主要依赖于包括股东单位、与实际控制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单位,尤其是发行人对关联股东的销售价格明显高于与其他非股东单位的销售价格,发行人对关联股东的采购价格明显低于与其他非关联企业的采购价格。

其次是技术依赖。某发行人与关联方之间关于知识产权、技术的转让、许可等技术交易安排显示发行人尚未独立取得或不能完全自主的实施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在此方面还有赖于满足与关联方之间达成的商业附加条件。

还有同业竞争问题。某发行人通过其下属企业收购了某企业40%以上股份,该项收购后发行人与控股股东之间构成了严重的同业竞争,且该种竞争持续至申报日。

“以上问题,企业没有解决好,在发审委审查时都是通不过的。”陈拥军说。

他说,企业在进行IPO时,还要注意财务与会计问题。如:财务资料真实性存疑。具体的某发行人申报材料显示,发行人母公司某年度纳税申报表中的相关数字与申报会计报表有较大差异,发行人未提供合理的差异证明。另外,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以及发行人存在较大财务风险等问题也是发审委关注的。

第6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关键词: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GONE理论;对策探析

一、欣泰电气财务造假事件回顾

欣泰电气于1999年03月23日成立,创始人温德乙兼任公司董事长。欣泰电气是专业从事节能型输变电设备及无功补偿装置等电网性能优化设备制造,为电网输、配、用系统提供安全、高效、节能的电力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的电力综合服务供应商。

欣泰电气于2009年9月首次提交IPO材料,但因“所并购资产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等原因被否。2011年6月,欣泰电气更换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后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核准,于2014年1月27日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两亿多人民币。

2015年5月,辽宁证监局依据《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对欣泰电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该公司可能存在财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7月14日,中国证监会向欣泰电气下达了《调查通知书》,正式对其立案调查,并最终证实了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纰漏遗漏等问题。2016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公告,对欣泰电气正式作出处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随着欣泰电气被强制退市,它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首家退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首家因为欺诈发行而遭到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二、GONE理论的诠释

“GONE”理论是一个关于企业财务造假与反财务造假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会计舞弊由G、0、N、E4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没有哪一个因子比其他因子更重要,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舞弊风险的程度。其中G指贪婪;O为指机会;N指需要;E指暴露。该理论表明,当一个人有贪心的动机与一定的需要,且具有实现的机会,在不被暴露的前提下,这个人就会产生舞弊行为。GONE理论可图示如下:

三、GONE理论下欣泰电气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本文认为,基于GONE理论对欣泰电气IPO上市财务造假进行的原因分析可分为四方面:利益驱动、内部管理问题严重、提高企业竞争力、外部监管不力。这四方面因素分别对应GONE理论中的贪心、机会、需要和暴露四个因子。本文对这四方面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1.利益驱动

IPO上市为企业本身及企业高管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欣泰电气于2014年1月27日挂牌上市,于3月20日,以公司总股份8577.8609万股为基数进行分红,每10股派发股利1.5元。2015年4月25日,公司再次分红“10股送4股转6股派1.1元”。欣泰电气上市以来进行了两次分红,共计0.22亿元,可见公司上市为企业高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此外,证监会在调查中发现,温德乙以员工名义向公司借款供其个人使用,总计6388万元。IPO上市为各方带来的经济利益使企业不顾企业未来发展,透支企业发展潜力,以达到实现公司原始股东、高管及企业本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内部管理问题严重

内部监管不力。温德乙作为欣泰电气董事长,持股21.49%,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控制权一旦高度集中,则容易形成决策过程中的个人主义,同时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上的严重缺陷3。董事长温德乙在公司决策上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其决策直接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若公司董事、监事对其决策失于把关,则公司决策权全在温德乙一人之手,一旦实际控制人作出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决定,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经证监会调查发现,公司董事、监事未尽监督职责,仅“例行参加公司会议”而“不参与公司决策及决策监督、未尽职发挥监督管理作用”,未能及时阻止温德乙作出损害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最终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低下。2011年年底模拟财报发现,公司存在“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等问题,而这些指标对IPO上市至关重要。此时,总会计师刘明胜认为“此财务数据很难符合上市条件”,建议虚构收回应收账款。刘明胜作为公司总会计师,向公司提出违法建议,严重违背了财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公司的财务工作均由基层财务人员完成,而公司基层财务人员也并未及时制止和举报违法行为,反而成为公司违法犯罪的帮凶,间接致使公司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会计在大部分企业中位置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作为附属性质的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工作,没有达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地位独立的要求。当企业领导为达到特定目的,以升职、加薪及其他奖励等条件为诱惑,或以降职、开除、减薪等条件为要挟,要求财务人员按照非本人意愿对财务信息进行修改、虚报时,会计人员迫于压力不得不服从领导的要求,进而违背会计道德准则协助企业进行财务造假。

3.提高企业竞争力

融资需求。为了对抗依托于国家电网崛起的“国电南端”等新生势力和“三变科技”等龙头企业的竞争,董事长温德乙想到了上市这条捷径,通过上市获得融资进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融资可用于产品研发、加工生产及投资等行为。但由于公司产品盈利能力较差,且短时间内很难提高盈利能力,因此欣泰电气兵行险招,采取了财务造假的办法吸引资本进入,进行融资及再融资,且通过由此可引起资金的乘数效应获得其他效益。此外,通过上市,企业可减少对银行存款的过度依赖,在公司上市后,其银行信用评级也会提高,有利于资金短缺时的借债行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市的确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可有效解决公司的资金问题。但通过财务造假上市的公司一方面要面临违法行为暴露的危险,另一方面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透支。

有效塑造企业形象。与未上市公司相比,作为一家面向公众的企业,上市公司在行业中拥有较高的信誉,更容易获得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据数据显示,面对新生势力与龙头企业的双重夹击,欣泰电气虽对外宣称公司各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均处于行业前几位,但实际上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与行业首位差距较大,而与排名较后的公司差距不大,可见欣泰电气产品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其市场表现也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够通过上市树立较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促进商业合作及资金流入,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更主要的是,上市对塑造企业的财务形象大有帮助,企业的财务形象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完成财务目标,上市企业的良好财务形象可以帮助企业迅速筹集大量的所需资金,并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获利,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创造股东和企业的财富价值。

4.外部监管不力

财务造假的违法成本低。欣泰电气事件之前,我国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对犯罪者没有任何威慑力,许多进行过财务造假的公司都躲过了证监会的惩罚,被发现的财务造假企业至多进行了几百万元的罚款以示惩戒。违法行为不易被暴露,即便遭到查处,大多也只进行现金罚款,这使很多公司不畏惧证监会的惩罚而选择财务造假。在犯罪成本极低、犯罪暴露风险极低、而回报却极高的时候,为追求更大的利益,企业领导往往不顾风险,采取财务造假的手段,此时造假行为便易出现。

中介机构与公司串通。中介机构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本应起到“医生”的职责,通过规范性的诊断,帮助企业寻找问题所在,同时提出意见,而非隐瞒企业财务问题、甚至是协助企业进行造假帮助其顺利上市,以从中获利。欣泰电气被查,兴华会计事务所、兴业证券和东易律师事务所等均受到连累责任,接受调查和处罚。审计机构兴华会计事务所未能勤勉尽责,保荐机构兴业证券未能做到尽职调查、惟利是图,与公司勾结助其上市,并从中获取利益。中介机构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系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与证券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理应公正、严肃、勤勉地履行职责。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预防策略

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公司的财务工作由基层的财务人员完成,若财务人员能从自身做起杜绝财务造假和举报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话,就可以避免公司的造假行为。欣泰电气事件中,刘明胜作为公司总会计师授意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造假,基层财务人员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成为公司财务造假的帮凶,使公司犯下无法弥补的过错。因此,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道德培训十分重要,还应对举报违法行为的基层财务人员进行奖励,培养其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

2.加大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在欣泰电气事件中,证监会对相关人员作出了严格的处罚,除巨额罚款外,对董事长刘明胜和总会计师刘明胜采取终身证券市场进入措施,更对欣泰电气启动了退市程序。从万福生科到此次的欣泰电气,证券市场欺诈行为屡禁不止,而此次欣泰电气则受到了更为严格的处罚,这足以对拟上市的公司形成震撼。因此,为避免再次出现此类造假事件,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在查证企业有相关行为后进行严格处罚,启动退市处罚并处巨额罚金,同时对中介机构进行连带处罚。一旦退市新规正式实行,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明确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分配,建立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避免出现“一人独大”的现象,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审查活动。提高独立董事人数比例,通过完善董事会制度加强权力制衡;提高监事会成员道德素养,勤勉公正地进行监督工作;提高监事会地位,保障监事会对公司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和监督管理权;保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降低协同财务造假的可能。

4.建立中介机构诚信监督机制

近年来发生的财务造假事件中,大部分都是掩盖重要事实、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等,这需要审计、保荐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前,这些中介机构违背了职业道德,只考虑自身利益,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欣泰电气便是在审计机构兴华会计事务所、保荐机构兴业证券的庇佑下以虚假数据上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中介机构诚信监督机制,实行等级评估制度,对中介机构的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对知法犯法的中介机构进行降级处理,并在业务数量上进行干预,对严重违法行业法规的中介机构进行必要的严肃处罚。

5.提高投资者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同时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除了政府及监管各方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外,投资者也应提高自身辨别企业基础的会计信息真伪的能力,从自身做起避免上当受骗。广大投资者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自己的财产不受蒙骗,不给投机的造假企业继续发展的机会,既保障了自身利益的安全,也能打击造假企业的违法意图,更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成熟。

五、结论

企IIPO造假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财物损失,也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十分不良的影响。这需要企业本身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需要中介机构勤勉尽责,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也需要投资者自身加强财务信息辨别意识。惟有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企业、投资者四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保障证券市场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皮海洲.中国股市离成熟的市场有多远[J].华商,2016.

第7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自《首席财务官》杂志创刊之日起,编辑部同仁就在策划和思考这个话题。当时频频看到四大或投行出身的CFO带领某某公司上市的新闻,我们就在揣测,当IPO的需求愈演愈烈的时候,是否会出现以专司IPO推手的CFO?

答案在今天开始渐渐地显露出来。

迄今为止,米卢是世界足球史上惟一一位连续4届带领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并带领两支标准的弱旅冲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神奇人物。换言之,如果把世界杯决赛圈当作一场21点牌局的话,米卢是最通晓规则、精于计算的玩家,虽然他的牌显然不够好、筹码也显然不够多。

相对于主教练率领一支国家队在世界杯出线,本土企业的CFO如果能成功操盘上市,无疑也到达了职业顶峰。《首席财务官》杂志采访了数位有多家IPO经历的米卢式CFO,力图梳理出开市钟声背后的成功之道。

今年9月8日,电影《窃听风云》里饰演利用内部交易信息牟利的坏警察的吴彦祖与香港本地著名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一同出现在中国利郎的上市推介午餐会上,只不过这次吴彦祖的角色是利郎子品牌L2的代言人。气氛热烈的推介会上,中国利郎不仅成功获得了香港股神――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恒安国际行政主席许连捷等大牌投资人的认购,而且国际配售的反应也十分理想,先后获得中国人寿、瑞士银行及量子基金创办人索罗斯等认购。

9月25日,中国利郎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整个IPO团队一片欢腾。资料显示,中国利郎IPO公开发行3亿股,其中1.5亿股国际配售,1.5亿股公开配售,每股发行价3.9港元。中国利郎上市后总股本将增至12亿股,发行股本占比25%。扣除相关报销费用,中国利郎本次IPO净融资10.67亿港元。按每股发行价3.9港元计算,中国利郎市值高达46.8亿港元。

在频频闪耀的镁光灯照不到的角落,倪忠森远远地微笑着看着这场资本盛宴的欢乐秀,眼前的场面是这个曾经身为两家上市公司CFO的福建人再熟悉不过的了,远在11年前的恒安,近在三年前的安踏。

而这一刻,已经蜕变为IPO推手的倪忠森选择了留在幕后独自品味成功。

资本为王时代催生IPO推手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持续了30年年均9.3%以上的高速增长,远远高出世界上平均3%的增长率。以最简单的经济逻辑来推算,如此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已孕育出一大批优质企业,在历经生产为王、营销为王的经济形态后,它们日益渴望参与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并提升知名度的意愿愈发强烈。

如果以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始的标志,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大致完成了从主板、中小板、三板、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即将登场的创业板和国际板等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步构建。换言之,外部环境的不断裂变,使得本土企业开始走向全面的资本化过程,上市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最响亮的主题曲。

而10年前进入国内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从陌生到滥觞也是驱动企业上市潮起的因素之一。伴随着第一轮互联网泡沫而使国人普遍知晓的VC/PE仍然将IPO视为获利并退出的主要管道:VC/PE所投资企业IPO之后,通过二级市场套现退出,从而获得高额回报率。期间,从携程到盛大网络、无锡尚德、腾迅、分众传媒,再到同洲电子、潍柴动力、阿里巴巴,一个个高达几十倍、上百倍投资回报的造富神话广为流传。快速投入――运作上市――快速退出的模式让VC/PE乐此不疲的同时,也对操盘上市的CFO需求大增。

嗅觉敏锐的海外资本市场看到中国企业的潜力,纷纷开始召唤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借此众多海外投资者也渴望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一杯羹。2007年4月3日,纳斯达克首次在中国远程开市,纳市更加亲民的形象让那些走准备上市的中国企业备受鼓舞。

以上种种外部因素都加大了对有成功对接资本市场经验的CFO的市场需求。

“尤其是那些既了解本国市场,又运作过企业海内外上市的CFO人选在本土非常稀缺。”锐仕方达财务领域高级顾问Nanc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类精通上市的CFO,基本底薪保持在30万美元50万美元左右,猎头要把他们从原来的企业挖走,除了高薪以外,最重要的手法是股权或期权激励,企业上市后CFO身价就高达上千万,如天狮集团CFO焦文军在企业上市后身价高达5000万元以上。”

随着今年4月份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去年因金融危机搁浅上市计划的Pre-IPO公司蠢蠢欲动,曾成功带领企业上市的IPO关键先生再次成了抢手货――除了在最短的时间适应企业、规范财务工作、给出真实健康的报表,CFO还需要与投行、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所、律师、投资人等各方打交道,挖掘与推销企业的卖点,所以不但要求业务精通、沟通能力非凡,还要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朱秉和张立基分别是上海康鹏化学(CPC.NYSE)和中国忠旺控股(01333.HK)的CFO,两人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在以IPO空降兵的身份加入,而后又因金融危机推迟上市计划。

“自去年底正式加入忠旺,我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助集团部署上市项目。”1972年生于香港的张立基曾任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及安永,有11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工作期间,参与过很多大型国际、国内公司的审计,其中包括在中国A股、香港、美国上市的IPO项目。之后,张立基从四大转型到企业做CFO,先后带领了银河半导体控股(0572.HK)港交所代码)和GayGiano(0686.HK)的IPO,忠旺是张立基带领上市的第三家公司。

相对于这一行最常见的金装CFO(特指拥有四大或投行背景的CFO)张立基,朱秉算是半路出家。1993年,从CEMI(中欧前身)北京班MBA毕业后,朱秉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和加拿大从事金融服务和市场开拓工作。在加拿大皇家银行工作期间,朱秉结识了CSI阿特斯(Nasdaq:CSIQ)的CEO瞿晓铧。朱秉严谨、谨慎的工作作风,让瞿晓铧觉得这个人值得委以重任,于是邀请他来担任CSI的CFO,负责公司财务和上市工作。2005年朱秉回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CFO生涯。

令人称道的是,朱秉在CSI任职三年的时间,成功运作了CSI阿特斯的私募基金投资,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和上市后几次再融资,这些事令他在资本运作领域人气大涨,也在投行领域积累了一些人脉。朱秉认为,这和他过去“杂家”的背景与人脉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不无关系。偶然成为CFO的朱秉,有幸完整地经历一次IPO的过程,至今朱秉仍然对这位改变他职业生涯的伯乐抱有知遇之恩。

去年8月,朱秉空降到康鹏化学,着手筹划如何给投资者“讲故事”。2009年6月24日,康鹏化学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有来自中国的独立企业在美国上市(畅游网实际是从搜狐分拆出来的)。朱秉笑言,其实早在他加入之前,康鹏已经启动了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核心资产进行审计等程序事项,他更像是康鹏IPO的催化剂。

另外一位在CFO圈子里被称为“IPO专业户”的加拿大籍人士Palaschuk Derek,先后带领过搜狐、e龙、东南融通等三家知名本土TMT公司完成IPO。搜狐上市后不久,Derek寻求更能发挥价值的空间而离职。搜狐CEO张朝阳曾公开表示:“Derek在过去的三年半里为搜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同我们一起经历了首次公开上市、三次并购、可转换债券发行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实行。我们祝福他未来的事业取得成功。”

与前三位至今仍在CFO职位的IPO推手不同,倪忠森在先后操盘了恒安和安踏这两个福建标杆企业的IPO之后,开始了职业上市操盘手的历程――专业从事企业上市操盘和辅导。倪忠森说,事实上他们通过泉州市恒润财务咨询公司操盘辅导中国利郎这个项目,只用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

从1994年进入恒安的12年里,倪忠森最难以忘记的两件事:一件是恒安以10倍市盈率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创造了当年香港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认购倍数;另外一件就是主导了恒安集团对恒安纸业的收购,使得恒安纸业间接取得了在港上市的身份。

倪忠森在恒安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逐渐在福建商人圈子里扩散开来之际,安踏总裁丁志忠正在酝酿上市计划。无论从对民营企业的熟悉程度,还是与资本市场的沟通能力考虑,丁志忠觉得倪忠森是最合适的人选。2006年3月,倪忠森以分管财务和上市操盘副总裁的身份加入安踏。之后倪忠森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再次把安踏送上了IPO。只是这一次,倪忠森事先约定在完成安踏IPO半年之后即离开。

倪忠森如约离开,开始创业。倪忠森表示,离开安踏是在践行自己既定的职业规划的安排,成立财务公司是他为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必走的环节,他想用自己在资本领域积累了将近20年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IPO的梦想。“每一年,我们都有十多个项目滚动在操盘辅导,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们去年将有四个项目上市。”

从上述四位CFO的故事可以看出,一次成功的IPO成就了CFO在资本圈的美誉,之后不断有Pre-IPO企业向他们投来橄榄枝。在扮演上市推手的过程中,米卢式CFO也成就了自己“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诉求――成为专业化上市推手的CFO无疑可获得丰厚的股权激励,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

谋划上市路径

米卢在带队杀入世界杯决赛圈这个中国足球40年都没有搞定的事情上造诣极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指挥的球队并不盲目地追求每场争胜,而是算好出线的分数,盘算好对手的牌面,该忍的时候忍,该等的时候等,该赢的时候赢。与其说这是竞技体育,不如说是在拼斗运筹能力。

同样地,IPO空降兵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通过财务的手段进行战略层面的操做,更有价值的是CFO如何像销售一样去“卖”公司。选择在哪里上市,何时上市以及设计详尽缜密的上市路径,这是IPO推手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同的资本市场或股市,存在投资概念上的区别。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去上市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倪忠森总结到,“选择资本市场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条件(上市目的、上市的融资目标、企业性质、公司治理、股权及历史沿革、财务指标、行业属性及企业地位等);综合市场环境;交易所的性质;成功经验参照;发行与维护成本;文化与沟通的便利性;再融资难易;监管与披露等规则、制度、法律、规范等综合因素。”

谈及过往的两次IPO路径,朱秉认为行业聚集度是选择在哪儿上市的关键之一。朱秉认为具体在哪里上市也讲究“扎堆儿”效应:同一类型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市场,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关注;如果某个市场只有这种类型的一家企业,会感觉孤零零的,不容易吸引投资者目光。“所以,像IT、新媒体等概念在国外比较流行,海外上市更好;太阳能行业则大都集中在美国上市。”

“除此之外,在哪儿上市其实在设计公司架构时就已经定好了。”朱秉说,“CSI阿特斯和康鹏化学的股权架构更适合美国上市,都属于外向型企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外的公司,国外上市对于树立品牌最有效果。而且CSI阿特斯和康鹏选择去美国上市,原因在于美国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美国市场愿意为高增长的企业提供相对其他市场更高的估值。”

事实上,自2006年9月商务部“10号文”出台后,国家加强了对境内公司转成海外架构并海外上市的监管。“10号文”限制了那些没来得及设立海外SPV(特殊目的公司,即壳公司)的红筹上市模式。因此,企业一开始的法律架构制约着上市地的选择范围。

擅长美国上市的朱秉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海外投资人都很谨慎,要求的折扣率也高,相对而言,那些受益4万亿元题材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公司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目光。

幽默感十足的张立基表示,忠旺选择香港上市的原因与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身份没有直接关系。在张立基看来,忠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中旺本身的架构特性,忠旺当时需要将国内控股股权转移到海外,将股权安排到香港控股公司中。第二,各交易所的法律要求不同。香港交易所相对于大陆情况来讲更为严格,手续及批复过程也较为严格,也从侧面强化和规范了企业发展。第三,A股上市当时的市盈率较高,而香港H股的市盈率较低,投资总额较少。新加坡市场的批复速度快但融资情况不良。美国市场虽然范围大,但文化差异较大,此外交易时间也会影响上市进度。综合参考海外投资者的意见及当时的经济环境,对忠旺来说增发股权香港市场更为方便。

从第三方财务咨询机构的角度,倪忠森对企业上市路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选择在哪里上市,主要看企业自身的上市诉求和条件,上市诉求主要包括企业未来的品牌定位、市场走向、是否开拓海外市场,是否需要依托香港的大环境走出国门等,上市条件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法律架构、报告期内的业绩水平、成长的历史沿革等基础条件。当然不同资本市场的发行机制、监管机制、面向的投资群体等也是企业选择必须考量的因素。

倪忠森带领过的两次IPO都是在香港市场,他说香港是个很成熟的资本市场,其青睐的企业或行业是有偏向的,对于不同企业的估值水平就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内地企业而言,选择香港上市有其便利性和优势:A股的IPO机会有限;H股与A股发行机制的差别;企业自身的因素可能存在被A股过会否决的风险;香港市场对快速发展中的内地企业的需求;企业利益层面,如税收因素、企业性质、股权因素等。

除了地点,上市时机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康鹏的IPO准备工作从2008年初就开始了,到去年下半年基本准备完毕。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到今年4月左右才真正有IPO机会。等到公司准备好了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一季报,6月上市是恰当的时机。

2009年4月底,港股在15000点附近,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及上市时间表之后,忠旺决定继续推进上市过程。尽管准备充分,但鉴于当时的全球资本市场环境,忠旺融资100亿港币的情况仍然让很多投资者不得不审慎而为,这给包括张立基在内的很多忠旺高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路演过程中发生的点滴至今历历在目。”张立基回忆道,“需要见面的投资者比较多,每次会议最多只有1小时,我们需要在这1小时内让投资者认识到忠旺的亮点,了解到忠旺的发展潜力,解答投资者对铝材加工行业的各种疑问,所以这1个小时显得既紧张又珍贵。路演时,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1个会议之多,在伦敦的第一天,几乎连续20个小时都没有休息。”

今年5月8日,忠旺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最大的融资项目――实际集资额高达98亿港元。虽然比预期的少了一点,但考虑到资本市场刚刚复苏,这样的战果已算不错。

数据显示,9月份将有11只新股扎堆香港市场IPO,作为一名带领过港交所两次IPO的职业操盘手,倪忠森对“扎堆香港”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目前,香港市场依然是内地民营企业谋求上市最好的出路之一,而且今后还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普遍可以预期内地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可持续性,以及为香港联交所自身活跃性和利益的考虑,H股会越来越多的向内地企业开放。但是,我也建议一些质地不是很好的中小企业要准确定位自身条件,摆正上市的诉求点,具体企业具体分析,不一定要扎堆H股。否则,并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融资需求或目的。”

上述三位CFO在采访中均表示A股上市审批程序复杂而漫长,虽然PE较高但被否决的风险也很大,目前的主流上市途径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美国――交易量大,投资者多。从以上的具体案例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企业各自架构不同,上市路径与时机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诉求,应按照自己的特点设计路径。

IPO的三大手筋

日本围棋好手加藤正夫在《一级的手筋》一书中写道:“所谓‘手筋’,就是局部最有效率的好手,也可以理解为局部接触战的紧要所在。”

无独有偶,在米卢式CFO们看来,IPO过程中同样存在所谓“灵感之下的妙手”的手筋。

手筋一:强化合规性

“上市是一个发展的机会,是一个契机,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已故百度CFO王湛生曾反复向李彦宏等人宣讲这一观点。王湛生加入百度后,他首先部署完成了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工作。上市后,王湛生进一步完善了百度财务及信息披露流程,使百度通过相关“萨班斯法案”标准要求的审核,同时着手构建了本土海外上市公司中最强大的法律事务部。

“IPO空降兵的历史作用,就是从财务、审计、流程、架构等方面把一家个人色彩很强的本土创业公司转化成一个能够进入公众市场、符合其标准的公司。企业上市前,CFO要从审计、财务、税务以及法务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协助专业人士,以免上市或上市后的运作都可能面临各种麻烦。”易凯资本CEO王冉说。

对于一些有问题的企业,特别是在会计、公司治理、与投资人沟通等方面,做得还很欠缺的企业,一个好的CFO的确能帮助企业更快上市。这才是CFO的优势所在――使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企业做得更好。由于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三位CFO上任后面临的挑战各异。

一位曾经帮助过多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CFO认为,中国企业上市路途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为艰难的一点是厘清会计问题。他进一步解释说,“帮助企业在美国上市最好的人选,应该是有深厚会计师背景的CFO,账目不明,会计混乱等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所特有的问题,一个好的会计师能够帮助企业清理账目,厘清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系统监管能力,乃至很早就在企业内部安装符合US-GAAP相关的会计系统。”

手筋二:财务体系快速再造

倪忠森认为,在安踏上市过程中所承担的压力更多来自完善财务系统和财务管理体系。“当时安踏的整个管理基础较弱,特别是财务管理基础平台不够扎实,财务人员的地位、作用不突出,但企业业绩高速增长,管理层较注重营销、品牌建设、研发投入,对于财务等后台支持服务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之后通过我的介入,财务的职能和作用大大得到提高,财务对经营的支持、服务的功能更加彰显,决策管理也更加注重数据化。”

在安踏成功上市之前,倪忠森帮其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三流落地的财务内控运作平台等专业硬件系统,企业内部从上至下建立起全员预算的管理意识模式,同时通过对“德、技、能、智”各方面的筛选、考评、检验,引进和选拔,提拔了一大批的财务综合素养全面的专业人才梯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人才软件环境。

虽然加入忠旺时间不长,但临危受命的张立基体会颇多。张立基表示,很多人都会认为上市是民企扩大发展的最好途径,也是民企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最难过的阵痛,但他当时加入忠旺的时候,情况并不像大家所想像中的那么糟糕。他介绍,上任之前,忠旺对于内部架构及流程的梳理已经初见成效,经过多年的发展,忠旺有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需要更为有效的流程去控制和促进企业的正常高速运营。客观的说,国内的民企相对于国企来说特点在于架构简单,上市目标明确,股权集中。同时大股东的战略决策也直接影响企业发展。

张立基上任后,开始着手统筹管理财务,完成上市公司最后的重组工作并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建设联交所要求的一系列财务法规标准,安排并参与处理股票定价与股权分配等一系列上市前的问题。

而与各类中介的有效对接,也是财务体系再造的一部分。

“会计师、律师和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以及有经验的CFO越早介入上市过程,越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给公司,越能够真正帮助公司节省时间。”朱秉表示,在其任职的两家公司,早在确定上市目标之前,就开始清晰股权、资产的产权关系。

海外主流市场门槛要求严格,重在前期的操盘辅导、规范落地。“尤其是到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公开、透明都是基本准入法则――审计查阅有关公司历史非常严格,经营者的任何活动和业务往来绝对不能有任何秘密,能顺利通过审计应该是前期准备的重要一步。”朱秉说,“幸好我所在的两家公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在选择Pre-IPO公司时最看重的,即对方是一家诚信、健康的公司。”

手筋三:持续沟通

利用IPO的契机,建立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持续沟通管道以及与公司内部团队的持续沟通平台,是IPO推手们必备的也是最擅长的手段。

朱秉坦言,“加入康鹏之后,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康鹏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其中电子类市场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很大,当时投资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大顾虑,IPO时投资观望气氛很浓。康鹏作为第一家精细化学品行业上市的公司,当时比较吃亏:无论从业务模式到具体产品都没有可比的公司,给投资者讲故事比较难。如果投资者不了解这个行业,上市股价和认购度会受影响。“当时的CSI是国内第二家太阳能上市公司,有一个参照物,所以给投资者讲故事比较容易,因为可以做类比。”

尽管朱秉马不停蹄地与投资者沟通,康鹏上市后股价还是出现了较大波动。不过,考虑到当时全球金融市场糟糕的外部环境及经济危机的未来不确定性,康鹏能在此环境下IPO成功已属不易,股价短期波动并不说明公司基础及业绩有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IPO只是打开了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沟通之门。甚至上市后CFO面临的挑战更多,因为你已经不再有任何专业咨询机构――如律师、会计师或者投行人士的帮助。

去年忠旺营业额及净利润均获新高,营业额达到113亿元人民币,而净利润则达到19.1亿元人民币。高成长的业务战略使CFO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管理和决策职能,公司的各种决策也越来越多地依赖财务部门的支持,这种职能转变也给主导财务战略的CFO张立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善于与海外投资人沟通的张立基更多地选择站在投资者的视角观察公司,以化解立场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通过与投资者的接触与沟通为公司资产增值,让投资者对你公司股票价值的认同是CFO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此,张立基的做法是设定专门的投资者维护流程,每天通过邮件、电话、手机解答投资者的问题,每周定期与投资者进行电话会议答疑,每季度定期组织投资者到公司生产基地参观,拉近彼此的距离,中期及年度业绩报告都会组织全球路演,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接触企业的良好机会。

当然,对于上述的三大手筋,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米卢式CFO们有着不同的侧重:以倪忠森为代表的那些来自外部的专业化、短平快的职业上市操盘手,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能否保证每一项IPO案例都顺利成功且不留后患;而专注于在公司内部担任CFO的上市推手们,不仅仅满足于推动公司上市,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在上市后仍然能发挥很大作用。

IPO推手必备素质

尽管上市的道路布满荆棘,IPO空降兵却总能过五关闯六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与通常的空降兵不同的是,当带着IPO任务空降到企业的CFO,往往在股东、管理层(有一部分股份)的合力支持下,得到相对宽松与配合的内部工作环境。但箭在弦上的IPO进程,以及内部多年堆砌起来的问题冰山,都要求CFO只能在“一边打仗、一边训练”的状态下完成对公司的再造,这对CFO的素质要求是极高的。

素质一:绝对过硬的专业能力

“忠旺当时选择我,专业知识为我加了不少分。忠旺看重的是我的专业背景,而我自己则凭借之前的民企工作经验和对上市工作的了解赢得了信任。”张立基表示。

在张立基看来,米卢式CFO首先需要坚实的专业背景:CFO除了为公司提供财务支持之外,对内应该提供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公司财务战略,这点对于任何企业的CFO都适用,财务战略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一份审慎的财务战略报告不仅能够提升财务在企业中的地位,更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战略支持;提供及时系统的财务分析和市场分析,深化对公司战略的理解,为董事会提供不同的营运建议并加强与非独立董事的及时沟通;具备完善、优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企业上市的过程很可能就是树立其内部结构优化流程的过程,米卢式CFO由于其到任的特殊性应该灵活地结合其专业背景知识,向企业灌输内部控制体系经验,与高管团队充分沟通,不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素质二:强大的文化适应能力

在多年的采访中,我们曾多次听闻财富500强中国区CFO面对民企老板伸出的橄榄枝微笑婉拒的轶事,个中原因无外乎“民企太不规范,老板随意性强,不容易适应”等。

“CFO在不同企业的角色转化过程中,要面临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老板的经营管理风格、老板的信任度、不同行业的跨度、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差、不同企业职业团队的做事心态、企业不诚实表现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至于专业技术层面,是很轻而易举的事。”倪忠森并不完全认同上述看法。

对本土民营企业有了更深刻认识的朱秉认为,现阶段成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都是第一代创业成功的企业。由于教育及环境的原因,中国第一代创业家大多没有或少有国际背景,因此靠自身很难与国际市场接轨。而第一代创业家由于其本身出色的企业家特点又对有国际背景的专业管理者有着几乎不可调和的不信任,这就需要CFO创造性地来化解矛盾。“在我看来,与海外资本对接不是大问题,参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蓝海竞争中取胜才是最难。”

素质三:广泛的人脉关系

移民加拿大后,朱秉一直在加拿大皇家银行工作,期间结识了不少投资圈的朋友。“在海外的工作经历让我很容易理解海外客户的真实想法,以及语言中的微妙含义。更重要的是,广泛的人脉关系始终使我和海外资本市场保持着热络畅通的联系。”

朱秉感慨地表示,国内上市企业在结构上和国外上市企业不太一样。国内上市企业有专门董秘一职负责与投资人沟通,而CFO就负责财务,从业人员也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出身。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会计师主要是做账,沟通能力与参与企业的战略经营能力不强,外部结交的投资领域的人脉更是少之又少。国外上市公司CFO没有法律规定一定要注册会计师,但负责和投资人的沟通,因此CFO背景比较杂,有注册会计师,律师,投资银行家等出身,不仅可以有效地参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而且广泛的人脉关系可以帮助CFO在处理外部问题时游刃有余,因此最后成为CEO的也不少。“其实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许多CFO,也是公司受传统中国观念影响,IPO前招人时强调财务和内控,忽略了沟通和战略能力。不过这一点正在慢慢改变。”

素质四:持续学习的能力

相比较,倪忠森更强调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自1990年担任恒安集团财务总经理以来,倪忠森已经在集团经营管理、集团财务管理、整体财务问题解决、企业上市辅导领域具有近20年的实战经验,尽管如此,倪忠森仍然不断自我提高。他认为上市操盘辅导是一项“榨脑汁运动”,作为“职业上市操盘手”最需具备的是系统性的逻辑思维模式、综合抗压能力、快速解构和综合概括提炼能力、系统组织协调推进能力,以及如何建立一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操盘辅导团队,而这些都要求他拥有综合的学习能力。

“一个优秀的CFO应该是CEO型CFO,即除了是出色的财务专家外,更是优秀的管理者,他们需要了解市场、生产,应该是站在公司发展全局思考和评估每一个重大决策。”之前从事过销售、市场、管理、金融等不同岗位的朱秉深知持续学习对CFO的重要性。

素质五:值得信任的职业操守

相比上面这些“硬件素质”,受访的CFO们更强调在上市推手角色中“软素质”的重要性,即值得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信任的职业操守是他们扮演IPO推手角色的终极底线。

朱秉在CSI阿特斯期间很快就深入到业务里面,但他处处从公司角度考虑,曾主动提出,如果私募基金觉得他不能胜任,可以随时让贤。即便IPO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有离开的打算,但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公司成熟起来后,让投资者觉得我离开,只是失去一位很有潜力的CFO,而不会对公司股价有大的影响。

“扶上马、送一程、走稳了。”倪忠森用九个字简单概括了IPO推手功成身退的最好时机,这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应有的专业精神和责任良知。凭借即便离任也能让老板赞不绝口的职业素养使得倪忠森在福建商圈里不断延揽着IPO第三方职业推手的业务。

选择企业的三个标准

当然,所谓米卢式CFO的概念并不是说不管他们到哪儿都有能力将一家公司运作上市。米卢本人也并不会执教毫无希望获得世界杯出线权的球队。

“首先必须是一家好的企业,很有潜质的企业,没有哪个CFO能够把一家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的企业带上市的,没有什么所谓的magictouch(点金术)。”受访的CFO们普遍表示,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是“米卢式CFO”成功运作上市的前提。

对于“爱惜羽毛”的米卢式CFO而言,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至关重要。

“中国有些CEO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可能要做假账,作为专业财务人员,很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名誉给毁掉。如果造成什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影响和误区,我肯定不会选这家公司。”朱秉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主要看老板、团队和行业三方面。

标准一:看老板是否以诚信的理念做生意

一个明智的CEO上市是为了做好事业,而不是圈钱。朱秉举例说,近几年中国的PE投在中国很多钱,然后被不诚信的CEO关联交易把钱转出去,原因在于PE在投企业的时候相对短视。与赌性太强的老板合作,风险太大。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CFO坦言,在企业上市问题上一个好的CEO比CFO要重要得多。“相比较扎扎实实做企业、找到真正独特的商业模式,与华尔街的沟通要容易得多。好的CFO应该是能够帮助优秀的CEO分担提升内部流程管理,加强外部沟通的职责,让他能够更为专注地做好企业。我看到许多公司的CEO,英文一句不会,照样得到华尔街投资人的追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扎扎实实做企业。”

“企业未上市,管理应先上市,老板的思维模式应先上市,管理层的做事心态应先上市,这样操盘起来,才有一个强健的基础底座和结构化的框架,才有成功上市的可能。”倪忠森对此观点也表示认可,他说当年安踏大刀阔斧的财务规范动作离不开CEO的支持和强烈的规范意识。

“假设继续以IPO推手的身份物色企业,在选择企业时,我会关注老板的上市动机、决心和恒心,企业管理层的整体规范化意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等方面。”倪忠森说。

标准二:看团队是否有凝聚力

“我倾向于股权结构比较干净的团队,CEO占的比例比较大,PE占的比列相对小,因为作为一个CFO进去,需要在CEO和PE之间沟通,如果股东结构复杂,CFO夹在中间很难沟通。此外,老板对团队成员的态度以及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如何,也是我关注的。”阅历丰富的朱秉表示。

团队也是张立基在选择企业的时候考察的关键因素,“个人感觉不同的企业文化风格会影响沟通方式及员工的工作士气。米卢式CFO往往要在短时间内与企业中多个部门展开协作,便宜的沟通方式有助于顺利开展工作。因此CFO要选择能够接受的企业文化,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士最好不要轻易选择文化差异较大的工作环境,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不能完美,也要尽善尽美。”

标准三:看行业的潜力和个人的喜好

从朱秉的背景来看,他比较偏爱美国上市,这和CSI阿特斯、康鹏化学两头在外的特点不谋而合。朱秉认为,CSI是完全外向型的企业,100%出口,工作用语是英语,选择康鹏也是基于同样的想法。他愿意做的企业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虽然暂时的规模不大,个人回报不高,但长远机会更大,目前康鹏化学在含氟的精细化学品领域中国市场份额占25%,名列第一。“有些投机取巧的行业即使很受欢迎我也不会去,进去很可能被拖下水,造成什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影响和误区。”

张立基认为,专业人士在选择企业时首先要关注其所在行业的总体水平、市场情况、以及公司发展,这是对大环境的掌握。忠旺是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铝型材制造商,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专注于向交通运输、机器设备及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优质工业铝型材,这是忠旺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战略。在国外,铝型材在交通运输、机器设备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铝材可以使交通运输轻量化,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节约原油消耗,而且工业铝型材产品设计复杂,精密度要比建筑铝型材高。因此工业铝型材的加工费及毛利率也比较高。而中国的交通运输工具则还是以钢铁制造为主,所以国内工业铝型材市场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此外,个人的喜好及经验也是张立基选择的一个因素。张立基认为,尽量选择有经验的行业或属性相似的企业,米卢式CFO接手的工作量大,责任重。如果对行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分析就能够更快地投入工作,节约时间成本。就国内环境这里需要强调国企与民企的区别。国企规模庞大,历史悠久,内部结构也较为混乱。上市也往往带有政治因素,不会将工作重点完全转移给空降兵,而是将一部分工作交出来,如审计。因此希望能够大展拳脚,积累企业实战经验的人士要谨慎选择。而民企结构较为简单,上市目标明确,企业发展也往往与领导者性格较为接近。其优势是环境相对国企来说更为开放,便于专业人士开展工作。我本人也较倾向于选择民企。

悄悄离去?

众所周知,米卢在带领球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后往往会急流勇退(自身原因和雇主原因均有),另寻目标再等四年。

那么,IPO推手在上市之后是否也会离开?事实上,在公司上市以后,临门一脚先生就和公司的财务运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曾分别参与盛大、九城上市的功臣,CFO张勇和李巧恩都在两家公司上市后不久相继退出。受访的多位CFO均表示,一个CFO是否愿意离开现在的公司而选择另外一家期望上市的公司,主要是看企业的前景和上市的成功概率。如果这个平台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那么就会去选择更好的机会,做更有激情的事情。

“纯粹的IPO推手在上市之后,老板就不再需要了,我不是频繁跳槽的人,希望长期与一个志气相投的CEO合作,把公司做大,体现自我价值。”谈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朱秉笑言,从目前看他和康鹏是互相适合的,现在还处在蜜月期,他非常希望一直在这里待下去,只要自己对公司有价值,团队融洽,工作有挑战、有新意。

第8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关键词:盈余管理 承销商声誉 信号传递

一、引言

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司的‘内部人’拥有其对公司财务水平,投资机会等一些私人信息。而外部投资者则缺乏了解内部信息的渠道。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问题,从而使市场机制失灵无法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安排,在各国的资本市场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披露是指要求发行公司向外部投资者披露关于公司价值的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在所有信息中,利润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且是影响发行定价的关键因素,因此最为投资者所关注。本文将通过建立一个信号传递模型来证明选择高声誉承销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是出于机会主义动机而是一种信号传递行为,是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优质企业的信号。同时本文选取A股数据来实证检验这一现象,并且检验投资者能否有效识别这些信号从而给予优质发行人较高的定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Watts and zimmerman(1986),healy and palepu(1993)都认为,管理者出于机会主义动机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来调增盈余。Teoh,Welch and Wong (1998)认为IPO过程中,发行公司普遍使用收益增加的会计操控权调高报告盈余,并认为他们的目的是提高发行价格。但是Ball and Shivakumar (2008)却认为,由于公司上市后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各种市场参与者对于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大大增加,发行公司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应该更加稳。而armstrong,foster and taylor(2008)的实证检验支持ball等观点。因而机会主义的观点并没有得到一致的验证。实际上收益增加的操纵性应计并不一定都是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的体现,还可能是管理层对企业的增长性,盈利水平有着较强的预期,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号的过程,管理层通过这一行为传递自己优质企业的私人信息,进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Fan(2007)发现在IPO市场上发行公司本身具有高质量和低质量之分,而外部投资者难以区分这两类公司。那么高质量的的公司就有动机向外部传递其是优质企业的信号。并且他,实证检验了投资者能够识别这一信号,并给予优质公司较高的定价。Leland and pyle(1977)通过设计一个信号传递模型,给出了一个分析框架认为企业可以将股权保留比例作为信号传递给投资者,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分离均衡。从而成功传递自己是优质企业的私有信息。Fan(2007)扩展了这一模型,加入了报告盈余信号,从而在其双信号模型中,证明公司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将报告盈余和股权保留比例两个信号同时传递给外部投资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为投资者识别达到分离均衡。

(二)国内文献 陈祥有(2010)选取2001年至2005年A股市场247家IPO企业,使用琼斯模型估计了IPO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选取销售净利率衡量企业经营业绩,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IPO前的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后期经营业绩下降幅度就越大,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的经营业绩下降。在市场投资者对于这种盈余管理行为的反应方面,杨文(2006)选取沪市101只股票作为样本,依据股价超常回报率分组,发现IPO企业发行当年的盈余管理与短期股票市场表现显著负相关,与中长期市场表现无显著关系。王志强、刘星(2003)对1999年的IPO企业进行检验,发现了IPO时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的公司,其后期的平均回报率越低。邵毅平、张健(2011)以2006年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投资者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并与上市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追求超额收益。通过之前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很小,因此劣质企业有动机通过滥用盈余管理来模仿优质企业,以达到其机会主义动机。但在2006年A股发行实行保荐人制度后,这种现象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否改变了呢?因为实行保荐人制度后,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成本增加了。在推荐IPO公司时保荐人要在一段时期内对发行公司进行辅导,审核其财务报表,并在发行期内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一旦发行公司出现了虚假信息等问题,保荐人的保荐资格就会受到审查,其自身声誉也会受到影响而声誉资本对于保荐人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保荐人就有动机去监督发行人的发行行为。这样优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是在向外界投资者传递私人信息,而高声誉的承销商由于优质企业的高成长性和优秀业绩也支持这一信号传递行为,而劣质企业只能在真实报告盈余和选择低声誉的承销商之间进行权衡。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借鉴Spence(1973)提出的高能力劳动者如何通过教育信号传递其私人信息的信号传递模型,设计盈余管理信号传递模型来证明IPO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水平向外界传递其优质企业的私人信息,而在加入承销商声誉这一变量后,可以达到分离均衡。而外部投资者在观察到这一信号后,给予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定价。假设市场上存在着IPO公司和投资者。公司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优质公司θ=2,劣质公司θ=1。公司知道自己的类型,而投资者只知道这两种公司的分布概率为1/2。公司选择盈余管理水平S作为传递信号,S是一个连续变量。投资者在观察到公司发出的信号后修正其先验概率,并给予公司合理定价P(S),SS2,而U1(P,S*)=U1(P,S1),则劣质公司没有激励模仿优质公司选择S*,而只会选择其真实盈余水平S1。对于优质公司其选择S*,虽然偏离了其最优水平S2,但是通过这一信号传递, 能够使其自身同劣质公司分离而得到投资者更高的定价, S*-S2则为信息传递成本。在这一均衡中假设的条件C1'(S)>C2'(S)一般是得不到满足的。因为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全,对投资者保护还远远不足,劣质公司进行虚假盈余管理导致的诉讼成本,破产威胁成本等较小,因此其模仿成本很低。因此在实证模型中,本文加入承销商声誉这一变量,在实行了保荐人制度后,承销商的责任更大,一旦其承销的公司的财务信息出现了问题,其保荐资格和自身声誉都要受到影响。因此高声誉的承销商有动机审查IPO公司各项公开信息,这样劣质公司的盈余管理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从而满足均衡条件。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IPO企业普遍都会进行盈余管理,且由高承销商承销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更高

假设2:外部投资者可以识别盈余管理水平这一信号,从而给予优质企业更高的定价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7年至2010年A股市场中的所有上市公司用以估计琼斯模型参数,其中剔除了ST、PT公司,当年发行IPO的公司和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共得到1250家公司三年数据3740个样本。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划分对全样本进行行业分组剔除掉样本不足的行业后,得到17组行业分组。同时IPO公司样本选取了2008年至2010年发行上市的公司,剔除了ST以及数据缺失的公司后共得到331家IPO样本。行业样本如表(1)。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采用EVIEWS 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盈余定价模型 本文建立如下盈余定价模型:IssueP=C+β1EPS+β2DTAC+β3IBQ+β4LNSIZE+μ (1.4)

公式中IssueP代表公司上市当日收盘价,DTAC代表了操纵性盈余管理水平。此模型意在检验投资者是否能够识别IPO公司传递的盈余管理信号,使用上市当日收盘价而不是发行价格,因为收盘价是市场交易的结果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分析和识别,如果DTAC的系数为正数则说明投资者给予盈余管理高的公司更高的定价即IPO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传递优质公司信号的过程是有效的。IBQ代表了承销商的声誉,本文使用了C-M法估计承销商,借鉴陈祥有(2009)的做法使用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至2010年证券公司承销业务排名。综合排名指数= (承销家数排名/2+承销金额排名/2)/3,以此指数进行排名得到前十位的承销商为: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等。设置IBQ为哑变量,前十名为1,其它为0。预期IBQ系数为正,即给予高承销商承销的公司更高的定价。EPS代表了每股收益,LNSIZE以对数形式表示资产规模,这两个控制变量主要为了消除各公司规模,收益的差别对价格的影响。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琼斯模型估计出2008年至2010年IPO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其中209家为正,122加为负,即63.1%的公司进行了调增的盈余管理,而36.9%的公司进行了调低的盈余管理。描述性统计如表(2)。根据IPO公司承销商的声誉变量将公司分为2组,即由低声誉承销商承销的公司Q1和由高声誉承销商承销的公司Q2。使用T检验法发现二组的操纵性应计均值即盈余管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Q2组的盈余管理水平大于Q1,结果支持假设1,即IPO企业普遍都会进行盈余管理,且由高承销商承销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更高。

(二)回归分析 表(3)的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为38%,说明模型中的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较好的解释效果,模型的整体结果是较好的。DTAC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结果支持假设2。说明公司的盈余管理对公司的股票价格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票价格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管理效率,以及成长性的判断和预期,是投资者之间交易的结果。因此这一正系数验证了信号传递模型的结论,即公司通过调高盈余进行盈余管理,向外传递其是优质企业的私人信息,而投资者观察到这一信号后给予公司质量正向的评价,反映在公司股票上即为更高的价格。控制变量EPS,LNSIZE的系数都为正,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显示了每股收益和公司规模都对股票价格有着正向的影响,即投资者更偏好盈利更强,规模更大的公司。IBQ的系数为负,且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结果和本文预期的不同,说明投资者并不认同高声誉的承销商,没有给由高声誉承销商承销的公司更高的定价。原因可能是首先IBQ变量的编制存在缺陷,在综合排名中7-18名的承销商无论在承销金额和承销家数的差别都很小,很难区分出声誉水平的高低。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承销商声誉还不是一个有效的信号,承销商本身还没认识到声誉资本的重要性,往往为了一些短期利益做出损害其自身声誉的事情,并且市场上缺乏权威的承销商声誉排名和信誉系统,无法对承销商的声誉资本进行合理的定价。而正由于这些问题,投资者或因为缺少声誉排名的信息或因为不相信承销商声誉也并没有将承销商声誉作为一个可靠的指标,因此也没有给与高声誉承销商承销的公司更高的股票定价。

五、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在IPO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且通过以承销商声誉为指标将公司分组后,发现两组操纵性盈余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而高声誉承销商组的均值更高。同时盈余定价模型结果显示投资者能够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给与高操纵性盈余的公司更高的定价。但是关于承销商声誉的实证结果并不理想。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者无法观察到公司的实际价值,而管理层也缺乏可靠的渠道向外传递其私人信息。因此对于监管者而言,要继续完善法律体系不断增加对投资者的保护,使得其可以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行为提出质疑和询问,并可以通过司法方式保护其自身利益。从而使得劣质企业一旦模仿优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就会面临大量诉讼等成本的威胁,使其没有动机模仿。而优质企业在付出了一定的信息传递成本后就可以显示其优质企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邵毅平、张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市场反应与政府监管》,《财经论丛》2011年第1期。

[2]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3]陈祥有:《主承销商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信息披露质量》,《经济学家》2009年第12期。

[4]郭泓、赵震宇:《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定价﹑初始和长期回报影响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5]陈祥有:《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

[6]王志强,刘星:《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与其后期市场表现得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03年第18期。

[7]Jennifer J.Jones.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8]Dechow, Sloan, Sweeney. Detecting earning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5.

第9篇:ipo中的财务问题范文

关键词: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防范对策

一、引言

2013年8月21日,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永福因涉嫌IPO财务信息造假被公安局刑事拘留,这位高举“稻米精深加工第一股”大旗登陆创业板的新兴企业董事长,因欺诈发行股票、违规披露重要信息、伪造金融票证“三宗罪”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里程碑”式案件的主角。相关中介机构平安证券、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等也因为勤勉尽责纷纷吃到证监会开出的罚单。尽管证券监管制度早已在我国建立起来,但财务信息造假在证券市场上却依然屡禁不止,究竟造假企业是怎样通过层层保荐和审批混进了上市公司的队伍的?下面笔者将针对其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

万福生科于2011年9月15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却在上市不足九个月时被查出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标准,在发行上市后违反信息披露义务,其部分违法行为涉嫌构成欺诈发行股票和违规披露信息罪。

2012年10月,万福生科重要信息披露的补充和中报更正的公告。根据其在公告中的记载事项:万福生科2012年中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并且未披露公司停产事项。其涉案金额数目之大,影响了公司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具体如表2

进一步分析中报数据,我们发现诸多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和前后矛盾事项。在资产负债表中,公司预付账款账面余额从119,378,847.66元增加至145,695,483.65元,增加约2632万元;而其在建工程科目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账面余额从86,750,113.38元增加至179,975,363.60元,增加约8323万元。通过类似的手法,万福生科成功实现其虚增收入和相应现金流粉饰报表欺瞒投资者的目的。

除了虚增资产,公司中报中还出现重大遗漏事项,由于技术改造公司上半年部分生产线出现了长期停产,对业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万福生科公司却并没有及时地披露这一事件。不仅如此,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万福生科其实早在IPO时就存在很多问题。万福生科于2011年9月27日登陆创业板,根据其招股书,公司2008 ~ 2010 年向大客户中意糖果麦芽糖浆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 307.06 万元、2 189.14 万元、3 102.67 万元。同期,万福生科麦芽糖浆历年的销售均价为2.60元/公斤、2.66 元/公斤、2.67元/公斤。由此推算,中意糖果从万福生科采购的麦芽糖浆为8 873.31 吨、8 229.85 吨、11 620.49 吨。据专业人士提供的糖果生产合理使用麦芽糖浆比例测算,中意糖果2010 年的麦芽糖浆合理耗用量仅为4 300 吨。但万福生科对中意糖果的麦芽糖销量则高达11 620.49 吨,为其合理用量的2.7 倍。①通过这样的虚拟交易,万福生科实现了虚增收入骗取上市资格的目的。

三、案例反思

我国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有着详细明确的规定,想要IPO上市的企业需要经历材料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重重关卡才有资格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而万福生科是何以通过这层层审核,凭借其虚假的财务信息瞒天过海成功上市,最终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呢?

(一)混乱的内部控制

精选范文推荐